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服务站

2024-08-16

社区医疗服务站(精选12篇)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1

0 引言

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社区卫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在社区开设卫生服务站。相对于医院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无法实现与医院的局域网连接,信息化水平往往较差,大部分只能实现门诊收费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医院的一部分,却不具有院本部的信息化功能,从而导致医疗服务的标准、内容、价格不一致,这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也给管理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远距离信息系统的接入,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网络连接技术比较

在技术上实现网络互联的方式有很多,像光纤连接、无线网桥连接、帧中继和VPN连接等。然而选择何种网络连接,既要节约成本,又要满足需要,就要求医院信息部门认真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光纤连接是最理想的连接模式,它传输稳定,速率快, 但其价格昂贵。 无线网桥连接设备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受天气的影响,不太适合实时数据的传送。租用帧中继专有网,租用费用过于昂贵,也不现实。经过论证,VPN连接传输稳定,保密性好,价格低廉,故采用VPN连接方式。该模式在我院使用一年来,运行状况良好。

2 VPN技术简介

2.1 VPN概念

VPN即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安全级别。通常,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2.2 VPN工作原理

VPN的实现主要依赖两种技术:隧道技术与安全技术。

(1)隧道技术

对于构建VPN来说, 隧道技术是VPN的关键技术,它是负责将待传输的原始信息经过加密、协议封装和压缩处理后,再嵌套装入另一种协议的数据包送入网络中,像普通数据包一样进行传送。只有该虚拟专用网络授权的用户才能对隧道中的数据包进行解释和处理,而其他用户则无法处理这些信息,从而保证VPN的远程用户或主机和专用网络的安全连接,该技术就像在公用网上为信息交换的双方开辟一条专有的、隐蔽的数据通道一样,隧道由一系列的协议组成。

有两种类型的隧道协议:一种是二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二层网络的协议,包括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即第二层隧道协议)、PPTP(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即点对点隧道协议)、L2F(Layer 2 Forwarding Protocol,即第二层转发协议)等协议。另一种是三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三层网络的协议,主要包括GRE(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即通用路由封装协议)、 IPSec(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IP network、即IP层协议安全结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标准。

(2)安全技术

VPN中的安全技术通常由认证技术、加密技术及密钥交换与管理组成。认证技术防止数据的伪造和被篡改,加密技术防止数据被破译,密钥交换与管理保证了加密密钥的安全传递。VPN系统采用复杂的算法来加密传输的信息,使得敏感的数据不会被窃听,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专用网络能在不可信任的公共网络上安全地通信。

3 VPN组建

3.1 网络拓扑图见图1。

3.2 VPN技术实现

从技术实现角度讲, 主要有两种主流的VPN解决方案:一种是以IPSec为代表的、基于用户设备的VPN技术,由网络厂商提供VPN技术和解决方案,既可用于网络互联,又可用于远程访问。基于IPSec的VPN不依赖于网络接入方式,它可以在任意基础网络上部署,而且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安全保护,即两个异地局域网络的出口上只要部署了基于IPSec的网关设备,那么不管采用何种广域网络都能够保证两个局域网络安全地互联在一起。另一种是以MPLS VPN为代表的、基于网络的VPN技术,由电信运营商提供VPN服务,主要用于网络远程互联。它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秉承专线网络与生俱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便于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三网合一,是替代传统广域网建立宽带专网的最佳方案。

利用MPLS构建的VPN网络需要全网的设备都支持MPLS协议,而IPSec VPN则仅仅需要部署在网络边缘上的设备具备IPSec协议的支持即可。从这一点上来看,IPSec VPN非常适合企业用户在公共IP网络上构建自己的虚拟专用网络,而MPLS则只能由运营商进行统一部署。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接入方式。

4 采用VPN的好处

4.1 降低组网费用:

VPN利用了现有的Internet组建虚拟专网,不需要使用专用的线路就能实现数据安全的传输,提供了比其他通信方式更低廉的成本。

4.2 增强了安全性:

安全是VPN技术的基础,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VPN技术利用可靠的加密认证技术,在内部网络建立隧道,以防止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

4.3 便于统一管理:

通过VPN,企业能够对分散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安全的统一管理与协调。

参考文献

[1]陆炜.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连接方案[J].医疗设备信息,2007,(5):28-29.

[2]韩栋.VPN技术在集团医院内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4):26.

[3]王达.虚拟专用网(VPN)精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2

隆化地区卫生服务建议的探索

重庆南川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汪力

关键词:隆化地区卫生服务,探索,建议和发展

摘 要: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最关心本部门本地区卫生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屋满在上,知之在下,从隆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现状分析,找出成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的对策,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南川隆化地区既市主城区和近郊区,辖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49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58408户,175870人,加上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上,是南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把隆化地区的卫生工作搞好,的确任重而道远。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疗卫生条件是经过民办银行贷款县和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后,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初步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通过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均有很大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应尽贡献。

隆化地区是卫生资源密集地区,除市级医疗预防机构外,还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有了不断的提高,隆化地区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卫生事业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重点不突出,卫生改革滞后,卫生投入不足等因素。根本的出路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步伐。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出三个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和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水平”。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是社会的共同任务,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卫生事业是小康建设的组成部分,如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等指标,都是小康水平的基本监测指标,淀部门要把卫生事业纳入小康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围绕小康建设打好总体仗,当代政府历来关心群众疾苦,要进一步加化公民意识,把保护人民健康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把群众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解决好,作为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

隆化地区由乡镇化步伐加快行政区规划做了相应的调整,既撤销7乡1镇建制,新成立东城、南城、西城3个街道办事处,新的卫生管理不能有机会组合,形成合力不利于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高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最好形成卫生所+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即各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卫生所主管卫生服务,隆化医疗保障制度。

隆化地区卫生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常住人口近20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重要要摆在基层,目前,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村口卫生站和合作医疗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集中精力把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好,彻底改变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卫生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条件较差的状况,二是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深化卫生改革的重点:一是调整资源布局,优化资源组合,重点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看病难”和“因病改贫”的问题;二是改革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机构为主体,二、三级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为指导,由全科医生承担的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网络;三是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改革服务模式,扩展服务领域,组织和鼓励医护人员负责向社区,深入家庭,提供慢性病、老年病和常见病的防治,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综合服务。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效率,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投入不足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绒颈,除广开财路,多元化筹资外,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要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结合起来,加大对卫生扶贫的投入,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卫生保健和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等方面的困难。

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 篇3

一、目前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科室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2、由于认识程度不同,各科室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3、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档案的分头管理和分散保管现象严重,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装具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物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二)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医疗服务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对社区医疗服务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四)档案信息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偏低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发利用档案仅满足于“查阅文件”的被动封闭式的状况,只是发挥其简单的自然属性,使大部分档案信息处于“沉睡”状态,从而失去了档案存在的价值。同时档案的分散管理也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和开发利用,档案室也就不能提供综合性、宏观性、整体性强的档案信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档案利用率的低下。

(五)档案管理尚未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近期和远期规划中,一般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模、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则。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无法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一些单位由于医疗用房紧张,挤占档案用房现象普遍。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档案管理与医疗服务的不协调发展必然导致档案信息的开发不足,并最终导致医疗服务丢失档案信息保障的后果。

二、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社区医疗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由县卫生管理部门档案机构负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具体监督和指导。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各种载体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各单位应根据工作实际配备1-2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档案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档案工作各环节的运行有章可循,使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归档范围进行收集、积累和整理。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增加档案管理的综合性和独立性,编制统一的分类大纲,把各门类的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系统地进行整理,统一分类编号。完善的制度与职责,将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人员管理档案更加规范,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二)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医院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各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领导、管理者、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三)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规划,促进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制定中长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设计和建设,要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规模和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档案管理的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的用房条件、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重视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还应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提高档案信息的基础质量,扩充档案的种类,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有文字、照片、录像甚至光盘等电子档案,而且利用方便,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专职档案人员及兼职档案人员都应做到持证上岗,学历层次应在大专以上,有条件的应参加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考试,取得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使档案资源为社区医疗工作服务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通过档案的深层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管理及患者服务。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使社区医疗服务的档案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编研活动,对信息进行开发,编写各种专题汇编,为利用者提供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另外还要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以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也由此提高档案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档案建设。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4

1 社区康复中心配置药师的必要性

1.1 服务人群需要药师

在社区康复中心主要针对的患者群体当中大多数的是一些老人、妇女以及儿童和慢性病病人, 还有一些残疾人群体, 他们有着比较特别的病理和生理状况, 所以对于这些患者, 无论是在药品的种类以及剂量, 还是施药的方式上的选择都更需要谨慎对待, 因为, 一旦发生类似用药不慎重的情况, 很可能加大病人产生不良反应概率, 同时, 增长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压力。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可能由于在理解以及记忆上的问题, 有时候不能够按照医生的嘱咐与说明书的说明服药, 甚至会发生药物服用错误的情况, 提高了社区中用药的风险[2]。因为, 一些患者对药物的选择并不是那么得当, 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提醒和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甚至不看所买药品的服用说明书, 还有那么一部分的患者可能为了追求保健的目的, 自我药疗时过分地用药, 广泛地服药, 有的还是长期大量使用调解生理药物, 导致患者对药物具有比较严重的依赖性。有部分患者还可能鉴于其他的原因自行中断或者更换了药物, 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延长, 也就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增长了费用。

1.2 药品的储存和管理需要药师

众所周知, 药品质量是疗效在临床上得以体现的前提, 所以, 在社区康复中心一定要把好的是药品的质量关, 确保药品的进货以及验收环节不出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对药品保管以及调剂的规范化管理, 杜绝假劣药甚至是非药品进入药库。对于药品而言做好保质的工作同样重要, 以防止药品的过期或者是失效, 还要及时地对医师的合理用药进行适当指导, 还要能够妥善地解答病人在用药时候的一些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 这需要药师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解答。所以说, 对于社区的药师而言, 掌握比较扎实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知识对于快速、准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 政府最初建设社区的康复中心来为群众解决看病难以及看病贵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2 社区康复中心药师需要的技能

2.1 情商要高

药学服务需要药师具有很高的情商。那么什么是情商?所谓情商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一种把握和控制的能力, 同时, 还要能够揣摩出他人的情绪并能够进行驾驭, 对于人生一定要有乐观的情绪且面对和承受挫折能力要很强。那么作为药师,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师, 首先就是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要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和回答患者可能提出的一些疑问, 还要用自己的快乐、向上等一些比较积极的情绪来感染病人, 让他们在和药师交谈的过程中树立起战胜病痛的勇气和信心, 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就打消了对病症的恐惧。特别是社区的康复中心需要和一些相对特殊的人群打交道, 他们所需要的往往是更多爱心的滋润, 因为, 在他们当中, 有一些疾病的症状非常得轻, 甚至只是一种在心理上的暗示作用下的疾病, 这种情况下, 药师就需要学会倾听患者的讲述, 并适时给予恰当的开导。俗话说的好三分靠治疗, 七分靠休养[3], 作为社区的药师, 更应该注重与患者沟通的有效性, 对患者开展引导, 并为他们营造一个充分表达情绪以及诉求的环境, 让他们彻底的丢掉在思想上的包袱, 宣泄心理压力, 最终减轻对疾病的不适感, 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2.2 专业知识和服务技术要扎实

作为一名药师要很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就需要对中心的药品目录有一个相对的了解, 要掌握药品的品种以及名称和规格等, 还要熟知这些药物的用法以及用量, 还有就是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等, 特别是对注意事项需要做到了如指掌[4]。同时药师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比如治疗和诊断学, 有时要涉猎到经济和伦理以及心理学等, 尽量可能多掌握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服务技巧, 要能正确地对医师的用药进行指导。

3 在社区康复中心药师的主要工作

3.1 加强沟通和交流

药学服务提供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 要主动进行服务, 要注重治疗的结果,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关心和关怀。这其中, 药学是药师服务的主体, 要就药物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对病人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历史进行了解, 从而正确地指导医师用药, 还要能为选药以及正确的确定给药方式提供依据, 达到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也就减少了医疗的纠纷[5]。通过药师的沟通, 可以避免由于医患之间缺乏必要沟通造成的不信任, 这也是是医疗措施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所以, 药师首先必须学会沟通。

3.2 做好用药的咨询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讲座, 在社区康复中心进行一些必要的咨询活动, 通过这些讲座来提高社区居民对于用药了解的水平和自我用药的正确率, 降低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达到减少浪费资源的目的。还可以在社区开辟一个用于用药咨询的宣传栏, 确保每个社区康复中心的宣传栏都能看到用药咨询的栏目, 由社区的药师负责对栏目内容进行更新[6]。用药的咨询还能建立一个社区的康复中心咨询网络, 既能够以医院作为中心开辟社区康复中心的用药咨询网, 还能够以区域划分为平台建立起用药的咨询网, 保证每天都有药师24 h值班, 随时解答病人用药的疑问, 还能为医师进行用药的咨询和指导。

3.3 建立电子用药档案

每个社区康复中心都可以通过咨询记录对社区内的一些居民建立起电子的药品使用档案, 其中还应该包括他们的一般性信息, 特别是对于患者用药的历史和不良用药反应史等这些特异的信息也要全部地进行记录。在患者就诊时, 可以通过档案了解用药史以及不良反应史, 医师就可以对患者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以避免了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 药师参与到社区的医疗、药疗服务当中, 不仅能够规范社区的药物治疗工作, 并且还能够通过社区的药师和患者的有效沟通, 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社区的康复中心可以称得上是医院的窗口, 在这里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对医院声誉产生较大的影响[7], 所以, 让药师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服务中, 同时也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健康、温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国龙.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12) :2069-2070.

[2]李海涛, 李士雪, 王晓林, 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5) :27-28.

[3]罗嵇宁, 严非, 王伟, 等.成都、沈阳2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方用药及费用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 (5) :24-26.

[4]张淑慧, 张咏梅, 孙颖光.医护患不同群体对医院药学服务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 (19) :1690-1692.

[5]孙刚.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运用[J].中国药事, 2011, 25 (5) :513-514.

[6]相里荟君, 黄新芬.浅谈药师在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 :251-252.

社区医疗服务个人工作总结 篇5

各位领导,同仁们,新年好!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的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马年将至,回顾今年我的收获很多,首选我有能理解和关心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份开心如意的工作,在这里有我施展才华的地方,有信任我的同学,有我的好伙伴,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国企,优秀人才积聚,每一位职工都是有修养的好同志,他们开朗,豪放,有热情,有理想,个个都是多才多艺,总之在这里上班不累,而且开心。

我在2013年接待门诊病人约2980人,比2012年新增约900人次。我对每位患者都认真负责,我的每一句问候,每一个动作都能解决病人的痛苦,比如一位姓宋的老人因哮喘需要吸氧,我告诉他,吸氧时把嘴闭住,他按我的方法吸氧后感觉很好,另走时对我竖起大拇指,连连叫谢谢。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社区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想让我们社区服务站的业务像骏马一样的腾飞,更上一层楼,经济收入越来越多。马到成功,心想事成,同事们天天开心,快乐,健康!

谢谢!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全科医疗的认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我国发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1全科医疗的概述

1.1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是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

1.2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家庭、诊所、服务中心、服务站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或将其妥善地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健康的职责。

1.3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对平稳转院的慢性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害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管理,对个人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协调疑难病人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①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一。②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尚未取得一致。③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仍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未能融防治、保健于一体。④一些地区已建立的社区家庭档案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医疗记录的功能。⑤全科医生的培训教育尚未规范化,存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对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

3发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传统的卫生服务目标虽然也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长,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已使社会和个人不堪重负,原有计划经济下的医疗保障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卫生必须改革,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社区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使我国的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高效率、低消耗、富有活力的管理运行体制,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适用、方便、廉价和优质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7

1 乡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1 乡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意义

建立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除了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全科医疗实践、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评价医疗卫生质量、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和科研教学九大功能之外,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社会学的意义, 其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健康档案本身以外的社会作用。

1.2 党和国家惠及民生的政策对乡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发挥了支撑和促进作用, 其社会地位和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金融危机使我国党和政府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惠及民生的重大决策, 为加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使这项长期的、惠及子孙后代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蓬勃兴起。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 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只用两三年就初具规模。

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在农村, 在社区, 服务的对象是农民, 是社区居民, 解决的是常见病、多发病, 为此, 我们要从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上做文章, 从院前、院内、院后服务入手, 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使国家惠农、利民政策深入人心。

2 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都是由政府举办的以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基本医疗为主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农民和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它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也是乡镇卫生院赖以生存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一份完善的乡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 关于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建立的情况还远远达不到这一点。

2.1 不具备统一的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档案管理上, 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 而这种因为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约束的行为, 可能使得许多应该纳入统一管理的档案没有被纳入, 造成很多数据上的缺失。

在目前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方面, 非常的缺乏系统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全年的计划性, 年底也没有任何的考核机制, 档案管理好坏与相关科室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 没有有效的规范机制。 (2) 档案管理的职责缺失, 不同科室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而在与绩效考评不挂钩的情况下, 自然就很难有很好的约束。 (3) 在现有模式下, 档案通常分头管理, 分散保管, 而且对于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很低下, 而这也反映了目前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档案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够健全。

2.2 没有很强的档案管理意识

前文也提到了长期以来, 我们对于乡镇社区医疗服务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 而且, 在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 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受到冷遇, 个别同志对于使用完毕的档案资料也没有很好的归档, 随意丢弃或者占为己用等等。

2.3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份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 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3]。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也亟待提高。而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 现在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还是兼职人员, 而在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 通常都是更重视医疗技术人员,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投入并不是很大, 这也是现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4 档案利用效率偏低

通常情况下, 档案的功能只是供有需求的人进行查阅, 但是仅仅用于查阅的话, 档案在价值上并没有被最大化。而现在很多部门因为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 导致档案管理分散化, 这对于综合利用档案发展也是不利的, 而反过来讲, 档案管理部门因为不能提供综合性的、整体性的档案信息, 也造成了档案利用效率的低下。

2.5 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建设发展脱节

从实际情况看, 我们在对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做长远或者近期的规划时, 规划的更多的是医疗服务中心的规模、设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 相比对这些规划的全面, 在档案管理方面却缺乏必要的建设性规划。这就造成了档案管理水平与医疗业务建设的发展的脱节。而这两者的脱节, 必然会导致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不足。

3 如何加强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

随着广大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老百姓对健康和医疗有了新的认识。现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逐步实施, 新农村建设在如火如荼。因此, 我们要从老百姓现在所想、所需、所求、所盼入手, 从“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上下功夫, 寻求各种途径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更加优质服务来取得老百姓的理解、信任和依赖, 才能在社会形成公信力。

3.1 努力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

乡镇社区医疗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特殊的连续性的服务模式, 是一项没有终点站的服务, 因此在建立与之相关于居民健康档案时, 绝对不能走过场。

乡镇社区居民医疗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应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 统一制度, 监督和指导”下, 由卫生管理部门档案机构负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具体监督和指导。

作为档案管理部门, 应该理顺整个管理体制, 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机制, 责任到人, 以便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运转。同时还要能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

在乡镇社区要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 对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妇科、儿科等单病种进行分类建档。真正让老百姓感动的是当他们有问题的时候, 是在院前发现的。院前的超值服务才能取信于民。

3.2 提高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

在现阶段, 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 而领导的重视则正是能否更好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

因此, 在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中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应该制定相应机制, 让相关的领导能充分的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并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考核机制, 力争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建设同步发展。

3.3 保障档案建设与医务业务建设同步发展

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在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中, 关于档案管理规划的缺失或者敷衍了事的现象。因此, 作为管理者来说, 应当格局规划中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规模和需要, 相应的规划档案管理部门, 不要走过场, 而是要努力的保障档案管理建设和医务业务建设同步发展。保障这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能更好的为广告社区居民服务。

3.4 档案管理的要实现现代化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档案管理也要求实现现代化, 不仅仅是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要跟的上, 关键是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也要实现现代化, 配备各种现代的设备, 逐步的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提高档案管理在日常运用中的效率。

3.5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不仅需要培养医务业务出色的工作人员, 也需要培养出色的现代档案管理人员, 在系统业务培训和学习机会上, 都要对档案管理人员一视同仁, 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机会和培训时间, 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现阶段的操作中, 可以要求一定的学历、持证上岗等, 用高素质的人才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3.6 让档案资源真正为社区医疗工作服务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就是为了能为我所用, 在院前、院中、院后如何服务好社区居民。

当社区居民有问题的时候, 是在院前发现的。在院中, 能合理的安排时间, 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而在院后, 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处理, 进行必要的定期回访和检查, 真正的温暖送到社区居民手中, 让社区居民真正的信任医疗机构。

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的利用已经建立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深度的开发和研究, 对各种病症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 反过来提高医务人员将来在碰到同类问题时的处理能力, 有效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

只有通过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才能反向的促进档案管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促进档案建设。

参考文献

[1]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

[2]杨文秀, 刘爱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试用)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8

目前我国正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例增加、医疗费用高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等情况, 通常患者到医院就诊需要漫长的等候时间, 并且需要付出高额的医疗费用。相比较而言, 在社区治疗就医节省了时间;社区医疗服务整体运营成本低, 在门诊费、治疗费和药费上可以为患者省下很多开支。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虽已起步, 但人们的医疗消费观念中, 依然保留着“看病到医院, 看病找专家”的观念, 还没有形成看小病、日常保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习惯。

1 当前社区医疗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宣传力度与市民认知程度不够

市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不高, 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惠民工程, 没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良好舆论氛围。

1.2 相关制度的缺失

(1) 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投入机制, 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数量不足, 随意性大。 (2) 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较低, 有些社区卫生服务并没有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社区机构不纳入医保, 患者就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 社区承担的初级卫生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衷、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 (3) 转诊制度难以落实。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没有能力诊治的重大疾病应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 同时大医院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转入社区卫生机构。但是现阶段缺乏这种“双向转诊”制度, 衔接和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完整, 也就使得社区医疗能够承担的责任极其有限。

1.3 资金短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多渠道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缺乏良好的卫生服务筹资渠道、医疗保障体系、市场格局与公益性卫生服务的开展不相协调。

1.4 设施不完善

完善的社区医疗机构, 应该具有一般医院所具备的基本医用器械和严格的消毒程序等必备的卫生条件, 而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沿用原街道卫生所用房或向物业管理公司租用配套用房。简陋的条件和沉重的租金已成为困扰卫生服务站发展的瓶颈。

1.5 药品不全, 价格缺乏优势

社区服务站的药品不全, 特别是一些常用药, 有时也没有。在药品价格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自单独进药, 批量小, 无法和大批量进药的“平价药房”竞争。另一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 其药品价格与大医院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药品不便宜已成为群众不认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

1.6 医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主要由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由于待遇不高、工作条件比较简陋等原因,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留住高职称、高学历的医护人才。医、护、技人员的学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的正规教育, 他们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性的、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较弱, 不能很好赢得居民的信任。

2 对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的几点建议

(1) 积极开展社区“双向转诊”工作。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推动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度, 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的良性就医格局。 (2) 建立稳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政府应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 并将其纳入财政和卫生事业常规预算;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补偿费到位要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完成质量相挂钩, 逐渐变医疗补偿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 (3) 实施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要加大区域卫生规划力度, 实行卫生机构优化重组, 一方面积极落实公配医疗用房, 另一方面统筹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和医疗用房, 使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名副其实, 真正体现公益性和便民服务性。 (4) 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层和社区, 开展调查研究, 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出发, 对相关的医保政策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使广大居民群众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5) 寻求降低药品价格的有效途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常用药品;并可以运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方式,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低差率、零差率销售。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试点, 从根本上真正解决药品价格问题。 (6)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要深入社区居民, 深入实际, 探索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加强现有社区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 健全全科医、护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 完善考核制度。要创造条件吸引大医院的符合条件的好医师到社区工作和兼职;要吸引一些全科医学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鼓励离退休医务人员到社会服务机构工作。 (7)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 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可以采取以医疗为先导, 以疾病控制为内容, 带动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组不形成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今后的发展中, 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 同时配以相关政策, 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构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蓬勃发展, 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最终造福于人民。

摘要:当前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既有制度上的缺失, 也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缺点, 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中医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篇9

1 中医社区医疗作用

1.1 中医理论

中医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中医理论自古即具完善的理论体系。治疗时,不仅考虑疾病情况,还兼顾患者社会环境与心理因素等方面。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服药、心理刺激等多种疗法。

1.2 群众基础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治病疗伤、强健养生,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医中药运用自然疗法及天然药物治疗疾病,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如今环境保护与回归自然的思想更使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中医具有“治本”的理念思想,对于某些慢性病与疑难杂症,人们更青睐于中医治疗。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养生与保健渐为人们关注。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应时而动的理念更被广大中老年人所推崇。

1.3 中医社区治疗作用

中医在社区治疗中,多治疗如感冒、发热等基础病症,疗效显著。对疑难杂症,因理论基础不同,中医更多地从病因入手,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症状逐渐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中医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段,有效解决亚健康问题,更结合心理疗法,平心静气、养神补精等思想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保持健康。

1.4 中医社区护理作用

中医社区医疗中很大一方面是负责社区居民的日常护理[2]。尤其对慢性病患者护理、术后康复护理与老年人保健等发挥重要作用。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情志、药膳护理技术,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指导老年人药膳食疗,锻炼养生之方法。

1.5 中药在社区医疗中的作用

中药的发展与中医发展相辅相成[3]。大多中药为草本植物,天然又具很好的疗效。中药一直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及费用低等优势优点深入人心。中药配合中医诊断合理运用,能发挥出巨大的功效。

2 完善中医社区医疗

2.1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我国社区医疗存在医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提高医疗人员水平迫在眉睫,应对现有人员与各大中医药高校合作培训进修,鼓励高学历中医药人才走入基层,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医疗工作。同时,鼓励广大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服务意识,以更好地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2.2 完善中医社区卫生服务制度

中医药发展与服务社区须合乎规章制度,政府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彻底整治目前中医药发展鱼龙混杂的现象,根除以中医药名义谋取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的不法行为。

2.3 发展壮大中医药社区服务机构

政府应予大量资金支持,不断引进人才,建立示范单位[4],表彰先进单位,树立先锋人物。与各大高校建立定点指导单位,将先进医学理论逐步运用到实践中来。同时,与各大地方医院、名老中医保持临床经验的交流,以充实社区临床经验。

2.4 深入群众进行宣传

进行社区中医科普知识普及,宣传中医思想,使广大居民更加了解中医。使社区居民及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理论与方法,在治疗、保健、养生、预防疾病方面,均发挥着独特优势及作用,同时对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社区中引入中医治疗,可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在未来医药发展历程中,中医药学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社区医疗,中医,服务体系,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向文,黄冬梅.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前景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09,28(26):120.

[2] 冯孟哲,钱彦方.浅析中医护理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2):102-103.

[3] 朱为勤.浅谈中药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11):134.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10

简单地讲,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医学专家系统应该能够像真正的医学专家那样,诊断病人的疾病,判别出病情的严重性,并给出相应的处方和治疗建议等等。

针对我国社区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医技水平较低的现实,政府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对社区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等,以达到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另外也应该调动社会力量在社区医疗技术资源方面给予支持,满足广大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基于案例推理技术近些年来在人工智能(AI)和专家系统(ES)领域中比较活跃,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反思与再认识。AI的研究初期,人们希望能够为AI寻求一种唯一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如同人类的思维不存在一个死板的理论或模式,不存在那样一个理论能够将人的思维行为完全形式化的表示出来。因此,ES中必须采取多种推理技术,互相协调,才能构成比较成功的应用专家系统。

2 知识的表达方式

知识表示是知识处理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智能系统中常用的各种表示法及相关推理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创造性思维的表达不够充分是它们的共性,因此改进现有的知识表达方式,提高它们创造性的表示能力,挖掘基于它们之上的推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任何智能系统的核心都是知识,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处理是构造人工智能系统的三根支柱,而知识表示处于中心地位,知识表示直接对智能系统的知识库的操作产生最主要的影响。知识表示既是知识获取的基础,也是知识运用的前提。人工智能系统中将已获取的知识以计算机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加以存储以便有效利用知识即为知识表示。目前用得较多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脚本表示法,过程表示法,Petri网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

对同一知识,一般都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示,但其效果却不一样。因为不同领域中的知识一般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每一种表示方法也各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建立一个具体的智能系统时,究竟采用哪种表示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存在一个万能的知识表示模式。本文利用物元及其运算,给出一种知识的物元表达式,这种表达方式具有表达能力强,层次分明,结构统一,语义明显等特点。以有序三元组R=(N,c,x)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称为物元。其中N表示事物,c表示该事物的某一特征,x表示N关于c的量值。物元不仅可以用来陈述事实(或对象),描述问题(或过程),而且可以建立物元之间的各种联系,乃-形成一个物元树或网络。由于物元可以运算(物元的运算见[1],而且有较明显的语义解释,因此可以采用一般程序设计的方法,从基本的物元开始利用物元运算[1,2,3],逐步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知识表达式。例如:

R1=(病人,性别,男),R2=(某病人,空腹血糖,8.6)一个事物有多个特征,如果事物N以n个特征和相应的量值描述,则表示为:

3 基于实例和规则综合推理诊断淋巴肿瘤细胞的智能系统

基于实例和规则综合推理诊断淋巴肿瘤细胞的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患者症状描述和患者肿瘤细胞参数来判断患者肿瘤为恶性或良性。由此同时给出相应的诊断报告,提议相应的治疗方案,系统处理的对象是患者的症状以及肿瘤细胞的属性参数。

我们把面向对象的实例表达引入到物元知识的表示中来,称为信息物元,就病理诊断而言,一个实例类的成员即实例属性主要包括患者症状、肿瘤细胞属性等,实例方法集合包括对本病例判断结果、判断效果评价,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样,一个实例类的结构如下:

3.1 病历推理系统实例开发

对于基于实例与规则混合推理的专家系统[4],当系统应用于淋巴肿瘤细胞的诊断过程中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操作库:

3.1.1知识库(knowledge Base)是指专家系统在进行实例匹配时所需要查找的对象。知识库最初需要建立一定基本实例,随着知识库自身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库会得到不断完善。

3.1.2知识库对应的属性矩阵(Feature Matrix)是指系统进行匹配时采用不精确匹配,这需要对知识库中的每一个病例都将其属性值记作向量的形式,按匹配算法进行运算比较,得出一个最为相似的属性向量组,然后在知识库中按完全匹配方法寻找病例。要求:知识库中的每一个病例,对于矩阵里的向量组须一一对应。

3.1.3规则库(Rules base)是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一系列治疗结果,根据这些结果生成治疗方案的规划集合。

3.1.4 良性肿瘤属性数据库(Data Base)是指系统在匹配失败时需要利用规则生成新的诊治方案,而在诊治方案生成过程中,基于规则推理需要将目标病例与良性肿瘤病例进行比较,并利用规则推理诊断方案。

基于实例的推理系统(CBR)即基于实例推理的专家系统[5],其具体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3.2 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Rule-Based Reasoning,RBR)

CBR系统中,由于知识库的有限,在匹配度不够时,所给出的治疗方法并不可信,还需进行规则推理,并判断是否需要返回CBR系统中的知识库进行学习。基于规则的推理算法如下:

3.2.1 由CBR系统得出已得的治疗方案1可能不正确,将目标病例属性C及方案1输入;

3.2.2 调入良性肿瘤细胞数据库E;

3.2.3 比较算法,计算差度d(C,E);

3.2.4 Case差异度不同,对应不同的治疗手段;

3.2.5 得出治疗方案2;

3.2.6 比较方案1与方案2是否无全匹配;

3.2.7 IF匹配THEN News-output;

ELSE Newoutput;

通知CBR系统,知识库学习;

3.2.8 进程完毕

系统简单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4 结语

本文利用案例和规则推理技术,在医学智能专家系统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尝试方法还需进一步增强其可移值性,使其不仅可以在淋巴肿瘤病理中开展诊断,也可以延伸-其他肿瘤的诊断领域,早发现和早诊断是许多恶性肿瘤惟一的防治措施[6],因此在社区应用这种有效的医疗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人民大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摘要:本文根据案例和规则推理的技术理论,利用物元的知识表示形式,构造出一种具有通用性的适合医学病例的表达方式。即物元思想与面向对象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以一种医学病历为例介绍推理系统的设计流程。研究适用于社区医疗的医疗资源新途径,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改善我国社区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

关键词:基于实例推理,知识表示,物元,人工智能,社区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78.

[2]蔡文,杨春燕.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0.

[3]杨国为.物元动态系统分析-思维、决策、设计的形式化[M].青岛出版社,1997:88.

[4]史忠植.高级人工智能[J].科学出版社,1998:99.

[5]LiDX.Developing a Case-Based Knowledge System for AIDSPrevention[J].Expert System,1994,11(4):237-244.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1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門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加强学习与培训:对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正确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废物运送人员的防护:医院为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围裙、胶鞋和一次性眼罩等。

严格目标责任制:与临床各科签定医疗废物管理目标责任书,指定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不定期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社区医疗服务站 篇1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西湖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调查机构负责人12人, 全科医生62人, 护士60人, 药剂人员44人, 共178人。

1.2 方法

文献法:查阅近年国内有关社区卫生服务风险的论文、专著,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会的资料等;对全科医生、护士、药剂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 回收49份, 有效问卷46份, 回收率98%, 有效率92%;对机构负责人采用访谈法。

2 常见医疗风险因素

2.1 病人

社区卫生站服务人群以老年病人为主, 年龄大;病人健康状况差、病情严重;患者文化程度差异大, 用药表达能力差、告知不详、病史叙述不清;对诊疗活动配合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不够信任;外带输液;患者情绪急躁、态度不好等。

2.2 医务人员

据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编制普遍不足, 每天上岗全科医生≤1名的占87.35%, 护士≤1名占93.65%, 22.5%的站点护士兼职药房的收费发药工作。调查站点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源呈以下特点:年龄结构呈橄榄型, 学历层次偏低, 继续教育不完善。由于编制紧张, 站点编制外合同制医务人员较多, 调查中占42.5%。目前实施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政策, 站点医务人员收入不高, 突出矛盾就是编外人员收入、福利待遇更低。同一岗位, 同样工作量的编外人员和编内人员收入比约为0.66∶1, 导致编外人员流动性大, 队伍不稳定。由于薪酬及发展限制, 社区卫生服务难以吸引高层次的卫生专业人才, 中高级人才短缺;站点患者就医数量、种类有限, 医务人员实践机会少, 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提高, 加上系统培训不够, 急、重症识别、处理能力等方面不足明显。医务人员知识水平、经验、技术能力与当前居民就医需求、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还有护士兼职药房的依法执业问题、护士对药剂专业知识欠缺以及部分人员责任心及沟通合作能力等因素。

2.3 组织管理

由于站点分布较散, 在地理位置上与医院各管理部门有较较远的距离, 容易形成联系不够紧密, 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及监督机制不到位, 管理疏松的状况;由于医保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 站点药品种类限制, 原来三级医院常开的药品现在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到, 患者依旧要跑大医院配药, 患者不满意, 矛盾明显;由于药品品种少同样影响全科医生的用药、诊治, 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务人员还承担公共卫生任务, 如慢性病管理、应急接种、精神病管理等, 任务繁重;后勤保障不足, 导致站点医务人员承担许多非医务工作, 比如收费、申领物品、检验标本送检、环境保洁等, 一人多职, 多种工作的交叉、混合, 导致流程不合理、条理不清, 是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有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规章制度执行落实问题;超出诊疗服务范围;技术操作不规范, 巡视制度执行不好;急救设备缺乏、落后, 不及时更新;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医疗事故的处理预案;医院感染控制不严格, 废弃物处理、转运不规范、不及时;传染病登记制度不健全、不重视、不规范等因素。

2.4 工作环境

一方面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条面积、布局、仪器、设备等, 主要包括站点普遍面积较小, 布局存在不合理, 医护人员和患者共走一个通道;常规检查设备缺乏, 凭经验用药;治疗设备落后, 可以开展的诊疗项目少、水平低等。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环境, 包括政策环境、经济背景、社会舆论、医保、财政政策等, 主要包括政府投入不足,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部分存在过度医疗、大处方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相对落后,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比如全科医生的执业范围、执业地点不明确, 为患者上门输液、换药、理疗等情况, 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属于超执业地点的非法行医行为, 一旦发生意外, 缺乏法律保障。近年医患安全事故增加多, 医患关系紧张, 社会舆论的影响, 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信任等因素均导致风险明显增加。

3 医疗风险管理对策

3.1 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 不以盈利为目的, 公益性的特点决定需要政府主导, 并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限制、设备落后的问题;加强人员配置, 按岗位、需求合理配置, 避免一人多岗, 护士兼职药房等现象;着力解决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 稳定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 调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加快建设适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法律, 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及公民的权利、责任及义务, 能切实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权益, 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3.2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医患沟通

医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应加强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服务意识。严格“三基”训练, 系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实施岗位培训、进修学习,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接诊过程中注重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 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目的、意义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和患者共同商议、选择治疗方案, 使患者知情同意并积极参与其中, 充分认识到医学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从而形成风险共同体。注重人文关怀, 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融洽关系, 增强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忠诚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 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3.3 科学管理, 加强服务环节监督, 持续质量改进, 控制医疗缺陷

要减少社区卫生服务的风险, 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落实质量管理[4]。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成立由分管副院长领导的医疗、护理、药剂、院感等质量控制管理小组, 明确各组织的岗位职责及检查评分标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 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 建立完善的医疗文书收集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循环、动态的过程, 通过确定目标,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选择风险处理技术、实施决策, 评价效果和维护来实现风险控制目标[5]。抓住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 加强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制订医疗事故、差错、紧急风险事件应对预案, 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定期组织服务满意度调查, 组织医疗质量检查, 组织召开质量评析会, 了解患者意见, 分析存在问题, 制订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 起到风险预警和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摘要:文章根据风险管理Reason模型, 从人员、环境、设施、管理等方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特点, 梳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医疗风险因素, 提出解决医疗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有效途径, 以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庆功.临床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 :4.

[2]夏迎秋.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1, 21 (5) :7-12.

[3]王芳, 尤川梅, 王斌, 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剖析——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现场预试验结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1 (2) :34-39.

[4]雷宏振, 徐旭, 章倩如.基于REASON模型的临床路径风险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3) :18-19.

上一篇:需求侧管理下一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