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有效互动式

2024-09-01

多维有效互动式(共10篇)

多维有效互动式 篇1

所谓多维有效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自主、合作、探究思想作为基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目标,让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最终目的。

多维互动有效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扩宽学生的语文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多维有效活动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站在学生思想和教学内容角度,从师生互动、生本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方面入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首先要师生互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充当一名教师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完善评价机制和评级方法,促使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共享、自主、探索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方式是否恰当、帮助教师分析自己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化的活动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适当给予评价与鼓励。

如,教师在讲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首先,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在遇到危险或者遭遇险境时的具体方法和方案,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解决方案。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将自己制定的解决方案列在黑板上,然后与师生一起讨论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掉解决方案中不可行的部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应该用“对”或者“错”判断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足,涉及的生活阅历还不够广。

其次要生生互动。加强生生互动,可以实现交流共赢。比如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可以很好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这一目的。小学生天性解放,不喜欢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将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释放小学生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表演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如,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表演情境,并分配学生角色。文中“山羊”和“狼”是主角,给感兴趣的学生分配角色,并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次,设置剧情:狼的扮演者摇着尾巴“扑、扑、朴”地把陷阱里的土都扫了起来,配上动作,撅起小屁股摇晃的时候,逗得全班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狼”的虚伪和本性。山羊在与狼斗智斗勇中,可以明显看出山羊的机智。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表演,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还可以学习如何辨别生活中的坏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再次要生本互动。加强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的乐趣。如文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从文学世界认识真理、认识自我,进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在朱自清的《匆匆》里,描述了这样一段文字: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作者朱自清将自己对时间的惋惜和对生命的感叹通过文字质朴地描述出来,即表达了对时间白驹过隙、生命短暂的叹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又表现出作者将语文语言表达与生活事务进行有效融合的能力。无论是把日子比喻成指尖上的水,还是把日子比喻成太阳的影子,都是借助一种比喻修辞手法充分说明时间的短暂而自己没有珍惜,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又把时间的流逝写到了每一个角落“饭碗、双眼、手边……”,从而映射出生命的流逝。当学生读到这些文字时,可以从中领悟出因为生命短暂带给作者的无限伤感之情。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描述时间的流逝,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时间和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加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总而言之,加强生本互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自我、感悟整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在多维有效互动教学模式中这种互动交流,师生关系会变得融洽,学生在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学习,教师也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创设具体的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维有效互动式 篇2

【关键词】多维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优势;主要方法

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实现互动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加强生生之间互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开展的并不是很理想,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语文教学方式。

一、多维有效互动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

(一)师生之间多维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多使用灌输式教学,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浓,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不高。而采用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可以让教师通过情感上的认知与学生达成共识,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来加强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学习质量,进而有利于吸取他人的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多方面来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

(二)学生之间学习主动

在传统教学时学生始终将分数看得很重,教师的教学也是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为终极目标,严重忽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加以研究,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丧失,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只能一直在教师的管教和约束下学习语文知识。然而随着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维互动式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每个学生不同,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因而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时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可以加强交流与沟通,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语文知识的洗礼,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格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多维有效互动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学生感性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保证学生在享受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基础上,提高语文学习效率。针对每位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选择最好的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确保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要独立自主的学习知识,养成主动积极学习的好习惯,特别是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更加热爱在多维互动式的语文教学中吸收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创造学生自由空间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和决策者,没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学生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望。经实践研究表明,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同时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构建高效率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三)融入教师教学情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开展与之相关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提出问题和疑惑,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开展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文概括总结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压岁钱怎么用》时,教师可以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结合学生的观点概括总结出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想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此互动环节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增强语文教学的互动性,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组建高效学习小组

多维有效互动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教师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互动交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在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维成果,增强小组参与意识,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在组建高校学习小组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合理分组,争取组建出一个具有互补性作用的学习小组,真正促进每位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例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可以开展户外教学活动,提前让学生带好风筝,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亲自放风筝,感受其中的乐趣,更加热爱语文课堂。通过户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多维有效互动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真正构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礼兵.精彩课堂不曾预约——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6)

[2]马秀丽.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多维有效互动式 篇3

一、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教学特点

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特长,在展现自身独特的观点、情感互动等实践活动开展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以往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其有助于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学习态度和方法中获取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进而完善自身学习技巧,提升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互助友爱的团结精神。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文学素养不断积累,温养心性,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1.多维互动

新课标改革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所取得的课堂成效较差。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以强制性的方法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并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会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 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课堂上不会出现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对某一观点进行争论。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供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语文素质,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富于生机活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2.学习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将学生的分数作为学习成效的唯一衡量标准,过于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丧失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强制性知识灌输产生抵触,感到厌烦,学习效率难以提升。我国新课标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根据全国新课标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进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整体课堂教学氛围。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保障,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来引导学生在朗读文章过程中深入文章中心,感受文章主旨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比如,在朗读北师大版第八册的课文《三月桃花水》中,教师通过深厚的语言功底,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中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边读边融情,把对事物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之中,进行创造阅读。引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以及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为了在交流沟通中,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达成共识,教师既是话题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而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交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语文学习评价标准过于局限,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成效,考试所取得的分数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由于试卷评判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被教师以成绩进行评价划分。这种方法极大地压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身的个性优势难以发挥,长此以往,学习主动性将大大降低。

2.学生互动

同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样,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游戏中可以体现,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知识合理地融入游戏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了语文知识的记忆,学习效率自然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表演欲望,应为其提供更好的表演舞台,将其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多维互动的课前预习 篇4

第一阶段:在以师生互动为主的预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指导学生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我在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单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事中的狐狸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再读一读。”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又以“故事中的狐狸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这样一个主线问题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交流自己预习所得。

第二阶段:在以学生、课本互动为主的预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在课前自主学习单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常规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预习的方法。例如我在课前自主学习单中,往往提出这样的常规要求:朗读课文几遍,做到正确、通顺;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课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请你把这些生词在课文中用方框标出,读一读,把你容易读错的字标上拼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这些常规要求的设置,让学生充分和教材互动,有利于学生逐渐掌握预习方法。

第三阶段:在以生生互动为主的小组预习中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学生开始自觉进行课前预习。这时就要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学得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组织力”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具体来说应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1.在小组内进行读的预习。在小组合作时,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小组齐读、开火车轮流读等等,这样学生不会产生疲倦的心理,达到让学生在相互检查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的目标。

2.在小组内进行查的预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解决一些疑难字词,同时还可以利用分工查字典等方式解决疑难字词,并提出、遗漏,最终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3.在小组内进行说的预习。在小组合作预习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所得,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结构、重难点的理解。

4.在小组内进行问的预习。在小组合作预习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示出来,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多。

第四阶段:让学生预习时多维互动、深度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小组合作,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产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严肃认真地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多维互动式教学策略 篇5

一、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维度参与互动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的实际效果只有真正构成了学习共同体, 确立了清晰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被双方认可时, 才可能产生认同、理解、内化的互动效果。每节课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简洁、清晰而具体的, 不必面面俱到。要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可达到, 易成功, 通过教学目标的引领, 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在“跳一跳”可及的程度上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循环提升。

目标的表述应该既具有适合学生互动的行为动词限定, 更应该明确达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从远古走来”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制作活动, 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初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感性地知道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目标的确立突出了贴近学生实际、平实有效的特点。紧紧依托教材, 联系学生的实际, 用准确的行为动词, 如“知道”“感性地知道”来表述切合实际的目标。同时也明确地说明了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手段,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 越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内部动力因素, 从而与教师、媒体、资源等积极互动, 有效地避免了目标、过程两张皮, 活动脱离目标的弊端。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维互动中最主要的主体维度还是教师和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也就是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必须把学生看成是受尊重的个体和社会公民,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实践和空间, 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1.教师应该放下过度的“尊严”与“权威”, 在师生交往中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互动场”

教学中, 珍视学生的每一个观点, 养成倾听学生意见的习惯, 敢于接受学生不同意见的挑战, 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等。

2.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的情境

如一位教师在《做好事不是为表扬》教学伊始, 利用视频创设了一个和学生同龄的孩子的故事———在家里, 妈妈让他为去扔一下垃圾, 他却说:“别烦我, 我玩电脑呢!”在学校却是另一个样子。老师问:“马上就放学了, 今天谁留下做卫生呀?”那位同学不仅主动留下来做卫生, 还一会儿帮同学擦黑板, 一会儿帮同学拖地。引发学生思考, 这位同学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有哪些不一样, 为什么?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直指一些学生的状态, 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参与交流看法的兴趣,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活动悄然发生。

3.要赋予知识生命, 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

赋予知识生命就是挖掘品德知识的情感因素, 激活学生内心体验的变化, 再通过活动体验, 活化互动内涵。如在关爱残疾人内容的教学中, 通过蒙上双眼走路的体验活动, 懂得残疾人的生活不易, 以及他们为了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但对于他们的“短处”我们也要保护残疾人的自尊心, 不可盲目地“照顾”, 通过这一体验活动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们, 形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观念。

三、引入恰当的媒体技术

师生和多媒体间的有效交互能够助推课程目标的落实, 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实现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要求, 此时的媒体技术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而是构建了一种以其为平台, 实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合作、探究”教与学的方式。首先, 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适合为宗旨, 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就如同今天比较流行的微课和翻转课堂一样, 有些内容适合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 我们可以大胆地采用, 但它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彻底“颠覆”。其次, 媒体技术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感受,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为了媒体而媒体, 做些华而不实的无用功。让学生感受一下当时人们是多么的欢欣鼓舞, 其目的是将时间的距离拉近, 播放的片段可以通过会声会影编辑软件在屏幕上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销烟现场的布置, 林则徐的神情、动作, 士兵、群众的神情和动作。并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销烟能够如此大快人心?”影片中形象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突破时空的限制, 变静态为动态, 刻画出当时人们内心的表达, 进而产生共鸣, 激发探究的欲望。

四、开展合作互助式学习

在“节约用水”相关内容的教学时, 可以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行分配,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生活中水资源状况、利用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调查, 然后课堂上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 实现“共振”效果。这种共同交流模式可实现学生之间仿效及矫正, 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这一方式应建立在广泛的参与与合作的基础上, 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辩论和讨论中来, 同时也要控制过于积极而独霸讨论的学生。表演和模拟也是在合作中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能够将学生置身于生活的真实情境, 增加主体的感受。

五、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空向社会无限延伸, 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合理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的教学建议。教学《向“谁”学》一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 只要善于观察, 做个有心人, 就能学到很多东西”的目标, 引导学生首先对学校中的同学、老师及其他师傅进行观察, 然后对家长的工作进行了解, 也可以对上学路上遇到的工作人员进行观察, 看看你从他们身上都能够学到些什么。这一互动环节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注意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做学习的有心人。

论信息技术课堂的多维互动 篇6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媒体、表现手段和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更加多样化。因此,加强课堂的多维互动,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更为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笔者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活学生情绪,让学生置身教学情境乐动爱动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消极情感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和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导向,把知识传递过程变为学生乐知乐学的过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情绪呢?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志存高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笔者主要尝试了三种办法。一是任务驱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给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提出了许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在课堂上,笔者创设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大大提高了“动”起来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和案例来进行设计,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与课程有关的素材,建立起专题学习网站。同时,笔者基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在专题网页上展示与课程有关的链接和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已需要的信息,充分体验,产生兴趣。三是精心创设情境。在新课导入时,笔者注重用形象化的实例展现出本节课内容的价值,创造一种先声夺人、使人欲罢不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铺垫。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七号,学生对此十分关注,但大多数学生对发射的细节并不清楚。笔者在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时,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始上课就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到神州七号从研制到发射前前后后的详细资料给学生看,并且还下载了现场发射的视频。学生被深深吸引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运用多种形式,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激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性建构。学生是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完成知识建构的。由此笔者认识到,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就要运用对话和沟通的方式,通过课堂多维互动,师生在交互质疑和合作探究中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三种课堂互动形式。

1. 单向式互动

即教师施动,学生受动。这可以看作是多维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毋庸讳言,这种形式不够完美,甚至是存在着明显缺陷的,但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生成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施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解读”教材,想怎么动就怎么动,而是要依据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难点和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材内容刻苦钻研,对教学对象全面了解,对教学步骤周密安排,对教法学法认真探讨。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教师施动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

2. 双向式互动

即师生之间加强信息反馈,展开交流和对话。提问与解答是双向式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提问要讲求艺术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由于学生个体水平与性格的差异,教师对提问的对象、内容和时机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提问的方式、语气、问题的难度等都要有所区别,以保证互动的效果。机房是一个小型局域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网络把问题单独传递给某个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或问题传递给教师。通过交流,学生受到点拨和启迪,能增长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尊重,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在网络上,可能有若干学生提出相似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分类整理,根据情况或启发诱导,或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给出答案。这样既能节省逐个解答的时间,又能增强解答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 多向式互动

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进行《信息获取》一章时,笔者结合黄金周长假,让学生设计一条去桂林漓江的最佳旅游路线。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5—6人,各组选出组长,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获取相应信息的责任人。然后笔者教给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掌握网上下载信息、保存信息的方法。在搜索过程中,笔者要求组内成员及时保持沟通联系,完成景点资料搜集情况,最后将获取的信息整理成一份名为“某组同学桂林漓江旅游计划doc”的word文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顺利地掌握了教材第二章的知识内容,同时提高了实践筹划的能力。各组完成后,笔者进行了讲评。学生又经过讨论对旅游计划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对相邻的学生提出他们需要相互讨论的问题,确定互动的目标;对相隔较远的学生,笔者利用局域网为他们牵线搭桥,使他们方便地讨论问题。笔者与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网上作答,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再加以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使答案更加完善。

三、掌握驾驭艺术,让课堂动而有序、动而有效

课堂互动,讨论热烈,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有疑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偏离教学中心,漫无边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驾驭课堂的艺术,既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在心灵和智慧的撞击中得到发展,又使课堂的互动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中心展开,提纲挈领、动而有序、“乱”而有纲。为此,笔者注意把握了四点。

1. 课堂互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

高中段的学生大多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给学生布置讨论任务的时候,注意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并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把握好互动的时机

教师应该着力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身“动”起来解决问题。若是为动而动,就失去了课堂互动的意义。

3. 控制好互动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把握好时间,时间太短不能使问题讨论透彻,太长又容易使学生思想松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万山叠翠,一峰才下、又上一峰的境界,整节课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与兴奋,时刻都保持着思维的活跃,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4. 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课堂互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不仅情感互动的内容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任何形式的师生互动都会引起师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说课堂互动是人的互动,人际关系的互动。很难设想,一个或一群相互怨忿的师生会在课堂上有着积极的互动。因此,教师要以“爱与责任”为己任,把教师之爱融入师生的认知互动、实践活动的互动之中,每时每刻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爱动乐动,使课堂互动始终成为一种积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力量。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和建立教学网站等方法, 采用单向式互动、双向式互动和多向式互动等形式, 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并指出了互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颖.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1, (3) .

[2]石云.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3]王升.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4) .

多维有效互动式 篇7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五大领域课程直接指向幼儿园教育实践, 是实现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 是保证学生毕业后快速满足工作岗位需要, 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重要课程和关键课程。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因此, 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必须对原有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对幼儿教师培养的要求。

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教育环境下, 把教学活动看做教师与学生整体、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发生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 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方式, 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 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相互作用,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 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 以产生教学共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

一、教学互动的内涵

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互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而狭义上的互动指具体情景中的特定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特定中介产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就互动本质而言, 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互动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 互动双方缺一不可, 缺少任何一方, 互动就不能成立;二是互动以“动”为特征, 这种“动”存在于显性的、明眼可见的活动中;三是互动双方的目的是引起和应答对方的反应。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参与者, 在教育教学情景中通过教学信息传播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 就是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 不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

教学互动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互动的互动方涵盖面非常广, 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之间的互动。在这其中, 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形式, 但是除此之外的几种互动形式也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教学互动可以使教学参与者,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 进而对教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教学互动过程是师生双方参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不仅进行信息交流, 而且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 通过交流、互动, 双方相互信任, 增进相互了解,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从宏观层面而言, 这种教学层次上的种种互动还影响到大的学校教育的状况,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教学互动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教学互动中, 互动者交流时使用的互动符号除了语言和文字外, 还包括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及声音、道具等。通过多种互动符号的运用, 互动双方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教学互动能真正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关系, 既可以传授知识, 又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1. 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形成。

多维互动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他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需要自己的参与。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 增强责任感, 加速个体社会化。

2. 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培养。

通过多维互动学习, 学生能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增强相互间的友谊, 促进各自发展。

3.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高。

多维互动学习首要的是参与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三、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五大领域教学中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学在于以幼儿园需求为导向, 培养幼儿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总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以“实践”为核心。在校内实践部分, 学生通过一系列互动式实践教学训练, 为幼儿园实际教学打好基础, 其过程是从显性理论知识的积累到隐性实践知识及技能的获得和构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明确任务→观摩案例→共同讨论→方案设计→模拟试教→反思提升六步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看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互动, 并且互动对象具有多元性, 主要表现在实践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观摩案例活动中的师师互动、小组活动中的生生互动、模拟教学中的生幼互动, 从而构建多维互动体系。

理论学习。采用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 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内容。

明确任务。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明确的任务意识, 有意识地把学生引领到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的环境中。

观摩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 了解幼儿社会化进程的特点及教师组织活动时运用的策略,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共同讨论。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互相促进, 我们采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步骤, 促使学生把已有的感性认识快速转化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

方案设计。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互助, 互相配合、共同探讨, 完成教育活动设计, 共同提升。

模拟试教。小组同学互相配合, 通过具体实施幼儿园教学感知教学情境, 在模拟课堂中体验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犹如身临幼儿园教学现场, 实际处理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轻松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反思提升。针对模拟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反思讨论,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从而整合实践经验, 为以后幼儿园教学打下最初的基础。

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引领下, 学生通过一系列多维互动式教学, 既完成理论知识的初步积累, 又熟悉五大领域活动指导的具体教学步骤、方式方法, 完成显性知识的积累, 为将来从事幼儿教师之一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通过多维互动式教学, 凸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团队合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为将来踏入社会、融入群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锐, 杨光祖.浅谈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科技信息2009, (19) :632-633.

[2]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1.03.

[3]龚勋.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语言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 2015 (4) :27-28.

[4]黄树标.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律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27 (8) :97-98.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 篇8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的操作程序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反复探讨, 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 把蕴含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系统图, 构建如下图。

这个结构不是机械的, 要因人、因材、因时进行调整、增删、穿插、整合运用。

1.交互导入

创设交互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愿望。中学生正处在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 在该教学过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开始, 创设问题情境, 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2.交互创新

(1) 人机交互

指学生与媒体资源环境互动。教师可制作政治网络课件或组建政治网络资源库, 学生借助计算机,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实现交互学习活动。在这种自主探索活动中, 一是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 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学生拥有了网络操作、自学、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有关知识。

(2) 小组交互

小组交互是在人机交互的前提下,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指发生在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组际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或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特别是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难,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继会话或多用户会话系统来进行同步交互学习, 也可以通过BBS或语言列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异步交流活动。多个学生之间通过交互活动, 围绕某一政治学问题, 展开讨论、辩论, 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圆满方案, 或使本小组达成共识。这是在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交互活动。

与传统教学相比, 信息技术手段既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又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 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 而且还体现了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体现了思想教育内容的生成性, 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和协作构建。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3) 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 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交互。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型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提出, 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后者常用于讲授型教学, 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互动活动中, 教师常常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 而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教师及时了解任何一位学生的状况, 学生也可以即时向教师咨询, 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快速及时地获得了所需的信息, 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网络点拨重点、难点、疑点, 抽象出更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交互内化

(1) 实践拓展

学生在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探究政治知识的真正意义, 是运用政治观点来解决问题, 形成学以致用、用而促学的良性循环。学生参与了思想政治内容的获取过程, 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政治观点, 更不等于会将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自己实际统一起来, 并应用于实践之中。还需要教师巧设网络练习, 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针对重点设计出有利于巩固学生新的政治观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练习。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是竞赛式, 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自作自练的形式。

(2) 反馈自构

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 重视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利用网络测评, 对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协作、互动和创新精神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 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弄清它们的横纵联系。通过评价, 把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 多维互动的创新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多维互动教学的策略

1.合理优化多维互动对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维互动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反应在一个班集体界面, 一般是技术和智能互补;分工明确, 各就其职;组员职务定期轮换,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交互的空间和时间

引导互动探究前,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网络探索。只有这样, 小组互动学习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多维互动的实效性。

3.问题的适宜性

提供给学生的探究问题, 应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 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考察周全, 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

4.把握多维互动的契机

信息技术环境下互动的价值就在于,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 要选择合理的多维互动的契机。一般可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 操作探究政治规律时; (2) 选择学习策略时; (3)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5.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评价多维互动小组的指标有三点: (1) 将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多维互动表现的认可依据”, 形成“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格局。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多维互动达标。目的是渗透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合作互动的层次; (2) 将“平均分”和“提高分”有机结合; (3) 分组测评好、中、差学生。目的是体现评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这三项评价指标, 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作互动竞争, 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 最终导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人有所进步。尤其是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指标, 不但有利于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实现测评的科学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落到了实处。

试析初中物理多维度互动课堂研究 篇9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课堂 多维互动

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都被摒弃,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当前物理教师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多维互动,交互决定论

交互决定论也就是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作是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这三者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都有相互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决定关系。环境、人和行为之间的交互决定的过程,在行为的内部,人和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作用,整个过程是三者交互的作用,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中的交互及互动,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多维互动式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交往,生生合作,共同发展,教师不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合作地、富有个性地探究与学习。

二、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

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接受式教育,是教学方法中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关系,完全把学生锁定在受教的层面上,把学生独立学习的行为彻底抹杀,忽视和抑制了学生独立学习的空间。导致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减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以课堂教学为媒介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互动关系,通过互动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共同进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侧重于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师生多次的互动,形成多维度的信息交叉网络,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上“大气压强”这一课,接受式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直接讲授观点,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大气压是存在的,它能托住水杯里的水不会流出,学生被动地记下,大气压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这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可以用杜维互动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首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实验,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去搜寻大气压的案例,通过自己的了解和搜索,证明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准备实验器材对“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行现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多维互动模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提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多向交往、多向促进的形态,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老师制定的活动方案,主动搜集信息,探究问题,形成概念,达到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共同提升。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互动式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三、多维互动,平等氛围

课堂是学生培养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摇篮,初中物理课堂是学生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第一步,高效的课堂是当今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构建学生物理基础的首要任务。初中物理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沟通和交流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要求“教”与“学”两个主体的行动、语言、情感、思维上的全方位互动,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新思想。

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调,通过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学生适时反馈出的学习情绪、态度、效果、成绩等,都能使老师及时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选择最佳的授课方式。

四、多维互动,互相协作

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关键点就在于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体验中来,使学生的学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受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信息,从而主动建立联系,在脑海中留下不同的记忆,以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室就应该是活泼的、形式多样的。多维互动强调的“生生互动”“生生合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五、结束语

在现今新课改要求的标准下的物理课堂,实施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是教育模式上的一大创新。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目标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立奎. 高中物理课堂“生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教育科研论坛》,2010.

构建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篇10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课堂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充分地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达到教给方法、学会知识的效果。但是,目前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2.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是习惯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回答趋向于自己设计的所谓的正确的答案。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智慧有时比我们教师要强得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提出问题是最可怕的。其实不是学生没有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

3.培养学生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吃透学生,吃透教材,方法灵活。如果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追求教科书的完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力、理解力等因素,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谈不上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被人为扼杀。教学应该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教材只不过是一个范文或者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领会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达到终身学习。

4.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交流少,教师的亲和力无从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的展示会受到制约和影响。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循循善诱以激发学生的注意、思维和学习兴趣,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满足其学习求知的欲望。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却并不具备上述这种应变能力,机械而呆板的人机交流,不仅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示不够。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人格魅力所举魅力所具有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缺少民主和谐的氛围;缺少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知启人、以诚待人、以志励人、以规正人;缺少对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精神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习惯于按照一个固有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

二、构建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教”的质量最终应该体现在“学”的质量上,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种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学习过程为重点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探索式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自主—协作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分数”为目标,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自主协作式教学模式是对传递接受模式的一种改造,其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和质疑主动权让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把重点、难点设计成几个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完成,必须做到树立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意识,创设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启发—交互式

启发交互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的先进教学模式之一,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启发交互式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积极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因为教学的一切活动主要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并执行的。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或运用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削弱,启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性质就会改变。

4.学导式教学模式

学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发现疑难,自学为主,充分借助已知发挥潜力领会“学材”解决疑难、尝试创新;学,有导辅佐,学导结合—争取恰当指导,使学习方法不断科学化,力求实效。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也学在导前,学会恰当诱导、辅导、指导、领导、先学后讲—因材施导、因势利导;导,为学服务,及时反馈;导法来自学情,导得恰当、满足需要、及时抓好组织、定向、示范、调控、激励、验收,变教材为利于自学的学材,变“一刀切”的单一模式为鼓励个性发展和求异创新,创造方便学生成长与选择的各项助学条件;教师把学生能自学的内容尽量交给学生完成,不搞重复课本的泛泛讲授,多做适合学生需要的具体指导,有针对性地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和智能开发的不断优化。

5.体验创景式教学模式

体验创景式教学模式是通过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置于一定的场景中,引起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初步的体验。在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多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这必定使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不仅要求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探索实践,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学习伙伴的合作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方式掌握知识,让全班学生参与观察、分析,进而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激起求知欲望,变“强迫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学习的最佳结合点。要防止模式化,不能盲目照搬、机械套用。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要不断修改完善已经构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建忠.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德育促进功能.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 .

上一篇:发展壁垒下一篇:出口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