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项目

2024-06-26

引入项目(共11篇)

引入项目 篇1

1 行业英语改革的困境

三十多年来, 高职英语教学始终以英语基础和应试为目的, 除了“难易度”以外, 不能区分于本科英语教学, 更别提高职特色。而行业英语教学理念的提出, 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根本性改革的机遇和方向。行业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却步履维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导向的缺失、行业英语教材的缺乏、教学理念的摇摆不定、教学内容的回归传统或过于专业, 并且一直游离于高职教学理念“产学结合”之外。建筑行业英语作为行业英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遇到困境亦是如此。

1.1 理论的缺失或偏执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不乏理论支撑, 如硕士论文《布鲁纳学习理论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活动探究》和《从建构主义反思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合作学习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讨》等等。但随着近几年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特别是行业英语概念的提出, 让很多在这一行从事的多年研究和教学的教师们措手不及。理论支撑的缺失让行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一股脑儿地倾向了以职业为导向, 从而忽略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 忽视了高职学生的本身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接受程度。行业英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就像空中楼阁, 看得到, 够不到, 更不用说登上这职场楼阁体验工作过程或场景。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亦是如此。

1.2 缺乏真实项目的推动

争取真实项目对于高职类其他专业或许并非难事, 但是对于行业英语来说普遍偏难 (虽然每个行业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这对行业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设置了障碍。国内运用真实项目推动行业英语教学改革并不多见。

本文意在解决目前在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模式, 为行业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提供借鉴。

2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2.1 依托“体验”哲学理论和真实项目, 创新教学内容

本项目通过分析真实项目 (房产英文推介) , 确立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并以普通消费者“找房”的心理为出发点, 从“看房”由外到内为线索, 拆分房产推介项目并设立计子项目:建筑的外观环境、室内空间布局、室内装潢、小区环境、区域规划、房产营销。为其最后的房产推介的综合项目输入必备的语言知识和职业技能。

每个单元包含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 (Background Knowledge) 通常通过两到三篇专业知识性或欣赏性的文章给学生输入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英文表达, 扩大学生的视野。例如第一单元这一部分选编的文章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地中海建筑风格、北欧建筑风格。

第二部分“阅读” (Reading) 中选取介绍世界上的著名建筑或楼盘的文章作为精读, 着重输入基本词汇和句型。为第三部分的翻译和口头表达作铺垫。例如第二单元编写了美国白宫国宴层平面图的介绍。

第三部分“任务” (Project) 围绕每一单元的主题确立口头任务和笔头任务, 由任务要求、参考词汇、句型和例文组成。如第一个单元就是描述“梦想的家”的外观, 第二单元为“梦想的家的”室内空间、第三个单元为“梦想的家”的室内装潢。

无论是背景知识还是精读文章或例文都是选取世界或中国区域的经典建筑, 给学生以世界的视野和更高的认知格局;但给出的单元任务却要有亲和力, 让学生愿意去做, 放手去做, 不陌生、不抵触, 给他们小的切入点同时又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实践项目则要与真实项目相结合, 让学生觉得学有用、做有所意, 有行业的实用感和归属感。

2.2 依托“体验”哲学理论, 创新教学模式

“体验”理论和理念与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的最初目的相吻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所构建的职场环境中体验建筑行业的工作过程从而构建行业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哲学认为人类思维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其思维、认知和概念直接源于现实世界、感知体验和身体运动。对于语言教学而言, “‘体验’研究的重点是从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语言的方式, 即从人和人之间的语言活动中寻找体验的要素”。从而把这些要素融入课堂中去, 构建一个英语学习的互动环境。对于建筑行业英语教学而言, “体验”研究则基于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语言的方式, 在建筑行业工作场景或情景中探求行业语言与技能的体验的要素, 并把其融入到教学中去, 构建一个以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行业工作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以其为基础构建的行业英语学习环境体验中更有效地获得并使用职业语言与技能。因为语言的发展是以体验为基础。人们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互动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时形成了“语言感知体验”;再以“感知体验”为基础形成“语言印象”;最终使人类产生了“经验性反思”。正是这种反思积淀并增强了人类大脑里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时语言体验是一种情景化的语言活动, 有具体的交际性语境;参与者有明确的交际身份、交际目的以及相应的交际行为。”因此建筑行业英语教学设计也应符合人类语言发展的特点, 设计或模拟一定工作场景, 使学生有一定的行业英语感知体验, 继而产生行业英语的语言印象, 经过消化整理也就是“经常性反思”, 来逐渐构建学生的行业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但笔者认为教学中运用“体验”理论所构建的不仅仅是职场环境, 更考虑到学生本身所处的环境、认知状态 (如,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对世界著名建筑的了解及自身的英语水平等) 及规律 (如, 行业运行规律、语言习得规律等) 。因为人类从体验到认知有一定规律, 其体验也受到人类自身认知状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还是教学程序设计上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 易于学生理解;以文化体验为兴趣点,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与丰富性;以行业体验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让学生获取行业所需的语言技能。如介绍空间布局时以学生寝室布局 (生活体验) 作为切入点, 自然过渡到陌生的行业体验——住房空间布局的原则 (英文) ;通过阅读理解对白宫布局的描述 (文化体验) , 掌握描述空间布局的基本英语句型、专业词汇、文章结构, 再过渡到小组任务——某一房型的英文介绍。

于此同时, “体验“哲学为真实项目在行业英语教学中的成功植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2.2.1 行业体验

“在体验哲学中, 外界环境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因为通过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和互动活动, 语言学习者才能获得理想的语言能力。”学生建筑职业语言能力是通过不断体验建筑职业场景并与其不断互动而获得的。因此,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更应为学生构建多重职业语境, 使学生通过教学能真实感受到多种职业场景或情境, 增加其职业语言知识, 锻炼其职业语言能力和技巧。温职院在建筑行业教学改革时, 共编排了六个大方向的职业场景, 即六个单元, 让学生体验各种的职业场景。所谓职业语境不仅涵盖了职业场景也包含了职业语言和文化等等。教学在内容编辑上融入了各国或各时期的建筑文化;一般一个单元涉及两到三种建筑文化。在构建多重职业语境的同时, 丰富了教学内容, 增强了教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任务设计更是体现了语境的多重性, 通过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和口头表达等任务让学生对职场语言和技能反复反思, 最后构建其职场语言和表达技能。特别是第三模块小组任务的设计, 促使学生能更积极地、有目地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从而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就像Papert在《构建主义》中所指出的, 在积极构建新知识的环境里, 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而真实项目 (房产英文推介) 在教学中的植入更体现了“体验”的真实性和适时性。

2.2.2 生活体验

体验哲学指出“身体、大脑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日常推理的认知基础”。即人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认知。反之, 这种认知思维也会受到环境体验的限制。外语习得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来说, 语言的理解是靠一定的语境支撑的。语境越熟悉, 其学习效果越好。而建筑职业语境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一听说要上建筑行业英语, 学生就望而生畏——这种生活体验会影响学生在建筑行业中的进一步提升, 阻碍其行业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行业英语教学建设中, 建设者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层面, 把生活与建筑职场相结合, 增加学生对语境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家”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未必很深刻, 但必定很熟悉。教师可以消费者建立“梦想的家”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选取为消费者服务的建筑职业场景, 从建筑外观的设计和推介、室内空间的布局设计和推介、室内装潢的设计和介绍、小区环境、地理位置规划直至购房或租房的推介, 形成一个简易的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 转换他们的角色, 自然而然深入到职场语境。

2.2.3 文化体验

涉及第二语言的学习, 必然会涉及不同的文化。而建筑行业职场中的不同文化就更加显著, 因为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象征, 不同地域, 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 对于建筑的审美观、使用要求和设计理念、建造方式及选材等等都会有所不同。建筑行业英语的文化体验, 即为接触英语语境中的建筑职场文化、建筑文化、建筑语言、以及设计理念、建造理念等等, 让学生从感官到内在心理去参与和了解这种文化差异。这一体验在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 是学生在建筑职场英语学习中不可缺乏的部分。文化的缺失必定会影响语言与技能的获得。教学应构建建筑文化语境, 帮助学生体验各种建筑文化和职场文化。此次教学构建就在每个场景中渗入两到三个建筑文化。例如第一单元“建筑外观”的背景知识中介绍了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地中海建筑风格、北美建筑风格, 第三单元涉及了托斯卡纳室内装饰风格、当代装饰风格、田园风格等, 体现了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2.3 结合真实项目 (房产英文推介) , 寻求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的适度与适用

房产英文推介项目明确了行业英语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高职英语教学经常会提“以够用为度”。而“够用”标准是什么, 其“度”又如何把握?企业的仿真项目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应有的标准和尺度。在教学设计中分割真实项目, 把教学单元和子项目一一对应, 如第一单元内容是建筑外观, 而相对应的仿真子项目就是某楼盘的建筑外观及环境推介;第二单元的内容为室内空间布局, 二相对的仿真子项目为某楼盘的户型介绍;第三单元内容为室内装潢, 而相对应的仿真子项目为某楼盘的室内装潢等等。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子项目展开, 一个单元一个主题, 最后为整体综合项目的完成做好语言知识和技能准备。把行业英语教学与真实项目结合起来, 使其定位更加明确, 教学内容更加明朗、集中和深化。

同时, 真实项目与建筑行业英语相结合正是以“体验”哲学为理论支撑, 通过切身“体验”以减少学生对行业英语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同时从“体验”哲学中的人的认知规律和体验经验出发, 一步步按由外到里的构架描述房产信息的基本语言知识和职业技能, 由生活体验自然地过渡到行业体验, 为最后的真实综合项目——房产推介做好准备。

2.4 提炼教学主题 (“寻找梦想的家”) , 连贯教学流程

在教学设计中本项目以“寻找梦想的家”为的主题和中轴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 像一根线把所有的珍珠都串在了一起:“梦想的家”把生活和行业串联在一起, 把学生的设计梦想和房产推介串联在一起, 把教学的每个单元的主题建“筑外观与环境”、“室内空间布局”、“室内装潢”、“小区景观”、“区域规划”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家”, 而最后一单元“房产营销”为“梦想的家”的推介做了最后的准备。

2.5 培养职业素养 (“寻找梦想的家, 铸就敬业的魂”) , 贯穿于教学实践

以“寻找梦想的家”为切入点和中轴线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 从而不断向学生灌输职业素养——寻找梦想的家, 铸就敬业的魂。因为无论是设计、建造或推介任何一座房子就像营造或寻找自己梦想的家一样专注的话, 那么他们手头的每一项工作都将是精品。

3 真实项目、“体验”哲学和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三者相结合的优势

(1) 行业体验指向性——以真实项目为依托, 整个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某公司的房产推介项目, 通过从建筑外观和环境、户型 (室内布局) 到室内装潢的学习以及小组活动, 学生基本可以完成房产的英文推介。实践项目与房产推介相结合,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有用、做有所意, 有行业的实用感和归属感。

(2) 生活体验易入性——本课程以“寻找梦想的家”为主题, 切入点贴近生活, 把生活与建筑行业相结合, 增加学生对语境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家”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未必很深刻, 但必定很熟悉。

(3) 文化体验趣味性和登高性——建筑文化的输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虽然此教学设计源于行业项目, 但实际教学内容要高于行业项目。文化的输入给学生一种底蕴、一种素养、一种登高望远的视野和胸襟。

(4) 教学设计规律性——无论从整体教学设计的循序渐进, 从子项目的逐步成型并最终搭建成综合项目, 还是从对单元内部知识背景的宽泛了解 (语言感知体验) 到阅读理解的精确掌握 (语言印象) , 到最终小组任务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反思 (经验性反思) 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体验经验。

摘要:本文意在探讨以“体验”哲学为依托, 把真实项目和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从教学内容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设计、真实项目引入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行业英语教学改革;凸显在行业英语教学中体验真实项目的重要性, 意在体验哲学的指导下, 通过真实项目的引入深化, 使行业英语教学具有行业体验的指向性、生活体验的易入性、文化体验的趣味性和登高性以及教学设计的规律性, 从而把企业真实项目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实现企业项目实施与教学实践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体验哲学,真实项目,建筑行业英语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

[2]Lako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 1999.

[3]李霄翔, 陈峥嵘, 鲍敏.体验哲学与英语教材研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2) .

[4]Papert, S&Hare, l I.Constructionism[M].New York:Ablex Publishing, 1991.

[5]韩旭.2010年后高职英语教材的展望[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 2010 (1) .

引入项目 篇2

广州市四中聚贤中学 尹迎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一重要论述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民间体育活动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并广为流传的体育游戏项目,它既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又具有技艺性、健身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教育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这些体育活动的上述特点及其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所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是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受竞技运动体系的影响,其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要求高,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难以掌握,课外和校外不易开展锻炼等因素所制约,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脱离主体需要的实际,缺乏生气和个性的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将我国优秀而宝贵的,流传在民间的体育活动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创编和实验,改编成适合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体育教材体系,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工作。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人的知识与智慧,依赖于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需要。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

(二)、教材改革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民间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综观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教学,无一不把本国民族的优秀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体育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是没有国界的。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引进吸收国外的,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特点。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也不被教师所重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只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身教言传”而“代代相传”的,缺少文字记载与资料,更缺乏研究。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我们有责任去重视它,搜集它和研究它,让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芒。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验证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族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二)、编写符合中学生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间体育活动教材。

(三)、经过验证,选取合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对象:

(一)、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对通过群体抽样,选择出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到面,再到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研究。研究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

1、宣传准备阶段:

(1)课题小组通过认真研究,制订了《关于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通过学校广播站、墙报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民族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小组。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比较有兴趣的项目——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为基础进行引入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

2、培训学习提高阶段

3、实验阶段

2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

尝试教学,并在实验中及时调整教学时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4、结题阶段

对课题小组的工作和实验成效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项目的兴趣和引入课堂的看法。

2、组建兴趣小组、社团、选修班等。加深学生对这些项目的了解,为各个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积累经验。

五、做法: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健全机构

为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教学实验能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以车明健科组长负责课题组工作的全程管理的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组开展教学研究、实验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科组长车明健负责课题组的领导管理工作。

课题组组长车明健老师负责课题研究实验的具体组织、落实与实施,负责做好阶段小结和课题总结。

组员尹迎春教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学校体育科组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实验,主要按照体育课教学的环节、规律和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2、开展社团活动和进行课堂教学互相促进。我们组织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小组,加深了学生对这些项目的了解,同时为我们教师积累了这些项目的授课经验,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体质。

3、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环节进行教学,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我校的具体实际设计课时计划。

4、听课、评课与研讨交流相结合。我们课题组在实验阶段每次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时,全体 3 组员都参加听课,再进行评课,主要对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法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研讨,从而在评课的过程中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学习提高与教学实验同步进行。课题组除了组织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外,我们还多次派出教师到外地学习、观摩。学习这些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还利用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并注意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要求每位课题成员要写好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并都要撰写教学论文,每个学期都要写民族体育的教学总结等。力争以理论来指导实验,以实验探索来验证理论,提升理论水平。

6、课题组成员做到分工不分家,个人完成工作与同事互助相结合。全体组员尽心尽力,完成课题任务,全体科组老师一直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为本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效果显著,体育科组教师不多,承接了本课题后,教师们都能认认真真学习课题的基本知识,然后按照课题分工,广泛收集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料,即使是在各种条件困难下,教师们都能以极大的耐心收集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课题组其它成员共享。

7、学习借鉴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体育的教学虽然各个项目都有其特点,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但体育教学是以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所以我们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

六、实验成效和成绩

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我校通过对武术、舞龙、高脚等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对这些项目从了解到喜爱。在课堂上,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课余时间丰富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实践证明,武术、舞龙、高脚等项目进行课堂教学受到学生欢迎,符合素质教育在我校开展,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老师的支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引入项目 篇3

据秦柯介绍,我省已建立了全省PPP项目库,储备项目487个,总投资3749亿元,其中72个项目已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在国家层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省发改委把一些投资大、周期长的重大项目作为突破口,对PPP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济青高铁项目通过采取提高票价、电价优惠,利用土地开发收益补偿项目建设等措施,吸引了几十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企业会商洽谈,落实近39亿元股权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潍坊市采用PPP模式筹集35亿元建设资金;滨州市采用PPP模式,落实了境内15亿元征迁资金。

秦柯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动职能转变、完善配套政策、细化制度设计,加大PPP模式推广力度。另外,省发改委将通过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优先支持PPP项目;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参与项目策划、融资建设和运营,为PPP项目拓宽多元化、可持续的融资渠道;继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核效率,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规划选址、环境评价、用地预审、审批核准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规范有序运行,切实为PPP项目和合作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丁爱波)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旅游专业课堂 篇4

中职旅游专业课都是围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目的来设置的, 在专业课中实施项目教学, 不仅能培养适应旅行社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笔者担任08级旅游管理班级的部分专业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专业技能的训练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运作技能和适应能力。

1. 布置项目课题

在学期开学时, 就布置项目课题, 如镇江经典一日游线路策划, 在班级中成立项目课题小组,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相关知识, 编写项目计划。

笔者配合项目的实施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 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理论知识, 融会贯通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所要承担的任务。

2. 成立项目课题组

项目课程是以小组工作来完成项目计划, 小组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辅助以班级授课形式。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学生自愿分组的前提下, 教师要将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 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每组5人的小组分好后, 按小组进行讨论, 明确具体工作任务, 教师发给每小组一张工作任务书, 任务书中有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本项目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各小组能独立地进行旅行社模拟环境 (计调、销售、导游) 。各小组在确定了任务之后就可围绕任务开展具体的工作。

3. 项目教学的实施

各个小组的项目方案确立后, 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计划书分工进行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需用到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 需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法律法规》等多门课程以及学会借助互联网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是让学生自己运作, 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各小组围绕着项目任务, 遵循工作步骤和程序自主地开展活动时, 教师不是将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 而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索探究,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协作者, 指导学生掌握项目所需知识, 完成技能训练。学生在小组学习这种氛围中, 学习的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要求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掌握各小组的课题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及时纠正错误, 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项目

二、项目教学的评估

项目教学的评估是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 旅游专业项目教学过程中, 将传统课堂教学的考试评价, 改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 内容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语、综合成绩。评分项目包括资料收集、导游词创作、线路设计、导游词解说、PPT制作、小组合作几个方面。先由学生对自己所完成项目任务进行自评, 然后小组内互评, 再进行小组间的互评, 最后由教师评估。评估时, 师生共同讨论, 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同时指出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共同商讨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对比评价, 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三、项目教学实施后的认识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 面临着现实的问题:

1. 学生自身素质直接影响项目教学,

大部分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全面, 对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 理论知识的延伸能力较差, 缺乏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项目教学设计不能圆满实施。

2. 由于项目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

而且这种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要将课堂与企业联系起来, 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拓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项目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实用型和针对性, 同时能让学生在学校通过实践实现个人与企业和社会的结合, 了解企业的需求, 提前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3. 在专业课中运用项目教学,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围绕项目任务的知识体系,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项目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 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4. 项目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那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运用效果并不理想, 而对于专业综合知识的运用, 项目教学显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项目教学要求教师要能根据每门课程和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设计, 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搬运者, 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设计者, 这对旅游专业课教师而言, 不仅要有较丰富综合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职业实践经历, 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才能确保项目教学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顺富.追求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J].地理教学, 2008, (3) .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 .

[4]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引入项目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地方体育项目 课程改革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思想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改变原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下,继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推进体育教学综合改革,才能把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1 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引入地方体育项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碰撞、交流和交融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体育已向“健康体育”、“大众体育”和“终身体育”转变的历史趋势下,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发展形成的地方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并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利用地方体育项目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安徽省地方体育项目丰富,为高校利用地方体育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徽省地方体育项目丰富、种类较多,很多项目至今还发挥着作用并广为流传。长期以来,不仅在群众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与风俗习惯紧相联系,形成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很多项目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至今仍发挥着健身和娱乐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植下,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安徽地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安徽省共参加了最能代表安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8个竞赛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获得的奖牌总数和竞赛总成绩位居华东第一,共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14个,成绩和获奖项目都位居全国的前列。从安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看,安徽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56个民族覆盖省份,民族聚居分布区域性明显,占人数相对较多的民族主要有13个,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项目。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地方体育项目目前已达970个之多,项目之多位居全国前列,因此,地方体育项目十分丰富。

3 安徽省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态,为利用地方体育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植下,不仅竞技体育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民族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体育工作积极推进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安徽省体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齐头并进的局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竞技体育实力增强,实现了竞技体育的歷史跨越,同时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各项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设施更加完善。社区、农村健身俱乐部、农村健身工程和文化工作站全面开花,安徽省健身工程已经惠实每一个家庭,使每个家庭享受健身带来的幸福和实惠。在大力发展全面健身的同时,先后建立多个国民体质监测站和国家高水平人才后备基地,国家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等。为了适应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少数民族体育示范基地。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和《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提出了201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计划规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积极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水平,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保护,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形式,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的持续开展。

为传承和发展具有健身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安徽省通过培养项目传承人和拨付专项扶持基金等政策,加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完善传承途径,为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很好的舞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基本摆脱面临失传的困境,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以逐渐步入市场化发展和运作的阶段。这些,无疑为安徽省高校更好地利用地方体育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4 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利用地方体育项目提供了难得机遇

根据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的经验及反思,“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中部崛起战略进行了调整。中部崛起战略发展侧重点从“一类产业向二、三类产业发展调整,并用5年时间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初步均等化目标”。随着文体文化目标需求的增加,大众体育和健身手段需求多样化发展将成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安徽省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地带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中部地区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区域。安徽两淮地区和江淮之间地方体育深受境内各族人民所喜爱。特别是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节庆体育文化的效用,已经引起了中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经过调整,安徽等中部地区少数地方体育事业将迎来新发展的时期。这将为安徽省高等院校更好地开发利用地方体育项目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5 安徽省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增强,为有效利用地方体育项目奠定了基础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具备利用地方体育项目的软硬件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委托,安徽省教育厅先后多次组织了“职业院校人才评估”。按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在体育软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大量资金投入,从而使体育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根据调查,目前安徽省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都能够满足地方体育项目教学、训练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且具有规模优势的高职院校,国家级示范院校和省属示范高职院校,这些学校体育设施较为完善,部分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条件甚至比本省一些普通本科高校的条件还要好。

安徽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初步具备了开发利用地方体育项目的师资队伍。从对安徽省11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调查看,被调查的11所高等职业院校共有体育教师86名,包括专兼职体育教师,均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从学历结构上看,86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6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65.12%,具有本科学历的29 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72%;学历结构较合理,基本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28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2.56%,具有讲师职称的40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46.51%;具有助理讲师职称的12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13.95%;从数据分析来看,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了一定的梯队,能够完成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专业结构上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21人,占体育教师总数24.42%,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65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75.58%。另外,通过对11所高校44名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有23名体育教师参加过地方体育项目的训练或培训,占被调查人数的52.27%。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地方体育项目的优势比较明显,这些优势将有利于安徽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做好地方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工作。如果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也必将有力推动安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刘可夫,刘晓光.论体育项目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02).

[2]吴广宏,孔德银.体育项目及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4).

[3]国家教委.体育工作条例[Z].北京.1990.2.

[4]徐金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内江料技,2011(10).

引入项目 篇6

1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

1 . 1整体形势比较乐观

在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中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的总体形势比较乐观,是因为我国民族地区的高校从数量和质量上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课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都大幅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水平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民族地区高校可以有资格进行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

而且,随着我国对民族地区设立更多针对性民族专业、开展相关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和鼓励政策都在逐步加大,也将我国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民族体育项目相关资源转移到了教学活动之中,这也进一步推进了民族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的效果。

1 . 2面临问题依旧突出

从落实这项政策的目的来说,不仅是为了将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一项课程传授给学生,更是为了能够将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发扬光大,甚至包括在未来逐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或者能够将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打造成一种文化产业、经济产品,促进民族体育的新生。然而从现状来看,也仅仅是做到了第一点,也就是在部分民族地区的高校里设立了民族体育教学的相关课程,仅此而已。

很多高校依旧面临着专业人员资源严重不足,对体育项目的文化背景、传承历史、发展演变、寓意等内容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了解。这都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连贯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做动作教育和技术教育显然太肤浅了些。

另外,多数建立此类课程的高校发现在招生的时候受到冷遇。一方面是对课程的宣传推广力度小,学生不知道;另一方面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都希望挑选热门专业进行学习的大背景下,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课程没有吸引力。

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安置等方面,目前也缺乏足够的政策规划。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尽快商讨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

2开展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的成果

从我国开始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高校教学之中,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不过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初步验证了这种尝试的可行性。

2 . 1激活了民族体育项目研究和教学普遍化的新尝试

民族体育项目研究长期以来都是由一些有兴趣有志于从事此次活动的科研人员和具有广泛的研究优势,比如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人员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中与民族体育项目的接触较多,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有兴趣有感情而开展研究。再就是国家相关部门特别针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设置的科研课题,下派科研人员进行调研等。总之,这种传统的体育项目研究都是少数,无法满足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

而在纳入高校之后,毫无疑问就等于在全国范围内所有有条件的高校都设立了专业的课程,不仅有批量的学生会接受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而且会有专业的老师长期从事此项教育,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少数民资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可以预想在5年、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之后,我国大量具有少数民族体育素质和知识的人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将会全面促进民族体育项目教育和研究的普遍化、大众化。为后续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政策转向储备了充足的人才,也将会大幅推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2 . 2为保留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好的渠道支持

我国数十个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体育事业的发展,原本是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经费、政策支持的。而在高校开展体育项目针对性教学之后,依托学校本身的教育资金投入、薪酬待遇和便利的教学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风气,就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扬光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当然,目前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就需要等待时间去逐步解决问题。相信以后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事业、体育文化、体育教育都可以以此为依托获得更好的发展形势。

3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3 . 1师资力量的强化和培训要加强

针对目前具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素养与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建议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

第一是放宽教师队伍准入,让一些具备更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知识的本土或少数民族成员纳入高校教师队伍中,或者聘请具备如此素养的人当作兼职讲师,为高校现有体育教师做培训和顾问,这样可以弥补教师队伍本身的经验不足、知识匮乏等情况,也可以调动当地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促进纯正的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

第二是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选拔一部分有兴趣、有经验或其它便利条件的教师进行培训,这也会在短期内快速扩充教师队伍。

3 . 2生源不足的情况也很严重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开展体育项目的相关课程都不太长久,且普遍都是就业冷门,这也大幅限制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课程学生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考虑想办法扩大宣传、扩大招生人数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不设立此类专业班级或系别,只设置此类课程,面向普通的体育生进行教育。单纯作为一门课程比单纯作为一个班级或一个系别进行教育有更强的操作性,省去了生源问题和其他很多方面的繁琐程序。当然,这对于培养专业的民族体育人才也有不利影响, 会影响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整体进度,因此只能作为生源不足和其他必要条件不具备之下的缓冲策略。

当然,以较高的经费补助来赢取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加入到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课程中来也是可以的。不过这解决不了大的问题,只能算作一种辅助的策略。

3 . 3此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安置策略尚未建立

从专业课程建立之初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安置此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教育的出发点很好,但学生学成之后的就业安置问题就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就业范围本来就很窄的情况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不仅会严重阻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进展,而且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浪费教育教学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扩展就业渠道,做好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人才的安置分配策略,比如扩充科研机构的职位空缺和人才队伍,比如把学生下放到少数民族的小学、中学执教。

此外,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商业化渠道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办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进入商业和市场化的层面,比如放宽对少数民族演艺人员、公司、演艺机构、体育培训机构、舞蹈教育教学机构等商业经营机构和组织的政策支持, 或者在准入及审核项目中加入需要有专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业者或专业学位、学历证书持有人参与的条款,都能够促进社会吸收此类人才。

4结语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验证了这一举措的可行性。虽然目前来讲面临的问题要比获得的成果更多一些,不过好在找到了缺陷和不足就能够找到应对的策略和办法。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逐项解决各个问题,这需要学校、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和政策导向共同开辟广阔的社会需求。

也就是说从前期的国家政策导向主动建立民族体育项目的教育向着社会需求建立这样的教育事业来转变。对少数民族的体育教育事业实行社会需求“牵着走”的战略,而不是国家政策“推着走”的战略。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完善的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之外,其余的都可以算作少数民族。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都诞生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民族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些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体育项目也面临着消失绝迹的风险。而将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可以说是振兴民族体育事业的大胆尝试。本文将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引入项目 篇7

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在户用沼气领域探索引入了CDM机制。湖北恩施生态家园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于2009年2月19日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户用沼气CDM项目。经过5年建设,项目已顺利实现通过CDM机制支持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户用沼气CDM项目的成功示范。

1项目概况

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利用世行贷款1.2亿美元,总投资30亿元,在湖北等5省市区开展以户用沼气系统为建设核心,共建成47万农户的一池三改(沼气池+改造厨房+改造厕所+改造猪圈)。该项目自2004年开始由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作为中央项目办牵头筹备,在2009~2014年间完成实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

在世行生态家园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世界银行与中方于2006年共同商讨提出在生态家园项目框架下开发CDM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它允许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并据此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CER)”,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履行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对发达国家而言,CDM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过CDM项目可以获得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CDM项目流程一般包括:项目识别、项目设计、国内报批、审核认证及国际注册、项目实施、项目监测、核证减排、签发CER、获得减排收入。在项目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通过了解项目基本信息,应用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方法学判断项目是否能成为CDM项目,即是否具有真实的、可测量的、额外的减排效果,并且能带来与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可测量的长期环境效益。

1.1项目准备

CDM项目提议后,双方共同进行了前期项目识别,对生态家园项目的安徽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和湖北省恩施州农户畜禽养殖、畜禽粪便管理方式、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沼气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结合CDM执行理事会公布的方法学,最终确定湖北省恩施州作为试点。CDM项目概念书通过世界银行审批后,世行与中方多次开展实地考察,与项目单位及农户代表座谈、研讨、收集基础数据、商定项目实施及管理模式,合力推进项目开发;推动完成项目国内审批程序,接待来自德国的经营实体认证,仔细回复其各项质疑,并最终完成项目注册,实现户用沼气CDM项目的首个突破。

该CDM项目涉及湖北省恩施州8个县3.3万户农户,主要通过在生态家园项目中帮助农户建设沼气池,配套改厨、改厕、改圈,旨在改变农户的粪便管理方式,改善农户生活环境,示范以户用为基础的碳减排交易方式。该项目的减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将传统的露天式、开放式粪便储存方式改为密闭型的沼气池储存方式,从而实现甲烷回收利用;改变农户家庭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煤的消费,代之以清洁的沼气,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排量的买方为世界银行社区发展碳基金(CDCF),项目协议购买量为337192 t CO2e,购买期自2009年2月19日至2014年12月31日止,共6个监测期。

1.2项目执行

到生态家园项目完工时,CDM子项目已完成3.3万户农户的一池三改建设,项目在世行的指导下,编制了详细的《恩施州户用沼气CDM项目监测手册》,每一个监测期的监测内容包括随机抽样监测、沼气池运行情况普查和月平均温度测定,之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减排量、编制监测报告。

在随机抽样阶段部分,每一个监测期从全部33000个项目户中随机抽样确定2750户监测户,通过记录抽样农户的沼气池运行情况、沼肥的施用记录、月均养猪数量等信息

在沼气池运行情况普查方面,通过对全州33000个碳基金项目农户逐户调查,全面掌握在监测期内全部CDM项目农户沼气池运行情况,为减排量计算、监测报告编制提供依据。

在月平均温度方面,每个监测期结束后的1个月内,各县市项目办及时与当地气象局(站)联系,取得整个监测期内的月平均温度证明,并提供证明数据有效的温度计量仪器校验证明。

1.3获得减排收入

到2015年8月,项目已经完成了总共六期的监测,成功交易支付了前5期减排量270068 t CO2e,获得减排交易净收入约2180万元,最后一期的支付将在碳减排核查完成后进行。根据与CDCF签订的减排量购买协议,减排收入的68%直接发放给项目农户(每户农户每年可获得约100元人民币);10%用于技术服务,增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能力;22%用于监测和项目管理。根据国际惯例,项目前期开发发生的相关费用需从项目产生的碳减排收入中扣除,但考虑到该项目的受益主体以农户为主,世界银行特别豁免了该部分费用。

2项目成果

该CDM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果,改善了项目农户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了农户可支配收入,发挥了积极的能源生态效应,除此之外,CDM项目带来了的减排收入在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凸显。

一是大大提高了项目农户管护沼气池的热情,主动要求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沼气池管理维护工作得以加强,保持了沼气池产气旺盛,使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

二是为加强项目管理、开展好后续服务、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项目实体、州县项目办管理费占减排收入22%,乡镇技术服务费占减排收入10%。

三是促进了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立。2012年恩施州在湖北省的支持下,在8县市35个村共4250农户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沼气用气补贴试点,借鉴碳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参与农户根据年用气量的多少,获得150~260元不等的用气奖励资金。

四是CDM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有效的碳融资机制的建立,进一步稳定了当地农村种植、养殖结构,减轻了城镇化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对国内外户用沼气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项目经验

3.1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本项目通过世行项目在户用沼气领域引进CDM机制,是中国首个户用沼气CDM项目,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学和项目范例可以借鉴。

项目的准备阶段是实现CDM项目突破的首要环节,难度很大。第一,确定项目额外性。根据CDM项目规定,CDM项目的减排量必须是与无项目相比所产生的额外减排量。因此,必须充分论证其在投资、技术和常规实践改变等方面的额外性,否则难以成功注册。第二,CDM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数据为基础,减排量的确定、经营实体的认证与核查及项目监测等都是以数据为支撑,因此,相对增加了工作难度。

世行专家充分借鉴世界银行社区发展碳基金在其他国家的实施经验,在项目准备、申报、注册、管理、核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科学设计制作项目文件,指导修改完善项目监测计划,并对项目工作进行了有效监管,保持了项目平稳运行。

3.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每年都将其作为政府十件实事和民生工程之一,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当地农村能源部门在工作重心上也开始逐步向“建管并重”和“以管促建”转变,有效避免了重数量、轻管理的现象,确保了沼气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各级项目办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执行选户条件和建设标准,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计划任务的落实;严格按项目《监测手册》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保证了监测数据质量;持续跟进后续服务工作,保证项目持续有效运行。

3.3积极寻求国内智库支持

中国农科院是本CDM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成功开发了《畜禽粪便沼气处理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并在项目中示范应用,同时也为项目准备、实施、管理、注册、监测、数据审核和报告编制等提供了大量的学术、技术支持,使项目具有了创新性、可持续性、可推广性。该方法学的开发和应用成果还先后获得了2011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已在国内沼气自愿减排项目上广泛应用。

3.4注重创新与探索

根据我国政府的规定,实施CDM项目的实体必须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经营单位。但我国的农村户用沼气项目涉及千家万户,由政府主导实施,在本项目中湖北省恩施州生态家园项目的实施机构设在州(县)生态能源局。为此,经过多次磋商,确定湖北的一家独立经营单位为项目实体,由其负责项目申报和对外签订法律协议等,但项目建设仍由各州(县)生态能源局组织实施。该模式得到了报批部门的认可,顺利完成国内报批环节。

3.5发挥示范效应

项目先后接待了山东、湖南、贵州、四川、河南、广西等省市20多个参观考察团,推动了全国生态家园建设和户用沼气CDM开发;还接待南-南清洁发展机制研讨会全体成员、越南代表团等国外团体和专家的参观访问,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基于项目的试验成功和湖北省应用项目经验,积极申报和实施了国内农村户用沼气自愿减排(CCER)项目。

参考文献

[1]胡音.我国首个户用沼气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注册成功[N].中国建设报,2009-03-02.

引入项目 篇8

●如果一项新工作项目是IEC非常感兴趣的但未被一个TC接受, IEC秘书长和主席将会给该TC的主席写信建议其重新考虑一下他们的这个决定;

●该TC应重新分发该新工作项目并附上秘书长和主席的信件;

●如果该项目仍未被接受, IEC秘书长将联系提出者和任何其他感兴趣的国家委员会 (NC) , 并让其提名专家来参与该标准的制定, 非P成员也可以提名专家。最少应有四名专家参与此项目, 项目提出者将指定项目召集人。如有必要, IEC中央办公室将资助这些专家;

●中央办公室的技术官员应支持该项目组;

●该项目的详细内容将刊登在IEC网站并作为标准管理局 (SMB) 的一个独立项目而不属于某个具体TC;

●CD阶段也继续放在IEC网站上, 因此所有NC都有机会提交意见。收到的意见将分发给各SMB成员;

●CDV阶段也继续放在IEC网站上供NC投票表决, 表决意见在SMB成员投票之前应分发给SMB考虑。SMB简单多数票表决通过;

●SMB将负责FDIS阶段的投票并且简单多数票表决通过;

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篇9

众所周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 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现代企业传感器应用的差异较大, 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师教得很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可以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课程特点,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采用教学集中周形式的项目式教学法。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是测控过程中反映被测对象、保证控制质量的重要一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以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中, 往往只给学生讲一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应用。这样, 大多数学生只是基本掌握了原理, 而对于如何应用传感器并不了解,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多学科渗透、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因此, 我们要结合职业学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特点,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项目教学为手段, 改变原来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理念, 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改传统课堂教学为项目导向式教学, 并集中在两周的集中教学周内完成。

所谓项目导向式教学法, 是以实践操作为导向,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要求教师要选择典型性事例作为教学内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收集资料, 共同研究,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确立实用可行的项目, 项目要包含教学内容, 符合学生实际, 难易适中, 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二是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尤其在施行项目前和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 及时给予指导;三是项目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将学生牢牢吸引。

根据以上认识和实际教学条件, 在教学中, 可以设置以下十个项目和考试内容。 (1) 项目一:认识传感器———干簧管磁敏传感器开门报警器; (2) 项目二:测量与测量误差; (3) 项目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位移检测及其特性; (4) 项目四:敏感电阻式传感器———温度报警器的制作; (5) 项目五:电感式传感器———金属探测器; (6) 项目六:电容式传感器———声控开关制作; (7) 项目七:霍尔式传感器———模拟转速测量; (8) 项目八: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测温; (9) 项目九:光电式传感器———模拟路灯控制电路; (10) 项目十:光电开关的检测和应用。考试:社会调查报告 (2000字) 。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调查市场上的洗衣机, 重点关注智能控制洗衣机, 收集三个型号, 了解其特性以及其中的传感器。然后, 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 详细地写出调查报告。

在两周的集中教学中, 每天教学一个项目, 重点突出, 并及时评价。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得以增长, 能力得以提高, 视野得以开阔。于是, 他们有了成就感, 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虽然学生基础整体比较差, 有时学习习惯也不好, 尤其是对一些原理的理解和一些检测电路的分析难以理解, 但在学生评教中, 大多数同学是喜欢或是非常喜欢这门课程和这种上课形式的。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 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他们认为, 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上课模式值得肯定, 锻炼了动手能力, 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接受快, 记得牢。

在传感器的项目式集中教学过程中, 摒弃了“知识点———习题———验证试验”的方法, 通过项目学习, 学生不但对检测系统有了全面认识, 还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感性的认识。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 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练习。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达到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的目的。学生通过对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台的认识活动, 了解常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通过社会调查和网络资源的查询活动, 了解了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及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各种传感器应用的实践活动, 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对课程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引入项目 篇10

【关键词】物流企业;现代物流服务;项目管理;引入

一、物流企业中项目管理的具体内涵

针对一定的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预算、进行投资、管理所在项目,最后实施一瞬间的变革的过程,称为项目,其主要包含时间限制、项目进度、工作质量、特定范围、所花费用以及事前预算这五个具体要素。而现代的项目与传统的工作天差地别,传统的物流工作其作业环境十分稳定,整个行业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做事,因此工作的风险十分小,但是其缺点就是有时难以满足某些既定目标。而现代的项目则相反,作业环境变化莫测,相较于传统的有规可循更像是一种探险的行为,因此风险特别大,难以估测,但是,这种敢于创新的项目的建设为达到更高的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可发挥空间,突破了传统高度的限制,有了较大发展。

而项目是现代物流服务高度发展的产物,众多物流服务背后的供应者都以项目的形式来提供这些物流服务的,可以说在当代,项目的普及程度十分高,可以代替现代的物流服务。而传统的物流工作与现代的物流工作相比,现代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更趋向于一条龙服务,这使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传统的物流服务是顾客在网络上下单后开始工作,通过存储和运输最后送达至顾客手中,而现代的物流服务则更倾向于人性化,人们可以选择便利自己的或快或慢速度的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也会根据顾客的要求改变运输路线的策划等,这种十分复杂的服务是传统物流无法赶超的。

二、物流企业如何对项目管理进行运用

(一)引入相關的项目管理系统的思想意识

在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中,项目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该管理的实施必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仔细分析各个要素和多个系统间的联系,还有项目管理的内部系统和外界复杂的环境之间的联系。而物流企业会依照顾客的需求,成立一个与企业独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服务项目。这个服务项目就是一个系统,共分为货物运输、货物存储以及货物配送这几个主要的过程。首先由整体分成各个责任部门,这些责任部门都有具体的职责,这些职责又将继续分到具体的每个人的身上,实现责任的彻底细化,能够责任到人。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工作部门在工作的完成过程中应该从大局考虑,不应将目光全部放于自己的工作中,而应相互配合,达到集体的最高目标。

(二)引入项目管理的核心——三维模型

引入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引入项目的过程管理

引入项目的职能领域

生命周期理论和职能领域以及项目的过程管理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三维模型。

三、物流企业中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获取物流项目

物流项目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实现项目管理,首先就要收集物流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物流服务出现和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未形成一个大型的、成熟的、可靠的物流项目交流市场,所以企业必须自己收集多种的物流服务项目的信息来源。物流企业可以依靠公司内已有的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也可以在互联网或者报刊杂志上寻找厂商发布的物流需求信息,还可以参与厂商招标来获得服务项目。例如,当韵达快递公司与一家网上衣店进行了一次合作,留下了较好的印象,那么当这一家衣店还有需求的时候,韵达主动参与招标,这个项目应该较为轻易的就得到了,企业还可以通过衣店的推荐,为其他品牌的衣店进行服务。

(二)建立物流项目的合作团队

一般的项目也许物流企业的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但要是接到了一个数量较多的单子呢?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良好配合了。企业在获取了物流项目之后,应该立即组成一个临时的小组来完成这一次的工作,小组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通过招聘的外来人员。这些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该项目的实际需要慢慢进行调整,直到成为一个有机的团体为止。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够锻炼员工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项目的方案

在完成一个物流项目之前,建立相应的合作团队之后,就应该加紧讨论如何实施了,此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确保物流项目的顺利完成。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细化具体的项目流程、责任到人、构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组织机构、建立项目的考评体系和项目中各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与顾客进行服务环境的讨论、各环工作完成后的配合及交接和确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四)共享物流信息,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推动物流服务项目流程具体实施的保证,是整个物流服务项目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工作依赖此而展开,而且最终结果也都很好的体现在上面。在当代,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物流信息系统,而其进行怎样的开发这个问题则是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来决定的。

(五)制订物流项目的考评体系

入库是否准确、库存是否准确、出库是否准确、物品在仓库中是否受到损伤、仓库是否进行了规范的管理。发货是否及时、到货是否及时、返单是否及时、有多少的客户进行了投诉、有多少顾客满意此次服务、运输过程中物品是否破损、订单是否按要求完成、急单是否按要求完成。数据录入是否及时、数据录入是否准确。进出口报关是否及时、单证是否得到了及时的处理、订单处理是否正确、物品的退舱率是多少。对客户投诉的处理是否及时、对客户的投诉处理是否适当、处理完顾客是否满意费用结算是否准确、费用结算是否及时。企业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即综合对比指标。

四、结语

随着大众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多,物流企业也应该有提高自身服务的自觉性,应该将更多精力放于如何使成本降低、效率增高,使其更具现代化水准。所以,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全方位的解析如何具体的进行项目管理,同时加强行业的协作,实现双赢,推动物流企业更好地发展,而其中潜在的问题也会随着实践日益暴露出来,所以对此类问题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作者简介:于涛(1970-),男,山东莱西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引入项目 篇11

关键词:西藏高校,藏族传统体育项目,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相互辉映,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熠熠生辉、闻名于世。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藏族传统体育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藏族的民族特性,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光彩闪烁的一员。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藏族与祖国各民族之间交往日益深入和对外交流面的扩大,藏族传统体育以其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应该不断超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文化习俗的界限,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说,把藏族传统体育引入西藏高校教育,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弘扬藏族的优秀文化,就是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本文从以下7个方面针对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1 加深对藏族体育项目的理论研究

理论指导实践,藏族传统体育长期在民间自由发展并传承,所以藏族传统体育缺少的不是实践,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西藏高校要引入藏族传统体育,就需要对长期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之中的藏族传统体育加以挖掘研究,把握其内在的特征,探寻规律性,揭示其意义,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学术价值,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加深对引入项目、引入途径、引入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2 突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特色

藏族传统体育的诸多项目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藏族鲜活的文化形式,高校在引入的时候,或许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做某些必要的改造,但是,在必要改造的同时,要做到始终突出鲜明的藏族特色,如果改造的没有了藏族特色,将会使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教育的这一开先河之举黯然失色。

3 尊重藏族风俗习惯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俗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西藏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使学生进行传统项目学习锻炼,还能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但是,藏族在千百年来的长期生活中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俗习惯,或者某些禁忌,藏族传统体育与藏族的生活紧密相连,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始终牢牢把握住,必须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生活习俗和民风民情。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让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学生多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以积极的姿态,配合藏族传统体育工作在高校体育中的顺利推进。

4 加速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

民族现代化必然要求民族文化现代化,体育教育及课程必然在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藏族体育文化资源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文化最好的素材,藏族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引入高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扬弃,努力让体育课程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的整合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做到体育课程根据民族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积极的文化因素认可、吸收、传播和创新,让藏族传统体育在多元文化冲击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本土文化,在强势文化入侵背景中永不丧失自己的文化精髓。体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获得体育技术、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藏族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既让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又让学生受到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5 藏族传统体育教育要体现科学化、竞技性和规则性

藏族传统体育由于是在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因此除个别项目外,大部分项目没有很严格的规则,也缺乏较强的竞技性,而作为娱乐形式的,所以没有形成较严格的裁决规则,与现代体育相比较,偏重于娱乐性和随意性。因此在开发藏族传统体育时,应当在保留项目原有民族地域性与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规范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注重安全性的同时对项目进行整理改造,使其充分体现强身健体与科学运动的统一,竞技比赛与娱乐放松的统一,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

6 实现藏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统一

在西藏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就要注意与现代体育发展相结合。诸如西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曾涌现过一批优秀运动员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摔跤、投掷、马术、射箭等,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藏族传统体育在新的形势下需要适应新环境的演化变迁,实现民族传统特色与现代文化文明的结合与统一,吸取现代体育文化精华,保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秀成分,通过现代体育相对完善的科学理论原则与实践方法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

作为西藏民族地区高校,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之中,为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可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加深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丰富教学内容。初步设想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类型与其他项目的课程类型基本相同,即普修课大多在一年级开设,选项课多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则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大选修课的内容,把更多的藏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选修课。

现代高校体育更加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现高校体育的所有目标。课堂教学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自练能力为课外锻炼做基础。学校大力支持各种学生组织开展各种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外锻炼和晨练,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藏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和调动大学生中少数民族藏族传统体育骨干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各种学生组织为主课外体育锻炼。在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的初级阶段,体育教师以组织引导为主的情况下,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引入项目】推荐阅读:

引入研究07-30

活动引入08-01

演讲引入08-04

引入分析08-11

有效引入09-06

引入概念10-12

引入活水10-27

引入教学10-31

问题引入11-23

游戏引入12-12

上一篇:网络技术变革信息下一篇:怎样做好电视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