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共12篇)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1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愈发规范, 市场竞争也将越发激烈, 税收筹划将成为了中国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的合理避税,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实质上是企业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税收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
成功的税收筹划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变轻, 又能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 使企业在政府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获得更大的发展。税收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它不仅涉及企业的利润, 而且还和股东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开展税收筹划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 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有其不同的经营特征、管理策略、财务风险, 如何通过税收筹划减轻其税收负担,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已成为当前企业所关心的大事。
二、税收筹划的意义
(一) 企业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
企业的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或合法避税, 主要是指纳税人在详细了解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 在保证不直接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 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差异规定, 改变企业的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 以达到避税或减轻税负的行为。它实质上是企业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税收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税收筹划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变轻, 又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 对政府、对企业都有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 一方面, 企业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过程中, 主体利益观念日益强烈。税收无偿性的特点, 使得税款支付成为资金的净流出, 是既得收益的一种丧失。因此, 如何在不违反税法而又充分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下, 预先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 达到合法地减少税款支出, 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 在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上, 纳税人的定义具有可变通性;纳税范围具有一定的弹性;纳税依据具有可调整性, 税率具有差异性, 这些都使得税收筹划具有可能。再者, 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国家对偷逃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如果企业采用偷、骗、欠税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 不但纳税人要承担受税法制裁的风险, 而且企业的声誉这和社会形象也将影响, 将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企业必须用合法又合理的手段来达到其财务目的, 即只有在不触犯税法又不违背税法立法意图的前提下实现的税负最小化才是有效的。于是, 税收筹划, 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二) 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条件
避税活动虽不违法, 但仍需要在经济上和精力上付出一定的代价,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成功地进行避税的, 那么获得成功避税的企业纳税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第一, 纳税人要有一定的税收法律知识, 懂得什么是合法的, 什么是违法的, 以及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这样纳税人就可以在总体上确保自己的经营活动和有关财税行为的合法性。第二, 纳税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税务知识, 经办人最好已取得相关资格, 这样, 他对政府征收税款的方法就有了很深的了解, 也能知晓税收管理存在的某些缺陷。第三, 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受益, 因为避税活动往往要经过专门人员的筹划和设计, 必然要产生相当一部分的税收筹划费用。假若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小, 那么, 由避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或许只够支付税收筹划费用和设计人员的劳务。因此, 纳税人就可能会放弃其避税的努力。
(三) 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看税收筹划应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 其目标也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也就是说, 企业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 不能一味地只考虑降低税收成本, 而忽略该实施筹划方案所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 必须综合考虑所采取的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绝对值。因此, 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实施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税收筹划, 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 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的规定, 借此逃避税收;第二、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第三,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环境的变更。企业的税收筹划的实施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 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制定的,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 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 那么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就需要相应的、及时的、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业才能充分地享有各种权利。2、稳健性原则。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 并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任何纳税人要想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都必须权衡节税利益和节税风险之间的关系, 节税的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各种节税的预期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如税法允许企业负债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 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 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 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 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 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 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所以说,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 就有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权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创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来实现的, 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的财务决策, 必须服务于它。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 片面追求“节税”, 势必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营销决策和生产决策。4、综合性原则。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取得效益。但是, 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 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 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是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 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有可能会带来的相应机会的收益。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 是综合考虑的结果。一方面, 企业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 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 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一种税少缴了, 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 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 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 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 要引进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5、事先筹划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必须先研究国家的企业税收法律之间的关系, 找出差异性, 根据这种差异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 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 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四) 现代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意义重大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力。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 目的是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首先, 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 有利于规范其行为, 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 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运行, 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 税收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第三, 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的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 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 只有如此才能使筹划的方案得到最好实现。因此, 开展税收筹划也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 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综上所述, 税收策划的意义十分重大。
三、现代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特点分析
(一) 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
企业生命周期概念是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 (LARRYE.GREINER) 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此后, 尼尔森 (NELSON, 1982) 和温特 (WINTER, 1984) 等学者, 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邱吉尔 (CHURCHILL, 1983) 、奎因 (QUINN, 1983) 和艾迪斯 (ICHAK.ADIZES, 1989, 1999) 等人, 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 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现代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 各个阶段都有其特征。
(二) 企业生命周期的特征
初创时期。这一阶段的企业生产设备简陋;生产规模小, 产品市场份额低, 经营风险大;企业组织结构简单, 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 管理体制采取集权模式;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投入的股本;企业盈利能力低, 负债低。但企业由于规模小, 正可谓“船小好调头”, 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机制灵活而富有弹性。
成长时期。经过初创时期, 企业就进入了成长时期。在该阶段企业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系列, 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业绩增长速度加快, 经营风险逐渐减小;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已建成, 分权经营的管理模式逐渐得到完善, 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不断被吸收到企业中来。此阶段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按照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反项搭配的原则, 开始实施积极的财务策略, 负债增加。
成熟时期。此时企业的内部单位已经走向多元化和集团化, 企业能更有效地进行日常业务流程的协调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而促进企业的低速持续成长。但企业在成熟后期, 原有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 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企业效益开始下降。在此阶段, 企业执行稳健的财务策略, 负债达到最大。成本的上升、内部官僚主义倾向的出现, 导致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或通过分立、合并、资产重组等形式, 完成业务的蜕变和管理体制的改变。
衰退时期。衰退期的企业表现为几种情况:一种是在成熟前期的企业未实现后期的蜕变而衰退下来;另一种是在蜕变后企业自然进入衰退期;还有一种是经蜕变后, 企业成为超级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新的成长阶段。无论发生哪一种情况, 都说明企业在遵循生命周期规律。处于衰退期的企业, 其产品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新产品试制失败, 或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接受;管理阶层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严重, 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士气低落;出现亏损情况, 股票价格逐渐下跌。此时, 被竞争对手接管、兼并的可能性增大, 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四、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税收筹划
根据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所呈现的财务特征, 企业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初创期的资本集聚策略, 通过权益资本建立利益相关者同盟;成长及成熟期的积极稳健的财务政策, 保持与规模扩张、利润增长相适应的筹资额度、从而加强成本管理、保持成本领先的战略等等。税收筹划在这几个阶段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按照笛卡尔的方法论, 实施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应是“从大处着手, 小处完善”。
(一) 企业初创期所得税合理避税的具体方案和具体案例分析
企业在初创期, 通常经营风险较大、资金紧张。此时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以达到在竞争中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优势的目的。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某A企业为商品混凝土生产、泵送及销售企业 (以下简称A企业) , 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受商品混凝土产品特性的制约 (因为商品混凝土最佳经济运输距离约为15公里范围内) , A企业在同一城市不同的区域设置了3个同等规模的混凝土搅拌站。假设每个搅拌站年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50万方, 当年搅拌一站盈利200万元、搅拌二站盈利250万元、搅拌三站盈利300万元、A企业本身由于管理人员成本等因素亏损150万元。如采取子公司运营模式, A企业由于亏损当年不需缴纳所得税 (假设当年为亏损第一年度) , 但A企业的三个搅拌站子公司分别应缴纳所得税50万、62.50万元、75万元, 整个A企业共缴纳所得税187.5万元;如采取分公司运营模式假设盈利条件和金额一样, 筹划后A企业应缴纳所得税共计为150万元, 可节税37.5万元。
(二) 企业成长及成熟期增值税的税务筹划及案例分析
处于成长及成熟期的企业, 业务发展迅速、经营规模扩大。随着经营收入的增加, 应纳税款绝对额增大, 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详读财政税收政策、把握多种应对方法如:调整会计核算方式、把握坏账冲销的时机、固定资产 (不动产) 的折旧方法的采取、存货估价、费用摊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等, 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尽量使税收成本最小,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增强企竞争力。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某A企业为商品混凝土生产、泵送及销售企业 (以下简称A企业) , 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年规模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120万方、年销售收入38400万元 (其中:泵送单价为65元/方含人力成本) , 其中标号在C30以下的商品混凝土占60%, 即72万方、销售收入19500万元。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9号) 第二条第三款规定,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 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商品混凝土是适用该规定的货物之一。由于A企业生产混凝土所需的黄沙、石子、粉煤灰等原料很难取得正规发票, 进项税额无法准确取得, 因此, 该企业选择了适用6%的征收率来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1562号) 第一条第四款规定:“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
筹划前, 企业将所有品种的产品销售综合核算, 销售单价中包含泵送费用, 以综合单价320元/方为例, A企业年生产销售收入为38400万元, 应缴纳增值税2174万。筹划后可考虑将A企业以存续分立的方式分立成两个公司, A企业继续存在, 新设立B运输公司, A企业将其运输车和泵送车辆投资过户到B运输公司名下, 则B运输公司成为A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根据增值税有关规定, 企业通过分立的形式进行车辆过户, 是无须缴纳增值税的。因此, 变更A企业的营业范围和设立拥有自有车辆的运输公司是完全可行的, 且该分立行为的成本也不高。A企业可以在销售商品混凝土时, 与B企业一起和承建方项目公司C企业分别签订合同, 这样A企业和B企业共缴纳增值税1966万元。
同时A企业也可采取一下税务策划方案:销售会计核算按产品品种明细化, 成本会计将原材料消耗品种比例明细化, 产品质保检测分品种报告等。在不考虑泵送费用分列的情况下, A企业生产标号在C30以下的产品免征增值税及附加为1214万元。
A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化及生产管理精细化, 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五、结束语
从以上的论述及实例中可以看出, 税务筹划不仅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 更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内容。总之, 税务筹划是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 成功的税务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减轻, 又可以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除了要搞好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技术创新, 还应进行详细的税务筹划, 最大限度利用合理避税这个重要的途径, 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定要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进行, 由于税法作为一种法律既有稳定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动性, 所以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该时刻关注税法的变化, 同时要切合自身的发展状况, 符合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
摘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有其不同的经营特征、管理策略、财务风险, 怎样通过税收筹划减轻税收负担,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已成为当前企业所关心的大事。成功的税收筹划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 又能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 使企业在政府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税收筹划,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欣.战略性企业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01) .
[2]兰凤梅.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J].冶金财会, 2008, (01) .
[3]李争艳.合理避税方法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1) .
[4]邓娜, 吴君民.试论企业税务筹划与合法性避税的界限[J].价值工程, 2008, (01) .
[5]伊查克, 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3-10.
[6]唐海滨.企业生命的秘密—兼论与社会科学有关的话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5-20.
[7]刘芳.论资本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J].经济与管理, 2004, (01) :23-28.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2
初创期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由于企业的各种条件还不够完善,在这个阶段,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用人的风格应当为唯才是举,对人才不求全责备,只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都可以用。从历史上看,大凡群雄并起时,所选的人往往都是有瑕疵的,在那种特定条件下,只要能立功,哪怕犯下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之事也可容忍。如桃源三结义的关羽,身上就背着一条命案,但刘备却没有嫌弃他。
成长期
在企业已经站稳脚跟、稳步发展的时候,很多条件已经和初创期有所不同。这时的企业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也有了一定的名声,但快速的发展使得企业往往在用人方面捉襟见肘,并且老板的个人能力也受到各种挑战。正如,中国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所说,有些地方成了老板发展的瓶颈,管理的本质,就是拥有不断发现瓶颈和解决瓶颈的能力。当老板这种能力受到挑战时,不知道问题存在于哪里时,或者知道问题存在于哪里但不知用什么方法解决时,这时就应该借力于职业经理人了,
这时的用人风格应该是广纳贤才,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大量选拔、任用和培养潜质较好的年轻人,形成人才梯队,并适时淘汰不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考虑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因为此时企业的竞争往往成了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人才,是竞争的最关键的因素。
成熟期
企业到这个阶段,事业基础已经十分稳固,人才队伍也已经基本成型,用人的主要风格应该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保持和加强队伍的战斗力,避免发生内耗,同时,根据形势变化适当引进人才,为企业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保持队伍整体能力与时俱进。
衰退期
企业到了衰退期,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市场收缩,利润下降,企业的各种繁文缛节不可胜数,士气低下,互相埋怨,一些有才能的人开始陆续离开等等。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众多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千头万绪,几乎无从下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人开始着手。这个阶段,往往可以考虑的用人风格就是“治乱世用重典”,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组织机构改革,撤下一批已经不适合需要的人,精兵简政,忍一时之痛,或许还能有重新生存的机会。
当然,以上观点只是泛泛而谈,面对实际情况,往往需要做出特定的选择,甚至是采用完全相反的风格。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3
关键词:企业;大经济周期;应对策略
一、大经济周期环境概述
经济环境一般呈现四个阶段的循环:经济繁荣期、经济衰退期、经济萧条期、经济复苏期等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着各种经济环境,企业要认真研究不同阶段时期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生产者”、“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等的经济行为和各种政策、策略,站在本企业可持续增长发展的角度,针对不同时期及时调整相应的发展对策、策略。
二、经济周期中不同阶段主要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经济特点简要分析
1.经济复苏阶段。整个经济形势处于日渐上升阶段,CPI和PPI值会逐渐提高,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会逐步收缩战线,防止经济过度发展,力促这个阶段不断延长;投资者和生产者,受到效益日渐好转的鼓励,会积极投资,满负荷生产;劳动者和消费者,在经济好转的大趋势下,劳动价值充分体现,收入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同时逐渐增加的消费需求又刺激了生产,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进经济向繁荣高潮阶段进展。
2.经济繁荣(也称经济过热)阶段。随高潮繁荣阶段的到来,投资者、生产者疯狂需求,占有资源,不断增加产能,CPI和PPI也加速上升。资源类商品,受需求旺盛增加,也会加速涨价速度。最终结果是,物价逐渐上涨,通货膨胀了。政府也会加强加息、加税提高银根等调控力度,控制经济增速发展。经济分配逐步向财政倾斜,减少经济池中的资金涌动。虽消费欲望也在增加,但个人收入的增速远低于CPI上涨速度,这个阶段经济活动表现比较疯狂。
3.经济衰退(也称滞涨)阶段。进入该阶段,经济增速明显放缓,CPI和PPI继续上涨,需求减退,各种商品有价无市,资源类商品处于高价位时期,生产企业多数仍满负荷生产,但产品销售却逐月下滑,不得不通过降价来降成品库存。逐渐被迫减少单位商品利润,甚至在略有负利润的情况下保持最低生产,维系原有客户关系,保持市场占有率。
政府会继续维持经济高潮阶段的紧缩政策,同时研究不能让经济硬着陆的后续政策,往往采取的是中庸之策,处于既要控制增长速度,又怕硬着陆导致经济崩溃的两难选择。不断上涨的物价剥夺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同时,企业利润空间减少或亏损,也导致身兼消费者的劳动者收入也随之减少,也消弱了消费能力。物价上涨太快→企业逐利→劳动价值没有同比上涨→消费能力下降→需求减少→企业微利或亏损→劳动性收入减少→消费能力再往下降→市场表现产品供应富足。经济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经济危机逐步到来。此阶段较漫长。
4.经济萧条阶段。随着漫长的下降通道结束,进入了低潮平台,即经济萧条阶段。这时,物价水平处于最高,产大于需,CPI和PPI增速逐渐下降,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政府已悄然将维稳策略转变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激进政策。如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提高存贷比,鼓励投资,给予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增加经济池中的资金。下降到一定程度,供销逐渐趋向平衡。经济复苏在缓缓招手。这个平台期往往无形,过渡很快。部分企业这时表现对政策不敏感,不能先知先觉,畏手畏脚,不敢开足马力生产。企业在经济低迷中,艰难地熬着,等待新的曙光。
三、经济周期中不同阶段企业的应对策略初探
首先企业要有组织相应的经济研究人员,针对不断变化的大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判断现大经济环境所处的循环阶段,这样才能有目标的、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
1.在经济复苏阶段企业的应对策略
确保在本阶段初期完成以前个阶段的项目竣工,并试车成功,确保原有生产装置检修完毕,能够良好运行。保证所有设备满负荷运行,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确保原辅材料低成本购进,产成品销售紧贴市场变化,确保产销平衡,向日渐繁荣的市场要效益,同时,再次对客户筛选和定位,尽快完成市场布局。
2.在经济繁荣(也称经济过热)阶段的应对策略
这阶段企业的技术部门要研究企业的下一阶段发展方向,是选择扩大生产,还是向不同行业转型,做好战略发展调整布局,并就项目选择结果拿出可行性方向,同时获得国家项目批准,是这一阶段技术部门的重心工作。生产部门要保证无事故连续运转,高效满负荷生产,供应部门要确保原辅材料低成本保质保量,销售部门要采取一定营销策略,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总能够以最高价格销售,确保效益能够实现。
3.经济衰退(也称滞涨)阶段的应对策略
在前两个阶段,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自有资金,同时,新项目的规划和立项也已经完成,本阶段企业可先使用富足的自有资金对已立项的项目进行前期进展,同时准备向金融企业申请贷款,为进行再次扩张的资金流动性作好准备。应核算供产销的利润,适当调整生产节奏,维系用户的最低需求,适当减产、停产,平衡供求关系以争取获得最高销售价。
4.经济萧条阶段的应对策略
这阶段要向银行获得贷款,充分利用国家激励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完成前两个时期的项目和新方向扩张目标。
生产部门可根据供产销的利润状况及企业市场战略目标适当組织生产,同时销售部门为迎接下一阶段经济复苏做好新老产品入市前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供应部门应为新项目和新产品方向做好原辅材料采购准备。
综上所述,企业应对策略随经济周期阶段不同而不同,但总的来说应有自己的长远战略规划,并及时随大经济周期变化做出调整,确保企业可持续不断增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德:对目前我国大经济周期内经济发展形势的探讨[J].中国商界.2011.5.
[2]李悦城:我国的企业如何在大经济周期内采取适合的应对策略[J].商业文化.2011.12.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4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资本预算,销售,成本控制,现金流量
自2002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之后, 全面预算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业界普遍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内部各负责单位的预算体系, 是建立在权、责、利结合基础上通过监督、激励及分配的功能来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它能有效的聚合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 是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和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根据企业处在的不同发展时期, 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分为四种方式。本文将浅析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旨在为我国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成长初期——以资本预算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处在产品导入时期的企业在经营和财务上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投资风险系数很高, 新产品的开发及其相关资本投入需要慎重决策。因此, 在这个时期资本支出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主要模式。企业应谨慎做好项目分析和编制项目投资总额预算、各期现金支出预算和融资预算。
资本预算体如下: (1) 投资项目的总预算, 即从资本需求量方面对投资项目的总支出进行规划。 (2)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决策过程, 即从理性决策的角度对项目的优劣进行取舍, 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3) 在时间序列上考虑多项目资本支出的时间安排, 即从时间序列上进行资本支出的现金流出量规划。 (4) 结合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预算, 以保证可行项目的资本支出需要。 (5) 从机制上和制度设计上确定资本预算的程序和预算方式, 包括项目可行性决策, 项目预算、总预算、各时间序列下资本支出预算及最终的筹资预算的编制, 预算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的评审, 资本预算的执行以及资本支出过程的监督, 资本预算的全面评价等。
二、成长期——以销售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成长期阶段, 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 能在多高的价格上被接受, 从而表现为经营风险。由于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的投入、各种有利于客户的信用条件和信用政策的制定而需要补充大量的流动资产, 使得现金净流量仍然维持在入不敷出的状态进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存在, 决定了企业成长期必须将通过市场营销来开发市场潜力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核心目标。因此, 预算管理的重点也应是借助预算机制的管理形式来促进营销战略的全面落实, 以取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以营销管理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步骤为:销售预测需要营销等职能部门全面参与, 确定各营销网络的销售预算, 上报企业预算管理中心, 由预算中心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及区域定位来调整各网络的销售预算。在预算中心与各网络就销售预算最终达到一致后, 由预算中心下达各网络的销售指令, 从而形成对各网络的预算约束。同时, 非销售的其他辅助管理部门, 它们在本质上都属于销售预算管理的支持与辅助部门, 预算中心要通过测定调整各职能预算, 确定并下达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责任, 使其成为各部门工作的标杆和管理依据。
三、成熟期——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大量的销售和较低的资本支出使企业现金净流量为正数, 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此时, 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低, 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所处的市场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市场增长减慢但企业却拥有相对较高、较稳定的份额, 市场价格也趋于稳定。但企业也存在很大的潜在压力, 具体体现在成熟期长短变化导致的持续经营压力与风险与成本下降的压力与风险。在既定产品价格的前提下, 企业收益能力大小取决于成本这一相对可控因素, 如果其他企业的总成本领先, 就会对企业收益形成威胁。因此, 成本控制是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的核心, 形成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所以, 成熟期的产品其利润实现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定价策略, 而是取决于成本管理策略。以成本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预算总成本的基础上, 还需将总成本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各层级管理部门或责任单位, 形成约束各管理部门或责任单位的分预算成本。
四、衰退期——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衰退期的企业, 市场趋于萎缩, 原有产品不被市场所接受, 或被其他产品替代。企业的应收账款多数被收回, 没有确定潜在的投资项目, 因此产生了大量正现金流。如何做到现金的有效收回、有效利用, 防止自有现金被滥用就成为企业预算管理的重点。
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需要用到现金预算, 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并不完全等同于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作为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它只是在降低企业的支付风险, 协调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围绕现金挥手和现金合理支出为核心, 防止自由现金流量被滥用。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分权管理体制, 能够滥用自用现金流量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者, 还包括下级管理人员, 如出纳。
五、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内各部门围绕企业目标的协调运转, 采取相应措施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配置。由于不同企业在制定的战略、所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内部规模和组织结构以及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等方面大相径庭, 因此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各有特色。
按企业发展时期来选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只适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性企业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但是它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为品种繁多的企业或集团其管理的对象最终都会落实到某一产品之上。随着企业内部的分工与管理对象的逐步细化, 下级管理主体往往只对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实施管理, 采用企业发展周期的预算管理模式就可应用于二级或三级管理主体。总部只需对下级的管理主体在预算管理过程上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协调即可。企业总部还可依照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的产品的不同特点, 设定不同预算起点, 制定不同的预算战略与管理体系。
另外, 企业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 还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市场环境、战略定位、员工行为因素、产品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等来全面构建不同种类的预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丁昕.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J].经济论坛.2007 (6)
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5
基层员工思想动态解析
王 侠
自去年以来,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全部投运,新投运机组给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新投机组的电量、电价尚未得到落实,企业经营压力十分沉重。企业安全形势严峻,企业实行“订单式”管理,对企业员工收入带来影响。企业发展形势不利,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瞻望。企业在困境中的发展摸索,也正是员工思想观念发生转型的过程。作为在企业中负责员工思想动态的分析者和把握者,我们应如何正确把握和引导员工的思想行为,推动员工实现自我嬗变,让员工有意识地与企业同担当、共命运,本文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分析基层员工思想行为方式,藉以寻找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一、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基层员工思想行为分析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摸索中前行,会遇到很多困境。而基层员工思想动态波动是最为敏感的核心问题,它足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或阻碍力。下面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从观念、压力、动力、凝聚力、执行力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的思想行为特征。
观念分析: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电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层员工由于受其学历和素质技能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员工很难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在发展,而员工素质没有提高,势必会有优胜劣汰之险。员工会对自身发展前景有更多关注。所以部分员工会继续提高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机遇来临之时,拓宽自身发展的空间。部分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比较长,在原计划经济模式下其自身价值观、生活观、工作理念等形成定式,适应企业改革的能力比较脆弱,因此对改革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员工思想懈怠,工作热情较低,工作效率下降,有拣日撞日之想,不愿为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而改变自身。压力分析: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境,企业四期B厂#2机组没有核准,企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大。企业压力大,势必会把压力传递到基层员工,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基层员工的压力来源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经过改革,人员压缩严重,但生产任务繁重,工作强度较大;二是实行“订单式”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到人,直接影响其业绩和收入;三是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其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显得不足;四是国家能源产业政策调整,对小企业发展不利,员工对企业信心不足。因此在经受以上重重压力的状况下,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的挑战。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惶恐心理严重,对企业的归属感有所降低。
动力分析:一个人没有动力,很难把工作做好,一个企业没有动力,将不会有前进的可能。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动力和支持。但是基层员工由于受到待遇、压力和认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员工工作动力有所降低。根据基层思想动态反映出现的状况显示,影响基层员工动力的因素为:工作认同度、福利待遇、晋升空间、政策原因、学习机会、工作氛围等。以上因素,员工对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的影响最大,当然这受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影
响,但也受到员工自身主观认识的影响。综合来看,员工的工作动力与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不太相符。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工作热情不够,工作效率较低。
凝聚力分析:员工的凝聚力受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该说,以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企业文体活动较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会也较多,工作氛围较好,员工的凝聚力也较高。但是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员工面对日益繁重的生产任务,企业文化活动随之减少,员工之间沟通机会和时间减少,工作氛围变得紧张,同时企业改革也对员工带来了种种冲击,比如绩效考核的推行,对员工的关系和对企业的凝聚力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目前两种用工形式并行,正式员工感觉待遇在下滑,劳务用工认为企业无法给予公平的对待,这对员工的凝聚力也形成了冲击。而且企业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忙于应对竞争和发展,对员工的关心也显得十分不足。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员工凝聚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或者说员工目前的凝聚力远远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执行力分析:执行力不足,企业的制度落实和经营效果就大打折扣。目前,基层员工的执行力状况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上为员工的认识问题,即对工作是否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客观上受到管理方式和员工素质技能的影响,即管理是否合理、流程是否顺畅,员工素质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工作执行能力的要求。整体来说,基层员工的执行力不够高,这主要还是受其主观认识和观念的影响,即使管理再科学,素质再高,员工主观认识不够,不愿自觉努力执行,其执行力也将无法提高。因此,企业也认识到员工的执行力问题是企业经营好坏核心问题。
二、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基层员工思想动态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基层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综合素质、工作热情等方面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面对这种差距,才能更好地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保障企业具备良好的思想支持和动力支持。
1、实施教育策略,推动基层员工思想观念转变
要想让员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必须采取以教育为先的方式,推动员工思想观念转变。一是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形势教育,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增强员工的紧迫感。今年,厂党委根据企业发展形势安排了主题形势任务教育。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员工为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助动企业安全生产而肩负起本职岗位重责。二是强化对基层员工的危机教育,目前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形势异常严峻,新投产机组因各种原因出现非停现象,安全生产受到威胁。新机电量、电价尚未落实,新机投产就面临亏损,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是为生存而战的严峻时期。三是树立员工信心,要让员工明白企业改革发展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大家增强信心,携手共度难关。通过以上教育活动,让基层员工切实认识到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虽然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但是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开阔,从而让员工在深刻认识环境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重视沟通,强化思想观念转变的有效性
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教育和强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育策略的基础上,要重视沟通的作用,变员工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通过多向沟通,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企业通过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厂长联络员会议、厂务公开等多种渠道,倾听员工的声音,解析员工的疑惑,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在生活、工作上关心员工。其次,通过厂内网络新闻、企业简报、电视新闻等多种宣传形式,及时传递国家、集团、企业的政策方向和信息等,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同时,基层管理人员要多向员工灌输思想观念转变的意义和方向,多了解员工的想法,及时消除员工疑虑,引导大家和企业发展的思维保持一致。激发员工为企业努力工作的激情,从而提高沟通的效果。最后通过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加基层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大家通过交流和探讨,相互影响,相互提高。
3、强化激励效果,将基层员工的思想压力化为动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有压力并不是坏事,但是压力必须有一个度。压力适中,有利于员工有紧迫感,会使员工自主地把工作做好、做快;但是压力过大,对员工的要求过多时,会使员工有抵触情绪,从而使工作绩效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员工的压力问题,企业要强化激励形式,将员工的过高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考核体系,丰富激励手段,如通过工作轮换、岗位竞争、增加学习机会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全面提高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对于企业能为员工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尽快为员工解决,对于员工主观认识造成的必须引导员工通过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坦然接受企业现状的事实。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员工应变改革的能力
在推动基层员工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还必须增强员工应变改革的能力,包括员工本身的素质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一是加大观念意识培训,引导员工主动了解国家政策信息和集团发展方向,建立大局观,以开放的心态和思维认识企业发展面临形势,扩大自身视野,以主人翁的精神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问题。二是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增强员工适应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需要。三是要加强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培训,通过研讨、团队活动等,增加员工内外部交流机会,促使员工突破原有惯性思维局限,树立信心。
5、实现文化引导,持续提升基层员工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对战略的制订和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是要推进创新文化。要推动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积极倡导企业员工尽职尽力,努力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是要推进执行文化。执行文化关系到企业发展进程的速度。对此,企业要让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将其落实到人,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不断提高执行意识,将个人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执行文化之中。三是要文化渗透。今年东北分公司提出了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企业通过制定实现“安全年”的战略目标,增强全员安全意识。通过全国“安全月”活动的开展,加强员工安全形势教育,明确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在企业网络主页开辟新闻专栏,出版“安全月”专刊,在厂区重点位置重新设立安全宣传版画,制作安全温馨提示板,制作安全标语等,多渠道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开展贯穿全年的廉洁自律警句、温馨提示征集活动。把员工自己创作和推荐优选的廉洁自律警句格言,在网上开辟温馨提示栏目。与各党支部、处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定印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工。坚持每月组织高危管理岗位人员总结和填写高危岗位廉洁自律情况自查表等,时刻营造出良好的廉洁自律氛围。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6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在新时期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彰显着企业的发展精神以及整体素质,亦是企业发展理念的浓缩,是企业的重要发展指标,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合理对待文化建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质量,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新时期企业文化概述
1、 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是由企业价值观、处事方式等因素构建的企业特殊文化现象,是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活动而逐步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并严格遵守的特色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准则、作风、精神等,是企业战略经营的内在驱动力,是支持新时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的引导下,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明确阐述,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对文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将其作为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并促进企业文化的阶段性成果。
(2)企业文化对丰富企业发展理念的重要促进作用。目前,企业发展理念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步伐,紧跟时代,树立全新的企业发展观念,才能更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定企业整体向前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企业理念,对丰富企业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企业文化对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推进作用。在新时期的引导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样也有新的机遇,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成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手段,直接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所以,企业必须经过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增强企业文化建设质量,以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
(4)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完善文化体系、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加大文化建设质量,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 新时期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结合新时期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合理定义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目前我国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分析,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收获良好效果,体现了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转变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指明了企业房展方向,使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了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
2、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企业在生存发展中会面临种种阻碍和困难,而企业文化是消除企业发展阻碍、摆脱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措施。通过长期有效的开展文化活动,企业建立起了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充分满足了企业发展需要。因此,企业要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思想。
3、企业文化是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质量。因此,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发展总体质量的重要指导。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宏观精神层面,不仅为企业指引发展方向,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因此,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要理解到在新时期的局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 切实把握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企业文化,主要包括4个企业文化建设:
(1)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成分。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团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念,只有被员工所认同,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激励作用,促进团体之间凝聚力。
(2)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是企业各项经营及管理活动有章可循的必要保障,以制度文化约束人、激励人,是企业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约束力以及可执行性,将民主管理贯穿于企业制度建设全过程,把尊重、理解以及关心员工,作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促进员工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
(3) 企业知识文化建设。知识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动力。因此,企业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以员工岗位学习为载体,做好在职培训以及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员工公平进行岗位竞争。
(4)企业活动文化建设。企业活动文化对于营造生动企业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融洽。因此,企业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推动员工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增进感情、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交流。
2、 把握企业先进文化,推动团体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发展的众多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建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级领导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培育企业团体文化。
3、 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强全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企业在解决诸多文化建设问题时,要着手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对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的导入,通过对企业文化宣传,普及,以及更新员工思想观念;以员工思想教育为载体,加强员工目标利益共同体的宣传教育,推进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引导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个人利益、个人把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激发其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推动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4、 凝聚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部学习和交流。企业文化的“流动”性对于增强企业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推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向其它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树立新颖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
结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未来企业竞争终将成为企业文化竞争。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力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团体文化的建设,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向心力,规范员工行为,激发员工作为企业团体一份子的工作责任感和热情,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建一局集团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学杨.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塑造健全人格品质[J].才智,2010(22).
[2]龙海波,欧政成.浅谈新时期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3]刘生,李纯刚.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关系[J].China, Foreign Trade,2012.
创立企业不同时期的公关重点 篇7
一、企业创业初期:宣传策划“新”字为重
创业之初, 新产品、新服务首次推出, 公众并不知晓, 为开创新局面必需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此阶段, 创业者要主动向公众介绍自己, 主动接近各方朋友, 尽量使更多的公众知道本企业、愿意深入了解本企业产品, 从而取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也可开展诸如开业广告、开业庆典、新产品展销、新服务介绍、免费试用、免费招待参观、开业折价酬宾、赠送宣传品等活动, 以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在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策划中应把握三个原则。一要选择有利时机, 公司挂牌、商场开业、产品上市、都需要注意研究公众的需要, 让公众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二要练好内功, 在产品规格、质量、品种、外观设计及服务态度上下功夫, 建立企业新形象, 开拓广阔的市场。三要掌握分寸, 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组织的新情况、新进展、新产品、新服务, 让公众了解组织、理解组织, 但不可胡吹乱捧, 以免引起公众的反感。
二、企业发展时期:创业公关“创”字为先
在企业的发展时期, 创业者应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改造环境, 从而树立和维护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要着重把握四点原则, 即研究环境变化, 把握有利时机原则, 在对市场需要进行科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环境, 把握有利于企业的相关活动, 使企业的顺意公众成为有力的宣传队伍;以“创”为主, 发挥主观能动性原则, 可采取选择新的顾客群、改换合作伙伴、建立社会关系等方式, 增强企业的吸引力;适可而止, 把握进攻分寸原则, 可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改变环境, 使环境适合于自己,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注重公众利益, 讲究社会道德原则。本着企业和公众双赢的指导思想, 不做任何违背职业道德, 有悖公众利益的公关活动。
此阶段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创业者应注意避免环境的消极影响, 特别要避免参加过多的纵向关系的组织和不必要的社会活动, 避免过多地承担社会义务, 以免受过多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关系的牵制;要通过建立分公司, 研制新产品等方式, 不断开辟新市场, 创造新环境;要协调社会关系, 以减少与竞争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团结更多的支持者和协作者。
三、企业成熟时期:打造效应“维”字为主
在企业发展之际, 公共关系的工作应以巩固良好形象为主, 打造社会效应, 以期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双丰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采用各种方式持续不断地向公众传递企业的各种信息, 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对企业的好感, 提高美誉度。
具体操作上, 可选择“硬维系”和“软维系”两种形式。“硬维系”是指那些“维系目的”明确, 主客双方都能理解意图的维系活动, —般选用于已经建立了购买关系或业务往来的组织和个人。“软维系”的对象和意图不太具体和明确。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使公众不忘记自己组织的目的。一般是对广泛的公众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具体方法有定期广告、组织报道、提供组织的新闻画片等。
四、企业防御时期:公关活动“变”字为准
管理学权威对企业组织的衰败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和研究, 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未能及时发现环境变化, 采取适时的防御性措施。因此, 防御性公共关系的效果如何, 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正所谓居安思危、见微知著、加强疏导。
在开展防御性公关活动时, 需把握四点原则, 一是创业者要具备危机意识, 要洞察环境的变数, 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可麻痹大意, 过于乐观;二是建立预警系统, 要有专人或专门机构来捕捉各种问题或危机苗头, 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结构、产品、方针、政策或经营方式, 以适应环境的要求;三是要主动采取措施, 特别是发现问题时, 必须及时与高层管理者沟通, 采取对策, 主动进行调整与引导, 在公众尚未意识到问题的情况下就把问题解决好;四是要增加透明度, 企业的透明度越高, 就愈能减少与外部公众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即便出现摩擦也能及时得到解决, 得到公众的最大支持与谅解。
五、企业危机时期, 重树形象“及”字为大
企业危机时期, 不是企业成长必需经历的时期。可现实中的企业总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遇到突发的危机, 如处理不善, 严重者将使企业因此走下历史的舞台, 若公关工作应对及时, 工作得利, 将化危险为机遇, 成为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再创新高的机遇。
试论儒学在韩国不同时期的发展 篇8
儒学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春秋时期。春秋时期, 正值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此时, 政治局势动荡, 周天子的王权地位受到挑战, 新兴封建主纷纷涌现, 为争夺势力范围展开割据混战;意识形态领域内宗法制产生动摇, 与之相关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由此, 作为原本只是贵族享有的文化现象, 已经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教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类精神生产领域的文化活动, 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盛局面。
孔子开创的儒学, 是诸子百家中的学派之一。孔子由于从政不得志, 于是转而周游列国主要从事教育事业, 收徒讲学。作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孔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礼作为行为规范的学术体系, 其中“仁”和“礼”是儒学的核心内容, 还包括忠孝与廉耻、节操等内容。儒学思想经过了孟子的继承和发展, 经受住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冲击, 经历了董仲舒的改造, 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成为一尊, 作为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的统治思想。后来, 宋明时期, 以朱熹为代表形成了程朱理学—新儒学。在儒学产生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儒学思想一直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存在。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就是文化一旦产生, 立即向外扩散,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1]。而儒学思想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同时, 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毗邻中国的韩国, 就受到了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东亚诸国中, 韩国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传统关系。这是与两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朝鲜半岛北端与中国陆路相通, 南部与中国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可谓唇齿相依、山水相连。特殊的地缘优势, 就为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据历史记载, 中国儒学传入韩国, 时间当为1世纪前后。在百济建国初期, 百济人便接受了儒学, 据《旧唐书》记载:“其书籍有五经、子史, 又表疏并依中华之法”[2]。三世纪武圣王统治时期, 百济逐步完善了儒学教育体制, 设置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 根据儒学思想建立各种典章制度, 大力推广儒学。儒学传入新罗大约在2世纪后半期, 之后得到飞速发展。新罗真兴王三十七年 (576) , 成立花郎道团体, 以儒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教化贵族青少年, 培养统治者需要的人才。尤其是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以后, 为了利用儒学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神文王二年 (682) , 礼部设立“国学”部门, 作为儒学教育的下属机关;元圣王四年 (788) 推行“读书三品科”的考试制度[3], 以《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新罗王还派遣大批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儒家经典思想,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薛聪、崔致远等。这些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到新罗, 把儒学等中国文化也带回新罗, 他们在传播和发展儒学思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而推动了新罗儒学的繁荣。
中国的程朱理学 (新儒学) 在韩国被称为朱子学, 其传入韩国的时间为高丽王朝 (918年建立) 末期。高丽时期, 佛教一度在意识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到了高丽末朝, 安珦等有识之士积极从元朝输入新的先进思想程朱理学。到14世纪初, 朱子学在韩国得以广泛传播, 这一时期朱子儒学的代表人物有李穑、郑梦周、郑道传、权近等, 他们利用朱子学的思想, 积极进行“斥佛扬儒”斗争, 最终推翻佛教在高丽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 以新儒学作为新王朝建立的理论依据。李朝建立 (1392) 以后, 15世纪初,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代表保守势力的勋旧贵族, 与深受朱子学思想影响的士林势力展开党派斗争, 史称“士祸”。在这场权力派系斗争中, 士林派学者金宗直、赵光祖、李彦迪等代表人物, 运用朱子学理论进行政治斗争, 丰富朱子学的思想内涵, 进一步增强朱子学在韩国的社会影响, 使朱子学在经济、思想、文化甚至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占据支配地位。16世纪末, 朱子学理论在韩国达到鼎盛时期, 涌现出李滉、李珥等儒学大家, 促进了朝鲜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改革。总之, 由于儒学思想中的宗法家族制度、官僚制度、教育制度等, 都渗透着上下等级分明的伦理秩序思想, 非常符合统治者建立合法统治的理念,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因而受到韩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被确定为正统思想, 作为主体文化大力推广。
二、儒学在韩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韩国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对儒学经营思想的吸收方面, 是积极接受儒学思想中的“义先利后”观点, 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人身利益之间的关系, “并从中派生出追求成就的成功思想、集体主义、极高的民族热情、精英主义等因素, 推动韩国经济持续增长”[4]。在对儒学思想中“中庸”思想的吸收方面, 韩国表现为, 在弘扬儒家大同思想的基础上, 积极借鉴东西方世界中的一切先进经营理念、经济管理制度、科技文化成果, 进而倡导自强自立的“圆融思想”[5]。由此, 韩国在工业制造、电子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加速了韩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我们以企业的具体发展为例, 剖析一下儒学思想在促进韩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是企业中的“纲”, 即家长权威意识。企业经营者如同一个宗族的大家长, 企业人员作为族人都尊重与服从家长的管理, 遵从族规, 忠诚于企业, 企业成为一个以互助互敬、上下有别、尊卑有序为内在凝聚力的家族共同体, 而这一切都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其次, 企业精神的内涵在于以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为导向, 追求建立和谐的企业秩序。在韩国, 大多数企业都倡导员工将自己视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此来让员工关心企业, 以企业为家。同时, 企业也注重作为共同体中个体成员的利益, 重视人性, 积极地为员工谋求幸福, 通过人文关怀团结员工。如此一来, 企业成员在企业之中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而注重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利益。人们通过在各自的生活活动中, 自觉投身于企业劳动成为一种相当稳定并持续推进的行为, 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儒学在当今韩国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壤, 中国的先进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出到韩国, 由此使两国人民具有共同的心理文化意识。这其中, 儒学的社会道德规范等思想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韩国国民的社会生活中, 与韩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成为韩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正如韩国高丽大学编写的《韩国民俗大观》序言中所说:“至今, 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也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至今仍深深扎根于我们社会的基底”[6]。纵观当今韩国社会, 儒学思想对韩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韩国国民强烈的爱国意识。受儒学集权制思想的影响, 韩国国民将“集体意识”、“爱国精神”作为人生追求和道德理想来践行, 体现出了内在的民族凝聚力。韩国人对国家的忠诚体现在, 对人讲话的第一句必须是“我们大韩民国”, 对自己的国家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韩国人普遍使用国货, 像汽车、家用电器都是国产的, 即使本国的牛肉价格高, 也要买本国的, 以此支持民族工业、民族产业的发展。其二, 社会观念中日常生活伦理规范的影响。儒学思想中的许多伦理规范, 如“三纲五常”、“忠孝”、“廉耻”、“节操”等思想, 被韩国国民认为是人人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信条, 提倡为人要加强自身修养, 严于律己, 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跟人相处讲求和睦, 待人宽容, 搞好人际关系, 努力营造融洽的社会氛围。在家庭关系中, 尊老爱幼, 尊重长辈的权威, 实现家庭的稳定和谐。其三, 重视文化发展、教育为本的意识。受儒学重视教育思想的影响, 韩国政府十分注重知识, 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确立了教育立国、优先发展的基本国策, 完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体系, 加大教育投入, 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因而韩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在世界上处于前列。韩国的家庭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 正如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所言:“韩国妇女对子女教育的热情, 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为了照顾准备考试的子女, 韩国母亲们彻夜不眠, 不惜牺牲一切”[7]。正是这些重视教育的传统, 保证了韩国现代化所需的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和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 儒学产生之后很快传播到东亚国家韩国。儒学对韩国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韩国国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性, 都已经与儒家文化传统融为一体, 成为东亚“儒学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但韩国对中国儒学思想的吸收, 并非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 而是结合韩国文化传统予以借鉴、效仿, 从而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儒学文化, 并且一直沿用
参考文献
[1]杨昭全.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M].昆仑出版社, 2004.
[2]刘煦.旧唐书[M].中华书局, 1974.
[3]韩国哲学会编.韩国哲学史 (上)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4]杜冰.试析儒家文化对韩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7 (4) .
[5]金柄珉.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J].东疆学刊, 2006 (2) .
[6]金日坤.儒家文化的集权秩序与现代化[J].当代韩国, 1995 (2) .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9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的资本主义思想悄悄进入我国,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阵地,其内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让企业员工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才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是企业健全制度的有力保障。企业的宗旨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满足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宗旨的实现是要以有效地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因此,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制度的制定过程是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企业的每个制度都渗透着企业的思想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中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潮流了,因此,在正确思想政治制度的指导下,制定新的企业制度和规范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制度是为了让企业员工遵守,所有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充分发挥党的民主集中制,让员工发表自己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度的执行成为自觉行为。
企业制度制定的如何完善都要靠员工来执行,因此,只有从思想帮助员工提高觉悟,才能将所制定的制度贯彻落实,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人事管理,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是确保企业纪律执行的有效方法。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对员工进行耐心的教育,积极的引导,使员工的思想觉悟提高,摒弃“向钱看”的思想,激发员工为企业奉献的积极性,让其明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只有企业长远的发展才能使职工获得更大的利益。企业纪律的执行是要对违反纪律的员工实施恰当的批评和教育,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三)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保证。薪酬管理是企业人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加强薪酬管理,运用绩效工资的杠杆,可以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企业早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前的“大锅饭”状态了,市场经济的深化使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企业领导要充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将薪酬管理作为一种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调节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思想工作是渗透在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当中的,只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思想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后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而企业由于本身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不断能够促进本企业的发展。例如,一个私营的小型企业,在认识到构建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没有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一些大企业,甚至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这种做法是非常盲目的,不但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产生反感的情绪,因此,不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而会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企业文化的构建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本身的状况进行构建,否则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二)以经营理念为中心,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入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了,良好的品牌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可谓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独立鳌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自己产品的质量,凭着严格的管理,努力打造物美价廉的产品,树立品牌产品,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获得企业的发展。
(三)不断创新,改变思想教育形式。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而言也是,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工作首先要突出工作的特色,企业文化如果没有特色就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对于企业文化的形式要进行创新,企业可以定期举行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员工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也帮助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员工都能以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实践,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明确目标,构建系统的思想宣传工作体系。
(四)明确目标,构建系统的企业文化工作体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目标一定要明确,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企业文化的构建更加顺利。要切实发挥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的价值和作用,构建全方位的企业文化构建和保障体系,将这项工作提上日程,作为企业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另外,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同于其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平时的生产和管理中逐渐渗透,企业文化的学习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要通过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努力,让员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的去执行,这样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的加深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思想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健康的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综合实力,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虽然我国目前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所有企业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摒弃弊端,迈向成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改革,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了,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了我国新时期下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针对基于新时期下企业的发展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文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光武.浅谈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2009.
[2]侯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河北:廊坊师范学院,2009.
[3]王小欢.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徐震宇.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J].新时期企业,2009.
不同发展周期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 篇10
一、不同发展周期下企业的财务特征和风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生命周期, 企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 生命周期理论一般是将企业的成长周期划分成: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四个不同的阶段。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处于各个时期的企业的财务特征和风险。
(一) 处于初创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和风险
企业在成立之初, 都面临着人手不够、资金不足、知名度不高、管理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且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所能承受的市场冲击力也相对较弱, 因为, 此时管理者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很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还有土崩瓦解的危险。在这个时期, 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选择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 处于成长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和风险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 资金也已较充裕, 在本行业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在民众中间也有了一些知名度了, 销售规模也随着销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但是,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此时, 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的引入问题, 因此, 企业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去引入外资或者向银行贷款。
(三) 处于成熟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和风险
能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 就说明它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了, 而且其日常生产经营也已日渐的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中, 生产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此时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 如何延长企业的成熟期, 使其再一次的攀升, 而不是下降;如何进一步的引入外资, 从而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四) 处于衰退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和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 像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等缘故, 使得一些企业日渐的进入到衰退期, 而此时的企业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了, 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像以前那样受民众欢迎了, 获得的利润也仅仅够维持正常的日常生产经营, 有些甚至还不能够维持正常的日常生产经营了。日复一日, 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匮乏问题, 此时就算想进一步的研发新产品, 也是有心无力了。
二、不同发展周期下企业应该做的财务战略选择
(一) 处于初创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初创期的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生产设备, 资金严重不足, 人员的不足等, 使得企业的财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时,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金谨慎的选择所要投资的项目, 并且时刻关注投资项目的市场动向, 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 企业的初期盈利应该尽可能的用于企业日后的生产和发展, 而不是用于股利分红, 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扩大企业。
(二) 处于成长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量的资金, 但是企业的继续发展也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 因此, 成长期的企业依旧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此时, 企业应该抓准时机, 尽快的占领市场, 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同时还要引进各方面的人才, 引进外来资金以便支持企业的扩大生产。对于企业的盈利, 应该采取“多留作运作资金, 少用于人员分配”的方式。
(三) 处于成熟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已经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品牌效应, 生产效率和利润收益都已经达到了顶峰时期, 已经没有多大的增长空间了。因此, 企业应该减少对外部资金的需求, 加快自有资金的运转速率, 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
(四) 处于衰退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进入衰退期的企业由于竞争和替代品增多, 使得销售量大大的减少, 这也就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因此, 此时的企业应该要保存自身实力, 回笼资金, 积极的研发新产品, 以便能够顺利的渡过财务危机, 另一方面, 企业也可以考虑退出该行业, 而进入另一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
三、总结
总而言之,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去选择不同时期的财务发展战略, 因为财务发展战略, 不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状况密切联系着, 还与企业的生死存亡密切联系着, 因此, 企业必须要对不同发展时期的财务发展战略作出明智的选择, 而这条路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任重道远的。以上仅为本人的拙见, 如有不合理之处, 还望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谈江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J];中国城市经济;2010 (10)
[2]刘瑶;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中的财务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 (06)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11
关键词:企业;工会建设;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80-01
工会组织作为员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来自广大员工对工会的信任和认同。然而目前员工对工会的认同程度却不高,工会为员工争取各项福利待遇,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医疗保险、金秋助学、妇女保健、免费的午餐、通勤车、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说工会把服务员工的细节做到了极致,可为什么在有些时候却依然得不到员工的信赖?
一、新时期企业环境变化对工会建设提出的挑战
(一)员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
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转岗、分流,员工的心态调整和利益追求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等大事;二是企业为了长远要发展,而员工见了利润就要工资,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并且这种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工会此时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不能不协调,又不知如何协调”的两难境地。
(二)员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员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员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而这个群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陷入困难或特困之中。在这样现实面前,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员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员工。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经常出现“不能不维护,又不能多维护”的尴尬局面。
(三)企业实施重组改制,精减机构,定编定员,使工会组织受到冲击。
在企业机构改革中,工会在企业被作为“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组织,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部分生产车间看,工会成为了党群工作部里的一块应付差事的“牌子”,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就是与生产“对着干”,认为“工会工作干的越少越好,省得给生产添乱”的思想。由此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讲工会工作被削弱了。
(四)在顾全企业发展中,工会为员工代言人的职能弱化。
在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其基本职能的最重要体现就应该是代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结构中间去,行使监督权利,恰恰相反,目前的基层工会干部在企业中充当的是领导的助手,办事员,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工会组织监督、参与、反馈的职能,因此部分员工逐渐失去了对工会组织的信任。
二、应对企业发展时期工会建设思考
(一)要宣传、引导工会工作的主题思想。
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大力宣传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宣传教育,调动和激发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员工认识到,员工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符合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员工会享受到更多的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实惠。要不断激发员工敬业爱岗的热情,使员工更加乐业奉献,从而自觉地承担起劳动义务,努力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还要教育员工善于维护劳动关系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理性地通过正当途径、合法方式及工会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做到不影响生产,不激化矛盾,不越级上访。
(二)要分析、明确工会工作对象。
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已成共识,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必须把工作对象搞清楚。一是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员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家庭收入、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员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要积极参与协调企业不同员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三是工会真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员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员工、困难员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
(三)要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根据当前企业正处于发展壮大、过度转型的实际,应建立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工民主管理内容,在薪酬分配、岗位调整等实质性问题上广泛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使之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在基层取得员工的广泛支持,使重大决策的执行得到更有力的支撑。二是调查研究机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员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三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员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员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四)要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 篇12
在现代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各类信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 对看似清闲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如何让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提高意识, 更新观念
1.1 高度重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作为记录企业发展的历史证物, 印证着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和每一个里程。而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一个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劳动者个人档案、劳动性质、征用土地等诸多事项为一体的管理过程, 其最初形成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 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起到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作用, 保存好这些档案是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品质, 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档案的收集、整理关系着一个企业运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档案作为企业的一份完整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为企业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规范和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是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 不仅是要高度重视加以保护, 而且要定期进行归类整理, 使其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尽可能为企业科学发展减少损失。
1.2 在档案管理中更新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做好做活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对于如何更新观念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 为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 为领导的决策, 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攻关提供方便。其次, 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宣传, 使领导及干部职工增强档案意识。再次, 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需要。如果还不重视档案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不能在网络上有效地传递档案信息, 就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 最终将会被信息社会淘汰。最后,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需要。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落实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 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发挥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 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发挥和提升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2.1 结合煤矿现代化建设, 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首先, 企业要把握趋势, 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无论是企业领导, 还是企业档案部门, 都应该提高意识, 积极推进, 不断改进。其次档案信息化工作重在管理。要采取有效的方式, 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形成到归档保存, 再到检索利用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管理, 满足企业对文件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需求。再次,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企业档案部门一定要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 在具体工作中, 要每个项目逐步实施, 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逐渐提高档案信息化工作水平。最后, 档案信息化必须纳入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工作中。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工作信息化与电子文件管理”, 是企业的主体信息和重要信息, 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包括档案信息化, 电子文件的管理必须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 需要有档案部门的参与。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才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管理目标。
数字化档案管理优点主要有:一是信息管理数字化。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 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等特点。二是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建设虚拟资源, 实现档案馆馆际互借和文档服务, 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可以使利用者运用超文本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 检索速度快, 效率高, 范围广, 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四是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 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 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2.2 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提高数字化档案的开放利用
做好电子信息涉密档案保密工作总的原则应该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 结合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 取长补短, 努力克服问题和不足。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查询使用制度, 用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涉密电子档案安全。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 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 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 除了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及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以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要培养他们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 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 其重要性正日益突显出来, 这种信息技术可以为档案工作服务,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档案管理中, 我们应努力提倡并推广数字化档案。
推广数字化档案的开放利用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首先,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变为电子档案, 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 节省了占地空间, 而且查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迅速, 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其次, 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 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再次, 增强档案原件的保护。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 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 另外, 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 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
3 结论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不仅要靠企业集团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而且也离不开档案机构的设置, 档案管理人员的设置、规范的企业集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等。企业集团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即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而且它会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发展。推广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推动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过程, 也是企业顺应潮流, 顺应形势,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不断强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彦丽.关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
[2]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 2004.
[3]余青雅.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J].攀登, 2005 (5) .
【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推荐阅读: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11-02
不同时期的屏风研究08-17
面试大不同:跨国大企业的特殊招聘07-23
不同时期李清照的词09-03
不同历史时期10-15
不同生长时期05-09
不同时期玉米05-15
不同时期颅骨修补07-19
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09-12
中西方艺术发展的不同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