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政策

2024-10-29

石油政策(精选6篇)

石油政策 篇1

一、石油的研究背景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它是国家工业的命脉, 是不可以缺少的同时也是不可以替代的能源, 无论对于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石油已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的能量来源。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不断刷新历史, 2008年2月25日刚突破100美元每桶大关, 7月11日创下的历史147.37美元的盘中每桶最高价。2010-2013年世界油价每桶基本维持在100美元以上,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都在提高, 截至2013年已经接近60%, 高油价无疑成为影响着中国发展的一个台阶。

二、影响石油价格变动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变动因素有很多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 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 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 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但是, 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国际能源机构 (iea) 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 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价格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 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 根据价格调整产量。但2002年以来, 受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 OPEC产量激增, 截至2013年底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 OPEC原油总供应量为364万桶/日, OPEC原油总产能为335万桶/日, 剩余产能30万桶/日, 产能利用率高于90%, 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力减弱。迫使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冲, 而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

石油生产成本上有石油勘察成本, 设备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 制作和销售成本等等;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的产量配置决策, 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 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 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2. 影响石油价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 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 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 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3. 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基本有: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因素、石油库存变化因素、国际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因素、汇率变动因素、异常气候因素等等。

三、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在2007年就达到3.7亿吨, 成为世界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2年中国石油产量高达2亿吨, 而石油消费量确高达5.07亿吨, 我国60%石油依赖进口。预计到2030年, 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然而, 从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势来看, 高油价是会长期存在一段时间的, 不是暂时现象, 而中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 高油价将会对中国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经济:

1. 高油价将增加了我国外汇开支;

虽然, 在过去的2013年OPEC原油价格较2012年下跌了3%, 但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整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在2012年OPEC原油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为109.45美元/桶。此前, OPEC原油价格连续三年上涨。以2013年为例, 我国进口原油约为3.07亿吨, 约折合22.5亿桶, 如果每桶原油价格上涨5美元/桶, 那么我国每年就要为此多付出100亿美金的代价。

2. 高油价将对整个石油产业链带来沉重压力;

对于依靠原油的石化企业和化工企业来说, 原油价格的上涨一定会带动下游石化产品的上涨, 但石化行业依然要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于现有的化纤和塑料行业来说, 产品的价格往往由惨烈的市场竞争来决定, 又要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 影响会更大。

3. 高油价将带来石油生产成本增加, 物价上涨, 加大通胀压力;

通过理论测算, 原油价格每上涨10个百分点, 石油加工行业、炼化加工行业的成本将会提高6.4个百分点, 运输和仓储行业会增加1个百分点, 化学工业会增加0.8百分点, 建筑业增加0.5百分点, 农业增加0.3个百分点, 设备制造业增加0.4百分点, 纺织业增加0.3个百分点。

三、中国石油体制改革和政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今天,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石油资源缺乏的环境。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国之大计。中国的油田资源比较贫瘠, 而且使用不注意节俭且浪费严重, 中国经济增长1万美金GDP需要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 法国的7倍, 日本的14倍。人民的节约意识很差, 所以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改善产业的结构, 进行能源调整。1、加大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确保石油基本供给;2、积极投资国外石油勘探开发业务, 保障石油进口。中国石油企业应该抓住“走出去”的机遇, 组织技术力量直接从事油气勘探、开采、输送和销售, 努力保证我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3、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 避免石油供给风险。利用石油储备, 可以低价买进石油, 高价卖出石油, 可以平抑国内或国际石油价格, 保持本国经济平稳运行;4、开展国际石油期货交易, 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结论

对于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石油政策研究的建议方面, 石油价格对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意义, 我国石油体制需要不断的去改革和创新, 比如打破国有垄断, 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希望我国石油定价体制不断完善和改进, 对我国石油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石油政策 篇2

安全政策思考

摘要:谁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国家。谁控制粮食就是控制所有人。谁控制金融货币就是控制全世界。

—— 基辛格

石油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围绕石油展开的大国竞争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应建立完善的石油安全体系,积极应对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因此,相关外交政策要围绕为企业创造良好国际环境、重视发展与重要能源产出国和地区的双边及多边合作、积极开展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的战略合作、与国际能源组织的战略合作来展开,同时要注重加强海军力量建设,为我国能源利益保驾护航。

一:中东北非动荡原因

中东北非动荡的首要原因在于其各国政治治理不善。这些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再者,这些国家的政治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虽然不少国家的石油蕴藏丰富,但是,或者由于没有给百姓带来实惠,或者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动荡爆发。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所有国家中,沙特境内未探明天然气储量最高,预计可达192000亿立方米。其他国家中,伊朗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89000亿立方米、伊拉克33900亿立方米、卡塔尔16000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13800亿立方米、阿联酋12600亿立方米。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在10000亿立方米以下的国家有:阿曼9500亿、也门6000亿立方米、利比亚5900亿立方米、埃及5700亿立方米。同时,苏丹、巴林、科威特、突尼斯等国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预计在2000至4000亿立方米之间。就可采天然气储量而言,伊朗是中东和北非地区储量最大的国家,预计可达296000亿立方米。随后依次是卡塔尔253000亿立方米,沙特79000亿立方米,阿联酋64000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45000亿立方米。该报告预计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累计产气量为840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阿尔及利亚18600亿立方米、伊朗17000亿立方米、沙特13200亿立方米、阿联酋9200亿立方米、卡塔尔6900亿立方米、埃及5800亿立方米、阿曼2400亿立方米。

其次是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给当地百姓生活造成困难,成为推动社会动荡的催化剂。再次是外来势力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它们纷纷以自己的意图来左右当地局势发展。鉴于其所具有的丰富石油蕴藏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围绕中东北非之乱,当前世界大国展开了激烈角逐,即使联合国也成为这场斗争的舞台之一。中东北非之乱似乎没有停歇的势头。沙特出兵巴林镇压反对派的举动,给中东**带来新的变数;而即将重掌局面的卡达菲突遭西方大国空袭,致使利比亚局势在日本大地震之后再度引起世人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东石油国家最少受到西方国家民主人权要挟的冲击,关键在于石油的重要性,凸显出西方外交的双重标准。

二:诸强在中东北非的互动与竞争

在全球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强化、大国小国力量极不平衡情况下,在世界事务中真正能够独立自主、不受制于人的国家可谓寥寥无几,其中主要就是中俄欧美。世界格局其实是由这些强国及其相互关系性质决定的,而世界各地的事务无不体现出它们彼此利益的交换与较量。但因大国迎头相撞的后果难以承受,于是在缓冲地带或者既有国家势力范围内展开竞争就难以避免。长期以来,一些小国由于自身治理不善等原因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在所难免。今天中东北非之乱的背后,就掩盖着大国竞争的真面目。

由于地缘接近和历史原因,欧盟国家如法英意,对中东北非都有着极大的利益关切。法国本来是反对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的,但它很快改变立场,支持美英动武,并迅速带头发动空袭,成为军事干预的急先锋。这显然是由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不甘寂寞,希望在地中海区域合作中做领头羊。这表明,欧盟希望趁着美国势力的衰弱,重新介入中东北非势力范围;并借机整合欧盟军事行动,在联合国框架下,摆脱美国借助北约施加的控制。至于德国为何置身空袭行动之外,不排除德法配合演双簧,为以后介入利比亚事务留后路。

俄罗斯与美国在主导中东事务方面同样存在着竞争,这里也可能成为美俄交换东欧利益的筹码。如果俄罗斯得到中东问题的更大发言权,那它就可以在东欧及中亚事务上,与美国讨价还价时占据有利地位。在抗衡美国的中东安全战略方面,俄与欧盟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

作为石油资源储藏大国,俄与中东产油国存在竞争。推动国际油价上涨显然是俄追求的目标,但油价上涨的结果最终并不符合其他大国利益,虽然美国目前希望高油价助其输出通胀。所以,中俄欧美在中东北非的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一起,其中主要角色是美国。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把中东作为势力范围之一来经营,通过大力扶持以色列而分化瓦解不够团结的阿拉伯世界,从而达到了垄断世界石油资源及其运输通道,继而控制日欧盟友和新兴石油消费国的目的。为此,美国在中东的政策是以亲美立场划线的,而不是其终日挂在口头上的冠冕堂皇的民主人权等社会制度标尺。事实上,不少中东和北非国家的问题,本来就与美国插手干预脱不了关系。但当前尚未走出经济危机、并已陷入两场海外战争的美国,在武力干预利比亚方面有所犹豫,其实它同样在为重返利比亚作准备。

三:国际石油竞争产生的原因

(一)世界石油资源地理分布不均

世界石油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的特点是相对集中。首先是油源集中。全世界共有600多个沉积盆地,已发现油、气田的只占四分之一,其中37个盆地就集中了全世界较可靠的石油远景储量的95%,仅阿拉伯—波斯湾盆地即达710亿吨之多。其它还有6个石油储量在40~60亿吨的大盆地,这六大盆地的石油远景储量就占全球石油远景储量的67.3%。其次是储量集中。以全世界已发现的约三万个油田中,有37个储量在6.7亿吨以上的巨型油田,合计储量即占世界总储量的51%。第三是储油国家集中。在世界200来个国家中,储油国约有60多个,1996年初探明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国家只有18个,它们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92%。仅沙特阿拉伯一国即独占四分之一。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73%。世界石油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均与石油非等量需求的矛盾,是导致国际石油竞争的前提条件。(二)科技革命、经济增长是引致国际石油供需矛盾的直接原因

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效应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正步入新一轮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能源需求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在过去,能源需求的增长大体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一种线性关系。从1971年以来,GDP每增长1%,一次能源消费便增加0.64%。随着现代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迎来了能源消费的“石油时代”,石油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对其开采和消费具有一次性、排他性,一国的占有和消费会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占有和消费。

(三)主要经济大国对石油需求的高度依赖

1.对石油进口的高度依赖。主要经济大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大都高于其国内石油的自给率,且呈不断上升之势。据《世界能源展望·2002》的预测,美国和加拿大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从目前的46%升至2030年的56%。日本是世界上原油自给率最低的国家,其石油进口依赖度达95%以上。欧盟的石油消费量中,本地产量只占27%。中国已在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在石油需求中的比例将在2030年达到82%,而在2001年仅为34%。

2.对同一石油产地的高度依赖。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也是目前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在2001年世界石油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中,有五个是中东波斯湾地区国家。中东地区拥有世界原油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还拥有未发现资源量的近40%。日本的石油进口在80年代约有65%来自于中东,而今天,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高达88.9%。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02年美国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21.7%。中国50%以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

四:中国在国际石油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由于有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石油需求和进口,所以它在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性将继续扩大。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战略购买国。然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其在世界石油市场的现实地位是不相称的,对世界石油价格走势没有发言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心存戒备、多方掣肘。近年来,美、俄、日等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意无意地干扰、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对海外石油开发权公平竞争的几个实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03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欲购买英国天然气集团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油田的股份,由于现有股东“行使”优先收购权而先后“惜败”。2003年底,中石油从美国维克托利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俄罗斯斯基姆尔石油公司61.8%的股份。然而经过数月谈判,中、美、俄三方达成初步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实际获得斯基姆尔石油公司51%的控股权,中石油最多只能获得49%的股份。2005年6月,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因美国众议院的介入而不得不退出收购。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

五: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国家战略

石油短缺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起着长期的制约作用。国际石油市场的大国博弈方兴未艾,中国应未雨绸缪,放眼长远,制定并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国家战略。(一)石油储备战略

战略石油储备是一个国家应对政治和军事危机、保障经济安全的最重要工具,被视为减轻能源安全脆弱性的关键武器。当国际石油供应突然发生中断或国际油价暴涨危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往往具有抗拒风险、保障安全、平衡供需、抑制油价的功能。在全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中,美国实际储备原油的能力可满足158天的消费,日本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60天的进口量,欧盟国家则建立了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中国是唯一没有任何战略储备的国家。而且根据美国、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的经验,石油储备从开始建设到真正发挥作用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及早建立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可以预防突发事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冲击,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中国至少需要建立60天石油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二)石油开发战略

一是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寻找“油源”,摸清“家底”。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83亿桶,尚有196亿桶的储量增长和146亿桶的未发现储量,远景石油总量为525亿桶。作为国内主要石油供应的老油田,已进入开采中晚期,出油率低,开发成本提高,已几乎不可能再提高产量。塔河大油田的勘探、珠江口盆地石油的发现、东海大陆架海底石油的开发以及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等,有利于弥补老油田产量的下降,保障国内石油产量的稳定。

二是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石油经营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建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跨国经营,不是基于目前中国大量进口石油、国内石油供应紧缺情况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21世纪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化三大石油公司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争得更多的海外石油份额。鉴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今后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参与度、影响度都将大大提高。

三是实行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战略,分散进口风险。作为世界石油供应“心脏地带”的中东,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量和出口能力。中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因此,石油进口过分依赖中东存在很大的风险。为此,中国应在继续稳定中东传统石油进口市场的基础上,逐渐深化与俄罗斯及中亚产油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可以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建立包括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地区主义及分离主义在内的石油安全战略联盟。另外,不断拓展非洲、拉美的新兴市场也是实行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方向。(三)石油技术战略

1.节能降耗技术。中国既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石油浪费大国。目前,生产同一个单位的GDP,中国所需要的能源是美国的三倍,是日本的十一倍半。中国如果在能源效率上能够接近日本的水平,那么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不必依赖石油进口。为此,一方面,中国要开发、推广燃料利用率更高的新型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设备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国家的节能降耗政策落到实处,有法可依。结合我们的能源国情,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电、核能等是减轻石油进口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发展与重要能源产出国和地区的双边及多边合作

1.在中东地区,我国要保持与阿拉伯国家的长期传统的友好关系,同时要妥善处理好与中东特殊国家的关系。

2.中国与里海、中亚国家关系方面。我国与这些油气丰富的国家有着地缘上的便利,双方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经济互补,政治关系发展也良好。中亚国家石油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力图建立不经过俄罗斯或伊朗领土,直接将该地区石油资源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的石油运输通道。为此,我国在今后要进一步推进与该地区的全面合作,加强外交与经济往来,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努力使该组织成为促进成员国间政治、安全、经贸、能源等全面合作的机构,并积极开展油气合作,修建直通中国的油气管道。

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量大,石油资源量有限,石油储备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在未来世界石油格局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至此北非、中东局势动荡之际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未来的石油安全和未来的出路!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是一个陆权国家,海军发展相对滞后,这与维护我国巨大的近海海洋权益和远洋战略通道的安全是不相适应的。在世界产油区,“我们目前缺乏军事能力”,“目前海军力量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线使得中国的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为此,从长计议,我国必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壮大海军力量,以确保我们的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参考文献】

石油政策 篇3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背景

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自身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石油企业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在整个油气生产过程中,钻井废水、废弃钻井液、采油(气)废水、落地原油、井下作业废水、铺设管道、修建公路及居民区等工程乃至生产过程结束、放弃生产等都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环保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石油企业为此已经或将要做出巨大努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决定要求,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基于上述背景,如何在会计政策中对环保问题加以考虑,尤其是对弃置费用的处理,成为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实施弃置费用会计政策的必要性

实施弃置费用会计政策不仅仅是个会计问题。作为石油天然气行业也很有必要实施该项对国家、社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等都非常有意义的会计政策,这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我国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结束、放弃生产时,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造成影响。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制度日益健全,地方环保部门不断出台新的环保政策、法规,对油气田企业不断提出新的环保要求,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石油企业每年的投入逐年增加。在会计政策中考虑弃置费用因素,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也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石油企业实施弃置费用会计政策有充分的理论基础

石油企业为油气生产建造的各类设施的规模,相对其他行业来讲要大得多,生产结束时拆除设施和恢复场地的费用也大。因为弃置费用是企业为了获取油气生产设施本身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必须发生的,构成了油气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油气资产用于预定的用途所必须发生的成本。根据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要素的定义)和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等要求,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每期的损益情况,实施弃置费用会计政策非常必要。

(三)国际会计惯例对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有规定

从国际会计惯例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IAS37)、《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3号—资产退废义务的会计处理》(FAS143)都对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规定,企业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应对准备(弃置费用)予以确认: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了现时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要求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可以可靠地估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3号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的观点基本一致,仅是在弃置准备金的具体计提方法上有所不同。本着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原则,我国也应该实施弃置费用会计政策。

(四)计提弃置费用也是国际上石油公司的通行做法

国际上石油公司一般是在确认井及相关设施价值时,需要根据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合理预测井及相关设施弃置时发生的支出,并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将折现后的现值计入井及相关设施的价值,并计提资产折耗。

三、新会计准则对弃置费用会计政策的具体规定

新会计准则体系紧密配合国家大政方针,适应了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充分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树立了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观,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限制企业的短期行为,促进环境治理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体体现之一是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资产弃置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相关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如下。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承担的矿区废弃处置义务,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将该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并相应增加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价值。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等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三条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该准则应用指南进一步指出,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而原《或有事项》准则明确规定,其规范范围不包括“环境污染整治”引起并由其他会计准则规范的或有事项。

根据上述准则要求,涉及资产弃置义务的主要账务处理有:

(1)由资产弃置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一定折现率折现后的金额),增加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原值,同时增加长期负债。借记“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2)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每期对上述资本化的资产原值计提折旧或折耗(计提方法与其他资产相同),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折耗”等科目。同时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3)按照实际发生弃置支出、清偿或冲减的预计负债,借记“预计负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

(4)根据确凿证据,比如国家加大了环保要求和标准,需要对已确认的预计负债进行调整的,调整增加的预计负债,借记有关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调整减少的预计负债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油气资产弃置的主要工艺措施

结合目前国内相关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和石油企业现有的实际技术条件,对油气资产进行弃置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限制地下流体的运移,确保废弃油气井及相关设施安全和实现地表重复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保护淡水层免受地层流体或地表水窜入的污染;

(二)隔离开注采井段与未开采利用井段;

(三)保护地表土壤和地面水不受地层流体污染;

(四)隔离开处理污水的层段;

(五)将地面土地使用冲突降低到最小程度等。油气资产弃置费用主要包括为了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所使用的油气水井、油气水集输设施、输油气水管线以及其他资产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环境恢复等支出。

油气资产废弃的工艺措施,按照不同资产类别分为:

第一,探井、油气水井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处理井下复杂情况、井下封堵(包括防止层间窜流,封堵、隔离油气层和处理废水层段等)、打地表水泥塞、井场地貌的平整及恢复等;

第二,油气集输设施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站点内相关设备的拆除、房屋及设施的拆除、站点地貌的平整及恢复等;

第三,输油输气管线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输油气管线的开挖、拆除以及地貌的平整及恢复等。

五、相关政策建议

对于自然环境保护,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和付出相应努力的大问题,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作为企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从维护公司和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实施油气资产弃置费用会计政策,为践行环保责任奠定基础。

作为政府,应该考虑为企业实施弃置成本会计政策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允许弃置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具体体现为,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允许计提的折旧或折耗和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使企业避免纳税调整,减轻企业负担。

弃置费用能否在所得税前抵扣是实施弃置成本会计政策的一个关键和前提,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实施该项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允许弃置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为保护现代和后人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六、结论

石油政策 篇4

为了对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有所保证, 必须在下一步对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的阻碍进行突破。应该在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的基础上, 对市场化改革的力度进行加大, 对政企分开有所实现, 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 对行政垄断进行打破, 引入市场竞争, 对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进行营造, 把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进行加快, 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

1.1 对政府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就是石油天然气, 毫无疑问, 在这其中政府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各政府部门对其职能要进行集中分散, 分离出来还是在企业中保留的行政职能, 对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建立, 并且将行业发展的要求作为依据, 对相应的监管机构进行建立, 逐渐分开政府的这个政策制定职能和监管职能, 把依法监管的原则作为参照, 对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进行淡化, 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 对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进行增加。

1.2 对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有所打破

行政垄断是妨碍我国市场发挥正常功能的主要因素。我国行政型市场垄断的特点是:国家赋予某些行业、某些大型国企独占资源和市场。这种垄断与在市场自由竞争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型垄断不一样, 它是以国家行政权力为后盾并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冠冕堂皇的名义进行的, 官商一体的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称霸市场。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的正常发挥, 必须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来彻底打破石油行业的行政垄断, 让包括民营油企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的非行政垄断企业进入石油市场, 并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进行竞争, 只有这样, 中国石油市场的油荒和不断攀升的油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1.3 对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进行划分

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组成就是石油天然气, 每个环节的性质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总体来讲, 除了管道运输因为它的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其它每个环节应该是竞争性的。但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的是我国的现状, 这对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很不利。一方面, 企业会对优势地位进行借助, 把垄断向竞争性环节延伸;另一方面, 会造成长期存在“交叉补贴”。

1.4 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展阶段是我国石油天然气所处的位置, 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 但是投入周期长, 见效慢, 风险大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具有的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对投融资体制的形成已经对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所以, 对投融资体制进行完善, 对投资风险机制进行建立, 把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有所形成, 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的意义是尤为重要的。

1.5 价格体制改革

每个行业改革遇到最难解决问题的环节就是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初步对市场竞争的局面有所形成, 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 就是它所要求的, 如在自然垄断领域有发达的管网做保证, 就是其要求,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 这些基本上都不具备, 所以, 不能操之过急, 应该把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作为依据, 对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进行制定。

1.6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石油天然气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应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对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建立, 对责权利相统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有所实现, 对经营机制进行完善, 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同时, 对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进行建立, 尤其是在投融资领域, 法人负责制要进行实行, 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对企业减员增效要进行支持并且推动, 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

因为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 国有经济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为了对改革的顺利进行有所推动, 必须对国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进行探索, 对产权多元化进行实现。其中, 优化国有资本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股份制。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对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行吸引和组织, 从而对国有资本的功能进行放大, 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行提高, 并且对产权多元化的形成和市场化改革进程有所促进。

2 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2.1 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保持原油产量持续稳定

无论是从目前国内石油产量在全国石油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看, 还是从今后一个时期国内石油生产形势分析, 国内石油产量都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最现实的资源。因此, 实现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首先立足于国内, 确保国内石油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2.2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积极推进石油供应和运输通道多元化

在国家政治、经济和能源外交总体战略指导下,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通过海外开发和多元进口贸易, 弥补国内油气供应的不足;在加大海外资源进口的同时, 保证运输通道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到位, 保障海外油气的安全供应。

2.3 加快天然气发展, 形成油气并举的格局

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自身具有许多优势。我国应高度重视天然气的发展利用, 按照上中下游一体化方针, 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

2.4 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 注重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 节约能源工作任重道远。据统计, 2004年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 是美国的3.6倍, 德国的4.9倍, 日本的4.4倍, 印度的1.6倍。目前, 我国能源利用率约32%,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这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资本积累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 不仅使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而且引发了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5 加快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石油替代能源, 缓解石油供应压力

加快石油替代步伐是优化能源结构, 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从战略上分析, 化石能源不可再生, 迟早要枯竭, 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可循环使用, 又无污染, 长期看必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 世界最终将转入可再生能源的永续利用。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内容及政策建议[J]. (http://www.lwbao.com) [1]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内容及政策建议[J]. (http://www.lwbao.com)

[2]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03) [2]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03)

[3]郝鸿毅.中国石油供需形势与建设节约型企业[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 (11) [3]郝鸿毅.中国石油供需形势与建设节约型企业[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 (11)

石油政策 篇5

单选题(共8道题)

1.(2.5分)原来适用的政策由于客观条件或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不再符合现实需要了,这说明政策具有()特征。

A、目的性

B、政治学

C、时效性

D、权威性

E、稳定性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是政策方案的局部修正、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A、政策制定

B、政策调整

C、政策执行

D、政策监督

E、政策终结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下列不属于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的是:()。

A、节省资源

B、降低绩效

C、避免僵化

D、优化政策

E、提高绩效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因财政赤字、税收减少等而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属于政策终结的()原因。

A、财政困难

B、政府的低效率

C、行为理论的变化

D、政治意识形态

E、自然环境的变化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是指()。

A、政策废止

B、政策替代

C、政策分解

D、政策合并

E、政策缩减

我的答案:E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政府在正式宣布终止某项政策之前,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流露出进行终结的信息,以测定公共舆论对这一行动所持的态度,这被称为()。

A、转移公众焦点

B、立场分析

C、“闪电”策略

D、试探性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美国前能源部长曾说:“美国外交政策总是追随油管的走向”,这说明了()。

A、政策问题的关联性

B、政策问题的持续性

C、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D、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E、政策问题的独立性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

在预测基础上,考察方案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并且强调突发因素对预测结论的可能影响,就此修改和重新设计方案。这属于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中的()。k

A、头脑风暴法

B、情景分析法

C、提喻法

D、类比

E、系统综合分析法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多选题(共17道题)

展开

收起

9.(2.5分)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

B、政党系统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E、公众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按照政策监控的时态的不同分布分类,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三种。

A、事前监控

B、目标监控

C、事中监控

D、事后监控

E、关键点监控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政策监控的作用有:()。

A、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B、保证政策的贯彻执行

C、及时调整政策

D、促使政策终结

E、实现政策的完善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下面不属于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监督

C、政策控制

D、政策调整

E、政策执行

我的答案:AE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界定

B、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

C、对政策方案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D、对政策效力的调整

E、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由以下几个方面所组成:权力机关的政策监控、行政机关的政策监控、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A、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政策监控

B、各民主党派的政策监控

C、社会团体的政策监控

D、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政策监控

E、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我国人大监督的制度与程序的主要内容有:()。

A、听取和审议的“—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B、审查国家计划和预算

C、质询

D、调查委员会

E、罢免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

B、灵活性

C、非强制性

D、更替性

E、原则性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政策终结的类型有:()

A、功能的终结

B、过程的终结

C、机构的终结

D、政策本身的终结

E、项目的终结

我的答案:ACDE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除了行政机关的联盟和现存机构的持续性外,下列能成为政策终结的障碍的有:()。

A、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B、高昂的成本

C、利益集团的阻碍

D、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E、社会舆论的压力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包括:()。

A、制定

B、执行

C、评估

D、监控

E、终结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一般而言,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及程序是:()。

A、帮助决策者确定政策目标

B、找出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的办法

C、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

D、依一定的标准排列各种备选方案的顺序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21.(2.5分)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除了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之外,还包括:()。

A、备选方案

B、效果

C、政策标准

D、模式

E、政治可行性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理性的政策分析应包含()基本假定。

A、知道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

B、偏好明确

C、偏好持续不变

D、没有时间或成本的限制

E、最后的抉择将使结果最大化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下列哪些属于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

A、边界分析

B、分类分析

C、头脑风暴法

D、假设分析

E、综摄法(类比)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下列属于对备选方案进行筛选时必要的选择标准有:()。

A、符合客观实际

B、符合全面利益

C、满足经济效益

D、切实可行

E、满足社会效益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德尔菲法的应用强调的基本原则有:()。

A、匿名性

B、循环反复

C、有控制的反馈

D、统计性的团体答案

E、专家共识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共15道题)

展开

收起

26.(2.5分)决策者所制定出的最终政策不可能是不完善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对政策终结的监督实际上是对政策严肃性的保证。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政策控制是一个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9.(2.5分)影响政策调整的原因都是客观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政策调整有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政策的终结有助于提高绩效。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政策的法律化也属于政策终结的方式之一。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范式转换或中断—平衡模式,即政策在保持基本方向或目标的前提下发展演化,或新旧政策之间保持较大程度上的连续性。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政治可行性分为三个方面:政治资源限制、分配限制和制度的限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个人能力、需要和资料的限制可能会妨碍决策者进行理性决策。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决策者并不是始终追求最佳政策方案。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政策问题界定及架构是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要义。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在政策目标确定中并没有太大作用。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政策方案比较评估中,政治可行性是指行政或管理的可操作性。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政策效果可以说就是政策预定目标。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石油政策 篇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 (2008) 170号) 2009年1月1日实施, 允许纳税人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而在2009年1月1日前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允许抵扣, 只是部分地方作为试点。那么在此项政策变化前后, 关于混合销售的税收筹划方案也截然不同。

一、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允许抵扣期间的混合销售的税收筹划方案

该公司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购进经过净化的天然气, 经过该公司铺设的管道输送至全省各主要城市。这项业务涉及两方面, 一是天然气销售, 二是天然气管道输送。2007年9月之前, 该公司向下游各城市天然气用户销售天然气开具发票方式为:销售天然气开具增值税发票, 管道运输开具管道运输发票, 相应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其一, 作为混合销售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 “所称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 并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根据这一规定, 该公司天然气销售与管道运输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为混合销售行为”, 应视同销售天然气行为, 缴纳增值税。

其二, 作为兼营行为的依据。同时税法规定营业税的纳税人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的, 应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天然气输送, 根据这一规定, 天然气管道输送应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 而天然气销售行为应该被确认为上述兼营行为, 可以将天然气销售与天然气管输收入在账务中分开核算, 分别以营业税、增值税进行申报缴纳。该公司为此请示西安市地方税务局, 并得到西安市市地税字【1998】10文件批复, 内容大致:经电话请示陕西省地方税务局答复, 根据国税发【1994】245号下发给辽、冀、苏省国税局的文件规定, 可参照执行中石油天然气关于原油销售与管道运输分别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该公司据此批文将天然气销售与天然气管道输送作为兼营行为, 分别以增值税、营业税进行核算申报。

上文所述的西安市地方税务局市地税字【1998】10号文件的签发存有疑问。首先, 税法明确规定: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而该文件是由西安市地方税务局签发, 电话请示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没有通过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及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不符合税法规定程序;其次, 国税发【1994】245号是下发给辽宁、河北、江苏省国税局,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没有请示国家税务总局是否可以参照执行, 参照执行理由不充分。

在2009年1月1日前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的税收筹划方案是独立于该公司成立天然气销售公司, 由销售公司向各下游用户销售天然气, 开具增值税发票;该公司成为独立的管道运输企业, 各下游企业委托其管道输送所购天然气, 该公司向下游用户开具管道输送发票, 从而回避混合销售行为的出现。天然气销售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管道运输适用营业税税率为3%, 如果对管输收入征收增值税, 则要多征10%的税款, 按2005年完成的管输收入46537万元计算, 则比营业税多缴纳4 654万元的增值税款。相应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多缴465万元。本项税收筹划方案在这一时期的税收政策下是可行的。

二、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抵扣期间的混合销售的税收筹划方案

该公司天然气长输管道基本建设与天然气销售经营并行, 自2003年靖西二线基本建设以来, 该公司历年一直持续进行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独立成立天然气销售公司回避混合销售的纳税筹划方案在2009年1月1日前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允许抵扣政策情况下比较适宜。

2009年1月1日起财税 (2008) 170号文件执行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抵扣之后, 情况就发生了实质变化。适逢该公司“气化陕西”工程的实施, 该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工期长, 大量的固定资产采购会带来巨额的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在这种背景下, 原先采用的单独成立天然气销售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案就不再适合。这个时期采取混合销售政策, 使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增值税进项税充分抵减天然气销售产生的销项税, 从而为公司合理避税, 并可以为企业节约与税款相当的流动资金运用于企业经营与建设中, 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 该公司2008年8月13日上市前,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于2007年9月就已界定该公司天然气销售与管道运输为混合销售, 并开始缴纳增值税。这一改变, 为后来的固定资产采购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反而带来益处。

综上案例, 税收筹划不能一蹴而就, 应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及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及时调整, 甚至是前瞻性的预测与调整。

摘要: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 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以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分析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抵扣政策公布前后, 采取不同纳税筹划方案对企业的影响, 从而阐述税收筹划应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调整。

上一篇:人性内涵视角下一篇: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