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作用

2024-10-03

情感的作用(精选12篇)

情感的作用 篇1

我是一名曾酷爱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在读高校学生, 现在想来因为我的这一爱好造就了我的现在更多的也许还是将来, 让我汲取了生活以致事业发展不可多得的营养, 让我此生享用不尽。

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之所以成为姊妹艺术是她们共同的艺术价值所决定的。同为情感艺术, 她们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是从人这一群体最根本、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情”出发, 用她们所独有的艺术感染力陶情励志、净化心灵、继而创造完美人生。 用一个个艺术作品来诠释世间万物的是非善恶、喜怒哀乐, 通过心灵的感受和表现, 接受美、创造美。那么在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中如何发现美、接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其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荡舟艺术世界, 渴饮心灵琼浆, 采摘人生硕果, 探索情感奥妙。

一、从朗读开始传情

我爱好文学艺术是从遇到一位音乐老师的朗读开始的。我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他把歌唱中的气息、咬字、吐词运用到朗读艺术中, 让我深深体会到文学艺术的的感染力, 每一篇文学艺术作品的字字句句都触及我的心灵深处, 感悟颇深。其中感受除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句美之外, 最主要的是他别致朗读艺术创造性的传递了美, 真真让我不得不接受美、理解美, 为其中之情所感染。源于此我说“好的语文老师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歌唱和朗读中的气息在生理本质上是一样的, 歌唱中没有气息声音就散了, 又没有力度也不易情感表达的控制, 歌唱中因为歌曲旋律以及音高和复杂节奏的要求和影响气息运用难度会高一点, 而朗读中没有复杂的气口, 也就是换气点及其换气方式, 但朗读时气息的运用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优美的音色和声音的色彩。所以古人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气动声发”, 在朗读中就是“善读者必先调其气, 气动声发”。

从文学艺术的本质出发也要求读的功用。文学艺术的本质首先是情感艺术, 作为情感艺术就必有情感传递的途径和方式。文学艺术的传播仅仅靠我们的阅读是不够的, 对阅读者的积极性、 主动性是一个考验,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接受程度、情感反行作为一种追寻美的行为, 在过程中, 帮助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很大的作用, 而音乐具有旋律美, 同样是一种美的体验, 因而到大自然中去旅游审美, 将良好的审美趣味付诸于音乐当中, 是很多人的选择。

(三) 旅行有利于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目前很多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都处在既受关注又杂乱无章, 散乱无序的阶段, 旅游业逐渐成为恢复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政府行为和大型的文化传承活动, 旅游传承应都将大打折扣。而朗读是把文学艺术和作用对象通过听觉感知直接连接起来, 这种传递方式将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最直接的作用于人, 而艺术化的朗读又最准确甚至创造性的把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传递给我们, 在这个意义上说朗读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作品情感的升华者, 也是文学艺术和我们之间的引领者。

所谓艺术的朗读或者说朗读艺术其本质就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而我们好多学生的朗读平平而来, 毫无情感可言, 所朗读的文学作品就大为失色, 达不到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表达和传递不是我们做不到、做不上。试想当我们在气愤不已之际, 或伤心难耐至极或悲痛欲绝之时的情绪状态下所表达的自然流露中无不带有很丰富到位的语势, 甚至还有肢体语言的表达。而我们在平时的朗读中为何做不到呢?到底是做不到还是没有做呢? 究其原因是我们丢掉了文学艺术的教育功能和其艺术灵魂, 也是好些语文老师教学中引领的方向错误了, 或者说做的不到位。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件艺术品, 其其精神思想也就是我们让学生总结的中心思想。其思想精髓不是靠生拉硬套式的总结, 而是情感的真实流露、表达、传递、共鸣交融甚至是深入灵魂的浇灌, 达到融物细无声, 励志需有情的艺术功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需日日“寒”, 更不能无“寒”。

二、情感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唯一动力源泉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声乐作品, 励志总离不开感恩或感恩情怀的表达。因为只有学会了感恩, 懂得感恩, 内心的能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进而有思想、有方向, 有理想、有目标, 从而达到励志的目标, 这种情感往往是激励人一生的动力源泉。继而所形成的意志品质也会更加坚韧不拔。“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何来“涌泉”, 有恩才要报叫“报恩”报恩拿啥报是动力, 是要流汗和付出, 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集中、深切的体现, 是一种良好意志品质的体现, 这一切的动力来自最初的“恩”和 “情”。在“报”和“恩”的活动中也无处不有情。情感的能动性在这里体现的真切彻底, 想到此, 我深觉过去语文老师就是班主任的惯例无不蕴藏着很深的道理, 而过去的我们也更多的觉得语文老师才是我们记忆深刻的老师。

在音乐艺术中情感的力量更是无穷。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表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曲》《新四军军歌》《黄河大合唱》 《救亡进行曲》《抗日儿童团歌》《大刀进行曲》等等, 还有俄罗斯著名作曲家莫克罗乌索夫于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所作的《莫斯科保卫者之歌》这首歌很快广为传唱, 无数战士唱着这首歌奔赴战场, 堪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爱国主义歌曲的典范。作曲家本人也成为苏联作曲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音乐爱好者的我也才深深理解这些音乐作品在民族存亡, 国家危难之际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和时代意义。

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首先, 旅行是一种经济行为, 涉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一些比较低效率的行为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其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进一步加强了, 人们的出游也更为频繁了, 这两点一结合就使得人们在出游过程中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追求, 并且越发深入。而且随着旅行对文化的深入, 也能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内涵, 其作用也就更加的全面。

情感的作用 篇2

在现代的电视传播过程中,情感已经成为除了语言声音之外的重要组成内容。为了实现电视传播所要达到的意图,创造出最好的电视传播效果,主持人往往会充分利用情感的表达实现目的,主持人情感的运用是要根据当时所报道的新闻或者事件的紧急程度以及性质来进行调整的,以便满足电视播音的需要,所以情感在电视播音主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电视播音主持中情感的重要性

主持人的情感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虚拟的,在电视播音过程中主持人的情感对于其声音、表情以及所播报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所以主持人情感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视播音所达到的效果。情感在电视播音传播中起到媒介的作用,作为传播媒介,情感自身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社会的要求以及压力。在电视传播过程中,情感在主持人以及观众之间起到连接纽带的作用,此纽带是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的好坏。若我们将情感定义为电视传播的媒介形式,那么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以情感为中心进行电视传播以及怎样通过情感来影响电视传播的效果。在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是需要相互沟通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电视传播效果。这就需要有观众的情感参与才可以构成情感作为电视传播媒介的主要特征,所以情感在电视播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电视情感传播的表现形式

2.1情感在电视传播表现中的工具性

电视传播中情感的表现主要是由情感自身的表现性来体现的,是由情感自身的表现性来实现电视传播过程对于观众的情感震撼以及共鸣,因此情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同时,电视播音作为情感表现性的重要工具是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所以电视在视觉冲击的影响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及手段,而情感作为表现形式以及手段之一具有较为重要的工具性。

2.2电视情感传播是主体与共性的表现

电视传播情感主体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用于表达感情以及相关思想的表现手段,情感具有很强的向外延伸的作用,此作用是由情感较大的关联性所决定的。这种较大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情感的个体诉求,一是情感的个体压力点位。这种压力点位要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才能最终释放出来。因此以电视情感主体的角度来说,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应代表电视传播的主体性,但同时电视作为一个传播的媒介,传播主体要将其情感传达给观众就要具有自身特色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需要某种共性来支撑,这种共性就是观众对主持人情感表达的认可程度。当观众通过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获得了共性的认可度,引起了共鸣,获得了电视传播中主体情感所要表达的某种需求,就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电视情感传播中主体与共性的结合,只有主体与共性完美的结合才可以表达出电视情感传播的丰富多彩。

3电视播音主持情感传播方式

3.1电视情感传播意图

所谓的传播意图明确就是要将传播主体的意图与观众的体验相联系,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要充分找到并加强所要传播的内容与观众感受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单单考虑自身个体的发挥,就是所谓的情感不能滥用。在主持人的播音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观众的潜在欲望形成较为有效的吸引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情感意图明确。在进行播音之前,主持人要将此种意图进行较为成熟的演练,在进行真正播音的时候要将意图进行一定的展开。因此意图在整体的播音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重视传播意图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因此要增强对于主持人情感表达的意图培养。

3.2电视播音主持情感表达要充分注重自我的修养

电视播音在一定程度上是完成主持人自身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重视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的自身修养。主持人的外表可以通过相关的处理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自身修养的缺失就会造成其在播音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不够。现在很多的主持人外表很漂亮,但是没有充分的表达其情感的方式方法,这就是其自身修养不够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情感表达方式,电视媒体是最为广泛的面对观众的传播媒介,所以电视播音的表达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以及客观评价标准,因此电视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提升自身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提升自身的修养来实现。电视播音的主持人应通过不断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及素质,进而可以很好的传播自身的情感,使观众达到共鸣。

3.3情感的表达要与个体的特征相结合这在电视播音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往往都是隐含在所报道的事件之中,是较为隐蔽、含蓄的。同时情感的表达一定要适度,不能过。某些主持人的情感表达往往会超越自我情感表达的底线,形成过分夸张的情感表达,这样的表现不但造成了情感表达主体的崩溃,也对受众造成很不舒服的影响。情感表现的过度就会造成内容的空虚,所用语言太过华丽就会造成所报道的内容不够严肃。我们要明确支持人的职业操守和个人感情是可以有交叉的,如果可以比较巧妙的进行结合就可以很好的将情感表达出来。因此要增强对于情感表达程度的研究,尤其是要充分强调情感表达的客观作用以及相关特点。这些作用以及相关特点要与主持人自身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到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与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符合。电视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是客观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电视媒介的重要内容,一定要通过最大的努力充分的认知、开发以及利用。

4结论

发挥教师情感效应的作用 篇3

一、和学生进行心灵情感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充分地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心所想、所求,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再看中学生年龄都处在青春期,正是由天真烂漫、幼稚走向成熟的人生路上,在这个时期,他们会常常表现出思想不稳定、感情易冲动、自控制能力比较差等性格特征。作为教师的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上,避免情感投入的盲目性,才能找准角色的定位,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真心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要放下架子,不可盛气凌人,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与学生交往,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在思想感情上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二、努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的作用 篇4

一、导语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语的设置能否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课堂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设置导语, 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需求是学习的最大动机。抓住这一特征, 我们在设置导语的时候, 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置。在学习“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时, 我设置导语:假如你开了个服装店, 进了一批服装, 你知道怎么根据市场价调节价格以获得最大利润吗?我们要学习的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就能帮助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想经商的学生一定要学好, 帮助自己获得最大利润。不想经商的同学也要学好, 用来和经商的同学砍价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节课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 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设置导语。

在学习“排列、组合”相关的知识时, 一位老师这样设置导语:同学们经常听到某人买彩票中奖的消息吧。我邻居中有两位彩民产生了争执, 其中一人认为买排列式奖票中奖的收益大, 另一位则认为买组合式彩票中奖几率更高, 收益更大。今天让我邻居每人各拿出1000元, 我们同学通过“排列、组合”知识, 来为他们测算, 买哪种彩票中奖的几率更大, 收益更高呢。这个导语立刻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气氛异常热烈, 呈现出高中生少有的兴奋状态,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师应以阳光的形象出现在课堂, 以自己的积极情绪影响学生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老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向标。老师的愉悦情绪可以直接传导给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呈现出创新性学习。反之, 老师的不悦、生气、甚至大发雷霆, 会让学生敛声屏气, 如履薄冰, 只是被动接受, 不敢提出疑问, 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树立教师的阳光形象呢?

1. 教师语言要生动幽默, 正确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

幽默是人和人之间的润滑剂, 可以避免冲突, 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接受你的委婉的批评和建议。比如, 有学生上课还存在着一些高中生不该有的小动作。如果老师严厉批评也能使学生改正, 但一定会影响课堂的气氛,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孩子, 你老玩手指头, 我就要没收你的玩具了, 你下课就得跟我走了啊”, “是谁在给用笔敲桌子为我我伴奏呢?不收费吧?谢谢”, “我课讲得真是太好了, 把某某同学都给讲睡了”……既解决了组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也不影响课堂氛围, 更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2. 善于启发诱导, 用自己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智慧。

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抽象能力。但由于个体的差异, 人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以及思维的类型的不同, 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障碍。此时, 老师不能为学生的接受新知识能力差而着急, 应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等多种教学方法, 以生动、幽默的语言, 使课堂教学生情并茂, 来唤醒学生某部分沉睡的智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积极情绪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曾经有个学校做了这一一个实验:在学生入学伊始, 随便抽出四十个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 从学校教师中随便抽出各科任课教师来任教。但是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宣布:这是我们抽出的最好的学生和最好的老师组成的实验班。三年后, 奇迹出现了, 这个班级果真成为了最优秀的班级。这个实验说明了自信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 篇5

皋兰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立智

一、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二、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三、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四、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小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作用 篇6

一、联系生活,诱发情感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链接生活的源头,就会使教学活动鲜活生动起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事例,对学生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磁力,能直接扣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迅速进入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这正是生命个体涌动与发展的前奏。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前我根据学生的意愿把他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调查周围的环境,他们或写调查报告,或写倡议书。由于这些活动都是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的探究热情格外高涨。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等良好情感,这已远远超出了语文学习本身。

二、利用电教,陶冶情感

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以“学”为中心、以发展学生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品格为目标的情感活动过程。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发展智力作用同时也其有审美功能,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可能。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符号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积极和主动。

三、抓住“矛盾”,交流情感

思维通常起源于疑思。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以欲擒故纵的方式明知故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时,他们将思如泉涌,这时再组织讨论交流,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定是多层次、多角度而又富有独特个性的。如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有学生质疑:二十多小时才行走120公里,这样的速度能算飞吗?问题一提出,我先是一愣,随即发现这个问题颇有研读价值,于是趁机反问:是啊,每小时行走6公里左右,怎能算是飞呢?学生的探究意识顿时被调动起来。我让学生再认真仔细地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得到深化。这一探究过程不仅巧妙地化解了“矛盾”,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自我评价,升华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把评价过程当作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我的良好道德情操。

例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师:看着大家专注的神情,老师就知道大家读书是非常用心的。那么,你们来说说自己,评评自己刚才是怎样读的。

生:我认为我读得入了迷,因为有的地方,我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做起动作来。

师:能入情地朗读,再配上适当的动作,这是感情自然抒发的表现,说明你读懂了、动情了。

生:我认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句话写得最美,我声情并茂地读,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读得很投入,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师:你们评得多棒呀!理解得多透彻啊!

在整个朗读评价中,教师始终让学生自己当评委,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再加上教师适日寸地点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经内化成自己的独特体验。整个课堂呈现的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五、融合内外,开放情感

课内外之于语文教学,犹如“双翼”。只有“课内外结合起来,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行,如大鹏腾空,扶摇而上九万里”。(刘国正语)因此,语文教学应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做到“内引外联”、“内外衔接”。课内致力于“举一”,总结规律,授予“猎枪”;课外致力于“反三”,重在运用,交给“猎场”。反过来,丰富的课外阅读能更好地促进课内阅读能力的提高。

要善于“内外衔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的广泛涉猎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日常生活,与身边的人、事、物联结起来,内外互补,相得益彰。在教学中要注意引用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拓宽视野、探索新知。

论情绪与情感的动机作用 篇7

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 (emotion) 界定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 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1]

关于情绪, 我们国家的学者也有其独到的论述, 如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对于情绪的界定的有关表述: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客观情境与主体需要相符或者不符的时候, 就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者改变 (Campos 1970)

同时,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Izzard 1977) :

主观体验 (subjective experience)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的自我感受, 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 他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 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人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反映存在着固定的关系, 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通常称之为表情 (emotional expressions)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 包括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 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 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够惊喜的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 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

生理唤醒 (physical arousal) 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额、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2]

关于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一般意义上认为,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 是动机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 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机的形成机制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 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不能直接观察, 但是可以通过人物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 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 并且提供源动力。动机要求活动, 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是有集体活动的源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哎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需要是连接情绪和动机的一个纽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各种需要产生动机进行活动, 以需要是否满足作为情绪的合理表达, 当需要被满足时, 往往产生愉悦快乐的情绪, 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则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 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渴、性、和睡眠等。社会性动机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形式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和交往动机等。

三、害羞情绪及其成因

在所有情绪体验中, 笔者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害羞情绪, 诚然在情绪和文化的关系中, 不同文化对于情绪的定义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而且对于统一情绪的不同文化的表达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害羞这一情绪不仅普遍存在于欧美, 更多的普遍存在于东亚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 我们把害羞情绪定义为“美”, 东方的认知审美观更倾向于优雅, 含蓄的女子, 而含蓄这一词语往往和害羞有着密切的关联, 羞羞怯怯, 惹人怜爱, 这是东亚男子的审美癖好, 也是东方女性的完美认知目标, 在这种文化下的情绪表达人们对于害羞是持赞扬态度的。而在西方社会中, 对于害羞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害羞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持面子。在公众面前, 害羞者看上去十分镇定, 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这条公路上混乱不堪, 到处都堆满了感情的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

而且对于害羞的危害, 西方的学者也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解答:对于害羞的人, 同样也会有性的需要, 而且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害羞所导致的酗酒、暴力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害羞的人处于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中, 那么如何满足行的需求, 就像有首歌里唱的:“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你想要的, 但是付出一点金钱, 你依然可以得到一些你需要的。”

哈罗德纳威 (Harold Nawy) 对旧金山色情书刊消费者的调查分析指出, 男性色情书刊的消费人群同长期害羞人群有着十分有趣的相似之处。研究中的大部分男性单独观看过情色电影:大部分男性很少或没有见过父母裸体;甚至很多人在21岁之前没有过性经验。有超过40%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性伴侣;已婚男士的妻子不面带电影中所演的“午后的冒险”是什么意思。在过去的一年中, 超过半数的人在色情书刊上的花费超过100美元以上。3/4的人表示他们所购买的的色情书刊来自成人书店。通过这个研究, 我们获得了为自己性欲买单的害羞男性的最直观印象。他们秀玉付诸行动;他们笨拙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是被动顺从的;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 不会表达对性的感觉和渴望。因此, 他们用金钱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性。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酗酒和暴力, 因为害羞这一种压抑情绪的表达最终会需要另外一种极端端口的释放。[3]

所以害羞这一种情绪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么如何克服害羞这样一种去负面情绪, 个人最粗浅的看法是:首先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害羞, 重新认识自己, 并且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用于参加社交活动场合, 并且我们的害羞的社会也需要治疗, 鼓励情感的表达, 尤其是东方社会中的人与人相处模式需要极大的改进, 学会由衷的赞美别人, 克服害羞并不是个人的事情,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第1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352.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篇8

一、以情入手, 以情生情

以情入手, 以情生情主要是指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挖掘和理解。声乐作品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情感显性因素, 教师既要成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 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阅历, 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 并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 然后才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 认认真真备课。此外教师还要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手法、思想情感、乐曲高潮上多下功夫, 用较准确的声音来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

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 应该去挖掘词意、揭示主题, 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的作用。在演唱时, 正是由于情感与主题处理的准确、鲜明、生动, 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和表现, 而且也是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基础。归根究底, 对于乐曲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还是歌者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功底所致。没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歌者, 都不可能深刻而明白地表现歌曲。所以, 学唱歌的同时, 大家应该多学点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 对于文学, 美术知识的掌握甚至是其他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多读一些经典名著, 让大师们的思想进入你的脑海, 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追求, 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命真谛。多一些理想, 多一点精神, 相信只有这样的歌者, 才能够赋予歌唱以新的生命力。情感表现是可以激发与培养的。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1.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情感在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歌唱的灵魂所在处。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 重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你的音色, 就算你音色再怎么好但是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 一样的表现不出歌唱的最终目的。歌唱者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体验到或者想象出的愉快、欢乐、忧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互相转换, 通过洗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作品中待定的情感抒发出来, 使听众被这些情感所感染, 让听众也像歌唱者或作家一样体验到这些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对周围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 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情感, 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

2.影响歌唱情感表达的因素

在歌唱演唱中, 情感与呼吸、音色和共鸣等歌唱技巧方面的因素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优美的声音是表达情感的基础, 两者相互制约完成完美的演唱。在优美音色的前提下要有良好的起音, 才能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 一定要正确呼吸, 后头稳定、思想集中、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声带积极闭合。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歌唱。强调呼吸要求“用气息托住声音”, 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 提出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唱状态的观点。对于共鸣来说, 要达到音色统一动人, 富有穿透力, 共鸣的位置必须相对稳定、准确。演唱者在演唱时投入情感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下定义, 先看唱的那首歌是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怎样的一种情绪, 融入怎样的感情才是完美的。

三、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以情入境、以境生情主要是指在范唱、伴奏和语言表述等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有效运用。首先教师富有表情的完整的范唱,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整体的音乐想象, 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 使其在对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 产生学习歌唱的欲望和兴趣。例如, 歌曲《黄水谣》是即兴伴奏中, 第一段用长琶音型的跑动来描绘家乡的美, 同时略显忧伤;对比段用三连音为一拍的柱式和弦和震音伴奏音型来表现控诉、悲愤的心情;在现段用速度较缓的琶音伴奏音型来使悲伤的心情得以延续。对歌曲伴奏的合理编配, 对学生的学习与演唱、情感的抒发起到了非常良好的营造效果;再者声乐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声乐课中的语言应是艺术化的语言, 在对歌曲的讲解、朗诵、启发、提问等过程中运用语言、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 传情达意, 感染学生, 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

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 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 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 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甚至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 “乐者发于声, 声者发于情”。可见, 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 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但要达到声情并茂, 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 “古人唱歌兼唱情, 今人唱歌唯唱声!”

情感表现的挖掘是无止境的, 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 与我们密切的相关, 因此它的发展前景有很好的价值。“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歌曲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 是曲作者动心、歌者唱心、听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成功的演唱必须唱心、唱情, 在动声之前先动情, 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

摘要:歌唱, 是用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手段, 情感, 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情感覆盖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催化剂。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以情入手, 以情生情”等一系列情感维度下的教学策略, 增强声乐教学的效果, 成功地实现声乐教学目标。

探析新闻采访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篇9

一、情感因素浅析

采访工作需要采访者与受访人进行频繁的情感互换, 以实现沟通彼此心灵的目的, 在具体工作时, 采访者应找出每一种人的性格取向和价值取向, 其不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也应有较强的反应能力。笔者认为, 采访工作类似于外交谈判, 攀感情是开展工作的有力武器, 其不仅能够扩展采访者的交际范围, 同时也可以增加采访者的知识储备。在开展采访工作时, 采访者的情感如果与受访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就能打消彼此间的隔膜, 从而使采访者达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从广义上说,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情感与态度的意向和内向感受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具体来说, 情感包括道德感与价值感两方面内容, 主要表现在美感、厌恶等内容上。由此可知, 情感具有普遍性, 在社会变迁、工作、生活中都有情感因素的参与, 情感属于一种心理认知, 它与人的价值观有着密切关联, 它会因人对事物或人对人的认知差异而产生变化, 每个人对情感的评价都有所不同, 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情感本身具备主观性, 它是人主动想要了解和体验的一种心理需求。在开展采访工作时, 采访者与受访人间的情感关联就是采访者应主动投入这种心理感受, 并以此来沟通受访人的情感, 使其心理感受与采访者相一致。

二、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时情感因素的作用

(1) 利用好情感因素可以使受访人愿意帮助采访者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

工作中采访者注入的情感就是以心换心的过程, 正式开展工作前, 能够激发受访人情感的因素就是采访者对工作或对受访人的真挚情感和责任感。受访人一旦感受到采访者的真挚情感, 就会主动地接纳采访者的工作, 而受访人与采访者间的距离也会随着采访者投入感情的多少而拉近。在访谈时如采访者总是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那么受访人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从而影响采访质量。而如果采访者满怀热情地开展工作, 并乐意与受访人进行感情交流与互动, 那么受访人就会乐意与采访者进行情感交流。

(2) 合理利用情感因素能够营造出宽松的访谈氛围。

很多时候, 受访人在面对采访者时都会出现紧张心理, 如受访人在紧张的环境中接受采访, 就很难达到既定的访谈效果, 如采访者合理利用情感因素, 在开始采访前与受访人进行情感交流, 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就能打消受访人的紧张心理, 从而将愉悦、轻松的访谈氛围营造出来, 使受访人能够积极配合采访者的工作。

(3) 有助于与受访人建立密切联系, 为日后再访提供了有利条件。

采访过程中采访者投入的感情越多, 受访人与采访者间的感情连接就会愈加紧密, 在首次与受访人接触时, 采访者必须持谨慎小心的工作态度, 采访者应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受访人, 这样做不仅能够击碎受访人的心理防线, 同时也可以打开受访人的话匣子, 使其愿意与采访者进行交流。采访者不应带着利益目的或工作目的接近受访人, 这样会使受访人反感, 在初次拜访时, 应带着交朋友的目的接触受访人, 在开展职业化工作的过程中也应积极散发自身的人格魅力, 为日后再访工作埋下伏笔。

(4) 情感因素影响采访者的写作水平。

当采访者完成访谈工作后, 应对工作进行总结, 并且很多采访者在做完访谈工作后都应对相关报道进行分析, 并以书面形式整理出来, 因此, 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就体现出采访者情感投入的重要作用。如果采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没有投入个人情感, 在做节目时采访者与受访人仅是框架式的一问一答, 那么, 采访者在后续写作时就很难找出工作总结的突破口与创新点, 从而也就不能将采访的亮点话题清晰地表述出来。由此可知, 采访者在开展访谈工作时, 只有把握好情感投入尺度, 充分调动自身情感与受访人的情感, 使采访者与受访人之间建立亲密的、互相信任的关系, 才能将访谈话题引向更深处, 才能提高节目的价值与观赏性。

三、运用情感因素的技巧

采访者在开展访谈工作前, 应充分熟悉并了解受访人的性格特征, 将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为了给受访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初次见面时, 采访者应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 使受访人感觉到采访者对工作的态度。在开展采访工作时, 采访者应细心观察受访人的心绪变化, 根据其心绪波动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访策略。与此同时, 在访谈中, 采访者应始终保持虚心、坦诚的工作态度, 以获取受访人的好感, 从而推动访谈工作的快速进行。

结语

作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及培养 篇10

情感, 是作文的动机。学生作文的第一难关就是打不开思路, 即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也往往无话可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这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因素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一种内在的动力———情感。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这种高涨的情绪是带有一种冲动性的情感。由此可见, 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开放师生关系, 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 有研究显示, 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 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去制订教学计划, 选择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 学生才能努力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用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姿态和眼神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用饱满的激情引导学生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 去思考和搜寻那些曾经震撼心灵深处的经历往事。然后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经过加工、酿造、整理, 用语言文字表述于卷面上。我想, 这样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 才更感人, 才具有生命力。

二、丰富内容, 激发情感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经历, 作文题目明确以后, 作文指导中读适当的优秀范文, 然后再让学生打草稿, 有许多学生很容易依葫芦画瓢, 照着例文去写, 教师读一篇范文, 他们便写出和范文相差无几的文章, 让人感到哭笑不得。这种情况的出现, 多因学生接触面较窄, 对社会了解较少, 动手能力较差, 难以从生活中获得直接感悟。教师可从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广开思维, 例如在教学一篇话题为“弧”的作文中, 此文题为开放作文, 思路开阔, 但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彩虹, 然后写出了“不经历风雨, 怎么能见彩虹”的主题, 立意虽然不错, 但写的学生一多, 就觉得不新鲜, 我开导学生积思广益, 打开思绪大门, 畅想与“弧”有关的物体, 默默奉献的桥, 足球的弧线, 父亲越来越弯的背, 炮弹划出来的痕迹等, 学生的思绪一下子打开了, 由桥联想到奉献精神, 由足球联想到拼搏和汗水, 由父亲越来越弯的背想到父爱的深沉和生活的艰辛。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就如雨后春笋一样, 如果不是教师的合理指导, 就不会有这样丰收的景象。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情感

传统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 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 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空白的, 没有心灵上的体悟和震动, 根本进行不了情感教育。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学形式往往是先审题、列提纲、写作文、修改、抄正等。这往往缺乏生气, 且教学与其它学科间的教学关系脱节比较严重。随着新大纲的实施, 学科间的教学相互渗透, 而且关系将更加紧密。如在写人作文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时通过“猜猜她 (他) 是谁”活动 (注:由一名学生班中学生的一些外貌特征或言行举止, 其他学生猜) ,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而在开始写作时, 我就运用“为文添画”的形式, 让学生为自己所写的人画一张肖像画, 这也可以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 所以, 在作文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 会大大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四、正确引导, 培养美感, 提高修养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 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 而且对于新的观点、新的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但是他们的分辨能力差, 面对网络时代大量的信息, 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加以选择, 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和诱惑。作文是一个人心声的体现, 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反应,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如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作文, 题目无论怎么变化总是与我们的生活大背景相关。如何看待挫折?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同样是失败, 有的人能笑而对之, 有的人却仿佛一切都坠入了黑暗, 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 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 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 正确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 追求高尚的情操, 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著作、文学名著、伟人传记, 、进行情感教育。

五、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进生活, 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离不开生活。”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 因此,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 要想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加他们的素材,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然和生活中, 深刻领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 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 体会父母为家庭幸福生活而奔波的劳累, 使他们产生感激之情, 通过做家务等为父母分担劳务。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 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六、在作文评讲中激发情感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批改作文最为普遍的形式就是评语。评语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因此, 教师一定要重视评语的设置。首先, 评语要诚恳、认真, 要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作文的重视。其次, 要充满鼓励和希望, 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汇、标点都要及时肯定。事实证明, 只有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然后指出不足, 他们才乐于改正。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教师不能用一些语句不通、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等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的、抽象的词语来评价, 这些评语只会让学生对于写作望而却步, 丧失兴趣和欲望。

另外, 对于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 我们在评语中要给予亲切的关注, 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教育学生学生, 这一点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把作文与做人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既是作文的需要, 也是做人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在这方面的尝试还是不够的, 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 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情怀, 我们就能够如春风化雨, 滋润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七、体味成功, 分享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 对于学生, 哪怕是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教师都应及时表扬,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定然取得更大的进步。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常会导致另一个成功, 多方面呵护那些成功的小花, 就能调动学生习作情感, 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佳境。

在作文教学中, 我的要求是, 要让“每位”学生都品尝成功的美酒, 又让他们不满足自我, 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1. 利用选编班级优秀作文集让学生体验成功。

每当学期结束时, 学生都有意向特殊的假期作业———选编出本学期班级的优秀作文选。学生集体评议, 共同策划, 分工负责, 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作品。因此, 它让每位学生爱不释手, 可谓喜洋洋者矣。

2. 利用报刊杂志让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篇11

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感到惊讶和欣慰。虽然这些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学习,但会起到推动、增强、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一、教师一定要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學生只有信任、尊敬老师,才能认真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威信,并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尤其是要有奉献精神。只有学生尊敬、爱戴、钦佩老师,对于老师的教导,他才能乐于接受,不会认为是故意刁难,才能感到老师是真心为他们好,进而信其道。

二、充分树立威信后。要合理利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并不在于你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善于激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情感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抛下所有生活中的烦恼,精神饱满地进入课堂,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我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上的伤痛,让她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三、教师的情感一定要有感染力

课堂上学生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对于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示范、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做到情感有感染力,一定要有无私的爱,要忠诚于教育事业,把自己的事业不仅仅当做一种职业,而是当做兴趣来做,要真正融入学生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和他们一起学习,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情感上下工夫,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一中)

教学因情商培养而完美

姚洁

摘要:语言教学;情商的成功培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两种因素,这也恰恰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良好的情商能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语言的动力。

关键词:教学;培养;兴趣;情商

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课改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将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它与语言教学结合,恰恰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语言的动力。

一、讲究教学艺术的和谐。培养兴趣

小学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母语以外的新语言,会感到新鲜好奇,但他们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我认为,英语教学要讲究教学艺术的和谐。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发学习的动力

游戏能使学习成为妙趣横生、轻松愉快的事,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巩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应变能力,而且玩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在他们疲劳时,做游戏能重新唤起学习的兴趣。

2.表演: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表演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表演的形式可以是个人表演或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组与组之间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试着独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在特定的情境下初步形成听、说、读、写的自动化习惯。

3.歌谣: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唱英语歌曲、童谣、儿歌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教学活动之一。我有选择地教授一些通俗优美地道的英语歌曲、童谣,把课文内容编写成儿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

4.做事:唤起学习的需求

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改编了许多故事、课本剧和童话。这些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不仅拉近了英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使得英语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生活、活泼。

二、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树立自信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只有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以一颗童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让他们在老师的亲切关怀下,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在师生的情感共鸣中增强信心、培养兴趣,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同乐的活动过程。

1.尊重学生,师生平等

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叫我的英语名字,语言操练中学生可以坐着回答,学生主动帮我拿教具,我会说“Thank you”,若不小心撞到了学生,我会道声“Sorry”。虽然是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但我希望从中带给学生一个“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观念。

2.关爱学生,鼓励进步

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表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而老师的每一次点头,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促使学生充满自信和不断进步。虽然“五个指头有长有短”,每个孩子的资质和所处环境不一样,取得的成绩不一样,但只要他比过去有进步、有提高。就值得鼓励、表扬。

三、实现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培养合作精神

母语都是在愉快的气氛和生活情境中学到的,儿童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其交流的话题与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就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要让他们尽可能“生活”在英语情境中。

1.增添丰富的英语信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身边的事物——校园环境,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每天都在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在教室的布置上,有充满乐趣的英语角和妙趣横生的英语招贴画,也能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办英语小报,学唱英语儿歌,利用英语角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等知识。这些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

亲其师, 信其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老师通过自己亲切和蔼的态度、真诚恳切的语言、得体的行为, 打动学生, 使其自觉地接受教诲, 相信并乐于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并在老师的积极启发、诱导和帮助之下, 善于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样, 情感教育就推动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课堂上, 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富有鼓动性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 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老师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 会马上拉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乐于和老师进行交流, 乐于倾听老师的声音, 乐于接受教育, 从而能够高度集中精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 增进学生智慧

情感教育, 要求老师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问题后, 迅速将学生的头脑带入思考的领域———“请运用你的智慧, 联系问题出示的情境, 设计出最合理的解题方案”。在学生思索出正确答案后, 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语言鼓励:“真聪明”, “真是聪明的小一休”……这样, 可使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鼓励, 并逐步培养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的一代新人。在你的“情感”雨露的滋润下, 相信你所培养的智慧的“小一休”、“小阿凡提”们会更加茁壮成长。

课堂上, 老师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神奇的世界, 使他们因对知识充满渴求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在充满情感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诱导下, 逐渐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王国。这样, 学生经长期的激发诱导式的训练, 思维会越来越活跃,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得到提高, 而这将直接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 使他们的头脑越用越灵活, 真正成长为一个个高智商的人才。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 树立远大志向

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 有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如针对部分同学虚荣心强、考试作弊等状况, 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惩罚, 而是细心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首先, 要用诚恳朴实的语言使他们真正认识到, 学习的目的绝不是获得好成绩, 而是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考试并不是学习的终点, 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因而我们不能单纯为考试而考试, 弄虚作假不但不利于自己的成绩的真正提高, 反而会妨碍自己的学习, 有损自己的形象———从某些方面讲, 抄袭作弊无异于盗窃。其次, 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不断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鸿鹄之志”, 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气魄;“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做到心胸宽广, 心地坦荡自然, 志向高远, 绝不为生活中的小事情而患得患失或不思进取, 而要像大鹏鸟一样“搏击长空志在千里”。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充满着激情的语言的陶冶, 引导学生立长志, 勤思勉, 并将自己的志向进一步转化为自觉的奋斗, 从而不再刻意着重于某一次考试的成绩。对考试有了正确的理解, 可以大大避免作弊行为的出现, 使学生不再只看重名利, 而是自觉追求一种脚踏实地、纯朴务实、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路漫漫其修远矣, 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一句句亲切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 即老师在情感教育方面的言传身教, 可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明确学习目的, 自觉地使学习目标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将内心的理想转化为自觉的奋斗。通过情感教育, 学生的思想境界会上升到一种全新的高度, 这将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培养他们的理想人格, 使他们为远大理想而奋斗, 以一种恬淡的心态对待多彩的世界, 在各种意外的境况下把握自己, 成长为真诚有信、心高志远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一代新人。

四、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有人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却是无尽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正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激情, 就没有想象, 就没有闪光的创造力, 而激情教育正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情感教育中, 老师那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神态, 师生间密切的配合, 会使整个课堂都显得激情澎湃, 意气风发。这样会极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极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 学生沉浸在一种平和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气氛中, 很容易张开理想和想象的翅膀, 扬起创造的风帆, 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五、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成为复合型人才

老师对学生施以真情的关心和爱护, 可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愉悦, 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及同学与同学之间心与心的沟通,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 有助于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位教育家曾说:我们现代教育下的人才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灵活的头脑, 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二是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具有较强的人与人之间顺利交往的能力;三是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情感教育正是顺利实现以上三种能力的必要途径。

实验证明,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表露出种种情感需求, 如果该合理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则他将会及时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及生活的温暖, 并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思想, 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增强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与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良好的心态也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和想象能力, 而想象能力正是创造力的基础, 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 通过情感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便会逐渐被培养成为能够处理各种事情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喷油参数论文下一篇:基础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