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2024-06-05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共9篇)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1

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作为其典型形式的乡村旅游的开发, 还存在着产品形式单一, 游客的参与性不强, 体验层次浅薄等问题。本文试图根据体验经济的特性, 从鲜明主题的确定, 个性化旅游产品的打造, 旅游产品的高参与性, 回忆体验的打造等几方面给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验经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 (依托) , 以商品为道具 (载体) , 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从生活与情境出发, 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 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改变消费行为, 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乡村旅游是城镇居民对乡村特有的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及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一种体验活动, 是体验经济的一种典型形式。做为近几年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的产品形式, 乡村旅游产品还存在着形式单一, 游客参与性不强, 体验层次浅薄等问题, 急需对产品升级换代, 适应时代潮流。

1 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1.1 时代的呼唤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等浪潮后, 体验经济将是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 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 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体验经济”也将成为中国21世纪初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乡村旅游产品做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 其规划开发只有适应时代经济的需求, 才能茁壮成长。

1.2 游客的需求

21世纪的今天,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 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环境中, 要面对许多看不见的攻击, 有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感情的挫折、来自生活空间的挤迫等。被各种现实利益纠缠了很久的心灵需要得到平静, 需要至高的欢愉。于是, 优美的田园风光, 古朴的农耕情调能让人们产生一种与现实暂时的隔离感, 使他们能从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中暂时性逃离。

2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国葫芦第一村乡村旅游开发客源市场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第一村旅游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聊城市中国葫芦第一村的旅游需求要素进行了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在葫芦村、旅行社、旅馆和典型的乡村旅游地, 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

根据旅游需求市场抽样调查资料, 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和EXCEL工具对游客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2.1 游客喜欢葫芦村葫芦架下的小路、街道、胡同和院落

调查显示, 喜欢进入葫芦村的小路、街道、胡同和院落为葫芦架覆盖的游客所占比重最高82% (如图1) , 但现在的葫芦村只有部分胡同和院落有葫芦架。

2.2 游客喜欢葫芦村的背景音乐是葫芦丝音乐

调查显示, 游客希望进入葫芦村能听到葫芦丝音乐占比重最大 (86%) (如图2) , 但现在的葫芦村没有音乐背景, 或者有时候播放现代音乐。

2.3 游客喜欢的葫芦村的餐具是葫芦做的

调查显示, 游客在葫芦村用餐, 喜欢用葫芦做得餐具所占比重最大 (83%) (如图3) , 但目前葫芦村餐馆还没开发葫芦餐具。

2.4 游客喜欢参与性强的葫芦村的旅游项目

调查显示, 游客喜欢的葫芦村的旅游项目中, 租地种植占比重最高 (28%) , 采摘葫芦占26%, 跟着学做工艺葫芦占25%, 参观工艺葫芦占10% (如图4) , 参观葫芦架占11%。目前该村参与性的项目还没有。

3 体验经济时代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建议

体验经济时代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建议,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国葫芦第一村为例。

3.1 鲜明主题的确定

旅游主题是在整合旅游项目资源和分析客源市场的基础上, 对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的核心体验价值的表达。主题应根植于本地的地脉、史脉与文脉, 适应或者引导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 突现其个性、特色与新奇, 确定鲜明的主题, 并避免与周边邻近地区同类旅游目的地的雷同。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 被誉为中国葫芦第一村, 现拥有560亩的葫芦种植基地, 专业技术员工56名, 形成产, 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葫芦与传统的烙画艺术巧妙的结合, 创作出来的工艺品保留了民间纯朴天真的自然品味, 又吸收了中国人文文化的气韵, 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以至争相收藏, 爱不释手。

葫芦烙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葫芦在民间也称做“福禄”。近来随着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提高, 人们的文化欣赏品位也得到升华。葫芦烙画艺术古朴典雅, 回味无穷,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现经营业务有工艺葫芦, 烙画葫芦、艺术葫芦、烫画葫芦、酒葫芦、福字葫芦、异型葫芦。

现在该村的客源主要是经营葫芦的商家或葫芦艺术爱好者, 纯粹的游客还很少。鉴于此, 中国葫芦第一村今后的客源市场应定位于葫芦经营商、葫芦艺术爱好者、乡村旅游者。分析本村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 其主题可为:传承悠久工艺, 中国葫芦第一村。

3.2 乡村环境的打造, 个性化旅游产品的提供

旅游产品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 只有提供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 才能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 使其悦耳悦目, 悦心悦意, 到达震撼其心灵的效果。乡村旅游产品的客源主要是城镇居民, 他们要体验的是乡村独特的环境及民风民俗。故乡村的建筑、街道、餐饮、交通、购物、娱乐形式等应本地化, 根植于本地的地脉、文脉和史脉;乡村旅游的服务也应本地化, 其服饰、接待仪式等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 给游客异样的体验。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 做为中国葫芦第一村, 其主题就是葫芦, 葫芦的种植、研究、加工、销售, 整个旅游产品围绕葫芦展开。第一, 其整体环境的打造应该是进入葫芦世界:进入村庄的小路、街道、胡同、院落等线状、面状的空地, 都应架起葫芦架, 使游客进入村庄就能观看葫芦秧、葫芦果、葫芦藤的千姿百态, 嗅闻葫芦的芬芳香气, 触摸葫芦的异样质地;葫芦规模种植基地, 进行品种分片, 布局美化;村庄的背景音乐可播放葫芦乐器演奏的有关葫芦的音乐;村庄内的各种标识可运用葫芦的形状。第二, 可建一葫芦博物馆, 展示各种工艺葫芦、葫芦乐器、各种葫芦日常器具。第三, 可建一葫芦餐厅, 烹制葫芦宴——葫芦汤、葫芦菜、腌制葫芦、晒干葫芦等, 使用葫芦做成的饭碗、茶杯、饭勺、羹匙一类的东西。第四, 旅游产品可分观赏性、参与性、科普教育性等。

3.3 旅游产品的高度参与性

游客的需求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赏花, 只有提高其参与性, 并在参与中思索与体会, 才能真正的体验, 而且体验的感官越多, 越容易形成难忘的经历。旅游供给者应设计和提供尽可能参与性强、兴奋感强的活动与项目, 提倡深度的体验旅游, 旅游者既要身游又要心游, 游前要了解旅游地的历史与环境, 游中要善于交流, 游后要“反刍”和“复习”, 要动腿走、动嘴问、动脑想、动手记, 把观察上升为心得, 从经历中提炼体验, 不断提高旅游素质。乡村旅游可以通过设计真正的农活项目, 让游客亲身参与采摘、放牧、收割、加工等活动而产生深度的旅游体验。

中国葫芦第一村的参与性项目可设计以下几类:第一, 租种。该村区位条件较好, 可出租土地给城镇居民, 他们可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管理, 本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给你指导, 收获的葫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使用。通过这项活动, 游客可经历葫芦的整个种植过程, 既可以亲睹葫芦从种子到成品的每个阶段的成长过程, 还能学会期间的种植技术。通过自己的手, 看着葫芦从种子到成品, 对于城镇的人来说, 将是无比兴奋和难忘的经历;第二, 让游客参与工艺葫芦的制作过程。游客除了欣赏这些优美的工艺品外, 若能自己动手, 跟着师傅学两手, 会满足游客的成就感、实现自我的需要, 激情、兴奋感充溢心胸, 可以经久难忘, 回味无穷。

3.4 创意旅游纪念品, 提供回忆体验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完整体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如果旅游企业经过制定明确主题、强调参与等过程, 设计出精致的带有体验意味的产品, 消费者肯定会愿意花钱买纪念品, 回味体验。

体验式旅游商品设计时要遵循两个思路:一方面要突出特色化, 它的开发要承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代表一定的民族、民俗特色。另一方面强调纪念性, 如游客参与制作的旅游商品比厂家生产的更具有纪念性。

参考文献

[1]郭剑英.四川体验旅游资源及开发评价[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5) .

[2]陈鸣.体验经济中的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J].商业经济文荟, 2005 (3) .

[3]魏小安, 魏诗华.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J].旅游学刊, 2004 (4) .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2

位于天津蓟县城东约16公里处的穿芳峪乡毛家峪村,一度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小山村。“春种几垄地、秋摘几筐果”,是全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北方旅游第一村”。讲到毛家峪村翻天覆地的改变,必须要从他们的党支部书记李锁开始讲起,在李锁的带领下,毛家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李锁也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民兵干部”“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李锁,这个中国新时代的村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可以当好一名村官,如何可以带领村民走上发财致富之路。

1986年李锁退伍回乡后,放弃了乡里给退伍兵安置的“铁饭碗”,把村里10多名复转军人组织起来开了一个小瓶盖厂。10年时间,瓶盖厂就发展成为华北地区同类企业的“龙头”,拥有员工500多人、固定资产300多万元。自己的企业越来越红火,荷包越来越鼓了,但由于地处偏僻、缺乏致富门路,全村的经济发展依旧落后,李锁开始思索着怎么带领全村人民一块富裕起来。

2000年11月,毛家峪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在全村党员的一致推举下李锁正式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上任后,李锁四处考察学习,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李锁和支部“一班人”根据村里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好、长寿老人多的特点,确定了以城市中老年人修身养性为重点发展旅游经济的方向。将该村定名为“毛家峪长寿度假村”并确立了以长寿为主题,科技做支撑,院校为依托,组织作保证,以旅游为支柱,以富裕农民为目的的发展目标。

办农家旅游,群众思想上有顾虑,担心没客源,李锁第一个把老房推倒,投资50多万元建了650平方米的腾龙阁,这是第一批标准较高的农家旅店。发展旅游必须依托优美的景区才能后劲充足,没有景区的旅游就好比无源之水,无基之本。然而,景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集体没有钱,群众没有钱,李锁把自己的房产、有价证券全部拿出来担保,贷款200多万元全部投入景区建设,并向全村群众保证如果失败不用集体背一分钱的债务。为了打开市场,李锁又奔波往返于北京、天津和唐山等城市,几乎走遍了这些城市的所有旅行社,并建立网站宣传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锁和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村里修建了二十多处旅游景点,推出了果品采摘、睡热炕头、吃农家饭、当山里人等农家特色旅游项目。200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向沉寂的小山村突然热闹起来,津、京、唐等许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毛家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旅游“开门红”,全村当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为了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毛家峪积极招商引资,采用公司介入模式,吸引有势力的大公司帮助建设新农村。2005年毛家峪创造性地与天津永泰红勘集团强强联手,成立了毛家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全村的旅游产业实现了商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同时引进大量资金和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胆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为新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使旅游景点年年都有新面貌。毛家峪村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对元古奇石林风景区进行了深度开发,形成奇石林观石赏景长寿游等六大旅游项目系列;修建了5公里的高标准旅游专用路线,并设置路标指引客流,旅游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扩建停车场40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旅游设施,为毛家峪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3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景洪

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 会展旅游是一个发展极快, 潜力巨大的市场,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预测, 会展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趋势之一。会展旅游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于它有以下的优点:一是在价格和季节上所受的影响比其他旅游项目小;二是会展旅游者停滞时间长, 旅游消费水平高。据统计, 1989年到香港的会展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是一般旅游者的2倍, 消费是一般旅游者的3倍, 分别是6.8天和17542元。近十几年来, 会展旅游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项目, 已成为整个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因此, 会展旅游越来越受到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注目和重视。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其优势来寻求城市的升级与深度发展, 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

一、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

何为会展旅游?国际上早已有统一的说法, 即MICE (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Exhibitions的简称) , 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大多散见于以会议旅游、会奖旅游、商务旅游为题名的文章。通过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 以“会展旅游”为关键词和主题进行检索, 进而搜索而查询到1000多篇论文, 发现学者们在研究会展旅游及相关问题时, 众多学者侧重对会展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AndrewBradley (2002) 认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应丽君 (2002) 提出的“会展旅游就是通过会议、博览、展览、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各类举办活动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吴明远 (2003) 将会展旅游分为四类旅游产品:会议旅游、展会旅游、节庆旅游、文体旅游。何建英 (2004) 提出:会展旅游是指以会议、展览为主要吸引物, 吸引旅游者前往会展举办地参加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 满足旅游者人际交流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林越英 (2002) 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个方面来定义会展旅游。谷玉芬 (2004) 提出应将会展看成旅游吸引物, 将会展参与者转化为旅游者, 并提出会展旅游不是商务旅游, 它只包括会议旅游和展会旅游。

综上对会展旅游概念的分析, 可总结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不同于旅游业, 它是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吸引物, 以参展商、专业观众及与会人员为旅游者, 涉及到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部门。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会展旅游

旅游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 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截至2009年, 中国有655座城市, 还有19322个建制镇。旅游城市是指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比较发达, 在国内或国际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以上三项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旅游城市, 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标准, 经严格的评选程序所评选产生的旅游城市。为提高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和质量, 1998年, 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 截至2010年共有339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理论上讲,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国旅游城市的代表, 是中国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主体, 是中国旅游业对外形象的具体体现, 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旅游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 是中国旅游业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力量, 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经济总量的90%以上显然,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 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质量和旅游体验环境, 营销城市旅游品牌, 促进城市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背景下, 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积极扶持和发展。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国内各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例外, 都在探究城市如何升级、如何寻求更深发展的路径。优秀旅游城市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良好的城市形象、完善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旅游资源丰富, 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 良好的区位条件等。优秀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这些条件正是会展旅游举办地所应拥有的。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业, 以举办会展旅游为突破口的经验, 是优秀旅游城市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因此, 优秀旅游城市与会展旅游的完美对接, 决定了优秀旅游城市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三、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会展旅游的现状意义

景洪, 傣语意为“黎明之城”, 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及全州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西双版纳中部, 北回归线附近, 与老挝、缅甸、泰国一水相依, 山水相连, 国境线长112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一江连着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穿越而过, 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这里世居着以傣族为主体, 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布朗族等13种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古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胜迹, 神秘的原始森林, 绚丽的热带风光,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使景洪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全天候旅游城市。1982年国务院批准景洪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工程已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这将为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西双版纳的会展旅游起步较晚, 但是其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 这主要归结于其州府景洪拥有众多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一) 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1、气候优势。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 气候优势独特, 是我国南亚季风区域中唯一的热带区域, 阳光充足, 终年温暖, 湿润多雨, 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5.5摄氏度, 没有明显的冬季。西双版纳凭借温暖的热带气候优势, 可以说其州府景洪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全天候旅游城市, 拥有开展会展旅游的先天气候优势。

2、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州面积不足两万平方公里, 但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 约占云南省边境的四分之一, 与缅甸、老挝接壤, 与泰国相邻, 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是云南建设面向西南“桥头堡”战略的主阵地, 是云南省边境线最长, 国家级口岸最多, 离泰国最近的地区, 也是我国向东南半岛腹地延伸度最长的地区。全州现有国家一类口岸4个, 60多个通道与境外相连。随着昆曼公路的建成, 西双版纳至老挝、缅甸、泰国的跨境旅游专线的开通, 将给沿线城市景洪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提升和转变契机。

3、旅游资源优势。

景洪作为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作为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西双版纳风景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热带作物研究所、傣族园、橄榄坝、野象谷、基诺山、大佛寺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展示地, 以及位于周边两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打洛原始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 以热带风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三大旅游资源著称于世, 以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是旅游者心驰神望之地, 对国内外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是进行会议、度假、观光游览、跨国旅游的最佳理想之地。

4、已有一定的承办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景洪结合城市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会展旅游的软、硬件建设, 已初步拥有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在场馆方面拥有西双版纳国际会展中心, 位于曼弄枫与景洪之间门户区域内, 会展中心占地5.8万平方米, 3万平米的超大展场, 500个停车位, 其中内展厅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外展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充满着傣式韵味, 是西双版纳官方或非官方论坛的主要举办地, 也是西双版纳面向东盟地区最重要的会场, 近几年来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会议。在配套设施方面, 景洪拥有旅游住宿设施140余家, 星级宾馆32家, 加上会议酒店的大小型会议室, 其中大连酒店、景兰大酒店、观光酒店、金版纳酒店、金地酒店、傣园酒店等是会议酒店。旅游车460辆, 旅行社13家, 导游961人, 旅游购物、文化演艺、娱乐、餐饮企业共50余家。在交通方面, 景洪机场是仅次于昆明机场的云南省第二大航空港, 开通6条国内国际、省内航线, 国外航线可直达曼谷和万象。景洪港是国家一类口岸, 是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上我国境内第一大港口口岸, 沿江顺流而下可达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 是云南省唯一拥有对外开放的水、陆、空国家级立体口岸的民族自治州。除了已初具规模的会展接待基础设施外, 还具有举办大型会展、会议的成功经验。

5、会展旅游已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近几年, 景洪陆续成功承办了多次国际国内会议, 有中国东盟媒体论坛、首届贝叶文化研讨会、GMS旅游工作组会议、首届国际傣医学学术会议、西南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全国有色施工企业工会协作会、第四届中国汽车发动机现代技术论坛等大型会展会议, 促进了会展旅游的发展, 确立了在国内、省内会展旅游城市的地位。在政府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 景洪举办的会展和节庆活动不仅数量多, 类型广, 而且体现西双版纳和云南的特色, 如每年4月举办的驰名中外的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 每年1月举办的哈尼族“嘎汤帕节”, 在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节庆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潜力也日益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

(二) 景洪会展旅游的现状

在中国, 会展旅游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城市的会展旅游已经初具规模, 初见成效。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深圳这样的会展城市。景洪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借势西双版纳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 近年来会展旅游发展迅猛, 产生了很好的综合性效益, 但是, 与其他城市的会展旅游相比, 景洪目前的会展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经济总量小, 观念落后。

首先, 景洪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受种种因素影响, 社会发育程度低, 经济总量较小, 缺乏对发展会展旅游业的有力支撑。其次, 很多部门和人员由于长期以来对会展旅游的认识不够, 还没有给会展旅游确立应有的位置, 不能准确理解和认识会展旅游的含义、价值和发展潜力, 把办会展当成简单的、临时的活动, 或者把会展看成是经贸活动的配角。这些观念严重阻碍着景洪会展旅游的发展。

2、没有专门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目前在景洪举办的稍微重大的国际性或全国性会展, 一般都是由政府牵头, 招集会议主办者成立临时的组委会, 整个会展的运作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或者政府行为的成分很重, 没有专业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缺乏商业化、企业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3、旅游活动尚未真正参与进来。

伴随着会展旅游的逐步成熟, 会展城市的会展组织者与承办者分工越来越明确, 特别是大中型国际国内会议展览。因为这些活动涉及到参加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 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而会议的组织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使上述各部门有效地协调起来, 这就需要专业承办者来操作。景洪目前的展览组织难以胜任大型会展业务中的组织、接待工作, 而且由于不熟悉旅游业务, 不懂如何使会展活动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结合起来, 往往亲自安排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 还因对旅游业的不熟而降低参展人员对会展旅游活动安排的满意程度, 致使旅游活动未能真正参与到会展活动过程中, 旅游业与会展业未能达到互动的状态。

4、会展设施规模不足、档次不高。

具备一定档次的会展设施, 是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会展设施主要包括举办会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齐备的会展中心、会展场馆。就景洪来说, 目前拥有的会展中心、会议酒店相关配套设施的规模和档次远远不足以举办高规格、高水准的会展活动。

5、定位不准、缺乏品牌。

纵观景洪最近几年举办过的国际国内会展, 由于定位不准, 缺乏品牌, 所办的会展旅游专业化程度低, 主题不明确, 市场营销目标不鲜明, 导致目前景洪的会展旅游严重受阻。

(三) 会展旅游对景洪的重要意义

会展旅游的开发对景洪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既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和开放程度的全面检验, 也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旅游收入。

通过举办会议展览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既可以招徕大量的客源, 又能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 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会展旅游与常规的观光、休闲旅游相比, 具有组团规模大、逗留时间长, 消费档次高, 消费水平高的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调查, 会展旅游的旅游消费是普通观光旅游消费的2倍-3倍。景洪市通过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吸引大量会展旅游者参与旅游, 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全市、全州旅游收入,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随着举办各种大小会议的增多, 景洪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景洪市加强了公路主干道、排雨、排污管网、电网、通讯设施、绿化美化工程, 巨大地提升了景洪市的城市形象, 和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

2、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会展是现代社会人们信息沟通的重要方式, 通过会展能交流信息、展示产品、收集行情、洽谈贸易、拓展市场, 谋求共同利益。参与会展的人员在彼此的交流中达到促进会展举办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景洪市作为一个边境城市, 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 信息相对闭塞, 而通过举办会展, 带动会展利益的发展, 进而促进景洪对外开放的程度, 这也为景洪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招商引资机会。

3、城市知名度提升功能。

大型会展的成功举办, 将极大地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举办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随着近年来景洪举办会展次数的增多, 相关媒体对景洪的有效宣传, 进一步提升了景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塑造景洪特有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充分展示景洪的独特魅力, 使景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四、景洪深入开展会展旅游的措施

针对景洪开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景洪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景洪的会展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要使景洪的会展旅游发展壮大, 应进一步加强会展旅游管理, 规范会展旅游市场, 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可实施以下措施, 以保障会展旅游优化模式的顺利构建。

(一) 加强会展旅游管理的规范性

由于会展活动没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提供指导, 景洪在会展旅游的举办过程中, 使得会展质量难以保证, 既影响了会展活动的声誉, 又伤害了参展商的积极性。因此, 景洪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切实做好会展旅游的规划和宏观调控, 组织成立专门的权威会展管理机构, 在高效、规范举办会展的同时, 加强对会展旅游的管理, 为会展旅游的开展创造一个规范的氛围, 才能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

(二) 进一步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景洪目前拥有的会展场馆面积将近5万平方米, 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 景洪应从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出发, 借鉴国内成熟会展旅游城市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会展经验, 建设新场馆, 增加新设备, 如配备同声传译系统, 是接待国际会议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 要继续完善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公共交通体系, 进一步强化各种市政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建设、街道整修与装饰、环保绿化和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及其布局调整。

(三)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本土品牌会展

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的规模, 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会展。与一般会展相比, 品牌会展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具有较好的规模成效;三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四是具有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要保持会展旅游的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必须使地区会展旅游实现品牌化运营。

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类上来看, 景洪属于规模较小的市级城市, 因此, 依据这一特点, 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战略目标是“本土化”的区域性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发挥处于这一水平层次的优秀旅游城市的地方优势, 打造本土品牌展会, 走具有这类城市本土特色的发展之路, 来促进优秀旅游城市经济模式转型。

(四) 培养会展旅游人才, 建立专业化队伍

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 提高从事会展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个专业化的队伍, 是保证会展业及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景洪会展旅游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高层次的会展旅游管理、策划、经营人才比较缺乏, 导致配套服务水平低。因此, 要通过大力引进和培养短缺人才来提高会展旅游服务水平。景洪市各个部门和各个产业展览服务企业, 都要拓宽思路、广开门路、广招人才, 在利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 加强对会展旅游业人才的选拔、培训。另外, 邀请著名专家学者、高级策划人员进行讲学和研讨, 逐步建立起一支会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华.昆明会展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 .

[2]、谢雨萍, 邓祝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 .

[3]、郑四渭, 郑秀娟.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6) .

[4]、邓卫.旅游城市的发展与建设[J].城市研究, 1997 (4) .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4

《私人飞机》:你对未来涉及通航的业务发展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李梓正:通航产业很大,包括通航机场维护、通用航空制造业、机场运营管理、机场服务、通用航空公司、飞行俱乐部、飞行员培训等。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我说出自己对通航产业的未来版图规划,可能会有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不过我还是想说一说。我今后涉及的通航业务板块主要是运营管理和飞行俱乐部等。因为我比较爱玩,喜欢冒险;而且十多年的商旅贵宾服务管理经验,让我对管理更有自信和把握。

《私人飞机》:那么你的飞行俱乐部、通航运营公司以及高端旅游项目三者会有哪些结合,客户能得到哪些服务?

李梓正:无论商旅贵宾服务、旅行社业务,还是通航的运营管理及飞行俱乐部,它们都属于服务行业,都离不开服务和管理。许多经营理念及人员配置是可复制的、可整合的。飞行俱乐部可以为客户提供飞行方面的娱乐体验,而通航运营管理公司的飞机可以为高端旅游的客户提供无接缝的出行服务。

《私人飞机》:客户所能得到的服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梓正:目前金色世纪为高端商旅会员提供机场和高铁全程一站式服务,包括:进港接机—机场VIP停车位—VIP贵宾室休息—VIP值机—VIP安检通道—电瓶车—出港引领。待通航导入现有的服务体系中,到时便是公务机(直升机)直接把客户从所在地接走,直接送往目的地,省去飞机和高铁的周转劳顿。而客户所要做的只是在金色逸站的贵宾厅慢慢地享用着咖啡,等待着工作人员为客户办理登机事宜。飞行俱乐部算是高端商旅会员的一个增值服务。对飞行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享受飞行俱乐部的各项服务。

《私人飞机》:这种服务的亮点或优势在哪里呢?

李梓正:金色逸站是商旅全程管家服务的核心枢纽。我要求每一个贵宾厅的装修都必须在彰显时尚、现代气息的同时,融入所在城市的地方人文特色。贵宾厅以“书、香、花、琴、茶”五道为文化载体,以名人书画、瓷器、沉香等艺术品为室内艺术摆件,不仅为会员提供远离喧嚣、尽享静谧的私密化休憩环境,而且充分彰显地方文化底蕴,营造出一种充满儒雅人文气息及独特地域风情的氛围。而以后这些贵宾厅,不再是简单的机场驿站,我会把它们打造成一个类似会所的飞行俱乐部会员的私密场所。它们的旁边是机场和机库,不想飞的人可以享受会所私密、贴心的服务;想飞的人,可以更便捷地体验飞行乐趣。

《私人飞机》:据说你对飞机驾驶也特别感兴趣,是否也考虑过拿一个飞机驾驶执照?直升机和固定翼,你会选择哪一种?

李梓正:我会选择直升机,个人感觉直升机利用率要更高,因为它的起落不需要机场,而且非常适合短距离出行。现代城市面积和人口扩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而乘坐直升机可以解决出行拥堵的问题。此外,直升机还可以用于空中游览、航拍、医疗救护等。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5

(一)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历程

19世纪, 开始出现旅游教育, 很多的大学的课程中加入和旅游有关的知识。1922年, 康内尔大学成立, 旅游专业需要有专业的旅游人才, 职业大学的创立具有市场性。

19世纪的20年代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旅游教育发展很快, 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早,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19世纪80年代, 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到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美国有75所大学设立了旅游专业, 中等院校300所。

(二) 美国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旅游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市场紧密结合, 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这个大学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 培养学生的游船经营、管理能力。美国旅游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

(三) 美国旅游教育的特点

1、起步早, 发展快。

美国康内尔大学酒店学院在19C20S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而我国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和旅游有关的任何院校。我国开始创办正规的旅游教育是在1978年,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整整比美国晚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旅游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旅游人才, 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学院的创立与市场需求关联性很大。我国的旅游教育是政府主导下创办的, 而不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专门的人才, 所以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不能够很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师资力量的行业背景。

美国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 美国的旅游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背景, 美国的教授光有文凭是不行的, 还需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比如注册饭店管理师等的和实践相关的证书。大学会请各个行业出色的人物和经理来到学校进行授课, 这个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康奈尔大学就是一直这么做的。

3、详尽的专业划分。

美国旅游学院的专业划分非常的详细, 以美国康奈尔大学为例, 本科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有就有十多门的课程。再如普度大学设置的课程十分详细既有专门的旅游管理课程, 还有写作课/演讲课等其他的课程。

4、重视实践课程。

美国对实践的课程相当重视, 实践课程的选择多样化, 包括温泉课、游乐园管理等课程,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以休斯敦希尔顿饭店学院为例, 大学自身就是酒店, 教本身就处于酒店之中, 学生可以一边进行理论的实习一边参与到实践的酒店运营环节, 学生可在在基础岗位实习后, 去别的岗位继续学习。普度大学开展许多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参与到晚宴的活动中去, 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包括一些国际晚宴, 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5、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美国的旅游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这种个性化的课程方式可以再具体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个性化设置更加的明显。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研究生的课还有专门的人做客户曾规划, 而博士的课程更是具体到每个学生。

(四) 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教育

1、美国康奈尔大学简介。

与其他的私立院校相比, 康奈尔大学的体制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在美国, 七大著名院校当中, 有三所是公立院校, 农业与生物学院、人类环境学院和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有四所私立院校, 艺术科学学院、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工程学院和旅馆管理学院、常春藤盟校。而他康奈尔大学集齐了公立学院和私立学院优点, 热烈欢迎来自各地的学生。

康奈尔大学的旅游管理学院是全美国最好的旅游学院, 康奈尔大学自己开设酒店, 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康奈尔大学的农业学院也是美国排在前列的学院除此之外, 康奈尔大学投资3500万美元建康奈尔的计算机中心。

2、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办学特色

(1) 注重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实践课程在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是十分被重视的。学校的考核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 还有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所有的学生都要修满实践课的学分, 实践课程的政策是学生都要参加800小时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无论带薪与否。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规定在2个学期之内完成任务, 在学校上课期间也可以找兼职的工作, 时间上自由安排。学生找工作非常的便利, 学校本身就开办酒店, 所以学生可以直接去那实习, 在酒店找兼职带薪工作。酒店可以提供很多岗位, 包括前台接待, 客服, 宴请, 财务等很多部门。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会参加康奈尔酒店业商业计划大赛、酒店管理大学等许多活动,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增加了学生去创业的热情。

(2) 完善的课程体系, 丰富的课程种类。康奈尔大学本科是4年的课程, 大学四年的学习要完成必须课、选修课体育外语等课程, 还要完成最少800个小时的实践课程, 必修的课程中, 有“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一些理论的课程, 还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酒店运营管理”“服务餐饮管理”等等。

(3) 寻求知名伙伴合作。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和世界很多知名的大酒店还有一些旅游协会共同合作。每年都有各行业的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讲课, 和学生共同交流, 分享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验。这些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旅游学院还会召开专门的研讨会, 和教课的人员共同探讨。除此之外, 饭店管理学院还承办许多的酒店业重要的高峰论坛和宴请, 提供给康奈尔大学的师生和往届校友一个平台, 可以共同交流和实践。

(4) 建立校友信息库。康奈尔大学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 很多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知名的酒店担任管理层, 在酒店创业中彰显个人的能力, 现在,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校友就有12000名, 康奈尔大学建立校友信息库, 方便师生和校友的沟通交流, 也给校友回报母校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一) 我国旅游教育现状

1、成立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旅游教育开始正式发展起来, 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成立江苏省旅游学校, 1979年, 成立上海旅游专科学校, 进入规范化的旅游人才培养阶段。

2、发展阶段。

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当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和国际交往加强, 旅游业需要专门的旅游从业人员。我国开始派出精英人员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

3、现在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促进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以来, 尽管旅游还不够完善, 旅游教育的学院、旅游教育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旅游教成为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之一的最热门、发展最快的教育专业。

(二) 我国的旅游教育的问题

1、起步晚, 发展快。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旅游教育才开始发展,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和美国差了60年的时间。教学模式还以讲授为主, 较多的引用国外的教育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完善的旅游教育的理论体系。旅游教育虽然起步晚, 发展的却很迅速, 30年的时间里成立了近1800所旅游职业学校。学校的增加, 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每年毕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导致就业压力大。

2、资金投入不足。

美国大学和业界关系密切, 美国的行业协会支持大学的办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投入, 其他投资来源很少或者没有, 所以使得我国投入旅游教育资金不足, 资金的不足导致不能长期开设一些实践的课程。

3、应试化教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和业界脱节的情况很严重, 现在的旅游教学还只是课本、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接受的是应试化的教育, 考试也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熟记。旅游方面的时间教学特别少, 仅有的几次参观、游览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三、美国旅游教育对中国旅游教育的启示

(一) 课程设置

1、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现在很多的学校强调培养全能型的人才, 较少了旅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的课程设置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要注重对课时的更新, 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课程, 避免出现基本课程过多的情况, 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 合理安排课时。注重课程设置的次重点。学位的课程要明确。重视实践课程,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将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践, 培养专业型的旅游人才。

2、增加实践课程。

要增加实践性的课程,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和业界多接触,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3、设置个性化课程。

除了要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之外还有设置个性化的课程,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去教学, 要因材施教。学习康奈尔大学, 请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制定总体规划, 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一对一辅导学生。我们在旅游教育方面也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计划。

(二) 注重培养师资力量

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时间短, 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落后, 很多旅游教育的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发展旅游教育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 旅游教师要求不仅有文凭、理论知识过关, 还要有深厚的行业背景, 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所谓“双证型”教师。

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研讨, 请旅游业界的精英前来讲课, 分享实践经验, 加强学生对实践的了解, 使教学从研究和实践方面得到保障。我国的旅游教育发展时间尚短, 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三) 旅游教育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的定位要明确, 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培养目标要明确, 大中专和职业高中培养的技术型的人才, 而本科培养管理型人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 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看, 旅游市场需要素质高、外语好、国际化的人才, 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够达到旅游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旅游教育培养要面向市场, 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从国外办学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很多旅游教育发展的较为成功的院校都是校企合作, 比如美国康内尔大学、奥地利的MODU酒店学院等等。我国的旅游教育也可以借鉴国外校企办学的成功经验, 旅游学院的办学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可以让学校和酒店为一体, 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深化, 促进旅游教育更好的发展。应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人才。

(五) 改变教学方法

我国的旅游教育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案例教学法、实际教学法等方法。学校可以聘请旅游业界的资深人士做专题讲座, 进行案例教学, 用业界精英的亲身经历带动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旅游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业课程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

要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根据教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基础的服务技能、素质教育的培养、熟悉企业管理环境等等, 让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上增加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旅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让学生有能力发现有关旅游业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对问题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厦, 戴洋.中美旅游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旅游教育改革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6:51-52.

[2]郑颖.中美本科旅游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刘春颖.中美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8.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6

丽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云南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通过实施“旅游先导”、“旅游主导”战略, 旅游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发展成为本市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 丽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61.14万人次, 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2.46亿元人民币,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98.7亿元人民币。

1.1 旅游业发展成为丽江支柱产业, 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命脉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健全, 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功能不断加强, 形成“一业兴, 百业强”的良好局面。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带动三产协调发展。从1990~2010年的20年间, 丽江产业结构由“45.8:22.3:31.9”调整为“18.1:38.3:43.6”,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二是充分发挥旅游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全面体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功能。

1.2 旅游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外开放, 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 打造了“丽江品牌”

旅游业的发展使丽江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全面推动了丽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 丽江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打造了世界知名的“丽江品牌”。目前, 丽江拥有“世界第三遗产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等43项桂冠, 2008年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

1.3 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提升了城市魅力

丽江在城市化进程中按“旅游、文化、城市、生态”一体化的目标打造经营城市, 形成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这样的旅游品牌产品, 坚持和谐丽江、人文丽江、绿色丽江的城市发展主题, 提升了城市形象, 改善了人居环境。

1.4 旅游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丽江旅游业的发展, 坚持走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2010年, 丽江森林覆盖率达66.15%。

1.5 旅游业促进了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发扬光大, 带动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丽江尘封的古老文化被激活, 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活力, 发展成丽江继旅游业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到2010年, 丽江市文化产业经营户达3100多户, 从业人员1.6万人,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6亿元, 增长12.6%,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

2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丽江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面临的机遇

2.1.1 市场机遇

旅游业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导产业, 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旨在构建无国界旅游圈, 实现区内无障碍旅游。无国界旅游圈的构建必将进一步拓宽丽江旅游的客源市场, 改善提高东盟国家游客到丽江可进入性。因此, 中国—东盟合作, 必将为丽江旅游市场的开拓带来众多新机:一是丽江品牌吸引力, 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二是丽江旅游市场得到优化。

2.1.2 发展机遇

加入东盟使处于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的云南由边陲之地变为了国际通道和国际枢纽,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展开将分别向南北延伸, 形成以湄公河为主干、北至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南至越南西贡湄公河出海口的次区域南北旅游经济走廊, 丽江作为这一区域的旅游中心地, 其集聚和辐射的功能不断增强, 使丽江从单一的旅游目的地转化为旅游聚散地, 特别是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 丽江必将建成“桥头堡”重要窗口, 将赢来新一轮的改革发展, 再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1.3 提质增效机遇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将促进丽江旅游业质量、效益的提升。目前, 丽江旅游市场国内观光游客占了近90%, 极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必将大大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商务、会议旅游和休闲游将成为最大亮点, 旨在打造休闲度假之都的丽江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 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丽江旅游业走向质量效益型。

2.2 面临的挑战

2.2.1 来自东盟国家的挑战

随着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东盟国家, 尤其是与云南省相邻的周边国家的旅游产业结构与云南具有相似性, 对云南和丽江旅游产品产生替代性, 争夺丽江客源市场, 竞争由国内走向国际。另一方面,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部分旅游较发达的东盟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旅游企业必将进入丽江, 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电子商务营运模式必将对丽江的旅游业等带来冲击。

2.2.2 来自国内和省内的挑战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后隐藏的巨大发展机遇已被全国各省市一致看好, 除了云南和广西拥有陆上地缘优势外, 沿海各省通过海路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的优势也不可小视, 凭借发达的经济和交通优势, 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市在与东盟国家合作已走在前列, 广东等省市与东盟国家已互为双边主要客源地。从省内来看, 除了昆明作为我省的中心地之外, 次级中心地对客源市场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大理、景洪、丽江、瑞丽等地州都希望打造成云南的第二旅游集散中心, 云南省地州之间的旅游竞争更加激烈。

2.2.3 来自自身的挑战

旅游业是丽江最为年轻的产业, 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总体水平与旅游发达城市仍然有很大差距。宏观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 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微观方面存在“小、散、乱、差”的问题, 旅游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依然存在不和谐, 不配套的矛盾冲突。从市场体系来看, 存在低价竞争, 忽视售后服务, 科技含量低, 缺乏旅游市场细分等问题。从人才竞争来看,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素质人才。

3 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为契机, 加快丽江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3.1 树立大旅游观念, 为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旅游业的综合性及开放性决定了在发展旅游业时不能就旅游业论旅游, 就旅游发展旅游, 一定要有大产业、大市场的思想观念来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一是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改变目前丽江旅游业产业体系不完整, 发展不平衡, 旅游业与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结合不紧密, 旅游业对农业、工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调动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 自觉维护丽江市的旅游形象, 营造一个开放、竞争、有序、公平、诚信的旅游环境。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大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杜绝坑蒙拐骗行为, 提升文明素质。四是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 扩大投融资渠道, 力争以资产为纽带, 推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 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提升竞争力。

3.2 加强规划与管理, 整合资源, 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业发展要坚持“突出特色、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从当前来看, 一是要改变丽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抓紧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覆盖面, 延伸旅游产业的产业链, 让更多的地区和人民能够参与旅游主导产业活动, 分享主导产业带来的效益。二是将建立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与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结合起来, 使三大基地的建设相互依托, 相互促进, 形成科学的产业良性循环链。三是在资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 应加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培养行业竞争优势。

3.3 加强形象策划与促销, 进一步提升丽江旅游的吸引力

要继续保持丽江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宣传促销工作至关重要。从建设旅游经济大市来看, 必须进一步加强丽江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 增加旅游市场份额。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市场拓展战略, 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营销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促进丽江旅游营销工作的现代化、国际化。三是不断创新旅游产品, 以新颖、独特及优良的品质, 提升旅游形象, 克服产品的同质化。

3.4 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有价格的竞争, 又有品质的竞争, 文化的竞争, 但归根结底是优秀人才的竞争。实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一是加大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旅游职业道德和旅游岗位群的技能素养,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优质服务能力, 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留住人。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 做到规范服务、个性服务, 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培养忠诚客户, 提升丽江旅游品牌形象和吸引力。三是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人才培养战略, 建立满足丽江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库, 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中彰显人才优势。

3.5 加强技术创新, 增强旅游产业科技含量, 实现“科技强旅”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也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更是信息密集型产业。科技是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是旅游产品从创意、科研、生产、营销、消费形成竞争力的技术保障。一是加强科技与旅游的结合,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 增强电子商务功能, 提高丽江旅游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总之,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必将对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当前来看, 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化的区域旅游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丽江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构成冲击, 从长远来看,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下的丽江旅游业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将大于挑战。

参考文献

[1]余小军, 池世庆.加强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 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

[2]梁萍.云南、东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及前景分析[J].北方经贸, 2008, (03) .

[3]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新中国的旅游第一 篇7

关键词:广西旅游广告,现状,策略

旅游广告是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为招徕游客或促使游客增加消费的信息传递活动。在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 旅游广告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们增加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广西提出了“旅游强省, 旅游建省”的发展战略, 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 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的逐步形成, 旅游业在发展广西经济、提升广西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更为重大, 旅游广告对于扩大区域旅游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 广西旅游广告在取得成效的同时, 还存在诸多不足。

选取《中国旅游报》中广西旅游广告为样本

为了了解广西旅游广告的现状, 特选取《中国旅游报》作为考察对象, 对其2008年所刊广西旅游广告进行统计、分析, 以求掌握广西旅游广告情况。这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 《中国旅游报》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全国性旅游行业报纸, 它刊登的旅游广告数量非常大, 广告主来自全国各地,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二, 因为其旅游广告的可控性与可操作性, 电视与网络等媒体也有很多旅游广告, 但是很难在一段时间内统计出它的准确数量, 并从相关组织或企业获取数据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对其他媒体广告进行时间序列性质的统计缺乏可操作性。虽然以此并不能窥视各省市旅游广告投入的全貌, 因为旅游广告方式、途径等多种多样, 其投入并不一定限于《中国旅游报》或报刊广告等,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又是一个足够反映各省市旅游广告现状的侧面。

同时, 根据对旅游广告的界定, 这里所选取的旅游广告不包括以下一些广义广告范围之内的形式:旅游设备供应商 (如车船制造商等) 的广告、旅游企业的辅助性企业 (如咨询管理公司、广告策划公司等) 的广告、旅游企业人员招聘广告、各类旅游管理部门及事业单位的公告、学术研讨会公告等。

广西旅游广告投入及其贡献

广西旅游广告在我国各省市旅游广告中所处的位置。按照以上原则, 对《中国旅游报》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148期报纸所发布的旅游广告进行统计, 共计2583则, 覆盖全国各地近1600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少数国外旅游机构。各区域旅游广告投入情况统计如表1。

可见各地旅游广告投入差距很大, 说明我国各省市旅游广告投入不平衡。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广告投入较多,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告投入较少。广西正属于地区经济不发达, 旅游广告投入较少的省区。但是, 就西部地区相对而言, 其投入的力量又是居于前列的。

广西旅游广告对广西旅游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旅游广告投入与旅游收入有一定的相关性。从2008年我国各省市旅游总收入的排名情况 (表2) 来进行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200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年10月) 资料整理

广告数量排名的前十位中, 有7个省市的旅游总收入居于前十位。广西2008年旅游总收入全国排名居第22位, 其广告数量排名为第21位。一定程度上, 这都表明旅游广告的投入影响到旅游收入, 而《中国旅游报》的各省市广告的数量情况显然可谓各自旅游广告投入情况的一个侧面的反映。广西旅游处于西部旅游发展的前列, 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其旅游广告投入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广西旅游广告现状

将所刊28则广西旅游广告按照广告主性质进行分类, 其中目的地形象广告5则, 景点景区广告8则, 旅行社广告10则, 酒店广告2则, 节庆会展广告3则。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 并结合本文第二部分所述, 可从成功与不足两个方面来说明当前广西旅游广告的现状。

我们先谈一谈它的成功之处。

民族特色诉求明显。随着山水风光旅游在市场中地位的下降, 民族文化旅游等的兴起, 广西旅游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大力开发相关旅游产品, 并以此为广告诉求进行旅游广告促销, 这是符合当前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例如柳州市形象广告 (《中国旅游报》2008年4月16日第4版) 即是以民族风情为广告的诉求点, 又如“印象·刘三姐”广告 (《中国旅游报》2008年11月3日第4版) 、三江侗族原生态古村落广告 (《中国旅游报》2008年12月8日第8版) 等都属此类。

广告涉及内容广泛。旅游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吃、住、行、游、购、娱为旅游六大环节, 而对这28则广告进行分析, 无论从类型还是内容来看, 当前广西旅游广告内容对此可谓无所不包。旅游目的地、景点景区以及酒店、旅行社与旅游管理机构等, 都十分重视旅游广告的运用, 根据各自的特征与市场目标进行广告宣传。这显然符合当前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其次, 谈一谈它的不足之处。

广告投入相对较少。我们将各省市在《中国旅游报》所刊旅游广告数量进行对比就明显发现, 广西旅游广告的投入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当前现实的确如此, 近年来广西增加了一些宣传促销经费, 解决了一些问题, 效果明显。但从促进国内外游客持续、稳定增长的要求来看, 宣传促销经费仍然不够。按世界各国的一般规律, 吸引一个国际游客需要3~5美元促销费, 而广西2008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总费用仅为500多万元, 即使按整体促销算, 包括地市县和旅游企业的开支在内, 与其标准也还差之甚远。

各地广告发展不一。从这些广告来源来看, 主要是桂林、南宁、柳州、北海等区域的旅游广告, 而像来宾、贺州、玉林、河池等地尽管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但无旅游广告, 可见各地广告发展不一, 水平悬殊。这无疑会影响到广西旅游整体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降低综合实力。

缺乏系统持久的宣传。在对《中国旅游报》的广西旅游广告统计过程中发现, 在3月、6月、9月等旅游淡季时难见广告踪迹, 在旺季时则进行广告, 这恰是无系统计划的体现。尽管广告是应该先行一步, 但是宣传的断链是为广告行为所不取, 这是“宣传促销无长远计划, 想到什么做什么”、“蜻蜓点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典型现象。

广告相对缺乏创意。从这些广西旅游广告来看, 缺乏创意是其重要的缺陷之一, 在分析过程中, 难以找到较好的文案和具有创意的作品, 多为直接告白以及用画面的形式进行广告, 如广西恭城莲花镇旅游广告 (《中国旅游报》2008年11月3日第11版) ;有的甚至落入俗套, 例如兴安及乐满地广告 (《中国旅游报》2008年4月23日第5版) 。

广西旅游广告发展策略

民族文化策略。广西旅游广告应该继续坚持与发展既有的民族文化策略。旅游本身包含着文化,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不是真正的旅游, 旅游广告像许多广告一样, 本身的传播就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所以旅游广告就必须体现出文化的内涵, 而不同地方的旅游又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广西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 除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山水外, 还有很多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 如虽然游漓江主要是以自然观光为主, 但在其中依然蕴涵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 如民间神话、民族传说及故事等, 都是因为有文化内涵在内才显得吸引人, 所以广西在旅游广告策划中, 必须选择合适的民族文化策略来进行宣传。

政府主导策略。为解决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各区域旅游广告水平发展不一的问题, 在广告运作中坚持政府主导就成为一种必然。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实施, 要求政府重视宣传促销工作, 将其摆到重要的位置来研究、规划、组织、协调和推动, 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在经费和人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甚至直接参与一些大的宣传促销活动, 努力提高宣传促销效果。同时, 政府还必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广告促销, 达到利用有限的经费, 取得最大的效益的目的。应实行“政企结合”、“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由政府组织各级旅游局、民航、交通、旅行社、饭店、景区 (点) 等共同在客源市场进行广告促销。

塑造品牌策略。奥格威说:“任何一个广告都是对广告品牌的长期投资, 广告诉求重点应具有长远性。”这说明广告目的是要把企业品牌形象不断地灌输给消费者, 企业品牌形象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同时,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这就需要广告促销系统性、阶段性地对品牌进行宣传。因此, 改变当前广西旅游广告无系统运作的现状, 使广告效果更加理想, 坚持塑造品牌策略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诉求策略。采取正确的广告诉求策略, 是旅游广告创意的重要体现之一。旅游产品繁多, 消费对象也各不相同, 其广告则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消费对象的特点, 一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 理性诉求, 即“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 强调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拥有或使用该产品所能带给消费者的益处”。“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跨文化性, 以及异地性所带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 会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息、旅游企业以及有过相关体验的其他旅游者信息交流的需求”。理性诉求立足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在旅游者出行决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什么利益因素对旅游者是最重要的呢?奥格威认为“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历史、旅游地形象”最吸引旅游者, 而“费用、当地居民态度”是旅游者出行的最大障碍。第二, 情感诉求。情感诉求是相对于理性诉求而言的, 它试图通过直接作用于目标受众的情绪、情感, 如喜悦、恐惧、爱、悲哀等, 形成或改变旅游者的品牌态度。在产品缺乏特性或消费者对其特性不太熟悉的时候, 情感诉求通过移情、娱乐的手段可以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使产品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有不少旅游广告运用情感诉求取得了成功。

表现策略。如果说诉求策略解决的是信息“说什么”, 那么表现策略则侧重于“怎么说”, 同样为旅游广告创意的重要表现。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 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旅游服务的无形性、生产消费的共时性、不可重复性, 对旅游广告文案的写作以及形式的创意提出了特定的要求, 要求其写作创意必须以旅游市场信息为依据, 以旅游服务信息为主体, 将无形的服务信息用有形的形式、形象表现出来, 从更高的程度上影响目标受众的消费选择。比如最重要的信息是放在广告的开始、中间还是结尾;是否为受众提供一个明确的结论;是采取证言式还是情景式;在标题、文字、图案和文案排版的设计上又有什么特别要求等。自广告诞生以来, 表现形式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现代旅游广告应充分利用装潢、美学、心理学以及广告学自身积累的经验, 设计精益求精, 力求别出心裁, 赏心悦目, 牢牢地锁定受众的注意力。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人们积累了一些知觉过程中基本的形式规律, 比如根据“黄金分割率”安排的构图比例看起来比较舒服;采用流动的视觉设计, 可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部分;“减法原则”要求删除任何与广告效果无关的成分, 保持版面的清晰简单等。此外, 由于旅游广告往往针对跨区域的旅游者, 因此在形式设计上要特别留意受众所处的文化语境, 使广告为受众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大卫.奥格威著, 庄淑芬译:《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1991年版。

[2].张贤平:《旅游广告的奥秘》,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年版。

[3].张杨:《论广告在消费中的指导作用》, 《新闻爱好者》, 2007 (11) 。

[4].徐继英:《广告创意与大众消费文化心理》, 《新闻爱好者》, 2008 (5) 。

[5].张慧:《间接渠道营销的旅游广告研究》, 浙江大学毕业论文, 2006年版。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篇8

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分为农园依托型、农田依托型、农村依托型三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乡村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经济发达的都市郊区,本文主要选取北京民俗村与成都的农家乐两个地方作为代表进行阐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实现旅游模式的深入探究。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乡村旅游占据的比例为10%~25%。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进行旅游活动的开展,国外学者德诺伊研究显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于土地密切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其存在永久性的非尝试地域的旅游活动,其主要指在飞永久性的经济活动中,逐步提升与农业相关活动,其还明确指出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国外学者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t)和米尔曼(Milman)认为乡村旅游主要是指农村区域的旅游,并且反复强调乡村性是农村旅游的中心与独特的卖点,只有保持乡村的独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相关研究指出,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替代性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乡村旅游的作用显得异常重要,而且为农民提供了第二个收入来源,带来了更多的就业,从而减少人口流失,带来了城市新观念,这种新的观念增进了乡村紧急的多元化,尤其是手工艺,最终推进基础设施的逐步改造与完善,其能够给城市人体验生活带了机会,提升其对乡村问题的认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其中包括了家庭、老年人,其追求不同体验的城市人,尤其是教育水平中等偏上者,包括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只有逐渐推进管理的本土化,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发展。由于国内旅游需要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在推进劳动力资源的转化过程中,其中国际旅游的贡献率加大。

二、乡村旅游的分类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古城中,只有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规制与扶持,才能推进乡村旅游作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效益,通过政府与非政府间的组织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将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者公益事业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乡村旅游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分类:

(一)根据经济效益产生的主体,乡村旅游可以分为管制旅游和管理旅游。其中管制旅游主要指由政府机构带头管理;管理旅游主要指政府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监管。

(二)根据市场自由化的程度,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新自由市场与旧自由市场,其中新自由市场主要指通过政府干预对市场进行监管,提倡自由主义贸易;旧自由主义市场主要指在市场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场进行核实的监管,推进自由贸易化。

(三)根据自由目标责任性,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责任主体旅游与非责任主体旅游,其中责任主体旅游可以将旅游的相关责任进行认定,指定其目标的准确性,其中非责任主体主要指在当前的环境分为中,可以鉴定旅游的责任性不强,不足以推动当前旅游经济的发展。营特色类型成都农家乐的特色类型包括: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这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四)根据旅游的相关内容,现在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果园型与景区旅社型,其中观光旅游主要指以书房村为代表,同时主要以以水蜜桃、枇杷、梨子为依托,发展春季关光,同时以观光为基础,推进其旅游业的发展,景区旅社型主要指以乡土景区进行观光,同时推动旅游活动的开展。

(五)以乡村旅游的呈现形式可以将乡村旅游分为花园客栈型与乡土农村型,通过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花园型为代表,推进生产组织的发展,在农业的发展中推进农事体验型。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措施

根据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一般走第三条道路,其主要指通过政府再分配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方式整合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整合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实行乡村旅游形式多元化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是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都可以采用。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新型旅游发展模式中,原有的乡村旅游计划可以促进新的旅游业的发展。如奥地利的“农村假期”项目,意大利的的Toscana乡村节庆与Ecosert计划,波兰的“波兰绿肺”项目以及泰国的Umphang社区旅游项目等。

(二)实行乡村旅游模型多样化

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只有不断推进旅游业的高度发展,才能对其产生最大作用,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推进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只有推动旅游的发展进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旅游业的灵活发展,其中包括一些乡村旅游法规的制定,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才能为模式的多元化提供方便。在成都农业发展模型中,只有推进农村、农活的发展,才能促进其较好的发展,尤其是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只有促进直接与间接的转换,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元化。

(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规范化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国际比较 篇9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港澳游”和“边境游”开始的, 大体沿着“港澳游→边境游→出国旅游”的顺序逐渐发展起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国家根据各方面条件变化对出境旅游政策的积极调整,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图1) , 出境旅游消费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消费新热点。2007年中国出境旅游者达到了4095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18.6%, 1997—2007年11年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2.6%。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潜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1]。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 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但是,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起步较晚, 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 尤其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然而,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蕴涵着巨大潜力, 这一巨大潜力的释放将改变全球旅游发展的格局[2]。本文选取总旅游倾向 (GTP) 、潜在旅行生成指数 (CPGI) 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 (ACT) 三个指标, 对中国与出境旅游消费世界排名靠前的其他14个国家在出境旅游发展上的差异和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期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优化以及有效借鉴其他国家发展出境旅游的成功经验提供决策参考。

注:资料来源于历年《中国旅游年鉴》。

旅游倾向 (TP) 是测量特定人口中有效旅游需求的最实用指标之一, 利用它可直接地考察旅游在人口中的渗透程度[3]。旅游倾向 (TP) 包括净旅游倾向 (NTP) 和总旅游倾向 (GTP) 两类。净旅游倾向 (NTP) 是指一定时间内至少参加一次旅游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NTP=P/P×100%。式中, p为至少参加一次旅游的人数, P为人口总数。由于被抑制需求和无需求的存在, 净旅游倾向 (NTP) 一般无法达到100%。总旅游倾向 (GTP) 是指参加旅游的总人次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GTP=Tp/p×100%。式中, Tp为参加旅游的总人次数, p为人口总数。随着人们一年中出游次数的不断增加, 总旅游倾向 (GTP) 值可以超过100%, 甚至可达到200%以上。

利用各国出境旅游总人次数和各国总人口数计算2000—2006年各国的GTP值, 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与其他14个国家相比, 中国出境旅游GTP值很低, 最大值不到3%, 与南美的巴西相当, 说明出境旅游对中国公民来说还是奢侈品, 对我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很低。除中国和巴西外, 其他13个国家的GTP值都在10%以上, 其中英国、荷兰两国的GTP值多数年份都超过了100%, 说明在这些国家出境旅游已经不再是奢侈品, 对总人口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出境旅游已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还说明,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GTP值呈逐年增长态势, 2006年GTP值是2000年的3倍多。这说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大, 以及政府对出境旅游市场从规模控制转向行业规范的调整[4],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从而使GTP值不断提高。此外, 英国、韩国、墨西哥3国的GTP值也呈逐年增长态势, 而其他国家的GTP值略有波动。

注: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年、2005年、2008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下同) 。

3 国家潜在旅行生成指数CPGI值比较

旅行生成模型是根据客源地的产客能力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的预测, 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根据目的地的游客统计纪录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Hudman提出了国家潜在旅行生成指数 (CPGI) 的概念, 用来预测一个国家产生国际旅游流的能力[3,5]。其计算公式为:CPGI= (NC/NW) / (PC/PW) 。其中, NC、NW分别为该国和全世界产生的旅行人次, PC、PW分别为该国和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当CPGI等于1.0时, 表明拥有平均的旅游生产能力;当CPGI大于1.0时, 表明可产生比按照人口所预计的更多的旅游者;当CPGI小于1.0时, 表明产生低于旅游平均指数的旅游者。CPGI值的大小, 表明了国家产客能力的强弱。

利用各国旅行人次、全球总旅行人次和各国人口、全球总人口数据计算2000—2006年各国CPGI指数, 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 与其他14个国家相比, 中国出境旅游CPGI指数均值只有0.161, 低于南美的巴西, 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 属于出境旅游低产客能力国家;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西班牙、俄罗斯联邦、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的CPGI指数均值都在1—2之间, 说明这些国家具有较强的出境旅游产客能力;而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CPGI指数均值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4倍以上, 说明这些国家具有极强的出境游产客能力。从动态上分析, 2005年以前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联邦、荷兰、墨西哥等国的CPGI指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说明这些国家出境游产客能力在逐年增强;而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CPGI指数值在2002年略有波动。包括中国在内, 2006年15个国家的CPGI指数表现出下滑趋势, 有些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下滑幅度较大, 这说明总体上各国出境旅游产客能力在2006年都有所降低, 并且一些国家降低的幅度还比较大。

4 人均旅游消费额ACT值比较

游者消费支出 (CT) 包括旅游者消费总支出 (GCT) 和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 (ACT) 两个方面。旅游消费总支出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境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购买其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而支付的开支总额。一般而言, 它与旅游者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比。旅游者人均支出是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支出总额与旅游人次之比。它从平均数的角度, 在价值上反映了某一时期内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需求状况。通过这一指标, 可了解到境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消费状况及出境旅游消费的集中趋势。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与旅游消费总支出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ACT=GCT/P。式中, GCT为旅游者消费总支出, P为旅游人次数。

从表3可见, 中国出境旅游ACT值的五年均值与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等国相当, 说明在世界出境旅游市场上, 中国公民的出境消费额极高, 赶上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水平;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出境旅游ACT值均值都在1300美元以上, 而俄罗斯、墨西哥两国的出境旅游ACT值均值则比较低, 在650美元以下。从动态上看,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俄罗斯联邦、墨西哥等国的ACT值总体上呈稳定增长态势;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ACT值虽然在这些年有份所波动, 但总体上还比较稳定;只有中国的ACT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而且下降幅度较大。1997—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ACT值正由高位振荡增长向低位平稳增长转变 (图2) 。以上分析说明, 随着国家出境旅游政策放宽调整 (以1997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 , 中国公民长期积淀的出境旅游需求逐步得以释放, 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正由非理性化高消费的“虚高”现象逐步向消费能力推动下的理性化高消费转变[6]。

5 结论与讨论

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还很低, 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还是奢侈品。旅游倾向GTP值是考察旅游对总人口渗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0年至2006年的GTP值来看,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GTP值最高也只有2.6%, 即在100个人中平均只有2.6人次的出境旅游有效需求, 说明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公民来说, 出境旅游消费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一个国家出境 (国) 旅游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国家对外政策、国家外汇储备与外汇政策、国民闲暇时间以及国民消费意识等因素。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1979—2007年GDP年均增长速度为9.8%, 个别年份甚至超过10%;人均GDP由419元增加到18934元, 年均增幅达14.6%) 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2008年底已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138个国家签订了ADS协议) 促进了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 但是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韩国、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相比, 中国的GTP值只有它们的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 中国的出境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 能到境外旅游的只是少数人, 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极低。

中国出境旅游潜在需求增长迅速, 但仍属于低产客能力国家。从纵向对比上来看, 2000年至2005年中国CPGI值年均增幅超过了34%, 说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且仍在高速增长。一方面, 市场开放前原有的需求积累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另一方面, 新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 在今后的几年里, 排除突发因素 (如甲型H1N1病毒) 影响, 中国出境旅游潜在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 即出境旅游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但从横向对比上来看, 中国仍是一个出境旅游低产客能力国家, CPGI值最高也不超过0.5, 与全球平均水平1相距甚远,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正处于转型期, 但旅游高消费仍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出境旅游政策的相关调整, 中国出境旅游GCT值呈高速增长态势, 而出境旅游ACT值的增长则逐渐趋于平稳。这主要是因为, 目前GCT值的增长主要由出境人次增长所拉动, 这与市场开放初的GCT值增长有着本质区别, 开放初的GCT值增长主要由较高的ACT值所拉动。以上分析说明,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机会的增多, 出境旅游消费正由刚刚开放时的非理性消费方式正逐渐地向理性化转变[7]。虽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正逐步走向理性化, 但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今后一个时期内旅游高消费现象仍会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一, 长期积累的出境旅游需求的彻底释放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我国人口出境率和个人出境频率还都很低, 受短期内难以再次出境的影响, 许多初次出境者还会延续“密集观光 + 疯狂购物”[8]的消费行为模式。第二,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我国正在治理旅行社“低报价、高自费”以及零负团费经营行为, 但市场走向规范需要一个过程, 由此所形成的“转移消费”[9]一时还难以彻底清除。第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公民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的自主性增长, 会促使公民消费能力大大提升, 理性化高消费将会填补非理性化高消费“虚高”现象的市场空缺, 完成向消费能力推动下的高消费自然过渡。

参考文献

[1]杜江.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5[R].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广瑞.出境旅游:财富的流出与流进 (上) [N].中国旅游报, 2006-07-07 (11) .

[3]Chris Cooper, John Fletcher等著, 张俐俐, 蔡利平等译.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8-29.

[4]张广瑞.2006—2007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形势分析与未来预测[A].张广瑞, 刘德谦, 等.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5]李广仲.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87-88.

[6]厉新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变化与趋势[J].人文地理, 2006, (3) ∶83-87.

[7]张广瑞.中国出境旅游热的冷静思考——关于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政策的辨析[J].财贸经济, 2005, (7) ∶87-91.

[8]冯玮.中国出境旅游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思考[J].经济地理, 2005, 25 (2) ∶244-246.

上一篇:经验风险下一篇:ARP欺骗及防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