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2024-06-30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精选12篇)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1

引言

由于英语语言的特点, 一直以来, 许多专家和教师都认为英语比较适合小班教学, 即一个班的学生最好能控制在三十人以下, 这样更有利于开展英语课堂活动, 并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据我调查了解, 除了大学英语专业的班级, 绝大多数其他班级学生都会超过三十人。以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六十人以上的大班占了大多数, 还有少部分班级的人数超过八十人甚至达九十人。对于如此庞大的班级, 我们要制订适当的教学计划, 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1. 大班英语课堂的优势

1.1 大班课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互动组合形式可随意变化。

小班学生人数少, 开展活动时, 拍档可选择余地不大, 所以一段时间后, 学生之间就会非常熟悉, 大家会感到可以聊的新话题和内容越来越少。而大班学生人数很多, 课堂活动时, 双人、小组的组合并非要固定, 可以随意变换拍档或组员, 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感, 对提高学习兴趣、创造层次丰富的班级有很大作用。

1.2 大班课堂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信息。

一个多层次的大班可以提供相当多不同的观点、意见、参照, 或者文化背景、性格、世界观价值观、经历及学习方法。学生丰富的差异性有助于创造有趣、多变、有意义的课堂, 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各种知识, 同样可以向大班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很多不同的东西, 吸收有益的营养, 有利于创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 真正促进全班英语学习。

1.3 大班课堂可以获得不少“助教”。

在一个多层次的大班里, 总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突出。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 这部分学生可以扮演教师助理的角色, 其他学生可以向他们学习。起初, 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 多向优秀的学生寻求帮助。合作在大班里比竞争更有效果, 不同能力学生组合能够让其中能力突出者通过解释、清晰的陈述、举例展示他们的能力, 同时向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 从而提高全组学生的语言能力。

1.4 大班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虽然不同人数的班级都能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但是多层次的大班教学更能促进教师创新, 创造出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组织课堂, 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力, 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

2. 大班英语课堂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2.1 大班课堂会面临更大的管理压力。

大班课堂无疑比小班课堂管理更难, 要求更高。如何在不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的背景下, 迅速完成点名任务;如何知道每个学生都清楚地明白布置的任务, 并能正确地完成检查工作;如何对待迟到的懒学生, 以及在课堂上走神、做其他事情的学生, 简而言之, 就是如何才能保证课堂管理变得顺畅和成功。依我之见, 建立一套合理的程序收集作业, 检查功课, 完成某些常规工作如何听写、背诵等。

2.2 大班课堂的写作工作量巨大。

写作课程中, 当学生完成任务时, 需要教师的回馈意见, 以及别人对他们作业的看法, 希望看到他们的作品能展示出来, 因为大班课堂写作工作量非常巨大, 以致会让人觉得难以完成对学生的评估任务。

2.3 大班课堂上很难激励那些安静的学生。

如果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而很难成功激励其他无聊的学生, 这会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事实上, 很容易让那种喜欢在公众场合表达意见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 但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或让那种缺乏兴趣的安静学生说话、练习、反馈意见, 才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3. 大班英语教学策略

3.1 建立一套完善的课堂规范和程序。

大班英语教学中, 建立一套完善的课堂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课堂的点名制度, 如何检查课堂作业, 如何进行课堂评估, 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效果预期等。完善的课堂规范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当学生对这套规范熟悉之后, 就不再需要每次在课堂重复指令,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还有助于课堂教堂管理, 让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3.2 鼓励不活跃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中,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一个几十人的大班, 教师可能更容易只提问或聆听部分积极的学生, 从而使其他学生感到迷失。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语言技能不足而不敢开口, 没有归属感, 所以认为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观点是什么, 更愿意做一名“隐形人”。教师首先要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 把课堂变成美好的社区,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愿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观念和看法。其次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能提供不同选择和表达方式, 最好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活动。

3.3 教学活动要保持多样性。

多样性在所有教学中都是重要的, 特别是由不同水平学生组成的大班, 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一些学生会通过查字典找到生词的定义, 另一些学生会通过单词所在的句子理解生词, 还有一些学生会用生词创造句子。

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一个活动上, 无论这活动多有趣, 大班教学中学生缺乏专注力是很糟糕的状况,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学生静静地阅读一段时间后, 可以与同桌组成搭档相互朗读。如果课堂气氛已经变得非常活跃, 让学生来几分钟的反思活动。如果一直进行有挑战性的活动, 也应该适当换一些相对轻松的事情。多样性原则能帮助我们激活安静的学生, 并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3.4 要善于把握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指开展活动的时间和速度, 活动进行太快或太慢都会破坏整个进程。大班英语教堂中, 如果没有正确的节奏, 我们会感觉失控, 学生会感到无聊或沮丧, 这些学生有可能会破坏课堂气氛, 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每个班对节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仔细观察适合自己学生的节奏。一般来说, 操练可以进行得欢快一点, 涉及思考、反思、回顾的讨论可以进行得随意一点。通过练习, 学生学会怎样在小组中有效完成操练和讨论。教师应该给速度慢的学生多一点额外时间练习, 同时为提早完成活动的学生做另外准备。

3.5 要坚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兴趣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人喜欢枯燥单调的英语课, 特别在多层次的大班, 如果一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 就会在课堂上制造麻烦, 或者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如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依我看来, 课堂活动设计可以根据以下三方面特点进行: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和话题;能展开成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类似话题有家庭、爱好、旅行、新闻、友谊、饮食习惯、时间安排、金钱开销等。然而, 只是有兴趣的话题还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真正激发学生兴趣, 还要创造出目标清晰的类似游戏的活动, 激励学生通过参加活动, 深刻细致地掌握语言使用方法。

3.6 课堂上要相互合作。

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合作在所有班级都是很好的教堂手段。通过合作, 学生能更多地参与, 学会如何实现共同目标;学生会变得更加大胆, 能更有效地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课堂气氛和教学效率会随着学生自信心提高而改善。大班教学中, 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每一个地方, 立刻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因此, 学生要学会相互利用语言资源。课堂中的每个人在有时候是学生, 有时候是老师, 学生要学会承担一部分责任。水平较强的学生慢慢会明白他们通过向水平较弱的学生聆听或解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3.7 要保持学生的个性化与个体化。

大班中, 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 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谈论未来的计划, 对重要问题发表意见。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没有人会被忽视。同时, 个体化教学和自主学习使学生保持兴趣和竞争性。课堂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风格参与其中, 并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结语

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数很多的班级时, 有必要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 然后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活动, 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各个环节, 课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才能在大班英语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是有差异的, 进行英语小班教学和大班教学时, 有必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 开展课堂活动及在活动组织形式、细节处理上应该有所不同。教师要清楚大班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困难, 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Natalie Hess, Teaching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M]北京:外语教堂与研究出版社, 2015, 10.

[2]何广铿.英语教堂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4.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2

[摘要]本文借鉴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对大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学习中运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等学习策略做调查,分析在高校扩招后,大班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方面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求在教学工作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语音语调 学习策略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各高校纷纷采取扩大班型即大班授课的方式来缓解这一矛盾。我国由于学习者众多,英语教学一个班都在30人以上。由于教学班太大,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教师的讲解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有学生考虑如何运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正确的语音及发音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在大班型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训练,也实现不了对每位同学的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同时,大班上课的学生课堂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秩序易松散,大部分学生又对语音学习不重视,造成学生语音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和语音语调教学的种种难题,笔者认为学生应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英语语音语调技巧,并且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弥补大班授课带来的不足。

二、理论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起,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ubin(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自己构造并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旨在促进学习者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把学习策略分成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两大类。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相互支持与补充。直接策略分3种: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也分3种: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这6组策略又被分为19项。整个学习系统包括62条策略。

本项研究借鉴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分析在大班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方面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由于学习策略研究常常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分析其学习过程,这就会帮助学习者去计划和评估自己的学习,对学习负起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是为了研究目前在大班教学情况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语音语调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是本校级(大二)的某班级学生,有效问卷为27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完成,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在参考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这里将语音语调的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五个类型,每个类型设计若干问题,共25个问题。问题的评分采取5点记分法。本调查所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在Oxford (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简称为SILL)的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的5级里克特式量表。每个问题以其影响程度大小分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级别,分别计1、2、3、4、5分。

具体的统计过程包括:(1)同级各种策略的运用频率(平均值和标准差);(2)根据不同的策略作为变量,得到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和学生使用使用频率最低的策略。

四、调查结果

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

上图表明,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中,其学习策略属于“中度使用”,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策略,但还不善于有效地运用他们来提高学习效果。五类策略中,社会策略(M=2.11)和情感策略(M=2.08)使用的频率最高,元认知策略(M=2.06)其次,认知策略(M=1.96)和补偿策略(M=1.76)使用的频率最低。

五、讨论分析

具体分析,在情感策略中,25%的学生能够经常自觉地克服语音语调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自我鼓励,与同学合作学习;38%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经常感到成就感。在社会策略中,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语音语调技能的体会和感受,课堂上主动讲英语的占16%。在元认知的策略中,30%的学生能够经常确定学习语音语调的目标,制定学习语音语调的计划,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语音语调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就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看,学生多用听磁带和看英文电影并模仿其发音的形式进行语音语调练习。补偿策略使用的频率最低,仅占11%。

研究表明,在学生熟悉的知识领域,学习者不仅能自发的形成学习策略,而且能有意识的培养策略。这说明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依靠能力等方面相对发展稳定。但是,在智力、语言天赋、认知风格、学习动力等个人因素方面仍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的,系统的发展和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六、启示与建议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教师主讲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上督促检查和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精确地灌输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增加语音语调技能的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还要帮助督促学生将课上的语言环境延伸到课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语音语调,尽可能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让学生多听标准音,如看原声英文电影,听英语新闻(VOA,BBC)等。把听音辨音和语音语调学习有机结合,做到听说互动。

2.学习语音语调重在实践,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多模仿、多练习,在真实情景会话中巩固和提高语音语调。

3.循序渐进,注意做好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词到句,由准确到流利的自然过渡。

七、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对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要反复强化,使其自觉使用这些策略。要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策略,即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要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各种策略,即在学习某一特定内容时,综合使用几项相关策略,以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本次调查中,虽然被调查的人数不多,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班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师在语音语调教学中可以借鉴此结果,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对语音语调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3

一、为农村大班教学创设有效的生活场景

农村家庭在孩子英语学习上能提供给他们的帮助本来就不大,我校的学生又大都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家长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英语更是知之甚少,对学生开展英语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查阅相关资料,但农村小学和家庭的条件限制,造成农村学生少有机会通过图书馆、电脑等途径查资料、长见识。因此,学生听、说、练的机会很少,缺乏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导致他们所学的语言不能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为此,笔者平时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上挖掘有效的教学材料,并且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句子难点,以及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予以介绍,排除障碍,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训练机会。每节课先安排(5-10分钟)时间,尽可能把已学的内容串起来编成一个节目或有情景发展的一件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表演。这样,让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把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将会更加牢固。

二、采用多种媒体,优化农村英语教学过程

小学英语教材中充斥着诸如“way、flat、chips、taxi、 skate”等类型的单词,看到的更多是聚会、西式快餐店、超级市场等这样的场景。这些对于远离肯德基和麦当劳、摇滚和说唱,甚至西方的影视节目也难得一见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些稀罕物,亲身经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对教材便缺少一种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英语,学生对英语能形成的感性认知和对概念的感知,以及理解和接受语言所传承的文化内涵十分困难,这无疑给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

而采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则能提供给学生大量真实生动的语境和真实使用的语言。利用多种英语教学资源,如图画、图表、投影、录音、VCD、DVD等多种媒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的实例和语境以及身势语(body language)——手势、动作、表情等。这样的“系统化的”的语言输入,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克服胆怯,树立起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平时可以采取让学生多进行朗诵小韵文、复述课文、讲小故事等方式来加强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操练时可以让学生个人或集体表演,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充分练习。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可理解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完整的语言。

三、保持学生的“心理优势”,克服“失败定势”的产生

新课标倡导,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和赏识。通过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其中,评价是情感激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上的差异,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例如,在大班中对于怕羞、怕讲错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及时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生表演后问一问学生:“Are you happy?” 等等;把评价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地、自主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感受。对于不认真参与、马虎的学生要时时督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帮助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大胆、刻苦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当他们顺利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借助集体评价方式,问其他学生:“Is he / she wonderful?” 从而鼓励学生;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只需说:“Thanks.”,并指导他们制订适度的学习目标,做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但又要把握尺度,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化整为零——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突破了大班教学的时空限制,提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从而弥补了大班教学的不足。

因此,把学生化整为零,组织由教师定期检查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分组时,教师要从组内学生的人数、性格、兴趣、性别比例、基础差异、组长人选等综合考虑,决定本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师要时时把握小组学习的难度和进度,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支持,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小组学习与班级授课和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并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貼近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发展思维,活学活用。教师还需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群组学习活动;在提问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做到难易结合,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力求做到小组内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分层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在“动”中得以展现和张扬。

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4

要想在这样的大班环境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积极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应用语言的机会。本文针对如何在大班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希望能够引起英语教师的共鸣与思考。

一、把每一节课都作为公开课、精品课来准备。

大班上课人数多, 学生感觉好像在听讲座, 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把每一节大班课作为公开课来讲, 提高每节课的含金量。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备课上一定要下工夫。例如, 笔者使用的是北师大编著的教材, 每个单元的听、说、读、写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 教师参考书上都提供了很多关于本单元话题的介绍, 教师可根据这个介绍, 潜心研究教学内容, 多查资料, 对它进行增减, 把它与课文巧妙地结合起来, 用它来导入课文, 以便增强学生兴趣, 使学生产生话题,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首先, 教师给学生初次上课时, 应该先做自我介绍, 比如:年龄、姓名、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甚至家庭。学生听了教师的自我介绍后, 不但使他们了解了教师, 还会让他们觉得这个教师非常值得信赖, 从而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有利于随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个别教师上了一学期英语课后, 连学生的姓名也叫不上来, 更不用说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其他情况了。这样, 学生同教师的感情距离就拉远了, 有的同学甚至会感觉到教师冷落了自己, 自己的成绩没得到教师的认可, 就不想再跟这个教师学习了。当然, 光记住学生姓名还不够, 教师还应在课前、课间、课后多和学生沟通, 了解他们的个人生活情况以及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建议等。

三、课堂教学以小组活动为主。

大班上课, 不可能让学生轮流发言, 即使做到了, 也浪费了大量时间, 且效果也不是最佳。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让他们分组讨论, 然后再选一个代表在班上发言, 综合小组的最佳答案, 从而达到“由点到面”的效果, 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如何设计和组织小组活动是关键。分组时, 应避免以往课堂随机分组造成一些学生被忽略、没有开口机会的现象, 最好采取小组成员相对固定、确定小组组长以便协助教师开展和组织活动的方法, 让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教师也应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在教室内走动, 以便能及时给学生以指导, 提供帮助, 并动员消极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小组活动能创造一种平和、安全的气氛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积极地投入到语言交际中去, 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四、增进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竞争。

课堂教学中, 教室内的气氛是轻松快乐, 还是冷漠寂寥, 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为了避免小组之间、男女生之间形成小团体、小派别, 教师应该设法增进对小组同学之间的了解, 随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 以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开展交流、竞争。

五、让学生相互批阅书面练习。

大班学生人数多, 书面作业批改量大, 教师得花费大量时间去批阅, 且批阅后, 学生不一定重视, 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利用小组活动时间, 对每单元的单词或词组进行听写, 听写后马上让学生们相互批改, 指出错误, 及时纠正, 然后再把作业及时交上来, 这样既节约了教师的批阅时间, 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加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有效地开展了大班环境下的小组合作。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5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开始由数量规模的扩张转轨到质量内涵的提升。针对目前农村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模式僵化、效率低下的现状,探究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在仔细分析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构建了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究出《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 农村 大班额 小学教学 高效课堂 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开始由数量规模的扩张转轨到质量内涵的提升,要求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成为必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改变的前提正要求课题组能清醒的、准确的分析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认清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不够生动,学生提不起兴趣

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农村在职教师年龄普遍较大,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由于在职教师自身年龄、教学年份的累积、职业倦怠期的到来及人脉的日益稳固,教师对职业的激情明显不如刚踏入工作的年轻教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是建构“情境导入——自主探究一一合作交流——展示优化——拓展延伸”高效课堂模式的依据。针对农村大班额背景下,要想实现这一理论构想是对教师组织能力的考验,且大班额背景下组织此类活动,也不见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经验的农村教师便依旧按照原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农村大龄在职教师课堂普遍存在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问题。

(二)农村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感悟不充分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观察,在大班额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可能随时被意外事件干扰,进而影响教学进度及学生课堂思想感情的进展。加之,农村在职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课堂讲解过程中容易出现讲解过多的情况。介于此,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感悟课堂教学内容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一味倾听教师讲解,无暇对讲解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一旦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理解所学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点。

(三)大班额背景下农村教师一味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教学任务及教学达标等任务的压迫,教师在教学中不免出现盲目追赶教学进度的情况,此刻,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进度的完成情况上,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并掌握所学内容;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教师自身根本无暇顾及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没有真正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农村教师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味求新求异,讲究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经验。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时,教师容易陷入过分追求形式上求新求异的误区。尤其是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容易插入不恰当的动态图片和声音,分散学生注意力,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令学生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而不利于教学;其实,传统教学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延续的成功经验,例如合理而有序的板书,精炼而有感染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小黑板的巧妙运用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中不可忽略的成功经验。根据教研组的调查研究,目前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抛弃了传统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使课堂教学更加精炼。

(五)农村教师挤占副科学习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一些班级每周上9节数学课,远超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周4节,挤占了音、体、美、劳等课的时间,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改变农村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学生知识掌握

课题组调查情况显示,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认识到知识在孩子人生道理中起到的关键决定性作用,另外,农村家长眼光普遍短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予以适时合理的指导,一味盲目实施打骂教育,反而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令农村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七)隔代抚养,学生心理问题严重

在课题组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家长大部分都已外出务工多年,学生由其爷爷等抚养,且据课题组的深入了解,隔代抚养过程中,一位老人甚至抚养三四名学生,这样的压力哪是老年人能受得了的?况且,老人由于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对儿女的情感纠葛等问题影响老人,老人无法悉心耐心的抚养学生。以致学生上课分心、思想包袱大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教师在大班额的情况下,难免不能准确适时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某些学生成绩下滑,却苦于找不着具体原因。这些也是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以上课题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只有准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成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提升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育提供可借鉴、可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家取消了中师生的免费培养,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人数偏少,导致有的学校,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有的学校30岁以下年轻教师基本没有。老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但思想已成定势,很难接受新鲜事物。有的老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年轻人的事。而年轻教师人数少,由于老教师多,负面影响大,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阻大极大。2.农村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教师认为改革只是形式,并无实质变化;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上面领导作秀,觉得他们并不了解教学的实情,针对很多上级领导提出的指示,应付了事;有些教师担心按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放下就难收拢,因此,外边课堂教学改革热火朝天,他们依然涛声依旧。

3.教案与作业批改的检查只重数量而轻质量。没有对教师教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部分学校要求教师教案均为手写,并要求一定的课时。这样就导致很多教师应付了事,除了日常工作外,教师忙于手写教案,无暇顾及班级管理及对文本的充分理解。没有备好课,怎么上好课呢?更谈不上高效率了。

(二)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1.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少。由于迎接上级检查,以及行政工作、其他工作导致领导没有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2.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不够。有些学校对在职教师专业方面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有且只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

3.教师队伍不稳定。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就小学习作题而言,人人都会做,但进行教学就不是人人都行的了。不参加专业化培训,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参加了数学培训,回到学校却要改教语文,而参加语文培训的却来教数学,有的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怎么能教好数学?有效教学都做不到,怎能要求高效呢?

(三)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解读肤浅

1.教师没有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进度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题组组织的巡回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老教师,仍然采用传统低级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对所教科目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形成符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案。

2.农村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有些教师连《新课程标准》见都没见过,怎谈得上理解?更谈不上实践了。

(四)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充分,没有教会家长适当教养方法

农村教师在请家长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将积压心中已久的怨气发泄到学生家长身上,这时,本就对学生束手无策的家长更觉得委屈。而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也没能及时的教导家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养方式,于是,学生在学校及家庭中该犯的错仍照犯,请家长这一行为根本没有起到效果。而有些家长甚至年轻家长,一来学校就将教育学生的任务全权推卸到教师身上,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紧张,造成不良效果,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更有甚者反而激化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三、形成科学的农村大班额背景下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课题组经历长时间反复的研究及对相关资料的整合运用,终于探索并形成了《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学习目标评价

学习目标是教师表述准确、具体、操作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的教学。学习目标的确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教师最后一定要紧扣目标总结归纳,使学生真正理解本节所学需要达到的思想情感或技能。1.教师要学会研究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导入要设计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教师适时的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是什么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有层次性。

3.课堂教学要紧扣学习目标,教学条理清楚。

(二)学生行为评价

1.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起,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强烈的求知欲,精神振奋。

2.课堂上学生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积极合作、敢于质疑、主动探究。

3.课堂上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体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

4.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学生能相互交流知识学习体会,交流情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教师行为评价

1.针对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纽带;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和学生一起学习、合作、探究、交流。

2.课堂上能始终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恰当具体,有激励性和鼓励性,营造良好的班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板书合理,示范操作规范,点拨到位。

3.能够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恰到好处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启发学生思考,并能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班额的学生实际,恰当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合理有效运用教学媒体。

5.教师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处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教学有一定的风格。

(四)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上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保持情绪热情饱满;学生能从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望。

四、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们在创建高效课堂时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效课堂的整体推进急需一种合理有效的对策。结合农村本土传统教学的特点,在形成科学的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同时,经过课题组反复的讨论研究,终于整理出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改进学生的学习,跟进学生学习进度,强化学生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自我检查的学习方法。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后,不要急于立马讲解答案,应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在自我检查过程中,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问题被一部分学生或全班大多数答错时,可以立刻组织班级集体复习,并重新讲解这些测试题中运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对其采取专门的适时的辅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增进一些外界刺激物或者取消一项学生厌恶的刺激,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大班额背景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生间接触多矛盾多、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等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吸引感染学生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一种内在动机。通过强化物的强化,使学生遵守上课纪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等。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学习。

(二)建构了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在岗的每位老师都充满激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新课程改革标准,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当今新课改环境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形成研讨的氛围,发挥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有效教学方法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在课前备课上下足功夫,发挥教师集体团结合作精神。在团结合作过程中,采取“11N1”的集体备课参考模式。开展1次实验性教学,1次集体公开交流研讨,N次教学设计改进,1次针对性的反思总结。经研究,该种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任何学科。

(三)培养一支真正的学习研讨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农村学校,形成一支具有积极主动学习性的,热爱教育教研的在职教师,以所任具体科目的不同,分成两小组学习研讨型教师团队。小组团队针对所任科目进行定期学习研讨,争取一月内有针对性的研究出两节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每月两小组教师团队,进行一次综合性交流研讨,并对研讨内容进行定时记录,争取每年均能针对一两个当下热门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文字性材料。

在成立学习研讨型教师团队的过程中,也应适时引入热爱教育科研事业的年轻教师,发挥年轻教师的特点,了解当下先进的教师培训资源及年轻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教育技能。同时,鼓励和外校外地教育人员建立跨校跨地区的研讨网络,增大学习研讨的范围,针对不同问题研究形成适用性更高的对策。

(四)增进家校互动,形成家长培训网络

现今网络技术已经涉及到部分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应引入相关技术人才,形成家校互动网络。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沟通交流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意见,定期开展家长会和组织亲子活动,抵消部分农村在校生的心理阴影,使其回归快乐的童年生活。当学生真正无忧无虑时,他们在课堂上才会保持积极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随着家校互动的推进以及对农村家长潜移默化的教养方式的改变,给农村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毕竟,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的终身教师,因此改变农村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是课题组认为必须要大力执行实施的任务。良好的家校互动环境是学生保证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也会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大班科学课教学策略 篇6

一、加分减分评选科技之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我校每班七十多人的大班额教学,科学课堂中的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收到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探究活动在学生的兴奋大叫中开始,伴随老师和学生的手脚忙乱进行,在教师声嘶力竭的叫停和学生的依依不舍中结束,出现了“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局面。课堂上热烈闹闹,但学生的能力是否在发展,思维水平是否能提高,值得怀疑。因此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组织科学课堂,每学期的第一节科学课,我就将学生的坐位编排好,划分为十二个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对每节科学课实行加分减分制度,并把加分减分细则公布于众,让每个学生心里明白哪些方面可以加分,哪些方面可能减分。一月一总结,全班前三名可以自选座位。第一名被评为本月“科技之星”,名字张贴到黑板上,号召全年级的同学向其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科学课堂出现了“动而不乱、一收就灵”的局面。

二、课前充分准备,教师提前预设,培养学生善于实验的习惯

科学教师课时多,设计的班级多,有时直接导致许多教师无力准备实验器材,能省就省,使实验教学大打折扣,碰上要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就更是难以落实。教学预设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了解,没有提前预防,实验前没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深入研究课标要求及教材意图的前提下,从多方面精心准备,做到有的放失。课前为实验探究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准备一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二是要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揭示相应的科学道理。材料可以教师准备,也可以学生准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准备材料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好各个实验环节,更多的考虑如何契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发展水平。对于每个实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老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实验材料及步骤,从而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实验的习惯。

三、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

教师利用科学实验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定位。为了达到同一目的,承担不同任务的学生就会自觉融入小组合作中。实验过程分工越细,范围越广,得到的合作机会越多,学生的合作体验也就越深。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多方面把5—6名学生分成一个组。每组一名组长,有记录员、材料员、实验员、汇报员、协助员。针对不同的实验,交换各自的职责。看谁在小组表现积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并且能与其他组员配合默契。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探究。逐步形成了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四、探究过程中发挥评价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信心很多方面来自教师的鼓励。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在科学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全方位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也会及时给予表扬。如:能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能为他人成功而喝彩的,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实验结束后能主动整理实验材料的……。只要某一方面较好,就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形成习惯,应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同时对学生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检查也是不可少的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作业、探究活动、准备活动、动手操作、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重视他们的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习惯也会慢慢养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喜悦,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

合作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 篇7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对于外语教学来说,超过50人的班一般就认为是大班。而现在很多学校的英语课堂大都超过60人,甚至有90多人挤在一间大教室的情况。英语课不仅是语言知识课, 更是语言技能课, 强调双向交流互动。就语言教学的特质而言,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语言实践和操练机会。语言学家Brown总结出大班级授课存在着教学环境喧杂、学生交流机会少、师生情感缺乏、作业评估困难、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果弱等问题。如何走出大班教学的困境,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己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

二、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敦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 把个人之同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按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

章兼中教授在《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约翰逊兄弟在做了近375次试验后发现, 合作学习比独立学习更能实现更高目标。通过近几十年的实践,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合作学习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3.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具有一定自由空间的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天地,通过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演讲、组织活动、批评与改正等方式,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虚心学习等美德,树立了正确的集体观和良好的现代竞争观, 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有利于合作与竞争的现代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需要密切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种既懂得合作又有竞争意识的学生正是未来所需要的。

5.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合作学习通过强调小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班授课难以实现的中国,能够减少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实施

1.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小组形式

在开展大班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将学生分组,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要突出异质性。第二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样有利于探讨问题。大班课堂编组不宜太大(每组人数不宣太多),从两桌四人小组,发展到前后左右四桌八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2.进行组内角色分配

组内成员 角色分配 是促使学 生参与讨 论的一个 措施 ,目的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给各组员分配互补的或有内在联系的任务,可以使他们形成互动,体验个人的价值,避免某些成员出现无所事事的现象。每个组员可以承担一 个或多个 角色 ,但是每个 组员的个 性、特点 ,需要与承担的角色相适应。在4人组中,可以分别让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组织全组的讨论学习 , 分配、协调组员工作 , 最后代表全组在班 上汇报小 组成果 )、记录员 (负责记录 小组的讨 论内容,并编写报告)、观察员(负责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并做纪律监控 和提示时 间 )、检查员 (负责检查 小组成员 都能阐述如何得到某个答案或结论)。同时,这些角色可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进行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作经历,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

3.合作学习课堂组织模式

第一,互补式阅读(jigsaw reading)。将课本分为若干个部分分配给小组的各个成员, 负责相同部分的成员组成专家组进行讨论钻研,确保掌握该部分知识后,再解散回归到自己小组中,向本小组成员讲授自己在专家组中学到的知识,最后教师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大班课堂中的阅读理解、语法分析、文章翻译等教学步骤,让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任务,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第二,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s teams achievemen division)。首先由教师精讲本单元重点 ,然后组建小组 ,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教内容,最后学生从小组中分开并独立参加测试, 学生测试所得分数与自己以往测试的分数进行比较。其中学生以往测试的平均分为“基础分”,学生依其测试分超过“基本分”的分数为“提高分”,按其“提高分”的程度为小组增加积分。“基础分 ”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几次测试之后,“基础分”也随着近几次测试平均分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学生处于有动态发展目标的学习氛围中,当小组的积分达到一定标准时,小组就得到认可或奖励。这种方法适用于词汇、语法等只有唯一标准答案的语言项目学习,能够更合理、更公平地看出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能为整个小组起到作用, 让后进生更能体会到成功感和责任感。

4.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 ,这就需要 有一个合 理科学的 评价、激励 机制激发组 员的最大 潜力。它 能够促进 合作学习 的有效进 行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评价与学生的学期末成 绩相挂钩 ,主要从学 生合作学 习的态度 、参与的积 极程度、合作 的配合度 、学习成果 的总体水 平、个人和 小组进步等 方面进行 ,同时结合 组内成员 自评表、组 内成员互 评表、小组自 评表等材 料 ,通过定性 和定量的 分析 ,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语

在提高大学公共英语大班教学水平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值得广大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探索和发展。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摘要:大学公共英语大班课堂教学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公共英语大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英语大班教学之策略初探 篇8

1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 授课时间安排少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侧重实务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训。许多院校为三年制培养模式, 前两年为理论课学习, 第三年为外出实践学习, 在校时间实际为两年。由于专业课内容繁重, 故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此类基础理论课在部分院校授课时间通常实际只有一年。学时分配少, 短期内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内外企业对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 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时间压缩, 这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学生层次不齐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种:一种是高中毕业考入高职的, 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 但水平不高;第二种是从中专或技术院校录取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英语底子很薄, 有的学生连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拼写都不会, 所以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普遍偏低。由于师资硬件等相关条件受限, 许多院校并未严格意义上实行分层教学, 而是统一安排进行大班教学, 使用同样的内容与教法, 这必然会导致基础好的同学认为老师所讲内容过于简单, 节奏过慢, 毫不挑战性, 英语水平难以提升突破, 学习压力不大, 学习主动性不高。相对而言, 底子弱的同学对英语课更加头痛。由于他们英语音标、词汇、语法及阅读各方面能力弱, 有些学生甚至是“英语盲”, 在没有短暂的针对性查漏补缺前, 就直接进入偏实用的大学英语课学习, 会出现掉队状况。在统一进行大班授课的情况下, 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培优补差”辅导。如果单纯按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教材授课, 则学生很难接受并掌握, 也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为教师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条件要求。高职英语大班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主要包括班级规模、教学设备、班风及课堂气氛等四个方面。班级规模越大, 教师操控起来越吃力。无论是角色表演、对话操练, 还是听说训练, 开展起来都难以照顾每一个学生。同时, 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在大班教学中效果也受到影响。后排的学生经常出现看不清投影仪或抱怨音响杂音过大现象。且高职院校在语音室、影视厅、语言实训室方面的配备严重不足, 对学生英语学习无法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由于学生层次不一, 班级管理好坏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所在。若班级凝聚力不强、不团结友爱, 亦无法活跃整个课堂气氛, 带动大家相互学习, 形成竞争趋势。

2 大班教学优势与不足

1989年兰卡斯特和利兹大学对大班的定义是50人左右;P.UR把大班定义为40人至45人。我国大班学生人数60以上甚至100左右。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英语班级规模达到50人以上, 有的甚至上百人。由于学生在性格、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差距较大, 大班教学必然会给教师带来一系列问题, 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

(1) 大班教学优势

学生方面, 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 人们一直崇尚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甚至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也要个人服从集体, 以集体主义为重, 这就导致了中国大部分学生有很深的集体意识情结。因此, 在规模越大的班集体上课学习, 学生越容易适应, 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 可以消除紧张感, 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 大班学生人力资源丰富, 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教师方面, 大班教学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加强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越多, 越容易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 并增强动力, 能耐心为更多的学生答疑解惑。

(2) 大班教学不足

然而, 大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也是屡见不鲜。一是课堂秩序混乱。在大班上课时, 学生容易把课堂当成“开会”或“听讲座”, 注意力分散, 课堂纪律差, 刷手机、聊天的情况成为常态。二是学生语言实践交流机会少。大学英语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 如何综合运用英语, 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的一般性交流, 而非语法式讲解, 目标从语言层面向技能层面转变。然而, 大班教学受人数与空间影响, 不可能全部满足语言操练、学生尝试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对学生反馈情况掌握有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除课堂表现以外, 大部分来自课后作业。而大班的作业批改量大, 教师很难掌握学生自查、搜集与整理资料能力及实际运用语言处理各种场景的应变能力。四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少。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 更要育人, 教师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家长、知己、朋友。大班教学中的教师除了要花力气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外, 还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特点。然而, 照顾每一个学生情绪, 体贴关怀每一个学生, 悉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意见, 在情感上给予他们动力, 受客观因素制约, 对于教师来说, 这种沟通无法完全做到位。

3 教学策略探索

(1)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其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 更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高职院校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 更加合理地设置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新课程模式。按照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将语言综合类必修课与技能类、应用类、文化类选修课有机结合, 并给予足够的学分与学时,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 根据不同的专业, 制订出不同的英语教学课程, 以满足各个专业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要达到的要求需要。

(2)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认知水平、自身素质都有显著差异, 每个人的能力与兴趣不一。老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洞察分析学生特点。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要挖掘其潜力, 根据其学习风格制定出其独特的学习方法, 实施鼓励教育, 切不可伤害学生自尊心, 厚此薄彼。对于语言水平掌握较好的同学, 在课堂讲授之外多带他们参与一些讨论性与互动性的话题;对于水平有待提高的同学, 要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或者学习任务, 监督检查他们是否完成;对于基础非常弱、自制力差的同学, 要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兴趣为主, 注重单词趣味记忆等学习方法, 让他们消除英语学习畏惧感。

(3) 积极传递正能量, 化身“正能量使者”

心理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是最大的绊脚石。虽然已是已进入大学, 但很多学生仍没有摆脱高考失败的阴影, 认为理想的大学与现实差距过大, 从而自暴自弃, 甚至放弃学习。教师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因此, 情感教育在大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学习外, 更重要的责任是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积极传递正能量, 化身“正能量使者”。教师要乐观积极向上, 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鼓励学生追逐和实现梦想。老师要时刻散发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力量与能量, 感染学生, 让学生更加自信, 更加充满活力, 去寻求全新的自我。正能量是难能可贵的, 它能促使学生踏实稳健地走好每一步, 在英语学习道路上无论客观环境如何, 都能保持一颗不断向上的心, 坚持取得更大的进步。

(4) 开展趣味化的课堂活动

大班的课堂活动涉及组织、任务、场合、动机等多个变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活动过程”, 需要在任务界定、成员分工等方面精心设计, 实施有效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如结合实际, 把“学”与“玩”结合, 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又能培养学生发散与创新思维。笔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引入了许多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如单词接龙、故事接龙、小组PK赛、“7的倍数”、“你划我猜”及辩论赛等活动。例如, 在讲解语法中的基数词与序数词时, 采用“7的倍数”游戏, 让学生用英语100以内报数, 逢7或7的倍数者双手击掌, 中断或未击掌者接受惩罚。在讲解单词或词组表达时, 采用“你划我猜”游戏, 笔者选取两人一组, 一个背对投影仪, 一个面对投影仪, 后者用英语描述此词, 前者猜出此词。在学习网络利弊的话题时, 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并引用了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实例讲解辩论技巧,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践证明, 笔者发现学生在这种课堂活动中, 踊跃参与, 更愿意主动去识记英语知识, 并依靠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当然, 笔者仍在继续创新, 自创与改编各种游戏, 以使学生寓学于乐。同时, 成功的课堂活动包括活动前精心准备、活动中掌控驾驭、活动后总结等各方面的完美配合。

4 结语

总之, 由于受国情及教育形势的影响,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为大势所趋。客观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 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 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正确认识其优势与不足, 并有针对性地对大班的英语学习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尽管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教学效果好坏的根本因素不在大班或小班, 而是教师的个人能力与自身素质。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唯有教师肯下功夫, 努力钻研, 大胆尝试, 用于求新, 就一定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Kenneth, T.Henson&Ben F.Eller.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9

关键词:一般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大班教学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 根据高校间的差异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 一般院校学生力求达到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能力及要求的词汇量等一般要求。即便只是一般要求, 在正常的授课过程中却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艰难挑战。班级规模大, 学生差异大的情况, 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以及教学质 量提出了 更多的要 求, 给教师也 带来了更 多的压力。[1]

一、大班教学的主要问题

扩招带给学生就读大学的机会多了, 但学校的软硬件发展跟不上扩招的速度, 尤其是任课教师与教室方面顾及不上。各一般院校的特色专业成了学生专业选择时香饽饽, 为此, 某些专业班级的人数超过了实际承载量, 如邵阳学院的土木工程、机械、电信等专业人数都为80人以上, 多者达100人以上, 如此众多面孔, 老师在一个课堂中很难掌控, 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 一) 授课模式单一, 课堂氛围呆滞

一般本科院校的授课环境基本都是传统课堂, 多媒体还未能实现于所有课程, 用黑板和粉笔撑起的大学英语课堂很难完全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英语基础本来就很一般甚至是较差的学生很难在老师的课堂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亮点, 而面对黑压压的人头和懵懂的眼神, 老师的授课基本成了一言堂。相互排斥的情绪带给课堂一种僵硬呆滞氛围, 而这种氛围又会进一步的影响师生心情, 给大班授课带来系列恶性结果, 如学生出勤率较低、考试通过率较低、评价等级低等, 老师授课班级的抽查点评等级低会直接影响老师操控课堂的能力, 无法构建师生和谐。

( 二) 学生素质不一, 管理因素失衡

大班授课班级为理工科学生居多, 理工科学生里边却以男生居多, 男生语言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制能力不如女生, 在一个大杂烩班集, 他们的陋习很容易暴露。学生素质不一, 对学习要求也会有所区别, 带给老师的压力会相应加大。如何呈现课堂内容将成为老师追求的关键步骤。同时, 课堂管理失衡, 本来是课堂教学时间, 有些班干团干可能被辅导员叫去做事, 其他部分同学借口帮忙之类也会逃之夭夭。这边老师点名, 那边学生准备假条, 相互抵消, 课堂老师管理与系部管理脱节甚至矛盾, 导致大班教学举步维艰。

( 三) 班级人数过多, 课堂内外失联

人数过多班级不仅管理困难, 于老师而言, 要记住所有学生名字或者其学习特点都不容易, 除了课堂效果不佳之外, 课后的督察也极其困难。即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帮助学生, 却无法一一顾及, 作业批注效果难以实现真正价值, 课堂内外的衔接几乎脱节, 如此, 对于学生需要什么, 欠缺什么, 老师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完善。

二、大班教学策略

大班教学这一客观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学者、老师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实践自己的教学,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模式是目前较为令人接受的, 但这一模式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在一定范围内调动学生积极性是真正实现大班教学环境下的显性效果。就一般院校学生而言, 以下教学策略值得尝试。

( 一) 分组合作学习, 相互监督促进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 有着自我思想和学习方法, 老师的促进作用亦扮演着重要作用, 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显露的优势是减轻教师负担并充分利用资源的捷径。分组学习, 组长负责制对于大班而言, 不仅有利于管理上的严谨高效, 成绩相对好, 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还会对其组员会产生潜在影响。年轻人争强好胜心里较为明显, 分组学习效果对比也会对学生产生刺激作用。局部带动整体, 对大班学习氛围是一种很好地促进。

( 二) 专题单元分解, 体验翻转课堂

多媒体的引入曾对教学效果产生轰动, 其画面与动感都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冲击, 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眼球, 但多媒体教学在很多高校并未真正实现, 即使有条件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持续时间不长, 而且多媒体课堂里涉及的元素颇多, 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微课时代来临之际, 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 将知识碎片化, 做成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微课课程, 让学生在玩手机过程中都可自我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更新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且印象深刻。积累学习中的疑点介入课堂环节, 分组讨论, 形成自我解读语言机制的可能性。

( 三) 提升教师素质, 完善多方管理

大班授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导致许多老师疲于教学, 有时候会演变成应付式教学, 因为即使想着要使出花样教学, 很多学生不买账。如此不断循环, 教师的教学热情定会磨蚀, 面对一群英语基础十分一般的学生, 老师感觉随便糊弄已经绰绰有余, 便放松自我要求, 他们不仅在业务能力上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所需, 在情感上也未能很好地鼓励、安慰学生, 也未曾了解过学生, 相反只会一个劲将不足与错误施与当事人———学生, 或是学生所在系的分管领导与秘书。事实上, 学生决不是情感绝缘体, 他们渴望被关注, 渴望老师课堂的精彩展示。只有将师德之心真正纳入教学过程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协调好各方关系, 才能真正解决大班英语教学问题, 促其走入正常轨道。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在历经多年改革探索依然取得了些进展, 各种思路也层出不穷, 对大班授课模式的考量有助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自我教学, 其理论的思考值得进一步关注。如何从灌输式的教化理念到思辨理念的转向, 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转向[2]是探究大学英语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鹏, 英语大班授课环境下网络自主学习的探讨[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月:133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10

一、英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师生关系现状

表1是笔者对在我院所教授的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关于我院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 超过一半的学生因为很少与教师沟通, 不了解自己的老师, 而跟老师不太接触及几乎没有接触的学生人数占80%左右。这些让我们不禁感到教师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方面, 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以及同事们的一起讨论, 总结了造成目前这种师生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院属于三本院校, 学生的基础普遍偏差, 他们羞于向老师提出很可能被认为是“幼稚”的问题, 加上一定的自卑心理在作怪, 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二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大部分老师认为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自己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解几个小时后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学生分别进行交流了, 这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限制。

(二) 学生基础层次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合时宜

高校扩招以来, 学生人数逐渐增多, 受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 高等院校新生英语基础差异很大, 有时一个大班中英语入学成绩最高分比最低分高四五十分。面对大班英语教学学生基础的巨大差异, 传统教学方式所采用的眼神示意、个别提问、在教室中走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很难发挥效果, 不能够同时兼顾英语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 更做不到因材施教。

(三) 教学配套系统不完善

由于我院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 学生只能在普通教室里上课, 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英语教师靠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尽管声嘶力竭地高声教学, 而坐在后边的学生仍然听不清讲课、看不清板书, 英语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大班教学配套系统不完善, 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 大班教学人数众多, 给考核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对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采用“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空间, 并且能够公正地予以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大班教学人数较多,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进度方面是无法实现的。因此, 在目前的情况下实施这种考核制度是很困难的。

如何应对大班教学, 这是高等院校 (包括我院) 面临的并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与同事们在这方面初步地做了一些探讨与实践。

二、发挥主体作用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言教学是双向合作的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语言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 使教学目标更加顺利地得以实现。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有意地避开高高在上的身份, 学生也要努力使自己逃离被动吸收、服从的位置。社会身份和意识形态不是静止不变的、确定了的结构, 他们并非是由师生带到课堂、而当一堂课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却原封不动的东西。 (kramsch, 1993) , 转引自 (Duff&Uchida, 1997) 。师生都应该为身份的转变而努力, 尤其是教师, 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甚至是经济状况。关心他们, 尊重他们,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使彼此之间成为朋友。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课堂活动以外, 师生还可以通过班会、晚会、个别谈话、聚餐、郊游、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二) 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好的教师会仔细思考他们将在课堂上做什么, 他们会计划好如何组织好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Harmer, 1983)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一方面能保证学生最大量地使用英语,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也感觉自己不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枯燥单调感, 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 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比较常用的表现形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有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同时, 由于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 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团队精神。在英语大班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可以分组合作, 就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开展英文辩论赛、英文诗歌朗诵会、角色扮演 (Role-play) 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互动合作意识, 在场景对话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小组活动中, 分配任务务必交代清楚, 提供活动必需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分组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发现有些小组不能完成任务, 宜鼓励并给予帮助, 对完成任务较快的小组可以布置备用练习, 使其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并在活动结束后予以表扬。分组讨论要选取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较好的主题, 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这样便于准备操练和对比 (张竞碧, 2007) 。为了解决大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Harmer (2001) 提出, 有的时候可以按照学生的英语层次分组, 这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语言方面得到相应练习。

三、开发大班英语教学配套系统, 利用网络辅助大班英语教学

校园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与交流的环境, 我院可以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发大班英语教学配套系统。此系统一方面为师生提供网络教学的有效环境, 包括授课、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等;另外还可以为大班英语教学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师生通过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学习资料, 包括课程大纲、教材、模拟考题、参考资料等等。大班英语教学配套系统建成后,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内部交流和组际交流等活动将会更加充分。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登陆论坛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的讨论, 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的讨论。通过讨论取长补短, 扩大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习资料, 为课堂上更好地学习英语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实现了师生网上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语音系统在线讨论、公告栏、教师工作室和个人主页, 可以开展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的教学讨论和辅导答疑, 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 大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普遍, 本文针对改善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途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希望从实际出发, 分别发挥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的有效作用, 对大班英语教学的改进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大班英语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 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大班英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合作学习,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董旸, 李金福.英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7.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语言发展;大班幼儿;教学策略;特点

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能力及提高语言认知水平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以便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大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班幼儿语言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多为5岁~6岁,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及观察能力,需要采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幼儿所具有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大班幼儿不但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时还可以对语言含义进行感性的揣摩;当幼儿通过揣摩了解语言含义之后,会尝试对类似语言进行推测。如教师告诉幼儿橙子及梨是水果,则幼儿通常会问教师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样是水果。(2)个性化特征明显。幼儿会变通及选择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动画片中听到的词语,从而创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语言,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国产动画喜羊羊当中的台词经常被大班幼儿模仿及使用。(3)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及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能够独立探索应用日常语言的规律,并能够在好奇心及表现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如当幼儿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就会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或在复述故事时增加新词汇或情节。

2.大班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分析

2.1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使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现实生活为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情境,为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则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走出课堂及融入社会,并让幼儿切身体会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夏天则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或小青蛙,在秋天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儿一起赏月,到冬天时让幼儿认识白雪。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现实生活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受,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如此一来,幼儿不但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练习及运用语言,实现学与用的统一。此外,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话题讨论,如讨论怎样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等,以便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2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大班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动物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制作好绘有简单动物形象的头饰,在上课时将头饰分发给幼儿,并让幼儿利用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可在进行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告知动物名称,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物类词汇,并学会正确表达动物名称。另外,在开展表演活动时可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运用更多的语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实践活动,且多数幼儿在手工操作时喜欢自说自话,因此教师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兔子时,教师可发给幼儿折纸,并引导幼儿动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已经折好的部分,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2.3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以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差异化语言教学指的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开展语言教学,为了保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深刻体会及生活经验等,例如可交流旅游经验或到动物园观看动物的经验等。此外,可以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利用差异语言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设定一个多数幼儿都可以完成的语言学习目标,随后在进行阅读活动及看图说话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差异,实施对应性的语言学习指导,以便能够确保所有大班幼儿都能够在绘本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幼儿语言教学,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颜香.入情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224.

[2]于滢慧.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指导技能[J].华章,2011,(29):268.

[3]承绿野.让孩子爱上『语言艺术』——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0):172.

[4]陈茜.论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8):294.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 篇12

元认知 (metacognition) 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J.H.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 他定义为“关注并调控认知活动的知识与能力”, 即认知的认知。在外语学习中它起着重要的导向与协调作用。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不断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而采取的管理步骤 (regulatory measures) , 例如, 计划阶段, 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 决定实现目标步骤;监控阶段, 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个观察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评价阶段, 学习者对已使用的某种策略结果进行评价 (何莲珍, 2003) 。研究表明没有元认知策略的指导, 学习者很难将学习策略转化成学习任务, 正如O’Malley等人认为, 没有元认知方法的学生实质上就是没有学习方向的学生, 他们没有能力去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学习方向。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有利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王坦, 2003) 。各国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概念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它是一种教学理念,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教学策略, 通过形成合作氛围来激发以异质群体为单位完成合作活动, 使学生得到智力及非智力, 特别是情感的发展。无论合作学习形式如何, 建立小组的方法均坚持Johns on&Johns on (1989) 提出的五大要素, 即:组员间相互依赖、个人和集体责任感、面对面积极互动、个体和小组间的交流技巧以及小组学习评价和反馈。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 消除学习者焦虑感, 融洽师生情感, 且培养学习者社交、合作能力。由此可见, 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 将元认知策略培训融入合作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有效训练

1. 充分构建元认知知识。

研究表明, 学习者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元认知知识是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认识。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关于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知识, 所以,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系统的元认知知识教学, 使学生内在的策略知识外化, 可以缩短摸索过程, 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 (1) 课前准备: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相应的学习策略。例如, 课程起始阶段向学生介绍大学英语常用的认知策略:听、说、读、写学习策略, 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一种学习策略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要根据文章的题材、内容、结构选用合适的策略。 (2)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有效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学习效果进行积极评价。学会合作,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在大班教学条件下, 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方式, 将合作技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技能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依赖讲解, 教师的示范是技能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 笔者组织学生实施“学前导入” (“Lead-in”和“Presentation”) 和每日英语发言报告。在合作学习中, 学习者能够自己制订进展计划和时间分配等。

2. 加强元认知监控训练。

元认知监控和评价是元认知核心。学习者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学习过程, 并适时地调整计划, 选用恰当的方法, 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已成为影响其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合作学习中的元认知监控主要是合作小组对学习任务的反思和总结。反思是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阶段性或全面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 它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 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不可或缺的步骤。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小结, 通过听写小测验、写学习日记、问卷调查等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评估、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如:是否达到了原定的学习目标?采用了哪些有效学习策略?如何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在新视野大学英语“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一单元后, 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两方面自我评价: (1) 本单元的生词、短语和语法结构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这部分可进行小组听写和互相批改活动; (2) 以课文A为例, 在pre-reading阶段, 学生个体自我提问“Why and how I have read before on this topic?”“Why and how I am going to read now?”以此来监控对阅读任务的理解及组织。在while-reading阶段, 笔者提供Why和How问题, 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预测、比较、评估, 如“What is the key idea of…”, “What ar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What conclusions can I draw?”“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by…”“How is…related to…”等。在post-reading阶段, 引导学生自我提问“Why am I reading it?”“What did I hope to know and do I know now?”“What is still not clear?”在合作阅读中, 学生先以个体形式自我提问, 再在组内分享, 以互相提问、共同探讨来完成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理解的补充和整合。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调整, 可以改变通过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改善学习现状和学习方法, 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结语

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合作学习始终贯穿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并保证了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应该意识到, 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 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个阶段中都有意识地贯穿元认知策略教学, 创造有利于启发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条件, 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应用, 并将这种练习活动积累到相当程度, 直至达到活动内化的目的, 学生才能有效保持这些策略直至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 并最终成为一个会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参考文献

[1]Johnson, D.W., &Johns on, R.T.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heory and Research.[M].Edina, 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1989;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ooperative Learning:Short-term Popularity vs.Long-term Effectiveness.Cooperative Learning 14/2:52~54, 1994.

[2]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Resnick.L.B (Ed.)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M].Hillsdale, NJ:Erlbaum, 1976.

[3]O, Malley, JChamot Lear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9.

[4]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5.

上一篇:电视节目:新闻评论下一篇: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