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

2024-06-13

教育工作者(精选12篇)

教育工作者 篇1

有很多学者根据“教育家”与“教育学家”的字面意思不同, 将两者之间的区别等同于“实践”与“理论”的差异, 认为前者属于实践的范畴, 是实践家;后者属于理论的范畴, 是理论家。这样的结论似乎过于简单化。虽然“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在教育领域里, 实践和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理论无实践和有实践无理论, 这两种人都不能称之为“家”。反之, 一个教育家, 可以同时是教育学家;一个教育学家, 也可以同时是教育家。个人认为, 之所以形成“教育家”和“教育学家”, 只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一种双向选择, 即以理论的方式服务实践, 以实践的方式丰富理论。

一、“教育家”与“教育学家”之联系

真正称之为“教育家”和“教育学家”之人, 必定有其共通之处, 即实践上的影响力和理论上的创造性。

实践和理论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当人们自觉地从事教育实践的时候, 他实际上开始了对教育的理性思考”[1]。当教育家在从事教育实践的同时, 钻研教育的理论、探索教育的规律, 把经验和思想上升到理论的形态并著书立说, 那么, 他同时也就兼有了教育学家的角色, 如蔡元培、苏霍姆林斯基等。同样, 对于教育学家来说, 当他不仅仅满足于对教育理论的研究, 以及学说、观点的提出, 还亲身从事教育实践, 那么他同时也就兼有了教育家的角色, 如陶行知、陈鹤琴、杜威等。[2]

教育家与教育理论的联系是紧密的。“教育实践经过教育家们的整理、加工和提炼, 不断地积淀为教育经验、教育制度与典章、教育理论及论著。”[3]“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不仅应有自己的事业实践, 而且更应有自己的思想理论。有如产品的生产, 陶模样品可以给人实物示范, 但真正能让人掌握制作之方则更在于原理的说明”[4], 教育实践可能先于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可能同步于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也可能落后于教育理论。大部分教育家教育实践的基础来自于对前人教育经验的总结, 也就是说, 教育家大多是在已经形成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的。同时, 教育家必然是有自己思想的, 其思想来源于从事大量教育实践获得的经验积累, 这种教育实践在教育家个人自身理论框架的建构下, 不断形成新的教育理论。因此, 有些教育家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理论家, 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进行着完善。而在某些时候, 教育家的实践也可能走在教育理论之前, 在实践过程中挑战着现有的教育理论, 并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间接推动教育理论向前发展。由此看来, “如果没有教育家, 就不会有教育理论;如果没有教育理论, 就不会有教育家的不断涌现。”[5]

教育学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是紧密的。“教育理论乃是一种‘选择性’理论, 它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社会结构下得由实践理性对教育问题进行裁决的选择性方案。”[6]教育学是“教育”的理论, 它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关怀, 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 一种社会文化理想的追求, “教育学的这种关怀、追求和表达不是在教育学活动和教育活动之外的, 而是在教育学活动和教育活动之内, 体现在它对教育所做的每一点理解上, 体现在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原则、方法等规则性、技术性的知识之中。”[7]如果将教育学仅仅定义为体系化的、教科书化的、或所谓科学化的教育学, 那只不过是一种存在于理想中的教育学罢了。纵观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教育学仍是一门还不完全成熟的学科, 这是由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关系不正常”[8]。教育实践受整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水平制约, 因此, “脱离对教育实践的实际影响去奢侈地谈教育学的发展, 不仅思想方法是脱离实际的, 而且也不能准确地总结和概括出教育学的发展规律”。[9]教育理论必定是来源于教育实践, 并最终关怀教育实践的。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教育智慧, 深刻影响着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因此,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的区别与联系不仅仅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交错, 而是当他们面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时做出了自己的双向选择:以理论的方式服务实践, 以实践的方式丰富理论。

二、“教育家”与“教育学家”之差异

虽然同时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有着卓越成就, 但教育家永远是教育现实的执行者, 他们追求的是教育的实然状态, 用实践的方式丰富理论;教育学家永远是教育现实的抱怨者, 他们追求的是教育的理想模型, 用理论的方式服务实践。当“家”们对教育做出的选择不同, 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就自然生成。

首先,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形成的时间不同, 前者随着教育活动的产生而形成, 而后者只可能形成于教育活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上并不完全同步, 在某些时候甚至还相去甚远。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活动, 但是, 教育学家的产生却只有短短几百年的时间。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之上, 使教育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纵观教育学史, 无论是在“经验———描述”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科学———实证”阶段, 还是在“规范———综合”阶段以及“科学———人文”阶段, 它的不断建构、解构、再建构、再解构……都与教育学家的努力分不开。因此, 教育学家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教育学科的成熟与完善。

其二,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研究对象不同, 前者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人, 而后者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理论。教育的对象有其构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育对象间存在着年龄的差异、知识的差异、认识的差异、需求的差异、能力的差异等。教育既关注内在的人, 也关注外在的人。教育家不但要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意义, 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也要关注以什么样的方式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因此, 教育家确认自我价值选择以及选择教育规律的基点是“人”。而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 揭示教育发展合理性和建构合理性教育的学问”[10]。教育学家的研究对象只可能是“教育存在”, 包括教育现象和教育思想。因此, 教育学家确认自我价值以及选择教育规律的基点是教育、教育现象、教育思想、教育问题等。因此, 教育家关注的侧重点是实践形态的人, 教育学家关注的侧重点是理论形态的教育学。

其三,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研究任务不同, 前者的研究任务为“形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形成人”, 而后者的研究任务为“形成什么样的教育学”、“如何形成教育学”。教育家的研究任务多指向于教育的活动领域。教育的最高要求或终极目标都是形成人和成就人。[11]因此, 但凡能被冠以“教育家”名号的人, 必定是在对“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设定目的、提出建议、寻找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并取得较大成就、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而教育学家的研究多指向于教育的认识领域。教育学家倾向于关注作为学科体系而存在的“教育学”, 注重对理论体系的建构, “为以独特的范畴、术语、逻辑描述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特征或教育规律, 论述教育价值取向或行为规范”[12]。教育学家提出问题, 有可能来自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 但更多的是对教育事实、教育现象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反思, 且教育学家也不直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而是注重对教育的思维和逻辑把握, 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活动, 为变革教育实践提供理性认识与经验方法, 通过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而改变教育实践活动。

其四,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研究方法不同, 前者的研究主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验与实践来完成, 而后者主要通过思想和观点去分析教育存在。作为教育家, 其研究的领域涉及人类社会教育事件、教育事实、教育现象的方方面面, 不仅涉及教育理论研究, 同时也包括教育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由此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育家。教育家任何时候都不能独立于教育实践活动之外, “把从未当过教师的教育理论家当作教育家是不合适的”[13]。教育家必定是教育活动的行动者, 参与教育过程的设计、执行、评价等诸多方面。而教育学家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可能保持一定的张力, 既可以完全参与其中, 也可以作为观察者游离于实践活动之外。教育学家的研究是应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 经验的归纳、类型的比较、理论的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学家通过反思教育存在、建构教育理论体系, 并最终以书面的方式来展示思维结果。

其五, “教育家”和“教育学家”衡量标准不同, 衡量前者的首要标志是他们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的业绩, 或育才有方、或治学有方, 而衡量后者的首要标志是他们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或提出新的教育观点、或构建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家的“产品”通常是受过教育的人, 其在教育领域的侧重点在“为”。因此, 任何学科领域专家, 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卓有成就, 并能创造性地教书育人, 也是可以获得“教育家”称号的, 比如钱学森, 我们不仅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教育学家的“产品”通常是教育学论文、著作, 其在教育领域的侧重点在“著”。在孙孔懿的《论教育家》一书中, 将教育学家定义为:“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学著述方面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14]。因此, 有学者总结教育学家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标志:以教育学教学和研究为基本职业;对教育有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并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对教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 但凡教育学家, 其研究领域必定离不开教育学领域。

总之, 我们既要认识到“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共同具有的实践上的影响力和理论上的创造性, 同时也不能漠视常见刊物上对“教育家”和“教育学家”概念的混用。虽然对何谓“教育家”、何谓“教育学家”这样的追问, 目前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 就如同学界不停地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史”与“教育学史”、“教育问题”与“教育学问题”……等概念的解释、辨析、澄清一样, 但是, 我们对答案的追寻却永远存在于追寻过程之中。

三、“教育家”与“教育学家”之定位

论“教育家”与“教育学家”的异同, 重点不在于厘清教育领域中貌似相近的两个概念, 也不在于澄清对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成见, 而在于在教育的话语场域中为两者找到明晰的定位。

当前, 人们热议“教育家”, 呼吁社会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 让更多的“教育家”成长, 呼吁更多奋斗在教育领域的人们朝着“教育家”的理想迈进。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 我们的时代不缺少教育家, 而是我们对教育家的定位太高了。真是如此吗?陶行知先生将教育家的定位总结为两点: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陶行知全集》中:“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即是创造精神,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即是开辟精神”。即便以如此简明标准衡量之, 中国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能够站出来标榜自己为“教育家”的也可谓勇气可嘉。有学者总结了当代中国没有教育家的主要原因:泛政治化的教育是造成建国以来教育家匮乏的首要原因;急功近利的学术研究是当下中国缺乏教育家的主要原因;以金钱为办学目的的学校教育污染了教育家的成长土壤;高考紧箍咒限制了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15]勇于面对教育家在现时代的缺位, 正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对自身的反思。

当然, 也不乏有学者提出中国更不可能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家, 因为中国根本没有自己的教育学。“在学科化的意义上说, 中国古代并无教育学。虽然在论及教育史的时候, 总要把教育思想史的触须伸向先秦或更早的时候, 但这并不是在探索教育学的上限。”[16]中国教育学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以学科的形式被“移植”而来的, 是一种“进口的教育学”。虽然, 有大量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懈地做着将教育学“本土化”的工作, 但“似乎更擅长移植西方的教育理论, 拿不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本土化理论”[17], 这就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历史与国外的教育学之间的另类“嫁接”, 也是中国的教育学无法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而另一方面, 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尖锐的问题, 即“现代教育理论家是职业化的, 已不像古代的教育理论家那样同时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 发达的信息技术越发使他们可以远离教育实践坐而论道”[18]。很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整日摆弄一些新概念、新主义, 装出一副处在理论前沿的样子”[19], 对活生生的教育实践要么漠视、要么无能, 这也是导致教育学家为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 不仅存在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对自身的追问与反思, 同时也存在着两者之间的相互指责:前者指责后者不按教育理论办事, 后者指责教育理论的空洞、抽象、脱离实际。[20]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正是我们为“教育家”以及“教育学家”寻找合理定位的真正原因。如果“教育家”和“教育学家”一味地纠缠于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紧张, 既有害于理论的发展也不利于实践目的的实现。然而, 两者之间保持一种适度张力似乎也是“必须的”、“有益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教育学教授莫里斯指出, “如果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需求之间缺乏一种创造性紧张, 教育学研究就会陷入与教育实践毫无关联的经院式研究, 或者坠入到非反省性实践的合理的防御之中。”[21]因此, 我们大可不必费时费力地去消解“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在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 而更应该正确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 在以理论的方式服务实践和以实践的方式丰富理论的双向选择中, 促使双方“在认清自己使命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展开认真的、切实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对话”[22]。

摘要:“教育家”与“教育学家”的区别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实践”与“理论”的差异。虽然“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在教育的领域里, 实践和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理论无实践和有实践无理论, 这两种人都不能称之为“家”。反之, 一个教育家, 可以同时是教育学家;一个教育学家, 也可以同时是教育家。之所以形成“教育家”和“教育学家”, 其存在只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一种双向选择, 即以理论的方式服务实践, 以实践的方式丰富理论。厘清“教育家”和“教育学家”之间的异同, 避免二者一味地纠缠于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紧张, 建议两者之间保持一种适度张力, 并在认清自己使命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展开真诚的、切实的、实事求是的对话。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学家,异同,双向选择

教育工作者 篇2

一、政治立场坚定,恪守职业规范,清正廉洁。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与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来。平时的政治学习中,除了按照学院要求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以外,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学习各类时事政治要闻,领会其精神内涵。尤其是涉及到具体工作中的各类文件规范,她一定要先学透,并且积极主动进行宣传。她恪守法规,清正自律,从不占他人一丝便宜,她常说,人活一辈子,物质上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生贪念?她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她喜欢看书,特别是哲学和文学,长时间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她内心充实、生活积极。生活中、工作中虽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事发生,但她很清楚人生就是这样,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日子。她深深知道一个人的强大在于内心,在于坚定的人生信念、在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于善良的本性、在于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责任意识强,业务熟练,锐意进取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敬业乐群”、“恪尽职守”的传统美德。“业精于勤荒于嬉”,夙夜在公,宣扬的是一种恭敬严肃、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踏实奉献的态度,体现的是一种勤奋、刻苦和谨慎的作风,彰显的是一种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人生观念。“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身为70后,她深受传统教育的熏陶,她常说,上班做事,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二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给你的工资,三要对得起周围关心你的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她对工作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高度自觉,有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担当。她常常告诫自己要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等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勉工作,锐意进取、敢于拼搏。所以只要有紧急任务,她经常加班加点,她所在的办公楼里,好多同事都清楚,她总是早上第一个来,下午最后一个走,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因为成果管理工作非常琐碎,有时需要统计整理、有时需要收收发发、有时需要起草文档、有时需要四处取经,有时需要接待答疑。要完成好这些工作就需要对全院科研工作有全面了解,需要熟知国家和各上级部门以及学院相关的文件精神,需要对全院教师的科研情况深入了解,所以,既要坐得住,又要行得开。坐得住,就是能坐下来学习、思考、动手操作;行得开,就是能和广大教师搞好关系,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能听见他们的意见,能获得他们的建议。

三、服从安排,团结敬业,务实创新

服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安排是一个党员最起码的职责。该同志在这方面一贯坚持做得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她主动热情,把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作为“第一能力”来学习,清醒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站稳群众立场。科研服务工作也是为了广大教师的科研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在与广大教师的密切交往中学习他们的精神,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1994年上班到现在,她做了9年的教务兼职内勤、从事了11年的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她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常怀感恩、乐观好学,接受任务从不讲条件,先后起草了多份科研管理文件,每年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交各类统计报表五、六份,上传下达各类文件无数,近年来还完成了协助本科评估、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申报等的科研成果统计材料的提供工作,以及成果管理和学术管理的文件起草工作,和学院改革调研中有关科研方面的材料工作。多年的科研管理和服务经验使她对学院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只要提到学院哪方面的专业人才,她可以一口气说出来。多年向校内校外学习的习惯使她有了明确的科研管理和服务方向,她从不固步自封,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学习才不会落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工作中,她积极主动、有思想有创新,她团结敬业,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总能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她很清楚地知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人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须加入河海,才能汇成波涛。

中国最富“教育工作者” 篇3

网络上为北大究竟是不是一流大学争论不休也有北大的一名副教授将工资单贴上来,以证明自己做兼职挣钱多么合理。就在此前后,10几年前从北大辞职出来创业的俞敏洪将旗下企业新东方送上了美国股市,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从事教育行业最为富有的人。

新东方此次以15美元/股的价格发行了750万股ADR,筹资超过1亿美元。9月7日挂牌交易首日,收于20.88美元,此后继续上扬,9月21日收盘价为26.81美元。若以此价格计算,持有新东方约31%股份的俞敏洪身价接近3亿美元。

很显然,副教授无论如何做兼职都达不到如此身价,而俞敏洪当初在北大教书时,甚至因在外兼课受到了记过处分。但仍有人替俞敏洪“喊冤”,认为尽管新东方发行市盈率近43倍(按上市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计算),却没有体现其真实价值,若按照贴现估值法,发行价应该定为33.5美元,分析者由此断定新东方被“贱卖”。

若真如此,新东方为何要“贱卖”,此前在蒙牛乳业的上市过程中也曾传出类似的声音。事实上,对于新东方而言,虽业绩不俗(在截至2006年5月31日的财年,该公司营收为9600万美元,净利润为1300万美元),也获得了老虎基金等风投机构注资,但一直存在资金缺口,急需长期资本融资以解运营、扩张之渴。

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像新东方、蒙牛乳业这般行业领军企业,大多选择到海外上市融资,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内资本市场的效率低下。

俞敏洪: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我对它却充满了感激。如果一直那样混下去,现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留任新东方教师的罗永浩:我认为媒体上说俞敏洪是最富有的英语教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俞敏洪从来都不是一个英语教师,他只是一个商人。

教育工作者 篇4

一、教育哲学的含义

教育哲学是应用哲学思考对教育的语言和基本概念加以澄清, 或对教育的现象, 问题或预设作全而深入的探索、反省、描述及检证, 最后形成教育理论, 如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规范和理想等。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哲学仅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困难, 形成正确的心理及道德习性问题上提出明显的立论。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 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理而实施, 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核。

关于教育哲学的研究有两大流派:一类是以讲述教育哲学流派为主, 兼及教育哲学的问题;另一类是以讲教育问题为主, 同时兼顾各个教育哲学派别的主张。第二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哲学的问题出发而论教育, 另一种是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 进而上升到哲学分析。

二、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正如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哲学一样, 都是非常难于回答的问题。对于哲学而言, 真正的哲学是高层次的、间接的、超功利的。有人说, “哲学虽然烘不出面包, 但却可使人吃起面包来更有意味。”这句话, 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哲学。从教育哲学的三种形态来谈谈教育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一) 教育哲学是专业的教育哲学, 是职业哲学家所关注的内容

通过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有助于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教育理论思维能力。教育哲学同普通哲学一样, 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科目, 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实际工作者来说。主要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是无可辩驳的教育真理, 而是要帮助他们思想上的成熟, 增进他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理性能力。

(二) 教育哲学是大众的教育哲学, 是一个国家人们的共同信仰

通过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有助于人们科学地认识和影响教育政策。随着教育改革影响的逐渐扩大和公众对教育改革关注程度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要求教育改革政策的科学化、理性化、公开化, 要求教育改革政策接受哲学的反思。在此需求下, 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应该得到逐步的加强。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来说, 其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对于教育政策的解释和宣传来说, 其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教育政策的检验和批判来说, 其更是有力的思想武器。现代社会, 教育哲学影响教育政策的功能应该得到切实有效地加强。

(三) 教育哲学是个人的教育哲学, 是作为个人信仰而存在的教育信条

1. 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教育的重要方式。

哲学是教育的理论, 教育是哲学的实践。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 其任务是运用哲学作指导, 从哲学的高度来揭示支配教育实践的思想和理论。每个人都会对教育有各种各样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也会对教育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 教育哲学可以启发教育工作者系统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 可将一些“常识”性的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 不无助益。国外的很多教育哲学家都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自己所尊奉的教育哲学。布劳迪认为, 对于欲谋取教师或教育管理职位的人来说, 首先需要考问的是他所尊奉的教育哲学。教育科学与教育哲学, 二者同属于教育理论, 但它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两种方式。如教育科学研究的是教育领域中的普遍态势。

2. 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个人的教育实践, 锤炼其教育哲学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一个人选择教师职业, 首先必须明确自己信奉什么教育哲学。只有将零散的教育观念构成一个内在逻辑的整体, 用一种世界观性质的教育信念去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 才能使教育实践在正确信念的导向下取得更好的价值效果。教育实践要发展, 教育理论需先行。通过捕捉时代精神, 把握好教育世界发展的趋势, 以广阔的眼界看待并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进而促进教师的理性反思, 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结语

教育工作者个人总结 篇5

一、认真储备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俗话说,“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理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是我们工作人员的立身之本和成事之基。我们教育系统和其它单位的职能有着本质的区别,本身就肩负着育人、树人的重任。因此,这更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因此,工作以来,我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会挤出时间来努力学习,通过读书看报积极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特别是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更认真领悟会议的精神实质,做好相关记录,认真思索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自己工作的开展。这样,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增强个人的理论素质和政治敏锐性,增强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注重业务积累,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虽然我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我深知要把它做好也不是件易事。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夯实自身的工作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并且,我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从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不论是干哪项工作,身处何种岗位,我都必须兢兢业业认真完成任务。因此,在工作中,我一直都把学习作为一件重要任务。不断学习业务技能,夯实工作基础。始终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好地积累工作经验。还坚持向周围的老师傅、老同事学习,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一年的工作积累,现在我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三、爱岗敬业,积极开展本职工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工作多年来,我一直本着“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原则,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开展各项工作,按质按量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通过在岗位上的不断磨练,使我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1、端正态度,树立服务意识

俗话说,“作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能够坚持做好每件事。”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任务紧、工作累的时候,有时我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但是我知道,绝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当中。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地正常运行。做事情,要嘛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做出样子。因此,我围绕本职工作,一直都认认真真开展工作。从思想上,树立起服务单位、服务同事、服务群众的意识;从行动上,把服务理念贯穿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同时,还经常和同事们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并加强和他们的协调、合作,更好地发挥出团队的合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搜集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负责资料搜集工作。根据单位安排,今年,我主要搜集并整理了20xx年至20xx年的相关文件资料。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首先列出需要的资料清单,然后,一一到各学校去核对、搜集。有时,为了搜集到资料,我常常顾不得休息,磨破嘴,跑断腿。一遍遍耐心地向对方工作人员解释,争取他们的配合;一次次到他们单位去收取资料。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相关文件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还顺利完成了对各学校的抗震加固资料的编目以及学校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的资料收集等工作。

3、健全台账,做好固定资产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机关固定资产,我认真搜集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台账。首先根据各办公室的资产实物进行一一核对登记,再贴牌,保证帐实相符。同时,做好各个学校教学办公用品的需求统计分析,常常到市场去了解价格变动情况。然后,制作出相应的采购计划,始终坚持把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保证发挥出每分钱的最大经济作用。

四、廉洁自律,树立起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我的工作涉及到财务方面,因此,也深知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信仰问题,更关系到我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十分重视廉洁工作,始终把它当作一件重要大事来抓,每时每刻都要做到廉洁自律,决不跟陈腐风气沾边,注意从日常小事上维护自己的形象,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廉洁从业的要求,坚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廉洁从业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生活上、工作上坚持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1、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精神不强。这虽然是个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共性特征,但在我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一是缺乏“挤”、“钻”精神和“韧”劲。我虽然深知要适应新形势下高效、快捷的工作任务就必须努力加强学习,但总感觉工作时间紧,忙忙碌碌的,所以在实际中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为理由,很难静下心来,潜心学习,即使有时间也抽空翻阅一下报刊杂志,浏览一些政治理论书籍及业务知识书籍,但也往往是蜻蜓点水,真正掌握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还不能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还不深刻。

2、宗旨意识有待增强。作为一名人员,我能够始终坚持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坚持加强对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学习,无论是集体学习,还是自学,都能认真记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但在理解上却不够深入,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差距。

3、廉洁自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我能够始终按照廉洁准则和我局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但在日常生活上,在坚持原则,防微杜渐方面离我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古人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廉洁自律对什么每个人来说,都需要警钟长鸣。而自己总以为,陈腐分子躲在别的地方,反正我自己这里出不了什么大乱子,发不了什么大案子。

4、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往往依靠以往经验做工作,有时仍用老眼光、老经验、老办法做工作。对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有时没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导致有时不分轻重、缓急、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精力没少投入,但是产出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六、下一步整改措施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新年,新气象、新起点,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会不断加强学习和时刻反省,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公正公平、廉洁自律。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自己,衡量自己,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发努力,攻坚破难,把本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始终把学习摆在首位,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思想,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它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指导我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重点学习业务知识。包括资料的管理、搜集、整理工作,账务工作的业务流程等,做到学深学透,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把好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在脑海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

2、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时,要戒骄戒躁,及时调整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工作任务,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使自己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思维开阔的优秀工作者。

3、明确目标,增强创新意识

在工作中做到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认真对待每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服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主动性,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并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思索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水平,确保以最高的工作效率和饱满的热情解决每个问题。

立足岗位、恪尽职守,确保高效、高质完成工作。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和工作进度,保质保量,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奋发主动、创新工作,随时把握时机,寻找工作的突破点,迎难而上,积极完成工作,取得优异工作成绩。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工作的完美与卓越。

4、坚持廉洁奉公

始终以《廉洁从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决议和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和腐蚀,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做到清正廉洁,不贪不沾,不谋个人私利,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把本职工作做好,向党和人民交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工作者 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育 教育工作者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66-01

一、一项研究的启示

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曾经对百名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背景进行过研究分析。他对100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年龄、家庭出身、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多种因素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一一分析下来发现,创新能力成长与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因素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决定性的。60%的获奖者认为,决定性因素是“兴趣和好奇心”;20%的人认为,决定性因素是“问题意识”,主要指分析能力强、大胆怀疑现有结论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等;20%的人认为,毅力是决定因素。

既然创新精神是好奇心、问题意识和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那怎样把这一结果贯彻到对学生的培养中去呢?一句话,就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我国人才培养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优,语数外理化五项全能。这样一来基础知识扎实了,但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因此他建议: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弹性,有弹性才有自由;给学生选择,有选择才有特长;给学生兴趣,有兴趣才有创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思考、探究的主人。

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育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的历史使命

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坚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素质教育,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实施优质教育。如果只对部分受教育者實施优质教育,而对其他受教育者实施非优质教育,就会在受教育者人群中造成失衡,教育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二,坚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应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加强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各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成果。与此同时,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等多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三,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要努力促进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协调关系。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教育,把教育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之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奋斗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才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家叶澜教授特别强调:对人的发展要形成这样三点基本认识:

第一,人的发展是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生成是个复杂的生命过程,生命的意义是你自己选择的,即便最拘束的人也有生成的选择的一面,被人牵着的人,永远是被动的人,是不会创造的人。

第二,人是在各种关系和活动中交互存在的,人的生命贯穿着一个个事例的过程。

第三,研究学生的发展,就是要研究学生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将叶澜先生的这个思想贯穿到教学与管理中。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这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进一步提高办学的整体水平。立足现实,就是要从现行的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自然想法,积极提高教育质量。比如,目前学生和家长普遍重视考试,学校也是按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学生和家长看重分数,是很自然的想法。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积极引导学生学好学活,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好考好,用好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进取氛围。许多困难学校和困难学生就是这样起步变强的。面向未来,就是要对学生未来负责,学校和教师不能因为单纯追求考试成绩而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代价。在立足现实的时候,始终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始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放到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恰当地把握好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用合乎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效果。

今天,我们教师通过努力,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送给学生自信和人的尊严,送给学生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就是我们教师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事业是今天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更是明天的事业。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处于成长初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性发展。因此,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国平.吕型伟:见证中国教育3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求真” 篇7

陶先生的思想囊括了教学的内容和意义,既包含了教什么,还直接指出学什么!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将谈一些自己的心得。

首先,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就是教人求真,这要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要求真,而且教育者必须要先于被教育者做到求真。

何谓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种解释从本体上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教师应该成为学识渊博、品行良好的示范。对于求真我们也应该这样要求,不能让它变成被教育者的专属,我们更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模仿是学习的开始,当我们教学撇的时候随便地画一条斜线,大部分的学生也许一辈子都会把这个笔画写成一条斜线;在我们检查询问的时候,学生或许会这样告诉你:“我看到老师就是这样写的!”这样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很多,不可否认可能是学生理解的偏差,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细节不够仔细的问题,那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求真是根本的办法,即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真实确切,没有疑问!

至于被教育者的求真,根本上讲就是去伪存真。这个真包含很多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天生的,而是从更多获取的原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真”内容。原始内容和真内容以及提炼的方法都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但是我们能够对它们施加影响并引导至我们想要的方向。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我们的教学内容都是真内容,提炼的方法即为教学中的检查纠正,那么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内容都将通过与真内容的比对检查或纠正得到提炼。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设置用作参照物的真内容以及提炼方法的培养两个方面。当然前面的假设是最简单的,随着人的成长,获取的信息内容及思维中的提炼方法都是非常丰富复杂的,但这种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不变的。

对于被教育者的求真,在被教育者还处于较低层次时是需要教育者协助的。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要解惑,那么这“惑”从何而来?固然被教育者可以自己提出,但是更多的被教育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惑以及惑在哪里?这时候就需要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适当的检查,从而使得“解惑”能够成功进行。

其次,学习的内容与意义是学做真人,这同样是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要求,并且教育者要先行一步。

在“师范”的解释中曾提到“身正为范”,此处的“身”包含的内容可以非常的丰富,其中品行人格气质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正”的意思为正确、真实、正义、恰当等。综合概括起来就是教育者要做真人。

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会忆起某位老师,给他们留下印象的不是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而是老师的长期熏陶或某件事情某句话带来的感触。这种熏陶感触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种影响会伴随学生的一生。“一支部队的气质由此部队的首任长官的气质决定”反映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班集体的主流气质会因老师的不同而有差异,老师做真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老师如何做真人呢?我觉得关键是加强自身修养,在日省月试中不断提高自己。关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的观点很多,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是理论方面的,老师要博采众长大量涉猎,不仅要提高学术水平,还要拓展加深自身专业外的知识,加强品行人格气质等方面的修养,培养由内而外的内涵;第二是实践,老师要不断在实践中贯彻检验自己的理论并找出最恰当的实践方法。

学生做真人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样的真人,即这个真是什么样的真?是否就是教育者为之努力的“真”?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但可以简化了分析。教育者为之努力的“真”明显的带有教育者的主观性,这一点从各学校(同层次同类别)的校训校风以及办学宗旨的细微差别上可以看出,但是整体看来它们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育者们的“真”是差不多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而学生需要的真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应该尽量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需要的真应该是生活工作的“基本”能力品质,这个真还应该是一个长远目标下的真和整体框架下的真!这个长远可以远至时间的始末,这个整体可延伸至整个宇宙。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被教育者需要的真更丰富多样,教育者努力的真更具体并具有普遍性和目标性,两者之间有交叉但不重叠,因而教育者努力的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传授给被教育者的。

学生做真人按学生层次的不同需要教育者不同程度的参与,这是一种翘翘板效应。较低层次的学生由于辨别真伪的能力缺失,必定需要教育者大量的参与帮助示范,并在学生重复模仿下获得能力并产生规范;随着学生层次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辨别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能够逐渐学会主动,这样就能降低教育者的参与程度;当学生层次达到高级阶段时,前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及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教育者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因而教育者应该抓住学生初、中阶段的言行养成阶段。

被教育者要做什么样的真人呢?一种观点是长远的完美,此观点追求时间长河中的真人。也许有人反驳“一屋不扫,安能扫天下”?但是这种观点的实践方法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眼高手低”,我们把目标定的高一点,眼睛看得远一点,可是会坚定地脚踏实地地从低处迈向目标。另一种观点是短期的阶段的真人。此观点的弊端是:如何能把数个阶段和谐统一起来?也许短期内能够很容易的实现目标看到效果,但是下一个阶段却又要被教育者改变,这可能造成被教育者辨别标准的困乱,从而不利于整体“真”的实现。

教育工作者 篇8

(一)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要不断加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把握精神实质,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不论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行动上都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此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当然,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有不理解的,而且在认识上也有很大的偏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说服他们,根本达不到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疑问,达到统一思想的效果。

(二)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强化

高校是创新和传递优秀文化的地方,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把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出和谐的高校文化氛围,用一种积极的内容熏陶无数的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心理和态度,要不断去探索网络信息的特点,对于新的知识,我们要能够进行吸收和接纳,要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掌握这种新形势,成为它的主人。不断地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帮助他们准确地筛选网上的信息,来不断加强抵抗腐蚀文化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有高尚的情怀。

(三)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增强,使其在研究方面的能力得到进步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的工作落实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要不断进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在内容进行更新的同时,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的结合。最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四)我们要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实践

马克思主义鼓励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让高校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方法

(一)要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训练

高校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说,挑选优秀的干部进行培训或者去进修,还可以不定时召开一些会议,组织他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政治理论,从实际去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修养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拥有非常高的文化素养

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不但要对历史、法律等知识精通,还要对行政管理的知识有所了解,要加强知识面的学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要不断地调整并且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要有很好的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来传递我们的教育内容,使得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达到非常优秀的效果。

(四)了解实际情况,搞好思想政治工作

要对国外和国内的情况进行研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并与其他人进行探讨,然后转化为新的教育内容,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可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当然,身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自觉投入社会,进行锻炼的意识,要学会把思想性与理论性的知识结合起来,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环境已经改变

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有机遇也有挑战的同时,以非常好的措施来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要能够完美地完成,要教育带领学生去积极地树立正确的理念,在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等教育越来越普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

当前,我国的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教育已经摆脱了原来的模式,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现象,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增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不一致,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大学生还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就业难问题。只有在学校的时候就认真学习,具有真正的能力,才能够为毕业找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在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

(三)科技不断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在提高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也极其迅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不断创新的观念,适应新形势的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加强实际锻炼,要摒弃原来的旧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来形成新的模式,不断提高教育工作魅力。

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一系列措施

(一)要有培训制度

高校要建立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来解决当前教育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可以设立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还要做好一系列的规划,比如切实保障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问题,要切实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

(二)要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对于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就像培养骨干一样,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合理的制度,要有计划地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让他们适应新的形势下任务多、责任大的情况。

(三)要加强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这一学科是属于综合性的,对于它的建设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要进行思想政治研究,设立教育培训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队伍的建设,也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我们要建立一个注重实践、充满活力的高校教育体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晓浪,CHENXiao-lang.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0(3):74-76.

[2]陈曾敏.对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6):41-42.

[3]玉珍.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8):60.

教育工作者 篇9

一、征稿范围:

1.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误点、疑点并结合本人实际工作情况自行选题成文, 内容包括:教育理论研究、中外教育研究、创新教育研究、新课程改革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经验体会、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班级管理、校本教研、减负增效、三生教育等。

2.教学案例及案例评析、教学设计及评价。 (注明教材使用版本, 科目, 几年级, 第几册, 第几单元, 第几课)

3.教育叙事研究·我的教育故事。 (把在日常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做法、收获、所思所想以随笔形式写下来, 所叙之事必须是与教育有关的故事, 字数控制在1500-3000左右) ;

二、征稿对象:

云南省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三、稿件要求:

1.文稿论点明确, 无政治性错误;立论正确新颖, 说理通畅, 论据充分, 资料详实, 数据可靠。

2.稿件请用word排版, 可直接发电子邮件至投稿邮箱 (ynjycg@126.com) ;邮寄稿件请用打印件;手写稿件请用标准稿纸抄写, 字迹应工整认真。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工作/学习单位全称、最后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学术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和详细通讯地址 (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 以便及时联系) 。

3.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 严禁抄袭剽窃。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 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作者和文献来源。编辑室有权对拟用文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 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凡不同意者, 请在来稿时申明。

4.作者请自留底稿, 刊用与否恕不退稿。每篇论文须交纳评审费60元, 此费用将全部用于评选活动, 不论是否获奖, 一律不退还。

5.需出版作品来稿请按标题 (不超过20字,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作者、单位、摘要 (不超过150字) 、关键词 (3-5个) 、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撰稿。若是基金项目, 请注明课题全称和批准文号。

四、征稿时间:

第一期截稿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第二期截稿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

五、评选方式:

由云南省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编辑组成评委会,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评审, 奖项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凡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 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将授予优秀组织奖, 获奖名单查询:云南省教育厅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报刊社公告栏。

六、出版:

为使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推广, 也为全省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教学成果展示、理论交流的平台, 编辑室将遴选部分获奖论文在《云南教育》杂志和相关教育报刊上陆续刊登, 并出版《云南教育》“教育教学论文辑”、《云南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同时提醒各参评单位及作者, 我单位从不向任何机构推荐作品再评, 也从未设立任何分支机构或委托其他单位从事征稿活动, 请认真识别, 谨防上当受骗。

投稿 (汇款)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61号《云南教育成果》编辑室刘晋环收

投稿邮箱:ynjycg@126.com邮编:650223

电话:0871-5126902 5126605 5126601 5126955 5126922传真:0871-5169985 QQ:1148952600

教育工作者 篇10

一、征稿范围:

1. 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误点、疑点并结合本人实际工作情况自行选题成文, 内容包括:

教育理论研究、中外教育研究、创新教育研究、新课程改革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经验体会、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班级管理、校本教研、减负增效、三生教育等。

2. 教学案例及案例评析、教学设计及评价。 (注明教材使用版本, 科目, 几年级, 第几册, 第几单元, 第几课)

3. 教育叙事研究·我的教育故事。

(把在日常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做法、收获、所思所想以随笔形式写下来, 所叙之事必须是与教育有关的故事, 字数控制在1500-3000左右) ;

二、征稿对象:

云南省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三、稿件要求:

1. 文稿论点明确, 无政治性错误;立论正确新颖, 说理通畅, 论据充分, 资料详实, 数据可靠。

2. 稿件请用word排版, 可直接发电子邮件至投稿邮箱 (ynjycg@126.com) ;

邮寄稿件请用打印件;手写稿件请用标准稿纸抄写, 字迹应工整认真。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工作/学习单位全称、最后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学术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和详细通讯地址 (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 以便及时联系) 。

3. 来稿文责自负;

切勿一稿多投, 严禁抄袭剽窃。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 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作者和文献来源。编辑室有权对拟用文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 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凡不同意者, 请在来稿时申明。

4. 作者请自留底稿, 刊用与否恕不退稿。

每篇论文须交纳评审费60元, 此费用将全部用于评选活动, 不论是否获奖, 一律不退还。

5. 需出版作品来稿请按标题 (不超过20字,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作者、单位、摘要 (不超过150字) 、关键词 (3-5个) 、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撰稿。

若是基金项目, 请注明课题全称和批准文号。

四、征稿时间:

第一期截稿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第二期截稿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

五、评选方式:

由云南省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编辑组成评委会,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评审, 奖项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凡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 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将授予优秀组织奖, 获奖名单将在《云南教育》杂志上公布。组委会将遴选部分获奖论文在《云南教育》杂志和相关教育报刊上陆续刊登, 并由出版社辑集出版《云南教育成果》专集, 也可在《云南教育·教育教学论文辑》上刊登。同时提醒各参评单位及作者, 我单位从不向任何机构推荐作品再评, 也从未设立任何分支机构或委托其它单位从事征稿活动, 请认真识别, 谨防上当受骗。

投稿 (汇款)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61号《云南教育成果》编辑室刘晋环收

投稿邮箱:ynjycg@126.com

邮编:650223

电话:0871-5126902 5126605 5126601 5126955 5126922

传真:0871-5169985

教育工作者 篇11

关建词:教育;超前;眼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12-02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做到教育大环境和小环境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工作中必须具有超前育人眼光。要做到具有超前眼光就必须要做到对教育能够冷静思考;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原点以及在对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始终如一的充满爱心、充满活力;勤思考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自身做起维护健康纯洁的教育环境,在工作中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一、对教育冷静思考充满爱心、反思自身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品质

1.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要冷静思考、在工作中始终如一的充满爱心、充满活力。仔细观察我们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一些学生身上简朴、诚实、独立、勇于负责的品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贪图享受、懦弱、不敢承担责任和一些虚荣的危险信号。2008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假设几十年之后,我们的国家再出现这样的“风浪”,这种担子就需要现在的学子、未来的建设者来承担。如何承担?承担得起吗?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到并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冷静思考自己从事的工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激情、没有爱心,在工作中就没有活力、没有耐心;学生出现一些品格上的问题时,就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更不会努力去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这样的结果会使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工作中也不会意识到学生成长无小事,更不会意识到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会学好专业,做好学问。现在的大环境小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些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很多是无法操控,但这不是我们不认真育人的理由与借口。教育的现状迫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冷静思考、对教育充满爱心与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反思自身的品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很好做到这一点。以作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要求学生不要喝酒、不要赌博、不要抽烟,但学校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却做不到。不但做不到,还给自己找借口,认为自己是教师,做这些没什么了不起。可这些教育工作者忽略了一个根本东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说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身上缺少教育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即“忠与德。”(1)“忠”于教育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执着教育,甘于奉献。”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国家想要发达,社会想要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想要提高,都是离不开教育的,都在于教师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和赤胆忠心。教育工作者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辛勤耕耘、矢志不渝、淡泊名利、忠于职守,才能换来教育的百花齐艳。(2)“德”就是要求一个教育工作者具有高尚的道德,能够严于律己,在工作中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要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共同参与“道德建设”系统工程,不只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做学生的表率,若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正人先正己,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正直、正派、正气来以身立教,这是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原点以及思考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现在的世界是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是深入发展的,科技进步的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是日趋激烈的。”客观的说,中国的教育与现实不太合拍。大学轨迹是什么?办学方向又是什么?很多人是不太清楚的。站在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那就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必须回归到真正的教育原点。”这个原点就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培养出有思想、有个性、负责任、顾全大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新时期中国发展建设需求的高素质社会公民,进而也才会是引领时代进步的栋梁之才。但是,纵观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是比较单一的,这种现象不容乐观。

要想使教育达到理想状态,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充分尊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鼓励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让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一所学校想要进步和发展,不但要立足本校实际,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教育活动成果保持一种创新的教风和学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有一种战略眼光,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否则,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会落伍掉队。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创新,改革的出发点其实也是创新。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国家现阶段特别强调“创新”,提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一个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特别是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当然责任也非常重大。对于教师来讲,就是要把立足于本职作为出发点,来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在平常的工作中不能把“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当作口号,当作样子来做。

工作中办任何事情,不但要有具体操作,还一定要有顶层设计,既要有现实目标,还要有远大抱负。在工作中要改革创新,就要有着眼点和着力点,“二点”主要放在把握好两个度上,一个是速度,既要超前,又不脱离国情、不脱离现实;一个是力度,既要保持革故鼎新的态势,又要让教师、学生、家长、同行、主管部门和社会接受。把握好这两个度,才能做好教育改革创新的工作。另外现在的高职院校能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招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很多教学策略也不能顺利实施。比如小班制不可能在全国甚至全校得到落实,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这种难题?不能全部小班可以一个专业组建一个小班,教好并管理好这样的班级,让他们在学生中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小班教师的课时费也可比普通班教师的课时费高一些,这样对教师教学也是一个激励。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把每个专业高考时成绩排在前三十名的学生组成一个班按小班制管理,事实证明效果非常不错。这些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的主动性、生活行为习惯方面都比其他大班制的学生好的多,他们在学生中起到了榜样作用。另外学校还对一些大班制的学生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政策。如果在大班学习的成绩达到了小班制学生的后二十五名左右学生的成绩,学校在新学期开学时就把他们调到小班学习,把在小班学习的班级排名靠后的学生下调到普通班学习。这种方法在学生中起到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大大提高。有些好的理念和好的办法,我们一时做不到没关系,关键是我们知道它是好理念好办法,我们目前的工作要尽最大努力与之靠拢,要为将来实施这种好理念好办法创造条件。

三、维护健康纯洁的教育环境,在工作中要迎难而上

教育工作者要有超前的育人眼光,必须时刻关注教育环境的问题,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价值。现在的教育环境客观的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精力主要用在各种各样的评比、评估上。这样的问题教育工作者无从改变,还只能按要求做,不但要做,还要做好。很多教育工作者们的精力也都主要用在自身的职务、职称的晋升上,用在写论文,做科研上,其实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二者是可以不误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更需要孜孜不倦、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业精于勤,才能方为人师。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深化纵向知识,追踪教育最新动态,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丰富、充实、更新管理知识,紧跟时代节拍,及时捕捉时代信息,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試想,2008年大地震时广元青川是什么情况?这片土地被地震破坏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当时灾难最大的枣树村村委会主任雍明想出来两条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现由四川省青川县政府捐赠给了地震文物指定征集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它们将被永久收藏在地震博物馆。温家宝同志来到枣树村,看过贴在墙上的标语内容后,对随行干部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最终我们战胜了那场大灾难。试想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如常存着育人之责任,常思为师之道,常怀爱学生之心,就能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就能克服困难。教育工作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付出了必然能够获得收获,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其乐融融,大家必然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疼并快乐。

参考文献:

[1]陈锦涛,王刚.地方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

[2]吴亚玲.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01).

浅析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 篇12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素养,因素

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科学精神与人文环境相融合, 机遇与矛盾共存。各行从业者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职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势必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数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停留在“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层面, 即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即合格教师, 且知识越渊博越代表其素质高。教育的重大社会责任决定了教育工作者的特殊性, 其特殊性来源于对象的自主思维能力, 即可塑性。他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自身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 全方位地引导教育学生, 担负起塑造祖国未来的社会责任。因此, 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科专业素养外, 还要具有相应的教育专业素养 (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等)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对教育系统的规范和要求,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完善和建设, 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业务水平等, 使理论层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是其高水平知识和高尚人格所能满足的, 而是看他能否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充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继而转化为良好的教育成果。

一、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道德义务, 获取职业目标

责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没有责任感, 就没有工作动力, 更没有努力的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即教授知识, 学生学习的好坏, 教师自有功过。一些教师往往把责任推给学生, 却看不到自己的不负责任, 把教学当作简单的任务完成, 不注重效果, 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只把它看作谋生的经济来源。教师没有责任心, 是缺失师德。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我做了数年的教师之后, 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决定因素在我。我的情绪会影响到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由此可见, 教师要有责任感, 要有历史责任感, 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全身心地致力于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也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二、视教育工作者的理论为专业素养, 获取职业技能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明确的目的、具体详尽的内容和恰当适宜的方法, 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 要达到教学效果的预测, 以及教学方法的艺术应用, 都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只有做到对所教学科基础知识能广泛而准确地掌握, 对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 对学科基本结构能深入理解, 并且能在明确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 组织优化教学内容, 充分了解并依据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性特征, 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 结合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交流, 在积极且轻松的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没有质量谈何效果。教学实践过程可充分体现出一名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优劣, 是衡量教育工作者合格与否最直观最重要的条件。

三、视教育工作者的组织为准则规范, 获取职业纪律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 教师在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良好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形成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忽视了对学生的组织管理, 采取放任的态度, 专业能力再强的教授也可能因为学生的无规无矩而变得毫无收获和意义。由于在校生心理年龄的特殊性, 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薄弱, 做事情仅凭兴致, 在教育过程中必然要教师进行组织管理, 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兴趣, 激励他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外界因素, 教师只有通过组织管理来创造积极和谐的育人氛围, 适时适当地运用激励方法激发其内心的学习需要, 充分调动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当规范、控制, 监督、评价, 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的责任和能力, 是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视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为教学目标, 获取职业经验

“经验+反思=成长”。教育工作者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 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观,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其原因, 并对其进行研究, 不断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点, 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次教学结束, 都根据实际教学结果, 检查得失, 把达到预期效果的好方法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的环节、讲解的失误等认真总结和分析, 从中积累经验, 吸取教训。总之, 对自己要有清晰理性的认识, 了解其产生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 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诊断, 对自我监控和策略进行改善和优化, 以此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适应日益完善的教育要求。

五、视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为完善动力, 获取职业态度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一个人的成熟需要经历过程。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实际也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院校是小社会也是大课堂,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场所, 更为教师提供了历练平台。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充实自己, 赶上时代步伐以满足新的要求, 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 重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善于发现和学习学生的优点, 和学生共同成长。要用平等健康的心态关注学生的人格, 彼此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取人所长, 补己之短, 理性地认识并正确看待师生关系, 谦虚诚恳、互爱互动, 这是对教育工作者品质的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美德是为塑造学生, 也是为完善自己。

教育工作者职业素质是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是调节教育工作者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育工作者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以上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育工作者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 同时又互相配合, 构成一个严谨的教育工作者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参考文献

[1]万嘉若, 曹揆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指导小学生作文三法下一篇:致密砂岩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