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形思维能力

2024-07-07

儿童图形思维能力(共6篇)

儿童图形思维能力 篇1

引言

阅读是一种运用心智和已有知识理解读物内容的心理活动,阅读者在阅读后留下的心理痕迹往往是语言的意义或者信息,而非语言的形式。阅读教学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属于“技能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语言知识技能,忽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思辨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殷晓芳2004:41)。本文探讨了如何把图形组织器这一可视化工具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利用工具、概念,发展语言高阶思维能力,改善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语言而轻思维的状况。

一、高阶思维能力、图形组织器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一)以培养高阶思维为主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根据美国学者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认知复杂度由低到高排列包括六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也是思维能力由低到高发展的六个连续性层级。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在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刘政良、申昌安2009:11)。

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培训与训练,需要在与具体课程相结合的前提下,通过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实现(刘政良、申昌安2009:11)。如果把英语阅读教学和高阶思维能力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思维,将有利于实现从“技能型”到“思辨型”教学的转变。

高阶思维能力涉及归纳、分类、比较、假设、推理、检验、判断等高级思维活动。就阅读活动而言,强调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批判和创新。高阶思维的培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教学流程(见图1)。阅读前:创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思辨型阅读教学的前提,是激发高阶思维的准备阶段。学习者需预习文本并积极获取相关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目的。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阅读中:解读文本。学生需要对文本中的论据及文体进行分析,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区分事实和观点,确定作者的目的、语气和最终得出的结论。阅读后:深入讨论。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评价所阅读文本的内容、观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分析其原因;与其他阅读者交流观点,思考其他的解决办法,提出新问题,做出猜想或形成假设。

(二)将图形组织器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工具

图形组织器最早是由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技术,指可视化方式表征信息的图形结构(邱婷2009:61)。国内外研究指出,图形组织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及决策能力均有相当助益,这恰好为提高“思辨型”阅读教学的效果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教学工具。

按照Bloom(2015)的认知分类,在“分析”层次,图形组织器中的韦恩图、树状图和蜘蛛图等可以表现整体中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学习者理清事物、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评价”层次,素描图、KLWH矩阵等可以帮助学习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判断。而在“创造”层次,素描图、创见图、决策图等能促进学习者整合要素、提出观点、找到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将图形组织器整合到英语阅读课的各个环节中,以提问、小组讨论、辩论、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以学生补全图形组织器或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组织器的方式,启发学生形成观点、分析信息、组织信息和表达观点,从而把思维培养和语言培养结合在一起,实现从“技能型”到“思辨型”阅读教学的转变。

二、图形组织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passage A:Not Now,Doctor Miracle为例,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教学阶段,设计图形组织器,探讨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阅读前:创设问题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搜集、寻找有关克隆的概念和历史知识,使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课文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图形组织器围绕话题在学生中进行头脑风暴,在对话题进行发散或集聚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新知识、新问题或新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针对克隆的话题,第一步,让学生先对克隆人的后果进行大胆猜想;第二步,把这些猜想引发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在对照图中发现克隆人存在的问题(如图2)。

在完成这一图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的思维方式有假设、归纳、分类、对比等,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做好语言和知识准备,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二)阅读中: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包括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文本语言,找出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论,辨别事实和观点。该文为议论文,主要提到了以Antinori为代表的科学家、少数宗教组织以及作者本人对于克隆人的态度和观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找出三方观点,再按照观点异同放置到三维韦恩图(见图3)中。

由图3可知,学生必须先对文中细节进行筛选、归纳和分类,而后在填充韦恩图时分析比较观点的异同。三维韦恩图简化了文中复杂的文字叙述,学生可以从中直观地认识作者的立场和倾向,也可以间接引发对于文章标题的解读。教师通过图形填充的结果可以迅速了解学生的阅读难点,并及时通过调整图形中的观点位置直观地纠正学生的理解错误。

在分析三方观点的异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引起克隆人争论的原因,并对文章中提到的论点进行分类,也就是作者阐述问题的角度。教师可以利用展现因果关系的鱼骨图建构认知图示(见图4)。鱼骨的外部是引发克隆人争论的各方面的原因,内部是每种因素的具体描述和解释,上方为积极因素,下方为消极因素。

为了完成该鱼骨图,学生需要对引发克隆争论的原因进行归类,将同类别的因素放置在同一节点下。然后,对这一类别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哪些是有利因素,哪些是有害因素。这一图形组织器是开放性的组织器,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引发克隆人争论的原因,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三)阅读后:深入讨论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如何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问题,同时引发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思考,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自己的判断,这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绘制论证该问题的流程图(如图5),还可以根据这一流程图使学生进行写作或辩论。

这一过程最具挑战性,学生利用文章中的语言和知识,思考作者论证思路的缺陷,提出个人看法。图形组织器为学生提供了问题解决框架,帮助学生理清论证思路。图5只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模板,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思考的过程绘制属于自己的图形,这正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写作或辩论的方式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语阅读课不能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认知活动上,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本文的教学举例中可以发现,阅读课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利用图形组织器可视化、交互性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完成解释、分辨、评判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刘政良,申昌安.2009.图形组织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工具[J].中小学电教,(7):10-13.

邱婷.2009.论图形组织器[J].远程教育杂志,(6):61-66.

殷晓芳.2004.文本思辨创新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1):41-45.

Bloom.2015.Graphic Organizers[DB/OL].http://www.writedesignonline.com/organizers.

儿童图形思维能力 篇2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 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本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孩子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同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 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6) 思维写作训练法

儿童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儿童 科学课堂 思维能力 有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6-02

苏州教育出版的《科学》,是针对小学生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的教材,以学生的认知原理为线索设计了教材的内容。力求科学课堂接近实际生活,以生活中的例子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学生观察能力到学生的实际测量训练,逐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下面将结合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来简单谈谈本人对儿童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育人的重要一步,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同时,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科。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在发问中开启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的导入语,起着重要的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教师会选择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那么开始一节课的时候,要怎样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呢。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具体事物来提问。例如,在学生《我们周围的土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谈谈自己见到的土壤,谈谈他们玩泥巴的事件,之后向学生提问,土壤的构成是什么,这样带着问题来和同学一起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

在发问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是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尽管在很多时候,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如学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会冷场,或者是教师的提问有点委婉,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在提问中启迪学生的思维仍是不可缺少的。

(二)在猜想中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带领。小学生对见到的很多事物都无法正确的解释,这也就成为了科学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科学课堂就是要带着学生的好奇心,走进生活,了解和认识生活,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大胆假设,科学论证”,这是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假设,通过实践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在讲授《固体和液体》这一单元时,除了要认识固体液体,也要了解他们的特性,以及生活中什么属于液体等等。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来进行他们自己的假设。比如,液体中水是最自然的存在,那么水和盐水有什么区别和功用呢。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水可以解渴,盐水可以补充能量,还可以消毒等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再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这既可以培养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重要性也会印在他们脑子里。

(三)在实验设计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俗语讲要“三思而后行”,同样的也适用于科学课堂中。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也说明了思维的先行有多么重要。因此在实验中重要的不是实验的步骤,而是对整个实验的设计安排。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来设计课程实验。比如我们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时,如何让学生感知一切都在运动中,来证明这个真理呢?地球是圆的,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是我们本身没有什么感受。如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验证这个命题的真实性,是这个实验的重要目标。首先可以通过一个摆锤来做这个实验。将摆锤上图上课做标记的颜色,再将摆锤用细线吊起来,挂在实验架上,将实验架置于水平的桌面上,在实验架周围放几张白纸,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通过摆锤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小锤的运动。进而来验证物体的运动。

(四)在课外实践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现象和实验锻炼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局限课堂教学中。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关心天气”,在课堂上结束了这节课之后,可以将拓展训练延伸到课外。比如在观察天气的同时,观察花草的变化等等。通过自然中的现象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结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基础。教师在教授《科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不只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探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2]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从儿童绘画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儿童美术,绘画创作,培养

面对即将入学的无数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学生, 如何从中找出较聪明的一批学生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其一, 对一至三年级的学龄儿童进行智商测查。其二, 对他们进行绘画测试。

只要教师稍关心一下学生的生活, 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他们涂鸦在墙角、地上或心爱的书报上的“大作”。这些人像、动物和景物画得多么单纯、天真、赋予幻想, 每条线又那样粗犷、简练、明快, 多似《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不知教师可曾注意到, 学生作画时那样认真, 那样地聚精会神, 一丝不苟的态度, 就连陌生人在旁围观时, 也不胆怯、畏惧。每当他们的大作告成之时那种得意忘形、兴高彩烈、手舞足蹈的神态, 又是那么天真、无邪。这说明学生用他们的绘画技术, 来表现对周围世界的再认识。喜爱绘画是儿童的共性,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对儿童进行探索性的绘画测试。

一、启迪性的命题

针对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命题应易被儿童接受、领会、理解和发挥, 能测出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选定这样一组简单的几何图形, 即:“O”“D”“△”“◇”和“□”。在每份试卷上印上其中一个图形。

二、轻松愉快的应试

测试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 不给儿童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要求他们看清自己试卷上的图案, 比一比, 谁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 改画得更妙、更巧, 比谁画得美, 画得快 (限定时间为10分钟) 。通过座次和试卷的组合, 使前后左右参加受试的十名儿童, 在他们的视线内见不到相同的图形, 有意地制造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三、忧心忡忡的家长

被隔离在试场外的陪同家长们, 当他们获悉测试命题的内容和要求时, 都为自己的学生操心, 有的说自己的孩子要交白卷了, 有的讲题太难了, 有的说要求过高了, 有的气愤地评论这是刁、难、怪。

四、别开生面无一类同的答卷

“O”画成太阳、气球、花朵、西瓜、苹果、头像、甲虫、金鱼、扇子……

“D”画出月亮、小船、蘑菇、帽子、雨伞、香蕉、降落伞……

“△”画成雨伞、山、亭阁、鱼类……

“◇”画成房子、箱子、书包、书本、汽车、风筝……

“□”画成窗户、屋子、汽车、拖拉机、书包、手帕、旗子、电视机……

除了一张是白卷外, 真是千变万化, 无一类同, 当家长们参观这些作品时, 话题变了, “想不到我的孩子这样聪明”“他们的小脑袋真灵”“我真没有想到”……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笑容可以想到, 我们的测试是成功的, 得到了家长的谅解和信任, 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五、从绘画中发现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 但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论这些作品的优劣, 应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去探索, 从画中去寻找和发现儿童的生活情趣。在这些儿童绘画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儿童画都是现实主义的, 他们所描绘的对象, 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 也是他们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如太阳、水果、帽子、气球、房子、花朵、书包等。在这些画中又可得到第二个结论,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甲虫、降落伞、鱼类等是书本中学来的, 不经过学习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从相同的画题中很难发现他们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力的优劣, 如将“△”绘成雨伞, 简单的只添一根有弯钩的柄, 有的画出了伞筋和花纹, 更巧妙的变化有飞檐有宝顶有柱子的亭子。又如把“O”加线成了一只升空的气球, 但同样画气球, 有的再补上几圈, 加上竖条条成了一串“有色”的气球, 更复杂的画上眼, 生上尾成了一条活泼的小金鱼。

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从试卷中, 我发现了一幅独特的画, 原有的圆成了一道粉墙中的月洞门, 门内墙里有假山, 亭阁……线条简单老练, 途中远中近三景层次分明, 不论构图、布局、造型都属极佳。在十分钟内能画出这样的画就连大人也想不到、画不出。我们与家长面谈后, 才知这个名叫安正阳的小朋友, 两岁开始学画, 天天画已坚持了四年, 五岁时作品曾多次在学校幼儿园举办的画展上得奖。

七、跟踪验证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比, 我们从绘画中发现了一批思维敏捷, 观察力强, 想象力丰富的新生, 与前面智商测查结果作了对照, 发现考核的结论是相似和相近的, 也可说是合拍和同步的。一年后对测试优秀的学生跟踪验证, 这批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在班级的前茅。教师一直反映, 他们普遍特点是:记忆力强, 注意力集中, 接受领会新知识快, 错别字比普通学生少, 书写能力比一般学生更出色, 可以说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是略胜一筹。如2010、2011年, 由全国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组委会举办的“飞天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中, 我校连续两年组队参加的79名学生的135幅绘画作品分别荣获儿童组金、银、铜奖项。参赛学生的135幅获奖作品全部获得大型画册《全国青少年儿童美术书画摄影作品集》珍藏版的入选资格。

八、为什么绘画好的学生较聪明些呢

智能的高低决定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 而接受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通过绘画可以直接训练儿童的观察力;通过绘画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通过构图过程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通过着色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说绘画的过程是他们能力的一种综合练习。通过这些练习, 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智能的提高, 而绘画是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已被众多的家长所接受, 作为早期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绘画训练的儿童, 入学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一般儿童强。在小学工作多年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凡绘画成绩好的, 其它成绩都好。反之, 成绩优良的学生绘画能力普遍都不差。

儿童图形思维能力 篇5

我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及难,先培养幼儿的比较概括能力,再进行分类、推理训练,前者为后者提供知识经验和和心理准备,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了思维活动的阶梯,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序列化的整体。

一、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

比较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的异同点,概括是把不同事物的同一属性抽象出来加以综合形成概括表象或科学的概念,我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多次观察感知学具画面,自发幼儿讨论思考,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初步的类概念。

(1)让幼儿观察苹果、桃子、黄瓜、西红柿等画面,虽然其形状、颜色、味道不同,但它们内部有种子,这样便可以在头脑中把这种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推广到有这种属性的物体,形成一个初级的果实的概念,即在植物体的各部分中,凡是内部具有种子的都是果实。

(2)用同样的方法对动物画面作出概括总结,如昆虫:两对触角、三对足、一对翅膀、两对翅膀或没有翅膀;爬行动物:四肢短小无力,腹部贴地面爬行,身体上有带鳞片不漏水的皮,是变温动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所有动物的特点:能吃东西、能长大、能运动。

(3)交通工具:能把人和动物从一个地方长到距离地运到另一个地方。

(4)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型和四型学具含具有自然社会常识和数形等方面的几十种类别,80%的大班幼儿能基本掌握。

二、分类能力训练

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不同种类,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为较为大的类,根据不同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把事物区分为只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如果按由易及难的顺序可分为六大类,即指定分类、排除分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组合分类和综合分类。

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动物画面进行多角度分类练习:①按种类分:哺乳类、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动物;②按翅膀分:一对翅膀、两对翅膀、没有翅膀;③按腿分: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没有腿;④按运动方式分:会跳的、会跑的、会飞的、会游的、会爬的;⑤按居住场所分:住水中、住山上、住草地、住树林。

根据中属关系对幼儿进行多层次分类训练,如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再把植物分成花卉、果树、蔬菜、水果、粮食作物,最后把蔬菜分成吃根的、吃茎的、吃花的、吃叶的、吃果实的四类。

通过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不会到会,从分得粗到分得细,从外形分到本质分。有一次幼儿给野兽分类时,找出10种标准进行分类:①吃肉—吃草;②凶猛—温顺;③有叫声—没有叫声;④腿粗—腿细;⑤张角—不长角;⑥跑得快-跑得慢;⑦长蹄子—张爪子;⑧长胡子—不长胡子;⑨耳朵尖—耳朵圆;⑩珍贵的动物-一般的动物。

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查阅浏览大量资料对画面进行正确分类,如把一般把鸭、鹅归入家禽类,而把大雁、猫头鹰归入鸟类,这样归类能使人误认为家禽不属于鸟类,应根据鸟是否被人驯化而分为家禽和野禽两大类。驯化是家禽的主要特征,而不能认为人工喂养的就是家禽,在家养的画眉鸟和鹦鹉等,虽主要由人喂养,但并未驯化,一有机会就会飞走不回来了,所以它们只能是野禽。将鸟类分为家禽和飞禽两大类也不是科学的,飞禽指善于飞行的鸟,自然也包括家禽中善飞的种类,如家鸽就应属于飞禽,另外应把分类活动和数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单双数、几何形体等分类活动,围绕分类进行综合教育,把思维训练渗透于各种活动中。

三、推理能力训练

推理是思维的核心,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经过训练,60%的大班幼儿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90%的大班幼儿能进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例如:鹰是鸟,有羽毛,猫头鹰是鸟,有羽毛,燕子是鸟,有羽毛,黄鹂是鸟,有羽毛,所以鸟都有羽毛;1里面有一个1;2里面有2个1;3里面有3个1……,所以一个数是几,就有几个1;3+0=3,4+0=4,5+0=5,所以一个数加上0,结果还是这个数。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例如:凡是六条腿的动物才是昆虫,蜘蛛是八条腿,所以它不是昆虫;凡是鱼都是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墨鱼是喷水式运动,所以它不是鱼;凡是鸟类都有羽毛,蝙蝠没有羽毛,所以它不是鸟;凡是交通工具都能长距离运送人和物体,骆驼能驮东西,所以骆驼在特定的环境里是交通工具。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可以利用画面的种属关系、整体局部关系、相反关系、演化关系、场所关系、功用关系、因果关系、季节和生化关系、组合关系、并列关系对幼儿进行训练。

例如:根据沙发和家具的关系,让幼儿摆出相应的画面:电视机和家用电器、碗和餐具、裙子和服装。还可以联想生活中的种属关系,如猫和家畜、狮子和野兽、春天和季节、天安门和建筑物、天空和交通场所等等。

再如,根据老虎和虎头的关系,摆出牛和牛头、狮和狮头、鹿和鹿蹄的画面,启发幼儿说出学具画面外的整体和部分关系,像桌子和桌子腿、树和树叶、宇宙和地球等等。

儿童图形思维能力 篇6

作为一门集视唱练耳、乐理、歌曲伴奏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基本功扎实与否是关系到钢琴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作者将从两个方面论述钢琴基础素质的培养。

一、关于练琴的基础素质培养

任何学科, 学习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关键之所在, 才能在这一领域中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科学的钢琴教学安排是一周一节课, 其余的大量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在课下练习, 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学琴之初就要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和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

1. 良好的练琴习惯有助于形成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

在长久的钢琴学习过程中, 课下的练习时间在钢琴学习中占了很大比重。因此, 练习时间上应该给予保证, 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每天都要练习。长期坚持易于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练琴时间不足是不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的。

2. 正确的练琴方法会使练琴质量事半功倍

在保证了时间的基础上, 钢琴练习中的练习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演奏的技能分很多种, 这就要求练习者要掌握的技术要领也是多样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的作品练习数量上要有较广泛的练习范围, 只针对应急考试曲目或考级曲目单调训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们接触面过于狭窄, 直接影响琴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弹琴水平的提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练习曲都要接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有重点有选择性的练习, 把握好练习要领, 正确对待。

二、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素质培养的核心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具体到基础微观层面, 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宗旨贯通进每个教育环节中。

1. 教师教育理念民主化

无论是基本技术技巧的学习, 还是理论知识的传授, 钢琴教学模式都保留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突出教师的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 达到教师所期望的课程目标和要求, 学生的任务就是教师说什么就做什么, 自己不需要动脑筋, 因为一切规则和要求都是现成的。这种模式短期内的效果是为了帮助学生, 避免学生走弯路, 但从长远角度上看,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上, 和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上看, 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恰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阻碍了学生对作品更深度、更广度、更主观的理解和诠释。这种模式一旦与具有封闭性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反而起不到培育学生音乐素质的效果。因此, 作为钢琴教师, 在钢琴基础教学工作中, 一定要树立一种和学生互动的概念, 多与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想的表达。民主式教学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 创新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的张扬。在尊重权威的同时, 钢琴教师还要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化的学习氛围, 在钢琴教学呃基础环节上, 让学生的主观想法参入到教学活动中,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2. 学生发展模式个性化

在对学生整体要求进步的大方向下, 个性化发展这一原则要充分体现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兴趣特点、智力水平、天赋能力和先天条件等方面, 并根据这些特质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适合自身学习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不能搞“齐步走”或“一刀切”。对音乐天赋高的学生, 要鼓励其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 争取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对那些专业基础水平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要进行合理评价, 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身条件, 正视自己的弱势,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并让他们认识到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高修养素质、有益身心健康、激发想象思维。在技术层面上, 学习钢琴并不提倡模仿教学, 真正的钢琴教育是要求学生在学习钢琴的周一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 演奏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主观情感意念,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在作品内涵方面, 钢琴音乐语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其蕴含的意义丰富多样, 充满个性, 要求学生进行统一化诠释, 是与音乐的本体涵义背道而驰的。

3. 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化

任何教学模式如果不求变通, 一教到底, 都会弱化学生的探求欲, 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厌倦。因此,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 借助各种教学媒体, 多采用各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也是当代钢琴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因为一定意义上讲, 创新思维能力即体现为多维多向的变通思维, 教师的教学思维多样化,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向多样化发展, 让学生以师为榜样。当代一些广受追捧的教育理念, 是教育工作者们长期积淀浓聚而成的成功经验, 钢琴教师应广泛地涉猎, 并结合自身的个性优势, 形成独特的有益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模式。

两千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他的高明之处是看到了音乐在人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情感培养作用, 而不是想通过教授音乐来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乐师。当然, 钢琴基础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依然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课题, 尤其是在国民素质水平培养和国力竞争日渐向文化领域倾斜的趋势, 更值得新一代基层的钢琴教育们对这一课题深继续进行入探讨与研究。

摘要:钢琴音乐学习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儿童钢琴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处理不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龄期儿童的钢琴教学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影响。大多数的琴童和家长, 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的钢琴教师将学习钢琴与考级划等号, 出现了为考级而学琴、为考级而教琴的非常态现象。其实, 幼儿学琴是为了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是“审美”的需要。笔者认为, 儿童钢琴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审美欣赏水平、陶冶情感情操、开发智力;除此之外, 青少年学习钢琴艺术, 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也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途径。

上一篇:在线穿液装置下一篇:木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