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

2024-11-05

教育漫话(通用12篇)

教育漫话 篇1

能够拜读《教育漫话》这本著作说来也是巧合。我原本以为《教育漫话》是一本关于教育问题的漫话, 直到拿上手才发现是自己理解错误了, 索性就将错就错地读了下来, 读完才发现自己无意间拾到了一本好书。

通读全书, 我觉得《教育漫话》是一本形散而神不散的著作。它的语言浅显朴实, 内容也不晦涩难懂。《教育漫话》出自英国作家、思想家的洛克, 他将自己关于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教育问题的一些思想精髓以及他自己关于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漫谈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使读者能够有耐心、有兴趣读完全书, 从而受益匪浅。

一、健康教育

《教育漫话》一开篇就讲到“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读完全书不难发现, 在洛克眼里,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教育, 健康是我们生存、学习和工作的根本。这种道理很明显, 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洛克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观点, 到今天虽然有一些观点不适用了, 但是仍然有他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当今社会,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的家长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全部给予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娇生惯养的人。《教育漫话》中写道:孩子要避免娇生惯养, 这样有助于他锻炼坚强的意志。洛克主张孩子无论在什么季节里, 衣着都不宜过于温暖, 主张孩子穿的鞋子, 鞋底薄一点最好;主张孩子从小就睡硬床板;主张孩子要适应用冷水洗脚, 甚至坚持用冷水洗澡;主张孩子少喝烈酒少吃糖;主张孩子要学会游泳等生存技能……这一连串的主张都是现在的父母不太能够接受的, 但是在我看来很多还是有必要的。这样, 孩子从小开始, 就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温度, 不同的穿着;出门在外, 就可以适应各种住宿的环境;面对困难, 就可以应对各种艰苦的条件。这样长久下去, 他们未来也就能够抵抗天气, 拥有强健的体魄, 磨炼坚强的意志了。

二、道德教育

《教育漫话》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和配药一样, 第一次弄错了, 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 它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句话很形象地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洛克的观点中, 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要比智力教育的作用和影响重要得多。洛克主要讲述了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的绅士, 德行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对于德行的教育, 我们应该重视, 而且更应该要重视孩子早期的教育。在洛克看来, 孩子们生来都是一块白板, 我们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越早的教育就越要谨慎从事。

首先, 洛克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练习的机会。中国古话“熟能生巧”和他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洛克认为, 孩子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好的, 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 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进行各种练习, 使孩子能够不断认识新事物, 能够渐渐熟悉新理论, 能够得心应手运用新技能, 在不断练习中也就使练习最终被强化为一种习惯, 最终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为自己所用。

其次, 洛克觉得导师、佣人、家庭教育以及朋友等人际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道理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表达的观点很相似。孩子天性就是爱模仿, 平日里和他们接触最多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朋友这些群体。倘若这些群体都能表现得当, 待人礼貌尊重, 举止优雅大方, 能够理智地对待欲望的话, 就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影响孩子的认知和成长。对于榜样的力量, 真的不能小觑。

最后, 洛克还主张管教孩子应该以一种正确的形式。对待孩子的行为举止, 我们要就其对错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 这样可以使孩子能够更加积极地做正确的事情, 同时羞于做错误的事情。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及时, 这样才能加深孩子对做法的认识, 而且需要强调的是, 在惩罚的时候, 应该以一种平和的态度, 而不是一味地对其进行鞭挞,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智地表示出对于他做错的不满和遗憾, 使他能够清晰地接受到你的失望和不满, 从而使他产生羞耻感和敬畏心, 最终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智力教育

通读全文后发现, 洛克认为健康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 其次是道德教育, 最后才是智力教育。虽然智力教育被作者放在了最后, 但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

《教育漫话》认为好奇心是知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洛克认为,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认识到这一点后, 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它。我们应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使他们能够不断认识新的事物,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这样, 孩子才会乐此不疲地接受新的事物,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 兴趣也是孩子学习知识所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洛克主张兴趣是学习新鲜事物的不竭动力。显而易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 如果这是他感兴趣的事情, 那么他一定会很乐意去做, 即使再苦再累, 他也都心甘情愿。

以上就是我读完《教育漫话》之后的一些想法。《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 作者仿佛在和好友话家常一般。他所讲的这些深入浅出的道理, 犹如一把钥匙, 打开了我对教育观念的认识大门, 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漫话 篇2

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

读《教育漫话》有感 篇3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一本饱含哲理却写得通俗动人的名著在其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阶段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所说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怯懦无能和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认为相比于学校教育会使儿童学到鲁莽、诡计或粗暴,使儿童丧失德行,家庭教育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改正的。“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具体到到底该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主要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来论述。

1.体育保健。体育保健也就是要塑造儿童健康的身体。洛克十分注重身体健康,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而培养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信念是“崇尚自然”。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呼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就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并且每天要用冷水来洗他的脚;鞋子应该做得很薄;要睡硬板床;要洗冷水浴;要多过露天的生活,尽量少烤火。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

此外他特别强调节制的重要性,他认为“节制的精神无论是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我认为其中某些做法是值得我们直接借鉴的,比如,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于是出現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部分,要加强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也就是塑造健康的精神。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来,德育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说来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等各种美德的培养。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以理服人,但同时也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这对家长及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们要酌情处理,理性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洛克还要求儿童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这也是对孩子优良品性的一种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3.体育。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述说着最深刻的道理,注重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培养,认为学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就更大了。因此,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凡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杏坛书香国外篇(一)教育漫话 篇4

ISBN:978-7-107-19142-8

作者:[英]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价:16.20元

开本:32开

包装:平装

名人堂

约翰·洛克 (John Locke, 1632—1704) 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 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默塞特郡 (Somerset Shire) 一个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早年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公学及牛津大学, 先后获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古典学科教师。

深阅读

此书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洛克在教育上的淡定从容, 如他在书中所说, 即使是对儿童施以体罚, 也应举止温和, 态度镇定。这份英国绅士的优雅使人相信不用声色俱厉、气急败坏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全书笔调轻松, 行文晓畅, 与他的哲学著作一样, 风格清新可读, 如一泓清泉, 指人迷津。

——双莲书苑blog

编辑推荐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篇5

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读后感《教育漫话读后感》。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

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漫话读后感。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读后感《教育漫话读后感》。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

教育漫话 篇6

陶行知积极倡导人要手脑并用,这当然也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先生在《手脑相长歌》中指出:“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先生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歌形式对手脑并用,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可谓言之凿凿用心良苦。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切切实实地按照先生所倡导的科学做法执行了吗?事实不容乐观,甚至让人为之忧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双创”工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代表团时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要达成这些宏伟目标,必须真正实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受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我们要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先要宽容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怪异得令人难以置信,为实验孵小鸡,竟趴在鸡蛋上几天不出门。当老师教2+2=4时,硬要老师说明为什么是4而不是5。老师认为这是故意捣乱而将他拒之门外。如果不是他的母亲的宽容和精心培育,哪有他一生中的2000多项发明;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袁敏敏在学校的图书馆当义工,每天整理书架,图书查错要耗费不少时间,可借阅者来借书时仍然不方便。学通信工程的她大胆想象“只要在电脑上搜索出需要借阅的图书,书架上的图书就会按照相应指令自动退出书架,借阅者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正由于学校给予袁敏敏的“智能书架”实验大开绿灯,以致该技术至今还在不少图书馆使用。

要解放孩子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扩大视野,得到充分的养料。陶行知在《小先生歌》一诗第三节,有这样几句:“我是小先生,看见鸟笼子昏,爱把小鸟放出,飞向森林投奔。”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社会中的士、农、工商等。自由地与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解放空间才能搜集到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陶行知请木匠当老师的故事很是耐人寻味,每天让孩子们都向木匠学做凳子,自己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识字。

3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望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当先生。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着坐在他的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前不久,一个学生家长告诉我,她一只新买来的手表被孩子拆坏了,在大怒之下,把小孩子打骂了一顿,我对她说,恐怕中国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我和她仔细谈,她方才恍然大悟。于是她就向我请教补救的办法。我叫她请钟表店的师傅修理被拆的钟表时,让孩子在旁边看,并请钟表师傅边修边讲给他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好奇的愿望,同时有可能让孩子学会了修理的技能。

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也就是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无从创新。爱因斯坦对何以能够成功的回答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正是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创造性的想象不断地展翅高翔,促使他对未知的东西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取得巨大的科学成就。从爱因斯坦的成功可以看出,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造,有时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不会提问的学生就不是好的学生,激发学生会学会问是十分重要的。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秉烛待旦铸民魂。”善于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做一名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好老师,应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教育漫话 篇7

任何一个阶级或任何一个政党, 发展教育、兴办学校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本阶级或本政党服务的。新兴资产阶级当然也不例外。17世纪到18世纪是英国社会流动性最大的阶段, 转型时期出现频繁的社会流动, 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社会分层体系发生变化, 开放的社会阶层为个人改变社会地位提供了流动机会, 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财富重新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向上流社会流动。此时, 英国社会出现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古典文化知识, 学习如何使用贵族的语言, 模仿贵族的衣着方式, 培养美的意识、价值观和风度等打造新贵族阶层, 使其具备贵族气质。此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强烈要求教育能够用创新且贴近现实普通生活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经验丰富的实业家绅士。在洛克之前, 卡斯蒂格朗、蒙田、培根等人就表述过绅士教育思想。蒙田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培养的恰恰不是语法学家或逻辑学家, 而是一位绅士。”蒙田认为, 一名年轻绅士的诞生除了需要习得传统意义上的知识, 还应通过生活和行动来了解世界。

因此绅士教育观念的提出与其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而洛克能在《教育漫话》中对绅士教育理论做出系统的阐述, 进一步完善绅士教育观的理论体系, 这与洛克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洛克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先后在教导沙夫茨别利伯爵及爱德华·葛拉克绅士两家子女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 《教育漫话》就是在洛克与两个家庭沟通书信的基础上得来的, 洛克施教的对象是资产阶级权力集团的孩子, 因此《教育漫话》中的经验和书信体现的正是这一阶级对于孩子发展期许的方向, 这些实践经验也进一步促使洛克提出和完善绅士教育体系。

二绅士教育培养的目标

《教育漫话》在洛克自己的定义中“只是针对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各种目标, 以及一位绅士的儿子的教育所发表的一般意见”。他在《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理念所追求的培养目标既非教士, 亦非未来的学者, 而是经验丰富的实干家和优秀公民。绅士教育意在让受教育者摆脱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无规无矩等陋习, 进一步培养其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及美德,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公民, 使他们成为对资产阶级革命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

绅士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人, 因而没有必要熟悉一切科学的对象。比起培养专属领域的集大成者, 洛克所认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不过是培养一个优雅的人。洛克所要培养的绅士, 除要有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德行、智慧和礼仪。他们不管作为一个私人, 还是作为国家统治的参与者, 都必定掌握了关于人的知识。他们身体强健、德才兼备, 外可御敌、内可安邦。在洛克的心目中, 似乎这样的绅士才能成为自由民主社会的真正守护神, 这种人才能顶起执政者职责重大的皇冠。

三绅士教育的教育内容

1. 健康教育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将健康教育置于首位, 虽然字数不多, 但是却着重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洛克认为绅士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 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单而充分的描绘。”在健康教育方面, 洛克一再强调反对溺爱, 注重培养孩子养成一种清教徒式的简朴生活习惯, 注重身体的磨炼, 以此来造就强健的体魄。他认为儿童年龄越小, 就越要有所节制;儿童越缺乏理性, 就越应当受到管教者绝对权力的约束。好的习惯一旦从小养成, 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洛克在书中从习惯培养、锻炼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简单直接的原则, 甚至有些原则在现在看来还有些残酷, 如提到一条:脚要习惯于冷水并常常与水保持接触。要想把书中提到的这些资产阶级的“少主人”培养成合格的绅士, 成为资产阶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此锻炼而来的强健体魄是必须具备的资格和称职条件。

2. 德行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 我也认为是必需的, 但却不应成为首要的事物。我想, 如果有人竟然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 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从以上《教育漫话》的摘录中, 我们不难发现洛克将德行看得比学问更重要。

在德行教育中, 洛克强调“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正如身体的强壮在于吃苦耐劳, 精神的强壮同样在于吃苦耐劳。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便在于:虽然欲望倾向于一个方向, 一个人却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洛克强调资产阶级的“少主人”应当在吃苦耐劳的过程中培养坚忍、克制、理性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导和培养下, 这些资产阶级的“少主人”才能成为掌权者所希望的, 他们本阶级所需要的绅士集团。

洛克在德行教育中还十分注重对孩子良善品质的培养, 如仁慈、慷慨大方、处事公正、诚实等。洛克认为孩子以作恶为乐, 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性情, 是一种从习俗和交往中得来的习惯。以往历史上谈的战争与杀戮, 赋予征服者 (杀戮者) 荣耀是非常错误的, 而保存整个人类是人人应尽的责任。所以洛克强调要培养儿童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得他们对于下级的人, 卑贱的人, 尤其是仆人, 言谈举止都要习于以礼相待。”洛克还极力谴责撒谎, 认为撒谎不仅是一种极坏的品质, 是许许多多恶德的根源和庇护者, 还是遮掩任何不良行为的一种极简便的方法。此外, 在德行教育中, 洛克提出教师和家长的德行作为榜样存在是十分重要的。

3. 知识与技能教育

洛克指出:一个人要想做好任何事情, 一次就不可学得太多。学生绝不可把学习当作工作或任务。我们之所以对某些事情感到厌恶, 原因只是别人把那些事情强加给了我们。此外, 洛克还说明了学习地理、算数、天文、几何、年代学、历史、伦理学、法律、文体、自然哲学等学科的最佳顺序和时机。在提高学生阅读、写字、图画、速记各项能力方面, 洛克也给予了许多方法和建议。洛克还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指出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 家庭教育

“白板说”强调人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 为避免白纸在一开始就在家庭生活中被画上污迹, 保证资产阶级绅士教育的纯正性和高贵性, 洛克便提倡和支持家庭教育优于学校教育的观点。洛克所处时期英国学校教育环境并不好, 这让洛克看到了学校教育的许多弊端。“我相信, 凡是请得起家庭教师的人, 可以借此使他的儿子学到更优雅的举止, 更加刚毅的思想, 同时还能学到什么是有价值的, 什么是合适的, 而且知识能掌握得更透彻, 成长也更为迅速。关于这一点, 我并不责怪学校里的老师, 也并不认为他能做到。”总体来说, 洛克生活时期的家庭教师的素质远比学校教师素质高, 这也和当时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5. 细节教育

《教育漫话》在对“如何立规矩”“如何对待子女的各种要求”“如何纠正好玩的毛病”等的论述中都注入了点点滴滴的细节教育。对于细节教育, 洛克称“以上这些, 是我所想到的教育一个年轻绅士的一般办法。虽然我觉得, 这些方法会对儿童的整体教育发生一些影响, 但我并不认为, 它已包含了所有的具体细节, 可以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教育方法”。这也体现了洛克在细节教育中因材施教、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性等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四绅士教育的教育方法

1. 确立榜样

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你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 并请他们就这些榜样的美或丑发表一些自己的评论。那么这样的榜样比任何说教都具有更大的力量, 去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

2. 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中常用的方法, 洛克也不例外。但是洛克不主张物质奖励与体罚。洛克认为人类虽然有贪图享受和避免痛苦的本性, 但是采用物质奖励或体罚儿童是有弊端的。因为采取物质奖励去讨得孩子的欢心, 等于纵容孩子在物质上的奢欲, 因而难以培养孩子自我克制的优良品格。同样, 随意体罚儿童也是不可取的。洛克认为体罚是一种奴隶式的管教, 所造就的也是奴隶式的脾气。洛克重视的是名誉上的奖励与惩罚。他认为, 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 儿童一旦具备一定的名誉感后, 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在使用精神奖励与惩罚时, 要注意“隐恶扬善”, 即斥责要在私底下进行, 赞扬则宜公开进行, 以扩大奖励意义。

3. 说理

洛克认为任何应守的德行和应戒的过失都可以用说理来进行教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说的理应与受教育者的年岁相适合。不可对儿童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说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明白通畅, 要考虑儿童的年龄、性情和喜好, 唐僧式喋喋不休的说理方式反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为教育者情绪宣泄的工具。

五绅士教育的启迪

虽然在特定的时代和阶级背景下, 洛克所倡导的绅士教育有许多的局限性。比如它是专为资产阶级贵族子弟设计的, 对于穷人子弟视而不见。有意思的是, 洛克所强调的“人道主义”从某种层面上讲, 在建立的本质和根基上反而是与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相矛盾的, 其终究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教育途径上, 洛克认为绅士教育最好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 对学校教育持有否定态度, 观点显得略为片面化。在教育的作用上, 洛克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教育与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 更没有认识到教育受经济和政治的制约, 具有教育万能论倾向。但是, 《教育漫话》中所描述的绅士教育体系对于当代中国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帮助我们从宏观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洛克的绅士教育理念对于当代欧美公民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其从宏观的角度建立了社会发展与稳定和教育之间的联系, 具有一种主人翁的公民意识蕴含其中。反观中国当代教育, 教育目的的落脚点往往小家子气十足, 甚至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于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发展的意义着眼少之又少。如此小家子气地审视教育态度投射出中国社会对于教育目的和作用认识上的不足, 而洛克的绅士教育理念提醒我们要意识到这样的不足, 审视这样的不足, 改进这样的不足。

2. 其崇尚德行教育的路线对独有的中国式情理社会的启迪

现代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代代相传有一种特有的人文情理蕴含其中。这些情理很多时候比法律更能约束和管理我们的行为。比如你大姨妈的三姑婆问你借1000块钱, 法律更倾向于指导你让她打借条, 但是正因为她是你大姨妈的三姑婆, 所以中国社会的情理告诉你不好意思让她给你打借条, 而中国社会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后者。这种法律与情理对撞的现象是中国社会特有的, 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中很突出地描绘了这样的矛盾。而洛克在绅士教育体系中所推崇的德行教育启示着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德行情理教育内容纳入到中国当代教育的体系中, 将它规范化、条理化地进行疏导, 这对我们法治社会辅之以情治十分有利, 也是对中国社会独有的社会评判标准矛盾的一种调和。

3. 关注健康教育, 塑造孩子强健的体魄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阐述的绅士教育体系中十分关注健康教育, 认为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教育的根基。而中国当代教育也呈现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的趋势, 在已有的带有应试教育的机制中将体育项目纳入考核内容 (如中学升学考试附加体育项目) , 这也可以说是社会重视健康教育的一种举措, 只是其中多少带有应试体制的无奈。人的漫长一生可比做一场马拉松跑, 开始领跑的选手并不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 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甜的人。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孩子才拥有了后发制人的最基础条件之一。

4. 关注孩子个体差异, 因时因人采用合理教育手段

洛克在细节教育中渗透着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理念, 他认为自己提出的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位受教育者, 具体的教育措施要教育者在实际教育环节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当时情境中的教育契机灵活安排, 这也是体现教育者教育智慧的最佳时机, 也对中国教育集体教学一个路子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质疑。但是中国教育的这一现状和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体制等多种因素相关, 想要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阻碍重重, 但是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逐步完善。而日渐兴起的多样化的集体教学模式也正是对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的有力还击, 是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现实存在的矛盾的调和尝试。

摘要:英国著名哲学家, 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对绅士教育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虽然洛克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倾向, 但是他在《教育漫话》中所提出的许多教育理念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绅士教育提出的背景、绅士教育培养的目标、绅士教育的内容、绅士教育的方法及绅士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启迪五方面梳理了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对绅士教育体系的内容阐述, 以期加深对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解, 并引发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傅任敢译)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谢桂新.洛克的《教育漫话》与漫话教育[J].教育评论, 2014 (7) :147~149

[3]谢郁.洛克的教育思想探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9) :175

[4]李廷军.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及其教育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120~123

[5]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73~75

[6]张冰、王晋.《教育漫话》之要旨解读及启示[J].新教育, 2014 (11)

[7]杜京容.洛克的智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 (3) :130~133

[8]郭小香.洛克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 (5) :131~133

[9]申晓菊.从学生本位思想看洛克的《教育漫话》[J].青春岁月, 2013 (7) :274~275

教育漫话 篇8

一、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早管教和说理

“重视儿童精神的形成,而且应该及早形成,那是可以影响他们日后一生一世生活的”。恶习都是从自小养成的,对儿童应及早管教,一是因儿童缺乏判断的能力,非得有人管束不可;二是因当他们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易于形成他们服从自己理智的心理。对儿童的管教应尽早,并要以儿童的身心特点为根据。

当对儿童管教时,常常需要进行必要的说理。“我之所谓说理,意思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的。一个三岁或七岁的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去和他辩论。长篇大论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论充其量不过使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不能给他们以教导。”这么说来,说理不同于我们讲的说教。也就是说“如果要用道理打动他们,那种道理须适合他们的思想水平,而且应该能够被接触到和被感觉到才行。”相比说教,说理也不能停留在言语的重复强调和各种规则的教学,还要注重说理的态度要理性。在说理时“我之所谓应以理性的动物看待他们,意思是说,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利用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进行奖与惩

奖惩结合也是父母和教师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用物质来作为奖励,用大声斥责、责骂或体罚来作为惩罚。至今,人们意识到了这种奖惩方法的弊端,采用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惩办法,这与洛克的奖惩观是契合的。洛克认为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进行奖惩,“我们想使儿童变成聪明、贤明、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因而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避免,反对大声责骂和鞭打儿童,应把儿童当成具有理性的动物去看待,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进行奖与惩。

三、考察和注重儿童个性

为了教育儿童,为了正确安排整个教育过程,应了解并考虑每个儿童不同的气质、爱好、过失、心理等个性特点,“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考察他们的本性,看他怎样才能改良,看他合乎做什么”。同时,还要仔细考察“儿童还没有学会隐瞒自己弱点的技巧,还不知道在外表去装模作样以期遮掩自己不良倾向的时候”。而对儿童的考察应选择“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当他正在游戏,当他自以为不在你的视线之内的时候去考察”。

众所周知,洛克当时提出的绅士培养计划是针对上层社会子弟,以聘请青年家庭教师的方式进行,因而这里所体现的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儿童的所指范围显得狭小,然而仅仅这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一大思想进步了。而他从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所提出的教育建议至今仍具有可操作性。洛克在总结《教育漫话》整本书的时候说:“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在此,教育应该是也必须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

反思传统的教育,它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者把经过严格筛选和整理好的教育信息灌输给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的意志预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单向的。传统的师生关系限制在“主体—客体”框架内,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改造的对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教育信息的可控性,进而打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关系。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主体性普遍提高,体现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也明显增强。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打破以往单一生硬的灌输式教学,立足当今社会开放性和价值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良性互动,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总之,面对如今的受教育对象和现实环境的新变化,洛克所坚持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仍具有重要启示和鞭策。

参考文献

[1]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约翰·洛克.绅士的教育[M].方晋,译.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3]黄英.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教育漫话 篇9

关键词:学生本位思想,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一、背景

1632年, 约翰·洛克出生于英格兰萨摩赛特郡的一个乡村律师家庭。他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并且是英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教育漫话》是体现洛克主要教育思想的著作, 也是世界五大教育名著之一。该书于1693年出版, 并于1937由傅任敢翻译, 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 走进中国教育视野。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洛克在教育目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以及导师或者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的基本观点。本文将从学生本位的视角阐述书中学生本位思想的体现形式和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启示。

二、学生本位思想的体现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首先, 教育的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洛克看来,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一位符合社会需要的绅士, 并且这位绅士在身体、德行、理性和学识等方面都应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洛克主张根据学生的天性和才能, 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如, “儿童是喜欢变换, 喜欢自由的, 因此他们就喜欢游戏。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成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按照他们的喜好和特质, 教给他们“学问”。最后,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洛克所教育的绅士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 又能促进资产阶级事业需要;既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 同时又尽心尽力为国家服务。总之, 学生全面的、个性的和人文素质的发展是洛克的教育目标中的重点, 这无不体现着学生本位的思想。

2、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时间

学生为本的教育时间——及早教育。洛克认为:“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 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教育……”他通过多年从事家庭教师的经验得出:教育应乘早。因为一旦儿童长大, 其形成的不良习惯就很难再改正。洛克意识到, 在儿童成长为“绅士”的过程中, 有一个“关键期”, 这一观点契合了后来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关键期的理论。此外, 不同的教育时间, 教育的方式不同。在儿童小的时候, 家长应树立威信, 让孩子感到畏惧, 但到他年岁愈长, 家长则应假以词色。因为随着儿童成长, 其身体、心理都发生了改变,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应改变, 通过沟通、说道理来直击儿童的心灵。总之, 以学生为本, 注重时间对教育的影响。

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内容

学生为本的教育, 内容全面且有重点。因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 接触的事物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 所以对儿童的教育也应全面, 并且有主次之分。一方面,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育培养出绅士应具备健康的身体、良好德行、理性的情感、广博的学识等品质。因此, 为了把儿童培养成“绅士”, 教育的内容也应从这些方面出发, 全面发展儿童素质。另一方面, 洛克非常重视对健康和德行的教育, 整本书的大部分章节都是在述说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例如, 洛克说:“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 或者有智慧的人看的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 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我不只是觉得对心地良好的人说来, 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 同时我们也得承认, 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说来, 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 变成更坏的人。”由此看来, 洛克是把德行放在比学问重要的位置的。教育之于人的意义, 不仅仅是传递广博的学识, 而应该还包括通过教育带给儿童健康的身体, 良好的德行等, 并且这些比学识来的更加重要。

4、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

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重视榜样作用、反复练习、奖惩适宜, 且应结合学生特点。首先, 导师或者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应树立良好榜样。“与榜样相比, 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洛克认为, 对儿童的教育应采用最有效的方法, 榜样示范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 要反复练习,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关于德育教育中, 洛克说:“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德的原则在于去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考习惯, 而使这种能力发挥的容易熟练则靠及早的练习。”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其身心特点, 制定合乎儿童自身的方法, 且一次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 一种习惯养成之后, 再培养另一种习惯。再次, 注意奖惩适宜。洛克反对单纯的物质奖励, 鼓励当众给予学生表扬。这样通过众人的传播, 使得儿童对于自己的名誉更加重视, 从而约束其作出不良的行为, 克制形成恶习。对于惩罚, 洛克认为应私下进行, 维护儿童的自尊, 且以说理为主, 反对鞭笞儿童。私下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不仅可以维护儿童自尊且可以帮助其形成对犯错的羞耻之心, 从而让儿童更加爱好自己的名誉。“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无论什么应收的德行, 应戒的过失, 他们无不可以用理说服”。如前所言, 儿童是有自尊心和羞耻心的, 因此对儿童教育不能运用“强制”和“威胁”的办法, 而应通过说儿童能够理解、符合儿童思维的道理的方法, 避免大论的说教。因此, 对于孩子的惩罚教育, 应采用温和的态度, 并且利用儿童听得懂的道理与其交流, 通过善意的方式, 让其认识到错误, 自愿地去改正。最后, 整个教育方法, 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洛克在总结整本书的时候说:“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 各有一些特色, 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对于儿童的教育, 应根据儿童的不同天性、气质和爱好等, 并结合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此, 我们可以说, 教育应该是也必须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 一切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

5、导师或者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为本的教育中, 导师或者家长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导师教育儿童的职责并不在于“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 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采用正当的方法求知”。因此, 在教育的过程中, 导师教给儿童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的态度, 最终, 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导师只是是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方法和形成良好习惯的人。导师的作用是协助学生更好、更正确的学习, 学生才是知识获得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家长, 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儿童小的时候, 对其进行管教, 树立威信, 是儿童成长的“领导者”;但是同时, 家长又应是儿童最可信赖的朋友。领导者, 是指对儿童的不良习惯严厉制止;可信赖的朋友, 则是家长与孩子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的关系。因此, 不论是导师, 还是家长, 在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着儿童的成长, 但绝对不能“代替”儿童成长。

三、洛克学生本位思想的启示

1、注重的学生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幸福、工作和学习的前提, 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对儿童的教育也应该从身体开始。通过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 (穿衣、户外运动、饮食、睡眠、药物等) 习惯, 养成他们健康的身体, 为成长为一个幸福的绅士打下基础。儿童的人格可塑性非常强, 所以应避免让儿童长期生活于暴力、忽视和仇视的环境中, 否则他们将形成同样或者类似的性格特质……教育无小事,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注重道德教育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构是首先强调国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 然后才是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种自上而下的德育方式, 忽视了人性为本的做人基础, 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执行的能力, 以及忽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自我、与他人和与社会的矛盾关系, 这也是导致我国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 通过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德育教育观点, 我们应该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而且在德育中, 注重个人良好德行的形成, 最终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3、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终要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前提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儿童的好奇心, 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 我们应该加以鼓励, 并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第一, 不制止儿童的任何好奇心。第二, 认真回答儿童的提问, 并加以适合的赞誉。第三, 不可以敷衍儿童的问题。第四, 提供新事物, 引发儿童的好奇。另外, 如果说教育的结果是教育出“千篇一律”的、没有批判思想的人, 那么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观察学生的天性和兴趣, 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其批判精神。正确引导发展其爱好, 从而达到教育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保证个性发展。

4、注重正确教育方法的采用

教育是一门艺术, 这一观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法上。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首先, 良好榜样、适当的练习、适宜的奖惩, 作为培养“绅士”的方法, 是应该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的。其次, 应反对鞭笞等形式的惩罚、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最后, 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 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真正适合的正确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教育者们, 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 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统一方法。

5、教学的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面对我们现在教育中出现的,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等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我们迫切需要强调教育的内容应该而且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儿童的内容, 应是一些常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科学知识。儿童时期的教育, 是可以采用说理教育的。儿童虽小, 但也已通晓一些基本的道理, 通过说理是完全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的。进行说理教育的时候也应该适当的结合儿童的理解能力, 而不是说一些难懂的、哲学类的大道理。

6、注重导师和家长在教育中的正确作用

导师和家长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的人。因此, 导师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 对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深刻的。导师和家长, 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知识等的正确认识、摒弃恶习、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 最终实现自学。

参考文献

[1]标建华.洛克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 1999 (5) .

[2]李芳.《教育漫话》中的德育观对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启示[J].美德美育, 2012.

[3]黄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读《教育漫话》有感之二[J].中国商界, 2008 (24) .

[4]李志强.“漫话”中的智慧——读约翰·洛克《教育漫话》[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2005.

教育漫话 篇10

洛克研究过医学, 当过医生和家庭教师, 所以, 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从体育锻炼、衣着、睡眠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 拟订了一套适合于身体“本来是健康的, 至少没有疾病的”儿童, “在不借助于医药的范围内, 应该怎样维护它、改进它”的儿童体育保健计划。洛克在他的健康计划中, 始终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 健康的身体需要儿童从小养成一个个好习惯来完成。他认为, 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 他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例如我们的面孔常年裸露在外, 无论寒冬还是炎夏都如此, 因此较之身体的其他部位, 我们的面孔能经受住酷暑严寒的考验, 因此, 孩子耐冻的品格也是可以通过习惯来培养的, 只要习惯了什么都可以培养出来的。

一、衣着

洛克首先谈到儿童的衣着, 他主张应让儿童的身体循自然发展, 不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来控制儿童的身体发育, 应该让自然按照它所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去形成体态, 因为自然自己所作为的比我们指导它所作为的不但要好得多, 而且精确得多。洛克特别强调不要给儿童穿紧身的衣服, 因为从儿童的体态来说, 穿着紧紧的衣服, 身体受到束缚, 身材和体态是不会优美的。对于儿童来说, “胸部狭窄、呼吸短促、肺弱和佝偻, 是紧身和狭小的衣服的必然的、而且是常见的结果。”这一点在现在也是适用的。洛克还强调无论冬天夏天, 儿童的衣服都不可过暖,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抵御严寒的品质, 而且衣服过暖也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只要习惯了之后, 就能忍受严寒了。这里, 洛克强调习惯的重要性, 只要养成习惯, 身体对于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这一点启示广大父母,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可给孩子穿很紧的衣服, 尤其是女孩子, 我国传统上曾有给女孩子裹脚的习惯, 这样对孩子的发育是很不利的, 因此应按照孩子自然的体态给孩子穿衣。我国北方冬天比较寒冷, 父母怕孩子冻着, 就给穿很厚的衣服, 这样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也不利于孩子的发育。因此, 在冬天不宜给孩子穿得太暖, 应该培养孩子耐寒的品质, 这样, 孩子的身体也会长得比较强壮。

二、体育锻炼

洛克主张积极地锻炼身体, 并且认为应从幼年起就进行, “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 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他反对父母溺爱儿童, 指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 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 至少也受了损害”。在洛克看来, 通过组织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他们的体质是十分重要的。他主张让儿童多过露天生活, 呼吸新鲜空气, 忍受冬天的酷寒, 赤足走路, 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具有“忍耐劳苦”的精神。

按照洛克的观点, 应让儿童用冷水洗脚, 并让他们洗冷水浴, “现在人人都知道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对那些身体比较健康的人来说, 用冷水浴的办法可以增强和锻炼他们的体格。洗脚到底用冷水好还是用热水好?这一点还有待科学的进一步论证, 而我国中医一般提倡用热水洗脚。至于冷水浴, 还是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晚年时也曾在冬天冰冷的大海中游泳来增强体质, 当然冷水浴也要因人因时而异。

洛克还强调儿童应多做户外运动, 呼吸新鲜空气, 他认为, 户外活动对于儿童的身体并没有损害, 相反越是多参加户外活动, 他们便越强壮健康。洛克还主张儿童稍大要学习击剑、骑马, 以锻炼身体;学习园艺、手工, 以解除精神疲劳, 增进身体健康。让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 这是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的, 因为这不仅能锻炼儿童身体, 也能开阔儿童的视野, 增长其见识, 还可以锻炼儿童与人相处的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组织儿童参加户外活动, 但要注意儿童的安全。

三、饮食

在饮食方面, 洛克主张儿童的饮食要清淡, “不必多加作料”、简单而有益, 少吃油腻、肉类食物, 不要吃太饱。如果儿童要吃肉食, 最好是吃清淡的牛肉、羊肉、犊肉等。早餐晚餐以牛乳、乳羹、稀粥、粥冻等食物对儿童是合适的;禁用酒类或烈性饮料;一切要有节制, 洛克认为“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 都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的儿童经常去肯德基、麦当劳, 也经常吃膨化食品, 吃的甜食也很多, 渴了也多是喝一些碳酸饮料等, 这些导致了很多的肥胖儿童, 更有损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 在儿童饮食方面, 我们应该借鉴洛克的观点, 多食清淡, 少喝碳酸饮料。

此外, 洛克还强调要吃与时令相应的、完全成熟的水果, 且最好在早餐、餐前或两餐之间吃;要避免吃糖果。洛克特别强调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他主张儿童的用餐时间不要固定, 要每日都有变化, 这一点与现在有所不同。

儿童还要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便秘不仅危害很大, 而且医治起来比较困难。洛克认为“大便通畅比其他任何事情对于健康的利益都大”。他认为, 有些非纯粹随意的动作, 通过应用与经常的锻炼, 到了一定时候就要有恒心的竭力去做, 毫不间断, 久而久之, 也是可以成为习惯的。由此, 他提出了培养按时大便习惯的方法, 即用过早餐之后就立刻求助于“自然”, 勉强大便, 几个月之后, 就形成习惯了。这样一切疾病一定可以大大避免, 而健康与强壮的身体基础也一定可以更确切地奠定下来。现在的儿童存在很多便秘现象, 究其原因, 不外乎饮食不科学、不规律, 在治疗儿童的便秘问题上, 广大父母可以借鉴洛克的方法, 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

四、睡眠

在儿童睡眠方面, 洛克强调要让儿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这对于将来儿童成年后因不惯长夜不眠而少参加夜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对于睡眠时间, 洛克主张儿童在小时候可以不限制睡眠时间, 他们愿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般是七、八岁之后, 应该稍加限制他们的睡眠时间了, 可以着手去把他们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到每天八小时左右。还有, 早上如果儿童赖床, 那么在唤醒儿童时千万不可大声或锐声叫唤, 那样会使儿童受到惊吓, 对儿童的损害很大, 要低声呼唤, 轻轻抚弄, 使他们渐渐醒来, 对他们只能用温和的言词, 直到他们完全清醒。此外, 洛克反对让儿童“每晚睡在羽绒被里”, 认为这是“虚弱的原因, 短命的先兆”。他主张儿童应睡在硬板床上, 因为硬板床既可以锻炼身体, 又能使其适应外出旅行中不舒适、不软和的卧床。

对于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是我国广大家长认可和提倡的, 也是努力在做的;但是如何对待赖床的儿童, 是很多父母比较头疼的事情。有的家长强硬把孩子叫起来, 有的家长是轻声细语但无济于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洛克所提的方法:轻轻抚摸、低声呼唤。

五、药物使用

洛克认为, 为了保持儿童的健康, 不要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让儿童吃药, 使他们在“胃里塞满药品”, 不要试图给儿童任何药物去为他预防疾病, “儿童的娇嫩的身体应该尽量少加摆布,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 如果儿童真的患病, 要去请一位头脑清醒的医生来诊治, 才能用药。这对于现在的家长随便为孩子选择一些补药会起到一些警醒作用。

漫话气象病 篇11

由于气象变化而致人生病或使病情恶化的,称之谓“气象病”。风湿病、瘢痕痛、神经痛、血栓、脑溢血、急性阑尾炎、胆结石等都可以归属于“气象病”范畴,

流脑、肺炎、百日咳等多发于冬春季,痢疾,中暑等多发于夏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又是气象病中的“季节病”了。

许多疾病的流行受气候的地带性和地区性差异所制约。疟疾、麻风、丝虫病、血吸虫病、恙虫病等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白喉、猩红热等多见于温带和暖温带;皮肤癌、尿结石等多见于沙漠和草原,缺氧综合症则多见于高山、高原和南北极地。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五种气候类型。由于地理环境、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的巨大差异,又可以划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多种具体的气候类型。因此,气象病的种类也可谓“丰富多彩”。以疟疾论,温暖湿润的南方为高疟区,寒冷干燥的西北没有蚊子的生长,则为无疟区。

气象上把冷气团与暖气团相接触的面叫“锋面”,简称为“锋”。锋又可分为“冷锋”、“暖锋”等等。据研究,肺结核病人的咯血在冷锋即将过境时增加,以锋面通过的当天达最高峰。其死亡则在锋面通过前15~20小时和通过后7小时最多。

根据近年来对气象病的研究,神经痛、风湿痛、伤疤痛、脑溢血、心肌梗塞以及急性阑尾炎等症,是由于低气压接近和锋面通过之际,气压、气温、湿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诱发体内组织胺等物质增多,致使自律神经受到刺激而感到疼痛的。

气压随高度而降低。生活在海拔低的地方的人,登到30D0米以上的高地居住,由于气压低和氧气减少而引起高山病,呼吸次数和脉搏次数增加,其后出现头痛、倦怠、鼻出血、精神迟钝等症,需要二、三个月才能适应。

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气象要素。从湿润地区迁居到干热的沙漠、草原地区,由于皮肤、粘膜干燥和裂口,可能患皮肤癌和尿结石病。

地方风系对人也有影响。气象上把气团越山后形成的干热风叫“焚风”,辽宁阜新地区就有这种风。焚风过境常会引起当地居民发生“焚风微恙”,表现为头痛、抑郁、眼花、耳鸣、心悸等症状。

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随着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温热凉寒的周而复始,各种传染病则应时流行。这是因为,不同的季节存在着有利于某种疾病传播的因素。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高发是由于气温高,细菌易于繁殖,苍蝇多,而高温又会使人体抵抗力降低的缘故。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与低温使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有关。我国某地曾对一千多名职工进行过一年的观察,发现强冷空气即强大的冷锋经过后,出现的低温高压天气是感冒发病率增高的主要诱因。

非传染病也有季节多发性。我国冬春季节,天气寒冷,而且锋面活动频繁,冷暖多变。由于寒冷刺激,天气剧变,容易发生冻伤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春季是与钙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手足抽搐、佝偻病,骨质软化病、大骨节病等)病状恶化的季节。夏季,在美国的一些州郡,心血管病发作猝死者明显增加。

由于季节不同形成的紫外线照射差异,常会影响着胎儿的发育。有人统计五岁以内的儿童,其龋齿和佝偻病发病率,冬季出生的要比夏季出生的高一倍多。

教育漫话 篇12

一、两种教育思想的概况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洛克其代表作《教育漫话》,在17、18世纪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大宪章”,直至今日它仍是教育书籍中的百年经典。洛克的教育思想也成了当时教育方面的权威,是英国绅士教育的代表之作。

随着时代变迁,西方的教育思潮不断演变,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在美国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它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关注内在经验的直接描述,关注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各意识指向性,关注从主观世界去寻找人的价值和意义。

二、两者冲突之处

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的思潮,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由于人本主义的内发论式的思考方式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思维倾向时,再重读《教育漫话》就不由发现其中的缺失,即现代人所需要的内在关怀,缺少一点温情。具体表现在:

(一)极具功利性的教育目的

人本主义教育目的是要培养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又具体独特个性和充分发展的人,强调要开发人的潜能,形成自我价值,促成自我实现。而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则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事业家、实业家。每个时代的教育目的都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和特点。但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目的更为明显,更能感到对时代的迎合。

适应新兴贵族开拓海外市场的身体素质。洛克很重视体育保健教育,他认为绅士要有健康的体魄,因为“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实际上就是让这些新兴贵族儿童具有适应开拓海外市场的体魄。17世纪的英国正值殖民扩张时期,而开拓海外市无疑是艰辛的,必须能忍受酷暑严寒,能够适应居无定所,粗茶淡饭的生活。而在书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培养内容。比如:他要求让儿童睡硬床,不要穿太暖,甚至不要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并具认为击剑与骑马是教养的必要部分。由此可见洛克在为新兴贵族儿童的未来做着准备。

适应贵族圈内社交的需要。新兴贵族毕竟是贵族,即使是处于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依然不能完全脱离封建贵族的风气。社交是宫廷生活顶顶重要的内容,而有良好的教养和礼仪又是社交中最看重的一部分。他认为礼仪能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礼仪什么美德都会变样。礼仪上升到与德行一样的高度。

具有新兴贵族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这集中体现在洛克提出学习科目的主要标准上,那就是实用。他认为绅士应该学习包括:阅读、写字、图画、速记、拉丁语、法语、本国语、几何天文、逻辑学、商业算学等。这些科目都有着实用的内在目的。如阅读、计算和速记是未来绅士从事商务必备的能力;通晓拉丁语有助于在社交中获得成功;学习地理历史能有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教育漫话》中的功利性是显著的,它完全就是在为资本主经济发展做准备。

(二)“白板说”指导下冷漠的控制论

书中在健康教育方面写道:三岁前应尽量避免肉食,要从小开始多进行户外活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紧或过暖,卧床要硬,以锻炼身体。洛克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小孩培养成为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在饮食上他认为最好不要在固定的时刻。因为如果养成了定时进餐的习惯,一到时候就等着食物到来。

在精神上的节制也十分严格。在德行方面他就详尽地讲了如何通过对儿童行为的控制来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如:奖罚观中,他就认为,没有了奖罚一切纪律便都完了。并且他还提倡利用周围人对儿童不良行为的羞辱来纠正儿童的行为。

这与人本主义强调人主观的内部经验,而不应放在外显行为的要素上来完全相反,在《教育漫话》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对内部经验的描述。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坚持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主观价值,它能对生活提供指导,而《教育漫话》中儿童就是“白板”就是“具有理性的动物”没有分析能力,没有自我意识。

(三)极强的权力逻辑

在人本主义教育观中强调重视人、尊重人,它提出两项基本原则:“学校和教师必须把学生看做人,真正的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它的提倡的“学生中心论”就可见一斑。而《教育漫话》刚好相反,整本书中儿童处于无自我的状态,被控制的地位。健康教育中要求儿童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德育中又应如何纠正他的行为,在培养意志中又指要禁止儿童的第一第一种啼哭,还要采用严重的办法去使它停止。如果不行可用鞭策,这样能让儿童变得更顺从。并且书中还强烈要求在儿童小时候树立家长的威严。在他看来要树立父母的威性就应让儿童服从或畏惧父母,要让儿童像顺从的臣仆人一样,长大了才会体贴父母。他觉得父母就应是个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这与人本主义中反权威意识截然相反。

上一篇:辽宁物流业下一篇:中心静脉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