多维偏好分析

2024-06-06

多维偏好分析(通用4篇)

多维偏好分析 篇1

一、融资方式概述和全球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上市公司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主要是通过留存收益;而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即通过银行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措资金。全球融资结构不尽相同, 但是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一) 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比如美国上市公司融资特征十分鲜明, 绝大多数依赖于内部融资 (64.1%) , 然后是发行债券 (19.3%) 、银行贷款 (12.2%) , 发行股票的份额非常少, 只有0.8%。而日本属于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 (银行贷款) 并行的融资结构, 银行贷款 (40.7%) 与内部融资 (35.3%) 两分天下, 发行股票占的份额也非常少, 只有3%。

虽然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不尽相同, 有些偏向内部融资, 有些偏向银行贷款, 但是股权融资占比都不大。

(二) 发展中国家融资结构

内部融资仍是发展中国家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其在资金来源中重要性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资金依赖程度大, 但主要是银行贷款的形式。发行股票这种融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占到主导地位。

二、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现状

(一) 资产负债率偏低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世界相比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从1999-2008年, 虽然整体上逐年提升, 但即使在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年度 (2006年, 51.34%) 也没有超过1991年发达国家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

资产负债率体现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同时, 还反映了企业对负债的利用水平。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保证公司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为股东谋求收益最大化。但是上面的分析反映出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相对忽视了债务融资。

(二) 股权筹资偏好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情况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上市公司的特征, 而偏好于股权融资。

图1是我国近年来采取增发或者配股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家数 (不包括首次上市发行) 。可以看到, 上市公司对配股和增发融资的偏爱呈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图2表明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各种融资来源的资金在长期资金中的占比。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内部筹资所占比例相当少, 有时候甚至为负值, 外部筹资比重占绝对优势, 其中股权融资在外部筹资额中占比较大。其他年份都是股权融资占比最大, 但2003年情况不同, 债务融资成为占比最多的方式。这是由于2003年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 并且再融资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厌恶, 因此股权再融资在长期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 长期负债在长期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达到历年中的最大值。2004-2009年中, 股权融资比例依旧保持高位, 所不同的是债务融资比例上升, 留存收益比例下降。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由上述分析可见, 从上市公司长期资金的来源构成看,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低资产负债率以及对股权筹资的偏好与现在大多数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背道而驰, 与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所得出的债务融资优先的结论也存在着背离。下文主要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三、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筹资的原因

(一) 融资方式自身原因

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筹资。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 相对于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的成本通常较低。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 股权融资成本却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种税收优惠弱化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使得负债的节税能力变得不明显;二是我国股市二级市场的股价长期被高估, 市场上投机行为过度, 市盈率过高, 致使股息率很低。

以1998-2004年所有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计算出的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的比较见图3。股权融资成本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

(二) 上市公司内部原因

1. 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量不足。

有利润无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 但即使一个盈利的公司, 净现金流入不足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此, 能够减少现金流出的融资方式必然受到公司经营者的青睐。对于债务融资来说, 其成本为利息, 这个现金流出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股权融资, 无论是配股还是增发新股, 其成本均为股利回报。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由董事会制定, 他们往往会少支付现金股利或者改为发放股票股利来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出。股权融资成本 (现金流出) 的弹性使得这种融资方式受到欢迎。

2. 国有企业管理层自身利益驱使。

我国很多企业都是国有控股, 企业的实际所有者是国家, 国企的总经理也都是委派的。没有上市的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相对来说比较低,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薪酬水平。这时, 如果企业能够上市, 他们就能够争取获得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 那么随着资本市场的膨胀, 股票期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对于管理层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收入, 因此, 管理层很有动机提出并实施企业上市的方案。

(三) 外部市场原因

1. 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以净资产、净利润为中心的, 经营者试图最大化净资产、净利润。上文提到, 如果利用债务融资会产生节税收益, 由于利息的税前抵扣会带来企业利润的降低, 而利润的降低是经营者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不愿选择债务融资。

2. 政策导向, 盲目圈钱。

回顾历史, 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 使它们扭亏为盈。而国有企业到证券市场圈钱恰恰能够满足扩大所有者权益, 降低负债率的要求。因为政策导向以及企业再融资门槛的降低, 引发了新一轮股权融资的热潮, 进一步演变成上市公司争相圈钱。无论上市公司是否需要资金, 都贪婪地扩股融资。

3. 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筹资偏好的影响。

2008年, 伴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 全球金融危机正式拉开序幕。金融危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会提高, 对于借款公司的资信审查也会更加严格, 因此上市公司会难以通过债务融资筹措到资金;而股市情况也并不乐观, 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的资格会因为要求高而变得困难。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从大环境上来说都会变得困难起来, 而具体的融资偏好也会受政策环境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上市公司融资偏好, 特别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加以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企业融资的方式, 之后比较了以美国、日本为例的发达国家、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融资结构的区别, 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最后, 本文试图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融资方式自身原因、上市公司内部原因以及外部市场原因。

关键词: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债务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曦.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基于1999-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 中国外资, 2010 (1) .

[2]程艳芬.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D],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5) .

[3]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gtarsc.com/Login.aspx.

[4]何潇.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解释[D], 中国人民大学, 2005 (5) .

[5]黄少安,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 经济研究, 2001 (2) .

[6]于雷.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行为研究[D], 中国人大学, 2004 (4) .

[7]张英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成因分析[J], 财会研究, 2005 (4) .

中小企业融资偏好分析 篇2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

1.现状及问题

(1) 融资渠道狭窄:受客观条件及经济环境的的影响, 中小企业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手段, 融资方式较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资金和政策性融资的支持, 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形式。

(2) 融资结构不合理:内源融资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外源融资的比例, 外源融资的形式较单一, 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 并且贷款结构也不合理, 一般银行只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 中小企业很难借到长期贷款。间接融资所占比例偏大。

(3) 融资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信誉度较低, 它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两种形式, 贷款手续复杂。企业需要支付抵押资产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除此之外,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 它无法享受政府和央行给予国有企业的利率优惠, 它们在融资过程中还要承受利率上的歧视。

(4) 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达的大环境下, 企业在融资数量相对较多, 融资渠道和方式较广, 融资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 中小企业在融资数量、融资渠道和融资水平方面都稍逊与东部地区。

(5) 依赖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较低, 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中小企业想要从银行等正式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较难。企业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使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其他的渠道筹集资金, 从而转向于依赖商业信用和民间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由于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的准入条件较低, 融资手续较简便, 中小企业大多都偏好于依赖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

2.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

(1) 企业规模:这对企业融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规模越大的公司, 经营管理体制相应的较健全, 抗风险的能力越高, 融资水平也相对较高。从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 对于规模越大的公司, 国家贷款政策上给予的优惠会更多。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融资能力较弱, 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2) 信用能力:银行贷款通常会考虑企业的信用能力,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诚信度较差, 信用能力低, 还款意识不强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拖欠账款、逃废债务的现象, 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被破坏。从银行经营机制的盈利性和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 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条件较高。

(3) 企业财务制度:这是银行放贷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严重, 银行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没有明确的把握, 贷款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资金回收风险过大。考虑到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银行大多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4) 金融市场:目前我国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成熟市场环境。在银行体制方面, 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在社会社会信用体系方面, 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5) 政府政策:尽管我国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努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很多措施没有得到具体落实,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国政府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中小企业扶持机制, 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 还要不断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二、中小企业融资偏好的具体分析

1.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方面分析

在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更喜欢选择外源融资方式, 与发达国家的偏好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 由于自身实力雄厚, 在通过内部方式筹集资金上具有很大优势, 所以更偏好于内源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在其融资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而我国中小企业, 由于企业底子较弱, 内源供给不足, 更偏好于从外部筹集资金。从理论上分析, 内源融资不但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而且可以促进企业资产增值, 应当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身实力较弱, 内源融资的资本不足。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自我积累体制不完善, 进而影响了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效益。在利润分配中, 中小企业的利润分配具有明显的短期倾向, 很少考虑利用自身积累进行再投资, 内源性融资的供给不足。

2.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方面分析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二者的选择上, 我国中小企业通常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方式。形成这一偏好的主要原因有:

(1)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低, 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风险较高, 贷款资金的回收率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 大多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中小企业想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筹集资金较困难。

(2)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够雄厚, 加上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较高, 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公开发行公司股票、债券的标准, 因此很难参与到债权融资市场。

(3)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透明, 通过债权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 投资收益和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债权资本的风险大。而以股权资本的方式进入企业, 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如果企业发展状况好, 收益良好, 相应的股权资本价格也会上涨, 股东就可以获得更多收益分红。与债权融资方式相比, 股权融资方式能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性。因此,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 以及受客观经济条件的约束, 即使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高于债权融资的成本, 中小企业也会偏好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进行投资。目前, 中小企业主要通充分利用好创业板市场, 及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共赢这两种手段来进行股权融资。

3.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偏好

(1) 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一类企业总体上偏好于股权融资方式, 创新性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技术不够成熟, 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一般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 在市场机制条件下, 投资者对其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也存在很高的风险性。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由其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投资回报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 最适合它的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方式, 选择股权融资方式具有很多优势。首先, 通过股权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其次, 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济环境下, 开拓股权融资渠道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促进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 提高企业融资水平。最后, 对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而言, 大多数企业不愿对外公开企业内部信息, 投资者由于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了解, 往往不愿意轻易进行投资。信息的不对称, 是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关键因素。

(2) 生产型的中小企业:由于这一类企业破产率和歇业率高, 信用度较低, 在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 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也难以进入正规的证券市场融资。在企业创立初期, 通常是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此阶段, 企业最普遍的一种融资方式就是融资租赁, 通过出租物件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形式, 把物件出租给需要的人使用, 承租人暂时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并且按期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租金, 租赁物件的所有权没有转移。当企业进入成长期, 企业规模逐步扩大, 有了一定的经营效益, 银行开始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中小企业开始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获取资金。这一时期, 企业也开始具备发行股票的条件, 此时中小企业通常会选择股权融资与信贷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模式。主要通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和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3) 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 这类型的企业通常会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方式。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 由于企业刚刚起步, 生产经营还未步入正轨, 很难吸引到外部的投资者的投资。因此, 这一时期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一些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来获取一定的资金。这一时期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方式是明智的做法, 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 企业才会考虑外源融资方式。当企业进入成长期, 企业的技术不断提高, 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盈利能力增强。外源融资开始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模式的重心开始由内转向外。主要的融资渠道有: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向非金融机构贷款、利用产权交易方式获取资金。当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时, 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广泛的运用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融资, 其次是通过银行信贷和其他非金融机构的信贷, 最后是积极创造条件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 吸引外部投资。

(4) 民营型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于民间, 它们的融资结构中, 内源融资占很大比例, 外源融资比例小。民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积累, 内源融资是其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在外源融资方面, 主要采取民间融资的形式, 偏好于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 存在明显的民间融资偏好。从企业自身来看, 中小企业自身信息不透明, 财务制度不健全, 信用度较低, 难以从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从外部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为了盈利,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面临较高的风险性, 不利于盈利目标的实现。因此, 银行大多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通过民间各种渠道的借贷来筹集资金;商业票据贴现的方式获取资金;买卖转让有价证券;从企业内部集资。

三、结论

中小企业普遍会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主要是因为它的融资成本最低, 在企业内部融通资金, 不需要对外支付相关费用。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企业会考虑进行外源融资, 从外部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外源融资方式能够弥补内源融资的不足, 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资金。

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优先选择债权融资方式, 小企业大多数只能在非公开的市场发放企业债券, 发行范围一般较小。这个范围一般涉及内部职工、生产相关联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等。通过债权方式筹集的资金有限, 因此, 债权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由于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资格进入公开的金融市场发行股票, 往往只能在相关部门以及内部员工等有限范围内进行小额的发行股票。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下, 中小企业想要通过股权融资的渠道来筹集资金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得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偏好顺序为:首先是内源资方式、然后是外源融资方式、再者是债权融资方式、最后是股权融资方式。

摘要:中小企业是指生产规模中小型的企业, 它在我国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偿债能力较弱、财务规范性差、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等问题, 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较弱。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是阻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也是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有很多, 但主要的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典当租赁等。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受企业管理体制、融资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的综合型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不同类型的企业, 及企业发展的所处的不同阶段, 所选择的融资渠道是不同的。中小企业必须要清楚认识自身的现状, 善于分析内外环境, 积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融资方式和渠道的影响, 从全局出发, 用发展的眼光来选择融最适合的资渠道和方式。对于企业而言, 尽管拥有各种各样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供其选择, 但是最佳的往往只有一种,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 必须要把握机会,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偏好,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 2007, 04.

[2]施金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 2007年, 01.

[3]张素青.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 2009, 01.

[4]卢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选择[M].科学出版, 2007, 08.

[5]张继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中国金融出版, 2004, 02.

[6]施金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 2007, 01.

[7]陈慧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事业财会, 2007, 01.

大学生新闻需求偏好分析 篇3

要想改变报纸在年轻人中间的颓势, 首先就要了解年轻人新闻需求的偏好———他们爱读哪些新闻, 他们喜欢如何阅读新闻, 他们对读到的新闻会做出哪些反应?

笔者在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由750份问卷组成的调查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从知识层次、人文修养、个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应该成为报纸重点培养的潜在读者。从这个角度而言, 大学生是否读报将直接决定报纸明天的命运。在调查中, 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11所院校800余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750份。

结合问卷统计与个别访谈, 笔者总结出了大学生群体在新闻需求方面的五个偏好。

一、追求接收便利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真实、新鲜, 这也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1

从受众角度来看, 方便与否是影响他们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了信息选择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程度2, 其中的“费力程度”指的就是得到相关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也追求速度, 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但这种追求的前提是对媒体使用便利性的追求。

调查中, 受访者被问及每天起床后获取新闻的“第一媒体”是什么, 82.0%的受访者选择了网络, 在这其中, 51.7%选择了手机网络, 30.3%选择了计算机网络。问及对第一媒体的选择依据, 64.8%的受访者表示依据的是“方便性”。在“最先抛弃的媒体”选择中, 无论是排名第一的广播还是排名第二的报纸, 都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因为“不方便”而抛弃了它们。

报纸的“不方便”也是影响受访大学生在高考之前接触报纸媒体的原因之一, 这种“不方便”在和网络相比时就显得更加突出。与网络相比, 报纸需要去购买, 阅读时还需要一定的空间, 在延伸阅读、内容查询方面更是难以进行, 而网络在信号良好的情况下则可随时———需要时、休闲时、无聊时、睡觉前、醒来后, 随地———躺在床上、坐在车里、在自习室内满足受众需求。更加助推网络方便性的是, 55.1%的受访者拥有个人电脑, 28.4%的受访者打算购买个人电脑。受访者手机拥有率高达97.9%, 在这其中, 74.4%的受访者使用手机网络, 这些都为大学生利用网络便利接收信息提供了可能。

香港城市大学学者祝建华于2004年提出了“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 (Weighted and Calculated Needs for New Media, 或简称WCN) ”, 该理论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现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所满足、并且认为某一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 他们就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3

按照这一理论不难看出, 当前, 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使用网络媒体接触信息的原因之一在于, 传统媒体无法满足其需求 (或者说是全部需求) , 而网络媒体则可以更多、更快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其根本性差异体现在媒体的便利性上。

二、具有鲜明个性

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本身, 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性格或人格。4网络媒体上多元化的信息让受众能够各取所需, 找到各自所爱。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影响下, 大学生在新闻需求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这一点, 在80后、90后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分散的新闻偏好体现个性。与以往的大众传媒消费相比, 网络消费体现的是一种差异化消费。5本次调查显示, 大学生群体在新闻内容方面并没有太集中的偏好, “文娱新闻”中选率最高, 为56.1%, 其他类型的新闻中选率均未超过半数, 基本在25%左右浮动。在所喜爱的报纸类型中, 最高的是文体类报纸, 中选率为33.7%, 未超过半数。

搜索引擎助推个性发展。搜索引擎是网络世界里一个强大的工具, 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基本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搜索引擎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人个性化的需求。作为数字化的重要成果, 搜索引擎使得大众传播过程中“推” (pushing) 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变成了允许人们“拉” (pulling) 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6调查中, 对于“个人经常去的三个网站”这一问题, 所填写的网站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百度”, 有49.87%的受访者将其作为经常去的网站, 而“谷歌”也排在所填写网站的前十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的一项调查也显示, 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站类型中, 搜索引擎排名第一位。7

三、偏好多元声音

本文调查中, 大学生偏好的新闻排名第三位的是国际新闻, 有43.1%的受访者选择了该类新闻作为自己所喜爱的新闻种类之一。反观国内新闻, 无论是党政新闻、民生新闻、经济新闻中选率都不高, 均在17%左右。

调查同时显示的是, 《南方周末》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 24.0%的受访者将其列为愿意自费购买的三张报纸之一, 在这其中, 14.67%的受访者将《南方周末》排在愿意自费购买报纸的第一位。另外, 在对大学生喜爱的报纸类型调查中, 在83名选择“其他”选项的受访者中, 20名受访者填写了《环球时报》, 5名受访者填写了《参考消息》。这种由受访者自己填写的报纸更加能够反映出所填写的报纸在大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与本文调查相符的是, 有调查统计, 2009年时政类报纸的零售量比2008年上升15.9%, 比2007年上升25%, 是目前零售市场上上升幅度比较大的报纸种类之一。8

无论是国际新闻受欢迎还是《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发行量的上升都表现出一个现象:多元化的声音更加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与国内新闻相比, 国际新闻报道视野更宽、层面更多、尺度更大。在尊重事实, 尊重习俗的情况下, 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奇闻异事甚至花边新闻都在报道之列, 总统的家事、王室的婚姻、选举的预测、百姓的生活、政府的形象也都可以涉猎。而且, 表扬与批评可以共存, 猜测与质疑均被展现。

对于《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而言, 它们各自刊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国际新闻, 而且, 凭借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的背景, 借助他们所属单位派驻世界各地的记者站以及与外国大型传媒机构的联系, 他们在国际新闻来源方面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一点, 无论是《环球时报》还是《参考消息》还有一个重要报道方面是国外对于中国的报道和评论。这些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既是对国内报纸报道国内事件的一种补充, 同时更是对同样事件报道的另一种声音。人民日报海外版前总编辑詹国枢在其微博上表示, “如今要了解全球时事要闻, 非环球时报莫属。别的渠道, 尤其是正统媒体, 语焉不详, 王顾左右而言它也。”9

同样经常发出另一种声音的就是《南方周末》。《南方周末》凭借着深度报道赢得广大读者, 与国内其他媒体相比, 同样一个事件, 《南方周末》总能找出不一样的角度, 尤其是在做第二落点方面, “要么不做, 要做就跟别人不一样”。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 不仅是媒体, 每一个受众也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博客、微博、帖子、回复区都是展现多元声音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声音让受众看到了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从而满足了其求知的欲望。长时间受到网络浸染的大学生, 对于多元化声音的偏好当属意料之中。

四、乐于参与展示

2011年春节, 一场“微博打拐”在网络上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正是通过一次次转发、评论、跟帖, 一名叫彭文乐的被拐男孩被父母成功找回。目前尚无统计在这场网络打拐活动中, 有多少80后、90后, 多少大学生参与其中, 但有一点能够确定的是, 网络活动对于现实生活已经发生影响, 网友的正义、良知、力量正在通过参与网络活动得到彰显。

调查显示, 大学生乐于参与网络活动并积极在网络上展现自己。

上网时间、设备是保证。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体中,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最高 (33.5%的受访者每天都上网, 38.3%的受访者每周上网3—6次) , 时间最长 (平均每次接触时间109.10分钟) 。此外, 个人电脑的拥有, 手机上网人数的增加都为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提供了基础保证。

半潜水式参与居多。网络讨论者包括两个群体:发言者和浏览者 (在网络术语中叫做潜水者) 。发言者包括在网络上发帖 (包括使用博客) 和回帖的人, 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时更倾向于跟帖回复 (占受访者的52.0%) , 主动发帖子的人相对不多 (占受访者的35.7%) , 而发微博的人则更少 (占13.7%)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83.6%的受访者都参与了分享转发的活动。与发言者相对, 在网络上只看不说的人叫潜水者, 据此概念, 分享转发的人应称为半潜水者。一方面, 他们对于所看的内容并没有发表言论, 另一方面, 他们对看到的内容进行了转发。这种分享转发的意义何在?笔者在深度访谈时了解到, 在受访者看来, 分享转发意味着“支持观点”、“让更多人看到”、“喜欢”、“个人收藏”、“跟风”等含义。

敢于展示自我形象。63.2%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向互联网上传过自己的照片, 这表明, 大学生群体敢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 他们也有勇气面对陌生人对自己的审视甚至评价。从这一点看, 大学生本质上还是一个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群体。虽然大学生目前更倾向于分享转发类的含蓄表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参与网络活动的进一步加深, 随着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他们在观点表达方面也将会从含蓄变得更加积极。

五、倾向直白表达

在新闻内容偏好方面, 文娱新闻、体育新闻、奇闻异事、流行时尚位居中选率前四位, 在喜爱阅读的报纸中, 文体类报纸排名第一, 使用电脑上网的主要目的中, 近半数的受访者将“消遣娱乐”作为首选目的。总体来看, 大学生在接触媒体时对于轻松、娱乐的内容比较喜爱。

在网络上, 这些轻松、娱乐的内容之所以能够蹦出来把人们的目光聚拢在一起, 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直白表达。尤其是娱乐新闻, 简单、直白的标题是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重要因素。甚至包括受大学生关注的国际新闻, 因为限制相对较少, 与国内新闻相比, 其在表达内容、表述方式上更加直白、开放, 没有拐弯抹角、借此言彼的弯弯道。

“媒介虽然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大学生群体对直白表达方式的喜爱与他们长期与网络接触不无关系。网络上的信息是海量的, 而每个人接触媒体的时间、精力、物力都是有限的, 只有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直白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吸引受众阅读。而且, 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明白, 直击核心要害。网友之间的对话没有绕来绕去的圈子, “顶”、“给力”, 一两个字就可以把意思表达清楚。

注释

11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13页.

22 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版.第29页.

33 祝建华.《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J].香港《中国传媒报告》, 2004, 2.转引自钟家斌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首都大学生手机报认知使用行为分析》.

4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151页.

55 喻国明.传媒, 现代潘多拉宝盒—传媒产业的发展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J].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第30页.

66 [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年版.第103页

77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象牙塔里的网络生活——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 2011年1月18日, 第15版.

88 田珂蔡振鹏崔江红.2009年中国报业发行市场走势分析[J].崔保国.《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篇4

(一)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企业融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何权衡融资成本和风险, 构建最佳资本结构,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几乎成了所有财务学专家共同的研究内容。按照西方融资方式的“啄食”理论原理 (Pecking Order Theory) 和公司融资的实际情况, 内部融资的成本最低, 债权融资的成本次之, 股权融资的成本最高, 因此, 融资存在着一种优先顺序, 即在拥有内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 首先利用内部自有资金, 然后考虑利息成本较低的债权融资, 直到债权融资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达到一定程度时, 才会选择股权融资。这一原则已被西方国家企业的融资实践所证实。但是,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外部融资冲动, 尤其偏好于股权融资, 即使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仍然如此, 而且几乎不放弃任何股权融资机会, 甚至弄虚作假创造股权融资机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的影响

近几年来, 通过改制, 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得到了大量的资金以后, 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这是为了在保证公司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以谋求股东收益最大化。在上市公司迅速发展的成长阶段, 应该采取激进的财务政策,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无论处于哪种发展阶段, 其资产负债率都普遍偏低, 这说明其没有利用财务杠杆作用, 资金的利用率很低, 也说明上市公司仍具有进一步举债的潜力。

另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导致社会资源低效配置。

我国发展资本市场, 除了为企业改革服务外, 另外一个目的便是实现资源特别是资金的优化配置, 这一点对资金还不丰裕的国家来说尤为如此。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无穷欲望主要来自股权融资的低成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在一定的时期是个比较确定的数字, 有限的资金流向实际效益并不高, 成长性又不好的公司无疑是违背了我们利用股市进行资源配置的初衷。

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措施

(一) 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 增加债券的吸引力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 缓慢发展起来, 虽然近期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不均衡。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融资行为, 首先必须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要均衡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要用两条腿走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的发展有赖于这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债市对于完善证券市场结构, 均衡股市风险, 增加公司融资渠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通过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由此推动证券市场的均衡发展。一方面, 应扭转企业债券市场功能定位的偏差, 使企业债券向满足广大企业合理融资要求的功能回归;另一方面, 大力进行债券创新, 丰富债券品种, 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债券品种来吸引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来吸引投资者关注债券市场。

(二) 完善中介机构, 增强上市公司的融资软约束

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 通常有三大中介机构参与其中, 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它们分别为上市公司的融资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法律意见书。但由于中介机构发育的不成熟, 并且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 也缺少相关的监管机构对中介机构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中介机构一时很难承担如此的重任。所以不仅难以保证中介机构的客观、公正和独立, 反而出现了与上市公司协同作假的不良案例, 使得上市公司缺少了最起码的约束力, 由此导致了上市公司融资的随意性。为此, 应对中介机构 (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 实施严格管理和规范运作, 建立相关的监督机构, 保证其公布信息的“公开、公正、公平”性。

(三) 加大立法、执法和查处力度, 增强上市公司融资的硬约束

发行股票融资, 应该受到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严格地监督审查, 并且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我国正处在从原有的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加速发展时期, 适合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薄弱, 因此加快立法进度显得非常迫切。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运用的规定, 应当说对限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 但从处罚角度看, 似乎太轻了。处罚太轻导致违规或犯罪成本太低, 这将大大制约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因此, 应加大证券市场的立法、执法和查处力度,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限制上市公司随意更改募资投向或投资分散、拼凑项目、过度跨行业经营、涉足高风险领域等不当投资行为的出现。

(四) 严格配股审批制度, 发展机构投资者

上一篇:社会综合贡献下一篇:远程监控集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