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应用(精选12篇)
静脉应用 篇1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液, 或静脉内放置塑料管时间太长而产生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局部炎症, 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发生局部静脉感染而引起, 是长期输液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2]。
静脉留置针输液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肿瘤化疗及反复采血等, 可以减轻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保护血管,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炎[3]。
百多邦软膏为局部外用抗生素, 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例如毛囊炎、疖肿、脓疱病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皮炎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本科应用百多邦软膏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证实可以快速减轻患者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本科住院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导致静脉炎的患者46例。
静脉炎分级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4]。Ⅰ级:局部疼痛、红、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无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无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有硬结。
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标准静脉炎分级标准。②常规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
排除标准:①有中度或重度肾损害者。②孕妇哺乳期患者。③多种食物及药物易过敏人群。④皮肤大面积破溃。⑤穿刺针眼处大量渗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 常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 先用体积分数75%的乙醇消毒静脉炎局部, 浸含50%硫酸镁溶液的纱布湿热敷 (水温45°~50°) 于患处20分钟, 2次/天。百多邦用药组, 常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后, 取百多邦软膏 (5克/支,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30064) , 以无菌棉签均匀外涂于静脉炎患处, 厚度约2mm, 涂药面积超出炎症范围1.5~2.0cm, 外敷无菌敷料, 2次/天。
1.3 疗效评定标准
3天为1个疗程。治愈: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及静脉条索红线消失;显效:用药后疼痛消失, 红、肿消退面积大于等于80%, 一两个疗程见效;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个疗程不见效[5]。观察指标:①每日实施治疗前观察静脉局部皮肤红、肿、静脉条索红线变化。②询问患者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见表1)
治疗前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静脉炎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 (见表2)
治疗3天百多邦用药组治愈20例, 对照组治愈10例, 两组治愈患者自诉局部疼痛消失, 观察皮肤无发红、肿胀, 静脉条索红线均消失。百多邦用药组治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百多邦局部涂敷治疗应用静脉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效果快速有效。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本组23例应用百多邦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过敏或免疫反应等局部及全身反应。
3 讨论
3.1 静脉炎产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后刺激血管壁[6], 使局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脱水、缺氧、充血、水肿、血块血栓形成, 而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和肿胀, 导致静脉变硬呈条索状[7]。表现为患者局部皮肤组织疼痛、红肿等, 严重者甚至出现局部坏死[4]。
檀红艳等[2]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产生静脉炎的原因可能为:①置入导管的机械性刺激。②导管型号选择不当, 材料过硬。③穿刺技术不熟练造成血管壁机械性刺激和损伤[8]。④静脉导管置入侧肢体过度活动等。临床应用发现, 只要选择合适的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入导管尖端的位置正确, 体外部分导管固定牢固, 正确的维护方法, 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发生[9]。
3.2 百多邦的药理作用
百多邦药理作用:百多邦成份是莫匹罗星, 软膏基质是聚乙二醇, 为类白色亲水性软膏。其药理作用: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均有效,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及RNA的合成, 它对皮肤刺激性小, 渗透力强, 涂于皮肤后, 在皮肤表层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吸收量少[10], 吸收后的莫匹罗星可迅速代谢成无活性产物, 并经肾脏排泄[11]。
3.3 百多邦治疗静脉炎效果
李艳丽[1]将111例静脉炎患者分为3组, 百多邦治疗组局部外涂百多邦软膏软膏;百多邦+TDP照射组在百多邦涂后配合TDP照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外涂生理盐水。4次/d。治疗5天显效率依次为百多邦+TDP照射组>百多邦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檀红艳[2]将60例行PICC并发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以0.5%地塞米松湿热敷后涂百多邦药膏, 2次/d;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敷, 2次/d, 治疗6天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罗伟华[3]将8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2组, 对照组消毒皮肤后予马铃薯外敷;观察组先消毒皮肤, 接着涂百多邦药膏, 再予马铃薯外敷。结果观察组治疗4, 24, 48小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朱条娥[4]对80例药物性静脉炎患者分别采用百多邦软膏局部涂敷和芦荟汁局部湿敷治疗, 治疗5天百多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芦荟汁组总有效率为68%。本组百多邦用药组治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 。百多邦局部涂敷治疗应用静脉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效果快速有效。
3.4 应用百多邦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1]:见表3。
经本科临床应用发现应用百多邦软膏治疗静脉炎操作简单, 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针对出现静脉炎并发症能快速减轻患者症状, 避免了口服药所致肠道反应, 特别适应于老年人。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减少护理纠纷, 还节省开支。
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 减轻患者的痛苦, 掌握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并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更好的应用该技术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艳丽, 黄秀萍.百多邦联合TDP照射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 (26) :6335
[2] Miyabe K, Notohara K, Nakazawa T, et al.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obliterative phlebitis for the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pancreatitis.J Gastroenterol.2013 May 4.
[3] 檀红艳, 郝云, 徐慧, 等.联合药物湿热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9;24 (14) :65~66
[4] 罗伟华, 江玉棉, 陈卓芳, 等.百多邦加马铃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 (10) :1546~1547
[5] 朱条娥.百多邦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 2 0 1 0;2 2 (12) :143~144
[6] 张承丽.消炎膏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 2008;22 (20) :1856~1857
[7] 李四翠, 廖慧娟.马铃薯外用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09;7 (14) :1223~1224
[8] 朱卉娟, 甘敏.百多邦联合喜疗妥对患儿静脉营养液外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10) :1798~1799
[9] Ball RD, Scouras NE, Orebaugh S, et al.Randomized,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imulation study comparing residents'needle-guided vs free-hand ultrasound techniques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ccess.Br J Anaesth, 2012;108 (1) :72~79.
[10] 谢晓霞, 张旭华.百多邦联合双料喉风散并烤灯照射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37 (7) :46~47
[11] 彭文, 王慧娣.如意金黄散热湿敷干预经PICC化疗引起静脉炎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1) :135~136
静脉应用 篇2
杨兴菊
伊书峰
莱芜市人民医院
(山东
莱芜 271100)
静脉安全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在国内特别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并且在临床应用范围及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我院作为二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收治的患者有各个年龄段的,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占了一定的比例,这类患者一般应用阿托品后都比较烦躁,与传统的输液方法头皮针相比,静脉安全留置针具有卓越的软化功能,在血管中呈漂浮状态,不易穿破血管壁,从而保护了血管,价格适中,患者家属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安全留置针对护士也有保护作用。临床应用范围: 1.1静脉输液输血: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病人的长期输液及输液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要求,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快速补液的要求。可随时给给药,为病人提供方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对于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1.2 静脉取血 :可使用静脉留置针取静脉血标本(前提是需停止此处静脉输液10分钟以上,以防对检测结果有影响),能够方便多次取血液标本,减少静脉抽血对血管的损伤,减轻病人精神的痛苦。
2用品准备:
2.1应用材料:我科目前采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静脉安全留置针,按静脉留置针内径自粗向细可分为16、18、20、22、24五个型号,根据病人年龄、静脉输液量、血管情况来综合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型号,如婴幼儿多选用24号;20、22号适用于成人常规输液使用;
16、18号可供成人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用。
2.2用品准备:静脉安全留置针、无菌敷料贴、两条胶布备用、其余用物同传统静脉输液法。3 操作方法:
3.1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针对小儿患者注意语言技巧,采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鼓励性语言,使患者觉得自己很勇敢、坚强,乐意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向家属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及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的配合,减少患者因躁动不安而引起穿刺失败对家属的刺激。在给老人进行注射时,语言要诚恳,对患者富有高度的责任感,言语举止大方,认真准确回答各种问题,既要主动服务又热情服务,用科学合理的安慰语言进行药物注射的指导,让老人消除因注射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3.2静脉选择:静脉选择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小儿一般多选用头皮静脉,比较合作者可选用四肢血管;成人一般选用较粗、直、富有弹性且容易固定的手背及前臂静脉。3.3穿刺方法:选择好血管,放小垫枕与止血带于穿刺肢体下方,常规消毒皮肤,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操作者右手持静脉安全留置针,左手绷紧皮肤,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再沿血管方向进针约0.5~1.0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然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沿血管走行送入静脉,拔出针芯,固定针翼于皮肤上,针眼处用无菌敷料贴覆盖,再用胶布将静脉留置针软管固定于穿刺部位一侧,以免留置针脱落。
3.4封管方法:可用250/ml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3~5ml,缓慢推注肝素帽内边推边退针正压封管,以免管内有空隙形成负压造成空气栓塞。
3.5静脉安全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3~5天,最好不超1周,也有专家认为,只要无不良反应就可继续应用。4 护理
4.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前检查安全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应禁用。4.2固定要牢固,避免过松过紧,注意保护有安全留置针的肢体,在不进行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3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要经常巡视病房,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及不适,如有异常,应及时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对症处理,减轻病人痛苦,如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4.4 根据药液的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5 给患儿选择头皮静脉时剃毛范围要大于无菌敷料贴的面积,以防固定不牢或粘连头发而造成患儿痛苦。
4.6使用静安全脉留置针应做好严格消毒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隔日用碘酊消毒一次,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以防感染。
4.7应用安全留置针可同时输注几组不同的液体,应严格交接班,调节滴速,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8静脉安全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静脉留置针越来越被患者所认可,应用越来越广泛。参考文献: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应用发展 篇3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应用 发展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75-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由专业药剂师或受过专业培训的配药人员,在高度洁净无菌的环境下,以药物的特性为基础,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来配制相关静脉药物的中心机构。自国家卫生部颁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以来,医疗机构中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已经成为必须,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应用也不断扩大,不断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应用及发展方面展开论述。
一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Services,PIVAS) 是经由受过专业培训的配药人员根据药物特性在高度洁净无菌的配药室内按照既定程序操作进行专业配药的机构[1]。经由这个专业的配药机构中心可以把全医院所需的静脉药物进行集中配制,方便管理,同时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和药物资源,实现了配药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三者的和谐统一。在传统的静脉药物配制的过程中错误率比较高,为了降低这种配药错误率或是避免错误的发生,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应运而生,并且以后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必要性
2.1有效提高配药的安全性
由于以前常规的静脉药物配制对配药的环境要求不严,导致在配药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因為某些细菌或微粒的影响,造成所配制的静脉药物不纯,严重者使配药失效或有其它副作用,对患者存在着潜在的危害。而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环境是高标准的1万级的洁净、无菌的配药室,配药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在配药前都进行杀菌消毒方可进入,这样就给配药提供高洁无菌的环境,且配药药方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在配药前配药人员与临床医师进行制药交流,保证配药的合理性,这样就大大提升了配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配药的感染率,使患者在使用配药后无不良反应,并且治疗效果较理想,同时也避免因为配药失误而引发的医患之间的纠纷[2]。
2.2保护制药人员的身体健康
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配药人员都要穿戴专门的防护衣,并带口罩和手套进行隔离。与传统的静脉药物配制相比较,配药人员不必直接与药物在配制时发生的反应相接触,避免直接暴露在含有毒物质的空间内,减少对人体的直接伤害,保护配药人员的健康。
2.3推动与临床用药的交流配合
临床医生掌握患者的详细病情但是并不直接进行静脉药物的配制,而专业的静脉药物配制人员又不掌握详细的病状,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配制。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恰恰提供了配药人员与临床医生进行合理配药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配药人员可以和主治医师一起探讨如何对患者进行对症下药,以及何时配药,何时给药,给药的量及疗程等等[3]。配药人员与医师的及时交流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强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节约制药资源,节省制药成本
虽然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及购进相关先进的制药医疗设备需要很大的成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大势所趋。该机构的建立能够有效的降低医疗成本,减少药物分散配制造成的资源浪费,避免药物的丢失,对于一些因为临时医嘱改变而浪费的配药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浪费。还能对某些具有特殊药性的药物进行科学拼用,发挥药物的独特治疗效果。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3.1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管理规范不完善
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国内的各大医院都是在借鉴探索中逐渐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机构。但是一些医院在商业炒作下建立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过于浮夸,华而不实,失去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初衷和意义。这种情况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增加制药成本。在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不重视对配制中心环境的每日杀菌消毒,不重视对配药设备的管理维护,不重视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检查等等,这些管理规范的不完善现象必须得到规范的修正,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4]。
3.2专业配药人才少,配制技术薄弱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采用的是药物的集中配制,需要专门的配药人才。但是以往医院内并不重视对药剂师的培养,缺乏比较专业的配药人员,所以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配药人员都要经过专业化的配制药物培训,使之掌握配药的技术设备和配制方法。另外配制技术薄弱表现在配制药物时可能会遇到许多药液同时混制,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检索资料而不能查证。
3.3配药与用药之间间隔长
由于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采取的是集中配制方式,就可能存在配药与实际用药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距,在这中间医嘱可能变更,造成已配好药物的浪费,回收再利用也比较困难[5]。另外长时间的间隔也会使药性发生变化,造成副作用或其它危害,对患者的治愈存在较大的威胁。
四发展建议
我院的静脉输液混合配制日常消耗性费用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
日常消耗设备运行消耗注射器消耗一次性物品消耗人工费我院3元/瓶1.5元/瓶0.8元/瓶3元/瓶全国各大医院
统计平均值2.18元/瓶1.05元/瓶0.5元/瓶5元/瓶针对我院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静脉药物配制时要立足实际,综合考虑,根据实际需要情况分别进行集中配制或分散配制。要不断完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相关管理规范,严格执行高洁无菌的标准,维护配制设备,监督检查配药人员的配制过程和操作规范。完善相关药物配制检索资料,配药专业配药人员。
结束语: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大势所趋,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治疗服务,虽然目前该机构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优势明显,发展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1]覃海坤. 浅谈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细节管理的实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3,03:272-273.
[2] 韦龙静. 基于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药学服务实践模式[J]. 中国药业,2013,10:83-84.
[3] 彭宣艳. 行为干预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2011,15:1373-1374.
[4] 张艳玲. 浅谈中医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意义[J]. 光明中医,2012,01:179-180.
静脉应用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5月我院急救科行PICC置管术50例, 男23例, 女27例;年龄56.41岁±14.72岁;置管时间最长90 d, 最短为14 d;置管成功率为96%。
1.2 置管方法
1.2.1 置管前健康教育
首先向病人讲解PICC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使病人在思想上有一个感性认识, 能够更好地配合护士穿刺。
1.2.2 置管前准备
准备PICC包1个 (内含可撕裂套管针1副, 带肝素帽导管1根, 洞巾1条等) , 灭菌无粉手套1副, 一次性自贴敷料1张, 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注射液各1支, 5 mL注射器1副以及消毒用乙醇、碘伏等。
1.2.3 穿刺方法
首先对病人的血管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最好选择病人的非优势手臂置入, 置入部位在肘弯上下3 cm~5 cm。一般可选肘窝处的3条血管置入, 首选粗直、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 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2,3]。选择好血管后, 病人取平卧或半卧位, 手臂外展45°~90°,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检查留置导管是否通畅 (注入生理盐水, 见通畅后夹闭导管) , 外套管与穿刺针是否合套等。穿刺针接注射器操作或针尾堵塞不宜过紧, 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尽早抽回血, 以提示穿刺者及时判断穿刺针角度, 避免血管的损伤或造成穿透血管壁。而穿刺时将穿刺针接注射器操作或将针尾活塞稍放松, 可以保证及时回血, 帮助穿刺者准确判断是否刺入血管[4]。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 拔出针芯, 将留置导管经外套管送入血管至所需长度, 用注射器, 缓慢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通畅后撤注射器, 连接上肝素帽, 撤除外套管即可。
2 护理体会
2.1 培训和模拟练习
穿刺者操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模拟练习, 通过培训及练习, 可以熟悉操作过程, 避免操作时慌乱, 增加成功的信心;还可以对穿刺技巧积累感性的体验, 减少失败。
2.2 穿刺
穿刺前应充分了解病人出、凝血时间, 若有出血倾向者要慎重。穿刺时尽可能保证肘部皮肤平展, 对于年龄较大且消瘦者, 可以在肘下垫一小枕, 以利血管充分暴露和固定;应了解静脉走向, 嘱病人放松, 以免引起血管痉挛。
2.3 固定导管
注意导管脱管, 部分病人由于导管固定不妥或肢体活动过度以及外力的过度牵拉, 易导致导管的脱出。着重点在于妥善固定导管, 更换敷料或输液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 判断导管有无滑脱。指导病人置管侧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睡觉时应注意置管侧肢体, 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4 更换敷料
置入PICC导管后24 h必须更换敷料, 以减少感染, 此后1周左右更换1次即可。每次更换敷料时均需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透明敷贴可随时观察局部情况, 定期消毒穿刺点,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 是否有感染征象, 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2.5 冲管及拔管
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生理盐水冲管, 在没有输液时候每周仍要用生理盐水冲导管1次或2次, 以防导管的堵塞。拔管时主要防止拔管困难、导管断裂、气栓发生。拔管时嘱病人平卧, 拔出时需缓慢而稳定, 如发生血管痉挛而导致拔管困难时, 可以局部热敷后再尝试拔管, 切不可暴力拔管。导管拔出后应仔细检查, 对照置入记录的长度, 及时发现有无导管断裂和滞留。
2.6 导管留置时间
PICC导管可保留6个月以上, 国外报道有病例保留2年以上, 除非病情需要或出现必须拔除导管的情况, 一般可一直保留。
3 小结
PICC置管技术为病人输液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 减少由于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减少了药物对血管的毒性反应, 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特点, 并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 而对相关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希环, 郭丽芳.PICC的临床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3 (12) :5671.
[2]付春华, 于莹, 赵淑燕, 等.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 2006, 12 (7) :606.
[3]余幼芬, 何雅芳, 王叶飞, 等.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5B) :1284-1285.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 篇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就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优点:
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与血管相容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留,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护血管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留置针适用范围:
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禁用范围: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液,PH大于5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时禁用。
血管的选择
1.操作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进行评估
2.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小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留置针的临床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前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有无破损、失效、针头有无倒钩,导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输液前的护理
首先是肝素帽的消毒,常用消毒液:酒精,复合碘/酒精 擦拭时间:15s消毒技术:多方位用力摩擦。
穿刺部位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不间断式消毒,范围不小于8×8cm,消毒面积应大于透明敷料面积,皮肤消毒剂应自然风干。
透明敷料使用的要点
3M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密闭式固定(无张力粘帖),必须遮盖白色隔离塞。在透明敷料上注明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做到
1、无张力垂放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
2、抚平整块敷料
3、边撕边框边按压。
冲管及封管的护理 冲管的定义: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应用于输液前或两种药物之间。①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②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封管的定义: 用稀释肝素液来保持静脉通畅。通常用于输液结束后。一般儿科用0.9%NS 3~5ml封管,冲管液体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推荐使用一次性冲管装置。
封管护理
正压封管,边推边撤针头,推得速度>撤针头的速度边推边退出,然后夹好留置针管上小调节夹。
留置针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保持穿刺点无菌,以透明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黏性丧失或卷边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3)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沿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拔除留置针,进行相应处理。
(4)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5)输液完毕后正压封管并以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确保正压效果,以免堵管或有血栓形成。
(6)更换穿刺部位时应对侧手臂或不同静脉。
(7)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管。
(8)如果发生堵管,应拔管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推注,以免将管内血凝块推进血管内引起栓塞。(9)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静脉留置时间为72—96h。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液体外渗
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凉,紧绷,水肿。(1)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2)用无菌透明辅料妥善固定。
(3)嘱患者避免留置针侧肢体过度活动,勿使肢体受压,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采用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导管堵塞
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数过慢,冲管有阻力或无法冲管,不能抽吸回血。
(1)发现输液过慢时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如通气管反折,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输液侧肢体受压等。
(2)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多种药物输注时,两种药物之间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
(3)采用正确的封管手法。
(4)正确使用封管液的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有条件者可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5)注意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 静脉炎
表现为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热、痛、水肿或条索状改变,有明显束缚感。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导致静脉炎的常见药物:20%甘露醇、环丙沙星 /加替沙星、多巴胺、七叶皂甙钠(80 %患者使用 3~5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高糖、高钾、脂肪乳等
静脉炎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穿刺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静脉炎的分级有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a.导管留置状态
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b.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c.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d.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e.微粒物质:胶塞、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
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感染所致(最少出现的静脉炎,分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相关因素:
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 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当; 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 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 多次穿刺. 预防:操作前充分洗手;穿刺部位消毒彻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急诊状态下置入的套管针应在48h内拔除。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 化学性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1.pH值、渗透压;
2.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 小静脉,粗导管。3.留置时间过长; 4.消毒剂未干;
5.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冲分的冲管。 药物性质(PH值):
• 血液PH值为7.35-7.45;
• PH值<4.5为强酸性;pH值>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pH值<4.5时
在无充分血流下,静脉内膜组织明显改变;
pH值=6.0-8.0
内膜刺激小
pH值>8.0时
使内膜粗糙后,可能形成血栓; 药物性质(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
低渗溶液:<240 mOsm/L
如 0.45%氯化钠 溶液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 0.9%氯化钠溶液 高渗溶液: > 340mOsm/L 如 甘露醇 • 药物的渗透压越高,对静脉刺激越大。
•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
渗透压 阿霉素
280 环磷酰胺
352 5-FU
650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 一旦发生静脉炎 ,既给病人造成痛苦 ,又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影响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
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使用透明贴;消毒后充分待干再行穿刺。
静脉炎的治疗:
传统方法:1.冷、热毛巾湿敷2.50%硫酸镁湿敷 3.50%酒精湿敷
静脉留置针急诊应用及体会 篇6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41-01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难、重等患者的主要场所和场地,因此急诊科室的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重,其存活与死亡二者之间的时间宽限度较为狭小,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抢救,极有可能会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笔者认为,若要很好地完成抢救任务,一定要抓住时机,并及时、迅速地建立起一整套可靠的静脉通路,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保证药物以及药液尽快而又准确地注射至急危重患者的体内,那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尽可能多地被吸收。所谓静脉留置针,又可以称为“套管针”,主要是由一种先进的生物制作而成的材料而成,它主要是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产品,近年来,它在医学上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并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下面将我院急诊科在2008.10-2010.10的120例急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静脉留置针运用于实际的静脉输液过程之中,下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于2008.10-2010.10入住我院的120例急危重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6例,女性患者为54例,年龄范围为9-77岁,平均年龄为(55.3±5.1)岁。将本组120例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为普通金属头皮针组,治疗组为静脉留置针组。主要的病种为:四肢骨折45例,胃出血36例,酒醉患者10例,颅脑损伤患者29例。上述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进行了静脉注射治疗。
1.2 临床方法:临床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1)选择穿刺针:对于穿刺针的选择,一般的选择依据为合适的型号,对于成人而言,多选用18和20G静脉留置针,对于儿童而言,一般宣言的是22和24G的静脉留置针。对于失血较多或者对于需要快速输液的患者一般选用16G的静脉留置针。由上述可以得知,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2)选择血管: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操作前需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及血管,一般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宜于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活动处。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好、患者躁动不配合、外置套管置人过浅都可引起液体渗漏,轻者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出现局部坏死。因此,在置管时应妥善固定留置针,对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肢体,穿刺部位应外露,以免影响观察。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不为首选,必要时选择颈外静脉穿刺。(3)穿刺方法: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程序。穿刺前先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至过滤器内,打开留置针,暴露出肝素帽部分,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少许,排尽输液器针头及肝素帽顶部空气后,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内(静脉留置针的外包装尚保留)放好备用。
1.3 统计学方法: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t检验以及 检验,二组的差异性用p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无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的输液渗透率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由静脉留置针的实际特点可以得知,其外部套的一根软管无尖,将其放于血管之内不容易将其刺破或是滑出血管,可以在血管之内保留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很适合静脉注射药物。下表1显示了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对照。
上述两组对比,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以得出,静脉留置针注射法明显优于普通的金属头皮针输液法。
3 结论
经过多次的临床应用,笔者认为对急诊患者的抢救,应该依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与通常使用的输液器自带针头相比,可有效解决患者躁动、体位改变时针头滑出血管外等问题,具有输液速度快、不易脱出和不影响肢体活动,给患者造成痛苦小等优点,并能充分发挥“一针多用”的优点,减轻患者痛苦,有效的保护血管,提高抢救效率。笔者认为,静脉留置针急诊运用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战文娟, 赵淑艳.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6):4553.
[2]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7(3):220.
[3]张家荣,李翠芳,吕义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静脉应用 篇7
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疾病的常见表现,下肢静脉阻塞、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发育畸形等均可以引起静脉曲张[1,2,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其创伤较大、风险较高、费用较高、操作复杂[4]。多普勒彩超对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评估较有优势,但对医师的诊断经验和操作手法要求较高。胃肠透视机下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术已经应用较为成熟,可以动态观察下肢静脉血流,评估静脉瓣膜功能,操作简便、风险小、创伤小,但患者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较大,而数字化胃肠机下行下肢静脉造影技术是随着数字化成像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减少了患者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并且可以实现图像的数字化处理、传输和存储,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评估。本文总结30例患者42侧下肢静脉造影影像,旨在探讨数字化胃肠机下行下肢静脉造影技术对诊断和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30例42侧下肢,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5岁。临床症状:全部患者均有下肢浅表静脉曲张,其中23侧继发皮肤色素沉着、7侧继发皮肤溃疡、3侧下肢肿胀伴疼痛,所有病例均经DSA或手术证实。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 AXIOM Iconos R200数字胃肠机。采用静脉顺行性造影方法:患者平卧检查床,于脚踝和股根部束缚止血带,选取足背浅静脉向脚趾端方向穿刺7~9号头皮针,在2 min内手动持续推注碘海醇造影剂50 ml。检查床头高脚低位倾斜30~35°,透视下根据静脉显影情况,依次摄小腿正位片、膝关节正位片、膝关节侧位片和小腿侧位片。检查床放平,嘱患者松解股根部止血带,透视下动态观察由膝关节向上至髂静脉汇入点静脉血流情况并迅速摄大腿正位和骨盆正位片。检查床再次取头高脚低位,倾斜30~35°,并同时嘱患者配合作深吸气—屏气动作(Valsalva试验),观察造影剂向足端回流时大腿深静脉瓣膜和隐股瓣情况,并摄髋关节正位片和大腿正位片。
1.3 图像分析
由2位放射科医师读片,对下肢静脉通畅情况、深静脉瓣膜结构和功能、交通静脉瓣膜结构和功能以及侧支循环的情况等作出评估和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影像学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影像学诊断结果
(1)正常下肢静脉3侧(7.1%)。全下肢静脉通畅,深静脉瓣膜影清晰,瓣窦对称性膨出,瓣膜下见弧形透亮带,整个静脉呈“竹节样”外观,Valsalva试验阴性,可见股静脉瓣膜关闭,无血流向足端逆流,小腿部位无交通静脉扩张,无造影剂由深静脉向浅静脉的逆流(如图1所示)。
(2)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侧(23.8%)。小腿深浅静脉均显影,侧位片示深浅静脉之间交通支开放扩张,交通静脉瓣膜不显影,透视下可见造影剂由深静脉向浅静脉逆流以及相应浅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显影正常(如图2所示)。
(3)隐股瓣膜功能不全3侧(7.1%)。Valsalva试验时,血流自股静脉由隐股瓣向大隐静脉逆流,大隐静脉显影、曲张。
(4)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侧(57.1%)。股静脉瓣膜数目减少、瓣膜影模糊,瓣窦不膨出,严重者股静脉全程呈管状扩张,失去“竹节”样外观,Valsalva试验阳性,可见造影剂由瓣窦漏出,向足端逆流,瓣膜下透亮影消失(如图3所示)。
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交通支开放扩张(黑箭头)以及相应的浅静脉曲张
注:深静脉直筒样扩张,瓣膜影模糊,失去“竹节样”外观
(5)深静脉栓塞2侧(4.8%)。不完全闭塞的静脉管腔狭窄,造影剂充盈缺损;当完全闭塞时,病变段静脉不显影,血流受阻;栓塞后再通的静脉管壁毛糙,粗细不均匀,可有血流改道形成侧支,侧支多迂曲扩张。
2.2 手术结果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结果其中正常下肢5侧、阳性下肢37侧,与影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
3 讨论
3.1 下肢静脉曲张概述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的常见病征,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栓塞及其后遗症以及下肢静脉畸形等均可以引起静脉曲张[5,6]。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比如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采用瓣膜修复术,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常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辅以大隐静脉剥脱术,单纯性的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采用包括扩张的交通静脉在内的浅表静脉剥脱术,而深静脉栓塞多采用介入治疗和自体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等[7,8,9]。因此,静脉曲张病因决定了手术术式、手术部位以及范围的选择。数字化胃肠机采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存储和传输图像,能够做到实时、动态地观察下肢静脉显影情况,并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非常小,非常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前诊断和评估[3,4,5]。
3.2 下肢静脉造影过程的讨论以及注意事项
在行下肢造影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造影剂可能引起患者过敏的预防,目前认为碘过敏试验并不能预防过敏的发生。一般在造影前嘱患者禁食6 h可以减少过敏性呕吐引起的窒息等情况的发生;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可以减少过敏发生概率;急救人员、药物和抢救设备的准备是行造影检查的必备条件。足背静脉穿刺方向为从足背前半部向脚趾方向穿刺,这样可以顺应血流方向,有利于深静脉的充盈。推注造影剂时间控制在2 min以内,过长的推注时间可能会导致造影剂已经从下肢流失,错失最佳显影时间。检查床取35°左右头高脚低位,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延长造影剂在下肢静脉的停留时间。检查过程中,患者要由健肢支撑体重,患肢始终处于不负重松弛状态,防止肌肉收缩造成造影剂流失过快。止血带松紧度需适当,脚踝止血带目的是压闭浅表静脉,促使造影剂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防止或者减少下肢浅静脉的显影,从而减少深浅静脉的重叠,有利于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的显示和定位,但结扎过紧,会使深静脉充盈不佳[6,7]。大腿上段止血带目的是为了延长造影剂在下肢停留时间,在大腿止血带解开后,放平检查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静脉内血液向心回流,如有深静脉栓塞,可以看到栓塞段深静脉血流受阻,静脉管壁狭窄、闭塞以及周围曲张的侧支等。在大腿止血带解开后,造影剂的流失很快,因此要迅速观察完深静脉血流情况后使检查床恢复头高脚低位,嘱患者配合做Valsalva试验,观察大腿深静脉瓣膜以及血流逆流情况。
3.3 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本文分析病例的结果显示,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的结果一致,并且,影像学检查可以在术前判断下肢静脉曲张的不同病因。如: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例,表现为股静脉的直筒状扩张,瓣膜结构不显示和整个静脉“竹节样”外观的消失,Valsalva试验时可见血流向足端逆流,有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例,可以在Valsalva试验时看到血流自隐股瓣逆流,大隐静脉显影;单纯性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深静脉的瓣膜结构正常,“竹节样”外观存在,而小腿深浅静脉均显影,交通静脉曲张显影,无瓣膜结构,动态下可见血流从深静脉向浅静脉逆流,并有相应浅静脉的迂曲扩张;深静脉栓塞的病例,可以看到血流回流受阻,栓塞段静脉的狭窄、充盈缺损、闭塞以及周围网状的侧支循环。因此,术前的下肢静脉造影对于病因的诊断、病变位置的确认和手术的指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本文采用的数字化胃肠透视,相较于传统的胃肠透视优势明显。首先,采用数字化信息采集方式,成像需要的X线剂量降低,可以大幅度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其次,相较于传统透视机,可以采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提高了图像的宽容度,利于临床医师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局部放大、对比度调整等操作;再次,数字化图像可以方便地通过影像科甚至是院内网络系统传输,方便临床医师在不同的工作站进行调阅;最后,数字化成像技术也利于图像的存储和归档,是患者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4 结语
数字胃肠机下行下肢静脉造影,可以明确静脉曲张的病因、病变静脉的位置、受累静脉的范围,评估静脉瓣膜的功能,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和范围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胃肠机下行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胃肠机对30例患者42侧下肢行下肢静脉造影,分析其影像学结果和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42侧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曲张,其中正常静脉3侧,单纯性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侧,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侧,下肢静脉血栓及其后遗症2侧。结论:数字胃肠机下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了解下肢静脉的解剖、病变和瓣膜功能等情况,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静脉造影,静脉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1]曾伟,何春水,张丽峰,等.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0):664-666.
[2]王占鳌,袁玉春,朱力,等.CT肺血管造影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在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3):436-440.
[3]孙岩,何玉祥,张十一,等.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5):752-754.
[4]黄文华,王一波.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肢静脉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84-85.
[5]林心琛.数字化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411-414.
[6]胡晓文,陈昀.数字胃肠行下肢静脉造影与临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1):92-93.
[7]卢一飞,张纪蔚.下肢静脉造影分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8(3):190-193.
[8]倪良军,薛建昌.下肢静脉造影X线资料分析:附120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4):307-308.
静脉应用 篇8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体会
静脉留置针因其导管柔软, 易于固定, 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 有效的减少了患儿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 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特别对危重患儿抢救, 留置针的使用, 可有效迅速地使用药物。近年来, 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使用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452例, 其中男295例, 女157例。年龄最小生后1h, 最大为2岁, 平均1.1岁。
1.2 材料
我科采用的是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 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3M透明贴膜。
2 操作
2.1 操作前准备
备齐用物, 评估血管情况。核对床号, 姓名, 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将留置针使用的意义详细的告知患儿和家长, 取得信任和合作。将患儿抱至操作台, 再次核对, 输液用液体排气待用。选择血管, 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易于固定的血管。常规选头皮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等。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效期, 打开, 0.5%碘伏消毒肝素帽待干, 一次性注射器抽2m L生理盐水, 连接一次性静脉针头。针头刺入肝素帽, 排尽留置针内空气, 待用。
2.2 操作
患儿取合适卧位, 尽量将贴膜覆盖范围内的头发剃净, 消毒皮肤待干, 准备贴膜。助手固定好患儿, 协助抽回血。操作者先旋转松动针头套管,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留置针针柄, 左手绷紧皮肤, 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 在血管上方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 进针速度应稍慢且平稳, 防止穿破血管壁, 形成皮下血肿。见有回血时, 降低角度, 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前行0.1~0.2cm, 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 以免穿透血管。右手持针姿势不变, 左手拇指食指轻柔的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 送入血管。试推生理盐水, 如针头部位不隆起, 则慢慢抽出针芯, 用3M贴膜固定, 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如局部出汗较多, 先擦干汗液, 再用贴膜固定。适当固定肝素帽。必要时, 用长胶布或弹力绷带饶头1圈固定。对躁动患儿可戴头网或手戴手套、袜子, 防止抓脱。戴头网者,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留置针夹子处因紧贴头皮, 易造成损伤, 故要将其放置到合适位置, 必要时加小纱布垫隔开[1]。取下注射器, 连接输液装置, 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 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循环负荷过重。
2.3 操作后护理
输液时, 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 刺激性液体和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 宜相互间隔, 且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2]。输液结束后, 5m L注射器抽取2~5m 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封管时夹管部位在靠近透明三通的硬软管结合处[3]。这样可有效的减少血管内的血液倒流至留置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置管期间, 做好全面护理。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特别是体温的观测。穿刺周围皮肤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观察穿刺点局部反应: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反应。留置期间, 及时巡视, 床头交接班。
2.4 健康教育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留置针的一般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在留置期间, 合理保护、加强看护。告诉患儿和家长如发现局部有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通知护士, 以便及时处理。告知患儿和家长, 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 完全可以预防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让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 以减少患儿的痛苦。
3 结果
452例患儿中, 449例保留3~7d, 其余1例为家长私自拿头网, 将留置针拔出;2例为患儿手套脱出将留置针拔出。无一例发生皮下血肿、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家长满意度提高。
4 讨论
(1) 头皮静脉浅表, 易见, 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 提高了护士的信心、减少了患儿痛苦、增加了家长的信任感,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达到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2) 头皮静脉留置针血栓、静脉炎发生率低[4]。提高了护理质量。 (3)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4) 新穿刺的留置针可先抽血, 再输液, 减少了小儿抽血的痛苦, 家长更能理解、接受。 (5) 头皮静脉留置针易于固定, 当患儿躁动或改变体位时, 头皮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和损伤血管。 (6) 操作方便, 有效的减少了护患纠纷。而且方便观察输液部位, 及时了解输液情况。 (7) 头皮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 有效保护血管, 能保持静脉通畅, 减少液体外渗, 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 防止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家长因看到患儿穿刺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密切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冯艳丽.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41~43.
[2]杜文君, 王海丽.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13) :124.
[3]牟凌.静脉留置针封管夹不同位置对留置效果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0, 10 (1) :53~55.
静脉应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新生儿80例, 男42例, 女38例;入院日龄15 min~10 d, 平均3 d;体质量1 175~3 268 g, 平均 (2 135.0±478.0) g;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20例, 新生儿感染伴高热7例, 巨大儿6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 新生儿硬肿症13例, 早产儿10例, 新生儿肺炎1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0例新生儿分为外周静脉组和胸腹部静脉组各40例, 2组新生儿在日龄、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法、病情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留置针采用BD公司生产22~34GY形留置针, 3M敷贴覆盖, 注射器抽取5 m L盐水连接头皮针, 将针头刺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排尽空气备用。将患儿平躺在开放式远红外线辐射台上, 注意保暖, 在要穿刺的一侧胸腹部下垫软枕, 稍抬高, 暴露胸腹部皮肤。选择胸肋骨周围粗、直、弹性好的静脉, 由2名穿刺水平高的护士配合穿刺;在此处穿刺受胸腹部上下起伏的影响不大, 对进针的深浅比较好把握易成功。局部用安尔碘消毒, 直径在8 cm以上, 将针芯柄与留置针三通处重叠, 左手中指、拇指绷紧穿刺处皮肤, 呈向心方向穿刺;右手持针柄, 在吸气末以10°~15°角从静脉上方缓慢刺入皮肤[2]。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大拇指将针芯柄勾起, 示指抠起针芯柄使其退出少许, 将软管缓慢送入, 用注射器抽吸见回血, 拔除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 再次消毒后, 针座下垫小棉球, 再粘贴3M敷贴固定, 注明穿刺日期、时间、责任人。2组患儿封管方式相同 (采用10 m 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在临床上由于新生儿血管细, 管壁薄, 喜哭闹及四肢上下运动, 易引起血管脱落, 打折、渗漏等, 缩短了留置时间, 多次穿刺易对外周血管造成破坏[3]。中心置管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技术要求高, 在基层医院尚未开展。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只好选用较少采用的胸腹部静脉穿刺, 以保证治疗需要, 实践证明其确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3.2由于分娩不顺利导致窒息、硬肿症、皮肤发绀、感染、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水肿、烫伤、巨大儿等情况增加了穿刺难度, 多次穿刺不成功既影响治疗效果, 还易危及新生儿生命, 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4];而新生儿胸腹部静脉丰富表浅清晰, 走行直, 易操作和固定。临床上常选择脐以上静脉进行穿刺, 此处静脉充盈度好。本文结果显示采用此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留置时间长。在外周静脉不宜进行穿刺时, 其可作为临床静脉穿刺的首选。
3.3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严格无菌操作,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每班严格交接班, 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外渗, 软管脱出等;敷贴潮湿或使用3 d后, 及时消毒更换;发生外渗及时拔除留置针, 涂以喜疗妥进行局部按摩;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苍白甚至坏死等情况, 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志红, 温芳芳.小儿胸腹部静脉留置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 (5) :652-653.
[2]左大可, 高兴玲.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4) :45.
[3]林彩杏, 陈梅花.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 2012, 8 (24) :86-88.
静脉应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140例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 按住院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超声组 (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 和对照组 (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 , 各70例。年龄22岁~60岁, 体重45 kg~90 kg。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无颈内静脉穿刺禁忌证。穿刺置管均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
1.2 方法
1.2.1 仪器 超声引导系统为北京汉通睿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 7.5 Hz的超声探头。中心静脉穿刺使用新加坡柏盛国际公司生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
1.2.2 操作方法
1.2.2.1 超声组 准备好超声仪器, 设置好参数, 调整深度, 调整彩色框及增益。在超声探头均匀涂抹耦合剂, 再用无菌探头保护套套在探头上。
全麻诱导后, 患者取仰卧位, 去枕头低 (15°) 位, 肩下垫一薄枕, 头偏向左侧, 充分暴露颈部。用超声探头在颈内静脉扫查, 明确其位置、走行、宽度、血流情况, 确定最佳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 铺巾, 用探头扫查, 进针点距探头边缘0.5 cm ~1.0 cm, 进针方向与探头成同一平面, 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进针, 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当穿刺针扎向颈内静脉时, 穿刺针针尖在监视屏幕上表现为一个移动的点状强回声, 局部周围组织因牵拉有轻度变形, 此时, 稍微调整探头的角度, 使穿刺针针干与颈内静脉壁平行, 可清晰显示针尖位置;同时也可调整穿刺针的方向从而使其在最短的距离内推进, 当监视屏幕上显示穿刺针呈线样强回声进入颈内静脉腔内, 用注射器可顺利抽出暗红色血液则为穿刺成功, 此时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 最后沿着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退出导丝。固定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 操作完成。
1.2.2.2 对照组 采用体表标志法进行定位穿刺, 以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围成的三角顶点定位, 进行中路穿刺置管, 若失败则改为前路穿刺置管。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交点下1 cm处, 摸到动脉搏动后向外侧约0.5 cm处进针, 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方向, 穿刺深度约2 cm~3 cm, 注射器内回抽到暗红色血液证实穿刺成功, 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固定。所有病人选择体位及消毒等方法均同超声组。
整个操作过程中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用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 (若穿刺针未能一次穿入颈内静脉而再行探查计为第2次穿刺;若颈内静脉穿刺3次失败则计为失败) , 记录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穿刺成功率比较 (见表1)
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超声组总体成功率100.0%也高于对照组9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失败6例均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成功。
2.2 穿刺时间比较
超声组的穿刺时间为 (4.2±1. 3)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7.9士2.1)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并发症的比较
超声组无并发症出现, 对照组为6例 (8.6%) , 其中局部血肿3例、误入动脉2例, 臂丛神经异感1例, 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3, P<0.05) 。
3 讨 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疗技术, 其中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较多, 但它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性操作, 反复穿刺或穿刺不当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 如误伤动脉、损伤神经、血肿形成等, 甚至造成气胸, 危及病人生命。若病人存在解剖异常, 则常给穿刺带来困难, 成人颈内静脉约有5%~10 %解剖变异, 传统的盲探式操作成功率低。另外肥胖患者、体位受限患者, 其解剖标志不易识别, 进针深度不易把握, 从而导致盲探操作的并发症及置管失败的发生率均较高。
早在1988年, Sauer等[2]就提出了应用超声引导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Qguzkurt等[3]的一项类似研究中也肯定了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特别是在凝血功能异常、静脉顺应性差及一侧颈内静脉已多次置管等高危患者中也能安全使用。目前, 超声技术因其定位精确、图像清晰、可床边操作、无放射性等优点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超声引导下施行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可清楚区分颈动脉及颈内静脉, 避免了盲目性[4],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其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 皮肤、皮下组织、血管、肌肉、神经均可清晰分辨。超声技术除在显像诊断中发挥作用外, 在导向辅助介入治疗中也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 可以显示清晰精确的解剖位置, 对颈内静脉穿刺提供全程实时影像引导, 为中心静脉置管提供安全、快速、有效的技术保障。
本文结果显示, 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 与对照组相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超声引导可对颈内静脉进行准确定位, 术者可以在直视下进行静脉穿刺插管, 最大程度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同时其可实时显示并鉴别动、静脉, 神经和其他组织, 避免组织器官的损伤,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传统的体表标记法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不能避免穿刺的主观性, 而且对术者的临床经验要求很高, 而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更安全、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 明显缩短了穿刺时间, 并且能有效防止对伴行动脉和神经的误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危重患者更降低了因其疾病及穿刺本身带来的风险, 尤其对于颈短、肥胖、颈部伴随疾病以及存在解剖变异的穿刺困难患者, 也能准确、迅速地实施穿刺置管,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Rosen M, Latto P, Ng S.Percutancou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M].Lndon:W B Saunders, 1992:115-170.
[2]Sauer W, Luft D, Risler T, et al.Significance of ultrasonics in theplacement of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Dtsch Med Wochens-chr, 1988, 113:1423-1427.
[3]Guzkurt L, Tercan F, Kara G, et al.US-guided placement of tem-porary interna1juguar vein catheters:Immediate technical successand complications in normal and high-risk patients[J].Eur J Ra-diol, 2005, 55:125-129.
[4]郑颖, 周子戎, 汪春英, 等.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评价[J].上海医学, 2007, 7 (30) :504.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和体会 篇11
1 临床资料
我院普及应用静脉留置针,自2010年以来在我科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约500余例,其中男性约210例,女性约290例,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59.2岁。
2 留置方法
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富有弹性、粗直、充盈度良好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及关节处,对于偏瘫患者应选健侧肢体,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尽量保证一次性成功,不要反复在原处进出针,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并且记录留置日期和时间、中止留置的原因和时间。穿刺是否顺利、留置时间长短都与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密切相关。
3 静脉留置针的封管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封管液是保持通畅的关键,封管液选用15U/ml 肝素盐水液 2 ~ 3ml 或生理盐水 5ml脉冲式封管。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对初次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因套管针比较粗长,经静脉穿刺给药并留在静脉内,患者对此不了解而产生害怕、紧张心理,因此,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向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其顾虑,取得合作,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4.2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把握好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美国输液护理协会将留置针保留时间规定为3~5d,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4.3 穿刺部位护理 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贴膜,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弹性较差,用贴膜固定时应使皮肤处于自然状态,以免引起皮肤不适。注意检查留置针回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红肿、皮疹、触痛等现象,注意沿静脉走向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4.4 并发症的护理:①静脉炎,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针刺处可给予50%硫酸镁溶液湿敷。②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并用 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安普贴保护。③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切勿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5讨论
静脉应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门诊静脉输液中婴幼儿1 586人次, 其中头皮静脉穿刺困难630人次, 选择继续头皮静脉穿刺315人次, 选择大隐静脉穿刺315人次。
1.2 方法
将患儿置于穿刺台上, 身体平卧, 充分暴露内踝, 操作者坐于患儿的足端, 另一人固定好患儿被穿刺肢体的膝关节, 让患儿不能乱动。常规消毒患儿内踝皮肤, 及术者右手拇指、食指皮肤, 操作者左手握患儿内踝, 尽量将足部与小腿握成一条直线, 并绷紧皮肤, 行穿刺。穿刺成功后, 针柄不能盲目下压, 要根据针柄与皮肤间的角度, 垫好棉球, 粘贴胶布固定。
2 结果
选择继续头皮静脉穿刺315人次, 成功238人次, 输液过程中渗漏有64人次;选择大隐静脉穿刺315人次, 成功289人次, 输液过程中渗漏有43人次。
3 护理
3.1 妥善固定
包括被穿刺肢体的膝关节固定、穿刺时内踝固定、针柄固定、踝关节夹板固定。穿刺前由协助者固定被穿刺肢体的膝关节, 让穿刺台上膝关节尽量不能乱动, 弯曲。协助者双手用力握住患儿膝关节, 轻轻固定在穿刺台上。切忌用力下压, 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患儿恐惧。穿刺时操作者左手用力握住内踝, 尽量将足部伸展, 与小腿握成一条直线, 作用于固定大隐静脉, 不易滑动。穿刺成功后针柄的固定非常重要, 针柄不能下压, 避免针尖上抬刺穿血管, 引起液体渗漏。根据针柄与皮肤间自然形成的角度, 充分塞垫棉球, 针柄就不易移动, 降低液体渗漏率。踝关节夹板固定时, 尽可能将足背与小腿固定成一条直线。
3.2 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消毒范围>5cm。操作者的右手拇指、食指皮肤消毒。针柄消毒。操作中术者的右手拇指、食指不可触及污染区域, 避免污染穿刺部位, 需要再次消毒延长穿刺时间, 延长患儿的不适感, 降低配合程度。
3.3 心理护理
穿刺时的固定、陌生的环境、患儿幼小不懂事、对白大褂的排斥等, 都会引起患儿的恐惧心理。协助者最好由患儿监护人担任, 在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方面优于护理人员。在穿刺时协助者可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如唱儿歌、念童谣、玩玩具、及与患儿紧贴面颊等等, 切忌不能采用喝奶的方式, 以免患儿发生呛咳、窒息。婴幼儿的情绪表现是短暂、强烈、易变、真实的, 容易冲动[2], 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3.4 健康宣教
操作前告知患儿家长, 输液前30min不要进食、喝奶, 以免患儿在哭闹、挣扎时发生呕吐, 引起呛咳、窒息。其次要排大小便, 及穿好尿片, 以免在输液途中翻动患儿身体, 造成液体渗漏。操作后告知患儿家长, 可以进食、喝奶, 采用患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抚平患儿哭闹, 使其注意力得到转移。减少翻动患儿身体次数, 被穿刺肢体单独放置, 不要双下肢在一起撞、绕、蹬。注意被穿刺肢体与家长的身体不要撞击、摩擦。
4 讨论
4.1 穿刺成功率高
大隐静脉粗、直、易看、易摸, 故穿刺成功率高。对操作者的要求不是很高, 只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 即可操作。
4.2 血管不易渗漏
大隐静脉较头皮静脉粗, 在正常滴数范围内, 缩短输液时间, 降低血管渗漏率。由于管径粗, 针头的少许移位, 不会刺破血管壁。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静脉应用】推荐阅读: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05-27
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儿的应用及护理05-28
静脉留置针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05-21
脑静脉及静脉窦08-07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12-26
新生儿静脉静脉留置针05-30
静脉维持10-14
静脉输入05-20
静脉穿刺05-23
静脉插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