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企业文化

2024-09-24

引入企业文化(精选12篇)

引入企业文化 篇1

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

1.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

第一是结构相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第二是作用相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具有引导、规范、凝聚、协调、激励、辐射的作用。第三是宗旨相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 都重视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是目标相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或企业文化, 其目标都是为了塑造组织精神,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事业发展。

1.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同点

第一是本质不同:校园文化是研究文化、教育文化, 本质内敛, 注重过程导向;企业文化是实践文化、经营文化, 本质外显, 注重结果导向。第二是价值观不同:校园文化注重内涵, 隐形而宽松;企业文化注重实用, 显性而严谨。第三是氛围不同:校园文化体现宽松、民主、自由、个性;企业文化体现规范、纪律、业绩、竞争。第四是行为模式不同:校园文化体现个人奋斗、个性特点;企业文化体现团队精神、群体协作。另外, 校园文化强调稳定不变, 而企业文化强调根据市场灵活变化。

2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2.1 宏观政策的明确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对职业教育指出以下要求:“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 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2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要求与企业无缝对接。其常规做法是进行订单培养, 学生毕业前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有一点需要指出, 学校的教育教学, 尤其是实训教学,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学到将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 这是不行的, 因为现代企业选择人才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 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 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距离, 最终培养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要实现内涵发展, 打造学校品牌, 职业学校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去引导学校全面科学发展, 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 使校园文化带有浓郁的企业文化特色, 有助于体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另外, 在文化多元化、市场经济化、网络信息化的影响下, 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校园文化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 引入企业文化, 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共同熏陶下, 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内容

3.1 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职业学校应根据开设专业的不同, 将不同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引入校园文化之中, 可以贯穿于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之中, 也可以邀请企业领导来校开设专家讲座, 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所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这有利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3.2 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非常注重考查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核心利益和核心目标而相互合作、尽力而为的精神, 是顾全大局与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多为独身子女, 往往有自私、个人意识强的现象, 非常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在团队精神方面得到培养和加强, 这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3.3 追求卓越的认真精神

现代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追求卓越的认真精神, 因为只有做到认真, 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对于学生而已, 无论是在校的学习, 还是今后的工作, 都需要这种认真精神, 要教育学生做人做事注重细节, 态度认真。

3.4 高度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工作出色的前提, 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 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长青的基础, 是打造卓越团队的动力。学生只有在校期间以高度的责任感,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才能学到过硬的知识和技能, 毕业后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有责任感的优秀员工。

3.5 诚实守信的品格

诚实守信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讲究诚信是个人谋生和发展的途径, 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保障, 职业学校的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为:犯错后欺骗老师和家长;考试作弊抄袭成风;同学间借钱不还。职业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 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 先成人, 再成才。

3.6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积极进取的态度使人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中考独木桥上的落水者, 往往抱有悲观的思想, 缺乏自信, 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成功企业家的真实案例, 让学生明白, 成功源自积极的心态。

3.7 企业精致化的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因为有制度作为保障, 才能有序地运转, 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可以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 丰富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接受企业文化, 有助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4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途径

4.1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 可以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向学生讲授和宣传企业文化, 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 或者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进行授课, 向学生灌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与专业, 以此促进企业文化向校园文化的渗透。

4.2 以实训教学为重点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模式为指导, 将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训教学, 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交融。首先, 应根据企业生产车间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室, 并且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安排实训教学, 营造职业氛围。其次, 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最后,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此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4.3 以文化活动为平台

职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技能竞赛或文体活动, 比如举办校园开放周、校企合作洽谈会、创业报告会、企业文化展等活动, 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把企业崇尚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渗透到活动中去, 企业还可以在学校设立奖 (助) 学金, 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4.4 以物质文化为桥梁

首先, 职业学校教学楼与实训楼的文化布置, 不能像普通中学或大学那样, 在教室、走廊等处简单地悬挂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学校规章制度, 而应该多悬挂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或行业大师、名师的寄语;公共区域的标语要注重体现著名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规范、职业素养, 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感受企业文化, 增强学习的动力。其次,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邀请企业管理者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成立由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 定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

4.5 以管理制度为保障

制度建设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加强制度建设时, 可以注意吸取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 突出诚信、守纪、敬业、合作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根据专业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并且反映职业特征或行业特征的规章制度, 从课堂纪律、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等方面去要求学生, 坚持原则、规范管理、赏罚分明、注重激励, 强化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营造完善的企业文化氛围, 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也可以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学校相关组织机构, 比如聘请企业领导担任系科的兼职系主任或者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在班级中实行“总经理 (班长) 负责制”, 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班规, 甚至可以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学校的内部管理, 使学校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缩小职业学校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

5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所需的主要养料, 是职业学校的特色所在, 同时, 校园文化也为企业文化提供了源源动力, 融合两种文化需要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 在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将更加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从而为社会、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结合当前形势, 在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就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内容及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夏洁露.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4) .

[2]黄南永.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衔接企业文化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08 (5) .

[3]章艳华, 朱祥贤.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12) .

[4]颜秀霞, 徐光瑜.谈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8) .

引入企业文化 篇2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构成的。

1、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它是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经过有意识的总结、提炼而确立的。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而鲜明的经营思想,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

2、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制度体系、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构成的外在文化,它包括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它是把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的中坚和桥梁。

3、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蕴含的行为准则。它包括企业在经营、生产、交往活动和群体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4、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

那么,为何要在职业学校中引入企业文化呢?

一、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的背景

1、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使人才培养步入市场化轨道。职业学校是以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机构,其与市场的联系则更为紧密,无庸置疑,其产业化的步伐会更快,它们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沿,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2、随着职业学校的连年扩招及生源的逐年缩减,教育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职业教育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将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展开办学经费竞争、生源竞争、师资竞争、就业竞争。而教育资源确十分有限,职业学校正面临着与高职院校的竞争和职业学校内部的竞争,有些职业学校甚至将面临就业不畅,生源枯竭濒于关闭的境遇。

3、职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缺乏校园文化底蕴,更缺乏社会知名度,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面对上述现状,职业学校要直面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而引入企业文化则是塑造学校理想化、个性化特色及维护学校统一化、规范化整体形象的重要措施。

二、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职业学校大多因为种种原因,加之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关注不够,因此,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缺少品牌学校。这既是问题,但无形中也为一些职业学校从林林种种的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利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引入企业文化,凸现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凝聚师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

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形成共同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能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能使各部门协调统一,形成互动;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视觉综合设计,则能让师生员工有耳目一新,朝气蓬勃的感觉,激发师生员工的士气,增加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形象。这样才能使学校像一块磁铁,不仅能留住内部的优秀人才,而且能广泛吸纳社会的各类贤才,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发展空间,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2、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融资及对外工作。

职业教育是以招生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如何做到“出口畅,进口旺”,除了学校要苦练内功,提高办学质量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单位对学院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

3、有利于塑造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可以由表及里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职业学校要引入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必须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学校形象的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必将使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的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得到提升。

4、有利于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功能,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毕业生创业成才。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一方面折射社会的主体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体文化的建设,具有辐射作用,能够提升未来劳动者的人文素质。职业学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将成为企业一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未来企业的要求,这对他们能否立业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职业学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无庸置疑,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对两种文化的对接,对学校文化向企业的辐射,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毕业生成才立业也会发挥潜在作用。

三、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的实践

我认为引入企业文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在学校领导的认同下,要在全校广泛动员,要使广大师生认同企业文化,献计献策,全员参与。因为广大师生对学校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引入企业文化的热情支持参与是成功塑造学校形象的基础。

第二、研究设计阶段:要对职业学校的现状作深入详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的引入。

第三、实施阶段:将企业文化的引入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测定和评估,从而做出调整与更新。

引入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动画短片;动漫教学

一、动画制作环节众多、任务繁重

一部剧情动画片的制作可以比喻为一项浩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从最初的剧本创作到把文字剧本转化为图画剧本(即分镜头台本),从完整的世界观设定到人物造型设计、故事场景设计,前期设计的每个步骤都在进一步地详细确定整部动画片的风格风貌。前期的设计完成后,动画制作进入中期环节:原画师们需要为每一组镜头中的人物设计最合适最能表达其性格特征的动态动作;场景设计师们为每组镜头绘制最能表达故事意境的场景。中期的工作量往往是所有环节中最为巨大的,直至后期将每组镜头进行合成、使用后期手段优化画面、加入字幕、音效等等。

以下这张图片显示了动画片制作的一般流程:

二、动画短片课程意义重大

在面临毕业实习前的一个学期,我们将动画短片课程引入教学环节,对学生们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既是对以往所学课程的一次总结,亦可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社会,具备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属于校内实践阶段的关键课程。

那么,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有限的课时显然不足以完成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片的制作,因此必须将制作篇幅缩短为几分钟。但是,即使是几分钟的动画短片,仍然需要作者利用动画语言阐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动画工程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

目前业内根据制作的细致程度把动画片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细分为三个小等级,比如B级片又分为B+、B、B-三等。在我们的动画短片教学中,选取制作哪个等级难度的动画应该根据学生和师资的具体水平来定。笔者认为,学院内制作的学生作品在艺术情怀的审美方面应当略高于社会上的商业作品,也许因为时间有限等等原因在制作精细程度上难以超越商业作品,但也应当在学生的水平氛围内尽量做到最好。

在动画短片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每一个环节在制作和设计上的难点,也能够体验到通过讲故事将自我情感淋漓尽致加以抒发的快乐。

三、拓展传统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做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将动画公司的企业文化引入动画短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

企业要生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企业对工作勤勉的员工给予合适的利益奖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壮大。而在校的学生,往往不能够理解员工与企业间这种唇亡齿寒的相互依赖关系,或是自视甚高,或是急功近利,因此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跳槽次数最多的人群之一。

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工作热情”,我们也需要寻找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点”:譬如说一次高校的设计比赛、譬如说以商业营销为目的,设计制作更为大众群体所接受的动画故事,短篇动画还必须可以拓展为更具商业价值的长篇动画,来吸引企业引进人才、投资制作。学生们作为最初的设计者也将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不妨在每次课程开始前,就设定好今年的课程目标,不是单指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作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相同的目标有利于创作团队形成默契,在互相的配合与磨合中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在整个班级形成一股团结的力量。让学生们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也有利于他们毕业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企业环境当中。

四、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最饱满的果实

那么,既然是以能够打入市场为目标而设计制作的动画短片,短片质量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起来,从剧本到分镜、从人物原画到背景原画,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制作,各个环节都应做到精工细作,才能在比赛或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动画制作是细致的工作,工作量往往不是以小时计算、也不是以分钟为最小单位,而是以秒计。以一部5分钟的动画短片来说,实际上通常是按照300秒的总时长,将工作细分到每个人员完成多少秒。在近200课时的时间段内,由20名属于行业新手的学生通力合作,其中的工作量仍然是相当巨大的,片子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也十分繁重。特别是中期的原动画制作部分,学生要利用手中的摄像机反复拍摄真人素材,再把素材转化为动漫人物,技能从生疏到熟练需要经过相当时间的一段过程。那么为了动漫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精准到位,分配到每一位学生手上的镜头数就不宜太多。

以下表格显示了一部5分钟B级动画短片的中期制作环节需要完成的一般工作量:

因此,笔者认为还可以让正在学习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二年级20名动漫方向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参与到短片制作的过程中来,一则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制作团队,二则可以充分发挥前辈与后辈间传帮带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在课堂中创造企业文化的氛围

那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们集中在一起,在教室中形成只有企业办公室里才能具备的浓厚的工作氛围?短片的制作需要团队合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性工作,而以往的学生对于教室的感觉,多半充斥着来上一节课就匆匆离开的应付情绪,作业也是各做各的。笔者认为,这与教室的原始功能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是把教室当成学习的场所,那么对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并不真心喜爱学习,但如果把教室演变成为放飞他们梦想的舞台,情形又会如何呢?离开学校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让他们抓住最后的一点学生时光努力学习,在学校里感受到一丝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是可以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斗志的。

因此,把教室打造成一个“办公场所”未尝不是一个很有实验意义的创举。那么办公室里都需要些什么呢?

首先是电脑和电脑桌的摆放位置,建议参考企业模式,取消统一面对一个方向摆放的教室模式,改为面对面合并摆放,这样有利于动画制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他们只需要稍稍转身,即可看到多媒体大屏幕,不妨碍老师的教学工作。

其次,开通网络功能,在工作中往往需要即时上网寻找各种相关素材和资料。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动画制作者们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获得自身视野的极大发展。既然学生宿舍中也有网络,那么不妨让他们在教室中完成大部分的作业,在老师的监督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再次,动画实验室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应当合理添置,譬如有利于动画运动规律学习的简易手持摄像机、扫描仪、无纸动画制作软件等等,而这一环节显然已经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强力支持。

最后就是保持“办公室”内的清洁、布置动漫招贴、还可以摆放一些绿化植物和饮水设备等等来增加一点生活气息。创造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有利于员工将这里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谁不会为自己的家而努力工作呢?

想要真正设计制作出一部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动画短片,最初的工作一定是困难重重的,但只要有上级领导和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和老师一起努力,理想就很有可能转变为现实。

引入企业文化 篇4

一、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形成的, 充分反映了企业竞争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 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接受并且认可的风俗习惯、基本信念、行为准则、价值准则和制度载体。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 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使全体员工形成共同信念, 使员工达成相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并非独立事物, 而是始终贯穿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要是利用企业文化引导、指导员工做出自觉行为,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果。企业文化主要包括文化网络、文化礼仪、价值观、企业环境、英雄人物等等, 可以将现代企业文化内涵充分反映出来。

(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人力资源主要代表了企业所有劳动力, 是具有最高活力的资源, 可塑性也最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充分满足企业的一切正常生产经营需要, 符合企业未来扩张建设规模的实际需求, 采用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 也会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经济学观念有效管理员工报酬、培训、筛选、招聘等各项业务。同时也会通过适当引导员工的心理、思想、行为等帮助员工学会正确处理周围人际关系, 将员工的内在潜质充分挖掘出来, 激发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妥善安排合适的员工处理每件事情, 打造一种员工和工作、员工和员工之间协调配合的和谐局面, 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内容, 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劳资关系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岗位设置、人事招聘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两种资源, 两者之间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企业文化渗透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方面, 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而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有利于形成、发展企业文化。因此,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而言,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文化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活, 人的管理也需要一定的环境,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 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环境因素。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全体员工都比较认可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道德标准, 不仅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合理的精神依据、行为依据, 同时也有利于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造一种良好、舒适的文化氛围。对于企业员工而言, 企业文化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 在工作的过程中, 企业员工会不断接受并且认可企业文化, 最终只会接受和企业文化相符的行为, 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工作氛围,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基础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文化, 企业在构建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其他企业, 应该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出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 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形成并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就是人, 不仅包括人的思想, 也包括人的行为。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文化, 很多员工从一个企业到另外一个企业的过程中, 可能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新的企业文化环境, 有的员工可能会由于以往企业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 对于新企业文化环境会存在害怕、抵触等心理情绪。因此,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不停的向员工灌输一些关于本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 使员工能够深入理解、认识企业文化内涵, 使员工能够认可并接受本企业文化。其次, 企业文化需要在员工自觉的前提条件下使员工能够形成统一的精神力量, 而且需要借助外力的有力支撑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的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念, 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上也是利用企业文化来不断熏陶企业员工, 使员工能够在思想上真正认可企业文化, 在行为上能够符合企业文化提出的要求。

(三)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文化主要是使企业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 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 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激励员工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不断约束、规范员工行为, 从而引导员工能够自觉的根据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接受企业文化, 并且使企业文化能够深深的扎根在企业员工心中, 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潜在力量, 不断激发员工, 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的问题, 究根结底是由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深入、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也没有专门配置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仍然只是停留在表层上,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工作比较重视, 但是并没有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相对较差。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性较差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 关于人才开发方面的计划性、预见性以及前瞻性普遍比较缺乏, 甚至会出现很多短视行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企业往往都是被动处理, 处于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 这样会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显得非常盲目。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性不足, 导致现代企业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以及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这样会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增加人员流动性, 最终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仅仅停留在人力成本节约的管理思想层次上, 并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也没有树立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思想有关。

(三) 并没有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 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体制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错误的认为员工培训是一项不确定性非常高的长期投资行为, 员工培训会使企业机会成本大大增加, 往往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在短期内员工培训并不会收获很明显的效果, 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愿意组织、开展员工培训, 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员工培训体制。虽然, 有的企业懂得员工培训的价值和作用, 也会定期组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 但是并没有具体明确员工培训的方向、任务、目的及内容, 在员工培训过程中也没有明确规划如何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 协助员工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 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发展对于企业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会有严重的影响, 如果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 企业可能也很难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基于这种理念下,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生存以及盈利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 在平时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利用有效的管理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并没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进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也不能统一, 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也不强烈, 最后导致企业理念和员工个人价值观出现严重错位。虽然有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建设, 但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参考、借鉴一些大企业以往的成功经验, 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 这样也就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了一条空洞的标语和口号。

四、将企业文化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有效策略

(一) 使企业员工树立强烈的企业文化意识

意识决定思想, 思想影响行为, 想要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完美的引入企业文化, 首先应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企业领导者不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以及建设者, 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 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企业管理者的企业文化意识,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能够全面、深入的理解、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 明确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进而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者平时也应该不断提升自我,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尽量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做好表率作用, 尽量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影响、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使企业内部达到一种共识, 进而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家文化。在增强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意识的同时, 应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 不断深化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 使企业文化能够深得人心。

(二)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形成“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包括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坚持科学人才观念, 建立充分尊重人性, 能够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的制度文化, 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首先, 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员工培训制度, 在全面认识员工培训重要性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员工培训投入, 立足于开发员工潜能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应于企业未来发展需求, 能够充分挖掘员工内在潜质的人才计划。同时, 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应该高度重视考核员工的能力及其对企业的贡献, 考核方法应尽量多样化, 可以采用领导考评、员工互评、自评等多种方式。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单单只是奖惩员工的重要依据, 更重要的是需要利用绩效管理从而使企业组织目标达成, 并且帮助员工成长。其次, 企业应制定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措施, 但是以往大多数企业基本上只是采用物质激励方式,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 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 物质激励作用慢慢淡化, 他们更加需要的是精神层次的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表明, 每个人不仅具有较低等级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 同时也会存在较高层次的自我需求、尊重需求以及生理需求, 因此现代企业应综合考虑员工的性别、年龄、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 采用事业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多样化的激励方式。

(三)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不断培养企业特色文化

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一味的盲目借鉴一些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 更多的应该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规划、发展阶段、企业内外环境、发展目标等多方面因素找准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品牌。企业也必须不断提高、创新以往的企业文化,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应秉承求同存异的思想观念, 学会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 能够暂时允许冲突的存在, 进而营造创新型文化。具体而言, 企业应该在招聘新员工环节融入企业文化, 尽可能避免员工进入企业后和本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企业可以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和宣传活动, 使潜在的员工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 使那些对于企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基本价值观念表示认可的员工选择本企业。在招聘过程中, 企业应该尽量选择高度认同本企业文化的员工, 这样才可以确保员工进入企业后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到企业团队中。

其次, 企业应将企业文化始终贯穿在员工培训过程中, 不仅包括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也应该通过非正式团体、非正式活动、管理竞赛、管理游戏等多种比较灵活的培训方式向企业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念, 进而使员工能够慢慢认同企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 进而使员工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员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整体的企业文化中。

综上所述, 企业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形式以及魅力, 在引导、约束、培养、规范人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完美的引入企业文化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 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青青.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浅谈企[J].企业研究, 2012 (4) .

[2]洪亮.华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中国培训, 2011 (9) .

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篇5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而旅游文化则是建立于旅游活动基础上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旅游活动又有一定的迁移性,文化对于旅游者而言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动机,而这种旅游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意义所在,该种旅游文化的存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更具内涵和发展潜力。

我们所说的旅游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或者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财富及其精神财富的综合,在旅游活动中,能够给人们一种舒适、愉悦感或者能够起到一定教育意义的资源都是旅游文化的范畴。它是文化的一种类型,有着文化的共同属性,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传承性及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旅游文化的上述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旅行者本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旅游文化的存在,使得旅游资源更具内涵和吸引力,而它也是旅行者所要追寻的一种思想或者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了旅游业不断繁荣,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英语教学融入旅游文化的必要性

在旅游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多的强点理论教学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相对的忽略的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这也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文化的重要性,旅游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还有许多文化要素与文化交流的内容,因此,将其引入旅游英语教学中变成为一种必然。

首先,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承担着人际交流及其文化交流的责任,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旅游文化的内容,能够使人们更好的感受旅游的情趣。将旅游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旅游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旅游文化的学习,使其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宗教、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使其更好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所在。而这对于旅游英语教学而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得学生的旅游英语能力不断提升。

其次,旅游文化的引入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会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是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文化知识来丰富英语教学,使学生具备专业的英语能力的同时兼具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为其成为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旅游英语中引入旅游文化,是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一种教学调整,使学生以文化为指导开展其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的应用,使其专业英语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三、怎样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旅游文化

为了更好的实现旅游英语教学目标,便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

第一,教师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作为其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底蕴的培养放在同样的位置,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及其语言应用技巧外,还应注重文化差异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第二,教学中增加文化教学内容,对教学课堂进行必要的改革。旅游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双向文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同时还应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文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同时又要对国外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够区分国外文化的发展动态及其主次区别。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来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所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区别。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去不断的挖掘文化信息,使其视野得以开拓,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第三,综合应用多种形式来推动旅游英语教学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旅游相关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等,从中获取并理解一些文化元素,增加学生英语的使用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的推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接触渠道,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更多的认识。同时注重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旅游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旅游,在旅游景点的亲身感受下来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学习。

第四,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其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以文化为基础来提高其综合能力。

引入英美文化,发展中职英语 篇6

关键词:中职英语 英美文化 交流发展

一、英美文化学习背景

当前中职英语教学所采用教材注重实际应用,缺乏文化色彩意识。谈及中职英语教学,不外乎基本的听、说、读、写等几项技能培养和训练。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识,以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从而顺利开展工作。

根据新课程新教学大纲,从2017年开始,英语将不再列入高职高考范围,这意味着英语比例及重要性将大幅下降。同时,2017年开始,笔者学校将全面开展选修课计划,英语作为其中一环节。在这两方面刚性需求下,势必会把视角从传统的听说读写课转到丰富多彩的英美文化课方向。这不仅把学生从艰深晦涩的英语课堂中解放出来,还能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使学生更简单轻松地接受跨文化交际。

二、英美文化学习作用

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这四项基础技能的训练。中学的英语教学无法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更多的是进行以英语语法为主体的学习,这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单词、语句、语法这几个层面,为此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十分枯燥困难。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并没有升学压力,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并不能一味再照搬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职学生正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喜欢尝试新奇事物。此时引入英美文化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而不是将英语当做枯燥的语法、单词、句型组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2.提高学生实际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不断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与西方国家接触交流的机会大幅度增加。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联合国的日常工作语言之一。若要顺利与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一定得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中西方国情不同,在生活习惯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顺畅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势必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中国人很喜欢询问别人年龄、工作、婚否等情况,但这些对西方人来说就涉及个人隐私,是绝对不能犯的交际错误。

3.提升学生个人文化素养

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指导社会成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伦理素质发展方向。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向成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世界有一定的观察力和认知力,可塑性较强。学校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利用英美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教育资源,向学生展示关于是与非、善与恶的道德标准以及苦与乐、义与利等伦理尺度,进而使学生得到国外优秀思想的熏陶,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引入中职英美文化学习,不仅能使学生领略西方风情,了解西方社会风俗,深刻理解英美两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对口语的影响,还能通过英美古典文化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知道何为真善美,全面提升学生品性。

三、英美文化学习措施

1.开展英美文化选修课程

目前,学生的英语学习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系列教材,并配套相应练习册,并无其他英语学习相关资料。该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对于提高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教材充分贴合学生就业生活实际,同时为了丰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编有Life and Culture板块,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开拓国际视野,同时提高阅读能力。该部分内容语言浅显易懂,并与各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学生能够在这一方面得到很好的拓展。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Life and Culture板块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会主动提问。每次本人讲授课外英语文化知识时,基本上学生都会比单纯的课堂学习听讲更认真。H.D Brown在《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一书中提出:“学习外语要比在本族文化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接触更多的文化问题。这是因为学习外语几乎每时每刻都得理解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所以外国语教学大纲通常是解决该语言的文化内涵。”此外,英语从2017年开始不再纳入高职高考范围,以及选修课的全面展开,教师可以大量补充以往缺失的英美文化知识,同时辅以选修的方式展开,学生能更没有负担、轻松自在地去接受英美文化知识。脱离背景文化去学习一门语言是不完整的,甚至导致无法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进而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结合多样校园文化活动

一堂传统英语课时为40分钟,单靠课堂40分钟学习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因此教师应更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了解英美文化、培养社交能力的机会。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英美文化的知识传授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面考查的形式,还应与多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这样能最大限度及高效率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

(1)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给学生放映英美经典影视作品。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教学内容,精心挑选英文电影,同时辅助学生电影背景文化知识讲解。观影前提出创设性问题,观影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如在教学《What sports do you like?》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毕后让学生观影《阿甘正传》。这也是一部与橄榄球有关的著名励志电影,从中可以鼓励学生拥有体育精神,积极锻炼身体,明白运动对个人生命的积极意义。

(2)笔者学校平时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每一学期都会开展大量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各个班级每逢重要节日,都会在班级里组织开展各项节日活动。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节日举办一些晚会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综上所述,英美文化与中职英语教学是密切不可分的。在教学实际中,合理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的关系,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又能使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一台阶。英语是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凝聚着英语国家的民族思想、文化和情感。实践证明,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学习英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林立,王笃勤.英语3基础模块(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杨素芳,裴如意.英美文化与英语教学初探[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

引入企业文化 篇7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实践教学。我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 拥有必要的实践、实训教学场地和设备, 以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同时, 重视职业训练活动, 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 按制药企业生产车间布置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我系与广东广济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基地, 建设药物制剂一体化实训室、药物制剂实训室、制剂检验室、中药炮制实训室、广东广济中药炮制车间, 开设紧跟企业技术发展的药物制剂生产、药物制剂检验、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生产实践及实训课程, 按照制药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工艺流程、标准操作规程等;建设东莞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同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对“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严明时间观念,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和生产工艺流程上岗生产, 营造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不断强化、革新实践教学, 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加科学、规范。

“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 使其知识结构更为合理, 我校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 参加各种培训,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3位教师参加了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有1位教师参加了德国的项目教学法培训。这些教师积极尝试把新的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有4位专业教师参加了“2011年全国药物制剂工艺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为了让行业最实用的知识和技术走进学校, 让学生能学到较为先进的技术,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去相应的企业 (药厂、药店) 进行实践, 每位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半月, 让教师掌握企业先进的理念、知识和一线生产实践技能, 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 引导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认知和学习, 并有效地将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为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争取、鼓励和督促有条件的教师参加各种资格考试, 共有2位教师取得主管药师资格;6位教师分别参加了主管药师和药师的资格考试;3位教师取得了考评员证;1位教师通过了食品安全员师资培训, 取得了食品安全员师资资格。

让企业人员直接参与教学

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建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督导组, 有针对性地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参与实习评价, 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接。

聘请企业文化专家来校开展企业文化的讲座或报告。邀请广州市博仕奥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及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生物技术制药职业生涯专题讲座;邀请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开展职业礼仪讲座;邀请火凤凰企业家联盟成员开展职业指导讲座;邀请广州市扶本堂医药有限公司、广东立晖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宣讲会。

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中职教师, 结合企业文化内容开展教学;聘请企业技能专家对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实际教学、演示、指导和辅导等, 向学生灌输企业价值观念和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等。

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加强了学校的内涵建设。

迎企入校

由企业赞助, 以担任校内竞赛评委、节目参与、发放奖金和奖品等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学生活动。举行了第一届医药信息录入比赛、2010版GMP知识竞赛、“立晖杯”元旦晚会、制药技术兴趣活动、制药技术技能竞赛。通过这些活动, 调动了学生了解行业企业、苦练技能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校就能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 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 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培养出既懂技术又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同时提高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也为企业选择优秀人才奠定一定基础。这是一种学校企业互惠互利的办学模式。

实行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

厂 (公司) 校挂钩, 加强“产、学、研”合作。本着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定向培养, 服务企业。经过校企双方共同磋商,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与广东广济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以医药企业命名的“广济班”等5个订单班, 共70名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使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全面了解, 开设了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训课程, 要求学生走上社会, 走向市场, 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相关的岗位名称、工作内容及其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岗位发展情况, 激发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为即将开始的专业课程学习确定明确的目标, 使专业教育更加贴近行业和市场要求。

为响应教育部推行“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试验工作, 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开设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 实行中职学习—企业实习—高职实习的教学模式, 探索合理的药物制剂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复合型人才

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演讲能力、担任学生会干部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有无自信心和敬业精神、是否诚信、是否善于与人交往等常常是用人单位比较感兴趣的。所以, 在培养过程中要时刻对学生这些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多角度引入企业文化,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 不断引进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 已初步取得成效, 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 明确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指导思想, 搭建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 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中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 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的互融, 为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要:通过多形式、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在中职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多角度引入企业文化,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 不断引进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 有助于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中职校园文化, 实现企业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的互融及拓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校企合作优化和完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研究, 2010, 28 (3) :5-7.

[2]朱芳.渐进式立体渗透企业文化提高中职学生实习和就业稳定性[J].纺织教育, 2009, 24 (6) :29-31.

[3]许玲, 俞方武, 夏和先.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对中职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8) :35-36.

[4]王雅华, 顾洪娟, 裴春生.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1) :44-46.

[5]晏培玉, 王瑾娟.高职院校应该研究性地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3 (2) :31-34.

引入企业文化 篇8

同时, 随着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深入实施, 系部已成为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主体, 作为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指导下, 拥有足够权力和利益、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系部在加强专业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应的, 构建好系部文化建设成为系部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 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等方面已取得成效, 在此同时引入优秀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来促进系部文化建设和学生日常管理规范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系部文化特点

当前, 各高职院校已经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及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 (试行) 》等有关文件也明确指出了要注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不断引进先进、科学的学生管理办法, 这就要求高职院积极开展适合本院发展的校园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而系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发挥系部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系部文化是指各系部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结合系部自身的性质和专业特色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是系部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既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有特性, 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从理论上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部分, 即专业文化、管理文化及活动文化;也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块。根据高职学生的教育特点和专业实践训练方式要求,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与企业文化融合, 凸显其职业性的特点,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服务本位意识, 从而体现出专业性特点。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愈演愈烈, 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 各行业中发展强劲、做大做强的企业必然拥有适应行业需求的优秀企业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 尤其是先进的企业文化, 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行为方式, 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具有共性, 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 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 企业文化具有个性, 其特点各部也不相同。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基本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法, 而没有统一的模式。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但从其本质特征来说有别于其他文化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独特性、创新性、传承性和地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认同和管理理念的认同, 是用文化理念去指导企业员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增强工作热情, 提高创造价值的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三、引入优秀企业行业文化对于构建系部文化的积极意义

为了全面建设高职院校文化, 形成具有特色的系部文化, 我们不仅要完善物质文化基础建设, 而且要着力推动精神文化建设, 正确认识并吸收行业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和职业教育精髓, 使之与系部文化建设相融合将成为必然的手段。下面我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及系部文化特点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引入企业文化构建系部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 引入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教育。

高职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要突出其职业训练和技能培养, 培养成技能型人才, 并辅以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从而推动高职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教育。

(二) 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具有行业职业属性和地方特点的系部文化。

一方面高职院校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培养人才, 另一方面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因此, 只有发展适合各行业 (或职业) 属性和地方特点的专业文化建设, 才能构建优秀的系部文化。

(三) 引入企业文化有助于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直接有力地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弄清各专业对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质量, 以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向。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较早接受企业管理理念的熏陶, 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尽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个人就业发展。

(四) 引入企业文化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全面发展, 面向社会企业建设、制造、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将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将不断深化职业教育, 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因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主体是学生, 要面向企业、服务企业, 不断适应企业的要求, 所以, 高职院校文化不仅仅要有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优秀元素, 还要吸收和融入企业文化的优秀元素。同时, 在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也要对企业文化进行过滤和筛选, 不断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精华, 并内化提炼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使高等职业院校系部文化具有实践性、服务性和专业职业性, 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宜松, 李先明, 龚卫.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探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第19卷

[2]付海龙.引入企业文化, 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1卷, (3) .

引入企业文化 篇9

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渗透企业文化,既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又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倡导的是:爱岗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它体现的是质量、效益、品牌等价值观。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引入了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意识,产生了较好的育人效果。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引进企业规章,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行业不同,企业对员工行为规范的要求就不同,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的行为规范要求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很重要的方面。我校根据专业制订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对机械专业学生我们印发了《三一员工素质手册》、北汽福田的《安全生产规程》,我们除将这些企业的员工手册印发给学生外,还针对这些内容制订了《机械类专业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及《机械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又如服装专业,我们吸取了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对员工的管理规范,制定《学生管理规定和实训操作规定》。酒店管理与服务吸取了新长福餐饮集团对员工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礼仪标准》和《实训管理制度》。事实证明,依据企业管理文化定向培养的学生能较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另一方面,实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进行校本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和决策技能,持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为此,学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邀请有关教育专家、企业界的管理精英进行讲座,学习和借鉴优秀的管理成果;让教师走出去,到一些优秀的学校去参观,学习他们的经验。学校还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或非学历进修,报考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提高专业水平。我校有六十多名教师或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及进修班,或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等专业资格。同时,我校非常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五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上好一堂公开课,展示一项教学技能,制作一个课件,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我校校本管理实践的又一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综合技术教育,是培养创造性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为此,我校打破学科本位,大胆尝试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改革,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发展的个性及健康的人格。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解放思想,转变狭隘的行业意识,让学生接受的教育不仅限于一个特定的岗位,而且了解相关岗位及与社

2.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创设育人环境

环境影响人,在校园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将一些企业文化中的内容经过一定的改造或直接使用,悬挂在教室、寝室、实习工场、宣传栏及校园其它地方,让学生时时感受企业氛围,进入校园有如进入企业。如:“三一重工”的:“先做人,再做事”、“一立二讲三有即立诚信、讲礼貌、讲卫生、有理想、有技能、有责任”。报喜鸟的:“天天超越自我,时时追求卓越”、北汽福田的:“热情、创新、永不止步、团体第一、个人第二”,经过修改的如“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学好技能走遍天下,掌握技能改变人生”、“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等。又如在酒管班教室悬挂新长福的服务理念:“节奏要永远走在贵宾的前面,争取做到‘眼到、语到、身到、心到’”等。校园中,处处洋溢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有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3.树立企业员工典型,提高学生学习行业规范的自主性

在校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甚至不能理解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将来从业的重要性,为使同学们能自觉地提高相关行业意识,学习相关行业规范,我们充分挖掘已毕业的优秀学生这一资源,利用学生教育学生。学校招生就业办每年都深入到企业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座谈。对在企业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其表现优秀的原因,对优秀毕业生出专栏,校园内广泛宣传,鼓励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每年学校在高一军训和高二第二学期将他们请回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谈谈在企业工作的体会,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企业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毕业生典型的现场说法,无疑有效地接近学生会经济相关的生产过程。

一方面,我校努力建立和完善各种实践性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性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辟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技能训练与竞赛。另一方面,作为湛江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单位,我校与集团内、外的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将其作为学生就业前的实习基地,建立教学、教研、生产一体化的办学体系,既保证了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又使我校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永葆活力,立于不衰之势。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世界潮流,虽然中小学校的管理方式与中等职业学校有很大差异,校本管理理论中有很多不能完全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但我校还是对校本管理的理论和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吸取校本管理积极性的一面,为我所用,推进我校教育管理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崴.校本管理:理论、研究、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崴.教育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熊焰、黄崴.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章、第四十六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第二十三条.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关联性的探讨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身处职场竞争,职校生相对处于弱势,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便是在职校生就业、择业与创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职校生树立这“四观”也就成为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

(一)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1. 缺乏对生命成长的教育。

所谓“生涯”就是人的生命成长的历程,人的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又是一个自我设计与创造的奋斗过程,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强调关注学生的就业时,存在着将职业教育流于“职前”培训的倾向。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忽视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个体发展引导,忽视了对学生开展自身生命质量展望和把握的教育。

2. 忽视对职业能力发展的教育。

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职业指导情况来看,学校的职业指导重点放在为学生寻找就业的“门路”上,局限于就业前应试技巧的训练上,关注于短时的就业,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动力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自身职业发展的设计与规划。总之,忽视了学生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的系统性教育。

3. 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从我们对学生的一次调查来看,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职业生涯教育呈现出强烈的渴望。

(二)对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的思考

1. 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现代人生活必须走向职业,通过职业来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但职业追求并不是的距离,对学生的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很容易在活动这一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我校在德育活动中十分注重渗透企业文化。首先,我校在举办的活动中用企业名称冠名。我校先后举行了“智多星杯”技能节、“三湘测绘杯”技能节、军训北汽福田班、在校园艺术节中部分节目冠企业名称等活动。其次,在活动中请来企业领导颁奖,介绍企业情况,讲解企业文化内涵、企业发展方向等。最后,在活动各环节渗透企业文化。如在军训北汽福田班中,渗透三一礼仪规范,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进行教育。在“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的活动中,根据专业不同分别渗透各行业规范及行业文明礼仪,并结合这些举办了全校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评比等。把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学校活动,为学校德育工作输入了新鲜血液,使学校德育工作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

5. 进入企业实践,拓展德育活动空间

学校与企业毕竟是有区别的,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融入企业,我们采取了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或选派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顶岗实习。2009年新生入学军训,我们将全部新生带到三一重工参观其生产车间,感受企业氛围;2009年年底,我们选派30位高二年级学生到北汽福田进行为期3个月实习培训,不仅为学校实习实训拓展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学生与企业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工作态度。在这些过程中,老师适时介入,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对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有了深刻的印象,对自身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不仅拓展了德育活动空间,而且使企业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人生的全部意义,人活着并不以“职业”的幸福为幸福,我们追求的是通过“职业”这一载体,来实现人生快乐生活在于为他人服务,在贡献与奉献中完成人生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

2.是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形势,认识自我,学会主动学习、独立生活和不断发展的本领,明确个人奋斗的目标,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为走上职业岗位、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前期思想上和目标上的准备,为高质量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3.是凸现中职办学特点的需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的转变,职业生涯教育就是突出“职业”,并围绕“职业”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改革职教德育远离学生生活和需求的现状,促进中职教育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凸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4.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

1.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生命关怀和职业生涯的理想教育,从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的角度,教育学生学会科学设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 培育企业质量观,培养学生“零缺陷”意识

无论是三一的“品质改变世界”、同心实业的“生存毌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还是北汽福田的“技术创造价值,质量赢得市场”,都体现了现代企业对质量的要求。“零缺陷”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中职教育是为企业一线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其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牢固的“零缺陷”意识,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错误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应努力培养“零缺陷”意识,否则学生必然难以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首先,学校要求各专业组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质量观。其次,各专业组注重收集生动鲜活的企业实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细小差错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严重后果。再次,专业教师备课中要体现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在教案检查时进行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最后,在学生实习实训的考核中将成功率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只有一流的技工才能生产一流的产品。同样,培养学生“零缺陷”意识,才能使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零缺陷”。

文化经典引入校本教材的思考 篇10

一、“经典”的内涵

“经典”一词, 顾名思义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是经过历史淘洗、沉淀最终流传至今的最有价值的书。[1]

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熠熠生辉,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方块字的形式将历史文明保存完整的文明古国。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他们辛勤劳作、刻苦奋斗, 留下了儒、法、道等智慧结晶, 这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核, 也是我国民族性的重要特征。这些智慧结晶能够承载我国文化的有历史遗迹、书籍文摘、民间艺术以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典”作为其中之一, 为后世了解祖辈文化, 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其中包括以儒、法、道为主要思想观点在内的如《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老子》《庄子》《墨子》等, 也包括记载历史的如《春秋》《左传》《汉书》《史记》等, 以及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书籍如《黄帝内经》《易经》《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西厢记》、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当然, “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我国, 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许多不朽名作值得拜读。文化越是多元融合, 越能体现出其世界意义。

二、文化经典引入校本教材的意义

将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引入课堂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当下掀起的“国学热”也不是空穴来风。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 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资不断丰富。人们努力奔跑、追赶之余却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空虚和无助, 有的甚至停下脚步、迷失了方向。于是人们开始反思, 才发现, 原来这些空虚在祖宗那里都能够找到答案, 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匮乏、信仰的缺失。[2]由此, 文化经典对于大众, 尤其是学生的成长、认知、面对世界及人生的态度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端正谈吐;学生通过品析经典内涵, 可以修正身心、端正心智;学生通过比照大家思想, 可以感悟为人之道、领略处事智慧。不仅如此, 经典的价值在对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未来都有深入骨髓的影响, 可谓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家齐而后天下平。

三、文化经典引入校本教材的具体策略

(一) 甄选经典文学作品

中小学校本教材根据学生学龄和心理的不同, 分层次由浅入深地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3]例如小学可收录一些字形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背诵的作品, 初高中则收录那些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的、读过后能够有所启发的作品。与此同时, 作为经典选读的校本教材, 要跟国家教材形成良性的承接和补充。例如, 高中学习了《孟子》中的一篇, 那么相应的校本教材为学生们涉猎的就应当是《孟子》中的一些其他经典作品, 包括对《孟子》的出处、写作背景、人物事迹等的介绍和分析。[4]在甄选过后按国家教材的进度以及校本教材的课时量, 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 对每一部经典有所取舍、分层级地进行扩展和延伸。

(二) 剖析传统思想精髓

校本教材在经历了甄选作品的环节后, 其最重要的环节随之到来, 那就是要剖析传统思想的精髓。文不读则不通, 文不思则不透。要做到对经典理解的通透, 就要反复诵读、思考、品味。而且,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的不断丰富, 不同时期对于经典的领悟涵义和深度有所不同。

(三) 中外经典对照欣赏

在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余, 我们也将为学生们上几道异域风情的“菜肴”, 吃惯了大饼油条, 再尝尝汉堡火腿是什么味道。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能否从中找出一些相近的地方。从中国文学经典到外国文学经典, 再从文学经典到人生百态, 看看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在特定地理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脉络, 我们之间的精神内涵、追求和信仰有哪些不同。校本教材增设外国经典文学作品选读本, 可按照不同时期的作品, 从古至今进行排序;也可按照不同作家风格进行归类, 对照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排序。在我国传统文化经典校本教材的每个篇目后, 添加同时期外国著名作家、作品, 以及相关风格作品的索引, 学生可以按照索引所示选读本和页码自行查找, 并可在读本末页表达读后感触和观点。

(四) 文学体裁专项研究

校本教材不一定必须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写, 用不同文学体裁来进行划分, 一种文学体裁视为一个模块, 不同模块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因为每一个模块会是下一个模块内容发生发展的起因, 或者是上一个模块内容变化的结果。每个模块内部, 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同一种文学体裁, 既能看出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轨迹, 又能看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该文学体裁的追求的变化。校本教材以这种体裁专项研究的形式呈献给学生, 既规整系统, 又能够方便学生提取任意信息。为以后深入研究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 也打开了便利之门。诸如诗歌这一文学体裁, 从来不属于哪一个朝代, 也从来不单纯属于古代, 它既是古代的又是现代的, 同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共有的。

参考文献

[1]樊华强.经典性抑或时代性: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辨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3 (8) .

[2]张辛.时代需要国学, 民族需要国学[J]语文建设, 2014 (1) .

[3]王海霞.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4) .

高校小语种教学文化背景的引入 篇11

【关键词】文化引入 文化差异 小语种电影

一、文化与学习语言的关系

1.学习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所学习的教材中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语言对象国文化的引入主要应包括词汇语法文化、背景文化及社会习俗及社会礼仪三大方面,文化引入应当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客观性和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等原则

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提高自己的听说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翻译出的句子不通顺,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其语言的句式结构、语法结构等。为了把外语学活,不是硬式教学,达到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真正地融人生活,那么,在小语种教学中就必须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学习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语种阅读是对综合能力的测试,由于小语种不及英语的普遍性。所以在阅读文章的的选择面临无从下手和材料匮乏的状态,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时就会感到茫然,拿不定主意,不能体会题意。所以,实践证明,了解文化背景知識越丰富,阅读质量就越高,需要学生多浏览网页时事新闻和订阅杂志。

3.学习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地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比如,在讲授饮食一章中,涉及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节日这一章中涉及中西方节日的差异。老师让学生提前预习,上网搜索关于饮食、节日方面,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所以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由于西方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所以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我们健壮:高个、长腿.中国人重视早餐,而意大利人的早餐相对简单,中国人见面问候家常工作甚至工资,但西方人则认为这是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相反。节日的起源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重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读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进行学习外语的同时,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积累,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内容

1.理解外语词汇的真正内涵

语言是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和要素之一。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nking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就外语学习而言,词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发挥。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流,但由于对词的内涵不了解,写作时往往用词不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从最基本的词汇开始,进行中西词义的比较,激发他们自我学习的热情。如:drago意大利语“龙”这个单词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正面意义,相对而言,它在意大利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贬义的,是邪恶的象征。

2.阅读与电影中获取文化背景知识

外语是由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构成的,而外语阅读是综合技能,掌握了外语阅读就进入了外语王国。阅读的理解为外语听说读写奠定了基础,同样的外语阅读也为学习文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只要是涉及的文化知识或者是词汇,笔者就要求学生去积累、去记忆,为跨文化交流作铺垫,只有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

小语种电影作为融视、听、说于一体的媒介,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它弥补了课本的硬式语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学生感受真实的交际语言,提高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跨文化学习的意识。因此,课外,笔者还推荐学生去看一些地道的本土电影,电影中的语言情景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的环境,它能为学生创造出摆脱母语束缚、调动人的感觉器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并自然地吸纳语言的环境。电影所提供的语言信息语境丰富,电影的语言源于生活、接近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后,生动、地道的言语表达再配以对话的环境及会话人物的神情、姿态等,便会产生一种使人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西方真正的背景文化、生活模式、语言模式和结构。

3.总结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精神和物质。因此,在进行小语种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应用实际的语言、正确的语言,达到外语学习的真正目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入中西方文化,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其对象国的各种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学习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曹加品,希望出版社,2010.8

[2]论外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差异,孙瑞梅、郑德斗,临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2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篇12

关键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依存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Sapir) 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 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一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是传递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师。然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文化教学又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

2 跨文化深入英语教学的意义

中国人在路上碰见熟人, 寒暄的开场白往往是:“你到哪里去?”“你吃饭了吗”“你出去吗?”之类的问话。尽管人们并不想知道你到底去什么地方,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问候语。但是如果你在路上碰见外国客人, 你很有礼貌地走上前去, 然后问道:“你到哪里去?”“你出去吗?” 这时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去哪里是他的私事, 他会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事, 从而很是不快。或者说你明知我出去, 为什么还要问,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相同的语境在不同的国家里, 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也就是说由于各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概貌以及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和方式、风土民情、传统习俗、社会意识形态等的不同, 各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因而造成了各国间的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和传播工具,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各国间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语言在使用中的差异。

传统英语教学法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就具备能够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传统英语教学法中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其实成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的知识, 并能够运用它们, 也就是现在的交际性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内容。语言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也就是说, 我们不仅要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同时要注意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真正的语言在使用时不仅要符合语言规范, 还要符合文化规范。

3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不是只单纯的在课堂上介绍外国文化, 而是指在日常讲授语言的同时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从词汇方面入手, 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挖掘词语的内涵, 有利于正确理解。如“white”在英语里的意思是of the color of fresh snow or common salt, 汉语译为“白的、白色的”, 但英语学习者对a white lie就不易理解。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当然不是, 它的正确意义是“善意的谎言”。同样, 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另外, 在某些场合下汉语中的“白”字指的是颜色, 但在英语对应的词中并无white, 如“白菜” (chinese cabbage) ;“白熊” (polar bear) 。而且汉语中“白费事” (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 , “白痴” (idiot) , 其英语对应词都与“white”无关。还有一些在习语中出现的单词, 如果只看表面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比如:back-stabbers in power, 看起来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明白, 但是放到一起和字面意思完全不同, 如果不了解, 就很难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是“小人得志”的意思。这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常普遍, 从词汇着手简单明了、成效大, 能避免学生望词生义的毛病。

(2) 从习语的角度着手进行文化教学。因为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进行习语的学习, 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 又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习语都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特征, 比如, 汉语中有“爱屋及乌”, 而翻译成英语则是“Love me, love my dog”。这是因为中西方人对不同事物的偏好造成了差异, 中国人不喜欢乌鸦, 但是如果你要爱我的房子, 就要爱我房顶上的乌鸦, 以此来表达强烈的爱。同样西方人对狗是非常喜爱的, 把它看成是人类的朋友, 所以在了解了文化差异后, 对习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汉语中常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 英语中同一习语是“like mushroom”像蘑菇一般, 因为在他们眼中, 蘑菇一般下雨后会大片出现。之所以同一个习语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 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因为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 所以从习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现象, 进而使我们对语言有更深的了解。

(3) 引入社交礼节及习俗。社交礼节是指某文化或成员在特定类别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与习惯, 英汉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 有人打了个喷嚏, 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或有人说你了, 或是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God bless you” (上帝保佑你) 。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 但在某些场合却不宜用please, 一般都说After you.在餐桌上请人吃饭, 吃菜, 喝酒或请人吸烟时, 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 而不是用please, 如此等等, 这些远不能按照字面翻译, 而是对文化了解后的信手拈来。

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与中国人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比如在寒暄方面, 美国人在谈判桌上感兴趣的是实质性问题, 偶尔也会谈及与生意无关的话题, 如天气、家庭、体育等, 这样做是出于友好和礼貌而已, 但时间往往很短。另外, 美国人幽默感强, 只要有可能, 就会开玩笑。美国是个发达的国家, 生活节奏快, 特别珍惜时间, 注重效率。时间上, 早到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所以只有了解了这些社交礼仪, 我们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4 结 论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的内容, 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 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是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 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 语言学习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学习, 只有了解了外国文化, 才能将语言运用自如, 文化的引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地死记硬背, 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参考文献

[1]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农村电商创业下一篇:双排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