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并发症论文

2024-07-10

造口并发症论文(通用8篇)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1

肠造口最常见的是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 俗称人工肛门, 而我国每年因各种原因需行造口手术治疗的患者多达10万人以上。造口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均受到严重打击, 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 国外11%~16%, 国内16.3%~53.8%, 因此其防治十分重要[1], 这就要求我们在为患者提供专业系统和连续护理同时, 更加注重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统计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我科行肠造口患者共54例, 男40例, 女14例。乙状结肠造口40例, 乙状结肠双筒造瘘4例, 模结肠双筒造瘘4例, 回肠造口2例, 模结肠单筒造瘘4例, 年龄20~89岁, 平均62岁。并发症10例, 发生率18.52%, 其中粪水性皮炎2例, 过敏性皮炎1例, 皮肤黏膜分离4例, 造口疝1例, 造口内陷1例, 造口坏死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 需终身佩戴造口袋, 给生活带来不便, 并且对造口知识的缺乏, 大部分患者表现抑郁、悲观、绝望心理, 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2]。由造口专科护士在良好沟通的情况下, 通过对造口模型的观察、造口知识手册的发放以及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予以详细解释,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耐心接受手术。

2.1.2 对家属早期护理干预

大部分造口患者均依靠依赖家属实施造口护理, 有文献报道[3], 进行早期护理干预, 有利于提高家属对造口操作技能的掌握, 减少因为操作及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 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 术前我们重视对家属的护理干预, 加强教育, 增加对造口知识了解, 模拟造口袋更换过程及常见并发症观察及处理等。

2.1.3 造口定位

良好的造口部位有利于患者自我护理, 减少并发症, 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实施造口定位, 有利于患者心理重建, 对造口有认同感。我们一般选择皮肤完整无褶皱, 远离切口的腹直肌上, 让患者分别取站、蹲、坐等不同体位来观察预定的造口位置是否合适, 并考虑到患者是否有特殊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 尊重患者要求。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造口评估

正常造口是微凸、红色有光泽的, 患者造口开放后要从造口颜色、外形、高度、形状大小及位置形式等, 观察造口功能的恢复情况, 是否有排气, 排便状态如何, 周围皮肤情况及黏膜有无脱落等来评估并记录。

2.2.2 造口周围皮肤管理

所有造口患者都会发生造口周围皮肤变化, 且多与使用造口用具、排泄物刺激以及患者本身的内在皮肤刺激性、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等有关[4], 因此, 皮肤管理原则为保持清洁、避免刺激, 预防感染。

2.2.2. 1 造口袋使用

患者需长期佩戴造口袋, 我们尽量选用带有皮肤保护剂的一件式或两件式透明造口袋, 5 d更换一次或有渗漏时随时更换。

2.2.2. 2 造口袋更换技巧

由于大部分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均与护理不当有关, 因此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此方面的护理指导。造口均以生理盐水清洗 (出院后可指导使用清水或无化学成分刺激的湿巾亦可) 。正确测量造口大小, 选择适合的造口袋, 剪裁造口底板一般比造口大1~2 mm即可, 撕去贴纸, 自下而上粘贴造口袋, 防止皱折, 撕除造口袋时, 要从上而下, 一手按压皮肤, 一手撕除造口底板, 遇困难时, 以棉棒沾水, 湿润底板后再撕除, 切勿用力过猛, 造成皮肤损伤, 并随时评估家属或患者的换袋技巧。

2.2.2. 3 造口周围皮炎的护理

造口周围皮炎是以表层的炎症为特征的接触性皮炎, 会发生瘙痒、红斑、肿胀、丘疹等。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是肠造口最多见的并发症, 也是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并发症, 造口周围皮肤炎会让患者感到持续的不适, 对心理的负面影响非常大[5]。本组病例中2例为粪水性皮炎、1例由于中途更换造口品牌而引发的过敏性皮炎。因此指导患者在使用一种造口品牌时最好先做过敏试验, 以预防过敏性皮炎发生。合理指导饮食, 多食膳食纤维, 并指导进行排便功能训练, 使大便成形减少刺激, 对已出现的皮炎, 在正确清洁造口周边皮肤同时, 可使用皮肤保护膜或造口粉, 配合防漏膏进行护理。

2.2.3 造口管理

2.2.3. 1 造口水肿

水肿通常发生于术后早期, 造口显示隆起, 肿胀和绷紧。轻者不用处理, 重者用高渗盐水外敷;为预防造口水肿, 应注意造口袋的剪裁技巧, 底板不可过小。出现水肿时要同时观察造口颜色, 避免导致缺血坏死。

2.2.3. 2 造口缺血坏死

这是一种严重的早期并发症, 往往发生在术后24~48 h, 重点观察造口血运情况, 发现造口黏膜颜色暗红或紫色应及早拆除造口周边凡士林纱条, 解除造口压迫。周边可涂磺胺嘧啶银软膏防止感染或选用红外线照射治疗, 同时探查肠腔血运情况, 可以一条玻璃试管插入造口, 以电筒垂直照射观察。如发现肠腔颜色发黑有异味, 则需再次手术。

2.2.3. 3 皮肤黏膜分离

造口周围缝线避免排泄物污染, 清洁造口后可用造口粉外涂造口周边。一般造口周围缝线7~14 d拆除, 出现分离时, 分离面周边可以碘伏消毒, 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探查分离程度, 去除坏死组织。分离部分浅可使用溃疡粉, 结合防漏膏处理后粘贴造口袋。如分离部分深者, 选择使用藻酸盐填塞后, 结合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 再配以防漏膏粘贴造口袋。皮肤黏膜分离愈合后, 指导定期扩肛护理, 预防造口狭窄。

2.2.3. 4 造口旁疝

以预防为主, 指导患者控制体重, 术后6周避免做增加腹压工作, 防止剧烈咳嗽, 若造口周围出现不适或肿胀, 造口旁有肿块, 站立出现, 平卧消失, 应指导患者重新选择合适造口袋, 并指导患者换袋技巧, 如利用镜子帮忙, 配合造口腹带使用, 指导了解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 发生不适时报告医生。

2.2.3. 5 造口回缩

密切观察造口高度防治造口回缩密切观察造口的高度, 当造口开口平齐或低于造口周围皮肤水平时, 即发生造口回缩。术后2~3 d可拆除造口周围的碘纱布, 造口周围缝线应于14 d左右拆除, 以预防回缩。如果已经发生, 可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以抬高造口基底部, 使黏膜被动抬高。过度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必要时手指扩张, 预防狭窄。对部分回缩而肠端仍在腹膜外者, 可不必立即手术。需严密观察。如回缩至腹腔者应立即手术, 充分游离结肠, 将造口肠管无张力、无扭曲地提出腹壁外, 重新造口。

2.2.3. 6 造口狭窄

当指诊时肠管周围组织紧缩, 手指难于进入时, 应酌情扩大造口。用食指带指套涂润滑剂后渐渐插入造口2~3 cm, 在内停留5 min即可。操作时要慢, 切忌粗暴。术后l周左右指导患者自己操作。也可并用造口灌洗法。若狭窄严重已不能再扩张或扩张无效时, 则需手术治疗。

3 康复指导

3.1 生活指导

患者肠造口手术后处于康复期所面临的是今后生活问题, 要鼓励者正确面对生活, 重拾信心, 掌握造口护理方法,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其内容包括:饮食, 指导患者营养均衡, 不需戒口, 但在尝试某种新食物时, 最好不要一次过量, 可多饮水及香蕉, 保持通畅;穿宽松衣服, 女性可穿连衣裙, 佩戴腰皮带时不可过紧压迫造口;可外出旅游及适当运动参加工作, 可将日常使用的造口用品放置于一个单独包内, 以备必要时使用;控制体重及避免重体力劳动, 防止造口脱垂及造口旁疝;患者可以恢复性生活, 病情许可使用造口灌洗系统, 佩戴造口栓。

3.2 定期复诊随访

建立造口患者信息档案, 以电话随访形式, 对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了解造口情况, 发挥造口门诊作用, 对出院的造口患者进行复诊。患者出院1年内使造口问题最多时期, 因此鼓励患者造口复诊对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6]。

3.3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加造口联谊会

造口联谊会给患者提供多种途径的支持, 通过此平台让造口患者之间因同病相怜而增加交流和联系,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造口联谊会作为造口术后延伸护理的重要方法, 是满足出院患者的重要途径, 可早期发现造口并发症而使患者尽早治疗[7]。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 是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诸多的造口并发症又使患者陷入烦恼之中。充分发挥造口专科护士及造口门诊的作用, 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以至延续护理过程中的专科护理, 从预防的角度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并及时观察准确处理, 提高造口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我科行肠造口患者54例, 实施专业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 以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4例造口患者, 出现并发症10例, 发生率18.52%, 经过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专业的护理人员从预防的角度对造口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可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造口,并发症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卢震海, 万德森.肠造口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广东医学, 2009, 30 (8) :1029-1030.

[2]陈书艾, 范章云.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全科护理, 2010, 8 (12) :1050-1051.

[3]田芳曦.结肠造口患者早期参与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10, (1) :81-83.

[4]万德森, 朱建华, 周志伟, 潘志忠.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189.

[5]朱志兵, 文剑锋, 何丽娟, 郑凯, 徐敏.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 (3) :217-219.

[6]屠世良, 叶再元, 邹寿椿.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3) :157-160.

[7]费淑讳, 陈苏红, 杜伟丽.造口联谊会在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中的作用.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7) :51-52.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2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肠造口手术;防治效果;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91-01

出于后续治疗的需要,医生在为患者实施肠造口手术时,通常将近端的肠管放置于腹壁外进行固定,患者排便时通过人造肠管排出体外。由于肠造口手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仅在我国每年就有超过10万的患者进行这项手术。事实上,这项手术在疗效鲜明的同时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的肠造口的并发症约为16%-54%[1],这意味着,肠造口患者必须针对并发症进行围术期的预防性护理。本文对此展开相关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肠造口手术的患者共70例,其中包括37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年龄最低者35岁,年龄最高者75岁,平均为(57.64±10.25)岁。于直肠进行造口手术的患者有34例,于结肠进行造口手术的患者有21例,于回肠进行造口手术的患者有15例。以挂号顺序的先后来分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35例患者在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两组患者无论是性别、年龄,还是造口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接受的护理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在本研究中,针对肠造口手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研究组采取了如下预见性护理措施:

(1)针对肠造口后可能出现的便秘及造口回缩,主要通过饮食护理来起到预防目的。患者的肠造口一般在医生为其实施手术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开始投入使用,这时患者胃肠功能已经有较高程度的恢复,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待一周后,则可转食半流质的食物;再过一周,则可进食正常食物[2]。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患者肠胃的恢复程度来合理安排饮食,即使患者可进食正常食物,也要优选低渣的食物,以便对胃肠及肠管造成伤害。此外,还要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或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多多食用多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果蔬,多喝水,预防患者术后发生便秘。若患者发生便秘,则要合理饮食,多多按摩,促进排便。

(2)造口回缩的发生率约在10%左右,术后可以通过饮食护理来控制患者体重,以免患者过于肥胖而导致造口深陷于皮肤之中,以免造口回缩导致排泄物渗漏,进而导致造口附近皮肤感染。若发生感染,则要及时使用抗生素。

(2)针对造口出血、造口坏死以及周边感染,主要通过密切观察临床指征来起到预防的作用。

缺血性坏死是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多发于术后的2天内,发生率一般在2%-7%左右[3]。造成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可能与造口受到压迫有关,也可能与造口的严重感染有关。因此术后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相关指征变化,并根据坏死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或消除造口处的压迫,或以呋喃西林溶液清洗造口,或经常更换敷料,保证造口整洁。

出血多发生于术后的3天内,若出血较少,可使用棉球进行局部压迫,若出血严重,则要探清肠内出血原因,由医生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若持续出血,则为患者使用止血药。

由于肠造口是一种污染性手术,术后可能在切口處出现感染,因此需在围术期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或将蘸有碘伏的纱条围绕住造口以起到消毒作用。为患者经常清洁造口,按时更换造口袋,以免排泄物感染造口切口。若已出现脓肿,则要尽早切开并进行引流。若有瘘管形成,则要将瘘管予以切除,并重新制作肠造口[4]。

(3)正确设定造口大小,避免造口水肿与造口狭窄

造口发生水肿多是因为造口过小,对腹部皮肤不断卡压,造成了造口处的局部水肿。对此,可以告知医生为腹部进行开口扩大,或针对造口进行二次的合理裁剪。若患者造口附近感到轻微疼痒,则可以在造口周边的皮肤上抹上护肤粉,以免造口出现炎性反应,出现水肿[4]。

1.3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研究组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为轻微出血,1例为周边皮肤发炎,1例为造口狭窄,总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造口皮炎有2例、造口出血有1例、造口水肿有3例、缺血性坏死有5例,造口狭窄有1例,总发生率为34.29%。研究组的防治效果远远低于对照组,X2=6.87,P=0.01<0.05,统计学有差异。

3 讨论

肠造口可谓是肠癌或肠道畸形患者的福音,在接受肠造口手术之后,患者排便功能得到了改善,生存也得到了保障,因此在临床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肠造口也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压力,造口袋的外固定使患者形象迥异,因此患者非常担心外界的看法,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而肠造口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则给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生理压力。无论是轻微的出血与水肿,还是严重的感染与坏死,都会给患者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使用,使得患者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防治,相较于常规护理后患者较高的发并发症率,预见性护理大大降低了并发率。在本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率仅有8.5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4.29%,正是预见性护理防治并发症的有效体现。

结语:

肠造口患者可能在术后出现水肿、坏死、出血等并发症,为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对并发症起到非常显著的防治作用,临床意义非常鲜明。

参考文献:

[1]邱琳琳,张雅,唐颖.预见性护理对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4):1980-1981.

[2]尹艳,王冠.肠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诱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73-474.

[3]陈娟.常见肠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04):50-53.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42例, 女性63例, 年龄45~88岁, 平均67岁。直肠癌59例, 乙状结肠癌46例;原发灶切除术Hartmann术94例, 原发灶无法切除行近端乙状结肠袢式造口术11例。本组患者结肠造口均Ⅰ期开放, 全层肠壁与皮肤间断缝合, 乙状结肠袢式造口者肠管下方用自制支撑棒 (根据肠管宽度取一段一次性输液器管, 内撑一消毒棉签竹棒) 支撑并与腹壁皮肤缝合固定。术后结肠造口均粘接康乐宝公司LC2000增强型开口式造口袋, 术后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常规护理外, 观察结肠造口肠黏膜的血液循环, 造口有无分泌物、出血和坏死。

术后, 84例 (80.0%) 无与造口直接相关的早期并发症发生。21例 (20.0%) 见并发症, 术后早期出现结肠造口坏死2例, 其中1例经清创引流换药后痊愈, 1例及时手术重行结肠造口术, 术后恢复;造口出血5例, 其中1例重新结扎结肠系膜侧松脱的线结清除积血后痊愈;造口感染4例;造口水肿6例;造口内陷2例;皮肤黏膜分离2例。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 未出现与造口早期并发症相关性死亡病例。

2 并发症及护理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按与造口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口直接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肠造口出血、坏死、感染、水肿、狭窄、回缩或内陷、膨出或脱垂、造口旁疝、造口内疝或肠梗阻等;另一类是与造口间接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粪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肠造口损伤等。继发急性肠梗阻的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患者, 造口术后出现与造口直接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几率比择期手术相应的增加。

2.1 肠造口坏死结肠造口缺血坏死是最为危险的并发

症, 常发生于术后24~48h[1]。主要原因:术中损伤结肠边缘动脉, 提出的造口肠管张力过大, 或其肠管及系膜扭曲, 或缝合固定造口肠管时误扎了系膜血管, 或腹壁切口过小压迫了系膜血管等。上述术者操作因素致使肠造口部供血不足, 造成肠坏死;肠梗阻过久引起肠管水肿亦可导致肠壁坏死[1,2], 也是促进肠造口缺血坏死不可忽视的促进因素。正常的造口黏膜颜色淡红有光泽, 犹如口腔黏膜, 富有弹性, 轻轻摩擦不易损伤出血, 用力摩擦可见鲜红出血点[3]。护理措施:术后加强监护生命体征, 保证患者全身良好的氧合状态, 积极改善微循环;同时密切观察造口血供, 避免因腹带等外物的压迫而加重造口出血;及时清除造口袋内的气体和粪便, 以解除造口袋对造口的压迫及可能的污染。造口坏死主要表现为黏膜暗黑红色到黑色, 造口失去应有的光泽, 可能坏死或脱落, 产生强烈异味, 造口回缩或狭窄[4]。对于造口缺血不严重、局部边缘黏膜2/3以内呈紫黑色的轻中度缺血坏死, 在解除压迫因素后予以局部清创, 清除已确认的坏死组织, 用生理盐水清洗, 必要时局部放置皮片引流, 多功能治疗仪局部照射, 照射后局部用康复新液持续湿敷以促进创口的延期愈合;同时全身抗感染治疗, 并经静脉输入低分子左旋糖酐3~5天以改善肠壁微循环。本组1例术后第2天出现造口肠管系膜侧约1/3黏膜坏死, 深度约1.0cm, 究其原因考虑为术者在行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做造口时进针过深将肠壁系膜侧边缘滋养动脉缝扎所致, 经上述处理后治愈。对于造口区黏膜全部呈黑色, 伴较多恶臭分泌物, 摩擦黏膜无出血已失活的重度造口坏死者, 需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重做肠造口。此情况本组中发生1例, 为单口造口, 后重做造口并将造口位置向左上腹移位, 原因考虑为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致远端造口区肠管血运障碍有关。

2.2 肠造口出血

早期常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 原因多为肠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 肠系膜小动脉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3], 后期与肠造口感染水肿及摩擦因素有关。护理措施:少量出血用棉球或纱布稍加压迫即可;若出血较频繁, 可用1∶1 0 0 0肾上腺素纱布压迫, 较大出血时应拆开肠壁与皮肤缝线数针, 结扎出血点, 彻底止血后重新缝合;黏膜破损出血, 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后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平时更换造口袋及处理粪便时应避免用硬纸等, 以免损伤造口区黏膜, 引起出血。本组中1例因肠系膜结扎线松脱致局部血肿形成, 经重新结扎清除积血后痊愈;另有4例局部黏膜破损渗血, 与肠腔梗阻、肠壁水肿有关, 经棉球压迫止血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即愈。

2.3 肠造口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往往是皮肤切口感染, 开始表现为潮红、肿痛, 继而形成脓肿, 部分自行穿破流脓, 愈合后形成瘢痕, 导致造口狭窄;也有由脓肿变成瘘管, 长期不愈的病例报道[3]。护理措施:术后及时清洁造口及更换肛袋, 尤其是结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会有大量稀便;造口周围用碘附纱条围绕, 可有效防止造口感染[5];局部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粪性皮炎, 可预防感染。对于袢式双口造口患者的预防尤为重要, 因袢式肠管造口放有一支撑条, 易滋生细菌。若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等早期感染表现, 可予以局部拆除1~2针缝线以引流, 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者尽早切开排脓;已形成瘘管则做瘘管切除或重做肠造口。本组4例术后第3天出现造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 均为袢式双口造口患者, 予以拆除2针皮肤黏膜缝线及引流等处理后愈合, 未发生造口狭窄。

2.4 造口水肿

结肠造口初期可有不同程度的青紫和水肿, 是局部回流障碍所致, 一般数天后水肿即消退。对于结肠梗阻患者, 因肠管本身已存在扩张水肿, 其消退过程相对缓慢。造口水肿是指长时间不缓解者, 与创缘周围组织包裹过紧、感染、结肠造口狭窄致静脉回流受阻有关[6], 这种情况在结肠袢式造口术后尤应注意。如遇造口黏膜水肿加重, 呈灰白色, 则应检查造口血运是否充足。护理措施:分析原因, 密切观察, 尽可能解除外物对造口的压迫, 可用10%高渗盐水湿敷, 效果较好;必要时加用生物频谱仪外照射;若由皮肤切口过小过紧造成, 则积极切开部分皮肤以解除压迫。本组1例乙状结肠袢式造口术后第2天因腹部皮肤切口相对过小致卡压水肿明显, 予以腹部皮肤局麻下切开2cm并适当扩张后次日肠管水肿明显消退;另有5例造口肠管水肿经1 0%高渗盐水湿敷2~3天后消退。

2.5 肠造口回缩

肠造口回缩是指肠管黏膜平面低于皮肤, 可导致急性腹膜炎, 局部或全身感染, 后期可因周围组织皮肤或肉芽组织增生, 导致造瘘口狭窄、梗阻。回缩的原因可能与术中造口肠段游离不够、未充分固定、提出的腹壁张力太大及腹壁太厚有关。另外, 术后严重腹胀、过早强行扩张、袢式造口支撑棒拔出过早等, 都可致造口肠段回缩。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造口情况, 观察外置肠管血运及外置肠管与腹壁附着是否牢靠等情况;支撑棒应在肠管与腹壁之间黏附并稳妥固定, 防止脱落, 术后2周左右方可拔除, 以免造口肠道回缩。对造口边缘黏膜尚可见的轻度回缩, 可予以换药或轻柔手指扩张;而对重度回缩, 已不能见到造口边缘, 或造口周围已出现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局部腹膜刺激症状者, 需再手术重建造口[2]。本组未发生造口回缩重做造口病例, 有2例出现造口内陷, 给予积极换药、创面康复新纱条湿敷后痊愈。2.6皮肤黏膜分离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 是由于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或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 使皮肤和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7]。除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外, 还要注意造口黏膜分离处的护理, 保持造口周围清洁, 避免粪便污染, 局部敷用碘附纱条或涂搽防漏膏保护。本组2例因腹部皮肤切口过大使皮肤黏膜缝线撕脱分离, 经腹部皮肤间断缝合以缩小皮肤切口并局部敷用碘仿纱条换药后痊愈。

参考文献

[1]黄金明, 王立义, 郭建功, 等.Miles术中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探析[J].中原医刊, 2004, 31 (4) :17.

[2]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8) :460.

[3]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肿瘤杂志, 1998, 13 (4) :195.

[4]郑爱荣.结肠造口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1 (12) :789.

[5]万德森, 陈功, 郑美春, 等.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3) :154.

[6]Lasser P, Dube P, Guillot JM, et al.Pseudocontinent perineal colosto my following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technique and finding in49patients[J].Eur J Surg Oncol, 2001, 27 (1) :4953.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8例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病人, 其中男12例, 女6例;年龄40岁~67岁 (48.3岁±6.1岁) ;Dukes A期2例, B期9例, C期6例, D期1例;Mile’s手术14例, Hartmann手术4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1) 术前常规准备: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及有效咳嗽, 锻炼深呼吸。术前保证病人充分的营养供给, 纠正贫血、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对糖尿病病人需控制血糖浓度, 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 (2) 心理护理:多数直肠癌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 这不但进一步加重病人心理负担, 而且影响医疗效果。因此, 术前根据病人具体心理状况,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原理、大致过程及预期效果, 还可列举成功案例, 使他们对直肠癌有正确的认识, 取得病人的配合。 (3) 术前肠道准备:手术前1 d及当天口服导泻药进行清洁灌肠。 (4) 术后引流管护理:病人术后常规放置双管引流, 妥善固定引流管, 确保引流管在位、通畅, 避免出现引流管堵塞、扭曲、受压造成引流不通畅引起感染。注意每日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如果引流管中出现暗红色液体, 应怀疑发生感染和吻合口瘘;如果引流管出现气体或粪便样物, 表示病人已经发生吻合口瘘, 立即进行引流管冲洗。

2.2 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2.2.1 肠造口出血水肿

原因:局部发生黏膜感染。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术后造口处是否出现红肿、半透明及便秘等现象。轻度水肿病人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此时无需特殊治疗, 休息即可。病情严重病人予以高渗溶液湿敷, 如50%硫酸镁, 每天3次, 注意黏膜颜色变化, 腹带适当加压, 积极治疗炎症, 消除水肿。

2.2.2 肠造口坏死

原因:造口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扭曲;在缝合固定肠管过程中误伤系膜血管;腹壁切口过小, 压迫肠系膜血管[3]。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造口处的血运状况, 一旦发现肠黏膜表现为苍白或灰白色等血运异常情况需立即上报医生, 及时处理, 避免肠造口坏死继发其他数种并发症, 例如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狭窄、感染、造口周围皮肤炎等等, 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降低生活质量[4]。本研究中无一例病人并发肠造口坏死。

2.2.3 肠造口狭窄

肠造口狭窄可发生在手术结束后的早期及晚期, 严重者可造成排便障碍或完全梗阻, 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发生原因:造口处瘢痕愈合并出现瘢痕收缩;腹壁切口过小;肠造口周围发生坏死感染形成瘢痕环。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使家属认识到扩肛对预防造口狭窄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及家属剪短指甲, 食指戴指套涂上石蜡后缓慢进行扩肛, 每周1次~2次。已发生造口狭窄病人, 每天进行2次~3次扩肛。梁葵等[5]报道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是最方便的扩张方法之一, 每天定时灌肠1次, 可使病人定时排出成形大便,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又可积极地防止人工肛门狭窄发生。18例病人均未发生造口狭窄。

2.2.4 肠造口周围感染

该症是肠造口最常见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糜烂。发生原因:继发细菌或者真菌感染;造口袋选择不当致使更换频繁引起皮肤机械性损伤;肠液或者粪便的刺激。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及时清洁溢出的肠液, 选择防漏皮肤用品, 嘱咐病人尽可能卧于造口一侧, 防止出现造口周围感染。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 除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 还应在生理盐水冲洗后选择银离子敷料, 以保护受损皮肤, 起到抗菌作用[6]。选择合理的造口袋, 使其在正常体温状况下与皮肤紧密结合, 本组无一例发生肠造口周围感染。

3 讨论

肠造口术是直肠癌手术中较为常用的手术, 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给病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排便正常生理途径的改变, 特别是在围术期, 容易使病人产生负性心理, 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 防治肠造口并发症意义重大。有报道分析一组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多是由于术后护理不当而引起, 因此, 正确的护理方法在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

本研究18例病人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造瘘口的常规处理包括生理盐水冲洗, 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皮肤保护膜避免粪便污染造瘘口周围皮肤。回顾总结我科近5年该类病人临床治疗发现, 急诊手术中肠造口坏死、造口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 主要因为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尚不充分易造成操作不确切或者失误, 致使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争取择期手术是预防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发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7,8]。

综上所述, 在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病人的护理中, 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调节病人心理情绪,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观察肠管的血运情况, 保持造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针对性进行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对预防肠造口病人发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友福, 沈浩.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和进展[J].中国肛肠杂志, 2001, 21 (4) :40.

[2]高辉, 朱华, 孙宣.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造口并发症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8) :27-28.

[3]韩庆增, 王克俭, 潘青芳.循证护理在预防肠造口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2) :21-22.

[4]朱志兵, 文剑锋, 何丽, 等.大肠癌病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 (3) :217-219.

[5]梁葵, 林春惠.老年直肠癌行Miles手术48例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2) :117.

[6]苏怡芳, 章左艳, 萧素文, 等.直肠癌病人结肠造口不同期开放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上海护理, 2010, 10 (4) :64-66.

[7]章丽丽, 张雅丽, 胡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9, 23 (11B) :3055-3056.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5

1 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方式

输尿管皮肤造口是游离输尿管的中下段, 将其拉出一段, 保留输尿管周围组织, 保证其血液供应;然后将扩张的输尿管提出皮肤切口后, 纵形切开管壁, 并与皮肤创缘缝合, 输尿管近端插入支架做引流的一种手术方式[2]。适合于全身状况差, 年龄较大, 预期寿命较短, 回肠或结肠病变, 膀胱癌浸润膀胱颈或前列腺部, 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

2 输尿管皮肤造口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2.1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感染最易发生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90%, 与输尿管皮肤造口处的逆行感染、引流管阻塞等因素有关[3]。术后早期需常规合理应用抗生素, 密切观察造口情况, 保持尿道支架管通畅, 切勿随便冲洗, 治疗和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魏惠燕等[4]认为每日饮水1500~2000 ml, 排汗增多时增至3000~4000 ml, 并适当补充电解质, 可预防尿路感染。

2.2 尿液外渗

输尿管皮肤造口后尿液常用DJ管引流, 尿液外渗可能与造口袋底盘粘贴不牢固、造口处输尿管结合不紧有关。尿液渗漏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渗出的尿液刺激皮肤还容易导致尿液性皮炎, 皮肤溃疡, 受损的皮肤又增加了渗漏风险, 从而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 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尿液渗漏处理尤为重要。对于造口袋引起的漏尿, 左娟娟等[5]认为可以选择在清晨更换造口袋, 取卧位或半卧位, 并使用防漏膏于皮肤凹凸不平处的方法, 使得20例患者出现渗漏的时间从1.5 d增加到10 d。因此正确使用造口及附件产品是预防尿液外渗的关键。

2.3 输尿管支架堵塞

输尿管支架直达肾盂, 管腔直径5~8 mm, 易发生堵塞。徐莲[6]总结18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有1例发生输尿管支架堵塞, 发生率为5.6%, 可遵医嘱用20 ml无菌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5 ml, 持续低压冲洗, 并指导患者每日饮水量>2000 ml, 达到自然冲洗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输尿管支架管需终身放置, 且3~6个月更换导管1次可防止输尿管支架堵塞[7]。

2.4 造口回缩

造口回缩多见于腹壁肥胖的患者。许珊珊等[8]总结9例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回缩1例, 发生率为11.1%, 许海斌等[9]对12例膀胱全切除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观察2个月~1.5年, 发现10例出现造口回缩, 发生率为83.3%, 进行体格锻炼、均衡饮食、控制体重是预防回缩的关键, 对造口回缩的患者需使用凸面底盘, 佩带造口腰带。

2.5 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一般发生在术后3~6个月, 因皮肤缝合后易长生疤痕, 输尿管口径太小、输尿管外口长期受尿液刺激有关, 术后留置支架管支撑引流是预防外口狭窄的关键[9]。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控制感染, 延长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3 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护理

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与泌尿造口排出的尿液刺激, 造口用品使用不当及患者本身内在皮肤敏感性、外界环境的温、湿度等有关, 发生率为15%~65%[1,8,10,11,16]。

3.1 周围皮炎护理

3.1.1 将DET评估及AIM护理指南应用于伤口

DET/AIM造口评分工具从皮肤颜色改变, 侵蚀/溃疡, 增生三个维度对造口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评分, 并根据症状进行分类诊断。王伦英等[12]将DET评估及AIM护理指南应用于15例患者, 初诊时DET评分6分及6分以上11例, 占73.3%, 下降到复诊时DET评分6分及6分以上3例, 占20%, 明显改善了造口周围皮肤问题。

3.1.2 更换造口袋时, 保持周围皮肤干爽

对支架管已拔出的患者, 使用输尿管支架管将尿液引出, 或者将吸水性材料, 如纸巾、纱布等, 卷成圆柱状, 放置在造口上的方法使造口周围暂时干燥, 以便于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1]。

3.1.3 选择合适的清洗溶液

周围皮肤未破溃时用温水洗净造口周围皮肤[8]。有皮损时, 选择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及创面周边5 cm的皮肤[4]。

3.1.4 选择合适的造口袋及造口附件产品

大量的研究报道指出, 选择合适的造口产品和附件并正确使用是预防皮肤问题发生和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Paula Erwin-Toth等[13]在对北美洲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报道中指出, 运用两件式造口袋可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可在造口周围皮肤上均匀涂抹造口护肤粉和喷洒皮肤保护膜, 在皮肤凹陷皱褶处用防漏膏填平, 并使用微凸底盘及腰带, 最后用弹性腹带加固造口用品及腹部。

3.2 肉芽组织增生

尿液刺激周围皮肤容易导致肉芽组织增生, 防止造口底盘渗漏和修剪合适的底盘开口孔径是关键, 一旦发现造口袋有渗漏, 应立即更换底盘, 造口袋使用5~7 d即更换, 不宜过长, 尿路造口袋需要4~6 h排空1次;底盘开口孔径不宜过大, 比造口大1~2 mm即可, 可用凸面底盘压平, 必要时手术切除[10,14,15]。

3.3 尿酸结晶

尿液被碱化后变成白色粉末结晶体黏附于造口或造口周围皮肤形成尿酸结晶[16]。胡爱玲等[17]总结了45例晚期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术后10 d有20例 (发生率为44.4%) 发生不同程度尿酸结晶, 与饮食中摄取较多碱性食物有关。研究认为进食蛋类、鱼类、瘦肉、动物内脏、核桃、花生等酸性食物, 则尿液呈酸性, 进食菠菜、绿豆芽、芥菜、杏仁等碱性的食物, 则尿液呈碱性[18]。患者平时应多吃酸性食物, 多喝水, 补充维生素C, 以提高尿液的酸性, 减少结晶的发生。形成尿酸结晶时可用1∶3白醋清洗[19]。

4 造口患者的相关专业及社会支持

4.1 造口治疗师及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培养

造口治疗师 (ET) 是指负责腹部造口的护理、预防及治疗肠造口并发症,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与肠造口有关的咨询服务和心理护理, 以使患者完全康复为最终目的的专业护理人员[20]。近年来, 造口治疗护理的范畴由肠造口治疗扩展至尿路造口护理、复杂伤口护理和失禁护理[21]。ET的及时指导减少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2]。同时专科护士也为造口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院外电话咨询、造口门诊、上门家访等, 使护理服务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积极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造口护理方法, 减少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3]。我国造口护理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至2010WCET认证的ET学校6所, 至2013培训学校上升到9所, 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也在增多, 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还难以满足庞大的造口患者的护理需求, 因此造口治疗师及专科护士的培养还十分迫切[24]。

4.2 建立院外延伸服务

利用信息化工具, 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登门造访等方式, 给予造口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指导等多项延伸式的服务, 把造口术后护理从院内延伸到院外, 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在造口护理上碰到的问题,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5,26]。

4.3 开设造口门诊

随着造口治疗师队伍日益壮大, 造口门诊也随之产生。实践证明, 造口门诊为出院后的造口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服务, 为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复诊, 并发症的护理起着关键的作用[27]。

4.4 举办造口联谊会

国际造口协会倡议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每3年的10月第1个星期六为“世界造口日”, 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唤起全社会关注造口患者。同时造口联谊会也给造口患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同时帮助他们减少并发症, 重新建立自信[28]。

综上所述, 护理专业人员通过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护理, 可以降低输尿管皮肤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造口治疗师、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开设的造口门诊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服务, 造口联谊会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院外延伸服务提高了他们对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自我护理能力, 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从而提高了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综述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从而更好了解该类并发症, 进而正确护理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 正确选择造口袋及造口附件产品, 预防造口并发症发生;正确处理造口相关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101例,收治时间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1~88岁,平均年龄(43.9±8.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施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CQI小组,对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发生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并确定CQI评价指标,对55例肠造口患者实施CQI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及掌握率,和肠造口护理发生并发症率。按照PDCA法及时收集患者资料,分析问题并不断改进相关措施。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对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掌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91.1%和8.9%;对照组分别77.8%、47.2%和22.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分析相关因素。5 5例肠造口患者1 2例(2 2.2%)发生肠造口并发症:5例(8.3%)造口回缩,4例(7.3%)造口旁疝,各2例(3.3%)造口周围粪性皮肤炎症和造口狭窄。CQI实施前收集相关资料,对本科室医护人员及病区肠造口患者和家属发放肠造口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3.2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因素:由于对肠造口重视不够,且自身沟通能力低下,严重缺乏业务知识,故护理及健康宣教不到位无质量。另外定位肠造口位置极为关键,其位置直接影响造口并发症,且造口定位不当将增加护理难度[3]。此外科室培训力度较弱,无明显可见宣传栏等,使得医护人员责任心较差,医疗安全意识及肠造口护理知识淡薄。患者及家庭因素:患者造口自护能力、相关知识知晓率仅、术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均不足50%,且患者出院后情绪心理状态均较差;且家属对疾病了解不全面,对患者间的沟通较少,导致患者对造口接受能力较低,促使出院后造口护理较差,结果引起并发症[4,5]。

3.3 CQI实施步骤。①组建造口医疗小组,科内全员参与共3个小组,均有管床医师及责任组长负责,主要为提高科室全员业务水平。②造口定位由手术医师、造口护理师及患者共同进行,选位标准:a.于患者站、坐、卧等体位均可见处,方便患者自我护理;b.以腹直肌处为宜,避免术后发生造口旁疝;c.避免凹陷、瘢痕、骨髂突起及褶皱处;d.特殊人群造口位置因人而异,包括坐轮椅、畸形及过度肥胖者[3]。③加强科室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造口护理培训,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每月月中或月末开展1次造口护理交流会,促进科室全员专业水平及安全医疗意识提高,并完善各阶段不足之处。④加强肠造口及家属健康宣教工作,实施“一对一”造口管理,护理人员交接班严格执行,责任护士最低上班8 h,24 h负责方便解决患者及家属的问题;术前后强化患者心理护理,利用平板电脑向家属及患者展示主要内容及操作方法,规范示教造口袋安装,详细讲解使其完全学会;出院发放相关知识关盘和《造口护理手册》,或留下微信、邮箱等后期联系[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实施CQI后,并发症发生率仅8.9%(5/55),比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可见肠造口护理中应用CQI效果显著,故笔者建议CQI可广泛应用于肠造口护理中。

参考文献

[1]汪欣.持续质量改进在自闭性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3):255-257.

[2]王桂新.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肠造口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0):204-205.

[3]李彦平,于航,张玉荣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20(13):2057-2059.

[4]顾丽丽.持续质量改进在肠造口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8(22):2744-2745.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7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149例, 男85例、女64例。

年龄35~84岁, 平均63岁。其中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95例, 双腔造口20例, 横结肠造口34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结肠癌, 其中腺癌135例, 粘液腺癌14例。

1.2 结果。

发生并发症20例, 发生率为13.4%, 其中造口肠管坏死3例, 造口肠管狭窄2例, 造口旁疝1例, 造口粘膜脱垂1例, 造口出血4例, 造口周围皮炎6例, 切口感染2例, 肠管回缩1例, 。经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 无1例再手术。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1 肠造口缺血坏死

为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 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 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损伤结肠边缘动脉;提出肠管时牵拉扭曲压迫肠系膜血管;造口孔过小或缝合过紧影响肠壁血供致使造口部缺血坏死[1]。本组3例, 发生在术后48小时。术后第二天晨发现病人造口无光泽, 肠端水肿并呈暗红色, 无明显分泌物, 估计为肠系膜游离不充分, 系膜张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所致。立即撤去所有覆盖的敷料, 用10%氯化钠注射液纱布持续湿敷, 以减轻肠端粘膜水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活血、抗凝药物, 严密观察造口肠端的色泽变化。嘱病人继续禁食, 予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5天坏死粘膜组织分离、脱落, 剪除坏死组织后, 造口肠端颜色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佩戴造口袋, 病人进食后排便正常。

2.2 肠造口肠管的狭窄

主要原因:造口处瘢痕收缩造成肠造口狭窄, 主要由于手术后未定时扩肛[2];腹壁孔太小或未切除部分筋膜, 或者是感染后形成瘢痕环[3]等, 发生于术后1周到数年不等, 表现便条细、排便困难、肠梗阻。本组2例病人均发生于术后12天, 排便时大便变细, 甚至排便困难。护理措施用示指带上指套, 涂上润滑剂后徐徐插入造口至第2关节处, 在造口内停留5~10分钟;每天1次, 10天症状缓解, 排便正常。出院时告知病人和家属扩肛的重要性, 并指导正确扩肛手法, 嘱其每周扩张1次, 持续2~3月, 同时观察排便是否困难和粪便形态及粗细, 如发现缺少成形便应及时回院检查及治疗。

2.3 肠造口旁疝

主要原因是造口肠段与腹膜、膜壁筋膜固定或愈合不良, 腹压增高, 使小肠从造口结肠旁凸出[4]。本组1例, 系80岁男性患者, 原有慢支史, 于术后第3天开始咳嗽, 于第5天发现腹部有一包块, 同时伴有腹痛、腹胀, 经B超证实为造口旁疝。护理措施:予以胃肠减压, 口服化痰止咳药物, 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 协助翻身拍背, 并予以超声雾化吸入, 同时在患者咳嗽时协助按压包块, 于术后第8天咳嗽止, 第10天发现包块消失。

2.4 肠造口脱垂

发生原因:重建人工肛门时浆肌层修剪过多, 粘膜层相对过长;腹壁切开过大;加上便秘, 咳嗽等增加腹压。术后要早期向患者或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如出现肠管黏膜水肿时, 可用10%高渗温盐水纱布湿敷, 一般3天左右水肿可逐渐消失。尽量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 防止感冒、咳嗽。本组1例, 于术后25 天左右出现造口肠管水肿、脱出。护理上主要是保持大便通畅, 造口处按时外敷油性软膏, 以保护脱垂粘膜, 防止破损和感染, 该病人于出院电话随防, 定期门诊就治, 于术后半年脱垂肠管回缩。

2.5 肠造口出血

本组4例, 1例于术后48小时, 造口处敷料有鲜血渗出, 及时拆除敷料, 用1∶1000肾上腺素浸润的无菌药棉敷在造口肠管上, 3分钟后, 出血止。1例病人系使用人工肛袋后发生造口处慢性渗血, 原因是造口袋使用不当, 摩擦局部造成局部水肿而致慢性出血, 护士指导正确使用肛袋, 同时每次便后用小儿用湿巾纸檫干肛周皮肤, 保持局部清洁, 3天后出血止。

2.6 肠造口周围皮炎

是肠造口最常见的并发症, 可发生在术后任何阶段[4], 多由于粪水经常接触刺激皮肤所致, 或造口底盘过敏而引起皮炎。造口护理的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皮肤护理[5], 本组6例均为粪性皮炎, 表现为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灼痛, 表皮上有少量红疹、糜烂。护理措施:造口周围皮肤予以清洗, 待干燥后扑溃疡粉, 保留数分钟后将多余溃疡粉轻轻檫净, 再贴上裁剪适中的两件式透明开口袋, 常规换药, 1次/2天。让皮肤有个修复的过程, 不需要反复粘贴造口度盘, 且更换时右手将底盘从上至下轻轻揭开, 左手用两指按压皮肤。1周后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痛明显减轻, 表皮层基本愈合, 无红疹、糜烂。

2.7 切口感染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腹部切口与结肠造口相邻, 造口的排出物若处理不当, 易污染切口造成感染。会阴部切口由于手术时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切口常有一定张力, 且放置引流管, 易造成切口感染;留置导尿管过早拔除, 尿液极易污染会阴部切口, 造成切口感染[6]。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本组2例出现在术后第7、8天, 表现为会阴切口处潮红、肿痛, 继而形成脓肿, 并自行穿破流脓。主要是负压引流管未能有效引流所致, 将引流管放置在病人半卧位时, 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正确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 保持引流通畅, 正确使用抗生素, 半个月后痊愈。

2.8 肠管回缩

常见于袢式造口者, 发生于术后4~6天, 本组1例于术后5天出现。发生的原因:游离造口肠段不充分, 肠管提出长度不够;造口周围感染;外置肠管固定不牢;过早拔除双腔造口支持物;术后高度腹胀等。为预防造口回缩, 一般外置肠管要5~6cm襻外造口用玻璃棒穿肠系膜固定, 清洗造口动作轻柔, 指导早期活动, 避免或减少腹胀的发生。

3 小结

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如造口肠管的缺血、坏死, 造口肠管狭窄, 肠管回缩, 造口内疝, 造口粘膜脱垂, 造口出血, 造口周围皮炎, 切口感染, 造口旁疝等, 护理中要认真观察,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做好相应护理, 可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总结149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为造口肠管的缺血、坏死, 造口肠管狭窄, 肠管回缩, 造口内疝, 造口粘膜脱垂, 造口出血, 造口周围皮炎, 切口感染, 造口旁疝等。经治疗及护理, 无1例再次手术。提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不仅有赖于手术者的手术处理, 同时应加强手术后造口的护理管理;及时发现并发症, 并给予相应护理, 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结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刘爱云.直肠癌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几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0, (2) :253.

[2]覃智玲.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1 (22) :4028.

[3]万德森, 陈功, 郑美春, 等.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3) :154.

[4]张其健.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4, 12 (24) :25.

[5]顾永芳.结肠造口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2) :190-192.

造口并发症论文 篇8

关键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回肠造口术,并发症,吻合口瘘

随着吻合器技术的广泛应用, 结肠直肠切除吻合术的比例明显增加, 从而避免了永久性的人工造口,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随之而来的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1]。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切除后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 如何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笔者对我科近6年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00 4年3月至201 0年4月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406例, 选其中资料完整者201例进行分析。术中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87例 (试验组) , 未行回肠造口术114例 (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中位年龄66岁;男性47例, 女性40例;肿瘤平均直径 (5.2±2.8) cm。对照组患者中位年龄69岁;男性71例, 女性43例;肿瘤平均直径 (5.4±3.2) 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Dukes分期等大体一致。Dukes分期及类型见表1。

1.1.2 手术资料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 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完成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术中扩肛后, 用l∶1000聚维酮碘经肛门冲洗肛管。采用型号合适的吻合器重建消化道, 术中确保吻合口血供良好无张力, 吻合过程始终保持无菌、无瘤原则。牵下的近端结肠血运应良好, 且能观察到黏膜下不断有新鲜血液渗出, 吻合后的肠管保持绝对无张力, 松弛置于盆底。于盆腔内灌满生理盐水后经肛门充气明确吻合口无渗漏, 盆底放置引流管。试验组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又行回肠预防性造口:在右下腹做长3~4cm皮肤切口, 进入腹腔, 用卵圆钳将距回盲部15~20cm处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外, 用橡皮管穿过回肠系膜作支撑, 在对系膜缘将回肠横行切开1/2周, 两断端肠壁外翻与皮肤缝合, 呈双腔造口。

1.2 方法

回顾分析病例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死亡的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情况。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处理应用SP SS 1 1.0统计软件完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试验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 (2.3%) , 症状均较为轻微且不伴随肠梗阻、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亦无死亡病例, 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14例 (1 2.3%) , 其中4例术后出现腹痛、持续高热, 引流管见粪液流出, 判断为吻合口瘘, 并急诊再次开腹探查, 行Hartmann术结肠造口;2例伴随肠梗阻、腹腔感染, 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3例为直肠阴道瘘, 经过会阴区换药、冲洗, 1例自行愈合, 另2例则带瘘生存;5例临床症状轻微, 仅有低热、轻度腹痛, 经保守治疗后愈合。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1, P<0.0 1) 。

2.2 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术后肠梗阻发生4例 (4.6%) , 切口感染5例 (5.7%) ;对照组术后肠梗阻5例 (4.4%) , 切口感染7例 (6.1%) ,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0.07、0.01, P>0.05) 。试验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死亡2例 (1.8%) 。

2.3 生存分析

两组各有43例患者获得随访, 都接受相同的5-FU+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 对照组为39个月。

3 讨论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2]。随着吻合器技术的广泛应用, 结肠直肠切除吻合术的比例明显增加, 从而避免了永久性的人工造口, 减轻了患者痛苦。但随之而来的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复杂, 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3]: (1) 结肠脾曲游离不充分, 吻合口有张力; (2) 直肠系膜全切除后残余无系膜直肠过长, 直接影响直肠远端的血液供应; (3) 吻合后的新肠管无直肠黏膜, 导致术后急锐性排便反射消失, 粪便积滞于肛管直肠不易排出, 致使吻合口张力增加; (4) 盆腔间隙残留血凝块和渗液, 引起感染, 造成吻合口瘘; (5) 吻合口过低。

有研究显示,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可以降低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争议[4,5]。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3%, 对照组发生率为12.3%, 也提示回肠造口术可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试验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接近。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6]。

吻合口瘘是直肠切除吻合术中一个严重的并发症。Meade及同事的研究[7]认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0%左右, 且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与吻合高度呈相反关系。吻合口越低, 瘘的风险越高。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是很难预测的。临床资料提示术后瘘发生的高危因素有[8]: (1) 非保护性吻合口距肛缘小于5cm; (2) 男性; (3) 过度吸烟、饮酒; (4) 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因此, 是否对所有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目前仍无定论。国外学者认为, 预防性造口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应被推荐使用。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预防性造口降低瘘发生率的作用仍然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 并完全相信预防性造口对于瘘的发生有保护价值[9]。因此认为, 对于临床上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应该常规推荐应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参考文献

[1]应旻之.结直肠癌55例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8) :40-41.

[2]陈锦隆, 贺德.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8 (15) :2245-2247.

[3]阎玉矿, Friess H, Kleeff J.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 16 (4) :321-323.

[4]Kohler A, Athanasiadis S, Ommer A.Long-term results of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intersphincteric anastomotic in carcinoma of the lower one-third of the rectum:analysis of31patients[J].Dis Colon Rectum, 2000, 43 (5) :843-850.

[5]Bailey CM, Wheeler JM, Birks M.The incidence and casue of permanent stoma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J].Colonrectal Dis, 2003, 5 (2) :331-334.

[6]陈贵平, 李其肯, 李德川, 等.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 (2) :170-171.

[7]Meade B, Moran B.Reducing the incidence and manag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rectal resection[J].Acta Chir Iugosl, 2010, 51 (3) :19-23.

[8]Poon RT, Chu KW, Ho JW, 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selective defunctioning stoma fo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J].World J Surg, 1999, 23 (5) :463-467.

上一篇:生活情景问题的数学化论文下一篇:Web应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