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高中历史

2024-08-22

趣味性高中历史(共12篇)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1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 有责任强化历史课的学习。在现阶段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趣味性历史教学, 增强学生历史课的兴趣, 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本文就自己的教学积累, 谈一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经验, 希望能对应试教育下的历史课堂提供一些借鉴。

一、巧妙导入, 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课堂导入是历史课的关键, 导入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这节历史课的效果。历史课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历史事件比较多, 而且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听到一些历史事件, 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兴趣, 导入巧妙,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通过故事方式进行导入, 如在罗斯福新政讲解之前, 通过对罗斯福传奇人生加上故事性进行导入;通过设置悬念进行导入, 如中国古代重农轻商, 但是商人往往比较富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 早期的商业在中国是何时形成的, 等等。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从而促使他们进行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历史真实

美国心理研究者布鲁纳说过, 对学生的学习刺激, 最好的就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而历史课堂又具有非常强烈的画面色彩, 所以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电脑技术, 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历史事件通过动画或者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发动学生, 分组进行多个事件的动画展示。让他们自学课文, 然后自己根据规定制作动画,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对于制作比较精美的作品还可以发布到网上,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三、注重表情, 增强感情表现力

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 情感在历史课堂的运用也非常重要。教师的个人情感对整个课堂都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 教师表现出来的情感要不一样, 通过情感的表达帮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经过, 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过程。特别是教师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 要带有正确的个人情感。对于日本的侵略战争, 应该是极其愤慨的情感, 而对于沦陷区的百姓遭遇应该是同情的。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应该是兴奋的。对于一些古代英雄, 应该带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 比如岳飞作为忠君爱国的名将, 就要对其表现出崇拜, 对其遭遇表示悲愤, 对南宋王朝表示愤慨。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名人名事多不胜数, 对于历史课增加趣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四、总结经验, 增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比不上语数外, 所以, 要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加强历史课与这些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发现, 任何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与各个学科相互联系的, 让学生通过这些联系达到快乐学习。

比如, 在讲到唐朝的时候, 巧妙地引入王勃。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 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以此句来引出初唐时期当政的皇帝是否为明君, 进而提出政权更替情况, 以及出现贞观盛世、开元盛世, 等等。在讲到祖冲之算术的时候, 将其与数学联系起来。而且, 历史与地理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各类战争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理环境, 可以将历史课与地理联系起来。而且, 可以通过化学公式和原理表示出人类从青铜器到铁器时代的重大转变过程。每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各个科目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怎样发现这些联系?怎样通过这些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历史老师自己总结经验。

五、利用网络, 历史与游戏巧妙结合

学生爱玩游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用网络游戏与历史课堂相结合, 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很多游戏都注重故事情节的发生, 也有很多与历史有关的游戏在网络上面非常流行。例如, 目前非常流行的“三国杀”游戏, 就取材于三国历史事件。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可以通过“三国杀”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比如,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刘备桃园结义以三人之力建立蜀国, 等等。

六、有趣设问, 回顾解答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事件已经发生, 无法去亲身感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枯燥的文字变为趣味性的问答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版图非常辽阔, 而战争之后版图变小。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问道: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版图像一头膘肥身健的猪, 为什么战争之后就越来越瘦了, 吃了什么减肥药可以收获这样的效果呢?然后可以通过各个历史事件的回顾进行解答, 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间, 我国经历了各种对内对外战争, 签订了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 进而版图越来越小。

总之, 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尽最大能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的最好证明, 而了解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要责任。作为历史教师, 让学生们有兴趣学习历史, 对重要历史事件了然于胸是必须的课目。同时在另一个层面而言, 对于我国实现中国梦,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2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师除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学科特点决定了还必须有系统的而不零散的、渊博的而不狭窄的、扎实的而不肤浅的学科知识,而且知识决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进行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如此,还要及时地了解史学研究的信息动态,站在科研前沿,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具备了“长流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同时,由于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使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渗透,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活化教材,展得开、收得住,居高临下、运用自如,从而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素质的高低、知识面的宽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低负担、高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因现代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故大量的机械的知识及许多问题学生自己能够去解决,教师关键是要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情境创设、引导启发、组织讨论、质疑解难和变式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并及时捕捉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真正起到教师“诱”和“导”的作用。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不同时期阶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把握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能够从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原因和结果等。通过学史,得出正确认识,启迪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扬长避短,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抽象、概括等,培养学生多问、善问、好问的习惯,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初中历史教材是中外历史的高度浓缩。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中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图表、声像、影视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直观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再认再现历史,以增强教学效果,尽可能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四、合理利用乡土教材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安排适当的时间去参观学习,安排课堂讨论,撰写历史内容的短小文章,不仅培养了学习情感,也渗透了德育,并且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教材,作为对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材,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发挥语言教学的魅力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保证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的工具,讲述法仍是目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准确的历史术语,抑扬顿挫的声调,将学生带入特殊的历史环境,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相反,语言空乏苍白,呆板无力,缺乏生动形象,学生听着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也”。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形成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狠抓语言基本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过好语言关。

托尔斯泰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学好。”而要使其“学好”,变被动为主动,必须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动机,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诚然,素质教育中的趣味性教学绝非是“笑料”,而是包含着严肃认真的思想与情感。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圆满地完成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3

【关键词】兴趣;高中历史课教学;教学观念;评价方式

目前,高中历史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不爱学历史,一提起历史就头疼,以至于讨厌历史课。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如在应试教育指引下,教师顺着高考指挥棒,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生怕学生不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渐渐地学生变成了只会接受知识的“奴隶”。学生为了考出理想的成绩而学习,为了升入理想的高校而学习,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考、考,考试成了教师的法宝,学、学、学,学习成绩成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教学何谈乐学呢?学生思维的火花又怎么能够被激发和点燃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使人把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积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关注学习,在持续性的关注中产生愉悦心理,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驱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好奇心比较强烈,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同时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其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趣味性教学,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趣味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刺激学生,使学生从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趣味性教学运用的前提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历史知识为主,满堂灌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学习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趣味性教学运用的前提。如果运用趣味性教学,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模拟过去的历史,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例如在讲“府院之争”时,笔者起到了导演的作用,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黎元洪、段祺瑞、张勋、美国代表、日本代表,关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学生分别站在各自代表的人物立场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加入了自己对该问题的独到见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府院之争。

二、历史故事的引入是趣味性教学成功运用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感兴趣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历史故事的引入是趣味性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师生动、幽默风趣、富有磁性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有趣的真实历史故事,探究性、启发性、挑战性的学习习题等都是引起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基本手段。课前,教师要敢于依据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历史故事教学情境,设置难易适中、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利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课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故事讲到关键处,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碰到疑点、难点,教师引导、点拨。这样的教学成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过去的历史轨迹,使学生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爱好历史,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热爱学习历史。

三、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当前,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我们要勇于举起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大旗。其实,评价历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一节课教师讲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历史知识,不在于学生一次次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在于学生参与了多少课堂,在于学生是否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陶冶了关爱人类的情操,在于是否增强历史洞察力、历史使命感。同时,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要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因此,增进趣味性教学,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是趣味性教学运用的重要条件。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4

一、要巧设导语, 重视新课的导入

首先, 可以通过巧妙的设问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可以这样设问:“我们都知道中国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才正式回归祖国, 之前一直被英国割占。请问现在的香港等同于香港岛吗?香港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的, 还是通过几个不平等条约被一步一步割占的呢?”因为之前学生普遍认为香港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割占, 并不清楚香港和香港岛的区别, 通过这样的设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使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 也可以利用一些图片或历史视频片断来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到法国大革命时, 可以播放《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视频片断和展示《拿破仑肖像画》, 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激烈程度, 并思考“为什么拿破仑能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这样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 让学生对本课有个生动、直观的初步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使课堂生动起来。

二、要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 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这一课中的美国联邦宪法时, 可以展示“分权与制衡”的示意图, 然后设问:“同学们听说过美国总统有一个口袋否决权吗?这个否决权体现了美国总统拥有怎样的权力?美国总统的否决权是不是没有人或者机构可以对美国总统进行约束?如果有约束则体现了美国宪法什么样的原则呢?”通过这样的设问, 很快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也从中了解了美国宪法中三权分立的重要原则。

2. 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或讲述历史故事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各种有趣的知识, 并把它编成历史剧或者是历史故事, 让学生再通过表演展示出来。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时, 可以将教材中的商鞅入秦自荐、商鞅舌战群臣和南门徙木等内容编成历史剧来表演或者以讲历史故事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方式, 既了解了商鞅变法的艰难以及商鞅如何变法等相关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整节历史课的趣味性增强, 同时可以从中挖掘部分学生的表演天赋,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3. 要善于合理利用现代娱乐资讯

我们高中历史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活力的新一代高中生, 他们对现代娱乐资讯尤为关注。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恰当利用这些娱乐资讯。当然有些娱乐资讯由于艺术加工、满足商业需求等原因, 存在着明显的歪曲历史的现象, 比如现在流行的穿越剧等都有严重的歪曲历史的问题。因此, 我们在利用这些娱乐资讯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去伪存真,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学生学到真正的历史知识,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 要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 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 作为历史教师, 不断加强自身语言的训练, 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描绘历史人物或者讲述历史事件, 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 进而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 并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起来, 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5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种教学艺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课堂教学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它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传授丰富多彩的知识,而且要重视开头和结尾,要使开头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使结尾像豹尾一样强劲有力。而趣味导入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生动、形象,能较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本次培训我体会到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故事传说导入法

即通过讲故事的办法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符合实践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讲七年级下册《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在上新课前我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为国,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

教学中,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常常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也是增进师生情谊、启迪学生智慧心灵的兴奋剂。

二、热门话题导入法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节时,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我这样设计了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这几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三、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种通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境之中的导入方法。学生对一些现象有过浅尝辄止的体验,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会产生认知上的困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若能利用学生的这种困惑设置悬念,就会激发学生深钻课文、探求答案的欲望。当学生在教师在引导下释疑解惑时,他们则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在运用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时,教师所设的疑问要新颖,富有启发性。另外,由于悬念法导语多以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形式表述,所以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好语气和语速,在语气上要表现出疑惑,在语速上要快慢适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牵动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其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练、生物、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之中。

如学习《盛世经济的繁荣》一课时,不妨用杜甫《忆昔》诗导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的描绘,正是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岳飞的《满江红》中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名句,通过吟诵这些佳句隽语,引入《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的讲述,导入恰到好处,也使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形象跃然纸上。而在讲唐宋文化时,唐宋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的名篇佳句,更是导入的好素材。

五、从教材中的导语导入新课

教材中的导语文字流畅生动,富于启发性,能恰如好处地引出课题,把学生的思路抓住,尽快地进入学习高潮,引发学生思考。如《春秋争霸》一课的导语设计得很好:“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如果说,通过‘反戈一击’,我们就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一系列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这样导入能使教学很快进入主体。

六、从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疑问导课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适当的问题,用历史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唤起注意,积极思维,产生一种探索新知识奥秘的强烈愿望,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讲《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时,我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中华大地上何时开始由人类活动的呢?”这几个疑问紧扣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并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很快导入新课。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教学法;应用

兴趣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然后才会主动、愉快、积极的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兴趣主要是靠老师的引导,使用趣味教学法,用历史课本身特有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方法,不断增加历史和教学带给学生的趣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能学到知识。

一、现在高中历史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直都被运用着,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到现在仍有不少老师还在继续用着,大多数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历史,只是在重复那些课本上总结好的结论,重复别人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法学会靠自己去思考。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只是对事实的重复吗,这不是历史教学的本身和目的。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于高中的历史老师来说,他们的教学使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他们的教学不能使历史发挥它的作用,不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要改善和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趣味教学法是一个以兴趣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这是课前的导入阶段,有效的导入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促进师生的情感和交流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说教学是一个艺术过程的话,那么老师所教的东西真正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则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首先学生对这些即将成为自己的东西进行认识是个开始,而认识的开始阶段就是这些东西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既然是一个艺术过程让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感兴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需要老师探索、完善和对经验的总结。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导语部分就起着把学生导入课程的作用,所谓万事开头难,虽然简短但是作用却很重要,一段好的导语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和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文化积淀是非常深的,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用一些古诗词作导语,比较容易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听讲中去思考他们听到的内容。在讲“红军长征”这节课时首先介绍一下毛泽东写的《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看到红军长征的一幅画面,学生读过这首诗就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开始,红军战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很殘酷,但是红军战士并没有被吓到他们对革命是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很多诗词都是学生熟识的通过它们能够很好地导入课程,并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稍后的学习中去。

除了用诗词导入之外,还有用歌谣、故事、成语等这些知识进行导入的。拿歌曲导入来说,歌曲是一个人心灵的语言,是一个人情感的流露和外在表现,所以人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它感染。如在讲《抗日战争》这节课时,可以先播放经典歌曲《松花江上》和《九一八小调》,歌曲的音调低沉、悲壮,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日寇入侵的场面中去,不仅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震撼还容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再说故事导入的方法,故事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历史上的名人故事,他们或忠或奸,或指挥千军万马或是亡国之君的凄惨,都能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些故事历史教材中有不少,资料中也有很多,它们的影响力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外影响也很大。如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和文献,然后选择课程所需要的挑选出来作为导语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要简单和真实生动,这对学生听课与学习很有帮助能够增长学生与课文有关的很多背景知识,同时孙中山其人对中国革命的探索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他的了解,这也是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听起课来更容易。

三、在多媒体教室讲课是趣味教学法中重要的一种

多媒体教学是以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喜欢这种方式。多媒体集中图、声、动、文为一体把历史的过去重新向学生展现,使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动、真实和具体,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如在讲《美国1787年宪法》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听一下美国国歌同时给学生展示有关图片,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历史画面并带着学生走进画面中。

四、使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有助于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幽默也是一种聪明,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它具有轻松地特点也有艺术的性质,它能使学生在听讲时愉悦、轻松,使他们的头脑不那么沉重与紧张,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幽默不是讲笑话,它要有能启迪与教育学生的作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使他们在听讲中学会思考,进而学会主动去学习。

五、总结

趣味教学要解决的就是历史课程的枯燥乏味问题,历史本身就包含了多种趣味。在用趣味教学法进行讲课时,老师要端正态度,从历史中挖掘趣味让历史课程展现出更多的趣味。趣味教学法不是指哪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就是趣味教学法中的一种。

参考文献:

[1]戚亚琴.趣味教学法:操作框架[J].教学论稿.2011,32

[2]张燕.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201

[3]赵志平.趣味教学法应用实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0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7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有效的课堂导入。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导入时, 可以利用谜语、故事、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 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提出“太白全集”这个谜语, 让学生根据这个谜语猜一个历史人物。 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学生之间会进行热烈的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 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能够猜出谜语的答案是李鸿章。 在学生猜出谜语的答案后,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洋务运动这部分内容。 又如, 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 课程一开始讲述的是“百将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可以选取中华文明五千年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纪录片的视频片断, 这个纪录片主要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经过。 上课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片段, 通过播放视频将百家争鸣时的情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 拉近了史实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课时, 注重有效的课堂导入, 利用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2.在课堂提问时, 采用抽签或猜拳的方式。

以往教师在上课时总是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 不会提问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 某些教师甚至认为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是在浪费时间。 随着时间的增长, 很多后进生都会认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与自己无关的。 在新的条件下, 教师要转变这种认识, 每名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每位学生同样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让他们展示自己。 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主观决定谁回答问题的方式, 在课堂提问时, 可以利用抽签或猜拳的方式。 抽签的方式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前, 根据班级中学生的人数和姓名制作不同的竹签, 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闭着眼睛, 对签筒中的竹签随意抽取, 被抽到的学生回答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提问方式, 会给予学生新鲜感, 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运用这样的课堂提问方式, 可能较为困难的问题会抽到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将困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或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然后综合这些简单的问题获得答案。如, 在解答《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后面的学习延伸中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理解罗列出的这三句话的意思, 将他们翻译成白话文, 然后带领学生总结这三句话中体现的孟子的思想, 理解了句子中孟子的思想后, 回看课文内容寻找文章中出现的哪位希腊思想家与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通过将一个问题分为三步, 将困难的问题简化, 使后进生能获得回答正确的喜悦,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课堂提问时, 也可以采用猜拳形式。 教师提出问题, 询问哪些学生愿意回答, 若是一个问题有多个学生回答, 就采取猜拳的方式, 谁赢了谁就回答问题。 采用这种方式, 改善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有利于构建有趣生动的高中历史课堂。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

学生对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 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如, 在学习《鸦片战争》时, 教师在讲到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时, 可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传统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我国灾难的开始, 因为鸦片战争后我国就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好处有坏处的, 在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让学生谈一谈鸦片战争的好处。 这个问题是学生不曾细想的,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基于学生的讨论, 让学生了解到鸦片战争其实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海、天津等口岸城市在此时得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旧上海一度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大城市, 这对于日后“中华民国”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讨论了有关鸦片战争的有利之处后, 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问题上。 让学生谈谈在新的时期, 应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后, 学生之间定会展开激烈讨论, 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 很多学生会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开战, 通过战争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这样的看法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人人都热爱祖国。 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答案后, 需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在当前的条件下, 学生要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面对中日问题时需要开战, 现在是和平年代, 祖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学生要铭记历史并维护今天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往来,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造和谐的大家园。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 丰富课堂内容,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总之, 为了构建有趣生动的高中历史课堂,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 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 丰富教学内容。

摘要:长期受应试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历史课堂的第一印象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 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 趣味性课堂成了评价课程的重要指标, 教师要注重构建有趣生动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趣味性,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1]马万杰.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J].考试周刊, 2011.

趣味性高中历史 篇8

一、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生动因素,利用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教师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列举生活案例、展示历史影视片段、利用多媒体传递多元信息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重要学习契机。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文字等信息进行立体展示,给学生视觉、听觉都带来重要冲击,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学习突破力量。

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借助多种媒体,如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纪录片,学生对视频相关片段形成直观感知。教师根据视频观看设计思考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具有什么样的特殊背景?十月革命取得哪些成果?十月革命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很快就形成学习共性认知。有学生说:当时的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因为改革不彻底,导致俄国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国的社会矛盾非常突出,一战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俄国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因为矛盾激化,形成革命爆发的基本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而且有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伟大领袖列宁的领导,奠定了十月革命的坚实基础。也有学生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成果与意义时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摆脱沙俄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给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战斗经验。

从学生对相关问题剖析情况可以看出,相关影视片段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直观感知机会。学生在对相关问题探讨时,能够结合视频材料进行,这说明教师利用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是高效的、成功的。

二、互动优化,丰富学生学习手段

新课程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是合作互动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共性认知。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要关注合作学习形式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合作学习形式众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合作学习形式被固化了,将小组讨论当成是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这无疑局限了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小组检查、小组竞赛、小组辩论、小组间横向合作、小组操作、小组演绎、小组调查等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形式,教师要根据学习需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形式,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进行归结,形成问题集锦:马克思主义产生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问题展开集体讨论,并提交课堂展示。有小组选择了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两个方面。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资本主义制度又有不可摆脱的弊端存在;阶级基础,在19世纪,欧洲已经爆发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阶级基础自然形成。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的共同作用,促使马克思主义诞生。有小组选择第三个问题:巴黎公社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人过于强大,主观原因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

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并发动学生展开自由讨论,给学生以充分发言权,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热情,其合作学习气氛和谐,效果显著。

三、活动组织,促进学生实践感知

为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学习内容设计适合教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形成学习认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很高,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社会调查、信息搜集、课堂辩论、历史演讲等,都属于历史实践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多元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兴趣指数,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

在学习《苏美争霸》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演绎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代表美国,一部分代表苏联,教师利用抽签形式选出代表,代表以演说形式分别阐述其战略战术以及施政纲领。美方代表:我们根据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在欧洲东部地区扩张地盘,进而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发展。苏联代表:我们与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就是要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美方代表:我们联合英国、法国等,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我们这个组织是一个准军事同盟,共同抵御苏联的军力成长。苏联代表:我们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这也是军事政治集团。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美国和苏联展开针锋相对的演讲活动,激活了课堂学习气氛。教师设计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在学生思维激辩中被逐渐推向深入。

谈趣味性历史教学 篇9

在教学实践中, 为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兴趣应用较广的方式是“史话教学”。即教师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准确凝练的历史术语创造出一种讲故事的氛围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长处在于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历史人物或事件活化起来, 从而缩短学生对相去甚远的历史情景在心理上的距离, 进而促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历史之魅力也由此而折射出诱人的七彩光环。譬如, 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中, 可将整个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历程比做是一朵小花, 是一朵刚刚结出的小花, 由于得到众人的关爱, 使其能崭露头角, 破地而出, 呼吸的是资本主义的空气, 却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之中, 这使得它虽然能成长了一段时间, 后来却由于水土不服而夭折。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感染, 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变得形象生动。如讲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时, 教师面向地图, 右拳打在山东、左拳击在陕甘宁边区, 只露出了胸脯, 风趣形象, 不仅明了当时的态势, 而且为以后的战略反攻作了铺垫。这种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渲染深化教材的做法, 无疑在学生记忆的荧光屏上留下了难以消逝的深深的印痕。

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化, 还可通过导言的设计、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其他手段的独具匠心设计上。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 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 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把人造出来的,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 也有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成的, 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 有的教师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 让学生进行拼图演示。学生将事先剪好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图形, 逐一贴在中国地图上, 当图纸贴满地图后, “瓜分”之概念就不再是抽象的了。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如同做游戏, 因而备感有兴趣。再如, 讲“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时, 有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它制成动态地图, 把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空间变化过程一一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 有条不紊去感知……凡此等等, 无不趣味盎然, 学生新奇感倍生。

浅谈历史趣味性教学 篇10

一、精心设计, 抓住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 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的导入环节犹如一场话剧的序幕, 起着辐射整堂课的作用, 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热情。比如, 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 笔者是这样导入的:20世纪80年代民意测验结果, 美国四十多任总统中最受尊重的是林肯总统。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这些问题的抛出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鼓励发现, 提出质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课堂质疑能开启学生的心智, “疑”设得恰到好处, 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无疑而生疑, 有疑而思疑, 思疑而解疑, 解疑而心悦。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 为引导学生质疑,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地处欧洲西部的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期对地处亚洲东部的清王朝发动战争?学生很自然地把当时两国的状况作了一个对比。在学生对比过程中,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教训?学生质疑, 解疑, 层层挖掘, 会越学越开心。

三、深挖教材, 激发兴趣

历史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 教材中的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各具特色的趣味性:有喜悦, 有悲哀;有流传青史的英雄, 也有千夫所指的败类。我们教师要钻研教材, 深挖教材, 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 再现历史, 重塑历史人物, 使学生受到感染, 产生共鸣,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在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 感知会比较敏感, 记忆比较牢固, 想象也较丰富。教师如果对教材熟练驾驭、应用自如, 教学中的趣味性很容易溢于言表。如在讲解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时, 前者是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 控制出入山海关的大门, 截断敌人的退路, 我们可以形容为“关门打狗”;后者是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神速地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 然后打两头再取中间, 我们称之为“瓮中捉鳖”。

四、选择故事, 活跃气氛

学生喜欢听历史故事, 还会绘声绘色地讲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短小故事, 但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 把历史课变成故事会, 应注意突出历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经常搜集一些有趣的故事, 穿插到课堂内容里,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历史知识。如讲春秋战国、秦汉以及三国时期的内容时, 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将教材串联起来, 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应用多媒体, 增强直观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 不仅能将历史课堂生活化, 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红军长征”的内容时,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对于红军长征行军路线, 学生往往难以搞清楚。笔者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 演示了工农红军途经的重要地点, 让课件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之后, 很容易就能清楚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直观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六、开展活动,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激发其兴趣, 培养其能力。如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历史上的今天”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会、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编制历史年表等等。

让历史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篇11

【关键词】历史课堂 趣味教学 探索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9-02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少,课堂教学任务大。因而,“如何在45分钟内使课堂教学达到新课改要求,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成为历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一句话:“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索知识的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意思是说,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要素。因此,历史老师的一个基本方法来解决上述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熟练使用各种教学技能,使历史教学充滿了乐趣,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学习,使学生喜欢他们,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历史教学具有趣味性呢? 通过多年教学,我积累了一点教学经验,虽不成熟但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巧妙导入技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一个巧妙的课堂导入,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可以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确定的愿望。随着运动的前奏,然后开始让学生获得一个强大的感染,使整个身心进教室。如在谈到繁荣的秦汉文化,我提取新闻在报纸上:“据报道,1990年7月,探险家在美洲在丛林中发现一个孤立的汉族村,村民们都说汉语,维护当汉民族特色。如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摘录了报纸上的一段新闻:“据报道,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着汉时的民族特色。根据研究,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这时我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徐福漂洋过海去干什么吗?答案就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引导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二、 利用课堂气氛,巧设课堂技巧

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使用。问题成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注意常用的方法。但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问,效果也不一样。如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学生一般都有些沮丧。这时如果你可以添加一个有趣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同的。如讲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目“法国大革命”后,问学生“谁知道路易十六是怎样被捉住的吗?”然后老师指出:“是由于他的马车太大被城门卡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被处死这些知识深化路易十六的印象,进一步了解皇室的挥霍,封建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人机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逐步流行于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与多媒体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生产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和学习认知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证实:多媒体教学刺激强度大、可变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四、故事教学,让课堂更加活跃

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教学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清代文化时,讲到范进中举的故事,教师用诙谐的语言,简单介绍范进中举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各方面的反映,使学生了解到各方面的讽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技巧,巩固课堂成果

课堂巩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常规的巩固往往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无聊,在设计课堂整合,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利息和多样性。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表达类型,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组抢答,辩论,让学生在温暖的气氛中牢牢把握基本知识、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热情。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在学习了拿破仑帝国、全课总结后,教师出示讨论题:你怎样评价拿破仑?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双方唇枪舌剑,精彩纷呈。 正方某生:我方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保证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反方某生:但拿破仑称帝、分封贵族、崇拜欧洲宫廷,纯属历史倒退,所以我方认为拿破仑是一个反动的军事独裁者。 正方某生:拿破仑称帝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结果。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适应了法国革命形势的需要,以他的执政措施,并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扞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反方某生:可他后期的战争是侵略性的,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正方某生:但我们也应看到他扩张战争的积极性。他强迫法国占领下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实行《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法典》成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这样,学生在激烈争论中,兴趣盎然地掌握了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巩固了新知。

六、巧用记忆技巧,让课堂更有效

1.编顺口溜、打油诗。

吸引人的顺口溜,打油诗有一定的节奏,节奏强,受学生欢迎,记忆效率相对较高。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给学生编一顺口溜:“(17世纪)40开始88变,1689立法案。推翻专制建资统,推动世界史进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记住一些重要事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谐音记忆法。

更多的人物、事件、提取核心单词、字母或谐波,使记忆材料变得相对幽默有趣,生动活泼,和改变机械记忆图像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很容易地记住的记忆材料。例如: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连在一起是:“刘贺叶朱周”,根据谐音意思是:“留荷叶煮粥”。

总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课堂教学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历史,学生有兴趣,乐于学习、探索,积极寻求知识,牢牢把握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朱汉国, 王斯德.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 师范教育司 . 历史课程标准研修.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趣味性 篇12

一、以历史故事为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中有大量的故事, 这是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地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学会以历史故事为诱导, 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很多事情都有一些我们成人不一样的看法, 我们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特点的情况下, 研究学生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兴趣。只有知道学生的心理倾向,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兴趣是可以通过培养形成的, 以故事为基础, 加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这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途径。从古至今, 朝代更替, 历史上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 历史教师只有在这些事情当中取舍得当, 提取有用的事情进行教学讲解, 才能持续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关注和兴趣。

二、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其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于这点教师必须十分清楚。通过了解谁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脱离应有的轨道, 才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以主人翁的态度和教师共同探讨、分析历史事件。唯有如此, 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有主人翁的态度, 感到学习历史有趣, 也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三、营造良好的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学会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 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 进而喜欢历史课。此外,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在学习中敢问敢发言, 形成一种其乐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就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往良好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教学氛围, 可以让教师从容地教授历史知识, 学生认真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当中, 师生之间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讨论,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大力挖掘历史教材的有趣因素, 鼓励学生探究

历史教材的故事很多, 思想观点也很多。作为历史教师, 要想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就要着力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有趣因素,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 以便于理解和掌握。历史教师可以就某一观点展开, 加入一些有趣的因素, 再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会有一些引人发笑之处, 教师收集这样的例子和材料并加以恰当地运用, 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学习, 教学效果就会更佳。

五、注重夯实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历史知识容量大, 这就要求我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学习和巩固。历史教学中我们历史教师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 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形成概念、意义等过程的教学, 这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教育发展趋势, 是提高学生智商和情商的良方,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篇:主梁优化下一篇:高血压病辨证治疗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