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费

2024-06-24

医疗服务费(共12篇)

医疗服务费 篇1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 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切身利益, 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全国860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和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其职业道德水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关乎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实施卫生“十二五”规划起步与展开的衔接时期,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服务、诊疗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联合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并于2012年6月26日发布。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结合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新希望, 整合、细化了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定, 对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解决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 保障医改顺利进行, 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医药导刊》愿与医疗从业人员一起, 为创建和谐文明社会而努力。

本期导读:

肿瘤疾病方面:

吴伟的“常规放疗与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分析”, 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上近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P1310

李军凯的“PET/CT对于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论:18F-FDG-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3.1%, 特异性为94.7%, 准确性为94%。18F-FDG-PET/CT显像技术对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具有前瞻性意义。P1311

吴辰的“HTP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评价”, 结论:HTP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 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及生存率, 毒性可耐受。P1371

临床护理方面:

徐冬梅的“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结论:控制血糖波动及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 是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恢复健康的前提。P1422

梁婉玲的“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27例的手术护理体会”, 结论:对胸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 需要手术室护士给予综合的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降低对患者的创伤。P1423

其它方面:

侯改英的“联合冲洗气囊上至口鼻咽腔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 每日使用0.02%洗必泰溶液进行联合冲洗气囊上至口、鼻咽腔滞留物, 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P1294

王胜义的“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 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P1315

郭瑞的“Narcotrend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插入在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的体会”, 结论:Narcotrend指数调控下全凭静脉麻醉使颅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术中唤醒时间与拔管时间都更快, 有利于脑功能保护, 值得推广应用。P1318

肾病各期肾血流灌注观察, 可以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早期肾功能损伤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本期重点基金论文:

“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分析”。P1289

“全麻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P1291

“高原缺氧腹泻大鼠血清内毒素变化及其肝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P1398

“CD44与p-糖蛋白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P1399

“中医护理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P1420

医疗服务费 篇2

一、调查说明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组于近期在平顶山市选取了1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二、调查方式

抽样问卷调查

三、调查目的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培养我们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更好地了解农村医疗服务问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

五、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5日至2012年8月25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七、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的人选择市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二)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三)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四)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五)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六)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七)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八)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九)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十)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十一)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12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八、总结

(一)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

(二)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四)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五)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二)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

(三)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四)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七)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八)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九)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

(十)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十、感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对农民的关心,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它的投保比例很高,其收费也较商业医疗保险便宜得多,再加上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补贴,使得每人只需交10元便能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它具有的优势之一是:缴费便宜。是广大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着的实用保险。它虽然从根本上对我们农村居民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于我们了一定的帮助,也能为我们在医疗一些花费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够相当一部分的补助。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重大疾病面前,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它虽然缴费低,报销比例较高,但这也决定了它的保险金额小。在面对重大疾病或需要大量金钱医治的疾病时,它便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在这时,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是让普通的农村家庭吃不消。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仅只能解决农村居民一部分的医疗保障,不能全面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医疗服务费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12-02

玉门市柳河乡卫生院成立于1956年,承担全乡3402户,1.15万人口及周边农垦团场0.6万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任务。卫生院单独设立党支部,职工11人,其中党员8人。全院现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编制病床21张,开设内、外、妇、儿、中医、产科等12个临床科室,拥有200mAx光机、B超、三导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价值65万元医疗设备36台件。年门诊1.8万人次,住院400余人次。

近年来,柳河乡卫生院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将党建工作与落实新医改任务、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加快基层人才培养、提高医疗质量、落实惠民政策、优化行业作风紧密结合),用工作实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全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全面提高。

1 规范管理提质量破解难题促发展

在党建工作中,柳河卫生院坚持以“医疗作风优良,岗位服务规范,群众评价满意”为标准,积极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卫生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坚持“管理就是效益”。以制度管理为手段,以规范行为为标准,以程序操作为要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服务前移,推进科室责、权、服务协调统一。实行“四点一线”的工作方法,即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破解难点、发现亮点,深入临床一线,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降低医药费用,积极创建和谐、优美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遵循“有因可循、有证可求、对症治疗”的治疗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实行全员竞聘制和绩效工资制,通过以上活动,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重基础,强内涵,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在改善医疗环境上下功夫。依托国债卫生院建设项目,建成866平方米的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投资30万元对6个村卫生室全部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全面改善了乡村就医环境。同时,根据基层卫生院职能定位,对内部科室进行了重新调整设置,突出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以人为本特色,做到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门诊、病房清洁、舒适。三是从全乡群众的健康考虑,提升卫生院在新医改政策指导下的服务职能。率先在全市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对6个村卫生室实行行政、财务、药品、人员、工资“五统一”管理,并从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初级卫生保健任务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评价,形成了一套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全乡各项卫生工作的有效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全覆盖”目标和新医改政策要求,大力实施惠民服务工程,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目前,全乡参合农民1.14万人,参合率99%,累计补助医疗费用73.9万元;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控制在20元和700元以内,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2 突出特色重实践更新理念优服务

柳河乡卫生院坚持把“两推进一提高”(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大力实施“六个一”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卫生院全体职工进村入户,为广大农户送医、送药、送健康。一是签订一份责任书。由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与乡村医生对全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包村包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医生、护士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4次业务指导,每月利用不少于10天的时间走村入户,对农村患者进行回访,开展家庭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二是人手一张医患联系卡,注明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姓名和电话号码,分发到农户家中,方便随时联系。三是开展全乡疾病谱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制定并实施群体健康干预措施,对普查出的慢病患者每人建立一份健康管理手册,动态管理,定期访视。四是每半月开展一次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活动。五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居民自身预防和保健意识。六是每年开展一次全民健康体检活动,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医患联系卡1.4万张,建立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手册1206份,孕产妇访视500余人次,健康体检9800人。

3 转变作风树形象争先进位定实绩

医疗服务费 篇4

1 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

目前具有代表性并得到广泛赞同的医疗服务质量概念有三个:一是美国OTA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88年提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利用医学即知识和技术, 在现有条件下, 医疗服务过程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和减少非期望结果的程度。";二是Donabedian在1988年提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利用合理的方法实现期望目标 (恢复患者身心健康和令人满意) 的能力";三是美国国家医学会提出的:在目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下, 对个人和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时, 所能够达到的尽可能理想的健康产出的程度。这三个概念虽然表述不同, 但都准确反映了医疗服务质量概念的关键, 即:医疗服务从"提供者导向"向"患者导向"的转变;医疗服务质量就是医疗服务在恢复患者身心健康和令患者身心健康和令患者满意方面所达到的程度[1, 2}。

2 医疗服务质量的现状

目前一些大型公立医院, 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关注。医院医疗环境较差, 心理护理不到位, 一些医院就医流程不尽合理、排队时间长。医患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很少主动询问病人情况,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尊重、不爱护病人, 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等现象。

3 更新观念, 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3.1"以病人为中心"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医疗机构中的核心体现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 要体现人性、考虑人性, 要尊重人性, 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 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正是提倡和要求医务人员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疾病, 对待疾病。"以病人为中心"的基础和本质, 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健康和医疗领域中的具体化。

3.2"以病人为中心"的概念及内涵

"以病人为中心"即以最大化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为目的的最优质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要在意识观念和医疗行为的方方面面, 处处为病人着想,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狭义的"以病人为中心"是针对医疗服务、医院工作而言的;广义的"以病人为中心"是针对整个卫生事业来说的, 不仅包括患者, 还包括健康人群。

4 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服务意识, 重视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 其工作性质是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息息相关的, 其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求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把对患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其次, 医院成立培训部, 运用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服务规范、沟通技巧、专业技能等全面培训, 这样既强化了服务理念, 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 医院也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服务质量的考核, 评出优秀和不良的具体方面, 及时树正气批歪风。

4.2 合理调整布局, 推进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在医院布局结构上, 首先要实施全院性布局调整, 确保各大功能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协调性;其次, 实施各功能区域的布局调整, 加强急诊、门诊与病房及辅助科室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再次, 构建便捷的病人就医通道, 如设置通往各楼层的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 保证大楼走道的宽畅。在构建人性化服务环境过程中, 首先, 注重满足功能需求, 在门急诊大楼, 医院实现挂号收费的通柜式服务, 中西药发药实施一柜式服务, 提高了窗口的服务效率;其次, 关照病人的心理需求, 在门诊大楼建休闲区为病人提供休息场所及阅报栏等;再次, 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在全院各个病区、各个楼面设置宣传版面, 派经验丰富的资深药剂师开展安全用药的宣传。

4.3 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多元化服务, 根据各医院的实际情况, 有的通过增设特需门诊、全天候门诊、黄金周假日门诊、健康体检门诊、多学科联合门诊、专病会诊中心,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二是改进服务模式与服务流程, 在门急诊流程再造中设置信息系统, 如建立人性化候诊系统、老人优先系统、自助式挂号、远程电话预约、银联卡结算、电子钱包等一系列方便病人的措施。

4.4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完善收费公示制度

医院应该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 控制病人均次费用, 合理治疗, 合理检查, 合理用药, 合理收费;加快床位周转, 缩短平均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此外, 医院还应完善落实公示制度, 收费价目、服务承诺和便民措施等内容都通过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收费明细账单等全部公示和告知病人, 住院费用应完全做到"一日清"。

4.5 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监督机制,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要建立健全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把关于"人性化、人文服务"这些理念具体化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中去, 如: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医德医风监督制度、病人满意度不定期考核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窗口文明服务规范制度等。健全监督机制, 保障各项制度得到真正落实, 首先可以设立投诉电话或病人意见箱、定期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召开医患座谈会, 多方面地收集病人反映的信息;其次, 可以聘请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 定期组织召开会议, 咨询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再次, 认真对待病人及家属和社会各界的投诉, 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更好地为病人服[4]。

参考文献

[1]周朝琦.质量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194-20.

[2]董军, 王晓钟.医院服务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7:31-33.

[3]刘慧, 徐步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125-126.

医疗服务费 篇5

甲方:

乙方:                                   医院

根据徐州市人民政府徐政发[2003]116号《市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甲、乙双方就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快捷和出院即时补尝医疗费的服务,以及协议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认定乙方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二:乙方指定所辖科室                (电话:         )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职能科室,负责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工作。

三:乙方尊重并执行甲方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规定,甲方制订、调整有关规定时应在该规定生效前72小时内通知到乙方。

四:甲方将符合转诊条件的病人转往乙方,经治疗后进入康复期的病人,乙方负责动员其转回甲方所在地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乙方认为需要向外地转院时,必须出据转诊证明,由甲方办理转诊手续。

五:乙方应甲方要求,实行现场即时补偿制度(具体执行日期另行商定并签署协议)。

六:乙方收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时按以下原则办理:

1。甲方向乙方转诊病人,应给病人开具书面转诊介绍信,并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向乙方传递信息,乙方核实病人身份后,即按参合病人对待。乙方如对病人身份有疑问,应立即电话通知甲方,由甲方负责在四个工作日内给予确认;甲方未在四个工作日内给予确认的,乙方则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对待,甲方负责该病人的`补偿。如病人身份明显不符,乙方又未履行告知义务的,甲方不负责该病人的补偿。

2。病人符合《徐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所限定的急诊范围,未经甲方转诊,直接到乙方就诊住院时,病人即时出示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证的,乙方确认病人身份后,即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的有关规定给予治疗,负责告知病人家属办理转诊手续,并电话通知甲方,由甲方负责在四个工作日内给予确认并网上补办转诊手续。甲方未在四个工作日内给予确认的,乙方则按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给予治疗,由此造成的纠纷和损失由甲方负责。当时不能出示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证的,自出示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证次日起依前办理。

3。乙方收治甲方的参合病人,如系(或者怀疑)第三者责任造成的伤害或中毒等,应在病历中如实记载伤害、中毒等的原因,并电话告知甲方,由甲方负责核查并在四个工作日内给予确认,甲方明确告知乙方病人病因为第三者责任后乙方即停止其参合病人待遇。甲方未在四个工作日内给予确认的,乙方则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对待,甲方负责该病人的补偿。乙方未履行告知义务的,甲方不负责该病人的补偿。

4。甲乙双方应积极配合实现对持有转诊手续的参合病人出院时即时结报补偿(节假日顺延)。乙方每月底将当月补偿病人逐一列表,并附转诊单、出院记录、出院清单、单据、有病人签名(按指模)的补偿清单,送达甲方。甲方应于收到上述材料后十个工作日内,按乙方实际补偿总额(医院支付部分除外)拨款、并传送拨款凭证;逾期者,乙方停止对参合病人出院即时结报补偿。

七:乙方对甲方转来的病人,在治疗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对病人使用的药物中,《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徐州修订版)》品种的费用必须达到60%;低于此标准时,乙方将相差部分所造成的病人补偿损失列为医院支付与定额补偿一并补偿给病人;乙方不予支付的,病人有权追偿。本条待省厅年修订的药品目录下达、全市统一升级管理软件后执行,在此之前暂按20所订合同相应条款办理。

八:甲方需对病人住院治疗、消费情况查验时,乙方应在有关规定范围内积极配合,提供方便;乙方应配合甲方对病人出院随访的工作。

九:乙方接受甲方介绍的辖区定点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进修时,免收进修费用。

十:乙方按甲方实际转诊病人在乙方医疗消费总额的5%提取卫生支农基金,提供给甲方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每半年结算一次;逾期不结算的,甲方则取消乙方的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十一:甲、乙双方对以上条款发生争议时,由徐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协调,裁定。

十二: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徐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份。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到2006年12月31日24时协议终止。原合同废止。

本合同共三页。

甲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乙方:              医院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人:                              联系人:

电话:                                电话:

如何享受健康医疗贵宾服务 篇6

贵宾接待室服务

门诊大厅人流汹涌,挂号、划价、取药、取报告等来回奔波。现在,一些机构和医疗单位合作推出了贵宾接待室服务。让您可以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等待服务人员帮助您完成上述这些非医疗服务流程。如浙江移动在邵逸夫医院推出贵宾接待、休闲等候茶吧;中意在市中医院推出的贵宾服务室;爱健康在浙二推出的贵宾室;爱康赛米克在市口腔医院、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推出贵宾接待服务等。此项服务通常只提供给一些机构的会员或特定人群。

专家预约就诊服务

采集病情由专业人员了解疾病情况并整理出现病史;分诊建议根据疾病情况推荐医院和相应医生;专家预诊将病情通报给相应医生,医生根据现病史资料做出远程初诊决定是否需要先完善检测、鉴别治疗、观察或直接就诊;预约就诊在预约时间内充分就医;全程导医由专业人员陪同全程就医并代办相应非医疗手续;诊后教育在就诊完成后由专业人员作本次就诊的小结并对疾病相关保健注意事项做教育。对于外地客户还提供介绍临近医院的宾馆或招待所,(范围覆盖杭州、北京、上海)并协助预订返程票务、推荐餐厅(节假日高峰期间不保证票务及预订时间)。此项服务可单次购买。

预约专家上门服务

许多公司高管工作繁忙,上医院就医怕麻烦往往一拖延就会小恙变大病,甚至抱憾终生。可以由专业公司根据具体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请专家上门出诊服务或定期上门做常规保健检测。

24小时全科电话医生

拥有身边的电话医生,当发生小毛病要自行处理或发生紧急事件需要医生指导,可通过电话获得全科医生的帮助。通过电话会员获得了一个贴身医生,会在第一时间指导会员处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可代为联系医疗资源接诊。

全科医生除提供全科咨询外,还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危及上班族最严重的21种疾病制定了科学的咨询专题,如病种分析、保健和诊断等专题。

还可咨询关于就医信息方面的问题(范围覆盖杭州、北京、上海)。针对200余种疾病或手术做检索,向客户推荐术业有专长的医师和医院。

举例说明:

某会员得了胃溃疡,想找一个好点的医生看病,但他不知道杭州哪家医院哪个医生在这方面比较权威。这时他打电话给我们热线,我们会介绍这方面有专长的医生给他做选择。

点评:通过加入健康管理机构的会员,获得全科医生式服务,即可以有保健医生动态评估监测身体健康数据又可以获得系列就医便利服务,是一种理想的医疗保健方式。在国外拥有私人保健医生是非常普遍的,您也可以考虑在杭州请一个健康机构为您做这一些。当然,您也可以购买单次服务券来使用。缺点就是有一笔服务花费,但相对于节省的时间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是物有所值。

保健系列

亚健康检测

许多人接受了医院的健康体检,我们通常称为“西医体检”。这些检查可以在临床上用绝对的理化指标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患病或有器质性变化。但现在亚健康状况非常普遍,许多亚健康状态就是慢性病的前期病变或诱因。传统西医体检对此无能为力,而一旦西医体检检测到后往往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疾病。所以现在许多人接受了检测机体功能的亚健康检测,通过它可以早期预警身体的疾病变化,从而及时干预保有健康。

健康评估

中国古代圣医认为:上医治未病,用现代话讲就是:预防重于治疗。一些健康机构引进美国健康危险因素分析体系,在国内通过中国人口研究所和协和医院的中国人群数据转换,开发了一套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体系。只要一张调查问卷结合体检数据,可以分析出23种疾病的未来五年发病几率。对于发病几率高的同时分析出需要降低控制的风险因素。使得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

合理营养膳食指导

现代人许多慢性病都与饮食有关,在美国“吃出健康”活动深入人心。中国从温饱型社会快速向小康富裕迈进的过程中,原有的饮食习惯与丰富的饮食供应形成了新的矛盾。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并具备基础的营养保健知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健康知识。通过高级营养做家庭饮食调查,指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饮食调整,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和谐的生活规律。

体质检测

根据国家颁布的国民健康素质标准进行体质检测,我省省级公务员每年都要进行体质检测。现在,我们也可以参加这一检测根据检测具体情况可以设计出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一年的运动计划。

保健品使用指导

长时间疲劳免疫力降低、高血脂、过量饮酒等对健康危害极大。在众多的保健品中即选择优质的保健品,又可以找到适合的用品,同时根据个性化的情况进行调整。所有这些通过专业的营养保健师来指导使用是一种明智选择。

健身会所

运动是强化身体健康最佳的方法。现在杭州有许多健身运动场馆,培养自己的一项运动喜好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时尚。在专业的健身会所中,还会有教练指导适合的运动方式和锻炼强度。

点评:希腊哲学家指出:认识你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健康是1其余是0的观念已越来越被人所接受。可人们对自己健康又有多少认识呢?更不说对于将来会危害健康的风险因素的了解了!健康评估很重要!它让我们了解自己健康。合理营养膳食指导更是一场深刻的健康革命,试想国家都准备对老百姓的饮食要立法来规范并要求100人以上餐厅要配备营养配菜师。只是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而且一年要1000多元的指导花费。但毕竟健康是无价的。

健康体检

个性化体检设计

由系统软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和费用预算,建议体检项目。可以让使用者知道本人需要的体检项目的原因并合理使用体检费用预算。并对杭州的各体检机构做出推荐介绍和代办预约体检服务。

体检异常解读

体检后,对于体检报告的异常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教育。

浅谈医疗导诊服务 篇7

1 导诊服务的重要意义

1.1 服务患者的需要

开展导诊服务, 是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具体体现, 是患者至上、服务患者的实际行动。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 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开展导诊服务, 推行热情接待, 对患者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能缩短患者与医疗单位的距离, 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 使之愉快地接受检查和治疗。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由于无法独自从事诸如挂号、化验、摄片、买药等诊治前后的繁杂事项而延误了治疗。开展导诊服务, 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 解决后顾之忧。

1.2 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疗事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既要具备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 又要提供优质高效的医护服务。目前, 一些游医为了获得高额利润, 行假医、卖假药, 甚至雇“医托”, 抢患者、骗家属, 花言巧语, 扰乱人心, 既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又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开展导诊服务, 能及时了解病情, 解除疑难, 因势利导, 使患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愉快接受治疗, 早日得到康复;树立正气, 使一些丑恶现象无处藏身。

1.3 节省时间的需要

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 检查手段越来越多, 医院规模越来越大, 不少患者就诊时感到十分茫然, 甚至一些急诊患者因延误治疗时机, 而造成终生遗憾。开展诊疗服务, 能及时正确指引患者就诊, 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节省时间, 解除痛苦。

2 导诊服务的方法、步骤

2.1 人员来源

导诊服务的范围广, 任务重, 时间紧, 要求严, 开展导诊服务, 人是第一要素。为此, 要组织专业护理人员和有一定门诊工作能力的人员参加。护理部门主要领导应亲自负责, 具体牵头, 随时指导, 定期检查, 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确保这一新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要招收一批有扎实理论基础, 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热爱护理工作的正规护理院校大专毕业生担此重任, 使导诊服务之路越走越宽。

2.2 导诊对象

导诊服务面向所有患者, 重点主要有五个类型:一是年老体弱, 行动不便的患者;二是需要立即就诊的患者;三是病情复杂, 需要多种检查的患者;四是农村山区人员进院就诊, 对环境不熟悉的患者;五是需要办理出入院手续的患者。

2.3 服务范围

本着需求就是服务的精神, 遵循患者至上的原则,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导诊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一是为患者办理挂号, 接受咨询, 介绍科室分布、所在位置、医疗专家特点, 送其到科室就诊;二是带领患者进行辅助检查, 讲解注意事项, 带其买药, 告知服药方法及其他事项;三是办理住院手续, 领取被褥, 送患者住院, 介绍相关设施, 如:锅炉、食堂所处位置, 送水及开放时间等;四是办理出院手续;五是把急诊患者直接送入急诊科室, 为紧急抢救争取时间, 同时也可适时参与抢救工作。同时, 无论实施哪项服务, 都应把健康教育宣传贯穿始终, 针对不同患者有重点地普及健康知识。

2.4 服务考核

制度是保证, 考核是关键,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制度再好, 不检查考核, 也只能流于形式。导诊服务也是如此, 要按照服务项目, 制定服务职责、服务标准、奖惩办法, 推行导诊服务责任制, 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护理部成立检查考核领导组, 定期检查, 严格考核, 奖惩兑现。同时, 发放意见卡, 设置监督台, 建立举报箱, 并定期、不定期广泛征求意见, 改进服务态度。对考核不合格者, 视情节轻重, 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奖金、自费培训等处理, 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群众意见大、影响恶劣、损害护理形象者, 给予停职检查, 直至开除的处理。

2.5 岗前培训

导诊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服务范围广, 服务对象杂, 加之患者的需求各不相同, 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 应积极搞好岗前培训, 增强导诊服务能力, 培养爱岗敬业意识, 学习待人艺术, 融洽与患者的关系, 灵活处理各类问题, 圆满完成服务任务, 使导诊服务尽快被社会接受, 得到患者的认可。

3 导诊服务的注意事项

3.1 导诊服务不能包揽一切

导诊服务是在患者进院后确诊前, 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的一种服务, 主要担负代办、介绍、咨询、宣传、护送等职能, 其既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检查, 也不能代替护士的护理和治疗, 只是医疗护理的延伸和拓宽, 绝不能以导诊服务为名包揽一切。

3.2 导诊服务不能为服务而服务

在开展导诊服务时, 不能为服务而服务, 不能把工作浮在表面, 要想患者之所想, 急患者之所急, 切实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坚持形式与内容并重, 在优化服务的同时, 注意提高服务质量, 使导诊服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导诊服务不能增加患者负担

导诊服务的宗旨是服务患者, 方便患者, 原则上是提供免费服务, 但对于一些确需收费的项目标准要公示、要上墙、要公开, 自觉接受监督, 让患者心中有数, 绝不能以导诊为名, 乱搭车、乱收费, 增加患者负担。

3.4 导诊服务不能暗箱操作

导诊服务人员统一着装, 挂牌上岗, 挂牌服务, 既有利于对其监督, 又有利于检查考核, 更有利于增强工作责任心, 改进工作态度, 完善工作方法。加之, 导诊服务在开始之初人们还不十分了解, 难免存在认识误区, 甚至有人会拒绝或否定。所以, 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人们充分认识导诊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解除顾虑, 消除误解, 使社会和患者都能受益。

4 讨论

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 是护理服务的一大创新和突破, 它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 一改过去坐等患者的弊端, 顺应当今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们要抓住时机, 先行试点, 总结经验, 逐步推开, 推动导诊服务向纵深发展, 从而为患者、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阮雪贞, 陈惠兰.浅谈儿科导诊[J].全科护理, 2011, 9 (3) :248-249.

医疗服务费 篇8

要使新农合长期稳定运行,仅提高筹资标准是不够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镇(乡)、村卫生院是新农合制度的基层“减压阀”,是新农合的服务载体,其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农民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本文从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入手,分析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并找出原因,进而提出建设符合新农合要求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1 新农合对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三级(县、镇、村)卫生服务机构。目前的新农合实施方案的补偿比例大多都向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倾斜,使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数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如果不提高镇(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将影响到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到新农合的成功实施。可以说,该体系能力高低是该制度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而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县、镇、村)卫生服务网的核心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新农合对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有4个方面:

1.1 建立农村三级(县、镇、村)卫生服务网络

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镇(乡)、村两级是农民主要利用的医疗机构,也是解决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有些省份人口稀少(例如新疆),常见病如果能在镇(乡)、村卫生机构解决,就会为农民提供很大的便利。因此,需要建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配齐基本的医疗器械。

1.2 扩大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业务范围

三级医疗服务机构除正常接诊治疗外,还应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进行健康教育,有效降低发病率,使农民不得病、少得病。与民营医疗机构相比,三级医疗服务机构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有承担群体预防、保健知识传播和组织改善环境卫生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重建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并促进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指标,全面有效贯彻新农合,将会具有最有效的投资意义。

1.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有稳定的、高素质的队伍

在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常抱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特别是镇(乡)、村两级卫生院(室)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差,大多不愿意到乡镇以下卫生机构就医。这样导致了农民报销比例的下降,使农民对新农合失去信任。从长远看,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是控制医疗费用总体上涨的重要手段。

1.4 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应该能真正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使新农合顺畅、高效运转,实现农民生病“看得起、看得好”的夙愿。

2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

2007年安徽省卫生厅统计,全省约有1/4的乡镇卫生院经营困难,设备和技术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低,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生存难以为继。

2.1 三级医疗机构尚未完全健全、设备简陋

2.1.1 基本建立县、乡级医疗机构,村级有待建立。

1999年,原国家计委颁布了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至少每个县有1所综合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卫生院,每个村有1个卫生室。目前,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覆盖情况基本达到了区域规划的要求,但许多地区村卫生室的覆盖率低。1985—1995年间,村卫生室的数量尚在78万个~80万个之间波动,自此以后开始大幅度减少,到2004年剧减到55万个。同时,村卫生室的覆盖率也在2000年以后呈现下降之势,到2004年有将近20%的村没有设立卫生室[1]。

2.1.2 三级医疗机构设备简陋。

改革开放以来,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的设施和设备情况虽然有较大的改善,但有一些单位,仍然难以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医疗服务。一份跨省的调查结果表明:21.5%的村卫生室只有1个医用房间,23.7%的卫生室有2个房间,25.8%的卫生室有3间房,拥有4个及4个以上房间的卫生室占29.0%[2]。在许多贫困县中,高压消毒锅、听诊器、血压计等最基本的医疗器械都难以达标。一份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贵州省贫困县村卫生室高压消毒锅、血压计、检查床、产包、产床和冷藏设备配备率分别为55.0%、82.9%、57.7%、42.3%、5.4%和59.6%[3]。根据卫生部的测算数据,2001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平均危房率为11.6%,危房面积580万m2,个别卫生院至今还仅靠“老三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开展简单的诊疗服务[4]。

2.2 医疗技术人才匮乏

2.2.1 人员数量不足。

据安徽省凤阳县卫生局副局长赵新亚介绍,最保守的估计,1995年以来,全县35个乡镇卫生院没有新进一个医科大学生。而几乎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流失,有的乡镇卫生院甚至成了只剩院长和护士的“空壳”医院,在乡镇600多名医务人员中,高级职称为零、中级职称不到6%。据四川省彭山县卫生局局长张华兴介绍,彭山县18个乡镇卫生院已经连续8年没有进大学生,全县300多名乡镇卫生工作人员中,本科生只有2名。

2.2.2 学历层次低。

根据四川省卫生厅的统计,截至到2006年四川省乡镇卫生院中无专业学历的人员约占40.0%,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仅占9.8%,乡村医生中大专学历为1.0%,无专业学历的为72.5%[5]。

2.3 业务范围狭窄

由于镇(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日趋萎缩,除正常接诊治疗外基本没有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开展农村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推行免费的预防性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残缺的原因

3.1 直接原因:机制偏颇

3.1.1 农村公共卫生结构不合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农村大多数人口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但我国的政策扶持重点却仍然放在乡镇、县卫生机构。如20世纪90年代最后10年,我国政府进行了农村卫生的“三项建设”,由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县卫生防疫机构和县妇幼保健机构投入改造建设资金,这是政府对农村卫生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之一,约有80%的资金投向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特别是房屋建设方面,而对人员培训投资仅有3%左右。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虽然房屋设施建起来了,但是由于人才培训费用不足,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的临床实用技术培训不够,医疗技术水平许多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没有明显差别。

3.1.2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工作职责不清,投入机制不健全。

由于镇、村两级医疗机构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导致两级公共卫生机构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农村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也未随乡镇政府改革而确立。

3.2 根本原因:投入不足

卫生总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始终徘徊在5.00%左右(2004年是5.55%,比2003年5.62%减少了0.07%)。在不断上涨的卫生总费用中,由个人承担的比例直线上升,由1990年的35.7%上升到2004年的53.6%;来自政府预算的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不断减少,从1990年的25.1%下降到2004年的17.1%,下降了10个百分点[6]。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进行评估,我国位于倒数第4位(总第188位),在卫生公平性方面仅在巴西、Myanmar和塞拉利昂之前[6]。这说明我国卫生总费用投入中,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经费存在不足,尤其欠缺的是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入。

4 建设配套体系的途径:硬件投入与软件支持

建设与新农合相配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不断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这也是提高并确保农民参合率的有效措施。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要积极落实2007年的初级卫生保健《北京倡议》中的有关承诺,尽快满足新农合的发展需要[7]。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4.1 硬件投入

4.1.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要彻底转变观念,突破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束缚制度,纠正重城轻乡的思想偏差和片面的市场化倾向。

4.1.2要强化管理职能,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和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尽快解决硬件需求。

4.1.3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医疗保障提供经济基础,以增强集体补贴和个人缴费能力。

4.1.4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农村医保基金,建立和健全农村医保基金的筹资、管理、使用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8]。

4.2 软件支持

4.2.1 稳定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和提高技能并举。

加快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医疗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围绕准入、稳定、教育、培训等关键环节,切实抓好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扩大定向招生数量,研究制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倾斜政策,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安心工作。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城市医院要选派医务人员定期轮流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

4.2.2 加大政府监控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

由于新农合服务的专指性强,使医疗服务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所以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积极介入,是协调新农合和其指定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合理运行的重要前提。政府可以对医疗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的准入、质量、价格进行监管;通过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解决医院和患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对市场准入、公共补贴、非营利机构不分配利润政策执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等,建立和维护多元供给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不仅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确保了参合农民能真正得到满意的低廉的服务。

4.2.3 创新机制,降低药价,提高服务效率。

一方面,引入医药分开机制,降低患者医药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增大新农合服务机构的范围。大部分新农合试点地区规定仅补偿在本县内指定的县医院、乡卫生院或村诊所看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如果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增加私立医院,不仅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有效的控制收费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也会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4.2.4 探索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新机制。

抓好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各地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明确乡、村级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并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要按照明确职责、合理负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延中.合作医疗三十年的经验与教训[EB/OL].http://www.jrj.com/2008-4-11.

[2]韩俊,罗丹.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报告[J].中国发展观察,2005,1(1):12-21.

[3]杨丽,方鹏骞.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8):33-35.

[4]张朝阳.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6):362-365.

[5]代群,訾红旗,杨三军.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J].瞭望新闻周刊,2006,21(2):52-54.

[6]World Health Report 2000.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J].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41(1):540.

[7]刘平安,曹政.中国发出《北京倡议》优先解决农民健康[EB/OL].http://health.sohu.com/2007-11-06.

医疗服务费 篇9

一、相关概念

1、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价格也被叫做医疗服务收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医疗服务也也被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开始计价收费。它的本质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体现。众所周知, 无论在哪个国家, 医疗服务都是同其他公共服务一样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在我国, 是不允许私有企业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的, 我国采取的是政府管制的形式以此来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具体来说,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分工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有计划的制定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了使医疗服务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统筹规划的形式制定医疗服务价格, 即不完全干预到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中, 这样有利于国内各医疗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形成良性竞争这样有利于促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 国内有两种医疗收费办法, 一种是自费医疗, 即仍采用原来的收费标准。另一种是公费医疗, 即是这是一种以实行调整后的新收费标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形式。但是, 由于对医疗服务收费形式的改革, 造成国内的医疗服务收费市场的混乱,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收费价格进行了调整, 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想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应当形成一套科学的医疗服务成本界定体系。只有解决了造成问题出现的根源, 才对彻底地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2、医疗服务成本。

医疗服务成本也被称为是医疗费用, 是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在整个医疗服务价值中, 医疗服务成本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 由于医疗服务收费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造成我国医疗服务成本市场的混乱。基于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成本的含义。美国一学者给成本下的定义是指一个公司在生产或分配商品和劳务, 或从事于这两活动时所形成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企业要想发展, 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国家相关医疗服务监督部门也要不断的通过立法以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疗服务成本市场的稳定。另外, 医疗服务成本的高低也关乎到普通大众的就医问题, 所以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成本是患者就医费用的一项重要的方面, 国家应当加强对这方面成本的管理工作, 以减轻患者的就医费用压力。

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1、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部门。

首先,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由有关部门进行制定的, 所以有关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最大。我们这里所说的有关部门是指与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相关的财政部、物价部、卫生部以及医疗机构4大部门。首先是财政部, 财政部主要负责的是对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补偿机制来增加财政投入, 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就医经济压力。其次是物价部门, 物价部门主要负责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宏观调控, 该部门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时, 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科学合理的制定具有一定浮动范围的政府指导价, 根据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理论, 坚持效率、公平和稳定的原则, 从患者角度出发并且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指导价。再者是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作为医疗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 主要负责的是医疗服务项目的审批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的检查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其次是做好患者就诊的整体环境的检查工作。最后是医疗机构, 医疗结构是医疗服务价格的直接影响部门。当患者在其内部进行就医时, 接诊医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在对患者使用医疗服务价格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尊重患者的意愿, 不能够向患者推销类似于中医诊疗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等的过多的医疗服务类的项目。

2、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要素。

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要素有很多, 这里我们只对医疗补偿机制以及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医疗补偿机制, 医疗补偿机制是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首要因素。因为政府有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医疗机构多为国家负责兴办。例如公办医院等。患者在其中进行治疗时, 医生要遵守行医准则和服务标准, 在患者住院期间, 医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和对患者的治疗方面, 医生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能够为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而向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一种治疗服务项目。与此同时, 国家财政部要加大对医疗补助的投资, 这样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其次是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按医疗经济活动发生的费用来进行计算。其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人力成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材料成本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医疗资源的成本高低, 只有逐个完善各个要素的价格标准, 通过各种形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就可以很好的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三、医疗补偿机制与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 制定医疗服务价格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其次,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制定时只能进行宏观调控, 是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价格的, 所以对于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作用不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干预, 但是就医难问题依旧突出, 居民的就医压力依旧很大。基于此, 国家相关部门在继续对医疗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开始着力建立健全医疗补偿机制, 通过对患者进行医疗补贴等形式来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目前, 政府正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力求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就医经济压力。同时政府也在通过各种形式, 来促使医疗补偿机制与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互补的状态, 避免由于医疗补偿力度的增大带来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增加等问题。

四、总结

医疗机构是国家主导的利民事业, 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组织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不断增长给人民群众的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国家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压力。通过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来规范医疗服务的价格市场;通过医疗补偿机制来对患者的就医费用进行经济补偿。随着国家对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干预以及医疗补偿机制的不断建立健全, 相信我国的看病贵问题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培育竞争市场,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疗服务价格情况调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 (10)

[2]熊经肇, 王良钺, 何钟.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陕西省贯彻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工作纪实[J].价格与市场.2003 (06)

医疗服务费 篇10

1. 根据支付时间划分的医疗支付方式

第一, 后付制。后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医疗服务后, 支付者根据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支付医疗服务费用。这种支付制度实际上主要从需求方激励出发, 而供给方承担的成本风险很低, 甚至为零, 因此对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很少具有降低成本的动力, 甚至会导致较强的引致性需求, 因为它对供给方进行的约束很少, 这样病人或其他支付者承担了全部经济风险。

第二, 预付制。预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医疗服务之前, 预先设定支付者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付费率、付费标准或预算标准。该标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服务实际产生的成本没有关系, 不论医疗服务提供者采用何种诊疗模式, 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多少, 付费者都以预先设定的费率或预算支付医疗费用, 因此供给方会承担比较大的成本风险。在医疗预付制下, 由于只能获得固定数额的资金补偿, 医疗服务供给者的盈亏与否取决于自身的成本, 实际上增加了对供给方的约束, 所以能为医疗服务供给者提供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激励。

2. 根据付费基准划分的医疗支付方式

第一, 按服务项目支付。是一种最古老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 来源于一般市场交换原理, 即按照劳动的多少支付报酬。就医疗服务而言, 主要是看医疗服务的项目。不同的服务项目, 通过一定的办法计算出价格, 按照价格支付医疗服务费用。按服务项目支付属于后付制。在具体的实践中, 这一支付方式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固定支付方式, 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支付者达成协议, 将医疗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诊断、治疗等医疗服务分解为不同的项目, 按照事前确定的价目表, 医疗项目范围内没有包含的项目不能收费。另一种是可变支付方式, 医疗服务提供者按照当时通行的价格或自身收费习惯收取费用。这种方式在国内外健康保险费用偿付上应用最为普遍。

第二, 按人头支付。按人头支付是指在一定周期内, 以按每个入保者提取一定费用来补偿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的支付方式。属于预付制类型。按人头支付筹资的供方要承担一定的经济风险。此方式具有激励供方控制成本, 提供符合成本效益服务的重要作用, 在控制医疗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按人头支付还可以使医疗筹资部门更容易预测和控制医疗总费用。当然, 按人头支付也可能促使供方选择低风险的入保人, 以降低其服务人群的成本, 并限制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同时, 按人头支付的管理成本高于预算支付的管理成本。

第三, 总额预付制。总额预付制是指由政府部门或保险机构考虑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情况, 按照某种标准如服务的人群数及医院的服务量确定某一医疗机构一定时期的预算总额支付方式, 属于预付制类型。这种支付方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算总额的最高限额由第三方设定, 一旦确定则很难在该预算期内对其进行调整;二是不限定用于每种医疗服务项目的费用, 而是由各医疗服务提供者自主决定如何将费用更有效地在各个医疗服务项目之间进行分配。在这一支付方式下, 医疗服务提供者承担了很大部分费用风险, 医疗服务供给方成本共担水平高,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医疗服务提供者降低医疗成本。

第五, 混合支付方式。常见的混合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总额预算与按服务项目支付的结合, 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采用, 这些国家通常将总额预算与按服务项目支付方式结合使用, 对于医疗总费用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挪威的混合支付方式又不同, 以不同的医生为界限, 对全科医生的混合支付按人头支付的方式;而对于内科医生的支付则采取30%按人头支付, 70%采用按服务项目收费, 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按项目收费倾向于多提供服务与按人头收费倾向于少提供服务相结合。大量研究表明, 不同支付方式结合使用, 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点, 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行为产生混合激励作用, 既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又可以克服医疗服务提供不足或医疗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

由于以上各种支付方式都存在利弊, 因此, 在现实中更多的是按人头支付与总额支付预算方式融合在一起。它是以“就诊人头”为核心, 以“总额支付”为基础, 融合了“项目支付”“定额付费”“病种支付”和“人头支付”等付费方式。“就诊人头”方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参保病人的需要, 这将有利于病人享受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有利于医疗服务总费用得到合理的控制, 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病人取得更多的收益, 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根据疾病分类、分类的情况, 核算和确定各病种的付费标准, 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 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运用。同时根据疾病分类, 分级的情况, 核算和确定各种病种的付费标准, 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支付标准确定的前提下, 可以利用市场资源选择和调节医疗服务的供给, 确定医院的收费标准, 影响医疗资源的使用模式, 形成对参保人员, 医保管理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均为有约束力的机制。从各国的实践来看, 国际上基本上采用混合的支付制度, 如按项目支付加上病例组合的按疾病诊断分类支付或按疾病诊断再加上住院每日费用, 很少采用单纯的按项目支付或按人头付费的方式。

二我国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实践的分析

多年来, 我国不少地方对医疗支付方式进行了各种改革, 对于控制医疗服务价格过快增长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国内最早进行支付方式改革的是黑龙江省的医疗卫生系统, 他们采用了以预付制为主的支付方式, 根据对哈尔滨六家医院公布的数据, 采用预付制后, 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也从50%下降到20%。之后很多部队医院开始尝试按病种为基础的收费方式, 把疾病分成若干组, 再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医院的地点和水平、病人的保险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确定疾病诊断组。每个疾病诊断组都有相应的指标, 指标越大, 付费金额也越大。医院处理的病例数量和等级决定医院所得到拨付金额。如果实际发生的费用超支, 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行总额预付制, 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机制和操作程序。2003年青岛市对全市医疗系统实行了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 预付金额部分取决于相关医院在之前两年内的诊疗费用以及地区的医疗预算, 同时还对医院的一些费用进行指标控制。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 中央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其中把“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北京市2010年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对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进行试点, 之后, 北京选择了两家医院作为试点, 实行以病种组为基础的医疗支付方式改革, 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等因素将参保病人归入相应的病种组, 医保所支付给医院的费用随之确定, 再依据个人的报销比例, 病人支付的费用也就可以确定。

三政策建议

1. 加快推进预付制改革, 使用混合式的支付方式

目前各国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更多地依靠预付制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由过去主要按医疗服务项目支付的方式转向按病种支付、按人头支付等定额预付的方式。由于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 容易诱发医疗服务的过度使用, 而采用预付制支付方式可以有效地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主要采用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 这种医疗支付方式增加了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难度, 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不合理”地提供医疗服务和药品。鉴于此, 在医疗支付改革上, 应该把按服务付费的支付方式作为改革的重点, 尽可能地采用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制等混合支付方式。当然, 在采用混合支付方式下, 应该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医疗行为。二是根据变化的情况, 及时调整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数额和不同预付制下支付方式的组合, 建立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合理的激励机制。

2.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信息披露, 建立健全医疗费用信息体系

在加快推进预付制的过程中,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信息披露, 建立健全医疗费用信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这项工作中, 重点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做好医疗服务成本信息、价格信息和费用信息的公开披露, 鼓励医院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医疗服务价格信息的披露一方面可以完善医疗支付制度,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病人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不同医疗服务单位的相关信息, 增加病人选择医疗服务机构的余地。二是尽快建立医疗费用信息体系、医疗服务评估体系及其相应的公开制度。做好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在采用混合式的预付制下, 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故意地降低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丽、王传斌.美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及其启示[J].卫生软科学, 2008 (4) :323~324

[2]高静、于保荣.供方支付制度对卫生费用控制的作用和影响因素[J].卫生经济研究, 2010 (3) :24~26

芬兰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篇11

分级诊疗亲民又便民

中国新医改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探索和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芬兰多年以来一直推行并不断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也正是基于分级诊疗的模式。

该国居民最常接触的医疗保健机构是遍布全境的健康中心(Health Centers),其地位、功能颇似中国正在大力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功能更全面。工作在健康中心的全科医生,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类初级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内科门诊医疗、牙科医疗和各种公共卫生项目等。健康中心还负责提供一些社会服务,如家庭看护、老年人照料、儿童日常照料、社会援助等。一些特殊人群的日常医疗支持也在此进行(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医疗支持),这样的中心芬兰有近200个。

据了解,上述健康中心仅提供急症患者的短期住院服务以及小型外科手术服务,一些需要进行大型手术或健康中心无法治疗的患者,会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到联合中心医院或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芬兰在全国划分了20个行政区,同一行政区下属的自治市被划为一个医疗卫生区域。每个医疗卫生区域内的自治市集体出资,联合建设中心医院并对辖区居民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对于联合中心医院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还有专业水平更高的5所大学附属医院可提供服务,这些大学附属医院汇集了顶级医疗专家。

另据统计,在芬兰,基本医疗服务的30%、牙科诊疗服务的40%和职业医疗保健服务的50%由私立医疗机构提供。私立医疗机构也会提供一些公共医疗服务无法提供的医疗服务。

艾斯堡市中心的Espoo Ophthalmic眼科医院就是一家典型的私立专科医 院,这里每年进行近千例的人工晶体置换,还有眼科激光治疗等。“在公立医院,晶体置换的门槛非常高,要等到病人完全看不见了才能进行,且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该院首席手术医生指出。

虽然分工不同,但无论公共还是私立医疗服务,都不存在“等级”的概念,只是各自职能不同。与欧美很多国家一样,芬兰也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虽然私立医院薪酬水平更高,但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愿去,因为工作量很大。

医药分开更惠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芬兰实行强制的全民社保制度,涉及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从健康干预、预防疾病到实施基本免费医疗;从儿童补助、单亲父母津贴到养老金支付和老人照护等。

在芬兰,获取全民健康保险(NHI)的凭证名叫KELA卡,类似中国的医保卡。凭借KELA,当地居民可实现在医院看病的实时结算。除医保合同规定的很少部分由患者自付的费用外,医院或医疗服务中心不向患者收取处方费、诊疗费等,更不能出售药品。患者持卡前往社会药店刷卡即可提取医生处方,并照单给药。

药品费用方面,政府为医生开出的处方药制定有专门的目录以及免费的限额,目录内药物在限额内是不需要患者支付费用的。优惠目录外的药品一般不享受NHI支付优惠,需患者自费购买。

基于医疗保健支出压力,芬兰目前也在实施仿制药替代,即在上述目录制定中鼓励低价仿制药优先进入,药房收到高价专利药处方时,也会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换用低价仿制药,除非患者坚持,药房才会出售高价专利药。

在芬兰,去公共医疗机构看病的费用非常低,很多医疗健康服务是免费的,且外国居民在当地工作、学习满一定期限也可享有同样待遇。不过,虽然整个芬兰的常住人口还没有一个北京市多,但去公立医疗机构有时也需要排队,部分手术项目的排队时间有可能达到3个月(由于法律对医院有时限规定,所以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为使员工能够尽快康复,返回工作岗位,芬兰的企业一般会与一些私立医疗机构签订职业医疗保健合同。

政府医疗管理服务“外包” 节约成本

随着人口老龄化,北欧“高福利”国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养老、医疗负担问题,对此,芬兰开始考虑借助“市场力量”,即政府采购私人公司的服务,也就是把政府医疗管理服务“外包”给私人公司。

如Mawell Care(芬兰一家私人公司)就和芬兰某政府签订了协议,为21万人提供系统的健康服务。项目实施了2年(合约共4年),仅老人门诊量需求下降了30%,为政府节约了150万欧元的医疗开销。在芬兰,一种新型“公私”合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逐渐成型。

Mawell Care围绕每个居民,我们可以全方位的提供医疗服务。包括:24小时健康就医咨询、网络诊断室、在线预约医生、病人诊断数据信息及时共享医疗机构、慢性病康复护理在线咨询、搜集医患双方信息和意见、审计医疗机构等等。

实际上,巨额的医疗花费浪费在重复诊断、过度医疗、医疗信息不对称、日常健康预防欠缺或误差、病后护理康复错误等环节中。如果要从这些环节补足漏洞,政府显然要提供大量的相关服务。

通过Mawell Care提供的“服务包”,最终达到了一个效果:70%的居民减少了去医院的次数,通过在线咨询就得到了解决,无需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当然,作为公司,Mawell Care自然需要盈利。一部分来自政府“外包”付费,一部分来自增值服务,如健康教练、康复等功能性产品等。例如当地共有1600位老人,350位老人的医疗服务“外包”给私人健康服务公司,该地区的政府医疗花费每年能够降低450万欧元。

(编辑:朱建文)

医疗服务费 篇12

1 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3种模式

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模式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归入不同的类别,按照最主流的归类方式,即根据筹资和服务提供的组织形式,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可归为以下3大类:政府优先,市场适度补充型,又称国家卫生服务型,如北欧国家、英国等;社会优先,政府保底型,又称社会医疗保险型,如德国、法国等;市场优先,政府补充型,如美国。

无论采用何种医疗保障制度模式,从医疗保障制度在平衡三大核心要素(保障基金、医疗服务提供和医疗服务监管)时的选择上看,其管理体制不外乎落入以下3种模式:分离模式、半统筹模式和全统筹模式。在分离模式中,政府制定法律框架,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卫生部门管理医疗服务。在半统筹模式中,社会保障部门自办医疗机构,或者从社会上收购一部分医疗机构进入自身系统,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在形式上实现保障基金和医疗服务提供的统一管理。在全统筹模式中,卫生部门使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医疗保障制度的参保人提供服务,并结合卫生资源配置、医疗质量监管等职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统筹管理;这些国家的卫生部门有的采用大部制,职能整合了卫生、药品监管、食品监管、劳动与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有的是职能较为单一的卫生部。

2 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总体情况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和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SSA)合作,自2002年开始每两年按照亚太、欧洲、非洲和美洲4大区域对全球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常规梳理,并出版《全球社会保障制度一览》系列丛书(《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结合2007—2009年丛书和各国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官方网站所得的情况,本研究对112个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31个国家/地区,占所研究国家/地区总数的27.68%;欧洲地区有44个国家/地区,占39.28%;非洲地区有3个国家,占2.68%;美洲地区有34个国家/地区,占30.36%。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2009》中依据人类发展指数将这些国家进行排序,极高和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地区都是35个,分别占所研究国家/地区总数的31.25%;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地区是34个,占30.36%;此外有8个国家/地区未进入分类,占7.14%;所研究国家/地区中无低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地区。)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发现统筹管理尤其是全统筹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些国家/地区中,采取统筹管理模式的有76个,占三分之二还多;在这76个实行统筹管理的国家/地区中,有62个采用全统筹管理模式,具有压倒性优势(表1)。

其中,在金砖五国中,印度、俄罗斯、巴西和我国的新农合制度是全统筹模式,南非和我国的两项医疗保障制度是分离模式,二者之比为3.5∶1.5。在发达国家,例如全球经济最发达、制度最成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30个成员国中,有26个采用统筹管理模式(除希腊、墨西哥、土耳其是半统筹管理,剩余23个是全统筹管理),仅有4个采用分离管理模式,二者之比为6.5∶1,其中的“七国集团”更是全部采用全统筹管理模式。可见,全统筹模式是全球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3 国际上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统筹管理的4个趋势

纵观各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变迁,可以发现4个向全统筹模式发展的趋势。

一是政府优先市场适度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在传统上就倾向于采用全统筹模式。建立在税收筹资基础上的政府优先市场适度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卫生服务体制)由于以一般性税收为主,医疗保障管理部门没有筹资的责任,即使有,规模也不大,管理功能较单一,适合作为卫生部门的下属职能之一,因而在传统上就倾向于采用全统筹管理模式。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以及前苏联和转型前的东欧国家。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进行了内部市场化改革,但其实质是从操作层面加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竞争,并没有在管理体制上分离医疗服务管理和医疗保障管理[1]。

二是社会优先政府保底型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有从分离管理向全统筹管理转化的趋势。在实行社会优先政府保底型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国家,尤其是因医疗市场发达而实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国家,有的在传统上就采用分离管理模式,但现阶段出现了明显的由分离管理向全统筹管理转化的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和法国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发源地,曾经是实践分离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但德国于2002年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职能从劳动和社会政策部剥离,与原卫生部的职能进行合并,组建成新的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医疗保障政策制定、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服务。日本曾是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但该国于2001年将厚生省(相当于卫生部)和劳动省(相当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为厚生劳动省,统一管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务,也实现了对保障和服务的统一管理。该国随后在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保障了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发达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绩效最好的国家。法国于2009年推行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家层面整合了相当于我国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职能的“劳动、就业和卫生部”,在地方层面合并了卫生与社会事务局、医疗保险局和医院管理局,成立了新的卫生局。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之前卫生行政、医疗保险和医院管理由3个政府部门管理,医疗和医保分治,卫生体系行政管理权分散,决策与协调程序复杂,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矛盾日积月累,导致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支付制度改革和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管理阻力重重,不得不进行改革[2]。

三是市场优先政府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全统筹倾向。美国是市场优先政府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国家,政府负责的Medicare和Medicaid是全统筹管理,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制定医保政策,进行基金监管。国内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众多,其管理模式随着保险的发展出现了统筹倾向。各商业保险机构出于利润最大化、遏制费用飞涨和加强竞争力的需要,自发推进“管理型医疗(managed care)”组织创新,使得医疗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结盟或合并,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为参保人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医疗服务[3]。有管理的医疗保健组织,如最有代表性的“健康维持组织(HMO)”就既是一个保险公司,又是一个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常常是医院和医生构成的网络)。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型医疗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在管理型医疗组织投保的人数已超过了总投保人数的75%。统一管理保险基金和医疗服务提供是管理型医疗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四是半统筹模式下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医疗保障的做法在现阶段有被颠覆的趋势。在仅占所研究国家/地区总数1/10的这14个采取半统筹管理模式的国家中,有9个是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其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一度被称为“拉美模式”,一般做法是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由社会保障项目负责开发、设立,直接为参保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部门仅负责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宏观指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是“拉美模式”典型国家的墨西哥,在2001年试点覆盖全国半数人口的非正式就业和无业人群的“大众医疗保险”项目时,正式打破了“拉美模式”,不再由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制度的主管部门,而是由卫生部门主管,从社会保障系统的医疗机构那里购买服务,3年结束试点,于2004年正式在全国推行该项目,与覆盖公务员和正式就业人群的保障项目并存。据考察,该制度之所以由卫生部门主管,其背后的原因是其他政府部门因管理难度大而推诿,卫生部门不得不临危受命。可见,其他政府部门可以不履行群众健康风险保护的职责,但卫生部门作为群众健康的终极责任主体,为国民提供医疗保障是该部门内在的、不可推诿的重要责任。

4 启示

我国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由人社部主管,新农合由卫生部主管,救助制度由民政部主管,但4项保障制度下的医疗服务提供皆由卫生部主管,换言之,其余3个制度均采用分离模式,新农合制度采用全统筹模式。半统筹模式在我国不存在,因为这种模式需要社会保障部门自办医疗机构,或者从社会上收购一部分医疗机构作为系统内机构,向参保人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仅在全统筹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展开。国际经验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启示如下:

4.1 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出现全统筹趋势的原因

从国际经验看,卫生部门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模式已是全球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其最终归宿。之所以出现这么明朗的趋势,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从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从分离管理到统筹管理的趋势看,可以发现医疗保障制度确实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如待遇支付的复杂性、对医药卫生体制的依赖性等,其管理职能需要并入同时管理着医疗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实现协调成本的内部化,以及通过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体制其他组成部分协调发展实现多赢。二是从墨西哥的经验看,卫生部门才是群众健康保护的终极责任主体。这与我国推行新农合制度时,卫生部门临危受命的情形如出一辙,说明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确是卫生部门的内在职能之一。

4.2 全统筹模式应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

遵循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全统筹模式应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应尽快建立起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统一管理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在卫生部下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与现有的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形成一部三局的卫生行政管理新体制。新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将分两步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第一步是守住新农合,吸纳居民医保,将二者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二步是吸纳职工医保,完成城乡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的制度整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在近期内尚不能消解,所以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在设计医疗保险制度筹资与补偿方案时,应尽量避免支付能力较高的参保人挤占弱势群体的卫生资源,因支付能力的差异造成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当前,在天津、成都等城乡统筹地区,人社部门主管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采取分档筹资、分档补偿的方式,从制度运行数据看,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性已经显现出来。而卫生部门主管医疗保障制度时,基金安全只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还需统筹考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参保人的健康需求和满意度以及服务质量等因素,真正让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4.3 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强化监管职能

与当前几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部门一脉相承,我国实际存在三套经办队伍,一是隶属人社部门的社保中心负责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事务的人员;二是隶属卫生部门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及人员;三是在一些整合了三项制度的地区,出现隶属地方政府或医疗保险局、卫生局等部门,但实质上都是受卫生部门约束的医疗保险结算中心的人员。随着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程的推进,应借鉴镇江模式,成立新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中心,隶属当地医保局(隶属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强化经办机构对于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参保人服务利用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管职能,而不是仅进行简单的保险理赔和待遇支付。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将部分理赔职能委托给商业保险机构完成,但因后者无法完成制度筹资、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等核心职能,完全由其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摘要:本文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出发,研究了国际上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总体情况,分析了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方面所呈现的四个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走向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统筹管理,国际经验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总报告——建立统一高效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整体推进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R].内部资料,2007.

[2]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法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我国医改的启示[R].内部资料,2010.

上一篇:源头控制下一篇:软土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