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班级管理教育谈

2024-10-25

和谐的班级管理教育谈(精选12篇)

和谐的班级管理教育谈 篇1

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一、习惯的养成教育含义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常年保持这种习惯,它便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这是中国一句俗话,习惯了的东西便是自然的东西。在一定意义上讲,高素质就是拥有良好习惯,低素质就是拥有不良习惯。而笔者作为南通商贸的一名专职班主任感到很欣慰,学校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使整个学校拥有了良好的校风,更开创了和谐班级的评比标准,和谐班级的创建工作,使得同学们不仅好学,而且素质高雅,跨入社会以后的风采更体现了商贸的特色:文明礼貌、诚信守时、勤奋好学、谦让肯干。让学生在学校已经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能够在走入社会以后仍然发挥着效用,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创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有计划性、有主动性、有自觉性,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堂上,听课注意力集中,不说话,不看课外书,不玩手机;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争取做到不相互攀比吃穿,爱惜粮食,不随手乱扔吃剩的饭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打扫宿舍卫生,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自己的餐具自己放到指定的地点;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随意花钱,不吸烟;培养严明的纪律习惯:增强纪律观念,遵守公共秩序,不影响别人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不随意旷课,打架斗殴。还要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淡,不欺诈同学、恶意损坏课桌椅、教室宿舍门窗、栏杆、校园路灯、消防器材等公共安全设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宽容大度,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学会感恩父母、学会尊重重、关爱他人。

只有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同学就能做到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拥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谐班级的创建才得以顺利开展。

三、以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依托,促进和谐班级的创建

为促进和谐班级的创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细节,几乎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全体同学明确创建和谐班级的目标,促使好的习惯的形成,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挑战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向上、文明、健康的班级氛围。

1. 依靠学校常规检查,体现“督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它可以是思想上的习惯,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只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学生的好习惯也会自然形成。

因而,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关注班级各项常规检查的得分情况,及时、动态地掌握好班级的各种情况,及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时把处理结果反馈到班级,及时督促、引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班级出现某个学生因顶撞学生会的管理而得零分的情况,不仅要找该生了解真实情况,还要分析这样做的利弊,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明礼虚心的好习惯,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不能一味责怪而不给予思想上的疏导。

夜间查房因走道内有水而被扣分,要深入重视,及时教育学生。因为学生夏季洗澡如果在走道内泼水,导致地面严重积水的问题,可能会因为走道积水会导致电路漏电,容易出现触电身亡的事故。让同学们做到自觉到盥洗室内洗澡。由于害怕触电,学生之后只要发现走道里有水就会自觉地用拖把拖干。

都说学生工作无小事,事实也是如此,抓好每一个细节,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就体现在细微之处。

2. 利用党员先锋社、护校队、宿管部的模范作用,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学校充分发挥小干部、入党积极份子、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管理细化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接受了考验,并以优秀的表现身边的感染其他同学。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从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党员先锋社是由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组成,利用其他同学的休息时间,分布在全校范围的各个角落,专门负责检查边走边吃,随手乱丢等不文明的现象,风吹雨打,阳光暴晒,从不间断,长时间坚持,使全校同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护校队是有优秀学生自己报名,经面试合格后方可加入,专门负责检查进出校门的假条,别人吃饭的时间专门检查有无同学带饭盒进入宿舍,有无未按规定时间离开宿舍楼的情况,吃饭时间还到食堂检查有无插队买饭的情况,检查同学们是否吃好的饭盆及时送到规定的地方,等等。长期坚持,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宿管部则负责检查宿舍的违纪情况,每天中午、下午和晚上进行定时、不定时的检查,对出现的违纪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并开具违纪通知单,把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会及时做出处理。这样做使部分同学的违纪行为有所收敛,违纪的频率减少。现在基本上能做到按时就寝,不串宿舍、不聊天、不听歌、不打电话等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的情况,宿管部有时还会进行突击检查,12点以后到各宿舍检查情况,避免出现抽烟、翻出去上网的现象。

班级则安排宿舍室长进行卫生、安全隐患的检查工作,发现损坏的公物追查到人,并及时报修,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同时还负责协调好同学们与相邻宿舍的相处,配合做好学校宿管部的检查,做好督导工作。

以上做法学校长期坚持,同学们的好习惯也得以形成,呈现出先进带动后进,后进有人督促的好氛围,校园、班级也都洋溢着健康向上的好风气。

3. 以“德育实践课”为抓手,创新德育实践课的评价方式,突出激励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一个“恒”字,所以要做到天天、时时不放松。根据五年制班级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德育实践课的开展已经初有成效,同学们都能够结合本班级德育实践课的评分细则,严格要求自己,班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

每个班级都有详细的德育考核细则,为了适应变化,每学期开学都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使德育考核细则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出更好的班风学风。

原来把宿舍的得分情况直接和德育分挂钩,做好了加分,做得不好直接扣分,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原来卫生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似乎触动不大,于是,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宿舍卫生做得不好除扣德育分外,并罚做一周,让同学们知道:与其马虎打扫被罚做,还不如认真打扫。事实证明:由于不想再做一周,同学们都愿意认真打扫。

另外,开展宿舍“文明小家”评比活动,不仅有物质奖励,同时挂上“文明小家”的牌子,同学们最在意的是能把自己宿舍的照片能够在信息科大厅的宣传展板上进行展示,增强了同学们集体荣誉感,对打扫习惯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学习方面:每学期评出学习一、二、三等奖,不仅仅看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也把德育分的排名作为考核,德育分排名在班级半数以后的,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能评奖,有效地激励了同学们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出你追我赶、不敢落后的氛围。同时在班级成立“学习互帮对子”,实现一对一的辅导学习,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理解、尊重他人,愿意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养成互助合作的思想品质。班主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总结

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拥有良好的习惯必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也能很快地融入这个社会,以后必将被社会认可。试想:走入工作岗位以后,你能把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带入这个社会:和领导同事和谐快乐的相处,不与人斤斤计较,眼勤手快,肯吃苦,爱动脑筋。人生将会更精彩。笔者倡议:同学们注意养成自己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到和谐班级的创建中,提前感受处在和谐班级中的快乐,让好习惯成就自己的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找振杰.习惯教育论——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响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10.

和谐的班级管理教育谈 篇2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生长之源,代表的是班级的基本素养,也是融学生个性与班级特色为一体的精神财富。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精神的具体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展现自己的魅力、才华,积极营造一1个和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班主任是舵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带出什么的班集体、形成什么样的班风和班级文化。而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如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级积极乐观,有的班级透出一股活力,有的班级显出一股拼劲,有的班级弥散着深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级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采……。所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关键人物和灵魂。

二、班主任是巧妇:

在现实的工作中,班主任要面对来自社会、上级领导、家长、学生、自身的工作压力等几大方面的因素使得班主任纵有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也往往落实不下去,就仿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时间、无人力),也必然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欠佳。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是不是就没有解决的途径呢?

我认为:每位班主任应:树立资源意识,巧抓教育契机;树立精品意识,巧设活动环节;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才会有时间的保证、有品位的提升、有人员的支持,“巧妇”也才能有“米”可“炊”,而且能把米“炊”得香香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工作才能既做到位又做得有成效。

1、让“墙壁说话”,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的四周的墙壁上,设计“各种学习园地”,利用这一空间,组织学生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课前收集的资料。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经过电脑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一张张反映学生假期愉快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各种资料,让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一份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报告,融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一体……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外,学生还结合自评活动时时更新“学习园地”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的重要媒体。(班主任工作)一块小小的“园地”产生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从文化舆论导向上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园地”成了学生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大展台。不单使许多优秀生找到自我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甚至连一些平时不被老师同学关注的“灰色学生”,也有显示其闪光点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了净化,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2、抓班级活动开展,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

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级形象的大好时机。所以,活动前,班主任要精心组织,认真辅导,活动后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班会课,如在班会课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让新闻走出班会、收购缺点等等,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细水长流,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这类活动的开展,并使活动形成专题性、系列性、系统性。在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设“小标兵”、“小能手”、“小先进”奖项等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另起一行争第一: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等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期待得到第一。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容易,只要班主任换个角度多一把尺子来衡量赏识每一位学生,另起一行每个学生都是第一了:语文第一、数学第一、体育第一、品德第一、创新第一、金话筒第一……。只要我们抓住时机,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打开学生的心窗,引导他们走向辉煌,“另起一行争第一”,学生自然就少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多了一些成功的快乐。

三、班主任是朋友、伙伴:

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发展精神的关系。我认为,这种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的沃土。新型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何呢?我想,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感情、体验、需要和感受,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浅谈和谐班级的建立 篇3

关键词:和谐;班级;建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24-01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呢?下面就自己多年来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风格,但有一种高尚的风格是人类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在班主任平时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最多、最棘手的就是后进生的学习和纪律问题。据调查,现在每个班后进生的比例大约都在15%--20%。我们对这一群体往往缺乏耐心的正面教育,时常流露出厌恶或不满情绪,有时对其进行挖苦、讽刺,称之为“笨蛋”,或者将他们的座位调到最后面的角落里。学生犯错误,经常让他上办公室,或者向家长告状。这种做法不但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学生反感、家长没面子,搞得师生关系、家长关系都很紧张。

实际上,所谓的后进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难教儿童”,“难教儿童”并不意味着不可教。牛顿小时候被誉为“笨蛋”,大诗人海涅曾是全校文明的劣等生,教师骂他是从德国山沟里跑出来的野蛮人,对诗一窍不通;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曾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而被勒令退学。大量的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不可取,只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而已。换句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教育。后进生成因很复杂,心态各异,我们要不必麻烦,对他们的批评教育要注意策略,多一点关心,爱护和帮助。当然,对严重违犯纪律的既要“和风细雨”,又要“电闪雷鸣”,触击其灵魂,合理的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但因为惩罚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就可以了,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把握好分寸。“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比如说,后进生上课时在下面说话,影响教学,你可以面带微笑看他一眼,或走到他面前站住,暗示他不要说话,他自然会“闭口”的,课后在加以引导,这样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二、要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要想管理好班级,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树立你班主任的威信。你得让学生怕你,这种怕不是靠体罚罚出来的,而是一种出于尊敬的怕。如何树立威信?我认为有三:

1、是你要公正。班级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问题你要公平处理。比如说,教师子女和其他学生同时犯错误,班级干部犯错误、学习好的学生犯错误、家长和你关系很好的学生犯错误,你要一碗水端平,这样学生会服你。我们老师要是什么事做错了,也要和学生道歉,和学生地位要平等。

2、是你要有亲和力。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大群性格各异、活泼好动、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我们班主任要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学会去和孩子们交朋友,放下高学生一等的架子,比如,课外时间和孩子们唠唠家常,一起做做游戏。这样做,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反,你成天板着脸,在学生面前唯我独尊,即使学生表面上怕你心里也是不服气的。正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其亲师才能信其道 。

3、是你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受学生欢迎。怎样才能受学生欢迎呢?国内外的教育经验我们,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无论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堂,恰当地、艺术地幽默一把总是受欢迎的。

三、要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舆论很重要。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正确引导舆论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班级正确舆论给每个学生提出了班级规范和行为要求,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帮助班主任工作,起到约束或管理学生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班级的正确舆论呢?

首先要抓行为习惯的养成。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习惯的养成是班级舆论形成的根本保障,对全体学生有经常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使全班学生自觉抵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言行来适应班集体的要求。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标准。

其次要确立班级共同的成长目标:共同的成长目标代表一个班集体的方向,是班集体关于未来状况的设想和描述,它具有指向、激励和凝聚作用,要把六、七十个个性各异的个体联合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必须要确立班集体的共同成长目标。我们班现在共同的成长目标就是四个“学会”。四个“学会”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合作。

四、要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有效地沟通会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反之,会好心办坏事。我觉得与家长沟通要采取“先扬后抑”的策略。比如说某某学生最近有一些不好的表现,你把家长找来了,你首先要说说这个孩子身上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家长也觉得不丢面子,会主动积极地配合你开展教育工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偶尔犯点小错,能不找家长的尽量不要找家长。

五、要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光靠班主任老师是不够的,我们要培养一个高效地班干部队伍。现在,有一种流行的做法,就是每学期都进行班级干部改选,实行轮换制。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太科学,我们只要选准几个有能力的学生,不一定非得学习好的,好好培养培养,会帮你做很多的工作。你要是总轮换,每轮换一次就增加了一个对立面,会在学生之间产生矛盾,那班级工作就不好开展了。能让学生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比如,学生日常的卫生工作,你让学生去组织,老师稍加指导就可以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减轻了我们工作压力。

和谐的班级管理教育谈 篇4

班级是一所学校最基层的组织, 每个班级由不同年龄和知识层次的学生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团体中, 班主任是每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 负责着班级的大部分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 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班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全面推进人文教育。

一、以人为本, 德育在先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屹立于东方, 则国屹立于东方。”少年乃一国之本, 一切只有从少年抓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而少年之德育尤为重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美德故事不胜枚举, 弘扬传统美德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秀传统、完善自我人格, 美好的品德犹如宝石般会时刻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 是在糖水里泡大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 他们更多地只知索取, 而缺少付出与奉献的精神, 面对痛苦、挫折的承受力较差, 意志力薄弱, 遇事以自我为中心, 易走极端。因此,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尤为重要, 班主任要通过德育,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缺失, 并使学生知善恶、懂美丑、辨是非, 树立远大的理想, 珍惜今日幸福生活。

二、爱心永驻, 润物无声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 他的内心是苍白的, 一个不懂得付出爱的人, 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永恒的话题。班主任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永远离不开爱。

爱学生———用真诚的心灵感化学生。面对学生的思想动向, 教师只能以情动之, 以情导之, 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要知道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学生年龄小, 他们是孩子, 心清如水, 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他们, 久而久之, 就会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学生———用宽容的心包容学生。宽容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 是非观念尚未成熟, 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在所难免,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其实他们在犯错误之后往往也会自责, 也会反省。所以, 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多一点宽容, 多一点爱心。相信他们, 给幼稚、纯真的心灵一次改正的机会, 何尝不是一种尊重?

爱学生———扬起差生自信风帆。所谓差生, 一般人都认为差的教育,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公正、公平, 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挑剔。让差生从内心体验到尊重和关爱、信任和支持,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这才是最人文的教育。

三、与时俱进, 加强修养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加强内在修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 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常说“教书育人”, 所谓教书育人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不仅在自己的授课中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导, 还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教育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常言说:“做人, 三分教, 七分带。”教师就是要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用教师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与时俱进,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 为学生融入新的情感内容。班主任在教学上独特的教学风格、过硬的教学本领,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 也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学习过程的强大能力来源,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在学校里, 往往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会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丰富文化知识, 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求知欲的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关系, 教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未来成长。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

四、和谐民主建班级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自觉、自主、勤奋刻苦的学习氛围;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爱护班级、关心班级;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 互敬互让;以集体利益为重, 以为班级争光为荣。因此,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抓好班风,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班级的形成离不开班规、班纪的辅助;其次, 要抓好学风, 学风是指一个班集体内学生学习的风气和作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助于全班学生比学习、比进步良好氛围的形成, 同学之间不断地比、赶、超, 促进成绩的提高;再次, 培养好班干部,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班级有了好的班干部队伍, 不仅会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而且也有助于班主任对于班级工作的调控。

优化班级管理创建和谐班级 篇5

我认为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而一个班集体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应当如亲人一样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一个集体就像一艘船,载着学生漂洋过海,驶向理想的彼岸。

一、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集体氛围

我常常在学生面前倡导“人人平等”的思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微笑着面对学生,我利用一切机会去熟悉、了解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的性格、脾气,熟知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与学生倾心谈话,与学生交流沟通,在谈话中给他们提出意见,指出方向,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朋友式的友情,搭起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班里的学生也对我表示了极大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快乐与烦恼都会向我诉说,心与心的交流,使我们这个班级充满着爱与关怀。

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觉得特别轻松、愉快。现在,全班学生把自己的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到班里的扫帚坏了,就会主动修理,有学生学习成绩差了,就会有其他同学主动的为他补课。看到全班学生有了很大进步,看到班集体处在团结向上、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用爱滋润每一颗学困生的心灵

做一个辛勤的园丁,使每朵鲜花都绽放,每棵幼苗都茁壮成长,这是我做班主任的信念。当班主任所能感受到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像春风,那是一种独特的、高尚的人生体验,尤其是使我感受深刻的是被老师们、同学们称为学困生的那些同学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从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得到喜悦和成功感。对待学困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把人看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好应百事,一错变百错”,学困生看似一片漆黑,无任何亮光可言,做了好事得不到表扬,稍有差错便遭到训斥,批评个没完。其实,即便是他们犯了错误,也能找到积极的因素,我从他们的极端的表现中也敏锐的看到,这正是他们期待信任和尊重,期待关心和温暖的表现。

要从这对抗、对立的病态情绪中看到那颗严重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要努力去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倍珍惜,要使用“浪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挖掘,并悉心扶持,让他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争取进步的信心。

我们班也有几位学生在学习上有些困难,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上自己贪玩,家长过于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及各方面都比较差,常受到同学们的鄙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该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作为班主任,我对这些特殊学生,首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

励、多给他们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三、培养班干部抓好班级建设

积极向上班风的形成,离不开班干部。因此培养得力的班干部是十分必要的。进入初中三年级后,班级进行了重新组合,在开始磨合阶段班主任管的事情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团队、学生行为、生活等等,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头脑灵活、思想独立、个性鲜明、敢说敢做,这也恰恰暴露出了他们骄傲、自以为是、喜欢表扬、听不进批评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班级开展了“人人争先进”的评比活动,以此鼓励、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活动从“文明、守纪、好学、勤劳”四个方面进行评比,每个方面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如“守纪”就是不挨老师批评,买饭排队,集合等,遵守纪律;而“好学”是每次测试后统计,将成绩优秀的张榜表扬,让每位学生相互了解,暗暗竞争。然后,根据他们的量化成绩,采用了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班干部,由学生评选出各方面能力强,又关心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的同学做班干部。接着,我手把手的向他们传授工作方法,在他们刚开始工作,缺乏经验时,我不是加以责备,而是耐心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对班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树立威信。

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后来我们又实施了班干部轮流干,让每位学生都来参加班集体的管理,都有为集体出力的机会,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个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良好的班风已

经形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中,多次获得“文明班集体”的称号。

四、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来教育学生

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把热心送给家长,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要重视学校每次组织召开的家长会,这是搭建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能理解家长的难处。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学生的得与失。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时,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我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帮助我进一步了解学生问题之所在,有利与更好的开展班级工作,合理、有效的管理班级。

和谐的班级管理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高年级;策略

班级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教师,同一批的学生,在低年级做班主任,他(她)会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学生温驯乖巧,而一到五六年级却变得桀骜不驯,让班主任感到棘手。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成长而班级管理策略却没有改变。

伴随着身体发生的变化,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1)“自我”观念开始成形,即有了“小大人心理”。(2)情感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外露、浅显。(3)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为。(4)学生已经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评价教师。

面对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种种变化,作为班主任们该怎样做?

一、用爱心换取学生的信任

班主任工作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开启学生的心扉,就要倾注更多的爱。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把学生的饥寒冷暖都挂在心上,就像他们的亲生父母一样用真心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班的平晋同学(化名),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举手发言。当我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离异的因素造成的,我经常与其家长联系,并及时交流教育方法。平时,我注意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课间时以朋友的身份与他谈心,鼓励他和其他同学多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经常举手发言,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民主管理

高年级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我们不妨向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学习,班级事务和学生“商量、再商量。”首先,在学期初,我和学生商量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纪,探讨实施措施;在制度实施中,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针对班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想对策,征集“金点子”,不断完善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而是起到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在学期末,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失。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评价学生要讲求策略,让事实说话

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评价学生肯定重于否定,我们不能避开错误,任其蔓延,但一定要以肯定为主。采用一肯定优点,二指出错误,三反思改正的方式。这样会使学生能够比较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认识错误,得到适时的鼓励。同时,教师要少说漂亮话,多以身作则。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创卫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完成劳动任务,帮学生一起解决卫生死角,这时学生的劳动情绪高涨,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动起手来,偷懒的学生自然就会少。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而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

四、广开沟通渠道,促进师生交流

作为班主任要为学生广开沟通渠道,促进师生交流。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到大胆发言,说话大声,态度大方;其次,在班队会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特长,为他们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能画的画,能唱的唱,能跳的跳,能讲的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再次,利用课间交流捕捉学生心声。最后,师生在互联网上交流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师生对话,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参考文献:

夏梅.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浅谈如何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 篇7

一、理想教育, 人生坐标的朦胧定位

一个人活着, 在呵护与关爱下成长, 却没有自己的人生坐标, 那是为别人活, 这样的人生不会有大的建树。因此, 班级文化的建构首要的是尽可能使每一位成员树立自己的人生坐标, 一旦确立, 就解决了一个人生方向性的问题。开学伊始, 我用了整整两个课时的时间, 和学生一起谈理想, 谈自己人生该怎么走的问题。学生也开始意识到了人生目标确立的重要性, 于是纷纷有了自己的理想, 并写成了习作, 作为本学期第一期墙报出版主题, 即“理想与信念”。“有理想的人, 活着是充实的, 学习也是幸福的。”我反复强调这个理念, 只要这一执著的理念成为学生心灵自发的, 那么一种进取的潜意识就被开发出来了。

二、别具一格的班规

我将班规的作用提到了班级文化的核心这一高度。于有形或无形之中将其直接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意识中, 即“三个不做”、“六个特别”:

一年级一班班规:

(1) 伤害他人利益的事不做。

(2) 损害班级名誉的事不做。

(3) 不利于国家的事不做。

(4) 特别有礼貌, 特别守纪律。

(5) 特别会学习, 特别能吃苦。

(6) 特别有志向, 特别有作为。

我还用一句话概括我班班级文化的内涵:做人, 做好人, 做一个积极上进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用3个词语来体现:求真、求善、求美。学生对照班规, 没有严厉惩罚措施, 只有能否做得更好, 减轻了心理负担。

我反复组织学生学习这六条班规, 相信每位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了。而且经常口头作文:反省自己。坚持了一个月的课前口头作文, 就是以班规作参照内容的,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现代意识的培养渗透于实践活动中

班集体文化是一个班集体所有学生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价值取向, 因此文化的建构应特别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我总是尽可能使学生在校在集体里时刻享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应渗透这样一种意识: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

1. 班委会的成立, 实行竞争上岗制

为什么要竞争上岗, 源于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潜能开发。敢于面向挑战, 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是一个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班集体的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是毛遂自荐的, 学生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都是我们同学组织管理能力的一次提升。

2. 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极具人文性的

因为班级的每一次活动, 主题班会都是围绕文化的中心内涵即班规而延伸开去的。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 这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这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次提升。日记的努力方向仍是:做人, 做好人, 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3. 主题班会是一个班集体文化的精华再现

一学期来我先后开展了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还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做好人, 做文明人”等主题班会,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次班会活动, 都是师生心灵的一次洗礼, 会上同学积极发言, 展示了一颗颗美好的心灵, 展现一个班集体文化的日趋完善。

四、班集体文化构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和丰富内涵再现

从某个角度而言, 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就是班级文化的极其关键的一部分。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文化, 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 对事业充满了激情和敬意, 对学生充满了人文关怀, 教师的一举一动不用刻意, 不用做作, 于有形或无形间影响了班集体建设的方方面面, 成为学生的楷模。

我觉得构建一个班集体的文化, 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具有现代教育素质的教师才能完成的。好的班集体文化的建构必须能够取得科任教师的大力支持, 获得优秀校园文化的支撑才能创建, 这是外因;而班集体文化创建成功是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这是内因。

浅谈创建亲情式的和谐班级 篇8

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学生身心、学业各方面的重要转折点。尽快引导学生适应初中生活, 把新的班集体带上正轨是每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德育发展, 而关键是德育工作。

一、营造一种亲情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让整个班级充满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 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的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 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接近他们、真诚的和他们交往。例如课间、饭后或自习时间找他们聊天, 了解学生的情况, 同时把自己的一些情况告诉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 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 找他们谈心, 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 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只要班主任付出真情实感, 相信、理解学生, 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 也一定会感动学生。

二、制定一套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让班级管理规范化、人性化

班级管理制度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事得其反, 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不利于班级管理。我的经验是多设奖励机制, 减少惩罚手段,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 “人无完人”,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学生犯错误后不要马上处罚, 可先提醒、后警告, 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给学生改正的机会。

而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 班级就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

三、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管理

刚进初中的孩子比较单纯, 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实行班级管理工作“分权”, 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同时也可以使有能力的学生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这样对班级管理有益无害。

四、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 尽快适应紧张而又愉快的初中学习生活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自信,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 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之初, 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上讲他们的学习经验, 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 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 使他们建立起了信心, 提高了学习兴趣。

浅谈构建和谐班级之我见 篇9

一、塑造和谐健康的个性心理

个体发展和团队进步是共荣共赢的, 是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要善于融入学生, 与学生共荣共赢共创和谐。在教育中不仅要讲求展现自我, 更应培养和谐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与别人协作的过程中, 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得更多, 成长得更快, 而自己收获的不只是成功, 还有他人的信任、关爱, 让个人的成长没有瑕疵。

1. 用个体去构筑群体

班集体是许多个体的集合体, 是由不同性别、不同个性心理的、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背景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团队。个体是组成班集体的基本元素, 构筑和谐健康的班集体要从塑造和谐健康的个体着手。班级群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但个体发展, 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发展, 切不可忽视。国家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往往某些个体的个性会直接或间接感染其他个体, 具有较大的支配力。故教师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方向, 要给予关注、培养, 并适时修正,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敢说敢唱、敢想敢做、敢于直率评价, 促其张扬的个性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 我班上的陈梅妹同学学习成绩较好, 可最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班干部也辞去了, 不愿与人交流, 班级活动也不想参加, 在家总爱耍脾气。她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 经常通过电话与我交流她在家的表现情况。我结合孩子的在家在校表现, 分析发现这孩子自从她的父亲出国后, 变得性情孤僻。一方面我继续和她的妈妈联系, 探讨教育方法。另一方面, 我经常鼓励她参加各种活动, 并通过谈心、教育她应怀感恩的心爱他人。我还经常叮嘱她, 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爱生活, 爱家庭。通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共同努力, 她能主动为班级处理事务, 参加活动的热情也提高了, 在家的表现也好转了很多。在她的影响下, 许多学生也跟着动了起来, 不再封闭自我, 敢于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与否, 将严重地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班集体, 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 塑造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

2. 用群体来发展个体

群体是个人的集合体,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所有人的感情都沿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这些个体为了班集体的荣誉, 有意识地进行个性的自控自律, 而这种集体心理的形成又有效地促进了每一个个体的发展, 不断地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这是一种自发的、和谐的发展氛围。例如, 我们班在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出色, 几乎在每一周的争夺流动红旗中都胜出一筹, 可就在前几周丢去了一次机会。为此在教师的引导下, 班级中自发展开了一轮自查自纠的大讨论查找原因, 制定更为严格但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纪律, 并自发成立了班风督查小组, 帮助监督个别学生平时无意之中发生的小错误, 在同学们的监督感化下, 一小部分“问题学生”也能主动地按照群体制定的目标和谐地发展。这样, 班级的发展更加和谐, 并且班级中的每一个体的健康个性心理都在逐步地形成并不断地得以完善,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和谐健康的个性心理。

二、培养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胜利。一个人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更离不开师生与生生间的团结协作。一个集体, 由形形色色的个体组成, 他们有的天真, 有的相对成熟;有的老实, 有的相对精明;有的开朗, 有的相对压抑;有的善于动手, 有的善于遐想……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融入角色, 重视把这些异彩纷扬的个性成员, 凝聚在一块, 架设合作平台, 开发学生的合作潜能, 培养他们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

1. 用“责任”去串接群心

责任心是做人、行事、成才的基础。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以身作则, 尽职尽责, 同时我们要善于用责任感来作为教育切入点, 用责任感作为衡量他们的标准, 用责任感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在教育过程中, 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其次是对他人负责, 对班集体负责, 对社会负责, 做奉献爱心的好公民, 让异彩纷呈的心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属——责任, 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使整个团队的发展更和谐自然。

2. 用“活动”来凝聚群心

丰富的班级群体活动, 是培养和谐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 团队合作意识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因为班级群体活动客观上增加了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机会, 也为他们在需要、情感等诸多心理成分上的共鸣创造了条件。例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结对子互帮学等, 都是合作的体现, 尤其是自己筹划自己组织的班队活动、文娱活动、展示班级风采活动等, 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又增进群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让每一个个体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与荣耀, 体验到师生间的融洽与乐趣, 体验到集体的能量永远超出了所有个体的能量总和, 让学生真正尝到:“收获里有你的甘甜, 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呵, 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唱响和谐关系的交响乐。

构建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 篇10

一、和谐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

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 就是在和谐的育人氛围和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角,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下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学会自立、自治、组织与合作, 从而认识并促进自我的发展, 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管理内容的“自主化”。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要树立学生主体观, 促进管理自主化的发展。以学生为本, 激发学生潜能, 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使其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自主地位、自主能力和主体价值, 形成主观能动性, 产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自主管理可以通过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调节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它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 是从学生发展角度设计的管理模式。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的提出, 不仅是追求一般意义上管理效率的提高, 更是思考用怎样的管理理念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 班级氛围的“和谐性”。

现行班级自主管理中的最大弊病在于过分注重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 并以这种考试的等级性、准确性把学生排队, 以此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这是造成不和谐班级的最大障碍。尽可能把机会、荣誉让给每个学生, 让不同起点、不同价值追求的学生有实现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作为教师要更多地欣赏他们, 让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认可和激励。在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下,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理解、尊重、信任、一视同仁的和谐关系, 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才能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构建和谐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 可以唤起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班级自主管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 自我认识、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创造机会。构建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 能增强学生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做到群策群力。这不仅可以使各项管理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而且还能够使任务化为学生行动的动力, 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增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创造性。

2. 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个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系统, 是以育人为目标, 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使其个性获得和谐发展的有序而又开放的系统, 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系统。在这种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系统中, 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 而且获得了人格与精神上的成长和发展, 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

构建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 需要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 班主任是班级的宏观管理者, 起主导作用;学生不仅仅是客体, 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实行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 实现对班级的管理。

1. 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创设班级自主管理的氛围。

作为班级管理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指导者和班级工作的组织管理者。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将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 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初步学会民主自主的管理, 达到管理自动化。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加到管理中来, 使学生成为班级制度的建设者, 班级制度的执行者和制度执行的评价者。

2. 激励每个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 实行岗位责任制。

要想使班级自主管理真正进入良性轨道, 还必须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使班级出现“人人会管理, 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班主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具体的反思中,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进行自我激励, 实现自我改进。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 都是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 由班委会讨论制订后, 再由全体学生讨论、修订的, 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 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 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的班干部选举办法, 变过去的班主任指定班干部为学生“自荐”和“众举”相结合的方式, 即“竞选”的方式。通过竞选, 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与能力。同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在实施监督评价的过程中, 开放监督评价过程, 实现监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以及各科任教师参与到监督评价中, 将监督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让学生成为监督评价的主人, 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 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和评价, 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监督评价不是目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4. 从“他律”到“自律”, 形成和谐的班级师生关系。

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自律的形式多样, 一般有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 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情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 寻找解决方案, 并在运行中形成一整套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把班级准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交给学生, 让学生构思、设计, 让学生承办、主持, 让学生总结、提高, 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 实行班级活动自主化。教师要做的是及时表扬和鼓励,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只要学生有进步, 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并在关键问题上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引, 让班集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步。

5. 建设和谐班级自主管理的生态环境, 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一个和谐的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种教育要素于一体、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班级生态环境则是良好的生活环境、道德环境、智力环境相交融的生命成长环境, 是班级全员和谐共处, 学习、生活、道德、管理等生命品质充分发展的学习乐园和生活家园。和谐的班级生态环境, 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 其外在表现为宽松的氛围、平等的关系、开放和自主的管理。在其中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 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班级的生命源于学生, 存在于积极、健康、合作、创新的精神中。我们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 就是要以人为本, 培育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的自主教育机制, 搭建起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展示的活动平台, 建成学生幸福成长的班级生态园, 形成和谐的班级生态环境。

和谐的班级管理教育谈 篇11

关键词:班级管理;和谐文化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鼓舞下,大中小学纷纷提出和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的设想。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而班级管理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班级管理看似简单,但要想打造一流的班集体,特别是在校内外有影响力的班级就需要班主任煞费苦心了。笔者从教十多年,担任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自己的思考: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将班级建设好,而管理好班级建设和谐文化是关键。

一、制订班级管理的目标

作为一个集体,应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才会不断引领我们前行。所以,一个班级组织,主要的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班主任的影响力,把班级建设成全年级乃至整个学校最具影响力的班级。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一种管理方式。一样的老师,有的学生原本学习不怎么样,但换个班级环境也许就变了个样,主要原因在于能否激起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克服人的惰性,因为按照康德的理论,人都是具有惰性的,但对待这种惰性的态度决定了人的发展程度。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班主任首先要意识到这种惰性的存在,即假设每个学生都可能偷懒,有懈怠的想法,然后针对这种假设,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通过方式多样化和方式转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设计者和指挥者,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日新月异的适应学生心理动态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此消除惰性,发挥积极性,抵消学生对于“枯燥”课程的消极情绪。

二、准确的文化和价值定位

一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它的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全体成员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念。所以,班级管理过程就体现着文化建设。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给Google股票持有人的公开信中说道:“把Google建设成为这样一个机构——它令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就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经济学家于光远说:“管理的关键在于文化。”一个业已形成的逐步内化到每个人心中的组织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动力是难以想象的。虽然一个班级的主体是学生,但班主任在一个班级文化与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一些偏颇的想法或多或少地渗透到其中,如通过掌控班委来监督学生,通过挤压学生课余时间来减少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等。如果班主任是民主的、开明的人,这个班级往往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如果班主任倾向专制、不愿与学生沟通,那么这个班级往往死气沉沉,缺乏朝气。所以要建设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好的班主任,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与班级学生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管理自己,这样才构成了成为一个好班级的前提。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是十分关键的。在西方,即使是校长也常以邀请学生喝咖啡聊天的方式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中国的学生一般没有自主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与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各类活动。因此,相互之间总是表现得很含蓄,不愿吐露自己的心声。若班主任在场,学生总会显得拘谨。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树立和蔼可亲的如慈祥的父母一般的个人形象,使班主任和学生没有距离感,以魅力吸引学生而不是用“棍棒”吓唬学生,以真诚感召人而不是以利益诱导人。

未来社会是一个广泛需要通才型、合作型人才的社会,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机构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把培养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人才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己任。班主任的作用就越发体现得重要了,因为班主任不像任课老师那样只注重本学科教学,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创造让他们共同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三、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为中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依靠个人的努力,而是通过民主的方式组建一个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班委,通过对班委工作的指导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即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是培养一个好的班委团队,树立一个价值理念——就是班委的一切工作是为了班级的声誉以及班级中每个同学的利益而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具。班主任原则上不干涉班级学生具体事务,而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建立一个参与式的、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关键。所谓“参与式”是指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委的事,而且是每个学生的事。每个人都应以把班级建设得更好为己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积极拥护和支持班委的决策,并协助班委做好实际工作。所谓“开放式”是指班委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是透明的,接受大家的监督,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及时修正方案。另外,保证信息的公开性。

而这一切之根本,首先在于班级的民主形式。邓小平同志说:“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民主在形式上是每个人表达意愿的途径,在心理上则是每个人对个人利益得到平等维护和实现的体验。因此,让大家以一种积极的,愉快的心情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方式即是这个组织的民主形式。

对此,笔者认为:每个月的最后两天由班委集中搜集每位同学对下一个月班级主题生活及活动的想法,然后进行统计,根据每个月的情况,合理安排一些活动,最好是班委首先提出一个月的生活主题。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首先召开班委会议,对上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当月工作进行部署,做到让大家心里有数。这样一来,可以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体现民主精神。

此外,笔者并不完全认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比如说一个由40 人组成的班级(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如果男生建议一项体现男生利益的活动创意,而女生并不愿意,但民主投票21:19通过了,这能否算是民主呢?即使是39:1的时候又算吗?我们很难获得一致通过,但我们并不是说要采用一些非正规的手段达到这种一致同意的目的——那反而是不太正常的。我想说的是,这需要班委做些什么——班委应当在赞成与反对的双方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在尊重民意,按民意做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反对者的利益,尽可能地予以弥补,同时听取他们的反对意见——也许这些意见是改进班委工作、避免失误的重要意见。

制度和规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班主任的关心和班长的领导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把好的适合班级管理的方式规范起来,把班级中形成的良好的精神风貌规范起来,把班级中形成的文化规范起来,因此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第一,挖掘本班丰富资源,把班级变成理论的实践场所。由于当今社会和学校条件所限,学生没有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以至于他们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就造成了有人对所学学科缺乏兴趣,在一种类似于强迫的流水线型教育方式下只能培养出失去了个性的所谓“高分低能”的人。那我们为何不把这个集体变成试验田呢?比如说,数学问题中的统计学知识,班委可以组织全班模拟一些如民意调查、抽奖等活动,让大家亲身体验统计学的奥秘。

第二,建立各种学习小组。学生以学习为己任,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每天学习的科目繁多,建议建立一种每人专攻一项,然后通过交流,达到互通有无,触类旁通的学习模式。具体做法为: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分为若干兴趣小组,如语文小组、数学小组、英语兴趣小组、体育娱乐兴趣小组等。依据个人精力,允许一人参加几个小组。各小组独立活动,然后定期召开全班交流会,由各小组指定人员对本小组最近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或由其中优秀学生对近一段时期学习心得进行讲解。

第三,做好沟通工作。班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既要及时准确把班主任的精神传达给同学,同时与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把同学的想法传递给他们。特别是班主任要与班委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班委了解班级每个人的发展情况。

第四,构建思想交流的平台。笔者认为,合作源自信任,信任源自了解。同学之间只有相互了解,才会打破彼此的隔阂,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点做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班委首先要做的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大家为何不愿说,一方面是除了学习之外交流少,另一方面是心中有所顾忌,而这就影响了学习方面的交流有序开展。

由此可知:管理好一个班级,建设班级和谐文化是关键,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 )

和谐的班级管理:正确处理严与宽 篇12

严与宽在管理规范上的差异和对立, 是两类不同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上的反映。具有多样性的班级管理目标在每一时期内又都可以划分出两类: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二者的区别在于双方的地位不同, 主要目标居支配地位, 次要目标居从属地位。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主要目标是针对班内的主要矛盾而言的, 它的解决带有一定的根本性和全局性, 而次要目标则是班内次要矛盾的反映, 它受制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为主要目标服务。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实质上是班级管理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表现为班级管理规范就是严与宽的关系。班级管理规范上的严, 实质上是为了保证班内主要矛盾的解决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宽则是为了集中精力于主要目标的实现, 而在次要目标方面所实行的一种让步。

在管理规范上做到严与宽辩证统一, 关键要善于区分班级每一时期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主次矛盾的关系入手, 确立目标, 然后在管理规范层次上加以具体化。既有针对主要矛盾方面的严, 又有反映次要矛盾的宽, 二者有机结合, 确保管理规范的科学与合理。

其次, 从管理手段上看, 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制度化行为与非制度化行为的辩证统一。

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 班主任对学生奖和惩的行为一切都是按照奖惩制度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的, 它显示的是一种制度化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根据制度和标准进行, 比较注重制度上的原则性执行上的公平性, 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理性化行为方式。与这种行为方式相反, 宽则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 显示出一种非制度化行为方式的特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如果说制度化行为是对事不对人, 强调对原则的遵守和坚持, 那么, 这种非制度化行为则是对人不对事, 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到核心地位, 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制度化行为的准则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非制度化行为崇尚的则是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严与宽在管理手段上所显示出来的对立, 又以双方内在的统一性和互补性为前提。只严不宽, 师生间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 就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出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只宽不严, 单凭学生的自觉觉悟则谈不上及时而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双方才显出深刻的互补优势。在班级管理手段上, 要做到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 关键就在于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既重视班级制度化建设, 同时又要加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这问题上, 有两个常见的错误:一是迷信制度的作用, 认为只要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纳入制度化轨道, 且以奖惩作保证, 就能把班级管理好,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 如果没有学生自觉配合, 制度再严明也是无用, 因为制度毕竟是靠人去执行的。许多“严师”治班的失败就在这里。由于忽视了情感教育, 学生缺乏正常健康的心理品格, 尽管制度非常严明, 班内的突发事件依然很多。二是对教师情感教育的片面强调, 迷信爱的力量能深化一切, 甚至不惜包庇自己所偏爱的学生。这种做法实质上把宽混同于松。殊不知, 宽是以严为前提的, 没有严作基础, 宽中所显示的爱必然是一种是非不分的溺爱。

再次, 从管理方式上看, 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辩证统一。

严是凭借一定的外力强制手段, 把学生的行为纳入既定的轨道之上的, 因此, 在管理方式上, 它必然表现为班主任的外在管理方式: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 学生是被管理的客体,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班主任通过运用班级管理权力, 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监督和调控, 以此确保学生的发展符合既定方向。

与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应的是学生自我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 又是改造者;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种自我培养, 自我塑造的过程。这种管理方式意味着学生所受外在强制力的减弱和学生活动自由空间的增大。很明显, 这种管理方式属于宽的范畴。

严与宽在管理方式上所表现出的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班主任管理能确保一定时期内学生发展的方向性, 但容易窒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自我管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但又易受学生主体素质的局限性制约, 而导致良莠并存的局面。

严与宽的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在班级管理方式上, 必须把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坚持班主任把握方向的前提下,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这方面, 也有两个值得克服的不良倾向:一是事务主义作风。一些班主任事无巨细, 一切都亲自包办, 整天忙于处理班级的各种具体事务。就这些班主任主观方面而言, 非常认真负责, 可以说明整天泡在班里, 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教师刚一离开教室, 班级又乱作一团。究其原因, 是学生的自治能力没有培养出来。二是懒散主义作风。一些班主任视学生自我管理方式为班主任个人的解脱, 认为一旦把权力交给学生, 班主任就无须再插手管事了, 对学生的事务就很少过问, 甚至不再过问了。殊不知, 学生的自我管理只有在班主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良性发展。离开班主任的外在制约, 单纯的学生管理极易走向松弛和混乱。

上一篇:转换技巧下一篇:产业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