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2024-09-29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共11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 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师生角色、操作策略、评价等构成。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和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 。科学的设计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等内容,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正确使用、拆装、维修及调试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比较复杂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和排除的能力。该课程涉及的机械机构型式及零部件数量较多, 结构复杂。如何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相关机械系统的结构及维修方法, 对于培养适应汽车市场需求的现代汽车机电维修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缺点:

(一)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有机结合, 教学效果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包括多种型式机械机构及发动机工作原理等一系列理论知识, 又涉及到发动机各系统具体的结构。传统教学中, 往往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进行, 理论教学多采用板书、辅以多媒体教学或者借助教学挂图来进行, 而实训教学就是按发动机上各机构或系统功能的不同, 让学生进行典型系统的拆装实训。发动机本体结构复杂, 涉及的零部件数量多, 在理论教学时, 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具体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进行实训时, 学生又对各部件的功能模糊不清, 只是进行简单的拆装, 不能理解拆装时操作要求的具体意义, 教学效果不好。

(二) 不能适应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1. 实训教学时间短, 无法保证实训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理论教学时间长, 实训教学时间短。学生的实训课变成了教师的演示课, 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训操作环节的实效性。

2. 实训环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的掌控效果差

传统教学实训中, 教师是“主体”,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解实训步骤, 注意事项等, 而不是对实训过程起主导作用, 学生照搬教师的操作不能发挥主动性。同时传统教学班级人数一般在45人左右, 实训过程分组数多, 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操作环节进行有效掌控。

3. 发动机典型结构、新结构很多, 学生实训项目的实用性无法保证

汽车生产厂家很多, 同一厂家的产品配置差异也很大, 学生不可能将发动机所有典型结构都掌握。这样实训项目设计的针对性不强, 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 工作时再学的思想, 不能在职业能力上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4. 课程考核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职业岗位能力

现在各职业院校大都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一般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 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考勤、作业、实训等考核, 这些项目的考核都是教师作为主体, 以考核项目的结论来评价的, 忽略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考核, 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实际的岗位职业能力。

(三) 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生源素质不断下降, 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动力都比较差。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 难以满足现代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要求。

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订单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理论依据

按照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应突出职业岗位特色、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设计应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使毕业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时,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 采用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 将实训课堂“车间化”, 将学生的在校理论培训与企业实践培训结合起来, 企业和学校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订单式”课程标准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 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 已先后与一汽丰田、东风雪铁龙、上海大众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按照相关企业的要求, 学院建设了各品牌的培训中心。各品牌培训中心的工位、工具及设备完全按照相关品牌4S店维修车间的标准配置。

(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的设计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流程, 适应和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 实训项目的序化应考虑工作任务实施时所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是否具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教学、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三大部分, 其中综合实训安排在课程学习完成后的考核环节。综合实训项目必须实用、具体, 与职业岗位任务相适应, 如学院上海大众定单班本门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润滑系统的检修、冷却系统的检修四个项目。

(三) 教学策略

1. 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在上海大众实训中心进行, 实训中心设有理论教学区、实训区两个功能区, 而实训区包括整车实训区和总成实训区两部分。课程采用从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 (2) , 理论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区进行, 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训区进行。教学时, 先到实训区, 教师进行系统功能演示、动手拆装, 使学生对发动机的某一系统或总成形成直观认识;理论教学时, 主要讲解对应总成或系统的工作原理、零部件功能及失效形式、检修方法、操作注意事项;最后再到实训室进行专项技能实训。为保证实训效果, 实训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不同于普通教学班45人的编制, 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的教学班级采用定单班, 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在28人左右。学生实训分组进行, 按照实训中心的资源配置, 每个实训中心可设置实训工位5-6个, 每个工位4-6名学生, 因此定单班学生数量刚好便于实施整班实训教学。而对于普通班, 学生人数多, 在进行实训操作时, 可分两组, 每组再分4-5个小组, 各由一名实训指导教师指导, 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也便于教师对整个实训过程的掌控。

2. 淡化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3) , 综合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 理论教学可合理选择挂图、实物等教具, 借助多媒体等手段, 演示相应机构的工作原理, 显示各零部件的结构特征, 提高课程教学的直观性。

课程教学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 教学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 进行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时, 可首先通过单缸发动机介绍汽车发动机相关基本概念、发动机工作过程, 然后再拓展到多缸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在讲述不同行程中活塞所处位置及进、排气门对应开关状态时, 可以找3名学生分别通过手势、声音展示活塞的上行、下行及进、排气门的开关状态。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 体会发动机工作过程, 提高他们的兴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包含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检测、维护、修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以学生掌握发动机某一系统 (模块) 的维护、修理所需的技能出发, 遵循“必需, 够用”的原则去倒推所需的发动机结构、原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4) 。发动机两大机构、三大系统之间独立性较强,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实施理论教学及专项技能训练。

3. 专项技能实训采用项目 (或任务) 教学法

专项技能实训任务相对独立、明确, 我们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个项目, 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去独立完成, 从而使学生实训时, 能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做学教一体化”, 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专项技能实训中, 教师应主导项目实训方向, 而不是淡化存在价值。实训时, 可以随机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分组, 选定小组组长, 这样实训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不是固定的, 小组组长也不是固定的。通过实训任务的实施, 小组成员角色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评价重视过程考核。我们在学生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方面做了以下改革:

(1) 课程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专项技能实训成绩、综合实训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这三部分成绩之间比例关系为3∶3∶4。

(2) 学生每项技能实训完成后, 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 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 给出单项成绩, 专项技能实训成绩将所有单项技能实训成绩根据实训项目的难易程度加权平均后得到。专项技能实训考核包括专项技能实训完成情况、职业道德、团体协作能力等方面, 以教师评价、同组学生评价、学生自评的方式分别进行。

(3) 综合实训在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进行, 主要考核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知识的运用掌握情况, 及对发动机较复杂机械故障的综合处理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学生实训过程考核, 减少了课程考核成绩的随机性, 使课程成绩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 改革后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权重如表所示。

(五) 其它策略

1. 建设符合“订单式”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队伍

“订单式”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专业理论水平高, 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实践, 能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指导, 这样才能保证“订单式”培养的质量。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定期安排教师参加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企业实践及培训等工作, 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促使教师提高业务和教学水平;二是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在订单式教育中, 课程教师队伍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合作品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2. 建设“开放式”的实训室

高职学生要真正掌握课程要求的操作技能, 需要反复强化训练, 仅靠课内时间是不够的, 所以需要建立“开放式”汽车构造与维修实训室, 以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地进行实践。

(六) 实施效果

通过“订单式”课程教学, 企业将员工的入门培训放在了学校阶段, 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设定对应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 将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学院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建设对接, 使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与学院专业及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模块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策略,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培养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企业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实现了“双赢”。

总之, 构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要保证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重作用。要提供学生会学并能运用知识、技能,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平台 (5) 。

摘要: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介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要素和教学实践基础上, 提出了适应汽车机电维修岗位需求的“订单式”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机电维修,订单式

注释

11 何卫红、李同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载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第80-82页。

22 郭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策略》, 载于《职业》, 2010年第18期, 第73页。

33 赵海波、张涛:《高职汽车构造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载于《辽宁高职学报》, 2010年第7期, 第27-28页。

44 彭宇玲:《浅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 载于《才智》, 2011年第4期, 第10页。

55 关胜文:《构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载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 第36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2

编写说明

本实验是《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为配合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集认识、验证、技能学习于一体的实验。

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发动机构造和原理,并对理论教学中所讲的知识和基本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各项基本技能,为参加课外技能实训作好准备,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为完善教学,针对本院的实验设备及条件,特编制该指导书。该指导书可以和教材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实验可以选做。

学生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执行。要求:

1、实验结束时,应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含实验小结及有关要求,实验小结应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字迹清楚。

2、实验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分组进行,人员按编组固定,不得私自调换和窜岗。

目录

1、安全注意事项…………………………………………………………………1

2、实验项目一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量具……………………………………4

3、实验项目二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 ………………………………………… 18

4、实验项目三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 23

5、实验项目四曲柄连杆机构的检验和调整 …………………………………30

6、实验项目五配气机构的拆装 ………………………………………………38

7、实验项目六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检修 ……………………………………41

8、实验项目七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及气缸压力的测量………………… 46

9、实验项目八冷却系的拆装与检查………………………………………… 49

10、实验项目九润滑系的拆装与检查………………………………………… 52

11、实验项目十电喷发动机拆装……………………………………………… 57

12、实验项目十一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59

13、实验项目十二电喷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 62

14、实验项目十三电喷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65

15、实验项目十四电喷发动机辅助系统………………………………………6816、实验项目十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拆装………………………………… 70

17、实验项目十六喷油器、喷油泵及调速器的检查与调整………………… 74

18、实验项目十七丰田5A-FE发动机的整体拆装……………………………77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一、个人安全

(一)眼睛的防护

在汽车维修企业中,眼睛经常会受到各种伤害,如飞来的物体、腐蚀性的化学飞溅物、有毒的气体或烟雾等,但这些伤害几乎都是可以防护的。常见的保护眼睛的装备是护目镜和面罩。护目镜可以防护各种对眼睛的伤害,如飞来物体或飞溅的液体。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佩戴护目镜:进行金属切削加工、用錾子或冲子铲剔、使用压缩空气、使用清洗剂等。面罩不仅能够保护眼睛,还能保护整个面部。如果进行电弧焊或气焊,要使用带有色镜片的护目镜或深色镜片的特殊面罩,以防止有害光线或过强的光线伤害眼睛。

注意:在摘下护目镜时,要闭上眼睛,防止粘在护目镜外的金属颗粒掉进眼睛里。

(二)听觉的保护

汽车修理厂是个噪声很大的场所,各种设备如冲击扳手、空气压缩机、砂轮机、发动机等的噪声都很大。短时的高噪声会造成暂时性听力丧失,但持续的较低噪声则更有害。

常见的听力保护装备有耳罩和耳塞,噪声极高时可同时佩戴。一般在钣金车间必须佩戴耳罩或耳塞。

(三)手的保护

手是身体经常受伤的部位之一,保护手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不要把手伸到危险区域,如发动机前部转动的传动带区域、发动机排气管道附近等。二是必要时应戴上防护手套。不同的场合需用不同的防护手套,金属加工用劳保安全手套,接触化学品用橡胶手套。

(四)衣服、头发及饰物

宽松的衣服、长袖子、领带都容易卷进旋转的机器中,所以在修理厂中,首先一定要穿合体的工作服,最好是连体工作服,外套、工装裤也可以,这些工作服比平时衣着安全多了。如果戴领带则要把它塞到衬衫里。

工作时不要戴手表或其他饰物,特别是金属饰物,在进行电气维修时可能会导人电流而烧伤皮肤,或导致电路短路而损坏电子元件或设备。

在工厂内要穿劳保鞋,可以保护脚面不被落下的重物砸伤,且劳保鞋的鞋底是防油、防滑的。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五)不要在车间内乱转。

(六)在车间内起动发动机要保持通风良好。

(七)在车间内穿戴、着装要合适,并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八)不要将压缩空气对着人或设备吹。

(九)尖锐的工具不要放到口袋里,以免扎伤自己或划伤车辆。

(十)常用通道上不要放工具、设备、车辆等。

(十一)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的工具。

(十二)手、衣服、工具应远离旋转设备或部件。

(十三)开车进出车间时要格外小心。

(十四)在极疲劳或消沉时不要工作,这种情况下会降低注意力,有可能会导致自身或他人的伤害。

(十五)如果不知道车间设备如何使用,应先向明白的人请教,以得到正确、安全的使用方法。

(十六)用举升器或千斤顶升起车辆时一定要按正确的规程操作。

(十七)应知道车间灭火器、医疗急救包、洗眼处的位置。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图1—1 开口扳手 图1—2 梅花扳手(2)梅花扳手 梅花扳手同开口扳手的用途相似。其两端是花环式的。其孔壁一般是12边形,可将螺栓和螺母头部套住,扭转力矩大,工作可靠,不易滑脱,携带方便。如图l—7所示。使用时,扳动300后,即可换位再套,因而适用于狭窄场合下操作。与开口扳手相比,梅花扳手强度高,使用时不易滑脱,但套上、取下不方便。其规格以闭口尺寸S(mm)来表示,如8—

10、12—14等;通常是成套装备,有八件一套、十件一套等;通常用45号钢或40Cr锻造,并经热处理。(3)套筒扳手 套筒扳手的材料、环孔形状与梅花扳手相同,适用于拆装位置狭窄或需要一定扭矩的螺栓或螺母,如图l—3所示。套筒扳手主要由套筒头、滑头手柄、棘轮手柄、快速摇柄、接头和接杆等组成,各种手柄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以操作方便或提高效率为原则,常用套筒扳手的规格是l0~32 mm。在汽车维修中还采用了许多专用套筒扳手,如火花塞套筒、轮毂套筒、轮胎螺母套筒等。如图1—4所示和图1—5所示

图1—3套筒扳手

1一快速摇柄;2一万向接头;3一套筒头;4一滑头手柄;5一旋具接头;6一短接杆;7一长接杆; 8一棘轮手柄;9一直接杆

a)b)

图 1—4专用套筒扳手

a)叉形凸缘及转向螺母套筒扳手 b)气门芯扳手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以检查配合、装配情况。

图1—7扭力扳手及使用

(6)内六角扳手 是用来拆装内六角螺栓(螺塞)用的,如图l—8所示。规格以六角形对边尺寸表示,有3~27 mm尺寸的13种,汽车维修作业中使用成套内六角扳手拆装M4~M30的内六角螺栓。图1一8内六角扳手

2、螺钉旋具

螺钉旋具俗称螺丝刀,主要用于旋松或旋紧有槽螺钉。螺钉旋具(以下简称旋具)有很多类型,其区别主要是尖部形状,每种类型的旋具都按长度不同分为若干规格。常用的旋具是一字螺钉旋具和十字槽螺钉旋具。

(1)一字螺钉旋具 又称一字起子、平口改锥,用于旋紧或松开头部开一字槽的螺钉,如图1—9a)所示。一般工作部分用碳素工具钢制成,并经淬火处理。其规格以刀体部分的长度表示,常用的规格有l00 mm、150 mm、200 mm和300 mm等几种。使用时,应根据螺钉沟槽的宽度选用相应的规格。

(2)十字槽螺钉旋具又称十字形起子、十字改锥,用于旋紧或松开头部带十字沟槽的螺钉,材料和规格与一字螺钉旋具相同,如图1—9 b)所示。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5、活塞环拆装钳

活塞环拆装钳是一种专门用于拆装活塞环的工具如图1—11所示。维修发动机时,必须使用活塞拆装钳拆装活塞环。

使用活塞环拆装钳时,将拆装钳上的环卡卡住活塞环开口,握住手把稍稍均匀地用力,使拆装钳手把慢慢地收缩,环卡将活塞环徐徐地张开,使活塞环能从活塞环槽中取出或装入。

使用活塞环拆装钳拆装活塞环时,用力必须均匀,避免用力过猛而导致活塞环折断,同时能避免伤手事故。

图1—11 活塞环拆装钳 图1—12 气门弹簧拆装架

6、气门弹簧拆装架

气门弹簧拆装架是一种专门用于拆装顶置气门弹簧的工具,如图1—12所示。使用时,将拆装架托架抵住气门,压环对正气门弹簧座,然后压下手柄,使得气门弹簧被压缩。这时可取下气门弹簧锁销或锁片,慢慢地松抬手柄,即可取出气门弹簧座、气门弹簧和气门等。

7、拉器

拉器是用于拆卸过盈配合安装在轴上的齿轮或轴承等零件的专用工具。常用拉器为手动式,在一杆式弓形叉上装有压力螺杆和拉爪。使用时,在轴端与压力螺杆之间垫一垫板,用拉器的拉爪拉住齿轮或轴承,然后拧紧压力螺杆,即可从轴上拉下齿轮等过盈配合安装零件,如图1—13所示。图 1—13 拉器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⑤油脂嘴被泥污堵塞而不能注入黄油。

9、千斤顶

千斤顶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起重工具,按照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丝杆式和液压式,如图1-15所示。按照所能顶起的质量可分为3000kg、5000kg、9000kg等多种不同规格。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液压式千斤顶。现以液压式千斤顶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

(1)起顶汽车前,应把千斤顶顶面擦拭干净,拧紧液压开关,把千斤顶放置在被顶部位的下部,并使千斤顶与被顶部位相互垂直,以防千斤顶滑出而造成事故。(2)旋转顶面螺杆,改变千斤顶顶面与被顶部位的原始距离,使起顶高度符合汽车需要的顶置高度。

(3)用三角形垫木将汽车着地车轮前后塞住,防止汽车在起顶过程中发生滑溜事故。

(4)用手上下压动千斤顶手柄,被顶汽车逐渐升到一定高度,在车架下放入搁车凳,禁止用砖头等易碎物支垫汽车。落车时,应先检查车下是否有障碍物,并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徐徐拧松液压开关,使汽车缓缓平稳地下降,架稳在搁车凳上。使用注意事项:

(1)汽车在起顶或下降过程中,禁止在汽车下面进行作业。

(2)应徐徐拧松液压开关,使汽车缓慢下降,汽车下降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发生事故。

(3)在松软路面上使用千斤顶起顶汽车时,应在千斤顶底座下加垫一块有较大面积且能承受压力的材料(如木板等),防止千斤顶由于汽车重压而下沉。千斤顶与汽车接触位置正确、牢固。

(4)千斤顶把汽车顶起后,当液压开关处于拧紧状态时,若发生自动下降故障,则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5)如发现千斤顶缺油时,应及时补充规定油液,不能用其他油液或水代替。(6)千斤顶不能用火烘热,以防皮碗、皮圈损坏。(7)千斤顶必须垂直放置,以免因油液渗漏而失效。

10、汽车举升器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二)发动机维修常用量具

1、钢板尺

钢板尺是一种最简单的测量长度直接读数的量具,用薄钢板制成,常用来粗测工件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常见钢板尺的规格有l50 mm、300 mm、500 mm、1 000 mm等。

2、卡钳

卡钳是一种间接读数的量具,卡钳上不能直接读出尺寸,必须与钢板尺或其他刻线量具配合测量。常用卡钳类型如图1—16所示,内卡钳用来测量内径、凹槽等,外卡钳用来测量外径和平行面等。

a)b)图 1—16 常用卡钳类型 a)内卡钳 b)外卡钳

3、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主要用来测量零件的内外直径和孔(槽)的深度等,其精度分0.10 mm、0.05 mm、0.02 mm三种。测量时,应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精度的游标卡尺,并擦净卡脚和被测零件的表面。测量时将卡脚张开,再慢慢地推动游标,使两卡脚与工件接触,禁止硬卡硬拉。使用后要把游标卡尺卡脚擦净并涂油后放人盒中。

游标卡尺由尺身、游标、活动卡脚和固定卡脚等组成。常用精度为0.10 mm的游标卡尺如图l—17所示,其尺身上每一刻度为l mm,游标上每一刻度表示0.10 mm。读数时,先看游标上“0”刻度线对应的尺身刻度线读数,再找出游标上与尺身某-N度线对得最齐的一条刻度线读数,测量的读数为尺身读数加上0.1倍的游标读数。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个砧座靠拢时,棘轮发出两、三声“咔咔”的响声,此时,活动套管的前端应与固定套管的“0”刻度线对齐,同时活动套管的“0”刻度线还应与固定套管的基线对齐,否则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测量时应擦净两个砧座和工件表面,旋动砧座接触工件,直至棘轮发出两、三声“咔咔”的响声时方可读数。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如图l—18所示。外径千分尺固定套管上有两组刻线,两组刻线之间的横线为基线,基线以下为毫米刻线,基线以上为半毫米刻线;活动套管上沿圆周方向有50条刻线,每一条刻线表示0.Ol mm。读数时,固定套管上的读数与0.Ol倍的活动套管读数之和即为测量的尺寸。

a)b)

图1—18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c)a)正确读数为7.89mm ;b)正确读数为8.35mm; c)正确读数为0.59mm

5、百分表

百分表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形状误差(如曲轴弯曲变形量、轴颈或孔的圆度误差等)或配合间隙(如曲轴轴向间隙)。常见百分表有0~3 mm、0~5 mm和0~10 mm三种规格。百分表的刻度盘一般为l00格,大指针转动一格表示0.Ol mm,转动一圈为l mm,小指针可指示大指针转过的圈数。

图1 —19 百分表

1-大指针;2-小指针;3-刻度盘;4-测头; 5-磁力表座;6-支架

在使用时,百分表一般要固定在表架上,如图1—19所示。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时,必须首先调整表架,使测杆与零件表面保持垂直接触且有适当的预缩量,并转动表盘使指针对正表盘上的“0”刻度线,然后按一定方向缓慢移动或转动工件,测杆则会随零件表面的移动自动伸缩。测杆伸长时,表针顺时针转动,读数为正值;测杆缩短时,表针逆时针转动,读数为负值。

6、量缸表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2、每位同学拆装一道活塞环、一个气门以考核活塞环拆装钳、气门弹簧装卸钳的使用。

3、正确使用千斤顶,将汽车车桥顶起,并可靠支撑。

4、正确试验量缸表和百分表。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3、拆下凸轮轴驱动同步齿形带防护罩;

4、转动曲轴,观察配气机构工作情况;

5、拆下凸轮轴同步齿形带(图2-2);

6、拆下进排气歧管(图2-3);

a)b)

图 2—1 汽车发动机外形

a)轿车发动机 b)货车发动机

b)

图2—2 同步带的分解

1-下防护罩;2-中间防护罩; 3-上防护罩; 4-同步带; 5-凸轮轴同步带轮; 6-后上防护罩;7-半圆键;8-霍尔传感器;9-后防护罩;10-传动带张紧轮;11-水泵;12-曲轴同步带轮

0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图2-4 凸轮轴及气门、液力挺杆的分解

1-同步带轮螺栓;2-凸轮轴同步带轮;3-油封;4-半圆键;5-螺母;6-轴承盖;7-凸轮轴; 8-液力挺杆;9-气门锁片;10-气门弹簧座;11-气门弹簧;12-气门油封;13-气门导管;14-气缸盖;15-气门

12、拆下机油泵驱动链轮和机油泵(图2-5);

13、拆下水泵部总成(图2-6);

图2-5 拆下链轮和机油泵 图2-6 水泵总成的拆卸

1-集滤器;2-机油泵3-链轮 1-同步带后防护罩;

2、3-螺栓4-水泵;5-密封圈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三 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一、实验参考课时: 2课时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学会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正确拆装;

(二)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原理;

(三)懂得曲轴轴向定位和防漏方法;

(四)了解主要零部件的装配标记;

(五)学会活塞环钳、气门拆装钳等拆装专用工具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及工量具

(一)设备 完整的汽车发动机4台,(二)工量具 常用工具和专业工具各4套;气门弹簧压缩器4套,活塞环拆装工具4套,油封安装工具4套等。

四、试验内容

(一)分解发动机基体组总成;

(二)拆装活塞连杆组;

(三)拆装曲轴飞轮组;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5)拆卸水泵

拆下水泵固定螺栓,取下水泵如图3—4所示。

(6)拆卸气缸盖

先卸下气门室罩盖,按由四周向中心顺序旋松缸盖螺栓,以防缸盖变形。拆下缸盖螺栓,用橡皮锤锤松缸盖,取下缸盖。如图3—5所示。

图3—4水泵的拆卸 图3—5 气缸盖的拆卸

(7)拆卸机油泵

拧松油底壳紧固螺栓,卸下油底壳,取下集滤器、机油泵及机油扰流板。如图3—6所示。

图3—6 油底壳和机油泵的拆卸

(8)拆卸活塞

旋松连杆大头紧固螺母,取下螺母,取下连杆头轴承座。用锤柄轻击连杆大头螺栓,顶出活塞,将连杆大头、轴承座装在一起。如图3—7所示。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3)取出连杆轴承。

(4)按相反顺序复装活塞连杆组。

图3—9 拆卸活塞环 图3—10 拆卸卡簧

注意:

①对活塞做标记时,应从发动机前端向后打上气缸号,并打上指向发动机前端的箭头。

②拆卸连杆和连杆轴承盖时,应打上所属气缸号。安装连杆时,浇铸的标记须朝V形带轮方向(发动机前方)

③安装活塞环时,应使活塞环开口错开120度,有“TOP”记号的一面须朝活塞顶部。

3、曲轴飞轮组的拆卸

(1)按对角顺序旋松飞轮固定螺栓,取下螺栓,用手锤沿四周轻轻敲击飞轮,待松动后取下飞轮。

如图3—8所示。

(2)拧松并取下曲轴油封端盖紧固螺栓,用手锤轻轻敲击油封端盖,待松动后取下油封端盖。

如图3—11所示。

(3)拆卸主轴承盖及止推轴承,抬出曲轴。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两端交叉进行。

(2)竖直发动机,安装气缸垫和气缸盖。缸盖螺栓应由中间向两端交叉均匀分2~3次拧至规定力矩。

(3)安装凸轮轴及摇臂机构,安装气缸盖罩等。

(4)将所拆其它非曲柄连杆机构部件安装到发动机上。

(5)检查有无遗漏未装部件,检查整理好工具。

六、实验考核标准

在实训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机抽取学号考核学生,以确定实训效果。

(一)分解和装复一组活塞连杆组。

(二)装复曲轴飞轮组。

(三)安装气缸盖。要求按规定顺序、次数将缸盖螺栓拧紧至规定力矩。

0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五)曲轴弯曲量、磨损量、轴向间隙及径向间隙的检查。

五、实验操作及步骤

(一)按实验三中的步骤拆卸曲柄连杆机构。

(二)气缸盖和缸体的检修

1、气缸盖和缸体变形的检修

(1)汽缸体与汽缸盖裂纹的检修

汽缸体裂纹的检查一般采用水压试验法。试验时,应用专用的盖板封住汽缸体水道口,用水压机将水压人缸体水道中,要求在0.3~o.4 MPa的压力下保持约5 min,应没有任何渗漏现象。

当镶换汽缸套(于式)时,应在镶好汽缸套后再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汽缸体在焊接修理后,也应进行水压试验。

汽缸体裂纹的修理方法有黏结法、焊接法等几种。在修理中,应根据裂纹的大小、裂纹的部位、损伤的程度以及技术能力、设备条件等情况,灵活而适当地选择。汽缸盖出现裂纹一般应予以更换。

(2)汽缸体与汽缸盖变形的检修

汽缸体与汽缸盖平面发生变形可测量其平面度误差。测量时用等于或略大于被测平面全长的刀形样板尺或直尺,沿汽缸体或汽缸盖平面的纵向、横向和对角线方向多处进行测量,然后用厚薄规测量其与平面间的问隙,最大间隙即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如图4—1所示。

图4—1

汽缸体与汽缸盖平面度检测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2)量缸表下移,测量汽缸中部和下部的磨损。汽缸中部为上、下止点中间的位置,汽缸下部为距离汽缸下边缘l0~20 mm左右处。

3、确定最大磨损气缸

各汽缸的圆度和圆柱度进行比较,以最大的圆度或圆柱度作为最大磨损气缸,并以此缸为确定发动机汽缸修理尺寸的依据。

汽缸圆度公差:汽油机为0.05 mm,柴油机为0.065 mm。汽缸圆柱度公差:汽油机为0.20 mm,柴油机为0.25 mm。如超出此范围,则应进行镗缸修理。

4、确定发动机气缸修理尺寸

以最大磨损气缸尺寸为依据,来确定发动机气缸的修理尺寸。

5、汽缸的修理

当汽缸磨损后,可以用修理尺寸法修复。可以对汽缸进行镗削或磨削修理

(四)活塞环的检查

活塞环检查的项目有检查“三隙”,检查“漏光度”和“弹力”检查。

1、活塞环三隙的检查

(1)活塞环侧隙是指活塞环与环槽的间隙,用塞尺检查活塞环侧隙,如图4—4所示。新活塞环侧隙应为 0.0233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3)活塞环端隙是指将活塞压人气缸后,活塞开口的间隙,测量时,将活塞环垂直压进气缸约 15mm 处,用塞尺检查活塞环端隙,如图4—6所示所示。

a)b)图 4—6 端隙的检查

a)从活塞顶部把活塞环推平b)用塞尺测量端隙

1-汽缸; 2-活塞; 3-活塞环; 4-塞尺

2、漏光度检查

如图4—7所示,用检测器具检查活塞环的漏光度,在活塞环端口左右300范围内不应有漏点;在同一根活塞环上的漏光点不得多于两处,每个漏光点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不得超过250,同一环上漏光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不得超过450,漏光处的缝隙,应不大于0.03mm。

图 4—7 活塞环漏光度的检查

1-盖板;2-活塞环;3-汽缸;4-灯光

3、活塞环弹力检查

使用活塞环弹力检验仪进行检测。检测得的弹力必须与规定的弹力相符。如奥迪桥车发动机第一道气环弹力为 8.5~12.8N,第二道气环弹力为7.5~11.3N,油环弹力为35~52.5N。

(五)曲轴的检查

曲轴的检验主要有裂纹的检验、变形的检测和磨损的检测。

1、裂纹的检验

曲轴清洗后,首先应检查有无裂纹。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磁力探伤法;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3)装上曲轴主轴承盖,并用 65N ² m 力矩紧固,不得使曲轴转动。(4)拆下曲轴主轴承盖,测量挤压过的塑料间隙测量片的厚度,如图4-10所示。新轴承径向间隙应为0.03~0.08mm,磨损极限值为 0.17mm。超过磨损极限时,应对相应轴承进行更换。

图4—9 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测 图4—10 曲轴径向间隙的检测

(六)飞轮检验

1、检查飞轮的齿圈的磨损情况,当磨损程度超过规定要更换齿圈;

2、检查飞轮的离合器工作面,当平面度超过0.2mm时,需要进行磨平修理,但飞轮的减薄量不能超过原厂的规定;

3、飞轮不能有裂纹。

(七)连杆检验

1、用连杆校验仪检查连杆的弯、扭变形情况;

2、当连杆的弯曲度及扭曲度在100mm长度上大于0.03mm时,应进行校正;

3、校正用连杆校正仪进行,校正过程要注意弹性后效。校正之后要再次进行检验以检查确认校正的效果。

六、实验考核标准

在实训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机抽取学号考核学生,以确定实训效果。

(一)会进行气缸的磨损、变形、裂纹等项目检测。

(二)会进行发动机气缸修理尺寸的确定。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五

配气机构的拆装

(以四缸直列顶置凸轮轴发动机为例)

一、实验参考课时: 2课时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熟悉: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各主要机件的构造、作用与装配关系;

(二)掌握:配气机构正确的拆装步骤、方法、要求。

三、实验设备及工量具

(一)设备 完整的汽车发动机4台,(二)工量具 常用工具和专业工具各4套。

四、试验内容

(一)配气机构的拆卸

(二)配气机构的装配

五、实验操作及步骤

(一)配气机构的拆卸

1、拆下气门室盖、风扇、正时链条(或皮带)室盖;

2、察看曲轴正时齿轮及凸轮轴正时齿轮上的正时记号,转动曲轴使两个正时齿轮上的正时记号都分别对正机体上的固定记号;

3、拆松正时链条(或皮带)的张紧装置,并取下正时链条(或皮带);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二)在实验中,你认为哪一步最难,你是如何进行的?

(三)为什么要特别注意正时记号的对正?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1、气门及气门导管的检查

(1)用千分尺测量气门杆直径。(2)利用百分表测量气门导管内径。如间隙大于最大值,更换气门和气门导管。

(3)测量气门总长,如果长度小于最小值,更换气门。

图 6-1 气门导管的测量

2、气门座的检验

(1)在气门面上涂一层普鲁士篮(或白铅),轻轻将气门压向气门座,不要转动气门。如果围绕气门座蓝色呈现 360 °,则导管与气门面是同心的,如果不是,重修气门座。

(2)检查气门座接触带是否在气门面的中间,若气门面上密封带过高或过低,修正气门座。

3、气门弹簧的检查

(1)用钢角尺测量气门弹簧的垂直度。若垂直度大于最大值,更换气门弹簧。(2)用游标卡尺测量气门弹簧自由长度。若自由长度不符合规定,更换气门弹簧。

(3)利用弹簧试验机测量气门弹簧在规定安装长度时的弹力。如果安装力不符合规定,更换气门弹簧。

图 6-2 气门弹簧垂直度的检查 图 6-3 弹簧弹力的检查

4、凸轮轴的检查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削;接触环带偏向气门顶部,应用 15 °的铰刀修正。铰削好的气门座工作面宽度应符合规定,接触环带应处在气门密封锥面中部偏气门顶的位置。

(5)精铰:最后用 45 °的细铰刀精铰气门座工作锥面,并在铰刀下面垫上细砂布修磨。

图 6— 6气门的铰削 图 6—7 电动研气门

2、气门研磨

(1)用汽油清洗气门、气门座和气门导管,将气门按顺序排列或在气门头部打上记号,以免错乱。

(2)在气门工作锥面上涂薄薄一层粗研磨砂,同时在气门杆上涂以稀机油,插入气门导管内,然后利用橡皮捻子将气门作往复和旋转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进行研磨,注意旋转角度不宜过大,并不时地提起和转动气门,变换气门与座相对位置,以保证研磨均匀。在研磨中不要过分用力,也不要提起气门在气门座上用力拍击。

(3)当气门工作面与气门座工作面磨出一条较完整且无斑痕的接触环带时,可以将粗研磨砂洗去,换用细研磨砂,继续研磨。当工作面出现一条整齐的灰色的环带时,再洗去细研磨砂,涂上润滑油,继续研磨几分钟即可。

3、气门密封性检查。

(1)锥面铅笔画道法:即用软铅笔在气门密封锥面上每隔 10mm 划一条线,将气门装入气门导管,用手将气门与气门座压紧并往复转动 1/4 圈,然后取下气门检查,若所有划线均被切断,说明气门与气门座密封良好,否则应继续研磨。

(2)煤油试验法。将组装好气门组的气缸盖侧置,在气门内倒人煤油至接触环带上缘,在五分钟内其封面上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加汽修瓦业教研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七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及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

一、实验参考课时: 4课时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会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

(二)能对发动机气缸压力正确测量和具备气缸压缩压力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设备及工量具

(一)设备 汽车发动机4台;

(二)工量具 4套工具,火花塞套筒扳手;塞尺,气缸压力表。

四、试验内容

(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二)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

五、实验操作及步骤

(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考试模式 模块式考试

[作者简介]祁翠琴(1964- ),女,河北正定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汽车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张树海(1967- ),男,河北南宫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王彦辉(1965- ),男,河北赵县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和教育理论研究。(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42-01

一、现阶段高职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要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便利,为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实际技能、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现在的考试内容多是以知识考试为主,在知识考试中又偏重于知识中的结构化、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当然,对知识的记忆是必需的,但是知识的记忆并不一定导致能力的提升,死记硬背却往往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想象力的匮乏。

2.考试过程重结果轻过程。目前高职课程考试过多地关注总结性考试,甚至有些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考核,考试的目的就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供职能部门使用。这种不科学的滥用总结性考试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

3.考试方式比较单一。目前高职考试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弊端是成绩有偶然性;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水平和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4.考试功能异化。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甚至将学业分数同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结合,使学生为考试而学,甚至在考试中作弊以求较高分数。

5.考试时间的集中性与数量安排的不合理性。高职阶段考试大多集中在期末,而所考内容以记忆成分居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松—紧—松—紧的节奏变换,平时懒散考前振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容易使学生形成投机心理。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我们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评价中实行了模块式考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冷却润滑系、综合技能五个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了不同评价指标,实施了不同的考试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按模块进行,完成一个模块就实施一个模块的考试评价,课程总成绩是各模块成绩之和。该模式基本构成如下:

一是曲柄连杆机构考试模块(20分)

考试方式:闭卷+开卷+拆装技能

指标体系:

基础理论(8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方式:闭卷)

理论应用(8分):检测维修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式:多题随选,开卷)

拆装技能(4分):基本技能、动作标准(方式:操作)

二是配气机构考试模块(20分)

考试方式:闭卷+开卷+拆装技能

指标体系:

基础理论(8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方式:闭卷)

理论应用(8分):检测维修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式:多题随选,开卷)

拆装技能(4分):基本技能、动作标准(方式:操作)

三是燃料系考试模块(20分)

考试方式:闭卷+开卷+拆装技能

指标体系:

基础理论(8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方式:闭卷)

理论应用(8分):检测维修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式:多题随选,开卷)

拆装技能(4分):基本技能、动作标准(方式:操作)

四是冷却润滑系考试模块(20分)

考试方式:闭卷+开卷+拆装技能

指标体系:

基础理论(8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方式:闭卷)

理论应用(8分):检测维修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式:多题随选,开卷)

拆装技能(4分):基本技能、动作标准(方式:操作)

五是综合技能考试模块(20分)

考试方式:开卷+技能+基本素质

指标体系:

简单故障案例分析(3分):考试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实施(方式:开卷)

问题处理情况(3分):案例中相关问题的灵活处理程度(方式:开卷)

创新能力(2分):能积极思考、有创新观点(方式:开卷)

结果评价(2分):结果正误与分析的合理性(方式:开卷)

解决问题参与情况(2分):态度、意识(方式:口试、观察)

操作情况(3分):检测与维修实践操作规范化(方式:观察)

完成情况(2分):简单综合故障排除质量、认真程度(方式:观察)

作业情况(3分):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方式:大作业)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模块式考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当然,对于考试模式改革与人才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评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创新观点的把握尺度、教师的责任心、考试时间安排等会影响到考试模式改革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邱林.专业基础课多元化考试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0(12).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4]徐和杰.实施考试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4

1. 利用模块式教学, 构建发动机构造的整体框架

模块式教学是以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 教学中必须从模块这个整体出发, 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的教学方法。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 对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以汽油发动机为例, 发动机构造可分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启动系共七个教学模块。利用模块教学, 可以使学生简单明确地掌握系统的整体知识。以整体知识为主线, 依次去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功用及其维修和维护,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索和学习,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2. 将课堂搬进实验室, 理论结合实际, 实行一体化教学

如果将课堂还是局限在教室里, 对汽车零部件结构及其连接关系的认识就没有感性认识, 非常地抽象, 结果就是学生听不懂, 老师也讲不下去, 造成学生不喜欢听课、睡觉现象严重的后果。把课堂搬进实验室, 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利用幻灯片与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 比如在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 利用课件和动画就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发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过程, 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形象、直接、易懂。理论上理解后, 再对照实物进行讲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提高教师的素质, 整合改进教材内容, 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不喜欢看书, 不喜欢理论学习, 理解及总结能力差。而对学汽车的学生来讲, 掌握必要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指导实践, 没有理论基础, 维修只能是无从下手。因此就要求教师充分吸收和消化教材内容, 并且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整合教材知识, 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相结合, 把最先进和最需要的内容教给学生。比如我在讲解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时, 涉及进气系统、燃料供给系以及排气系统时, 那么就要把电控发动机传感器的内容补充进来, 介绍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及喷油器的控制、冷启动喷油器作用等。这就要求教师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及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 使学生更好、更清晰地掌握现代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进行有效的学习。

4.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掌握了发动机构造的系统理论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拆装技术后, 就需要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而任务驱动法就是一种适合汽车专业课教学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使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发动机维修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一个清晰的思路、方法、技能。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 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 学生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而且能增加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探索创新精神。这时, 教师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使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问题所设计的知识, 再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学校和企业合作, 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大纲 篇5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修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拆装、观察分析和反复练习,巩固和掌握本课程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钳工基本操作,掌握汽车发动机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发动机部件、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与简单维修。

3.熟悉基本的钳工操作。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1、入门知识

课时分配:理论10课时,操作4课时。

教学内容:

(1)常用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如各种扳手、钳、锤和游标卡尺、量缸表以及 黄油枪、千斤顶等。

(2)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规程。

(3)钳工基本操作,如锯、锉、錾、钻、刮、研磨、攻丝套丝等。教学要求:

(1)了解汽车修理工的工作性质和任务。

(2)掌握汽车修理中所用的设备、工量具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

(3)掌握汽车修理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知识。

(4)熟悉基本的钳工操作技能。

2、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实训

实训内容:

(1)观察透明发动机模型在运转时发动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相互运动关系。

(2)对分解的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认识。

实训要求:

(1)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2)认识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和结构形状。

3、曲柄连杆机构的分解实训

实训内容:

(1)分解机体组零部件;

(2)分解活塞连杆组零部件;

(3)分解曲轴飞轮组零部件。

实训要求:

(1)熟悉曲轴连杆机构的组成;

(2)掌握曲轴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结构及相互装配关系;

(3)能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分解曲轴连杆机构。

4、活塞连杆组的组装

实训内容:

(1)组装活塞、活塞销和连杆;

(2)活塞环“三隙”的检查,以及活塞环与活塞的装配。

实训要求:

(1)掌握活塞、活塞销和连杆的正确装配方法;

(2)掌握活塞环“三隙”的检查方法,以及活塞环与活塞的正确装配;

(3)掌握活塞连杆组各部间隙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5、曲柄连杆机构的组装

实训内容:

(1)装配机体组零部件;

(2)装配活塞连杆组零部件;

(3)装配曲轴飞轮组零部件。

实训要求:

(1)能按正确的装配工艺组装曲轴连杆机构;

(2)掌握曲轴连杆机构检查与调整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

6、配气机构的拆装

实训内容:

(1)拆装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

实训要求:

(1)熟悉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各主要机件的构造、作用与装配关系;

(2)掌握正确的拆装步骤、方法和要求。

7、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

实训内容:

(1)用两次法检查与调整顶置气门式气门间隙;

(2)用逐缸法检查与调整顶置气门式气门间隙。

实训要求:

(1)掌握两次法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2)掌握逐缸法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8、化油器的检修与调整

实训内容:

(1)拆装化油器;

(2)检修化油器;

(3)调整化油器。

实训要求:

(1)掌握正确拆装化油器的顺序和方法,熟悉其结构组成和相互装配关系;

(2)掌握化油器的检验、维修方法和步骤;

(3)掌握化油器各部分的调整方法和步骤。

9、汽油泵的检修与调整

实训内容:

(1)拆装汽油泵;

(2)检修汽油泵;

(3)调整汽油泵。

实训要求:

(1)掌握正确拆装汽油泵的方法及其结构组成和相互装配关系;

(2)掌握汽油泵的检验和维修方法。

10、汽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实验

实训内容:

(1)汽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

(2)汽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排除。

实训要求

(1)熟悉汽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特点及主要规律;

(2)掌握汽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方法;

(3)掌握汽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排除方法。

11、冷却系的拆装和检修

实训内容:

(1)熟悉冷却系的结构组成及冷却水路;

(2)拆装冷却系的主要零部件;

(3)拆装、检修水泵。

实训要求:

(1)熟悉冷却系的结构组成以及冷却水路;

(2)掌握水泵的拆装、检验、维修方法和步骤;

(3)掌握节温器和风扇离合器的检验方法和步骤。

12、润滑系的拆装和检修

实训内容:

(1)拆装润滑系主要零部件;

(2)拆装、检修机油泵;

(3)拆装、检修可拆式机油滤清器。

实训要求:

(1)熟悉人呼吸的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润滑油路;

(2)掌握机油泵的拆装、检验、维修方法和步骤;

(3)掌握看拆式机油滤清器的拆装、检验方法和步骤。

13、发动机拆装实训

实训内容:

(1)将发动机从汽车上整体拆下;

(2)发动机分解;

(3)发动机装复。

实训要求:

(1)学会正确使用常规工具和专用工夹具;

(2)掌握发动机整体拆卸的工艺和拆卸方法;

(3)掌握发动机各总成分解工艺和拆卸方法;

(4)掌握发动机装复工艺和装复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发动机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装配方法。

四、几点说明:

1、本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2、学生实训时间安排,应与有关理论课程相配合,实训内容和顺序,在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3、实训教学主要在汽修实训车间进行,要求突出重点,强调操作要领,注重安全。指导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汽车教研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6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一体化教学 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在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选择了汽车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位置。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一般是遵循先进行理论学习,再实训操作的流程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对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感到抽象难懂,再加上发动机专业理论知识又比较枯燥无味,容易令学生丧失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一体化教学就势在必行了。

一、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一个特定的载体(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巧妙地隐含其中,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实施顺序安排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中的工作体验,快速实现学生向劳动者的转化。

二、教学的实施

下面以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来说明教学的实施过程。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跟踪分析,为“发动机冷却系统”这一章节,提取了一个常见的工作任务:某客户的一辆桑塔纳2000型轿车,车辆行驶达8万公里,行驶过程中“开锅”。收集资料制订维修作业计划,学习冷却系的相关知识,制定水温过高故障排除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2.教学设备与场地

学生集中在汽车维修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教学活动。结合每个学生特点进行分组,确保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力求使每一名学生的主动性和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每组容量为4~5人,每组明确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为各组配备投影仪、展示板、发动机、整车、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以及课本等教学资料。

3.教学活动实施

本学习任务共由四个教学活动组成。

第一,接受工作任务、客户报修、车辆问诊。学生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通过咨询客户(教师或学生扮演)和使用车辆信息系统获得车辆故障信息,填写任务工单。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负责描述工作任务,并指导学生正确填写维修工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收集信息能力。

第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获取本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并完成引导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冷却系统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本次活动的信息收集。在此教学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必要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决策维修方案,实车检查排除故障。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发动机水温高的故障原因。各小组自行决策制订维修计划,然后根据计划检查车辆,排除故障。本环节中,教师在各小组实操之前,要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在整个故障维修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监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展示与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归纳、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现象以及出现的问题。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现象的理论依据,分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分析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在各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之上,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成果、现象及经验教训,其他组员补充。教师根据对学生操作的观察和小组总结的情况予以评价。通过此环节,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归纳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在专业课中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汽车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变得更为主动且富有兴趣。教师的教学也更富有激情和创造性了,讲台上的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从制作人变成了策划人,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进而让学生掌握到真正适应企业的知识与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7

关键词: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探析

1.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增加和家庭轿车的普及, 汽车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日俱增。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 维修发动机技能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维修人员水平的高低。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不仅是核心课程, 而且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尤其作为职业类院校学生, 发动机拆装能力、故障诊断能力、检修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非常重要。

结合学院课改要求, 总结多年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经验, 立足高职高专层次, 广泛征求汽车汽车维修行业专家意见。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方面, 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为汽车维修企业培养机修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探索新的授课模式,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课堂理论+实训室实践+企业实践课堂。每组12—15人, 学校师徒制和企业师徒制结合传授知识。使学生就业具备的技能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不光是在实训室实践的型号单一的设备, 而且亲身感受到一些汽车新技术应用。

该项目成果预期对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模式的改革起到引领作用, 对推广此授课模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还为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其他课程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拓宽了思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 (1) 德国职业院校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教学是1/3的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 2/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培训,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灵活多样。 (2) 美国职业院校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教学, 学生的工作领域就与发动机相关, 是把课堂学习与发动机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教学交替进行, 毕业前集中于大学授课, 最后完成毕业计划。 (3) 日本职业院校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教学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 学生毕业直接进入承担其教学的发动机相关企业。政府政策的保证, 企业的高度融入不适合我们。

国内:我国职业院校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授课模式上, 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传统“理论加实践”授课模式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先学习理论知识, 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 由于缺乏对汽车结构的形象认识, 对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感觉抽象、不易理解;而到进人实际操作阶段时, 学生虽很感兴趣, 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很多,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 “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技术实训中心, 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模式。实训中心以维修设备和教学装备, 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 营造职业氛围, 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虽比前一种优越, 但还没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鉴于此, 我们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授课模式进行研究。

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研究内容:根据汽车维修人员在维修汽车发动机时应具备的技能要求, 分析掌握技能对应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训练习, 本着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 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七大部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起动系、点火系、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 按照“师徒制”授课模式:课堂理论+实训室实践+企业实践课堂。每组12—15人, 学校师徒制和企业师徒制结合传授知识。 (2) 研究目标:“师徒制”授课模式, 使学生掌握维修汽车发动机必备的基础知识, 具备熟练发动机拆装能力、故障诊断能力、检修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适应性、实用性、针对性原则, 把汽车维修企业所要求的维修汽车发动机的技能和讲授的理论以及实训室实践内容有效的衔接。“师徒制”授课模式:课堂理论+实训室实践+企业实践课堂, 对应每个模块课时如何分配。每组分配的人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4. 研究途径与方法

4.1 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和汽车维修企业, 特别是东北三省, 重点是黑龙江省的职业院校和维修企业, 通过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 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的技能与维修企业的要求存在哪些差异。

4.2 资料分析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和对调查资料的整理, 分析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方面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找到解决问题的下手点和方法。

4.3 试验法。

通过试验教学来验证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方法是否正确, 为最终取得正确结果奠定实践基础。

5. 预期的主要创新点

(1) 授课模式的改变, 将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模式:课堂理论+实训室实践, 每班30—40人, 改变为“师徒制”授课模式:课堂理论+实训室实践+企业实践课堂。每组12—15人, 学校师徒制和企业师徒制结合传授知识。

(2)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每个模块的授课模式中加入企业实践课堂环节, 培养的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可以随企业的要求变化而变化。

(3) 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并列传授知识, 因为要求学生人数的变化, 将汽车维修行业的师徒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就业环境, 还可以从两个师傅的学习中, 对比总结出优点和不足, 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8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 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及用仪器检测故障的能力。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 教师要把握好三个学习空间的转换, 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自主学习空间”和“协作学习空间”的转换,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 能顺利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掌握学习内容, 获得成功的体验。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涉及的内容更新较快,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思想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和借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对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 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几个平行班级中进行教学。通过比较, 我发现,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实现和实现的程度都比较理想, 这正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 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 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热点, 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 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 结合学生特点, 精心设计任务;

2. 引导发言, 分析任务;

3. 实践操作, 完成任务。

四、任务的设置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 任务的设计是关键, 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 同时任务设计要有层次。任务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要具体、真实。

只有真实具体的任务,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并且难易程度适当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 任务要有专业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到汽车专业知识, 能够阅读相应的维修手册, 能够掌握发动机的结构, 能够运用仪器检测发动机的故障。

4. 任务应该是开放的。

设计的任务应该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候用不同的方法, 得到不同或各具特色的结果或结论和操作。一方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 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而不限制和约束学生。另一方面, 不同的结果或结论可以避免学生的模仿与抄袭。

四、“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 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 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 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 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篇9

关键词:发动机,工作原理,结构

汽车是指以可燃气或者汽油作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 也是指有自身装备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辆。多数车是由4个或4个以上车轮, 并依靠这些车轮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是用来运输乘客、货物和牵引客车轿厢、货用挂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专用车辆。自汽车于19世纪诞生至今100多年的期间, 汽车工业从最初的小规模生产到现在大规模生产, 一直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 走进家庭。陆地上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 是普及最广、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大、运输量最高的现代化陆地交通工具。截止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哪种产品可以像汽车这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 全球汽车的增长速度以每年几千万辆的速度增长, 累计至今有几亿辆汽车。

1 发动机的分类

发动机可以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并推动机械进行工作的装备。其中热力发动机可以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力发动机中有一种被称作内燃机, 内燃机的特点是它的机械能来源于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大家熟知的飞机、汽车、船舶、坦克、拖拉机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均使用内燃机。但内燃机也有不利的一面, 其使用以汽油、柴油等能源的内燃机所排出的气体含有很高的有害成分。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汽车尾气净化以及其它新型能源为动力的发动机开展研究, 以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的污染。

1) 根据使用不同的燃料分类:可分为柴油机、汽油机、天然气机、煤气机、酒精机等多种燃料发动机;

2) 根据发动机的着火类型分类:可分为和点燃式发动机两种类型。压缩气缸内的空气或可燃气体, 利用压缩时产生的高温, 引起燃料着火的内燃机被称为压燃式发动机;压缩气缸内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 并用点火器将混合气体点燃的内燃机是点燃式发动机;

3) 根据进气的不同类型分类:可分为增压和非增压发动机两种。在气体进入气缸前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未经压气机压缩的发动机是非增压发动机;在气体进人气缸前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已经在压气机内进行压缩, 以增大气体密度的发动机是增压发动机;

4) 根据冷却方式不同分类:可分为风冷式、水冷式发动机。水冷式发动机是用水或冷却液在发动机内循环散热的发动机;风冷式发动机是利用空气流动进行散热的的发动机;

5) 根据气缸数量和分布位置分类:仅有一个气缸的称为单缸发动机, 有两个气缸的称为双缸发动机, 两个气缸以上的称为多缸发动机;根据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对置式、赢列式、V形发动机等;气缸中心线与水平面垂直的是立式发动机、气缸有一定角度的发动机是斜置式发动机, 气缸平行的发动机是卧式发动机;

6) 根据冲程数量多少分类:可分为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两种。在内燃机内, 凡活塞往复两个单程 (曲轴旋转一转) 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活塞往复四个单程 (曲轴旋转两转) 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2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吸气冲程将空气与汽油按着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吸入汽缸, 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后产生大量热能, 由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 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 通过曲轴飞轮、连杆向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步。

2.1 吸气冲程 (intake stroke)

曲轴带动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这时进气门打开, 排气门关闭, 曲轴转动180°。移动过程中活塞使汽缸容积渐渐增大, 汽缸内气体压力从pr逐渐降低到pa, 使汽缸内形成真空, 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经进气门进入汽缸内部, 这时在汽缸内进行混合, 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体。由于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0, 即pa= (0.80~0.90) 0p, 所以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上升到350~410K。

2.2 压缩冲程 (compression stroke)

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曲轴转动180°。活塞上移时, 气缸容积逐渐变小, 缸内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经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提高, 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 其压力pc可达810k Pa~2 010k Pa, 温度可达610K~760K。

2.3 做功冲程 (power stroke)

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时, 可燃混合气由火花塞点燃, 由于混合气进行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汽缸内正在燃烧的混合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急速上升。使燃烧最高压力p Z达3100k Pa~6 100k Pa, 温度TZ达2 300K~2 900K。燃烧的混合气体的高压迫使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 产生的机械能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进行输出。随着活塞向下止点移动, 汽缸内的容积不断增加, 温度和压力逐渐降低, 温度降至1 100K~1 400K, 其压力降至290k Pa~490k Pa。完成做功冲程

2.4 排气冲程 (exhaust stroke)

排气冲程时, 排气门开启, 进气门依然关闭, 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 曲轴完全转动180°。排气门开启时, 燃烧后的废气一边在汽缸利用内外压差向缸外排出, 一边通过活塞的运动排挤缸内的废气向缸外排气。由于排气系统的存在阻力, 排气终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 即pr= (1.04~1.10) p0。排气终点温度Tr=890K~1 000K。废气在燃烧室中仍留有残留, 这部分废气叫残余废气。

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发动机是一部由多种构件和系统组装而成的精密机械。现代发动机的结构形式很多, 即使同一类型的汽车发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工作原理相似,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也就大同小异。汽油发动机通常是五大系统两大机构组成, 柴油发动机通常是由四大系统两大机构组成 (无点火系) , 下面以汽油发动机为例说明。

3.1 机体组

多数发动机由气缸体、气缸盖和油底壳机体组成。有将气缸体分铸为上下两部分的发动机, 上部分是气缸体, 下部分时曲轴箱。由发动机各构件、各系统构成机体组, 机体组是曲柄连杆机构、供给系统、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组成部分。, 因为混合气要在机体组内燃烧, 所以机体组必须能承受高温高压。

3.2 曲柄连杆机构

它是活塞做直线往复运动并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输出动力机构。由连杆、活塞和带有飞轮的曲轴等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

3.3 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由进气门、气门间隙调节器、凸轮轴、排气门、摇臂以和凸轮轴定时带轮等组成。它的作用是将可燃混合气吸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中排出废气的装置。

3.4 供给系统

供给系统由汽油泵、汽油箱、汽油过滤器、化油器、进气管、空气滤清器、排气消声器、排气管等组成。其主要是把汽油与空气按比例混合并为供入气缸, 以便进行能量的转换, 并将废气排到发动机外。

3.5 点火系统

其中有供给低压电流的蓄电池、发动机、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点火系统是保证在规定时间内点燃气缸内被压缩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

3.6 冷却系统

由水泵、水套、风扇、散热片、分水管、等组成的冷却系统。主要作用就是把气缸内的热量散到空气中去, 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而稳定的工作状态。

3.7 润滑系统

由机油泵、润滑油道、机油过滤器、限压阀、机油滤清器等组成的润滑系统, 主要功能是使润滑油润滑做相对运动的零件, 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 降低机件之间的相互磨损, 并清洗摩擦表面, 同时也可以降低机件部分温度。

3.8 起动系统

启动系统由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组成, 把静止的发动机启动并转入运行状态。发动机是一个精密和复杂的机器。发动机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车辆的运行, 要想对汽车进行维修、故障分析与排除就必须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 发动机决定了速度、加速性、爬坡性、牵引力;发动机故障时汽车维修中常见的故障;汽车的发动机的设计决定了燃料经济性和经常费用, 由此可见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发动机的设计是汽车设计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发动机设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在在发动机设计中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仔细考虑, 对每个部件都要精益求精, 因为发动机的好坏都对汽车的后期设计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永广, 刘存.现代传感技术[M].哈尔滨: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1.

[2]韦巍.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孟庆嘉.汽车发动机原理[J].汽车探索, 2009 (10)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为维修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发动机构造,教学评估

1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无论从教学计划、教材选编、师资配备、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制度, 汽车发动机构造的教学都有待于加强[1]。

1.1 教材选用不适当, 优秀教师缺乏

作者通过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四年多教学, 结合不同出版社教材, 确定了现在使用的教材。在笔者未承担此课程时教材的选择时, 以往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随意性强, 选材面窄, 文体单一, 没有紧扣当代汽车发动机的潮流, 这对课堂教学非常不利。目前汽车发动机构造的教学主要由年轻专业教师担任, 其课程专业知识强, 但缺乏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教学培训,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不了解, 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

1.2 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目前,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虽然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但在课时安排上缺少, 总学时48学时, 理论学时38学时。在现代汽车发动机发展到趋于完善的时代, 仅通过短短的38学时并不能系统的介绍汽车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在如此短促的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要求。

1.3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板书教学模式, 没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集中于教师的理论讲解, 忽略学生对现代汽车发动机实践操作的知识讲解与培训, 也没有将传统教育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2 应对措施与方法

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特点,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 就如何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质量, 进行了以下探讨。

2.1 从思想上重视, 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

学校教学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汽车发动机构造是专业课的延伸, 并从学科发展高度加以重视。为了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习的连续性, 应对最新发展的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开展有关学术交流与报告会, 及时让广大师生了解发展动态[2]。在目前专业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撤销与汽车发动机构造有内容冲突的课程, 将多出的课时留给该课程的教学。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本优秀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材应该内容丰富, 选材新颖, 图文并茂, 语言规范流畅。在选编教材时, 应先普查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 再选取难度适中的教材[3]。作者在教学中选用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由陈家瑞主编的《汽车构造-上册》。该教材内容新颖, 教材比较经典, 难度适中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 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重视培养专业师资

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 应既有扎实的汽车专业学科知识, 又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 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增强教学效果,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担任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教师多为汽车专业教师, 他们虽有专业知识优势, 但在汽车运用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 因此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强化自我能力, 以求胜任专业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建议校领导重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培养, 提供教师进修的机会。

2.4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实施启发式教学, 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氛围。在授课方式上, 教师最好以PPT形式授课, 图文并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讲解方面, 精讲与泛讲结合, 主次分明。在理论教学时, 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汽车发动机构造的发展史和目前最新应用的技术[4]。

2.5 改革汽车发动机构造考试体系

根据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和维修能力。因此,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考核中应体现这些要求。不能将汽车发动机构造考核简单化, 需全面考核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等能力[5]。有必要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考试评价体系改革, 研讨汽车发动机构造测试标准。

3 结语

汽车发动机构造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职高专生在学习汽车相关专业课后, 进一步深入学习汽车新技术的课程, 是进一步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水平的主干课程, 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三年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目前我校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以及汽车发动机构造的特点, 对提高发动机构造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S

参考文献

[1]罗廉.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教改实践[J].高教论坛, 2007 (4) :122-124.

[2]黄超群.《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 2010, 25 (6) :165, 167.

[3]刘子荣.中职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 2009 (11) :107-108.

[4]王芬芳.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09 (5) :186-187.

汽车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浅析 篇11

关键词:制动系统,构造,维修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良好, 未来我国的汽车消费仍旧旺盛。面对前景广阔的汽车市场, 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关注。面对汽车制动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对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进行深入了解, 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才能在汽车出现故障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才能有效地保证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营造良好的行车环境。若是汽车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却没有及时发现并维修, 那么势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 本文对汽车制动系统构造及维修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1汽车制动系统的简单介绍

1.1汽车制动系统的功能简介。制动, 俗称“刹车”是使运动中的机械或车辆按照驾驶员的要求停止或降低速度的动作。一般地, 在汽车中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 分别为行车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其中, 行车制动装置又称脚制动装置, 即“脚刹”, 用来实现汽车在行驶中突然间的减速和短距离内的停车。而停车制动装置又称手制动装置, 即“手刹”, 其作用则是使停止的汽车在各种情况下保持不动。这些制动装置, 通过人的操作为汽车施加外力, 可以使汽车在各种条件下随车主心意停止或行驶, 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不仅如此, 良好的制动装置的使用, 减少了驾驶员的后顾之忧, 汽车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行驶, 大大提升了汽车的行驶速度, 增强了汽车的使用效用, 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从长远来看, 对汽车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此外, 两套制动系统的配合使用, 可以大大增强制动效果, 使高速行驶的汽车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止。而在有些复杂的地貌环境中行驶时, 如山区, 良好的制动系统以及辅助制动系统的使用可以起到保持车速稳定, 防止下坡速度过快的情况发生的作用, 有利于行车安全。

1.2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构造。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汽车的动能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汽车制动系统主要是由功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制动器主要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其中, 鼓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制动轮缸、制动蹄、制动鼓、摩擦片、回位弹簧等部分。主要是通过液压装置使摩擦片与随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内侧面发生摩擦, 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在踩下刹车踏板时推动刹车总泵的活塞运动, 进而在油路中产生压力, 制动液将压力传递到车轮的制动分泵推动活塞, 活塞推动制动蹄向外运动, 进而使得摩擦片与刹车鼓发生摩擦, 从而产生制动力。盘式制动器也叫碟式制动器, 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风泵、油管等部分构成。盘式制动器通过液压系统把压力施加到制动钳上, 使制动摩擦片与随车轮转动的制动盘发生摩擦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

1.3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 市场上的汽车制动系统考虑到制动功能量, 最可靠、最经济的方法仍然是液压操纵。虽然, 车辆防抱制动系统的发展已较为成熟, 并基本运用到了各种车辆中, 但是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基于车轮加、减速门限及参考滑移率方法设计的。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实用, 但是其调试比较困难, 且并未达到最佳效果。因此, 对汽车制动系统的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对汽车制造中硬件的强化;对汽车制动系统的恒定性进行优化, 以及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的优化。一个好的设计师, 会根据不同汽车的不同用途, 充分考虑制动系统与汽车之间的配合度进行研究设计, 使其设计达到准确配置的目的。此外, 传统汽车制动系统和现代电子化技术的结合, 将成为未来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关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 才能在未来汽车制动系统行业占据制高点,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 企业还应当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政策确立经营方案, 以保证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2汽车制动的检测与维修

2.1制动系统检测应注意的问题。如今的汽车市场, 被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汽车所充斥, 不同型号的汽车其制动系统也不尽相同。当汽车发生故障时, 检修员应根据不同型号的汽车的特点进行检查和维修。若汽车本身自带检修和诊断系统, 那么维修人员首先要根据汽车诊断系统提示来确定汽车的故障。此时, 检修人员要及时查看汽车维修说明书, 切记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根据说明书、诊断结果和实际情况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判断, 进而确定维修方法。若说明书遗失, 则可参照同型号的汽车说明, 但是一定要注意实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以达到精准的判断。此外, 检修员还可参照汽车电路图和结构图。如同庖丁解牛一般, 只有非常熟悉汽车自身的结构和电路构造, 检修员才可能又快又精准地找到汽车故障的根源所在, 省时又省力。同时, 维修人员要随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维修信息, 使用最新的数据和理论来得到最合适的结论。

2.2制动系统常见的几类故障及其维修方法。在汽车制动系统的检修过程中, 我们发现其常见的几类故障:一是制动不灵。此时检修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发生这一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制动液不足, 空气进入导致管内参与压力太小还是制动空隙不当。之后, 要根据这些原因分别采取添加制动液疏通管路、排尽管内空气以及调动制动摩擦片工作面与制动鼓内壁工作面之间的空隙等措施。二是制动单边。此时检修员要找准原因, 看制动系统同轴两边制动器制动时间不一致、制动力矩不同, 还是车轮定位失准、左右轮胎磨损程度不同。找准原因后要分别按规范予以调校或更换部件。三是噪音过大。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为制动鼓失圆、制动摩擦片表面太光滑或是摩擦太严重。此时要及时对不规范的零器件进行打磨或者更换。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故障, 检修员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故障做出诊断, 并进行及时的维护与修理。但切记不要生搬硬套,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结合经验, 得到结论。

3结论

作为汽车安全性的一项重要保障, 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 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及优化改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这需要每一个汽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 汽车公司也应当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 从资金上给予支持, 使企业掌握高于同行业水平的尖端技术和应用水平, 争取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此外, 研究人员也应更加关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 按照其需求, 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产品, 占领目标消费者市场。从而达到经济利益与安全效益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正斌.汽车制动系统的日常保养维修探究[J].中国科技财富, 2013 (20) .

上一篇:当地学校下一篇:方案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