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2024-09-28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精选12篇)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1

21 世纪的经济发展无疑是围绕金融体系所展开的, 因为其不仅作为整体经济体系的核心进行循环, 而且还起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 在国际化交流程度加深, 企业间交流活动频繁的同时, 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增多, 包括汇率波动、利率变化和物价膨胀在内的问题, 不仅仅对企业的预期价值进行了改变, 更让企业的实际现金流入问题造成了影响, 不断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甚至国外市场毫不相关的波动也会对国内的企业产生蝴蝶效应, 引发连锁性的财务风险。因此, 积极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体系, 对于企业有效控制投融资所带来的决策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1.可以实现企业的利益回报

当企业运用适合市场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时, 就可以通过这项投资过程实现企业的利益, 或是让企业获得有效的融资。企业利用金融投资可以为自身带来利润, 保障经营和发展, 提供各项经济活动以资金基础。

2.可以企业的运行机制

金融投资不仅关系当下企业经营效益, 也是对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 因此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 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然而, 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 为了实现目标往往需要冒一定的风险, 而且决策的收益越大, 风险就越大, 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失败的投资往往会制约公司发展, 导致亏损, 甚至破产。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提供对于风险的认识程度,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选出正确且适合的投资方式, 这样才能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作用, 促进企业的发展。

3.可以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

当企业加强各方面工作管理力度时, 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随之得到优化,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比如说企业如果对投资管理人才进行培养, 就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因素, 所培养的人才能为企业选择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案, 提高企业投资的效率,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实现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的构建

1.决策方法的基础

优质的决策方式除了需要自身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指导之外, 更根本的还是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 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然而, 良好的调查研究就需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 以清晰的调查管理目标, 合理的调查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第二, 科学的制定数据收集和信息分析模式, 就算是简单的调查问卷也需要经过严密的制定。在整个调查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调查工作者需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 更包括了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 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的甄别、分类、整合以及分析;第三, 完整的调查报告书。除了完成本身的调查之外, 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保障后续调查的进行, 并就当前的政策、经济形势及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整理。

2.预测方法的体系

要相对于未来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 必须是对当下的情况进行整合, 再通过建立在定性与定量的预测体系。虽然这两种方法存在不同, 而且各有优劣, 但两者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互补, 保障信息的完全性。定性分析以经验为基础, 综合各界因素进行未来的推测。定量分析以数据为支撑, 以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市场规律的确定, 实现对于未来变化的推测。但由于数据的缺失和不及时性, 往往定量分析缺乏数据支撑, 大多情况更适合进行定性分析。

3.决策指标体系

投资决策管理的目标体系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手机和分析, 但选用的标准却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 但选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的企业应当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国外和同行的投资评价指标仅仅职能作为参考的意见, 尤其需要对该企业投资项目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来进行分析, 所构建的管理决策体系也应当能够反映该项目各方面的特点, 尽可能与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项目投资所呈现的多个目标进行通盘考虑, 经济效益只是一个方面, 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和品牌形象等, 因此, 在对项目收益进行衡量时, 除了一部分涉及经济效益的指标和要素之外, 还需要对社会效益的指标进行收纳, 作为项目评价的依据。

三、结束语

企业处于市场环境之中, 不得不对自身的管理方式做出转变, 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 与企业的经营相关的财务活动, 例如:资金凑集、外汇流转以及证券交易等。货币资金作为商品价值的直接体现, 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经营效果, 而货币资金的管理过程则是对金融本质特征的突出体现。因此,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无不涉及到金融投资管理, 构建并完善对于财务管理决策的体系对于保障企业的金融投资甚至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一个外在力量不断推动着我国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式上进行转变。这些转变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之上, 也发现在企业投融资方式之上。然而, 他们已经渡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最艰难时期, 而且正在不断完善自身经营和管理据测体系。在跨越了计划经济期的融资转变之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融资得到极大拓展, 以股票和债券为主的融资方式很大程度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性。然而, 社会的科技和经济水平都处于高速增长期, 企业也应当不断的适应新的市场要求, 对此积极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本文就当前我国企业构建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决策体系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对金融投资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希望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决策,体系

参考文献

[1]孔飞.浅谈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新经济, 2015, Z2:82-83.

[2]刘雅新, 丁再印.企业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决策的体系构建[J].华人时刊旬刊, 2015.

[3]高立琦.金融投资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探究[J].经济视野, 2013, 13 (13) .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2

本项目财务策划决策分析分为两部分:A部分为实体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假设虚拟资本20万元,B部分为资本市场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假设虚拟资本10万元。

项目财务策划决策分析分组进行,4-5人一组,每组按照以下内容完成项目财务策划决策分析。

第一部分实体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假设有虚拟资金20万,定位于大学生创业,小组成员需广泛并深入的收集行业信息,选定1个行业进行实体项目投资并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实体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非财务方面的分析(不超过2000字)

1、企业简介(虚拟)

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人员构成及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目标,等等。

2、行业分析

从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行业选择的理由。行业分析重点需回答的以下关键问题:(1)该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2)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该行业可发挥什么作用?(3)该行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可采取什么途径获取?(4)进入该行业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

3、市场预测

主要包括:市场容量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分析,竞争厂商情况简介,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目标顾客等方面分析。

4、营销策略

主要包括:营销渠道的选择,营销队伍的组成与管理,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定价决策等方面分析。

二、财务方面的分析(要求分析具体、详细,决策计算期限三年以上)

1、投资规模估算

实体项目投资各部分所需资金规模的具体估算,如所需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测算,流动资金垫支的估算等。

2、筹资方案设计

设计企业资金筹措方案,具体内容包括:(1)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分析,结合各种融资方式优缺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企业的融资方式组合;(2)融资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的构成及估算、资本成本计算等方面。

3、投资决策分析(估算期限3年以上)

(1)根据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估算企业每年实现的收入水平;

(2)估算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项成本、费用,测算企业每年的运营成本;

(3)计算企业每年的净现金流;

(4)确定企业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并说明原因;

(5)计算投资的净现值(NPV)和内含报酬率(IRR);

(6)判断投资的可行性。

三、企业风险分析

1、经营风险分析

(1)根据行业未来的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测,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

(2)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提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合理措施。

2、财务风险分析

(1)根据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2)如果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根据筹资结构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变化情况。

第二部分资本市场证券投资决策分析

假设提供虚拟资金10万元,选择并设计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必须有股票,但最多为2只股票),从财务指标的角度说明股票选择的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宏观基本面(经济面、政策面、资金面)简要分析;

2、微观基本面(行业分析、发展趋势、赢利预测)简要分析;

3.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财务状况详细分析;

4.杜邦财务综合分析;

5、股票K线图简要分析;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及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33-2

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济投资最主要的部分,与其他投资产品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性。为了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特点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下文将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时间较长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如果得以执行,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才能取得收益,最短也需要一年的时间作为回收期。这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费用比较大,在企业全部经济投资的过程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固定资产在计算其价值的时候一般也都是采用折旧的方式,将其价值逐渐计入成本中,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固定资产的回收时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对企业运营影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的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这一特点,也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之前的准备工作,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以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1.2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流动性较差

相比较企业其他的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是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能力严重不足。这主意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以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存在,例如房屋、设备、机器等,在投资决策之前就以及赋予了它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致使,企业固定资产在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之后,很难再进行改变,无法适应其他生产活动的要求。并且固定资产在进行转手的过程中,买方的范围十分的小,因此很多固定资产具有无法回收性。这也说明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大的一次性、不可逆性。

1.3 固定资产投资的价值与事物相分离

企业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将会磨损,其性能将会降低,因此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将会减少,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完结的时候,固定资产也将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固定资产实物本身的价值在逐渐减少的时候,固定资产流失的部分将会通过折旧的方式,形成新的货币准备金,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地增长,直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完结。而累积到的货币准备基金可以再重新购买同类固定资产,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其他投资活动中,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4 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资金数量稳定

企業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完成以后,其耗费的资金数量基本上都保持不变,并且对企业的经济运营不会产生的影响。在企业发展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外部因素而引起的短时其业务量的变动,可以通过控制生产数量来进行调整,不需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变化。只有在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大规模的变动时,需要企业依靠停产、转产等方式进行生产运营的时候,必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决策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运营的需要。

1.5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次数较少

上文中已经提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耗费的资金数量较多,对企业的运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一些企业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时,会对该投资活动进行长时间的预测以及分析,并且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所以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并且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次数相比较其他投资行为而言具有明显的差别,投资次数十分的少,并且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投资分析,保证每一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

2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企业生产运营的实现都是企业将自身所拥有的货币转化为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生产所需的资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极大的减弱,并且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依据不同的投资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知道,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产投资风险的大小,因此这也说明企业的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并且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差,对其风险管控工作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上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特点出发,可以得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一是,债务风险。企业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较多,企业必须通过多种融资手段进行资金筹措。一般而言,固定资产投资耗费的时间较长,资金借贷也有长有短,为了企业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制定科学的借贷方案和完善的还款计划。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数量较大,还款所需的本金和利息数量也十分大,如果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还款方案,企业将无法正常偿债,企业将面临重大的经济危机,严重时可能导致破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实现预计获利能力的风险。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时间比较长,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固定资产成本将会发展较大的变化,致使固定资产投资无法实现预计的经济效益,如果固定资产成本变大时这种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大小是多变的,是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以及投资的科学性决定的。为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科学性,必须正确和充分认知固定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从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最优化。

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的规划

上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规定资产投资行为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全面考虑、科学规划。但是,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制定的企业资产投资规划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不一致,甚至是相悖。并且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效能。

3.2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涉及众多内容,例如财务管理、报关、设备选型等。但是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对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前景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市场投资需求、政府政策制度以及行业先进技术都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风险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同时也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不缺性较大,投资预算以及投资周期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规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也将无法保证。非理性、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经济利润。

3.3 企业固定资产过程管控的规范性不高

国家对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从决策审批、招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并且随着我国审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监察制度的推行,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投资过程管控中,投资固定资产建设行为没有严格遵循要求,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监督机制缺失。

3.4 企业固定资产融资渠道少,资金压力大

上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企业的固定资产融资相较于其他投资行为而言,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更大,只依靠企业是自身的能力无法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只能采用多方融资的手段。目前,我国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是依靠贷款、国家补贴以及企业自有来获得。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并且融资方式的不确定性较大,企业固定资产融资数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本身具有的资金占较大的比例,但是企业的运营本身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就较大,企业的收益也难以预测,如果企业自身资金减少,其融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4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优化措施

4.1 统筹考虑,做好长期顶层策划工作

第一,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只有企业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战略管理的方式完成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之上。

第二,加强战略和企业风险以及所能获得的效能之间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依赖于牢固的战略意识才能够在企业发展需求、风险控制、企业效益追求之间找寻平衡点。在平衡点的寻找过程中以战略思想为第一出发点,将眼光放长远,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

4.2 借助内外部资源,为投资决策把关

第一,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应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涉及的各专业具备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及与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掌握先进研制工艺技术,深入论证,不断细化建设方案,降低投资风险。第二,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开展前期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组建企业内部专家团队,解决资产投资项目中遇到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借助外部专业资质力量,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对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进行预评估,减少经济损失。

4.3 加强市场投资环境分析,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第一,分析投资微观环境。市场投资的微观环境与企业的发展和项目投资密切相关,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基于上述分析,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影响项目发展索进行调查和分析。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是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出现阻碍。第二,分析投资的宏观环境。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受宏观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上述几种因素是影响企业项目生存以及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满足上述因素时,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障碍都能够克服。比如,在法律保护和宗教文化允许的项目建设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和外界投资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决策有效性、科学性,需全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风险,并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 白文春.论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7):90,191.

[2] 郑小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探讨[J].中国市场,2014(42):35-36.

关于投资问题与决策的刍议 篇4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 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 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 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 (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 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 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 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 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 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 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 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 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 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 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 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 无所作为, 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 管理方式不当, 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 融资渠道单一, 管理方式落后, 监督措施不力, 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 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 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二) 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 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 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 中国企业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中,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 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三) 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 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 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 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 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 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讲都是不可控制的。

(四) 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 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 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 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 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 缺乏创新, 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五) 投资决策者素质低, 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 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 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讲都是一个难题, 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 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 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 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 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 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六) 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 或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 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 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 不经民主决策程序, 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 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三、企业投资的决策

(一) 实施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

管理要依法而行, 管理要建章健制, 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 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 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 既要防止权力重叠, 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 形成齐抓共管之势, 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二) 掌握足够的信息

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 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 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三) 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

企业应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 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 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 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 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四) 建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

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 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 掌握科学方法, 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五) 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

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 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 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 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 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 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 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 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四、对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生存并得到发展壮大, 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 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 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 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 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 但决策一旦失误, 损失巨大。因此, 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二) 重视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 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 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 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 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 一旦决策失误, 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 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 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 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总之,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 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 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讲, 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 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 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摘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投资的目的。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决策。投资决策失误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破产。针对企业投资现存的管理方式不当、决策缺乏创新、投资决策程序混乱等问题, 应实施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 树立创新意识, 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 掌握足够的信息。同时, 企业应特别重视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重视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以遏止投资风险, 实现企业预期的投资目标。

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投资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3]程敏, 赵惠芳, 潘立生.投资机会集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4]赵惠芳, 翟晓蕾, 潘立生.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5

财力资源是生产的一大要素,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理财。何谓理财,简言之就是应用财务机制,实施财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到开源导流,搞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我们曾历经过计划经济时代,如果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可以这样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依附政府的行政职能而生存,企业的生产经营几乎完全由国家确定,用钱的多少由国家财政部门核定拨给,一切赔赚由国家财政担当,企业的任务就是按国家的指令安排生产经营,无论谁经营好坏都有饭吃,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企业无财可理,唯一的财务观念就是,按国家财政的指令性要求使用自有资金。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职能也将向高层次和科学化转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经被完全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彻底分离,政府职能从企业脱出,企业职能将完全回归。在国家“保大放小”宏观调控格局之下,为数众多的企业都将面临自择生存之路的严峻考验,不可谓不触及企业的灵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的界限完全淡化。资本金制度在企业的建立,形成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资本结构多元化。企业资金筹措、收进、付出,不再定格于国家财政规定的极限之内,而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控。这对于企业内部理财的“内功”无疑将是最大的考验。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是一帆风顺,企业往往遭遇不测的概率增大,诸如资产的总量失衡、营运效率低下、经济效益滑坡,有的甚至走入资不抵债的绝境等等。能者生存,败者亡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产物。严峻的现实迫使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去面向市场的变化,盘活存量资产,确保资本有效流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不言而喻,经济环境越是复杂纷纭,企业理财活动越是备受关注的重心,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将日趋突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完全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长期形成的单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必须转向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同时并重的经营方式上来。由此,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必须转移到以营运资本为核心,投资决策为重点上来,重新构建企业的成本、质量、效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机制。这将延伸财务管理的活动环境,大大丰富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为财务管理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过兼并,改组后的企业集团,规模日趋庞大,内部机构复杂,经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既要各司其职,但又要始终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统一目标的实现。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管理机制,而这一纽带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的理财活动来实现的。总之,定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总结长期财务管理实践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市场经济发展迫使国有企业“移髓换血”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经营方式都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变化,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当好企业经营拓展的先行官和坚强后盾,已成为客观要求。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财务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经济核算思想,完善财务管理运作的手段,使企业真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要求健康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了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的目标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置和资本的有效运用,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近几年一些国有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都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的大胆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失败者,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资金投向“主配角”关系错位,至少是决策障碍,形成事与愿违,出多入少或有去无回。现实就是如此,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已呈多元化格局,单一的经济活动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活得下去,或比别人活得更好,管理者们的眼光就必须随时觅寻和盯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把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向能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优势产业(产品)开发方面。显然,投资决策成为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

剥去商品、资产的外壳,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营运、回收等保值增值的价值运动过程。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营销,更注重资本的流动和周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本化运动的质的含量更显得重要。资金运动表现出其不间断性的特征,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上,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但企业任何一个时空阶段的资金存量(从物质载体上表现为资产存量)总是有个合理的度,并保持着相互之间的最佳比例,这个比例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变化相适应,才能盘活资金(资产)达到保值增值,这是财务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高战略决策,其作业点应摆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国家产业政策,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衔接。

二是进行经营项目的科学论证。充分估算投资项目的总成本,资本回收期限,目标效益等,以确定资金需求量和筹资渠道,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三是资本投资运行的风险分析。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拉动,单个企业资本营运又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这些都是制约企业投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客观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的理财部门必须跳出闭门算帐的土围子,面向市场调查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四是制定投资规划。投资规划是企业投资行为的指导纲领,投资规划包括企业的投资目标、投资总量、投资成本、投资效益、配套措施等。企业投资规划的作用就在于指导、调控投资行为按正确的轨道运作,确保投资目标实现。

总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将作为彻底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上级意图安排资金的被动行为,企业投资也成为决定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份额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占有市场的份额越大,企业从社会平均利润中获取的利润额就越多,企业就越有活力。因此,它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可以这样说,投资行为导向着企业的命运,现代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投资目标而奋斗。注重科学投资行为内在的巨大能量,摒弃以投机取巧,甚至钻国家产业政策的空子来谋求一时之利的心态,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投资决策体现企业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对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显着区别之一。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管理的内涵是以市场为背景,以资本投入决策为中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务调控为手段,对企业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活动实施价值管理。显然,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转轨变形,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新型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应以价值数据信息为网络,连接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考核各个内部管理分系统,发挥既服务又监督两重职能作用,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但又相互有机联系地运转,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包括收集企业内部资本运行及资产存量信息;组织资金效益分析;制定存量、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进行财务决策方案论证;内部财务反馈等。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总目标及构成项目,收集归类各种财务信息为财务决策和分层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其次,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组合,通过可行性论证,制定财务决策预选方案。再次,制定与决策方案相配套的管理调控措施。调控措施要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要符合统一和协调的要求。财务决策包括企业筹资、融资、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等,其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须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审定后付诸实施。

此外,严格财务考核也是现代财务管理必须强化的机制之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拉动着企业资本运行呈曲线运动,而企业财务管理的本意就在于要使资本的运行按既定总目标直线延伸,两者的偏差必须通过抽查和考核才能发现。因此,分层、分类、分期考核,比较结果,有利于纠偏除弊,确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6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 投资 并购

一、引言

从各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投资存在着各种投资扭曲现象,如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等。对投资扭曲的传统解释包括两个方面: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但上述两种解释都是基于管理者和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完全理性的假设下提出的。

事实上,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往往会偏离理性假设这一前提,他们的决策常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逐渐放宽了对管理者理性行为的假设,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管理者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形成了行为公司金融学理论。其中,较多的是以管理者过度自信为出发点研究其投资决策行为。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其投资决策的影响方面的主要文献进行回顾。

二、理论发展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并购和实物投资两方面。

1.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Roll(1986)首次将过度自信引入公司金融学,提出了“自负假说”。“自负假说”认为并购公司的决策者会高估目标公司的价值。Malmendier(2005a)基于公司内外部投资者信息对称、管理者按照现有股东利益行动的假设,通过建立模型证明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进行更多的并购,尤其是多样化的并购。Aktas等(2006)通过建立一个在不确定条件下管理者进行并购决策的理性预期模型,发现过度自信会导致最优溢价的增加,并引起过度支付。谢海东(2006)通过对比理性投资者和过度自信投资者的并购决策,发现理性的管理者从不实施有损公司的收购,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则具有很强的并购冲动,并会在收购中支付更高的价格。

2.过度自信对企业实物投资的影响。Heaton(2002)提出了“管理者乐观理论”,将现金流同过度自信和公司的投资机会联系起来,他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项目,管理者越过度自信,使用外部融资的意向就越小。Gervais(2003)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资本预算模型,对比了过度自信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并提出了通过最低项目报酬率来约束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建议。Goel(2008)认为在最优CEO薪酬合约条件下,理性的CEO反而会导致股东利益最大化投资的不足,从而降低公司价值。而过度自信的CEO因为高估了私人信息的准确性而缓解了上述投资不足现象。但是CEO的过度自信与股东财富之间并不是单调关系,过分的自信会导致过度投资而降低公司价值。汪德华等(2007)发现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时,如果企业内部资金流足够大,就会造成过度投资;如果内部资金不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较高,造成投资不足。

三、实证研究

(一)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影响的实证研究

Lys(1995)通过案例研究了收购失败可能是由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Hayward(1997)的研究表明CEO的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高度正相关。Malmendier(2005a)认为公司对所有者权益的依赖程度越低,过度自信与并购概率的关系越强。Croci(2010)发现并购公告期间的收益取决于资本市场状况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Aktas(2012)发现在经历了股票交易损失后,过度自信的CEO进行并购的意愿会降低,做出的并购交易会变好,多元化程度降低。

(二)过度自信对企业实物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Malmendier(2005b)发现当有足够的内部资金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过度投资;在需要外部融资时则会投资不足。Ben-David (2007)认为过度自信的CFO会对公司项目预期较低的内含报酬率(IRR);他们会进行较多的投资,而且为了筹集投资资金,倾向于选择少付股利而非使用外部资金。Glaser(2007)的研究表明所有过度自信的管理层都对公司投资扭曲有解释能力。Hirshleifer(2012)发现在创新型行业中,过度自信的CEO有更强的风险偏好,会在研发方面投资更多,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产品;在给定研发支出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CEO能取得更大的创新成功。

四、评述与展望

(一)简要评述

总结上述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投资决策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现有文献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和实物投资决策影响的结论基本一致。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提供较高的并购溢价,并进行更频繁的并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内部现金流充足时,会产生过度投资,在内部现金流不足时,会导致投资不足。

2.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目前的理论研究结论尚不一致。如Heaton(2002)提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导致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从而损害了公司价值;而Hackbarth(2009)提出当过度自信的时机效应超过杠杆效应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就会提高公司价值。这表明过度自信可能存在一个临界点,如何确定这个临界点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3.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过程都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微观(并购)到宏观(证券市场)再到微观(公司治理)的过程。以理论研究过程为例,如早期Roll(1986)仅仅从并购本身出发,试图用过度自信假设解释多数并购失败现象;Heaton(2002)和Gervais(2003)结合证券市场,从公司投融资方面解释了投资过度与不足;Goel(2008)和Hackbarth(2009)联系薪酬制度和代理机制等公司治理问题解释过度自信的影响。

4.该领域的研究为改进经理人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依据。传统的激励机制建立在股东与经理人存在利益冲突的假设下。而过度自信理论认为,管理者的投资扭曲并不是因为存在利益冲突,而仅仅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导致的。对于理性的管理者,股东可以运用股票期权来提高理性管理者的决策速度,从而达到提升股东价值的目的;相反,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股票期权反而显得多余,股东应该通过最低项目报酬率来约束过度自信行为。

(二)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标准。目前的学者仍未对哪些变量能更好地度量CEO的过度自信达成一致。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过度自信度量指标体系,特别是适合中国企业实际的过度自信度量指标体系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起着重要影响,但是公司在选拔管理者时,并不能很好地判断哪些管理者是具有明显过度自信的,只能通过过去经历来观察。Malmendier (2010)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时期成长的CEO相对保守,而有军队经历的CEO则比较激进。所以研究CEO的哪些经历会影响其过度自信将是该领域的重要话题。

3.分行业研究。在不同行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可能不同。如Palomino(2011)研究了过度自信对公共基金经理人投资的影响;Hirshleifer(2012)研究了创新型行业,作者以史蒂夫·乔布斯为例,指出在创新型行业中,过度自信的CEO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新产品从而提成公司价值。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7

关键词: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投资回报

一、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概念与一般程序

所谓项目投资决策就是指企业针对经济项目所做的一项管理活动, 决策管理的内容包括确定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针对投资活动做出判断, 分析其成本与效益等。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的一般程序如下:

首先在进行投资决策管理前, 要先确定投资目标, 目标是一切投资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接下来选择投资方向, 可以说投资方向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三步是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 通常至少要制定两个以上的可行性方案, 经过多方位比较、分析后确定出最佳方案;第四步, 对投资方案做出客观评价, 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及回报率, 对投资决策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最后需要进行投资决策反馈, 因为投资活动会随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也要根据反馈信息对项目决策做出适当调整, 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通过科学的投资项目决策提高投资回报

(一) 树立正确的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理念

所谓正确的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理念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首先, 项目决策管理要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与投资战略目标为核心;其次, 项目决策目标本身也要设立一个对应的目标, 即投资项目不同, 所设定的决策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最后, 所制定的项目决策管理目标要能够将项目投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关系处理好。项目决策管理过程中, 决策目标是整个决策管理的核心内容, 而确定决策目标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实施的出发点, 也是最终归宿, 一切决策管理活动均要围绕决策目标来展开。确定决策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具体化及可行性的原则;设计出多个决策方案, 实施方案不同, 其对决策者、企业的发展、甚至大的市场环境均可能产生不同影响, 因此, 决策管理人员要具备科学分析这些影响重要性与优先性的能力, 确定准确的评价指标, 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案。

(二) 评估投资项目风险

通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主要针对自然因素、政策影响、技术因素、市场因素、财务因素及管理因素等多方面来进行, 风险评估过程中一般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综合分析的评估模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采用单因素风险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风险因素的关键性确定“权重”, 然后再进行整体风险评估, 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整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其次, 风险评价过程中, 不能仅针对项目自身进行风险评估, 还要充分重视企业其他与投资项目业务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因此, 进行项目风险评估要针对各项目风险的彼此相关性进行评价。

(三) 企业项目能力分析

所谓项目能力包括资金、技术及管理等多项内容, 在进行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过程中, 通常会将关注重点放在资金及技术等方面, 其实其他因素也至关重要, 特别是最易忽略的管理能力。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无法通过定量的能力判断管理能力的高低, 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二是由于项目自身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够明晰, 评价起来存在难度, 当然也有企业管理者对自身的管理能力过于自信。其实管理能力是生产力的直接表现, 可以说其是技术成果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分析项目资金能力过程中, 企业的筹资能力与资金实力是重点内容, 它会对企业的项目资金投入量产生直接影响。不过在可提供项目所需资金时, 要将风险分散要求考虑进来。此外, 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对项目资金的应用水平产生一定制约, 如果企业现金流短缺, 并且新增投资项目的现金流也出现短缺, 那么会加重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利影响。所以如果企业负债过高, 则要尽量规避建设周期长或者回笼资金慢的项目。

(四) 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 重点就是进行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针对该项工作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完成。通常采用“静、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根据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进行分析, 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凭证, 因此通过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 可以将项目的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效益相对准确的体现出来。其中净现值法的特征是突出投资运作期间的货币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风险, 在计算净现值时, 可以采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与资金成本率来进行。其实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 不仅会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 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定的无形资产, 即对企业来讲, 项目投资不仅会创造经济收益, 而且还包含在新领域发展、进一步投资的期权。

三、投资风险的预防与化解

任何投资项目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投资主体要在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与化解。

(一) 控制法

所谓控制法是在发生损失前采用相应的控制手段来降低风险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控制法包括以下三种:首先, 风险规避, 即主动放弃带来较大风险损失的某项活动, 这种风险控制法可以将风险率降为零, 不过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放弃高风险的同时也可以错失了高收益;并且需要决策者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判断, 才能保证其现实意义。因此风险规避法通常用于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其次, 风险分散, 即采用多样化投资的方法降低单个风险因素对项目整体的影响, 其融合了不同方向的投资组合。最后即为风险消缩, 即在发生损失前消除风险, 或者发生风险事件后降低损失。

(二) 财务法

所谓财务法是在发生风险损失后利用财务手段及时补偿损失后果。财务法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风险转嫁, 即投资主体将有可能的损失转嫁给另外一方,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风险转嫁, 即保险型转嫁与非保险型转嫁, 其中保险型转嫁即通过保险合同与保险公司建立保险关系, 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以保证特定灾害事故带来的风险损失;非保险型转嫁则是指投资主体通过经济合同把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转移到另外一方, 其本质就是利用财务手段转移风险, 转让者可以从中获得外来资金, 对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另外一种即风险自留法, 即投资主体自行承担风险损失造成的一切后果。风险自留同样包括两种方式, 一种是计划性承担风险, 该方法是在充分分析风险的性质及影响后再采取对应的风险处理方法, 并进行相应的财务筹划, 这种方法相对更加主动。另外一种则是非计划性承担风险, 该方法对风险的性质、影响后果等未充分认别, 风险管理者在承担损失后果时相对被动。通常风险自留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工程预算中设置专项费用, 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另外一种则是在生产经营中建立意外损失基金, 或者把小额损失摊入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子健, 刘伟.不同竞合模式下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及绩效——基于不确定条件的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10 (02) :104-110.

[2]顾乃康, 陈辉.股票流动性、股价信息含量与企业投资决策[J].管理科学, 2010 (01) :88-97.

[3]王冬梅.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08) :195.

[4]王平.基于超效率DEA的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投资方案决策[J].企业经济, 2011 (02) :156-161.

[5]阎大颖, 任兵, 赵奇伟.跨国并购抑或合资新建——基于制度视角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决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2) :80-87.

[6]李忠民, 仇群.企业家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87-91.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8

关键词:企业,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投资效益

目前,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投资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因此, 国家对于各个企业和单位上投资的整个过程不断的提高重视。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组成,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 是为了盈利而存在的一种经济实体, 具体来说, 投资的整体过程是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 同时投资的成果也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投资活动及具有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发展作用。

一、投资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与根本标准

投资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形式存在的, 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投资预算的规定标准, 尽量减少资金的使用, 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控制好整个项目的实施, 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企业或国家创造价值。不管何种形式的投资决策,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的投资效益。由此, 要选择正确的投资项目, 应该围绕投资效益的基本核心, 综合评价和分析, 规避风险, 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首先, 投资项目不仅仅针对企业而言, 在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投资项目的目的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投资目标, 根据本身的自然条件, 借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对可行性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 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了要对投资的环境进行分析, 同时也要对微观的项目经济进行分析与评价, 进而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 综合投资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分出优劣, 选择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其次, 对研究报告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分析与评价不同的投资项目, 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的先进、经济与合理性, 是否具有实施的必要。同时对其收益与风险进行预测, 对其投资与资金回收的安全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 可以说是投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是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性信息, 可以作为选择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在进行项目的决策与分析过程中, 宏观与微观的分析要同时进行, 综合利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 提升整体投资决策水平, 创造有利的价值。

另外, 投资项目的确定, 其本质的标准是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出发点, 应用系统分析原理, 提高决策水平, 做好风险规避工作。一方面, 我们要实现投资的既定目标, 从项目环境入手, 对整个项目进行分析比较, 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与决策效率, 实现经营目的。另外, 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的评价分析过程中, 要对产品的各项成本情况与市场销售状况及价格进行分析与预测, 同时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才能使得整个项目投资运作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 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投资项目中的风险识别方法与防范对策

1. 在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 风险的大小是由投资回报的波

动幅度决定的, 采用恰当的投资选择, 使风险分散, 实现投资的资产安全性与多样性。所以, 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 投资者必须要考虑清楚与其的回报值, 仔细分析投资风险, 尽可能地减少投资风险, 做出优质的投资决策。根据投资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们将其主要分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等几个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项目进度, 项目投资风险可表现在决策失误、方法不对的问题, 建筑施工阶段的工期延误、管理不严格和质量的问题, 以及项目投产运营环境出现的不利变化等因素。以上诸多, 都会造成项目投资风险的出现, 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和可行性决策的准确调查分析, 就会给企业和国家的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

2. 现阶段根据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 国内很多企业存在对投

资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不重视, 忽视了项目投资的风险预测, 对后期的整体投资决策提供错误的导向, 造成效益的损失。甚至有些企业局限在对所要投资的项目做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 凭借经验和主观臆断, 忽略自身的发展背影和条件, 盲目的进行项目投资决策, 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 必须不断强化投资的风险意识, 做好前期工作中的可行性风险预测工作, 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避免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 保证项目的科学化。

三、结束语

企业对投资的准确抉择、风险管理以及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 前后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风险存在于整个投资过程中, 从最初的决策到最终获取收益。所以, 我们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各项投资决策, 降低由于决策不当而导致的失误, 从根本上控制企业投资方向与力度, 减少投资带来的风险, 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进而实现效益的提升。同时, 加强风险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做好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才有可能减少损失, 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促进企业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 2004 (09) .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9

关键词: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

一、国有投资企业的形成、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 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开始多样化, 以产权为纽带的产业型集团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 投资型公司经营组织形式以其资本运作的独特优势填补了产业集团在市场中的空白。众所周知,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在实施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同时, 开展国有经济营运, 以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 在这方面, 国有投资企业具有独特优势。

一般而言, 国有投资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国有投资企业是贯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任务的市场“载体”。目前, 作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国资委只能从宏观层面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任务, 其亟待寻找和培育一支有别于产业集团而专司资本经营的力量充当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市场“载体”, 具体协助国资委从事国有经济营运的宏大任务。而国有投资企业的资本经营功能, 使其具备了这一条件。

第二, 国有投资企业积极推动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在广大的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框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于是, 在微观领域通过资本经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成为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国有投资企业专长于资本经营, 这就必然要求国有投资企业在推进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构成及运行现状

(一) 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构成

1. 投资机会鉴定阶段

国有投资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首先要进行投资机会的鉴定,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调查和预测, 寻找在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范围内的投资机会并估算投资费用。国有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机会的鉴定, 可以采取了SWOT分析法, 即系统确认整个国有投资企业面临的优势 (strength) 和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其中, 优势是指能使企业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 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和特征, 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一种相对优势;劣势是指给企业带来不利, 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机会是那些不断帮助企业实现或超过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和状况;威胁是对企业经营不利并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 是影响企业当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来地位的主要障碍。通过这些分析, 列出国有投资企业的SWOT矩阵, 并据此提出国有投资企业的投资机会的鉴定。

2. 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

国有投资企业在投资机会鉴定的基础上, 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从技术层面进行科学试验, 以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具有生命力。首先, 国有投资企业应当结合其性质对投资机会进行取舍。国有投资企业的性质, 一方面决定了投资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定位, 另一方面决定了项目选择必须符合企业追求利润的需要。因此, 在对投资机会进行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 必须要关注该投资机会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以及国家战略调整等现实情况是否趋于一致, 应该围绕国家重点发展选择投资项目;其次, 国有投资企业应在进入产业的成长期选择项目, 例如能源、交通、环保、金融证券等领域, 这也是由国有投资企业所持资本性质所决定, 国有投资企业所持资本与风险投资资金有着显著不同, 国有资本的保值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在相对成熟行业展开。因此, 在对投资机会进行取舍时, 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第三, 由于国有投资企业为阶段性持股, 因此, 国有投资企业在对取舍投资机会时, 既要考虑进入壁垒, 又要考虑退出壁垒;第四, 国有投资企业在进行初步可行性论证时还应当强调项目相关性和匹配性, 这主要是基于投资风险分散方面考虑的;第五, 对于投资机会, 国有投资企业要考虑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选择适合的股权比和股权结构, 做到投资机会既要进行定性评价论证, 还要进行定量评价论证。

3. 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

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有:调查国有投资企业本身的近期和远期需求, 调查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研究最佳的产业布局及其相应的配套措施, 计算项目投资费用, 以及资金来源和偿还办法等。其中更重要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系统, 包括配备素质好、精明强干的人员, 同时在管理决策过程中, 要依靠科学的决策方法, 特别是利用一些数学模型, 比如利用线性规划模型, 它可以完成成本最小、价格最优、利润最大的测算, 结合国有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 进而用计算机编出程序, 为国有投资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关于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提出若干个不同的方案, 以供决策者选择。国有投资只有重视和完善决策结构, 才能得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才有可能避免决策的失误, 此外, 还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和培训制度。

4. 做出财务决策

在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后, 国有投资企业即可据以做出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金营运决策等。其中, 投资决策主要研究长期资本投资的程序与效益评价方法等。长期资本投资的效果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发展的态势以及企业价值的大小, 因而它是首要的、根本的财务决策;融资决策重要研究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以及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并重点分析如何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 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资金营运决策主要是研究国有投资企业在投资后资金管理、回收以及包括投资效果的监督等方面。

(二) 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运行现状分析

1. 决策意识薄弱, 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直以来, 国有投资企业的建设和改革片面强调了财务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而忽略了最根本、最核心的财务决策形成机制。众所周知, 财务机制的改革, 也不外乎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三方面的内容, 如今我们对于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计划、股票期权、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度等财务激励、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已经相当熟悉, 但对于国有投资企业应当如何进行财务决策的问题却知之甚少。

2. 项目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

前面提到, 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有着比较科学的方法可循, 但是在国有投资企业中, 由于其国有性质决定了其中“官本位”现象十分突出, 无论是在项目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还是在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 主要领导“一支笔”现象十分严重, 几乎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 往往是召集一些专家, 象征性地提点意见, 对于论证结果起不到任何作用, 财务决策形成机制形同虚设, 这往往会直接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败。

三、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相关建议

前面提到, 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企业制度的科学性, 因此, 在前面对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明确相关配套措施是确保财务决策形成机制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 完善公司治理, 构建母子公司型治理结构

国有投资企业的母子公司型治理结构, 实质是建立在对子公司控股、参股基础上的资产纽带关系。构筑有效的母子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国有投资企业有效治理结构的制度基础。首先, 母公司对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改造, 重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理顺产权关系, 控制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指标分解并落实到子公司。其次, 为了保证财务控制落到实处, 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体系。母公司所属子公司必须按时向母公司报送有关财务报表, 并作出项目经营状况的动态经济分析和相关的财务分析。最后, 建立投资企业战略管理控股体系的人力资源监控系统, 保证资产控制落到实处。

(二)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国有投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肩负着其他类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 在明确了其定位和作用后, 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 投资企业正在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 通过市场融资, 进行对资产和股权进行投资、管理和交易来实现资本的快速流动和增值, 这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知识, 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以及实现人尽其才的制度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之外, 还要不断完善以岗位责任制和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 全面、有效地落实财务决策形成机制

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相关内容是科学的、经过实践证实了的一套机制, 全面、有效地落实财务决策形成机制对于保证财务决策质量、防范财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财务决策是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使用效果的重要决策事项, 一旦决策失败, 对于国有投资企业的影响十分严重, 因此, 主要领导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不可简单的“一支笔”解决、“拍脑门”了事。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此, 国有投资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其功能, 严格按照投资决策形成机制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关决策, 促进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国有投资公司战略定位体系及框架构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3) .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10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 其生产经营的目标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资本的有效运用。近几年一些国有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 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的大胆尝试,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失败者, 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资金投向“主配角”关系错位, 至少是决策障碍, 形成事与愿违、出多入少或有去无回的后果。

二、投资决策的具体问题分析

1、投资决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很多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从提议、专家论证、批准、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到长期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收益的取得等一系列环节上, 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 甚至存在领导“拍脑袋”决策的情况, 为企业的长期投资理下隐患。

(2) 缺乏投资理念。在一些企业盲目投资、虚假投资的同时, 另外一种现象也应引起重视, 那就是企业缺乏投资理念, 面对充满竞争的市场, 不敢投资、不会投资, 从而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也失去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2、投资决策应关注的问题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 无不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营运、回收等保值增值的价值运动过程。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营销, 更注重资本的流动和周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金运动表现出其不间断性的特征, 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上, 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但企业任何一个时空阶段的资金存量总是有个合理的度, 并保持着相互之间的最佳比例, 这个比例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变化相适应, 才能盘活资金, 达到保值增值, 这是财务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

三、做好企业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和监督体系

科学的投资决策是决策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只有按照内部控制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运作, 长期投资的有效性才会得到保证, 企业才能达到预想的投资目标。因此, 企业应建立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对于大型集团公司, 母公司应根据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制度, 并重视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 防止出现只投资不管理的现象, 规范子公司投资行为。企业集团要设立专门机构, 由专业人员制定投资决策审核办法, 负责审核长期投资预算, 监督长期投资计划的实施, 并针对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评估与选择等各阶段进行评审, 从而避免长期投资管理中常见的有头无尾、有名无实、投资决策“拍脑门”等现象的发生。长期投资的管理是企业的系统工程, 其内部控制环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长期投资的事前控制———制定细致、完整的投资策划。投资策划应包括投资目的是否合法, 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是否对投资决策的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工作的细化程度、必须解决的问题、预计达到的目标和针对投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测评, 是否做到每个阶段都有工作记录和阶段性成果。投资决策程序还应包括是否有民主程序, 有专家、相关部门的参与, 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或广泛地征求意见, 是否按照授权和报批程序依法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对于股份制公司重要的投资项目是否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是否有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企业整体资本结构、资金筹措、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2) 长期投资的事中事后分析管理。现实中, 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制度明显执行不力;有的对外投资的管理办法中涉及投资后管理、投资资产处置、监督与评价的内容很少, 即使有也只是一些要求, 并没有具体的控制措施;有些企业大额资金投出后, 对投资项目不参与经营管理, 只是坐等投资回报, 致使对外投资造成损失;对投资效果考核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奖惩措施。

2、建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

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 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 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而有的项目在未做可行性研究之前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已经批示同意上马, 做可行性研究只是走过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只能是“可行”。决策层的过早表态打乱了投资决策的程序, 增加了投资的风险。现代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序, 并要保证严格执行才能降低投资的风险。

建立投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投资决策各个环节和各有关人员对决策后果负责。就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该制度应对决策层有严格的考核和制约, 形成投资风险的责任追究制度, 让决策层和决策人员对投资决策的失误承担一定责任。

3、加强内部考核和监督

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 要赚钱, 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 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 还得及时回收, 以确保投资成功。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企业作为竞争主体, 应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并依此来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企业应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 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 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 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 还要占用人员编制, 增加经营成本, 因此不重视内审机制的建设。对此, 应更新观念, 并切实加强考核和监督,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对投资项目实施跟踪监督, 并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投资方向是否正确, 投资金额是否到位, 是否与预算相符, 股权比例是否变化, 投资环境政策是否变化, 与可行性报告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等, 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业绩考核管理体系。内部审计应就发现的重大问题或经营异常, 成立专题调查组进行检查, 并向董事会提出有关处置意见。

4、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 依法办事

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 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对投资项目从政策、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特别是对外投资更要慎之又慎。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 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境外投资, 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 对被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合同要严格把关, 符合有关法律手续, 切不可留有隐患。

摘要:注重科学投资行为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投资决策体现企业的根本利益, 是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 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 企业之间的并购、控股、参股等发生频繁, 长期投资的变化与增长较快, 有成功也有失败, 失败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的内部监控和管理。

关键词:内部监控,现代企业,长期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韩继敏, 于淑萍.企业长期投资中的负债经营问题[J].鸡西大学学报, 2009, (01)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11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项目管理;造价控制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我国社会固定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我国社会体制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和工程管理尤为必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投资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效率有限,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也无法有效保证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本文就以提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造价控制进行详细探讨。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造价控制现状

在实行“代建制”之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造价控制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经常出现工程概算超工程估算,工程预算超概算等问题,使政府资金得不到高效利用。除此之外,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不重视工程施工进程、材料使用以及材料采购管理,所以经常出现政府投入不足,需要追加资金等问题,最终导致工程决算超工程预算,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并通过实行“代建制”的方式解决了以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遏制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以及决算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解决。

二、当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造价控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实施之前准备不充分

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行造价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政府资金的投入,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而在对项目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对提升整个项目建设造价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通常都是以经过审核批准的工程造价预算为准,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管理中造价控制的工作效率。

(二)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整个项目工程所有费用的支出中,设计费用仅仅占据了其中的1%,可以说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没有形成任何的影响,而包括材料费用和机械费用在内的工程项目施工费用却足足占据了工程项目造价总成本的71%还要多。因此,在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工程施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控制,认为只要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降下来,就能够成功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控制。而实际上,通过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显示,虽然在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中设计费用只占据了其中的1%,但是在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工作中,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的影响却高达75%,而施工成本控制,仅仅拥有10%的影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在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造价控制中只重视施工成本控制而不注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明显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三)项目实施中的造价控制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最主要的阶段,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以及最终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由于项目施工阶段持续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所以在该阶段经常会出现造价控制不利问题,无法对施工的高效进行、材料和设备的高效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导致工程施工造价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出现造价过高等问题。

三、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造价控制的方法

(一)完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体制

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管理体制,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完善、健全的造价控制管理体制,才能够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通过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工作人员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进而保证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管理的工作中,一定要先建立完善、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体制。而造价管理控制体制的建立,就需要我国政府以及建筑企业在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控制管理体制的同时,有效结合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和管理特点,建立符合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特点的造价控制管理体制,进而实现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造价的有效控制,避免工程施工前没有做好准备以及三超等问题的出现。

(二)重视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为了确保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应该在基于价值角度之下对工程设计进行管理,其具体管理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角度下建设项目设计流程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应该在对业主(政府)造价管理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通常,了解业主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业主进行直接接触,通过直接交流获得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信息资料。首先,设计人员要将自己了解的或者是可能存在的业主需求详细罗列出来,以便交流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没有遗漏的对所有的需求进行进一步验證或者是排除。其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交谈方法,确保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获得完整的信息资料,当场解决业主提出的不太合理或者是无法进行设计的需求,以方便设计的顺利进行。最后,对所获取的业主需求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在结合代建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水平以及项目本身特点的基础上对所有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并将所有可行和可取的需求转化成设计指标,并根据这些设计指标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设计,进而加强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

(三)加强工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项目实施阶段,应该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造价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该深入到工程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及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工程施工流程安排不合理延误施工、设备不合理使用以及材料过度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总的来说,在项目实施阶段,就应该加强对项目投资的控制,扩大造价管理工作力度,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好纳税人每一分钱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刍议 篇12

一、投资决策流程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Simon将经济组织内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提出了决策过程一般模型[2] (图1) , 认为决策的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即情报活动, 确定决策目标;设计活动, 拟定不同的可行性方案;选择活动, 选择最优方案。三个过程相互关联, 互相作用, 形成了决策的动态过程。

根据Simon的模型, 结合投资决策过程实际, 将决策过程一般模型具体化, 可以得出支持DSS系统逻辑的投资管理决策过程模型 (图2) 。

二、投资管理DSS模型库管理系统设计

2.1投资决策DSS模型库规划。

本文使用面向对象语言搭建模型库管理系统, 其基础思想是将投资决策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3]。根据投资决策的特点, 模型库划分为知识模型类和数学模型类两个子类, 并将数学模型类按照投资决策支持的需要, 进一步划分细类 (图3) 。知识模型在投资决策DSS中表现为对投资决策任务的分析和推理以及风险控制规则, 是对投资决策规则的定义及行为的约束;数学模型是投资决策DSS进行分析决策的核心, 用以实现对投资决策问题的计算分析。其本质是输入变量 (X) 到输出变量 (Y) 的映射, 即, 包含输入变量、输出变量、数学表达式和算法对象四要素。以β指数模型为例, 如果投资者希望使用β指数模型选择收益波动小于基准值的投资组合, 则其一般形式是:

则β指数模型类可描述为:

类名称:β指数模型类

父类:数学模型类

属性:ri//输入变量集

rm//输入变量集

输入变量集

决策变量集

Get_Function//获取目标函数

Get_Constraint//获取约束条件

Simplex//求解β指数问题的单纯形法;

[结束]

各类模型从模型的结构角度可划分为原子模型和组合模型两种[4]。原子模型不可分割, 在投资决策DSS中负责进行基础的运算, 如计算期间收益率、价值波动率等;组合模型则按照自身的模型结构组合原子模型而成, 负责进行趋势判断、策略等的计算, 如计算收益率的持续性、风险波动率的变动预测等。

2.2投资决策DSS模型库管理系统架构。

模型库管理系统由模型库、模型字典、内外部数据库和模型库管理模块构成 (图4) , 模型库储存的是模型的代码, 在面向对象语言下模型库就是模型对象集;模型字典储存着各个模型的编码、方程式、功能, 模型在模型库中的定位等信息, 以供决策计算时模型库管理系统调用;外部数据库提供支持决策的外部参考数据;内部数据库不但用于提供内部决策支持数据, 还会根据系统的运算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实时跟进最新的内部管理情况。管理模块具备模型的运行, 存储和生成功能, 根据计算需求从模型字典中调用相应模型进行计算或生成新模型。

2.3投资决策DSS模型库管理系统运行流程。

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首先是读取模型, 依照模型的属性执行模型的操作, 原子模型则直接进行参数取值和计算, 组合模型需要依照模型逻辑执行各个原子模型的计算, 并实现各个原子模型间数据的正确传递。原子模型结构固定, 组合模型的结构和运算逻辑可根据决策需要, 通过建模功能实现调整或者新的组合模型的生成。模型运算的结果会根据投资者在各个环节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 实现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动态化。

结合图2的投资决策过程模型, 得出投资决策DSS模型库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如图5所示。

三、总结

模型库管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体现为充分实现DSS系统的动态运作。本文基于面向对象法, 结合对投资决策流程的分析, 从模型库管理系统的模型类划分、系统结构和系统运作流程等方面论述了投资决策DSS的模型库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在其支持下能够保证投资决策DSS的性能和实用性, 满足投资决策的系统性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何开伦, 李军.实用型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原型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0, 14 (3) :64-67.

[3]王冰, 琚春华.面向对象DSS模型库设计[J].计算机时代, 2005, 6:15-17.

上一篇:和谐共融下一篇:净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