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用

2024-09-18

音乐作用(精选12篇)

音乐作用 篇1

人类的音乐是世界上一项伟大的发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欢乐的源泉,是心灵的绽放。一段美丽动人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身体感到舒畅,精神的爽朗。音乐对身体的药理作用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音乐治疗概念是:利用一切音乐形式如人的歌声、乐器演奏等各种形式的声音,使心理或身体有疾病的人,得到治疗的效果。

世界上音乐治疗的起源是在美国,开始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的美国军队医院中,由于战时环境恶劣,伤残战士的死亡率很高.有的医生开始为受伤的战士播放音乐,以驱散医院死亡恐怖的空气,结果伤员的情绪改变了,随之伤口感染率减少,死亡率降低,这种做法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战后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至有专业音乐家和心理学家介入,逐渐发展成一门现代学科《音乐治疗学》。我国的音乐治疗是一九八〇年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一次将音乐治疗介绍到我国,在以后的几年里,北京大学、沈阳一家部队医院、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等相继开展有关音乐治疗的活动并与专业人员合作,开展了对老年抑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参与性音乐治疗。一九八九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一九九五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世界音乐联合会。现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已陆续培养出音乐治疗专业的本科、硕士研究生,由此可以看到音乐治疗的发展前景。

音乐的信号是多层次的,它刺激人体的机制是物理性的,人通过听觉器官,传入中枢,作用于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使神经系统和全身内脏及血管协调地运动,提高全身组织的生理活动机能。经科学实验证实,和谐的音乐能使人的皮肤电阻和肌张力适当,呼吸频率和谐,心跳协调,胃肠及消化液分泌良好。假如使用一些噪音,则起到反的作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音乐对人的大脑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儿童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可以促进脑发育;对老年人进行音乐训练,以延缓脑衰退。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西亚K Bruscia,《定义音乐治疗》1 9 8 9)音乐治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个体治疗主要是根据求治者的需要,针对求治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有强烈的内心冲突等,通过音乐冥想放松疗法、音乐系统脱敏法、Glm音乐想象等音乐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目的。集体音乐治疗有很强的效力。它促进了来访者表现自己,与别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集体意识和现实感觉。在集体音乐活动时,求治者不仅可以通过语言相互交谈,还可以通过音乐相互交流内心的体验。在表演音乐的过程中,求治者不仅可以尽情宣泄以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同时由于音乐本身结构上的次序要求,集体中每个人表演必须相互配合,使求治者更需要自我控制,以协调自己的行为,达到和谐。这会让他们意识社会约束,以起到积极作用。常用治疗方法有,歌曲有序记忆法、击鼓疗法、奥尔夫即兴创作法、音乐心理剧等疗法。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极其丰富的想象,而想象也是重要的心理过程,一首平静的乐曲,有的人可能想象为银色的月光,也有的人可能想象为虔诚的祈祷,但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绝不会把它想象为万马奔腾或战火纷飞的场面。讲述GIM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美国最高音乐治疗技术,实施时由治疗师诱导求治者进入放松状态,在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产生想象,想象中出现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象征意义,常与病人潜意识中的矛盾有关,在听音乐中引导求治者诉说产生的想象,音乐结束后与求治者讨论想象内容的意义。音乐是情感的表现,音乐为人们提供自我表现和情感发泄的机会,这些又都是人的正常需要,这些需要必需得以满足,同时,也能满足个人的审美经验。音乐作为交流工具,这是人们共知的,人生活在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需要,人的智力发育和认知都离不开与周围世界的交流,由于交流障碍,病人处于封闭的情况下,情绪更加恶化,使原有的疾病更为加重,音乐虽不象语言那样表达事件的具体内容,但它是表达情感的深刻和细腻程度,甚至难以用语言复述。因此,音乐治疗中的音乐活动或音乐体验能够帮肋那些情惑剥夺、孤独、退缩或逃避社会接触的人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使那些有过音乐经验的人获得与他人的正常交往。由于音乐具有探索和发现内心深处的奥秘或自我的作用,音乐活动便可以帮助表演者获得自我认知,同时通过集体表演还可以获得对他人的了解,因为音乐表演需要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律,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行为符和社会认可的方式,这些要求会帮助表演者发现自己和别人。音乐表演如果缺少自我认知的能力,它就很难进行,因此音乐的这种自我认知作用,对有心理障碍者,从无意识状态恢复到意识状态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各种东西都有其基本构成单位,元素由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分子,生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细胞,音乐与之类似,也有自己的“原子”或“细胞”,这就是乐音。乐音指比较和谐和悦耳的声音,它原本存在于大自然之中。人们走进森林,会听到莺啼燕啭、百鸟合鸣;人们走到水边,会听到流水潺潺,浪花飞溅;人们走进山涧洞穴,敲击那洁白的钟乳石柱,会听到叮咚之声在空穴中回响。苏东坡在他的《石钟山记》中记载了这种大自然中的乐音。这石钟山下有许多‘石穴罅’(xià,缝隙)水扬起激波,就会激起如钟鼓一样的乐声。在两山之间、将入港口处,则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时,也会发出“窾(kuǎn)坎镗(tang)嗒”的钟鼓声,苏轼把这些自然乐音与周景王时所铸的无射钟和魏献子的歌镜相比拟,足见其乐声之动听无独有偶,在突尼斯有一眼泉,被称作“音乐泉”,音乐泉流出之处和石钟山的地貌非常相似,那里也有一座空心岩,水流过这里会被分成千百条细流,细流间相互撞击和鸣,发出千变万化的音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或者在不同的心境下,选听不同的音乐,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一点也是产生音乐疗法的根源。但真正地把音乐治疗应用于临床上,却经过了一个坎坷的过程。古代埃及人认为,疾病不管是感觉到的,还是没有感觉到的,它都是由神所给予的作为罪孽或违反规则的刑罚,因此,在治疗时要一面摆设供品,一面还要由演奏家演奏音乐以达到平息神的愤怒的作用。在希腊时代,音乐疗法被认为是“把灵魂作为媒介来给予肉体以影响的一种心理疗法”。音乐疗法要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由于当时对于疾病的医学治疗方法还非常贫乏,所以使用音乐进行治疗与宗教相结合被普及(特别是作为精神方面的治疗方法)。音乐治疗不仅被医生,也被心理学家、教育家、音乐家们所研究和实践着,并被确认作为医疗中的辅助治疗手段。

目前,音乐治疗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时期,这几门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边缘科学”,还需众多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们不懈努力。虽然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但还缺少广泛的社会性认识和普及工作,借用《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的话:“无论中西,每一种音乐治疗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只要是对于中国的音乐治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都值得重视,都应当得到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学习、借鉴、继承与发展,从而建立起既能与世界接轨,又能适应中国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音乐治疗学派,这才是中国音乐治疗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音乐作用 篇2

我所工作的频率是镇江音乐广播,那么无疑音乐是我们频率的杀手锏,是我们频率区别于其他频率的地方。但是音乐如何起到它在节目中的作用,真的很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音乐的作用。

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以抒发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描绘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和千变万化的神奇,甚至那些难以用文字和有声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自然景观都可以通过音乐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和文字语言一样,音乐语言的表达同样要求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它是充分表达节目内容和渲染氛围、调动情绪的,让人们通过音乐来更深刻的理解节目所体现的丰富内涵和悠远的意境。

音乐语言在广播节目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标志性音乐。

这在现在已经是应用很普遍的了。这是指我们每个节目或栏目的开始曲、结束曲以及节目的包装音乐等等。这类音乐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突出节目或是专栏的特色、树立节目形象,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般这类音乐语言的特点是简短贴切、个性鲜明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央电台的《中国之声》的标志性音乐可谓运用的相当出色,不仅与节目定位十分吻合更凸显了民族特色,而且在节目中反复穿插播放,更强化了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作为地方电台开始曲和栏目曲的制作和应用,既要力求充分体现本台特点,又要恰当地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语言,以独特的地方风格情调彰显本台个性,使当地受众喜闻乐见,让其他地区的受众从地域文化的特征就能分和判断出是哪个地方的电台的哪个节目,领略到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

其次在新闻、专题节目中音乐的运用。

这里最常见的是文学专题节目比如诗歌、散文、佳作欣赏等。这类节目中音乐语言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所选择的音乐符合内容的意境,节奏与内容相吻 1 合,做到和谐适宜,烘托出必要的氛围。将整个节目内容、风格、时代特征及其复杂的情绪变化 鲜明地表现出来,唤起听众的共鸣,引起听众的联想,进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就是音乐在广告中的运用。

广告中常见的音乐语言有两种:一种是广告歌曲,一种是广告配乐。广告歌曲一定要短小精悍,旋律优美,配乐要精巧细腻且个性鲜明,使受众能入耳入心,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比如最早的燕舞录音机的广告歌曲就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人在收听广告的同时欣赏优美的歌曲或乐曲,在记住音乐旋律的同时加深了广告内容的印象。

音乐在节目中的作用决定了为节目选取适当的音乐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感性认识的,怎样既体现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既符合节目主旨又尽显音乐的独特作用,就需要我们不仅全面地掌握文字语言知识,也要多读一些音乐书籍,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的特性,才能做到运用音乐语言恰当到位,为节目增色添彩。

当然,要做到熟练精巧地运用音乐语言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在那个音节扬起,在那个音节说话等等,都需要不断得摸索和积累经验。总之音乐语言是我们广播节目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当加强学习和实践,让音乐语言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46-01

我国对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视是在近二十年形成的。音乐欣赏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是我国美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切實有效的措施。综合国内外对音乐欣赏的界定,本研究认为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满足的活动。

音乐欣赏课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音响、聆听、体验、审美为教学手段,融文学、艺术、历史、自然、心理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让欣赏者从中获得美育的艺术教育形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思想行为、美好的道德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落实音乐欣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常识,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音乐欣赏教育,能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史以及著名的音乐家,也可以向他们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了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了音乐思维,使其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聂耳(1912—1935)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家,他虽然只度过乐23个春秋,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的音乐财富。他以音乐为武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斗争,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歌曲号召中华儿女为争取自由解放、为民族的生存而英勇奋战。它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英雄战士浴血战斗、为国捐躯……这是聂耳最杰出的一首作品,全国解放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给学生介绍完以上的知识后,让学生看着歌词欣赏一遍歌曲,其效果不亚于给同学们上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因为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听到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就会油然而生,从而达到欣赏这首歌曲的第一个目的:启迪分辨“好与坏”的智慧、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欣赏教学能使学生在听、唱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同样以《国歌》为例:学校在每个星期一早上或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时,学生必须看指挥、听准歌曲旋律的音高和节奏、唱准歌词、唱好《国歌》。在唱《国歌》时,学生的脑海可能会联想到电影中解放军战士们在英勇战斗时的情景;可能会联想到我国体育健儿们站在国际冠军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同时作用,使他们各方面的音乐技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教学把多种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综合到一起,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结合、理解的能力,获得了丰富音乐常识,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力。例如:在欣赏一首属于进行曲的作品时,可加入抒情歌曲或其他体裁的作品加以对比;在欣赏声乐的表演形式时,先学习人声的分类和表演形式的种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介绍、欣赏民族乐器时,加入民族乐器与我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相互联系;在欣赏少数民族民歌时,把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居住情况、服饰特征、宗教信仰等进行介绍,这样,学生所上的音乐欣赏课就不在是枯燥的、一味听的欣赏课,他们从中学到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欣赏音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

四、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整合,塑造更优质的音乐欣赏教育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教学形式。经过这学期的音乐欣赏课,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音乐教学手段运用后,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这样,大大的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能和学生互动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同时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老师也取了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师生双方都达到各自的目的,都得到了收货,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工作,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音乐的熏陶。这样使音乐教学与音乐欣赏及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整合,也有利于我们今后课题的研究。

总之,音乐欣赏作为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同时还会发生各种综合效应,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们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同时,音乐欣赏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和生活体验的丰富。那种“张开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听音乐”的听赏习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音乐欣赏教学。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贯彻音乐欣赏课程就显得较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默塞尔.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音乐教学渗透影视传媒音乐的作用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影视音乐,作用

一、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概念及特点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部分。影视音乐在不断的发展运用中, 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 成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仍具有其本质构成要素, 即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 但是因为其置于电影的大背景中, 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是音乐的听觉形象与语言、音响效果、视觉画面相结合起来。电影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抒情性, 但是因为其音乐本质决定了其叙事性较差, 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过渡、过程展现、通过演奏和演唱呈现等。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与电影题材、情节、风格的紧密相关性。音乐构思由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来决定, 音乐的听觉形象与最终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紧密融合。电影中的音乐, 除神话、童话、科学幻想类影片等, 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很少有夸张和程式化的东西, 这一点明显区别于音乐会乐曲和舞台歌剧音乐。

二是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当影视由无声电影进入到有声电影以后, 音乐即与电影中的对话、音响效果、画面紧紧融合在一起。基于影视作品的美学功能和要求, 影视作品中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

二、音乐课中发挥影视音乐欣赏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的一些作品中流淌着不同的音乐情感。通过欣赏一些多媒体影视音乐, 并结合教材讲解片中的剧情, 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寓意。比如在欣赏了《祖国的花朵》、《妈妈再爱我一次》片中的主题歌曲时。让我们又想起和重温了童年时在影院里面的那份美好的时光和记忆。通过欣赏这类的影视歌曲, 使学生切身地体会人们相互之间的亲情, 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教会他们懂得如何珍惜, 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是通过说教难以达到的。在进行人性教育方面, 让学生欣赏一些动画片中的音乐, 例如《小鲤鱼历险记》、《宝莲灯》等影视音乐, 通过欣赏和讲解音乐的内容, 教育他们应该保持并发扬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不畏艰险、不怕辛苦;通过欣赏《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曲《我心永恒》, 更好地教育学生, 爱情不只是甜蜜, 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而是无私地付出、是双方心灵的交融。只有坚定世上存在纯洁的爱情, 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爱情的滋味与可贵。总之, 通过把影视音乐进行分类以及一些片段式的欣赏, 并结合一定的剧中内容进行讲解, 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促进今后的幼教事业发展。

另外, 可通过影视音乐欣赏课, 让学生对影视艺术的了解、喜爱, 来激发他们对影视音乐的热情和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在选修课中, 我们不难发现, 几乎每个学生都看过电影, 有的同学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在这样一个个性充斥的课堂中, 给予大家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去探寻影视音乐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主题, 让学生们到课堂外去找寻答案:或者通过学生站在讲台授课的方式, 让他们亲自去体会把自己的所知与同学们分享的快乐。

三、音乐课中发挥影视音乐对学生器乐演奏表演意识的提高

在器乐演奏中“演”的把握需要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诠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过程, 是激发学生表演意识、表演欲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给学生如何合理地表现音乐作品、表现其音乐内涵, 使自己的演奏以情感人, 感染所有的听众。将影视音乐融入到器乐演奏实践中去, 是提升器乐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尝试,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影视音乐来提升学生的表演意识。

首先, 运用影视音乐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 通过优美的旋律、跃动的节奏、悦耳的音响, 结合跳动的画面, 可以充分展开想象, 去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景象, 看到五彩的画面, 使影视音乐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器乐演奏中, 部分学生虽然技术比较熟练, 演奏时却木讷、刻板, 没有生气, 这是缺乏想象的表现, 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影视音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 提示学生抓住音乐情绪抽象的关键, 通过想象将音乐形象生活化、具象化。演奏作品时, 以形象思维为主, 想象看到的情节画面, 或者联想影视作品画面, 再现其中情节, 把握角色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使演奏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其次, 运用影视音乐的文学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就是陶冶人的情感, 培养完美的人格。音乐教学大纲强调, “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要把美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 这既是音乐教育的立足点, 又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所以说在器乐教学中, 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性、时代感尤为重要。从音乐教育的功能看, 音乐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具有独特的功能, 音乐具有一种潜在的力量, 在震撼人的心灵和感染人的情绪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穿透力, 直撞心灵。利用影视音乐“以情感人”、“寓教于乐”, 既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又完善其人格, 因为影视音乐作品所表现主题思想是多方面的: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 有对革命先辈的缅怀, 有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有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 有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的, 有对人类社会美好情感和行为的赞颂与讴歌的等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体验作品的时代感, 培养学生把握不同时代作品的能力,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艺术性与时代性。

总之,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得以广泛传播, 它以独有的特性及魅力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生活。针对音乐专业学生, 我们要多运用影视音乐所独有的特点, 有效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2]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音乐作用 篇5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论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随即从多个层面分析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我学校的作用,展现了音乐审美教育独有的价值魅力。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效能;作用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始建于1959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现已成功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行列,为现代社会培养并输出了大批专业性人才,受到了社会公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我校具有极高的专业化教育水平。当然,在提高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还不忘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音乐审美教育,故而本文以“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为题,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意见指导。

一、论述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人类可以借助音乐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思想情感、诉诸内心所求,是丰富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优质方式。审美教育则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出物,它以教育的形式存在,却饱含情感性,而音乐恰恰以其独具的优势摘得审美教育优质媒体桂冠,所以不少教育研究者会将音乐与审美教育联合起来进行研究。而所谓的“音乐审美教育”,其最主流的手段便是通过聆听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或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开展教育,让学习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其它方面的提升,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谈及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本就是艺术审美的一种感性形式,因其所产生的各种情状都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所以音乐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自身相对完美和谐的特征让人产生了协调对称之感,在审美个体上表现出极强的知觉渗透力。此外,音响给予音乐强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的审美感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说,人所体会到的审美感知美,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真实体现。

2.生动形象效能

音乐是能塑造形象的,旋律、节拍、节奏、音色是音乐所表达出的语言,而声态、情态、形态等则是音乐的外在特征,音乐审美教育完美结合了音乐的语言和外在特征,让受众在音乐语言与外在特征的双重作用下受到感染,并产生联想、引发共鸣,沉醉其中。在实际的音乐审美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略更是多样,可用音乐语言诠释经典作品,可通过自身演奏演唱集中学生注意力,抑或将音乐作品与生活相结合予以阐释,这便是审美教育生动形象效能的最好表现。

3.心理调适效能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音乐记忆”,聆听不同类别音乐的时候也会形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记忆。比如,聆听“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之类柔和舒缓的歌曲时,便会被歌曲的柔和旋律所感染,引发我们对军队将士、边防战士的慰藉之情,甚至改变我们个人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受众在聆听此类柔美和缓的乐曲时,内心所荡漾起的别样之感对于个人审美情趣的塑养意义重大,并有效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二、多层面分析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成长

我校对学生的培育理念较为先进,不仅看重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而且关注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与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契合这一学生培育理念,所以我校致力于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联结,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学习音乐的过程是轻松欢愉的,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放松自我,而且可以伴着优美音乐展开畅想,发挥自我对音乐的自由参与体验,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挟有励志色彩、意志情怀的歌曲,老师可以借助此类乐曲,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直面挫折、坚持不懈。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有裨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修成良好品德素养

音乐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世界营养品,它所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是真实不可换的,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内心,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修成良好的品格素养。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华民族器乐曲》一课时,选定经典琵琶名作《十面埋伏》作为教学实例,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民族器乐的分类、叙事曲的音乐风格等基础教学内容,然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琵琶”这一民族乐器,并让学生根据乐曲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想象并感受“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并努力上升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层面。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彰显音乐审美教育的独有价值意义,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修成。

3.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创造力

除了以上两条作用之外,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作用,即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上相对侧重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方能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而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在无形中满足了培养学生自身创造力这一要求,所以利用音乐审美教育催发学生创造力可谓是明智之举。音乐审美教育给予了学生足够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它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思维,而且对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参照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标准,开展了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校所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绝不是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而是借助于学到的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素养、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此为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音乐天地里感受美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并最终塑造健全且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晓鸣.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3)

音乐作用 篇6

关键词:游戏;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游戏化教学模式成为运用最广泛的一项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游戏化教学,而小学音乐成为运用游戏教学最为普遍的前沿阵地。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显著提升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游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完成音乐学习。教师将抽象的音乐教学具象化,把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对于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即兴创作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小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要教会小学生熟知五线谱。很多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不管学生能否理解乐谱内容。把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面对晦涩难懂、枯燥无趣的乐理知识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手脚并用,利用小学生天生的好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在对小学生进行五线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阶做成大贴纸,把不同的音符分别贴于学生的身体部位,教师说到哪个音符就让学生展示其相对应的身体部位。还可以把音阶按照其本身具有的阶梯性,在黑板上用楼梯的图案展示出来,每一阶楼梯都代表一个音符。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节奏和音准也都是小学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节奏和音准的音乐,不能称之为音乐,只能叫作杂乱无章的噪音。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哪个地方该强哪个地方该弱,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音乐游戏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做到解放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回归本真自然。比如在学习《快乐的节日》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看乐谱,一边唱。在区分高音区和低音区的时候,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来帮助小学生进行区分。在高音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百灵鸟的声音进行演唱,在低音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老黄牛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演唱的同时用拍手来打拍子掌握节奏,用跺脚力度的大小来分别代表乐曲中的强音和弱音,让学生边玩边学,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熟练识谱,同时还能锻炼其听力,提升乐感和节奏感。而且这种趣味性极强的做法可以最大化地调动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枯燥的乐理知识到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主要形式

音乐游戏教学作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的新型教学方式,尤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积极展开教学活动。

2.具体过程

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游戏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也加入教学环节中来,更要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始前,教师充分分析与理解音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把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使音乐教材内容可以脱离课本,落实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小学音乐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同时,教师要掌控游戏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在整堂小学音乐课里一直在玩游戏。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比那个小组在唱歌的时候声音最大,音最准确。小学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游戏使其趣味性得到提升,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被激发,音乐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改善。

总之,通过把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了小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还应该加强对音乐游戏的应用,并且积极进行该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宪发.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3):127-128.

[2]李淑艳.将音乐游戏巧妙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J].新课程(上),2014(3):123.

民族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借鉴作用 篇7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借鉴

本文仅就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的关系, 从民间戏曲及民间歌曲两个方面对流行音乐的创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一次探索性的比较研究, 希望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及民族音乐在现时代的地位与作用。

一、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简述

1、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所谓流行音乐, 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欣赏并流行一时的器乐曲和歌曲。它植根于大众生活得丰厚土壤之中, 旋律简单、音域较窄、和声上较少用特殊的和弦, 主要强调歌词中感情的流露, 特别是西方摇滚、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入, 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得动感、有力[1]。

2、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 流传在民间的, 表现民间生活, 生产的歌曲或乐曲。狭义地讲, 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 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 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 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民族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借鉴

1、民族戏曲音乐的借鉴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已独特的地方音乐 (包括剧种) , 如广东的粤剧, 河北的评剧, 陕西的秦腔等。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最具实验性大众化的音乐, 当然也要用戏剧曲艺的手法来谋求创新。刘欢的《情怨》, 这首歌具有京剧的行腔特点, 尤其是结尾的拖腔, 京剧韵味更是浓烈, 简直分不清它是京剧唱段还是流行歌曲。王力宏的《在梅边》, 则借用了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故事情节, 并在音乐中直接加入该剧的几句原唱句, 并模仿该剧唱法有慢到快的特点, 将昆曲的唱腔及该剧的特点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不仅展现了流行音乐的元素, 更吸引人听觉、让人为之一震的是音乐中中国戏曲的加入, 及对牡丹亭爱情故事的叙述[2]。当然, 流行音乐对戏剧曲艺的手法和风格的借鉴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但却从一个侧面经典地证明了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活跃是全面而充分的。

2、地域民间歌曲的借鉴

西北风, 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记录。是大陆原创歌曲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也涌现了一批真正有代表性作品和实力歌手。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加之摇滚节奏的配乐, 摇滚或流行歌手的现代唱法等处理演绎, 使西北风歌曲成为家喻户晓风靡海内外的流行风潮。其中以崔健的《一无所有》, 杭天琪的《信天游》, 胡月的《黄土高坡》最为突出。这些歌曲采取了陕北民间音乐的音调, 形成了城市创作民歌的回归。“西北风歌曲, 明显地引进了欧美摇滚思维, 挖掘并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内容具有批判意识, 风格慷慨激昂, 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 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此后, 陆续出现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及歌手, 李娜的《青藏高原》, 李琼的《山路十八弯》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腾格尔, 他一直坚持把自己的音乐创作扎根在蒙古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一席之地。这些创新歌曲, 都是从传统音乐中提取了最适合于歌词内容及歌曲形式的音乐元素, 以现代创新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的作品, 这些歌曲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神致意韵,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新的音乐艺术形象以及生动感人的歌唱表达效果, 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传唱至今弥久留香。

三、结语

1、对民族音乐的借鉴, 拓展了流行音乐的创新空间

民族音乐的元素, 对流行音乐的创作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中国有着数千年文明的音乐文化史, 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 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为流行音乐的创新与创作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素材。

2、对民族音乐的借鉴, 增强了流行音乐的生命力

文中所列事实证明, 以民族音乐为载体的流行音乐是能有持久性的。随着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的冲击, 给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 其核心的美学品质依然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 它的生存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扩张和延伸。而且伴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成熟, 其内容活跃着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只有坚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兼收并蓄国际乐坛前沿的东西, 使得传统精神与现代艺术碰撞、交融, 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流行音乐的生命力。

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诸多元素的借鉴, 不仅证明了了民族音乐所具有的资源价值和文化价值, 而且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打开了更为宽阔的通道。流行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这块肥沃的土壤, 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 创作更多民族化的音乐作品, 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徐文:《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流行音乐情结》, 《艺术教育》, 2007年第6期。

音乐作用 篇8

关键词:网络音乐传播,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音乐学者开始关注音乐学中的新的学科方向。其中, 最重要的是对音乐文化中音乐传播现象的多层面思考。其中包括了对音乐传播的一般性介绍以及音乐传播在具体的音乐行为中的表现形式, 如音乐剧、音乐记谱中的音乐传播价值、音乐表演中的身体语言、歌唱活动的传播形式、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传播等。而在我国, 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音乐的技术传播出现了一个更新的领域。这就是互联网 (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 开始为音乐传播服务。这种音乐传播方式, 是音乐技术传播领域中的新的创造和新的起点, 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和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音乐传播的定义

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 (包括新闻、知识、音乐等信息) 传播活动。网络音乐传播是继口语传播、乐谱传播和电子音乐传播之后的第四种音乐传播方式。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 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而网络音乐传播就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 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 从而达到其音乐文化传播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

二、网络音乐传播的特性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本身就具有拥有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多功能、可互动、跨文化等六大特征, 而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网络音乐传播也从网络传播的特征中引申出自身独有的五大特性。第一, 实时性:过往的音乐期刊、唱片、广播电视等音乐传播媒体, 大部分得通过访问、印刷、录制、派送等工序才能实现其传播目的, 这使得传播时间大大延迟。网络音乐传播的出现,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实时性, 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所发布的音乐资讯。第二, 反复性:在网络音乐传播世界里,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自己喜爱的任何格式 (音频、视频、flash等格式) 的音乐文件进行下载和收藏, 并对其进行反复的欣赏、观看。这就是网络的音乐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在传统舞台表演、电影、广播电视等传播活动中根本不能达到的反复传播和接收音乐信息的可能性。第三, 主动性:对于音乐接受者来说, 网络音乐传播已给他们带来了最大的主动性。主动地选择音乐, 主动地试听、下载并将音乐复制到其它载体 (如MP3随身听等) 。尽管有的下载要收费, 但音乐网民依然有主动选择是否接受这种收费的权利。第四, 交流性: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接受相互之间可以及时地进行艺术性或技术性交流。终端传播链上的反馈信息可以迅速地回到传播源。这种交流以多种方式的反馈链接 (如聊天、帖子、电子邮件) 来实现。音乐传播者与音乐受传者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 是人类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在数字化时代的一项别出心裁的回归。第五, 自由行:创作者能自由而充分地在互联网络上展示他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创造行为, 是属于一种网络上公诸于众的作品发表行为。这对于音乐在音乐商品载体 (唱片、录音录像带、广播电视和某些演出活动) 的依赖和受其束缚性来说, 是一种根本的、彻底的解放。

三、网络音乐传播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网络音乐传播是继口语传播、乐谱传播和电子音乐传播之后的第四种音乐传播方式。它彻底地打破了地域的界限, 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为音乐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实现了音乐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方式的交互化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化。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向学生上传、发送有关的教学内容材料, 学生可在网络上进行对应的下载、接收材料, 并通过对该材料的学习或在该材料的指导下利用其它的媒体及参考资料进行学习, 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可采用在线视频教学, 以实现双方不同空间的同步学习。传统的面试不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途径, 网络教学的出现, 使得音乐教学也开始互动起来, 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多半是教师在讲, 学生在听, 网络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学生们可以在课后通过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等方式直接与老师在网上交流,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吸收教师所授的内容, 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思维特点。让学习者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网络传播具有跨时间、空间和地域等优势, 从而使得音乐教育得以在空前广阔的范围内发展, 也因此推动了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继而出现了网络图书馆、电子音乐图书和网络电子期刊等跟音乐教学相关联的网络资源产物。一是避免了时间的限制。现实的图书馆绝大部份是采用人工管理方式, 一般有开放时间规定, 这样给有需要的读者带来诸多不便, 而网络图书馆不但没有时间的限制, 更是节约了很多往返图书馆的时间。二是打破了空间地域的限制。学者们很多时候会因自己的理论研究情况, 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 但是现实的图书馆很难做到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但网络图书馆可以避免这一点, 因为网络图书馆有海量的信息资源, 不管你所需的资料有多远, 也能足不出户检索和获取需要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电子音乐图书和网络电子期刊也因而面世, 电子音乐图书指的是通过互联网下载和显示电子图书的专用硬件的阅读设备, 而网络电子期刊则是反映有关理论科研成果的网络期刊。网络图书馆、电子音乐图书和网络电子期刊的出现, 不仅有利于图书馆藏书更为全面, 也避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借阅所造成的破损和摆放时间长久导致书籍的褪色, 而且更是在音乐教学方面赢得了便利。

四、网络音乐传播在音乐表演中的影响和作用

音乐表演是音乐传播的一种表现方式, 承载着音乐的二度创造性, 唯有通过表演才能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但是, 作曲家与音乐表演者之间往往会因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差异而造成音乐作品真正的魅力无法完整的展现给欣赏者。而网络音乐传播方式的诞生与发展无疑令音乐表演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不仅使得作曲家与表演者之间的二度创造性差异逐渐减少, 且对音乐表演的影响和作用也是触处可见。第一, 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融合:在于过往的传统音乐创作与演译历程里, 通常都是利用分工合作制来实现音乐创作、表演、指挥等工作。这样一来作曲家和表演者之间就形成了作品思想的差异性。而网络音乐传播方式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消减了音乐创作者与音乐表演者中间环节的差异性。音乐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通过电脑音乐软件制作出各种和声、配器等;更是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电子装置合成人声而成的虚拟歌唱演员来对所创作的歌曲进行演唱。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音乐创作者不必再束缚于音乐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即可直接将其音乐创作成果上传于网络当中供大众欣赏。真正做到创作与表演的融合。第二, 观看表演的便捷化:在电视传播媒体出后现, 人们开始可以在家中的电视上观看演出的现场直播, 然而, 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贴合人性化的需求, 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观看特定时间演出的现场直播, 也可随时随地重复观看其演出内容, 不必因为来不及看直播而错过了精彩的内容, 大大减少了因时间、地点、交通等不便因素的影响。

五、网络音乐传播对音乐观念的影响和作用

具有实时性、反复性、主动性、交流性和自由性的网络音乐传播, 为当代人的音乐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势已导致当代人的音乐观念起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表现为音乐创作观的变化, 音乐制作者只要把完整的创作演译成品放上互联网, 那么该音乐作品的社会传播与社会交流活动就已开始进行。创作者和音乐受众之间也可就作品进行直接的、及时的感观和艺术交流, 让社会的音乐创作水平无形中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是一种创作思想的解放、思维方式的解放、创作行为的解放和音乐传播的解放。其次是音乐审美观的变化, 音乐审美观的变化在于体现出人们对音乐创作成果、音乐语言的新追求、新适应和新感觉。网络音乐传播的出现使得创作者得到空前的解放, 从而也让人们对音乐这种探索和追求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得到了强化。过去的封闭式创作思维格局被彻底打破, 全新音乐语言也会因应不同的社会音乐需求而随之诞生。最后是音乐价值观的变化, 音乐作品从进入网络“管道”那一刻起就已经变成了“自来水”。网民们可以在歌曲网站上对歌曲随意进行试听、下载、复制、删除, 却花费极少的金钱甚至是免费进行这一切活动。网络音乐传播的“自来水效应”正无情地冲刷着当代年轻人的心, 人的音乐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大众的审美精神价值也消解了。

结语

虽然网络数字化的时代给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生活等音乐传播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 我们并不能低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网络音乐传播的背后, 不仅使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融为一体, 而且也令音乐分工将变得越来越模糊, 使得欣赏者感受音乐的真正魅力被淡化, 和网络音乐传播对音乐价值观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一项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用来代替旧的东西, 而是用来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 我们在面对新科技的浪潮的同时, 应当更合理地利用络这一传播媒体工具, 将音乐传播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人类审美理想的时代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曾遂今.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 (上) ——当代音乐传播理论探索思考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2]戴黍.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修子建.新媒体时代的音乐状况[J].中国音乐学2009.3.

音乐作用 篇9

关键词:音乐,要素,鉴赏,作用

音乐鉴赏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 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音乐教师无论面对的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亦或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 都应明确音乐欣赏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 本人认为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 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 对于丰富情感, 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 不能单纯的泛泛而听, 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 (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 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 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 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要素在音乐情景 (场面) 变化中的表现作用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 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 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 如钢琴作品《扎红头绳》, 第一段的旋律轻快而诙谐、力度较强, 速度较快;再加以左手二度不协和的碰撞, 极具民族特色。第二段旋律突然变得较慢, 十分优美而舒展, 左手伴奏用分解和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通过这种慢与快、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就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要素在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中的表现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 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 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 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 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对音乐教学来说, 不仅尤为突出, 而且, 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学的本质来说, 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 虽无语义, 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 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 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 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欣赏中, 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 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 不断丰富欣赏者的情感体验, 提高欣赏者的情感强度, 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 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 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 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作为教师应该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 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 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 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 情绪甚至会相反。在欣赏音乐作品时, 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 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将《唱支山歌给党听》A段优美的旋律与B段音乐进行比较, 第一段音乐是:舒展的, 用中庸的速度描述了作者对党深深的爱恋之情。第二段音乐突然音域降低, 速度变慢, 体现了旧社会国民党反动派对老百姓的奴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不幸的情绪。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情绪的比较, 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音乐要素在音乐体裁形式中的表现作用

音乐欣赏中应该注意典型节奏、节奏型对音乐体裁的确立与甄别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进行曲、舞曲、抒情乐曲或歌曲等作品的聆听, 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等演奏或演唱形式。通过对《打靶归来》的欣赏, 能够使学生了解强弱交替的节奏与战士行军步伐的节奏相结合可以确立“进行曲”这一体裁, 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再比如通过聆听肖邦的《圆舞曲》, 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三拍子咚、嚓、嚓, 咚、嚓、嚓的舞蹈场面, 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 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叙述, 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 “受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音乐教学中, 深入浅出, 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 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音乐作用 篇10

民族音乐也是一种艺术, 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民族音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现代人民去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学是对民族音乐进行总结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是社会学的边缘学科, 民族音乐学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对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构造、特征及其与该民族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进行分析[1]。民族音乐学期初是由于对民歌的收集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现在人们把民族音乐学逐渐推广开来, 让更多的人对民族的音乐进行学习和发展, 并且让民族音乐与当前的音乐相互融合, 以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

当前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如, 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等, 而且当前音乐表现的方法与歌者的风格、嗓音都有很大的关系。当前的音乐有很强的融合能力, 能够将现在社会的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以应用, 以达到更好的表达和表现效果。无论音乐的发展和教育怎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它始终不能够脱离民族音乐学而单独存在, 当前的音乐形式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 甚至是因为民族音乐而产生的。所以当前音乐教育也离不开民族音乐学的支持, 需要考虑民族音乐学的作用, 并且充分利用民族音乐学使当前音乐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1、民族音乐学对当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民族音乐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追逐流行趋势增强而逐渐地走向没落, 相反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情日益增高, 因为民族音乐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1.1 民族音乐学丰富了当前音乐教育的内容

音乐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内普及开来, 越来越多学生体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 并且深入的去学习音乐, 当前的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 并且还是学生能够提高自己演唱和表演能力。但是现在高校音乐教育大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够很好地使学生专业与实际相结合, 如果融入民族音乐的元素, 那么就丰富了当前音乐教育的内容, 使流行时尚与传统的元素相互结合, 这样才能够取得当前音乐教育更好的效果。也只有内容丰富且多样性较强, 才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较为全面, 并且能够将民族音乐应用于音乐创造中, 为人们呈现出更好的音乐, 同时也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

1.2 民族音乐学提高了当代音乐教学的质量

评价当代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直接表现是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 学生能够有较为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功底, 并且能够很好地进行音乐表现和创作, 能够说明音乐教育的质量较高。民族音乐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知识更加丰富, 并且能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将更多民族音乐的元素和演唱技巧应用与当代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之中。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得到提升[3]。

1.3 民族音乐学使当代音乐教育意义更丰富

民族音乐学是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一种唯美阐述, 是各民族人民对自己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等一些本土元素的展示, 所以民族音乐学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进行传承和发展。当代音乐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一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民族音乐学融入当代音乐教育能够使当代音乐教育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使其能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2、改善当前音乐教育方法

当前音乐教育虽然在蓬勃开展中, 但是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革[4]。

2.1 音乐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音乐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和练功房之中, 当代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让音乐教学体现生活中的细节, 才能够使音乐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收, 并且是才能使音乐更加真实。当前音乐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应该时刻关注现实中音乐发展的趋势, 使教学有的放矢。当前音乐教学还能够通过现实中的一些节目和选秀平台, 让学生能够参加一些音乐方面的竞技活动, 或者学校自行组织活动, 借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

2.2 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学融入当前音乐教育中

现在音乐教育在热衷于时尚和流行的同时, 不能够将民族音乐忘却, 民族音乐能够流传至今有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 所以要将民族音乐学的精华更多的应用于当前音乐教育中。将民族音乐学融入当前音乐教学, 一方面, 可以将一些民族音乐的乐器或者演唱形式与现在音乐结合, 争取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形式;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背景, 让学生有更好的创作灵感和基础。

3、结束语

民族音乐学流传至今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和感情得到更好的全是, 是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音乐, 当前的音乐教育不能够脱离民族音乐学而单独发展。只有把民族音乐学更好地融入当前音乐教育中, 才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 使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并且也能够使民族音乐这种具有独特地位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方面, 我国在学校也逐渐普及了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民族音乐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是现在音乐教育很好进行的基础, 而且民族音乐学能够给当前音乐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可能, 让现在的音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文章对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阐述, 总结民族音乐对当前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改善当前音乐教育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当前,学生

参考文献

[1]布鲁诺内特尔, 民族音乐学研究[J],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08.01.

[2]杜亚雄, 民族音乐学概论[J],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06.01.

[3]尹爱青, 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J], 2009.05.01.

如何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篇11

关键词:发挥;音乐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77-0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它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二十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发挥音乐对学生的育人作用,用音乐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合格的音乐师资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关键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欲明人者先自明。”要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教师的立足之本。而当前在乡镇中小学,音乐师资奇缺的状况依然存在,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兼职的教师音乐素质低下,有的不会弹琴,有的唱歌跑调,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调,学生上这样的音乐课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更谈不上美感了。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的修炼。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五讲、四美”几个方面的素养:五讲:(1)讲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做人梯;(2)讲思想:必须具有敏锐的思想,能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能用正确的世界观来评论音乐作品。(3)讲专业:有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有指导音乐课外活动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4)讲学习:努力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各门科学。(5)讲创新:敢于把先进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中。四美:(1)心灵美:包括美好的品格、情感、情操、意志和智慧。(2)气质美:学生不仅通过音乐获得良好的陶冶,而且从音乐教师良好的修养、气质表现中吸取养料。(3)仪表美:是教师心灵、气质以及文化修养的外化,是学生直接审美的对象。(4)教态美:是教师综合性教学能力的形象表现。教师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直接显露在学生面前,不管自觉与否,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既是直接的感性的同时又是潜在的持久的深刻影响。鲁迅曾说过:“中国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生长天才的土壤。”由此可见,要想有高素质的学生,首先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人格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及时为自己充电,及时进行再教育,修师行,博师长,炼师功,铸师魂,加强教师素质道德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修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二、选好音乐教材,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保障

音乐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的影响,有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心田。多听高尚的音乐,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也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很重要。只有选好音乐教材,才能发挥音乐积极育人作用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上精选的音乐,大都是经历了时代沉淀的经典,是音乐美的精品。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些音乐麻木?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环境、经验、教育。这些不是不可改进的。音乐老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如何提升?有很多技术,需要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等方面的足够能力和经验。比如:(1)老师本人对音乐的美要敏感,能准确地捕捉住音乐最具魅力的元素,能选择最美的元素和学生分享。(2)音乐老师的沟通技术(范唱、伴奏、指挥、配器等诸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好,能传神地把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引起美感共鸣。(3)能遵从音乐审美培养的规律进行教学。从具备浅显直观的美的音乐起步,逐渐迈入具备更深刻更复杂的美的音乐。在由浅入深的教学进程中,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要及时跟进,学生才能在新的知识情感层面上去接纳和领悟更复杂高深的音乐美。这些需要老师足够的素质。(4)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经验,不要和时代脱节,和学生形成审美代沟。固步自封、知识老旧、还动不动就瞧不起学生的音乐老师,连走近学生的可能都没有,怎么去引导他们呢?(5)教师要学会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中寻找教学材料。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材:选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歌曲,让学生学会一首歌,还能了解一段历史或背景。如,《阳光三叠》、《校园夕歌》、《毕业歌》、《共青团员之歌》等;选具有符号意义的经典名曲或民歌,这些歌曲的旋律是学生们必须熟记的经典旋律。如,《欢乐颂》、《念故乡》、《故乡的亲人》、《雪绒花》、《茉莉花》、《樱花》等;选有真情实感、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并引起他们共鸣的歌曲。《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等;选旋律优美流畅、适合初中学生年龄演唱的具有校园歌曲风格的歌曲。如《橄榄树》、《东方之珠》、《桅子花开》、《校园的早晨》、《踏浪》、《兰花草》等;选能激励他们勇往向前,在他们聚会或集体活动时可以激情齐唱的歌曲。如《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海阔天空》、《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一千零一个愿望》等;还可以选一些适合初中学生演唱的英文歌曲,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总之,流行音乐本身也是一座教学材料的宝库,老师要慧眼识珠,善于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材料,实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

现编教材是有专家把关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完整的文本。但是我们要看到,教材不是圣经,它只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需要借助的一个工具。只要把握了《课程标准》,只要理解了教材内部的学科知识结构框架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增删替换。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精选好的音乐,教师还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乡土教材进行教学。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新手段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一张嘴、一架琴、一本书”,教学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艺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现代中学生,个性的叛逆,心理的早熟,使他们早已不满足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它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

觉全部调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而这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音乐课堂上。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就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1.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情感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幻灯片外,还可以放映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感染功能

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道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时,教师可制作幻灯片,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播放歌曲的演出录音,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美感功能

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

如在教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而这种方式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 篇12

一、旋律线

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 是旋律音进行的距离 (音程) 和方向所造成的。一段文章要有中心思想, 旋律线就像乐曲的思想主题。不同类型的旋律线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有规则地采取小音程上下起伏的旋律线通常表现微波荡漾一般的形象:

水平线或单音调的旋律线通常表现庄严肃穆的情绪。

威尔第《奥瑟罗》第四幕的《圣母颂》

波动幅度较大的波浪形旋律通常表现活跃奔放热烈、激动的情绪, 如:

肖邦《华丽的圆舞曲》

二、节奏

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配合方式, 缓慢的节奏通常表现平静、深沉或悲哀的情绪;快速的节奏通常表现活跃, 兴奋或愉快的情绪;切分节奏通常表现紧张或不稳定得情绪。一定的节奏型往往和一定的体裁特性相联系;如进行曲的节奏型、圆舞曲的节奏型等等。节奏型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1、节奏重音——乐句或乐节的开始音常为节奏重音, 不管它在节拍中的地位如何, 如:

2、感情重音——为了表现的需要在弱拍设置的强音, 为感情重音:

三、节拍

节拍就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交替。节拍的单位是小节, 小节中的强拍和弱拍的关系有如下图表所示:

四、速度、力度

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是变化无穷的快——慢、强——弱的对比和渐快和渐慢、渐强和渐弱的色调变化不仅有着巨大的表现作用, 还在作品的节奏上起着组织作用, 在很多作品中, 速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在另一些作品中, 力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力度的自弱而强、自强而弱, 常引起视觉上的自远而近、自近而远的联想。速度的实际效果, 常常要和节奏和节拍结合起来考虑, 力度的实际效果, 不能单纯根据铺子上的pp, p, mp, mf, mff, f, ff等符号来判断, 而要和音区、音色、奏法、声部的多少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许多古老的作品原来并没有标记着速度和力度的符号, 不同演奏者所做的不同的处理, 对于内容的表现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五、音区、音色

音区的高低和声音的色彩与紧张度有密切关系。音区的扩大对于加强力度和造成高潮起着很大的作用, 像高音区和低音区同时发展比单纯想高音区或低音区发展力度要强得多宽阔的音区还常常能引起辽阔的自然界的联想。

人声和各种乐器各有不同的音色, 人的音色随人而易, 有显著的个性, 为任何乐器所不及。各种乐器单独的银色和音色的配合可以产生无穷的变化;大体上说, 木管乐器常于表现田园风味, 铜管乐器常于表现威武、雄壮的气概, 打击乐器长于表现戏剧性效果, 弦乐器长于抒情。在音乐作品中, 有些乐思具有鲜明的个性, 始终和一定的银色相结合, 有些乐思则在音色上不断发展, 因而获得了鲜明的色彩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2月第3版

上一篇:IP网络安全存储下一篇:应用类型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