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著华章

2024-10-19

情景交融著华章(精选8篇)

情景交融著华章 篇1

摘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情感,带着思考来观察事物,有助于启发思路,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多感官体验,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写作更加细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指导,情景交融

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都有种感觉,很多学生作文中也有写景习惯,不过,通常状况下,都是写景归写景,抒情归抒情,很少能完美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使情与景交融得自然流畅。而情景交融是古今名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对景物具体生动的描绘,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样,文章的意境就浓郁深长,更有审美情趣。

本课的设计以徐渭题画入手。有人画了一幅《柳亭送别图》。 请他赋诗一首,徐渭一口气写了四句:“东边一棵杨柳树,西边一棵杨柳树,南边一棵杨柳树,北边一棵杨柳树。”大家见了好生奇怪? 但见徐渭从容续出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时大家拍案叫绝。这一写作技法就是“情景交融法”,画龙点睛, 将离别之“情”融入“景”中,借柳亭之景,抒送别之情,意境新奇。以这个故事为导语,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由于本课设计针对的是高一第一学期的学生,因此我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都是学生们见过学过的几篇典型作品。

第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天净沙·秋》对比,描绘同样季节的景色,但字面表达不一样,内含的情也不一样了。 马致远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表达的都是长期飘落在外的羁旅之人孤苦、哀愁的心情。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第二,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中有一段感伤衰退的景物描写, 前半段环境描写,下文“满园的创伤”几个字点出了这园中景物的特点。作者虽然仍是这里的主人,而且在这里又住了十三年零五个月,但是眼前的景物却失去了当年的光彩,它是凄惨的、荒凉的, 而且还改变并增添了新主人。物非人也非,一切都昭示着大劫过后的创伤。后半部分是心理描写,抒写自己对已经失去的爱人和爱犬的思念。作者把对包弟的思念和对萧珊的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说明了包弟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在人情殆尽的年代,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为了保全自己而抛弃一只小狗,又算什么!但作者却没有为此而宽恕自己,而是“感到羞耻”“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作者处世又是多么严肃!

第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雏菊花在怒放”这个细节很耐人寻味。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第四,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一般地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地说,它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澹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村隐约迷茫,而诗人久久地伫立凝望,不正见出那心理上的切近炊烟袅袅,天宇苍茫,这同诗人大解脱之后那种宽敞的心境是多么和谐。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美好乐园,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教材中的例子给学生们解析过之后,接着我选取了平时学生们习作中的一些例子:“痛苦的期中考试结束了,这节班会课将会出现成绩,坐在班会里的我坐立不安,因为我的政治成绩很烂,烂到看不成,这一点我心知肚明,其他几门也凶多吉少,真是学霸着急, 学渣也着急啊!不会比上次还低吧,这可是九门课啊,上帝保佑不要太差。那张宣判着死刑的通知书贴在了墙上,我颤颤巍巍,一步三晃地跑去瞟了一眼。咦?貌似比上次进步了四名,我心中闪过一丝侥幸,虽然很差,但也不至于挨父母的骂了。

以上两个学生作文中的例子显而易见,只是单纯地叙述考试过后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如果引导学生借助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这种心理感受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紧接着就让学生们进行课堂练笔,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写一写考试过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妙笔生花,精彩连连。以下是学生的展示:

期中考试后的那个晚上,我独自游荡在繁华而又空旷的大街上, 天空灰蒙蒙的,没有平时深邃而宁静的深蓝色。那轮明月仿佛老照片上的陈年旧事,蒙了尘,划了痕,又如一盏昏暗的路灯散发着暗淡的光。街道上虽已是深夜,却仍旧人来人往。人潮涌动,闪烁的霓虹灯照亮了一张张陌生的脸庞──浓妆艳抹,神色疲惫……本段可见该生的功力深厚,将考试后的心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细致入微,让人心旷神怡的明月此时此刻也如同蒙尘划痕的老照片,看似照片划痕,其实是自己的内心蒙尘划痕,长短句表达,错落有致, 着实精彩。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情感,带着思考来观察事物,有助于启发思路,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多感官体验,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写作更加细腻。同样情景交融只是写作这项浩大工程中的沧海一粟,本节课只是利用学生们学过的作品,总结其中情景交融的规律,启发学生在写文章时多运用情景交融这一技法,多学习多思考,假以时日,我相信学生们的文章必定会有所进步。

情景交融著华章 篇2

在人生当中,有一段最美妙的时间,那就是青春。对于青春,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含义。青春的时间,并不是让人挥霍的,有时候它确定着命运。青春须要奋斗,要用我们辛勤的双手来完成。青春就是一场不回头的旅行,在这旅途中,我们也须要奋斗,须要去克服困难,没有理由原路返回。青春是美妙的,虽然它是人生中一道漂亮的风景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奋斗,而是一路向前。或许心情会懊丧,悲观。可是不能选择放弃。胜利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奋斗的汗水并不是白流的。

从现在起,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交换人生的.命运。不停地奋斗,是通往胜利的道路。即使是布满荆棘的地方,也可以把它看作特别的风景。青春是人生的中途,是最好的时间。或许会遇到许多坎坷,可是这并不会阻挡我前进的道路。不能哭,不能输,信任在不久后的将来,我会感谢那个昨天始终在奋斗的自己!

八旬老人 痴情著华章 篇3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1997年,在吴老70岁生日的那一天,历尽吴老十年的艰辛,他的第一部诗集《走向春天》终于出版了。当吴老手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诗集时,不甘清闲的吴老又有了下一个创作目标——再写一部反映我县革命历史的小说。

在创作长篇小说《汗城儿女》过程中,吴老因为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其子女极力反对他从事创作:“自己都病成这样,还写什么书?连命都不要了!”吴老却坦然地说:“没有事,只要生命不息,我的创作就不会停下。”其决心溢于言表。吴老一心扑在创作上,有时达到忘我的境地。吴老身患胆结石症,他利用自己懂得的一些医术,在剧烈疼痛时,才忍痛到县城药店购买中草药治疗,而且每次服用草药后都很凑效。就是在这样控制住病情的情况下,历时两年多,吴老终于将作品初稿顺利完成。到我们采访吴老时,《汗城儿女》正在进行修改,他说很快就可以付梓出版。我们谈着、谈着,吴老拿出他的著作——长篇小说《汗城儿女》初稿本给我们看,我们一边看,他在一边不时地介绍。

《汗城儿女》歌颂了余干儿女在反帝、反封建、反侵略、反迫害中的不屈不挠、正直无私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革命必胜的信念;突出描写了主人公洪春辉、吴晓城、朱笑梅、江青松等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以及建国后的英雄事迹和曲折经历。书中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小说从建国后开始入笔,文章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手法,全书共八卷。

交谈中,吴老又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他现在正开始构思另一部长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并已有了初步的雏形和结构框架,书名暂定为《百年风云》,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我们期盼着吴老的长篇小说《汗城儿女》早日出版面世,以圆吴老的心愿,也给众多读者以营养的精神食粮。

立稳骨架著华章 篇4

好的结构, 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 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 深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间架结构清晰呢?多次点题就是比较有效的写作方法。

1. 用小标题构架点题

小标题式作文, 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小标题不仅能显示文章的层次结构, 而且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例如:

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 同是H2O的“水”, 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 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以下四句是小标题)

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眼前一样的水, 笔下何以有不同描述?无疑, 是认知受感情影响的结果, 无须赘言。

四个小标题, 单独是比喻, 组合为排比, 诗一样的语言, 画一般的布局, 不仅显示了文章的层次结构, 而且准确、凝练地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如此给人以清新醒目、凝练隽永之美感的好标题, 谁看了能不喜欢?

2. 中心句构建主体

中心句, 顾名思义即一段的中心, 该段围绕这个中心来叙述、论证。中心句可以是文章的分论点, 也可以是论述的不同侧面, 或并列或递进。中心句点题, 可使文章段落层次清楚, 易于阅卷老师快速把握结构。例如:

稳中求胜

沉稳从志而来……

沉稳从难而来……

沉稳从无欲而来……

文章题目即论点——“稳中求胜”, 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脉清晰, 层层深入。

3. 运用过渡显层次

过渡句或过渡段, 一方面承接总结上文内容, 一方面开启统领下文内容, 它好比人体结构中的筋, 连接主体骨架, 能让阅卷老师迅速看清文章思路。例如:

语文诗话

语文的实质是什么?

我想, 语文应该是热爱。

……

热爱生活, 热爱山川风物, 更应该热爱我们人类自己, 爱亲, 爱友, 爱人, 便会有诗情, 便会有语文。

……

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 悠悠千古, 浩翰的文学海洋, 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

……

古今中外, 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 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

过渡段承上启下, 彰显了文章的层次, 让读者易于了解思路, 又显得结构严谨。

4. 各段结尾点题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叙述或论证一个观点后, 利用独立成段的语句 (可根据内容稍加变化) 多次点题, 构成文章的骨架。例如:

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正因万物而多彩, 因多彩而精彩。

所以我说, 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所以我说, 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所以我说, 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所以我说, 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所以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 采用立体思维, 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联想, 且每一方面的总结语独立成段, 清晰的结构使文章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5. 相同句式显层次

文章在每段开头用结构相同的句式来表达, 这些相对整齐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看来赏心悦目, 读来朗朗上口, 深得阅卷老师喜爱。例如:

爱的颜色

爱是什么颜色?

看, 爱在闪光, 在发亮, 看着爱的色彩, 就有生的希望。

你说, 爱是绿色的, 看, 绿色。武警战士在行动……

你说, 爱是白色的, 看, 白色。白色天使在行动……

你说, 爱是橙色的, 看, 橙色。救援队伍在行动……

你说, 爱是红色的, 看, 红色。志愿者在行动……

你说, 爱是黄色的, 看, 黄色。中国人民在行动……

爱不分颜色, 爱任何颜色都有, 当所有颜色汇聚一起就成为一条巨大巨亮的光芒, 爱便照亮汶川, 照亮中国, 照亮整个世界。

全文从颜色角度入手, 选取了绿色、白色、橙色、黄色几个角度分别表现解放军、武警官兵、白衣战士、救援队、中国人民。每层的开头句式相同, 构成排比段, 并多用短句, 字字句句饱含深情, 读来朗朗上口, 振奋人心。

层次清晰的文章本来就符合生活在重负荷、快节奏中的现代人的欣赏趣味和心理需求, 更符合任务重速度快的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需求。内容基本相同的文章, 层次分明的更容易得高分。

青春著华章话题作文 篇5

就当你去做某一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让你失去了做那件事情的动力,也可以说是活力吧,当然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能量了--热血,因为嘛你把这件事做砸了,原来充沛的动力的血液一下子变成了一滩死血,所以肯定要把死血去掉换上热血。热血就是能量,就是精神上的之一,在我失败的时候,就需要别人的安慰,以及自己反复的思考。这样就充满了能量了。可以继续做那件事,努力达到那个目的。

青春呢?没有热血为什么就没有青春?两者之间存在了什么关系?那我想让你认真思考一下。没有了心中的活力的热血,怎么可能去奋斗,不去奋斗,你有现在的青春吗?就拿老人和青年做对比吧,因为随着年龄之间的变化的问题,老人不能再有青春了,这是无疑的,但是青年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还年轻,可以用大把的时间花费在做去创始的事情,然而这就是青春,加以热血。所以这就是没有热血就不青春,只能像老人一样,一点青春感都没有。毕竟年龄上的差距。

慧眼识真意 妙手著华章 篇6

备考策略一:了解题型,把握特点。笔者细心审读了2011年中考70多道全命题作文题,发现其类型多样,百花齐放。

其一,从语法角度上来分,主要有三种类型:①词语式命题,即文题是一个词语。譬如2011年江苏盐城题《歌声》、广东广州题《游戏》、四川成都题《拥抱》、湖南益阳题《微笑》、山东德州题《风筝》等。②短语式命题,即文题是一个短语(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譬如2011年北京题《日积月累》、上海题《悄悄地提醒》、重庆题《善良的魅力》、济南题《阳光灿烂的日子》、浙江杭州题《为了自己的梦想》、四川绵阳题《收获快乐》等。③句子式命题,文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譬如2011年江苏苏州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山东青岛题《我还是有潜力的》等都是用单句命题的。福建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是用复句来命题的。山东枣庄题《原来,没那么简单》等是用否定句来命题的。浙江湖州题《温暖,就是那么简单》、辽宁本溪题《嘿!加油》等是用感叹句来命题的。

其二,从形式上来分,主要有两种类型:①直接式命题,即所谓“裸题”,题干由题目+要求组成,题意明确,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所以既能减少审题时间,避免考生进入审题游移不定之误区,也能留给考生打开思维的足够空间。2011年这种“裸题”也越来越多,约占59.6%。②材料式命题,此类文题由“导语+题目+要求”或“题目+要求+提示语”组成,导语或提示语指引考生消除审题障碍,打开行文思路,拓展写作范围,从而准确把握题旨。譬如2011年重庆题《善良的魅力》的提示语:“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快乐了鲁迅的童年;信容忍受风尘苦旅的艰辛,传递着城市和乡村的期盼。善良就如三月的春雨,在岁月的长河里浇灌出生命的花朵。”课本中的三个有关善良的小故事,有助于唤醒考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解说文意,渲染气氛,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

其三,从内涵上来分,主要有四种类型:①观点式命题,此类文题就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譬如2011年浙江金华题《欢乐一家亲》中的“欢乐”限制了名词“家”的情境,提示考生要写出“家”的欢乐、温馨。山东临沂题《守护诚信》是一个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要求考生应理解为“我”“你”“他”或“我们”“你们”“他们”“守护诚信”。此类题还有山东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湖州题《温暖,就是那么简单》等。②论题式命题,即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譬如2011年上海题《悄悄地提醒》、安徽题《在我们这个年龄》、福建三明题《我的收藏》、山东滨州题《我的那一片天空》、山东日照题《我长大了》、江苏淮安题《面对规则》、四川达州题《远航》等。③含蓄式命题,即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譬如2011年湖南长沙题《给自己一个拥抱》,这道题选材范围很大,关键是理解“拥抱”的引申义,拥抱可以是鼓励、安慰,也可以是对自我的肯定与接纳。如果作文时只是简单地介绍生活中一次拥抱的经过,文意肯定会非常肤浅,思路也难以展开。又如2011年广东佛山题《每天都是一首诗》、山东潍坊题《升起心中的太阳》、浙江杭州题《为了自己的梦想》、浙江绍兴题《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湖北荆州题《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湖北黄石题《这些花儿》、广西贵港题《心中的明灯》、湖南邵阳题《冬天里的一缕阳光》、贵州铜仁题《一朵美丽的浪花》等都能引发考生审美联想,极大地激起考生写作激情。④关系式命题,即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譬如2011年四川南充题《我和别人不一样》、四川巴中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广东清远题《顺流逆流》、黑龙江大庆题《请让我走近你》等。

备考策略二:细心审题,抓住重点。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降低审题难度,但因为全命题题目的信息已经全部到位,没有考生自己输入的信息,故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题意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全命题作文的审题过程包括“品读题目——领悟命题主旨——确立表达中心”。其审题方法与技巧主要有:

其一,逐字扫描,两“不放过”。一是虚词不放过。譬如2011年南京题《也是一堂语文课》中的副词“也”表示这不是一堂普通语文课,其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本好书、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能写成佳作。同时“语文课”又限制考生不能写其它课,要写出语文的特点。又如2011年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再”、山东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中的“最”、广东湛江题《总有离开的时候》中的“总”等副词都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小陷阱”,考生定要留神。二是表时间、地点或场景的词语不放过。譬如2011年江苏南通题《那一刻,我心里春暖花开》和湖北荆州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中的“那一刻”表示时间极短暂的词语,它使得“春暖花开”“长大”有“顿悟”的意味,这就规定了“我心里春暖花开”“我长大”必须具有突发性,“春暖花开”“长大”之前的记叙要有足够的铺垫,呈蓄势待发之势,有水到渠成之妙。

其二,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由于词语式或短语式全命题的立意范围过于宽泛,有可能造成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可以运用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2011年江苏盐城题《歌声》是一道不设导语的“裸题”,命题者故意设置迷惑,藏头去尾。审题时只要在“歌声”上适当添加新的条件,题目就会显露出来。譬如在题目前或后加上“我的”“老师的”“校园里的”“敬老院里的”或“悠扬”“串串”“嘹亮”等词语,使题目成为“我的歌声”“老师的歌声”“校园里的歌声”“敬老院里的歌声”或“歌声悠扬”“歌声串串”“歌声嘹亮”等。这样,你就可以紧扣“歌声”,具体形象地写一写心情的放飞、郁闷的排遣、斗志的激励、希望的寄托等。不过,运用添

加法要注意不能改变原题,补充的位置可前可后,而且只可在草稿纸上或心中填补。

其三,抓准题眼,化暗为明。审视题眼的方法主要有三:①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题眼一般是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因其直接规定了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起限制作用。譬如2011年上海题《悄悄地提醒》的中心词“提醒”是题眼,行文的重点应落在“提醒”上。“提醒”不是空泛的说教,更非书刊影视作品内容给“我”的启迪。“提醒”是一句提示、一语忠告、一份关爱,可以是有声的语言,也可以是无声的行为。“悄悄”是题目中的修饰词,它与“提醒”相辅相成,“悄悄”并非“提醒”言行的轻重强弱,而应体现出不狂、不张、不扬的氛围。如果标题是主谓短语,题眼一般是谓语,譬如2011年湖北襄阳题《一言一行总关情》,题眼应在谓语“总关情”上。“关情”之前的修饰语“总”,审题时更不能忽略。如果我们只抓住某些人的“一言一行”大谈特谈,而把“总关情”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一般是动词。譬如2011年江苏淮安题《面对规则》,题眼应是“面对”,重在写“面对”规则所持的态度、看法。②标题“记……”“谈……”“聊……”中的动词已限定了文体,题眼应该在后面的关键词语上。譬如2011年贵州安顺题《聊一聊快乐的往事》,题眼就在“往事”上。③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作为题目,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有两个或以上,只是侧重点不同,审题要特别注意。譬如2011年江苏苏州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是个单句,题眼应为“熟悉”和“风景”,写作时既要突出“熟悉”,更要突出“风景”。“熟悉的地方”也许是从小到大生活的水乡小镇,也可能是日日走过的小河小溪,甚至有点“厌恶”的校园等;“风景”的外延和内涵都是相当丰富的。从实着墨,可以是某时某地所见之风景,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亦见其趣;从虚下笔,一人一事,一种好的风尚,一种精神、品质,在我们的内心也会形成一种风景,这种风景因为浸染了浓郁的人文色彩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意义。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兼而有之。“也有”表明陌生的地方。受到大家关注的、期待的地方如风景名胜固然有“风景”,但你的身边,平常、普通的地方也有风景,只是你可能匆忙,可能不留心,经常忽略,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关乎眼前,留意脚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其四,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譬如2011年四川巴中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或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如由虚处着墨,或写某位历史名人“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或写“诚信”“节约”“青春”等“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其五,理清关系,化繁为简。对于关系式全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层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譬如2011年广东清远题《顺流逆流》是一个思辩性话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一定条件下,顺流与逆流可以互相转化。又如2011年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思辨性、哲理性强,这“走一步”与“再走一步”的深层含义是启发成长期的孩子思考坚持与成功、积累与突破、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其核心意思应该是“善于积累,贵在坚持”,题目的立意指向性较鲜明,除了写坚持不懈、积少成多、循序渐进、不断尝试,还可以写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各个击破等。

其六,凭借转换,化虚为实。含蓄式全命题作文题语意含蓄,往往包含引申、比喻或象征等意义。审题时需要将该类文题转换成直接型全命题作文题,即把题目中含蓄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转换成简明直白的语句,概括出蕴涵其中的内涵后再运思行文。譬如2011年山东潍坊题《我心中的太阳》中的“太阳”,如果作文时只是简单地描写自然界中的“太阳”,文意肯定会非常肤浅,思路也难以展开。“太阳”前用“心中”加以修饰,内涵就非常丰富了。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拓展作文的立意范畴,挖掘出“太阳”的引申、比喻、象征意义,即指引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温暖希望,丰盈自己的精神力量等。这样,就将含蓄式全命题作文转换成直接型全命题作文,自然就能挖掘到题旨了。具体到写作中,应化虚为实,可实写自己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时感受到融入班级大家庭的快乐;也可实写与作家以及书中人物的精神对话,并由此展开的一场心灵遨游等。

其七,审读材料,化隐为显。对材料式全命题作文,千万不可忽略对材料的审读,一定要读出隐含在其中的限制要求。当所给材料只有一个中心时,可直接将其提炼出来作为作文的主旨;当同时有多个要点时,则须首先选择一点作为写作中心,然后再化大为小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譬如2011年安徽题《在我们这个年龄》是由“导人语+题目+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时要认真推敲导入语,因为这段导人语有提示作用,启发我们从哪些角度人手进行思考。“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这些方面的“性格”;“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这些人物(对象);“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又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一句提示了写作的内容。如果我们围绕着导人语去思考、联想,化隐为显,就会很快明确:这道题可以写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和心路历程,可以写青春的感悟和收获,也可以写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等。这样紧扣题目和提示语去写作,一般都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备考策略三:扣题而作,突破难点。全命题的题目万万不可改动,并且一定要扣题写作。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其一,关键之处必点题。①开头点题,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譬如2011年山东潍坊满分作文《升起心中的太阳》的开头写道:“人生如画,浓墨泼洒,淡泊与浓烈交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迷离,噪杂与清脆皆成曲目;人生如酒,婉转悠长,醇厚与平淡均沉醉。行走于漫漫人生路,前途迷茫而危险。而我们只有升起心中的太阳,才能不被痛苦击倒,被无助嘲笑,因艰险哭泣,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开篇运用排比句寓意深刻,紧扣主题,导入自然,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②段中点题。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在场景

描写前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来切题,或在场景描写后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来点明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放于每段醒目的位置,不断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譬如2011年江苏苏州满分佳作《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描写了江南小镇清晨所见到的三幅风俗画:阿婆用蒲扇扇风侍弄煤炉,老公公喝着茶看守斑驳的铁门,早点师傅带着憨笑赠送“我”早点。并在这三幅熟悉的晨景图后分别用“这熟悉的煤炉和蒲扇不也是一道清新的风景”“这熟悉的铁门和茶壶不也是一道温馨的风景”“这熟悉的早点师傅的憨笑不也是一道温暖的风景”等感叹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熟悉的小镇的热爱之情。文中反复点题,读后令人回味无穷。③结尾点题。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譬如2011年北京满分佳作《日积月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紧扣法国巴尔扎克面对一次一次退稿而不放弃写作,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的例子,篇末用“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拥有毅力的人生会更加精彩!”适时而准确地点题,体现了作者思考深入。

其二,多种方式巧点题。在全命题写作中,可根据文体与中心的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点题。①叙述点题。譬如2011年南京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记叙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观察蒜头的成长情况”,文章的结尾是:“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是这呵!”考生在叙述中点明本文的题旨,十分贴切。②议论点题。譬如2011年广州满分佳作《游戏》活灵活现地描写小孩游戏的过程后,用“童年时的这些游戏,既给我带来了无限的童趣和快乐,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游戏也要巧干的道理”这一议论句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思想。③描写点题。譬如2011年广东佛山满分佳作《每天都是一首诗》用排比段的结构形式,将自己诗意化的人生之路有条不紊地描述了出来。尤其是“春天给我们演奏华丽的诗,夏天给我们演奏奔放的诗,金秋给我们演奏丰收的诗,寒冬给我们演奏浪漫的诗。沉浸在诗的海洋,我们吟诵着动人的诗、奋斗的诗、充满希望的诗。每天都是一首诗,”这段文字在描写中巧妙点题,给人以深深的启迪。④抒情点题。譬如2011年河北中考满分作文《陪伴》的结尾:“今天在考场上,我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了我的心声:十分感激这三年来您的陪伴。我想说:老班,您的陪伴如花,姹紫嫣红;如歌,美妙动听;如酒,芳香清醇;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作者借抒情之笔突出了赞颂老师的主题。

情景交融著华章 篇7

笔者在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接触了太多中小学阶段在家长的打骂、教师的训斥、周围人的冷漠中“挣扎”过来的青少年,对于这类学生,家长无奈、教师头疼、自己自暴自弃。职业学校的教师每天面对比较多的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去做呢?

《中国教育报》曾登载青少年学生的八大需求:“被尊重、享受自由、享受被爱、享受浪漫、安全感、被体贴、希望引起注意和重视、希望与更多的人交谈并成朋友。”其实“双困生”更需要这些。近年来,笔者对所带的学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让每个学生把时光追溯到童年时代,把自己在童年时代朦胧的梦想写在纸上,签上名,然后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把现在的想法写在另一张纸上,签上名。经统计对照,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十八岁时的梦想和童年时代的相同,而是天壤之别。有不少学生,今天几乎没有梦想可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无奈、空虚、无助、自卑、厌世、叛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看起来活泼奔放的少年,内心却是如此凄凉和暗淡。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的末尾这样写道:“救救孩子。”教师应该救救这类孩子。

1. 帮助“双困生”找回丢失的梦想和信念

“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这是梦想一词的哲学概念。一个人如果丢失了梦想,就是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生活的精神支柱。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深藏、深切、深处”的梦想是被谁偷走了呢?《未来导报》如是说:有些青少年学生的梦想是被以下三类人击碎扼杀了:一是不称职的父母;二是失败的教育;三是不负责任的朋友。有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他们走到今天,已是心力交悴、疲惫不堪,他们已濒临崩溃的边缘。人在特定时刻逃避痛苦的潜力要比追求幸福的力量大得多。我们要把“双困生”逃避痛苦的潜力转化为追求幸福的力量。这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学生是需要引导教育的,而不是压制管理的。我们应以涓涓流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有朝一日他们会感悟、感恩、感动、感谢。朋友给笔者发过这样一则短信:“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设计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谱写醉人的风景,攀登人生的巅峰。”我们应该经常以这类语言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中国的职业教育,国家重视,前景看好,我们要以身边人的故事,给学生大讲职教的广阔前景和无处不在的社会机遇。比尔·盖茨说过,人要成功无非六个字:“眼光,机遇,奋斗。”太阳每天无私地照耀着每个人,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位哲人说:“看不到机遇的人是笨人,抓不到机遇的人是蠢人,不利用机遇的人是罪人。”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外交部长李肇星夫妇教子的十个观点,笔者认为它是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可借鉴的范本:(1)培养想象力;(2)不许不劳而获;(3)身教的力量;(4)懂得相信自己;(5)学会赞美人;(6)打铁尚需自身硬;(7)不要书呆子;(8)父母罗曼史的影响;(9)让孩子独当一面;(10)该出手时就出手,挫折也是财富。

《德育报》曾刊登过题目为《与爱同行》的一篇短文:“爱”是人间最崇高的一个字,人们用终生的时间去寻找,但往往也是因此而心力交悴,无功而返,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给予,爱是奉献,爱是信任,爱是真减,爱是忘我,爱是细腻,爱是永远凝视你的眼神,爱是永远在深夜为你点亮的那盏明灯……读完这篇短文,有不少人流露出无限遐思。今天,当我们面对“双困生”束手无策时,还有什么比“爱”的力量更大呢?

2. 帮助“双困生”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要有一个长、中、短期的目标计划。一个人一生中的净工作时间只有14.7年,人的一生也就是三万多天,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制定人生目标就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是有思想的万物之灵长,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是以希望而生存,而动物只是以本能而生存。这个“希望”就是心中的目标,人生最可悲的不是输了而是差一点赢了,这个“差一点”就是没有看到目标。《未来导报》曾刊文诠释对人生目标的年龄界定:0~24岁为成长成熟阶段;25~45岁为开创事业阶段;46~60岁为再造辉煌阶段;61岁以上为享受人生阶段。面对“双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制订成长成熟阶段的目标计划。诚然,目标制定之后,就要付诸实践,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克服一些不成熟的缺点———急于要回报、不自律、情绪不稳定、没有自信等。

目标就是灯塔,目标就是希望。航船没有目标,就随时有可能碰触暗礁,一个人失去目标,犹如无头苍蝇,生活就会一团糟。一个人今天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昨天做了什么;明天的生活境况取决于他今天在干什么。我们应指导“双困生”制定好目标计划,每天激励他们付诸行动。

3. 帮助“双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可不完美却是人生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如果总以幻想中的“完美”去要求学生,那他们永远走不出自卑的泥潭。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卑心理,往往就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不善与人交流到孤独地自我封闭,且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因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

“双困生”大多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不敢憧憬美好的明天。其实,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成长阅历和自我评价中逐渐形成的。自卑心理是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如果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就常被人夸奖和宠爱,长大后他就会很自信。而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环境中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双困生”大多属于后者。如果一个人很少体会成功的喜悦,或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能力的人,很容易对前途悲观失望,在竞争中失去勇气,与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精心培养,茁壮成长

———谈有效教育的体会

包琴微

(乐清市公立寄宿学校,浙江乐清

摘要:作者从备课、教师课堂魅力、分层辅导,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阐述自己对有效教育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有效教育备课人格魅力评价反思

课堂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提供思路与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有效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一、有效教育首先从备课开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和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要简明易懂,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尽量做到知识的连贯性,相关知识的可比性,教学用词要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更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其次,课件选用的PPT图片要新颖,内容贴近教学内容,能时刻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后,要让学生对所教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备课时,针对不同班级情况及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学容量要各不相同,不能为赶教学进度而采用相同的速度施教。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出类拔萃,而是让学生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他们能做到的。所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是教学目的。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并

面对“双困生”存在的自卑心理,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们懂得: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只是没有放到适合位置,只是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我们还要帮助“双困生”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包容、真诚、助人、持久的良好心态。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己无悔、对人无愧”(松下幸之助语)。

4. 指导“双困生”承诺立誓实现目标

虽然我们努力帮助“双困生”找回梦想,制定目标,重拾自信,但他们有可能只是三天的热情,遇到困难挫折又会重蹈覆辙。我们要引导和激励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监督自己。在某一领域要获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付出的努力与成功成正比,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在美国,拿破仑·希尔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创造性地建立了全新的“成功学”,在人际学、创造学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地位。他利用20年的时间,访问了包括福特、罗斯福、爱迪生等著名人士在内的500名成功者,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卷本《成功定律》。这部著作用26种文字在34个国家出版,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的重大事件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拿破仑·希尔总结出了最有价值、带有规律性的17条成功定律:(1)积极的心态;(2)明确的目标;(3)多走些路;(4)正确的思考方法;(5)高度的自制力;(6)培养领导才能;(7)建立自信心;(8)迷人的个性;(9)创新制胜;(10)充满热忱;(11)专心致志;(12)富有合作精神;(13)正确看待失败;(14)永葆进取心;(15)合理安排时间;(16)保持身心健康;(17)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双困生”,我们讲这些无意义,但是应该让他们懂

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要想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首先要接受老师的教学方法,认可老师的人品,尊重老师的人格。因此,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个人形象,培养情操,融入学生群体,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懂得用心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交流和沟通是教师快速推进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的表率作用很大部分体现在个人形象的展现与维护上。为人师者应严于律己,坚持早到,不无故请假,不随意换课,不拖堂,不增加课节,不靠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换取学分的老师是每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值得学生尊敬的老师。同时,老师的外在形象,包括发型、脸部装束、衣着等外观形象的展现,要让学生看着顺眼,在感官上认可你、接受你。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推动有效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用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法宝。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明白班级中尖子生需要吸取哪些知识,中等生需要掌握哪些要点,后进生能听懂哪些内容。明确学生的需求后,教师在上课时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就会层次分明。首先是简单陈述,让所有学生能听懂你要讲什么内容,接着要重点解说本知识点需要记住的关键词汇和使用方法。其次要对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将与它相近或相反的词句等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同时要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知识进行对比,并且将该知识使用到某一特定的情境中,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学到他们心目中需要学到的东西,满足并超越他们得: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说到立誓承诺,好像那是入团入党时会做的。这几年来,通过追踪调查:只要是制定目标计划,立下誓言和承诺,并付诸实践的学生,两三年之后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双困生”立誓承诺呢?

把最能激励和鼓舞自己的语言写上三五行,贴在自己的床头,以便每天早上起来第一眼就看到,出门之前默记于心。每天晚上上床前对它内心可否惭愧?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养成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海尔总裁语)。

“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我立志要成为改变自己、家族命运的人,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赋潜能的,我说得到就能做得到,没有人能够想象我的未来有多么辉煌”。

“当现实的铁锤无数次把我击倒在地的时候,我一定要面向蓝天,背朝大地,大声地说一声:我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我要以自己辛勤的汗水,执著的毅力,营造出一个有风有雨,有泪有笑,但却是始终无怨无悔,潇洒如一的灿烂人生”。

拾撷几枚学生案牍上的豪言壮语,确实使人灵魂震撼。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速度、多变、危机”的时代,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改变、创业”的重要性。现代教育切记墨守成规,一定要与时俱进,学会预见变化,追踪变化,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

课本不是无情物 化作素材著华章 篇8

[关键词]课文素材 写作素材

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材料枯竭陈旧,语言单词乏味,有的同学临到考试到处搜集素材,突击记忆,而一拿到作文题目又发现没有一个材料能适合文题。

其实,何必舍近求远,教材本身就是我们写作时的材料宝库,充分调动课内材料,也能把作文写得意蕴深刻,文采斐然。如果能够熟练使用课本素材,我相信,我们学生提起笔来也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

下面,结合学生的作文片断,分析如何巧用课本内容:

一、学生习作片断示例:

1、化用语句,信手拈来

(1)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明入作文

如“望月”一段,连用四段古诗文,营造丰厚的意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是我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 ——《望月》片断

(2)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暗入作文。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谥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的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高考作文《冷香尺上语文》)

本文作者将毛泽东诗词、朱自清散文、杜甫诗歌等课文中人事景融入自己作文中,自出心裁,巧著华章,当然,作者并不是直接引用,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从而又使文章典雅而显书气,雅致大度而不俗。

(3)将课文内容翻新,重新造写。

例:“网络空间,自由自在,虚幻缥渺;看聊天室内,美眉多娇;网络游戏,刺激奇妙;论坛上下,交流技巧,欲与世界过过招。须某日,若离开网络,气痒气躁。

网络如此多娇,引无数网虫竞折腰,昔青蛙恐龙,网上乱跳,星际反恐,血腥残暴,黑客闪客,各领风骚,四处乱窜任逍遥,俱往矣,数网络大虾,还看今朝。”

―― ―——《沁园春·网络》

作者将现代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情况用《沁园春》这个词牌来填,显得诙谐而有情味。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

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力度。

如:《情感與理智》学生习作片断: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务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刘邦后来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听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向亡国之途。”

以上文字,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来对比论证兴亡之道。

3、同一素材,灵活适用

如:失街亭的故事,我们可从不同角度立意

(1)街亭失守,马谡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坚守诚信,回到蜀营,接受孔明的惩罚,军法从事,身首异处;另一种做法是投降曹操,苟全性命,甚或得到高官厚禄,在他有面前,是不是面临着心灵的选择?

同样,马谡回到蜀营,诸葛亮面对这位与自己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马谡,是网开一面,刀下留人,让马谡戴罪立功,还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严明军法,让马谡身首异处?孔明的心中自然是惊涛骇浪,不得安宁,他不也面临着情与法的选择吗?”

(2)马谡明知街亭之战关系到北代的成功,立志报国,帐前立下军令状,其勇可嘉。可到了街亭,却盲目自信,置丞相的忠告于不顾,独断专行;把王平善意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即使司马懿亲临山下,马谡也不把他当回事,而是反唇相讥。其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这不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绝好材料吗?

(3)马谡自幼熟读兵书,有时连丞相也要问计于他,足见其聪明才智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照理说马谡把守街亭,抵挡住司马懿的进攻自然是意料之中,可是最后街亭却失守了,这个结果又出人意料,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其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又不是“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的素材吗?

(4)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其目的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即使他深知愚昧无知的刘禅绝对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料,但他仍然“鞠躬尽瘁”,在挥师北上,北伐即将马到成功时,街亭却成了孔明的“滑铁卢”。虽然帐前少了关羽、张飞,却还有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赵云,明知街亭干系重大,为什么孔明不派子龙,却让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披挂上阵?小说中马谡出战之前,曾对孔明说过“丞相与我情同父子”;马谡失守街亭,回营受死,孔明又说与他“情同手足”。足见孔明与马谡关系非同一般,这是不是因为感情的亲疏而影响了对事物的认知?

又如:学习了《鸿门宴》一文,我们看到了沛公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生性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视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二、让课文素材具有作文价值的操作过程

1、取点--切合主题

一个素材运用于某一特定话题时,它的价值可能仅在局部上,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个点,其余的信息元关紧要。这一个点便是素材中的细节点,对细节点的摘取就是素材价值化的第一步。

如我们要写“位置与价值”的话题,我们想用屈原的故事,我们便可以摘取屈原被逐仍心系祖国的细节来表现,细节点选取出来,因它缺少形象性和情景性而欠美感,就像璞玉未经雕琢显得粗糙一样。因此,对细节点还须进行细节化。

2、细化--情景还景

所谓细化,就是进行情景还原

结合以住生活经验,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当时情景,有时甚至要虚拟,将自己介入其中,化为细节中的人物。如对“屈原遭贬仍心系祖国”的细节点进行情景还原,示例如下: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越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汩罗江畔。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上述方案,较原来的点而言,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至此,一颗晶莹剔透的玉石诞生了。但此时的工作还未做完,只有把它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穿进丝线,戴在脖子上),它才会为你生辉添彩。那也就是说,素材细节与主题亲密整合后,才算最终价值化了。

3、粘连--主题融合

细节与主题融合,它的论证阐释功能才能得到发挥,最终实现素材的价值化。如 : 将上述文字与话题“位置与价值”粘连,示例如下: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 : “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我又急忙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他像一只哈叭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

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

“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置’了”,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后。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贬,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记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绵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在使用屈原这个事例时,作者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用话题的透镜,透视所占有的材料,使材料与话题要求相吻合。情节细节融入主观评价后,这则素材真正实现了价值化。

上一篇:辽宁产业结构下一篇:金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