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电影

2024-11-08

童话电影(精选5篇)

童话电影 篇1

表演, 是一门繁盛而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 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智慧的产物。电影, 这一可以说是艺术史上最“年轻”的、仅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门类, 也在其初生的一百年内就显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准确地说, 从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开始, 电影和表演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就在彼此的依靠和相互的影响中流淌出了新的血液。

电影史上在技术层面有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固定笨重的摄影机到轻巧便携的摄影机, 这些转变对电影表演艺术形态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高科技以眼花缭乱的技术特效, 使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实现, 电影囿于现实技术的桎梏一步步被打破。童话题材的电影也走出动画片的类型限制, 能够由真人出演, 以实拍场景结合二维三维特效的方式来呈现。但这也带来了问题, 那就是真人表演与技术之间的碰撞与博弈。反观近几年出现在电影市场上的真人童话电影, 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在观众欢迎度上都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可见演员的表演在此类电影中的美学特征是值得一探的。本文结合《沉睡魔咒》《灰姑娘》《爱丽丝梦游仙境2》这三部真人童话电影来看演员是如何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游走的。

1 打破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因为电影的母体是童话, 为了符合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脱离现实、追求奇幻的心理预设, 为观众营造一个充满梦幻的动画世界, 真人童话电影中对人物角色的形象设计往往会打破传统电影中的人物造型, 追求新奇夸张的造型方式。例如,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就展现了导演蒂姆伯顿独特的美学设计风格。在传统的好莱坞电影中, 人物形象设计一般会按照人物性格优劣来设定, 好人一般面容俊秀, 而坏人一般面目可憎, 而这部影片却舍弃了这种传统风格设定。由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疯帽子, 身着哥特时代的服饰, 面色苍白, 操一口奇怪的口音, 造型夸张程度比德普以往的出镜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片中爱丽丝、白皇后和红心皇后等人也都有着一张过于苍白的脸, 一般在西方电影中只有吸血鬼的脸是白的, 导演蒂姆伯顿这样的设定带有浓郁的哥特式风格, 通过脸色的奇特来暗示并加强这些人物与周围人物完全不同的性格。另外, 导演对主要人物的体形也做了别出心裁的改动, 如在疯帽子本来就瘦高的身材上再加上一顶高顶礼帽, 使人物的身形显得出奇的修长, 透露出一种哥特式的怪异隐秘。对于臭名昭著的红皇后, 后期使用了电脑特技对她的身材进行变形处理, 使其头部增大, 对比矮小的身躯显得尤为怪异和不协调, 配合其角色残忍跋扈的性格特征, 达到讽刺和荒诞的效果。这些颠覆传统的人物设计, 使这部电影带有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也能配合演员的表演达到更加突出和鲜明的审美效果。

2 虚拟的环境与角色要求演员更加自然的表现和细腻的演绎

“电影与戏剧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影表现时空的真实性和自由性。电影以这种无所不能的表现空间的潜能, 使电影从业者极力挖掘想象空间, 最大限度地在电影中展示无限纷繁的时空世界。”[1在真人童话电影中, 为了展现神奇梦幻的场景, 大部分环境和物件都需要用到电脑特效, 而演员表演的时候是没有这些神奇的画面的, 因此在童话电影中演员们需要面对一个挑战, 那就是在空无一物的情况下, 调动自己的想象力, 凭空想象出电影中虚拟的环境和角色, 在镜头前完成自然生动的表演。例如, 在《沉睡魔咒》中公主爱洛进入摩尔王国后与神奇生物们嬉戏的情景;国王在宫殿里与三个小仙女对话的情景;《爱丽丝漫游奇境2》中爱丽丝和时间之神驾驶着时间飞船穿越时空的追逐……这些都需要演员用自己的想象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以达到逼真的演出效果。

另外, 真人童话电影往往很考验演员的细节演绎。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不同, 电影表演中不需要演员像在舞台上一样运用夸张的肢体表演来向观众传递信息, 摄像机的特写和近景画面可以将演员的面部表演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一次皱眉、一个眼神都能达到表意的效果。在景别运用和镜头运动的作用下, 演员流露出的细微情绪变化会得到强化, 恰当的细节表演能够为镜头、场景乃至影片增色。同样, 表演中的任何一处扭捏与不自然也都会被一览无余。这就需要演员对情绪和面部表情的极高的控制力。在《爱丽丝梦游仙境2》中, 当爱丽丝拒绝了疯帽子救回家人的请求之后, 疯帽子内心巨大的心理落差, 不是通过肢体动作或者大声喊叫表现出来的, 而是通过眼神, 他的眼睛瞬间由充满希冀变为黯淡无光, 继而转为冷漠和绝望, 观众可以感受到疯帽子这一刻几近崩溃的心情。安吉丽娜朱莉在《沉睡魔咒》中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在影片中大量的各个角度的面部特写中, 她的面部表情行云流水, 感情流露恰到好处。当她醒来发现自己被爱人欺骗失去翅膀时的愤怒和悲痛, 当她发现自己爱上艾洛公主时对自己施加咒语的悔恨和自责, 等, 这些内心情感都从她细微的表情、眼神中自然地流淌出来。

3 童话的母体要求演员区分表演情景并适时地营造出梦幻缤纷的舞台剧效果

虽然演员在电影中的表演模式不同于舞台表演模式, 不需要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传递情绪和信息, 但是童话电影的母本依然是童话, 影片中需要一些特定的情景来营造童话故事的梦幻感, 因此演员需要适时地分辨使用电影表演模式和剧场表演模式的情景。“演员需要运用强烈的肢体语言来塑造角色, 观众会感觉表演的夸张具有喜剧的效果。”[2]略带夸张的表演在合适的叙事情境中能够给观众以奇异梦幻的观影感受。《灰姑娘》中表现灰姑娘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场景, 灰姑娘来到园子里, 一边跑着跟各种小动物打招呼, 一边跟自己的妈妈对话, 然后拉起刚刚走到园子里的爸爸的手跳舞, 一家人其乐融融, 幸福安详, 这里小姑娘在跑跳的时候运用幅度较大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欢快, 绕场一周的走位和父女二人的歌舞动作营造出剧场式的欢乐氛围。另外, 国王下令邀请全国少女参加舞会时, 两位骑着马身着维多利亚时代服饰的官员在市场上宣读命令, 所有的市民围拢来, 扮演官员的演员用十分夸张的洪亮嗓音宣读命令, 围观的人群欢呼雀跃。这里也同样使用了剧场式的肢体语言形态, 完全符合舞台剧演出的特点, 可以原样搬到舞台上去表演。这样的情景模式引起了观众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喜悦和好奇, 使观众翘首以盼灰姑娘即将改变的命运。

“就本质而言, 任何电影都是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3]表演是个人化的、感性的行为, 演员需要用自己的认真和激情去思考每一段表演, 如果只是符号化、模式化的墨守成规的表演吸引不了观众, 也会限制表演艺术的发展。演员要顺着自己独特的演艺道路去探索。

摘要:近年来, 在世界科技发展大潮的推动下, 许多真人童话电影作品出现在电影市场上。这些真人童话电影以童话为母本, 结合二维三维动画, 由真人参与演出, 可以说这既是技术进步的产物, 也是真人表演与技术的一场博弈。那么真人表演在童话电影创造出的现实与虚拟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美学特征呢?本文以2015年上映的三部真人童话电影《沉睡魔咒》《灰姑娘》《爱丽丝梦游仙境2》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真人表演,童话电影,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冯果.数字技术产业中的电影表演.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 (2) .

[2]朱芳芳.真人版童话电影的表演艺术.品牌, 2014 (4) .

[3]李崴.当幻想成就现实——论真人与动画结合电影的魅力.电影评介, 2011 (6) .

童话电影 篇2

【摘 要】 张之亮导演的《肩上蝶》讲述的是一个类似于童话的爱情故事,女孩宝宝为了挽救恋人生物学家严国的生命情愿变为白蝶三年,三年她每天都可以陪伴在恋人身边,但是在恋人眼里她只是一只白蝶。三年的等待对于宝宝和严国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在三年结束时,两个人都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宝宝变回人形出现在严国面前时,严国泪如雨下,两人相拥在一起。这真是一个唯美的爱情童话,也是我们成年人需要的童话。影片的音乐和画面与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是我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大精神享受,它促使我们停下来思考生活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生命的要义在哪里。

【关键词】 爱情 童话 唯美

《肩上蝶》是导演张之亮的最新电影力作。在《肩上蝶》这部电影中,导演张之亮充满忧患意识,以科幻方式讲述人如何与自然共存,全片有着极强的末世情结,在如今满是武侠打斗的华语影坛,实属罕见。

神秘景观,配乐由传统乐器与电子乐器来共同完成,重点是透过配乐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那透明而神秘的音色,让听者心灵备感惬意,又充满无限遐想,从而更加突出了影片画面唯美浪漫的氛围。这部电影配乐时长达110分钟,是久石让最长的音乐作品。电影概述

《肩上蝶》剧情创意来自2002年张之亮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一个遭受致命传染病威胁的时代,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岛上发生了一段为爱执着和牺牲的故事。

著名的生物学家严国专注于研究,希望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但是他自己却被病魔所侵,生命垂危。他的未婚妻宝宝同神秘的生灵月老定下契约,自己化身为一只蝴蝶三年,以换来严国的康复。严国神奇的恢复了健康,却发现爱人神秘地消失,别人都猜测宝宝被河水冲走,他变得忧郁孤僻。而已经变成蝴蝶的宝宝虽然每天陪伴在他身边,却只能够看着他一天天消沉而无能为力。

不久,严国得到了邻居女孩白兰和从大都市来到小岛的女记者杨霖的关心。在严国和杨霖之间更似乎是萌发了新的爱意和默契,看到这一切让宝宝心里充满了苦涩。

在宝宝可以从蝴蝶变回人类的期限前的最后一年,风景优美的小岛也爆发了疫情,情况非常严重。危急时刻,宝宝发现只有自己能够有时间飞去相邻小岛找到严国研究的解药的关键配方。于是这只脆弱的蝴蝶开始了危险的旅途,即使她的翅膀变得残破,也坚持飞翔不停歇。

伤痕累累的宝宝能够带给严国需要的药材配方飞回到他的身边吗?严国心中唯一的真爱究竟是谁?当化蝶三年的牺牲结束之时,宝宝会变回人形去找出答案吗? ……

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始终心悬着,很担心在影片最终看到严国移情别恋,或是宝宝再也变不回人形了,直到最后两人在树下相拥,这个童话形式的爱情故事才算是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画面和音乐的纯净唯美

影片色调清新淡雅、风格唯美浪漫,影片采用了大量3D和CG技术,共有600个CG镜头,耗时一年多才完成,据悉特效制作费用高达5000万。而影片中用简约笔触绘制的的“七星瓢虫”、“黑白老鼠”等动画角色更是给观众平添了不少惊喜。

而宁静、安逸、闲息的空灵音乐风格,正是出自日本国宝级配乐大师久石让。久石让的代表作品《天空之城》、《风之谷》等音乐纯净透明的风格相信大家都领略过,配合《肩上蝶》电影中所展示出的魔幻叙事过于简单拖沓

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诗经》开始,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暗藏着一脉精神的涌动。电影作为现代文明的承载者,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也都无一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力量,这可以算做电影的文化精神。

《肩上蝶》最终吟唱的还是坚定的信念、不灭的爱情。这是这部电影的内核,也是其文化精神所在。它的出现似乎在提醒大家慢下来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人生的要义是什么。人们应该如何去营造理想生活,经营自己觉得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有尊严的生活,有责任心、有道义的给予和付出,有积极入世、淡然出世的奉献。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张之亮在《肩上蝶》中想说的东西似乎太多太多,无论是爱情、魔幻、动画、环保、植物学、昆虫知识普及还是生化灾难,虽都有所表现,但却没有很好地处理各种元素的分量与关系。影片牵涉的主题太多,以致许多线索前后断裂,在有些地方存有遗憾,比如影片前半段颇费笔墨勾勒了清新养眼的桂纶镁饰演的邻居女孩白兰,却突然在中间部分草草收尾、彻底消失;而梁咏琪饰演的记者杨霖与严国一边享受小岛风光、浪漫早餐,一边经历生化危机、植物学研究困境,两人的关系却一直停留在“志同道合”的友谊范畴,似乎令人不那么信服;而江一燕饰演的宝宝变成蝴蝶后,一直忙于与昆虫世界打交道,没有融入男朋友严国的生活和情感,体现不出爱情的敏感、纠结和坚定。

虽然张之亮宣称《肩上蝶》是一部“让现代人停下来思考”的慢节奏电影,甚至因为片长问题与发行方闹得沸沸扬扬,但从上映效果来看,时长124分钟的《肩上蝶》确实有不少“注水”戏份。例如昆虫世界集体抵制与人类接触、小岛疑似瘟疫等情节,与影片的爱情主线没有必然关系,而梁咏琪饰演的杨霖与陈坤饰演的严国激烈争吵等情节则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总体而言影片的叙事过于简单、节奏稍显拖沓,如果把片长剪到90分钟,或许影片的氛围将明朗许多,更有利于观众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俞灵,民族题材电影:支撑中国电影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报2010年7月23日第10版

[2] ttp://wenku.baidu.com/view/2a67e622aaea998fcc220

电影《人工智能》的童话叙事艺术 篇3

二、《人工智能》里的童话叙事艺术

(一)爱的礼物

“童话往往被称为‘爱的礼物’,这是因为爱的意识是童话区别于神话、寓言、传说等文类的重要特征。童话以独有的方式表现了多种多样的爱的母题,包括对人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由婴童和童心引发的爱,人间的亲情之爱,爱与美丑的对立和转换,爱的奇迹。”(舒伟,2006)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性的特质。正是有了纯洁而神圣的爱的光辉,人们在品味童话故事时,心灵才能得以洗礼、净化。

影片中,莫妮卡对儿子的爱使她不能接受儿子永远无法醒来的事实;丈夫对妻子的爱使亨利决定收养一个机器人男孩,以抚平妻子内心的创痛;大卫为了获得妈妈的爱苦苦寻求,在水底祈祷两千年,痴心不改。影片中处处充溢着爱的气息,可是,故事的矛盾冲突也因爱展开。一开始,拟真电子公司在讨论制造能够付出爱的机器人的时候,就给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探讨的题目,如果机器人可以永远爱一个人,那么人类应该对他们付出怎样的责任。

大概只有大卫才能告诉我们,人其实有多么自私,我们寻求永远的爱,或者说,我们寻求的是永远的被爱。为了得到妈妈的爱,他和马丁比拼吃菠菜,半夜偷偷剪妈妈的头发,在马丁的生日会上,因为害怕,希望得到保护,就抱着马丁跌入水池。人们将马丁救起,却将大卫遗忘在池底。莫妮卡为大卫无法预知的行为感到恐惧,人类感情的复杂让她无法判断机器人孩子最简单的心愿,毅然将他抛弃。大卫不能理解人类的行为方式,他陷入了困惑:母亲为什么离去?是因为自己不是个真正的男孩吗?如果成了真正的男孩就能回家了吧?《木偶奇遇记》里蓝仙女就将小木偶匹诺曹变成了真正的男孩;如果能找到蓝仙女,自己也能变成真正的男孩吧?于是,大卫带着超级玩具泰迪踏上了寻找蓝仙女之旅。

无论何时,大卫的眼里都只有莫妮卡。他望着她问:“妈妈,你会死吗?”眼神清澈、温柔而忧郁。当马丁告诉他,只要剪到妈妈的一缕头发就可以拥有她的爱时,他就冒险去那样做。即使莫妮卡在给马丁读童话故事时,甚至不望一眼在一旁痴痴聆听的他,不会体谅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古怪行为,无论他怎么哭泣、祈求,她都将他丢在丛林里。然而,大卫对莫妮卡的爱还是一如既往。

之后,大卫在机器人屠宰场看到人类用各种手段将机器人销毁,见到了真实的世界,仍然相信蓝仙女能将自己变成真正的男孩,皆源于他心中有爱。爱和存在是所有生物最基本的权利。

(二)“真正的男孩”

当莫妮卡带着马丁和大卫在水上泛舟时,莫妮卡给他们念《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蓝仙女说:‘你不是一只小木偶,你心底善良,是一个真正的孩子。’皮诺曹就微笑着睡着了,等到他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子。”晚上,莫妮卡又念着这个故事哄马丁入睡。这个童话故事成了大卫最深刻的回忆。当莫妮卡在森林中将他抛弃时,他执着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找到童话中的蓝仙女,就可以像《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一样成为真正的男孩,就可以回家,就可以得到妈妈的爱。

于是,大卫就开始了他的流亡之旅。影片中,当时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人,原文叫“奥嘎”(orga),是“organic”(有机物)的缩写;另一类就是机器人,叫做“麦卡”(mecha),是“mechanical”(机械物)的缩写。从外形上来看,麦卡已经非常接近奥嘎,但他们在奥嘎世界的地位如同非法打工的外籍人士,时时刻刻受到歧视和骚扰,特别是一些极端分子把麦卡当做人类通往虚假世界的罪魁祸首,因此把流落在外的麦卡抓起来销毁。接着就是毛骨悚然的一幕:一辆垃圾车扔下一大堆麦卡的断肢残臂,不一会儿,一大群麦卡过来猎寻可以补修的器官。后来,大卫和另外一个机器人——舞男阿乔被抓到一个露天体育场,那里正上演销毁麦卡的血腥表演,场面残忍恐怖。他们被押到“断头台”上,台下有人注意到大卫在呼救,就说从未见过会求救的麦卡,他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男孩,在观众“倒戈”中,大卫和阿乔才得以脱身。他们来到了胭脂城,找到“万事通”博士,一部信息百科全书,打听到童话中的蓝仙女在世界尽头的失落之城——曼哈顿。此时的国际都市曼哈顿,不可避免地陷入无边海水之中,水面上残留的断壁残垣记录着人类曾有的进步与辉煌。

电影中,大卫不断重复的词语就是“real”(真正的),他迫切地想成为真正的男孩,这样在妈妈面前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影片借哈比教授之口说:“蓝仙女代表人类追求不存在东西的愿望,或者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追求梦想的勇气。”这就暗示了大卫变成真正男孩的愿望终将不能实现的悲剧结尾。

(三)蓝仙女与愿望的满足

“仙女”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她们通常有着超凡脱俗的美丽,体态轻盈优美,温柔善良,长着一双隐形的翅膀,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魔力。童话当然是浪漫主义的,但它并不特别关注纯粹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而是通过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把现实中儿童希冀的愿望表现出来,用幻想性的荒诞离奇代替那平凡甚至令人失望的真实性,从而让儿童达到一种愿望的满足。仙女代表了人类追求梦想的勇气。

影片中,通过蓝仙女的魔力,大卫的愿望才能获得满足。从听到蓝仙女的故事起,大卫就怀着找到她,让自己成为真正男孩的梦想。他一路走来,虽然磨难重重,经历了诸多恐惧、无助,并亲眼目睹了人类对机器人的残酷迫害,但仍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当大卫投水自尽后,在深深的海底,他找到了蓝仙女——人类文明的残骸。他不知道蓝仙女只是一个雕像,一个数千年被沉在海底不会说话只会微笑,更不会实现他愿望的雕塑。他只是一直在祈祷“蓝仙女,请你把我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两千年过去了,这时候地球上人类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高级、科技更发达的生命体,他们发现了大卫,把他从冰封的海底解救出来。大卫能够活动后,还是向蓝仙女祈祷,但是经历了两千年,蓝仙女却一触既碎,大卫以为自己的期盼也没有了,一时间他那蓝色的眼睛仿佛透出的是无尽的悲伤和失望。不过高级生命体满足了大卫的愿望,用克隆的方式克隆出了大卫的母亲莫妮卡,但是莫妮卡只能存活一天。在这一天里,大卫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母亲为他洗头、穿衣,他拥有了一位属于自己的母亲。快乐的一天过去了,母亲永远睡去,大卫也满足地睡着了。

三、结语

《人工智能》具备了爱、梦想、坚持、善良、幻想、愿望的满足性等童话因素,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一部童话剧。在这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将丰富的科幻,深刻的思考,人文的精神做了完美的结合,编织了一幅童话和现实的多彩画卷,让观众感动落泪之余,多了一份对未来、人性、存在的思考。

[1]舒伟.中西童话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2]柯云路.童话人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3]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 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童话电影 篇4

关键词:迪斯尼,性别设置,女性话语权

美国社会的各种运动思潮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达到一个发展高峰,女权运动也是其中之一。女权运动波及到电影领域,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引起了电影创作方面的一些变化。

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迪斯尼公司,见证了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历程。自1937年推出第一部动画长片以来,它不但为世界电影史奉献了许多经典形象,其角色设置的变化也反映了美国女性话语权的演变。在题材上, “古典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一直是迪斯尼电影作品的基础”,1 1937年推出的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开创了世界动画电影的新篇章。1989年的动画片《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开启了迪斯尼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此后拍摄的《阿拉丁》(aladdin)、《木兰》(mulan)、《冰雪奇缘》(Frozen)等均获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迪斯尼的龙头地位。 八十年的时间,迪斯尼电影中的女性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不断成长,从最初的集体无意识到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 不但“准确地传达出作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也为世界电影增添了新的文化视角与价值取向”。2男性角色的演变则进一步验证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落难公主VS拯救者

美国的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为起点、 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3第一次女权运动结束之后,美国很快经历了经济大萧条(1929- 1933)、二战(1941-1945)等重大事件,加上二战后美国出现经济高速发展和“意识形态终结”的政治局面,“整个国家和社会开始明显走向保守。女性们在这股来势凶猛的保守主义思潮冲击下,纷纷相互仿效,承担起‘郊区家庭主妇’(即丈夫在市区工作,坐拥郊区的大房子, 女性在家里照顾孩子和操持家务—作者注)的角色”。 4当时美国女性的主要社会价值仍然是照顾家庭、照顾孩子。

因此,迪斯尼早期电影中的女性都是顺应当时社会需要的,即便是公主,也得有一手好厨艺,家务样样精通, 才能等到爱情,得到幸福。

(一)女性:集体无意识的落难公主

早期迪斯尼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白雪公主(1937年)、灰姑娘(1950年)和睡美人(1959年)为代表。 虽然电影出品于不同年代,但她们却具有相似的特征。

美丽的外形。白雪公主有一头俏皮可爱的卷发,眼睛和头发如乌木一样漆黑,皮肤和白雪一样洁白;辛迪瑞拉虽然平时灰头土脸的在家做家务,但一旦换上华丽的服装就吸引了王子的注意;而奥若拉公主同样美丽动人,能够让王子一见倾心。

乐观的性格。早期迪斯尼电影中的女性,虽然生活艰难,但都能苦中作乐,保持乐观的心态。《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在继母来了之后,白雪公主不得不在皇宫里干着擦洗楼梯等粗活,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天天唱着《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终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来安慰自己。《辛迪瑞拉》(Cinderella)中,灰姑娘在母亲去世后,受到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负,没有漂亮衣服,天天灰头土脸的做家务,还能开开心心地唱着歌;《睡美人》(Sleeping Beauty)中的奥若拉公主,没有享受到作为公主的一切特权,生活在荒郊野外,梦想着有一天能邂逅一段美好的爱情。

被动的人生。这三位女性都是落难待拯救的角色定位,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难,除了等待别人解救外别无他法。 最后,白雪公主被王子拯救,继母受到惩罚;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嫁给王子摆脱了继母和姐姐;奥若拉公主也依靠仙女和王子解除了诅咒,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男性:女性的拯救者

这一时期电影中对应的男主角是作为拯救者的形象出现的。在外形上,他们高大威猛,英俊倜傥;身份上, 都是高贵的王子;行为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在感情上,都对女主角一见钟情,不管女主角是中毒躺在棺材里不知是否有救(白雪公主)、舞会后除了留下一只水晶鞋再无其他任何信息(灰姑娘)、还是受到诅咒也许再也不会醒来(奥若拉),王子们都矢志不渝。因此, 对于落难的女性来说,不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 抑或奥若拉,男主角们就是救世主,他们是女性未来幸福生活的唯一保障。

不光男主角是女性的拯救者,甚至这一时期的男性配角都是非常正面的形象,能在某些方面成为女主角的拯救者。白雪公主里的猎人,不惜违抗皇后的命令,放走白雪公主;森林中的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素不相识, 却像亲人一样照顾她、保护她;灰姑娘中,王子的父亲汤姆国王为儿子举办舞会相亲,得知儿子只对灰姑娘情有独钟后,主动下令全国的少女来试穿水晶鞋;奥若拉的父亲在女儿受到诅咒后,为了避免诅咒生效下令烧毁全国的纺车。

二、转型中的现代女性VS不可或缺的助手

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兴起,这次运动波及面更广,影响更深,在社会各领域为女性争取了权利: 政治领域,女性参政议政取得实质进展,如1969年全国有300多名女性州议员,到了80年代则翻了三倍;经济方面,1963年颁布的《同酬法》不但鼓励了女性就业, 也增加了女性的收入;教育方面,高校中的女生数量大幅增加,连只招收男生的西点军校也在1976年开始招收女生。思想文化方面,人们对于女性的传统观念也开始改变:“以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中,妇女没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现在她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并且得到社会认可。”5因此,迪斯尼电影中的女性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女性:从被拯救者到转型中的现代女性

19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改编。与白雪公主等人相比,小美人鱼爱丽更像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少女,活泼开朗,充满幻想, 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她不屈从于父亲,向往陆地上的世界,为了能在陆地上行走,愿意用美妙的歌喉来换取双腿接近心上人,发现海巫阴谋后,联合伙伴与海巫斗争以捍卫自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她是迪斯尼电影中首个救了王子而不是等待王子来救的女主角。

1992年《阿拉丁》(Aladdin)的阿拉伯公主茉莉作为第一位少数族裔公主形象出现。她热衷平民的生活, 将老虎作为宠物饲养,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在面对宫廷巫师的叛乱时,冷静沉着,运用智慧击碎巫师的计划, 保护了父亲和家族,最终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茉莉不是等待救援的柔弱的“花瓶”女性,她的所有行动都是基于自己的意愿,同时还具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该电影的主题曲名为A Whole New World (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反映了新时期女性的心声。

类似的形象还有1998年出品的《木兰》(mulan),这位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女英雄在迪斯尼的演绎下,成了一位打破世俗偏见,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社会尊重的女性。前半部分的故事与我们熟知的无异:木兰削发替父从军。与《木兰辞》不同的是,电影里的木兰是因为媒婆考试失败,为了重新找寻自己的价值才从军。当她的性别败露时,上级震怒,她被逐出军营。但是很快木兰获悉了敌人的阴谋,她带领战友保护了皇宫和皇帝,得到代表男权社会最高代表——皇帝的鞠躬致谢。花木兰的父亲对她说:“花家最大的荣耀,是有你这么一个女儿。”

这三部电影中的女性无一不是自我意识逐步觉醒, 开始追求独立的形象。

但是,这一时期的女性仍然受到女性特有的束缚, 即跳脱不出婚姻的桎梏。小美人鱼、茉莉、木兰在影片开始都面临着婚姻或爱情的困扰。爱情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女性对事情的判断和选择。当小美人鱼知道她的王子要结婚,新娘不是她的时候,她只能伤心落泪;茉莉被家人逼婚,不得不出走皇宫;木兰的家人最大心愿就是她能顺利出嫁,那样就能“为家族争光”。当然电影的结局都是童话式的大团圆,这几位女性也并不是如同白雪公主那样要完全依赖男性才能获得幸福,但她们“都是生活在以男性为主的男权社会中……都可以说是男性眼中和心目中的标准美,而且必须借助男性——例如同王子们结婚——才能够实现和完善自我。”6

(二)男性:女性不可或缺的人生助手

从这一时期看来,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男性的分量也并没有减少太多。他们的身份不一定是王子,但他们一定是女主角实现人生理想或得到幸福的关键角色。

小美人鱼爱丽,视王子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没在规定期限内得到王子的承诺,面临成为海巫奴隶的命运,关键时刻王子认出了爱丽,急中生智拯救了爱丽, 杀死了海巫;茉莉想寻找自己的爱情,但父亲苏丹国王说“你只能嫁给贵族”,阿拉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帮助茉莉打败了邪恶巫师,苏丹国王了解了阿拉丁的勇敢事迹后,修改了皇室只和贵族通婚的规定,并且还决定将王位传给阿拉丁;木兰虽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但也是依靠李翔的帮助才完成了保护皇帝的任务,并且最终男主角们都收获了女主角的爱情。总之,女性的幸福人生需要男性来帮助完成。

三、独立自主的新女性VS“对手”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早已不再要求女性只能 “愉快”的照顾家庭,也不再认为女性必须要依附于谁才能实现价值,美国的女性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应当抛开男性或者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由女性自己定义女性的身份、思考自身的价值。因此, 这一时期迪斯尼电影中的女性不再无意识的接受社会的刻板印象,更不再必须借助和“王子”们结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一)女性: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

2009年上映的《青蛙与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中,黑人女孩蒂安娜热爱烹饪,她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和花木兰被迫易发上战场不同,蒂安娜从始至终是主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缘》(Frozen)讲述的是两姐妹的故事。姐姐艾尔莎自出生起就拥有冰雪魔法,但因为误伤过妹妹安娜,因此一直封闭着自我。成年后艾尔莎成为阿伦戴尔的女王,却因无法控制魔法不得不出走,安娜冒着风雪去寻找姐姐,最终用自己的爱融化了艾尔莎,使艾尔莎的魔法得到了控制,阿伦戴尔的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一个女性成长的故事,艾尔莎接受了真实的自我,安娜解开了姐姐和自己的心结, 虽然安娜遇到了王子和帮助她的克里斯托弗,但是本质上还是女性的自我成长以及自我救赎。

2014年上映的真人电影《沉睡魔咒》(Maleficent) 是1959年《睡美人》翻拍而来,不过与前作不同,这部电影里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角色设定。电影的主角并不是奥若拉公主,而是受到背叛与伤害的仙女玛琳菲森。她少女时期被爱人背叛,在悲愤之下产生了心魔,最后拯救了公主也被公主拯救。这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成长故事,她的成长在于不光看到世界的美好,也感受到了世界的黑暗,并且最终选择了坚守美好;并且在这部电影里,唤醒公主的“真爱之吻”并不来自王子,而是来自玛琳菲森。

2016年上映的《疯狂动物城》(Zootopia)里,虽然是以动物为主角,依然能看出迪斯尼在女性成长方面的态度。兔子朱迪不愿意一辈子守着胡萝卜农场,过着和父辈一样的生活。她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被所有人以提醒或嘲笑的方式否定。她没有遵从世俗偏见扭曲自己, 而是为了理想进行各方面的努力,成为了动物城首位兔警官,一开始只是被派去贴交通罚单,但最终梦想当刑警的她还是破获了大案,得到了上司及全城动物的认可。

(二)男性:女性的“对手”

这一时期,女性的人生变得更加多元,要实现人生价值,不一定必须依靠男性帮助,婚姻与家庭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男性甚至站在了女主角的对立面,成为女主角的阻碍或者敌人。

《青蛙与公主》中的青蛙王子纳纹请求蒂安娜吻它以便解除魔法,结果不但纳纹没有变回王子,蒂安娜也变成了青蛙,两人不得不另寻他法,这暗示男性对女性的人生不一定是帮助,反而有可能是阻碍;《沉睡魔咒》里, 公主的父亲斯特凡不但不是谁的拯救者,反而在年轻时为了当上国王,背叛了自己的爱人,使玛琳菲森受到巨大伤害;到了《冰雪奇缘》中,安娜公主以为汉斯王子就是她的缘分,但是汉斯其实一开始就只是看中她的公主身份,并且在她出门寻找姐姐艾尔莎期间,企图成为阿伦黛尔的新任国王;《疯狂动物城》里,作为警察的兔子朱迪是非常弱小的,象征着职场中处于弱势的女性, 但她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反而她的搭档狐狸先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四、结语

福柯提出,权力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定义社会和某些群体,从而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被定义的群体既无权反驳社会强加的刻板印象,同时也无意识的自我认同于这样的刻板印象。女权运动的发展使女性在经济、 社会、教育等领域享受到了相应的权利,女性的意识和人格也从依附走向独立。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迪斯尼电影渐渐赋予了女性形象更为丰富的性格层次,女性形象与性格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之对应的男性角色也悄悄的发生了改变,迪斯尼电影也从最初的取悦男性观众到越来越迎合女性观众的审美。这一方面是女性意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女性话语权的逐步建立。

参考文献

[1]程瑜瑜.迪斯尼卡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8-130.

[2]王梦瑶.迪斯尼电影中的姐妹情谊——以《冰雪奇缘》、《沉睡魔咒》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2.

[3]闫兰.迪斯尼经典动画电影配角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郑伟玲.木兰故事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变异[D].安徽大学,2010.

[5]张艳.“美国梦”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移植与再现[J].电影文学,2013.11.

童话电影 篇5

「等我說完三個故事,換你跟我說第四個故事」

但康納不要聽故事,他要媽媽好起來,他要外婆滾出他們家,他要爸爸回來團聚,他不要再被霸凌,他不懂怪物怎麼可以一邊說要來治癒他,但又不實現他的心願,這到底算哪門子治癒?然後,他也討厭怪物的故事,為什麼邪惡女巫最後得到救贖?殺人兇手沒被揭穿還深受擁戴成為好國王?壞脾氣的貪婪丹醫沒有受到懲罰,助人行善的牧師夫婦卻慘遭橫禍?為什麼隱形人被看到後反而更寂寞?這世界難道沒有黑白是非公正倫理道德秩序和幸福快樂了嗎?

是的,它沒有,但它也有。世界很複雜,比它更複雜的是人心,怪物說,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大部分人既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會起善念,也會生邪念,但無論善念或邪念都是你萬千念頭的其中之一,比想法和言詞更重要的是你的行動,行動才能推動故事前進,行動才是第四個故事的結尾,那個讓康納極欲崩潰、無法原諒自己的想法不是結局,它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它很重要,也無足輕重。

「唯有現在緊緊抱住她,他才能放手讓她走」

康納飛奔到病床前,哭喊「我不想要你走!我不想要你走!」媽媽虛弱地說她明白。最後的結果雖然可預料,但依然令人感傷。我想到某集辛普森家庭:Homer對不告而別又忽然出現的母親生氣,氣她總是隨意拋棄他,只顧自己。但在Marge提點下,他覺得自己應該跟母親和解,因為母親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但當他帶著道歉卡片走到樓下,他發現母親已經在睡夢中離世了。後來他千方百計想要知道人死後會去哪裡,因為他想要跟母親說他不氣她了,他不想讓母親在自責和遺憾中度過最後的時光。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怪物堅持要康納說完第四個故事,因為當康納有一天回想起來,他才不會遺憾沒有好好道別,遺憾沒能親口說出他有多麼愛她、多麼捨不得她走。

「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總讓人遺憾的是,沒能好好地道別。」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長大的Pi對遠道拜訪的作家感嘆著。人生有無數的遺憾和離別,正如同電影裡父親和康納所說,美好時光是人生的意外和插曲,大部分的人都還是亂七八糟地活一世人。即使說了這麼不堪的事實,康納的爸爸還是告訴他,其實到現在他仍愛他媽媽,雖然只有愛是不夠的。愛不是萬能,它的功能可能比錢還少許多,所以它沒有自己的諺語,像是愛並沒有治癒康納的媽媽,也沒有阻止爸爸回美國。但是,在康納或我們的人生中,永遠都會有更惡的惡龍、更壞的女巫,一山還有一山險,愛不可能解決每一個困難,但愛給我們勇氣和力量去面對問題,愛讓人生繼續,而這才是怪物被召喚的理由。

原著小說我看了四遍有,每看必哭,而我並不是容易感動的讀者。而電影大概從一半就開始哭哭停停,停停哭哭,實在很難明言感動的點是什麼,我想是故事背後的溫柔。如同怪物在康納一吐噩夢真相後,它炯炯的雙眼不再冒火,眼神平靜如水,這才相信它真的與這塊土地齊壽,看過也看透世事,兇惡的外表下是柔軟易感的心,對於受過傷的`人,可能真的無法抗拒這樣的溫柔。

上一篇:洁净手术部建设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