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机(精选10篇)
体外循环机 篇1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体外循环时,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经人工心保持一定压力泵入体内动脉系统,从而既保证了手术时安静、清晰的手术野,又保证了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1,2,3]。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变温水箱用于为体外回路中的血液热交换器提供温控水,以及为患者体表冷热敷套提供温控水。它还能够将水冻结,作为冰源使用,还能检测患者体温以及体外回路中的温度,能够实现相对于静脉血液温度的温变复温。
本文以TerumoTCMⅡ型变温水箱为例,分析制冰压缩机启动故障及水温循环故障。完
1 制冰压缩机故障
1.1 故障现象
成管路连接,大水箱注入常温水至最高水位,接通电源后应再延迟5min自动启动压缩机制冰,但压缩机一直未启动。
1.2 故障分析与处理
因面板制冰进程指示灯正常,并无任何错误报警,检查水箱中注入水温也符合制冰启动温度20℃左右。初步判断为压缩机启动电源部分异常。因该机的压缩机带有延时保护功能,首先从压缩机延时板入手检查。拆下前面板,找到左下的压缩机延时板。在通电状况下测量压缩机延时板的P66插脚,发现无220V电压。测量压缩机延时板输入P63插头有12V电压,P64无电压,向前测量压缩机延时板的P48插脚6和插脚3为短路(加热器切断及制冰压缩机启动信号)。由此判断TCM主板工作正常,压缩机工作信号到达了压缩机延时板,压缩机输入电源的继电器控制端无电压,为压缩机延时板上的250 V/160 mA圆形保险熔断。更换后通电很快又熔断,在排除压缩机电路短路情况下测试发现压缩机温度很高,拆下右侧面板发现压缩机冷凝器铝箔网积满灰尘,严重影响散热,清理后通电测试,压缩机在5 min延时后正常启动。又出现新的问题:制冰量不够,压缩机提前关闭。因压缩机能正常启动且无异响,检查压缩机循环管路部分,各接头管路无裂纹。分析压缩机关闭原因[4,5]:①运行模式设置,压缩机在解冻模式下不工作,或在两台加热器全开的状态下不工作;②制冰机是压缩机型制冷系统,使用制冷混合气(R-404a)制冷。水将冻结在大水箱中的冷却板上。靠近冷却板有一个探测器,当制备的冰量约为50磅时,传感器将关闭压缩机。在制冰模式下,测量加热器两端无电压,说明加热器正常切断。判断为冰传感器信号异常,在检查大水箱内冷却板附近的冰探测器外壳金属管发现被大量厚冰覆盖,清理大水箱箱体后,断开外部循环管路,启用解冻模式,使冷却板及冰传感器上的冰融化,启动制冰模式制冰测试正常。
2 水温循环故障
2.1 故障现象
在保持温度模式下无法恒定温度,水温显示器(出水口温度)显示超过设定值,并很快报水温超过42℃错误。在冷却模式下降温过慢,并报至敷套低流量警报。
2.2 故障分析与处理
因水温显示为出水口温度,首先拆下出水口温度传感器,放入25℃左右温水中测试显示值正常。说明出水口温度传感器工作正常。分析各模式下水循环过程。在保持模式下,水被抽出,流经加热器或大水箱,在主泵处进行混合以保持设定温度。微处理器转换并将热敏传感器测量值与选定温度进行比较,然后控制有关阀门和电加热器,调节水温;微处理器还转换传感器测量值,进行数字显示。而在冷却模式下,泵从冰水箱中抽出冰水进行最大限度冷却。拆下至敷套出水口水管,设定主机在冷却模式下启动,发现出水量明显较小。而在保持温度模式下,出水口水量正常但水温较高。在设定温度略小于水温情况下启动保持模式,测量加热器电源两端无电压,证明加热器正常切断。因两种模式均需要大水箱的冷水参与循环[6],故主要检查大水箱,拆下水箱底部出水口滤网发现有大量污物堵塞,清理后开机测试,在冷却模式下出水量较为正常,但在保持温度模式下仍报超温错误。拆下底部管路面板,观察主泵附近各阀的通断状况,发现大水箱的再循环电磁阀工作温度过高,拆下清理阀芯及管路接口重新安装启动,在保持温度模式下测试,故障排除:
3 总结
体外循环机的变温水箱对体外回路的温度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类故障原理简单,但成因较为复杂,应在判断上综合考虑。该类机器内管路及泵体很多,维修人员应熟悉其各类循环回路流程[7]。对压缩机类故障应首先从电源入手,做好定期的维护保养,尤其是各循环管路接口、阀体、输出泵、压缩机、加热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梓城.电子设备维修技术[M].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陈荣开,李光勋.浅谈现代医疗仪器的维修思路[J].中国医学装备,2007,(4):55-56.
[3]姚新琴.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质量的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07,(12):29.
[4]张红远.德国SC体外循环机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42.
[5]于新迪,王伟,沈佳,等.心脏术中体外循环意外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分析与探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9(3):138-141.
[6]段大为,陈德凤,张铁柱,等.体外循环意外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1,5(1):33.
[7]刘光.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5):87-89.
如何消除绩效管理的体外循环? 篇2
又应该怎样解决呢?
何为绩效管理的体外循环?
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业务部门员工的考核目标由直线主管来下达,而员工目标的日常工作情况、完成情况则由一些职能部门来检查考核,如企管部、办公室等。而企业最终还要向职能部门经理要部门结果。
这样,本来是一个由直线经理全权负责的由计划、实施、检查、提升构成的完整绩效管理系统,现在却断成了两截。这样,职能部门人员经常会隔三差五到下面去检查业务部门员工的目标实施情况,给员工的业绩考核表现打分。而直线主管失去了检查考核的权利,他们也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对下属员工的业绩表现和改进不管不问。你检查你的,我干我的,考核与管理成了两层皮。这就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弊端何在?
考核本末倒置:由于职能部门员工对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不熟悉,结果他们检查的更多是规章制度的履约情况,上级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完成如何等,只要按时做了,就行了。于是,检查代替了考核。至于人员的核心职责和目标做得怎样?达标没有?效果如何?则不了了之。因为这些内容,下达目标的直线主管更清楚。
这样,看得见的才检查,看不见的就不检查。进而,员工迟到、早退等细枝末节成了考核重心,而把核心职责给淡化掉了,最终员工履职履约情况、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评价,业绩好坏得不到合理奖惩,更谈不上改进提升了。结果大家对考核怨声载道,越考核越混乱,企业绩效上不去,绩效考核成了一句空话。
企业内耗激增:这种人为的体外循环,造成了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很大矛盾,业务部门主管认为职能部门检查太多,给本部门找麻烦,认为自己老是在帮职能部门的忙。而职能部门也抱怨业务部门主管不配合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双方更是相互推诿指责、把问题推给对方。导致很多问题找不到责任人、久拖不决,如:质量问题、缴货延期问题、员工流失问题等等,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行。
管理者成业务员:由于企业的考核汇集到了职能部门,直线主管丧失了核心的管理功能,他们也就缺乏了管理热情,责任心也慢慢消逝,时间一长就由管理者变成了一线业务员。他们对下属的行为不管理,结果不负责,听之任之。而且,由于长时间不做管理,这些主管的管理技能也就弱化了,慢慢的不会管理了。
不健康的文化形成:由于检查考核通常与奖罚挂钩,搞不好就得罪人,职能部门人员为了少树敌,也往往走中庸之道。采取人治而非法治,只要不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一般员工考核都能得优,老好人成了最大受益者,整个公司形成了不思进取、缺乏责任的文化。绩效考核成了表面文章,奖优惩劣的作用无法实现。
体外循环是如何造成的?
绩效管理的体外循环问题,显然不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而是与企业的制度建设、部门职能与员工的角色定位缺失与错误都有相当的关系。
公司规章制度出现缺位:出现体外循环的企业,往往并没有完善的责权划分,对员工做得好与不好,缺乏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培训让员工认清自己的角色,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这样在企业层面就没有系统的规划,员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自然不清楚。必要的检查是应该有,但日常监督不能代替目标考核,靠人盯人来管理企业,结果会因为标准不统一、考核主体的混乱、太多的感情色彩让员工对企业权威失去信任。因此,企业制度的缺位是导致体外循环出现的根源。
职能部门存在管理越位:作为职能部门来说,监管与服务是其工作的重心,其中服务功能要大于监管功能,一般来说,职能部门是通过对主管的监督检查和配套服务,促使员工朝向公司期望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越殂代庖,替主管来考核管理员工。但很多时候,职能部门把自己定位在监督者上,不断强化管理,却很少为业务部门发展服务。职能部门做了许多不该做、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应该监管的事项没有做好,如:规则建立、问题防范等。同时,由于对全体员工检查工作量太多,就造成职能部门不断扩大规模,造成机构臃肿,冗员充斥。
直线主管角色发生错位:许多主管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仍旧处在做事的层面,忙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结果把不该授权的工作放手给他人了,如:员工考核、奖惩等。而这些最能体现作为一个主管的职责。许多主管不认为部门内的问题如:质量、安全、部属绩效等是自己应该负责的。而事实上,许多企业主管的工作与部属的工作没有太大关联,两者甚至互不搭界,各忙各的。由于许多直线主管是从业务骨干、技术尖子中提拔上来的,因此,这些主管就以钻研业务,忙于救火,甚至以解决下属的难题为乐趣。与此同时,部门整体的业务进展迟缓,甚至发生主管在忙而员工在看的情况。
如何解决体外循环?
由于绩效管理的体外循环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因此,就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了。这就需要从各方面一齐下手,从整体层面来系统地解决。
首先,从理念层面,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缺位的要补位:从公司层面上来说,最主要的是完善标准、明确责任,哪些工作是职能部门负责,哪些由直线主管负责,双方各负责到什么程度,对违反结果有什么奖惩措施等。有了规矩才有方圆,通过建章建制,就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越位的要归位:职能员工最主要的是转变观念。减少职能部门是权力部门和监工的思想,还权于部门主管。通过强化服务,向各个业务部门提供辅导和支持,牵头处理业务部门遇到的共性问题,支持各个业务部门有效地开展工作。
错位的要正位:主管最主要做的是转变自己的角色,强化管理职责。要对部门的运行全盘负责。不仅要个人业务达标,更重要的是团队业务的达标,主管要借助下属的手来完成任务,而不是一个人闪闪发光,成为孤胆英雄。
其次,从措施层面,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员工培训:众所周知,建立规章制度容易,改变人们观念艰难。由于许多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考核的体外循环,许多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许多当事员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培训对改变这种体外循环的状况至关重要,尤其是企业中高层管理员工的观念转变。这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技能提升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公开培训、报纸、网站、板报等,让人们认识到原先错误的理念和做法,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实施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职位分析:通过职位分析,形成人手一份的职位说明书,具体说明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作为直线管理者来说,必须对部门管理全面负责,除了确定部门目标之外,还要明确指出其对下属有指导、监督、培训、考核的责任。下属完不成任务,主管要承担失职的连带责任。从书面和制度上厘清主管的责任。
组织结构梳理:通过组织结构梳理设计,对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明确界定职能,形成明确的责权利关系。大体原则是:职能部门主要是协调监督和支持服务功能,对公司层级的重大事件分析检查,侧重事先防范和事后处理,检查的是人人遵守的通用制度。而员工业务的管理是业务主管的职责。业务部门主管负责对下属核心职责和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督导。部门日常工作也需要直线主管负责。
建立考核:通过考核,可以有效地改变体外循环的两层皮状态。使员工按照企业希望的方向努力。在考核指标设计上,直线主管不仅有具体的业务指标,还要有相应的员工培养指标、与下属的连带指标等,通过考核指标让主管和员工牢牢地捆在一起。职能部门要有相应的服务指标、业务支持指标、员工满意度指标等,由被服务的业务部门参与考核,这样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就会被大大强化。
对于共担的职责,如:质量、技术、员工流失率等指标,直线主管和职能部门都有管理责任,需要共同承担,根据双方在工作中承担的比例,在指标设计上要设计相应的权重。这样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迫使直线主管和职能部门员工都能从大局、全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时,完不成都受惩罚的规定,又能迫使双方告别原先的对立,坐下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思路,双方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在考核的流程上,要按照谁下达命令谁考核的原则来实施。具体来说,直线主管给员工下达指标,同时要考核员工的完成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职能部门。而职能部门需要确定公司整体考核的原则和标准,培训员工如何考核,汇总部门的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给公司决策层。这样,直线主管对下属的职责和目标就能实施有效监督,并能根据其不足进行辅导和培训,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而职能部门员工就避免了外行检查内行的尴尬情况,考核与管理就摆脱了两层皮的困惑。
体外循环机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58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3±8.5)岁,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搭桥手术。B组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9.9±9.2)岁,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搭桥手术。排除同期进行其他手术或二次手术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25者,以及有其他手术禁忌证者。
1.2 治疗方法
A组行体外循环下CABG,方法依照文献[3]所述;B组行非体外循环下CABG,方法依照文献[4]所述。
1.3 康复训练
所有患者术后开始康复运动,由康复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运动处方,康复治疗师按运动处方指导实施运动治疗。出院时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出院后康复方案,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以步行为主。每周进行复查,视患者个人情况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同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结合阅读健康宣传册,帮助矫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心理、情绪等,使患者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随访6个月,应用标准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5],该量表提供了生命质量的8个维度的具体数值,即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上述8个健康维度,按各条目权衡,得到分量表的粗积分,而后将各维度得分转换成0~100的标准分,8个维度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按照马跃文等[6]报道的方法,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的病变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治愈出院。B组在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引流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优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也明显少于A组(均P<0.05)。两组在搭桥支数、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A组出现肺部并发症7例,B组5例;A组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B组1例;均院内治愈。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比较
术后患者均坚持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后,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B组RP、GH、VT、RE比A组显著升高(均P<0.05);B组6min步行试验评分也显著高于A组(P=0.01)。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已不仅在于解决病症本身,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更应该是广大医务人员努力的目标。
目前在冠心病外科中,非体外循环CABG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领域的一种新趋势。非体外循环CABG主要包括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不用体外循环,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在常温心脏跳动下完成,从而避免了体外循环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影响,减少了手术操作损伤[7]。目前,发达国家心脏中心的非体外循环CABG得到迅速发展,有些已经占到冠状动脉搭桥总手术数的90%[8]。国内外陆续有学者报道了该手术早、中期的临床随访结果。研究表明,尽管接受非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具有较多的高危因素,但术后早期死亡率无明显增加;创伤小,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出血和输血,缩短气管内插管和术后监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有体外循环意外及高危因素患者的手术风险[9,10,11]。
马跃文等[6]在国内首次报道CABG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随访研究,证实CABG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关于非体外循环CABG及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通过与传统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围手术期及康复情况的对比,探讨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结果发现,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均优于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也明显少于体外循环组: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10]。同时,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以及心功能状态等多方面优于体外循环组。本组所有患者采用的是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从而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
目前,心血管疾病康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冠心病治疗后康复相关研究正逐步深入。研究表明[6],老年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经过运动治疗能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心脏功能储量和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减少用药、医疗费用和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健康教育也是心脏康复的重要内容,对患者进行定期、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12]。
综上所述,与传统体外循环方式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更加安全有效,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品贤,梁建辉,林清文,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4):75-76.PENG PX,LIANG JH,LIN QW,et al.20 Cases of coronary artery side road transplantation[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1,11(4):75-76.Chinese.
[2]尹键,曲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附27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59-2861.YIN J,QU B.Clinical analysis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a report of 27 case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6,16(18):2859-2861.Chinese.
[3]陈鑫,郭子黄,陈振强,等.连续1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1):19-21.CHEN X,GUO ZH,CHEN ZQ,et al.Consecutive170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00,16(1):19-21.Chinese.
[4]蔡开灿,王武军,吴华.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7):81-82.CAI KC,WANG WJ,WU H.Coronary artery bypass under heartbeat without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2,12(7):81-82.Chinese.
[5]欧凤荣,刘扬,刘丹,等.SF-36量表在疾病生命质量谱构建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442-1445.OU FR,LIU Y,LIU D,et al.Establishment of disease spectrum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y SF-36[J].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8,24(12):1442-1445.Chinese.
[6]马跃文,马庆平,杜宝琮,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的随访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74-476.MA YW,MA QP,DU BC,et al.Rehabilit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90 day follow-up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2009,15(5):474-476.Chine-se.
[7]KILGER E,PICHLER B,WEIS F,et a1.Marker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and conventional coronary operation[J].Ann Thorac Surg,2000,70(6):2023-2028.
[8]CARTIER R.Systematic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experience of 275 cases[J].Ann Thorac Surg,1999,68(4):1494-1497.
[9]KSHETTRY VR,FLAVIN TF,EMERY RW,et a1.Does multivessel,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reduc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J].Ann Thorac Surg,2000,69(6):1725-1730.
[10]LEE JD,DANG CR,TAOKA S,et a1.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perfomed with or without a bypass pump:early results[J].Hawaii Med J,2000,59(2):54-56.
[11]权晓强,程兆云,薛那顺,等.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1565-1567.QUAN XQ,CHENG ZY,XUE NS,et al.In fluence on the human immune function under two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pproache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8,18(11):1565-1567.Chinese.
体外循环机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并验证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液粘滞度η的计算。方法:利用动态静脉压和静态静脉压求出Δp,并利用泊肃叶公式求出η。结果:42例内瘘病人的平均η为0.04±0.008,。η与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色素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不相关;与血流量、动态静脉压呈正相关,与静态静脉压不相关。结论: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液粘滞度η可以通过泊肃叶公式求出,且有其特殊意义。
【关键词】MHD病人;体外循环;血液粘滞度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56-01
泊肃叶公式是流体力学中一个著名的公式,用来解释液体在一段刚性的圆形管道中流量、压力和阻力的相关关系,被描述为Q=π×r4×Δp/(8ηL),其中Q为流量,r为管道的半径,p为压力,η为血液粘滞度,L为管道的长度。在血液透析治疗中,体外循环血路的长度是固定的,内瘘穿刺针或留置导管的口径也是固定的,这就为我们利用泊肃叶公式计算血液粘滞度η提供了便利。为此,我们对如何计算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的血液粘滞度η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使用内瘘透析的维持性血透病人42名,均来自于本中心维持性血透病人。其中30男,12女,年龄32-73岁,透析时间2-16年不等。用贝朗DIALOG2000+血透机,杭州惠邦双极反渗透系统供水(纯水电导3us),常州华岳浓缩A、B液,广州贝恩格朗1.6平米透析器及血路管,贝朗16G内瘘穿刺针进行透析治疗,每人每周血透三次,每次4.1小时。血流量240-280ml/分,透析液流量500ml/分。42例病人平均URR为0.69±0.06,C反应蛋白均为阴性。
研究方法。1,提取动态静脉压:在透析开始后半小时以内执行。停血泵,此时静脉夹关闭,待静脉压数值稳定后读取。2,提取静态静脉压:在血泵关闭的状态下,从静脉夹中取出血路,此时静脉压显示数值下降,待其稳定后读取数值。3,测量血路静脉壶至内瘘针尖的距离为2.4m,16G穿刺针的直径为1.6mm。4,当日空腹静脉血监测血常规及血液生化。5,计算公式为
η=3.14*r4*Δp/Q*8*L,
r=1.6/2=0.8mm,即内瘘针的半径,L=2.4m,Δp=动态静脉压-静态静脉压,Q为透析血流量。在上述公式中代入各项数值,计算η值。6,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结论:在血液透析中,体外循环的血液粘滞度η为0.04±0.008,其与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色素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与血小板、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无相关。在透析中,η与血流量和动态静脉压呈正相关有統计学意义,和静态静脉压无相关。
讨论:1,泊肃叶公式可以被简述为Q=ΔP/R。其中R是阻力,R=8ηL/(πr^4)1,由此可见管道的长度L、口径r和液体的粘滞度η是形成阻力的三要素。在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中,前两个要素是可测的,而η的获得有一定难度。我们此次利用动态静脉压和静态静脉压的压力差通过计算来获得η是一种尝试。目前研究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的资料极为罕见,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还有待于更进一步验证。
2,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η与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色素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不相关,与国钰梅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这说明我们计算
η的思路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在血液透析中,由于超滤导致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会有很
大的变化,其必然会引起η的变化。有了计算η的方法,就为研究短时间内η的变化给机体造成的影响提供了便利。
3,王晓征等人的研究证明,血液粘滞度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水平,是影响血压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解释大约11%的血压水平的变异3。在血液透析中,血压升高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我们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透中最高血压比透前血压高(10~20)mmHg。这种血液升高究竟是否能用η的变化来解释,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而言之,在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中,我们可以利用动态静脉压和静态静脉压的差别来计算血液粘滞度η,而η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机体的一系列变化,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国钰梅,张建萍。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中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1)。
[3]王晓征,聂鑫,等。血液粘滞度对血压水平的影响。中原医刊,2007,7。
体外循环管路的生物学评价 篇5
随着医疗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外循环(CBP)设备应用到临床上,例如:膜式氧合器、血液透析器、血液灌流器、血液过滤装置、血液净化管路、体外循环管道等。这些器械的应用为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由于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的不断增多,近几年来该类器械产品在国内曾出现过多次不良反应事件。因此该类产品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必须要做临床前的生物学评价,除具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外,也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本文通过热原试验,溶血试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致敏试验和皮内反应试验对某体外循环管路产品进行了生物学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材料:体外循环管路由PAES空心纤维、外壳和顶盖、封装化合物、管路和支架组成,材料分别是聚芳醚砜、聚碳酸酯、聚氨酯、增塑聚氯乙烯和PETG。
实验动物:成年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2~2.7kg;健康初成年白化豚鼠,体质量300~500g;SPF级昆明小鼠,体质量18~22g。所有实验动物均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饲养条件:温度22~24℃,湿度(55~60)%。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科技部2006年《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1]。
试剂耗材:ATCC CCL1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科院上海细胞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提供);RPMI 1640培养基(GIBCO公司);弗氏完全佐剂(SIGMA公司)。
1.2 实验方法
样品浸提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将生理盐水充入产品内,使生理盐水与器械的各部件充分接触(符合临床实际应用条件),放入恒温培养箱,37℃浸提24h,制得样品浸提液。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5–2003进行[2]。实验分4组:实验组:材料浸提液;空白对照组:RPMI 1640培养基;阴性对照组: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阳性对照组:5g/L的苯酚溶液。将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液和阳性对照液与培养基(2×)1:1稀释。将已培养48~72h生长旺盛的细胞配制成密度为1×105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皿内,置CO2培养箱(CO2体积分数为5%)37℃培养至细胞汇合成单层。弃去原培养液,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液和阳性对照液,以及空白对照液,置CO2培养箱37℃培养72h。
热原试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附录“热原检查法”进行检测[3]。实验前对兔体温进行筛选,将体温在38.0~39.6℃,且温差在0.2℃以内的3只兔作为热原实验用兔。测体温符合要求后,15min内耳缘静脉注射材料浸提液(10mL/kg),注射完后每30min测肛温1次,共6次。以6次中最高1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体温升高数。
致敏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10第7章“最大剂量法”进行检测[4]。实验分3组:实验组,10只豚鼠;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各5只。试验前剔除豚鼠背部毛,在去毛区域的前、中、后端分别注射弗氏完全佐剂、材料浸提液、材料浸提液和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液(1:1),对称各2点。阴性对照为同批号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体积分数为5%的甲醛,操作同实验组。皮内注射后7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涂布注射区域皮肤,24h后用约8cm2的纱布浸透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液、阳性对照液敷贴于豚鼠的肩胛骨内测,封闭固定48h。局部诱导后14天,豚鼠腹部剃毛,将浸透材料浸提液和阴、阳性对照液的纱布敷贴于腹部,封闭固定24h。分别在24h和48h观察激发部位的皮肤反应情况。
皮内反应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10附录B.2进行检测[4]。实验前12h剔除兔背部毛,每只兔左上部5个点注射0.2mL浸提介质为生理盐水的材料浸提液,同侧下部同法注射同批号生理盐水。右上部5个点注射0.2mL浸提介质为玉米油的材料浸提液,同侧下部同法注射同批号玉米油。注射完成后。分别在24、48和72h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情况。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11进行检测[5]。取小鼠10只,随即分为材料浸提液和浸提介质对照两组,每组5只。尾静脉分别注射材料浸提液和同批号生理盐水对照液,注射速度不超过0.1mL/s,剂量为50mL/kg。注射完毕后,观察小鼠即时反应,并于4h、24h、48h和72h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和死亡动物数。
溶血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14233.2-2005进行检测[6]。按比例取器械各组成部分15g,分装在3支试管,每管5g,加入10mL生理盐水。阴性和阳性对照液分别是生理盐水和蒸馏水,每管10mL。稀释抗凝兔血制备:家兔心脏采血,2%草酸钾抗凝,与生理盐水4:5的比例进行稀释得到稀释抗凝兔血。全部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37±1℃保温30min后,每支试管加入0.2mL稀释兔血,轻轻混匀,置37±1℃水浴中继续保温60min。结束后倒出管内液体,以800g离心5min,于545nm波长处测吸光度值。
2 结果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培养72h后,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脱落变圆,90%以上细胞发生溶解,细胞毒性计分为3。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无细胞溶解,细胞毒性计分均为0。产品材料无细胞毒性。
热原试验结果:每只兔体温升高均小于0.6℃,且体温升高总和小于1.4℃(见表1)。说明产品材料无致热原作用。
致敏试验结果:根据Magnusson和Kligman分级标准评价显示,产品材料等级评分为0,无致敏反应。
皮内试验结果:生理盐水浸提液在24h、48h和72h时皮肤均无反应,玉米油浸提液在24h时材料和对照均有轻微红斑(属正常),48h和72h时无异常反应。材料浸提液与浸提介质的综合平均计分之差为0。因此,产品材料无皮内反应。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试验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均无异常表现,体重无异常变化,无小鼠死亡。产品材料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溶血试验结果:溶血试验结果见表2。判定合格指标一般规定溶血率应小于5%。产品材料的溶血率为1.2%,因此不造成溶血。
3 结论
文章通过以上试验对体外循环管路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 讨论
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7]。1953年Gibbon利用滚压式泵(人工心脏)和垂屏式氧合器(人工肺)进行体外循环,为一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修补[8]。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体外循环的研究。体外循环管路主要应用于心肺手术和血液透析,与血液有较大面积的接触,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其生物相容性的好坏就决定了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病人的康复状况。2007年某企业生产的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曾引起数名患者肝功能异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再评价工作[9]。因此体外循环器械在应用与临床之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生物学评价。
对该类器械进行生物学评价时最好能够模拟其临床应用环境,如温度、流速、器械与液体的接触方式等。该类器械大多由不同部件和多种材料组成,因此在制备浸提液时,最好将浸提液直接充入器械内,使其与器械的各部分充分接触。若器械不易充入浸提液,则按比例取有代表性部分进行浸提。总之,体外循环类器械的种类和形态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要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摘要:体外循环管路主要用于心肺手术和血液透析,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本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致敏试验、皮内反应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对某体外循环管路产品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体外循环管路,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2006-09-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GB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附录ⅪD热原检查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GB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国家技术监督局.GB16886.11-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G 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Cohn LH.Fifty years of open-heart surgery.Circulation2003;107(17):2168–70.
[8]Gibbon JH Jr.Application of a mechanical heart and lung apparatus to cardiac surgery.Minn Med.1954;37:171–180.
微型体外循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6
为了解决CECC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微型体外循环(minimize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MECC)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MECC是将CECC小型化、集成化后的改进系统,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得到了临床应用。本文回顾了近些年MECC的应用情况与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 MECC构成与基本原理
MECC系统是由血泵、氧合器、变温器、动静脉滤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血液从静脉插管接至氧合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交换,代替人体肺脏进行血液氧合,氧合后的血液被吸入血泵并通过主动脉送往全身各处组织,如此周而复始在体外进行血液循环,代替人体心肺功能。系统内还设有变温器,起到在手术开始时降低体温,手术结束时升高体温的作用;动静脉滤器用以发现并过滤气泡,防止气栓、血栓的形成。不同系统根据具体需要,上述主要部件相互位置有所不同。MECC与CECC主要不同点在MECC去掉了静脉回流室,静脉回流室用于储存一定量血液供循环缓冲,以备突发情况时给灌注师一定反应时间,起到增加循环安全性的作用。
2 MECC的特点
2.1 减少预冲量
MECC将CECC主要部件进行了集成化,去掉静脉回流室,以患者本身作为静脉回流缓冲区;另外研究人员也通过实验证明某些CECC的主要部件可以小型化。例如,意大利研究人员Patrizio Sartini等在给肥胖病人使用MECC进行体外循环时采用了Admiral氧合器,其为一种真空纤维氧合器,体积小于一般体外循环所使用的氧合器体积,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3]。另外MECC多采用离心泵,离心泵在实现同样灌注参数的条件下所需泵体体积比滚压泵小,从而可以使整个灌注系统更接近患者,缩短了连接管路的长度。MECC的改进可以明显减少预冲量,从CECC需要的大约1 500 mL减少到约500 mL左右[4],大大减少了循环过程中血液稀释带来的副作用。
2.2 减少血液与异物接触面面积
MECC所有内表面都经过生物兼容性材料处理,一般采用肝素,也有采用磷脂酰胆碱涂层[2]。这样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手术过程中肝素的用量,多余的肝素在术后需要用鱼精蛋白进行中和,中和不全或中和过量而残留的肝素和鱼精蛋白都会造成术后出血[5]。所以,减少肝素的使用对于术后产生的凝血紊乱有直接的好处。
2.3 闭合循环系统
MECC在去除了与外界相连通的静脉回流室后,实现了闭合循环回路,明显减少了血-气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血液细胞激活数量和炎性反应,为长期循环灌注提供了可能性。美国Millard Fillmore医院统计了该院1 681例使用体外循环手术案例,其中616例使用开放式循环灌注,1 065例采用闭合式循环灌注,数据显示闭合式循环灌注在各项指标中都显示出一定优势[6]。
3 MECC系统实例
目前在市场上的各种MECC设备中,血泵主要采用离心泵,少数MECC采用滚压泵;氧合器主要分为膜式氧合器与真空纤维氧合器两种。以下介绍几种各具特色的MECC系统。
3.1 Maquet公司生产的MECC系统
该系统整个闭合管路都经过表面肝素化,主要由Rotaflow离心泵和Quadrax D膜式氧合器组成,见图1。整个系统预冲量为500 ml,采用了倒吸式自体血液预充技术(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可以实现预充液全部排出,由自体血液预充的效果,减小了血液稀释问题[7]。
1.控制器2.离心泵3.膜式氧合器4.管路5.停跳液灌注泵6.回吸灌注液收集袋1.controller 2.centrifugal pump 3.membrane oxygenator 4.pipeline5.cardioplegia pump 6.priming collection bags
3.2 ROCsafeRX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由Sarns离心泵、Terumo RX 15真空纤维氧合器、动脉血液过滤器等设备集成的闭合式系统,见图2。该系统还集成了一个静脉气栓检测单元,由气泡检测、气泡收集与电子静脉开关等组成,可以在检测到气泡的同时降低离心泵转速以降低流速,随之关闭静脉开关以便手动清除气泡收集器中的空气[8]。
3.3 Aachen系统
亚琛工业大学最新研制出一款MECC系统,其将旋转泵集成在氧合器内,变温器集成在静脉血液缓冲器内,再将所有部件采用无管道直接连接从而将所有主要部件集成为一个主体,见图3和图4。该系统设计预充量为102 mL,适合用于儿童的体外循环灌注。目前已完成与其他同种类泵体的对比动物实验输出压力300 kPa(40 mmHg)左右,最大流量(184±45)ml/min,见图5。证明其已实现小型动物模型要求的灌注功能,并且降低了术后炎性反应[9,10,11]。该系统消除了各主要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长度,从而明显减少了预充量和血液接触面积,对炎性反应,血液稀释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
4 MECC的临床应用
在MECC研制初期,其通常只是被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与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过程中,随着近些年MECC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手术采取MECC辅助循环,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1 MECC应用于CABG与AVR手术中
MECC在CABG与AVR手术中取得了比CECC更好的辅助效果,对病人康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Klinikum等对291名接受过CABG或AVR手术的病人(CECC组146人、MECC组145人)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设备故障方面二者均表现良好,而在灌注功效方面(包括输血量与房颤发生率)MECC组要显著优于CECC组[8]。另外,Kofidis T等对80名(其中30名采用CECC辅助循环,50名采用MECC辅助循环)接受CABG手术治疗的病人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MECC组的失血量与输血量均小于CECC组;辅助循环时间也短于CECC组(74±17)min比(82±24)min;ICU监护时间两组没有明显差别;血细胞激活与破坏方面MECC组优于CECC组[12]。
4.2 MECC应用于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灌注循环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报告了一例为57岁心源性休克病人采用MECC长期循环灌注的案例。该病人由于冠状动脉栓塞发生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为其采用了MECC循环灌注,持续时间37 d,期间病人处于清醒状态,自主呼吸,最终过渡到心脏移植。该例证明MECC有可能延长安全灌注时间,可以用于心源性休克到供体移植的短期过渡,但由于灌注循环期间,病人行动受限,故不适合作长期辅助循环使用[13]。
4.3 MECC用于左心辅助设备(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
LVAD的植入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即无泵左心辅助设备植入,但在该类手术中采用MECC作为备用灌注源可使手术效果更好。希腊AHEPA大学医院为一名65岁的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植入LVAD时使用MECC作为辅助循环,术中MECC防止了LVAD移植过程中造成的血液灌注波动,减小了手术副作用。将MECC用于LVAD的植入还可以代替一部分呼吸作用和LVAD植入后右心室短暂紊乱情况下的辅助循环,起到手术中突发情况的应急作用,增加该类手术的安全性[7,14]。
除此之外,还有报道在降主动脉移植过程中采用MECC,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15]。
5 MECC的发展方向
目前MECC主要研究方向仍应致力于减小术后副作用与延长循环灌注时间。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MECC未来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
5.1 采用搏动流血泵灌注
目前临床使用中的MECC大部分采用非搏动流灌注(nonpulsatile perfusion,NP),而搏动流灌注(pulsatile perfusion,PP)与非搏动流灌注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Tijen等[16]对215例临床灌注结果分析得出两种灌注的灌注总量无显著差别,术后ICU各项数据表明PP组更利于心脏、肾和肺功能的恢复;Zhao Ju等[17]证明术中及术后短期脑血氧饱和度PP组高于NP组;内皮素PP组低于NP组;结合其他参数证明PP组可提供更好的脑供氧和微循环灌注。沈耀峰等[18]通过临床实例证明CPB心脏手术采用搏动灌注的脑氧代谢和肾保护优于非搏动流灌注。以上研究显示搏动流比非搏动流在器官保护与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搏动流具有更好的能量传输特性[19,20],所以MECC将来应采取搏动流灌注。选择搏动流血泵方面,由于滚压泵与离心泵在血液破坏方面的劣势,将来可以采用LVAD中已临床使用的各种隔膜式搏动泵,该类型泵已被证明可以长时间工作于人体内。
5.2 系统小型化与集成化来减少预冲量并降低术后炎性反应
一方面,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主要部件尺寸并进行表面生物兼容性处理,从而减小预冲量与血液和异物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虽然血泵和氧合器等都是带来主要预冲量的部件,但最大一部分预冲量还是由连接管路带来[10],所以应进一步加大系统集成化,以通过缩短连接管路来减少预冲量。Aachen系统提出的方法,即将所有部件集成为一个整体,减少了主要部件间的管路长度也缩小了系统整体尺寸,使其在术中可以更靠近患者,从而又减少了系统与患者间管路长度。
5.3 人体参数的识别进行系统自适应控制
MECC系统为了降低预冲量去掉了在灌注过程中起缓冲作用的静脉回流室,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增加了灌注师的操作难度。目前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灌注师与配合默契的手术团队才能采用MECC系统,这也是妨碍MECC系统普及的一个原因。如果能结合灌注过程中对心血管功能,人体重要脏器功能,血液生化等重要人体参数的有效识别与监测,进行MECC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尽可能的使体外循环灌注符合或接近生理指标,便可以提高循环灌注的安全性与系统的可操作性。
兔体外循环后饲养模型的建立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2只(中国协和医科院阜外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520009),体重2.8~3.6kg,雌雄不限。
1.2试验方法
1.2.1麻醉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给予2.5%戊巴比妥钠3~4ml,经耳静脉缓慢注射。麻醉起效后将兔仰卧并固定于手术台上,经口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初始呼吸机条件:呼吸方式为IBBP/IMV,(30~35)次/分,潮气量35~40ml,氧浓度35%,通气量1 L/min,吸呼比1:1.5。切开右侧腹股沟,分离股动脉,穿刺22G套管针置管监测动脉血压。CPB准备:在Stockert双头滚压泵上安装1/4寸泵管作为动脉灌注泵,使用50ml注射器针管作为静脉回流室,安装兔专用的希健膜式氧合器及变温器,变温器与Jostra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相连。氧流量(0.5~1.5)L/min,并根据血气调节。
1.2.2预充总预充量100ml,成分为:佳乐施80ml、5%碳酸氢钠5ml、林格15ml、速尿1mg、肝素100U和15%氯化钾1ml。
1.2.3常温CPB动物模型的建立沿气管右外侧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给予肝素400U/kg,用16G动脉套管针穿刺右侧颈总动脉向近心端置管作为动脉灌注管。从右颈内静脉置入右房直径4mm的引流管作为静脉引流。测ACT>480秒后开始CPB,灌注流量维持在(100~200)ml/min。维持肛温在36.5℃~37.5℃。转机60min后停机,拔除静脉引流管,缓慢回输全部机血后拔除动脉插管。同时结扎右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给予鱼精蛋白4mg/kg中和肝素。停机后根据血压和尿量适当补液输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监测4h后拔出气管导管及股动脉穿刺针并结扎右侧股动脉。
1.2.3监测指标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肛温。记录每时间段尿量。分别在麻醉后、停机即刻和停机后1、2、3h检测动脉血气。术中及术后3h内根据动脉血气调整酸碱及电解质,术后利尿及回输余血。
2结果
12只兔中有1只在CPB中因急性左心衰而死亡,其余11只均成功建立CPB并在CPB后成活饲养24h。术后监测显示血红蛋白偏低、动脉血气多数偏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3讨论
目前CPB动物模型主要采用犬[1]、猪[2]、羊[3]等大型动物,其不足之处在于费用高、个体差异大。兔CPB模型的建立在国内外都有报道[4],也有采用无血预充的方式[5],但术后均未进行饲养和观察。本实验采取无血预充建立CPB动物模型,采用闭胸式建立体外循环,避免了开胸操作有可能出现大出血风险以及术后创面渗血[6],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7]。术后成活饲养观察24h,12只兔成活11只。本实验成功建立兔CPB的经验是:①采用无血预充,尽量减少预充量以避免血液过度稀释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使用兔专用的希健膜式氧合器及变温器、用50ml注射器针管作为静脉回流室、用输血器自制CPB管道,最大限度减少预充量,控制预充量为100ml。②经右颈动脉穿刺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闭胸建立CPB模型,避免开胸手术创伤影响CPB动物生存。③术中及术后根据监测调整输液量和内环境的稳定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④术后饲养24h,为CPB术后各种机体反应的观察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⑤由于多数血红蛋白偏低,均有不同程度酸中毒,术后应注意血红蛋白的补充和酸中毒的纠正以利于术后成活饲养。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兔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成活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动物为12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经颈动、静脉插管,无血预充,建立体外循环模型,术后成活饲养。结果:术中及术后监测显示血红蛋白偏低,动脉血气多数偏酸,血压在正常范围。1只兔体外循环过程中因急性左心衰死亡,其余11只均成功建立体外循环并在术后成活饲养24小时。结论:闭胸兔体外循环术后成活模型建立简便可行。
关键词:兔,体外循环,动物模型,术后饲养
参考文献
[1] Baldw in RT,Kadipassaoglu KA,Radovancevic B,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ly relevant canince model of postperfusion syndrome[J].ASA D Trans,1991;37(3):484-485
[2] Williams EA,Wclty SE.Geske RS,et al.Liquid lung ventilation reduces neutrophil sequestration in a neonatal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J].Crit Care Med,2001;29(4):789-795
[3] Grehan JF.Casageande I,Olieira EL,et al.Ajuvenile sheep model for the long-tem evaluation of stentless bioprostheses implanted as aortic root replacements[J]. Jhart Valve Dis,2001;10(4):505-512
[4]于洋,叶明,夏求明.兔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2003; 10(2):151-15
[5]杨运海,罗海燕,谢艾妮,等.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12(6):372-374
[6]韩培立,付庆林,张小路,等.兔体外辅助循环模型的建立及意义[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10):917-919
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及监测进展 篇8
1 CPB后低体温的形成原因
1.1 CPB过程中,经常要将鼻咽部温度降到26℃~28℃。在结束CPB时,尽管咽温要恢复到术前水平,由于在关胸和运送过程中,大部分周围组织仍处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继之而来的热量中心向周围的再分布,又可使咽温下降1℃~3℃.因此,病人在进入ICU时大都处于轻度低温状态。
1.2同时由于全麻引起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和周围血管扩张,以及大剂量室温水平静脉液体的输入,手术过程中胸腔脏器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地诶问是CPB后最常见的提问失调。
2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低体温的并发症多数是由于体温过低而引起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对低体温的生理反应主要发生在术后几小时内,主要是通过一些生化反应和激素的分泌,对机体凝血机制、耗氧量和药物代谢造成影响。
2.1凝血机制抑制
Schmied H.等人观察到,围术期低体温干扰机体凝血机制,增加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需要量。低体温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2.1.1血液凝固系统血液凝固的过程是由一系列温度依赖性的酶促反应形成的,这些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使凝血时间延长。当体温由37℃降到34℃时,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延长10%~1 5%。
2.1.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低温可以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进一步破坏凝血功能,丹这方面的作用程度很小。
2.1.3血小板术后轻度低体温,引起可逆性的血小板功能紊乱,抑制血小板在出血处形成血栓素A2,使术后出血时间延长。
2.2耗氧量增加
术后低体温情况下,机体产热反应活跃。除皮肤动-静脉短路关闭外,成人发生寒颤,而婴幼儿则主要是非寒颤产热。寒战可以使耗氧量增加400%-500%;非寒战产热往往伴随血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尤其是去甲肾上腺浓度可升高三倍,使机体产热增加100%。高代谢状态增加机体的需氧量,加重了受损心脏的而负担,使术后病人处于潜在的低血氧状态,并可增加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严重的术后低体温还可以产生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2.3肝功能降低
体温过低时,内脏血流量减少,肝功能减退,依赖于肝脏代谢的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病人清醒时间延迟。同时,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切口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外科感染的发生率。
3监测技术
体温是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1776年Hohn Hunter用一支玻璃汞柱温度计测量病人舌下温度,1895年Harvey Cushing最先把体温纳入麻醉记录。自从Hunter和Cushing时代以来,体温测定一直是临床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监测技术和方法已经有了明显改进。
3.1电子温度计及测温部位
3.1.1电子温度计在目前体温检测中较为常见,其中常用的两种类型是热敏电阻和热敏
电偶。热敏电阻体温测定仪的电阻有随温度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能力,借以测定体温的变化。在下丘脑体温调节系统中,80%的输入信息来自中心体温,中心体温下降2℃便会对机体造成影响。因而中心体温远较皮肤温度更重要,测温部位多选择能较好地反应中心体温的部位。
3.1.2常用的测温部位为食道远端、鼻咽部、直肠和膀胱温度。前两者的准确度分别约为0.2℃和0.1℃,后两者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只有0.5℃和0.2℃,并且他们反应中心体温变化的时间较长。心脏温度,如升主动脉温度和肺动脉温度,,因为血流灌注量较大的中心体温。颈静脉温度可以直接反应下丘脑血液温度,也被认为是中心体温。气管温度,即气管壁的温度。由于气管壁周围有许多大的动、静脉包绕,因而气管温度可以准确而迅速地反映中心体温的变化,并且同心脏温度和颈静脉温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应被作为有价值的指标。
3.2红外线传感器与鼓膜温度
红外线传感器应用于体温监测,是监测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红外线温度探测器外观象个耳镜,可放入外耳道鼓膜处,用来探测鼓膜的温度。鼓膜的位置接近下丘脑,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下丘脑的血液温度,因此鼓膜温度目前已成为中心温度的较好代表。由于鼓膜探头有引起术后病人鼓膜穿孔的危险,并且鼓膜温度又受脑部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术后应用上有所争议。尽管如此,由于红外线温度探测仪反应时间小于5S,表面又有一层经过特殊处理的塑料薄膜,减少了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8],是临床上有价值的体温检测方法。
3.3液晶温度计与皮肤温度
3.3.1以上中心体温的测定方法虽然相对准确,但由于造价高、侵入性等原因,临床普遍应用有一定困难。液晶温度计的出现,使一些部位的皮肤温度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判断中心温度的有价值的指标。
3.3.2液晶温度计是一可以贴于病人前额等部位的液晶贴带,从随着温度变化的液晶色带上读出温度数值,皮肤温度除受中心体温的控制外,机体代谢率、皮肤血流量、皮下组织的绝缘性、室温、风速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DanielⅠ[11]认为在术后监护室内,室温波动和风速改变不会达到引起皮肤温度有意义的改变的程度。前额皮肤温度可以说是有实用价值的反应中心体温的指标。Takehikc Ikeda[9]通过液晶温度计测量前额皮肤温度和颈部皮肤温度同中心体温有相同的下降趋势,中心-周围温度差保持在-0.2℃,其中以前温度更优。这证明采用适当的检测技术,前额皮肤温度的测量在心脏外科术后监护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摘要:低温体外循环(CPB)术后低体温是很常见的体温失调。CPB后热量由中心向周围的再分布是低体温的主要形成原因.低体温可以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凝血机能和肝功能受到影响.延长病人术后监护时间。体温的监测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电子体温计、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和液晶温度仪应用于临床,使鼻咽部、食道远端、膀胱及直肠温度,心脏、颈动脉温度,鼓膜温度,前额、颈部皮肤温度都成为中心体温的较好代表。
体外循环机 篇9
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手术,可解除患者病痛,活动耐量增加,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无再次心梗发生,故颇受欢迎。我院2011年仅余5、6月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1例,术后桥通畅率高100%,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的护理对策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冠心病患者13例,病史3~5年不等,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最小46最大72岁,平均年龄63岁;术前多有心绞痛症状,3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6例,多支病变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介于Ⅱ—Ⅲ级。
1.2 手术方法简介
全麻后取病人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2 手术中的护理对策
2.1 做好术前心里护理对实施术中的护理对策十分重要,我们认为患者的心理问题为焦虑及恐惧,主要对手术不了解有关,术前应多关心患者,并对其认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个人嗜好和临床资料,抓住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疏导,还针对不同的合并症讲解有关治疗和预防的知识,耐心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及如何配合等,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树立治疗信心。
2.2 建立静脉通路
用18号或20号静脉留置针,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方便术中输液给药。
2.3 物品准备
体外循环器械包,体外中单包,电刀,吸引器,搭桥增加器械,胸骨锯,30*45保护膜,胸引桶,6~80prolene等
2.4 手术体位
取平卧位,下肢外旋,腘窝处垫一沙垫,抬高膝部。胸背部用方海绵垫高15-20?度。肩背部贴好电刀极板,将双手固定在身体两侧,避免接触金属,以免烫伤,留置导尿。
2.5 消毒皮肤
碘伏消毒,上至下颌,下至脚踝,躯干平腋中线,铺无菌单。
2.6 手术配合对策
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因手术器械较多,术前应仔细清点和整理,书中使用的缝针较细小,一旦缝合完毕应立即收回妥善放好,严防遗失。
2.6.1 取自身血管组的手术配合
以大隐静脉为例:内踝切口,切开皮肤,腔镜下延大隐静脉走形游离大隐静脉,电凝止血,在游离出的静脉达到所需长度后,截取静脉,远端用16号秃头针固定结扎,注入肝素水(0.9%NaCl 200 ml+肝素0.2 ml+罂粟碱30 mg),使其逐渐充盈,检查管腔,若漏气则以0号丝线结扎,取出的静脉置于肝素水中备用。止血,缝合,最后以弹力绷带包扎。
2.6.2 开胸组的手术配合
胸骨正中切口,打开心包显露心脏,用乳内动脉牵开器向上牵开胸骨,显露乳内动脉,用电刀于距乳内动脉内侧1cm处切开胸内筋膜、肋软骨骨膜及肋间内肌,起其肋间细小分支用电刀止血,较大分支用银夹夹闭,按测定长度切断乳内动脉远端,动脉夹夹闭,并包裹于罂粟碱纱布中备用。
2.6.3 血管吻合的配合
在目标血管远端安置心脏固定器,以15号小圆刀用于切开心外膜及脂肪层,显露冠脉。用1.5或2.0探子探查冠脉远端是否通畅,血管夹夹闭冠脉两端,临时阻断血流,冠脉刀挑断冠脉,冠脉剪刀剪开血管至所需吻合口的切口长度,放入适合的血管塞子以8-0prolene连续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口,期间有助手用生理盐水冲洗吻合口以创造无血手术野,吻合最后一针后取出塞子,松开血管夹,排气后打结,并检查有无漏血。近端吻合时递主动脉侧壁钳阻断部分主动脉,递剪刀划开主动脉一小口,打孔器于主动脉壁打孔,用6-0prolene连续缝合近端吻合口。吻合完毕,备针头排气,安置胸引管,清点物品,关胸[1]
3 讨论和体会
我们认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无论术程和所用器械都比较简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同时进行室壁瘤的切除,对回旋支的某些分支操作也存在一定困难。但从总体看优点还是较多:在整个手术中可减少或不输血,这样能减少因输血引起的传染病,减少了因体外循环给病人带来的手术创伤,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并发症[2],使病人术后恢复快。值得提出的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必须严格手术管理,尤其要控制手术感染。要求术前预先将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必须高压消毒灭菌,不宜高压的物品需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严格把关,限制不必要的非手术人员参观,严格监督无菌操作的执行。护理人员要必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搭桥手术配合的各项步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稳准轻快地配合医生手术,即使对病人在术中出现的突发变化的处理也要具有准确的理解及快速的应变能力,让医生不受任何因素干扰确保手术顺利成功[3]。
参考文献
[1] 胡盛寿,吴清玉,任杰,等.3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J].中华胸心血外科杂志,1999,15(6):321323.
[2] 張明,无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10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9(20):30.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7例, 男22例, 女25例, 年龄24~65岁, 体重34~88.2 kg, 体表面积1.2-1.9, 术前心功能Ⅲ级35例, 占75%, Ⅳ级12例, 占25%, EF 35%~67%, 心胸比为0.62-0.85, 合并心房颤动20例, 合并高血压病13例, 合并糖尿病7例。47例中行单瓣手术30例, 双瓣手术8例, 单瓣膜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5例, 双瓣膜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4例, 其中合并三尖瓣成形11例, 合并左房血栓清除3例。
1.2 体外循环方法
本组均选用Sarns-8000体外循环机, 西安岱岱国产膜肺、泰尔茂或美敦力进口膜肺, 采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预充, 常规加20%甘露醇针0.5~1 g/kg, 肝素机器内为2 mg/100 mI。视患者情况加入白蛋白或悬浮红细胞。转中实施中度血液稀释 (HCT 20%~24%) , 部分重症患者应用超滤器, 复温后提升HCT, 使停机时达到30%以上。浅中低温 (28.0℃~32.0℃) , 中或者高流量心肺转流。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4:1高钾含血停跳液直接灌注, 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行心内直视灌注, 合并冠脉病变者行顺灌加逆灌。采用“温-冷-温”交替灌注, 首次剂量20~30 ml/kg, 每隔20~30分钟重复灌注一次, 剂量为首次剂量的1/2。转中每20~30分钟监测血气和电解质, 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保证左心减压管的充分引流。复温时尽量控制温差在3℃以内, 乳酸值小于1.5 mmol/l以满足组织灌注, 复跳前调整血气电解质满意, 为心脏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2结果
47例患者中, CPB时间65~288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48~196 min, 心脏自动复跳43例, 占91%。转中尿量100~2000 ml。全组患者其中有3例出现轻度血红蛋白尿。7例使用超滤器, 占15%, 超滤量800~3000 ml, 手术死亡2例, 与体外循环无关。
3讨论
重症瓣膜病, 多有病史长, 心肌受损严重, 心功能差, 心衰, 水钠潴留, 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并发症及死亡率高, 体外循环管理要重视以下几点:
3.1 膜肺应用
膜肺的应用为长时间体外循环奠定了基础[1]。优质膜肺有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 对红细胞、血小板、补体均有保护作用, 并能减少白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 对肺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减少栓塞的发生。我们全组患者均使用了膜肺, 只有3例出现轻度血红蛋白尿, 胸腔引流量也明显减少, 效果良好。
3.2 心肌保护
综合的心肌保护非常重要。体外循环初期, 要平稳过渡, 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80 mm Hg, 保证冠脉充分血供[2]。主动脉阻断后进行4∶1含血停搏液灌注, 首次剂量20~30 ml/kg, 期间每隔20~30 min重复灌注一次, 为首次剂量的1/2。通常采用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 主动脉瓣返流患者阻断后切开主动脉行心内直视灌注, 先温灌注液诱导心脏停跳, 然后冷停跳液灌至全量, 阻断期间均用冷停跳液灌注, 开放升主动脉前采用半钾温氧合血灌注, 冲洗心肌代谢产物有利于心脏复苏。对于合并冠脉病变患者则应用顺灌加逆灌, 顺逆灌结合, 对左右室心肌均能达到保护, 尤其对于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替换, 心肌保护效果更为显著。我院做法是对于左心室肥厚, 心胸比较大患者灌注量要比常规量多以达到良好心肌保护。另外, 充分的左心引流可减低左室容量及左室壁张力, 降低耗氧量, 减少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尤其是在主动脉开放初期, 在复苏前做好充分左心引流, 防止心室过度充盈, 减轻心脏负担, 有利于心脏复跳。
3.3 超滤器的应用
重症瓣膜患者心功能差, 严重水钠潴留加之长时间体外循环使大量冰水和停跳液被吸回, 更加重心脏功能, 易致高钾、血液稀释严重、低心排等的发生, 术中应用常规超滤加零平衡超滤技术既滤除了体内过多的水分, 提高胶体渗透压和血细胞压积, 减轻水负荷, 并减少体外循环后血液的丢失, 有利于术后恢复, 也可把体外循环中间产生的炎性介质滤除, 对患者术后各脏器恢复有利[3]。本组病例我们的超滤器使用率达15%, 滤液达800~3000 ml不等, 术后表现血液动力学稳定, 库血使用率下降。超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小分子及中分子物质如麻醉药、抗生素、肝素、电解质、葡萄糖等的滤除, 应及时补充。
3.4 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瓣膜病患者由于术前多数使用利尿剂, 可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 转中应20~30 min监测一次血气, 出现异常及时调整, 使电解质, 血糖, 酸碱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 复跳前调整血钾至4.5~5.5 mmol/L, 同时注意镁的补充, 为心脏复跳创造条件。转中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若高于11.1 mmol/l, 及时给予正规胰岛素处理。
3.5 充分的组织灌注
长时间体外循环要有足够的灌注流量[4]。我们采用的是中高流量, 为2.0~2.8 L/min·m2, 压力维持在50~80 mm Hg, 如果大于90 mm Hg, 则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控制血压, 防止血管收缩造成外周阻力增加, 从而保证组织充分灌注。我院常规监测乳酸值, 转中控制在1.5 mmol/l以下。SVO2是衡量机体供需平衡的综合指标, 也常规监测, 维持SVO2在65%~85%, 我院做法是复温时先提升流量, 使SVO2>85%才开始复温, 复温过程中若SVO2低于65%, 及时减慢复温速率, 使温差控制在3℃以内, 提升HCT, 提高流量等, 以偿还氧债, 保证组织灌注。观察转中HCT, 低温时维持在20%~24%, 复温时开始提升, 采用利尿、加悬浮红细胞、行超滤等方法处理, 使停机时达到30%以上。监测尿量也是判断灌注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 转中尿量维持在1~2 ml/ (kg·h) 。
3.6 做好辅助循环:
冠脉血流阻断时间越长, 心肌损坏越严重[5]。虽然现在对复跳后辅助循环时间最少达到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4有争议, 但据我院本组病例观察, 足够的辅助循环时间, 可以改善长时间心肌血运阻断所造成的心肌缺氧状态和偿还心肌氧债, 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减轻心肌细胞水肿。停机后患者表现循环稳定, 心电图无缺血改变。最后根据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左房压等情况调整容量平衡, 调整血气电解质酸碱血糖正常, 鼻咽温37℃以上, 肛温35℃以上, 逐渐调整容量缓慢停机。
参考文献
[1]胡晓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34.
[2]胡晓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726.
[3]龙村.体外循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98.
[4]张宝仁, 朱家麟.人造心脏瓣膜与瓣膜置换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3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