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2024-11-14

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共12篇)

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篇1

为进一步提升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规范其会计核算, 我国财政部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基础上颁布了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政部1997年颁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新准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目标,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及计量, 净资产, 财务报告等方面作了重大调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入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时代。

一、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概述

自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实施以后, 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会计准则已经逐步适应现今单位发展的需要。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以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为对象, 针对预算中出现的结果进行一系列的反映, 以达到为管理层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作用。然而, 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存在两面性, 如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对事业单位的收支等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表示, 事业单位的任何支出都必须明确支出项目的核算以及列报工作。然而目前的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包含有其他的资金收入, 这些收入以现有的会计准则的要求, 可以不予登记。

二、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比较

(一) 适用范围的改变

《新规则》与《旧准则》都明确规定, 本准则将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然而, 根据我国2011年发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我国事业单位的划分需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 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三个类别, 即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 我国政府今后将不再对后两者类型的事业单位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进行批准设立。也就是说属于行政机构的事业单位或者转为企业类型的事业单位将不再执行《新规则》。

(二) 资产相关改变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资产管理要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新准则》中规定, 核定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时, 以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情况作为主要依据。有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调配合。此外, 《新准则》中对资产的概念和特征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对资产分类和固定资产标注进行了相关调整。同时, 对对外投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定, 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有所增加。详见表1。

(三) 收入相关改变

关于收入部分, 《新准则》将原有的“财政补助收入”修改为“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并且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明确。其一, 财政部门拨款强调了“同级”概念, 有效规避了对非同级财政部门拨款的重复计算问题;其二, 用“各类财政拨款”代替原有的“各类事业经费”。扩大了事业单位收入范围, 将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基本建设等财政拨款统一纳入了收入范围, 使得事业单位收入的内容更完整与全面。

(四) 支出相关改变

1、改变了原有事业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新准则》对事业支出范围进行了扩充, 将住房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所有支出项目全部纳入其中。同时还对事业单位支出进行了重新分类, 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同时, 《新准则》还通过新增条文, 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对单位的各项支出纳入统一预算, 并且对支出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2、原有支出分类基础上新增“其他支出”。

《新准则》在原有支出分类基础上, 新增加了“其他支出”, 改变了原有的之处分类无法对事业单位支出不足进行全面反映的问题, 能够对捐赠支出、利息支出等进行充分且正确的反映。《旧准则》对相关支出的实际核算也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 使得事业单位支出的实际核算出现多种情况, 而《新准则》对此也进行了相关改变。

3、重点对支出管理进行了修订。

对支出管理更加强调了其特性, 即合规性、效益性、真实性和绩效性。《新准则》中规定, 专项资金应当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同时, 还应对“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严格执行, 《新准则》对支出核算与管理还提出, 在事业单位内部应树立成本费用和投入产出意识, 以及经济核算观念, 要加强“经济核算”, 目的是促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 《新准则》还对票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做了相关补充性规定。

(五) 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

(1) 《新准则》第八章用“财务报告”替代了旧版的“会计报表”概念, 不仅增加了财务报告内容和要求, 也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意味着财务报告比会计报表包含更多的信息内容, 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2) 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列报格式做出了统一规定。一是为了增强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对于财务分析的有用性, 要求“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列示。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二是统一规定“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的构成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三是明确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构成, 其规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在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并规定部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适用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

(3) 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规定。其第四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 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4) 附注的补充和修改。明确指出附注至少应当包括: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的声明;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附注本身是对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进一步解释说明, 新准则对附注的补充和修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这些变化, 一方面, 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完整, 由过去注重预算编制、申报、审核、批准、执行、调整、决算, 轻视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 转变为预算、财务会计并重的管理模式, 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 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格式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 增强了通用性。

(六) 对于事业基金的规定

《新准则》中把“结余”部分拆分成“结余”和“结转”两个方面。另外, 《新准则》中第三十一条中, 要求事业单位强化事业基金管理, 对基金规模严格控制, 严守收支平衡, 不得出现超出规模的支出。这条规定可以有效的限制事业单位支出规模过大的情况, 要求其事业基金能够与单位的年度预算紧密关联, 严禁出现支出无度或者基金数量出现负数的情况。这条规定进一步强调了事业基金对于事业单位的约束作用, 强调其与单位年度预算相关联的思想, 要求单位管理人员能够统筹安排, 量入为出, 充分体现事业基金的作用。

三、结语

自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来, 事业单位的会计运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理论上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 但是由于其经营目的不同所形成了各个单位之间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利益主体分配的不同, 使得整个会计工作增加了一些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因此, 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操作时, 不仅需要依靠新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的财务核算, 也需要考虑真实的实际情况, 改善整个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敏, 沈俊玲, 肖海英, 陈菁菁.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解读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3 (7)

[2]李丹.浅谈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完善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09)

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篇2

单位:新密市曲梁镇窦沟小学 姓名:陈越 辅导教师:王改琴

祖国的新变化

近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以前我们的祖国还处在非常落后的时期,更可气的是我们由于落后还被日本人称为“东亚病夫”,受尽了他们的欺凌和侮辱。而现在的我们已经挤进了世界强国之林。那时候中国几乎没有汽车,而如今满大街都是,甚至更令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是我国神州九号飞船的腾空问世。可以说现在我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过去前所末有的。

教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人们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产生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昧思想。但现在我们不但改变了这样的愚昧思想,更加加大了对于教育的投入。2006年,我国普及了农村义务教育,并让其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而且国家还为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学校配备了空调、电子白板;还有农村住校学生不但不用交学杂费用,甚至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每个学年还可以领取1000元的生活补贴。

不仅是读书有了保障,看病也让人们更加放心。在过去,穷人根本不敢生病,如果生病就会拖垮全家,甚至有些困难家庭,如果有人生病,根本看不起病。出现了百姓害怕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现在,我们的医疗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别说城里,就是农村,现在家家户户也都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人人都可以享受到生病住院得补贴的优惠。

新高考的新变化 篇3

高考改革方案体现了三个“有利于”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即《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体现了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基础教育。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语数外三门总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外语科目考试都分流在高中三年内进行;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能够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探索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将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科学设计命题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改革不仅有助于规范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有利于推进学生学好每门功课,避免偏科,使学生能够兼顾自身兴趣、志向和优势,在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考试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改革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以获得不同科目成绩的空间,促进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并从容地安排学习进程、扬长避短、均衡兼顾;学校和教师也将从偏重育分教学、知识传授转向强调育人教学和成人教育,这从总体上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弹性、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把控,有利于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是有利于高校招生。在招生录取机制上,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规范招生简章,强化招生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录申诉机制,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改进录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增强录取的科学性;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推动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弹性学制、学分银行等。

三是有利于社会公平。考试招生制度是中国人认可程度最高的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制度设计,也曾经被认为是“所有确定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及其排序,确定社会成员彼此间社会关系及层级的制度中最公平,同时也是最可靠的制度”。然而,此前存在的一些考试招生不公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拔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目标。此次改革确立的重要原则,就是“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在招生计划分配上,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在监督管理机制上,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健全诚信制度,健全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该说,此次考试招生改革的一些大原则,基本指向了公平选才、优选择才等教育目标,通过考试制度的设计与改革,将社会公平公正向前推进一大步。

我省高考改革的初步调整

湖北省招办日前发布了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我省将积极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机制、诚信安全体系、宣传服务措施和规范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平行志愿,调整优录加分政策,合并部分批次,完善艺术招生政策,为下一步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后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好准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减少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2015年,我省将艺术本科(二)和艺术本科(三)合并,将高职高专(一)和高职高专(二)合并。2016年将第一、二、三批本科三个批次调整为两个批次,为今后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从2016年起,我省实行本、专科分段填报志愿,即考生先填报本科批次志愿,本科批次录取结束后,再填报专科批次志愿。同时,从2016年起,我省普通高考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不再自主组织语、数、外高考命题。2015年,我省除艺术本科(一)外,所有批次、所有科类全部实行平行志愿。

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一是调整农村独女加分分值。继续保留农村独女报考我省省属院校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从原来的10分调整为5分。二是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加分对象仅限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散居地少数民族考生不再享受加分政策,与其他民族考生同等条件时,可优先录取。三是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四是取消恩施州、十堰市、宜昌市五峰县和长阳县考生报考当地省属院校,神农架林区考生报考恩施州、宜昌市和十堰市省属院校在文化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的政策。

改革高职高专录取办法,进行高职院校多元互动录取试点。2015年,我省高职高专分两段录取,两段采取不同的录取方式。第一阶段:所有有高职高专招生计划的高校,在省统一划定的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上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投档后,计划未完成的湖北省属高校经自愿申请同意后,进行多元互动录取试点,录取分数线由高校自主确定,报省招办审核备案后集中公布。在多元互动录取期间,考生在填报志愿后,可以查看自己在所填报院校中的排名,如果排名超出该校计划数,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志愿,选择其它学校填报;高校可以在考生填报志愿期间,查看本校生源情况。

开展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2015年,我省不再组织“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高职统考)”,中职毕业生升学主要参加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招。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单招试点工作,26所高职院校(新增5所高职院校)的107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工作。

调整专项计划有关招生政策,提高农村学生高考升学率。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简称“国家专项计划”),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简称“高校专项计划”)。2015年,省属院校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省属院校农村考生专项计划将合并为地方专项计划,并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范围,调整报考条件。

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篇4

一、权责发生制的特点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具体讲就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为:“按照权责发生制,要在交易事项和其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而且要将它们记入与它们相联系的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该期间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报告。”这一解释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而非在“收到或支付”时确认。权责发生制用于对全部会计要素的确认,而不仅仅局限于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权责发生制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它能够反映物权转移,准确核算企业收入。二是能够正确反映所应负担的费用,并与本期收入相配比。三是能够正确确定各期的收益,反映当期会计期间的利润。在这种确认基础下,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因此,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的关系人如债权人、投资人、合伙人等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权责发生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一是主观因素过多,使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而“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都是人为的规定,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带有主观性。二是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通过损益表反映经营业绩、效率都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这不利于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正确衡量企业经济实力,并可能导致其决策失误。三是权责发生制可能使企业利润虚增,造成企业税负加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是企业重要的促销手段。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了收入,但这部分收益只是暂时表现为债权,一旦债务人突然宣告破产,或发生其他财务状况恶化事件,将无法收回。而收入实现的标志一旦成立,纳税人随即发生了纳税义务,就可能造成企业提前纳税,或者多纳税。四是新业务的出现使传统的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出现了问题。传统的财务会计立足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而不考虑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但金融工具的运用往往只是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双方在契约开始生效时只是享有某种权利或承担某种义务,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款项支付。而且,对某些金融工具而言(如期货),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终是否得到履行,在契约生效时往往无法预料。若再按照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则许多重要的交易和事项都无法在报表上反映。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迫使会计改变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基础,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远期外汇合约等未来交易。

二、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权责发生制的有关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一直以来都是把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一般原则中取消,在总则第九条中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直接明确了权责发生制的企业会计基础地位。在权责发生制的处理基础上,最体现其特色的业务有应收、预收、预付、预提、待摊等等。新会计准则在相关业务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变化如下:

(一)关于待摊费用。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增设了“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同时规定,企业发生的分摊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而发生的其他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关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其预付的租赁费、发生的改良支出,均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再如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房屋租金等原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的业务,只要不属于需超过一年分摊的,在新会计准则下一律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关于预提费用。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规定在相关业务发生时,分别不同情况,计入相关科目。预提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预付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比如预提保险费等,准则没有明确应该计入的科目。

三、新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的主要变化

(一)新会计准则简化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降低了核算成本。

新会计准则强调年报,对于小的费用在年度内可不必均衡到每个月,所以保留了长期待摊费用,而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把发生的费用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这简化了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减少了期末的核算工作量,有利于降低核算成本,同时也符合重要性原则要求。

(二)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关要求。

新会计准则下的权责发生制,使得通过“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两个账户人为地调整费用、利润的可能减少了;使得运用应计、递延、摊销、分配等程序和方法的不同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的状况得到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待摊和预提费用均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损益,使得这些业务近似于收付实现制,可以反映这部分业务的现金流量信息。这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精神。

(三)新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新会计准则在一个新的高度确定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原来属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新会计准则中定位为会计处理基础,比原来层次高了。虽然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但不影响会计处理仍按权责发生制的基础去处理业务。例如保留长期待摊费用,例如31号、32号准则中关于待摊和预提的相关说明。同时,针对原来的权责发生制存在的局限,新会计准则采取了其他的处理作为了补充。如相当一部分待摊和预提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损益;规定了外购商誉才可作为资产入账,自创商誉不得入账等规定,这些规定实际是收付实现制的处理原则;在金融工具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对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承担的金融负债以及因金融交易而形成的利润,改按收付实现制来确认等。这样可以反映实际的现金流的变化,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利害关系人决策需要。这种采用收付实现制处理方式是对权责发生制的补充,可以解决一些权责发生制会计无法可靠确认与计量的交易与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人的要求。

学校的新变化作文 篇5

一踏进新世纪学校的校园令人陶醉的花香扑鼻而来。阳光楼是三至六年级的教室。走进阳光楼,一楼安装防盗门。以前没有门,而今天我们换成了全新收缩防盗门,又明亮又整洁,这是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

左侧是果园、花园、鸟笼旁边是健身器材、喷泉,喷泉下是鱼儿嬉戏的地方,以前这里是开运动会上操的地方。

西北侧是星光楼是一二年级学习的地方,五楼是教职工开会的会议室,走进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窗边那黄褐色的厚厚的窗帘。过去的窗帘又薄又旧,强烈的阳光透过它长驱直入射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睛,影响我们开会学习。这个新窗帘不仅颜色漂亮而且质地较厚,我们可以安心学习,不必再担心和阳光零距离接触了。现在的变化可大,它既美观又实用,我感到我们学校变化很大。

举目四望,哇!阳光楼的外墙也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新“裙子”。并书写着学记、译文,脱下了它那件又老又粗糙的褐色“夹克”。那件“夹克”不仅陈旧,而且容易伤人,上面布满了小石头,同学们如果不小心一碰手就挂了“彩”,就像一个可恶的仙人球。这条新“裙子”又漂亮又光滑,我们的教学楼变得又年轻又有生机。

往北望去是月光楼是全体学生休息的地方,走进学生宿舍整洁的床单统一布局放的整齐美观给人一种美感,像五星级宾馆,躺在床上舒服极了。

再看看我们的餐厅,标准化的格局,一流的管理,天天都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使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健康成长,老师安心工作,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

公务员的新变化 篇6

此前,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中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进行的数据调研显示,近十年来,公务员跳槽转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高达六成的跳槽公务员,工作年限低于6年。其中,跳槽前为科员的占比高达53%,其后是科级正职、科级副职,比例分别为18%、13%。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曾提出,在公务员队伍中出现一定数量的人员流动,可以说是《公务员法》制度设计的宗旨之一,上述情况“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还体现了“能进能出的新陈代谢机制”。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还透露,2015年中国公务员“出现少量减少”。今年5月,《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首次公布中国公务员的总数,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2008—2013年,公务员总数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2014年、2015年开始出现少量减少,但“在编制范围内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

同時,2014年、2015年中国政府录用的公务员人数也开始下降。官方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5年间,录用公务员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当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20.4万人。此后,公务员录取数量便逐年连续下降,2015年中国政府共录用公务员19.4万人,较上年减少8400人。

据了解,被列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人群,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除工勤人员外的工作人员。

在公务员队伍中,领导干部的占比大约为10%。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县处级副职以上职务的公务员,约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10%。在干部管理实际工作中,上述县处级副职以上职务的公务员,均按照领导干部的标准来管理。根据上述比例,财新记者计算发现,到2015年底,全国县处级副职以上职务的公务员有接近72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公共财政供养人员的范围,不仅包括公务员群体,还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社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答记者问时表示,现在全国共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达3153万人。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人事管理体制也不同,公务员群体的范围和定义,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因此,国家公务员局认为,“各国公务员总数占人口的比例不宜作简单的比较。”

(摘自《财新周刊》)

适度超前的新变化 篇7

据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介绍,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 《十二五规划》在内涵上着力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在外延上以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战略目标, 在内容上特别涵盖了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等多项内容。

由于此次《十二五规划》所提的目标较2006年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 有了明显的提速, 且该规划是新成立的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规划内容也涉及到了民航、邮政等内容, 因此《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格外引人注目。

据记者了解, 相比《十一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明显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尤其在公路建设、运输企业转型、综合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 到2015年, 一个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路交通:从加快建设到稳步推进

在孙国庆看来,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稳步推进, 而后者强调加快建设。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 “十二五”期间,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 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 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 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 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 全国公路网总里程预计增长1 3%, 远远低于“十一五”的37%。此外, 高速公路里程预计较“十一五”增加4 6%, 也远远低于“十一五”的80.7%。这些数据的背后充分显示出了国家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思路变化, 即从快速建设转为稳步推进。

以高速公路为例, 事实上, “十一五”末国家高速公路就进一步实现了大规模的跨省贯通, 高速公路骨架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而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到2015年, 国家高速公路网要基本建成, 而且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因此, “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优化, 快速建设的时代已经结束。

运输企业:从引导到支持转型

在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方面, 《十二五规划》较《十一五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而《十一五规划》则提出要引导大型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转变。

在支持运输企业转型方面, 《十二五规划》具体提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拓展运输服务领域;加快培育龙头企业。而对于《十一五规划》来说, 由于过去的五年大部分的传统运输企业不具备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条件, 因此规划中提出的“引导”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 只是提出“采取有力措施, 引导运输企业运力装备向普通敞蓬厢式货车和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厢式半挂汽车列车发展”, 以及“进一步整合运输资源, 消除行业和地区壁垒, 统一市场准入条件, 鼓励运输企业异地设置分支机构”。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看来, 尽管我国的物流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但从目前来看,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仍然存在“小、散、弱、乱”的问题, 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 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总体上还处于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时期。

物流园区:从有条件建设到提速建设

《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在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另外一个较大的区别是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的建设明显提速。

其中,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在全国196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共建成200个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 强化与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 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有效对接, 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在目标的实现上, 《十二五规划》也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原则上的支持方案, 不同于《十一五规划》中仅是提出“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建设综合型货运枢纽”, 且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设指标。而《十二五规划》则较《十一五规划》转变为“拓展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功能, 发挥沿海港口货运枢纽优势, 建设港口物流园区”, “拓展公路货运枢纽功能, 以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为重点任务, 促进其向物流园区转型”。

出口形势的新变化 篇8

进入9月份以来, 我国出口增速连续出现大幅反弹, 9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10月份出口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 当月增幅达到11.6%, 短期数据的转好是否意味着出口形势出现了令人欣慰的新变化?

从出口反弹的动力来看, 政策因素与季节因素是两个主要原因。其一, 为刺激外贸回暖, 近期国家在出口退税、出口保险、加工贸易转型、贸易结算便利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并开始取得一定成效, 前10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8.5%, 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增速没有继续下滑, 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二, 圣诞节临近, 西方国家进入购物旺季, 前10月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玩具出口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似乎预示着今年将迎来一个“温暖”的圣诞节, 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仅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从出口的区域分布来看, 亚洲新兴市场需求有所好转, 而大选因素、领土争端等导致传统市场起色不大。前10个月, 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9.4%, 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对美、日出口增速分别加快0.1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对欧洲出口增速则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短期发展趋势看, 国内外环境的确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方面, 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放松货币政策,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在放松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以拉动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政策, 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 9月份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及新兴市场国家PMI指数都出现回升;另一方面, 我国PMI指数也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 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国内经济增速有望筑底企稳, 有利于进口回暖, 进而带动出口, 稳增长政策措施将持续发挥作用, 对于缓解当前外贸遇到的困难、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促使外贸回稳将起到积极作用。

但出口面临的困难也不小。一看全球, 欧债危机短期难以根本解决, 美国面临“财政悬崖”, “钓鱼岛”危机干扰中日经贸往来;二看国内,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制造业投资需求萎靡与“去库存”、“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 将制约内需的反弹幅度。三看“晴雨表”, 第112届广交会出口成交比上届下降9.3%, 显示国外需求未得到根本好转。

综上所述, 对四季度外贸出口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 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较低, 初步预计全年出口增长8%左右, 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

浅析国际秩序的新变化 篇9

1 新兴力量发展迅速, 世界多极化有新的发展, 各种政治力量为争夺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而展开既斗争又合作的互动

苏东剧变后国际政治形势急剧改变, "雅尔塔体系"崩溃,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因为一极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其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经济恢复, 国力回升;同时, 德、日、中国等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以中、印、南非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其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增长, 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显著上升, 成为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牵动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 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主体逐渐增加, 从而增强了各国之间的制衡, 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 各种政治力量为争夺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而展开既斗争又合作的互动, 霸权主义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依然存在。

2 各国将政策调整与变革当成重要政策取向

为应对全球化挑战, 力求在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先机, 各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 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变革。美国提出并实施变革外交, 与多边机制和大国合作增多;我国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新理念;俄罗斯提出大国"集体领导";欧盟积极推动多边主义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3 国际社会存在着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趋势

一是民族化和一体化共存。冷战后, 一方面, 由于民族矛盾上升, 民族分离主义猖獗, 许多主权国家分裂;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 国家之间日益联合, 地区一体化发展迅速。这两种相反的趋势共同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二是世界总体局势趋向缓和, 局部紧张。三是总体和平, 局部战争。四是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五是国际关系准则与国际关系实践的矛盾。

4 地区一体化进展较快, 酝酿地区性的制度安排, 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孕育深刻变动

欧洲和亚太将是建立地区新秩序的重点地区。欧洲各国之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较为一致, 因此欧洲的新秩序相对来说难度较小, 《巴黎宪章》的签署为欧洲新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东北亚局势相对缓和, 东北亚、朝鲜半岛安全合作机制建设问题提上议程;东盟、南盟、上海合作组织等深化区域务实合作, 亚太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性增大;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孕育深刻变动。

5 世界经济整体增长趋缓,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世界经济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近年来,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突出, 风险挑战增多, 主要表现在原油价格震荡、主要矿产品价格继续攀升、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美元贬值等, 全球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受到抑制, 世界经济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6 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毒品走私、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备受关注

恐怖主义、武器扩散威胁依然严峻, 国际军控、裁军进程停滞不前, 跨国犯罪、毒品走私日益猖獗, 能源安全问题持续升温,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这些全球性问题不断推动全球性合作, 促进国各种新的合作机制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方长平.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秩序观比较[J].国际政治研究, 2012 (04) .

日本高中信息课程的新变化 篇10

●日本高中信息课程修改要点

在1999年公布的高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 高中信息课程分为必修模块“信息A”、“信息B”、“信息C”, 学生选择其中一门为必修。其中“信息A”、“信息B”、“信息C”分别侧重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科学的理解”、“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在2008年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 现行的高中信息学科必修模块“信息A”、“信息B”、“信息C”修改为“社会与信息”和“信息科学”, 学生在其中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课程由原来的“信息A”、“信息B”、“信息C”的内容重新组合成“社会与信息”和“信息科学”两个模块。 (见右图)

其中, “社会与信息”的特点是重视开展适切地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搜集、分析、表现信息以及进行有效交流的学习活动, 重视开展理解信息的特征、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促进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内化的学习活动。“信息科学”的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开展有效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及掌握以此为目的的科学的思考方法的学习活动;重视开展理解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信息伦理道德内化的学习活动。

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 引入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发表的学习活动, 重视语言表达, 开展创新信息、简洁明了表现信息并正确地传递, 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视收集、分析、表现信息和有效交流的学习活动, 以及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学习活动。

●日本高中信息课程标准及内容

在新颁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 提出了高中信息课程的总目标, 并分别对“社会和信息”、“信息科学”提出了各科目的目标和内容构成。

1.课程的总目标

新高中信息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培养关于信息的科学观点与方法, 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培养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中能够自主应对的能力和态度。

2.“社会和信息”的目标和内容及要求

(1) “社会和信息”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 能够正确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收集、处理、表现信息的同时, 培养学生有效交流的能力和积极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2) “社会和信息”的内容及要求。“社会和信息”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即“信息的运用和表现”、“信息通信网络与传播”、“信息社会的课题与信息伦理道德”、“构建理想的信息社会”等四个部分 (见表1) 。

(1) 关于“信息的运用和表现”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信息的媒体特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和媒体的意义, 以便于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二是关于“信息的数字化”, 让学生理解信息数字化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及信息设备的特征和作用的同时, 理解数字化的信息可以统一使用。三是“信息的表现与传递”的内容, 以让学生能够简单明了地表现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为目的, 学习正确选择利用信息设备和素材的方法。对于这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考虑信息的信赖性、可靠性及著作权的基础上制作信息内容。关于“信息的数字化”, 要通过举标本化、量子化的例子,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内部将信息数字化的内容。关于“信息的表现与传递”, 则要求以实践活动为中心, 展开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活动。

(2) 关于“信息通信网络与传播”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的内容也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传播手段的发展”, 使学生理解传播手段及其发展与变化, 同时理解通信服务的特征和传播形态的关系。二是“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 让学生理解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和确保信息安全的方法。三是“信息通信网络的运用与传播”, 即在信息通信网络的特性基础上, 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传播的方法, 理解信息的接受及发送时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 对于“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内容, 要以电子邮件或网站为例, 注意学习其信赖性和便利性。对于“信息通信网络的运用与传播”, 要以实践活动为主, 开展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活动, 评价自己对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著作权的意识。

(3) 关于“信息社会的课题与信息伦理道德”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和课题”, 即让学生理解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理解理想的信息社会状态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第二, “信息安全的确保”, 使学生理解个人认证和密码化等技术性对策和信息安全策略等提高信息安全的各种方法。第三, “信息社会中的法与个人的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大量的信息被公开流通的现状, 同时理解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和为此制定的法规和个人的责任。关于这部分内容, 在进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和课题”部分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自主地思考理想信息社会的状态和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 并开展讨论、发表等活动。关于“信息安全的确保”, 则可以安排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在技术与组织上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的学习, 并让学生了解恰当地将各种对策进行组合的重要性。关于“信息社会中的法与个人的责任”, 可以学习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等内容, 并让学生认识到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中个人正确判断的重要性。

(4) 关于“构建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同样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 “社会中的信息系统”, 即使学生理解信息系统的种类和特征, 同时理解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第二, “信息系统与人”, 让学生思考便于人利用的信息系统应有的状态, 以及利用信息通信网络提出或收集各种意见、建议的方法。第三, “信息社会中问题的解决”, 学习正确使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展这部分教学时, 要求让学生思考在构筑理想信息社会中人的作用, 并开展讨论、发表等活动。关于“信息系统与人”, 要让学生提出关于改善信息系统的方案, 开展将各种方案进行整理的学习活动。

3.“信息科学”的目标和内容及要求

(1) “信息科学”的目标是理解支撑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有效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的自主能力与态度。

(2) “信息科学”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即“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解决问题和运用计算机”、“信息的管理和问题解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伦理”等 (见表2) 。

(1) 关于“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内容及要求。这部分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一, “计算机和信息处理”, 让学生理解在计算机中, 处理信息的构造和表现方法。第二, “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要素, 协议的作用, 信息通信的构造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方法。第三, “信息系统的机能和提供的服务”, 关于信息系统和服务, 让学生将信息的流程和处理的构成关联起来理解, 并思考利用的方式及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在内容选取上, 关于“计算机和信息处理”, 要求学习标本化和量子化等内容。关于“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 要求用图说明信息的交换, 并注意让学生理解信息通信网络和通信协议的构成。关于“信息系统的机能和提供的服务”, 要学习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2) 关于“解决问题和运用计算机”的内容及要求。这部分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一,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发现、明确、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根据解决问题的目的和状况选择恰当方式的重要性。第二, 关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程序的自动化”, 学习解决问题时用算法程序表现的方法, 理解利用计算机自动实施时处理程序的价值。第三, 关于“模型化和模拟”, 使学生理解模型化和模拟的思想和方法, 并使学生能够据此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关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求让学生思考多种解决方法, 根据目的和状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关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程序的自动化”和“模型化和模拟”, 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 选择恰当的应用软件或算法语言。

(3) 关于“信息的管理和问题解决”的内容及要求。在这部分内容中, 第一, 关于“信息通信网络和问题解决”, 是让学生学习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信息通信网络的方法, 理解信息共享的价值。第二, 关于“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数据库”, 理解为了保存、管理检索信息的数据库的概念, 并能够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第三, 关于“对问题解决的评价和完善”, 则是让学生理解评价并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 要开展让学生评价实际处理过的或创造的信息。关于“信息通信网络和问题解决”, 要根据学校或学生的实际状况, 选择恰当的应用软件或信息通信网络。关于“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数据库”, 要开展制作简单的数据库的活动, 学习关于信息丢失时的危险。

(4) 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伦理”的内容及要求。这部分内容中, 第一, 关于“社会信息化和人类”, 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信息化对人类产生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 思考在构筑信息社会中人类的作用。第二, 关于“信息社会的安全和信息技术”, 则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的安全和支持安全的信息技术的运用, 思考为提高信息社会的安全性每个人的作用和责任。第三, 关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态度。要求在教学中, 要开展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发表的活动。关于“社会信息化和人类”, 在内容选取上可以学习能够简单操作的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各种机能以及让老人及残疾者能够简单利用的方法。关于“信息社会的安全和信息技术”, 举出利用信息通信网络犯罪等问题, 学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方法。关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责任和态度, 使学生将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内化。

●各模块指导计划的制订和内容的处理

在新《学习指导要领》中, 对于各个模块在制订教学计划以及内容的处理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关于制订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与其他各学科配合, 在初中信息教育成果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学科的学习成果能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发挥作用。在与公民课程和数学课程结合的同时, 注意根据课程的目标调整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根据各个模块的目标和内容, 积极开展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实践活动。同时, 从学生的健康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出发, 注意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原则上, 各科目在同一年学习完成。

2.关于内容的处理

要求在各模块的学习指导过程中, 要注意将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等信息伦理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体验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态度。关于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体实例, 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今年农机购置补贴的新变化等 篇11

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再度增加,总规模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实施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在以下方面有变化:

机具种类 今年补贴机具种类主要有两个方面调整:一是对补贴范围内的180个品目机具进行适当微调。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扩大抗旱节水设备补贴范围”要求,适应各地抗旱保春耕农业生产需要,将水井钻机、风力扬水机、抗旱机泵等抗旱节水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将近年来农民申购数量较少的药浴机、花生烘干机、理麻机从全国统一补贴范围中剔除,补贴机具品目总数保持稳定不变。二是根据各地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将地方自选增加的机具品目数量由20个增加到30个。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重点向粮棉油作物种植大县、畜牧水产养殖大县、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全国1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创建县和100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县、血吸虫病防疫区县、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适当倾斜。

补贴标准 今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继续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定额补贴按不超过本省域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各省(区、市、兵团、农垦)自行确定,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补贴对象 今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对于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可优先补贴。补贴对象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机购机,允许跨县选择经销商购机。据介绍,为确保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今年改补贴协议为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或直接用申请表替代补贴协议。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由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办理,经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确认后,交申请购机农民。改补贴协议为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后,农民不需在通知书上签字,通过公开摇号等方式取得补贴资格后,农民在现场就可获得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拿到通知书即可自行选择补贴机具经销商。同时,还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减少购机环节,实现供需对接。鼓励选择少数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

补贴资金为确保补贴资金发挥应有效用,今年将着重加强政策宣传、补贴对象确定、受益公示、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关键环节监管。农机、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将继续联合制定补贴政策监督检查方案,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省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补贴资金额度的30%的比例、县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户10%的比例对补贴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核查,财政部将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重点抽查。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省级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对开展政策宣传、公示、建立信息档案等方面的支出给予保证。此外,今年还将加大力度严查违规行为。对检查发现的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等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对发生问题的县,将查实的情况通报全国农机、财政系统,并抄送省级纪检监察部门,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将永久取消经营补贴农机产品的资格。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要及时取消补贴资格。

(摘自《人民日报》)

新棉上市价低于收储价 国家将敞开收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从2011年度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临时收储制度的建立和预案的及时发布,将有利于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稳定今年棉花生产。

本次颁布实施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将国家在棉花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按棉花临时收储预案要求,在棉花播种前,国家制定并公布棉花主产区皮棉临时收储价格,新棉上市后,当市场价格低于临时收储价时,国家将敞开收储。

为进一步保护棉农利益,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继续采用以前行之有效的皮棉收储价格与籽棉收购价格挂钩的机制,按照皮棉临时收储价、棉籽等副产品价格测算公布籽棉收购参考价,并要求交储企业必须按不低于籽棉收购参考价的价格收购农民籽棉,否则不得入储。

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将在新疆、山东等13个棉花主产省(区、市)执行,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即2011年度新棉交售期。

(摘自农博网)

农业部公告一批水产新品种

近日,农业部发布第1563号公告,公布了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3个水产新品种。

其中包括适宜推广的选育品种长丰鲢、津鲢、福瑞鲤、大口黑鲈“优鲈1号”、大黄鱼“闽优1号”、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爱伦湾”海带;适宜推广的杂交品种大菱鲆“丹法鲆”和牙鲆“鲆优1号”;适宜推广的其他类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以上水产新品种,除“爱伦湾”海带外,均应严格控制在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

(摘自《农民日报》)

27个玉米品种被限令年内退出

农业部日前发文,决定停止美国孟山都公司所属的“迪卡1号”、“迪卡3号”两个玉米品种在我国境内生产,并明确自发文满一年起,这两个玉米品种彻底退出我国市场。同时被停止(退出)的还有“登海3686”、“中农大236”和“中农大4号”等25个国内玉米品种。

孟山都公司的“迪卡007”属高产玉米种子,在我国广西境内种植10年,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该品种在广西的推广面积累计近600万亩。近年来孟山都的其他玉米种子已扩展到了华北平原很多地区。

(摘自《农村大众报》)

“优丹”植物源精料可使生猪提前出栏

一种全部采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和保健食品为原料的植物源绿色精料“优丹”,目前已在河南、江苏、浙江等地的生猪养殖中大面积试用。该产品对畜禽肉具有除臭去秽等独特的效用。

“优丹”植物源绿色精料是由郑州市亿必达生物科技公司、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畜牧局合作研发,历时5年完成的纯植物材料科研项目,2011年1月30日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为组长的专家组的科研成果鉴定。

“优丹”植物源绿色精料是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张占仓带领的课题组,经反复筛选和试验,最终选以卫生部颁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植物当归、川芎、生地、桑叶、槐叶(花)等15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组方而成,可以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以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具有清热解毒、杀菌驱虫、增强免疫力的独特功效。每头猪在出栏前40天饲喂,每天仅用6~10克,经过对生猪喂养的实验证明,能使猪因环境因素、饲养等导致的肉中药物残留及重金属残留及臭粪素得以清除,使其肉质优良,质地细密,色、香、味俱佳,无腥无秽,洁净无害。

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系统监测,使用该产品饲喂的生猪可提前7~10天出栏,且宰杀的肉质洁净、品质好,常温72小时内不变色。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青海省引进日光节能温室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通过一定的设施工艺,实现资源利用、生态改良、蔬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是一项全新的增产、增质、增效的有机栽培技术,2010年在世界农业新技术发明奖励大会上获得金奖。主要特点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可使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4~6倍,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生育期提前10~15天,平均增产30%~50%。

去年,青海省组织技术人员赴西藏拉萨考察设施农业,成功引进了此项技术,并在省级(小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了30个日光节能温室。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迷你黄瓜、樱桃番茄、西葫芦、小西瓜等品种,目前,已经陆续上市。由于采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杜绝了农药化肥的污染,蔬菜天然成分保持较好,保留了食物的原来味道,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普遍较同类产品高。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新型双色除草防虫多功能地膜投产

日前,一种具有除草、防虫功能的双色地膜在山东惠民惠星塑料有限公司投产。它打破了以往市场常见的黑白、黑红相间的双色模式,克服了旧式双色膜无法抑制杂草生长和容易灼伤幼苗的缺点,具有除草、防虫等多项功能,特别适合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要。

据介绍,该新型双色地膜采用银灰色与黑色的双色组合,上为银灰色,下为黑色。黑色具有弱透光性,可阻止光线的射入,杂草在这种地膜的覆盖下,因光合作用微弱而无法正常成长,从而达到不使用除草剂就可除草的效果。而背面银灰色膜具有较强的反射光照性能,对蚜虫、白粉虱等常发害虫有一定的驱逐效果。该地膜一年四季均可使用。通过在华北不同季节大面积对比试验证明,使用除草防虫多功能地膜,蔬菜类作物单季可增产约20%、瓜果类约30%、果树类约20%、粮棉类约20%,投入工时普遍减少约30%,农药杀虫剂用量减少约50%,用水量减少30%左右,并且免用除草剂。

浅论大众传播的新变化 篇12

1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场域发生了变化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新形式。网络传播既包含了大众传播的特性, 又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的特点和形式,网络传播是对以往各种传播方式的汇聚融合和创新,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2]。而且这些传播在Web2.0时代,变得具有可逆性,传播的交互性更好。因此,作为一种传播载体,互联网无疑给传统的大众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现在传统媒体都在讲媒体融合。媒体融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从现在比较流行的样式上看,也就是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内容营销。而内容营销外在表现就是大众传播。实现与网络的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的不二法门,也是互联网+ 发展的大势所趋。另外,大众传播向网络方向倾斜,也是为了适应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媒体融合使得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优势互补,也使得大众传播的阵地,由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向网络中的数字化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视频、新闻网站、网络新闻客户端等方向倾斜。

2大众传播者的队伍得到了扩充

以前,只有传统媒体在执行着大众传播的任务,也只有他们有能力、有权力进行大众传播。而当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时,依赖于互联网而诞生的新媒体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些新媒体(自媒体不在本文论述之中)如新浪、搜狐、腾讯等,有着自己的新闻网站,也在履行着大众传播的“任务”。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在做着跟传统媒体一样的新闻搜集、发布工作,大众传播的权利被这些新媒体给分解了。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这一切无疑把传统媒体置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不过从大众传播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在大众传播方面享有的特权在被一些新媒体分割的同时,陆续有新媒体加入大众传播的队伍,使得大众传播队伍逐渐壮大, 它们有官办的新媒体、企业办的新媒体与社会其他机构创办的新媒体,依据传统的定义,我们很难判定他们进行的活动不算是大众传播。而在传统媒体机构内部,也相继设立了自己的新媒体部门,负责新媒体的运作。

3大众传播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界的曾经的骄子,其权威性还是不容动摇的,因此他们的大众传播内容也就较为单调严肃,不过近年来传统媒体也愈加注重经济效益,传播的内容也加入不少娱乐元素。策划选题、举办活动进行商业营销,已都成为他们吸金的手段。电视媒体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内容所占的比重时长在增加。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以及通俗化。另外新媒体有可以承载海量信息的平台,虽然上面的信息比较零碎,但是并不妨碍人们阅读,反而进一步刺激了人们探索的劲头。传统媒体虽然信息内容完整,但是由于版面、频道时段的限制,每一次刊登的信息量较之新媒体而言也是非常少的。在激烈的竞争之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将在新闻领域进入一个相互补充、互动传播的发展阶段[3]。与以前相比,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传统媒体又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因此, 他们传播的内容就更多了。

4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在削减

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新媒体尚未能在网络领域开拓出自己的大众传播天地,传统媒体依然垄断着大众传播的权利。大部分受众依然不能够通过网络去了解世界,受众对外部情况的了解,要不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渠道,要不就是依赖于传统媒体,而在广大农村,通过收音机,电视机去获取消息的情况会比较常见。

然而急速互联网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媒体的作为大众传播的霸主地位。互联网对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点点滴滴都有所渗透和影响。英国学者麦奎尔认为,“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4]。”互联网内容广阔,无所不触其及,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也是传统媒体赶超不了的。另外,从传播范围来看,互联网的大众传播是一种无边界的传播,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技术的限制,基本上是区域性的传播[5]。也因为如此, 人们乐于从网络中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不再是依赖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以来,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影响已经不如以前那样明显了,甚至不及互联网的大众传播。

5大众传播并不是盲目传播

大众传播依据现有定义来说,它是比较盲目的。大众传播不需要特别考虑受众的喜好,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内容,传统媒体传播什么,大众接受什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对大众传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众传播不仅要传播比较大众化的文化,还要注意个性化需求。这是因为受众与受众之间存在着知识、层次、身份等差距,他们对待大众传播的内容期望、形式风格期望等就越来越呈现差异化。这就要求大众传播要照顾好个人情感的诉求。我们看到传统媒体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例如传统媒体进行市场定位、受众分类等, 然后进行分众化传播。所谓的分众化传播主要指的是传播者依据受众需求的不同,针对受众特定的某种需求, 为其提供的特定的信息以及服务[6]。表现在大到报业的各种子报、广播电视的各种频道,小到报纸的各个板块、 广播电视的各个时段。大众传播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大众传播越来越有指向性,但是这些变化只能算是量变, 还没有脱离大众传播的性质。分众是一部分受众,并不能指代个人,完全针对个人的传播,也不是大众传播的应有之义。分众化传播依然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只是说明了,现在的大众传播,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带有一定指向性,并不是盲目的。

6结论

上述讲述了大众传播的几点变化,是与传统的定义相比较而言的。但是笔者认为,纵然描述的情况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定义有所差别,其变化依然没有脱离大众传播的范畴。

摘要:现今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影响下,大众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很难适应或者解释当下的传播实践。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在今天的大众传播领域话语权也在被逐渐削弱,过去那种唯我独尊的姿态已经不复存在。本文就这些问题,探讨了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中,网络新媒体如何分割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权利,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导致了传统大众传播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大众传播,新变化

参考文献

[1]丁子.第四传媒与大众传播的新趋势[J].国际新闻界,1997(4):30-35.

[2]葛堂华.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辨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8(1):165-166.

[3]李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J].新闻界,2012(3):62-64.

[4]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张洁.浅论传播新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2010(36).

上一篇:氯碱生产下一篇:造型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