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观念(共12篇)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1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孩子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父母理所当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想使孩子教育不断发展, 将家庭和幼儿园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让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作用, 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来。那么如何有效的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 改善孩子语言的发展环境呢?
1 提高家长意识, 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语言教育应密切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 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指南》中提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和支持孩子与成人、同伴交谈, 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 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等等, 这就充分说明, 发展孩子的语言不是幼儿园一方面的责任,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环境。因为, 孩子的语言发展大部分是跟随家长的, 孩子从出生开始, 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就是跟随家里人的语言, 有的家庭使用的是普通话, 而有的家庭却是使用地方方言, 而孩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语言发展肯定参差不齐。在幼儿园老师教孩子用普通话说话, 如果回到家, 家长却是用家乡方言和孩子交流, 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说的话不伦不类, 例如:我班的周国宏小朋友, 老师用普通话教的“刚刚 (ganggang) ”, 在父母方言的误导下, 他就会把“刚刚”说成是“将将 (jiangjiang) ”、把“不知道 (buzhidao) ”说成“不吃套 (buchitao) ”, 因此 , 我们平时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严格训练时, 也尽量做好家长工作, 请家长朋友们, 在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坚持使用普通话, 尽量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增长孩子知识, 开阔孩子视野, 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家园共育 , 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 , 发展孩子的理解能力
学会倾听是一门艺术。其实在生活的路上, 耐心倾听能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它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生活、了解世界、理解自己所遇到的事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也是幼儿园老师的必修课, 因为孩子天性就好动, 但是要让孩子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倾听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 用简单的说教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通过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等专业的教学手段才可以达到教育目的, 例如故事《学会倾听的小猫》, 使我们班的活动纪律越来越棒, 而平时爱讲话的航航等人也被评为了“学会倾听的小猫咪”这一荣誉称号。然后我又鼓励孩子回到家, 把这个故事再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让家长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达到家共育的良好氛围。
3 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手段的来完成的, 只有让孩子在集体面前大方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才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木偶奇遇记》中, 孩子会想:童话里的人物真有趣啊, 有的人物还具有超常的魔力, 会飞上天、会钻入地、还会变出许多稀奇的东西。在童话里, 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会发生, 真是太神奇了! 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 也培养了孩子爱动脑筋思索的良好习惯。但是, 老师的均给每一位孩子的时间必定很有限, 所以, 大部分说话的时间还是要靠家长来完成, 因为他们面对的只是自己的一个孩子, 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幼儿园就要让家长明确的意识到这个重要性, 并且创造一切机会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 如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 幼儿园老师就有意识的设计一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的语言教学活动, 让家长亲自目睹和观察自己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并且让家长自己去比较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 该怎么做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进一步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认知与观念, 加强自身素质, 并充分认识孩子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重视家庭语言教育。例如帮助家长如何科学地选购儿童读物;告诉家长怎样通过讲故事、念儿歌跟孩子进行语言交往;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与人交流机会:“宝宝, 今天老师教的什么呀? 可以给妈妈说一遍吗? ”、“宝宝, 你们李老师今天穿的什么衣服呀? ”等等, 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育孩子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 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语言代表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及文化水平, 因此, 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语言教育。父母的文化素养、口语表达能力、对孩子口语训练的重视程度、训练孩子口语的方法、与孩子对话的环境等等, 都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父母必须重视养成孩子正确说话的好习惯, 做好表率, 通过言传身教营造一个适宜孩子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 例如不说不规范的话、不说脏话、怪话等。这就要求家长在家里要有意识的进行培训, 例如到了吃饭的时间, 要有意识的让孩子说说:“今天妈妈做了什么饭菜? ” (米饭、西红柿炒鸡蛋) 、“味道怎么样? ” (味道好极了) 、“妈妈做了这么好的饭菜应该怎么办? ” (谢谢妈妈) 等。在园内, 教师还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引导孩子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达。而内容可以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小班的孩子, 就应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完整的来回答, 例如:“今天是谁送宝宝来的? ”、“给妈妈说再见了吗? ”等;到了大班就可以用一个词、或者模仿一个句子、续编故事等形式来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故事内容、游戏规则等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 如语言故事《小熊请客》。还可以创设环境引导孩子大胆表达, 如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设置一个有趣的电话吧, 引导孩子在电话吧内与自己的好伙伴“畅所欲言”, 把自己今天在园内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好玩的、有趣的事儿告诉同伴。或是打电话给老师, 把自己的心情与老师一起分享, 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要告诉孩子打电话的时候必须要用礼貌用语“老师, 你好”、“我想你”、“再见”等。
总之, 针对当代家庭教育现状, 幼儿园就要通过各种渠道, 不断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改善孩子语言发展环境, 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相配合, 相互补充、同步进行。
摘要:在我国, 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包括幼儿园) 与社会教育。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 都是父母在陪伴着孩子,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又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 因为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所以家庭是孩子发展语言的重要场所, 所以只有不断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 才可以有效的改善孩子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家长,观念,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1999, 10.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8.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2
在此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多提一些类似:谁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想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的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总而言之,反思是强调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鼓励教师敢于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信念;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实践的反思把经验与理论的或哲学的探究结合起来了”,而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反思者坚信: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写教学反思,可以承前启后,扬长避短,挖掘教师个性智慧。我们习惯于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有时不妨珍视一下自己,在自己的经历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写一点教学反思,与心灵对话,做个主体的人,自己的经历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只要长期坚持,必定能逐渐把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浅谈幼儿教育的新观念 篇3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及方法的提升和跨越,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把握引领者这一角色的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积累一些经验。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大部分孩子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但手把手地教,不但效果不显著,还容易让幼儿产生排斥心理。必须因材施教,比如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教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又如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就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同时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
二、幼儿集体教育的特殊性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过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学习特点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我们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在道德问题上不听话,就要坚决反对;如果是因为淘气不听话,家长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思维上不听话,则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甚至允许标新立异。总的说来,对于孩子听话的问题,家长应该遵循“行为上严,思维上宽;小时候严,长大了宽”的原则。
当然,幼儿园生活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
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共同成长
“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内核”。现代社会教育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其重要性: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在幼儿教育中,与其把一大堆孩子无法理解的道德训条灌输给他们,还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让他们自己去辨别、去比较、去批判。
“天天干才能有义务感”。幼儿教育中用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劳动不应是救火式、临时性的,应该通过长期的、规律的劳动培植孩子的义务感和责任心。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蕴含相似的教育理念。学校中适当给幼儿安排些简单的劳动,家庭中应实行家务劳动承包制,父母和孩子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谁没干活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家庭的亲身实践感受,完整教育内容、方法,参与孩子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才能够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家雄,主编.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4
一、明确亲子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 积极的亲子交往能使幼儿成长为健康、快乐、善良、积极向上的现代儿童。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亲子教育活动, 让家长亲身经历和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 了解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步骤, 例如, 小班老师组织的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内容有室内音乐游戏活动:《小松鼠进行曲》、户外游戏《揪尾巴》等, 通过观摩, 家长才知道原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孩子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与小学生上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例如, 户外游戏《穿大鞋》: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 首先家长脱下鞋子坐在起跑线上, 幼儿穿上自己家长的大鞋站在终点, 听到口令以后, 幼儿马上出发向家长快速跑去, 跑到家长跟前, 帮家长穿上鞋子, 家长再背起幼儿跑向场地终点, 快速帮助孩子穿好鞋子, 谁先完成获胜;《运踩气球》:家长站在起跑线上, 孩子站在跑道的另一头, 家长手拿吹大的气球, 口令一响, 迅速的跑到自己孩子的跟前, 把气球交到孩子的手上, 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踩破气球, 然后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迅速跑回到起点线上, 下面的家长和孩子继续接力游戏。这些游戏活动让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参与游戏的乐趣, 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给孩子和家长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 并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既培养了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还促进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活动, 促进了亲子间的配合, 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 看到了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 更满足了家长参与孩子活动的愿望, 促进了家园共育。
二、加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家长的主动性
在亲子活动中, 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 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 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例如, 在一次大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我给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内容是手工操作活动, 我准备了各种彩色纸、胶水、彩笔、白纸、剪刀等, 活动目标是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形式不限, 剪纸、折纸、剪贴、绘画等都可以, 时间是二十分钟。当家长和孩子们在我准备的轻慢的背景音乐声中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时, 每一个家庭的表现都各有不同, 有的家长只给孩子一个建议:“你剪一幅窗花吧!”此时孩子就马上开始折叠、构图、开剪, 不一会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一幅漂亮的窗花就会跃然纸上;有的家长先和孩子商量, 然后分工, 再开始制作;有的家长为了使自己孩子的作品能在班上胜人一筹, 就干脆自己代劳了, 不让孩子沾手制作;有的家长只是指点一两句, 完全让孩子自己亲自制作, 哪怕是孩子的作品很稚嫩, 也不着急, 即使出现了错误, 也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去处理。之后, 我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 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 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同时对一些错误的做法也直接提出来, 并且指出他这样错误做法而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引导。
三、通过亲子活动建立家长正确的育儿观
有趣的亲子活动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 有利于父母更加了解孩子, 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活动中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 可以与其他孩子父母交流, 可以与老师或者组织者交流, 分享教育方式等。所以幼儿园老师在设计亲子活动时, 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 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并能吸引家长和孩子们愉快的参与活动, 减轻家长们的重重顾虑, 使家他们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例如, 在一次中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老师组织了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小鸭减肥》, 当活动进行到中间时, 孩子们已经玩得不亦乐乎, 气喘吁吁, 家长也跃跃欲试, 很开心地在分享着孩子的快乐, 所以当老师提出“让爸爸妈妈一起帮助小鸭减肥可以吗?”时, 孩子们便欢快地跑到自己的父母跟前, 邀请他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运动, 而家长看到孩子开心的样子, 马上打消了所有的胆怯和顾虑, 和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参与到了“小鸭子的减肥运动”中去了, 就这样, 家长通过实实在在的参与教育活动, 使他们的教育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更使他们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不易, 并能体谅老师、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 进一步促进家园互动、相互交流, 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和素养, 还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亲情,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 举办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成长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 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内容, 幼儿园和教师, 必须要要重视和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促进亲子互动, 增强家园合力, 使幼儿成长。
摘要: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孩子教育的成与败, 因此,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是实现幼儿教育的关键, 而幼儿园搞好亲子活动是提升家长教育素养、转变家长育儿观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活动,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北京.教育部出版, 1999 (10) .
如何改变幼儿观念 篇5
在数千年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幼儿教育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实验,从原始和自然状态下的“母育”、“膝前教育”到近代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教育从朦胧接近科学,并逐渐确立自己的地位。①在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之时,许多世界级的著名学者曾提醒人们,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在从儿童开始进行的教育中,不仅可以注入人类对新世纪的梦想和渴望,还可以更充分、更深入地开发人类的潜能。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但儿童的教育却只能由成人社会来运作。因此,以怎样的目的、标准、方法、模式和途径来发展儿童教育是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最重大的选择之一。尽管在今日的世界上,由于国家、民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等等的不同,各国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也千差万别,但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人类正趋于一致。在21世纪中幼儿教育仍将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话题。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的说法。②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门的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所以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被誉为“中国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开始了幼教的新探索。③一直到现在,中国幼教界都没有停止这种探索的脚步。
进入新世纪,我国幼儿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2001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和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幼儿
①程方平:《谈新世纪幼儿教育的创新》,《早期教育》2001年2月期。②③佘宝琨:《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国教育网。
教育越来越朝着促进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方向开展。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均异彩纷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然而我们作深层次的、冷静的思考,就会发现:但在多年的幼教改革浪潮中,仍存在着局限幼儿和幼教工作者发展的教育观念。这些教育观念的误区长此发展下去,不仅会制约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而且会使幼儿园教育工作趋于闭塞、保守,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途径,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大幼儿教育观,以创新的意识、精神、目标、方法、途径和相关的体制保证去探求新世纪幼儿教育的新起点,从而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误区
(一)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
园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小学的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早学习”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做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以至于有教育专家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玩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其次,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日益突出,竞争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21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富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幼儿,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头”,或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或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是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再次,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①陈维国:《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学前教育网。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 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
(二)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
家长很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看到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会说几句英语,就误认为孩子的智力超常,这些都是误区。可见“学习好”是家长普遍对未成年人最具意义、最具价值的惟一期望和要求。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许多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把“德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忽视对孩子的正确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对子女期望过高,一心想让孩子有出息,而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种种不良习惯不加以纠正和警惕。智力超常与否,不能以知识掌握的多少来确定,而主要看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看孩子其它智力要素,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操作能力的发展水平来判定。其实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指责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谁不希望孩子聪明。但是,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忽视对孩子的个性教育。
我们现在家庭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很差,孩子对长者说话没大没小,甚至顶撞父母,待人接物缺乏应有的礼貌。我们绝对不能培养出智力水平高,但道德水平低的孩子;我们也不能培养出学习成绩好,但个性发展畸形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也常为孩子的不礼貌,不体谅大人,任性,脾气暴躁而深感不安,也感到非常生气。一位爸爸给他的儿子买了不少世界名著,孩子感觉不顺心,就大闹,气得爸爸差点把电视机摔了。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呼唤造就千千万万的具有高度创新意识,高度发展创造力,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同时需要有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发展有高度适应性的劳动者。那些个性上唯唯诺诺,遇到困难退缩,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波动较大的人是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知识经济对人的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绝对不是降低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知识经济要求劳动者的行动要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生活准则。高新技术具有两面性,可以利用高新技术造福人类,也可利用高新技术危害社会,电脑病毒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危害社会的一个典型实例。②走出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家教误区,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三)幼儿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
在传统观念中,“以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学生(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式地传授知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幼儿教师总是权威的化身,代表着社会的要求,掌握着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的确定权,教育过程就是老师向受幼儿传授知识的过程,老师是一个知识技能的灌输者,是幼儿生活中的爱护者,老师总是对的,老师是处于一种至高无尚的地位。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而幼儿则被看作什么都不会、不懂,完全依赖于成人保护的教育 客体,他们只能机械地模仿成人,被动地接受成人的教导,单方面服从成人
①②刘静:《走出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误区》,中华育儿网。的意志。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因此在教师心目中,幼儿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近几年通过对《规程》、《纲要》的理解和学习,教师们都能认识到教育幼儿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但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还会以强制、管教的方式对待幼儿。理由是:从严管教是为了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在思想上教师都能树立“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观念,但真正物化到教育行为当中还存在些问题。如教育活动中,教师会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和约束幼儿,从而忽略了幼儿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独立个体;游戏活动中,教师会以减少纠纷和照顾幼儿安全为出发点,为幼儿制定细致的游戏规则,却忽略了幼儿能够在矛盾中自行生成规则的需要。
二、当今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幼儿教育目的的转变
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
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了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语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
或许也是出于这样一种认识,2001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有关幼儿园教育性质和任务的表述上,首次运用了“终身教育”一词。①在旧《纲要》中,幼儿园的教育任务被定义为:“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规程》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旧《纲要》和《规程》都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但两者强调的都是幼儿园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新《纲要》则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②以上表述既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又强调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既重视为入小学做准备,更重视为一生的健康发展打基础,这就突出了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明显地体现出终身教育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为一生的健康发展打基础的幼儿教育与仅仅为入小学做准备的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目标的表述方面,旧《纲要》较多地使用了“教给”“发展”“培养”等词语,这 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师在幼儿学习中的主
---①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幼教科翻印,2001年版。
导地位。与此相比,新《纲要》则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 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立体作用的理念。旧《纲要》强调具体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此不同的是,新《纲要》十分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指出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而应创造一个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个性。新《纲要》在对教育者的要求中多处提出“让幼儿„„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等,①以求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落实这一核心目标。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新的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
园的教育开始以幼儿自身发展为最终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幼儿教育其他方面的转变。
(二)幼儿教育教育内容的转变
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标、教育的质量。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基本性、基础性一直是内容选择的原则。但对于什么是基本性、基础性的学习内容,现在的理解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往,人们往往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为基本性、基础性的学习内容。今天,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再把传授知识、技能作为自己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基础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正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被重新解释,判断基本性、基础性的学习内容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明确地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重新组织。②这四种基本学习,反映了一种选择教育内容时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反映了教育内容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态度能力的形成、从重静态的知识到重动态的活动、从重表征性知识到重行动性知识、从重“掌握”知识到重“建构”知识的变化。
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更应该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体现教育内容内涵的变革。尽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按健康、语言、社会等相对区分的五个领域来表述教育内容的,但内容的含义已不局限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要求上,而指向幼儿参与的教育性活动,指向希望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或形成的 “基本素质”。例如,健康领域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幼教科翻印,2001年版。
②杜晓利:《幼儿教育应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中华育儿网。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表述,①指向的是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能力的学习;而社会领域中,类似“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养成对他人、对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的要求,显然属于“学会共同生活”的内容。②这些都是适合幼儿并最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基本学习”、“基础学习”。
幼儿的理想发展,即培养高素质幼儿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有益学习经验。而“任何单一的学习都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只有通过经验的积累,才会使儿童产生深刻的变化。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各种教育因素加以组织,使他们起互相强化的作用。有效的教育必须是一个被合理地组织起来的整体或系统。“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亲子活动 教育观念
中圖分类号:G621
一、引言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联系又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好各自的优势,各施其职,对孩子们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也能处于一个健康教育的环境中长大。但在中国的家庭里,许多家长认为及早教育,切勿输在起跑线上才是对孩子们是最好,殊不知这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与压力,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来影响家长,告诉家长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观。
二、明确亲子活动的目标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这样才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彼此应予以尊重平等的态度相处。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家长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亲子活动,若家长有着积极的行动,高度的参与度,那么孩子对于活动的态度表现也处于积极的层面。倘若在活动家长处于被动的状态,表现不积极,那么孩子们对于以后的活动也将表现冷淡与不屑,容易酿成孤僻的性格。积极的活跃的亲子活动可以促进亲子间的交往密度,有助于儿童成长为健康快乐、乐观积极的人。幼儿园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增加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让家长了解本园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了解幼师们的教学步骤、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家长对本园放心。
比如:逢节假日可以提前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例如:可以在幼儿园的院子里举行户外活动,“穿大鞋”,首先家长脱下自己的鞋子在起跑线上,然后孩子们穿上自己家长的大鞋子,听到起跑信号后,马上跑向事先在终点坐好的家长,然后各自帮自己的家长穿上鞋子。最后,穿好鞋子的家长再背上自己的小孩跑向场地的最终点,再帮小孩穿上事先摆放在最终点的小鞋,用时最短的组合获胜。这是典型的玩中学,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小孩必须学会绑鞋带和配合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也会了解自己的小孩哪里是长处哪里是短处。
三、增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家长的主动性
在亲子活动中,幼师不单单是游戏的策划者以及活动材料的准备者,同时也是活动的领导者,是家长与小孩合作间的牵引者。在活动的进行中,幼师要对幼儿与家长们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指导,让他们清楚明白游戏的规则,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比如:在一次家长的开放日中的一项活动可以是家长与孩子齐心协力的手工活动——剪窗花。幼师需要事先准备各种彩色纸、彩笔、胶水、白纸和小剪刀等,这次的活动主要是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一幅作品,这也是一次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而活动的进行中幼师可以准备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使得家长与孩子们的心态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在活动中,每一个家庭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家长会建议孩子先在纸上化,再用剪刀剪出想要的花纹;而有一些家长则先事先与孩子商量步骤和作品大概,在进行分工制作;而有些家长则求胜心切,则直接自己动手,孩子则在一边旁观,如此,小孩非但学不了东西,弱小的心灵可能受创。所以哪怕孩子的作品不能达到大人们的标准,那么孩子们的作品很简单,还处于稚嫩的状态,那也是孩子的,出现了问题也只能孩子去解决,出现了错误也只能孩子纠正,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活动结束后,幼师则将活动中表现良好的父母进行表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育儿经验和教育理念,给其他的家长带来一些启发;而对于活动中的错误行为则可以单独提出,并指出这样做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再给予他们科学性的指导建议。
四、通过亲子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富含趣味性的亲子活动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有利于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活动中,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育儿经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大家成长。通过活动,增加了家长与幼师的见面交流的机会,分享教育方式,让家长了解更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由于幼儿具有贪玩爱闹的特点,所以活动需要游戏化和音乐化,教师同时也要观察小孩的心理情况和情感的变化。
比如:举行《爸爸去哪儿》中流行的游戏——“萝卜蹲”,通过几轮上起下蹲,家长与孩子们也正玩得火热,有些家长和孩子已经被淘汰,有些则还在场上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力气足,但孩子会气喘吁吁。这样的活动,能够广泛地感染场上的所有成员,能够传播快乐的元素,又能帮助小孩们进行一次简单的运动。通过这次的活动,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小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上的缺点,日后就能更为留意地帮助小孩纠正。同时,家长也能在活动中观察到其他家庭的内部相处方式,可以通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式来汲取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举办活跃的,有趣的亲子活动对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无疑是具有正面的作用,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因此,亲子活动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也不可轻视的一部分,幼师与幼儿园必须创办更多有趣的亲子活动,促进园方与家长的交流,促进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促进家园合作,促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曲新陵,夏涓,马怡. 改善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育儿观念和行为的策略[J].2012(01)
[2] 朱晓梅. 家园合作,转变家长教育观念[J].时代教育.2013(08)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7
通过研究贵州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形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提出扭转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解决措施。为减少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差距和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寻求一条合理、科学的道路, 力使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提出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方针下国家在学前教育这一板块加大了力度:多元化的教育结构模式和强大的师资力量, 以及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幼儿园校舍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也使得更多的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得到改善。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就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的培养目标重在把幼儿培养成怎样的人。在对幼儿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则需要家园的合作互助来共同完成, 老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否达成共识取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探索、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 对于提高家长素质, 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作用。
二、调查情况
调研组进行了一次关于黔东北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对比研究的调查, 以铜仁市沿河县县城和沙子镇、中界乡三个地方的几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为例, 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对这三个地方的几所幼儿园的各20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结果总的来说, 沿河县城及两个乡镇家长的教育观念表现各不相同, 各有优劣。
沿河县城家长教育观念普遍较为合理, 除了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巨大期望外,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孩子的教学, 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合理教育, 能够把生活的重心关注于孩子身上, 与孩子的亲密互动频繁, 重视培养孩子的文艺气质, 偏重文化知识的培养, 忽视孩子身心的合理发展, 久而久之凸显出现阶段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对孩子才艺特长的培养几乎很少被提及, 他们的重心更在于养家糊口, 对孩子的亲子互动直接忽视, 由于经济条件因素孩子动手能力及独立性要好。
对于此次调查采取的调查方式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其结果分析如下 (见下页表1) :
由下页表1可见, 在沿河县城问卷的回收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乡镇, 达到了92.5%。
由下页表2可见, 沿河县城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观上比乡镇上的家长教育观念要好得多, 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 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上更能理解教育对孩子成长、未来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作用。可在乡镇上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在幼儿园里就行, 他们不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和孩子交流。在才能培养方面, 县城家长的表现最为凸显, 大部分的家长都给孩子报有各式各样的特长班, 有些还报有多个特长班, 在这点上县城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期望值明显比乡镇上要高。
注:A代表您是否认为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B代表您是否愿意与老师密切配合教育, 提出合理建议;C代表您是否经常主动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情况;D代表您对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创设是否满意;E代表您对孩子所在班级环境创设是否满意;F代表您是否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支持幼儿园环境创设;G代表您是否每天留半小时时间与孩子交流、游戏、学习;H代表您是否通过家庭教师等他人实施额外的育儿措施;I代表您是否希望通过幼儿园进行某些辅导,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X代表选“是”的百分率;Y代表选“否”的百分率。
由P234表3、上页表4、表5可见, 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 沿河县城家长不满足与孩子讲道理的比例达到了61.6%, 而沙子镇和中界乡分别为48.6%、45.9%, 由数据可见, 县城的比例要比另两个乡镇上的高, 沿河县城家长满足孩子要求的仅占9.7%, 而沙子镇和中界乡分别为21.4%、18.9%, 明显的两个乡镇上的比例与沿河县城的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为与幼儿家长的受教育情况密切相关, 受文化程度的影响, 沿河县城家长在对待孩子时更加理智;在对孩子的4种教养方式上, 沿河县城的家长多数表现为过分保护和限制, 比例高达了58.4%, 相较两个乡镇而言要高太多, 而两个乡镇上反而相差不大, 沙子镇占31.2%、中界乡占32.4%。选择“爱体罚训斥, 缺乏温情或走极端”的沿河县城家长仅占4.3%, 沙子镇高达30.1%, 中界乡高达28.4%;三个地区反而在民主平等和要求严格、做事认真、有明确目标的教养方式上相差不大。沿河县城家长在4种教养方式上有很大差距, 而沙子镇和中界乡在4种教养方式上所占的比例篇幅不大;在孩子干扰到家长娱乐时间时, 有59.5%的沿河县城家长选择放弃娱乐时间陪孩子, 而沙子镇和中界乡分别只占30.6%和18.3%。沿河县城有13.5%的家长选择让孩子找其他家人玩, 而沙子镇和中界乡分别达到了42.2%、45.9%, 三个地区家长在选择用钱等外物诱惑孩子离开的分别占17.3%、15.1%和19.6%, 基本上相同, 而采用吼等具有暴力行为让孩子离开的家长在沿河县城占9.7%, 所占比例最低, 中界乡为16.2%, 所占比例最高;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上沿河县城的家长大多采取让孩子参加课外特长班, 其比例达到了45.9%, 沙子镇和中界乡则要少得多, 三个地区的家长给孩子看相关录像和带孩子参加教育活动的比例差不多, 米萍乡家长更偏向于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
此次调查主要从家园互动、幼儿家长教育模式、家长与孩子相处等方面来进行。从以上表格汇总分析可知, 沿河县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存在着明显差异, 而导致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由表6可见, 决定沿河县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形成的原因主要受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的职业类型、平均月收入以及家庭幼儿人数等方面的影响。家长教育观念还受到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 明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就目前而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长要形成符合现阶段中国教育模式的教育观念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三、建议
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来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第一, 要求幼儿老师多进行家访活动, 向家长传授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给家长普及幼儿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让家长认识到在幼儿阶段只注重文化教育不利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第二, 加强家园互动, 多开展各种亲子活动, 特别是要针对家长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争取给家长展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在活动中将家长教育观念存在的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活动的目的明确, 有的放矢。
第三, 园所定期地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 给家长安排家庭教育学的学习、智力发展特征的学习、邀请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学前教育专题讲座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从中反省自身的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第四, 老师在平时收集一些比较明显的个例给家长塑造榜样, 及时给家长提供交流育儿心得的平台, 让家长从其他教育成功者身上吸取经验, 并与自身的教育方式相结合, 寻求更为完美的育儿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
[2]刘秀丽.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 2009, (5) .
[3]李百珍.天津市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1995, (3) .
[4]王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探索[J].中国德育, 2007, (2) .
[5]国务院.国发[2010]41号文件, 2010:11.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8
一、幼儿均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幼儿享受教育公平
在幼儿教育中, “均衡教育用来强调对幼儿薄弱环节的关注, 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从实践上看, 首先幼儿均衡教育主要表现在适龄幼儿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次是教育过程的平等, 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平等。再者是教育结果公平, 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 每个幼儿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基本标准。
幼儿均衡教育意义在于幼儿绝不只是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 它还应该包括受教育的程度问题。也就是说, 均衡教育应当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从质上讲, 就是要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来为幼儿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保障。个体强势智能的发展, 是幼儿个性的卓越发展。这样幼儿发展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使每个幼儿的强势智能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每个幼儿都感觉到学有所获, 都从学校收获了幸福快乐教育的均衡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从量上看, 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幼儿, 尤其是流入人口子女得到全面发展, 对这些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 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
二、幼儿均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
1. 师德的培养。
幼儿教师要转变自我角色, 始终将自己对幼儿的爱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看法, 即使幼儿的见解有偏颇, 也是他们对自然的独特视角的体现, 教师此时应该耐心启发诱导, 给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 升华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和境界, 使自己能够成为所有幼儿的好家长和好朋友。
2. 技能的提高。
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非常脆弱、敏感的幼儿, 尤其是外来流入儿童, 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少, 所以更加敏感。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均衡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种教育理念的设施必须有技术过硬的教师来完成, 只有理论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在教育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推进均衡教育的更快发展。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练就好自己的本领, 才能在均衡教育中得心应手。所以教师要做到基本功扎实,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过程多样化。另外, 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从而达到教师整体提高、均衡发展的效果。
在班级教学中, 幼儿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往往不同, 这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学习动机、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所以, 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不同的对象来回答, 要尽量使每一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特别是流入儿童, 让他们受到一些特别关注, 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自信, 给他们合作游戏的均衡机会。老师还应按照幼儿的不同特质,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优化组合,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空间, 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化, 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优质的基础。
三、发挥家长学校优势, 更新流入人口家长的教育观念, 助推教育均衡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 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渠道, 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老师。我们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开展了一系列讲座活动, 特别是针对流入人口的家长专门发出邀请, 要求他们务必参加, 接受教育,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例如, 我们聘请专家教授, 重点讲解了《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争当合格家长, 培育合格人才》, 《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幼儿营养与卫生保健》、《幼儿家庭教育知识》等内容。又如, 根据家长提出的怎样辅导幼儿学习绘画、口语表达等问题, 开设了《如何指导幼儿学美术》、《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语言》等讲座。幼儿园还积极向家长推荐幼儿家庭教育读物, 大面积和较系统地宣传幼儿家庭教育知识。例如, 我们向家长推荐介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又有具体事例适合于幼儿家长阅读的各种书籍。如:《托起希望之星》、《写给年轻妈妈》、《家庭教育漫话》等, 并组织家长订阅。学校还把《幼儿教学》、《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咪咪画报》等刊物供广大家长借阅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优化了家庭教育的环境, 增强了教育的合力, 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 助推了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9
关键词: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信度检验,效度检验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父母进行访谈, 访谈采取开放和半开放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整理, 形成了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理论建构, 包括幼儿父母的儿童观 (儿童独立性、儿童能力、儿童主体性) 、幼儿父母的发展观 (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敏感期) 、幼儿父母的角色观 (父母的重要性、父母的角色) 、幼儿父母的期望观 (对学习的期望、对性格的期望、对家庭贡献的期望) 、幼儿父母的教育观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养方式方法) , 5个维度16个方面的内容, 在参考了已有有关幼儿父母教养观念、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 (李凌艳、庞丽娟、易进、夏勇的研究《2—6岁儿童母亲教育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刘利丹在刘云艳教授指导下的硕士学位论文《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等) 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的初稿, 然后对问卷进行了三次修改, 并且进行小范围预测。预测问卷收回后, 对家长未回答问题或集中于一种回答的题目进行修改或删除, 最终形成《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包含63道问题, 全部由幼儿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任何一个人填写。问卷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有8道题目, 涉及问卷填答人的性别、幼儿父母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幼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第二部分形式为单项选择题, 有63道题目, 调查幼儿父母的儿童观、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幼儿父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想法从“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
问卷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 (Likert) 五点计分法。第二部分按照符合程度递减, 对“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五个选项分别给予5、4、3、2、1分, 数值大说明符合程度大, 最大分值为5, 最小分值为1, 其中第3、8、17、20、25、26、29、32、38、43、44、45、46、49、50、51、53、57、58、59、62题为反向计分题。
一、问卷的效度检验——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 有关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调查集中体现在“问卷”的第二部分。上面已对其题目构成和计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了进一步检验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 笔者首先对该部分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 反向编码
调查问卷中第3、8、17、20、25、26、29、32、38、43、44、45、46、49、50、51、53、57、58、59、62题为反向记分题, 本研究首先对这些题目进行了重新编码, 即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越不理想。
(二) 因素分析的适合性检验
为了检测收集到的数据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 要进行取样适当性与Bartlett球形检验, 结果见附表1。
从表中可知, 本研究的KMO系数达到0.819, 大于0.80, 说明取样的适当性较好, 可以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此外, 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8067.215达到显著, 表示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三) 主成分因素分析
对重新编码后的63道题目进行了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萃取法, 通过对预先设计好的因素个数进行控制, 将公因子定为5个, 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 对经过重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经过因素分析发现, 部分题目因子负荷量低于.40, 如将该部分题目排除后问卷的结构效度将大大提高, 因此, 去掉了Q1、Q2、Q5、Q7、Q8、Q9、Q11、Q13、Q16、Q19、Q20、Q28、Q33、Q34、Q41、Q42、Q43、Q53、Q58、Q62等20个因子负荷量低于.40的题目, 发现预先设计的因子并没有与因素分析得出的结论完全吻合。主要表现在:
根据问卷的设计, 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角色观、期望观五种教养观念分别包括11个、15个、12个、12个、13个题目, 然而, 从因子分析中, 我们发现, 假如从63个题目中适当地剔除个别题目, 问卷效度将会得到提高。针对以上情况, 在分析幼儿父母教养观念时, 本研究排除了首次因子分析时负荷值较小 (<.40) 的20道题目, 而只采用了负荷值较高 (>.40) 的43道题目。第二次因素分析后发现, 发展观、教育观、角色观和期望观所对应的题项与各自的因子基本相符, 而儿童观的5个题项与预期相差很大;且项目数偏低, 与其他4个因子在数目上悬殊较大, 所以欲剔除因素分析后儿童观所对应的题项 (Q29、Q38、Q46、Q47、Q51) 五个题项。然后进行第三次因素分析, KMO=.825, 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4388.248达到显著。在对38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后, 只有Q48的因子负荷值在.40以下。基于此, 对负荷值较高 (>.40) 的37道题目进行了第四次因子分析。因此, 最终本研究中4个因子分别包括的题目为:发展观包括Q6、Q10、Q15、Q17、Q21、Q23、Q24、Q30、Q32九个题目;教育观包括Q31、Q35、Q39、Q52、Q54、Q55、Q56、Q60、Q61、Q63十个题目;角色观包括Q4、Q14、Q18、Q22、Q27、Q36、Q37、Q40八个题目;期望观包括Q3、Q12、Q25、Q26、Q44、Q45、Q49、Q50、Q57、Q59十个题目。因此本研究的“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包括如下37个题目。每个因子所对应各个题目的负荷值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看出, 每道题目在相应因子上都有足够强度的负荷 (>.40) , 因此本研究所保留并采用的这些题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问卷的信度检验
效度分析之后, 为进一步检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 接下来分析问卷的信度。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即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本问卷四个因子所包含的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结果发现幼儿父母发展观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小于0.6, 经观察Alpha if Item Deleted一栏, 发现如果去除Q17和Q32后, 幼儿父母发展观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可达到0.6以上, 于是去除Q17和Q32。信度检验的具体结果见附表3。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 四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8之间, 说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 本问卷第二部分题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即具有较好的信度。
总之,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具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效度和信度, 可用于相关的研究和调查。
参考文献
[1]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10
关于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蒙粤两地父母的相同之处是:两地父母都更多地看重教育的作用 (认同度都在85.3%以上) , 而比较忽视先天条件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两地父母都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认同度都在75.5%以上) , 但是都比较忽视家庭环境对于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可见, 两地多数父母都没有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而只重视教育对于幼儿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 两地大多数幼儿父母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局限于狭义教育的, 而没有认识到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等教育生态、教育资源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之处是广东父母比内蒙父母更多地认同教育和先天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每项均高十个百分比左右, 并且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 两地父母在这两个题项上的认识分别具有显著差异 (Q10:X2=16.655a, P=.002;Q6:X2=19.024a, P=.001) 。对于幼儿发展的敏感期, 蒙粤两地多数幼儿父母都承认敏感期的存在, 并且都认为敏感期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两地父母对于敏感期的存在以及敏感期重要性的认识, 差异都不到5个百分点。
关于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两地幼儿父母对此的认同程度分别占总体的86.4%和92.5%, 其中内蒙父母比广东父母对此的认同比例低六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两地父母在这一题项上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 (Q23:X2=7.574a, P=.108) 。因此, 两地多数父母都承认幼儿之间存在个别差异, 两地父母对此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将幼儿父母所在的地区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发展观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内蒙的M±SD=26.83±3.80, 广东的M±SD=27.94±3.54, t=-4.062, P=.000。可见,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1) 。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二、蒙粤两地幼儿父母角色观的比较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对于其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两个方面的认识, 基本上是一致的。两地绝大多数父母都认同其作为幼儿的抚养者、教育者、倾听者、指导者、引导者、榜样和玩伴的角色。其次, 两地父母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认同程度分别是96.2%和96.4%。将幼儿父母所在的地区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角色观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内蒙的M±SD=34.27±3.54, 广东的M±SD=34.04±3.40, t=-.902, P=.367。可见,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角色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
三、蒙粤两地幼儿父母期望观的差异分析
关于父母对幼儿的期望程度方面,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对幼儿的期望都不是太高, 但是相比较而言, 内蒙父母对幼儿的期望低于广东父母。内蒙父母比广东父母对“我认为孩子还小, 自理能力差, 需要成人用心照料”这一题项的认同率几乎高13个百分点。
蒙粤两地父母对幼儿性格的期望是一致的, 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符合自己情况的分别在总体所占的比例为30.2%和32.4%。说明几乎三分之一的幼儿父母希望孩子屈服和顺从, 虽然占总体的比例没有过半, 但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幼儿学习方面的期望, 相同之处是两地幼儿父母都不大认同超前学习, 认同率都在44.0%以下, 有的题项上所占的比重更小;两地幼儿父母对幼儿将来的学历都没有太高的要求, 这可能幼儿当前的年龄有关, 学历问题还没有列入当前的考虑范畴。不同之处是, 相比较而言, 广东父母比内蒙父母对幼儿学习的期望强烈和紧迫一些。广东有较多的父母 (约多11个百分点) 要求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学会拼音和算术, 在“我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上的认同率高于内蒙父母11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两地父母分别在Q44和Q49上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 (Q44:X2=22.159a, P=.000;Q49:X2=30.573a, P=.000) 。对幼儿将来对家庭的贡献方面的期望, 相同之处是两地都有为数不少的幼儿父母 (所占比重在63.4%以上) 抚养孩子是为了孩子能够为家争光和老有所养。不同之处是有较多的广东父母更希望孩子将来为家争光。在“为家争光”这一题项上广东父母比内蒙父母所占比重高将近9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两地父母在这一题项上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 (Q50:X2=9.714a, P=.046) 。将幼儿父母所在的地区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期望观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内蒙的M±SD=29.03±5.00, 广东的M±SD=30.78±5.17, t=4.567, P=.000。可见,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期望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1) 。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期望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四、蒙粤两地幼儿父母教育观的差异分析
家庭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篇11
一、家长的观念问题影响着孩子健康的心理
许多家长都认为学校有责任教育好孩子,养成教育只是学校里的事,在家里就不用坚持。他们认为只要孩子饿不着、冻不着、病不倒就是好事。如遇到一点麻烦,他们很自然地说出“你们老师是怎么教你的?”或是“我去告诉你老师”等等推卸责任的话。那我反过来问问您:您是怎么教你的孩子的?怎么跟他们交流的?您懂你的孩子吗?在孩子面前夫妻吵架,给长辈脸色看,时不时的喝酒打牌,这是你们的教育方式吗?你跟孩子诚恳的谈过心吗?跟孩子做过他们喜爱的游戏吗?您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哥们吗?没有吧!那我告诉你,你就是个失败的父母。
二、家长们的有些奇怪的心态影响着孩子健康的心理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现在多数家长们都怕麻烦,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门心思想着只要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学校了就安心了,他们自己懒得管孩子,懒得去跟孩子交流,懒得回答孩子们的那些不着边界的问题。再说学校有人给你管孩子,有人给你负责啊,多好。有一次,在假期里见到一位家长说:“真是每天都盼着你们快开学呢,孩子在家捣乱得要命,讲他也不听,烦死了。”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何颜以对呢?想,这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啊?
2.“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现在的家长总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喜欢给他们报这样补习班,那样专业班等等。或时不时的对孩子嘱咐“你给我好好学,我这么辛苦挣钱都是为了你的前途……”之类的话。多累啊?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软折磨。你换位思考过吗?现在到处都有“办班”、“报班”的潮流。家长们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管它的利弊,盲目的去跟随潮流,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全能的人才,父母过高的要求,会无意识形成一种压力,使孩子无法放松自己,造成抑郁状态。父母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我们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思考一下,这样行吗?
3.“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专治苛刻,平时不注意正确的说服教育,一旦孩子出现缺点错误,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拳脚相加。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做,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能加重子女与家长之间的对立。我记得有个电视广告做得非常棒,它讲述了人们常常忽略的问题——“教育孩子,從我做起”的大道理。广告里的孩子看到他妈妈给她年迈的母亲洗脚之后,他也去给妈妈准备洗脚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所以家长们收起你们的棍棒,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孩子吧!避免孩子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变得反感父母教育,进而形成反老师、反社会的心态。
4.“责孩子严,责己宽”
孩子有自己的人格,要求平等,要求尊重。一旦他们发现别人过得轻轻松松只有自己“受苦、受累”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公平心理,这种心理容易导致孩子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其健康发展。为人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严以律己,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自己的教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而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
三、家校配合不及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目前农村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只有家长重视和做好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的工作,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唯一一个桥梁就是班主任,可是班主任的工作又太多,就像那挪不动的山一样堆在那儿。班主任既是任课老师,又是班主任,又是学生们的贴身保镖兼保姆。是学校业务骨干,所有活动没他们就办不了,他们要宣传,要组织。他们有写不完的计划、总结、安全教育、习惯教育、卫生教育、某某教育都出此班主任手中。学生病了班主任还带到医院去看医生,跟家长联系也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在众多工作压力下,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家庭情况,跟家长联合作业,有时还真是力不从心。因此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篇12
它的内容比我们的教材要丰富很多, 生动的多。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这莫大的吸引力, 幼儿天生就喜欢去和大自然亲密的对话。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现在正是舂暖花开的季节, 幼儿也在幼儿园和家里呆了整整一个冬天, 他们是十分想走进大自然, 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我就利用, 我园的观察角, 让幼儿亲自去摸一摸土地, 看一看小小的草从土地里钻了出来, 让他们提水来浇一浇小草, 他们一个个向勤劳的小蜜蜂一样高兴的手舞足蹈。使孩子们不但感到自由轻松还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其次, 我们还让家长配合, 利用双休日带幼儿去爬山、去公园、让幼儿充感到春风吹面的和熙。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受。双休日归来, 孩子们兴奋地拿着照片和迎春花, 七嘴八舌讲着, 看到孩子们的高兴, 知道大自然给他们的活力, 孩子们通过外出的种种感知与活动, 确实感到了春天来了, 他们通过自己动手, 动脑, 动口, 动眼。他们不仅领略离春天的美好景色, 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学会优美的词汇。如:美丽地春天, 嫩嫩的绿牙, 粉红的桃花等, 在大自然中学会春天的特点, 再不用老师在课堂只用图片去讲, 幼儿只听, 我们只要让幼儿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让大自然走进我们的活动室。
孩子们冲家里带来不少春天的气息如;迎春花, 我把它放在自然角, 让幼儿去欣赏, 去观察。在绘画时, 有一幼儿说“我爸爸告诉我, 春天来了, 柳树发芽了。”我就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让幼儿讲一讲柳树是什麽样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讲出来, 我把他们将的在黑板上画拉出来他们用小手在白纸上也画出不同的柳树。别看他们画的七扭八歪, 但的确十分认真。同时我们还把他们和爸妈春游的照片陈列出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参与布置, 深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自然环境带来这么多的奇妙变化。
三、让幼儿充分走进大自然, 去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增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再玩中去认识春天。有一天, 户外活动孩子们都在玩大型玩具。忽然有一个小朋友大叫了一声:“快来看, 小蚂蚁在吃东西。这一声, 四、五名幼儿都吸引了过去, 我也一起观看, 听着孩子们你一句, 我一句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我利用这一教育契机, 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小班孩子的生成课程。如:蚂蚁吃面包, 美丽的迎春花。我给小草浇浇水等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的了解大自然中的奥秘, 扩大他们的眼界, 他们在玩中领悟知识重点。
带领孩子们走近大自然, 感受自然界的美妙。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周围事物, 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 在观察中学习。有益于激发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有益于孩子们真正的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与同伴的共同交流与探索中, 解决问题。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愿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利用周围的大自然环境,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快乐的成长。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幼儿教育界的改革也随之而更加深入。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 幼儿生活在大集体、与人、与己都在不停的互动从而获得发展, 他们在生活中能学到不少的知识, 生活的环境对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周围大自然环境资源, 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 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活教材,活动室,大自然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家教版》读者联谊会成立啦![J].幼儿教育, 2005, (22)
【幼儿家庭教育观念】推荐阅读:
幼儿教育新观念06-17
幼儿家庭礼仪教育09-20
“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06-06
幼儿教育家庭教育07-15
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07-22
新时期幼儿家庭教育06-07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问题06-14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09-11
幼儿家庭教育的案例07-07
如何做好幼儿家庭教育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