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分析

2024-07-20

变应原分析(精选7篇)

变应原分析 篇1

变应性鼻炎 (AR) 是特异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 E介导的鼻部炎症性疾病[1]。变应性鼻炎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近30年来它的发病率在全球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3]。变应原的流行病学研究是AR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生态, 气候条件差别巨大, 这造成了各地AR患者的变应原有着很大的差别。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角, 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区域, 近几年城市化进程非常快, 有比较独特的地理、气候、人口构成情况。同时, 采用国产的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SPT) 近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医疗科研机构的重视, 它价格便宜, 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也不逊于进口试剂,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4]。本研究采用国产的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及标准测量方法, 对上海嘉定区624例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以探索该地区AR患者变应原的流行病学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2012年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6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均为嘉定区常住人口, 年龄5~60岁, 中位年龄28岁;男372例 (59.6%) , 女252例 (40.4%) 。按年龄分为:儿童组 (5~14岁) 136例 (22.7%) ;青少年组 (>14~40岁) 258例 (41.4%) ;中年组 (>40~60岁) 230例 (36.9%) 。所有入选者符合以下条件: (1) AR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科学分会发布的AR诊断和治疗指南[1,5]; (2) 所有患者受试前停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的原则遵循WHO文件“ARIA 2008[6]”; (3) 成人及儿童患者的监护人均被告知相关研究信息,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已事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 (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进行皮试。11类常见的吸入性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包括:组胺 (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 (阴性对照) ;螨 (屋尘螨、粉尘螨) ;动物皮毛 (猫毛、狗毛) ;真菌 (Ⅰ组、Ⅳ组) ;蟑螂类 (德国小蠊、美国大蠊) ;混合草花粉 (Ⅰ组、Ⅳ组) ;棉絮。受试者左侧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 点刺后观察15 min, 取风团平均直径, 风团直径大于阴性对照组3 mm以上为阳性。皮试结果以皮肤指数[6] (SI, SI=变应原直径/组胺直径) 分为0~4级。0级:阴性;1级:“+”, SI<0.5;2级:“++”, 0.5≤SI<1.0;3级:“+++”, 1.0≤SI<2.0;4级:“++++”, SI≥2.0。有一种或以上阳性视为变应原阳性。皮试针为浙江我武公司提供的商业化产品, 针尖部设有刺深限制平台, 针刺深度不超过0.5 mm, 皮肤不会出血, 并且皮肤表面的深度基本一致, 从而控制渗入皮下的变应原为1个标准量。所有皮试固定由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 避免了不同操作者对结果判定产生主观误差。整个点刺过程患者基本无疼痛感觉, 儿童患者亦能很好配合。

1.2.2 安全性评价

本研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局部瘙痒、皮疹等。本研究分4个时间段观察不良反应, 分别是皮试过程中、试验后20 min、试验后1 h及试验结束后7~14 d。分别在这4个时间段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并在试验结束后7~14 d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变应原的分布

624例被调查者中总检出阳性472例, 总阳性率为75.5%, 其中, 以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例数最多, 分别占总数的68.3% (426/624) 和66.3% (414/624) , 两者均呈阳性反应的有385例, 占总数的61.7%;其后依次为混合草花粉、狗毛、猫毛、蟑螂类, 真菌类及棉絮的阳性率很低。见表1。

注:真菌Ⅰ组包括细链格泡、毛壳霉、混合支孢霉、串珠镰刀菌;真菌Ⅳ组包括青霉、扩展青霉、点青霉;混合草花粉Ⅰ组包括悬铃树、白杨、柳树、榆树、法国梧桐;混合草花粉Ⅳ组包括艾蒿、鸡足草、豚草、梯牧草、毒麦、牧场草

2.2 不同年龄组SPT总体阳性率以及尘螨阳性率比较

结果显示, SPT总体阳性率儿童组最高, 青少年组其次, 中年组最低, 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进一步比较尘螨的阳性率, 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儿童组最高, 中年组最低 (P<0.05) 。见表2。

注:SPT:皮肤点刺试验

2.3 不同患病情况患儿变应原阳性率比较

基于AR与过敏性哮喘有一定同源性, 将136例儿童患者分为AR合并哮喘组、单纯AR组, 比较两组患儿间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结果显示, AR+哮喘组患儿SPT阳性率较单纯AR组患儿高 (P<0.05) , 两组尘螨、动物皮毛、草花粉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AR:变应性鼻炎;SPT:皮肤点刺试验

2.4 季节分布情况

将624例患者按就诊月份进行统计。根据上海市气象局发布的气温资料, 当年12月和次年1、2月份气温最低, 视为冬季;3~5月视为春季, 6~8月视为夏季, 9~11月视为秋季。本研究发现, 春、秋季SPT总体阳性率高于夏、冬季 (P<0.05) , 尘螨阳性率也反映出相同的变化 (P<0.05) 。见表4。

注:SPT:皮肤点刺试验

2.5 不同居住地变应原阳性率比较

本研究624例嘉定区常住人口, 根据居住地不同, 分为城镇组、城乡结合组、农村组, 三组之间变应原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 居住于城乡结合部患者的SPT总体阳性率及尘螨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 (P<0.05) 。见表5。

注:SPT:皮肤点刺试验

2.6 安全性分析

整个研究过程中, 共有21例 (3.4%) 患者出现了点刺处皮疹、瘙痒等局部不良反应, 在严密观察情况下均于48 h内消退, 未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同时, 亦没有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3 讨论

AR是全球普遍性疾病, 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由于缺乏根治AR的速效手段, 患者肩负着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明确变应原对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变应原的流行病学研究是AR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各地AR患者的变应原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11个城市的调查中[7], 花粉为主要的变应原, 上海地区AR患者中花粉阳性率占75.0%, 尘螨占23.5%;但是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表明尘螨为首要变应原[8,9]。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11类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测试中总体阳性率为75.5%, 粉尘螨和屋尘螨仍为最主要的变应原, 阳性率分别为68.3%和66.3%, 与其他文献报道相近[10], 提示尘螨是上海地区主要的变应原。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 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 西北与江苏省太仓、昆山毗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也受到海洋季风的影响。研究显示, 尘螨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 湿度为75%~80%[11]。根据上海市气象局发布的近10年的气温资料, 嘉定区四季平均气温春季为15.8℃、夏季为27.7℃、秋季为20.6℃、冬季为7.0℃;每年5~7月有典型的“黄梅天”, 平均湿度在70%以上;8~10月会受到海洋台风的影响, 平均湿度也大。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 春秋季适宜的气候条件均有利于螨虫滋生[12]。本研究结果证实, 春秋季的SPT总体阳性率及尘螨阳性率较高, 并且在春秋季AR总就诊人数明显高于夏冬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季AR发作频繁。

嘉定区很早就规划为上海市的卫星城区, 也是著名的“汽车城”, 承接了大量上海市区的产业转移。本区外来人口达到了常住人口的50%, 这类人群大部分居住于城乡结合部, 居住环境较为拥挤, 卫生条件也较差, 这些都为螨虫生长在创造了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何嘉定区AR患者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水平。本研究发现居住于城乡结合部患者的SPT总体阳性率及尘螨阳性率均高于城镇组与农村组。刘晓宇等[13]也报道, 在居住环境密集的学校、工厂宿舍, 螨虫容易滋生, 变应原阳性率高, 与本研究结论相似。Vichyanood等[14]调查指出, 室内环境因素对尘螨滋生有很大影响, 尘螨多滋生于居室中床垫、被褥、沙发、地毯等软物设施中, 加强室内采光通风、勤换被褥等软物设施是减少AR发作的一项积极的措施。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就提出了著名的“Hygiene假说”[15] (卫生假说) 。简要来说, 它是指变应性疾病 (包括AR) 的发病在城市高于农村, 因农家儿童从小就有大量机会接触农场动物和内毒素;而人类正常免疫功能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从小接触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反之则可能罹患变应性疾病。后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个假说, 并且发现AR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2,16], AR的发病率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增加, 16~20岁达到高峰, 50岁以后开始减少。本研究证实嘉定区AR患者的SPT总体阳性率儿童组最高, 青少年组其次, 中年组最低, 尘螨阳性率反映出相同趋势。基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 AR与过敏性哮喘有一定同源性[2,6], 本研究详细比较了儿童组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AR合并哮喘的患儿SPT阳性率较单纯AR患儿高, 两组患儿中, 尘螨、动物皮毛、草花粉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变应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有共同的变应原, 哮喘的下呼吸道炎症可能是鼻炎上呼吸道炎症的延伸。很多儿童变应性疾病的研究也反映出类似的结果[17], 因此, 对于AR患儿, 早期干预, 积极治疗非常重要。

国产变应原点刺试剂盒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不逊于进口试剂, 已有很多研究予以证实[12], 本研究整个过程中为基层卫生单位开展变应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另外,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 是WHO公认唯一针对AR的对因治疗[6], 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SIT治疗方案是大家努力的方向。针对SPT阳性的患者, 本研究组已采用国产脱敏试剂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了治疗, 具体疗效有待于长期的随访及后续的数据发表。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嘉定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分布, 以及与年龄、居住环境、季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11种国产的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对常住上海嘉定区6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SPT) , 分析11种变应原的分布特点以及在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分别按年龄、居住环境来源将患者分组, 比较不同年龄、居住地之间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嘉定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试的总体阳性率为75.5%, 变应原中以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混合花粉、动物皮毛;SPT阳性春、秋季高于冬、夏季 (P<0.05) , 儿童高于成人 (P<0.05) , 居住在城乡结合部者高于居住在城镇及农村者 (P<0.05) 。结论 上海嘉定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整体阳性率较高, 主要变应原为粉尘瞒、屋尘瞒;皮试阳性率以春、秋较高, 儿童高于成人, 居住于城乡结合部的患者较高。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流行病学

变应原分析 篇2

1 调查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的慢性荨麻疹门诊患者, 共880例。其中男性396例, 女性484例;年龄5~60岁;病程2个月至3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 风团阵发性复发或持续性复发, 病程持续6周以上; (2) 排除皮肤划痕征、寒冷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等特殊类型荨麻疹; (3) 无恶性肿瘤、红斑狼疮、内分泌紊乱、风湿热等; (4) 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2 方法

2.1 检测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提

供的常见32种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内试验, 其中吸入性变应原18种, 食物性变应原14种。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阴性对照, 组胺作阳性对照。按国际标准方法操作:在两手上臂伸侧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 用1ml一次性的注射器抽取0.05ml浓度为1∶100的变应原, 自上而下依次皮内注射 (将点刺针尖成直角通过滴在皮肤上的试液刺入皮肤表皮, 使少量试液进入皮肤) 0.01~0.02ml变应原, 两点距离不小于4cm, 5~10分钟后将全部滴液擦去, 20~30分钟后观察结果。

2.2 结果判定标准

以变应原与组胺所致风团面积比确定其反应级别, 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 (-) , 比值≥1/4者为 (+) , 比值≥1/2者为 (++) , 与阳性对照范围相等者为 (+++) , >2倍阳性对照范围者为 (++++) 。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范围者记为阳性病例。

3 结果

3.1 8 8 0例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

8 8 0例中变应原阳性6 3 7例, 占7 2.4%。其中, 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屋尘螨473例 (53.8%) , 粉尘螨322例 (36.6%) , 蟑螂220例 (25.0%) , 霉菌1 82例 (2 0.7%) , 梧桐花粉1 50例 (17.0%) , 油菜148例 (16.8%) , 棉絮130例 (14.8%) , 蚕丝126例 (14.3%) , 麻118例 (13.4%) , 狗毛、羊毛各79例 (各占9.0%) , 葎草花粉39例 (4.4%) , 豚草花粉17例 (1.9%) , 地肤花粉、蒿草花粉各6例 (各占0.7%) , 烟曲霉5例 (0.6%) , 香烟3例 (0.3%) , 鸭绒2例 (0.2%) 。

3.2 8 8 0例食物变应原检测结果阳性者有:淡水鱼1 4 0

例 (15.9%) , 蟹118例 (13.4%) , 牛奶83例 (9.4%) , 牛肉、羊肉各52例 (各占5.9%) , 海鱼50例 (5.7%) , 花生3 6例 (4.1%) , 蒜3 0例 (3.4%) , 鸡蛋2 2例 (2.5%) , 葱17例 (1.9%) , 韭菜15例 (1.7%) , 海虾、芝麻各9例 (各1.0%) , 小麦6例 (0.7%) 。

4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由于皮损反复发作, 伴有瘙痒, 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测定变应原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变应原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为我科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门诊病人。具有典型临床表现, 病程超过1个月, 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8~65岁, 平均30岁,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脱敏治疗, 既往无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异位皮炎、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 所有皮试患者, 24h内停用茶碱类。β受体兴奋剂, 48h内停用抗组胺类, 3d内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激素依赖者除外) ,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

1.2 方法

1.2.1 变应原检测

23种吸入性变应原制剂均自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 (现任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公司) 。测试区为上臂外侧皮肤或者皮肤前臂屈侧皮肤, 使用一次性1mL结核菌素注射器, 测试时抽取试液, 间隔一定的距离分行排列注入皮内0.01~0.02mL, 15~20min后观察结果, 如皮丘直经在5mm以上且周围有红晕并有痒感为阳性, 并同时以生理盐水0.1mL加0.01%磷酸组胺皮内注射为阳性对照。皮试方法及结果评定[3]

1.2.2 脱敏治疗

随机选择50例阳性患者进行常规脱敏治疗, 根据皮试结果并结合病史, 选取致敏抗原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脱敏疗液, 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和浓度, 每周2次, 10次为1个浓度级疗程, 进行常规和维持脱敏皮下注射治疗, 一般治疗至少6个浓度级以上, 0.5~1年观察疗效。

1.2.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经脱敏治疗, 停用所有抗组

胺等药物后, 无风团发作, 皮肤无瘙痒, 持续3个月以上;显效为症状基本控制, 停药后偶有风团发作, 用少量抗组胺药即可控制者;好转为自觉症状减轻, 1~2周内仍有小发作;无效为皮疹仍反复发作或稍减轻, 仍需服用抗组胺药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2.1 变应原检测结果

观察组变应原试验阳性者78例, 男例44例, 女34例, 阳性率78%, 其中2种抗原同时阳性者46例, 2种以上抗原同时阳性者65例, 详见表1。

2.2 特异性脱敏治疗结果

随访的50例病人中, 痊愈18例 (36%) , 显效21例 (42%) , 好转4例 (8%) , 无效及未坚持治疗8例 (16%) , 有效率78%。尚未见任何付作用。

3 讨论

荨麻疹可大致分为变态反应机制和非变态反应机制所致。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认为是环境因素为抗原, 通过I型变态反应而产生的皮疹[4]。其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 荨麻疹局限于皮肤损害, 亦无系统损害; (2) 荨麻疹并有血管性水肿; (3) 荨麻疹及哮喘、鼻炎、结膜炎、胃肠道或口喉功能障碍并存; (4) 荨麻疹及速发过敏。文献报道中列举了致敏物质很多, 包括食物、纺织品、动物毛、唾液、药物、化妆品及化学品等[5]。环境因子的长期存在, 是慢性荨麻疹发生和迁延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6]。慢性荨麻疹原因不明反复发作且受地区、季节影响较大, 本组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皮试阳性率78%, 大多数病人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 表明慢性荨麻疹病人在高敏状态时可同时对多种变应原产生过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人口密度增加, 室内外空气不清洁, 致使屋尘、尘螨成为荨麻疹的主要过敏原。多数慢性荨麻疹经皮内实验可明确变应原, 操作简便经济, 并可根据结果分级来作为特异性脱敏治疗起始浓度的依据。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十分棘手, 抗组织胺有效, 但停药后复发率高, 影响生活、工作, 长期用药可致耐药性增加。特异性脱敏治疗可使过敏的机体在微量的抗原反复刺激后, 增强对抗原的适应力, 从而不发生或发生很轻微的症状。

总之, 通过对本文的分析, 皮试法检测吸入性变应原和脱敏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针对性强、效果确实的特点,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世泰.变态反应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494~498.

[2]顾端金, 顾之燕.临床变态反应疾病[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1:155~252.

[3]叶世泰.内科讲座 (变态反应疾病)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37~40.

[4]文昭明.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1997:62~78.

[5]商涛, 李雅莉.慢性荨麻疹1260例变应原检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6, 10 (4) :199~201.

变应原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儿科及耳鼻喉科就诊的8~12岁过敏性鼻炎[3]患儿217例,依出生地等情况分别分为本地组与外地组。本地患儿为父母均为舟山籍,本地出生,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患儿,共118例,其中男62例,女56例;外地患儿为父母均为外地籍,外地出生,入学前来本市就读的患儿,共99例,男61例,女38例。2组患儿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医学院提供的变应原刺点试剂盒检测变应原,由专人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效能α=0.05 。

2 结果

本地组患儿中有105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占88.9%,其中有78例(66%)对1种以上变应原过敏。外地组患儿中有77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占77.8%,其中有63例(63.6%)对1种以上变应原过敏。2组之间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影响本地组患儿的4种主要变应原分别是艾蒿、花生、海蟹、带鱼,影响外地患儿的4种变应原分别是艾蒿、花生、带鱼、粉尘螨。其中在海蟹、粉尘螨2种变应原上,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患过敏性鼻炎的舟山本地与外地学龄患儿常见变应原的总体阳性率存在差别,舟山患儿高于外地患儿(P<0.05);2组之间变应原谱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除常见变应原外,舟山患儿对海蟹过敏的高于外地患儿,而外地患儿对粉尘螨过敏的高于舟山本地患儿。结合2组患儿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舟山市由于是渔区,居民素来有生食海蟹等海鲜的习惯,由于患儿的肠道屏障尚未发育完全,海蟹等异种蛋白可以少量进入肠壁,成为致敏原[4],是造成舟山患儿对海蟹过敏的可能原因。大部分外地患儿没有生食海鲜的习惯,故由此引起的过敏相对较少,但由于其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故由粉尘螨等引起的过敏高于本地患儿,其发生率与国内报道[5]相近。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多数较为发达的城市一样,舟山市居民饲养宠物的人较多,患儿与宠物接触的机会较大,故本地患儿对狗毛的过敏多于外地患儿,虽然统计学上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但也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HUGHES K,GLASS C,RIPCHINSKI M,et al.Efficacy of the topi-cal nasal steroid budesonide on improving sleep and daytime somno-lence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Allergy,2003,58(5):380-385.

[2]TOGIAS A.Rhinitis and asthma:Evidence for respiratory systeminte-gration.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3(3):159-164.

[3]顾之燕,杨占泉,王荣光.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5(3):134-135.

[4]龚四堂.小儿食物过敏的消化道表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17-18.

变应原分析 篇5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 是严重的威胁着小儿健康的一种慢性过敏性疾病之一。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55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注:*2组相对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0例患儿均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儿,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 其中男28例, 女27例;年龄3~7岁, 平均 (5.7±1.2) 岁;病程0.5~6年, 平均 (3.5±0.8) 年;合并症:合并有湿疹者15例, 荨麻疹18例, 过敏性鼻炎22例, 食物过敏11例, 药疹15例;有家族哮喘等过敏史13例。对照组55, 其中男29例, 女26例;年龄≥3~7岁, 平均 (5.5±1.4) 岁;病程0.5~6年, 平均 (3.4±0.7) 年;合并症:合并有湿疹者14例, 荨麻疹17例, 过敏性鼻炎23例, 食物过敏12例, 药疹14例;有家族哮喘等过敏史12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家族史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1]拟定。 (1) 喘息呈反复发作; (2) 发作时肺部干罗及喘鸣音; (3) 平喘药有明显疗效, 疑似病例可选用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每次0.01m L/kg, 最大量不大于0.3m L/次, 或以舒喘灵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15min, 观察有无明显疗效。符合以上标准者可能即为小儿哮喘。

1.2.2 纳入标准

(1) 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2) 均为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 (3) 年龄3~7岁; (4)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或血清粉尘螨的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 (5) 血清屋尘螨、粉尘螨特异性3~6级; (5) 入选前4周内未接受过任何其他药物临床试验。

1.2.3 排除标准

(1) 排除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者; (2) 排除年龄<3岁、>7岁者; (3) 排除急性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 (4) 排除入选前4周内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5) 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6) 排除合并有呼吸道发热性感染或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病及炎症性疾病者; (7) 排除伴有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肺结核活动期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给予粉尘螨滴剂1~5号舌下含服, 每日1次, 早饭前用药。根据过敏程度调节剂量。常用量分为递增量和维持量, 递增量为1号、2号、3号, 维持量为4号、5号。前期1~3周服用剂量递增:即1~3号, 每日1次, 第1周用1号 (粉尘螨滴剂总蛋白浓度为1μg/mL) , 第2周用2号 (总蛋白浓度为10μg/mL) , 第3周用3号 (总蛋白浓度为100μg/mL) 。1、2、3号每周7d剂量依次为1、2、3、4、6、8、10滴, 每滴40μL;第4~5周含服4号 (总蛋白浓度为333μg/mL) , 每日1次, 每次3滴, 每滴40μL。第6~25含服5号 (蛋白浓度为1000μg/mL) 每日1次, 每次2滴, 每滴40μL。

1.3.2 对照组

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吸入, 200μg/次, 2次/日, 症状控制后改为200μg/次, 1次/日, 或200μg/次, 隔日1次。症状控制良好, 可递减, 后每3个月减半量。2组均以治疗25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4 评价标准

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1]拟定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 即使有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 PEF≥80%预计值, PEF昼夜变异率<20%;显效:哮喘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 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 PEF昼夜变异率<20%, 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 PEF增加量l5%~24%, 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PEF测定值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9.09%, 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8.00%, 总有效率为82.00%。2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CD3、CD4、CD8 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2组组间比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 是一种慢性过敏性疾病之一, 严重的威胁着小儿的健康。目前已有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受到免疫调控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影响[2]。小儿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表现包括由IgE所介导的过敏性反应, 以及以上皮基底膜胶原的沉积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气道平滑肌生长为特征的气道重建[3]。近年来随着对过敏性哮喘研究的不断深入, 大多学者认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与Thl/Th2细胞比例失衡之间有着相关性[4]。研究表明Th细胞可分化为Thl型或Th2型2型, 在此分化过程中需要一些具有特异性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5]。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 是由WHO推荐治疗哮喘的一种对因治疗方法, 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提倡一种针对变应原的过敏性哮喘新的疗法, 其用药方便, 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的皮下注射, 而且儿童的依从性高, 更易于接受, 达到疗效[6]。大多学者认为, 特异性免疫是一种针对变应原的治疗小儿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治本的方法, 其主要通过改善或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9.09%, 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8.00%, 总有效率为82.00%。2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CD3、CD4、CD8 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2组组间比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2]刘萍, 吴敏, 王莉, 等.儿童哮喘脱敏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 (7) :l224-1225.

[3]陶志华, 陈惠文, 吴曙粤.尘螨疫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J].医学文选, 2003, 22 (2) :221-223.

[4]王凯萍, 王祥, 殷凯生.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 25 (4) :237-239.

[5]彭志松, 王祥, 王凯萍, 等.脱敏治疗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07, 33 (8) :796-79.

[6]顾雪峰, 沈宏韬, 葛白玉.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9) :929-930.

变应原分析 篇6

关键词:鼻炎,哮喘,季节性,吸入性变应原,变应原测定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c,AR)、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我区夏秋季常见病,是变态反应门诊的多发病,随着环境污染的逐年加重,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饮食习惯的改变,家庭装修的广泛普及,接触污染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上述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何有效防治疾病成为当务之急。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筛查及皮内试验,明确变应原,针对病因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我们现就60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筛选

2010年7月—2010年9月,选择符合诊断过敏性哮喘[1]、过敏性鼻炎[2]标准,且具有:(1)地域性、季节性、发作性非常明显;(2)呼吸道症状明显,同时伴发季节性皮炎或荨麻疹;(3)先有上呼吸道症状或眼部过敏症状,继之出现哮喘发作;(4)逾时自愈或好转;(5)除外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慢性病。以上住院患者60例,其中单纯过敏性鼻炎37例,男性11例,女性26例;年龄12~35岁(平均28.12岁)。合并哮喘23例,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8~35岁(平均27.53岁)。

1.2检测方法

每位患者常规抽血检测血清中总Ig E(t Ig E)和特异性Ig E(s Ig E),同时对春季花粉(包括桦树、杨树、榆树、柳树、柏树、栎树、槭树等花粉)、蒿草花粉、夏秋花粉(包括向日葵、玉米、苍耳、灰藜、大麻、高粱、蓖麻花粉)、尘螨、猫狗皮毛、霉菌、棉絮、枕垫料、蛾子等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内试验或点刺试验。变应原溶媒和0.1 mg/ml磷酸组织胺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变应原试剂由北京协和试剂厂提供。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方法及其阳性判断标准参照文献[3],皮肤指数(SI)=0.5为+,SI=0.5~1.0为++,SI=1.0~2.0为+++,SI=2.0为++++。

1.3疗效评价标准

健康参考对照值tlg E<60 k U/L,slg E<0.35 k U/L(由Pharmacia Uin CAP-100 System自动检测仪、南京维康乐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提供)。20 min后,SI≥+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血清中t Ig E、s Ig E检测结果以及皮内试验结果,综合判定结果,见表1。

变应原检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过敏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草花粉(78.3%)、夏秋季花粉(50.0%)、尘螨(31.7%);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草为主(78.2%),夏秋季花粉(65.2%)、尘螨(51.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季节性鼻炎、哮喘是特异性体质对空气中某些物质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是Ig E介导的急性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而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AR是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及嗅觉功能障碍等,严重可导致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睡眠、发音功能、面部发育及生活质量。

根据临床结果显示蒿属花粉、夏秋季花粉、屋尘+尘螨是我市夏秋季主要的吸入性致敏原。蒿属花粉在我区各地分布广,花期7—9月份,相关文献报道,北方气传蒿属花粉浓度在Ⅲ级以上时间分布在8月下旬至9月初[4]。玉米、向日葵作为我区主要夏秋农作物,花粉期在8、9月份,检测结果中向日葵花粉占54%,是我市主要的夏秋季致敏花粉。由于我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各种花粉极易在空气中漂浮,不容易沉淀,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预防的办法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到野外,尤其是多杂草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戴防护口罩,或者鼻腔内涂抹隔离剂,以减少吸入鼻腔内变应原的数量。严重者采取季节前脱敏治疗,彻底改善症状。

尘螨属于疥螨亚目(Sarcoptiformes)蚍螨科(pyroglyphidae)。主要寄居于室内的尘土中,体积虽小如粉末,但分布数量惊人。尘螨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在人体身上可引起许多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炎、荨麻疹等。我区居民喜欢铺地毯、毡子,非常有利于螨的生活,资料表明,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下,深藏在沙发、地毯、或床垫中的少量螨要几个月才会死亡,室中的变应原水平才会下降[5]。所以尘螨成为我区又一主要气传致敏原。这类患者的居室内要避免铺地毯类物品,床上用品要定期清洗和晾晒,减少尘螨的繁殖。严重者可以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改善症状。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40%,过敏性鼻炎在哮喘中的发病率也高达30%~80%,有学者认为这个数据可能还低估了过敏性鼻炎的实际发病率[6]。过敏性鼻炎与哮喘致敏原比较,大多可检出相同的致敏原。此外哮喘的发病率与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这与我们的临床检测结果相一致。

单纯性鼻炎各种致敏原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尘螨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皮试反应强度也低于哮喘组,表明只有当机体对致敏原反应程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引导致哮喘发作,否则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对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我们在常规哮喘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我们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要早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在避免接触变应原、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变应原脱敏治疗,提高治愈率。同时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降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与呼吸杂志,2003,26(2):132-138.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4.

[3]顾瑞金.变态反应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7-268.

[4]姚丽娜,张宏誉.北京市气传蒿属花粉浓度调查[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20):913-916.

[5]文昭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33,62-67.

[6]Simons FE.Allergy rhinobronchitis:the asthma-allergic rhinitis link J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534-540.

儿童哮喘变应原检测与防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3例哮喘患儿均来自本院儿童哮喘专科病房及门诊,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3,4],其中男129例,女124例,年龄6个月~14岁。对照组249例为健康儿童,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抽血3ml,分离血清,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通过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变应原特异性及总抗体检测变应原吸入性组包括户尘螨、粉尘螨、矮豚草蒿、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柏榆、梧桐、三角叶杨、律草;食入组包括鸡蛋白、牛奶、鱼虾蟹、牛肉羊肉、腰果、花生、黄豆、芒果、小麦。

1.3 结果判断

血清sIgE(kUuA/L)分级标准为:0级为阴性,Ⅰ~Ⅵ为阳性。0级<0.35,Ⅰ级0.35~0.70,Ⅱ级0.7~3.5,Ⅲ级3.5~17.5,Ⅳ级17.5~50.0,Ⅴ级50~100,Ⅵ级>100。0~Ⅵ级代表其水平分别为:无、低、增加、显著增加、高、较高、极高。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哮喘组与健康组不同变应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抗体的阳性率对照

见表1。

2.2 253例哮喘患儿不同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

见表2。

2.3哮喘组患儿及健康组总IgE结果见表3。

3 讨论

儿童哮喘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损害小儿的身体健康。在各种触发因素中,变应原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测变应原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与之接触,是哮喘防治的基本原则。传统方法是采用皮肤点刺检测哮喘患儿变应原,该方法对儿童来说存在依从性差、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假阳性多、患儿点刺部位的疼痛不适甚至感染等缺点。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采用血清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哮喘变应原,这是一项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依从性好、无创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患儿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从而为哮喘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2]。

本研究显示吸入变应原总阳性为80%多,户尘螨和粉尘螨阳性67.58%,说明户尘螨和粉尘螨是郴州地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与我国其他南方地区大体一致[5,6]食物变应原总阳性为牛肉羊肉、鱼虾蟹阳性分别为14.62%、9.09%,说明食物变应原也是引发儿童哮喘的一个方面,但相对吸入变应原,食物变应原引发儿童哮喘的概率要低得多。临床实践中检出哮喘患儿变应原后可采取有效地避、忌、替、移等方法,对于变应原无法有效避免的,还可采用特异性脱敏疗法。大量文献报道证实脱敏疗法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方法[7,8],且儿童疗效优于成人,可避免患儿由对单一变应原过敏发展为对多种变应原过敏,可阻止变应性鼻炎患儿发展为儿童哮喘,可减少吸入性激素药物的用量[9]。

综上所述,儿童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对哮喘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兰,张淑霞,刘宝梅,等.儿童哮喘变应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129-130.

[2]倪慧萍,胡国成,顾燕明,等.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7,28(9):1470-147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4]胡烈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177.

[5]赵凯,王玉杰,李正兰.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53-55.

[6]刘萍,周雅燕,郑跃杰.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与防治(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9(2):102-104.

[7]李明华.哮喘病的脱敏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4):12.

[8]王次林,罗荣华.唯尔本与免疫方法联合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3,24(4):413.

上一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下一篇: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