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感染

2024-09-28

体外感染(共3篇)

体外感染 篇1

非淋菌性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支原体,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临床治疗时, 应用的传统抗菌药物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并没有以往的疗效为好, 这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药物选择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使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分析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 我们对20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进行了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 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控制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传播和流行的目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均为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患者, 年龄在在17~63岁, 病程在10d~18个月。200例患者中, 初诊患者80例占40%, 复诊患者120例占60%。就诊前曾用过抗菌药物,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所有患者在测定前1周停用抗菌药物。

1.2 取材方法

用宫颈拭子插入宫颈1.0~2.0cm旋转2~3圈取材, 棉拭子不可触碰阴道壁, 标本取出后立即送检。

1.3 试剂

培养基与药品选用广州天河怡林科技公司生产出品的集支原体鉴定和药敏试验于一体的试剂盒, 包括支原体液体运送培养基, 微量药敏测试板。测试板中, 对应抗菌药物测定孔位于第1~8孔和第11~18孔, 设高低两个药物浓度;培养基对照孔位于第9、10孔, 人型或解脲支原体鉴定孔位于第19、20孔。

1.4 方法及其结果判断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将已接种拭子孔标本的培养基充分混匀, 在药敏测试板的各孔各加入80μL培养基, 再各加入一滴石蜡油封盖, 放入35~37℃孵箱中孵化24~28h后, 观察并判定结果。

支原体鉴定的判定标准为:第9、10孔如变红色, 判定为支原体阳性;19孔变色判定为为解脲支原体阳性, 20孔变色判定为为人型支原体阳性, 两孔均变色判定为混合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高度敏感 (S) 为高低两种浓度的板孔均不变色, 中度敏感 (M) 为高浓度孔不变色而低浓度孔变色, 不敏感 (R) 为两孔均变色。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经检测, 194例标本解脲支原体 (UU) 阳性, 占97.0%;5例标本人型支原体 (MH) 阳性, 占2.5%;1例标本为混合感染, 仅占0.5%。从药敏试验结果看, 157例标本耐药 (占78.5%) , 其中对9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者为10例 (占5.0%) , 全部敏感 (包括中敏) 者为43例 (占21.5%) , 耐药分布不均。

2.2 耐药情况的进一步分析

194例UU阳性标本耐药情况见表1。由表1看出, 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最低, 红霉素耐药率最高。5例MH阳性标本中4例耐药。UU与MH混合感染的标本耐药。

2.3 初诊与复诊患者标本UU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的比较

复诊120例患者中, 耐药119例标本, 耐药率高达99.2%, 其中对9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者10例;初诊80例患者中, 耐药43例标本, 耐药率为53.8%, 复诊患者标本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初诊组 (χ2=64.33, P<0.01) 。从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看, 除红霉素外, 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多西霉素和罗红霉素P<0.01, 四环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P<0.05) , 见表2。

3 讨论

据统计, 约有20%~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是由UU和MH感染引起的, 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第二大致病菌[1]。本文结果显示, UU感染率高达97.5%, 原因为支原体没有固定的细胞壁,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头孢类等) 天然耐药[2]。

随着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长期流行, 作用于核蛋白体的抗菌药物 (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红霉素等) , 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效果甚差。常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也出现耐药, 本文耐药率分别为18.0%和17.5%。

本次测定结果还表明, 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 最低的是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故建议治疗UU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炎症首选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同时, 复诊组支原体耐药率为99.2%, 显著高于初诊组的53.8%。由此可以看出, 导致支原体耐药的重要因素可能与滥用抗菌药物和非正规治疗有关。耐药菌株降低了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愈率。加之部分患者乱投医和盲目反复用药, 形成恶性循环, 加速了耐药菌株的出现机会[3]。因此, 各地在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时, 应检测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并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的个体实际情况, 指导临床及时、合理、准确用药, 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有效控制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保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明成, 刘兴宇, 李凡.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 9 (2) :237-239.

[2]王玉三, 周中华.泌尿系统致病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4) :450-451.

[3]何秋波, 于建斌, 李红文.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 3 (4) :579-580.

体外感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6年至2008年白城中心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检验标本。

1.2 抗菌药物纸片

均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

1.3 培养基

MH琼脂和普琼脂干粉均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 由本室制成平板。

1.4 细菌鉴定

应用美国BD公司BBLCRYSTALTMAUTOREADER鉴定系统进行。

1.5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 (K-B法) , 结果判定采用NCCLS标准, 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做质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 选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药敏纸片出现协同现象为ESBLs菌株。

2 结果

2.1 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

3年间临床分离出出致病菌1259株, 革兰阴性杆菌占71.2%, 3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居前3位, 革兰阴性杆菌构成见表1。

2.2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006年至008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所监测的14种抗菌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 但3年间耐药变化不明显, 见表2和表3。

2.3 产ESBLs菌株耐药性远高于不产ESBLs菌株

2006年至2008年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ESBLs检测, 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分别26.7%、32.1%、34.2%, 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2.5%、33.6%、39.8%, 对产ESBLs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8.3%、头孢哌酮/舒巴坦87.2%、阿米卡星73.6%、头孢他啶65.3%。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接近100%。

3 讨论

耐药性的产生是细菌长期在抗生素环境协迫下为适应环境而不断进化的结果, 其产生的途径有多种, 作用的机制非常复杂,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3.1 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006年至2008年白城中心医院3年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1259株, 革兰阴性杆菌897株占71.2%, 其中局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并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

3.2 耐药性差别很大

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别很大,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国内外学者[2]认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加大了抗生素的选择压力, 产ESBLs菌株不断增加, ESBLs日趋流行, 针对ESBLs菌株感染, 碳青霉烯类是理想的选择。3年间我们对革兰阴性杆菌中产ESBLs的代表菌株进行了ESBLs检测, 发现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ESBLs能水解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我们监测的结果产ESBLs菌株常用抗菌药物普遍高度耐药, 可供临床选择的只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 这一结果值得重视, 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如此之少, 结果将是严重的。本分析结果显示, 产ESBLs菌株呈现上升趋势, 在临床感染标本中, 一些过去认为不易发生耐药的细菌现发生耐药的现象明显上升, 同时各种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以及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等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耐药菌株形成和流行。为此, 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把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反馈给临床, 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应对检出细菌做统计分析, 了解白城中心医院的病原菌的感染特征和流行规律, 减少或延缓新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谭谦, 刘相名, 周宏祁, 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4-6.

体外感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560例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 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欧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简介》[5]。560例住院患者中 , 男320例 , 女240例 , 年龄31~81岁, 平均 (55.4±12.8) 岁。

1.2 菌株来源

所有标本均为痰液培养, 采集方法具体为:留痰前首先应清洁口腔, 取晨起呼吸道痰, 放于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培养。全程无菌操作。其中合格的标本应符合以下要求:痰涂片在每个低倍镜视野里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多核白细胞大于25个或者镜检多核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的比例大于2.5∶1。

1.3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均为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ATCC) 菌种 , 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标本接种于显色平板上, 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结果的观察, 培养3~5 d进行真菌结果的观察, 根据菌落特点 (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革兰染色、触酶等初步鉴定菌落的种类。痰标本培养及鉴定操作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采用纸片确证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 (K-B法) ;菌株分离的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法国)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菌群的构成及其分布结果统计

560例入选患者中 , 共送检960个痰标本 ( 存在一个病例多次送检) , 共培养检出病原菌342株 (存在一个病例检出多种病原菌的现象) , 其中2012年送检320个痰标本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00株 , 检出率为31.25%, 2013年送检320个痰标本培养, 共检出病原菌107株, 检出率为33.44%, 2014年送检320痰标本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35株, 检出率为42.19%。其中革兰阴性菌种148株 (43.27%) , 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 计50株 (占检出病原菌总株数33.78%) , 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多见, 分别为26.35%、20.27%;革兰阳性菌种38株 (11.11%)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计21株 (占检出病原菌总株数55.26%) , 其他依次为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较为多见, 分别为23.68%、15.79%;真菌156株 (45.61%) , 以白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 计88株 (占检出病原菌总株数56.41%) 。整体分析显示, 革兰阴性菌种感染的比例呈增加趋势 , 2013、2014年的感染比例 明显高于2012年 , 三年间革兰阴性菌种感染分布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4.630, P = 0.003) 。革兰阳性菌种感染的比例呈降低趋势, 2013、2014年的感染比例明显低于2012年, 三年间革兰阳性菌种感染分布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6.741, P = 0.000) 。342株病原菌菌群分布见表1。

2.2 临床常见抗菌药对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统计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 导致感染的3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高, 耐药率相对低, 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棒酸、呋喃妥因等耐药率为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 对头孢曲松、氨曲南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 敏感性高, 对阿莫西林/棒酸、呋喃妥因耐药为100.00%。具体的耐药敏感性见表2~4。

2.3 临床常见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统计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 导致感染的2种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 药现象,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 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肺炎链球菌主要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高, 对万古霉素敏感。具体的耐药敏感性见表5~6。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患, 由于人类及畜牧养殖业的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病原微生物分布相应发生变异, 病原菌耐药情况越来越多, 这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由于可供选择的抗生素不断增多, 耐药菌株也呈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6,7], 目前已引起相关领域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

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近3年的统计结果显示, 革兰阴性菌成为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中的革兰阴性菌株数及构成比例上升明显, 由2012年的30株逐渐升高到2013年的35株、2014年的83株 , 构成比由2012年的30% 、2013年的32.71% 升高到2014年的61.48%, 三年间革兰阴性菌种感染分布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4.630, P = 0.003) 。革兰阳性菌种感染的比例呈降低趋势, 2013、2014年的感染比例明显低于2012年, 三年间革兰阳性菌种感染分布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6.741, P = 0.000) 。我院呼吸科痰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菌中按构成比占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革兰阳性菌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 其中以前两种居多。另外真菌感染比例较高, 且以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大。本研究结果与目前一些研究资料所统计的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革兰菌比例变化的趋势较为一致[8,9,10]。这几种菌群多属于条件致病菌[11,12], 较常见的方式为医院内感染,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社区或自行用药) 、基础疾病多、交叉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年纪较大、自身机体弱、免疫力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其发生, 且了解下呼吸道感染菌群的分布对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 导致感染的3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高, 耐药率相对低, 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棒酸、呋喃妥因等耐药率几乎为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 对头孢曲松、氨曲南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 敏感性高, 对阿莫西林/棒酸、呋喃妥因耐药率为100.00%。导致感染的2种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耐药现象较低,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 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肺炎链球菌主要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高, 对万古霉素敏感。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多属于下呼吸道定植菌, 本身就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更复杂、多样。部分感染菌群的耐药统计结果显示, 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可能原因分析为由于病原菌感染谱的变迁及病原菌药敏的改变受地区临床工作者对于抗生素药物使用习惯及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等操作的影响[13,14,15,16], 而本地区社区滥用抗生素, 且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比较普遍。此结果的药物敏感试验对于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够提供较为真实的数据支持, 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有理有据。

上一篇: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下一篇:小区住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