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2024-07-03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精选7篇)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篇1

心理学教授杨凤池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都有许多值得表扬的地方。他们偶尔会做错事, 但这正是个体生命成长、向前发展的必经过程, 他们需要有好的指引, 这时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就能成为一个推动力, 使得他们的潜能、求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施展。”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们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学生, 如何引导他们, 积极鼓励他们努力向上, 从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呢?本文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平等地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

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 也就是要爱每一位学生。说起来简单, 但是真正做起来, 却很难。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 有一个小男生, 他虽然个头不高, 但坐在教室的最后, 我猜测他可能就是大家“公认”的学困生胡XX吧。他除了学习成绩差以外, 还有一些不良的习惯, 前任班主任只能让他坐到最后一排。为了让这位同学健康成长起来, 不受班上其他同学的歧视, 我先把这位同学的座位进行了调整, 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二排。当时, 其他同学的反响很大, 不让他坐到前面, 我也没有发火, 对他们进行了耐心地劝说:“胡XX个头小, 而且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 不帮帮他, 你们愿意我们班的平均分落到其他班的后面吗?”这个班的学生集体观念比较强, 听老师这么一说, 再没有提及胡XX的座位问题。但是,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没有人愿意做他的同桌, 我把每一位同学都考虑了一下, 觉得把新转来的郭XX调到他旁边再合适不过了, 郭同学除了乐观外, 还好学、上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观察, 我发现郭同学除了在学习上帮助胡XX外, 还能够协调他和班上其他同学的关系, 尤其是最近发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件事情, 全班同学都为胡XX喝彩。

记得那天我上课的内容是“求小数的近似数”,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按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当交流到最后一个数1.995时, 我看到胡同学很自信, 勇敢地举起了他的手, 我就让他回答这个问题, 当时他的回答是这样的:“1.995保留整数是2, 保留一位小数是2.0, 保留两位小数是2.00。”我还没来得及评价, 班上已经响起了掌声。因为这道题在本节课的内容中是一个难点, 有些成绩中上的同学都出现了错误, 而他却做对了, 所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在同学们的感叹声中, 胡同学面带笑容,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 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我们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学生, 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 精神得到充实, 情操得到陶冶, 性格得到优化, 思想得到升华。

2. 讲究批评的艺术, 展现教育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 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我们要对学生提出批评的时候, 应首先表扬和鼓励他, 肯定他突出的好品质, 强化优点。比如我们班的王XX同学, 他每次考试都能考到97分或98分, 但拿不到满分。对这位同学, 我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王XX同学很聪明, 他考得很好, 大家平时要和他多交流, 学学他的方法。”这样使这位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 凭他的能力, 考满分是没问题的, 所以在课后, 我找他进行了单独谈话, 帮他分析他丢分的原因——粗心, 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些分不该丢。这样在同学面前给足他面子, 背后老师又给他找问题, 不仅为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增添了砝码, 而且即使未来遇到挫折和失败, 他仍会自信满满, 不会惊慌失措。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用这一套, 有些同学, 对他们要进行“无言”的批评, 在他们犯错的时候, 我们“冷”处理, 暂时不要理他们, 这时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老师 , 等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 我们再去与他们沟通。

显然, 艺术的批评是班主任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财富。批评学生, 要对事不对人,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 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 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 批评学生, 评语要准确, 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 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3. 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班主任要创设条件, 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不管这个学生是小还是大, 身上有多少缺点毛病。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班主任就要挖掘学生的强项。我们班的王同学, 课堂上比较好动, 任课老师反映, 上课时他经常左顾右盼, 不认真听讲。有一天我宣布完运动会的名单后, 发现他一直在哭, 问他怎么了, 这时他哽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同桌同学说:“他想报400米, 老师您没给报。”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样啊。另外一位同学很大方地把400米的项目让给了他, 结果他不负众望, 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班级挣来了宝贵的一分。自此以后, 这个同学其他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显而易见, 成功的体验, 能带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总之, 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之处。我们要在最合适的时候, 用最恰当的方式, 牵着他们的手, 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篇2

有人说,师德就是爱,爱一切的学生,爱学生的一切;有人说,师德就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我说,师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岁月中,以不变的热诚去挑战每一个教育的高度,以不变的热情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或许我们每天做的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平凡而细小,而这些小事却足以融化冥顽的心,催开冰封的希望。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赞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受到了教师爱的鼓舞,他们会信心倍增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迪学生的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的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从事教育职业就必须热爱孩子,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老师对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我总觉得“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任何一个孩子心灵的深处都有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作为教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这美好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有一种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使他们驱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带着自信走向成功。教师应为那些掉队的孩子创造再一次重新跃起的机会。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每一届所接的班级中都有一部分学生知识严重脱节,这些同学连做作业的习惯都没有,且为数还不少,其中最差的一个在四年级期末考试时只考了4分。面对这些学生,退缩和放弃曾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是一名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更何况这些掉了队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爱和更多的关注。于是,每年接手了这些孩子以后,我努力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为他们创造有可能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感受自己的价值,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一毫也不放过,不断地给他们创造、策划成功的机会,同时不断地鼓励他们,孩子们慢慢地变得爱学习了,也慢慢地跟上其他同学了,最后的毕业考试中,他们都顺利地过关了。看着他们拿到毕业证书时的欢欣,我也由衷地笑了。

教育是以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为前提的,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彼此的爱,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演讲稿 )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会有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愿望,才能热情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真心诚意地尊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有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无私传授给学生的意愿,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去感悟孩子们每一丝的变化,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记得在一次刚接一个五年级班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课间几分钟的时间,班上朱诗怡同学放在书包里的一只手表不翼而飞,教室里同学议论纷纷,口快的同学脱口而出:肯定是她的同桌顾某某偷的,她总是偷别人的东西。同学们都提议马上搜身、搜书包,当我的目光与顾某某相对的一瞬间,一种复杂的情感从她脸上掠过,我马上意识到,不能伤害任何一位同学的自尊心,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我马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不要胡乱猜测,并表示老师一定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感到,这孩子的家庭环境已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扭曲,作为教师的我虽不能力挽狂澜,但应用自己的爱去拉她一把,所以,我选了一个不被任何同学发现的机会和顾某某面对面地进行了一次恳切的谈话,最后,她低着头拿出了手表,从她倔强的眼神中我看出她准备接受老师的责备和同学的指责,当她听到我说绝对会为她保密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涌上了晶莹的泪花。当孩子们追问我怎样破了“手表案”时,我只是笑着对他们说这是老师的秘密。这以后,直到毕业,顾某某同学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学习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毕业时数学成绩达到了“B”。毕业典礼那天,她在我的办公桌上压了一张纸条,纸上写着:王老师,再见了,我会回来看你的!落款是:您的学生,顾某某!当我看到纸条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深感当初的做法是对的,试想,当初如果非要当场查个水落石出,无非使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无地自容,被伤害的自尊心,再重新编织起来是很难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过错,更何况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应该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作为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做错事的学生,我们更应用爱去唤起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懂得自强自爱。让我们对学生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含有亲情又高于亲情,含有友情又超于友情的师生情,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改正错误的毅力。让每一个学生和埋藏在心底的求上进的火花熊熊燃烧。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彩;因为有了爱,人类才有了巨大的进步。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只有老师自己用心去爱学生,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去爱戴别人,使学生更成熟懂事。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老师时刻都要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其向上攀登,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

作为教师,我的职业理念是:以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教学中去,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去滋润,用自己的爱心去上每一堂课,爱每一个学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让孩子们看

用宽慰滋润学生心田 篇3

有句话说得好:真诚就像一股股暖流,它可以融化心灵的坚冰、驱赶灵魂的冷漠、唤醒内心的真、善、美……我相信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并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沈苗苗,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孩,不善与人言谈。选择座位时,她选择了最后一排,红润的小脸从未绽放过笑容,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英语课上她公然向我“宣战”。那是我刚接课不久的一次英语课,她一直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压根儿就没听讲,我连续提醒她几次,她依然我行我素。当我走到她面前准备拿起她的作业本时,她便迅速将本子合起来,往桌子上一摔,眼里射出那种目中无人的眼神……顿时我心如刀绞,我知道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任教十余年,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没被尊重的尴尬足以让我窒息……我悄悄地走出教室,调整一下情绪后又重新走进教室,我并没有继续我的英语课,而是一番没有发怒的真诚的倾心交流。那节课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流泪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个星期我戴着墨镜来给大家上课吗?知道为什么吗?”“装酷呗!”有学生嬉笑着低声说。“不,错了,因为我不想让你们看见我红肿的双眼。”

“我儿子生病了,他单独在家已经一周了。那天,就在我即将迈出门口的那一刻,五岁的儿子突然上前紧紧搂住了我的腰。‘妈妈,我不想让你走,我想让你在家陪陪我。接着儿子失声痛哭起来。我心如针扎,紧紧地搂着儿子,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潮水,眼泪蜂拥而至。短暂的拥抱之后,儿子突然一把推开我,‘妈妈,快走吧!如果迟到了,你怎么跟校长说呀?一个五岁的孩子,一个原本应该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却懂得了理智与坚强……我带着内疚与感动离开了。”

“一路上我思绪万千,回想儿子要改名叫宝宝的想法,回想儿子渴望爸妈陪伴的愿望,回想儿子悄悄塞在我衣兜里的那张写着妈妈我想你的纸条,我以泪洗面。对孩子我真的很歉疚,由于工作原因,我在他身边的日子太少,就连生病也要独自呆在家里……为了不耽误你们的英语课,我没请一节课的假,同学们,我忍痛割爱,你们理解一个做妈妈的那种内疚、自责、心痛的感觉吗?我知道咱班有很多留守儿童,我常常想儿子的那种渴望妈妈陪伴的心声不正是你们的心声吗?我觉得你们就像我的孩子,所以我时常告诫自己:当学生撒娇时要理解他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宽容他们;当学生自卑时要鼓励他们。只是我们交流得少,你们不太了解老师的内心。同学们,老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是你们的敌人,更不是你们的镇压者,我愿敞开心扉,做你们的良师益友……”听着听着有些孩子趴在桌子上也哭了,我知道这是理解的泪、后悔的泪、感动的泪……就这样我的宽容、善意、友好第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

课后,我从班主任那里得知她母亲改嫁后常年在外打工,继父常因一点琐事对她大发雷霆,其中也不乏拳打脚踢……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她的无声反抗是有原因的,这简直就是她反抗继父的真实再现。后来我写了一张纸条悄悄地塞进了她喜欢看的课外书里,表示我对她的理解、同情与友好,并约定愿意做她的知心朋友。第二天上课,她用惊讶与疑问的眼神与我对视,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每过几天我都会根据她的表现写些鼓励与关心的话语夹进她的课外书里,就这样我成了定期给她写纸条而表面不说话的朋友。终于有一天她给我写了一张纸条并诚恳地向我道歉:“老师,我错了。是你用宽容与真诚感化、温暖了我这颗冰封的心,尽管我成绩很差,有你的鼓励我会尽力而为……”我深知这是宽恕与关爱的力量。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欣慰就是让自己的宽容能够激发生命的活力及蓬勃向上的精神,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对学生施加一种积极的影响,去开启学生的智慧、拨动学生的心弦、感召学生的精神、净化学生的灵魂……唯有这种“给养”才能是学生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敞亮。

又是一节英语课,四只哭得通红的眼睛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个活泼可爱、积极上进的女孩今天怎么了?下课了我以找同学帮我办事为由,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李翠与赵青青是好朋友,每天赵青青都去找李翠一起上学,可今天李翠家的电瓶车钥匙丢了,没有文化的李翠妈就怀疑是赵青青偷的,不管赵青青如何解释,一时冲动之下,李翠的妈妈还是对赵青青实施了“搜身”行动,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在自家的抽屉里找到了那把钥匙。赵青青觉得李翠与妈妈不信任她,人格受到了侮辱,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哭着说“不想活了……”尽管冷静后的李翠一直为自己与母亲的鲁莽行为道歉,可情绪激动的赵青青此刻哪能平静?于是我立刻把赵青青叫到我办公室,劝说了一番,又给她讲了几个宽恕大度的故事,因为委屈,青青一直泪流满面……等青青情绪稍稍稳定之后,我又把李翠叫来,自责的李翠泣不成声,一直恳求青青原谅自己与妈妈的无礼,最后在我的协调之下,青青终于接受了李翠的道歉,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真害怕孩子想不开出意外……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开灯给青青写了一封信安抚她受伤的心灵,第二天唱课前一支歌时,我将信悄悄地塞进了她的口袋,可她并没有给我回信,直到有一天我向她借词典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写满字的纸,上面有眼泪润湿后模糊的字迹……

“亲爱的老师:首先感谢你对我的安慰、关心、开导,真心谢谢你!我与李翠同命相连,我没有妈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李翠没有父亲,我们都渴望有一个健全的家庭,渴望那种令人温馨、陶醉的爱,从小到大我都坚强地寻找精神的寄托,去解除心灵的痛苦,去感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可这次我实在无法承受这种侮辱,要不是您及时的安慰、开导、劝说,我想我已经……是您真诚的话语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许多,明白了许多。我真的应该拥有一种好心态、好心情,您让我找到了有妈妈的感觉,真希望今后与您多交流、多谈心……我有一种奢望,真想喊你一声“妈妈”。再次感谢你——我的好老师!放心吧!我会坚强的面对学习与生活。”

读完信,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无论是沈苗苗,还是赵青青,这些有着特殊故事的留守儿童的心灵都是脆弱的,感情都是丰富的,不是她们倔强,不是她们无理,是孩子的感情没有得到善待,是孩子的自尊没有得到维护,是孩子的心声没有得到倾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擦亮发现他们内心世界的眼睛,用卓越的智慧去陶冶学生,用宽广的心胸去包容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热情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用积极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篇4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 既要传播知识、训练技能, 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 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切实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作用, 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时,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创造氛围,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统观教材, 形成序列, 注重渗透的计划性

渗透德育, 必须做到有计划。订出计划, 形成本学科的德育序列, 在讲到某部分内容时就能自然地实施某些德育目标, 使德育融入教材, 并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完成。如初三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内容:有勤奋好学的《墨池记》、《送东阳马生序》;有精忠爱国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陌上桑》;有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白杨礼赞》;有不懈追求、渴望光明的《黎明的通知》等等。我们可以在一系列课文的教学中, 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以英雄人物为楷模, 学会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二、教之以情, 朗读感悟, 注重渗透的生动性

语文教材语言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容易激发情感。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上课, 做到最大的感情投入, 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入情入境, 再通过教师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的引导, 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材文体多样:有感人肺腑的记叙文, 有表情达意的散文, 有哲理深刻的议论文, 有激情奔腾的诗歌……朗读是激发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追求美的向导。为此, 就需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次反复地读, 形式多样地读, 使学生沿着审美阅读的轨道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共鸣。如在教学臧克家的哲理诗《有的人》时, 我首先通过两遍诗歌录音的听读和跟读 (第一遍引导学生学会重读、语调、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领会诗所包含的感情) , 将学生带入氛围, 再通过小节开头句领读, 男女生对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 启发学生思考, 感受文学巨星坠落的悲痛之情, 理解革命战士的高尚精神和反动派的卑劣行为, 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 受到人生观的教育。

三、透析题旨, 领悟中心, 注重渗透的有意性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 好的题目统领全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推敲课文题目, 透过“窗口”“登堂入室”, 辐射全篇。如在教学《哨子》一文时, 我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哨子”, 读文思考: (1) “哨子”在文中出现几次? (2) 几次“哨子”的含义一样吗? (3) “哨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朗读, 既使学生了解题目含义, 又领悟到“哨子”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 我指导学生归纳中心, 达到对课文内容认识的深化, 为德育渗透架设桥梁。在归纳中心时, 我让学生再次从“哨子”的含义入手,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讨论: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或听到一些“哨子”现象?学生畅所欲言……这样, 对学生真善美的审美教育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再现形象, 注重渗透的形象性

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时, 启发学生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语言行为, 可使学生受到人物崇高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学电影剧本节选《一个都不能少》一文时, 我让学生结合剧本情节, 揣摩主人公张春花的内心世界:未找到失学儿童李望水的急切、焦躁, 在电视台演播室的拘谨、怯场, 找到李望水时的激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感受张春花老师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关爱之情, 认识到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现实意义, 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的机会, 勤奋学习, 树立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通过剖析人物心理世界, 再现人物形象, 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楷模人物的熏陶感染, 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加强写作训练, 自我教育, 注重渗透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还有一个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广阔阵地———作文。作文是学生思想的记录, 更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 尤其是中学作文教学中, 可借助论文的写作, 提高认识, 启迪思维。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篇5

【关键词】寄宿制 班主任 幼苗 爱心呵护 情感滋润

当孩子们沐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集中办学”等陣阵春风中时,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也在无形地增加。班主任作为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环节的一个联结枢纽,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在农村小学工作了二十多年,也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回过头去理一理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觉得现在作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在抓班风学风建设上更是要绞尽脑汁、全力以赴、与时俱进。

一、了解寄宿,关心学生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村落、寨子。要使这些孩子组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教师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如疏导不当,他们中有的也会慢慢地厌学。对于才入学的新生来说,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他们的归宿,班级管理工作规范的建立,有赖于一个好的班主任。由于寄宿制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学校里完成,他们对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的依恋更显得突出,他们和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往往把班主任看成无比信赖的人,学生对班主任寄予多种期望。这就更需要班主任热爱山村教育事业,热爱山里的学生,甘心情愿在艰苦的地方工作,有良好的师德。得到学生的信赖,班主任才能充分利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班主任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学的第一天,我根据学校的安排,学生报名注册时记下家长的联系电话号码,以方便家校之间沟通交流。班主任还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除正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之外,班主任工作还要延伸到寄宿生的饮食、个人卫生、学习辅导、就寝、安全等方面,学生从星期天下午进校到星期五下午离校这段时间,以上这几项工作都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其间还包括一些突发情况,如学生在校生病,无钱看医生,班主任要及时带学生去看病,以免延误病情。如因学生父母不能及时给予孩子应用钱物,班主任应及时代学生支付应用款项,使学生无分心它虑,专心学习。又如因故中途离校,班主任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处理,使孩子和家长都有安全感,于是班主任在寄宿生的心目中就是他们的父母。

二、责任引领,平等带生

爱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好法宝就是要有一颗善待孩子的爱心,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的爱心是融化学困生缺点的良药,是学困生进步的动力。班主任要拥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转化学困生工作将会大有进步。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努力寻找学困生的优点,及时表扬,树立其自信心。如:没有继续犯错也是优点;热爱劳动、有爱心、有同情心,也是优点;有独立生活能力也是优点。农村寄宿制孩子们在学校中生活就已经锻炼了自理能力,只要踏进学校的那一刻起,他们身上都有数不尽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足令人骄傲,这些闪光点都是学困生走入优生的动力。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中,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最终也是为孩子们生活服务,教师只要明白: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他们提供最及时的帮助,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关爱。我常常把我女儿的衣物拿给班上特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把我视为妈妈,在日记、作文里就体现出来,我很欣慰。久而久之,我成了他们心灵的依托。把每一个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哪怕他们犯错再多,母亲也会毫不犹豫地再给自己的孩子一次机会。是呀!教师没有权力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三、化师为母,爱心护苗

我经常给孩子们这样讲:“你们来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做人。”谈到“做人”,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我知道许多孩子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教育他们要尊敬和孝敬老人,还经常给他们讲尊老爱幼的故事,在我的教育影响下,这些孩子们的素质有所提高。星期六,有些孩子向我借钱,说是要买水果回家给爷爷奶奶吃,还有一个女孩子,周末不回家,在我家吃过晚饭后,我给了她一个糕点,便和她一同走在回校的路上,我问她为什么还不吃糕点,她说下次拿回家给奶奶吃。听后,我很感动,并及时夸奖了她。诚然,作为班主任,你要求学生诚信做人,你却出尔反尔;你要求学生刻苦努力,你却得过且过;你要求学生穿戴整齐,你却衣冠不整……。班主任是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身教大于言传,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引好路,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情感价值观。

四、真情播撒,心灵慰藉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必须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灵相通。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告诉他们,老师也从你这个年龄走过,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有心事就说出来,我愿意听,愿意与你们一起分担。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母爱的真谛是一种“真”爱,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辛茹苦,辛苦一生,只求孩子成材。这种爱是天地之间至纯至美的爱,是最崇高和伟大的爱。一个班主任,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就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也会温和的善意地指出。作为班主任,要用母亲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用伟大的母爱去感染学生,用母亲般的期待激励学生,教育才有力量。我担任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两年多,在这些时间里,付出的使我一言难尽,但更多的是收获,孩子们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以下是我发表在QQ里的两篇日志:我自豪,我欣慰我今天去县里听小学作文教学展示课,虽然有些累,但收获多多!晚上还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我有个习惯,每到我的自习课,就帮学生改日记。今晚改的日记让我感动,我一天的劳累也随着孩子们的心声抛到了九霄云外了。A学生——今天,语文老师去听课了,清明节都有几天没见她了,也挺想老师的。可还真好,老师晚自习回来了,看到老师我心里真高兴。B学生-------今天的语文课迟迟没有见到老师的身影。这时,数学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对我们说:“语文老师去听课了,她交代我让你们写一张试卷”。我听了这个消息很失望,吃饭时也没胃口。因为,一天听不到语文老师那温柔的声音,我就会感到不舒服。C学生——今天语文老师去听课了,一天没有见到老师的身影,我多想老师呀!晚自习老师终于回来了,她那一张微胖和慈祥的脸总是笑嘻嘻的,好像不会发脾气,也从不吓唬我们。老师,你真好,真温顺!D 学生——今天,语文老师去听课了,我好孤单、好寂寞呀!语文老师在学校的一分一秒我都觉得快乐,同学们也觉得高兴。语文老师不在校的那一天,我就会折一只纸鹤,如果从上个学期算下来,也应该有十几只了吧!......这是孩子们最简洁不过的语言了,但我欣慰,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也充满了信心!

师 生 心 连 心

在这个多发病季节里,我带过很多学生去看医生,还千叮万嘱他们要注意身体,讲究个人卫生。不经意间,我都被感染上了———感冒,声音还沙哑。

今天早读课,我准时到教室。这些孩子似乎知道我生病似的,个个都双手拿着书本,坐得端端正正,放声地朗读课文,声音是那样的响亮......我微笑地向他们投去感激的目光。

接下来是两节语文课,我没法上新课,向孩子们解释清楚后。就布置他们写《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的作业,我便在讲台上改《课堂作业》,还不时地发出咳嗽声,也许是孩子们体验到了他们老师的苦衷,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交头接耳、过座位的现象,只有发出写字的沙沙声。这时,我很感动,望着几十张熟悉而又可爱的面孔,有一种情感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的眼睛便会湿润。我真正感受到了——师生是心连心的。

高尔基曾说:(2)“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确实,爱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在成长中学会竞争、学会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生活时,老师妈妈的心才能放下吧!班主任的心才会放心吧!

以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田 篇6

一、身体力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学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感情。”他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感情, 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首先要有充沛的感情。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教师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感情热烈, 情绪激昂, 学生就会愉悦激动, 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就会达到和谐共振的理想效果;反之, 教师萎靡不振, 冷若冰霜, 学生也会郁闷恐慌, 课堂也会变得紧张沉闷。

以我教学《月光启蒙》为例。备课时, 我发现这篇文章写得极好, 月下美景动人, 母子之情感人, 欢快童谣喜人, 不觉读了又读。后来发现这篇文章选入教材作了删节, 找出原文一读, 我被深深震撼了。原来, 文中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于是, 童年时母亲在物质匮乏年代给予作者精神滋养的月下启蒙定格成了一幅幅永恒的画面, 给作者心里留下了永远磨灭不了的烙印。母亲温馨的爱顿时变得深沉和凝重了。再读课文, 我热泪盈眶, 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则读后感。课堂上, 我带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感动之情指导学生阅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我的眼神、我的语言、我的手势、我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文本的感情世界里。学生读着课文, 感受着母亲平凡而博大的爱, 他们也由此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那郑重其事交上来的一本本日记中, 我读到了一颗颗感恩的心。

二、语言感染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教学语言最能体现其教学艺术。语文课上, 教师的语言应是一种“有情语”, 或慷慨陈词, 或娓娓动听, 用动情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发现, 课堂上, 教师呆板枯燥的语言往往令学生面无表情, 目光呆滞, 有的甚至哈欠连连, 直盼着下课。只有极少数勤奋的学生靠着毅力能坚持下来。因此, 教师应根据文本的情感基调, 合理地调节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 并辅以恰当的态势语, 做到声情并茂, 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记得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感悟天鹅破冰的毅力和勇气, 体会天鹅为求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悲壮美, 在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文字后, 我用激昂的语调说:“同学们, 你可曾听见它们的齐声呐喊?你可曾看见冰上的斑斑血迹?它们, 冰天雪地里, 怎受得了这刺骨的严寒?血肉之躯, 怎忍得住这锥心的疼痛?面对此情此景, 你心中有何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与天鹅“对话”, 表达他们对天鹅由衷的敬仰、赞美、感动之情, 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音乐渲染

音乐能激起人情感的共鸣, 能调节并缓解人的疲劳, 启迪思维和想象。在阅读教学中, 适时运用音乐来渲染气氛, 牵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 导入时先播放一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 可起到“先声夺人”之效。让这优美、典雅、欢快的圆舞曲萦绕耳际,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受, 激发对音乐大师们的景仰之情, 为更好地学习作了情感铺垫。教学《丰碑》一文, 学生反复阅读了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别人而被冻僵的外貌描写, 此时的情感定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郁积心中, 我相机播放凄凉悲怆的《江河水》, 让如泣如诉的音乐抓住学生的心, 使他们仿佛看到军需处长像丰碑一般矗立在眼前。再听学生朗读课文时, 只觉得情感之闸开启, 其势亦如江河之奔涌而下, 振聋发聩。再如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课文, 如《二泉映月》, 离开了音乐则如纸上谈兵, 根本谈不上理解和体验。

四、画面烘托

语文教材中的画面内容十分广泛, 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日月山河、中外建筑……这些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无一不吸引着学生, 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 在观摩《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 看到执教者用多媒体演示了难以计数的彩蝶云集于谷中纷飞的神奇景观, 其形千姿百态, 其色五彩斑斓, 让学生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学生乐得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都成了一只只轻盈、美丽的蝴蝶了, 连观摩的教师也赞不绝口, 忘情其中。倘或仅凭文字, 即使读得滚瓜烂熟, 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再如, 观摩《难忘的泼水节》一文, 执教者不但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我国傣族泼水节这天欢快热烈的场景, 还运用剪碎的彩纸做“水”, 让每一个学生拿着小盆, 在音乐声中模拟“泼水”的盛况, 通过这样一幅可触可感的真实的“立体画面”, 使学生不但了解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更真切地体验到了泼水时人们相互祝愿的美好情感。

五、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文本, 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 “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获得探究的乐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兴趣大增, 从而入情入境地体验情感, 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 利用音乐、背景图、酒杯、服装和画外音创设了一个与黄鹤楼相似的情境, 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之前, 采用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表演展示等形式,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巧妙地通过“移情”的心理暗示, 让学生觉得自己此时仿佛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孟浩然, 并亲身领略到了他们既有“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的豪情, 又有“此去经年”的惆怅。通过对这种矛盾心态的把握, 切实体会到他们建立在共同志趣基础上的友谊的真诚可贵。可见, 情境创设会令学生对情感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课要滋润学生心田 篇7

近些年来, 教学民主日益发扬,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给老师的教育教学作评价,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 像语文这样的“主课”老师的评价有的不如甚至远远不如音体美之类的老师!语文老师莫名其妙, 怨声载道, 愤愤不平, 有的甚至指责学生“不识好歹”“胡来”!为什么?因为语文老师觉得自己下了功夫, 花了心血, 但没讨到“好报”;而一些“副科”老师可以说是在那里玩, 如有的体育老师上课就发几个球给学生自己去拍, 有的音乐老师放几首歌给学生听一下了事, 有的音体美课老师甚至好些课不进教室, 可学生的评价却不错。

当然, 事出皆有因, 学生们并未“胡来”, 只是有点逆反。语文老师确实费了力, 但如果你的课照本宣科、老调重弹、千篇一律、枯燥无味, 让学生的心田一步步干燥, 龟裂, 而一些让学生玩的课虽然教师没下多少工夫, 但至少客观上让学生沐浴了温暖的阳光, 呼吸了自由的空气, 干枯的心田反而得到了“阳光雨露”, 那么, 学生们的评价就是很好理解的了。

指责学生没有用, 我们还是反省自己。

语文确实难教, 语文课确实难上, 于是我们很多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把语文课变成了知识性的枯燥的说教、结构性的技术的解读, 好比要建一幢房子, 把水泥瓷板红砖钢筋堆到那里, 把图纸丢到一边不管了, 只是一堆垃圾, 漂亮宜居的房子在哪里?

是啊, 在沉重的应试教育的压迫下, 学生们绝大部分时间关在校园里被封闭管理, 他们的生活单调而枯燥, 就是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食堂, 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又是坐在教室里, 整日地面对教材、教辅资料和几个教师, 他们会内心烦躁乃至心田干燥。面对学生干涸的心田, 别的科目的老师或许可以找一些客观方面的借口, 比如就是政治老师也可以说他主要教给学生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 而语文老师似乎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大部分浇灌滋润的责任。

怎么滋润呢?

一.爱的教育。“世间最美的东西往往是最脆弱的, 例如花。爱是嫩美的花, 需要小心的培植。所以除了知识之外, 爱的艺术需要入微的体贴。不浇水, 花是要枯死的。没有体贴入微的培植, 爱也要枯死。” (李霁野《至上的艺术———爱》) 中学生的爱之花尤其嫩美, 需要我们老师加倍精心的培植。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所谓90后, 他们有很多心理问题, 如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 甚至暴力叛逆。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 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 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但千万不要对他们失望, 须知“孺子可教”也!

我在教《陈情表》时, 起初发现从学生们很隔阂, 身上很难找到“下泪”的感觉 (古人云:“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 , 有的还说, 那个时代李密的妈妈还能活到90多岁, 可真能活。我有点失望, 于是大讲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孝道, 从孔夫子的“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开始讲起, 到高考作文中一考生说自己放学回家后把鞋子踢在地板上要妈妈去洗被判低分为止, 学生们有了一点感觉, 说那个考生过分了。接下来, 我利用自习指导时间给学生播放了1988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这部比他们年长的电影终于让他们哭了起来……我知道, 热泪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当然爱的内容非常广, 爱自然, 爱祖国, 爱家乡, 爱老师, 爱同学, 教师随时随地都有教育的舞台。

在教《小狗包弟》时, 我用大量图片对文化大革命做了直观介绍, 学生们比较快地怜爱起了包弟, 我趁热打铁, 让一个学生当堂朗读一篇微型小说《冬季》 (载《小小说选刊精品鉴赏》, 作者杨晓敏) , 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红狐狸差点被常年在西藏高原最偏远的哨卡寂寞寒风中站岗的士兵杀了做围巾, 我感觉同学们狠狠地担惊受怕了一把, 然后是担心和祝福……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讲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说他有一次在家里的后山读书, 一只鸟唰地掉到他脚边, 他把它捉住了, 在家里喂了几天, 它不吃, 只好又把它放飞了, 但它仍然不能飞, 钻到一条下水道去了, 他等了好几天都没再看到它出来, 他想那只鸟应该是病了或老了, 此后他不时想起它, 刚才听老师讲课时, 它又想起……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更何况是十多岁的少年呢!我们有理由指责他们吗?

二.美的教育。现在的中学生一有时间就是上网, 很多染上了“网瘾”, 此外有的还有乱七八糟的小说瘾, 有的形成暴力倾向或过早谈恋爱, 此情此景, 劝退开除是减轻学校负担而增加家庭社会负担, 警告批评也往往无济于事。但我相信语文老师的涓涓细流般的“美育”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谷定珍老师说,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孟子提出“性善”论, 另一位教育家荀子又提出“性恶”论, 在他看来, 两位先贤作为教育家都是把研究的对象更多的指向了客体———受教方, 而对教育家的主体———施教方多少有些淡化, 特别是荀学中这个倾向更为明显。应该说教育是双边的互动, 也就是说教育家的人性是善的, 那么他眼中的人性就是善的;反之, 如果教育家的人性是恶的, 那么他眼中的人性就是恶的。因此, 我理解的教育是———用美的旗帜去呼唤美!

正如谷老师所讲的, 美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 别如天壤。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 美无处不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边城》是心灵美, 《雨巷》《再别康桥》是语言美, 《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行为美,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自然美, 《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是科学美, 《琵琶行》《中国建筑的特征》是艺术美!

面对这“美轮美奂”的世界, 我们能不激动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有理由把教材弄得枯燥无味吗?举起美育的旗帜吧。

三.理的教育。语文教育也是思想品质的教育。这个“理”, 与韩愈《师说》中的“传道”的“道”、宋代理学的“理”一脉相承, 当然我们的“理”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是“理”的内容。语文教育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大道理。

90后是更加世俗化的一代, 不像他们的父辈喜欢讲理想主义, 但也是更加理性化的一代, 前者决定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理的教育, 后者决定我们能够对他们进行理的教育。

以如何对待金钱为例。教《守财奴》时讲到葛朗台的名言“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并联想到《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挑掉一茎灯草才肯咽气的事, 我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金钱观, 果然现在的中学生讲实在、实惠、实力, 不少学生认为现在的社会, 大家都在千方百计搞钱, 有钱的人地位就高办事就成, 没钱是万万不成的, 有的还说要是自己有个富翁爸爸就好了, 讨论很热烈。最后我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说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以正当手段去赚钱是要鼓励的, 但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 不能做金钱的奴隶, 追求金钱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 顶多只是实现人生目的的一种凭借, 连资本主义国家的富翁如比尔·盖茨、巴菲特都知道要做慈善, 把钱捐出来, 为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最后说, 大诗人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去换美酒”也不失为一种人生大智慧, 对不对?这时候, 我听到了一片响亮的应答声, 所谓代沟不见了。

以如何看待人生为例。生命的意义何在?怎么战胜挫折?诸如此类, 我们教材上也有非常好的回答。《我与地坛》与史铁生、《宇宙的未来》与霍金让我们深深体味人生的滋味, 受到深刻的教益;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庄周的“逍遥”、王羲之的“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让我们久久回味, 得到深远的启迪。

有个词语叫“理趣”, 本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 要写出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这里不妨活用一下, 叫做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生动有趣, 有如“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般轻拂滋润学生们的心田。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春天”, 正是语文老师展示个性魅力的大好时机吧。

摘要: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学生们的生活单调而枯燥:寝室——教室——食堂, 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又是坐在教室里, 整日地面对教材、教辅资料和几个教师, 他们会内心烦躁乃至心田干燥。面对学生干涸的心田, 语文老师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浇灌滋润的责任。

上一篇:强电设计下一篇:硬通道微创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