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优化

2024-06-23

企业供应链优化(共12篇)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1

一、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分配要素分析

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分配,需要遵循基本的价值准则,即“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企业的付出的努力要与获得应相一致。

1. 成本要素分析

投入成本的多少是成员企业参与利润分配的基本要素。当每个成员企业都追求各自成本最低时,很可能会造成整体服务水平的下降。通过成员企业间的合作竞争,所有供应链成员能够分享业务计划、预测需求信息、库存信息及进货情况等信息,使供应商知道何时增加生产,运输公司知道何时应提供额外车辆,分销商也知道进行何时的调整等,每个成员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或服务成本)在一定的供应链服务水平下达到最优,此时企业付出的成本在供应链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即是企业获取收益的参照。

2. 贡献度分析

通常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称之为“增值作业”,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从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企业、运输仓储、销售以及到最终用户,经过了若干环节,亦是增值的过程。

3. 位置因素分析

在供应链环境中,由于企业规模、竞争结构、人力资源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必然会形成地位和角色的差异,也会产生出相对核心的企业和非核心的企业。处于相对核心位置上的企业,自身在供应链中战略利益更大。供应链成员企业在供应链中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其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不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亦不同,因此,位置因素也成为企业参与供应链利益分配的重要因素。

二、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分配要素的权重确定

对于成员企业,其利益的回报占总收益的比例即可按照成本投入、贡献度大小以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等相关性因素来确定。因此,需要对相关性因素在供应链整体利益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权重确定。本文指标赋权采用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2)构建每个企业的判断矩阵AK:

其中:akij表示k位专家认为的xi与xj关于上一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

(3)一致性检验:用λkmax-n来度量Ak中各元素的估计的一致性,引入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e Index):CIK与同阶矩阵随机指标R I(R andom Index)之比称为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e R ate),

比率CR可以用来确定判断矩阵A能否被接受。若CR K>0.1,说明A中各元素akij的估计一致性太差;若CR K<0.1,则可认为A中各元素心的估计基本一致;

(4)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利益分配相关因素的权重。假设有供应链上有n个企业参与评价,m个指标因素(对于每个企业来讲,m个因素的权重已经从上述3个步骤中的层次分析法中获得,且每个企业的m个指标权重分配不一样),设Q11为第1个企业的第K1的指标权重,Q21为第2个企业的K1的指标权重,依此类推,Qn1为第n个企业的K1指标权重,对于指标K1求其均方差。Q1为n个企业的第K1个指标的权重的平均值。

最终得出第1个指标的权重为:以此类推,可以得到每个分配素的权重集K=(k1,k2,…,km)。

以成本因素、贡献度因素、位置因素和生产率因素分析:

(1)生产成本投入系数αi。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设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总的最低生产成本为C,第1成员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为Ci,则Ci是企业最低的生产成本,成员企业的生产成本投入系数为αi=Ci/C。

(2)贡献率βi。成员企业贡献度的大小,从投入和产出来看,在相同的成本投入情况下,企业增加的价值越高,其贡献越大。由此,可以找到成员企业的贡献率系数βi=pi+1-pi/C式中,Pi为企业直接的交易价格,在完全合作条件下,企业的交易价格真实表现产品的增值过程,因此可以近似来代替价值的增加。

(3)位置因素系数λi。成员企业在供应链中不同位置所表现出的重要性,是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因此对于每个企业不同位置对利益分配因素指标中的位置因素指标的影响系统难以确定。但换一个角度思考,供应链上一个企业和其他企业交易的次数越多,即企业本身链接的企业数越多,其自身的重要性相对较重要。

因此采用公式来确定某个企业的位置因素系数。其中,s是供应链上中包含i的所有子集(即和企业有关联的企业合作集合),│s│是子集s中的元素数目。

(4)生产率提高系数γi。在此关注的生产率是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的比社会平均生产水平提高的百分比γi,因此γi=△t/T,△t为企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时间和社会平均需要时间T的差值。

设Fi=(αi,βi,λi,γi),则供应链成员企业应获得供应链收益比例为Ni=FiKT。

三、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的分配优化

1. 供应链合作利益的来源

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存在于各个方面,如信息共享、物流一体化、共同进行市场预测等。当供应链中仅有一个分销商时,信息共享会使得分销商的期望利润下降,制造商的利润增加,供应链总的期望利润下降。实现供应链集体理性的关键则在于信息共享后的利益分配机制。由于非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几乎没有对利益分配的决策权,决策的权力主要集中于实力接近的几个重要的成员企业对利益的直接竞争上。这些重要的成员企业最终将会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2. 供应链合作利益的再分配

假设△TR为核心企业获取的超额利润,实现合作利益的二次分配:

(1)由上公式Ni=FiKT得到每个企业对供应链整体收益的权重;以αi表示核心企业i对供应链利益贡献的的比率,φj表示非核心企业j对供应链利益贡献的的比率。

(2)对整个成员企业进行绩效评价,计算非核心企业的绩效结果,以λi表示核心企业λi的绩效结果;ηi表示非核心企业j的绩效结果,进行归一化计算。

(3)设计供应链企业分配要素对收益的贡献度和努力程度对超额利润分配权重,分别以k1,k2表示。

(4)按照公式:

得到j企业应被再次分配利益(m为核心企业的数量)。供应链企业通过合作博弈建立起来的价格为企业平等承担的直接生产成本,因此按照利益分配因素的权重来确定的成员利益分配是供应链规模化经济下业绩增长获得的利益增长,而由成员企业完全合作和信息共享带来的超额利润,偏向到核心企业中去,通过上述的二次分配方式,能够使非核心成员企业保留在供应链中,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联盟。

摘要:本文笔者基于通过对供应链内涵扩展和延伸的分析,分析了成员企业获取供应链合作利益的要素和权重条件,研究了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的合理、公正的分配途径;深入探讨了供应链收益的二次分配方法。文章对提高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利益分配

参考文献

[1]杨俊峰.供应链协同管理——保洁与沃尔玛的故事[J].中国纺织,2007,(3):164-166.

[2]王瑛,孙林夫.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9-86.

[3]卢少华.供应链企业的行为和利益分配研究[J].物流技术,2005,(4):12.

[4]段伟常.供应链治理机制研究[J].综合运输,2006,(5):8-9.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2

7月22 ― 23日,“第四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绍兴柯桥隆重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等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领导出席大会。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相关专业机构,海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供应商、品牌商、采购商,知名服装设计师,柯桥当地企业家代表及新闻媒体等共 400 余人参加。

杜钰洲在大会致辞中对本届大会的主题“供应商选择与优化”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供应商的选择与优化是双向的,当作为客体被选择时,话语权往往反映在消费者需求上,是下游对上游的选择;当作为主体进行选择时,是上游对下游的选择,其话语权开创了新的消费对象和消费 方式。

杜钰洲同时指出,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有 3 个因素不容忽视,即技术革命、全球化和文化因素。其中,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消费方式,是造成现代供应链的基础。在全球化经济中,供应链不断调整,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基于此,比较优势更加会成为现代供应链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文化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构成与管理。比如品牌文化已经从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转变为对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价值创造。另外,清洁、安全应当成为供应链的链接原则,保护生态、回归自然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化价值。

“新常态”下的供应链管理

高成本已成为当前纺织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此次大会,孙瑞哲就“成本高企时代下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进行了主旨演讲。

孙瑞哲表示,高成本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持续生态,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一个是要素成本的优势在逐步稀释,另一个则是产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在逐步加剧。前者代表现有优势的浓度在降低,后者则代表优质资源的密度在提高,因此需要纺织服装企业调整对原有优势的过度依赖,塑造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即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包括对资源的及时发现、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以及最终让资源不断增值。

针对现阶段行业内突出的“三大矛盾”,即“从紧的货币政策走势”与“亟待释放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综合成本上升与“性价比”时尚消费模式之间面临的现实矛盾以及产业链自身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即“慢周期”与“快时尚”之间的矛盾),孙瑞哲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供应链主导权良性逆转的趋势,并进而提出了 4 个具体的关键策略:一是加强“硬成本的软消化”,通过加快对棉型化纤的采购与替代开发,运用卖出套期保值与卖入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预期进行战略锁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二是制造供应商的“品牌化”;三是倡导资源整合下的供应链集成创新模式,提高质量标准在全产业链的适用性,建立产品协同开发、信息共享与信息支持的机制;四是加快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化”,倡导绿色标准输出与终端消费对产业链上游的压力倒逼机制。

供应链的动态管理和优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变的过程,平庸的企业被选择、被优化,而优秀的企业则希望通过自我优化和供应链协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综合素质的增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将成为一种趋势。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上,辅以先进的管理工具则可使整个过程事半功倍。

供应商的自我优化

溢达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从企业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及社会责任方面阐述了作为供应商,如何成为下游企业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促进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他强调,作为品牌商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必须首先达到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升级,使用科技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学品供应商,Huntsman Textile Effects(亨斯迈纺织染化)成衣与家纺部全球副总裁Rohit Aggarwal从相关产品、专业知识人员及创新角度分析了如何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共赢,以及如何共同推进供应链的良性循环。他表示,供应商不应只是单纯的销售商,而应成为共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合作伙伴。在“HUNTSMAN •供应链之技术生产力”小型论坛上,生产力改善计划(PIP)项目让更多的代表了解了亨斯迈纺织染化先进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一家优秀的针织面料供应商,福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机制。其研发部高级经理于建明博士根据福田的经验归纳了作为理想的供应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即规模生产、多样化产品、品质和服务优良、高效管理、稳定的财政、合理布局的生产设施和销售网络以及创新能力等,其中产品品质、创新能力和市场推广是维持供应商实力的核心。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于建明强调,社会责任和低碳环保战略将成为保障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新的商业格局下,细分化、专业化和服务化正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业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纺织服装市场是一个变化极快的市场,企业如能迅速掌握市场需求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已经难能可贵,如能创造欲求从而把握市场主动权则将成为赢家。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为服装企业描绘了一幅未来时尚产业的蓝图,用产品制造、智能技术和智赢策略打造智赢产业的时尚理念则为我国服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在信息爆炸时代,利用现代咨询科技方案进行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一种新趋势。香港纺织及成衣研究中心通过多年潜心研究,用新型纤维和织物做成各种传感器,并应用于实时在线能耗监测和分析系统,安全检测、服装厂面辅料库存管理,特别在人工智能技术销售预测系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针对全球服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香港制衣业训练局发起了全球首个由服饰供应链内上、中、下生产成员自主参加,并具体实施服饰业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 ―― 时装企业持续发展联盟(Sustainable Fashion Business Consortium,SFBC),希望通过该组织改善服饰供应链内各环节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和优化能力。本次大会上,香港制衣业训练局总干事杨国荣教授针对SFBC的成功经验,说明了如何通过知识分享机制和互信的氛围,使联盟伙伴间的关系得以紧密维系。他特别强调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无独有偶,台湾纺拓会也与经济主管部门及台北市政府合作,通过建置“西园29服饰创作基地”与“台北服饰快事设计打样中心”,弥补了台湾纺织与服装业的产业供应链和设计链缺口,从设计创意、新型原料应用、快速打样至营销等一条龙式辅导项目,串联整个产业能量,构建快速反应流行设计及打样机制,为服装服饰品牌商与设计师提供快速设计与打样的服务。

大会同期还举办了 3 场小型论坛及面料供应商对接会,并开辟了精品面料主题展示专区,主要展示了柯桥纺织企业精品面料以及“中国流行面料吊牌”产品,引起与会代表特别是服装企业的浓厚兴趣。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3

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近日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资金供应链的衔接和有效性,为此,科技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实施5大措施:一是继续发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建立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基础的创业投资资金支持体系,解决创业企业起步期的资金供给问题;三是建立以开发性金融为平台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体系,重点解决成长期企业的资金供给问题;四是通过政府贴息、担保、采购、税收减免等方式,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吸引商业金融资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满足企业迅速扩张的需要;五是通过“绿色通道”工程,满足成熟阶段中小企业的规模化融资需要。

中国最大电子展在沪举行 2000多家企业争奇斗秀

来自海内外的2 000多家电子企业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60 000平方米的展台上争奇斗秀,参展中国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专业电子展——第66届全国电子展。众多知名企业竞相展示各自在数字家电、元器件、电子生产设备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和高科技产品。

郭凡生: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3.5年

“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左右,而且无法长大!”在近日举行的“民营企业科学管理的升级换代”研讨会上,慧聪网CEO郭凡生一开始就点出了“死穴”。 他指出,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在于3个方面的问题:财富分配、战略选择、科学管理,三者的综合作用使99%的民营企业在3.5年死亡,很难做大做强;要想延长企业寿命就得实行管理变革,不断应用新技术。

我国将建立“全国企业法人数据库”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22日在上海透露,我国将建立“全国企业法人数据库”, 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降低市场交易风险。通过建设“金信工程”,预计到2007年年底,全国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将实现企业信用信息联网,并逐步与税务、海关、外汇管理、银行监管等有关部门实行联网和信息共享。

新公司法实施倒计时反垄断法等一一跟进

《公司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相关法规正在紧锣密鼓地跟进。22日全程参与《公司法》修订工作的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表示,与《公司法》相关的法规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破产法。

未来5年我国要形成一批优势企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未来5年内我国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技术创新基金今年资助中小企业数千家

2005年,146家推荐单位、337家服务机构、上万名专家评审的、国家创新基金受理项目5406项,审定1 552项,计划资助金额近10亿元;120家地市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创新基金,资金总量达16.9亿元,达4 207项,金额13.8亿元,为创新基金中央财政资金落实配套资金的7倍;是创新基金设立7年来,取得成绩最为显著的一年。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出台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优化 篇4

指银行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多样全面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促进供应链的顺畅发展, 并通过加强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之间的合作, 有效解决供应链上资金分配不平衡问题, 推动银行和企业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改变了银行传统的一对一的授信模式, 主要围绕“1”家核心企业, 通过供应链有效地联系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等等, 为供应链上的“N”家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促进供应链整体价值的实现。所以, 又被叫做“1+N”模式。

二、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模式分析

根据银行中不同的担保方式, 可以将供应链融资模式分为基于存货质押、基于信用担保以及基于应收账款质押这三种不同的融资模式。

1、基于存货质押的融资模式

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通过将原材料、库存品等作为质押, 从而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在这一融资模式中, 银行不断地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工和合作,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监管等专业服务, 银行则在充分把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这种融资模式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提高企业的效益。

2、基于信用担保的融资模式

银行按照企业规模、业绩、信用程度等标准对相关企业进行科学地评估, 据此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应的信用配额, 在此基础上, 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与其合作的中小企业状况来提供信用配额。该模式以企业委托的货物作为反担保品, 为企业提供担保, 据此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3、基于应收账款质押的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为质押, 银行据此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发挥着反担保作用, 以应付款项作为还款来源, 以获得融资。银行则要在融资提供之前针对下游核心企业的相关状况评估风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行业风险, 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 也同时促进了供应链的整体持续发展。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优化

供应链融资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 本文提出了促进供应链融资模式优化的相关措施。

1、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为了进一步降低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必须促进信息的充分流通, 加强银企之间的合作。第一, 银行通过对相关制度的优化, 如客户资料收集、客户信用核实制度等, 加强对客户的科学有效管理, 降低风险;第二, 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促进供应链上信息的顺畅流通和充分共享, 增强供应链抵抗风险的能力;第三,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如市场信息披露制度、银企内部统一的授信制度等等, 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降低信用风险。

2、银行必须对质押物、质押率等进行严格的规范

对于供应链融资中的存货质押模式, 银行必须按照市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质押物, 并设置合适的质押率以有效地规避风险。银行应该严格根据相关的评估标准, 对企业的质押物进行核查, 将市场占有率高、信誉度高、销售额好的产品作为质押品, 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质押品应给予排除,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在融资中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如一些企业无法还贷等等, 通过这些有价值的质押品降低银行的损失。

3、完善法律检查和应急机制

为了有效地降低法律风险, 避免融资中出现不必要的所有权纠纷, 而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 银行必须针对融资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完善相关的法律检查制度, 明确银行和客户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合同, 使得法律风险降到最低。此外, 完善法律检查队伍, 将专业知识丰富、法律意识强的人才充实到法律队伍中, 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 对供应链融资中的质押物、抵押物以及动产等进行监管, 及时发现融资中出现的问题, 并有效地解决, 降低损失。

4、创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这一平台有利于降低信息传递风险, 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主要包括真实完整的企业交易信息、财务信息、纳税信息以及相关的融资信息等。交易信息, 如企业所交易的产品名称、数量、时间等;财务信息, 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 有利于银行详细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纳税信息也是评价企业销售情况的一种重要指标;相关的融资信息如企业的发展战略、分红状况等等。这些信息有利于银行全面综合地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 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此外, 还应健全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等的信用系统, 为融资提供详细全面的信息, 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摘要:供应链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详细探讨了当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三种基本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对策, 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芮婧:《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金融经济》, 2009年第22期。

运动品牌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论文 篇5

3.1基于产品特性的库存管理模型

运动品牌行业产品类别较多,包括衣服、鞋类、装备、配件等,同时每一个大类下又可以细分为针对某种运动的小类,如篮球、足球、户外运动、训练、跑步等。但总体来说,其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需求确定性产品和季节性产品。确定性产品,是指那些需求量在不同时间段的波动不大,近似为一个常数的产品,如背包、足球鞋、篮球的需求量在没有特殊事件(例如世界杯、NBA总决赛)的情况下,基本是固定的,需求的波动不会太大。季节性产品,是指那些季节性很强的,如春天的外套、夏天的短袖、秋天的卫衣、冬天的羽绒服,这些产品季节特征明显,往往过季了就很难再卖出去。

库存管理模型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库存降到多少时需要再次下单生产(生产点);每次下单生产多少量;安全库存是多少。一旦确定这三点,问题就变得简单,所要做的就是对库存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库存低于生产点即下单补货。

库存管理中最重要参数之一就是再生产点,科学的库存管理意味着合理的再生产点。高的再生产点可以提供高的`服务水平,但是这意味着较高的库存成本,良好的生产点就是在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反之,不合理的再生产点,要么是以较高的库存成本换取服务水平,要么牺牲了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库存。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在确定性产品库存模型中,需要持续检测库存,当库存量降至再生产点时,此时需要下单补货,从而保证经过生产前置期内,库存量不会少于安全库存。

另一个重要点,就是安全库存量,即用来应对各种随机因素的不确定性而持有的库存。安全库存与服务水平有直接挂系,当然也与需求均值、方差有关系。很简单,需求波动大,同样服务水平下所需要的安全库存量也更高。在计算安全库存量时,基本假设是需求服从正态分布,服务水平固定。这样可以通过查表得到安全库存系数,再通过计算公式得到安全库存量。

3.2基于供应链回购契约的优化模型

运动品牌大多数产品采取期货模式,在货物销售给经销商之后,严格意义上来说,品牌商就算完成了自己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并不会考虑上游供应商公司的利益,这也是典型的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对于面临最终消费者的经销商,他们需要面对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但是品牌商要求经销商在货物上市前6个月就确定采购量,这对于经销商是个巨大的挑战。某款产品,如果最终需求小于订货量,那么经销商需要承担库存成本,反之,若需求大于订货量,又会存在流失销售的损失。依据领导-跟随的博弈理论,基于品牌商和经销商的关系,品牌商是领导者,经销商处于追随者的位置。品牌商事先制定契约参数,经销商在考虑市场可能需求、契约参数的情况下,会订购一个使得自身利益最大的订购量。供应链契约要达到的效果是,经销商利益最大的订购量同时,也是整体供应链利益最大订购量。同时,我们假设,品牌商和经销商面临的市场是开放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者可以同时获得售价、客户需求、库存成本等信息。

4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运动品牌行业特点,揭露其高库存的本质原因。同时,在不更改其现有期货模式的供应链环境下,提出了基于产品特性的库存管理模式。同时,结合运动品牌行业经销模式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供应链回购契约的供应链优化模型,试图达到品牌商、经销商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于指导我国国有运动品牌企业库存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苏菊宁,刘书庆,赵小惠。随机需求下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22(7):26-30.

[2]陈金亮,徐渝。不对称信息下具有需求预测更新的供应链合同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84-89.

[3] Visw anathan S.Optimal strategy for vendor buyer inven-tory model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05):38-421.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6

关键词:采购流程;采购流程优化;供应商评估

一、船舶设备采购流程

设备采购流程,是指有制造需求的企业选择与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设备的全过程。船舶设备采购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实施设备采购计划和评估设备采购计划。

二、采购流程优化

在熟悉了采购流程之后,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我们就需要进行采购流程优化。

(一)提升技术素养

作为采购人员就是遵守采购的流程,熟悉商务条款和掌握谈判技巧。而技术素养是指采购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对经常采购或专门负责采购的产品有一定技术层面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分析,在和供应商谈判的过程中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合理的采购计划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获得更多利润。在考虑采购数量时,不仅需要满足需求,同时要保证库存成本最低。确定恰当的订货时间和订货量。使采购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不可过多,更不可太少。

(三)完善供应商管理

一方面,是不断引进新供应商;另一方面,是将现有的供应商进行分类和编号。引入新供应商是为了增加选择的范围,通过充分的比价让供应商之间形成有效的良性竞争。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和编号,分类标准可以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业务内容先分大类,再分小类,每一小类进行分类标号,称为采购分类编号;同时供应商本身还有一个身份编号,称作供应商编号。设计一套供应商管理的软件系统,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都编入供应商系统,如此一来,不论是检索采购分类编号找询价供应商,还是搜索供应商编号确认其业务产品都变得简便。

(四)规范三加一文件

在技术评定过程中,所有参与项目报价的供应商都需要签订三份文件,分别是:产品技术协议,时间进度表和安全规范协议。因为这三份文件是确保产品质量、企业生产进度和项目施工安全的。只有签署确认了这三份文件,才能被认定技术合格。

(五)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将采购权利下放到采购部门,并不意味采购部门就可以在采购中专断独权,企业必须在项目定点的过程中成立一个监管委员会,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决策。企业需要加强对相关采购人员的监督,如果出现问题,必须要做到问责到人。另外,还需要加强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来杜绝个人利益的诱惑,维护企业的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

三、供应商评估

造船厂在选择船舶设备供应商时,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定各种船舶设备供应商选择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并结合造船业的特点,制定评价的标准;再利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出合适的船舶设备供应商;在实施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合作效果以便修改评价标准,使评价指标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之中。

(一)市场竞争环境

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以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

企业可通过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以及采购人员、销售人员或行业杂志、网站等媒介渠道了解市场上能提供所需物品的供应商。然后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负责,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目标。其中降低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供应商评价、选择不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带来一系列的利益。

(三)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

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根据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灵活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建立评价小组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对于技术要求高、重要的采购项目来说特别需要设立跨职能部门的供应商选择工作小组。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五)供应商参与

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然而因为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有限,企业只能与少数的、关键的供应商保持紧密地合作,所以参与的供应商应是尽量少的。

(六)评价供应商

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

(七)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给予旧供应商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四、结语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采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采购管理需要采购流程控制和采购流程优化相辅相成。只控制不优化,企业的采购成本无法降低,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优化不控制,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无法得到保证。所以需要重视采购流程的控制和优化,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元秀,秦远建.基于供应链的船舶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策略研究[J].上海船舶,2009(3).

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 篇7

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成功案例 (如戴尔公司和惠普公司) 就充分证明了重视并做好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但现在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处于粗放型不完整阶段, 并没能发挥出供应链管理应有的效益。因此必须深入理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优化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其重点是企业通过有效方式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自于整合的价值链:价值链是从链式价值附加传递过程, 并且它进而连接原料和产品的再利用过程而实现完整的循环。供应链管理就是试图连接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 协同作业 (指计划——产品开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合成装配——运输——仓储——分销——客户支持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协作) 形成一个“虚拟企业组织”。

二、目前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过于片面。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实质是:通过强化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 减少节点企业之间的内耗, 建立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但是, 现实中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往往过于片面。比如, 最典型的就是片面要求所有的个体进行成本压缩以期实现总体成本的下降, 但在个体成本降低的同时, 却忽视了某些个体环节的成本改变对其他关联关节的连带影响。

2. 供应商管理系统不健全。

在现实中, 中小型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在供应商的前期选择上, 缺乏一套正式的选择标准。其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价格和生产能力方面, 而忽略了质量管理体系、研发能力、发展战略方面的评估和考量。其次, 在供应商的后期定期评估上, 缺乏一个完整严肃的评估体系。最后, 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缺乏, 没有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利于整体供应链增值的信息沟通模式。

3. 库存管理模式单一化。

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 增强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但是, 现今很多中小制造企业仍采用单一的库存管理模式, 致使各个上下游的企业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元, 都有各自独立的库存管理方式。所以整个供应链是松散的, 近乎割裂的。这种各行其道的库存管理方式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 客户关系维护不深入。

客户需求是整个供应链的拉动中心, 信息流又是供应链管理的血液。因此, 通过搜集和分析跟消费者有关的信息, 充分了解市场信息, 对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中小型企业在和客户的合作方面停留在浅层次, 大部分仅限于向客户提供产品, 很少能参与客户的新产品开发、探讨未来战略合作计划以及一起培养员工等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三、中小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对策研究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系统, 包括很多供应链上的节点, 如供应商、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等, 供应量管理就是要通过信息流的充分流动和各个节点间的信息共享, 把各个节点凝结在一起, 形成协同效应, 达到提升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基于对中小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优化中小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 建立正确供应链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强化各节点企业的合作, 减少内耗, 降低成本, 提升整个虚拟企业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获得第三方利润。因此必须建立风险共担、协同合作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2. 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

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没有结成战略联盟关系。缺乏对供应商的系统的评估考核机制, 也没有在某供货商供货能力出问题时的应急预案, 从而导致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 必须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参与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的合作伙伴之间就要对产品、技术实行共同开发, 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交换, 研究和开发进行共同投资等。从而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3. 加强三方衔接, 做好需求预测, 提升库存管理能力。

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 供应链上的库存无非有两种, 一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库存, 一种是物流过程中的库存。库存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保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性和稳定性。但是库存另一方面也同时产生和掩盖管理中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库存管理, 必须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削弱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要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增加供应商、企业和客户间的沟通交流, 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需求预测。通过预测, 企业可以计划现金流量和商业活动, 确定产品如何向配送中心、仓库和零售商进行分配。

4. 健全信息系统, 强化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是整个供应链的拉动起源, 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因此, 做好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管理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客户资料, 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和生意伙伴之间有效的“一对一关系”。另一方面, 借助科学技术, 建立健全信息系统, 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 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提供一个自动转化的解决方案, 从而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8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都是按供需关系连在一起的,企业之间互为供需。供应链的目标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最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达到共赢。对于供应链上的加工企业来说,它的选址问题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成本,还应该考虑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需求企业的利益。本文主要考虑供应链中加工企业不同选址点的固定投资,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配送成本等问题,从全局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探讨加工企业选址的问题。

1 问题分析

加工企业的选址问题与生产类型、备选点的地价(投资建设费)有着重要的关系。土地经济学家阿尔弗雷斯·韦伯(Alfred Weber)[1]认识到了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选址的影响:有些产品生产过程是失重的,即原材料的重量之和大于成品的重量,这样的加工企业就应该趋向于原材料产地,以使运输成本最小;有些生产过程是增重的,则加工企业就应该尽量靠近市场;而有些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与成品的重量相同,则在原料和市场之间的任何地点建立加工企业都是一样的。

韦伯的理论应用的前提是所有线路的运输条件都是一样,而且任何地点的工厂投资建设费都是一样的。实际上,不同线路的运输条件不一定相同,因此运输单价也就不一样,本文模型考虑了不同线路的运输单价。另外,不同地点的地价不一样,比如靠近市中心的地价往往要比远离市中心的地价要高得多,地价的不同决定了投资建设费的差异。同时,不同备选点的交通条件不一样也导致了建设材料的运输的差异,也会影响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费。因此,文中把投资建设费作为选址模型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对于原材料的增重或者失重对运输费用的影响已经用运输单价来反映,本文要另外考虑的是原材料的增重或者失重对加工企业的运进和运出的运输量的平衡问题,引入了产品重量系数α,作为模型的运输量的平衡约束条件。

2 优化模型

本文通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来优化加工企业的选址问题。假设规划问题中有L个供应点,M个备选点,N个需求点,目的就是要从M个备选点中选出最优的一个作为加工企业的建设地址。模型中使用的参数有:Ck———在备选地点k修建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费(万元);Xk———选择备选点k时取值为1,否则为0;gik———从供应点i到备选点k的运输单价(为方便计算,文中的单价是考虑了运距之后的每吨运输单价,万元/吨);Xik———从供应点i到备选点k的原材料运输量(吨);hkj———从备选点k到需求点j的运输单价(万元/吨);Ykj———从备选点k到需求点j的产品运输量(吨);α———原材料经加工后的产品重量系数=产品重量/原材料重量。

建立优化模型时,考虑了加工企业自身的投资成本,同时考虑企业外部的供应链运输成本,得到模型的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中,CkXk表示在备选点k修建加工企业的投资成本,若备选点k被选中,则投资成本为Ck,若备选点k不被选中,则投资成本为0。表示从各个供应商到备选点k的原材料运输费用之和,若备选点k被选中,则运输费用为否则为0。表示从备选点k到各个需求点的产品运输费用之和,若备选点k被选中,则运输费用为,否则为0。

考虑到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重量与原材料的重量相比一般都发生变化,本文引入产品重量系数α,给出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式中,当备选点k被选中时,表示所有进入备选点k的原材料运输量等于运出备选点k的产品运输量的换算值,否则,原材料运量与产品运量均为0。

对于小规模问题,可以采用计算机枚举的方法进行求解,对于大规模的问题,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等来求解。

3 模型求解算例

设某供应链中需建立一个产品加工企业,拟从三个备选点中选择一个作为企业的建设地址。备选点的投资建设费C1、C2、C3分别是700万元、900万元、800万元,产品重量系数α为0.8。拟建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点有3个,产品需求点有4个。各个供应点的供应量、各个需求点的需求量以及备选点与供应点、需求点之间的运价如表1所示:

该算例中,当X1=1,X2=0,X3=0时,表示选址备选点1,此时各供应点到备选点1的原材料运费总和为:0.3×200+0.35×450+0.4×350=358万元,备选点1到各个需求点的产品运费总和为:0.42×300+0.35×200+0.4×200+0.5×100=326万元,则得到在备选点1修建加工企业时总的成本为原材料运费、产品运费以及投资建设费之和:358+326+700=1 384万元。同理,当X1=0,X2=1,X3=0时,表示选址备选点2,计算得到各供应点到备选点2的原材料运费总和为272万元,备选点2到各个需求点的产品运费总和为333万元,总的成本为:272+333+800=1 505万元。当X1=0,X2=0,X3=1时,表示选址备选点3,同理计算得到备选点3修建加工企业总的成本为1 373万元。得到该问题模型的最优值为min 1Σ384,1 505,1 373Σ=1 373,对应的最优解为:X1=0,X2=0,X3=1,即最优方案为选择备选点3作为加工企业的修建地址,总成本为1 373万元。

4 结论

加工企业的选址是供应链规划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前期对各个供应点的原材料供应量和各个需求点的产品需求量的统计、预测,对各个备选点的投资建设费和规模的预测以及备选点到各个供应点和需求点之间的运输单价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从M个备选点中选择最优的一个作为加工企业建设地址的决策。本文建立了以供应链中加工企业上、下游的运输成本和企业投资建设费等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并引进产品重量系数,考虑备选点进、出运量平衡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并结合具体算例给出了优化解。模型考虑问题合理,算法实用,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在供应链中,加工企业的选址要考虑整个链的效益,引入产品与原材料的重量系数,考虑加工企业的流入和流出的运量平衡的约束,建立优化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的选址点。模型和算法均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关键词:供应链,加工企业,选址优化

参考文献

[1]罗纳德.H.巴罗,等.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索志林,王栋.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6):51-55.

[3]郑称德,黄达.客户需求驱动的多层物流网络选址规划模型与算法[J].系统管理学报,2009(2):232-236.

[4]程赐胜,蒲云虎,吴颖.集成化物流选址——路径问题优化模型的算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5):113-118.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9

1. SOA定义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架构) 是一种架构模型, 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 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 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

2. SOA参考架构

SOA参考架构结合了传统技术和Web服务技术, 考虑各种应用场景, 可灵活地分拆组合使用。主要应用在企业应用集成领域, 它以服务的方式共享和复用企业现有应用资产, 保护用户信息技术投资, 并以服务的方式构建新的业务流程, 对组织中的业务流程进行灵活的重构和优化, 增强业务的敏捷性。

二、基于SOA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国制造业的很多企业部署了PLM、ERP、MES、SCM、CRM等系统后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各应用的整合, 否则离散的信息孤岛将会成为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的最大瓶颈, 而且缺乏连贯的数据流也无法使商务智能发挥最大的效率, 目前只有SOA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SOA的价值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借助SOA企业可以摆脱依赖于平台和厂商的技术, 转而通过一种架构技术来从容应对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问题, SOA支持异构系统并最大化地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投资。当前中国企业基本上是全世界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产业链的上下游交互的信息技术成本已经明显高于企业内部运营的信息技术成本。SOA解决异构系统的能力使企业和上下游基于ERP等信息技术系统实现高效的整合重组及供应链管理。

2.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架构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迎来了实时企业与全球商务的信息化时代, 敏捷应用模式应运而生。商务流程高度融合, 应用系统高度集成, 企业之间全面运营协同商务, 并根据变化进行自适应的调整。技术的革命性创新, 为敏捷应用模式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 WEB服务的标准协议栈、业务流程执行语言、业务流程管理、网格计算技术、搜索技术、代理技术等标准、技术、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而最关键也是最具结构性变革的是面向服务架构技术SOA。SOA的核心价值在于组织能力服务化, 通过服务编排实现灵活的业务过程, 企业采用SOA技术架构, 以业务为中心按照服务来构造企业的关键应用系统, 实现过程、人员和信息的集成和高度协调。

3.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

企业服务总线ESB是SOA架构的一个支柱性技术, 是一种开放的、基于标准的消息处理机制, 同时也是一个灵活的连通基础架构, 通过简单的标准适配器和接口, 来完成服务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互操作, 实现应用和服务的整合。ESB的主要功能包括服务之间的消息路由及多传输协议支持, 传输协议和消息格式的标准化及转换, 不同业务事件的服务、协调与管理, 服务交互与安全性控制, 服务质量和服务级别管理等。为企业应用的多样性、变化性、扩展性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全面支持基于角色的SOA企业应用。

4.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组织、信息技术、流程

灵活的信息技术及应用部署方式, 对于企业用户是实现SOA战略的关键内容。建立支持服务组件构架模型, 通过将服务组件组装为应用程序, 部署到各种不同、异构、分布式运行环境中。企业应用系统根据组织、业务和流程的需要, 部署到不同的地理位置、组织、应用上。企业用户使用的是一个系统, 感觉不到地域的差异, 系统内部通过服务和服务的接口实现互连、互操作。

5.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元素

企业中“人”是最重要的核心元素之一。让企业用户以更灵活的方式, 便捷地访问企业信息, 用户之间可实现更好的协作, 实现人员与流程交互, 提高业务效率。如何让企业的每一位信息工作者能以更灵活的方式, 适时、便捷地访问和操作企业数据, 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通过企业搜索、与个人办公系统集成、提供对智能设备的支持、协同服务等实现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 激发组织中人的活性。

企业运作中“过程”综合了企业的诸多元素:组织、数据、业务规则等, 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实时了解业务发生的情况, 动态控制企业的业务发展, 根据发展战略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不断对业务进行改进。SOA的引入将带来企业之间、业务之间的连接, 企业应用系统也将从面向功能转变到面向过程, 通过服务接口的标准化和与BPM的结合, 来简化应用之间的由流程驱动的应用集成, 实现具有可重用、高度灵活的服务架构。

企业级业务“信息”数量巨大、类型众多, 与业务关联密切。企业中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并存, 桌面系统、无线设备、个人办公系统等访问方式并存。需要快速部署信息技术和具备跨组织、跨领域、分布式的信息搜索访问和处理的能力。SOA用开放的、松散耦合的服务, 快速组合新应用, 以及时适应业务系统的需求变化, 推动信息与人员、过程的紧密集成。

6.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模式

通过建立业务模型实现业务模式优化。业务模型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及典型客户的业务模式, 从角色、组织、流程、数据等方面, 应用建模方法所建立的应用模型。通过建立业务模型库并以模型化方式表示出来, 支持先进的业务模式, 推动客户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可实现支持多地点的国际化应用运作模式、供应商协同、多工厂协同、经销与制造需求协同、项目生产的供应链协同、多国的会计制度等。

7.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中的服务

如何提供好的服务成为决定企业管理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服务组件资产库的建立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 服务组件资产库是在业务模型库基础上, 采用领域工程技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基于组件开发、模型驱动构架技术等方法并结合最新的服务及组件开发标准和技术等, 最终以服务组件的方式表示出来。业务驱动是抽取服务组件的关键, 从企业战略和关键绩效指标库, 分解到相关业务, 再落实到具体的流程、活动、规则、数据、角色等, 确定服务的接口, 通过特征建模选配, 确定在不同的行业、地区、客户等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服务, 以服务组方式聚合服务。

8.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特征选配和组装

采用SOA技术架构时必须以商务应用为驱动力和中心, 面向服务来设计、开发、部署、监管企业的关键应用系统。实现个性化的规模定制和交付, 必须按照产品开发、扩展、定制、实施等不同层次, 合理部署组织资源, 按照不同模型、服务组件和产品的开发生命周期, 采用高度迭代的开发模式, 保持各模型的高度一致性。关键模型包括特征模型库、领域模型库、业务组件库、组装模型库等。根据用户不同的组织、角色和过程的特点, 实现完全SOA架构企业应用系统的部署、运营和监管。通过特征和解决方案的选择, 进行服务组件的装配, 这是产品应用模式的创新, 基于特征的装配、支撑个性化规模交付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用户。

9. 基于SOA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开发语言

基于SOA模式的应用开发中, 特定领域语言与应用组装语言对于完全SOA架构产品的开发具有关键作用。领域特定语言主要包括业务领域语言、表单领域语言、流程领域语言以及报表领域语言等。可以对相关领域进行全面准确的模型化描述, 自动生成符合SOA架构和技术标准的服务组件框架, 实现动态组装, 快速形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三、结论

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市场、客户等, 企业必须具备世界级管理和协作的能力。决策者必须考量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等, 快速动态地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改进符合需要的供应链管理。基于SOA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支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个性化规模交付, 真正实现了随需而变的实时企业与全球商务的信息化价值理念, 全面连接世界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白世贞等:供应链复杂系统资源流建模与仿真[M].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2] (美) 比伯斯坦张宁译:面向服务架构 (SOA) 指南:业务价值、规划及企业路线图[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2月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10

(1) 供应链的内涵。供应链是核心企业围绕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进行控制的过程。供应链是一个功能性的网链结构, 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一是物流供应链;二是资金流供应链;三是信息流。三者共同构成了价值链的具体内容, 使供应链不但具有整合资源, 优化资金配置, 提高效率的功能, 更使供应链据偶增值功能, 成为具有增值性质的网络功能性链条。供应链以价值的形式将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零售商的具体行为联系到了一起, 从而使供应链以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目标, 通过有效管理, 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对企业的管理与作业流程进行优化, 整合各项资源, 提高使用效率,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将供应链理论与相关概念引入到现实的财务管理当中, 可以从更深次角度去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供应链下企业财务管理整合。一般意义上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每种活动都伴随有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发生, 因此从系统的角度来看, 企业财务管理的整合就是首先要把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组合在企业, 构建系统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 供应链的运行是由各个节点构成的, 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 还是商品的销售, 从内容来看物流的运行也包含了资金流的运动, 因此节点成为供应链中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从内部联系来看, 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活动, 还是投资活动, 都可能包含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 因此供应链的节点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财务管理。从宏观层面来看, 供应链是将物流、商业流以及信息流与资金流统一整合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值管理与信息反馈的过程。供应链下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整合, 这四者共同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宏观体系。

二、供应链视角下核心企业财务管理整合体系

(1) 供应链下企业财务融资活动体系构建。一般传统融资方式的资金提供者比较注重企业自身的规模、还款能力、信用状况等。而供应链下企业财务融资活动强调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程度和信用实力的考核与观察。供应链下财务融资互动是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提供灵活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与担保难的问题, 而且比较容易打破传统融资方式的种种壁垒。具体操作程序是:银行在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安排原材料采购、备货生产、货物出运、买方确认收到货物及货物处置等各个环节中, 针对买卖双方不同时点的资金需求或文件处理需求, 提供贸易融资或资金结算等服务。而在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中, 银行一般基于核心企业 (买家) 的信用风险, 根据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现金流的需求, 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 帮助核心企业实现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供应链下的财务融资模式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链条扩展到了上下游各个企业, 在依托核心的基础上, 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 关键是要做好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共享, 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风险, 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核心企业来说, 供应链下的融资方式可以借助更多的资金实现经营的目标, 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增强自身竞争力。

(2) 核心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整合。首先财务可以参与企业的采购预算、结算等活动。财务人员应该对企业的采购活动所涉及的具体程序、结算的方式游充分的了解。同时财务不但应该负责采购预算计划的制定, 而且对企业所出的市场环境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清醒的认识。财务应该积极参与企业采购合同的制定与签订, 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在结算与付款条件上, 财务也应该发挥一定作用, 通常来说采购付款条件都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讨论然后决定的事情, 但是从本质来看, 采购付款条件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安排与配置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资金浪费, 节省资金成本, 财务就必须在付款条件上根据现实的需要, 做出科学合理的的决策, 以免由于采购付款条件的不合理导致企业采购价格上身, 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增加。最后财务应该加强采购风险控制, 在采购风险控制上财务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尤其是随着采购活动以及库存管理的信息化, 在ERP环境下, 企业采购面临着各种风险, 采购程序不合理, 采购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出现问题, 库存管理的不合理, 都可能使企业的采购活动出现问题, 进而发生损失, 产生风险, 因此财务工作当中必须针对采购业务的相关程序、审批与付款授权、报账与付款做出明确的规定。

(3) 核心企业存货财务管理的供应链信息整合。在存货财务管理过程中, 加强供应链信息的整合, 可以使企业的收付流程流线化, 最大程度地降低存货水平, 通过扩大组织的边界, 可以使供应商及时的掌握各种存货信息, 做到及时补充, 这样就可以不必保持较高水平的存货。另外在存货财务管理上进行信息整合, 可以使供应商、核心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到最低, 从而可以减少交易时间和信息获取成本, 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各方的信任, 降低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 提高核心企业的动态适应性与核心竞争力。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可以对存货财务管理进行流程上的优化与整合, 存货管理包含了诸如采购、出货以及到货, 库存管理等活动, 利用供应链理论可以运用运用“高效反应模型”, 对上游供应商进行纵向整合, 实现信息在产品采购的各环节不间断流动。在这种模式下, 供应商根据存货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发货计划, 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模式下的高存货问题。此外根据供应链理论, 存货管理还可以采取连续补货的方式, 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 核心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享有关库存的数据信息, 存货供应商可以利用获得信息, 适当的安排发货计划。这两种存货管理计划, 都极大地缩短了订货周期, 降低了存货管理成本, 提高了核心企业的反应能力。

(4) 供应链下核心企业顾客增值财务管理整合。首先是在销售环节积极的为顾客增值, 销售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 没有销售企业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因此通过销售为顾客实现价值, 也是企业获得生存之本的动力资源, 无论是内部客户, 还是外部客户, 一旦客户下单, 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 减少顾客的后顾之忧。其次供应链下无论是核心企业, 还是上下游企业都应该为顾客增值进行服务, 在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下所有参与企业都形成了“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关系, 如果在供应链中有一个企业没有遵守规则, 那么这个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企业可能都会跟着遭受损失, 因此供应链一体化是无缝连接, 所以企业都应该为顾客价值增值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为长远的利益。最后现代信息技术为供应链一体化的整合与顾客价值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供应链中参与的企业实现通畅连连接, 而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在线服务, 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化处理的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下核心企业顾客增值的财务管理整合, 主要做到:要以顾客为起点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的计划, 协调好企业利润实现、销售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的关系, 针对应收账款管理, 应该直接通过终端面向客户, 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根据顾客的需要, 建立适合顾客特征的财务管理体系。让供应链成为顾客价值增值的生产线, 以往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都是销售之前的事, 销售只有等到产品生产完成之后才开始。而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产品设计、生产、储存、配送、销售、服务的方式, 供应链一体化的销售是从产品的构思开始, 根据顾客数据库的信息构思, 与顾客沟通, 让顾客参与设计、评价, 围绕顾客进行生产和服务。

三、供应链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1) 有效识别供应链下的财务风险。在供应链体系下, 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但可以存在于企业内部, 也存在于企业外部, 供应链体系下, 无论是供应商, 还是零售商, 或者是对供应链体系稳定运行可能产生的种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必须有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多有种, 例如可以采取专家调查法、暮景识别法、模型回归法等, 去识别存在的各种风险。

(2) 强化财务风险的一体化控制。正是由于供应链体系下, 每个参与主体都构成了供应链的组成部分, 因此财务风险的控制必须是一体化的控制, 不但要加强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 更应该通过全方位、全面的而又深入的制定财务风险控制计划, 来达到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具体来说, 核心企业应该及时的掌握供应链内每个参与主体的整体的财务状况, 及时的发现参与主体存在的资金风险、对于涉及到资金问题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各项预案, 要不断完善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良好的资金流控制体系, 建立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和预算制度, 以从整体上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篇11

核桃的种植在山西省黎城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黎城县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核桃树。在过去,核桃树大多种在田间地头或是乡村小路旁,主要是为了区分各家的田地,起一个自然屏障的作用。秋季收获的核桃,也只是供自家或是送给亲戚作为冬天和春天的零食食用。所以,农民很少关心核桃的生长状况,大部分核桃树是依靠自然生长,其产量主要取决于气候的状况。

近年来,由于核桃的营养价值愈来愈为国内外消费者了解和青睐,核桃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提高,价格也相应攀升。于是,更多的农民开始种植核桃树。从2004年开始,在一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乡村,产生了几个万亩核桃林基地,核桃种植由分散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从2005年开始,黎城县核桃年总产量达到350万公斤。如果以市场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核桃的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把核桃卖出,而大多都是以低于10元的价格成交,有些甚至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出售。

二、山西省黎城县核桃供应链的构成

山西省黎城县核桃供应链由以下节点组成:处于供应链上游的是与核桃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供应方,主要包括核桃苗育苗机构、出售核桃苗的零售商以及生产所需器械的供应商;处于中间的是农户,农户种植、采摘核桃,为加工企业提供核桃的初成品;农户的下游是加工企业,他们组织核桃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加工企业的下游是销售环节的主体、即批发商和零售商。

(一)供应环节

2004年以前,当地没有正规的购买核桃苗的渠道,农民主要从个体商贩手中购买核桃苗,价格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核桃产量一直难以提高。2004年以后,县政府提出要发展核桃产业,相应地设置了专门的核桃育苗机构和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专门从科研机构引进产量高而且培育周期短的核桃苗,为农民提供优质而且廉价的树苗。但是,由于这些机构供应的规模有限,而且大多都用于供应大型核桃种植基地,所以,不少农民还是难以买到高质量的核桃苗。

(二)销售环节

县外贸公司收购:县外贸公司组织出口核桃大约占全县产量的30%,基本上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出口,年收购量近120万公斤;

个体商贩收购:个体商贩收购全县将近50%的核桃,他们以每公斤10元或是更低的价格收购,经过简单加工和包装,以每公斤40~50元的价格出售给零售商或者消费者,每公斤获利可高达20~30元。

生产加工企业收购: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生产加工企业收购。但是,由于这样的公司刚刚开始运营,其生产规模还很小,而且只能生产加工工艺简单的核桃粉,去年其收购量大约只有全县核桃产量的20%。

(三)加工环节

核桃是黎城县的传统出口产品,但是长期以来,其产品单一,主要以整核桃或是未经加工的核桃仁出口为主。出口之后国外企业以其为原料进行深加工。虽然从出口中也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收入,但是相对于深加工产品来说,利润少了许多。就拿核桃油来说,目前每升核桃油192元。核桃油是世界三大最昂贵的油料之一,而且核桃仁含油量很高,一般在40%~65%之间,每升核桃油的毛利润可以高达80~90元。但是,核桃深加工在国内一直未能实现,我国的高价植物油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有。黎城县核桃的加工情况也是如此。

近几年,核桃深加工在我国开始发展。2004年黎城县政府与飞鹤乳业进行合作,成立了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式生产后,可以生产核桃粉、核桃露、核桃油、核桃壳超细粉以及核桃醌、核桃酮等6种产品。

三、供应链上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核桃生产厂商开始与农户合作

过去,黎城县农民种植核桃主要是自给自足,即使有销售,也只局限于本地。近几年,随着核桃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些有能力的核桃加工厂商开始积极地与农户合作。例如飞鹤乳业通过与农户合作,直接收购农户核桃,这样就形成了产供销一条线,保证了农户种植产品的适销对路,也提高了农户销售核桃的价格,农户的收入可提高近50%。

变化之二:与企业合作借助品牌共同发展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乳制品,该公司有着相对雄厚的技术和市场销售网络。与该公司合作,使黎城的核桃加工产品借助飞鹤的营销渠道进行销售。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都冠以“飞鹤”品牌,并且借助飞鹤的营销渠道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

四、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差

目前,黎城县核桃的种植大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散的农民没有能力完整、准确地了解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

(二)核桃在整个供应链中损失较大

农民从种植到收获,核桃损失率较高。由于很多农民还没有把种植核桃作为一项主业来对待,所以,将核桃种下之后就不再进行管理,核桃产量的高低依然取决于自然条件。如在七八月份核桃刚刚长成时,由于核桃树没人管理导致果实大量被偷,最多者损失高达到50%;收获后,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工作质量又比较差,也导致了较高的损失。

(三)销售渠道单一,流通半径小

新建的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没有完全投产,所以,除外贸公司出口的30%的核桃以外,黎城县其余的核桃大多是在本地销售。

(四)流通层次多,流通链条长,农户利润少

在整个供应链中,节点过多会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核桃产品流通层次过多,导致核桃产品在供应链中经过层层加价,深加工过程中在途浪费也多。

五、对策——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一)加强农户和厂商及外贸公司的关系

从当前供应链的状况来看,农户自身具有技术落后、获取信息能力差、分散生产经营等特点,导致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成为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整合农户和厂商、外贸的关系,建立农户+公司、农户+外贸以及农户+农民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公司和外贸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据此来指导农户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在开发新品种的时候,公司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促进新品种的开发。

(二)建立农户自愿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产品销售的规模化

在日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农民生活的各种服务基本上是由各级农协承担。借鉴并采用日本农协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改变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局面,发挥合作优势,提高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遇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时候,农协成员互相协作,有利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再次,农协能使科学技术在农民之间快速传播,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农协的介入,架起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这样使小生产与大市场很好地联接起来,减少来自大市场的震荡。

(三)加快核桃产业的品牌化和产品多元化发展

农产品的品牌化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商品贴上一个牌子,关键是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第一,保证产品质量。第二,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目前,市场上各种农产品及农产品制品琳琅满目,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特色,区别于其它产品。产品的差异化不仅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包装等方面,还应该在产品销售渠道、营销策略方面有所体现。

(四)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渠道多元化,有利于规避销售风险,增强农户的议价能力,是未来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的专卖店都是可以考虑拓展的对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速、新鲜等要素都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来提高。

(五)加快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的步伐

企业供应链优化 篇12

一、中小企业利用延期支付缓解资金压力

(一) 延期支付的定义及作用

延期支付 (D elay in Paym ents) 广泛使用在商业活动中, 是商业信贷 (Trade Credit) 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供应商在货款支付期限方面给零售商开出的优惠, 在期限内买方不需要支付贷款利息。而延期支付期限的周期, 则根据购买商品的金额数量而定, 一般情况下, 为鼓励大量购买, 延期支付期限与购买量、购买金额成正比。同时为了有效促进供应链各方的积极合作, 提高各方利润、降低交易成本、削弱市场风险, 减少反应时间, 延期支付契约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 达到供应链各方的“共赢”。根据大量数据证实:美国公司短期外部融资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短期商业信贷 (Peterson, 1997) ,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英国 (W ilson, 2002) 。而延期支付的最主要动因就是商业竞争, 企业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销售来获取更为强大市场经济力, 最大程度的迎合市场竞争机制。

(二) 延期支付政策确定

延期支付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一项资金投放, 成本产生也是必然的。因此, 从收益成本的角度来看, 政策的制定必须要求企业在收入与成本之间匹配, 根据匹配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只有实行赊销政策所产生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成本, 则可以选择延期支付来帮助企业增加销售量和盈利能力。反之, 仅仅增加了销售量但是导致了整体利润的下降, 则应该坚持原来的销售政策而不能选择延期支付策略。常用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以及现金折扣政策。

(1) 信用期间。信用期间即延期支付期限, 是卖方对买方规定的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限定。信用期间确定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信用期的延长会增加销售、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因此, 恰当的信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确定信用期时可对各信用期下收入成本费用的净增加额进行列表计算, 然后选择净增加额最大的信用期。一般制定信用政策可选用上述信用期分析的方法, 如要进行更精确的分析, 需对销货增加引起存货增加而多占用的资金进一步考虑, 以及分析现金折扣在信用期内提前付款造成在收入和成本方面的变化等。

(2) 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要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顾客所应具备的条件, 只有达到信用标准的顾客, 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优惠。依照国际惯例, 在对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进行设定时, 企业往往先要对他赖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五C”系统是五个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指标, 即:品质 (Character) 、能力 (Capacity) 、资本 (Capital) 、抵押 (Collateral) 和经济条件 (Conditions) 。

(3) 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在根据相应的比例要求对客户的全部货款的进行一定数额的优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买房为了享受现金优惠而提前付款, 从而缩短企业的应收账款期, 另外, 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买方将被现金折扣吸引前来购货, 以扩大销售量。企业要将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综合考虑。因为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 对企业带来的影响都有可能是双向的, 虽然现金折扣能够带来企业缩短收现期、增加销售数量的效果, 但也能够降低企业的销售价格。因此, 应当对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进行全面分析, 抉择决断。

(三) 延期支付分类

延期支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延期支付, 也称为基于批量的延期支付 (Lotsize based delay in paym ents) , 指买方一次购买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 在延期支付期限上卖方给予的优惠。为鼓励一次性大量购买的买方行为, 当购买量超过标准时, 买方的购买量与得到的延期支付期限成正比。再进一步划分, 此方式可分为全单位延期支付 (all-units delay in paym ents) 和累进制延期支付 (increm entaldelay in paym ents) 。全单位延期支付是指订货数量如果不小于某一临界点, 则全部购买单位都可享受延期支付期限;而累进延期支付又称为边际单位延期支付, 指在不同数量范围内的单位商品多组付款的期限安排 (m ulti-block tariff) 。可以证明, 表象上不尽相同的全单位延期支付与累进制延期支付, 在卖者对买者成本结构有完全信息的假设下, 当只有一个期限临界点时, 二者是等价的。第二类是总量延期支付 (volum e based delay in paym ents) , 是根据买方购货累计达到的数量, 供应商确定大小不同的延期支付期限优惠。此做法有利于顾客长期购买、依赖购物, 为卖方积累稳定的客源。

二、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获取贷款

(一) 物流金融定义

邹小芃、唐元琦 (2004) 最早引入物流金融的概念, “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 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 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并深入阐述为“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自此有了明确内涵和外延的物流金融概念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在现有学术文章中基本都是引用被学术界的广泛接受这一定义。

(二) 物流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一般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环节, 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节性的特征, 因此对这类物资进行库存往往花费大量资金。而物流金融业务却可以解决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 它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 对企业沉淀资金的盘活, 资金流转效率的加快、结算风险的降低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最终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 由于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链和产成品的分销供应链得到物流企业有效地融入, 物流企业为其提供了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金融机构对质押物的占有不仅使借款人正常的产销活动得以顺畅进行, 而且还使其能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

(三)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类主要包括:

(1) 垫付货款模式。垫付货款模式是一种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在运输过程中, 发货人将产品给银行作抵押转移, 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 银行通常要求抵押的产品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当提货人偿还货款给银行后,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得到银行放货指示后将货权归还提货人。

(2) 仓单质押模式。在仓单质押模式中, 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占用大量宝贵资金对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原材料采购与产成品销售进行库存。而融通仓则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融资, 凭借其良好的仓储、配送和商贸等优越条件, 对其区域内的各中小企业产生辐射式吸引, 成为其第三方仓储中心。在实际操作中, 银行根据货主还贷情况 (货主一次或多次向银行还贷) 向货主提供提货单, 依据提货单融通仓向货主交货。

(3) 保兑仓模式。保兑仓模式的先票后货是它有别于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的特点, 即银行在买方客户 (经销商) 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开出收票人为生产商的承兑汇票, 生产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银行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发货, 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 物流企业根据银行的指令将货物分批放给经销商。保兑仓模式是仓单质押的一种延伸。

(4) 融通仓模式。融通仓模式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 由银行直接授权贷款额度给物流企业, 由物流企业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将符合相关规定的信用担保提供给银行, 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提供保障, 而质押贷款项目具体运作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的。

综上所述, 企业经济运行过程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在物流过程和生产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占有、需要大量的资金, 迫切需求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因而需要在物流过程中充分利用资金占用。延迟支付的目的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创造更多的利润, 企业通过其自身信用, 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协调, 对货款交割时间进行适当延长。物流金融则是为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质押原材料或库存中的商品, 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银行贷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物流与资金流的结合日趋紧密, 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方式也会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上一篇:理解及表现下一篇:钝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