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教师队伍

2024-05-27

专业化教师队伍(精选12篇)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1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 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职业教师专业化”,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 具有“偏重理论的应用, 注重实践技能, 实际工作操作技能培养”的特点。

近年来, 在职业教育领域, 随着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认识的提高, 对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教师专业化日益受到重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从实际出发, 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

一、教师队伍专业化的的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 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从24%提高到53%, 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然而, 随着中等教育的大众化和职业学校的普遍扩招, 职教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职教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

据统计, 目前中职生在校生达到2000多万, 即使按照生师比21∶1的比例计算, 至少还有30多万的教师缺口, 教师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而具有“理论+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缺口更大。按照《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要求, 职业学校“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的标准, 目前全国仅有少数的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加上外聘教师后勉强可以达到, 而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比例仅为50左右%。

有资料表明, 职业学校有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 这一比例在有的学校甚至达到96%, 大多数教师的实际工作年限偏低, 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 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匮乏, 职教教师专业化现状不容乐观。

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职业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的今日, 对真正具有“双师型”的专业化在职教师的要求迫在眉睫。由于大部分教师直接从大学毕业就到学校工作, 缺乏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加之现在教师德行修养方面也有不足, 缺乏对其职业活动的深刻认识及对其职业角色的准确定位, 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现有在职专任教师172人, 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1人, 专业课教师124人, 持有教师资格证的162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双师型”教师73人, 占专任教师的42.4%;学历合格率为96%。其中在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距离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80%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把聘任教师计算在内才能达到80.39%)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 开展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很有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

(一) 基本思路和做法

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直接涉及到学校的整体管理, 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运作, 因此, 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交互推进, 互为完善、逐步深入, 从而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青年教师职业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的现状与需要, 通过典型个案研究, 探索职业化建设的模式, 为最终形成理论框架及实践推广奠定基础, 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2.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有关教师职业化建设的文献资料, 形成专题性报告综述, 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整体模式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并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为模式的构建、理论的假设提供保证。

3.以“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来充实、修改并提高教师职业化建设的内在内容, 制定相关的制度, 在制度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 从而保证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探索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管理新模式

探索、培训、建立三支名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研教师队伍) ;

在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职业化、标准化、表格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探索和实践, 形成一套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具体做法包括:

1.加强教师职业化建设,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职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在道德、业务能力、工作规范等方面满足教学工作内在规律的基本要求, 包括:教师要始终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要以“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底蕴丰厚、创造力强、充满自信”为目标, 全身心地投入, 精心备好每堂课, 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 循循善诱;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 能够站在教育前沿掌握最新的教学信息动态;有严密敏捷的逻辑思维、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关于与学生沟通、与教师沟通;根据学生实际, 组织教学和事例专业教学资源。

2.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标准化建设, 提高教学效果

标准化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中, 做事有章法, 要求教师参加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中职教学标准等制度标准的建设工作, 关健在人才培养中坚决贯彻执行, 在教学中能严格按预先设定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力戒随意、盲目、凭经验办事,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真正受益。

3.积极推进表格化, 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表格化主浊要求教师根据学校、专业部、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目标与任务, 在学期初将课程教学、专业辅导、教师工作、教研教改等任务按周制订出一份详细的计划, 并将工作进程表格化,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要求教师将课程设计理念、构思等内容用清晰的图表加以表达, 以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民性。要求所有教师在学期第一堂课就要以表格的形式将本学期的各项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

4.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精细化建设, 提升教学业绩

精细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时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对象、任务等进行细分, 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主要措施包括: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重构, 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课程性质精心挑选教学模式;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感染学生,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制定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

完善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经费投入机制, 解决定期派教师到行业进行挂职经费问题。

6.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学校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研教师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

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 完善职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

根据职业学校校教育的要求, 制定不同于普通院校教师、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职校教师专业标准, 为职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目标和方向;出台职校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 实行分类单独评审, 建立职校教师必须到企业锻炼制度, 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少于一个月;制定和完善职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

(二) 完善师资培训经费等筹措渠道

学校建立专项基金、专项补贴和培训经费统筹措施, 逐步完善财政拨款为主与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解决定期派教师到行业进行挂职经费问题。

(三) 严格职校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管理

在充分了解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职校的实际状况, 制订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职责, 制订经费投入、培训师资选择、培训方式及效果评价等, 制订优惠政策, 明确企业的培训义务。

(四) 项目驱动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基于“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人本理念, 使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研发, 开展横向课题或提供技术及咨询服务, 增强动手能力, 追踪专业前沿, 提高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许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9 (1) .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2

高华松(中学高级教师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1世纪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就需要在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性职业,其职业专业化要求不高,培训时间也不长,因而工资待遇较低;一类是半(准)专业化职业,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培训时间较长,因而工资待遇中等;另一类是专业性职业,它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较高要求,培训的时间长,一般以数年计,因而工资待遇比较高,在国家和社会的地位较高,其特点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权威性,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是这种专业性职业。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着替代性和非权威性,我们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具有不可替代性、权威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专业知识(即有教育的实践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精神(即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情感(即对工作岗位有感情,事业心强)。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这一层面上讲,必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根据学校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作为学校要对教师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合格――优秀――名师――专家”的培训模式。

即:一年上路,尽快在业务上站住脚,三年教学合格;教学合格后,逐步熟练班主任工作,六年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在校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优秀教师;六――九年达到能“教育、教学、科研”三肩挑,在彭州市和成都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名

1师”;对特别突出的名师,通过压担子和进修培训,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具体做法: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个人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确立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一所学校办学、育人质量和档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走的是一种实践性专业发展路径,侧重于教学经验性的自我总结,缺乏的是理论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对于专业问题往往从感性经验上加以认识,而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的高度。没有高度牵引的教师专业发展,很难自我突破,实现专业的跨越与提升。

因而,寻求专家的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的指导,是学校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管理者应当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稳固的联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的支持,帮助教师明晰发展的方向,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目前,我们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总结自身办学经验教训,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逐步确立现代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快完成由近代学校向现代学校、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双重转变。

3、师带徒培养“合格教师”

为了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使新教师能够以最快速度适应学校教学实际,成为合格教师,学校采取了“师带徒”,具体规定如下:领导和青年教师多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他们的积极方面,予以及时肯定、鼓励。指定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其指导教师,并在适当时候安排其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学校要确定每学期的集中培训内容,经过集中系统学习和经验交流,使他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都能迅速成长进来。

4、学中干,干中学培训“优秀教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培养方式,总结为一句话即在“学中干,干中学”。

(1)赛课:

对能认真钻研业务,热心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是压担子,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二是多指导,多给他们上公开课和比赛课的机会,同行及领导多听课,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近年内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

(2)教学观摩:

选派骨干教师献优质课,邀请成都市教科院的学科专家和彭州市教研室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到会指导点评,并组织好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写心得体会。

(3)创造科研氛围 实现课题引领。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中小学并不缺少课题研究,但课题的研究却没有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被功利性所充斥,研究内容大而空,研究过程浮而虚,课题研究过多关注的是形式,而忽略其实际作用与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需要细而实、小而精,应当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筛选,应当指向教师个体本身,适合教师发展实际,而研究的真正目的则在于发展教师,解决问题,而非装点门面。学校管理者应当从教师能力与潜力入手,指导教师做小课题。

(4)评选各类优秀:

在抓好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先进,总结推广其经验、风格,在思想上关心、业务上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已取得的培养成果,使他们在各方面更趋成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楷模,成为“优秀教师”。

5、抓好继续教育培训出“名师”

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班主任及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1)大力鼓励教师紧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论文,出版著述;

(2)鼓励更多的教师进行高学历,双学位专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

(3)加强教师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等业务培训;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四个一”工程。即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报告,上一堂观摩课或示范课,作一次教育专题讲座,带一名徒弟,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5)以评选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有效激励方式,推广其教育教学经验、关心其生活,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培训出校外知名教师――“名师”。

6、建立科学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各类教师健康成长

(1)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教务处和政教处从学生、教师、教务三个方面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2)对在业务上能虚心听取老教师成功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进行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青年,学校予以重点培养,教务处领导和学校分管领导应多听他们的课,会同政教处进行指导,争取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尽可能成为成都市“优青”,“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等实绩称号的教师。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教师专业化逐步被重视起来,幼儿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面临着提升的要求,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来完成,因此,探究幼儿教师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也需要得到重视。

一、制约幼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探析

1.工作压力大

我国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主要由于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短缺,而孩子又很多,幼儿园在管理上制度也不完善,导致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幼儿教师不仅承担教书的责任,还要对各种检查积极应付,不仅花费时间,也劳心费力,与此同时,针对教师的各种要求越来越高,考核也越来越严格,导致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既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又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会让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消极,因此,各个幼儿园也都应该积极推进改进政策。

2.学历水平不高

虽然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上,幼儿师范学院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目前幼儿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幼儿师范学院培养出的教师人才依然不能够满足幼儿教师的缺口,而我国幼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幼儿教学中,高学历的教师只占少数,原因之一就是幼师工资过低,而一些中小型城市中,更难有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幼教事业,这些问题无不影响着幼儿教育,制约着我国幼教的水平,也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

3.社会舆论的误导

在社会实际工作中,一些舆论认为幼师的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这种舆论导致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大多不愿意在幼儿园工作,因为幼师这个职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这些舆论误导必然会让即将想要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毕业生产生动摇,从而影响专业幼儿教育队伍的建设。

二、我国幼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多种途径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幼儿教育要想更好地发展,幼儿教师要想在社会上被尊重、被重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体系的保障是分不开的,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虽然现有的制度已经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是,很多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工资待遇不高,职称评定困难,发展前景不乐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幼儿教师的待遇离其他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必要的法律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切实维护好幼师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在环境艰苦的农村地区从业的幼师,政府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使这样的幼儿教师在从业时基本生活可以保障。还应该制定一些优秀教师的评定制度,将全国的优秀教师放在一个主导的位置上,以此带动全国专业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并且积极充实幼师队伍,从而改善幼师尴尬的现状。

2.幼儿园应该加强园本教研建设

幼儿园要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创建交流平台给予教师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发展空间,让幼儿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在彼此的信息理念中进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幼儿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让教师通过找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一些反思活动,让幼师和幼儿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交流。

比如,定期举办园内学习讨论会,让幼师彼此之间交流一定时间内的心得,并列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让教师之间互相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完善自身。并且,每期学习讨论会的主题都需要变化,可以从沟通、教育、体育、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提升幼师专业化程度,实现各个专业均衡发展。

3.幼师应该及时撰写活动反思笔记,提升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在反思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将反思活动进行的效果记录下来,教师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要事无巨细,尤其是那些生动的细节要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幼儿教师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和习惯,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成长,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幼师才能够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使自身在幼儿教学上更专业,达到高素质专业幼儿教师的要求。

总之,幼师的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幼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为其自身的优秀成长和专业素质的形成做基础,并且通过自身不断的反思促进其自身成长,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筱良.新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

[2]何锋.反思能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元素[J].教育导刊,2014(10).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4

一、建立完善教育人才的选拔机制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 从根本上讲, 都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 我局十分重视做好学科人才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公开招聘优秀师范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2007年以来我县采取提前离岗、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办理病休等措施, 腾出编制, 通过面向全国招录优秀本科师范毕业生和本县中师毕业生竞争上岗的办法, 共招聘优秀教师525人, 为教师队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增强了教育发展的后劲。同时, 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逐年撤并一些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的学校, 盘活教师资源, 提高人才利用率。二是积极做好骨干教师选拔工作。根据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要求, 层层把关, 逐级筛选, 集中确定了一批师德优秀,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教育教学风格独特, 教育思想端正, 教育教学成绩特别突出, 教育科研能力强, 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身心健康的教师作为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 并从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骨干教师选拔, 使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为省、县级骨干教师。三是积极组织教学比赛活动, 通过开展教师调教课、现场说课、教学优质课、教师演讲、论文写作等比赛, 从中发现和培育人才。2009年我县通过举行全县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发现并选送朱咸晟老师参加全省小学数学科比赛获一等奖, 他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到2010年, 我县已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 省级骨干教师25名, 县级骨干教师164人。

二、强化管理, 健全校长团队的督评机制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可以带出一支好队伍。为此, 我局把校长队伍建设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龙头, 校长管理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业务学习。组织初中校长、中心小学及完小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和脱产提高培训, 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和校长培训班, 选派15名校长赴上海、北京、海口等全国知名学校学习教育管理经验, 提高学校的管理素养, 并每学年有计划分批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到省内外名校考察学习, 开阔眼界, 提高认识, 使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二是强化目标管理。我局实行校长目标责任制, 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规定》和《定安县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对中小学校实行一年一评估, 对督导评估积分排在后三位的学校校长第一年给予黄牌警告, 如果第二年仍在末位, 校长就要引咎辞职, 班子要进行重新调整, 由此强化了校长的责任心和危机感, 有效地促进了校长抓中心、务正业。三是强化履职考核。2005年我县实施校长竞聘上岗以后, 校长实行聘用制, 三年一聘。我局加强对校长的跟踪管理, 定期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年度考核, 对考核业绩较差的校长及时解聘, 形成中小学校长“能者上, 庸者下”的管理机制, 使校长队伍形成一种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此外, 我们还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 大力加强校长思想和作风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校长队伍。

三、健全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

2007年来, 我县在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大胆探索, 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我们出台《定安县中小学教职工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实行评聘分开, 先评后聘, 按需设岗, 以编定岗, 竞聘上岗, 实现教师管理聘任制, 优化了教师队伍管理。二是推行教师全员业务考试制。坚持教什么、考什么, 每年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考试, 考试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小学教师考试不合格者集中脱产培训, 经补考不合格者作出转岗处理, 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三是实行教师坐班制, 出台《中小学教师坐班管理规定》, 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周一至周五, 要按时上、下班, 原则上教师晚上都要住校, 对违反坐班管理规定的教师, 检查发现一次口头警告, 检查发现两次全县通报批评, 一年累计旷班达到30天以上者, 按有关人事制度作出辞退处理。此规定的实施, 促使全县中小学教师刹玩风、绝赌风、兴学风, 维护了中小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四是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制定了《定安县中小学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方案》, 着眼于奖勤罚懒、重贡献、重实绩的原则, 实行绩效考核与业务考试、课时、考勤、教学质量挂钩, 实现了优质优酬、按劳取酬的目的。五是落实各种表彰奖励制度, 每年教师节期间开展教学能手、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 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事迹, 引导广大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 调动广大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四、搭建平台, 努力构建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研训机制

俗话说:“物不经锻炼, 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 终不成人”。为此, 我们把培养优秀教师的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创设锻炼的机会。

1. 以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一是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结合新课程研训实际, 县教研室把开展“送教下乡”、“教学开放周”以及“周末流动师资培训”活动作为载体, 提供教师交流平台, 受到教师普遍欢迎。二是开展各学科省县级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和优秀课评选活动, 提供教师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 活跃教研氛围。三是借助网络平台优势, 组织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参加省级网络远程研修活动, 教师利用博客参与教研活动的氛围渐浓, 教师专业化成长迅速。据统计, 2007年以来, 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奖181人次, 其中, 小学教师获一等奖12人次, 二等奖37人次, 三等奖66人次;初中教师获一等奖7人次, 二等奖15人次, 三等奖45人次。

2. 以培训引领教师成长。

我们实行教师学习培训学分登记制度,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把学习培训纳入“三级”规范化管理轨道。一是开展校本研训,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组织学科课程培训, 组织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互相评课,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与此同时, 以学校为单位, 大力实施“青蓝工程”, 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 “一对一, 一帮一”, 促进青年教师成熟、成长。二是开展县级培训, 县研训中心制定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 全县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培训、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教材培训。2007年来我县新招聘的500多名教师 (含支教教师、特岗教师) 全部进行了《新课标、新理念、新起点》《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培训, 在职中小学教师全部轮训一遍, 教师岗位培训率达100%。三是开展省级培训, 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带头人培训, 同时选派120名教师往海师、琼州大学脱产学习, 这些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增长了教师的才干, 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以信息工程引领教师成长。

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是国家教育部着力推进的一项教育重点工程, 对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我县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是投资70多万元, 建成了教育信息网站, 教育政务公开系统, 并实现县教育城域网和省教育专线网互联, 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通过光纤、ADSL等形式实现了“校校通”, 教师在教室可以上网, 在宿舍也可以上网, 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二是投资707万元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都装备了信息化功能室。全县中小学共建设电脑室16间, 多媒体教室40间, 配置电脑1889台, 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便捷平台。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5

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提前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普及到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不平衡不充分,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有结构性的,如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不均衡。

这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人民满意度的全面提升,影响教育强国建设。对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教育改革发展要相应把握好这十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教育以人民为中心。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幸福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办教育。

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增强教育生机活力。

四是奉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鼓励创新,普职融合,均衡发展,扩大交流,让师生感受到获得感。

五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社会参与。

六是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提升教师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

七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自觉行动。

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在发展中补齐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九是坚持环境教育。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让学生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并落实到行动上。

九是保障师生安全。师生的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放松。

十是加强国防教育。促进军民团结,开展拥军活动,广泛组织军训,磨炼学生意志。

十一是加强对港澳教育引领,促进与台湾教育交流,让“一个中国”深入人心。

十二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改进学校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国际意识,鼓励增加人员往来,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供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具体到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落实十九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要求为根本指引,研制出台并推进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确保方向,强化保障,突出师德,深化改革,分类施策,培养造就大国良师。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广泛开展向黄大年学习的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二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办好学校。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是完善准入和退出制度、教师聘用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切实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地方政府和相自身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扩大“特岗计划”招聘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推进交流轮岗,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着力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周转房建设力度,关爱乡村青年教师,优化发展环境。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6

关键词:新教师; 成长; 赏识

中图分类号:G61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4-001

教师的初任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起点,教师在初任阶段的适应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文案工作,布置班级环境,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幼儿园各类会议,准备幼儿园的开放和接待任务,科研工作等。幼儿园新教师还处于熟悉、摸索、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阶段,她们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往往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其次这些新教师大多是专本科毕业,大学期间接受了几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理论知识应该说是足够了,但由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现实一时接不上轨,导致新教师在面临教学时常感“学无所用”,难以应付。为更好地帮助新教师应对“现实的冲击”,顺利实现“专业化成长”,幼儿园要为她们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和有效的支持,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她们,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她们。

一、以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只有通过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地理解《纲要》的精神,提高各种能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新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新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在观摩、交流、研讨等园本培训活动中,新教师往往只是“被动的接收机”,抱着学习的心态,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园领导应鼓励新教师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签订新教师培养协议促其成长

我园将工作未满两年的教师划定为新教师,每学期初采用自由结对的方式签订新教师培养协议,一般是2~3名骨干教师培养一名新教师,不定期指导常规活动,定期开放观摩活动。我园引进的一名2006年毕业的学前教育大专生,在第一次园本培训活动中,异常紧张,手忙脚乱,丢三落四,语无伦次,结果一个语言活动十分钟草草结束。我们观摩人员达成共识,首先充分肯定她的成绩,如准备工作充分、教具制作精美、教态亲切等,以赏识的力量减轻她的心理负担,减少和消除教师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同时请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成培带小组,分析她的特长和优势,为她量身制定一套专业成长计划,每周推荐一本好书,每月开放一次教育活动,及时地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真正把在教研活动中的新观念、新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变成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一学期来,在大家的扶持、鼓励下,这位教师建立了足够的自信,能灵活应对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她已成为一名区的骨干教师,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园领导适时的赏识为发挥她的才智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2.一课三研,共同成长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新的挑战有一种兴奋感,她们往往急于自我实现,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所以,新老师都非常渴望能够开一些成功的公开课。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合理利用新教师的成长渴望,对新教师要敢于给任务、压担子,从各个方面为新教师创造学习、锻炼和展现自我平台的机会。我园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就对新教师的特长、喜好等进行分析了解,将特长、喜好相近的教师安排在同一年龄段的同一学科领域,考虑到新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成长需要,再在此教研组内安排在这一学科领域比较出色的老师进行培带,我们由骨干教师开始承担“第一研”任务:如教研组长执教音乐活动的第一研,新教师执教第二研,第三研另一名新教师开公开课,大家得到的启发有所不同:新老师和资深教师之间在教学经验、对幼儿能力水平的把握等方面存在着差距,新老师在看这些老师的公开课时更多出于借鉴、模仿的立场,看其他新教师的公开课时,就好比“照镜子”,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上课时同样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条理性、教学机智,容易紧张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重蹈覆辙”。在这种相互帮助、支持的团队环境下,园领导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与实施赏识的入口处,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管理情境,进一步提升新教师的整体素养。

3.包容小过错,促进大成长

赏识要多角度,就会多出许多好教师。用欣赏眼光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平时我们园领导经常到班级巡视,一次,看到一位新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准备相应的教具,教师正边讲述边用笔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幼儿看到教师的画不由自主地鼓掌,看到领导后教师非常紧张,急忙解释没有教具的原因,我们示意让她继续上课。过后,在教师研讨活动中,我们让她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她的才华,并指导她开放相应的活动,充分发挥她的优势,其他绘画不好的新教师纷纷跟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园组织新教师进行才艺展示,然后鼓励她们各自找老师学习他人的特长,新教师之间增进了学习和交流,大家业务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的过失,我们要做客观分析,帮助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这样才能感动教师,使他们产生有负领导、家长重托之感,谨慎做好以后的工作。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7

编者按:

2011年12月12日, 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用) 》 (征求意见稿)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用) 》 (征求意见稿)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用) 》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三个标准”或《标准》) 。“三个标准”维度齐全, 突出了“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尤其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地位。可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 教师专业化要靠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在职培训来完善。然而, 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由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缺失认可, 导致了教师地位不受重视等诸多不良后果, 也影响了教育的长足发展。那么, 如何通过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的提高、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造与创新、先进学校文化的建设, 让教师做到心中时刻有《标准》, 能够笃行比“三个标准”更高的要求呢?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自我研修有怎样的助益?建设怎样的教师团队更有助于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期《热点争鸣》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分享他们的见解。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8

自1978年步入教坛以来, 陈志红老师始终坚持开发与整合“五种”力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教师人格的力量、教学艺术的力量、教育科研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力量。他的课总是给学生敬佩之感、快乐之感和幸福之感。作为省特级教师, 陈志红老师

经常受邀赴省内外中学讲学, 已作专题讲座100余场, 并把教学和管理经验著书成文。近年来, 他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 主持或参与6个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 其中《农村重高实行AB班主任制的实践研究》曾荣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 《普通中学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从规则养成走向价值引领的生本德育研究》《普通高中生本导学行动研究》等曾荣获省一等奖。主编、参编《经济生活一框一练》《思想政治总复习导引》等中学政治辅导用书, 并著有《心之声》, 主编《管之理》《春之音》《夏之花》《秋之实》《冬之韵》《理之晖》《文之慧》《学之悟》等论文集。

【教育信条】学生满意是教师的不懈追求, 学生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幸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中, 加快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是实现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更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陈志红老师以其35年的从教经验提出: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中只有做好“三本”文章, 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让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不断创造新的教育辉煌。那么, 陈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三本”文章究竟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走访了省特级教师陈志红, 解读他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期望。

一、“本”分做人:青年教师成长的根基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教师唯有自己先做好人, 才能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 让自己成为一本学生永远也读不厌的书, 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真诚向善、全面进步。同时, 从“本”分做人中优化人际关系, 赢得更多人的合作和支持, 争取更好、更多的成长机遇, 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陈志红老师认为, 我国当今的青年教师, 从学校到学校, 不少又是独生子女, 生活阅历相对简单, 往往带着书生之气和自我之风, 难免在“本分”做人上显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倘若青年教师对自己的缺陷无所察觉, 任其自然, 将招致众愤, 失去许多加快自身发展的良机, 贻误自己实现美好教育理想的前程。为此, 陈老师提出, 青年教师应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狠下苦功夫, 本本分分争做一个好人。他的这个“本分做人”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 “本”分做人的底线:不害人

欲害人者, 就有被人害之可能。其往往以损人开始, 以害己告终, 还会长期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 从而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反映在教育中, 青年教师如不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分内之事, 就会耽误其所教学生的成长;而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太过认真, 特别是过度采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方式对待教育教学工作, 则往往又会以牺牲学生的部分综合素质为代价, 还很有可能损害同班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所以, 青年教师应该在属于本学科教学的时间内, 改进教法, 提高效益,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身、本班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 “本”分做人的前提:尊重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青年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各项分内之事, 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待人接物等, 尽可能展示美好的一面。同时, 也要以广阔的胸襟对待同事和领导, 尤其是对待老同事, 要学习他们的优点, 包容他们的缺点;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 无论其贫富美丑, 还是学习成绩与思想表现优劣, 都要一视同仁;还要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广大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 特别要尊重他们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不论其正确与否, 都要耐心倾听。

(三) “本”分做人的动力:学习人

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老教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 善于学习新教师崭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新的教育教学智慧;及时吸收优等生闪光的意见, 学习后进生良好的心态和“坚持”的精神;学习校内师生员工的优点, 学习校外人员尤其是同行的先进理念与成功做法。

(四) “本”分做人的根本:帮助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青年教师如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首先要学会积极主动又真心地帮助别人。既要懂得感恩, 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又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对他人不光要有物质的帮助, 也要有精神的激励。只有真诚关心同事和学生, 才能得到同事与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师“本”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

所谓师本研究, 即教师基于自己、源于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也就是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炼成研究的微型课题, 通过对微型课题的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力。

陈志红老师认为, 教师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经验+反思=成长。青年教师只有大胆开展师本的实践研究, 反思师本问题, 才能加快其专业成长。陈老师提出, 青年教师的师本研究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自我反思、提炼课题、实践研究、总结深化。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需要青年教师整体把握、紧密结合、有序推进。

(一) 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问题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公开课中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个别交心等教研活动, 虚心邀请专家和同伴,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问题及适当对策;通过学生的民主评议、师生交流, 自觉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通过自我的“录像带分析法”, 仔细观看自己上课的全程录像, 自己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法, 通过自己与同伴教学相同的内容, 对比分析自我的不足。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 分析其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原因。

(二) 提炼课题———瞄准研究的方向

青年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有关研究资料, 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查找问题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针对性、有研究价值和具备研究能力的“微型”课题, 旨在一定的时间内, 以突出某个重点微型课题的研究, 来推动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这些课题可以是涉及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索、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试卷编写与讲评、学生成绩的评定等, 也可以是涉及德育中班主任的素养、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的自我管理、班干部的培养与使用等问题, 还可以是教育科研中课题的提炼、课题方案的撰写、科研方法的选择、教学论文的写作等研究。

(三) 实践研究———改善教育的行为

对于已经提炼的师本微型课题, 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 创造性地汲取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选择教育行为研究、个案研究等切合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积极研究有关课题, 不断尝试新的实践, 分析新的经验和教训, 坚持边学习边研究, 边研究边改善, 边改善边提炼, 边提炼边写作, 力求逐步攻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难题, 实现教育教学的新飞跃, 取得更新更优的成功经验, 开拓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四) 总结深化———攀登教育的新高峰

青年教师可以在实践研究中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 把新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不断深化。因为社会的日新月异、学生的不断变化、教材的改革创新, 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也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否则只会落后于新时代的要求。因此, 青年教师在取得微型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时, 必须深入开展研究, 不能停滞不前, 更不能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珍藏”起来, 而应让我们的教育研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样, 我们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而日益丰富起来。

三、生“本”教育:青年教师成长的根本

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陈志红老师认为, 青年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

所谓“生本教育”, 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把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陈老师提出的“生本教育”包括生本理念、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等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主要方面,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

(一) 树立生本理念, 引领前进的方向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就是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需求, 完善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 引导最广大学生学习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知识与生命的价值,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生本理念集中体现在“孩子理论”上:假如我是孩子 (坚持儿童立场) 、假如我是当下的孩子 (体现时空特点) 、假如是我的孩子 (奉献真诚爱心) 。青年教师要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思维与成长的内在规律, 满足学生科学的成长需求;青年教师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 着眼于学生的具体情况, 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青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 全力关爱其成长。

(二) 践行生本德育, 提升德育的实效

生本德育, 即坚持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 针对学生的道德问题,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 追求“无痕德育”。举个很好的例子, 青年教师在找“问题”学生谈话时, 首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陈述, 让学生把话讲完, 然后请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努力提升学生自我纠错、自主发展的能力, 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更不是在没有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时, 过早提出不合理的“忠告”使学生反感,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进而降低德育的实效性。

(三) 实施生本教学, 丰富教学的智慧

生本教学, 即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根本,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实施“过度教学”, 对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教学内容总是不放心, 仍然简单地重复这些内容, 这就不符合生本教学的要求了。这种“过度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锐减, 在疲倦中降低学习效率。

(四) 探索生本管理, 彰显人文的关怀

生本德育与生本教学的实践离不开生本管理。所谓“生本管理”就是针对学生成长的现实, 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唤醒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启迪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 我们针对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上交练习的问题, 如果能适当地减少作业量, 采用设计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激励性的练习等办法, 常常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练习, 变“要我做”到“我要做”, 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的质量。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9

一、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

从表面上来看, 我国教师的培训方式非常好, 学历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 如果仔细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虽然教师的“学历”上去了, 但是其“学力”还在停滞不前。上述情况导致我国高校教师的高学历出现了“泡沫”现象, 给高校教师能力的提升,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现阶段,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来看, 其还是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相适应。随着全国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展开和教育对象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导致各高校的教师深切的感受到其自身的能力无法跟上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因此, 创新教师培训势在必行。

二、国外教师培训的模式 (以英国为例)

英国高校教学培训模式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的, 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其培训内容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要。通常情况下, 教师专业化发展被认为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的积累经验, 系统的、科学的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从而达到的专业成长, 因此, 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就应当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能否胜任教学, 另一方面是教师能否革新教学的各种能力。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正在逐步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 并在培训过程中着重重视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解决各种问题, 提升教学技能的能力。例如, 如何实施对大学生有效教学, 如何才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等等。

高外的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为了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之间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长期的实践中, 英国总结了以下几方面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其一, 在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处理好学校整体规划的程序和计划, 以及学习教师培训计划和年度教师的培训计划。在对教师进行具体培训的过程中, 着重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其二, 在高校教师培训的设计当中, 一定要充分的、科学的、综合的考虑整个高校师生的整体需求。其三, 对于校内外的各种资源, 应当做到充分的利用, 着重注意校内外的各种力量和优势, 将学校个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并谋求与校外的联系与合作, 从而完善培训计划的设计与修改。

三、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 着重点始终放在脱产进修培训、职位凑满培训分而进行培训的做法和弊端, 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应当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内驱力上,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新型教师培训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完成。第一点, 是校级培训, 对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课改的大方向, 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请有关专家或学校领导进行培训。第二点, 是个人自我培训,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教师也是一样的, 因此教师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一个年发展规划或是每学年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规划, 积极主动的要求学习, 要求进步。

其次, 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的作用, 以往, 人们会习惯的将学校视为培养学生的场所, 忽视了学校还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场所, 认为教师培训主要就是送进培训学校, 在有培训学习送出来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事实表明, 这样的培训效果并不是大家想要的, 是不理想的, 这种培训模式与教师实际的工作缺乏必要的关联, 导致培训学校的培训内容不能应用在教师的实践教学中。正因如此, 应当将学校在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把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要阵地。由学校来承担教师培训的责任, 有学校促进教师的发展。这种方式有利于学校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领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实现教师的发展。主动创造出符合教师发展的环境, 多模式、多途径教师培训的创新, 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的需求, 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最后, 着重重视教师个体的实践活动, 想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就必须积极鼓励教师从事个体实践活动, 将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日常的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这种通过教师个体实践的模式培训教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模糊性。知识的获得必须与任务情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培训模式通常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的, 在培训过程中, 年轻教师由于受到老教师的指导, 能够从中体会到缄默知识。

结语

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一定要不断的拓展其专业内涵, 进一步提高其实践能力。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的需要, 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而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正在逐步适应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改革实践当中去, 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但是, 现阶段, 我国高校的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着形式过于单一的现象, 因此, 很多教师对于培训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满意。笔者从我国教师培训行业的现状出发, 进一步优化了我国教师的培训方式, 旨在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培训,社会发展,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晓霞, 李楠.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5-7.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10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是其作为一名专职学科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广泛而准确的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 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精深的专业知识, 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效履行其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扎实可靠的基本知识, 要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 力求通过精准的表达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 完成教学任务。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现代教育是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教育, 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的, 因此, 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在精确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不同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的性质、逻辑关系, 熟悉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其它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 从而实现触类旁通, 左右逢源。

3、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不同学科领域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及授课方法, 文科专业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语言表述能力及组织能力, 理科教师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文科教师偏重感性思维, 理科教师偏重理性思考。因此, 不同专业教师要具有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要理解学科的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 因此, 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 还应具有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接受新鲜教育理念。既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育信念, 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 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在正确而新鲜的教育理念引导下, 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成长。

2、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职业的特殊要求, 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人员, 需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应在如下方面着重培养自身教育素质:设计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三、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

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这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因此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沉淀, 了解教育学发展脉络及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 交接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思想极其重要的教育论著, 不断学习国内外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 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

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 因此, 教师能否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思想动态, 能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对其能否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务学不如求师。师者, 人之模范。”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人。人们常把教师视作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 要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人类善的本性, 是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 因而, 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己之才学为人所尊, 乃可悔人以进修只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 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以身作则、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 热爱教育事业, 是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家们早已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只有品行高尚、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21世纪共产主义接班人。

综上所述, 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任何一名教师, 如何从单纯教书育人的“教书匠”, 经过不断职业学习和专业探索, 成长为专博结合, 一专多能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必然需要其在教育教学中逐步学习、发现, 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完善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而真正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 实现其职业专业化发展, 实现其职业专业化的理想。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11

关键词:自我;展示;促进;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43-02

当前,教师的评价大致由自我评价、群众评价、领导评价组成。教师自我评价和群众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写个人总结,以年组为单位进行逐一听取个人总结和相互评价。这种形式可以让每位教师认真回顾以往的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总结经验,思考问题。也可以使年组、教研组同事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是,有些人往往不能客观地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或者是空话连篇,只谈理论,不触及实质问题。使总结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在相互评价时也只谈优点,不愿指出他人之不足,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领导评价时也往往由于教师数量较多,难于全面和准确。评价中种种条件的相互制约,使教师的评价缺乏准确性和透明度。所以,教师评价工作不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催化剂。由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寻求和探索教师评价的新方法,让全体教师在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激励,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一、教师自我展示评价的探索

教师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准确、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必须从整体素质去定性、定量地分析和评价。

(一)自我展示评价的方法

每位教师把一学期以来的工作状况认真梳理,分类展示出来,让全校教师充分地相互了解,以便于教师的横向比较、客观评价。

1、自我展示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笔记、班主任工作日志、教案、听课笔记、教学反思材料、教学软件、教具、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科研课题材料、各级优秀课证书、各项荣誉证书;学生作业、习作、试卷、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班级所获得各种荣誉证书。

2、自我展示评价的形式。学校提供场地,展示教师的个人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全体教师相互观摩并做好记录,按评价标准打分,填写好赋分表格。

3、自我展示评价的赋分。在自我展示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按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进行量化赋分。赋分表格由学校评价工作小组统计处理之后,作为自我评价和群众评价分数。领导小组和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对所有的教师进行量化赋分。三项分数各按权重10%、30%、60%计入总分。

(二)自我展示评价的特征及作用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自我展示评价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的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既要对自己负责任地总结经验,挖掘不足。又要在展示中认真地查阅他人的材料,发现他人的长处,全面地了解他人,对他人做出恰当地评价。所以,每个教师都成为了既评价别人又评价自己的评价主体

学生发展的材料是从“以学评教的角度”参与展示的。学生的发展佐证了教师的工作,学生的成绩包含着教师的辛勤劳动。所以学生也是教师评价的主体。自我、同事、领导、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自我展示评价搜集了教师文化修养、业务能力、思想品质、班级管理、德育等方面的材料,充分展示了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展示了工作业绩和成果,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

3、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自我展示评价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又有学习别人的机会。打破了年级组、教研组的界限,扩大了相互了解和学习的范围。在统一评价标准的框架下,通过横向比较和综合分析。避免了相互不了解、或者情感亲疏造成的评价结果的偏失,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4、评价价值的激励性。自我展示评价增强了评价的透明度,每个人展示的材料,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清清楚楚。面对他人的材料,每个人都会产生与自己对比的心态,这无疑是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评价的结论又是根据展示材料汇集大家的评价意见做出的,因此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认识水平得到升华和提高。

5、评价心理的稳定性。以往个人总结式的评价方式,容易产生次序效应,对第一次听到的新信息给予好评;也容易产生从众效应,随波逐流;还会产生成见效应与定势效应。从以前的印象,或者领导态度、种种宣传效果中获取做出评价的依据,这些因素都会使评价结论缺乏准确性。自我展示评价可以尽量减少种种误差。由于评价者面对着丰富的展示材料,他们从认识材料到认识材料的主人;从评价材料到评价材料的主人;从直观到抽象地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摆脱一些心理因素的束缚,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得出合理的评价结论。

(三)自我展示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的结合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师,让他们感到评价的公平公正,我们从定性研究的角度把自我展示评价与普通评价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力求评价效果的最优化。

1、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结合。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动态过程是难以表述的。所以必须把动态的课堂教学和静态的展示材料评价结合起来。我们在自我展示评价标准的框架中,对“授课”项目的评价标准又进行了细化。结合动态评价的内容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能力、学科整合、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评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评价中特别关注教师是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学习、如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发给每一位教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和掌握,使其按评价标准去备课、讲课,努力实践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观摩别人讲课时,按评价标准去衡量。从而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把平时听课所获得的动态信息与展示材料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赋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三级指标为41项,总分为一百分。以0.05的权重含在自我展示评价B-8项目指标的分数内。这样把课堂教学评价与展示评价的紧密结合,使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趋于合理。

材料内涵和外显行为评价的结合。师德修养是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集中体现,它指导和规范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认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表现就是师德修养的外显行为。我们从自我展示材料的分析中可以找到教师政治思想、师德修养的反映,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做的很好但没有写出来,也有些内容是文字难以表述的。怎样把言与行统一起来并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师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定把展示评价和外显行为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在教师展示的各种文字材料中寻找思想火花的闪光点,又要结合日常工作中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方面的种种表现、政治活动中的种种态度来综合评价师德修养。

3、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内容较

多。有些内容是自我展示评价不能包含的。所以,我们拟订了《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考核班级管理和建设、班风班貌、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工作。评价分数汇入总分。最后的评价结果按班主任、科任二部分按70%、30%比例选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二、自我展示评价的思考

要真正发挥自我展示评价的作用必须作好几项工作:

(一)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保证评价的有序开展。

自我展示评价是教师评价工作新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领导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要由校长带头成立评价领导小组。抽调思想好、能力强的教师组成评价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展示内容、展示时间的确定、展示评价标准体系的审定、展示评价结论的认定、展示评价活动总结以及表彰的决定。展示评价工作小组负责贯彻领导小组的决定,做好评价展示的布置、评价赋分表格的制作发放、收集、整理以及赋分结果的统计等具体事宜。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合理公正。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拟订恰当的展示评价指标体系是展示评价的基础工作。指标要从“量和质”二个方面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要求。标准统一,便于公正合理地进行赋分。

我们从教师队伍专业化总体要求入手,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努力达到简洁、清楚、明确、可量、可比。增强了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从而比较客观、标准地对每位教师做出评价。对评价指标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地掌握和运用。达到标准了解一致,赋分尺度一致。

(三)进行成果认定,保证成果的真实性。

为保证展示材料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真正发挥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评价领导小组还要认真负责成果的审定。对于参与展示的材料进行认定。对于那些网上下载的论文、叙事研究、经验材料、心得体会一律删除;对于没有通过正常渠道、没有参加评课活动而获得的各项优秀课证书一律宣布作废。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各类成果的真实性。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把教师历次自我展示的材料装入学校统一发放的文件夹,作为教师成长档案,由自己保管。教师成长档案搜集和记录着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课程生活;记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记录着教师五彩斑斓的人生。所以,自我展示评价必须建立在教师成长档案建设的基础之上。

(五)自我展示评价要以人为本

自我展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过程都要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它的价值在于允许教师对自己所展示的材料质量和价值做出判断,允许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1、让教师参与评价标准的拟订。评价标准是自我展示评价的核心,是检验教师行为规范的尺度。标准只有被广大教师所承认和掌握才能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

2、让教师自己确定展示材料。在教师对评价目的、评价方式方法、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搜集选择展示材料。体现对被评价者主体地位的尊重。被评价者可以较全面地提供信息资料,有足够的阐述自身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也给评价者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较好地避免评价的偏颇。

教师自我展示评价是在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下的一次尝试,评价标准和操作过程还不够科学和规范。我们会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努力完善,使展示评价真正有利于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12

一、理清思路, 统筹规划, 以共同愿景引领全市教师培训工作

⑴在学习和调研中理清“十二五”培训工作思路。为了科学规划好耒阳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组织了调研活动。为了全面掌握耒阳市教师培训现状, 我们制订了全面完整的调研方案, 了解教师心里所想, 基础教育改革所需。我们运用了访谈、问卷调查、查阅学校培训管理资料等方法, 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耒阳市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培训现状。在科学调研论证之后, 我们确立了“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改善培训基地服务功能、学分登记、校本培训为着力点, 坚持修德与长能相结合, 送培与自培相结合,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全面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师资保证。

⑵在抓学习修改“规划”中, 形成教师培训的共同愿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是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没有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认可, 一纸空文, 毫无价值。只有通过讨论学习, 才能把领导专家意见转化为全市教师共识, 形成共同愿景。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 抓实意见的征求过程。征求意见稿出台后, 我们一是分别召开了中心校、中学主管师训领导会。教师会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会。为了让与会者了解和掌握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态势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规定, 我们将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规划”先发给他们, 并配发了意见征求表。二是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 能采纳的尽量采纳。

其次, 抓实学习宣传。“规划”正式出台后, 我们一是以文件形式发至中心校和中学以上单位, 要求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讨论学习;二是通过“耒阳教育信息网”进行宣传。

⑶在抓“规划”与学校工作“交会对接”中, 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重要内容, 关涉学校可持续发展。《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能否真正落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共识, 能否转化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行动。为此, 我们对学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其一, 我们要求学校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实行“培训三优先”策略, 即学校规划中优先考虑, 经费使用优先保证, 学习设施场所优先安排。

其二,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中小学学校校长是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主管教师培训工作, 教研处 (教务处) 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 学科教研组要认真落实常规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

其三, 学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各类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变成现实的基本保证。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规划”引领培训的重要一环。

二、找准着力点, 夯实基础, 努力拓宽教师培训之路

“十二五”教师培训能否顺利开展, 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什么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怎样抓住这个着力点。

⑴以加强基地建设, 改善其服务质量和功能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着力点。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市唯一的教师培训基地, 担负着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信息开发与利用等重任。是教师培训中的业务中枢。为了搞好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件事。

第一, 以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为契机,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校园、办公场所、教学与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均系20世纪90年代初所建, 其突出特点是校园面积小, 建筑面积严重不足, 功能用房奇缺。“十二五”期间, 市教育局确立了争创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的目标, 我们计划新增校园面积6667至10000平方米, 新建培训用房5000平方米, 装配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体操训练室等, 并添置相关设备,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拖后腿。

第二, 以职能转化为切入点, 使之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在国家实施分层、分类、分岗的教师培训策略过程中, 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必将实现转变, 要突破包揽式培训的思维定势, 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基于此,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学习资源的汇流之处。教师进修学校不仅要集聚本地教改资源, 还要广泛集聚外地教改资源;不仅要集聚名优教师教改经验 (录像、课堂实录、教育叙事) , 也要集聚普通教师的成功经验。要让它成为教师学习集散地, 成为教师学习源头活水。二是要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缠绵之所。我们要通过进修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功能的完善,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自修环境, 让教师学有场所, 惑有解答;另一方面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术性支持, 引导中小学教师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三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行动的始发地。就此, 我们将要求学校专任教师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研究者, 并将研究触角深入到耒阳教育改革实践中。

第三, 加强培训者培训, 提高培训队伍素质。教师进修学校能否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以及发挥得如何, 主要看能否形成智力资源优势, 看培训者能否成为本地教育改革领头雁。为此, 我们一是鼓励培训者开展教育科研, 力争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十二五”开局之年,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基于职业幸福的教师文化研究”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资助性课题, “学校视域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课题被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评为“衡阳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有11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二是加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我们计划每年对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不少于70学时培训。三是建立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⑵以完善学分登记制度作为加强教师培训管理的着力点。耒阳市按衡阳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 于2006年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分登记。几年来, 我们运用学分登记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十二五”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首先, 将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对此实施“三挂钩”, 一是学分登记和合格率与年终目标考评挂钩;二是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与骨干教师培训指标挂钩;三是学分登记率与合格率与校长提拔应用挂钩。

其次, 修满合格学分是教师评优评先, 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为了将这条规定落到实处, 我们要求学校将每年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名单先送师训股审核该年培训学分情况。

⑶以抓校本培训作为加强对学校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教师培训工作落脚点在教师所在校,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理想、感受职业幸福的地方。无论教师参加哪一级, 哪一类培训, 其学到的理论、知识都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行消化吸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校本培训在此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对校本培训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 以校本培训作为巩固国培、省培和市培效果的抓手。我们认为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培的教师必定是少数, 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 我们一要通过校本培训将国培、省培和市培等学习资源、教改信息传递给学校每一个教师, 让他们也成为国家、省市教师培训受益者, 实现教师培训里的教育公平。我们的做法是:参训归来的教师要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内容、学习感悟。二要使校本培训成为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交会对接点。我们要求参训归来的教师向全校教师谈学以致用的打算, 怎样在教育活动中体现新思想, 怎样规划专业发展过程, 让其他教师受到启发。

其二, 以校本培训作为创培训特色的抓手。校本培训是紧切教育改革实践的培训, 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方式, 它既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听课、说课和评课, 也可以是一个话题的讨论, 也可以是外面学习归来的感想和体会的介绍, 还可以是同读一本书……好的校本培训更能体现教改所需、教师所想、学生所盼, 容易让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共鸣。我们要求各校校本培训创特色, 也就是让学校培训更切近教师、更切近教改、更切近学校发展。耒阳一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让教师“在学中提升、在实践中合作、在反思中研究、在发展中开发”, 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其三, 以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抓手。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 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课改实际进展状态。校本培训最容易让教师彰显个性、言说自己教育主张、畅想自己教育理想, 教师只有在这个开放平台和营养基上才会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激情, 才能创造诗意的教育生活。耒阳二中新课程培训的“青蓝工程”, 通过师徒互亮改革主张, 师徒同上一堂课, 将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城北小学争创课改示范校过程中, 运用了“习惯中寻找疑惑点、研究中寻找突破点、课堂中寻找创新点、生活中寻找诗意点、生命中创造闪光点”的校本培训思路, 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创课改示范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改中是有滋有味。

三、锤炼经验, 创新模式, 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提高培训质量是教师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 是教师培训生命力所在。一年多来, 我们认真反思了以往的培训工作, 通过锤炼成功经验, 创新培训模式, 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来说:

⑴修师德与长知能相结合, 凸现培训内容全面性。教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 以不同视角去审视不同的结构方式。如果我们以三维结构模型分析, 教师的素质可分为, 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这个结构体中, 师德素质是为师之魂, 专业知识是为师之本, 教育实践能力是为师之能。教师素质又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种素质的缺失都会造成素质水平整体下降。因此,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 一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上体现各类素质要求, 克服重业务能力, 轻师德水平的做法, 促使教师各类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2011年我们将师德师风列入校本培训内容, 并评选了师德标兵, 2012年我们又开展了“教师幸福人生与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二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能力增长同步发展, 能学以致用, 使理论与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耒阳市一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培训模式对此进行了大胆有效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⑵送培与自培结合, 凸现教师培训实效性。教师培训要产生真正的效果, 一方面离不开国培、省培, 这类培训体现了教师培训发展的方向, 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没有这些培训, 教师培训必将误入歧途, 教育改革难以成功。2011年, 我们选送了392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选送4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远程培训, 选送33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衡阳市级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培训也离不开区域性或校本培训, 这类培训容易寻找理论与实践的交会对接点, 能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们认为没有国家、省市的“送培”的教师培训难有“底气”, 没有“自培”的教师培训是难接“地气”的培训。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一是实施以研促训, 以研导训基本策略, 积极探索市级教师培训内容途径和方法, 使之成为教师培训最具活力的内容。二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讲学和本市的名优教师上课提升培训档次和含金量。2011年我们邀请了首都师大田汉族教授作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术报告, 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作了“教师心理调适”的学术报告, 培训中小学教师2653名。我们邀请本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分学科对319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学科专题培训。

上一篇:会计人员能力下一篇:实时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