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心理学

2024-06-13

英语教学心理学(共12篇)

英语教学心理学 篇1

心理学这一学科, 是与各种学科都相适应的一门科学——当然教育学也不例外。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 运用心理学原理于教学中,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笔者试结合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分析心理学在其中微妙的角色。

一、几种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英语教育。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 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 需要学习者不断地重复和模仿, 强调机械性训练。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主要集中于学习问题领域, 相对忽视了学习的内部过程。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听说法, 强调与目的语的大量接触和实践, 强调语法结构的操练。学习者被看作可以通过训练而达到正确反应的机械对象, 只需要对刺激作出反应, 忽视了学习内容、方式和速度等因素。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 机械的模仿和单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生活中真正能使用语言。

通常来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施, 一是明确教学对象, 要体现出个体的差异。二是了解学生的行为, 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是确定学生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和条件。四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具体变为熟练度和准确度。

2. 认知心理学与英语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的认知法, 主张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 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规则的能力。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好相反, 前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 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等等。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 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 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妨采取认知心理学的一些观点进行教学, 首先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情况, 在此基础上, 设法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使教师的教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认知过程, 启发学生进行深入加工, 从而调整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

3. 联想心理学与英语教育。

联想心理学认为感觉印象与反应之间的联合或联结是学习的基础, 心理是人的联结系统, 学习就是联结。这一心理学说被列入联想心理学派, 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学习心理理论研究的划时代人物。直接法也称口语法, 正是以联想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提出的。它主张以模仿为主、理论无须先行、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等等, 强调培养语感及直觉的作用。该方法认为, 可以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在直接法的教学中, 强调记忆的必要性, 而记忆又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

以上简单筛选出心理学的几种代表理论来阐述其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 教师又该怎样来充分利用心理学使这一学科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二、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

1. 注重兴趣的引导。

学习者的情感心理因素对英语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和态度, 两者密切相关。态度和动机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成功的主要因素。英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入手, 探索形成富有情趣特点的中学英语教育新模式。所谓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 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因此,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应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吻合。教师在安排英语教学时, 必须钻研教材, 发掘其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将对英语学科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 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其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2. 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亲其师, 信其道”。当代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说话机会、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更多的评价机会。教师的角色有着多重性, 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示范者、评价者, 同时还是学习者。在这种师生关系下, 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过程等环节,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并进行恰当的指导。

3. 端正态度, 精选教材。

态度不一定能够决定一切, 但态度绝对可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重视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 英语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也是一个心理的过程。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 特别是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只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育工作的提升才指日可待。

英语教学心理学 篇2

积极心理学是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anM.E.)提出,倡导人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来看,它不仅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其思想已经渗透到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较显著的社会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已经有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也称为“幸福课”,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助并帮助他人、社会变得更幸福。与综合性大学相比,美术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而英语更是学生的弱项,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他们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英语课堂上学生睡觉、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师渐渐进入“消极教学”状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美术院校英语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和感受幸福,让曾经枯燥无奈的学业变成可以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感觉的兴趣爱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积极心理学对美术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个体的幸福、快乐、积极体验。在Fredrick的“拓展―建构”中明确指出:积极情绪的调动可增强个体的智力,并帮助个体形成长久的智力资源。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言得到顺畅的表达,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压抑语言的表达或阻碍语言的学习。我国古代也有积极情绪体验的说法,如《论语》第6篇《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形成学习自觉性,由内而外地实现学习的持久性。把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入英语课堂,使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即认知的需要,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求知欲望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进取心,带着“为什么”去学习,明确认识学习英语不只是死记硬背或者应付某次考试,更应是通过整合一切资源,学会真正运用英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系统学习,在学习中寻找自身的兴趣点,这样学习才会变得积极主动,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同样都是成长p发展中的个体,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对立关系,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平等p积极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帮助教师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使教师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空间,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巨大的发展潜能,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成长的经验,努力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在美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更新指导思想,培养学习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灌输知识点为主要任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学生在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学生避免错误、克服缺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在愉悦的状态下往往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因此,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应从过分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其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信心和勇气,并把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特征及积极品质作为最终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实效性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始终坚持“教为练,练为用”的教学原则。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面对和感染学生,积极肯定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而取得的小成果,使得学生有快乐学习的感受和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愿意将学习中的经验和困惑与大家分享讨论,从而形成轻松愉悦、积极上进的英语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积极心理学旨在关注人的积极和优秀的品质,要求教师学会肯定学生的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计划。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的实现,不断累积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诸多的约束和控制,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等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陷入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的恶性循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结果适得其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在于个体的积极因素,立足于个体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对个体心理现象做出积极解释,包括许多的心理问题,进而激发个体自身内在的优秀品质及积极力量①。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创造条件,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思考探究状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营造出乐学、愿学、善学的教学氛围。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满足、快乐及充满希望等主观体验;二是研究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包括勇气、仁爱、正义等;三是研究建立有利于培育责任感、关爱、宽容等积极品质和力量的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组织系统。因此,英语教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英语教师还要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感染与启发,将学习英语内化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部分,帮助学生摆脱英语学习过程中“压力大、包袱重、紧张、害怕、积极性低落”等不良心理障碍,这样的英语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改革方式方法,激发内在动力。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们应该注重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培养、发挥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使教育过程更高效,促进人的发展并使其走向幸福。逐渐地,乐观、希望、智慧、爱、满意感、宽容等积极因素进入当代教育教学研究的视野,积极心理学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新的价值取向,它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潜能和动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首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参与度较强的教学环节,如猜谜游戏、头脑风暴、情景表演、编创课本剧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生硬、无趣”,而积极加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在课外,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如组织英语角、经典英文电影欣赏、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故事讲演、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文电影配音大赛、举办英语文化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演交流的舞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其次,运用积极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出针对性强、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例如通过典型例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亲自看到教师发挥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从而获得启发,再引导学生自己顺着一定的逻辑思路推测可能的结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绝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似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质疑,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和研究问题,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最后,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情绪,首先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绪,通过表情、目光、声音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会随之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以愉悦的心情感染学生,才能切实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回答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乃至生活中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对话,对于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行为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获得的一点点进步也要不吝惜夸奖和褒扬。通过不断地鼓励、褒奖和帮助,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使学习英语成为他们愉悦的体验,而不再是负担。

(四)丰富评估内容,提升学习体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美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就是根据英语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现状,运用积极心理学最新的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深入挖掘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在积极的氛围中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使英语教学效果最优化。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知识点而教,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学生乐学、向学的积极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体验,进而形成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因此,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业评估来说,在重视期终考试等终结性评估的同时,更要强化形成性评估,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业成就给予直接的、及时的、充分的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学生感受到成功,进而内化成学习动力,这样无论是对英语教学还是对学生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四、结语

教师应针对美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结合美术院校自身英语课堂的现状,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英语教学中的三个心理学问题 篇3

【关键词】中介心理 语感心理 迁移心理

一、汉语中介心理问题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汉语做为一种中介心理现象始终是存在的。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必须有意识的运用汉语中介心理这一原理,才能使英语教学效率得到科学化的最大提高。

诸如英语词的概念与其物质外壳的关系,有与汉语现象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一本书”的汉译英a book,这是典型的英汉两种语言现象相一致的,学生学这类组词无多大困难。但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与外壳英汉两种语言现象不一致时,如“一袋大米”,学生往往容易犯a bag rice这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汉语中介心理的障碍现象。

在句子结构上,英汉现象一致的英汉翻译干扰不大,但在不一致时,这种中介心理干扰就大了。如“这不是书”,“书在桌子”上就容易译作This not is book. Book on desk之类。从科研的角度看,学习英语实质上,是使英语材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接通,进而才能建立新的联系系统的心理过程。

二、 语感心理问题

有人认为,在中小学英语学习阶段,还谈不上培养其语感,其实不然。因为语感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只要教学大纲有要求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遇到语感问题,因为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外语语感的强弱,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感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怎样增强学生的语感,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實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二)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

(三)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

(四)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五) 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快速有效地识记单词及词组

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甚至运用黑色幽默来帮助学生识记英语也很有效,如ambulance (俺不能死)。区别in time及时on time 准时可通过地理名词---(英吉)利海峡 前两字记住“in 及”in time。

三、 迁移心理问题

迁移的基本条件,是不同技能是否具有共同的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先行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往往影响后续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如技能等),这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成熟的迁移心理素质,是英语教改中的重要课题。 如果先行学习对于后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认识迁移是有条件的,有规律可循的,对促进学生正迁移心理的形成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因此,学习英语,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应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在对与汉语语言现象不一致的地方,包括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的英语语言,应设法防止负迁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如何把汉语的熟练迁移到英语学习,迁移的成效水准是随着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呈现不同水准而言,所以做为英语教师,要想让学生把英语学好,应该把重视与学好汉语同步进行。

当然在英语一门课中,也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了happy/unhappy 是一组反义词,到lucky时,要能说出它的反义词unlucky , 还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情况,friendly/unfriendly ,甚至迁移出like/dislike, possible/impossible等其它类型。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掌握规律,增强自信并乐于自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关注这三个基本的心理学问题,那么也就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利的心理,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Wagg, J(2000), Rewarded by punishment;Reflections on the diuse of positive reinforencement in schools,Exceptional children,67,173-186

2. Zimmermen , B. J.(2002).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 Theory Into Practice, 41,64-70

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篇4

认知法是人类认知心理学科中延伸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受行为主义的心理影响的一种方法。听说法而产生的相对立的一面。英语教学法需要遵循其相关的英语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

2. 着重强调在对语言进行理解和语言规则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学习以及练习;

3. 运用自身的母语进行学习;

4.分析改正错误的理解。

由此可见,其在认知的思想上与认知心理学大致相同的,体现为认知心理学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在英语教学上主要表现:

1.通过对英语所学的词汇"语音以及对语法的分析和对英语语言的结构理解和掌握上运用语言的能力将其意义在情景中进行发展。可以通过在句型结构上进行语言练习;

2.在人的认识结构过程中,强调行为的作用;

3.在认识心理学英语教学理论中,强调学生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意义。

二、认知心理学与社会构建主义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构建主义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将当代教育心理理论上的一些方法运用到英语教学上。它的运用将英语教学进入一个新型的视角中。这种社会构建主义英语教学观主要包含:

1.学生自己对英语技能和知识进行构建或学习获取;

2.与社会形成互动,表现在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

3.这个理论影响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素,包含学生自身。老师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境"其中进行知识构建的学生本身决定着学习,而老师在过程中引导和提供经验,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营造气氛,这种理论极大地运用了认识心理学的相关思想:

1.认知心理学中的构建主义理论,即强调主体本身对事物认识的构建及理解,强调自身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2.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即以人为本,注重教学过程中人的需求,将人的情感。思想以及需要放在认识首位。

3.社会互动,即注重主体自身和周围环境,以及在互动中和同伴。父母之间相互关联。

三、英语叙事教学法

叙事学主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经典叙事学,它表现在对文学的结构理论研究;第二阶段为后经典叙事学时代,它的特点为把教学实践因素整体语境化;第三阶段为叙事理论与跨媒介化,即多学科的发展整合。叙事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理解事物的自然发生性,而叙事学与英语教学结合形成的叙述英语教学法则包含了多个教学思想和理念:

1.它是多个英语教学方法的补充。增强以及完善"它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2.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叙事化,其中对英语课堂语境的叙述即为一种叙事化体现"让学生参与学习叙事教学中,能够促进他们对英语的记忆。听说和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3.叙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英语老师和学生两者自身的英语知识以及教学行为进行的信息重新呈现,可以对知识进行叙事化监控以及管理。

四、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

在人的心理现象以及过程中,认知心理学遵循五条原则:

1.重视人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和第一只知道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分析的英语学习方法,使用和分化的能力,以保证后续英语教学不断,达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效率。

2.注意内部发展的心理认知过程,即认知信息处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过程,只有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认识到程,可以更有效地指导英语的教学,例如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和思考,接受新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建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3.注重客观事物的认知概念的角色认知心理学的意义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从概念的角度,而不只是一个数据信息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可以完全理解的心是主动学习的概念,找到学习的意义,如英语教学是合理的和有效的方式“认知”是英语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另一个是积极理解和学习,思考更多,所以你可以了解更多。

4.加大认知信息的反馈作用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前期过程的了解,也需要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地对信息加以反馈,这样才能不断地总结,好的方法继承和发扬,不足则要加以改进,从而组织整理出一套适用于英语教学的方法,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5.承认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有自己的个性需求,所以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认知的差异性,在充分满足其个性需求的同时加强对其教学的指导,使得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认知遵循这些原则,并加强对这些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

五、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运用学生自身的潜力以及能力,从而获得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教学上的成功,这是非常值得进行研究的问题。上述表明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影响,而英语教学注重的是人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挖掘以及对英语语言学习规则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语言操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认知心理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进行应用:

1.掌握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规则,并结合英语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主体学习英语的认知心理过程,它的语言信息处理和研究”的使用在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独特的机制和相关函数在人类的大脑,和信息形式的语言认知和掌握语言结构,集成到相关和发挥其他实践学习和认知能力。

2.关注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将存在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动机和概念是不同的,因此,认知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如果没有学生的差异进行全面分析,而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学生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水平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认知心理学,英语教学必须进行分层渐进教学模式,即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目标层等。

3.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的方式。团队合作就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两两一组或者更多人的组合,这样互相的学习,督促。一来能够指出相互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二来由于英语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英语加以运用,熟能生巧,故加强团队合作,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分组,不仅要考虑差异性还需要考虑互补性,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其次就是要明确英语学习的任务,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就是要对团队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和跟踪,以指导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改进。

心理学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 篇5

我们在第二节介绍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时已经谈到,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明确具体。那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如何陈述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任务呢?

一、教学目标的陈述

传统的教学目标一般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描述,如“培养学生的文艺欣赏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些目标中提到的“文艺欣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体会”都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状态。这样陈述的教学目标含糊不清,难以捉摸,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它们既不能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能有效指导教学的测量与评价。为了克服教学目标陈述的含糊性,心理学家提出了三种新的理论和技术。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1962年心理学家马杰(R.F.Mager)提出,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必须取消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术语来陈述目标的方法,代之以用描述行为的术语来陈述目标。马杰提出,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即表述行为;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表述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即表述标准。

所谓表述行为,指用可观察的、具体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以便教师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要求的目标。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例如,能比较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异同,能操作计算机等。加涅(Gagn,1992)则在此基础上,将动词细分为性能动词和行动动词,并将学习内容称为对象。性能动词(capability verb)如辨别、鉴定、分类、证明、生成、陈述等,行动动词(action verb)如比较、说出、借助、解答、综合等。这样,目标的表述就变成由性能动词、行动动词和对象三部分组成。例如,通过比较(行动动词)能辨别(性能动词)汉字“晴”和“睛”(对象),借助定义对各种家庭进行归类等。

所谓表述条件,指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就是在评定学习结果时,该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例如,要求学生操作计算机,是在教师或说明书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还是学生独立操作?加涅(Gagn,1992)称之为情境和工具。

所谓标准表述,指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要求,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等问题有关。加涅(Gagn,1992)称之为限制和特殊条件。

例如,关于学习的定义,按传统方法可以这样陈述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一概念。但是怎样证明学生“深刻理解”了呢?“深刻理解”是对学生内在心理状态的描述,不能被观察到。行为目标的提倡者认为,如果要使目标可以被别人观察到,具体而不含糊,就应改用能证明学生表现出“深刻理解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按照马杰提出的行为目标的三个条件,上述目标改为行为目标,可以这样陈述:提供若干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新例子(行为产生的条件),学生能够识别学习的正例和反例(行为表现),在五个实例中至少有四个识别正确(合格行为的标准)。这个目标虽未出现“深刻理解”这一术语,但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了学习的定义才能表现出目标中规定的行为。这是因为所提供的例子不是学生原先学习过的,而且例子既有正例,也有反例。学生一定要应用已掌握的学习概念才能识别和说明哪些实例属于学习,哪些实例不属于学习。

从教学目标指导测量和评价的功能来看,行为目标的优点是非常清楚的。好的行为目标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例如,上述关于学习的行为目标只要稍加变化,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结果的测验题:

你认为下面五个实例中哪些属于学习,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a.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b.成人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入托儿所怕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d.成人用筷子吃饭e.“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确答案为b、c、e)

但是,行为目标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它只强调了行为的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教师可能因此只注意学生表面的行为变化(外在表现),而忽视学生内在的能力与态度、品德方面的变化(内在实质),而使教学误入歧途。

(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它要求陈述提供什么条件(刺激)和学生能做什么(反应)。只要对刺激和反应加以具体规定,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但坚持学习的认知观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品德结构的变化。为此,格伦兰(N.E.Gronlund)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法,即采用描述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目标。

按照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教学目标,首先应明确陈述记忆、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若干行为样例,如“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并当众朗读”。如果没有行为样例,我们也就失去了评价教学目标究竟是否达到的依据。据此,对于上述“学习”的目标可以这样陈述:能够理解学习的概念(内部心理描述);提供有关学习的新的正例和反例,学生能正确加以识别(行为样例)。

总之,这样陈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的总目标是记忆、理解、创造、欣赏、热爱或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表现这些变化的具体行为实例。这些实例只是表明内在心理变化的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例。这样就避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目标的含糊性。

(三)表现性目标

许多高级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参加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达到的,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高级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的提高,爱国主义情感和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都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育教学就能立竿见影的。为此,艾纳斯(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以弥补上述两种陈述方法的不足。表现性目标只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当然,表现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补充,教师切不可依赖这样的目标;否则,教学目标的陈述又会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

总之,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能力提高、态度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2)陈述得好的教育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如知识领域中的目标应反映记忆、理解和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二、教学任务的分析

目标陈述和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两个彼此关联的环节。任务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德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德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教学目标的陈述只规定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应获得的学习结果及其类型,并没有说明这些学习结果是怎样得来的。任务分析则要进一步揭示最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Gagn,1992)。

(一)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所谓教学空间,就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差距,即改变学生的原有状态,使其向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终末状态变化。而当教学目标的终末状态确定后,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的确定便成了问题的关键。

所谓起点行为或倾向,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的原有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都表明,学生的原有基础是新的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的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在确定终点教学目标后,必须认真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确定学生起点行为的方法很多。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通过诊断性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的教学目标的85%以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其目的也就是确保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已具备适当的起点能力和水平。

(二)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在终末状态和起始状态都确定以后,任务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enabling objectives)。

在从起始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与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就称为使能目标,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各级子目标。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如反复提出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预先具备什么能力或倾向”,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始状态、使能目标和终点目标及其类型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则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就有科学的依据了。

(三)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是保证终点目标达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支持性条件。使能目标是构成高一级能力或倾向的组成成分。缺乏它,学习活动无法进行,因此它又称为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则像化学中的催化剂,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例如,对于某一原理的学习,这一原理所包含的基本概念是它的必要条件,而心智技能、学习动机等则是其支持性条件。在任务分析时,教师也应对这些支持性条件加以分析。

英语教学心理学 篇6

【关键词】积极 心理学 中职英语

一、引言

在社会团体和父母的眼中,中职生并不受青睐。不少中职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他们在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成功感,重建学习信心。对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20 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以塞利格曼(Seligman )与奇克森特米海伊(Csikzentmihalyi) 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幸福生活。现在积极心理学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

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笔者进行了“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旨在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与实验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研究目的:探索如何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中职英语教学。

2.研究对象:我校2011级旅游班(该班被称为全年级学风最差班),共40人,其中女生27人,男生13人。

3.前期分析:用调查问卷对该班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英语学习情况等进行调查。问卷改编自积极心理学创立者塞利格曼博士以及他的团队创办的“真正的快乐”网站(www.authentichappiness.org)当中的“乐观感测验” “学习-生活问卷”两份问卷。另一方面,笔者在该班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测试题采用21CN教育/外语 /公共英语-资料库里的2011年3月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一级模拟试题第一套。

调查结果显示:该班学生对人生抱积极态度的只有30%,热爱学习的只有28%,对英语学习有信心的只有25%。

(1)人生观方面——消极思想的学生比例不少,占30%的学生;40%的学生不确定是积极还是消极;抱积极态度的学生才占30%。

(2)学习观方面——不爱学习,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占多数:25%的学生明确表示讨厌学习;47%的学生表示说不上热爱;热爱学习的学生只占28%。

(3)英语学习方面——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25%的学生对英语一点信心也没有;50%的学生信心不足;有信心的只占25%。

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显示:该班学生的及格率只有32.5%,优秀率为10%,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偏低。

(二)实践阶段

笔者根据研究对象的调查数据和教学具体情况,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绪”“体验英语学习快乐”方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

1.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绪

(1)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笔者联合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在本校举办了一场名为“积极心理学令你更幸福”的心理讲座,邀请了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心理科的徐教授主讲。笔者要求实验班的学生必须参加,撰写听后感并提交给老师。目的在于引导实验班的学生认识积极心理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他们知道人生因为有了积极心态而改变。另一方面,笔者指导学生登陆 “真正的快乐”网站,注册为会员,了解更多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并定期在网上完成反映积极人格的6大美德和24项积极品质的“显著优点调查”。 “真正的快乐”网站会根据会员提交的调查表给出分数并提供相应的评价。

通过了解积极心理学,实验班大部分的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地面对自身的不足,肯定自己的优点,做到扬长补短,凝聚力量。课外,笔者关注该班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学习等方面的心理状况以及了解他们对“快乐”“幸福”“成功”之类情绪的理解,为有情绪问题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笔者在与实验班学生相处的后期,明显感觉到他们心理的变化,有积极学习情绪的学生日渐增多。

(2)引导学生完成RCT快乐训练计划,完善自我。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是塞利格曼及其同事做过的一个训练计划,通过增加个体自我的积极力量来促进个体获得积极态度。该计划要求,一周之内对照组只记流水账式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实验组则要每天必须做五件快乐练习中的一件。这五件快乐练习是:1)感激练习;2)每天记下三件生活中的快乐事件;3)记录自己近期生活中最辉煌的时刻;4)用新的方式使用自己最具代表性的积极力量;5)了解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该实验的结果表明:那些经过快乐练习的受训者都比原来增加了快乐体验,其对生活的态度明显更积极,而对照组则没任何变化。

笔者借鉴RCT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希望学生能通过这种快乐训练体会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培养积极情绪。笔者要求实验班的学生一周之内必须每天做三件“快乐练习”中的一件,这三件快乐练习是:1)每天记下一件以上生活中的快乐事件;2)了解并记录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如热心、和平、仁爱等,可上网参考“显著优点调查表”);3)记录在英语学习上用新的方式使用自己最具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如具有“热心”这一积极力量,以前总是把这种积极力量用于和人的交往,现在尝试用这种积极力量来学英语---不会读的单词热心地去请教别人)。

实验结束以后,笔者和课题组的同事为了强化训练效果,分别在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再重做该实验。经过快乐训练,笔者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比原来积极,在英语课堂上有更积极的表现。

2.积极教学,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1)营造和谐课堂,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积极心理学强调和谐环境对积极体验的重要性。笔者很注重在英语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如课前放些轻松的音乐,跟学生开个小玩笑,或叫活泼好动的同学讲个笑话等,尽量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进入课堂。笔者在课堂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到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设定一个符合他能力的不太困难的目标让其达到,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课堂讨论或是教学活动设计时,发挥其思维活跃的特点,为教学出谋划策;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鼓励其多开口,为其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克服其羞涩的心理;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让其担当课堂小组的组长,提高其责任心,并对其任何进步给出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使其表现更加突出。笔者力图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积极的信息,通过因材施教使教学形成良性的循环。

(2)分层教学,关注差异,体验学习的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很重要。笔者在实验班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以《英语基础模块二》第六章的口语教学设计为例,该口语课的内容是打电话告知主管上班要迟到的原因。笔者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了一份前测题,对学生口语情况进行前测。笔者根据前测结果将班内学生分成三层,A层12人,B层16人,C层12人。笔者根据分层情况设计了不同的能力目标: A层的学生要求能正确运用核心句型,准确、流利地完成3项指定对话任务;B层的学生要求能较完整地运用核心单词和句型,正确完成指定的2项对话任务。C层的学生只要求能通过借助资料,运用核心单词和句型,完成1项对话任务。笔者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组,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赛的同时,使每层学生均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令每一个学生感觉到他们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3)应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快乐学英语。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实际上,带着快乐去学习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游戏教学正是一种让学生乐学的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在实验班的英语课上多应用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英语的快乐。例如:笔者在讲授《英语基础模块一》第五章有关日常活动(swim, dance, eat, sing, sell, walk, work, fly, listen, drink, watch, sleep, throw)的单词时,采用“移动牙签”(toothpick-moving)的游戏,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给每组分发10张卡片,要求每组学生移走卡片上的其中四根火柴,变回表示日常活动的单词。游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积极体验。

(4)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其得到积极的肯定。笔者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通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在三种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笔者在评价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学生表现不佳时引导其多关注不稳定性因素,比如设备问题、状态不佳等:而学生表现好时则引导其关注稳定性因素,比如双语基础好、有潜力等。笔者使用的语言以鼓励和称赞为主,在提出改进意见时也用建设性的方式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在认清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能受到激励,并理解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特点。笔者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让学生得到积极学习的肯定,令他们能继续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四、研究结果与反思

1.在研究结束阶段,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学习观、英语学习情况三大方面的第二次问卷调查,并与实验前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从以上图表数据看出,研究后实验班学生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人生抱积极态度的学生由前测的12人上升到后测的32人,百分比由30%上升到80%;热爱学习的学生由前测的11人到后测的33人,百分比由28%上升为83%;对英语学习有信心的学生由前测的10人上升到后测34人,百分比由25%上升到85%。后测调查数据说明在中职英语教学上应用积极心理学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以及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研究结束后,该班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英语水平测试,测试题采用21CN教育/外语 /公共英语-资料库里的2011年3月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一级模拟试题第二套,两次测试的结果对比如下:

上表数据显示,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学生参加英语水平测试的及格率由前测的32.5%上升到后测的85%,优秀率由原来的10%上升到35%,可见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验证明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可行的。

五、结语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英语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内在潜力和能量,进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成为快乐优秀的个体。相信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其他课程以及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意义。因为积极心理学是关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个体在具备生存技能的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培育,成为一个幸福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Alan Carr.积极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Martin Seligman.真实的幸福[M].万卷出版公司.2010.

[3]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

[4]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 理论导刊.2011.

格式塔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篇7

1 我们的外语教学急需新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中国的外语教学是不可否认的“费时低效”, 国际上的外语教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进入B.Kumaradivela在《理解语言教学》中所说的“后方法时代”, 因为我们认识到我们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只是一种神话。

B.Kumaradivela把我们历史上的教学法分为三种:一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 一是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 一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所依据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教学理论是结构主义。这属于线性模式, 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为中心的交际法, 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 教学理论是形式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言语行为理论。这还是属于线性模式, 其理论在课堂中难以实践。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 虽不同于前面两种的教学法, 但在实践中也有难以解决的问题。 (华维芳,

2008)

基于以上, B.Kumaradivela提出了十大宏观策略, 赋予教师赋权增能的权利和自由。

面对这模糊的十大宏观策略, 模糊的赋予教师赋权增能权利, 我们外语教学者很有必要从其他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外语教学。在这种背影下, 用格式塔心理学来审视我们的外语教学, 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

2 整体性原则与词汇教学

格式塔把重点放到整体系统上, 在这个系统中, 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了什么, 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感知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到出现在他面前的问题, 看不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那么他对事物的组织是无秩序的分离的状态, 他就不能整合, 也就说没有学习。这对我们传统的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传统的词汇教学强调单个词汇的教学, 脱离一定的篇章和语言环境, 最多在单词和词组的层面作些上讲解。这种方法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看来是无效的。例如, 我们学习了这个词汇where, 知道它是“在什么地方, 哪里”等意思。但是, 当一个外国人到你家做客, 他会按西方的礼仪赞扬你的妻子, “How beautiful your wife is!”, 作为一个东方人, 你会立刻马上表示谦虚, 说“哪里哪里”, 如果你把它翻译成“where, where”那外国人可定一脸茫然了。岂不贻笑大方?这个例子极好的说明只知道英语词汇的汉语意义是多么的不够。相反的, 我们应该强调整体教学, 词汇教学应该坚持创设真实情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词汇应是一个整体, 它必然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词汇形式。二是使用词汇的语法。三是词汇的搭配。四是词汇功能。五是词汇意义。 (左焕琪, 2001) 词汇教学讲整体性, 我们不能只从上面的某一个方面来讲解一个新的词汇, 应从上面五个方面来讲解。当然, 在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一个单词都做这样的处理, 但可以作为一个目标, 按照整体性的原则, 让学生自己去逐步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为了达到一个整体性的效果, 对重点的词汇我们可以按这个原则来学习。至少要在句子层面上来教与学。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对学生说, 一个单词是一条鱼, 一个句子就是一碗水, 只有与没有水, 鱼是活不了的。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就是不能掌握, 不能灵活运用了。除此之外, 词汇还需与语境相联系, 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家所说的语篇。作为教师不必对某个词汇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异同讲解, 只要让学生熟悉该词汇所发生的语境即可。只要熟知甚至背诵了语篇, 这样就能时知识潜移默化, 学生自己就能很好的习得这个词汇了。现在, 我们对背诵的冷漠与排斥, 值得反思。

3 格式塔的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图式理论, 对于阅读教学有几大的影响。

五六十年代因受到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 阅读被看成是孤立于其他各种技能的独立活动。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知识就自然会读。那时没有阅读理论研究, 更没有描述阅读模式。60年代, 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阅读模式被看成是被动, 自下而上的过程。但近年来, 人们认为阅读不仅包括对句子和词汇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要将当前的加工的信息与读者工作记忆中的相关信息相结合, 以形成整体和局部都连贯的心理表征。 (中国心理学会中心理事会, 2004) 。学者对于阅读的本质理解不断的在深入。

成功的阅读理解语篇需要读者对语篇形成一个整体心理表征, 但语篇的;连贯性不能全靠文章信息来建立, 需要读者在阅读中, 运用他们的一般知识来进行推理, 填补文章关系的空白。因此, 阅读理解所形成的心理表征是文中明确提到的信息和读者所构建的推理的统一体。

图式有两种对阅读有很大的关系。一是文章结构图式, 利用已经掌握的一定类型的文章结构类型, 可能对更好的理解正在阅读的文章的理解。另一个是相关内容背景图式。阅读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 就是读者从文章中接受信息, 然后把它与自己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进行匹配, 如果匹配的范围大时, 阅读的效果就好多了。

这对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文章的结构图式, 以便好对以后的文章的结构的分析和文章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 我们要让学生多积累内容素材, 大量泛读。通过建立大量图式, 在以后的阅读中就能提高速度准确度。这对于现在对于阅读教学不知所措的我们指明一条光明的大路。

这不仅是我的理论推论, 现在很多语言学者进行大量的相关实验。下面几个就具有典型性。

张大均 (1982) 通过实验探讨了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其内容包括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文章的内容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图式的辨认。任新春 (1998)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阅读理解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 该研究以阅读过程的相互作用理论为依据, 采取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包括有相机联系的解析题目, 通过感悟, 划分段落, 概括段义, 归纳文意, 全面检查心理过程。 (中国心理学会中心理事会, 2004) 实验证明了图式对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运用这些。

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做到以下五点:第一, 明确图式教学的精髓;第二, 选择相关策略;第三, 确定每种图式使用范围, 要求教学是灵活的选择图式 (图式在激活可何处切入) ;第四, 制定全年, 学期, 单元, 每节课教学计划;第五, 确定图式教学种类。 (中国心理学会中心理事会, 2004)

在课堂教学中按这些步骤进行。第一:对图式进行认同;初读文章把握大意;使用句划摘录策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形象, 把握图式基本要点。第二, 掌握图式, 细读课文, 弄清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 分析图式框架, 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图式框架之中。第三, 形成图式, 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中国心理学会中心理事会, 2004)

4 顿悟与英语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通过对问题的整体和内在性质的顿悟方式来解决问题, 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同时, 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看来, 人类所有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通过顿悟习得的内容, 一旦掌握后, 就不会遗忘。顿悟将成为我们知识技能的永久部分。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 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期记忆, 将保留在学习则的头脑中。 (施良方, 1996)

很多外语教学家认为外语掌握不是通过学习, 而是通过习得而来的。Krashen认为习得关系着外语学习的成败, 我们不能过多的强调学习, 而是让学生自我的顿悟。通过顿悟习得的知识能很还被灵活的利用。而通过学习而得的知识只能起监控的作用。

为了达到顿悟的学习效果, 设置学习情境的性质必须是学习者能力全面观察得到的, 这是顿悟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否与个体如何观察事物有关。情境使学生能看到与课题一切有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顿悟才会出现。 (施良方, 1996) 。顿悟学习就是使学习者对情境关系的领悟。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 我们要坚决丢掉那种外语课以讲解语法为主的教学方式, 根据问题的可理解性, 设置各种不同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领会。这样一来, 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同时这种顿悟的知识能成功的灵活的迁移到新的语境中去。这是我们走出现在我们认为我们的外语教学对学生使用外语技能低下现象的一条捷径。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途径。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顿悟的方式, 还跟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理念相吻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设置顿悟的情境的难度很大。这涉及到课程的编制, 教师教学能力等, 但这值得我们去朝这个方向努力。

摘要:现在外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教学后方法时代, 需要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外语教学。格式塔心理学包括整体原则, 顿悟, 创造性思维, 图式等, 作为心理学的一支正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学科, 具有很大的生命力。该文作者尝试把格式塔理论引进到外语教学的领域。文章阐述了整体原则对外语的词汇教学的意义和启示;阐述了图式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阐述了顿悟学习法对外语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整体原则,顿悟,图式,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中国心理学会中心理事会.教育心理学进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4]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6]Peter Skehan.A Cognitive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7]HD Brown.Principle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Peter Skehan.1A Cognitive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 篇8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还是一门艺术, 它和其他学科一样, 时时处处渗透着心理学。一堂高质、高量、高效的课, 犹如教师在书写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中, 教学环节的精心安排, 教学内容的巧妙设计, 教学手段的恰当使用,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无不体现着心理学的应用。

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善用心理学因素是广大教师一直坚持不懈进行研究的课题。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心理学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深有体会。笔者认为,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应切实关注以下几方面心理学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并正确引导学生避免消极因素的干扰, 变消极为积极, 推动英语学习。

一、情感心理因素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表示:“学校学习中的许多差异是人为的, 偶然的, 而不是个体固有的。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习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对学习充满热情, 乐于学习。那么, 英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呢?这要求教师必须实施情感课堂教学。

首先, 教师要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备课时, 除了要明确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 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疑点外, 还要对教学内容中作者和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行透彻的理解,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深入体验其中的情感, 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情感性方面的教学内容时, 必须使自己首先被情感所打动、感染,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情感传染给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其次, 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言语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因此, 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要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言语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对作者、对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态度, 极容易影响学生对该作者、该人物的情感态度。所以, 教师在讲课时要态度鲜明, 爱憎分明, 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明白是非, 才能培养自己积极的情感。

此外, 教师还应该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语言分有声和无声, 有声的语言是用来听的, 是主要的语言形式;无声语言是用来看和猜测的, 是有声语言的有益补充。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无声语言 (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语言) 的优势, 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当的补充、配合、修饰,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教师的表情达意。例如老师说:“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please?Put up your hands.”时, 可举起自己的手加以示范, 同时用满含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 可以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并面带笑容, 对学生点头称赞……长此以往, 学生在耳濡目染中, 必定会培养起积极的情感。

二、中介心理因素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汉语作为一种中介心理因素始终存在。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只有有意识地运用汉语中介心理这一因素, 才能使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最大提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 英语单词、词组或短语的概念与其物质外壳的关系, 有与汉语现象相同的, 也有不相同的。如“一把椅子”翻译成英语时“a desk”, 这与汉语现象是相同的, 学生学这类词组的时候困难不大。但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与物质外壳同汉语现象不同时, 如“一片面包”, 学生很容易犯“a piece bread”这样的错误, 又如把“前几天”译成“before some day”。至于“一个英国人”用“a”而不用“an”, “几本书”用“book”而未加“s”的现象, 是相当普遍的事情。这就是汉语中介心理的障碍现象。

在句子结构上, 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找出相同和不同的语言现象, 并进行归纳总结, 在英语运用过程中, 时刻注意它们的同与不同之处。这样, 学生在两种语言的相互比较中, 就会实现两大语言系统的联通, 进而建立新的联系系统, 是英汉、汉英自由转换, 而不会出现汉语式英语或是英语式汉语。

三、语感心理因素

有了小学阶段的英语基础, 初中学生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 只有语感好了, 才能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和难点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都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归根结底, 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 实质上是英语语感的强弱。所谓语感, 就是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直觉, 因此, 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感, 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例如, 英语中行为动词单数第三人称要加“s”, 语感强的学生会脱口而出:“She works hard.”而语感弱的学生经教师反复强调, 还是忘了加“s”。但当问到这一语法规则时,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然而, 一运用, 语感强弱就表现出来了。

又如, 听到句子:“We saw a duck swimming in the lake.”时, 有的学生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幅一只鸭子在湖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的有趣图画, 从而形象鲜明地牢记这个句子, 而有的同学则要教师对“see sb...doing sth.”这一语法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后才能明白, 但记忆却不深刻, 这是由语感心理成熟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因此, 英语教师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 加大对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的教学力度, 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四、迁移心理因素

英语知识是前后贯通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先行学习, 即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等, 往往影响后续学习, 即学习新的知识如技能等,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的迁移”。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是正迁移, 反之就是负迁移。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成熟的迁移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正迁移心理的形成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对于与汉语语言现象相同或虽不尽相同但却并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 应充分利用正迁移;对于与汉语语言现象不同的地方, 包括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的英语语言, 应想方设法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以收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积极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9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城, 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 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当前的发展态势,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教育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领域。积极的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重要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积极心理学概述

1、积极心理学的提出

1997年美国心理协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前主席Martin E.P Seligman在就任主席一职时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 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 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 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 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五六十年代,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 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Seligman与积极心理学

1998年, Martin E.P Seligman利用自己身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地位和声望四处开设讲坛, 将矛头直指美国的传统心理学, 并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2004年2月的TED大会, Seligman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目标:首先, 心理学不仅要关注人的弱点, 还要关注人的优势;其次, 不仅要致力于修复损伤, 还要致力于给人力量;最后, 应该在关注病人的同时, 努力让正常人以及天才们生活得更美好。2009年1月, Seligman在美国Claremont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致言, 谈到未来发展的四个方面:积极身体健康;积极神经科学;积极社会科学;积极教育。尝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常规教育, 教给年轻人们如何建立发展积极情绪、体验人生的意义等这些技能。

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阻碍学习者习得可理解的语言成分的语言吸收障碍, 这种障碍被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克拉申也提出了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主要情感因素是:1、动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2、自信心:有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焦虑状态:焦虑感越强, 情感屏障高, 获得的输入低;相反地, 焦虑感越低则越容易获得语言输入。其作用可以在下图中显示出来 (Krashen, 198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过程中, 过滤是语言输入信息所遇到的第一道障碍。情感过滤越多, 学习成效愈差;反之, 学习效果愈好。

2、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把情感态度引入英语课堂, 渗透到英语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的情感促进语言表达的顺畅, 消极的情感则压抑或阻碍语言学习, 影响表达的情绪和热情。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有趣的、参与度较强的教学环节, 使学生乐意加入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来。课外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情境, 指导学生组织经典英文电影欣赏、英语角、英文故事讲演等活动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成功的体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更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的人格特征, 形成学习英语的动机和习惯, 最终实现其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总之, 作为身处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 应该因材施教,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采用“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 把积极教育贯彻到英语教学中,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享受到成就感,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使其英语学习获得成功。

摘要:作为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城,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本文主要关注积极心理学对英语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 并结合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进一步论证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英语教学,情感过滤假说

参考文献

[1]Barbara.L.Fredrickson.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vol.56No.3.

[2]J.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

[4]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5]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

[6]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 吉林大学, 2006年。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心理学思辨 篇10

分层教学的心理学内涵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有其心理学依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被大多数分层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视为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个别差异”理论也是高职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心理学依据之一。个别差异是指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 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主要表现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如人的智力、兴趣、动机、能力、气质、情绪等。分层教学就是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条件, 从而实现“从个别差异出发到消灭个别差异”的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 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的选择行为, 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 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因此, 国内外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就是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并寻求落实这种主体地位在操作上的保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正是落实这种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的心理学背景首先在于承认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着诸如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兴趣、动机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次, 分层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等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上述两点同样适用于作为高职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课的分层教学。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负面效应

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教学, 其优势毋庸置疑。例如, 它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辅导,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等等。然而, 教师和研究者们逐渐发现, 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负面效应是无法回避的。这些负面效应直接反映在了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的心理上。在学生中较常出现的几种负面效应有暗示效应、从众效应、习得性无助。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 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生分层”时, 教师采用的最核心的标准是考试成绩。无论对分层的班级如何命名, 仍然会给学生心理造成“高分班”、“低分班”的暗示, 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自己贴上“优生”、“差生”的标签。暗示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激发学生上进的心理, 也可以导致学生放弃努力。在低分班级, 英语教师看到较多的是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消极的心态。学生当中存在这样的心态, 直接影响他们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 从而对课程学习丧失信心。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 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 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 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由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和影响, 或多或少都会在高、低分班级内部出现从众效应, 但产生的后果各不相同。在高分班级, 学生的从众思想往往引起了积极的从众行为, 促成了活跃的英语课堂气氛, 形成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成果。反观低分班级, 学生间常出现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并相互影响, 导致出现群体性的课堂畏惧并表现出课堂气氛沉闷、多数学生回避课堂提问和尝试用英语交流、习惯性抄袭作业、考试得过且过等现象。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 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是作为一门不得不学习的必修课, 然而他们既欠缺较好的语言基础, 又缺乏学好英语的显性动机。结合分层教学的消极暗示, 一些学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行为。他们容易对英语学习感到沮丧, 并以与教师、同学不合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轻易回避较难实现的目标, 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 或拖延完成作业。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此外, 高职英语教师和研究者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渐感觉到, 针对学生开展的分层教学, 不但对学生群体产生着较为明显的心理影响, 对教师心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归因偏差、成就动机缺失等。

归因偏差

归因指人对行为或事件所进行的分析和推论。归因偏差指人们在归因时总是倾向于归结为某些因素。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及结果都会进行归因, 归因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从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英语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第一类偏差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 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例如, 一些英语教师在反思分层教学的成效时, 往往讨论到学生的能力、性格和班风、学风的影响, 而很少认为这与自己的态度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归因偏差意味着教师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学生, 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归因不一样。当高分班级学生取得好成绩时, 有的英语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 而当低分班级学生同样取得好成绩时, 却往往被这些教师归结于任务简单、运气好等外部因素。相反, 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 教师往往归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由于教师的归因偏差, 导致教师不能客观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发展目标, 安排学习任务,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就动机缺失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 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与常规英语教学不同,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多数情况下, 它不会为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却要求英语教师在实践中完成学习新的理念、树立新的师生角色、搭建新的教学平台、构建新的教学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政策支持和团队合作, 仅为分层而分层, 导致缺乏明确具体的行动目标和阶段反馈, 往往对困难缺乏预见, 在碰到各类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 轻言放弃。教师这种消极心态的流露, 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会有不利影响。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负面效应的相关应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心理状态会相互感染, 对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事实上, 作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对于“分层”引起的负面心理效应不但要有所了解, 也要采取一些对策。

澄清理论认识, 全面理解分层教学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确实显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状况, 但值得庆幸的是, 分层教学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的实践层出不穷, 教师能够获得大量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综合学习和借鉴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可以使教师较为全面地理解分层教学, 把握分层教学的实质, 合理地搭建分层教学的体系, 而不至于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无所知, 从而对分层教学所引起的负面心理效应有所准备。

重视支持合作, 积极保持成就动机

对公共英语课程进行分层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尝试, 离不开院系的政策支持和团队的教学合作。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对分层教学正常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 也有助于激励参与的教师保持分层教学的成就。英语教师团队的积极合作和研讨则有利于教师理清繁杂的工作头绪, 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 合理分析困难与困惑, 降低分层教学的难度, 激发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勤于教学反思, 灵活采用教法学法

重视分层教学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学生反馈, 勤于进行教学反思, 是发现和应对负面心理效应的基础环节。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能纸上谈兵, 在分层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深入接触和了解学生的差异性, 才能有区分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定发展任务, 灵活选择和尝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任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以实现全体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共同发展。

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 合理运用心理疏导的技巧

这是高职英语教师顺利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助力。一方面, 具有良好的教育心理学储备能够使参与分层教学的教师对自身和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能够合理分析“分层”对自身和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 从而促使教师理性地面对学生的差异, 尽量避免出现“归因偏差”。另一方面, 英语教师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减少负面心理效应的教育教学技巧, 例如运用“期望心理”、“目标导向”等方式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充分尊重学生, 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从众心理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理念。面对分层教学中显现的负面心理效应问题, 只要教师认真研究, 大胆实践, 必定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推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梁红京.分层教学合理吗[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6, (28) .

[2]于宏, 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6) .

[3]王华, 张小宏, 侯光.关于分层教学中教学管理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 2002, (1) .

[4]宋燕.浅谈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效果[J].黑龙江教育, 2002, (2) .

[5]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学科教育, 2002, (2) .

英语教学心理学 篇1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目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以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忽略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关注与积极引导,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潜能的开发,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因素并不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专业领域的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心态[]。基于此,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之一的英语学科教学理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一切从积极出发,关注中职生的发展性目标,充分挖掘中职生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其活力,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心,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 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研究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2.中职生的主要特点

目前的中职生大部分为处在特殊时代的“90后”,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现实,功利欲望强;崇尚自由,爱好网络;内心脆弱,抗挫能力差。

3.中职生英语学习情况

中职教育是免试的零门槛教育,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成绩普遍偏低,尤其是英语更是差强人意,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导致主观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学生主观上想学,却因英语基础不好而无从下手,失去学习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差,短时间的努力效果不佳,萌发厌学情绪,直至放弃英语学习。可见,中职生的英语学习,最突出的问题不是认知方法,而是情感问题。只有疏通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排除恐惧与焦虑,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4.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唯有增强个体的内在力量才能真正帮助中职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并且使之受益终生。故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中职英语教学的始终,针对中职生特点及英语学习情况,帮助中职生发展潜能,提高表现欲、求知欲,树立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进取心,促进中职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4.1旁征博引、规划人生,激发中职生的积极情绪

英语教学中,注意教学与时代的联系,引用鲜活的事例(如课本中的Unit12 Famous People),加强学生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通过树立远景,明确目标,把握情绪,体验紧迫,善于内省,做好今天若干自我激励策略,形成积极情绪体验,使中职生塑造自我,发展自我,规划人生,让学生真正从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文化知识的需要、国家人民利益的需要去规划人生,实现理想。

4.2细节浸入、润物无声,加强中职生的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强调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更重要的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付诸实践。中职英语教学可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以“细节浸入”的方式教书育人,使学生投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达到 “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4.3愉快教学、寓教于乐,关注中职生的积极体验

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手段,运用歌曲、幽默、笑话、故事、顺口溜等形式,采用头脑风暴、热身运动、现场表演等方法,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使中职生愉悦,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未来职业的“五贴近”的教育内容及体现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要素的教学设计及开展各种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管用能力,又能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回中职生失落的自信,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如在教学话题Unit8 Shopping (购物)时,营造一个“Supermarket (超市)”,把款式新颖的衣服、新鲜的水果、多种口味的饮料、丰富多样的日用品等带进课堂;接着再借助多媒体,对词汇、对话进行巩固、操练。学生们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角色演练,有的客串导购员,有的客串顾客,有的客串收银员,纷纷把所学的词汇、句型运用到“场景”中来,当学生们“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并作为自己的奖励,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若有可能也可直接到supermarket里shopping,在全真的场景里学到的英语单词或日常会话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4.4 合作探究、真诚赏识,塑造中职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之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即形成。为此,中职英语教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多元化实践途径如自学尝试、分组讨论、交流解惑、整理总结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思考质疑、感悟自信、主动求知,同时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和学习习惯,促进中职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运用赏识教育(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励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积极因素,加强中职生的主观满意度、自我决定性等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使中职生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拥有积极人格,体验快乐学习。

4.5 与时俱进、展示个性,树立中职生的积极理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的变化趋势,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与时俱进,方能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跟上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课堂创设的情境应洋溢时代气息,展示时代元素,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得课外信息。另一方面,教师不应囿于传统的教材、滞后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认识,应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感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及时补充学科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感,引发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才有实效性。如可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及2011年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让学生上网搜索奥林匹克村(OlympicVillage)、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 Green)、国家体育馆(National Indoor Stadium)、鸟巢(Bird’s Nest)、水立方(Water Cube)、安检(security check)、世博会(Expo)、世界园艺博览会(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等一系列新鲜词汇的表达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的相关知识和举办的意义。再有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如Unit11 Holidays,把学生分组,每组在课外围绕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网络或其他渠道搜集布置到本组的Holiday(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St Valentine’s Day、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Day …)相关知识,制作课件,甚至运用已有素材再创造。学生对贴近生活的节日十分关注,对课件制作有浓厚兴趣,大胆展示个性,秀出自我。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人内在积极力量的理念,强调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等理念无疑拓展并开放了中职英语教育的视角。中职英语教学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使学生学好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新华.立足積极心理学,探索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教书育人,2009(11):110-111.

[2]许小红.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重情感策略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9):92-93.

[3]徐凤林、陆春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校生积极体验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5):40-41.

[4]刘洁.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37-40.

英语教学心理学 篇12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提出来, 这种思路对现代心理学有很深的影响力, 从某方面看, 对心理学家的正面心理活动加大了关注力度。到了20世纪末,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开创了较为系统的新研究思路。在他看来, 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就是激发人类潜能, 发挥自身天赋, 在普通的条件下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在他担任国家心理学会主席时, 积极心理学的开展与研究是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随着他的积极与奋斗, 积极心理学从美国向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 并得到各地有关学者的重视。这门学科致力于发展人们隐藏潜能以及其他积极品德、强调人性价值的探索。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情绪感受、性格特点及生活环境的积极性, 通过对各类机能的科学性探究、减轻消极负面的情绪、培养积极心理、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有助于愉快的学习工作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发展到今天, 积极心理学除了在预防和医治方面, 逐渐应用与各层次中, 在学科领域中大范围开始运用。将其融入到教学领域中, 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是新的创新与尝试, 也是教学领域进步与发展的体现。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运用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心理学注重对潜在天赋的开发, 表现积极性,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增添自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有良好的推动力和引导意义, 而且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拓展及研究创新有所帮助, 在学生学习方面的发展有重要推进作用。

三、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不足之处

1.师资力量短缺, 对英语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英语相较于汉语而言, 有一定区别, 随着英语教育从中学开始改良为小学开始到现在甚至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对孩子的英语方面有关教育, 但是由于这种转变形成的落差, 好的英语老师多处于小学尤其中学中, 对于教学技巧和知识的掌握都有待提高, 同时也就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2.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与日常生活环境大相径庭, 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也是我国学生英语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单纯的依靠课堂中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 在现实生活环境里没有可利用的机会, 练习程度不够, 对知识的积累与巩固都有不好的影响。

3.小学生对自己缺少自信。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萌动期, 对身边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状况反应敏锐, 小孩子在回答问题错误或写错答案时对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取笑有抵触心理, 于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敢说不敢写, 耽误个人学习进度。

4.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性不高。小学生在初步学习时没有面对考试的压力, 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随着年纪增高, 难度增加, 考试的出现, 这时如果对以前学过课程有所遗忘, 会有跟不上的感觉, 兴趣也就越来越淡, 导致成绩下降。

四、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共同发育阶段, 性格缺乏稳定性, 教师的鼓励及表扬对其兴趣积极性的影响极为重要。在初接触一门新鲜陌生的语言学科时, 小学生的情感会有积极与消极两种, 积极的孩子在对英语有较深的兴趣同时, 有利于其认真主动学习, 能够快速接受与掌握知识;而消极情绪的学生则会对课堂产生抵制与逃避的心理, 上课不注意听讲, 缺失学习兴趣等。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采取适当行动最大化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心理。

2.加深教师积极教学体会。教师是学生日常教学中重要的主体, 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很深的影响力, 教师在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同时, 更是肩负着对学生正确观念培养的责任。从两个角度出发, 发挥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一是建立良好的积极工作态度, 学生的年龄较小, 思想与控制力没有发育成熟, 导致教师工作量增加、压力较大。这就要求了教师对自己情绪的调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待, 同时也是对学生积极学习的促进。二是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方式, 要通过对学生爱好等观察, 利用学生年龄特质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良好的表达能力, 去引起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 表面上多互动, 心理上多感受, 从而到达预期的目标。

3.开发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及知识点时, 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的加强, 还要将难以理解和消化的大块知识进行层层分解, 开辟新的教学方式, 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如结合教材内容, 营造类似情景, 让小学生在恰当氛围中有所体会, 缩短学生与英语的距离,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全身心投入英语的学习中, 多挖掘学生的亮点, 提出表扬和肯定。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概念、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适当应用的简述, 在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希望对阅读者理解和认识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顾芳.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J].中学课堂教学辅导, 2011.

上一篇:管理层受教育程度下一篇: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