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抗菌效果

2025-01-19

体外抗菌效果(精选7篇)

体外抗菌效果 篇1

抗生素作为传统抗菌剂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依赖性愈来愈强, 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增强、药物残留、肠道菌群失衡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寻找一种更为安全环保的抗菌剂成为世界性课题。抗菌肽就是一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抗菌剂[1,2]。抗菌肽 (Antibaeterial peptide) , 又名抗微生物肽 (Antimicrobial peptide) 、抗生素肽 (Antibiotics peptide) , 是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的一种由基因编码经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生物活性肽, 它构成了生物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具有广谱抗细菌活性作用。它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 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强、低耐药性、低毒[6,7]等特点, 是极具潜力的抗菌药物。

黄粉虫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接触微生物、有毒物质等也可产生天然抗菌肽, 但数量较少且很难提取到。菌刺、菌饲、热激、和超声波等方法均可诱导黄粉虫分泌抗菌肽, 但菌液注射的诱导效果最佳[10], 在注射诱导24 h后破碎全虫能获得含量较高的抗菌肽[11]。

本研究设置注射诱导0、1、2、3次四组黄粉虫幼虫, 注射诱导24 h后, 根据阮华波[11]提取方法进行调整制备黄粉虫粗提液, 比较四组间黄粉虫抗菌肽的含量及体外抑菌效果的差异, 为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和大规模提取纯化黄粉虫抗菌肽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昆虫

四龄黄粉虫虫体由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实验室提供。

1.2 供试菌种

大肠杆菌 (E.coli) 为四川农业大学药学实验室提供。

1.3 仪器及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 (Unico WFZ UV-2000型) 、低温真空冷冻干燥机 (Telster Lyoquest-55plus型) 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试验用水均为实验室自制蒸馏水。

2 方法

2.1 灭活大肠杆菌悬液的制备

将大肠杆菌在LB肉汤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离心收集菌体, 调节浓度至1.2×1012cfu/m L。细菌灭活:大肠杆菌用0.3%甲醛溶液混合培养36 h灭活。灭活效果检测:取100μL灭活的大肠杆菌细菌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中, 涂布于LB平板上, 37℃培养48 h, 观察有无细菌的生长。

2.2 注射诱导黄粉虫分泌抗菌肽

取四龄黄粉虫200头, 分为4组, 每组50头。用浓度为1.2×1012cfu/ml的灭活大肠杆菌菌液, 按1μL/头剂量注射四龄黄粉虫幼虫。第一组为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第二组注射1次;第三组注射2次;第四组注射3次, 每两次注射间隔为24 h;注射24 h后, 选取活虫体提取抗菌肽。

2.3 抗菌肽粗提液的制备

挑取各组活体黄粉虫, 各自称重后, 放入75%乙醇溶液中润洗片刻, 用滤纸吸去体表液体后置于已灭菌的研钵内, 按重量体积比 (1:1) 加入提取液 (0.05mol/L调至p H=5的乙酸铵缓冲液、35μg/m L苯甲基磺酰氟, 2‰巯基乙醇, 0.2 mg/L EDTA、1 mg/m L苯基硫脲) 充分捣碎, 匀浆液在4℃, 8 000 r/min高速冷冻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 随后放至100℃恒温水浴箱沸水浴5 min, 迅速冷却后以8 000 r/min (4℃) 离心10 min, 用200μL移液枪吸取上清液装于灭菌处理的EP管中, 放入4℃冰箱中冷藏备用。

2.4 粗提液抗菌肽含量测定

考马斯亮蓝法 (Breadford法) 测定黄粉虫抗菌肽粗提液浓度。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蛋白 (结晶牛血清白蛋白) D595nm值, 以标准蛋白浓度 (mg/m L) 为横坐标, 吸光值D595nm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各组抗菌肽粗提液D595nm值, 结合标准曲线求抗菌肽粗提液浓度

2.5 粗提液体外抑菌效果实验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每组分别用无菌营养肉汤将药液二倍稀释至11个浓度梯度, 加入等量1.0×106cfu/ml大肠杆菌悬液, 预留一孔加入LB营养肉汤作为对照。置于37℃培养箱中, 24 h后取出。记录各组溶液澄清孔数, 计算MIC值。上述实验重复3次。

2.6 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显著性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P<0.01作为差异极显著性判断标准;以R2>0.999作为一元线性回归判定依据;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注射诱导次数下粗提液抗菌肽浓度比较

注射诱导次数对各组粗提液抗菌肽含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对照组与诱导组粗提液抗菌肽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射诱导一次与两次粗提液抗菌肽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射诱导两次与三次粗提液抗菌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2 不同注射诱导次数下粗提液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注射诱导次数对各组粗提液MIC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注射诱导次数对黄粉虫抗菌肽粗提液MIC值有极显著性影响 (P<0.01) , 对照组无明显抗菌活性。

4 讨论

昆虫不同于高等动物, 它们不产生抗体γ-球蛋白, 而是以抗菌肽、抗病毒因子、凝集素、溶菌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等多种活性因子, 配合多种功能的血细胞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完整的防御体系。故接种微量的病原菌可诱导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黄粉虫抗菌肽的分泌作为一种免疫现象, 同时也是其重要的防御机制[12]。

在对四龄黄粉虫进行菌液注射时, 体内一系列相关的防御体系开始表达, 破碎虫体后可得到数量可观的抗菌肽溶液。而连续菌液注射诱导, 可能使虫体反复接受外界刺激, 免疫系统增强, 抗菌肽分泌增加, 故所得提取液抗菌活性较好。

在对黄粉虫幼虫进行菌液注射诱导时, 虫体除了接受病原体的刺激, 还接受物理机械刺激。在诱导下所作的首要反应是促进新的细胞生长以抵抗机械损伤, 于是可能表达出对抗菌活性有负作用的蛋白质和多肽。Emilia[13]等报道, 非洲爪蟾Xenopus的组织中发现一种促伤口愈合的活性肽, 可能与加速创口细胞分裂增殖有关。在连续三次注射诱导的过程中, 黄粉虫幼虫接受的机械损伤强度增大, 一方面, 对抗菌活性有负作用的产物增多, 另一方面, 虫体免疫系统积极应答有限, 抗菌肽活性降低或部分降解, 导致注射诱导两次效果优于注射诱导1次和3次。

虽然黄粉虫抗菌肽自发现至今被人们认为是现有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 其研究及应用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中的热点, 然而在生产加工方面, 抗菌肽无论是基因工程生产还是化学合成生产, 目前还很难达到产业化的规模, 化学合成制备难以保持抗菌肽的天然结构及活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抗菌肽表达效率低, 且常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 后期处理难以获得纯品[14], 因此通过优化诱导条件提高诱导效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采用菌液注射诱导方式, 注射诱导次数对黄粉虫抗菌肽提取含量、虫体死亡率、体外抑菌活性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虫体诱导两次时, 黄粉虫抗菌肽诱导效率最高, 虫体死亡率较低 (16.92%) , 抗菌肽含量较高 (2.24 mg/m L) , 抑菌活性最好 (MIC=0.139 9 mg/m L) , 提取率约为1.12%。从而为筛选黄粉虫抗菌肽的最佳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体外抗菌效果 篇2

1材料

1. 1 试验菌株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12 株,编号分别为HXC、HXX、HJZ1、HJZ2、HBX、HLJ、HBS、SXY、HKT、SDQ、HXW、HBB,分离自临床; 质控菌大肠埃希菌( 菌株编号为ATCC25922) ,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1. 2 抗菌药物

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黏菌素均为国产药,市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 鉴定合格,使用时均在有效期内。

1.3中药

地锦草,购自河南省禹州市药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 要求进行鉴定合格。

1. 4 培养基

MHA培养基( 批号为20120206 ) 、营养肉汤( NB,批号为20110602)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批号为20120502) 、GN增菌液( 批号为201108016 ) ,均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 5 主要仪器

YJ系列医用净化工作台,购自吴江市雄峰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 型号为YXQ - LS - 75S Ⅱ) ,购自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台式空气恒温振荡器( 型号为H2 -9211K) ,购自江苏太仓市华利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型号为GHP9160) ,购自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 电子天平( 型号为AUW220D) ,购自日本岛津公司; 超低温冰箱,购自合肥美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Hisense冰箱,购自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量程单道手动可调移液器,购自百得实验室仪器( 苏州) 有限公司。

2 方法

2. 1 菌株的复壮与纯化

将菌种从- 80 ℃ 冰箱中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接种环接种至GN增菌液中,37 ℃ 培养16 ~ 18 h;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 ℃ 培养16 ~18 h; 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挑取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圆形、湿润、半透明的红色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染色,用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检查。把经过鉴定的临床分离菌株及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分别无菌接种至GN增菌液中,12 h后用无菌接种环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 h后放4 ℃ 冰箱保存作为菌种用。

2. 2 地锦草原液的制备

准确称量地锦草200 g,加入10 倍量左右纯化水,浸泡30 min; 先用武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头煎30 min,二煎20 min,三煎15 min。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拌,每次煎得的药液都用4 层纱布趁热过滤,药渣也趁热过滤,合并3 次滤液后用文火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 g /m L。100 ℃高压灭菌15 min,4 ℃冰箱保存,备用。

2. 3 抗菌药物原液的制备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精确称取适量的抗菌药物,无菌操作溶于100 m L灭菌过的纯化水中,若药物不溶于水,可加入相应的助溶剂使之溶解; 然后加入灭菌过的纯化水定容至100 m L,制备成浓度为2 560 μg / m L的母液; 最后根据需要分装于若干个10 m L的离心管中,置冰箱内于- 20 ℃ 保存,备用。

2.4地锦草平板的制备

根据地锦草浓度加入所需的药液量和MHA培养基,混合均匀,待琼脂平板凝固后倒置待用。

2. 5 抗菌药物平板的制备

每个平板加入2 m L不同梯度的抗菌药物,再加入40 ~ 50 ℃的MHA培养基18 m L,混合均匀,待琼脂平板凝固后倒置待用。

2. 6 地锦草与抗菌药物联用平板的制备

每个平板加入2 m L不同梯度的抗菌药物,再加入事先制备好的含有一定浓度地锦草的MHA培养基,混合均匀,待琼脂平板凝固后倒置待用。

2. 7 地锦草与抗菌药物联用的体外药敏试验

挑取纯化好的单个菌落至GN增菌液中过夜培养,调整菌液浓度至0. 5 麦氏后,用营养肉汤以1∶10稀释,用微量移液器吸取1 ~ 2 μL菌液接种于已制备好的含药琼脂平板表面( 每处细菌数约为1 ×104cfu) ,待菌液干后倒置于37 ℃ 温箱内培养18 h。试验重复3 次,取其平均值。

结果判断: 将琼脂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抑菌效果,以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最小抑菌浓度( MIC) ,单个菌落生长的忽略不计。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 的抗菌药物耐药、中介、敏感性标准( 2009 年第19 版) 进行判断,标准中未包含的药物耐药界定参考同类药物中相似药物的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 1 地锦草对12 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见表1)

mg·mL-1

由表1 可知,地锦草对12 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MIC值范围为7. 813 ~ 31. 250 mg /m L。

3. 2 10 种抗菌药物对12 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见表2)

μg·mL-1

注:R代表该菌株对该药耐药,I代表该菌株对该药中介,S代表该菌株对该药敏感。

由表2 可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是100% ( 12 /12) ,对头孢噻呋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是91. 7% ( 11 /12) ,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是83. 3% ( 10 /12 ) 。对黏菌素的敏感率是66. 7% ( 8 /12) ,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是58. 3% ( 7 /12) 。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的中介率是41. 7% ( 5 /12) 和50. 0% ( 6 /12) 。说明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普遍。

3. 3 地锦草与10 种抗菌药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 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地锦草与抗菌药联用时抑菌协同率较高的是头孢曲松83. 3% ( 10 /12) ,头孢噻呋、氟苯尼考都是75. 0% ( 9 /12) ,多西环素是58. 3% ( 7 /12) 。抑菌颉颃率100% ( 12 /12) 的是恩诺沙星、黏菌素,75. 0% ( 9 /12) 的是大观霉素,58. 3% ( 7 /12) 的是阿米卡星。与阿莫西林、安普霉素联用时以无关和颉颃作用为主。

4 讨论

地锦草对临床分离的禽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尚未见有资料报道,本试验测定的结果是地锦草对12 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7. 813 ~ 31. 250 mg / m L,即地锦草对不同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同,但差别不大。严晗光等[14]以地锦草为主药,自拟处方,经水煮处理后测定中药液对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 5 mg / m L,这和本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笔者在前期试验中测定了40 多种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其中地锦草的抑菌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强。目前,尚缺乏对中药抑菌效果的统一判定标准,如果按照郎利敏等[15]介绍的判断标准,MIC <7. 80 mg / m L为高度敏感,7. 80 mg / m L ≤ MIC <250 mg / m L为中度敏感,大肠杆菌对地锦草属于中度敏感范围。由于本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会影响不溶于水的成分提取,且药物加热过程、浓缩过程、高压灭菌过程都会使对热敏感的中药成分受到破坏,从而使地锦草的抑菌效果降低。

本试验所选的10 种抗菌药物均为临床常用药,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病原菌对这几种抗菌药物都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且这12 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都为多重耐药菌株,最少的是4 耐( SXY株) ,最多的是10 耐( HLJ株) 。本试验数据和郑蓓等[16]在2011 年监测的大肠杆菌耐药性试验数据接近( 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最高耐药率是88. 5% ) ,本试验所用的大肠杆菌是2011 年10 月份—2012 年4 月份收集的临床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已达100% 。郑蓓等[16]报道的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为12. 8% ,本试验检测的结果是41. 7% ( 5 /12 ) 。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说明细菌的耐药程度在逐年升高。提示目前临床鸡大肠杆菌的耐药形势相当严重,一旦确诊为该菌感染,应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药,不应盲目用药。

中药和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理不一样,抗菌药的作用机理比较清楚,通过直接作用于病原菌新陈代谢的某个或某些环节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 而中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药物所含的甙类、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免疫活性物质能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既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了病原菌的耐药性和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又克服了中药单用时抗菌效果不明显的缺点,具有疗效高、毒性小、残留少,减少抗菌药物用量等优点,不仅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还可以增加饲料转化率及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中药和抗菌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个药代动力学过程,也可能是一个药效动力学过程,既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互相制约。如地锦草和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联用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与黏菌素、恩诺沙星、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等联用主要表现为颉颃作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多能形成协同作用,多数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能达到作用互补、毒性互制的作用,同时中药和抗菌药联用也会产生颉颃作用、降低疗效,或增强毒副作用,加重病情。因此,临床采用中西药联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物组合,避免滥用、乱用。

体外抗菌效果 篇3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水浴箱。

1.2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沙氏液体培养基、1%葡萄糖肉汤培养基、10%兔血清肉汤培养基。

1.3 药物

连翘饮片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 连翘颗粒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009046) 购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1.4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大肠埃希氏菌 (44113) 、白喉棒状杆菌 (38101) 、肺炎链球菌 (31001)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2210)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32209) 、绿脓假单胞菌 (10211) 、白色念珠菌 (98001) 、卡他球菌, 卡他球菌由细菌检验室从咽喉标本分离, 白色念珠菌为广州市药品检定所惠赠, 其余菌种购自北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实验方法

2.1 药液制备

2.1.1 连翘煎剂制备

称取连翘饮片50g, 加蒸馏水500mL, 浸泡30min, 煎煮30min, 将药液滤出, 再将药渣加水适量煎煮30min, 将2次过滤药液混合后水浴浓缩成50mL, 即为连翘煎液 (生药1.0g/mL) 。

2.1.2 连翘颗粒药液制备

称取连翘颗粒3.5g (每袋0.7g, 相当于10g饮片) , 加蒸馏水至50mL, 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 即为连翘颗粒药液 (生药1.0g/mL) 。

2.2 供试菌液制备

将各种供试细菌在营养琼脂斜面上37℃传代培养24h, 每种细菌各挑取一环再次肉汤增菌, 37℃培养6h, 然后把各供试菌新鲜培养物制成菌液, 浓度相当于5×106cfu/mL;白色念珠菌在实验前48h接种于改良沙氏液体培养基, 25℃培养, 实验时配制成浓度相当于5×106cfu/mL的供试菌液。

2.3 MIC的测定

采用试管内药液2倍稀释法, 即肉汤稀释法[2]。

2.3.1 药液的稀释

药液分别用营养肉汤配置成每mL含生药量0.50、0.25、0.125、0.0625……0.00195g共9个药物浓度 (编号1~9管) , 每管总量1mL, 蒸汽灭菌。对链球菌的试验尚需在灭菌药液中添加1%葡萄糖, 对肺炎链球菌和白喉棒状杆菌则在灭菌药液中添加10%灭活兔血清。白色念珠菌的测定用改良沙氏液体培养基配制成9个药液浓度。菌种对照为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加试验菌, 药物对照为不加试验菌的药液。

注:菌种对照各菌生长正常;药物对照无菌生长

2.3.2 加菌及培养

2种药液的各个浓度管及菌种对照管分别加入5×106cfu/mL的试验菌液0.1mL, 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h。对白色念珠菌的试验为药液加菌液后28℃培养48h观察结果。

2.3.3 结果观察

以浊度为指标肉眼观测各管有无菌生长, 判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 , 即最小药物浓度。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连翘2种剂型抑菌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结果看, 2种剂型对白色念珠菌都不敏感, MIC>0.50g/mL;对其他8株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连翘颗粒介于0.0039~0.0313g/mL, 连翘煎剂介于0.0078~0.1250g/mL。其中两种剂型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相同, MIC为0.1250g/mL;对大肠埃希氏菌、白喉棒状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卡他球菌的MIC, 连翘颗粒分别是0.0313~1、0.0078、0.0078、0.0156g/mL和0.0313g/mL, 连翘煎剂分别是0.1250、0.0625、0.03131、0.125g/mL和0.125g/mL, 显示连翘颗粒对大肠埃希氏菌、白喉棒状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卡他球菌的抑菌效价明显比连翘煎剂高, 这可能是饮片在高温煎煮过程中, 各成份互溶、共溶, 或部份发生反应产生其他新的成份, 从而使药性温和, 降低了抑菌效价所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虽然连翘颗粒比连翘煎剂的抑菌效价稍高, 但差别不大。

4 结语

从实验结果看, 连翘颗粒对大肠埃希氏菌、白喉棒状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卡他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连翘煎剂;两种剂型对白色念珠菌都不敏感, 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相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大致相当, 可为连翘不同剂型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 从体外抗菌试验的角度观察连翘颗粒和连翘煎剂2种不同剂型的抗菌作用。方法 用试管内药液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连翘颗粒和连翘煎剂对试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结果 2种剂型对各实验菌的MIC为:连翘颗粒介于0.0039~0.0313g/mL, 连翘煎剂度介于0.0078~0.1250g/mL。结论 连翘颗粒对大肠埃希氏菌、白喉棒状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卡他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连翘煎剂;2种剂型对白色念珠菌都不敏感, 对肺炎链球菌的MIC相同, 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大致相当。

关键词:连翘,颗粒,煎剂,最低抑菌浓度 (MIC)

参考文献

[1]孙红祥.连翘去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1992, 27 (11) :684.

体外抗菌效果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仪器

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 以上仪器均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

1.1.2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沙氏液体培养基、1%葡萄糖肉汤培养基、10%兔血清肉汤培养基。

1.1.3 药物

黄芩饮片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 黄芩颗粒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005009) 购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1.1.4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大肠埃希菌 (44113) 、白喉棒状杆菌 (38101) 、肺炎链球菌 (31001)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2210)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32209) 、绿脓假单胞菌 (10211) 、白色念珠菌 (98001) 、卡他球菌。卡他球菌由细菌检验室从咽喉标本分离, 白色念珠菌为广州市药品检定所惠赠, 其余菌种购自北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实验方法

1.2.1 药液制备

1.2.1.1 黄芩煎剂制备

称取黄芩饮片50g, 加蒸馏水500ml, 浸泡30min, 煎煮30 min, 将药液滤出, 再将药渣加水适量煎煮30 min, 将两次过滤药液混合后水浴浓缩成50ml, 即为黄芩煎液 (生药1.0 g/ml) 。

1.2.1.2 黄芩颗粒药液制备

称取黄芩颗粒4.5g (每袋0.9 g, 相当于10g饮片) , 加蒸馏水至50ml, 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 即为黄芩颗粒药液 (生药1.0 g ·ml-1) 。

1.2.2 供试菌液制备

将各种供试细菌在营养琼脂斜面上37传代培养24 h, 每种细菌各挑取一环再次肉汤增菌, 37℃培养6h, 然后把各供试菌新鲜培养物制成菌液, 浓度相当于5×106cfu·ml-1;白色念珠菌在实验前48h接种于改良沙氏液体培养基, 25℃培养, 实验时配制成浓度相当于5×106cfu·ml-1的供试菌液。

1.2.3 最小抑菌浓度 (MIC) 的测定

采用试管内药液两倍稀释法, 即肉汤稀释法[2]。

1.2.3.1 药液的稀释

药液分别用营养肉汤配置成每ml含生药量0.50g、0.25g、0.125g、0.0625g……0.000976g共十个药物浓度 (编号1~10管) , 每管总量1ml, 蒸汽灭菌。对链球菌的试验尚需在灭菌药液中添加1%葡萄糖, 对肺炎链球菌和白喉棒状杆菌的试验则在灭菌药液中添加10%灭活兔血清。白色念珠菌的测定用改良沙氏液体培养基配制成十个药液浓度。菌种对照为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加试验菌, 药物对照为不加试验菌的药液。

1.2.3.2 加菌及培养

两种药液的各个浓度管及菌种对照管分别加入5×106cfu·ml-1的试验菌液0.1ml, 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h。对白色念珠菌的试验为药液加菌液后28℃培养48h观察结果。

1.2.3.3 结果观察

以浊度为指标肉眼观测各管有无菌生长, 判定MIC, 即最小药物浓度。

2 结果

两种剂型对9株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黄芩颗粒MIC为0.1250~0.0039 g/ml, 黄芩煎剂MIC为0.12508~0.0020 g/ml。其中两种剂型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相同, MIC分别为0.1250g/ml和0.0313g/ml;黄芩颗粒对白喉棒状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0.0078g/ml和0.0313g/ml, 黄芩煎剂则为0.0313g/ml和0.1250g/ml, 显示黄芩颗粒的对白喉棒状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抑菌效价比黄芩煎剂高;黄芩颗粒和黄芩煎剂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是0.1250g/ml和0.0313g/ml, 显示黄芩煎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价比黄芩颗粒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MIC, 黄芩颗粒分别为0.0039 g/ml、0.2500 g/ml、0.0313 g/ml和0.0020 g/ml, 黄芩煎剂分别为0.0020 g/ml、0.1250 g/ml、0.0156 g/ml和0.0020 g/ml, 抑菌效价大致相当 (见表1) 。

注:菌种对照各菌生长正常;药物对照无菌生长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看, 黄芩颗粒对白喉棒状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芩煎剂;而黄芩煎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芩颗粒;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两者相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抑菌作用大致相当, 可为临床上使用不同剂型的黄芩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 从体外抗菌试验的角度观察比较黄芩颗粒和煎剂两种剂型的抗菌效果。方法 用试管内药液两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芩颗粒和黄芩煎剂对9株试验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 。结果 两种剂型对各实验菌的MIC为:黄芩颗粒为0.1250~0.0039g/ml, 黄芩煎剂为0.1250~0.0020g/ml。结论 黄芩颗粒对白喉棒状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芩煎剂;而黄芩煎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芩颗粒;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两者相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抑菌作用大致相当。

关键词:黄芩,颗粒,煎剂,最低抑菌浓度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6:2017-2021.

体外抗菌效果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所用的各种中药材, 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培养基为水解酪蛋白琼脂;增菌液;菌株来源 (标准质控菌株)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药敏纸片, 将化学分析滤纸以打孔机打制成直径5mm圆片, 高压灭菌备用。

1.2 方法

1.2.1 不易研成细末药材的制备及抑菌实验

主要为植物性药材。将单味中药粗粉碎后取药粉3g置试管内, 加入蒸馏水浸入后至液体约3ml, 经高压灭菌、离心沉淀后使每毫升药液含药量相当生药1g后备用。将菌株涂于M-H平板上, 放入药敏纸片, 纸片中心间隔距离大于24mm。每个药敏纸片滴入药液5μl, 将培养皿放入35℃孵育箱中24h测抑菌环。

1.2.2 容易研成细末药材的制备及抑菌实验

主要为矿物性、脂性药材。将药物粉碎过200目细筛得粉剂, 无菌处理。取散剂2mg压制成直径约5mm的圆片。将菌株涂于M-H平板上, 放入药片, 药片中心间隔距离大于24mm。放入35℃孵育箱中24h测抑菌环。

1.2.3 抑菌试验的结果判定

耐药:细菌正常生长, 无抑制现象, 以 (-) 表示。中介:在药敏纸片或药粉片下无菌生长, 边缘为一抑菌环, 其直径小于6mm, 以 (+) 来表示。敏感:抑菌范围大于6mm, 记录下其直径;实验中出现抑菌环大于24mm, 且抑菌范围连成一片无法测量其抑菌环的以“>”表示。

1.2.4 MIC及MBC测定

单味中药及散剂的药物制备同前。将药物配制成3mg/ml原液, 以倍比稀释法将其分别稀释成每毫升含药量1、0.5、0.25、0.125、0.0625mg, 分装于无菌试管中, 每管2ml, 经6h培养的标准质控实验菌株悬液0.01ml, 植入上述试管。置35℃孵育箱24h。结果判定:含中药量最少且无菌生长的稀释度为该药对试验菌的MIC。将无菌生长试管内的培养液再接种血琼脂培养基24h, 无细菌生长的含药量最少的试管为该药对试验菌的MBC, 用于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定量观察。

2 结果

2.1 抑菌试验结果

无明显拮抗现象出现, 有明显协同的作用。轻粉、红粉、硼砂三种中药在两实验药片之间出现抑菌范围连片, 形成不对称抑菌环。筛选的60味中药中有32种 (53%) 对实验的所有临床菌株均无抑菌作用。植物类中药抗菌谱窄、抗菌力低。矿物质类除轻粉、红粉、硼砂外, 大多数抗菌谱窄、抗菌力低, 甚至没有抗菌作用。

2.2 MIC及MBC测定

经过抑菌试验的初步筛选, 针对试验中的抗菌作用强的红粉、轻粉、硼砂进行了标准菌株的MIC及MBC测定。三种药物抗菌谱广, 未出现耐药, 抗菌力强, 但其MIC及MBC测定高于常用抗生素值, 在10~100倍之间。

3 结论

活血化瘀类药物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弱;矿物质类药材中的龙骨、滑石、石膏无抗菌作用;清热解毒药物类抗菌谱窄, 抗菌作用差。

参考文献

[1]周邦靖.常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测定方法[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7, 7.

[2]傅春华.实用中医药研究指南[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

[3]李向中.中医方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92, 1.

[4]尹进, 等.中药外伤灵抗炎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9 (6) :333-334.

[5]陈星灿, 刘定安, 等.中药抗菌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报, 1988, 1:36-37.

[6]李建农, 等.中药复方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 22 (4) :27-31.

体外抗菌效果 篇6

1.1 仪器与试剂

AVANCE 400M核磁共振谱仪 (德国Bruker公司) 、AVATAR36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美国Nicolet公司) 、Esquire 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德国Bruker公司) 。

氧氟沙星 (工业级) , 左氧氟沙星 (工业级) , 环丙沙星 (工业级) ;水合联氨 (80%, 分析纯) ;无水乙醇 (分析纯) ;冰醋酸 (分析纯) 。

1.2 喹诺酮药物的结构修饰

结构修饰分肼解与缩合两步进行, 以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为起始原料, 首先经肼解分别得到其相应的氧氟酰肼 (I)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6-氟-7- (4-甲基哌嗪-1-基) -4-氧代-1, 4-二氢-喹啉-甲酰肼、左氧氟酰肼 (VI) (S)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6-氟-7- (4-甲基哌嗪-1-基) -4-氧代-1, 4-二氢-喹啉-甲酰肼和环丙酰肼 (XI) 1-环丙基-6-氟-7-哌嗪-1-基-4-氧代-1, 4-二氢-喹啉-甲酰肼3个中间体;然后分别与苯甲醛、水杨醛、大茴香醛、香草醛缩合, 得到相应的氧氟酰腙、左氧氟酰腙和环丙酰腙3类共12个新化合物, 分别为 (II) 水杨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III) 苯甲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IV) 大茴香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V) 香草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VII) (S) 水杨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VIII) (S) 苯甲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IX) (S) 大茴香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X) (S) 香草醛6-氟-7- (4-甲基哌嗪-1-基) -1, 8- (2-甲基亚乙氧基) -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XII) 水杨醛6-氟-7-哌嗪基-1-环丙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XIII) 苯甲醛6-氟-7-哌嗪基-1-环丙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XIV) 大茴香醛6-氟-7-哌嗪基-1-环丙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 (XV) 香草醛6-氟-7-哌嗪基-1-环丙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甲酰腙。新化合物的收率均在80%以上。

得到的新化合物经1H-NMR、MS、IR光谱对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图谱解析结果与各新化合物的结构一致。

2 喹诺酮药物结构修饰后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试

2.1 材料

GNP-9270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SW-CJ-1FD型净化工作台: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菌株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 (S.aureus ATCC29213) 、铜绿假单胞菌 (P.aeruginosa ATCC2785) 、大肠埃希菌 (E.coli ATCC25922)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培养基:水解酪蛋白琼脂 (M-H琼脂) , 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 批号080102。

目标化合物:实验室合成。

2.2 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测定:采用琼脂稀释法[4], 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相比, 重复性好, 每个平板可同时测定多个菌株, 可观察被检菌落生长状况, 能发现被污染的菌落, 效率高等优点。为获得准确的MIC测定结果, 接种被检菌数量是关键, 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即每个斑点中应含104CFU。

含梯度浓度样品平皿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样品128mg, 加无菌水10mL, 混匀后, 取2m L加水18mL, 配制成128mg/L, 倍比稀释成640、320、160、80、40、20、10、5、25、12.5、0.6mg/L的供试液。取各浓度的供试液2m L与18m L的M-H琼脂培养基 (经121℃15min灭菌、冷至70-80℃) 混合均匀, 然后倾注平板成样品浓度梯度为64、32、16、8、4、2、1、0.5、0.25、0.125、0.06mg/L的备用平皿。

标准菌悬液的制备:分别取各标准菌株, 接种到琼脂平板37℃培养24h, 取琼脂上的纯菌落, 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比浊到0.5号麦氏管浓度, 再1∶10稀释, 即成含菌浓度为107CFU/mL的菌悬液。30min内使用, 使用时取12μl接种M-H琼脂平皿。

结果观察:接种过细菌的M-H琼脂平皿, 置细菌培养箱内, 35℃培养20h, 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 并与空白对照M-H琼脂平皿 (按规定方法制备) 相比较。在前后两个不同梯度浓度样品的M-H琼脂上, 细菌生长数量有80%~90%的突然减少为结果终点, 此浓度即为该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

2.3 实验结果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喹诺酮药物结构修饰后所得目标化合物对S.aureus、E.coli、P.aeruginosa的体外抑菌活性 (表1) 。

结果表明:多数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类酰腙化合物表现出较弱的体外抑菌活性, 其最低抑菌浓度均≥128μg/mL;多数环丙沙星类酰腙化合物, 却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 尤其是香草醛环丙酰腙 (XV) 对S.aureus及E.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0.5μg/mL, 对P.aeruginosa的最低抑菌浓度≥1.0μg/mL, 其体外抑菌活性与对照环丙沙星相当, 优于对照氧氟沙星。

3 结 论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临床应用, 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寻找开发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酰腙官能团的药理活性, 首次以酰腙替代喹诺酮药物结构中的3-位羧基, 测试了其结构修饰后抗菌活性的变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虽然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C-3位羧基被酰腙替代其抗菌活性消失, 但环丙沙星的C-3位羧基被酰腙替代后, 其酰腙衍生物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多数环丙沙星类酰腙化合物, 却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 尤其是香草醛环丙酰腙 (XV) 对S.aureus及E.coli的MIC≥0.5μg/m L, 对P.aeruginosa的MIC≥1.0μg/mL, 与对照环丙沙星相当 (MIC≥0.5μg/mL) 优于氧氟沙星 (MIC≥2.0μg/mL) ;研究表明, 喹诺酮基本结构中的C-3位羧基并非产生抗菌作用所必须的基团, 扩大已有氟喹诺酮药物的结构修饰范围, 进一步对喹诺酮基本结构中的C-3位羧基进行合理的修饰, 有可能产生新结构有抗菌活性的临床候选化合物[1,2,3,4]。

参考文献

[1]Robicsek A, Strahilevitz, Jacoby GA, et al.Fluoroquinolone-modifying nzyme a new adaptation of a common aminoglycoside acetyl-transferase[J].Nat Med, 2006, 12 (10) :83-88.

[2]张贞发, 周伟澄.氟喹诺酮构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3, 34 (1) :36-41.

[3]麻宝成, 马兴铭, 闫兰, 等.4种含羧基酰腙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 2005, 22 (9) :1021-1023.

体外抗菌效果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 菌株。

Hps标准株 (CTCC 253) 由武汉工业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赠送。Hps的野生株 (南阳分离株、信阳分离株、黄石分离株、黄陂分离株) , 系经过鉴定的临床分离株, 由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赠供。

2) 药品。

阿莫西林钠, 含量为81.2%, 批号为320012104, 由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磷酸替米考星, 含量为75.8%, 批号为201011067, 由山东久隆恒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恩诺沙星, 含量为99.5%, 批号为DK03-1103273, 由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盐酸林可霉素, 含量为90.0%, 批号为110200340, 由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盐酸多西环素, 含量为90.6%, 批号为YD110301007, 由扬州联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水溶性氟苯尼考, 含量为89.8%, 批号为1106292, 由浙江朗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将上述药物, 在无菌条件下, 按实际含量折算, 配制成1 024 μg/mL的储备液, 依次稀释至128 μg/mL的使用液。分装后, 于-20 ℃冷冻保存。

3) 培养基。

犊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材料有限公司;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Tryptie Soy Agar, TSA) 培养基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 (Tryptie Soy Broth, TSB) 培养基购自Difco公司;辅酶I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购自中国医药 (集团)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 方 法

1) 菌液制备。

将Hps的各菌株先接种到TSA培养基上, 37 ℃复壮24 h后, 分离典型、单个菌落, 转种于TSB培养基中增菌, 37 ℃孵育16~18 h, 作为试验菌液;然后稀释、校正, 使其浓度达到0.5号麦氏标准比浊管;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1 000的比例进行稀释, 稀释至约1.5×105 CFU的试验浓度, 待用。

2) 最低抑菌浓度 (MIC) 测定。

替米考星MIC测定: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 于无菌96孔板1~12孔均加入45 μL的TSB培养基;再于第1孔加入等量的128 μg/mL的替米考星溶液, 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 (从该孔吸取45 μL溶液舍弃) , 第12孔作为空白对照;最后于1~12孔均加入45 μL Hps试验菌液;每个浓度做4个重复。混匀, 密封, 置37 ℃生化培养箱中培养18~24 h后观察结果。其他药物MIC的测定, 操作同上。

结果判定:在衬有黑底板的光线下观察, 细菌生长时小孔内培养液呈弥散状混浊或U形底部有圆形或丝网状沉淀, 无细菌生长孔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的MIC。耐药性结果的判定参照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CLSI) 制定的标准[2]。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物对各Hps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见表1。

由表1可知, 阿莫西林钠对4株Hps野生株的抑菌效果较弱甚至无效;氟苯尼考、盐酸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4种药物对4株Hps野生株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磷酸替米考星对从河南分离的2株Hps抑菌效果较弱, 对从湖北分离的2株Hps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3 讨 论

3.1 阿莫西林钠对Hps的抑菌活性

曾振灵等[3]研究发现, 猪按10 mg/kg体重的剂量内服阿莫西林钠 (20%含量) ,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 (5.96±3.41) h, Tmax为 (1.52±0.43) h, Cmax为 (5.33±2.07) μg/mL;肌肉注射阿莫西林钠和阿莫西林钠长效制剂,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 (3.28±1.89) 和 (7.32±3.55) h, Tmax为 (0.33±0.14) 和 (0.36±0.16) h, Cmax为 (16.51±4.41) 和 (18.98±2.70) μg/mL。

本试验MIC测定结果显示, 阿莫西林钠对Hps标准株的MIC为0.008 μg/mL, 对南阳分离株高度不敏感 (>32.000 μg/mL) , 对其他3株均耐药。

3.2 盐酸多西环素对Hps的抑菌活性

邓旭明等[4]研究发现, 猪按20 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和盐酸多西环素缓释注射液 (10%含量) ,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 (1.13±0.44) 和 (2.00±0.63) h, Cmax为 (3.32±0.33) 和 (3.10±0.29) μg/mL。翟克影等[5]研究发现, 猪单次口服5 mg/kg体重剂量的盐酸多西环素 (10%含量) ,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1/2β为 (6.02±0.83) h, Tmax为 (5.42±0.25) h, Cmax为 (1.09±0.26) μg/mL;抑菌试验表明可以达到明显的抑菌效果。

本试验MIC测定结果显示, 盐酸多西环素对Hps标准株的MIC为0.015 6 μg/mL, 对湖北黄陂分离株的MIC明显高于该值, 表明盐酸多西环素对其不敏感;盐酸多西环素对其他分离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没有产生耐药性。

3.3 氟苯尼考对Hps的抑菌活性

蒋红霞等[6]研究发现, 育肥猪以20 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内服氟苯尼考 (10%含量) ,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 (17.18±2.98) 和 (9.98±2.14) h, Cmax为 (3.49±0.48) 和 (9.87±2.35) μg/mL。

本试验表明, 氟苯尼考对Hps标准株的MIC为0.015 6 μg/mL, 对各分离株的MIC均小于2.000 0 μg/mL, 有一定的抑菌效果。Bretzlaff等[7]认为, 氟苯尼考在动物体内消除缓慢, 是由于-F取代了-OH, 阻止了葡萄糖醛酸在此位置的结合, 从而延缓了其排泄, 延长了有效浓度在动物体内的维持时间;不仅提高了抗菌活性, 使之强于氯霉素, 并在很大程度上强于甲砜霉素, 而且对耐氯霉素和甲砜霉素的大部分菌株仍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非常有利于临床应用。

3.4 林可霉素对Hps的抑菌活性

嵇本秀等[8]研究发现, 断奶仔猪按50 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盐酸林克霉素,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1/2β为3.91 h, Tmax为0.25 h, Cmax为31.33 μg/mL。

本试验MIC测定结果显示, 盐酸林可霉素对Hps标准株的MIC为0.015 6 μg/mL;对黄石分离株的MIC为4.000 0 μg/mL;对其他分离株的MIC均小于上述Cmax, 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5 恩诺沙星对Hps的抑菌活性

林恒[9]研究发现, 断奶仔猪按10 mg/kg体重的剂量单次灌服恩诺沙星 (10%含量) ,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β为 (7.21±1.24) 和 (16.06±2.35) h, Tmax为 (1.49±0.29) 和 (3.05±0.35) h, Cmax为 (2.86±0.46) 和 (2.46±0.31) μg/mL。

本试验MIC测定结果显示, 恩诺沙星对Hps标准株的MIC为0.008 μg/mL, 对所有分离株的MIC均小于上述Cmax, 表明恩诺沙星对Hps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3.6 替米考星对Hps的抑菌活性

远立国等[10]研究发现, 对断奶仔猪颈部肌肉缓注7.5 mg/kg体重的替米考星微球和替米考星注射液,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 (76.910±0.190) 和 (23.660±1.280) h, Tmax为 (8.380±0.080) 和 (0.810±0.050) h, Cmax为 (1.040±0.059) 和 (0.785±0.046) μg/mL;对绵羊和牛皮下注射10 mg/kg体重的替米考星, 血中峰浓度分别为0.822和0.873 μg/mL, 达峰时间分别为3.9和0.5 h。对健康牛皮下注射替米考星, 肺部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的比值超过70以上, 有利于治疗牛呼吸道疾病[11]。

本试验MIC测定结果显示, 磷酸替米考星对Hps标准株的MIC为0.008 μg/mL, 对南阳和信阳分离株的MIC分别为16.000、32.000 μg/mL, 对黄石和黄陂分离株的MIC均为0.125 μg/mL。表明磷酸替米考星对黄石和黄陂分离株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对信阳和南阳分离株不敏感, 但因替米考星特殊的药代动力学, 可用于治疗由Hps引起的肺部感染。

万春云等[12]用纸片法对湖北多个地方临床分离的38株Hps进行了药敏试验, 发现氟苯尼考对其中的26株高度敏感、10株中度敏感、2株低度敏感;多西环素对其中的26株高度敏感、7株中度敏感、5株低度敏感;林可霉素对该38株均不敏感。与本试验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尤其是林可霉素, 但其他2种药物的敏感性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可能与当前不同地域的用药习惯有关。宋德平等[13]用纸片法对江西多个猪场分离出的4株Hps进行了药敏试验, 其中一代表性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其对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 对新生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 对庆大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周斌等[14]从华东地区养猪场送检的病猪中分离到13株Hps, 研究发现其对头孢类药物、阿莫西林等敏感, 部分菌株对林可霉素、部分沙星类药物敏感, 这与本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 各地的Hps均有不同程度地耐药, 其敏感药物也不同。为了达到治愈效果, 建议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结合科研单位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以指导本场进行科学地用药。

摘要:为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试验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阿莫西林钠、盐酸恩诺沙星、水溶性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磷酸替米考星和盐酸林可霉素6种抗菌药对4株副猪嗜血杆菌野毒株及1株标准株的MIC。结果表明:同一抗菌药物对不同地区分离株的抗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抗菌药物对同一分离株的抗菌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但6种药物均对Hp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上一篇: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下一篇:抄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