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教学模式(精选12篇)
“三自”教学模式 篇1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是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而悄然兴起的研究课题, 吸引着广大体育教师的参与和研究, 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授-复现式”的唯一教学模式, 提升了师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教学质量,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体育单元教学中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同伴帮助条件下自我选择, 自我练习, 自我评价的“三自”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尤其在体操、田径等项目的单元上教学效果明显。它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发现、创造的最大空间。使他们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 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 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基础上。教学过程体系是构建一个教师指导、同伴帮助条件下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练习、自我评价的过程。教学方法体系是教师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方案, 学生进行选择练习和评价。下面笔者以高一技巧单元教学为例, 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三自”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一、了解学情, 整合教材
高一学生普遍来自不同的学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各校普遍忽视体育教学, 或只练习有关的中考项目, 造成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活动能力下降, 加之受学生生长发育、遗传因素等的影响, 学生间的差异性较大, 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用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由于体育教材呈阶梯性排列, 同一教材, 同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经常重复出现, 有从小学一直翻到大学的前滚翻的简单重复的活动。而技巧课则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 技巧项目多种多样, 易简易难, 既有单个动作又有组合动作, 既有规定动作又有创新动作。通过技巧练习, 它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骨骼肌肉, 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调控定向能力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形成健美的体形。技巧技能是在克服困难中获得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刻苦顽强、战胜自我、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 在学生中开展互帮互学, 有利于加强人际关系, 提高群体意识, 培养情商, 是学生普遍喜爱、乐于参与的项目。因此, 在教材内容选择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教材进行筛选整合, 使练习内容具有多层次、内容广的特点, 以便适应不同学生能力, 易于学生自我选择练习, 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确定目标, 把握重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研读, 确定高一技巧单元练习或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使70%以上的学生在自我选择练习的内容上能使目标前移, 使90%以上的学生在自我选择练习的动作上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自”教学模式, 使全体学生了解具体教材的主要技术环节和练习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练习、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练习、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学难点:身体姿态的控制及翻转过程中的位置感觉。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有利于“三自”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应用。
三、巧布场地, 易于实施
场地布置要考虑面积、朝向风向、操作性、安全性等相关因素, 因此在技巧单元练习时的场地布置, 根据“三自”教学模式的特点, 笔者采用递进式的方法进行场地布置, 即单个动作由易向难排列, 先单个动作场地, 后组合动作场地, 最后为创新动作及自我展示场地。这样布置场地有利于学生了解动作难易, 便于选择练习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又有利于学生调整所选内容和目标递进, 便于同学之间相互的保护与帮助, 有利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 自身能力, 练习效果等一目了然, 观察到每一位学生,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课堂始终处于教师的掌控状态, 既有利于指导, 也有效地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自我选择, 自我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练习内容和场地安排, 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 选择自己的练习项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明确本单元练习的主要学法——在教师指导、同伴帮助下的自我选择, 自我练习, 自我评价, 自己跟自己比, 看谁的进步大。也可以通过观察法, 目标学习法, 团队协作学习法等不断完善选择和练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启迪学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自我选择所确定的练习内容, 在指定的场地上练习, 体会动作要领和身体感受, 教师指定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帮助、保护和示范。学生在练习过程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练习内容, 教师通过观察, 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效果和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学生通过反复练习, 提高动作质量, 完成教学目标, 向更高难度挑战,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自我评价, 展示成果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都是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教师基本采用主观或定量的方式, 而且局限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项目的评定。这样的终结评价,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定, 导致有些学生不用经过努力, 只靠遗传因素占优势, 体育成绩就可以达到优秀。这部分学生沾沾自喜, 盲目自大, 不追求进步和发展;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天分”较差, 平时虽十分努力, 但最终还是只能良或及格, 甚至不合格!这就严重创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削弱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采取“自我评价, 展示成果”的办法来评价学生。
这种评价的方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十分明确:只有认真参与每次活动, 才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展示成果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展示练习成果, 树立学生信心, 在评价中, 评一评自己选择的练习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 比一比自己练习的动作是否有所提高, 看一看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效果、动作质量、目标递进等, 安排学生自我展示, 也可以展示学生自我创作的动作进行交流, 互相评议, 增进课堂学习气氛, 提高团队学习意识, 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成, 学有所获, 达成教学目标的完成,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为课后体育锻炼, 提供广阔的空间, 逐步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体育课的单元教学和课堂教学中, 采用“三自”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敢于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三自”教学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学生的身体差异以及各学校教学不平衡发展所决定, 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当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是近年来新兴的课题, 还需要不断反思, 不断完善, 以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三自”教学模式 篇2
(试行)(讨论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形式,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任 芳
副组长:马成胜
成 员:王培涛 杨济昉 刘 鹏 程永清 李 贺 曾皈栋
庞舒月 闫纯苏 杨双贵 杨德森 冯春燕 张京鹏 张正立 陈 铮
办公室设在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学生事务科,主任:张正立(兼)
主要职责:讨论确立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改革方案构架;负责起草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征求、收集三级学生干部和校学生工作委员会意见、建议; 提交学校规章制度委员会讨论;组织宣传动员实施方案;制度相应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组织启动实施方案。
二、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生“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下简称“三自”管理),是指在学校、相关部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把自身作为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按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一方面:为适应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新常态、高校转型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学生管理方式,创新机制体系,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促进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学校师生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建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以发挥大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性为前提,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大学生的主体道德责任感。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个性和共性的多维度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除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能自觉地融入到社会和团体之中,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感悟和自觉提高的意识。我校实施“三自”管理,即以大学生成长成才最关键的学习、教育和环境为要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积极构建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社会实践和创新创造等能力。
因此,全校师生必须充分认识到“三自”管理模式改革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平台,是学校贯彻“南洋会议”精神、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生发展负责”学生工作理念的生动实践,对学校管理体制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学生“三自”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为标准,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三自”管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工作相融合,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相融合,与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相融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改善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意识;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特长,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发展特长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在注重全体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鼓励和支持学生发挥自身潜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培养造就适应社会需要和人格健全的应用型人才。
四、“三自”管理模式的运行特性
自主性。“三自”管理模式的活动主体是学生,活动对象是学生,活动过程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整个“三自”管理就是学生自主策划、自行开展、自我总结、自我测评的过程,在“三自”管理中,大学生由传统的被教育者、被管理者和被服务者变成了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由“幕后”走上“台前”,由“观众”变成“演员”,通过自主参与活动,通过角色转换,实现对大学生自立意识、自理能力、自强品质的培养。
教育性。“三自”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第二课堂,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管理和服务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活动,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在自我服务中实现教育,在自我教育中接受教育,全面扩宽自身知识视野、锻炼管理和服务等多种能力。
民主性。民主是“三自”管理的内驱力,也是“三自”管理的活动准则,在“三自”管理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师家长式说教,将学生视为与教师一样平等和成熟主体,充分信任和放手使用,遇事与之商量、让之参与、由之决定,在学生内部一切涉及学生利益的事务均由学生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执行。
实践性。活动是“三自”管理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实践是“三自”管理的基本途径,“三自”管理基本上都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充分设置学生自我管理的岗位和自我服务的平台、自我教育载体,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五、实施学生“三自”管理模式的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三自”管理,建立健全学生“三自”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强化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入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社会实践和创新创造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制度、机构等软性环境建设和校园设施等硬性环境建设,促使学生充分汲取和利用学校提供的成长成才的学习环境资源,促进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和事业成功。
六、“三自”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学校“三自”管理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是“三自”实施的最高管理、协调、决策机构;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是实施“三自”管理模式执行机构,负责“三自”日常组织、管理和运行;各社区(书院)、校团委、公寓分公司、图书馆负责指导相关“三自”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选聘、业务培训、活动主题把关和安全指导监控。各“三自”管理委员会负责活动规划、活动方案的制定以及活动具体组织实施。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和辅导员团队的指导作用
“三自”管理模式顺利开展以及最终取得实效,需要辅导员和辅导员团队的正确指导,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才的引路人、指导者;规范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动员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关键在辅导员;辅导员团队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专长、工作经验、团体优势,对指导相关社团和工作委员会发挥“三自”管理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和辅导员团队在“三自”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大学生提高对“三自”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民主的管理模式和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由前台退居后台,由台上演变成台下看,指导学生演绎出一幕幕好“戏”,为“三自”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保障。
(三)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建在学生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开展党员形象工程,建立“一个学生支委带好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党员带好一个寝室,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好一名同学”党建示范帮带制度,在师生中叫响“树一面旗帜,建一个阵地,办一些实事,献一片爱心,带一批同学,做一些贡献”的口号。全面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通过塑造点(党员个体)-线(基层党支部)-面(学生党员整体)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展示学生党员的良好风貌。
(四)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各级学生干部是实施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改革的生力军和带头人,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组织管理、服务沟通、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团委、学生会、各社区(书院)、各班级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以公开招聘、竞聘、民主选举等方式,遴选各级学生干部,并组织相应业务技能和岗位职责的培训,提高管理学生干部素质、作风、能力。学生干部实行定期轮岗制、竞争淘汰制。(五)学生“三自”管理的平台
为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三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将加大“三自”管理场地、物资和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娱乐场所、实习场所、休息场所、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服务设施以及各种校园文化载体,鼓励并支持各种学生组织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鼓励各种学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整合资源,成立若干学生管理委员会,构建管理新模式。为“三自”开辟和搭建施展才智的平台。
1.成立学生信息新闻中心。注册开通“西京园贴吧”、“西京缘微信朋友圈”,充分发挥校方贴吧、微信平台作用,广泛收集信息,发布新闻,各项活动事前预告、公告、事后总结、推广。在网上就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正面宣传和有效引导,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成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公寓分公司和相关社区(书院)进行业务指导、培训、考核。拓展现有学生公寓委员会职能,除对公寓内务整洁、违规使用电器情况和夜不归宿的检查外,以“三家”(合格之家、温馨之家、模范之家)为抓手,以“三学会”(学会自理、学会尊重、学会关爱)为目标,开展“五进”(思想教育进宿舍、党团工作进宿舍、学术活动进宿舍、文化活动进宿舍、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活动。增加对学生心理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关注和引导,通过不定期下寝室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组织策划大型的公寓文化活动,创造安全、文明、和谐、健康的住宿环境。
3.成立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委员会。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干部选聘、业务指导、培训、考核。探索构建灵活、高效、民主、动态的适合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运行体系,策划、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团管理的自治程度,提高社团会员的满意度,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努力创建一批象国旗护卫队那样高层次、高质量、特色鲜明的精品社团。
4.成立学生班级事务管理委员会。由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事务科负责校级管委会学生干部的选聘、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各社区(书院)、辅导员负责本单位、本班级学生干部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重点是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创造良好的班级生活、学习环境,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及时总结推广学生在班级事务管理的先进典型。
5.成立学生维护校园文明管理委员会。由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事务科负责委员会学生干部的选聘、业务指导、培训、考核,主要负责督查违反《西京学院学生“十不准”行为规范》、《西京学院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人和事,发现和宣传维护校园文明行为的先进典型。
6、成立学生学习管理委员会。由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事务科负责委员会学生干部的选聘、业务指导、培训、考核,主要职责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引导、帮助新生了解掌握整个大学生活的成人成才的要求和目标,收集、反馈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推广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体会;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系院、社区(书院)举办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学科竞赛等,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钻研学问、追求进步的学风。
7.成立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委员会学生干部的选聘、业务指导、培训、考核,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反馈学生对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的意见和建议;检查和监督食堂卫生状况;用餐高峰时段做好疏导分流工作;组织开展厨艺竞赛等活动。
8.成立学生图书阅览管理委员会。由图书馆负责委员会学生干部的选聘、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维护图书馆学习秩序、卫生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收集学生购书信息,组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等。9.成立学生文体艺活动管理委员会。由体育教育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委员会学生干部的选聘、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工作。主要职责是:充分整合及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文化体育活动。
七、“三自”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提高“三自”管理的参与率、教育面、受众度,学校将引入以下保障机制:
1.建立学生成长卡电子信息系统,让学生通过网络测评来管理自我的成人成才过程,促进学生将 “三自”管理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2.建立“三自”管理考评机制;把学生在“三自”管理中的参与和表现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评先选优、入党、学生资助等评价体系。
3.建立多元个性的学生奖励体系。充分发挥奖励体系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奖励上要设置立体多层、多元个性的奖项,既注重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 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又注重对学生班级集体的激励和引导;对学生个体,除学业成绩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重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尤其要突出志愿服务、创新创造、实践能力和素质拓展等,通过不断改革奖励评定方式,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众多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多元发展。九、三自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步骤 1.3月20日,领导小组提出方案构架;
2.3月30日,完成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起草工作;
3.4月10日,提交校学生工作委员会讨论征求、意见; 4.3月20日前,提交学校规章制度委员会讨论; 5.5月1日前,宣传动员,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度相应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三自”教学模式 篇3
一、自主默读生疑:学思“相济”
学习与思考好似孪生姐妹,学若不思则罔,反之则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阅读感思,让阅读和思考达成默契,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定会拨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琴弦。倘若将阅读比作诵经,那么参禅则是其中的必修课,多给学生静心自主默读的时间,让学习和理解犹如水乳交融般融合,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自主默读,使得学生在参悟般的阅读中不断静心思考,获得更多真知灼见。如在 “Lost civilizations”指导中,学生通过默读的形式,运用笔记圈划的方法找出自己疑难之处,并能勾画出与之相匹配的词汇短语。很多学生在阅读中,针对自己的发现,就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自主能动作用,为帮助他们进入阅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针对文本素材内容进行自主默读,使得自身的思维更加开阔和丰富,能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催生探解的动力与激情。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差异,多作预读式指导,引导学生就文本表达主旨、思想情感、社会意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让他们在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感知。多给学生静心阅读深思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跟进文本内容表达情节中,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产生好奇和体味探解的乐趣。
二、自由探读破疑:讨论“益彰”
阅读是一场读者和作者以及文本中人物、情境的对话,也是一种内心认知感悟活动的转化过程。围绕疑点的探解,发挥学生群体的推动作用,使得他们在各自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释放能量,产生探解的内生动力,更利于深入理解感悟。
运用自由探读方式帮助学生重新建构认知思维方法,突破了个体认知不足的局限,便于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语用技能。如在“Dying to be thin…”教学中,围绕“The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表达主题,可建议学生围绕文章表达主题大意进行同伴交流,帮助他们感知语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思,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过程。运用自由讨论来丰富理解感知过程,更能够使得学生在彼此协作的过程中相得益彰。
自由探读让学生的感思在不受拘束的过程中能主动探解和表达,让他们的思维认知更加丰富多彩。重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培养,多给他们提供多样化和层次性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主题集中和目标具体的交流中集思广益。明确学生个体各自的任务,引导他们带着任务主动探讨,将压力转化为主动探究前行的动力。
三、自信说读展露:致用“灵活”
阅读是积累,是一种内化,更需要将内化转变为外化生成。多给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带着信心和激情主动表达阅读,让他们在积累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水平。这样的表达,能使得学生将读和用能有效结合,深化感思体验。
结合学生的理解差异和表达特征,鼓励他们对自己阅读后的感思予以表达,让他们能够在自我陈述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语言才华。“说”的过程是一种延伸,更是一种理解感悟的升华和拓展。尊重学生差异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多运用说读的形式来引导主动表达,使得他们在主动展现自己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觉阅读的内驱动力。
说读是一种口语表达,更是对阅读感知的提炼和总结,利于学生在总结反思自己阅读过程和方法中发现更加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表达,让他们多拓展思路,引导他们在主动表达自己新发现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敏锐性和灵活性。
总之,解铃还需系铃人,抓住学生的阅读问题,围绕主体能动性的激活,活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展示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阅读的激情和动力。关注自主阅读学习需要,尝试在预读生疑、探读求解及说读升华方面下工夫,帮助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有效学习运用策略,定会使得他们不再惧怕阅读,尽情地和阅读交朋友。
“三自”教学模式 篇4
(一) 自主:让学生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
一般而言, 教师总是习惯于在备课时自己一厢情愿地制定“教学目标”, 这样制定的目标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于如何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改专家一致认为, 其依据必须是学生的学情, 因为教学的主体无疑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那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观念的反映。新课程教学应该是也必须是以学生为本。教学实践一再表明,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 结合教材的要求, 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就必然会学有兴趣, 这样学习就有了动力, 学习目标就比较容易达成, 学习的效果也就得以显现。笔者在进行某一框题或者目题内容的教学之前, 总有这样的习惯:一是让同学们商量一下所要学习的内容大致要解决几个知识问题;二是通过与学生谈话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有关问题上的一些思维困惑或者认识误区。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在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的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 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我教的目标达成高度的一致, 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来自学生自己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组织教学资料, 从而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自觉地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教材中“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这一内容时,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 让学生自主概括这一内容主要讲了几个知识层面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该内容的知识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有关内容的看法, 这样就暴露了学生的思维缺陷和真实思想, 实际上学生也就自主地确立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如在与学生课前谈话时, 有的学生说, 现在腐败现象的存在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矛盾的;还有同学说现在新的“三座大山” (住房、上学、看病) 让许多老百姓苦不堪言, 又如何理解“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呢?等等。言下之意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产生了怀疑。”把这些问题放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吊起了学习的“胃口”, 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困惑, 主要是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以及正确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有待确立。这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就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对该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形成正确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而教师的这一教学目标事实上完全来源于学生。
有人可能会担心:让学生制定目标, 会不会“走轨”、不中“的”?还有人担心:学生定目标, 那教师做什么?这些担心全是多余的。实际上, 让学生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 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备课的过程。教师备课, 关键是备学生。真正备了学生, 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不会脱离教师的教学目标, 两者显然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 那可以肯定地说, 问题应该在教师, 教师的备课观出了问题。况且作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屋建瓴的功底, 面对学生的要求完全可以应对自如, 游刃有余。
(二) 自觉: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 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 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自觉的活动, 新课程教学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这样一种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呢?实践表明, 我国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要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精心设计“活动情境”, 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把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情境”的过程,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觉地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三维目标。例如在上面所提到的“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 选择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讲话作为“学习情境”。这样就让学生真切地感到, 中央对存在的问题是十分重视的, 解决问题的决心是大的。从而让学生相信, 有这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而且把该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 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均十分理想。
当然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导引。教师的“导”一是通过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情境”, 宏观把握学习“活动情境”具体展开的流程, 使该“活动情境”能够更好地为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服务。二是表现在教师必须思考如何使教学的整个过程着眼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并持之以恒地活动起来, 让整个课堂激情洋溢, 活力四射, 让学生真切地感到学习是多么高兴、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三) 自能:让学生自能地实现能力迁移和觉悟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 工具拿在手里, 必须不断用心地使用, 才能熟练为技能”, 他还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 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说学生能力的形成并实现有效迁移远远要比对知识的单纯了解掌握来得重要。对于政治课教学而言, 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强调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得以提高升华。正如知识的习得不能仅靠灌输而必须主要通过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得以达成, 同样能力的迁移以及觉悟的升华也必须主要让学生自能地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制定了课堂学习目标, 并围绕目标在精心设计的“活动情境”中自觉地投入了学习活动, 并完成了相关学习任务。但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终结以及觉悟升华的终结, 而是中转, 是新的开端。事实上, 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以及自觉投入课堂学习活动的累积也是他们学习能力的累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觉悟累积, 正是一次次成功的课前以及课后的学习活动累积保证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 促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能力的有效迁移和觉悟的持续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以及自觉投入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他们能力与觉悟自能发展的过程。
就政治课教学而言, 学生自能地实现能力迁移, 主要表现在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取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迁移效果。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关于“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这一知识时, 运用了“主体发散法”这一思维方法。所谓“主体发散法”, 就是找全参与“怎么办”的各个不同的行为主体, 而后从个各个不同的主体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在接下来的“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的学习时, 就自觉地运用这一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进而以后在回答“如何、怎么办”这一类型的问题时, 把“主体发散法”当作解决该类问题的共性方法, 这样就实现了思维能力的自能迁移。而觉悟的自能升华主要体现在学生情感的良性发展、科学态度的自觉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自觉形成上, 这一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并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入心入脑的过程, 不应该存在任何的功利、敷衍和作秀。作为政治课教师尤其必须在如何让学生自能实现觉悟升华上动一番脑筋, 下一番功夫, 因为政治课教学在这方面是最为欠缺的。
三自教育 篇5
----脱产大专计算机系“遵章守纪月”主题班会侧记
按照大专学生处、脱产大专学生会“遵章守纪月”工作部署,计算机系2012级新生班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班委牵头,组织召开了全班学生参加的“遵章守纪月,行动你我他”主题班会。大专学生处学生管理干事刘伟老师列席会议。
主题班会由学生自查自纠找不足并公开个人承诺、共同查找班集体不足以及对专业课学习的认识三部分组成。每一位同学都需要就三部分内容找不足、做承诺、表决心。全员参与、全员行动,让本次主题班会真正成为摆事实、找不足、见行动、求实效的动力源泉。
受学生们真情实感的影响,刘老师即席对主题班会加以点评。指出:敢于正视问题,才会设法解决问题。遵章守纪教育是典型的习惯养成教育。大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团队合作,才能凭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才能完成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实现。
以过往为鉴,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倡导践行自己的承诺,正成为脱产大专主题班会的终极目的,也为脱产大专遵章守纪月活动的开展确立了良好开端。
大专学生处
大专学生会学习宣传部
“三自”教学模式 篇6
“等你,带着渴望,带着梦想,带着追寻,走到书里来。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这里有最好的朋友,在书中等你。”
这首小诗笔蘸诗情,用渴望呼唤,以梦想憧憬,更怀追寻之意。而这就是我校“三自五环”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愿景和现状。我们深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升其途径主要依赖于读,仅靠课上读,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书中等孩子,等孩子来到书中赏迷人景致,悟动人情感。
那该如何读呢?“等。”“三自五环“模式研究就是围绕这个
“等”字展开的。等待不是消极的旁观,而是对于孩子生命本体正能量的皈依和珍视;等待更不是颓然的不作为,而是从如何教好向如何学好的睿智转变。我们期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开放地独立阅读名作经典,联系生活经验自主感悟,体味情感,在与书本人物的美好“相遇”中,将知识与素养主动融入自我生命成长的过程。
【架构与实施——阅读如此美妙】
应该说经过近一学年的模式研究,我们的“三自五环”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
1.大处着眼广义架构
在倡导生本理念的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我校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适时提出“读、议、练”三字教学模式。就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而言,则具化为“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自觉训练”,即“三自”教学模式。
我们深知要想指导学生读好一本书,一般需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推荐书目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到两个星期;教师和学生日常随机交流督促检查自主阅读的情况;课堂集中交流指导阅读方法;总结提升启动后续阅读。这样一圈走下来,大概每次阅读指导的周期至少在两到三周左右。
为了保证孩子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我在学期初就为学生制定推荐阅读目录,并根据孩子们课外阅读实际做好一学期的阅读安排。更重要的是每本推荐书目阅读之前,我都会在这个开放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地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孩子带着目的完成个人先读先悟的任务。
2.小处着手微观实施
如果说“三自”是阅读时空的广义架构,那么“五环”即是目标明晰、具化践行的微观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五环的设置是三自模式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其中“导读引路、自主阅读”指向“自主学习”;“对话人物、提升思想”“感悟语言、品味表达”指向“自由表达”;“授之以渔、多元训练”“拓展阅读、延伸课外”指向“自觉训练”。
(1)导读引路、自主阅读:课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制定详细的阅读提纲,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究性学习。就导读内容看,首先侧重于知识性内容的自主把握,例如封面、作者简介、内容提要、目录、后序等等。其次强调深度化阅读的导向性和实效性。导读提纲提供若干深度阅读的思考方向,要求学生沉下心来走进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形象,边读边思,完成对作品的自我赏析和思辨。
(2)对话人物、提升思想: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自我体悟的充分表达和展示。
首先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定是书中的人物。在对话、感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轻松的对话议题:书中最有趣的事情;书中最令你感动的事情……通过对事件的解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提升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可推动对话的深入,注重学法的指导。要创设学生畅所欲言的情境氛围,让孩子们将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批注、读后感、亲子共读体会等大胆表述出来,以碰撞思维、砥砺思想。
(3)感悟语言,品味表达:我们引导高年级学生阅读的整本书大多是以小说为主要形式的。小说的赏析集中在语言特色、人物刻画、情节构思、思想主题这几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表达应该是重头戏。那么这个环节也应该是阅读方法指导、提炼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对精彩语段含英咀华式的交流阅读,不断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笔法的感悟,为学生语言的自我内化打下基础。
(4)授之以渔,多元训练:高年级的阅读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浮光掠影,必须以难度适宜的范本为例,引导体会全书主旨,提升自我思想认识。不同的书有各自表达主旨的不同方法和角度,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个角度和方法,然后以直接、自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豁然开朗的同时发出感叹: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可以这样写!这个环节应该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版块。
(5)拓展阅读,延伸课外:一本书阅读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另一本的开始,如果还有有价值的同类书,就适时地向孩子们进行主题推荐阅读。如果没有合适的相关主题拓展,那么就读书方法的内化作适当的延伸。以整本书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依托,通过三自五环的有序推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呈螺旋式上升。
这五个环节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炼的,既重点突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个性展示和学法指导,又强化课前自主学习指导,同时兼顾课后训练延伸和方法巩固。其中学生的深度自主阅读是模式运行的前提,学生的交流讨论和个性体验展示是模式运行的灵魂主线;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对阅读方法的提炼和运用指导是模式运行保障。三自五个环节的任何一环都不可阙废,它们相互制约、相得益彰。当然,教学过程中环节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读物的题材特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教学生成作适当的调整和跟进,确保教学实效性。
【诘思与展望——静听成长声音】
应该说我们正走在“生本践模”且行且思的路上。每日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书海中,我就是那一片宁静而守望的绿叶,迎着阳光,静候每一朵蓓蕾绽放。我希望能在“点化”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也“点化”自己。我愿意撑语言的长篙向学生心灵深处漫溯;我乐于凭文字的清风和孩子一起去醉花阴、采桑子、踏莎行……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自”原则 篇7
一、自读
1. 宗旨———激发自我需求, 培植自读技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失去了这个主体, 英语阅读就是纸上谈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研究自身的学习状况, 借鉴他人的学习策略, 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2. 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 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制定目标, 从高一开始, 每天读一篇除教材之外的英语文章, 这样到高三结束时, 阅读量就可以达到36万字。
3. 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先从图文并茂的英语画报开始, 然后再用身边的教材, 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从而对阅读产生欲望。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 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还要分时段分解目标、侧重目标。笔者认为从欣赏的角度可以分三步。
(1) 读语言
课本以及各种读本均是语言的载体。通过各种词汇的猜测、各种词组的整合、各种复句的链接, 来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地道和语言的高雅。比如笔者在讲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二单元的Project时,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这样一段文章 (The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will allow me and my family to be healthy, and never worry about illness…) :
(2) 读文化
课本以及各种读本也是文化的载体。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 在世界各地每经一站, 都能了解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可以指导学生读《中国日报》, 看China Daily Website, 不求全懂, 但求部分欣赏。还可以结合牛津教材 (模块四第二单元的Reading) , 不仅能了解奥运史, 而且能增强爱国情怀。从书后的表格中, 知晓中国运动员以及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3) 读作者
虽然英语课不像语文课那样非常重视课文的作者, 但是略作关注, 稍做研究, 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如牛津教材模块八第一单元Reading———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中谈到了著名作家Charles Dickens,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Charles Dickens的资料。
二、自悟
1. 宗旨———反思所及文本, 自悟人文素材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也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 但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分析、理解并掌握基本结构[2]。上面讲的“自读”和课堂学习都可理解为接受, 这里讲的“自悟”就是发现。对于文本的挖掘与反思, 必须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独特性。新课改、新教材充满了人文思想, 体现了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编写理念。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中领悟。
2. 目标
在学完每篇文章之后, 根据新课标要求, 要能够让学生悟出文章的情感目标, 诸如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等, 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设各种活动, 让他们体验成就感, 增强祖国意识, 扩大国际视野。
3. 措施
每当读完一段文章后, 教师可这样提醒:“What have you got from the passage?”“What puzzles you most?”“Have you got any different ideas?”等等, 以激发学生探究感悟的欲望, 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状态, 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直到产生新的领悟, 或得到新的发现。
总之, 自悟是英语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教师只有用联系的眼光, 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好教材, 设计好教法和学法, 组织好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 才能寻找到引导学生自悟的最佳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尝试了如下三种方法。
(1) 悟词义
悟词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猜测文中词义 (develop word meaning) , 以求尽快准确地理解课文。
(2) 悟意图
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编者的选编意图, 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中挖潜人文看点, 从而达到课标要求。比如学完模块四第二单元的Reading, 我们要把编者的意图体现出来。2008年是奥运年, 许多青年报名参加奥运会的服务工作。我们需要与奥运志愿者共勉, 让我们的志愿者看到他们背后站着的是我们整个民族, 世界也会通过志愿者来理解我们这个民族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崛起。要想在青年群体中树立志愿服务的价值观念, 发扬奉献精神, 就应该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的意识, 从小学、中学就开始引导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3) 悟道理
广泛地阅读, 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个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在英语课上要结合课文给学生讲相应的背景材料、讲做人的道理, 这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 但时间久了就会有“积水成源”之功效[3]。可以指导学生查阅中华励志网, 浏览有关专栏, 诸如:勇气与决心;乐观与开心;机遇与幸运;成长与教育;幸福与美好;执着与放弃……了解雷锋、丛飞、张海迪、吴天明等励志人物, 走进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定会大有裨益。
三、自用
1. 宗旨———好词为我所选, 靓句为我所用
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 肯定能积淀深厚的知识底蕴。但关键的是如何使用好所学的素材, 抓住好词、好句、好文章, 坚持不懈。
2. 目标
通过“为我所用”, 从而达成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开拓学习渠道, 丰富学习资源”, “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3. 措施
在每一篇材料的字、词、句、章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 从而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1) 用词语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如果把繁重的课业负担化整为零, 延伸到课外, 甚至放在英语角、英语论坛、演讲比赛、卡片小制作等活动中去,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又能体现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布置同学们在高中英语 (人教版) 二、三册中挑出“develop”一词的出处, 并说出他们的意义、用法、制作成小卡片, 看谁做得又精又准, 又快又好。
通过这些方法, 让他们在文章中找词, 在作文中用词, 定会大有裨益。
(2) 用语句
在学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一第二单元Reading———Tips for job interview success后, 要求学生总结课文、参考句式,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求职建议:
(1) Give concise but thorough response to questions.
(2) Relax and answer each question concisely.
(3) Respond promptly.
……
(3) 用文体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
可以采取课文仿写的方式来指导阅读。学完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人教版高一上Unit4) 后仿写故事类短文;学完Explorer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Project) 后仿写人物介绍类短文;学完Aids today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三单元Reading) 仿写说明类短文等等。
要使学生在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上有所提高, 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是主渠道、主阵地。本文所提出的“三自”原则, 阐述了英语阅读前后的策略与做法, 如能长此以往, 再加上教师恰当的指导, 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道义.优化高中英语学习方式的途径.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6 (8) .
“三自”教学模式 篇8
一体现“自然”理念
1. 遵循学生的自然身心特征
教师备课时, 研究所教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低龄段学生可以用视频、漫画、游戏、儿歌等载体为情境, 高龄段学生可以用问题、活动等载体为情境, 意在让学生自然参与到本堂课知识的学习。在信息的获取与管理这一课中, 为了引出信息获取过程与途径, 笔者通过关键词猜事物这样的形式, 提出三个关键词“辽宁”“沈阳”“赛事”, 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引出“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 然后了解这项赛事, 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取?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 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学习, 提高了课堂效益。
2. 遵循教材的自然知识体系
教师备课时, 要研究教材、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 读懂本堂课的知识在整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段间的前后联系, 剖析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网络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断章取义。在信息的获取与管理这课中,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每时每刻都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紧接着问:那我们怎样来获取、处理、管理信息为我们所用呢?引起学生思考。
3. 遵循知识的自然形成过程
教师备课时, 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将新学的知识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确保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依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自然形成本堂课的知识目标。在这堂课中, 在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百度查找第十二届全运会奖牌榜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百度除了可以查找网页信息, 也可以查找图片、音乐等信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原来查找网页的基础上, 掌握下载信息的简单方法。
二体现“自主”理念
1. 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会的教师不教, 学生不会的通过情境的创设, 让部分学生先学会, 然后请他们做出解释或说明, 教会其他学生。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跟着学生走向教材。笔者在上这堂课时, 有个环节是让学生把找到的网页保存下来,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 不用提示就能完成, 就让已掌握操作技能的学生上台演示。
2. 倡导规律的自主发现
任何定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均由学生完成, 教师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真相。这节课中有全文搜索和目录索引搜索引擎的介绍, 笔者通过打比方来区别两者的不同:我们要到图书馆里找一本关于历史人物方面的书。你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是把图书馆的书全部找一遍, 二是按图书馆的分类目录逐层查找。前者就是“全文搜索引擎”, 后者就是“目录索引搜索引擎”。
3. 倡导问题的自主解决
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是课堂教学最佳的素材, 也是对教师专业水准的最大考量, 如静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认真审阅学生的解题, 善于发现问题, 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课堂将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亮点。
三体现“自在”理念
1. 学习兴趣培养的自在土壤
学生在一堂课后, 意犹未尽、思有不绝, 忘记了下课的铃声。这已使得学生求知的欲望倍加强烈、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但又不得不扼腕痛惜, 戛然而止, 这才叫自在。在备课时, 设计环节要环环相扣, 注意灵活变通,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充分观察、交流、尝试, 享受发现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活动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思维不会跳跃分散, 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 学生能力提升的自在空间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的学习感悟相互碰撞,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乃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以发挥和提升, 让课堂成为其能力提升的自在空间。教师在课堂上避免“一言堂”, 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在的学习空间内构建知识、掌握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多元智能, 可谓效益甚好, 不但避开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 转向由学生来主导课堂的进行, 学生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并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不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3.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在殿堂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向学生学习, 因为教师并不是最聪明的人, 教师会发现有时学生的想法比教师更高明, 如能在课后及时反思, 寥寥数语书写反思, 天长日久, 教学日记将会成为教师的巨著, 专业水平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自”教学模式 篇9
峰。难道我们就不能下功夫学好数学吗?如何挖掘数学史的教育要素, 使数学史的价值在数学教育中得以真正体现, 用数学的光辉历史激起学习数学者的“我能”愿望, 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目标追求。
无论是从事数学科学研究、教学方面的人, 还是学习数学的人, 都要不断树立“我能”的意识, 要善于动脑, 勤于动手, 敢于创新。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 其实是被常规思维所束缚, 如果打破了常规思维, 那么许多不可能或许就会变为可能。大多数人认为常人做不到的事自己也一定做不到, 认为那一定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困难, 所以畏惧, 因此就选择放弃。这是在对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其实, 数学后进生中96%的人, 都有学好数学的愿望。很多人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 学不得其法, 突不破难点, 因此放弃, 常此以往, 丧失了自信心。事实上, 只要是符合科学规律, 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 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要经常想“别人能学好数学, 我也一定能”。也就是说客观上并不存在“不可能”。客观上的暂时不可能并不可怕, 要是主观有了不可能, 那就真的不可能了。主观上认为“可能”而又符合科学规律, 那么, 任何暂时的“不可能”终究会变成可能。人类的创造力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而的“三自”教学法, 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已初步显示出成效。现将我的做法、体会小结如下。
一、自制作:仿———改———创
自制作就是学生根据某一实验教学要求, 自己设计、制作小模型的实验器材。自制作活动大体分为三类。
随着某种可能性的诞生, 又会产生诸多新的不可能, 以此更迭, 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 从不可能走向可能。创造, 并不是要把事情搞的越来越复杂, 而是使它真正合理。创造是力量, 创造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 你不能整天只追随着别人的脚步, 应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做一个全新的人、独立的人, 因此你必须自信、你必须创新, 你要敢于用新颖、特殊的方式显示你的能力。应强调指出的是, 你必须要牢固树立“我能”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与解答 (理科) [M].山西经济出版社,
[2]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与解答 (文科) [M].山西经济出版社,
[3]张占朝, 郭静莉.刘徽的治学思想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长治学院
学报, 2006, 2.
[4]张国杰.数学学习论导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何克航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 , 第二
版.
【责任编辑姜华】
一是仿。就是模仿制作课本上的模型、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这是自制作的起点, 借此培养他们初步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例如:用细竹筒制作连通器和活塞式抽水机, 用医用塑料瓶和塑料管制作压强计, 用玻璃片连成船闸, 用废玻璃管和废饮料瓶制作量筒, 用木块制作水平器, 用烟盒锡纸制作验电器等。这些出自于学生之手的作品, 虽然不甚美观, 不甚精致, 但并不妨碍实验效果, 加之其中寓有学生的情感投入, 所以, 特别能激发学生自制作的兴趣。
二是改。就是从实际出发对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仪器装置做一些改进或改变, 从而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使现象更加明显, 使实验效果更好。如:在演示“几杯水压破水桶”的实验时, 学生将实验装置改成用一根很长的塑料管装几杯水, 一端插入装满水的废饮料瓶里 (选择大饮料瓶) , 然后用滑轮将塑料管的另一端慢慢竖起来, 随着塑料管上升高度的增加, 就会看到废塑料瓶慢慢被压破, 瓶里的水从裂缝里流了出来, 使“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的结论得到证实。改进后的装置选材容易, 制作简单, 效果明显, 可行性大。
三是创。就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 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一些小实验仪器。如:学生学过“摩擦”后, 设计制作了“纸筒提水”的小实验:将一根细绳的一端塞进一个废蜡纸筒里, 往筒里装满沙并压紧, 然后用白纸把筒口封住, 细绳的另一端系住装满水的塑料桶, 手握蜡纸筒向上提水桶时, 利用沙与细绳间摩擦力, 就可以把水桶提起来。这些创造性的小实验生动、有趣,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小实验仪器的能力。
通过仿、改、创, 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也为上好实验课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仪器, 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自演示:证———排———减
自演示就是学生在自制仪器和实验器材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从目的角度讲, 自演示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是证。就是以证明自制仪器符合实验要求为目的的演示。每学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以后, 在学生自制作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做验证性演示, 为学生提供展示其自制作仪器价值的机会, 并为自制仪器的完善和改进提供保障。例如, 为检验同学们自制的量筒是否符合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用量筒测体积”的操作演示:先让学生分别用自制的量筒测出某一物体的体积, 记下各自的数值, 再用标准的量筒测出这个物体的体积, 比较这两个数值差异的大小就可以看出谁自制的量筒较准确。对于演示效果较好的同学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 对于效果较差的同学给予正确的帮助, 不断提高他们自制作的水平。
二是排。就是以排除自制仪器演示故障为目的的演示。各种实验, 不可能都一举成功, 在各种实验中出现的障碍, 都可能成为排障性的演示课题, 通过排障性的演示,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和动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如某同学在做“用自制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实验时, 因连接的线路接触不良而未能达到实验目标, 就以线路中的故障排除为课题, 让大家认真分析, 重新准备, 再次操作, 使故障得以排除, 实验得以成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失败中求成功”的品格。
三是减。即减小误差, 以求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的实验。有些实验, 大体实现了目标, 但尚欠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组织学生以减少某些实验误差为目的的演示。如:小实验“利用钢笔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学生都会做, 但测出的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就以“减小误差使实验更精确”为课题, 组织学生边分析边实验, 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使测量误差减小到最低值。
通过上述目的各异的自演示,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又使实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全面提高了物理课教学质量。
三、自小结:撰———讲——评
自小结就是把自制作、自演示的目的、过程、结果等加以概括, 找出规律, 加深理解, 达到消化。自小结的途径大体有三条。
一是撰。就是撰写出自制作、自演示的目的、过程、结果、注意事项、体会的小结文字。要做到每一件小制作都有其相应的制作说明卡和实验操作说明书。
二是讲。就是有计划地举行自制作、自演示讲习会。由学生讲述自制作、自演示的要点、收获、心得。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评。就是让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及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的“三自”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价,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明确下阶段“三自”活动的目的任务, 巩固发展“三自”活动的效果。做到一次总结上一层楼, 使“三自”活动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
实践证明:“三自”教学法不仅可使农村中学长期空缺的实验教学得以落实, 而且是全面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要:利用“自制作、自演示、自小结”的“三自”教学法,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渠道, 充分与现代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相接轨,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三自”教学模式 篇10
一、政治课堂的生态构成分析
初中政治课堂主要由主体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两大块组成, 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课堂生态构成才能更好地进行“三自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 确定目标, 自主规划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自主规划的前提,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自主预习之前,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还要包括合作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在师生、生生互动协商之下进行。
在七年级政治课《认识自我》单元中, 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规划, 出示新课规划表, 先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填写, 再由小组长负责收集, 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探讨, 最后确定填写内容。课题规划表如下。
学生在课前 (如放假时间) , 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访问专家等途径以书面形式尽力完成课题规划表。为了全面了解组员的工作成效, 可先让组员自评, 再让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 最后指导教师对各个课题研究进行评价、评比。
(二) 独立学习, 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自主质疑的基础是学生独立学习, 没有学生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自主质疑无疑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 让学生先自主质疑: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它赋予我们公民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然后可以出示相关案例, 再提问:你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公民享受了哪些权利?作为小公民, 你享受了哪些权利?……这样,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欲望, 既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节时, 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由他们分析总结班上的“学习标兵”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和成功经验, 进而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做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 因此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 教师导学, 自我完善
1.从教师自身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的两个生命体, 而且教师的知识、情感结构要优于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 是最无声的德育教育, 也是最民主的德育教育。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引导、带动学生, 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下图所示。
可以这样说, 言传身教是一种最形象、最具有表现力的直观教育方式, 教师行为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教材。所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 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坚持不懈地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 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例如在进行“守时诚信”教育时,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从自身行为出发, 上课不迟到, 下课不拖堂, 并且与学生约定好的事情应该做到, 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的教育时, 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 比如不合适的体罚、辱骂等都不应当出现。反过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做到了, 你们做到了吗?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 将如何去改进?教师应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 不搞特殊化, 从而对学生进行最有力的道德教育。
2.从教学态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教师采取同样的态度。教学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教师对教学的态度, 第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初中政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 在课前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 寻找贴近实际的案例, 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 进行道德知识的讲述, 更应该从案例中、从生活中、从实际行为中对学生起到道德引导和塑造作用。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 应该尊重、爱护学生, 用平等、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断赶超其他同学, 让自己熠熠发光。
例如在讲述“学会负责”相关问题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责任。比如作为教师的责任, 作为学生的责任, 作为子女的责任, 作为父母的责任, 作为警察的责任等等。向学生提问: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 你们有哪些角色呢?扮演这些角色时, 你们做到了哪些方面, 哪些方面又没有做到呢?再如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 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 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以及学习上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首先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让他们坚定信念, 切忌急躁, 最后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将爱奉献给学生, 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 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 以良好的素质引导学生, 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从课堂问题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反思、加强学生探究, 关键就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正确使用网络”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首先,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案例中的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游戏, 正确吗?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该青少年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学生讨论问题, 并议论纷纷。接着教师提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 继而展开思考和探究, 并自己分析出解决方案, 结合自身平时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4.从生活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佳教材, 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印象会十分深刻。德育教育先是让学生有了理论基础, 然后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领悟和反思这些理论, 从而验证理论, 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知识源于生活, 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大背景, 然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好学生”, 如下图所示。
课外生活实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 一方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完善, 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应用,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走进社会之后能够独立面对挑战, 规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初中政治课程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学习, 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等;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访问乡土民情, 勇于积极分享和参与, 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
例如, 在讲述“保护我们的家园”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分析家乡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并且完成调查报告, 给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义务劳动等, 通过学生的双手美化家园, 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爱护与关注。
总之, 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多利用学科的育人特点, 在教学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形象的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 形成良好品质,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6 (7) .
[2]索桂芳, 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8) .
“三自”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三自能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新
引言
现如今,素质教育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三自能力”广受各个教育阶层重视。“三自能力”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三种能力及存在区别,又蕴含着统一。“三自能力”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塑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凸显出教人育人的发展性、综合性、阶段性及持续性。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三自能力”做教育核心,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让高中政治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机。
一、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将教学内容转变为问题,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日常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善于将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内容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等进行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得出不同程度的答案,从而获取所得知识内容[1]。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利用学生对课堂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问题,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提高政治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学生心智普遍相对成熟,在日常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时,教师可以先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导入“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或“有权威的权利和没有权威的权利的区别”,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研讨,得出学生各自的结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巩固学生知识基础上,教师能够得到学生及时的反馈,进而让政治课堂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互动,并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要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教师能够在分组讨论中,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讲解“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否无意义”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通过社会现象让学生思考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在思想碰撞中思考社会、思考事物,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由于网络中知识丰富,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计算机也能为学生实践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让学生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师课上所讲内容已经辅助学习与自主学习。通过实践在网络上寻找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新奠定基础
想要实现自主创新的前提是有一个轻松的氛围,一个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内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日常教学中,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所以,教师要以欣赏、尊重、支持、平等的眼观对待学生,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身想法,真正的做到师生平等。一般情况下,如果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轻松,学生往往会想出一些创造性观点[2]。
(2)通过社会热点来开拓学生思维
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所以,在日常政治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必须要结合国内外政治形势。例如在讲授“生活与消费”时,教师在教授教材内容基础上,要将教学思路向国际延伸,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如果我国经营者该如何做?如果我是企業劳动者怎么做?”等等想法,通过学生不断思考完成创新。
除此之外,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并在情境中合理设计疑问,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来寻求答案,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补充,最终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进而不断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应试教育也已经逐渐转化为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三自能力”为核心,通过对学生全面培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兰.谈高中思想政治科学教学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9):18-19.
“三自”教学模式 篇12
一、“以校为本”的发展策略
“以校为本”,首先是以教师发展为本。我校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的继续教育机制,以校本研修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并制订《进才北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划》。教师参照基本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愿景,制订出个人的四年专业发展规划。
我校还构建了教师遴选机制、聘用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我校评价指标体系由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三个维度构成,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满意率调查,以及家长、专家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
二、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分层分类专业培训。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四步并进:“软硬兼施”,优化工作环境;“心手相连”,开展文体活动;“你争我赶”,组织文明竞赛;“多快好省”,落实综合治理。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地分层。我校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发展性评价的结果,把教师分成“入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实行分层培养。
1. 新教师“入格”培养
新教师指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培养的目的是使他们缩短“磨合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主要培养方法是抓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面对面地进行跟踪指导,实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展示课等活动。目前,学校有13位新教师处于“入格”培养阶段,他们在带教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快速成长起来。
2. 入门教师“升格”培养
入门教师指工作5年以上的成熟教师,学校为他们搭建了诸多“升格”平台:每学期安排一次校级、署级或区级教学展示课;有科研特长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安排骨干教师带教;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对事业心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参加市、区的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目前,我校有65位教师参加“升格”培养,占教师人数的42.2%,他们正在快速成长为署、区级骨干教师。
3. 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骨干教师是学校后续发展的中流砥柱。我校要求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子课题;鼓励他们参加区、市骨干教师和市名师后备评审,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求他们每学年开设一次区级以上的公开课或示范课,展示自己的特色。目前,我校有30位骨干教师处于“风格”培养期。
三、自主发展的成长方式
如果说,前面的培养方式是引领,是驱动,那么其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各个层面的教师走向“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的“三自”发展。
1. 课题研究是教师自主成长的熔炉
我校有多个市、区级课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教师在市级课题《英特尔未来教育问题化教学在推进新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区级课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践研究》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市级课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分层培养》中更新教学行为;在区级课题《中学德育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明白了生活化德育的理念和方式。目前,学校有2/3的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中,2009年至今共有11名教师拥有个人独立课题。
2. 课程开发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
我校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每位教师都经历着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培训自己、提升自己。我校本学期共开设探究型课程23门,社团课30门,成型的校本课程(教材)23门(本),所占学科覆盖率为66.7%。
3. 学历进修是教师自主提升的阶梯
我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继续学习,为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目前,我校教师本科达标率为100%,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共21人。
4. 培训别人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契机
教学相长,培训别人就是提升自己。我校是华东师大校本培训基地、上海市见习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都接受大学生实习任务和区内见习教师培训任务。作为区域校际教研联合体的领衔学校,我校与第二教育署“五校联合体”、跨署“五校联合体”的兄弟学校互动频繁。学校作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参与中国移动——西部校长影子工程,己与四川成都、青海西宁、贵州毕节、吉林集安等地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同时与浙江温州、江苏扬中、安徽巢湖等地学校建立起长三角结对交流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至2012年,我校共承担8个城市、13批次,共66位教师的结对培训任务。
【“三自”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三自教学05-09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05-24
三自07-15
三自管理06-25
三自能力09-19
三自六不让 体会11-26
三自六不让学习方案07-08
改革从“三自”课堂开始09-03
三自六不让心得体09-07
“三自”教育的调查报告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