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及特点论文

2024-10-01

起因及特点论文(通用7篇)

起因及特点论文 篇1

从2009年全面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 农村林改前与林改开始后发生的山林纠纷交织暴发, 严重阻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向前推进, 期间, 部分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但大部分山林纠纷还是待后解决, 这些久拖未决的纠纷使林改的后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正确处置农村山林纠纷, 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农村山林纠纷起因

农村山林纠纷按时间段划分, 可分为集体林改前已经存在的纠纷和集体林改实施过程中引发新的纠纷。按跨度范围分, 有跨省市、跨县乡、跨村屯。按参与林权纠纷的主体, 大致可以分为4类: (1) 不同村民集体组织 (村民小组) 之间的纠纷, 这种类型的纠纷最多。 (2) 村民集体组织内部村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林地界址分歧引发的纠纷。 (3) 村民集体组织与国有林场林地界址分歧引发的纠纷。 (4) 民众对村集体村屯干部“非规范”转让集体山林不满而引发的纠纷。不论哪个类型纠纷, 都有它的成因, 当前农村山林纠纷主要成因如下:

1.1 历史原因

为明确农村山林权属, 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了一次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林业“三定”工作对大部分的有林山岭初步确定了权属, 并制定有相关的档案清册, 颁发了部分的山林权证。但是, 部分地区并没有完全贯彻落实“林业三定”政策, 部分农村地区的集体林地仍然是由村集体管护和经营。而且由于工作方式粗糙, 技术力量薄弱, 造成档案清册记载不全、缺漏百出, 以至出现了“有山无证, 有证无山, 山证不符, 一山多证”等情况, 导致农村山林权属不清、界线不明、纠纷量大。

1.2 现实原因

首先,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土地、山林价值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张、自然资源开发等等, 使得许多原来一文不值的荒地、山岭、水面, 一夜之间身价百倍。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 权属并不明确的许多荒地、山岭等就成为农村集体之间拼死争夺的焦点。其次, 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对未利用地或“无主地”的争夺显然就不可避免。再次, 受经济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熏陶, 广大民众法制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 促成了农村山林纠纷的暴发。

1.3 自然环境原因

在自然力的作用下, 河流, 山脊等明显地标物移位或受到破坏, 从而引起山林界址不清引发纠纷。

1.4 个人行为原因

某些人为利益所驱, 无理取闹, 不择手段, 侵占它山, 挑起纠纷。

2 农村山林纠纷特点

农村山林纠纷各地都有, 情况各异, 但归纳起来, 共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山林纠纷数量众多, 涉及面极广

小山乡辖区内5行政村69个自然屯, 山林纠纷有35起, 平均每2个自然屯就有1起, 有跨县界、乡界、村界的, 涉及山林面积达266.67余hm2。一个小小的乡就有那么多, 到全县全市全区那数目应该是惊人的。

2.2 山林纠纷涉及利益重大, 人数众多

2006年以前, 土山林地出让667m2承包费6~8元, 目前已涨到60~80元;2010年以前, 森林生态效益667m2补偿金4.75元, 现已提高到9.75元。几十亩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山头, 对于一个村庄来说, 意味着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转让费或者补助金。纠纷一起, 牵扯到众多村民的重大利益, 为大多数村民所关注, 一起纠纷地, 牵扯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2.3 山林纠纷涉及历史档案遗失严重, 纠纷事实难以查清

由于土改、合作化、四固定时期的档案清册大多遗失殆尽, 林业三定时期的档案清册又错漏甚多, 难以作为确定权属的依据, 加之许多当时参与划界的人不愿作证指界或者经历时间较长、证人不能准确说明事实真相, 甚至当时参与划界的当事人已经不在, 所以农村山林权属的划分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而难以查清, 地方政府也难以在纠纷双方之间做出处理决定。

2.4 山林纠纷具有长期久拖未决的特点, 影响了林地的利用, 给当地造成了损失

有些山林纠纷,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林业三定”到现在, 都未得到解决, 大部分山林纠纷一拖就几年几十年甚至长期久拖未决, 如辖区内小山村庇屯与麦屯的土山荒地纠纷, 争议面积37.67hm2, 从1972年纠纷发生至今, 这些林地没法利用, 直接经济损失多达上百万元。

3 山林纠纷调处对策

总结多年实践经验, 调处山林纠纷, 应根据纠纷的长期性、严重性、复杂性等特点, 采取不同层次的解决办法, 既要积极调处纠纷, 又要防止和避免发生集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确保林区和谐稳定, 在调处过程必须强化“三个针对”、“六个到位”, 认定山林权属的依据和适用原则。

3.1 三个针对

3.1.1 对权属已经明确的集体山林, 必须给予维护, 登记造册确定权属, 颁发权属证书, 不再变动。

3.1.2 对有证据证明争议山林在解放后曾划分给相关农村集体, 但存在重复分配或者界线不清无法确定权属的, 基层政府应组织双方调解, 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的, 按照双方协议确定权属;双方无法协商达成一致的, 根据现有证据又无法分清权属的, 法律应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有利生产经营、有利和谐稳定的原则上有权对争议的土地、山林在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3.1.3 对没有证据证明解放后曾经划归相关农村集体所有的争议土地、山林, 原则上应收归国家所有。如果争议山林适合纠纷双方的农村集体或个人开发经营的, 可确定给相关农村集体或个人一定期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3.2 六个到位

3.2.1 领导到位, 责任到位。

调处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负责制,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首先是要建立市、县、镇领导包案制度, 通过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 及时化解处理山林纠纷案件。其次是强化分级调处责任制。各地要严格按照“分级负责, 就地调处”的办法, 将责任落实到人, 常抓不懈, 切实做到乡内纠纷不出乡, 县内纠纷不出县, 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第三是要建立由林业、国土资源、民政、农业、水利、海洋渔业、公安、法制、信访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

3.2.2 规范程序到位, 确保山林纠纷调处质量。

强化乡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农村山林纠纷的要求, 实现程序上和形式上的公正, 使纠纷双方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公平和法律的公正, 严格执行山林纠纷操作规程, 从调处的申请、审查、立案受理、调查取证, 到调解、处理、送达、立卷归档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 规范操作, 程序到位, 依法妥善处理好山林纠纷案件。切实做到每个案件处理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和准确无误, 办成铁案。

3.2.3宣传到位。

广泛宣传《森林法》和《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 大力弘扬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摒弃“寸土必争, 寸土不让”思想观念。

3.2.4 培训到位, 提高调处工作人员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调处工作人员的培训, 有计划地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和轮训, 争取把其中大部分人培养成为既懂相关的法律政策, 又具备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行家里手。处理山林纠纷的乡镇干部应专职化和固定化, 选择法律素养和调处纠纷能力较强的干部专门负责, 不可随意调换。每一起山林纠纷的调处干部都应尽量的保持稳定, 不要轻易换人。

3.2.5 经费到位, 强化保障。

要把山林纠纷调处工作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调处工作, 着重解决重大、跨县、跨市和跨省个案的协调经费, 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为开展调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3.2.6 严格考核, 确保调处工作落实到位。

年终对各市县山林纠纷调处工作进行考核, 重点考核山林纠纷案件调处情况、业务培训情况、领导包案情况、调处工作程序和档案管理等, 考核结果全区通报。年终召开全区山林纠纷工作会议, 总结经验, 发现典型, 表彰一批调处工作优秀个人和先进单位。

3.3 认定山林权属的依据和适用原则

认定山林权属的依据为“三证”。 (1) 林业“三定”证 (包括山林所有权证、自留山使用证、林业生产承包合同或林权证) ; (2) 土地证 (包括清册) ; (3) “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 (包括入社资料、“四固定”证、协议书、调解书、政府处理决定、法院判决等) 。

山林权属依据的适用原则。林业“三定”证、土地证、“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在效力上是相等的, 都具有法律效力, 但在适用上却有顺序之分, 基本的顺序是:林业“三定”证→土地证→权属变更凭证。

4 结束语

调处山林权属纠纷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重要工作。及时、有效地调处山林权属纠纷, 不仅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好生态环境, 而且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一支工作经验丰富, 懂得历史, 又懂相关法律政策, 具备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队伍, 把农村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推向前进。

地铁火灾起因及预防研究 篇2

1 地铁火灾的原因

引起地铁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 车辆因素。地铁机车本身会由于电路短路、汽化器起火、排气管冒火等原因引起火灾。2) 道路因素。随着地铁区间隧道轨道的常年使用, 尤其是交通量负荷超大的枢纽路段, 轨道质量严重下降, 摩擦力降低, 轨道不平整等诸多不良隐患增多, 必将严重影响着制动距离, 加大事故的发生几率。3) 驾驶员因素。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车辆发生撞击而产生的。4) 乘客与所载物品。乘客吸烟、携载易燃易爆物品等也是造成火灾的一个很重要因素。5) 恐怖主义事件。近年来由于宗教、民族主义分歧等多方面原因, 恐怖组织开始使用投放炸弹等方式报复各国政府, 而地铁的火灾危害性及可能性最大。6) 自然和其他因素, 如高温、降雨、地震、塌方等自然灾害也是诱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2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其危害

2.1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1) 火灾发展迅猛且温度高。

地铁内起火10 s后火灾已充分发展, 机械排烟设施启动后, 空气流动加快, 燃烧猛烈, 火灾蔓延迅速, 2 min~10 min后顶板即升温到1 200 ℃。可见地铁内从失火到蔓延至大火的时间相当短。

2) 排烟困难。

地铁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为出入口, 那里人员密集、排热困难, 而且火灾发生时人员的逃生方向和烟气的扩散方向都是从下往上, 人员的出入口可能就是喷烟口, 这对排烟造成很大的不便。这种热烟气流具有减光性、毒害性、恐怖性等特点,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是地铁火灾的重要危害之一。

3) 乘客安全疏散困难。

第一, 我国地铁客流量较大, 在地铁突发火灾事故情况下, 这么大的客流量组织有序疏散很难, 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第二, 逃生途径少、距离长, 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 除安全疏散通道外, 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 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 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及楼梯, 另有检票闸机等障碍物挡道, 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而且一旦突发火灾事故, 乘客往往习惯性从平常行走相对熟悉的路线或盲目跟随他人逃生, 这对选择较长路线逃生的乘客来说被困受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第三, 允许逃生时间短, 试验证明, 允许乘客逃生的时间只有5 min左右。另外, 乘客的衣物一旦引燃, 火势能在短时间内扩大, 允许逃生的时间则更短。第四, 乘客的逃生意识差, 地铁站台厅或列车内突发火灾事故后, 险恶的灾害环境使乘客容易产生恐慌及焦虑心理, 这对逃生意识较强、通道较熟悉的乘客来说还能冷静判断险情, 相对准确地采取自救措施, 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也就较大。但就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而言, 从众是多数人的选择, 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时, 被踩、挤、压而倒地后, 易导致群死群伤。另外, 因恐惧迷失方向也易导致被困直接致伤或致死。

4) 救援难度大。

地铁隧道近似于封闭空间, 火灾发生后隧道内烟雾大、能见度低、散热慢、温度较高, 起火点附近未进行防火保护的混凝土容易发生崩落。加之灭火救援路线与疏散路线、烟气流动路线的交叉, 救援面和救援途径都非常有限, 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2.2 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在诸多种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火灾对人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通常这种危害可分为两类:热辐射引起的危害和非热因素引起的危害。前者主要指燃烧直接造成的损害;后者包含的内容很多, 以烟气毒性的危害最大。统计结果也表明: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烟气的影响, 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而致死的。

3 地铁火灾的预防措施

3.1 结构材料

车站内部装饰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电器线路和照明器材采用阻燃材料, 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有害气体的数量, 以满足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的需求。

3.2 照明设施

火灾发生后为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常规电源应立即断开, 这使得火场周围能见度较低。为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正常开展, 区间隧道、横洞以及附属用房的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用房、水泵房、配电室等重要部位和人员避难场所、疏散通道必须设置一定亮度的应急照明设施, 且应急照明在火灾发生后3 min内必须启动。

3.3通风设计

现阶段地铁的通风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 如通风量只能满足正常运营时的需求而无法满足火灾时的通风量要求;排烟方向和行人的逃生方向一致;非排烟区普遍出现烟气倒灌现象等。这些问题都对火灾救援极为不利, 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以实现对系统进行自动实时控制, 实现对风流方向和风速的控制及快速反应。

3.4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地铁竣工后, 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必须制定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安全疏散预案和灭火救援预案。地铁的应急疏散路线应根据不同的火灾场景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定, 并同灭火救援协调统一。地铁火灾初期阶段应按照以应急疏散为主, 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协调统一的原则设定安全疏散路线和灭火救援路线;灭火救援应在应急疏散基本完成后展开, 遇到区间隧道内发生严重交通堵塞时应先清障、再疏散, 同时展开灭火救援;灭火救援交通流向应避免与应急疏散交通流向产生交叉, 以防止产生新的交通事故和其他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完毕后一定要定期进行演习, 从而使之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4结语

地铁不同于一般的地下建筑, 其结构复杂封闭, 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 地铁隧道消防安全是目前国际消防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在此方面虽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但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要:分析了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 较为详细的归纳了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危害, 鉴于此提出了预防地铁火灾事故的有效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减少了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地铁,火灾,特点,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显, 赵云胜.浅议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和预防对策[J].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5) :4-7.

[2]李梅玲.地铁火灾事故中乘客安全逃生设计探讨[J].科技管理创新, 2006 (9) :14-20.

[3]张臻.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逃生方案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9.

[4]刘伟, 袁学勘.欧洲公路隧道营运安全技术的启示[J].现代隧道技术, 2001 (1) :12-15.

[5]张永平.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35 (11) :191-192.

人民币升值压力起因及影响 篇3

这场汇率战, 美元可谓始作俑者。美元汇率的贬值看似市场行为, 实则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贬值动机。

首先, 美联储表示可能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是美元汇率贬值的直接诱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单来讲等同于增印钞票, 就是央行通过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票据等, 把钱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 也就是向市场大规模注资, 用以刺激经济增长。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将使美元汇率继续降低, 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其次, 中期选举前的美国“民意”驱动。政绩平平的奥巴马政府一直没有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国内失业问题严重, 进出口贸易失衡使民众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美国出口降低失业率提高。为了提升在选民中的支持率, 也为了给国内经济困难找替罪羊, 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矛头所向。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 美元的大幅贬值长期看将有助于美国转嫁债务。美国在国会换届后, 必须着力解决结构性支出和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巨额债务将是美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负担, 美元贬值将稀释美国的国际债务。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影响

国际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并存, 人民币汇率遭遇压力并成为焦点。人民币汇率是否应升值一直饱受争议, 我们不妨看看, 人民币升值会给中美两国带来什么影响。

1.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

诚然, 人民币升值会增强我国的购买力, 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的国外产品, 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 优化出口结构并减少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磨擦。但从长期来看, 持续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第一, 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引发社会不安与动荡。以纺织行业为例, 人民币升值2%其出口将减少20亿美元, 增加值减少90亿元, 增速下降近2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将使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降低甚至关门倒闭, 导致大量劳动力被解雇, 大量农民工遣返回乡, 而中国快速增长的城镇化进程又使农村可耕种土地越来越少, 失业的压力和收入的减少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二, 影响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如果升值, 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 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 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国际金融资本还会大量廉价地收购我国的制造业和其他间接被摧毁的产业, 同时使国内和国际热钱大量流入, 继续炒高楼市股市, 直接加速其泡沫的破裂。一旦如此我国经济将彻底陷入低谷, 日本《广场协议》后失去的十年将会在我国重现!

第三, 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5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 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 一旦人民币升值, 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 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2. 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影响

既然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弊大于利, 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拯救美国经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 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 这是由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差异造成的。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的20-30倍, 其高成本的劳动力和企业高份额借贷导致美国产业根本无法生产廉价劳动力低端产品, 而美国对这些低端产品需求是不会消失的, 它会由亚洲或其他新兴市场来填补。其次, 人民币升值也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美国长期奉行高借贷、高收入、高消费生活方式决定的。当美国高消费因为产业成本不断上升, 收入不断聚集于少数人, 导致美国本土产品物价高耸, 民众实际收入下降, 于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低端消费品市场, 一个与美国高成本产业脱节的低端产品消费市场, 自然就形成了大量的贸易逆差。另一个原因则是美国长期政治经济政策的失败。共和党政策有两个支柱, 一个是减税和放松管制, 它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 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过剩;一个是战争政策, 军事工业没有起到带动美国经济的作用, 而仅仅是一支独秀, 毒害了美国经济。

事实上,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在升值的, 但是依然不能阻挡美国高攀不下的失业率, 也不能阻挡美国引发全球的经济危机。因此, 人民币汇率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如果中国的缺口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填补, 那么不但美国现有经济问题没有解决, 反而会把中国经济拉下马;即便中国成功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升值后果, 那将会带来大宗商品和制成品的全面涨价, 形成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噩梦。

三、结束语

汇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价格信号, 而这个价格只有在充分自由交换的市场里通过买卖双方的交易才能决定, 在缺乏市场的情况下, 谈人民币汇率是应该升值和贬值都是缺乏依据的。中国决不能因国际政治压力而低头, 成为国际汇率战争的“替罪羊”, 人民币是否升值与升值多少, 应按照中国的国情来, 不必受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影响。我们应在汇改之路上坚定前行, 逐渐增加汇率的弹性, 逐渐放宽对人民币与外币自由兑换的限制, 提升中国货币竞争力, 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充分利用外汇储备, 大力走国际化开发金融合作的道路, 适度降低经常账户的盈余, 尽快消除经济结构失衡。中国应该始终保持人民币汇率的主导权, 充分利用汇率的市场特性, 促进汇率的波动, 并总体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这才是中国货币战略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2]迈克尔·佩蒂斯:《切勿对人民币反应过度》[N].金融时报, 2010-10-15

[3]安烨:博弈《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 2007

电网事故起因及预防措施探析 篇4

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电网整体结构不够坚强, 变压器及线路等发生故障的概率较高, 部分地区存在电源紧张的情况, 无法应对电网的突发事件, 电网局部故障的风险性较高[1]。因此, 我们应加强对电网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 建立电力安全保障体系, 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出现, 针对电网的具体事故提出相应的对策, 防患于未然。下面将对电网事故起因、预防措施及对策作一分析。

1 电网事故起因归类

通常将负荷引起的扰动和电路断线故障定义为事故, 对事故进行分析, 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检验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各种事故发生后的过负荷和过电压现象进行分析[2]。首先应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 通常事故可以采取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如下: (1) 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分类, 可将引起电网事故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误操作、外力破坏、天气原因、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等。 (2) 按照事故的责任进行分类, 其主要有施工设计、外力破坏、自然灾害、人员责任和其他等,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 自然灾害和人员责任是引起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 按照事故的技术范围进行分类, 可将电网事故分为以下几类:继电保护、接地短路、误碰操作及其他。其中二次回路及其雷击事故是电网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4) 按照电气设备分类, 可将电网事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继电保护装置、刀闸及组合电器等, 通常继电保护装置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2 电网事故处理原则

通过故障元件的预判断可以提高电网调度中心信号的准确性, 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提高供电可靠性, 有利于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3]。当电网发生事故时, 首先应尽快消除故障源以阻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即根据故障的关联性来判断故障的性质, 其次根据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流向来确定电网事故所产生的后果, 根据电网结构变化及时调整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 分清电网结构的主次关系, 确保送电顺序。当电网发生事故时其内部元件的开关位置经常会发生变化, 从而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运行工况都会发生变化, 此时最容易出现电网的解列事故, 对电网的整体结构造成重创。因此在电网要出现解列事故前应对其状态进行判别, 对各个子系统所包含的子站进行了解。传统电网的解列方法是通过建立许多关联表显示关联关系来实现的, 其整个过程过于繁琐, 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人工智能的搜索方法来判断电网的拓扑结构, 这种方法实现了对电网解列过程判别的简化,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电网事故预防措施

3.1 防止重大电网事故的对策

供电企业通常从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3个方面来预防电网事故, 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合理规划, 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 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来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当前对电网重大事故进行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 防止电网出现破坏稳定性的事故:按照《电网安全稳定导则》来指挥电网的正常生产, 落实三级稳定标准, 通过建立防止稳定破坏的三道防线来改善和加强电网的结构, 加强受端电网建设的同时逐步消除电磁环网;通过采取实用技术来提高电网整体的安全运行水平, 结合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配置足够的低频切负荷比例, 加强电网的分析和计算, 提高电网的稳定性计算水平。 (2) 加强对电网继电保护的管理工作, 提高其正确动作率, 通过科技创新和增加科技投入来完善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 加强相关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减小运行人员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几率, 通过培训来强化全体员工的培训效果, 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 (3) 确保电网中自动装置正常工作, 重点保证振荡解列、切负荷、电气制动及静止补偿器等安全自动装置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防止由于自动装置误动作所带来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稳定控制策略, 最大限度地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2 常见的预防内容

3.2.1 状态检测

由于电网中电气设备的发展具有大型化、连续化及系统化的特点, 因此其结构日益复杂, 各个子系统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一旦某一设备发生了故障则会引起其他设备的“链式反应”, 导致整个系统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应及时了解并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趋势, 通过判定设备的异常信息来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潜在故障, 由定期检修及故障抢修发展为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状态检修, 提高电网设备的整体寿命。以设备老化和故障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对象, 采用多种规划方法进行状态检修, 基于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信息, 分析设备的健康及劣化情况, 预测其发展趋势, 有计划地安排检修方式及检修内容, 对定期检修和故障抢修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预防, 这样不但能够节约检修资源, 而且也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及时掌握电网中各个电气设备的状态及发展趋势, 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检修资源, 大量节省检修费用的同时也为电力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3.2.2 生产事故预案

针对区域电网的整个结构及运行特点来制定应急预案, 在分析电网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探寻电网的薄弱环节, 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区域的电网制定相关的预案, 充分考虑到每个区域可能存在的停电区域的大小及负荷, 对停电区域内的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进行初步的判断, 并以此作为合理选择电源及恢复路径的依据。

在制定相关预案时要对电厂及变电站内的设备的操作顺序进行设定, 当发生事故时及时按照预案来进行操作, 这样在减小操作时间的同时也防止了恢复过程中所出现的非同期重合闸情况。及时了解重要负荷的供电情况, 制定相关的负荷恢复方案, 阻止由于负荷过大所引起的电网解列, 制定地区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应急预案, 尽可能地减小由于电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3.2.3 带电检修

由于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 为了保证电网不间断供电而采取了带电检修工作。带电检修的范围可从架空线路上的带电清扫和绝缘子发展到较复杂的修补导线, 更换带电导体的零部件及修复杆塔等, 甚至对超高压输电的作业上也可采用带电作业, 同时对难度较大、环境差和电压低的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也可实现带电检修。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用户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应加强电网事故起因及预防措施方面的研究工作, 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最大限度地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洪锦, 沈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云南电力技术, 2004 (2)

[2]余贻鑫, 王成山.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浅谈护患纠纷的起因及对策 篇5

1 护患纠纷起因剖析

1.1 服务观念滞后, 法制观念淡薄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患者希望自主择医, 加上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异, 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护理纠纷的诱发因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首次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 护士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确切, 慎独精神差, 不能按时巡视病房, 发生病情变化当班护士不知情, 延误患者病情引起护患纠纷。

1.2 护理技能与质量管理、服务意识差

质量管理理对确定达到目标所必需职能活动的管理。对护士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及规章制度, 对现存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 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态度冷漠生硬, 信口开河, 沟通缺乏艺术性, 致使忠者无法得到满足而引起纠纷。

l.3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差

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与患者接触密切, 个别护士责任心差, 工作粗心大意, 不按操作规程操作, 查对制度不严, 为省时省力简化操作规程, 加上自己工作经验不足, 处理问题能力欠佳, 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l.4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经济承受能力受限

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 文化水平的提高, 使患者牢固树立了“患者是上帝”的准则, 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一些不解的行为, 都希望有个说法, 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 加上新特药的应用, 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患者对医疗费用问题很敏感, 患者法律意识增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 住院患者及家属不断审视护理工作, 若谈话随便、工作不严谨, 容易让患者抓住把柄, 引起纠纷。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往往顾此失彼, 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管理模式落后, 跟不上护理改革的步伐。管理者在护患纠纷的处理中, 为顾全大局而迁就患方, 严重挫伤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种不便都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导火线。

2 对策

2.1 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 加强护士的沟通能力

护士是临床工作的第一线, 护理队伍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仪表素质, 还要不断更新护理观念, 拓宽知识面, 不断提高护理理论水平, 掌握扎实的专科医学和护理知识, 还要学会运用语言技巧, 既要尊重患者的权利, 认真听取患者的疑问, 又要善于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 重视信息沟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护理人员均应进行分批培训, 以强化“三基”知识为重点, 定期组织“三基”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 除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 还要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 以此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2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 患者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应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 掌握法的尺与度, 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条文, 保护自己, 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能充分估计利弊得失, 自觉守法护法, 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加强职业道德数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 学习新的护理理念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索质, 从根本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时刻牢记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护士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 真正实现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1]。

2.3 转变服务观念, 强化质量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控制, 把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 达到护理全程质控的有效性[2]。注重管理的前瞻性, 坚持安全隐患分析制度, 对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护患纠纷, 要探究其根源, 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 从中吸取教训, 真正体现秩序改进, 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以关爱患者、理解患者、服务患者的个性化理念为向导, 以为患者处理和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3]。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规范服务行为, 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

2.4 严格执行护理规范, 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卫生法律部门的规章、卫生行政管理规范等, 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 做到有章必循。护理人员在执行每一项治疗前后, 均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良好习惯, 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文书记录要求, 书写保存有关资料, 避免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而引发纠纷。医护人员应履行告知义务, 即患者有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医疗情况, 对治疗和检查做出选择, 严格按物价管理标准收费, 明确收费项目, 实行微机管理, 建立网络体系, 实行一日清单制, 把医疗费用的监督权真正交给患者, 避免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而引发纠纷。

总之, 临床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境界,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 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和认可, 化解护患矛盾, 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纠纷的起因及对策。方法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建立护患沟通体系,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结果总结经验, 从中制定防范对策。结论最大限度的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患纠纷,起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理燕.22例涉及护患纠纷争议案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杂志, 2004, 11 (4) :69.

[2]闫成美, 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47.

起因及特点论文 篇6

电力电缆是电力系统主要的电力输送方式,因其安全性能高、布设简单等优点在电力系统被广泛应用,其地位无可替代。因电力系统,特别是发电厂的电缆除了少数埋置在地下之外,大多数都需要穿过厂房装修夹层,不仅空间狭窄,而且电缆本身就走向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短时间内很难确定故障出现的地方,常常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耗费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的时间来进行故障排查工作的开展。不仅排查起来比较繁琐,而且在排查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带来更多的次生灾害,加重损失。因此在水电厂的供电系统构建中,如何在电缆出现故障之后快速、经济地找出故障点和发生故障的原因,成为广大发电厂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1 高压电力电缆故障原因分析

1.1 地面沉陷和渗水影响

对于埋设于地下的电缆来说,因厂房自重应力和地基持力层的应力发生变化可能造成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地面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电缆在竖向发生变形,电缆的外皮、铅包裹在沉降的作用下可能发生断裂,严重的时候电缆可能因此断折。

电缆竖井等设施。敷设于电缆沟的电缆,特别是露天电缆或地下厂房的电缆沟,由于电缆沟渗水或排水不畅,电缆沟就有可能有积水,潮湿的环境或电缆泡水,这样,电缆外护套可能受到破坏,电缆外保护层可能会有水渗入,导致电缆绝缘下降,最终导致电缆故障。当然,电缆接头处如果渗水也会发生故障[1]。

1.2 机械施工

机械施工的原因大多数是在电缆安装初期的时候,工程师可能因为操作疏忽对电缆造成伤害,或者在电缆铺设完成之后,在临近电缆的地方施工的时候过度的机械施工也可能损害电缆。这种损伤因为当时并没有给出反应,多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发现,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时间内,电缆在渗水、土壤、空气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受到诸多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既影响了性能,也可能出现电缆接地、短路的情况。

1.3 化学腐蚀

有的时候电缆施工现场并不清洁,路面上可能存在有污水和蒸汽等物质,这样电缆在安装的前期暴露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中时,往往会被腐蚀,因周期较长,安装的时候往往难以发现,一般都在安装铺设之后一段时间才会发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情况虽然很难避免,但是却是最应该尽量要去避免的。

1.4 电缆外围的绝缘物消失

电缆铺敷设的地上海拔不可能一致,往往存在一定的高差,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在电缆铺设完成之后高出的绝缘物会向低处流动,如此长期以往的话,高出的电缆就会处于无绝缘的情况,完全暴露,增加了故障出现的概率[2]。

1.5 因受潮降低了电缆的绝缘性

潮湿的环境对于电缆的绝缘性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存在接头的电缆,如果长期处在潮湿中,会导致各种化学腐蚀,较为容易引发接地和相间短路的故障。

1.6 电缆超负荷运转

电缆都是有额定功率和最大负荷电量的,如果电缆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下,温度就会极速增加。尤其是在夏天的炎热环境里,地面温度本就很高,再加上因超负荷引起的温度难以挥发,这样的情况将导致电缆的接头首先崩溃,造成电缆出现故障,性能受损。

1.7 电缆受到机械力

a)电缆在电缆槽或电缆沟内,特别是数量较多的电缆堆积的时候,下层电缆就有可能被挤压,导致外护套破损甚至钢铠损坏,进而导致电缆绝缘层损坏;

b)电缆竖井的电缆,由于电缆垂直段的重力,电缆上端受到重力的作用,上端电缆外护套、钢铠和绝缘层及容易损坏;

c)电缆的转弯部分,会受到其所处的电缆沟和电缆槽的尖锐的拐角所损伤,导致电缆损坏。

1.8 电缆自身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为电缆本身质量差导致的故障也不在少数,一般的质量问题包括:绝缘体不合格,往往存在缺口和褶皱,有的甚至没有包裹完全,有间隙露出,这样就很容易让电缆受到周围环境的服饰;瓷件的机械强度不足导致了电缆的铸铁件存在砂眼;零件在组装的过程中,未能秉承密封真空的原则;绝缘材料是需要科学管理和维护的,这方面的工作往往不到位,导致材料老化速度加快或者是受潮;电缆的原材料不合格,往往是旧物利用,失去性能的材料当然不可能造出符合要求的好电缆。

综上所述,电缆故障出现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虽然是因为材料、机械等原因,但是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三种:

a)电缆的运行环境存在各种隐患;

b)电缆施工和安装技术不过关;

c)电缆原材料不合格,质量存在缺陷。只有真正搞清楚了电缆故障可能的起因,才能对症用药,快速经济地进行故障排查工作,既提高了电缆维护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电缆正常运行,减少停发供电时间,也节约了成本。

2 高压电力电缆故障的排查方法

2.1 经典电桥法

这是一种常常用于低电阻故障的排查方法,应用条件为出现故障处的电阻在100 kΩ~500 kΩ之间。经典电桥法的排查步骤为首先用单臂电桥法、双臂电桥法和自制电桥法对电缆的故障点进行简单的测量,注意要短接电缆故障相和非故障相,通过电桥的两臂连接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然后通过调整电桥两臂上的可调电阻器,平衡电桥,通过比例关系和电缆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可用低压电桥测量电桥的低阻击穿,用电容电桥测量电缆的开路断线[3]。

经典电桥法的测量结果较为精确,但是回路的构建需要完好线芯作为基础,且电源的电压不能过高。它具有简单、便于操作,快捷精准的优点,在低阻电缆线路中常常应用。但是这也是经典电桥法的缺点,对于高阻电缆线路和闪络性的故障,通常来说是无法适应的。而且运用电桥法排查电缆故障的时候还需要电缆的设计和安装原资料,回路线芯要是均值的、质量好的,并且其只适用于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两相回路,对于三相短路或者断路的电缆故障,一般无法应用。

2.2 低压脉冲反射法

低压脉冲反射法(简称低压脉冲法)是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电缆故障排查方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的应用。是通过在故障点和示波器或者电脑之间发射脉冲,根据来回的时间差以及已知的脉冲速度来进行故障距离测算的一种方法。低压脉冲法可以对电缆的低阻、短路和断路等故障进行排查,对于T形接头、终端头和中间头等各种电缆的接头有较好的识别性。关于低压脉冲法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在电缆一段发射电磁波,另一端进行接收,通过时间差和电磁波的速度来计算电缆的长度。

脉冲反射法最值得称赞的优点就是不需要电缆设计和安装的原始材料,也不需要知道电缆的具体长度,只需要根据仪器来观察反射波形分支点和接头的精确位置,然后确定故障点的位置便可,直观简单,前期准备工作较少。然而脉冲反射法只能电缆的低阻、短路和断路等故障进行排查,和经典电桥法一样,对于高阻和闪络性的故障是排查不出来的。

2.3 直流高压闪络法

直流高压闪络法是针对闪络性故障的一种排查方法,当故障点处的电阻很高的时候,利用高压设备把电缆的电压再次进行提升之后,就会出现闪络击穿现象。它可以排查所有电缆总故障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直流高压闪络法通常在预防性的电缆试验中被用于排查电缆故障,可以获得较为简单易懂且直观的波形,只是这种方法的使用次数也是有限度的,多次使用的话会导致因闪络放电,降低故障点电阻的现象,如果电阻降低到了一个程度之后,便不能再用直流高压闪络法来进行排查工作。故而实际电缆故障排查工作的开展中,不要随意使用直流高压闪络法,要对症下药,争取一击即中。

直流高压闪络法是一种基于击穿电阻的理念,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判断故障点是否被击穿。通常来说,当故障点处的电阻被击穿之后,相关仪器上会出现简单直观的波形文件,如果波形变化不容易观察的话,常常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进行判定:看看电压表指针在0刻度处的左右摆动情况;微安表的指针会突然向高度值的方向移动;连接实验设备的地线会有“啪啪啪”的声音出现,并且伴有回火现象。

直流高压闪络法是一种基于高科技测试技术的电缆故障排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收集击穿故障点电阻的瞬时脉冲信号来进行故障的排查测定。较为简单直观、速度也快,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2.4 冲击高压闪络法

当故障点的电压不断激增,泄露的电流也不断增加,但是这个电缆的故障点处却不出现闪络现象;或者实验设备的容量无法满足泄露电流量的时候,可以选用冲击高压闪络法。因为实验设备的内阻也可能占据大量的电压导致了故障点的电压不高,所以说它是对直流高压闪络法进行的一种有效补充。冲击高压闪络法和直流高压闪络法可以应对电缆故障中百分之八十的故障。

冲击高压闪络法中判断故障点是否被击穿的标准一般有:

a)故障点被击穿的时候,仪器会记录出相对应的波形;

b)在故障点被击穿的时候,球形间隙会伴有放电、火花和明显声音的现象;

c)如果球形间隙没有放电、火花和明显声音的话,一般来说故障点没有被击穿[4]。

冲击高压闪络法亦是一种主要针对高阻和闪络性故障的排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波形简单直观容易识别,对于后期分析来说较为简单。但是对于二次击穿放电或者特别情况下的电压击穿现象效果不好,波形较为杂乱繁复,不利于后期分析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常用的电力电缆故障排查方法有经典电桥法、低压脉冲反射法、直流高压闪络法及冲击高压闪络法,经典电桥法便于操作、简单快捷,但是只适用于低阻故障点,低压脉冲法的仪器线形简单,操作容易,但是不适用于高阻故障点。一般来说,直流高压闪络法和冲击高压闪络法虽然也有操作要求高、不适用于二次击穿放电的情况以及不适用于高阻故障点的缺点,但是2种方法结合起来可测量绝大多数的电缆故障,所以是较为常用的电缆故障排查方法。

摘要:高压电力电缆是电力系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发供电设备的连接纽带,是电力系统的“经脉”,某根电缆出现故障,都极大可能影响整个发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电力电缆的安全稳定和电缆故障的迅速排查极其重要,基于此,以经典电桥法、低压脉冲反射法、直流高压闪络法及冲击高压闪络法4种故障排查方法为例,说明了电缆故障排查的基本步骤,以及各种排查方法的原理、使用条件和优缺点。

关键词:电力电缆,故障,起因,排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宇.电力电缆故障测试原理与方法简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388-390.

[2]袁刚,戴庭勇.当前电力电缆故障探测及运行维护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32-132.

[3]陈会龙.高压电力电缆故障的起因诊断和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25-26.

鸭营养性胚胎病的起因分析及预防 篇7

该病主要是由种鸭饲料配制不当, 种鸭及其所产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或种鸭生殖器官疾患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 严重时造成死胚。发病程度较轻的虽然可以孵出雏鸭, 但雏鸭体质较弱, 如果其缺乏的养分能够及时从育雏饲料中得到充分补足, 多数可以逐渐成为健康雏鸭, 否则成活率很低。

种蛋中某些微量养分过多也能引起营养性胚胎病, 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D超过正常量许多倍, 会引起胚胎肝脏脂肪变性, 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1.1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的种蛋受精率较低, 除了降低胚胎生活力和抗病力外, 主要引起胚胎错位, 使雏鸭很难破壳而出, 大大降低孵化率。入孵后1-2d死胚较多。孵至中后期胚胎发生痛风, 肾脏、输尿管及其他脏器沉积白色尿酸盐。同时眼肿胀且分泌物较多, 出壳的雏鸭弱小, 一部分有眼疾或失明, 抗病力差, 成活率低。

1.2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与钙、磷的吸收和利用有关。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 易引起钙、磷代谢障碍。维生素D缺乏的种蛋入孵后胚胎发生粘液性水肿病, 胚体皮肤出现囊泡状水肿, 其内充满浆液, 皮下组织增生, 有时腿爪短小, 肝脏脂肪浸润, 三照时胚胎死亡增多。

1.3 维生素B1缺乏症

种蛋孵化率降低, 入孵后胚胎一般无明显病态, 唯出壳困难, 将蛋壳啄一小孔后便无力进一步破壳, 死在里面, 人工助产也无效。死亡胚胎或出壳雏鸭的脚趾卷曲, 绒毛稀少且呈结节状, 卵黄吸收迟缓。

1.4 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B2是胚胎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缺乏时种蛋质量下降, 受精率低。种蛋入孵后, 胚体有两种特征性病变, 一是绒毛卷曲纠结, 呈结节状;二是躯体明显短小, 腿关节变形, 有的趾爪卷曲。此外, 还有体表水肿、贫血等症状。病胚一般都能出壳, 但明显弱小, 成活率较低。

1.5 维生素B12和泛酸缺乏症

其所产种蛋入孵后胚胎发育不良, 孵化至16-18d时死亡较多, 大量胚胎头处于两腿之间。死胚皮肤呈弥漫性水肿, 肌肉萎缩, 心脏扩大, 形态异常。缺乏泛酸, 长羽异常, 未出壳的胚胎皮下出血, 死胎较多。甲状腺肿大, 肝脏脂肪变性, 卵黄囊、心脏和胃均有出血。

1.6 维生素E、维生素K和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 胚胎孵化早期死亡, 有的雏鸭胸部软化。维生素K缺乏常引起胚胎和胚外血管有凝血块, 初生雏的出血病变;叶酸缺乏时孵化至18-21日龄时死亡率高, 出壳雏鸭多畸形。

1.7 短肢性营养不良症

种蛋缺乏锰、胆碱和生物素都能引起。病胚躯体短小, 下肢短而弯曲, 颈部弯曲, 喙呈特征性“鹦鹉嘴”, 但骨质良好。蛋胚中的蛋白大部分没有利用, 蛋黄浓稠。孵化后期少数胚胎死亡, 其余孵出的雏鸭异常弱小, 下肢关节, 特别是飞关节肿大变形, 骨粗短, 无饲养意义。

2 预防

上一篇:价格竞争模型下一篇:改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