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情趣

2024-11-18

兴趣与情趣(共9篇)

兴趣与情趣 篇1

摘要:教师可以通过兴趣、情趣的吸引, 感化学生的心灵、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向课堂有限的45分钟要效率。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课内的激发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有了兴趣和情趣, 那么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引导,兴趣与情趣

春去秋来, 寒暑交替。随着岁月的年轮, 我们日渐成熟。曾经以为, 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尴尬的学科。如今在一天天、一年年地摸索中思考, 观念逐渐改变。语文课应该是有趣的, 它不仅具有学科的工具性, 更带有民族的人文性。语文老师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 生机盎然。

犹记多年前, 踏上三尺讲台, 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心激动不已, 感叹颇多。叹学生之不易, 整天泡在书山题海里, 过着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然而面对家长、老师、社会殷切的期望和同窗学友之间的激烈竞争, 很多学生都在抱怨负担重, 减负减负, 越减越多。学习科目多, 作业堆积如山, 学生能不累吗?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明显下降了。基本的学科知识不可不学, 枯燥乏味是肯定的。在前五年的教学中, 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老师带着期待希望每一位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 吃透所讲内容, 然而结果并非如人所愿。学生不仅上课厌烦、瞌睡、哈欠连天, 课外根本没有延伸学习。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兴趣、情趣问题。教师必须通过兴趣、情趣的吸引, 感化学生, 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向有限的45分钟要效率。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课内的激发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何乐而不为?

那么, 如何兴趣、情趣教学?即激发学生情趣、兴趣, 老师盎然地教与学。主要是让教师有感情的教, 学生有感情地学。

教与学是双方面的, 单独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孤立另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而唱独角戏, 搞满堂灌。还得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而教, 一切为学生服务。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也是知识的开拓者。因此,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 没有老师的引导, 会盲目, 没有方向感。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尤其重要。

怎样通过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得轻松愉快?我认为这个不仅仅是方法技巧上的问题, 更是体现了教师的知识涵养。对语文老师来说, 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首先, 在教学内容方面。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

所谓“言为心声”、“缘情而发”。每一篇文章, 每一首诗歌, 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作家把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感悟用精炼的语言和完美的意象表达出来, 语文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融入现代时尚观点再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丰富饱满的热情传递给学生, 这样既营造了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 也感动、感染了学生的情绪, 从而达到一种感情和心理上的共鸣。这样的一节语文课是令人向往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专研, 善于发现文本里掩藏其中的情感因素, 并且做好细致的分析。如同庄周化蝶, 又如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比如, 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就思考着如何在一节课内让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特点, 尤其是他那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我们知道, 想象是一个很虚的词, 把握不好只会流于表面空洞乏味。所以, 在课前我找来两首诗歌, 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我选择的是王灏的《长干曲》和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 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 积极配合, 效果很好。于是, 顺势引导他们去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部分。我希望他们还原这个部分, 用散文化的语言。学生们跃跃欲试, 摩拳擦掌, 表现突出。整个课堂生动有活力, 充满情趣和兴趣, 师生之间和谐而融洽。所以, 一节课的目标和效果都达成了。而这个也正是我对自己的语文课的要求, 期望每个学生动起来, 期望看到学生们灵活的眼睛。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课型选择适合的方法, 最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和思考的课题。这样的课题, 具有现实针对性, 可以研讨, 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加、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氛围中, 老师一定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老师不可高高在上, 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适时的鼓励;不可因为不同的见解而固执己见, 语气生硬, 讥笑学生,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和抵制的情绪。教师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有亲切感、亲和力, 使学生敢于发言。教师授课的语调不能平铺直叙, 应该有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研讨性的学习中, 可以精心地设计问题, 做到一问多解。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言之有理就可以。

例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几个研讨性的题目。 (1) 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 (2) 刘兰芝起初为何没有答应嫁给太守儿子? (3) 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让学生读完课文之后, 思考、研讨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也要讲究技巧。有时唯一的答案有多种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对于难点的问题, 教师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 方式单一;可以给出答题技巧, 做适当的指导, 循循善诱, 降低问题的难度, 不至于令学生摸不着边际。

另外老师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想象, 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有些文章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如在学习《雷雨》时, 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表演不同的片段,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戏剧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性格;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工具, 给学生形象化的感官效果。如教学录音磁带、多媒体、投影仪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 事先准备好媒体资料、音频视频文件, 在课前导入之后为学生播放《葬花词》和《枉凝眉》的音频, 让学生在凄美的画面中、在悠扬婉转的音调中, 感受到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如此营造了适当的氛围, 学生的心情也肯定是复杂而微妙的, 甚至想探索人物的命运;那么, 学生会主动地想阅读文本著作;在教学结束的最后, 播放《林黛玉进贾府》的电视剧情节片段, 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和拓展延伸对文本的学习和思考。

总之, 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引导, 精心组织,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兴趣、情趣教学应该大力提倡, 既为老师解决了学生不配合老师而导致课堂氛围低沉的困惑, 也不需要学生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有了兴趣和情趣的需要,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兴趣与情趣 篇2

情趣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具有艺术意趣的生活方式。有情趣,就是懂得生活的艺术化,情感化。人们追求情趣,就是要学会以多种多样的艺术的生活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长久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态与心态,别让心灵荒芜,光阴虚掷。

录像:《朱德的兴趣爱好》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富有情趣。情趣与兴趣有何关系呢?我们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趣呢?

一、情趣与兴趣(板书)

(一)情趣源于兴趣(板书)

人们的爱好、兴趣愈广泛,人们的生活就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愈加深刻,人们就会对生活愈加产生浓厚的情趣,人们也就愈加热爱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放飞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稚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第二次大战后,一个叫沃尔特斯的美国人在法国巴黎的大街上看到一片片瓦砾、废墟,很担心地问当时美国驻巴黎办事处主任哈里曼说:“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能,他们能做到”。“什么东西使你这样肯定呢?”沃尔特斯问题。“你看见他们的地下室里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吗?”“放着一盆花”。“对!”哈里曼很有信心地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当他们处在这样一个凄惨的境地,还能想到在桌上摆设一些花,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因此,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展示。如:爱好集邮者的集邮册;爱好旅游者的照片或视频;小制作、小发明、绘画作品、音乐表演等。

中国的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我们丰富的体验,我们也在生活中尽情地感受着美的存在。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云、花鸟虫鱼、园林风光、江河湖海、森林大地等,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诗意享受。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艺术,又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中,衣着、外貌、人性时时给我们美的感喟。

图片:自然风光、美术作品、舞蹈、建筑等。

音乐:古琴曲《广陵散》、《小放驴》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就是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二)情趣中的雅与俗(板书)

图片:丰子恺漫画

学生谈看完漫画之后的感受。

师:一种以毛笔草草勾出的图形,黑白两色,且尽是身边细事,更不要细密的构图,却有种特别的韵味,令人回味不尽,常看不厌。郑振铎在看过《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后,说:“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作者对于世事人心的敏感细察,对儿童的`挚爱,对自然的倾心和对于人生的执着,经由笔端源源地发泄出来,几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丰子恺漫画的魅力就在这里。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品,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又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它们在让人怦然心动的同时体味到了生命的乐趣。这就是高雅情趣的无限魅力。那么什么是庸俗的生活情趣,什么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它们对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联系当地社会风气、文化氛围及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讨论分析哪些情趣是高雅的,哪些是庸俗的,为什么。

或者选择当地热播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各抒己见,点评其是真正的艺术还是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商业俗物。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相区别的标准:健康、向上、文明、科学。

学生谈自己读到一本好书、欣赏一幅妙画后的感受,以及集邮、收藏、养鱼等各种兴趣爱好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最后总结出:高雅的生活情趣对社会与自然界中的事物和景象的理解是深层次的,它不仅可以拓展人们的事业,培养人们多方面的能力,而且通过对美的一切感受力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又产生一种动力,影响着人的性格、情操,甚至整个心灵。生活情趣低级、庸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追求暂时的快乐。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

教案点评:

兴趣与情趣 篇3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推动学生感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利用不同科目的不同特点,通过备写紧扣课题且简明洗练、富含渲染效果的开场白;设计一个突出反映教材主题的“微型”趣味性活动;宣读或用VCD播放一段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资料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领会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以下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例如:生物课讲授《生态平衡》一节内容前,教师首先利用VCD播放关于“人类—肉食动物—草食动物与草原”相互关系的科教片片段,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草原上肉食动物泛滥,将使草食动物濒临灭绝;人为地过量捕杀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因无天敌而大量繁殖;草食动物的泛滥,将会给草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通过观看上述科教片,学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生态平衡知识的强烈兴趣。这时,老师应牢牢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动向,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思考、讨论、记忆教材内容。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情趣是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事物所体现的情调和趣味与人们的主观意识发生共鸣而产生的较高层次的心理感应。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情趣产生的基础是兴趣。也就是说,学习情趣是学习兴趣的延伸和深化。学习情趣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克服困难,实现探究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目遍,至少需要2~3节课的时间,然后才能讲业务分析的内容。由于前面所讲账户的结构与涉及的业务内容时间间隔太长,前后脱节,学生会感到枯燥、难理解,而在业务分析时,又分不清应使用的账户,所以教学效果较差。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效果就显然不同,即将生产过程分为领料业务,工资及福利费分配,提现金发放工资,待摊、预提费用,结转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入库业务等几个阶段,每讲一类业务,即让学生将设置账户与业务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理解账户的涵义,有助于分析业务。此外,一些票据、凭证的填写,一味地讲解学生不可能听懂,拿来实务凭证,亲自动手填一填,演练一下,既可增强学习兴趣,又容易掌握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可分为阶段性模拟实验和综合性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应贯穿于会计教学的全过程。阶的,并使学生自觉地养成刻苦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生已建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语言、板书、演示等形式,将学生的兴趣这种感性因素逐步强化、提升为具有理性性质的因素———情趣。让学生在学习情趣积极效应的刺激推动下,以饱满的“热情”能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音乐课讲授《音程》时,教师用风琴模仿大家耳熟的汽车喇叭声,引导学生追忆那些或柔和、或有力、或和谐、或刺耳的不同的声音效果,引起学生了解音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兴趣。这时,教师应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轮换演唱各类和声音程的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不同的音程效果的活动中主动地实践理论,进而顺利地完成从兴趣到情趣的自然过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乐趣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快乐的意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趣的良性循环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乐趣。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乐趣是学习兴趣和情趣所体现出的综合性积极效应。

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应按教材内容的不同层次,合理地设定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力求完成一次从兴趣到情趣的小循环。这种不断建立兴趣,并将兴趣顺利地提升为情趣的多次循环,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且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乐趣便油然而生。

例如:语文课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按教学环节将该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各层次: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概貌;咏诵全诗以使学生体验诗的韵律美;精讲作品以使学生学懂弄通教材内容;赏析诗中精辟句以使学生“反刍”、“回味”作品的高度艺术美。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内都完成了一次从兴趣到情趣的小循环,并在整节课内经历了一个从兴趣到情趣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并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情趣和乐趣,是相互紧密关联的三个比较抽象的心理概念。教师要因科目特点、学生状况、教学环境的不同而灵活自如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力求使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情趣和乐趣的形成、发展与转化的全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都会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段性模拟实验是将实验内容按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分割,使各部分内容条块分明、各成体系,以便于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完财务会计某一章之后进行,对实验的业务内容可加上简要的文字说明,对有难度的业务应加注提示,然后由学生操作实习。阶段性模拟实验适合于学生刚学习会计基础时采用,是指将供、产、销整个过程或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均浓缩在实验资料中,对提供的原始凭证不作任何揭示,成本和利润计算、财务分析也不加任何文字说明,以此培养学生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的行为意识和动手能力。综合性模拟实验可在毕业前进行。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实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进行模拟实验训练,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摘要:兴趣、情趣和乐趣是三种相互紧密联系、具有积极效应的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实现学习兴趣、情趣和乐趣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全过程,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与情趣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的不同作用;区别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

2.能力目标

能够对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区分和判断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追求高雅情趣,鄙视庸俗趣味。【教学重难点】

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的不同作用;区别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一:

感受音乐的魅力。播放音频:阿拉木汗 学生聆听。

教师提问:培养音乐的生活情趣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音乐可以使身心放松,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生活品味,也可以拓展相关的文化和视野,促进自身的学习,等等。

方法二:(备选)出示图片:摄影欣赏 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看了以上的摄影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感受,培养摄影的生活情趣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可以增强我们的观察能力,提高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敏感性,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生活品味,也可以拓展相关的文化和视野,促进自身的学习,等等。

【新课教学】 情趣的雅与俗(板书)第一环节:连连看

请同学们把各种生活情趣对应的积极作用连起来(课前准备小黑板)。

爱写作 增强食欲

爱书法 思维敏捷 爱下棋 丰富想象 爱音乐 延长寿命 爱养花 陶冶性情 爱赏鱼 调节血压

(“爱写作”连“丰富想象”;“爱书法”连“延长寿命”;“爱下棋”连“思维敏捷”;“爱音乐”连“增强食欲”;“爱养花”连“陶冶性情”;“爱赏鱼”连“调节血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生活情趣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畅谈。

请同学们把下列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情趣连起来。毛泽东 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 打桥牌 邓小平游泳 马克思 做数学题

(“毛泽东”连“游泳”;“爱因斯坦”连“拉小提琴”;“邓小平”连“打桥牌”;“马克思”连“做数学题”)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名人,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生活情趣,对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教师补充说明:说一说教师本人的生活情趣,并说明它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们说了这么多美好的生活情趣,那么是不是人们的所有兴趣爱好都能对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呢?

第二环节:雅俗大家谈 方法一:

播放动画:文明看足球

教师引导:踢足球和看足球,本来是属于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但如果像动画中的那些人这样看足球,这个高雅的生活情趣是不是有些变味了呢?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略)。

生活中处处有情趣,但生活情趣并不都是健康的,也有一些庸俗的生活情趣,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生活情趣。

教师出示系列案例:

案例一:丽丽热衷于化妆打扮,追求时尚。她很喜欢穿一些奇装异服,有时甚至打扮得不像中学生的样子。为此,她几次受到学校的批评。由于她把心思都花费在穿着打扮上,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人总爱找她麻烦。

案例二:塘沽某中学初三学生写到:我磨着爸妈买了台电脑,利用放假时上网去玩,而且还是背着爸妈偷偷玩。我在游戏里有自己的“老公”,我们俩的职业都是“道士”,我和我的“老公”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感情基础比较深厚,所以没有第三者,级别也旗鼓相当,每次玩游戏时,我们都是在一起升级和生活的。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游戏是觉得它挺浪漫的,虽然我现在还小,但还是挺向往网络游戏里这种生活方式的。

提问:“爱打扮”和“沉迷于网络游戏”反映出这两个同学怎样的心理?对未成年人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学生回答(略)。

提问:前面提到的生活情趣和这里提到的“兴趣爱好”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前面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后面提到的“爱打扮”“沉迷于网络游戏”,只是满足眼前暂时快乐,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不符合科学生活的要求。所以说,人的生活情趣有“雅”和“俗”之分。凡是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情趣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反之,则属于低俗的生活情趣。

出示图片:网络与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情景属于高雅情趣还是庸俗情趣,从而巩固该教学环节。方法二:(备选)播放动画:雅俗大家谈

引导学生区分哪些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些是庸俗的生活情趣。播放动画:E时代少年 出示图片: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

引导学生分析高雅生活情趣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庸俗生活情趣对人的危害。第三环节:实践提升

教师分段呈现材料,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导行。材料一:

第一段:小明与小华是邻居,有一天,小明去小华家串门,看见小华在练书法,小明觉得很高雅,也买来纸笔去学写字。没过几天,小明发现小华在集邮,很羡慕,也买了邮册来集邮。但过不了多久,发现小华在养鱼,就放弃集邮也买了金鱼来养……这一天,他又去串门,发现小华又在练书法,他生气地说:“我到底该学什么?”小华笑着说:“你学的是兴趣,我得到的却是情趣。”

教师提问:

(1)你认为小明这样培养兴趣对吗?为什么?(2)假如你是小华,你会告诉小明怎么做? 学生回答(略)。第二段材料:

第二段:小明听了小华的话,感觉到自己错了,就从中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书法认真练了起来。练了两年,在市书法比赛中,小明得了一等奖,小明高兴地对小华说:“……”

教师提问:

(1)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对小华说什么呢?(2)从上述材料你能否得出兴趣与情趣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播放动画:书——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读书活动都是健康的生活情趣呢?请同学们看一则材料:

材料二:

杨叶学习之余,喜欢看课外书,如一些名人的传记和有趣的小说。有一天,他做完作业之后拿出一本小说看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妈妈进来了,杨叶想把书藏起来,但来不及了。妈妈生气地说:“现在初中的学习比小学紧张多了,你怎么还不多花点时间在功课上?”杨叶不服气地说:“我已经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了,看点课外书有什么不好?!”

请你对杨叶和杨叶妈妈的话进行评论,同时给杨叶提一些建议,用一种说理的方法来对待妈妈的疑问。

一方面要讨论如何心平气和地与妈妈谈论有关读课外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讨论什么样的课外书是适合同学们的。

学生分组讨论。

材料三:

从前,有一个人,喝了一个厨师做的汤,他感到非常好喝,然后他就问厨师,为什么汤的味道会这么好?厨师告诉他,因为汤里放了盐。这个人很高兴,回到家里,他也仿效厨师煮了一锅汤,在放盐的时候他想,放了一点盐,汤的味道就这么美,我要是把这一坛子盐都放在里面,那汤的味道不就成了绝美的了吗?

请你给出故事的结局,并写出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学生续写故事结局,并交流带来的启示。教师小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培养兴趣与进行学习也是一样,要作到劳逸结合、适度安排,才能使兴趣、情趣与学习相得益彰,协调发展。读名人传记和有趣的小说本来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把握好“度”(时间、空间、身心健康),也会荒废学业,或使身体受到伤害,这样,就会使高雅的生活情趣由“健康”转化为不健康,由高雅转化为低俗。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正确把握好这个度。

【巩固新课】

首先,梳理本节课的知识: 1.情趣有雅俗之别。

2.不同的情趣有不同的作用。高雅的情趣,促进个人的发展;低级、庸俗的情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其次,请学生用“我今天懂得了„„”“我今天认识到„„”为提示句对本节课的学生做小结。

【布置作业】 出示图片:刘思影

材料:亲爱的读者,当你在电视里看到那个烧得面目全非的小女孩,哭喊着“阿姨,我疼,救救我”时,谁心里不是揪心的疼痛?谁又能想到这个小女孩有一个美称叫“开心果”,曾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1月31日,中央电视台播报几名“法轮功”痴迷者自焚事件的真相后,记者连夜乘车赶往中原古城开封,来到了位于开封市北郊的苹果园中路小学。自焚者之一的刘思影就是这所学校五年级一班的学生。

小思影的自焚出人意料,使整个学校为之震惊,为之痛惜。据老师和同学们介绍,小思影学习很用功,各门功课都很好。课余时间说呀唱呀跳呀,十分活泼,如果哪个同学不高兴,她会想出办法逗他乐。

她参加《少年智力开发报》组织的有奖征答获优秀奖;学校冬季越野比赛获第三名;她被全国牙防组织颁赠“爱牙标兵”证书;学校每次组织文艺活动,她都是班上的编导和主持人,她参加演出的集体舞《幸福快车》获全校文艺汇演二等奖。

件件往事,让人们看到,小思影是个天资聪颖,健康向上的孩子。可是罪恶的“法轮功”摧残了她,毒害了她,毁了她。

懂事听话的小思影与母亲同吃同睡。过去晚上睡觉,妈妈经常给她讲美丽的童话故事。自从妈妈接触“法轮功”后,不再给她讲童话故事了,却给她讲起了“法轮大法”……妈妈描述的“美好世界”,诱惑着年幼的小思影。每次讲完“故事”后,小思影就像往常那样仿佛沉浸在童话故事的美好境界中一般。那一刻,小思影仿佛看到了“天国”。

渐渐地,她拿起了妈妈学过的李洪志的《转法轮》,在妈妈的辅导下阅读,还跟妈妈练习。后来,缺乏成熟判断能力的小思影又认识了和她妈妈一起的练功者,这些自称“功友”的叔叔、阿姨们经常夸她聪明,练功“用心”有灵性,将来能在“天国”里当“法王”。2001年元月23日下午,在痴迷“法轮功”的妈妈带动下,来到天安门广场点燃身上的汽油自焚。母亲刘春玲烧死在广场,刘思影全身烧伤达40%。虽经北京积水潭医院全力抢救,终因伤势严重,刘思影于2001年3月17日不幸身亡。

“法轮功”摧残生灵,残害生命,罪大恶极,小思影成了“法轮功”的殉葬品,真让人痛心,不斩断李洪志和“法轮功”罪恶的魔爪,还不知会有多少幼小的心灵遭受摧残。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陶克 唐水福 颜章才/文

创设课堂情趣, 激发学生兴趣 篇5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 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 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 , 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 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 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 认为可能是巧合, 又举例说了几个, 都被我一一猜对了, 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 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是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 那成功之路, 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恰到好处地诱导, 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以好奇心为先导,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 在板书课题后, 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 (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 的三个角剪下, 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 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 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 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 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 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 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认识基础, 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使学生见疑生趣, 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 (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 (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 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 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 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 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 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 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 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 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 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 (演示)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层层设疑, 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 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 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往往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被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淹没, 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 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 降低习题的坡度,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 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活动、游戏, 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 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揭示:“把左图截去一部分, (每次只截一次) 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 有几种截法?”

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 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 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 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 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 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五、“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 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 幽默一些, 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 那么,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 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 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 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 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 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 我又说:“祝贺你, 成功了”等等, 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 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 但是……”、“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 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 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 变无趣为有趣, 变有趣为兴趣, 变兴趣为乐趣。

语文教学之兴趣、理趣、情趣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理趣,情趣

语文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本”, 学习过程不再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过程, 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 恰当运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合作, 形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在动力。

(一) 创设探究情境, 激起兴趣

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融洽和谐教学氛围, 创设“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 真正在实现情感交流和情感互动。

“情”是前提。斯宾塞说:“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种“满足和快乐”就是教学中的“情”, 它能引导学生透过表层文字来感受深层思想, 甚至能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此, 语文教学应造“情”调“情”, , 它可能只是一段音乐、一幅画, 也可能只一件实物、一段文字, 但它却能穿透多重阻隔, 激起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情感共鸣。如《长亭送别》, 可先播放《西厢记》曲调, 缠绵悱恻、摧人心肝的曲调, 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描绘的崔张依依惜别情景, 在此氛围中, 学生情感越来越投入, 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讨论交流中不时碰撞出智慧火花。

“境”是保证。把抽象平面的文字用甜美音乐、生动画面、形象实物或现场演示来展现, 是情境教学的奠基石。如对于朦胧幽静别有风味的荷塘月色、破落荒芜苍幽沉静的地坛、诗情画意飘渺隐约的沙田山居、璀璨无比绚烂多姿的霞……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实物呈现、话剧扮演等形 式创设意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耳、鼻、口、手等感官, 让其身临其境, 观其形, 听其声, 品其味, 悟其情……又如《空山鸟语》, 要品味文章语言妙处, 不妨利用多媒体展示幽山深谷图片, 播放一两声鸟语, 使空山与鸟语相映成趣, 营造氛围, 让学生仔细阅读, 分析比较:课文中的鸟语有何特点?文章怎样用语言来表现鸟语特点的?学生受“境”感染, 就会纷纷表达看法和见解。

(二) 鼓励质疑解疑, 培养理趣

学问基于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 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之关键。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使其从“不敢问”到“勇于问”, 再到“善于问”, 并逐步做到交流讨论和独立思考。

鼓励质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 是主动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有所感悟。如《米洛斯的维纳斯》, 可引导质疑:为什么维纳斯双臂残缺反而给人广泛想象空间呢?还可让学生们想像千手佛, 那变化多端神秘莫测的千手佛与断臂维纳斯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药》, 可初步质疑: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当确认是夏瑜之后, 再深入引导: 夏瑜作为主人公, 为什么要放在暗线位置?这一导, 学生便会认识到作者构思意图和作品主题, 把夏瑜放在暗线位置, 便于突出老栓及其他群众的麻木、愚昧和对革命的不理解, 可更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和小说主题。正是“质疑问难”, 追寻问题本质, 学生个性思考得到发挥发展, 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 才能把他们心灵深处的个性释放出来。

引导解疑。在筛选确定问题后, 应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感悟, 尽量让其充分阅读, 让其总结归纳, 使课堂成为充满创造性发现的乐园, 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自主性、实践性。如《行路难》, 诗句随作者心情变化而发展, 据此可质疑: 它是怎样变化的?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它与作者处境有何联系?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和诗句意象展开思考。此外, 教师不应局限于正确答案, 应鼓励学生提出其它解决途径, 重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逻辑。如《隆中对》, 可先阅读课文再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 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缘何电视情节和文章原著有所不同?其改变理由是什么?通过辩论, 引导学生从意识形态变化、审美观念、电视拍摄技巧、文学与影视关系等角度思考, 让学生发表意见, 然后集体讨论, 这个过程中, 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有益方法, 从而使思维得到很好锻炼。当然, 在讨论中, 教师要导说导辩, 要适时小结, 去粗存精, 加深认识。

(三) 利用开放性作业, 拓展情趣

开放性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求异思维, 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读。“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 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的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结合学年教学进度, 为学生制定年度读书计划, 罗列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查。对于开放性课题的学习, 课堂知识毕竟有限, 学生须利用课外资源, 获取课外知识, 增加学习深度和厚度。如学《来自野生动物的呼唤》后,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野生动物相关资料, 了解其活动习性、身体结构、生存状况等内容。当然, 教师应尽量明确查询范围, 以提高作业进度。

写。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 安排学生完成写的作业, 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明晰表达思路, 理清写作思路, 让学生具备较丰富素材案例, 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并且, 当学生拥有丰富知识和充足材料时, 就会主动将之灵活生动表达出来, 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的理想状态。

总的说来, 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 逐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同时利用开放性作业, 拓展学习情趣。这样, 以“趣”为先,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可使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兴趣与情趣 篇7

在《鱼我所欲也》教学中, 本人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人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甚至生与死的选择。你知道哪些关于选择的名言佳句?“人之初, 性本善。”生活中哪些人与事, 有善心, 是善举?哪些人与事, 无良心丧失本性?这下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他们积极调动已有的积累, 进行富有情趣的交流。对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这一句子的理解, 学生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等名言丰富了孟子的思想, 加深了理解。文天祥抵御高官厚禄的诱惑, 大义凛然面对死亡, 可歌可泣。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伙同情妇疯狂攫取钱财, 大肆收受贿赂, 款物合计人民币达4000余万元, 被执行死刑;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 贪污受贿数千万, 另有3000多万元财产不能说明其来源, 犯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数罪并罚判处其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没收其所有财产——他们一度曾为高官, 却受不义万钟, 终成阶下囚, 搭上自己的性命。云南大学生马加爵, 经不起别人的一句玩笑话, 杀害4个同学;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担心受害人记住自己的车牌号码, 遂下车用自己携带的水果刀连捅受害人8刀致其死亡, 后驾车逃跑——他们虽受高等教育却丧失本性, 害人害己。同学们有善心, 行善举, 积极为灾区捐款;有的同学行为高尚, 拾金不昧, 急他人所急;有的同学丧失羞耻心, 盗窃他人钱物, 欺负弱小, 恶意对抗老师等。这些事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愉悦了学生的情感, 于是学生笑了, 老师乐了。这样学生对“舍生取义”“保持善性, 保持羞耻心, 不做亏心事, 不做违背正义之事”的思想与道理有了更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然后, 我又设计这样的练习:请以“选择”为话题说一段话, 用上孟子的名言“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有学生能够模仿这话说:为了理想, 选择学习, 放弃看电视, 放弃上网, 放弃嬉戏, 让青春更精彩。这样训练, 学生在说话写作中运用学习文言文所积累的名言佳句, 理解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不可否认, 这样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是多么的有用, 引发了学生学习积累并运用古文的兴趣, 真正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只会积累不会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的目标就没有真正地实现。有人说:“积累是手段, 运用是目的。”可见, 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积累, 更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生学会应用, 提高应用能力的过程, 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并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可见, 文言文阅读生活化, 激活了文言文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愉悦学生的情感。这样的学习, 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语文, 而是把生活与语文联系, 把对人生的体验认识与语文的思考交融在一起, 从中受到古代圣贤思想的熏陶, 受到人生观的教育, 受到道德审美的教育, 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的基础上, 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生活化, 会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趣培养 篇8

一.抓住优美的景物描写不放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 风花雪月, 展现的是姿态各异的大千世界。古往今来, 人们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 吟咏着大自然的伟大, 创作了许多写景的名篇。纵观初中语文教材, 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

针对教材中这些课文, 教师要善于着眼于作者描写的优美景物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这些课文往往一段 (句) 一物一景一画, 在反复朗读中, 细细品味, 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幅完美的有声有色的立体景观。如朱自清的《春》, 主体部分里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四段文字一段写一物, 各有特色, 一物成一画, 反复品读, 使人陶醉如痴。学生在优美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出一种美景, 美的境界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对于精彩的段落或篇章更是要求做到一字不漏。在背诵中从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中得到美的享受, 并铭记于心, 回荡于怀。第三, 拓展练习。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自然景象, 先仿写后创造,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注重人物的形象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新编教材中, 很多文章让人感觉到人物形象的高大美好。《散步》中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相互体谅是一种美, 《背影》里父爱子、子敬父是一种美, 《麦琪的礼物》小俩口的真心相爱是一种美,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心地善良、助人为乐是一种美, 《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一种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是一种美,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样是一种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一种美……

教学中,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描写的语句, 乃至细节描写的地方, 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 启发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美。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活动中收到教育, 人格得到健全。如学习《散步》后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 知道在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读到《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不禁潸然泪下;学完《最后一课》能对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感肃然起敬……就说明利用教材是能对学生充分进行审美培养的。

三.品味精美的语言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为媒体,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信息的传递作用于学生。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以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 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名篇佳作。朗吉纳斯说:“一篇文章的思想和文词是相互依存的……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精美语言的品味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精美的语言主要表现在准确精当地使用词语和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上。教学中如果把握好文章语言的这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写法上的特色,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春》中写小草有这么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嫰嫰地, 绿绿的”。一个“钻”字准确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嫰嫰”写出了小草的质感, “绿绿”写出了小草的色彩。文字虽没有图片、声音那样直观, 但它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 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美的享受。读着这样的语言文字, 口中有声,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何尚不是在享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呢?

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语文课文中很常见。如上述两例中, 除用词的精当外, 同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像比喻、排比、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运用的相当多,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并获得美的享受。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审美情趣 篇9

一、选材遵循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在选材上主要集中在两类: (1) 能遇水的材料, 如塑料类、无纺布类、植物类等, 应进行清洗、晾晒、达到自然消毒目的。 (2) 不能遇水的材料, 纸类, 应尽量选择较干净, 使用次数不多的纸制品。只有在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 教学活动才有意义。如:选用包装用各色无纺布材料, 既柔软, 接触皮肤舒适, 又易于塑造的特性, 适于制作服装的衬里。

2. 可操作性原则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力求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在选材和制作活动中都共同参与, 发挥集体的智慧。服装设计的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选择自己擅长制作的材料, 才能更好的因材施艺、扬长避短, 能轻松驾驭。如:幼儿用糖纸折蝴蝶, 装饰公主裙、用一次性纸杯剪成菊花, 装饰披肩;把塑料吸管剪成块状, 用线串联成项链。在活动中倡导幼儿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 树立起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 体验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幼儿通过材料的收集、整理、利用, 锻炼动手和创新能力, 是一举多得的有益活动。

3. 观赏性原则

选择的材料设计成服装后是否具有观赏价值, 给人视觉的美感是服装设计应具备的要素之一。舞台灯光作用于各式服装, 伴随模特肢体语言的表达, 绚丽的色彩, 独特的造型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与美的启迪。为了追求最好的舞台效果, 选择色彩艳丽, 质感特殊, 反光感强的材料进行制作。如:塑料包装袋, 不仅款式多、色彩饱和度高, 在光的照射下还有光泽度。用豹纹的塑料袋制作土著风格的斜插肩连衣裙;用碎花图案的塑料袋制作旗袍。

二、制作过程

1. 设计应体现儿童天性和审美情趣

儿童服装, 一定要反映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能从一定程度上代表孩子的审美观。结合服装应具备的典型性、代表性、整体性的要求, 及大多数幼儿的审美观, 主要设计了五个系列的时装类型。天使系列, 摩登系列, 梦回唐朝系列, 童话梦境系列, 时尚都市系列。把文化融入设计理念。我查阅有关书籍、图片、影视剧, 绘制了三十多幅设计稿在美工组成员的斟选下, 锁定二十几幅图稿, 再进行制作。

2. 依形就势、夸张变形、量体裁衣

(1) 依形就势。在制作时依据物品本来的形状, 顺势加工, 使之在有新造型的基础上保有原先的风貌。如:用方形纸质购物袋制作服装, 剪去手袖与脖颈部分的纸料, 就变成了一件背心。最大限度的化繁为简, 保留了物品的本色, 通过艺术的再创造使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2) 夸张变形。在制作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作品的设计理念与成衣效果, 适当的对艺术造型进行夸张与变形。如:在制作天使服装时, 把翅膀安放在天使背部, 增添奇异感;在制作公主裙时, 为了使舞台效果更为华丽, 夸大裙摆与袖子部分, 用铁丝制成圆形裙子衬里, 运用褶皱与拼接的手法, 把奶粉袋与塑料薄膜制成蛋糕裙。在制作人鱼服装时, 把裙子变形成鱼尾形状, 鳞片夸张地闪烁耀眼。只有把艺术的手法, 运用得恰到好处, 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量体裁衣。在制作童装时, 参考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尺码, 进行测量与裁缝。在有一定的缝纫基本功的基础上制作的服装, 才能使模特穿着舒适、美观。如:制作皇帝服装时, 为了突显雍容华贵的气质, 裁剪宽大的袖子与衣身, 帽子也依据模特的头围进行制作。使之佩戴起来合体, 更能显示皇家的威仪。服装制作完毕, 就待进行排演了。

上一篇:绩效管理系统问题剖析下一篇: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