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者

2024-07-23

合作者(共12篇)

合作者 篇1

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已经过了规模扩张阶段, 精细化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要。但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房租等费用的上涨, 运营商建设实体营业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营业厅选址更是越来越难;同时, 网上营业厅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实体营业厅的客户出现了分流, 营业厅的重新定位和资源整合就成为了必然。笔者认为, 与苏宁、国美这类家电连锁企业共建共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苏宁、国美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都逐渐将重心转至线上, 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家电连锁实体店也正走上转型之路, 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共建共享能够帮他们节约成本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 由于大型家电连锁对于店面的选址非常重视, 因此对运营商而言, 也是非常合适的共建共享合作对象。

其实, 家电连锁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案例并不少见, 诸多成功的合作先例也使得营业厅共建共享有了成功的基础。另外, 随着运营商对终端重视度的提高, 家电连锁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客户群体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性。同时, 生活节奏的加快, 也将使这些客户更倾向于在共建共享营业厅完成家电产品和通信产品的一站式消费。

另外, 随着电信运营商对客户的体验重视度的提高, 许多创新业务都需要给客户自主体验的空间, 加强和客户互动沟通, 这些将使得营业厅由单纯的销售导向转型为服务导向, 但目前运营商自建营业厅能够用于客户体验的空间很有限。同时, 代理商营业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也很难保障良好的客户体验, 而家电连锁企业的营业人员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 在合作中可带动运营商营业人员销售能力的提高。此外, 家电连锁企业宽敞的营业空间和丰富的销售产品也使得运营商的服务体验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以往电信设备共建共享是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和政策规定下得以推进, 而营业厅共建共享则需要市场化的决策。未来, 营业厅的发展不仅需要注重单店的服务绩效和销售能力, 打造标杆式营业厅, 还将考验运营商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合作者 篇2

我们位同志自愿结合,依法投标、竞标。经过答辩、竞选,取得了厂

承租人的合法身份。为了在年的租赁期内顺利开展工作,完成承租指标,我们位承租人签订协议如下:

第一章关于合作期限及相应事项

1.位承租人的合作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

年月日止。

2.租赁期满后,若因善后处理工作及交接手续未尽的需要,在征得出租方同

意以后,位承租人可协商决定适当延长合作的时间。

3.在合作期限内,任何一方承租人不得单方面任意退出合作团体,不得做出

有损于承租人集体利益的行为。如有上述行为,违约者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和法律

责任。

4.在合作期限内,合伙人确因意外事件而不得已单方面要求退出合作时,其

他合伙人应经过集体协商,作出同意或不同意退出合作的决定,并报请出租方同

意。

5.在合作期限内,合伙人以外的其他人自愿或经合伙成员介绍要求加入合作

团体的,经合伙人讨论决定;讨论决定同意加入合作的,仍须报请出租方同意,方能

成为正式合伙人。

6.若因不可抗力原因需要解除或终止租赁经营合同,或终止合作协议时,必

须在全体承租合伙人内部形成决议。

第二章承租合伙人之间的关系

1.位承租合伙人经过充分协商,推选同志为承租代表人,并作为

当然的法人代表,担任厂长。其他位同志作为厂长的助手和下级。位承租人在承租期间工作分工的确定、变动,得由全体承租人协商确定。

2.位承租人是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层,对于企业的重大经营事项

具有同等决策权,位承租人如在重大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不能形成决

议时,由厂长行使最终决定权。

第三章承租合伙人的利益分配

1.位承租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方案,由最高决策会议决定之。

2.承租期限内,每年承租人所得转为“风险保证金”部分,为位承租合伙人共同所有。在租赁期满时,可一次或几次提取、分配,分配方案由最高决策层会议决定。若安排他用,须经承租合伙人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实行。

第四章承租合伙人之间的责任

1.位承租合伙人在承租期内,对厂的兴衰负有同等的责任,承担同等的义务。

2.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出现亏损时,位承租合伙人承担同等的偿付责任,对应交纳的租金应补偿的亏损额,位承租合伙人均等承担。

3.承租抵押价值共计元整。承租合伙人每人抵押元(或价值相等的实物)。抵押形式由本人自定。

第五章附则

1.本协议经全体承租合伙人同意,签字后即行生效。

2.本协议一式

出租方、公证机关、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每位承租合伙人各执一份,余交厂存档备案。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位承租合伙人协商解决,并根据需要另立专项协议作为补充。

做孩子的合作者 篇3

那天,我屡次三番地吩咐她整理一下那凌乱的小床,而她却守着她的小熊,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联想到她连日来那些不听话的表现,我真是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女儿在我的训斥下,呜呜地哭了起来。

娘俩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很快把住在隔壁的婆婆引了过来。她问明原因后,也不跟我搭话,领着女儿转身进了她的小屋,关起门来,也不知搞什么名堂。

出于好奇,隔了一会儿,我去看她们到底在做什么,打开门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女儿正欢欢喜喜地和奶奶整理小床呢,奶奶说咱们叠被子,她就叠被子,奶奶说咱们铺床单,她就铺床单,像一只乖巧的小绵羊。

事后,我问婆婆到底用了什么法术降服了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婆婆笑着说:“哪有什么法术,我只不过是陪她一起干而已,孩子还小,有些活,你让她单独完成,她觉得没意思,不爱干,但如果咱们陪她一起干,她就爱干,等习惯养成了,她自然不用大人帮忙了。”

婆婆的这番话忽然叫我想起,在女儿面前,我竟然像一个监督者,在监督者锐利的目光下,一切事情都变得枯燥无趣;而婆婆则是女儿的合作者,有了合作者,很多事情变得又简单,又有趣味,女儿当然喜欢合作者。

从那次起,我尽量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女儿面前:我吩咐女儿洗衣服时,会拿个盆子和她一起洗,她用小盆洗小衣服,我用大盆洗大衣服,欢声笑语间,活儿很快干完;如果想让她看看课外书,我便拿来报纸,陪在她身边,她看书,我读报,不仅增加了学习氛围,而且其乐融融。

几个月后,女儿不仅很快学会了叠被子、洗衣服、收拾屋子以及刷碗筷等生活技能,而且养成了自主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睿宁一拍脑瓜:“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中的主人公,都在我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印象很深刻。而且,他们也算是陌生人。”“注意,还有‘一个’两字的限制。”我提醒睿宁。

睿宁笑了:“妈妈,放心,我写不成两个。与您这样一交流,我感觉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样我能写的对象,别说还真不少呢!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闷头写的话,一定写不好。多亏了妈妈,谢谢妈妈老师!”说着,睿宁向我扮个鬼脸,就摊开了作文本。

睿宁说自己就写赵云,接着说了自己的写作思路:从赵云的外貌,到他的丰功伟绩,最后到自己从赵云身上得到的启示,以及自己的美好的愿望等。听睿宁说得头头是道,我笑了,很庆幸我们母子进行了交流探讨,才让睿宁找准了写作的方向,这真是砍柴不误磨刀工啊!

睿宁最后总结说:“与妈妈这样互动,对我理解题目真是大有裨益。是的,写作前审好题,则下笔如有神;如果审题审偏了,那将会导致全盘皆输呀!”

小 结

作文题目是作文内容的高度的概括,“审题”是关键的第一步,必须做到“审题三问”。一、题目共包括几层意思?在《一个印象深刻的陌生人》这个题目中,就包括三层意思:一个、印象深刻、陌生人。二、题眼在哪里?作文题目有时由几个词组成,其中有一个词处在关键位置,也就是“题眼”,它显得格外重要。如《一个印象深刻的陌生人》中的“印象深刻”就是“题眼”。三、中心思想点明了没有?有的作文从题目上看不出对中心的表达,但有的在命题中就确定了中心。例如《一个爱好体育的同学》,不论怎么写,都必须表达他“爱好体育”这个中心。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篇4

一、创设合作氛围, 乐于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资源, 创造条件, 创设合作氛围,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乐于合作。

1. 利用教材资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具有合作精神、宣传和睦共处的课文。《手拉手》描绘了“大雁排队飞, 小鱼成群游, 我们手拉手, 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一幅让人向往而感动的画面。《山羊过桥》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相处应谦逊有礼、彼此相让。《动物的互惠互助》说明了动物间合作的重要性, 蜜獾和导蜜鸟合作吃蜜, 娇小的千鸟为鳄鱼清理口腔的同时也美餐了一顿。《鸟的天堂》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树为鸟儿遮风挡雨, 鸟儿为树欢歌笑语, 它们彼此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刘连满不顾个人安危, 忍着巨大的疼痛, 让队友们一个个踩着自己的双肩往上爬。《大江保卫战》中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默契合作、精诚团结, 铸造了一道钢铁长城, 抵挡住了洪水, 保卫了家园。这些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意境和思想启迪于一体, 文中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分享成功的合作氛围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好教材。

2. 发挥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的引路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 凭借良好的修养,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亲切的话语、一段充满感情的朗读、一个富有思考性的提问等, 都在引导学生。如“你们读得真棒, 合作力量大!”“这次表演太出色了,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你愿意帮助他吗?”“你们几个一起来试试好吗?”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话语, 为学生营造了合作氛围, 能激活学生内心潜在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乐于合作。

二、丰富合作形式, 学会合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学习契机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有了丰富的合作形式, 学生才便于学会合作, 才能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我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 让学生在集体智慧的交融中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合作精神在认识和情感上也有了突破和提升。

1.“同位”合作。

“同位”合作是培养合作精神、进行合作教育最简单易行的教学形式。“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通过合作交流, “你”和“我”的思想就会多起来。“同位”在相互合作中, 会得到及时的启发、赞美和帮助。如“同位”在相互有感情地朗读《荷花》这一课时, 一方会得到另一方的赞美:“你读得真好, 我好像看到了许多白荷花。”一方也会得到及时而恳切的指正:“最后两句读得声音有些大了, 这样读会把小鱼惊跑的。”开心大笑后, “同位”又开始了共同的合作学习。“同位”合作, 增强了个体与个体的交流, 使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示了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 从而实现“互补”。

2. 小组合作。

小组活动时, 我让前后排学生四人组成一组。在合作中, 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要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这样的座位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这种整体互相形成的合作能力更具生命力。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自选形式, 读、说、画、演都可以。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里, 合作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有的小组在“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基础上, 创作了“接天莲叶如绿盘, 映日荷花似雪白”的诗句;有的小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再现了荷花翩翩起舞, 小鱼、蜻蜓亲密交谈的课文情境;有的围绕“我明明在看荷花, 怎么又变成了荷花”展开小组讨论, 交流各自的体会。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师生合作。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可以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在学生合作时, 教师应适当地指导和帮助, 或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教学《恐龙》时, 我积极倾听各个小组代表的发言, 对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这一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再如教学《蒲公英》时, 我扮演太阳公公时手握一把降落伞, 对蒲公英万般叮嘱。这种民主性的互动合作, 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拓展合作渠道, 善于合作

随着语文课堂的延伸, 学生走出课堂, 参与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拓宽了渠道。从课内到课外,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 交流形式由“单项交流”向“多项交流”转变, 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主体活动展开与整合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发展, 在乐于合作、学会合作的基础上善于合作。

1. 参与调查。

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博士》后, 我让学生走向社会, 调查身边的水污染情况。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彼此对现实的关注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2. 制作编发。

如学习《鸟语》一文, 我让学生自主合作, 录制鸟语录音, 制作各种鸟儿的幻灯片, 印发爱鸟宣传单。学生在宣传爱鸟思想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合作的快乐, 提高了各自的合作能力。学生还自由组合编发班级《语文报》, 每周一份, 每次我都设立“最佳合作奖”来奖励创意独特的小组。学生在活动中, 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还认识到“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重要性。

此外, 我还组织了劳动实践、语文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每一项语文活动, 都着眼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着眼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当消费者成为合作者 篇5

简言之,就是企业通过给消费者提供支持,建立信任度,消费者则以重复购买、向他人推荐、支付溢价等作为回报。

,“众包”一词出现,企业和消费者,开始不只是利益单维关系,还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合作者”,

之后,随着消费者信息权利的日益增大,消费者关系变得更为多元,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合作者”角色的加重。

,美国密歇根罗斯商学院营销教授Venkat·Ramaswamy提出了“共同创造”理念,指的原本由企业来独自完成的价值创造过程,随着技术上的可行性,变成更多角色共同完成,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价值链末端的消费者。

近两年来新技术兴起,将这种合作可能性再度放大。我们发现,从最开始的资金募集,到生产设计、营销推广,以及最后的购买,甚至包括传递企业愿景和理念的公益项目,都开始有了消费者的参与。

中国是合作者,而非“搭便车”者 篇6

8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强调,中蒙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并指出中国欢迎大家搭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

同样谈“搭车”,同样讲国家之间的往来与联系,态度却如此不同,反映了两国对国际秩序和国家关系的看法。

就国际秩序而言,“搭便车”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只享受国际秩序的好处而不做任何贡献。常有人用这种说法来批评中国,无非是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但这与客观事实不符。

首先,美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获得经济和外交上的巨大利益,得以集中众多优势资源实现快速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搭上了便车。如在一战初期,美国向欧洲战场敌对双方同时出售武器物资,国家财富迅速积累。美国正式参战较晚,但战争结束后却以战胜国身份获得了大量赔款和其他利益。

二战后,美国制定了以保护美国核心利益为重要诉求的世界规则和国际秩序。二战后美国所参与或主导的战争,都表明了美国对于“搭车者”(rider)的默许,以及对于想当世界“驾驶员”(driver)的国家的“零容忍”。

其次,现有国际秩序是美国搭建的,按美国思路设计,在美国主导下运营。美国是真正的驾驶员,别的国家都是搭车者。然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便车”可搭。无论是何种国际秩序、体系,各国都要或多或少地做出贡献。

就拿中国作例子。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步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包括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国不仅生产大量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供应世界(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由此获得的外汇也大多“回流”到美国去购买美国债,进入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美国得以长期维持了低通胀。

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贡献很大,派出的维和官兵是五个常任国中最多的,累计超过2万名。在发展中国家中,维和经费中国交得最多。中国还参与了亚丁湾海军护航,在解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时,中国再次派出海军舰船运送叙化武。

再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美国在日本、韩国等地的驻军费用,驻在国都要负担,并不免费。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美国也要求盟友和海湾地区国家承当战争费用,事实上这些国家确实承担了大量支出。

现有国际秩序运行七十余年,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仅以美元为例。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里可以无限地“透支”,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贸易赤字,别国却不行。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元不仅是美国的货币,更是世界的货币。在其他国家,遇到金融危机,那就是“灭顶之灾”,对美国则不然。难怪历史上有美国财长说过这样的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美国借助国际体系在世界各地推行新自由主义,美国和西方国家占据全球主要市场,其垄断资本大行其道,积累了无数财富。一些发展中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却付诸流水,陷入“低收入”和“中等收入”陷阱。阿根廷至今债务危机缠身,就是典型的例子。最近,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新作《21世纪的资本》对资本有入木三分的刻画,不妨拿来一读。

关于中国“搭便车”的说法还有经济领域的涵义。美国和西方国家经常放在嘴边的说法是,中国作为转型经济体,进入现行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法律体制后,还不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制定新的贸易和投资的“游戏规则”,但都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就是美国上述思想的真实写照吧。

按照西方的逻辑,在外汇、价格、税收、信贷、原材料供给等方面,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了特殊支持,这表明,中国尚未成为“彻底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治理中的正常主体,故应承担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义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法律文件就含有相当数量的超世贸组织义务(plus obligations)条款。世贸组织的规则里本来没有这些条款,是特地为中国量身定制的。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给西方国家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西方国家不时以中国还不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为由,对中国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措施。自1995 年以来,中国连续14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年来,西方国家又开始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诉讼,而且发展到对同一案件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并用的地步。毋庸置疑,目前中国已成为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目标,而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又为这些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等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今天的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做出了贡献。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愿与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正与东盟开创新的“钻石十年”,预计到2020年,贸易额将达到10000亿美元,新增投资1500亿美元。中国对金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也分别从2000年的158亿和5000万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3100亿和50亿美元。中国还与其他金砖国家发起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加强了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的机制。

合作者 篇7

PPP(Public-Private-Project)是一种新型的项目合作模式,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作制”,即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为提供公共服务,以合同方式确立的、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

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具有以下优点:a减轻政府财政负担;b合理分配项目风险;c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d在生命周期内实现项目最大价值。对于参与主体的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达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PPP模式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PPP模式下公共部门的风险分析

PPP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为大型公共服设施项目服务的,该类项目具有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因而对于参与主体具有一定的风险。目前,学术界对于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已达成共识: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从一方面明确了工程的风险责任,使任何一方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更有动力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一方对某一风险最有控制力意昧着他在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上,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从而保证了控制风险成本是的最小化。

按照上述风险分配的原则,公共部门在PPP模式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信用担保和特许协议,而是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建设,需要对PPP项目进行引导、管理和监督,尤其是作为政府的代表,在有关规章制度、政策法律方面,比私营企业更具有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能力。因而诸如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国有化风险都需要由公共部门承担。但同时,若私营机构在自己控制的风险范围内发生了意外状况,如设计失误、建设事故等,公共部门也将会牵连其中。因此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选择合适的私营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PP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成功与否。

三、私营合作伙伴的分类以及应用于PPP模式的优缺点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PPP模式中的“私营合作伙伴”是指除公共部门以外的投资实体,他们为PPP项目提供资金,设计技术方案,并在合同期内对项目进行运营和管理。因此,我国目前PPP模式的运用中,主要私营合作伙伴可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三类。

1、国有企业。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体制,国有企业就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整个社会,无论是经济发展方面,还是社会责任方面,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由于与政府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国有企业往往由政府特许经营一定的业务领域,同时也往往是该行业领域法规的制订者,因此具有较高的信誉和稳固性。

应用于PPP模式,国有企业拥有特殊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国家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主权性融资等,为建设项目的融资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同时,由于PPP模式多应用于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经济利益虽不可观但却有保证。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优势明显。

2、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政府出台种种政策鼓励引进外资,并给予外资企业一定的优惠条件,如“两免三减半”,即对于经营期超过10年的外资生产型企业,投产开始盈利后,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尽管自2 0 0 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相应的优惠政策已经有所减少,但总体来看,竞争优势依然明显。

应用于PPP模式,外资企业在某些项目的初始设计、方案选择以及后期的运营方面,由于技术上的领先,都较国内的企业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再加上政府给与的融资以及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确实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占据一定优势。但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和社会性.其控制权必须掌握在政府或国有经济手中,因此,尽管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利用外资的绝对额一直在增加,但外资在基础设施领域一直处于被限制状态,比例从未超过15%。

3、民营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发展的脚步也随之加快,尤其2000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对GDP总量的贡献己占到50%以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基于追求资本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以及灵活性。

应用于PPP模式,民营企业独有的创业精神,决定了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挑战的特性,但由于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初期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合同关系复杂的限制,决定了民营企业对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必须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四、公共部门对私营合作者的选择依据

1、参照项目性质。

公共基础设施是指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益性设施,如道路、桥梁、港口码头、供水、供电系统以及环保设施等,其性质决定了项目的参与者应尝试营利与义举兼顾,在收益的前提下,提倡让利于民的行为,体现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而不是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经济层面上。

公共部门可参照具体项目的性质,以及根据投标者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项目,由于灾区恢复重建及后期的发展都不能和震前的形势相比,因而遭受风险的可能性也更大,这就更要求私营合作者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尽可能多地站在人民的角度而不去计较经济上的得失,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国有企业是较为合适的合作伙伴。

2、评估融资能力和资金来源。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投资回报期长,从项目的初始决策到竣工验收以及后期的投产运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维持运转,这就要求私营机构拥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和稳固的资金来源。

然而在现行法规下,中国PPP项目可选择的融资途径有限,财务结构主要还是传统的银行贷款,超过90%的债务融资都是依靠银行的信用贷款。而且可被我国银行接受并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形式及种类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融资量。由此公共部门在对私营合作伙伴进行选择时,必须仔细评估其融资能力,考察其资金来源,确保PPP项目的顺利进行。

3、对比投标方案

PPP项目的运行路线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a项目确认及可研阶段;b项目招投标阶段;c项目建设阶段;d项目运营阶段;e项目移交阶段。流程图如下

在第二阶段,即项目招投标阶段,各投标单位按照招标方的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等要求,按照清单计价或定额计价的方式,上交各自制订的标书,清楚列明各项技术、质量指标以及预计投资金额。公共部门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比各单位上交的标书,仔细比对,多方商榷,选择其中最符合项目要求且投资金额最小的单位作为私营合作伙伴。

五、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们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政府单方面的投资、监督、管理和运营,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PPP模式的广泛应用成为潮流。政府部门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累积应验,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私营合作者,使PPP项目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摘要:PPP模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政府部门的经济负担,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私营部门的参与,使PPP项目的组织结构更为复杂,建设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更为突出,因此,公共部门合理正确地对私营合作者进行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承担,私营合作者

参考文献

[1]、邓小鹏,李启明,申立银.城市公共项目中PPP模式内涵解析及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7(1):

[2]、Miroslaw J.Skibniewski,Performance Objectives Selection Model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J.(April2010)

[3]、李永强,苏振民.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分析[J].经济师,2005,(9):

[4]、邹昱昙,浅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应用问题[J].商业时代,2009,(24)

[5]、段世霞.民营企业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29)

[6]、牛玉军.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和特点[J].现代商贸工业第19卷第12期

合作者 篇8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作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面一直为科学界,尤其是科技管理界所关注,例如科技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的贡献可以采用传统的发表文献的数量、文献的被引次数等指标,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

作者的h指数作为评价作者科研成果的一项新颖的指标,是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评估,是反映作者科研工作的累积指标,它建立了发文和引文的关系,衡量了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1,2,3],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邱均平教授等人利用h指数来评价我国的图书情报学学者的个人绩效,同时考察了h指数与传统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经过比较分析发现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具有强烈的相关性[4];指出了作者的h指数与论文被引次数c之间具有形如h=cb的幂律关系[5];另外还有将h指数引入到大学评价中,比如计算了我国部分重点大学的h指数,结果表明大学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c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拟合关系[6];相关的研究还包括,例如以国内39位经济学领域中的高被引学者在1994-2008年间的被引用情况作为依据,分别对每位学者的h指数进行计算,并且探究了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等[7],本文是希望对不同学科或者是不同研究领域中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考察,目的是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是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被引总次数之间的关系随学科变化情况的经验认识,希望得到关于两者拟合关系的初步的规律性结论;二是作为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之间关系的组成部分,这里还希望对作者的h指数最大值与作者被引次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影响进行经验考察。

2数据的获取与拟合

2.1数据来源

本文首先选取了图书情报学作为研究对象,在CNKI数据库中所分类的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中,统计了截止到目前发表文献量以及被引次数较多的前50位学者(按发表文献量排序),并在CNKI的引文数据库中得到这些作者的h指数,进一步建立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其中给出了两者的拟合关系,并给出了相应拟合关系的判定系数,其中横轴为作者的被引总次数,纵轴为该作者的h指数。对于其他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以及人文社科中的其他学科的情况,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方法。

2.2数据处理

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注意到高被引次数的论文中有作者重名的情况,由此可能会导致统计结果的不确切,为了减少数据不准确所引起的偏差,在生成散点图以及趋势图时,作者重名情况未包含在内。

2.3数据拟合

表1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分别考察CNKI所划分的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以及农业科技的情况,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仅选用这些分支学科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为数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其中数学是最传统的基础科学;材料科学是工程科技中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研究相对活跃,且引文量相对较高的分支学科;基础医学是医学门类的基础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是医学发展的基础;而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与动物科学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诚然,这些学科客观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选取这些学科作为考察对象,也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选定对象后,对其中的作者总被引次数与其h指数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如表1,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为2011年5月。

由以上研究不难发现,作者h指数与作者的论文总被引次数确实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这种关系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时具有较高的判定系数,由此从直观上可以有形如h=acb的近似,另外也注意到在不同的学科中a和b的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用相同的方法研究人文社科领域,是为了进一步分析了人文社科中除图书情报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分支学科,从而进一步验证上述的幂函数关系,分别选取了金融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这三个学科作为代表来进行考察。金融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发文量和引文量都达到较高水平,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其h指数和作者被引之间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金融学中

选取政治学的原因是注意到该领域的学科边界相对比较明确,从而作为一个特殊对象进行考察,事实上,与边界相对模糊的学科相比,这种学科界限的明确性也使得该领域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论文绝对数量以及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都会相对有所下降,因而在统计结果中,由于学科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因素,有可能暂时无法明确体现作者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一般性规律,实际结果表明,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表现为弱的幂函数相关性,其中判定系数仅为0.567,结果如图2所示。

所以,这是否能够说明,考虑到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学科边界等因素,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已有研究中所得到的幂函数关系,甚至能够反过来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科的性质及发展状况进行表征。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作者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的拟合关系的确有学科影响因素

3.1.1拟合系数a与b对学科因素的敏感程度不相一致。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在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c之间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幂律关系,并且幂指数b大于0小于1,这表明论文总被引次数C的增量对于h指数的增长具有效应递减的规律,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科又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能够注意到大部分学科幂指数b在0.5左右,而系数a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初步估计对于不同的学科,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之间的这种幂律关系应当能够反映不同学科的属性,假定用A表示学科因子,那么应当有h=acb=a(A)cb,其中a是A的函数,这样从直观上,不同学科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的关系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者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归一化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比较,相关的研究包括,尝试创建期刊h指数的归一化换算公式,试图将不同领域的期刊的h指数进行归一运算,以实现不同学科间h指数的比较[8]。

3.1.2幂函数相关性的强弱与学科的发展阶段有关。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应当与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发展水平有关。例如数学,基础医学,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论文的绝对数量都相对较多,幂律关系表现得比较明显,两者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性相对较高,判定系数也分别达到了0.867,0.860,以及0.833,而对于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科,研究人员与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且影响力相对也相对较弱的情形,幂函数相关性就表现得相对较弱,由此是否意味着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萌芽、发展、成熟等时段的作者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也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3.1.3拟合系数a与学科的理论或是应用性的侧重程度有关。需要注意,作者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应当还与学科的理论或者是应用的倾向程度有关。或者说,在假定两者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则至少应当有A=A(t),其中t表示学科侧重理论性或是应用性的程度,从而t不同,反映为系数a也会有所差异,从直观上可以有这样的原因,例如论文的理论或应用的性质也会从时间上对h指数的增长速率有所影响,比如一般理论性质的文章可能会具有较长时间的引用期,文献的衰老速度较慢,而通常的工程技术类论文则偏重于实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从而往往被引用的是该领域中前沿的技术知识,文献的老化速率则相对较快,而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文献被引次数在文献中的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此学科的理论或应用的倾向会对幂函数的系数,也即拟合函数的系数等产生影响,或者说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次数的关系能够对学科的理论或者是应用性倾向给予一定的反映。

3.2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的最值关系的学科影响

3.2.1学科变量的选取。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随学科的不同会有所变化,还可以借助中间变量(相对于上述对两变量的直接拟合)来进行考察学科影响因素,例如研究人员的数量,该数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学科的学术规模以及活跃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在不同学科中的h指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以及被引次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由此,笔者整理了上述不同学科的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作者被引总次数的最大值,以及各个学科的博导人数,用该人数大致反映该学科的研究人员的数量,并以研究人数作为横轴,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作为纵轴,给出两者随不同学科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由于作者被引总次数最大值与h指数的最大值相比往往不在同一数量级上,所以采取将前者除以100以便进行比较,而且除以常数也不会改变被引次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以及与h指数的比较。另外,在图3-1中,学科从左至右依次为政治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材料科学、金融学、基础医学以及数学。

3.2.2两变量的最大值随学科变化的趋势不相一致

从图3中能够看出,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研究人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也能够注意到两者随研究人数的变化趋势从直观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在研究人数较低的区域,例如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人数仅为75,该领域的h指数的最大值为34,在所列学科中处于较高的区域,而最大被引次数/100却只有19.62,处于较低的范围,不严格地,被引次数较低,h指数却较高说明了该领域的引用集中性,或者说这说明了该领域具有的小学科特性,在研究人数较多的区域,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均处于较高的区域,由此,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研究人数的变化并不一致,而这种变化趋势的不同也正是研究人数的不同或者是学科差异的反映。需要指出,严格地探讨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及扩大数据范围以检验由这种直观考察所得结论的适用性。

4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次数之间在不同的学科中大都存在着形如h=acb的关系,其中0<a<1且0<b<1,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科,a和b的取值又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a与b不大于1说明了作者总被引次数c对于作者h指数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在不同的学科中,h指数与作者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拟合系数的差异,特别是a值的不同,这应当与学科的发展阶段、理论及应用的倾向有关。

合作者 篇9

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但是,企业合作创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诸如企业文化等带来的创新效率问题、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机会主义等(陈夏生等,2009[1];易余胤等,2005[2])。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积极合作创新收益、消极合作创新收益、消极创新成本等因子引入动态博弈模型中,探讨合作创新中积极创新与消极创新的博弈演化机理,结合创新、政策、协同性、环境等因素分析其影响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投机主义等消极行为,促进企业积极合作创新。

1 合作创新与相关研究

合作创新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党兴华和刘兰剑(2006)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与企业资源两个视角探索了跨组织技术创新合作的动因[3]。陈坑等(2007)得出在技术溢出较为普遍的情况下,若合作企业处于同一产业或者高度相关产业部门内,则共同研发的合作创新模式比独立创新更有利[4]。Arranz等(2008)基于资源,发展了一个用来预测企业和不同类型企业合作创新相对效率的理论框架[5]。Owen等(2008)提出了管理创新联盟的ABCs框架,论述了通过对合作创新中企业结盟、边界和承诺的管理来提升合作创新的成功率[6]。

对于合作创新中的不确定性或者机会主义,Gamal Atallah(2002)提出信息共享是企业研发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7],Lucia(2000)在研究中提出研发合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研发支出协调、信息共享以及合作风险的稳定性[8]。同时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机会主义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持续性的重要方式(Guttman,2000[9];Rajiv,2003[10])。Ananish(2002)则研究了一个具有不同信任度和不同互惠程度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并试图说明具有不同特性的人合作时会表现出不同的信任程度和互惠程度[11]。孟卫东等(2009)认为降低投机风险,提高研发联盟成员的资源投入量,是决定研发联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2]。我国学者在研究协同创新时提出,对于技术的高需求往往会促进协作的开展,但同时技术在集群中的扩散也为合作企业带来了投机的机会,因此企业合作中往往存在动态博弈的过程(许庆瑞等,2004[13];刘友金等,2002[14])。

2 动态博弈模型假设及建立

2.1 有限理性和进化稳定策略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通常是有差别的,即各参与方的学习能力、所处环境及过去经验等均不同,故而很难满足“参与各方均是完全理性”的条件。因此,本文基于有限理性的前提对合作创新进行动态博弈分析。

有限理性即意味着参与博弈的各方往往不会一开始就找到最优策略,而是会在博弈过程中学习,通过试错寻找较好的策略,进化稳定策略则是指该策略不仅是一种均衡状态,而且对少量偏离的扰动具有稳健性:即若有博弈方还会“犯错误”,最优反映动态仍会使博弈方的策略很快回到原状态。

2.2 博弈假设

(1)假设企业A与企业B是独立经营的两家对称企业。

(2)企业A与企业B对合作创新的策略集均为:{积极创新,消极创新}。其中“积极创新”是指双方按照合约共同创新,资源、信息与技术合理共享,共同承担风险,积极完成合作创新;“消极创新”则是指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投机行为,即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护自己的技术不愿意分享,另一方面学习对方技术,抱着“搭便车”的心态以较少的投入坐享双方的合作成果。

(3)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其中R1表示二者均积极合作时,可以获得的正常收益;C1表示积极合作时所需成本;R2表示当企业一方选择积极合作,而另一方选择消极创新时,积极一方所获收益,R3则是指消极一方所获收益;C0表示选择消极创新时,所需成本;R0表示当双方都选择“消极合作”时,可获收益(其中:R1>R2,R3>R0;C1>C0)。

(4)本文考虑两人对称博弈,设在合作创新中积极合作的比例为x,则选择“消极合作”的比例为1-x,其中0≤x≤1。

基于以上假设,可得到2阶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2.3 进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根据博弈支付矩阵,设选择积极合作的企业的比例为x,不合作的比例为1-x。则选择积极合作的博弈方的期望收益为:

表1 合作创新博弈支付矩阵

选择消极合作的博弈方的期望收益为:

因此,群体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所以,复制动态方程为:

令,当F(x)=0,可以求出其三个不动点,即博弈动态模型可能的稳定状态点,其值分别为:

根据进化稳定策略的性质可以知道,一个稳定状态必须对微小扰动具有稳健性才能被称为进化稳定策略(ESS),即F(x)的导数F'(x)必须小于0。

当R2-C1>R0-C0时:

(1)若R1-R2-R3+R0>0,可推出R1-C1>R3-C0,则x3=(R0-R2+C1-C0)/(R1-R2-R3+R0)<0,因此该动态博弈模型仅有两个有效的不动点。根据F'(x)<0,仅存在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即x=1。此时的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如图1所示。

图1 合作创新博弈复制动态相位图1

(2)若R1-C1>R3-C0,则x3>1,不符合0<x3<1,模型仅有两个不动点根据F'(x)<0,仅存在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即x=1。此时的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与第一种情况下相同,如图1所示。

(3)若R1-C1<R3-C0,可推出R1-R2-R3+R0<0,0<x3<1,因此模型有三个有效不动点。仅F'(x3)<0,根据F'(x)<0,即模型仅存在一个进化稳定策略:x3=((R0-C0)-(R2-C1))/(R1-R2-R3+R0)。此时的复制动态方程相位图如图2所示。

图2 合作创新博弈复制动态相位图2

当R2-C1<R0-C0时:

(1)若R1-R2-R3+R0<0,则x3=(R0-R2+C1-C0)/(R1-R2-R3+R0)<0,不符合0<x3<1,模型仅有两个不动点。根据F'(x)<0,模型仅存在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即x=0。此时的复制动态方程相位图如图3所示。

图3 合作创新博弈复制动态相位图3

(2)若R1-C1<R3-C0,则x3=(R0-R2+C1-C0)/(R1-R2-R3+R0)>1,不符合x3<1,模型仅有两个不动点。根据F'(x)<0,模型仅存在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即x=0。此时的复制动态方程相位图与上一种情况相同,相位图如图3所示。

(3)R1-C1>R3-C0,则可以推出R1-R2-R3+R0>0,0<x3<1,模型存在三个有效的不动点。根据F'(x)<0,模型存在两个进化稳定策略,即x=0,x=1。此时的复制动态方程相位图如图4所示。

图4 合作创新博弈复制动态相位图4

2.4 合作创新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以及相位图,可知共有如图5所示的四种相位图。

在(a)中,当R2-C1>R0-C0且R1-C1>R3-C0时,无论一方企业选择积极创新还是消极创新,另一方企业积极创新的收益均大于其消极合作,此时博弈仅有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即x=1,所有的企业都积极合作。其现实意义是,由于企业在合作创新时,能够充分利用合作资源,发挥互补优势,同时,由于有效的政策或者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惩戒措施,企业投机的成本较大,故而,“积极创新”的策略将成为有限理性企业的最佳选择。

其演化过程为:企业在最初情况下会出于保护产权或对合作不确定性的担忧,选择消极合作。但随着有企业开始积极合作,并带来R1的增加以及C1的减少,可以刺激和推动企业减少投机行为,因此,更多企业开始改变策略,x从0→1。

图5 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复制动态相位图

在(b)中,R2-C1<R0-C0且R1-C1<R3-C0时,无论一方企业选择何种创新,另一方投机带来的收益均大于其积极合作,此时进化稳定策略为x=0,所有的企业都选择消极创新。其现实意义是,合作创新的企业协同性较差,合作成本较高收益却不高,同时,由于创新中缺乏完善合理的监督惩戒措施,企业核心技术容易被模仿,背叛行为付出的成本较低,因此,“消极创新”将成为有限理性企业的选择。

演化过程,最初企业会选择积极创新,但随着投机行为的高收益低惩罚以及合作创新的低收益高成本,一些企业开始选择消极创新,造成x从1→0。

在(c)中,R2-C1<R0-C0,R1-C1>R3-C0时,即当一方采取积极合作时,另一方积极合作所带来的收益更大,反之类似。其现实意义是,企业合作创新最终会走向两个极端,企业均积极或消极创新。系统的演化受到初始状态的影响,阀值为x3=(R0-R2+C1-C0)/(R1-R2-R3+R0)。当x<x3时,积极合作创新的企业较少,多数企业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和投机的态度x→0,即当x>x3时,积极创新的企业较多,会产生较好的集体效应,在群体氛围的影响下,x从初始x0发展为1。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受到了群体中大多数企业的影响,即群体的整体协同性和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对于企业的合作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整体协同性较好时,创新环境氛围强烈时,集群内的企业对彼此的信任较强,企业间的创新习惯良好,并有完善的合作与监督机制,因此,更多的企业选择积极创新,集体的协同效应会不断加强,推动合作创新更好的发展。

在(d)中,R2-C1>R0-C0,R1-C1<Ra-C0时,唯一的稳定进化策略的值为x3=(R0-R2+C1-C0)/(R1-R2-R3+R0)。即无论集群中的初始状态如何,最终集群中积极合作创新的企业比例稳定在x3,即同时存在一部分企业选择积极和消极创新。这在现实中同样是合理存在,当有一方积极开展合作时,另一方可以选择搭便车的行为,其所获收益虽然小于积极创新所带来的收益,但由于消极创新时较低的成本,因此会使其总体收益较高。

在长期的发展中,随着创新收益和成本的改变,此种情况可能会向a或者b发展,若企业间可以增强协同性,发挥集体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R1-C1,降低R3-C0,将会带动和激励更多的企业选择积极创新,在理想情况下,将会促使演化方向发展为a。

3 结论和展望

在合作创新中,关于积极创新和投机行为等消极创新一直是创新持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合作创新中积极合作与消极合作的演化机制做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合作创新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1)企业合作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的过程,其演化存在复杂性,结果存在多样性,在极端状态下,会演化出x=0或者1的结果,在目前的合作创新中,通常较多存在的是x=x3的结果。

(2)企业合作创新的发展和演化受到合作收益、合作成本、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以及群体中的创新环境和企业协同的影响。在群体中,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利于企业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合作创新,另外,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群体内创新氛围的影响会改善群体中创新的习惯模式和效率;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增强信任,增强企业协同性,有效地提高合作收益、降低合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合作监督机制,对投机行为采取有效的惩戒措施,并有效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投机成本。

摘要:运用进化博弈理论,考虑积极创新和消极创新两个决策,将积极创新收益、消极创新成本等符合现实条件的影响因子考虑其中,探讨企业在开展合作创新时积极创新与消极创新的博弈以及演化机理,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博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合作创新中积极与消极创新的博弈存在复杂与多样性,并受到创新收益与成本等创新效率因子、创新监管机制(对违约成本产生影响)、政策支持(对合作创新收益产生影响)以及企业协同性、集群中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走农机合作之路建好农机合作社 篇10

2004年11月,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县曹甸镇农机站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宗旨, 组织成立了“惠农水稻机插秧合作社”。该合作社发展很快, 短短4年就发展到社员671名, 插秧机177台。该合作社2008年机插面积占该镇水稻总面积的85%, 经营总收入465万元, 不仅为农民办了好事, 也使机手得到了实惠, 使该镇的稻作机械化水平大幅度快速提升。惠农机插合作社的诞生为该县农机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其示范带动下, 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一个个发展起来, 目前己达13个, 参加人员达2 500多人。

农机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购买补贴机具, 吸收机手入社, 扩大服务面, 承揽更多的作业量, 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缩短了投资回收期, 提高了农机装备的营收能力, 在使机手增收、农业增效2个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合作社如何有大的效能, 现参考宝应农机合作社的现状及运作情况,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一简析。

1 合作社的类型

目前来看, 农机合作社主要有机插秧合作社、机收割合作社、机耕机播合作社、机植保合作社等, 以前两者为主, 一些合作社还有向综合性、全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 合作社的运作

2.1 合作社内设常务理事构成管理层, 负责合作社的日常运行与管理, 带动机手开展作业服务。

2.2 生产机具由机手携带入社, 以合作社与机手合作的方式组织运作。机手作为所有者主要为自己劳动, 有较高的劳动积极性, 合作社还促使机手间进行劳动竞赛。

2.3 合作社主要通过在分配给机手的作业任务中收取提成来实现其自身的收益, 作为合作社的运作费用、工资以及合作社的发展基金。

2.4 合作社与农户对接, 承包田块, 签订合同, 统一调度机手, 分配任务, 并保证作业量。

2.5 合作社管理层负责如日常管理、市场开拓、品牌打造、人员培训、机具保修、远景规划等集体事务。

2.6 合作社还制定章程和各项规定, 并层层签订合同或责任书, 明确分工, 合理分配权、责、利, 使得事事有规范, 人人有约束。

2.7 合作社与机手间相互监督, 合作社监督机手的作业质量, 必要时可解除与机手的合同;机手遵照章程定期选举合作社领导层。合作社还处理农民的投诉, 协调各种矛盾。

3 合作社的优势

3.1 合作社的管理层多是农机管理人员、农机的大户或经济人, 关系多、情况熟、业务精, 有更强的影响力。

3.2 合作社明细了分工, 实现了许多环节的专人、专业化, 减轻了机手的负担, 使机手能一心一意把机械用好, 提高效率。

3.3 实现了集中管理, 能更好地组织技能培训、机具维修、机具更新、解决油料问题等, 节约了成本。可以聘请各类专业人员, 一些组织功能得以实现, 实现了规模效益。

3.4 合作社能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服务质量, 创建品牌, 能争取到更多的作业面积。

3.5 合作社能搜集农村市场的各类政策和信息,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并能够集中各种意见, 群议群策, 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3.6 合作社集中了人脉关系, 有更强的资金实力, 有专业的经济人,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告宣传, 进行整体的营销策划。

3.7 合作社还可组织跨区作业以增加收益。

3.8 合作社能统一农艺运作, 促成农机和农艺的更好结合, 例如惠农机插秧合作社实行购种、育秧、机插、田管、植保、收割“六个统一”。

3.9 实行按劳分配, 统一作业收费, 抑制了机手间的无序竞争。

3.1 0 合作社使机手接到更多的作业量, 增加了收益, 为农民提高了生产效率, 节约了成本, 很好地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问题, 使农民和机手都得到了好处。

4 合作社的社会、经济效益

4.1 合作社有利于农机化发展

合作社的运作使更多的农户购买农机, 使机手掌握了知识、技能, 使农机产生出更高的效益, 为农机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合作社促进了农村农机保有量与性能水平的提高, 并间接地推动了农机的研发和生产及农机销售与修配等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合作社借助经济利益的推动力来运动民间的力量办农机, 解决了农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为农机注入了活力。合作社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基层农机推广和管理力量的不足, 是公益性农机管理的一个补充。合作社提升了农机的竞争力, 加剧了作业市场的竞争, 使农机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磨砺下, 不断向前进。合作社集中了民间的资金、技术、人力等物质条件, 使农机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可能, 并为之进行着人才、知识、经验、制度等全面的积累。

4.2 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发展模式的变革, 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合作社推动了农机的大量使用, 减少了人力投入, 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抑制了重复购机, 并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管理水平及农产品的采收和处理水平,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合作之路, 即实现农村资源的整合, 不仅是资金、装备、劳力、土地等硬件的整合, 更是知识、经验、技能、办法等软件的整合, 为先进的管理办法与技术手段搭建了平台, 使资源在先进的管理下, 产生出更大的效益。农机合作社推动农业由产量型向品质型的转变, 使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 提升了农业的竞争力。合作社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人工劳作的经营模式, 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组织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 代之以更集约的模式。合作社缓解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 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有利于农业人员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合作社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三个文明的进步。

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1 合作社发展受到的阻碍

许多农民认识滞后, 思想保守, 对接受机械作业及机械化的农艺不够积极;农村一些地方机具保有量还不够多, 尤其是高性能机械与大型机械;人力农作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阻碍着机作方式的深入渗透。

5.2 合作社各方面还不完善

具体表现有:合作社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组成人员, 尤其是管理层, 学历都不高, 缺乏兼通农技与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缺乏各种高技能的人才;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很多运作环节不科学, 仍然延用着老经验、老办法, 如对机手的管理等;管理水平低, 组织松散, 效率低;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没有发展计划;未能更好地融入市场, 应对和利用市场的能力不强;一些合作社规模小, 控制力不够, 影响面小, 规模效益不够;一些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不够好, 发展劲头不足;一些合作社的资金问题未能解决好;作业质量与农艺水平还有待提高;未能解决好机手脱离组织不听调配的问题;未能有力地应对尤其是农机大户的竞争。

6 合作社的建设

6.1 政府部门可采取的措施

6.1.1 政府可出台措施推动土地经营权的更快流转, 促成其适当集中。

6.1.2 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 如设立创业基金, 支持农民搞其它经济形式或自主创业;以某种形式的优惠推动乡镇企业、农业企业吸收更多的农民工, 推动农民离开土地。

6.1.3 对农机具的购置给予更高更全面的财政补贴, 进一步解决农民购机难问题;还可以尝试对农机作业面积进行直接的补贴。

6.1.4 鼓励更多的个人和组织来建立农机合作社, 使之遍地开花, 并重点培养几个合作社, 为其它合作社树立样板。还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让经营得好的合作社能跨地域发展。

6.1.5 给予合作社优惠政策, 如免税、补贴、奖励政策等, 尤其是补贴其公益性的部分, 还可考虑给合作社以更直接的资金帮助。

6.1.6 设计有利于农机发展的保险险种, 建立保险基金, 发放保险补贴, 为合作社运营提供更多保障。

6.1.7 组织对合作社的管理层和机手的各种培训, 增加其知识, 提升其技能。

6.1.8 总结和推广一些合作社的成功做法, 推动合作社之间的相互交流。

6.1.9 推动企业办农机合作社, 给合作社以更好的示范, 推动合作组织向更高形态的发展。促进竞争, 促进合作社的优胜劣汰, 使得强者更强。

6.1.1 0 农机管理策略与角色要转变, 要重点管好农机合作组织, 给予其更切实的帮助, 可适当下放一些职权和事务, 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6.1.1 1 推动学术力量更多地关注农机合作社, 对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更充分的理论阐发。

6.2 合作社自身的努力

6.2.1 农机合作社要走开放路线, 放眼四周, 找帮助, 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要和农村中的各种力量, 尤其是与基层村组的管理层进行合作, 吸收农机大户、种田大户、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等参加合作社, 提高合作社在农村的影响力、控制力, 还应主动与农机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合作社之间也可以进行合并、合作, 扩大规模。

6.2.2 总结经验, 完善做法, 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各项规章、制度, 推敲运营的每个细节,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用好电脑、网络等工具。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分工, 精干化管理层, 提高整体的事务效率和反应速度, 并适时地进行改进。

6.2.3 锻炼培养人才, 可以组织内选拔, 也可以从外部引进, 提升人员素质。

6.2.4 通过借、要、募、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注意自行积累发展基金, 精打细算, 搞好预决算。

6.2.5 合作社要做好营销, 通过广告、宣传让人们了解合作社。还可搞免费的服务, 把合作社与机械化作业的好处显示出来, 让农民看到, 使其在需要用机时想到合作社。

6.2.6 合作社应自行购买掌握一部分农机以提高控制力与影响力, 以便更好地进行示范和带动。

6.2.7 合作社要努力发展:一是把既有的业务规模做大, 把一些还未开展的业务也搞起来, 争取更大的规模效益;二是把业务做精、做强, 把每一个细节处理得更科学, 提高整体的效率与效益。西方先进农业模式是重要参考, 向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也是好思路。

6.2.8合作社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和判断准绳, 来进行全面的尝试, 寻求突破:一是创新业务, 如秸秆处理等;二是合作社可购置机具, 雇用机手操作, 或直接承包土地搞经营;三是试着与机手签订更长期合同, 与农民签订代种代收一揽子合同, 承包所有的机作业务;四是合作社可利用自身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来试办一些小工厂, 如修配厂等;五是试搞一些投入大、回报高的长线项目;六是在组织与管理上尝试新形式来提升合作社的效能, 如股份合作制形式。

6.2.9 合作社要更加关注市场, 要由专人来研究市场, 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与需求变化, 及时应对, 利用市场资源来发展自己。

6.2.1 0 锤炼组织, 提升服务质量, 改善硬件设施, 提高机手的作业技能, 完善农艺流程, 提高作业质量, 更好地满足农户的要求。

7 结语

合作者 篇11

从出版社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开展数字出版,肯定会提升出版社的整体效益,或者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巩固其纸介质图书市场地位;从国内国际出版业大市场考虑,竞争对手或新进入者若开展数字出版活动,肯定会直接冲击我们固有的市场,致使造成未来的竞争被动;从市场前景考虑,数字出版前景光明,按照“舍小利、逐大利”的原则,即使损失眼前利益,也应该尽早着手。

品牌、内容资源、渠道、读者群、作者群、政府保护是出版社的优势;技术是出版社的劣势。出版社领导层对数字出版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理解,是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推动力。领导层的表面认同往往是屈于政府和舆论的极力推崇,而仅有这种认同还无法真正支持数字出版的开展,进而无法产生有效的战略规划,还有体制上的制约,必然导致运行机制上的巨大差距。出版社基本上还是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效益分配、资本运作等多方面存在制约,而实践经验的欠缺,相比较互联网公司和数字内容运营商,出版社的起步就已经落后了5~10年。

一些从事数字技术的公司较早地提出了数字出版技术方案,更有不少公司开展了内容经营。应当说,他们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前期技术准备。

出版社与这些公司的合作有两个方面:技术合作和内容合作。采用哪种合作方式,直接决定了数字出版的主导权问题。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内容合作。出版社将内容交给运营商经营,运营商依据合同定期返还利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内容合作有四大不利:出版社大多谨慎地提供滞销品种,运营商常常廉价销售,难以形成热络、活跃的市场;出版社难以了解运营商真实的经营状况,实际获得的利益微乎其微,而运营商却用足了长尾理论;出版社常常在一定程度上隐瞒了作者的利益,造成了信誉隐患;出版社参与程度很低,被动性强,很难获得数字出版的实践经验,更难以促进自己的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很多出版社,特别是一些大社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开始减弱或中止内容合作,转向了技术合作。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采用内容合作,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诚信,以及成熟的产业链。

成本和能力问题决定了出版社会选择技术合作,特别是数字出版的规模较大时。出版社独立解决所有技术问题,必然会付出很多的资金、时间和质量的代价。一般来讲,独立开发比技术合作的代价要大很多;技术更新还要求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技术队伍;技术开发管理经验的匮乏会带来很多风险。因此,符合产业分工和效率原则的技术合作应该是大多数出版社的选择。在技术合作中同样有风险,出版社要有能力掌握合作的主导权。首先,要有自我制定数字出版规划的能力,而不是完全听从于技术提供商。如何经营要自己拿主意。其次,要有鉴别不同技术方案的能力,要保证合作对象的相对稳定和长期性。第三,要有项目管理和运营能力,保证实施的质量和自我维护。因此,两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一是懂得本领域市场和数字出版的规划制定者,二是懂得相关技术的高水平技术人员。

在没有数字出版方案的情况下,利用数字化内容资源或建立内容管理系统非常有可能偏离实际,造成巨大浪费。而如下准备工作可能更实际一些:一是解决版权问题,至少能有优先权;二是规范排版文件,使其完整、准确。

数字出版的出现,使跨媒体经营成为现实,极大地延长了出版物的产品线,拓展了出版活动的空间,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出版效率和效益,实现了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竞争力。一些出版社意识到了开展数字出版的战略意义,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数字出版机构,比如在内部增加一个部门,建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或是在大型出版集团内部建立由多家出版社联合组建的较大规模的数字出版专业公司,等等。

合作者 篇1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需要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甚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各方参与, 形成有效的运作平台, 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为此, 政府要对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协调、引导和督促, 制定相关的政策, 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要研究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和岗位要求, 为学校集中提供企业用人信息, 引导学校按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 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具体服务。作为校企合作主体的一方, 职业院校要认真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战略方针落实到实处, 努力提供校企合作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首先了解校企合作另一主体企业的合作意愿, 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文章基于78家企业的调查问卷, 探讨企业校企合作的合作意愿并进一步探讨校企合作深度发展问题。

企业合作意愿分析

2012年12月, 在广州G职业院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 调查组对参与的企业随机派发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78份。对于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60%的所调查企业认为非常重要, 约1/3的认为比较重要, 有5家企业认为一般。没有一家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是不重要的。有62%的企业表示非常愿意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 35%的表示比较愿意, 有2家作一般表达。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的态度与认识基本相一致。

对于目前企业与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 有37%企业认为“还停留在表面, 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合作”, 32%的认为目前与学校的合作主要是“签订合作协议, 以安排学生实习为主”, 5%的认为是“有名无实, 无实质性合作”。只有27%的企业表示与学校关系紧密、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那么, 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校企合作呢?调查显示, 企业认为目前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信息渠道不畅 (40%) , 缺乏合作机制 (24%) , 缺乏政府鼓励或政策支持 (18%) , 以及学校缺乏针对性 (9%) 等。

对于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或实现方式, 82%的调查企业认同校企合作是基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共享。具体合作方式主要有:

(1) 校企之间的“人员”往来合作, 特别是学校要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所访企业95%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超过八成 (81%) 的企业愿意委托高职院校对其员工进行培训, 并且近3/4的 (74%) 的企业愿意与学校合办员工培训中心。有3/4的企业表示欢迎教师到企业锻炼, 愿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同时表示, 如果学校需要, 在企业有合适人员和能力的条件下, 愿意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 但是, 企业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兼任教师方面, 多数受访对象回答“不能确定”。

(2) 在技术合作方面, 有近六成 (58%) 的企业表示愿意与学校共建实验室, 84%的企业希望学校能为企业开展技术或管理咨询, 帮助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并愿意与学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3) 在学生培养及教学方面, 有83%的企业愿意与学校签订学生培养协议, 愿意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以及参加学校的课程体系开发。44%的愿意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

(4) 46%的企业愿意向学生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 个别企业还表示愿意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

而企业认为, 学校要推动校企合作, 首先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 占44%;其次是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 占35%;第三是根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与教学, 占27%。也有企业认为需要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以及提供技术服务, 分别占16%和12%。

那么, 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是否需要学校派老师跟踪参与学生管理呢?近一半企业表示“可以接受”, 22%的认为“非常有必要”, 其余近三成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或无所谓。

对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问题, 大多数企业认为政府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约占2/3, 超过二成的 (22%) 企业认为政府应该扮演“发动者”。但是, 基本上不把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管理者”或“旁观者”。

日本著名学者青木昌彦把校企合作定义为:“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我国学者竺辉等则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综合各学者的不同定义.本研究给校企合作所下定义为“高职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 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为了实现这种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内的“三赢”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选择某种合作模式作为载体.通过这种载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校企合作模式”.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指“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和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及各自战略发展需要, 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现有合作模式中某些环节的属性.从而使合作的协同效应最大化的一个管理创新过程。”

关于“校企合作”的现有研究述评

自从我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在高职校企合作领域.我国的学者和实践者们也做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 的收录为基础, 为提高搜索成果的吻合度, 先以文章题目“校企合作”为条件进行第一次文献搜索.然后再在所获文献中以“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为文章题目所包含字样进行第二次搜索.从2000年9月到2008年9月我国学者共发表了264篇相关文献.并且从文献所发表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2007和2008两年中.这两年所发表的文章数分别为74和93, 合计共占所统计文献总量的63.3%。这可能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有关.特别是在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上.首批28所国家示范院校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这一批成果很大程度推进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因此出现了2008年1月到9月共发表93篇高职校企合作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样一种学术繁荣情形。根据这264篇文献的研究主题.可以把它们分成关于高职校企合作具体模式研究、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意义、理论、功能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研究、高职校企合作实践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及跨学科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等五个方面。

上一篇: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下一篇:探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