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接种

2024-10-10

成人接种(精选3篇)

成人接种 篇1

本市自1993年始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而30岁以上成年人多数未曾有过乙肝疫苗接种, 此类人群成为急性乙肝发病的主要人群, 国内外研究显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效益显著, 免疫效果良好[1,2,3], 因此除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外, 需及时对成年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者对本市承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分析了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对本市2010年4月~2012年4月全区所有街道分别随机抽取1个小区, 对每小区每户>18岁的1例成年居民进行调查, 每个街道调查80人左右, 共调查980例。

1.2 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调查者基本情况、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习惯及疫苗接种意愿等, 通过专业人员上门调查, 筛选出5个人口学因素及10个乙肝相关知识因素, 对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针对研究目的做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980例, 其中16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性454例, 女526例;本地户籍人口497例, 外地户籍人口483例, 曾接种乙肝疫苗者244例, 接种率24.89%, 自己主动接种者107例。

2.2 主动接种乙肝疫苗相关因素分析

将乙肝病毒携带者排除后, 对已接种乙肝疫苗的244例进行主动接种乙肝疫苗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年龄小、家庭经济状况好、周围人患有乙肝, 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丰富者更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P<0.05) 。性别、职业、籍贯、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筛选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主动接种乙肝疫苗的影响因素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同桌进餐、共用物品、乙肝难治愈。见表1。未接种疫苗的736例中, 有意愿接种者488例, 拒绝接种者248例, 其中文化水平高、对乙肝认知丰富者易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而不愿接种的因素包括自己可以避免被传染、不认为乙肝是严重疾病、对接种不了解等。

3 讨论

目前认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为接种乙肝疫苗, 经过数十年的预防接种, 我国已普遍完成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任务, 但在未开展计划免疫时期的新生儿大部分未接种乙肝疫苗, 开展此类人群的疫苗接种, 成为了当前预防免疫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4]。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作者认为, 影响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最主要的因素为家庭经济状况, 有关预防接种的服务咨询中, 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接种是否免费, 而免费与否亦成了接种意愿的主要决定因素。故政府部门应加大在预防免疫领域的投入, 及早实现成人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另外, 多数被调查者存在乙肝传播危险意识, 如在乙肝传播途径的认识上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同桌进餐或共用物品可造成乙肝传播, 而此成为了乙肝疫苗接种的主要动力, 但要指出的是这是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和错误认知, 应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多因素分析后发现, 人们对乙肝危害认识程度越高, 则更容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如可正确认识目前我国乙肝高流行现状及本病较难治愈后, 接种意愿更为强烈。

总之, 教育水平高、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丰富的成人更容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今后工作中应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一方面消除无谓的恐慌, 另一方面提高人民群众对乙肝传播危害性的认识。

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本市980例成人, 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家庭经济状况好, 周围人患有乙肝, 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丰富者更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接种乙肝疫苗的影响因素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同桌进餐、共用物品、乙肝难治愈。其中文化水平高、对乙肝认知丰富者易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结论 教育水平高、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丰富的成人更容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关键词:乙肝疫苗,主动接种,乙型肝炎,成人

参考文献

[1]谈逸云, 申惠国, 赵黎芳, 等.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2) :218-220.

[2]Halperin S A, McNeil S, Langley J M, et a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different two-dose regimens of an investigational hepatitis B vaccin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o-administered with an immunostimulatory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 in healthy young adults.Vaccine, 2012, 30 (36) :5445-5448.

[3]蒋汝刚, 付翔, 周静, 等.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无 (弱) 应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 (3) :210-212.

[4]李顺平, 马东平, 王健.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系统综述.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3) :84-86.

成人接种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寿光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稻田、侯镇、古城3个乡镇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20岁以上的居民, 筛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HBs) 均阴性, 且无乙肝疫苗接种史、无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的505人为研究对象, 分为2个组, 分别按0-1-6方案接种10μg不同品种的乙肝疫苗。

1.2 疫苗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华北牌重组 (CHO细胞) 乙型肝炎疫苗, 批号200708A3205, 200709A 3102, 200712A3105。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 批号2007060202, 2007100405。剂量均为10μg。

1.3 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采用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和乙肝表面抗体胶体金试纸条进行免前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依说明书判断。免疫后血样采用北京北方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诊断试剂盒 (放射免疫法) 批号20081220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西安核仪厂XH6020型伽马计数仪。抗-HBs滴度>10MIU/ml判为阳性。

1.4 数据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后,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和GMT

本次观察接种CHO乙肝疫苗的238人, 接种汉逊酵母疫苗的267人。全程免疫后1个月, CHO乙肝疫苗阳转率为96.2% (229/238)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 为414.2 m IU/ml;汉逊乙肝疫苗阳转率为95.9% (256/267) , GMT为383.3 m IU/ml。CHO乙肝疫苗的阳转率 (x2=0.0379, P=0.8457) 和GMT (F=0.363, P=0.547) 均略高于汉逊疫苗, 没有统计学意义。

2.2 年龄对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影响

本次观察中, 接种CHO乙肝疫苗的人群年龄分布在20~74岁, 平均年龄为44.8岁;接种汉逊酵母的人群年龄分布在20~53岁, 平均年龄为36.9。在20~岁组中, 两种乙肝疫苗免疫后的阳转率均为100%, 30~岁和40~岁年龄组中, CHO细胞的阳转率高于汉逊酵母疫苗, 但无统计学差异 (30~岁组P=0.2165, 40~岁组P=0.3356) ;50~岁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94.44%, 汉逊在此年龄组只检测了3人, 不具有比较意义。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87.00%。 (表1)

年龄越小, 抗-HBs GMT越高,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两种疫苗抗-HBs GMT均依次下降。在20~岁、30~岁和40~岁年龄组中, CHO细胞的抗-HBs GMT高于汉逊酵母疫苗, 但无统计学差异 (20~岁组P=0.1858, 30~岁组P=0.33, 40~岁组P=0.195) ;50~岁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抗-HBs GMT为355.8 m IU/ml, 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抗-HBs GMT GMT达到385.9 m IU/ml。 (表2)

3 讨论

在开展大面积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时如何筛查一直是基层工作面临的问题。本次接种前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对HB-s Ag、抗-HBs进行了检测, 从免疫后定量检测的结果来看, 没有出现表面抗原假阴性, 并且使用方便, 快速, 价格便宜。可在大规模接种中使用试纸条检测[3]。

本研究中10μg乙肝疫苗对成人免疫原性良好, 华北牌CHO乙肝疫苗的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略高于大连汉逊乙肝疫苗, 无统计学差异, 说明同等剂量免疫效果基本一致[4]。

年龄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和抗-HBs GMT均有影响[5,6]。在本次乙肝疫苗群体免疫效果的观察中, CHO疫苗组年龄普遍偏大, 在这种情况下, CHO疫苗组仍表现出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 那么在同等年龄分布中群体的免疫效果是否有更明显的优势,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 且预防保健意识也在增强, 高年龄人群同样有接种的意识和必要性, 但多年来很少研究高龄组的免疫后效果。本此观察接种者的最高年龄达74岁, 使用CHO乙肝疫苗注射后阳转率86.96%, 抗-HBs GMT 385.9 m IU/ml, 可能与CHO乙肝疫苗由哺乳动物细胞表达, 结构均一, 抗原决定簇与天然抗原相似有关[7]。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免疫的应答能力在下降。10μg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 GMT在355.8m IU/ml-551.1 m IU/ml之间, 显著低于龚晓红报道的使用20μg乙肝疫苗免疫成人后的抗-HBs GMT高达5973.84m I-U/ml[4]。基于免疫持久性的考虑, 成人是否需接种大剂量乙肝疫苗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卫生部.2006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徐秀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试纸条测定法与ELISA法比较[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11) :56-57.

[4]龚晓红, 王富珍.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4) :316-318.

[5]金立杰, 侯鹏远.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J].疾病监测, 2001, 08:320-321.

[6]章一丰, 陈奇峰.成人20微克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07 19 (6) :4-8.

成人接种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宁波市鄞州区24家儿童接种门诊和25家成人接种门诊中,所有取得鄞州区卫计局预防接种资质认证的预防接种人员均为调查对象,共297名。发放由鄞州区疾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儿童与成人接种门诊所在医疗机构人事管理部门统一填报,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2 调查内容

儿童与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

1.3 资料来源

服务人口数来自2014年免疫规划人口年报,疫苗接种针次数据来自国家免疫规划GAVI信息系统。

1.4 统计分析

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接种人员的配置情况

鄞州区两类预防接种门诊共有297名预防接种人员,儿童和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分别为155人和142人;儿童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中,专职从事儿童免疫规划59人;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中,专职从事成人预防接种3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平均接种人员数分别为6.46人和5.68人,每万服务人口配置接种人员数分别为7.33 人和0.98 人,全年人均服务针次数分别为4 092.55针次和226.83针次,见表1。

注:门诊平均接种人员数=接种工作人员数/门诊数;儿童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为2014年≤12周岁人口数;成人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为2014年>12周岁人口数;每万服务人口配置接种人员数=预防接种人员/服务人口数;全年人均服务针次数=服务总针次数/预防接种人员数。

2.2 性别与年龄构成

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中均以女性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3.35%和90.85%;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年龄分布以30~39 岁组为最多,占49.68%,20~29岁组次之,占30.32%,成人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年龄分布以20~29岁组为最多,占50.35%,30~39岁组次之,占43.26%,见表2。

2.3 学历与职称构成

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占70.97%,大专学历次之,占15.4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3.55%,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占51.41%,大专学历次之,占41.55%,中专及以下学历占7.04%;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均以初级职称为主,中级职称次之,高级职称最少的构成特点,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 和78.87%,中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30.07% 和19.01%,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3.27%和2.11%,见表2。

2.4 专业与从事预防接种年限构成

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主,占55.19%,护理专业次之,占27.92%,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护理专业为主,占83.69%,公共卫生专业仅占11.35%;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3年的比例分别为85.16%和88.73%,见表2。

注:其他医学专业包括基础医学、乡村医生等医学背景专业。

3 讨论

免疫规划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2]。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预防接种人员不仅要承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疫苗针对疾病常规监测任务,还需承担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等工作,工作量增加与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6,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配置比例为7.33人/万服务人口,虽然达到《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规定的每万服务人口公共卫生医生不少于2人的标准,但大部分预防接种人员参与日常接种门诊服务,主要从事传染病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仅38.06%的人员专职从事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且2014年鄞州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年人均服务量高达4 092.55针次,高于关天姬等[8]的报道结果,表明宁波市鄞州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服务量大,整体数量相对不足,应适当增加人员投入。相比之下,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相对充裕,但缺乏专职预防接种人员。我国对于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配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宁波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规定(试行)》要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日常工作至少配备1名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接种人员实施,调查结果显示鄞州区每个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拥有预防接种人员5.68人,能承担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接种服务,且年人均服务针次数仅为226.83针次,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力资源能满足人群的接种需求。但考虑兼职人员流动性大,预防接种工作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与技能[9],需加强成人预防接种人员专职队伍的建设。

从性别比例结构上看,鄞州区儿童与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均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现象,尤其是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更为明显,可能与护理专业人员在专业构成中的占比较高有关[10]。由于预防接种工作较为琐碎,需要接种人员具有认真仔细的品质,女性能较好的胜任接种疫苗工作,但随着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和异常反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也有所增加,男性在理性思维和沉着应对各项突发状况的能力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为此,预防接种队伍中应适当增加男性工作人员比例,以提升整体免疫服务水平[11]。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鄞州区现有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分布总体上均较为合理,体现在人员构成上,以中青年为主,本科学历占比大,绝大多数工作者工作年限≥3年,与鄞州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总体结构一致[12],表明鄞州区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稳定预防接种队伍,有利于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开展和落实。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鄞州区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提高成人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加强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引进大量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预防接种岗前培训制定准入标准,并通过稳步提高人员收入、加强业务培训等措施,使高层次预防接种人员能快速成为预防接种队伍的业务骨干,保证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从职称构成上看,儿童和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均存在高职称人才稀缺,初级职称占比高的问题。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仅占3.27%和2.11%,这与何艳辉等[3]、陈永弟等[9]报道相近,可能与基层医疗机构晋升名额有限、预防接种人员的科研水平低等因素有关。建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加大财政与保障政策投入,积极创造职称晋升机会,鼓励预防接种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预防接种队伍。

从专业构成上看,儿童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分布较为合理,以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为主,与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人员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防疫科,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要求相符。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以护理专业为主,与鄞州区大部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在注射室,由注射室护士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其专业以护理为主一致。但由于疫苗接种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人群,临床专业医生在健康预检和疾病诊断及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判断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此预防接种队伍中合理配备一定临床专业人员有助于安全接种的实施,尤其是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其接种服务更需要有临床专业背景接种人员的医学建议。

综上所述,鄞州区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配置和构成呈现不同特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具有一定规模,但存在配置相对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和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免疫规划的长远发展,应适当增加人员投入,引进高素质男性临床专业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相对充裕,但缺乏专职队伍,同时存在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和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配置的政策研究,逐步建立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专职化队伍,以适应成人人群不断增长的预防接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彩玲.太原市杏花岭区预防接种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5):375-376.

[2]何艳辉,郑慧贞,郝爱华,等.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1):96-100.

[3]骆金俊,孙卫敏,郭晓燕.黄冈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111-114.

[4]陈奕,许国章,王海波,等.宁波市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2):198-200.

[5]蒋巧巧,崔宏林,司徒炜敏,等.2011年我中心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状况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67-69.

[6]陈伟,高志刚,丁亚兴,等.2012年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3):97-98.

[7]张伟燕,张英洁,许青,等.2010年山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979-981.

[8]关天姬,黄晖,赵泳瑜,等.珠海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6):100.

[9]陈永弟,李倩,凌罗亚,等.浙江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9):89-90.

[10]戴学伟,顾华,陈永弟,等.浙江省医疗机构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9):88-89.

[11]史淑芬,孙木,王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805-806.

上一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下一篇: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