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档案管理

2024-11-26

疾控档案管理(通用12篇)

疾控档案管理 篇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行政事业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其工作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疾控中心在开展各种疾病的监测、分析、防治等工作时, 需要有大量的档案资料, 可以给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 促进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是疾控工作者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积累的预防疾病传播的宝贵资料, 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以后的流行病学分析、疫情的预测预报、公共卫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可为多年以后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提供依据[1]。

近年来,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 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 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也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针对我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根据笔者多年档案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我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多年, 在疾病预防工作上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基于我区的发展现状和疾控事业的快速发展, 疾控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又繁琐的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 应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天的基础工作, 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而疾控中心作为公益性机构, 其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 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效率低下。

1.2 档案管理能力弱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业务的发展要求, 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对档案的整体把握能力, 未能将档案集中起来管理, 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 许多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整理, 档案管理能力低, 档案利用率低, 档案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1.3 档案管理规范性不强。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疾控中心没有为档案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 没有明确规定各个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标准, 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差[3]。当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或利用档案资料时, 往往需要翻箱倒柜找很久, 这样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档案资料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1.4 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也为我区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指引了方向。目前, 许多工作人员还是习惯性地查阅纸质档案资料, 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很薄弱。

2 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在疾控中心的作用, 更好地为今后的疾病防控保存可供查阅的第一手资料, 建议如下。

2.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疾控中心多年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数据, 包括文字、图表和声像等。要增强这方面的档案意识, 必须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 进行网络化管理, 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 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首先要建立健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网络, 在中心设立由主管领导牵头, 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中心科室负责全中心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起草制定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并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指导。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 还应定期、不定期指导督查本单位所属各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建立各类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2 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保管体系。

疾控中心的档案保存可以对未来疾病的预防、查阅等提供有效的资料, 必须建立健全长效保存机制。要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 (输出) 一体化, 最大程度地满足疾控中心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的需要。带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并结合科学的方法, 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以实验报告为例, 第一, 分类管理。将繁多的实验报告分为生活饮用水检测类、食品安全检测类、医疗机构消毒检测类、餐具消毒检测类、公共场所消毒检测类五大类, 每一类按时间顺序排列备案。第二, 编制季度或年度检测样品统计表。统计表内容主要包括:样品名称、检测报告检字号、样品来源、送检单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并统计出送检单位数、样品数、检测项目数、检测结果合格数, 算出合格率, 全年报告的情况便一目了然, 节省了查阅时间, 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2.3 建立档案工作信息化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档案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 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转变。

2.4 加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包括资料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多个环节, 必须要培养档案管理者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 增加投资, 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定期组织学习, 并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 多方位地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4]。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其档案具有种类多、内容多、范围广、周期长、不可复得性等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 这要求各级疾控中心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5], 加大资金投入, 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让保存完好的档案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尹福顺.浅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议[J].华章, 2013, 31 (22) :179.

[2]蒋业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6 (12) :275.

[3]李丹.浅谈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9 (21) :63-64.

[4]刘俊秋.浅谈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2, 28 (11) :335.

[5]盛年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机电兵船档案, 2007, 26 (5) :71.

疾控档案管理 篇2

管 理 评 审 报 告 xxx第 xx 次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 件 目 录 ×JK/JL-4.11-01-01 管 理 评 审 计 划 xxxx管理评审计划

关于召开质量体系管理评审 工作会议的通知 中心领导层、各科、室:

为证实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召开一次xxxx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会议,具体事项如下:

1、会议时间:xxxx年月日下午xxxx时;

2、会议地点:本中心四楼会议室;

3、参加人员:本中心领导层、各科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

4、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要求(见附件)。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x年x月x日 附件:

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要求

主任: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组织机构变动,资源配置、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

技术负责人:比对和能力验证、运行检查、检验工作质量等。质量负责人:内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客户满意度、保密、社会和员工期望等情况。

监督员:质量监督情况和结果。

相关科室:质量体系涉及的要素活动的业绩、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质量体系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导读:关于下发《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中心领导层、各科、室:,为证实本中心质量体系的适应性,按照《评审准则》要求,于xxxx年月日进行了xxxx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现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下发给各科室,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xxx年上半质量控制工作情况汇报,为了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公正、质量第一、于下发《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的通知 中心领导层、各科、室:

为证实本中心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需要,按照《评审准则》要求,于xxxx年月日进行了xxxx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现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下发给各科室,各科要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改进体系运行中的不足,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x年x月x日

xxxxxx年上半质量控制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公正、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实现法治”的质量方针,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人员素质,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基本达到了《质量手册》的要求。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正常运行,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质量方针、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一)适应性:质量方针、目标适应当前的内外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基本适应方针、目标、受益者期望。

(二)充分性: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展开较为充分,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基本满足相关要求,检测人员的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较高,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三)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作业文件得到有效贯彻,新版的质量手册函盖了《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98个款项,建立相应程序文件29个,作业指导书60个,受控质量记录表129份。经过多年的运行,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在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促进作用。

当前,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心的外部环境和体制结构、人员有较大变化;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检验、检测设备陈旧老化、仪器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检验、检测质量、服务质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部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质量管理较松懈,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二、主要成绩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科学管理

1、为了保证各项检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溯源性,将每年年底进行的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列入下一质量改进计划,适时完善管理体系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持续性、适应性、有效性运行。定期组织管理成员对各科室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单位内仪器设备运转情况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准确核实各类卫生标准的适时现行有效性,保证各类质检报告科学、规范。

2、今年上半年通过了市技术监督局对我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评审。

(二)、加强和规范质控工作

1、规范样品采样单、采样记录、送检单工作,是各项工作质量的源头。今年以来一层一级

抓落实,并组织现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样品收集方法、现场采样方法,同时重点组织学习讨论了采样单的正确书写方法。我科人员还分别跟随现场科室和现场监测采样人员一起工作,并进行了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工作,加强了质量控制的源头监督管理,对我单位的质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健全样品检测报告制度、完善了从现场采样、检验到质检报告书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工作制度,严格按各项标准进行样品的卫生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尽一切力量缩短样品的检验时间,保证我们的服务对象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快拿到产品的卫生质检报告,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我单位的可信度。

3、积极开展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消毒杀虫、碘盐监测、职业卫生各专业样品的收集、登记、送检等工作。同时并对上述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化的评价。

4、今年上半年出具了各类样品《质量检验报告书》计412份,对各类质检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核、登记和发放,各类《质量检验报告书》规范化率达100%。

5、充分发挥各级卫生网络的作用,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个人健康体检工作。为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中严格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制,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类传染病及异常征象的从业人员一律取销其办理健康证,从而使各类从业人员整体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6、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今年参加了省疾控中心组织的盐碘和尿碘质控考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考核样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完全达到质控标准。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今年还积极组织人员开展了微生物、理化的室间比对试验,其检测结果均在允许误差之内。

7、客户的反馈:针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检测质量等社会客户关注热点问题,专门进行民主测评,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从反馈的情况看,客户对本中心人员服务态度、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及时性、检测结果准确、公正性,采(抽)样规范性、检测标准方法科学性、检测收费等方面较为满意,今年以来,未收到客户投诉,实现了客户零投诉。

(三)、认真学习体系文件,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使本中心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中心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彻学习,在x月下旬认真组织对《质量手册》的宣传贯彻学习动员大会,并认真组织相关科室及人员学习讨论了本中心 的《质量手册》,应培训20人,实培训20人,培训率达100%。中心考核组在今年x月x日以闭卷形式对全体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知识的考核,应参加考核人员 20名,实际参加考试人员为20名,参考率达100%,合格人数为20名,合格率达100%。

(四)、完善计量仪器的管理,提高使用效果

为保证各科室计量仪器使用效果,所有检测数据具有客观、科学、公正性,今年x月份对本中心在用的部分计量仪器和部分容量器具分别送及相关单位进行了检定,有计划分批逐步淘汰了陈旧落后不合格的计量仪器,健全了仪器的管理档案,各类计量仪器设备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使用完好情况、维修保养情况有详细记录,有力地保障了现场科室的监测采样工作,使我单位的

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严格质量监督检查

定期组织质量监督人员对各科室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重点对单位内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馈,限期整改,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并接受复查,保证中心的质量体系得到了有效运行,并且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今年质量监督检查及内部审核结果来看,我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水平及其运行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检验检测报告内的原始记录信息量不足,无法保证检验检测过程的再现。

(三)、科室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松懈,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掌握本科室的工作动态和变化。

(四)、信息沟通不畅,各职能科室之间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不畅各类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及时传递。

(五)、检测部分检测样品无明显标志。

(六)、部分监测现场原始采样记录不全。

(七)、仪器(标准物质)管理有待加强。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学习程度不够。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精神学习和理解不深刻,对质量控制的概念不清楚,造成了部分人员对质量记录不重视,记录不及时。

(二)、执行标准不严格,工作随意性大。对工作标准规范不学习、不理解、不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按标准规定规范各项检测活动。工作不严谨,不能及时积极和客户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沟通,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主动意识、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积极性,对待工作消极没有热情,主动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工作中缺乏质量意识,责任心不强,对检测操作程序不能严格执行,随意更改操作程序,造成了检测结果缺乏真实可性信。

(四)、知识面狭窄,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科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平时不注重对业务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方法陈旧长期得不到拓展。

五、今后打算

继续完善质量管理运行体系,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运用,强化业务培训,严格监督检查制度。今后要重点做好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教育,力求每个人做到“人在岗、心在岗、质量第一不能忘,勤动脑,勤动手,遇有疑问不要放”培养良好的自身素质,树立优质的服务形象。努力提高监测采样及产品检验的能力,积极开展新项目,及时准确规范质检报告书,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年x月x日 JK/JL-4.10-01-05 内 部 审 核 报 告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不合格项纠正与跟踪验证情况汇报

我中心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新的质量体系运行以来。从运行情况看,各

部门涉及相关要素活动控制较好,总体有效。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制的《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有序发展。在xxxx年x月x-x日,中心内审组

审核了领导层、办公室、检验科、卫生科、综合科。内审中共查出了x个不合格项,涉及检验科、科研质管科、办公室,x个均为实施性不合格项。内审组成员及质量负责人对查出的不合格项进

行了纠正及跟踪验证,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符合项事实描述 办公室:

技术人员挡案xxxx教育培训等情况未及时更新 卫生科

现场监测仪器中的粉尘采样器xx台,大气采样器x台没有进行唯一性标识,没有标注相关 信息

检验科:

1、在用1/万天平检定有效期至xxxx年x月x日

2、标准物质发现硫酸配制时间x.x.x有效期x.x.x碳酸钠配制时间x.x.有效期x.x.综合科

报告xxxx00124-4-01-030多处记录错误,①样品编号日期部分多出一位,②样品检验交接

单安排人签字,③原始记录无校正人签字,④现场采样记录表涂改不规范,随意划线无涂

改签名、日期。

二、制定整改计划

针对现场评审组发现的不符合项,我中心领导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了1次质管工作会议,与

涉质科室负责人一起分析原因,拟订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定整改完成时间。

1、办公室按排专人收集xxxx年技术档案相关资料,对每个技术人员挡案进行再完善,补充

相应的培训,教育,资质等记录。在以后的工作将形成制度。

2、卫生科组织对现场监测仪器进行了再检查,对粉尘、大气采样器标识进行完善,对其它仪

器也同时进行再规范。

4、检验科负责委托响水计量所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并加贴了检定标识。组织检查标准 物质,纠正硫酸和碳酸钠过期使用的问题,同时对所有标准物质进行完善、规范。

5、综合科对报告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完善,并引以为戒对其它报告进行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同时予以纠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细心,尽最大可能保证报告的质。

三、整改完成跟踪验证

我中心由不符合项责任科室办公室、卫生科、检验科、综合科负责人按照整改计划中明确的整改措施,对本科室存在的不符合项进行了认真整改。同时综合科组织4名内审员分2个组,分别对整改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验证,并经中心质量负责人确认,整改完成质量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整改结果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要求,并报请现场评审组组长审核认可。

1、办公室对单位技术人员档案进行了完善,补充了缺少的培训、教育、资质等材料。使技术人员档案具有时效性。

2、卫生科对现场监测仪器进行了状态标识,加强了管理、使用、记录。

3、检验科委托了县计量所对天平进行了检定,并加注标识,对标准物质进行检查,过期失效的进行清理。

4、综合科对xxxx0124-4-01-030报告进行改正,并对今年报告进行检查,纠正其它的错误 通过上述实施整改、跟踪验证使我中心内审存在的5个不符合项得到完全的纠正和控制,有效地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涉质人员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为推进我中心管理体系正常、有效、惯性运行,促进持续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x月x日

检验科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现就检验科在xxxxx年上半质量体系及质量体系相关文件运行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了《评审准则》、《质量手则》和《程序性文件》,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如:计量认证、认可、检定、校准、内审、管理评审等;了解了各种体系文件在检测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又使科室人员知道开展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使职工认识到单靠一个科室或几个人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通过大会宣贯和科室学习后,检验科每一个职工都明确了各自的岗位和职责,从而有了一个较明确的工作目标,为计量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 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具有适应性,关键是看它能否与我们的检测工作密切联系、能否指导实际工作、能否提高检测工作质量、能否确保向客户提供准确有效检测数据。通过上半的运行,体系文件确实对检测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如:过去在检测过程中只对检测方法进行使用而忽视了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经常误用一些已作废的检测标准,这不但直接损害了客户的利益同时又影响了本中心的信誉。现在,卫生科所有标准进行授控,使得现场所用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又如:以前,在某些检测工作结束后,对于像氰化钾等剧毒药品的使用废液未作任何处理就直排放至下水道,不但污染了环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后来通过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将所有类似的工作废液集中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并要求工作人员作好详细的处理记录。

二、纠正落实,力求规范 今年以来,检验科同志对各自专业对照《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首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解决问题并防止以后产生同样的问题。对工作中集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记录的规范性、记录的完整性性、记录的及时性等作了专门讨论。通过计量认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全科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一季度的运行,检验科的检测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作中无效标准没有了、操作规范了、记录完整了、记录中的涂改现象不见了。我们要抓住计量认证工作这个契机,扎实做好日常检测工作,始终围绕中心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范和完善每个检测环节,把不合格工作控制到最低,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检 验 科 xxxx年x月x日 卫生科卫生监测管理体系 运行情况汇报

xxxx年卫生科卫生监测工作严格依照《评审准则》、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通过认真学习培训,不断纠正工作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使科室的各项检测工作能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开展,现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根据中心《质量手册》宣贯学习精神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科室组织了专题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展开了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与每个人的实际工作密切联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规范实际操作的规章。通过个人自学以及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计量认证专题学习,全科人员不仅顺利通过了中心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考核,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各部门之间关系的认识,理解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了与自身相关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各自工作所依据的程序规范,从而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深感肩上有压力,做事有目标。

二、结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卫生科卫生监测现场操作的内容较多,涉及食品、公用餐(饮)具、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消杀监测等,科室将质量控制工作分解到人,形成了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科室各专业人员在认真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并严格按照“食品采样细则”“公共卫生用品采样细则”“公用餐、饮业采样细则”“生活饮用水采样细则”“空气粉尘采样细则”及常用现场采样仪器的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规范各专业工作,完善了各类样品的采样送检及现场检测记录表,及时将各专业现场操作规程文件修订本交本科科研质管人员核定,并在科室业务学习时组织讨论,作业指导书人手一份,要求人人都要熟练掌握指导书内容,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现场操作,进一步规范了操作方法,提高了操作技能,有效减少了不合格工作的发生。

三、紧扣标准,务求实效。规范了现场采样监测工作,现场操作确保至少2人以上,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做到操作、记录互相监督、校核,确保现场所使用的各种记录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填写,尽量减少错项、缺项,杜绝漏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样品流转到下一个流程,并做好交接工作。针对内审中发现的“样品采集记录表”、现场采样单部分项目填写不规范,科室专门组织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了逐项排查,对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落实整改。有效把握了检 测报告的质量关。在监测仪器使用管理上,针对以往使用后随意存放的不足,现指定由专人统一保管、维护,完善了交接方式,现场仪器操作履行领用手续,使得每台仪器“进出有明细,使用有记录,操作上规范,养护有专人”,保证了仪器使用进入良性循环。

通过内部审核和自我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全科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我们对计量认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自身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半年以来,科室未收到因不合格工作而导致服务对象的任何抱怨。相反地,在计量认证工作的推动下,我科以“规范的工作行为,良好的工作作风,较高的工作质量”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计量认证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科室质监员的监督作用,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把好计量认证的每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不合格工作控制在最小范围,使现场卫生监测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卫生科

xxxx年月日

综合科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来,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得到了全面实施和完善,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今年质量体系运行中,我科全体人员严格按计量认证及《质量手册》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各项质管工作,积极组织全科人员对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等文件的培训学习和讨论,适时修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规范工作程序,使我科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质量体系运行要求下进入正常运转。现将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情况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并认真逐步付诸实施的前提,必须提高认识,而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根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精神,我科先后精心组织了多次关于质量体系运行专题培训学习,分别进行了对中心质量方针、目标,什么是计量认证,为什么要开展计量认证;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计量认证等关键问题的学习研讨,使科室每个成员都充分认识到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而且与每个人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通过组织学习,结合个人平时自学,大家深刻体会到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是质量体系运行网络中的一分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是规范我们一切工作的程序,在提高了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不仅全科人员顺利通过了中心及科室组织的书面考核,而且思想得到了统一认识,明确各自的责任,形成了上面有压力,中间有动力,科研质管工作有活力的新局面。

2、加强和规范质控工作

(1)结合实际工作,及时完善和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文件。严格按规范完善了从现场采样、送检、检验到质检报告评价发放等各个流程环节的工作规范,而且一层一级抓落实。在认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项排查,并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先后多次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了讨论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科室室内部各个流程的工作的操作方法,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2)规范样品的各种登记和记录及各类各项登记表的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源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积极督促现场科室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完成现场操作到质管科的各个环节,正确书写各种记录。对各类专业的卫生评标准及相关标准和文件做到及时受控发放,对各类专业 的卫生评价标准及相关检验标准定期进行查新,及时准确核查各类卫生标准的适时现行有效性,对提高各类卫生评价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同时对质管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完善计量仪器的管理,提高使用效果。为保证各科室计量仪器使用效果,所有检测数据具有客观、科学、公正性,有计划分批逐步淘汰了陈旧落后不合格的计量仪器,并在今年x月份对部份计量仪器分别及相关单位进行了检定工作,健全了仪器的管理档案,各类计量仪器设备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使用完好情况、维修保养情况有详细记录,有力地保障了现场科室的监测采样工作,使我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从今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来看,我科的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技术人员挡案,xxxx教育培训等情况未及时更新

2、现场监测仪器中的粉尘采样器3台,大气采样器2台没有进行唯一性标识,没有标注相关信息

3、在用1/万天平检定有效期至xxxx年x月x日

4、标准物质发现硫酸配制时间09.4.2.有效期10.4.1 碳酸钠配制时间12.04.有效期12.09

5、报告xxxx00124-4-01-030多处记录错误,①样品编号日期部分多出一位,②样品检验交接单安排人签字,③原始记录无校正人签字,④现场采样记录表涂改不规范,随意划线无涂改签名、日期。

三、纠错整改及今后打算

积极组织科室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逐项排查,特别是对评价报告进行逐页排查,及时修正,严格评价报告的质量关。进一步完善监测仪器由专人保管、维修和使用交接制度和记录,现场监测仪器必须进行领用手续,使得每台仪器进出有明细,使用有记录,操作上规范,养护有专人,保证仪器使用进入良性循环。继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的学习和运用,强化业务培训和学习,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及责任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把好质量控制的每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我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综合业务科

xxxx年x月x日

xxxx年上半年质量监督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精神,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全面实施“科学公正、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实现法治”的质量方针,在全程质量控制监督下,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正常运行。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质量是反映一个单位整体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管理水平,也是影响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方针、目标得到了有效贯彻,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得到进一步完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重视质量及提高质量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1、质量控制工作得到了加强和规范。今年以来,一层一级抓落实,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并进行现场仪器操作练习,使大家熟练掌握各类新配置 仪器的操作方法,为科学公正采集检验、检测数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各类检测样品的检验结果起到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化的评价。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今年上半年,检验科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微生物、理化的室间比对试验,其结果均在允许误差之内。2、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认真制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提高了全体人员对质量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所有人员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

3、加强质量监督,注重质量持续改进。为了使大家熟练掌握现场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时准确对现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对新配发的各类检测仪器编制增加了作业指导书,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定期对各科室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馈,限期整改,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并接受复查,保证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有效运行,并且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今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来看,我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水平及其运行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检验检测报告内的原始记录信息量不足,无法保证检验检测过程的再现。

3、科室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松懈,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掌握本科室的工作动态和变化。4信息沟通不畅,各职能科室之间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不畅,各类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及时传递。

5、部分检测样品留样严重不足。

6、部分水质监测未有现场原始采样记录。

7、仪器(标准物质)管理有待加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学习程度不够。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精神学习和理解不深刻,对质量控制的概念不清楚,造成了部分人员对质量记录不重视,记录不及时。

2、执行标准不严格,工作随意性大。对工作标准规范不学习、不理解、不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按标准规定规范各项检测活动。工作不严谨,不能及时积极和客户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沟通,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3、主动意识、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积极性,对待工作消极没有热情,主动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工作中缺乏质量意识,责任心不强,对检测操作程序不能严格执行,随意更改操作程序,造成了检测结果缺乏真实可性信。

4、知识面狭窄,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科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平时不注重对业务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方法陈旧长期得不到拓展。

四、纠错整改及今后打算

积极组织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监督检查中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归类,针对不同类型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限期整改,并接受复查。

在今后的监督检查中,对检查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各职能科室间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各自科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通过反馈、整改,进一步明 确下一步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做到有的放矢。xxxx年月日 质量监督检查表 NO:JK/JL-4.11-01-03 质 量 改 进 措 施 表 质量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全中心质量行为,使全体人员都充分认识到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成《质量手册》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特制定2013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

1、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培训,考试等方式,向全体职工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职工的要求,使每个职工做到:

1.1、熟悉并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遵守公正性承诺和公正廉洁守则;

1.2、熟悉所在部门的职责和本科室与相关科室的工作接口;

1.3、明确本人岗位职责和权限;

1.4、清楚本人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程序文件、技术标准、规范和相关作业指导书);

1.5、熟悉掌握工作技能,重要岗位要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1.6、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做到客观、公证和科学性。

2、人员培训

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做到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培训。2.1、全员培训:讲解《评审准则》、《质量手册》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明确计量认证的要求和做法。

2.2、干部培训:学习重要的质量概念,了解《评审准则》和相关文件内容。清楚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熟悉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认可、维持和改进过程;

2.3、重点岗位培训:各科室结合本部门工作情况,对检测人员、重要岗位人员要反复培训,熟悉掌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法律法规知识。

2.4、重点人员培训:对新进入单位人员重点培训,提高他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按《质量手册》规范自己的工作程序,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培训计划

4、考核

x月x日,中心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知识考核、考核成绩将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个人年终业绩考核依据之一。考核内容:《评审准则》、《质量手册》、《质量文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基础知识,检测人员加考《仪器操作》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内容。综合业务科

xxxx年x月x日 人员考核计划

编制: 日期:xxxx年x月x日 考核结果汇总表 NO:

结果统计:合格 20 人 不合格 0人 合格率100%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小结 为了使本中心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正常运转,全面实施《质量手册》宣贯学习计划,科学规范全中心质量行为、工作程序。现将本次针对xxxx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习培训及考核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质量是单位发展的生命线,质量水平综合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以来,我单位质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样品检测质量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优质服务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改观。业务技术素质、管理素质逐步增强,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普及,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质量体系逐步建立。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全体人员质量意识不断增强,重视质量、提高质量及质量兴市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当前,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心的外部环境和体制结构、人员有较大变化;质量体系及体系文件已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检验、检测设备陈旧老化、仪器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检验、检测质量、服务质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部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质量管理较松懈,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二、主要成绩

1、落实宣贯学习方法与内容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落实xxxx年内审和管评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贯彻执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组对我中心进行监督评审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本中心制订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先后组织了多次相关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培训会,向相关人员贯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种文件,明确了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职工的要求,对管理体系的各种文件、培训学习做到学习与考核相结合,并且针对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计量认证的相关知识,相关科室的相关业务知识。

2、分层次、重点岗位重点培训

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计量认证的要求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全体干部在学习中重点学习质量概念,了解《评审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内容。通 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认可、维持和改进过程。

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做到重点培训。各相关科室在学习中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刚进入单位人员做到重点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按《质量手册》规范自已的工作程序,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培训考核结果

中心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计量认证知识作了认真详细的培训学习,相关科室 及重点科室还分别多次组织本部门重要岗位人员及新进入单位人员认真学习和讨论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在学习中明确各自的责任。应培训20人,实培训20人,培训率达100%。中心考核组在今年x月x日以闭卷形式对全体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知识的考核,应参加考核人员 20名,实际参加考试人员为20名,参考率达100%,合格人数为20名,合格率达100%。通过宣贯培训学习和考核,使各级各层次人员特别是新并入单位的人员对计量认证思想上得到了统一认识,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工作程序,特别是现场监测采样仪器的操作规程得到了完善,使我们所有检测数据更具有准确、客观、科学、公正性。全中心通过《质量手册》的宣贯学习和考核,检测技术水平及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质量体系运行进入了正常运转,为更好地完成《质量手册》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业务科

强化疾控档案交接工作 篇3

1 疾控档案交接工作现状

1.1 未进行规范整理。前任档案员对所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没有规范整理就整包整捆移交,造成档案数量不清,不齐全不完整。疾控机构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主要是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中心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疾病控制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来自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是在若干年以后,对疫情流行规律作出分析。因整理时间无规律、不固定,整理方法复杂,材料收集有难度,往往不能及时归档,甚至很重要的档案,如监测记录、控制结果、疫情处理报告等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有用时着急找不到,即使能找到也既费工又费时。如此一来,该整理的档案没整理或整理不规范,离岗交接时便着了急,要么交一捆,要么交一包。当追问原因时,把责任推卸给前任或前任的前任。这种交“包袱”作风一代传一代,把许多宝贵的档案材料蒙在纸堆里。造成工作越积越多,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几代人没有整理的档案资料无从下手。前人不管,后人遭难!即使重新整理也很难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若碰到不明情况或马虎粗心的,也许会把保留多年有价值的材料当作多余的废物处理掉,造成档案的损失。

1.2 交接时不规范。因前任交代不明,致使后任家底不清,造成管理不便、利用困难。交接过程中,许多人仅仅带接管人员走马观花地看看,档案室的有关柜架和档案资料,只简单地介绍一番,就把钥匙交了;有的连简单的介绍也没有,把交档案当作交钥匙;还有的前任该走走了,后任找其要钥匙都找不到人,更别说交接了。这都使后任对档案室里到底有几类档案,每一类档案有多少数量、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分类目录等检索工具其数量、状况、存放何处等摸不清底细,造成管理混乱、利用困难。

1.3 责任难以划分。《档案法》明确规定:“对损毁、丢失国有档案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档案交接过程中,交接手续不认真、没有交接,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扯不清、道不明,一本糊涂账。我们从事档案工作应从基础做起,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分类科学、管理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保证交接工作不被弱化,不走过场。

2 做好疾控档案交接工作的建议

2.1 态度要端正。首先,交接双方要杜绝“甩包袱”“撂桃子”的思想,防止马虎和依赖思想。其次,双方在交接过程中要紧密合作,交方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接方做到谨慎、细致,有疑必问有漏必查,有缺必补,不接糊涂账,不接烂摊子。最后,不能把交接工作看作是交物交钥匙,完整的交接应该包括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乃至责任心、事业心的传、帮、带。

2.2 监管要到位。单位领导要重视,不能只抓安排不抓落实,只管布置不问结果。不能对档案员一换了事,要考虑主管领导的抓落实情况。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落实到位,手续完备,交接记录、交接清单一应俱全。要求档案员对档案该收回的收回,该补充的补充,对档案资料登记台账、检索工具的数量、状况、存放地点一一列举清楚,从而认真指导监督档案工作人员的交接工作。

2.3 制度要落实。科学规范的管理依赖于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规定档案员在交接档案时应干什么、怎么干。一个称职的档案员,不仅要把档案收集齐全、分类科学、鉴定准确、立卷规范、管理科学、确保档案安全,还要做好交接工作,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其次,把交接工作纳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的依据。如果每一任档案员,都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所管的档案做到管理科学规范,交接档案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交接,手续完备不再整包、整捆、整堆移交,这样才能保证档案完整交接,这样的档案员才能算是称职的。最后,推行档案人员目标考核,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将档案的日常管理和档案交接工作明确列入相应的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

新时期基层疾控部门档案管理刍议 篇4

一、基层疾控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上的不当之处

1. 基层疾控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近几年中, 基层疾控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力度有了一定的加强, 对相关的设施也予以了修缮和改进。但从本质上来说, 基层疾控部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仍不够重视, 这主要体现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队伍建设情况仍待改善。现阶段, 很多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处于兼职状态, 这正是基层疾控部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表现, 因为不够重视, 所以在人员编制上也不够科学, 往往会被忽略或在各个部门进行兼职人员的培养。除此之外,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封闭性强、边缘性强的特点, 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长期作为办公室管理的附属人员, 对自身的价值会产生怀疑感, 这与长期高效工作的要求也是不相符合的。

2. 基层疾控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固定

现如今, 基层疾控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情况良莠不齐, 同实际的工作要求不相符合, 主要表现为:兼职人员较多, 人数不足, 人员流动较快。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经笔者调查研究, 基层疾控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固定, 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因素综合造成的:

第一, 从事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最好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教育, 而目前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没有受过正规培训, 仅仅是毕业于相关卫生专业, 在毫无档案管理基础的背景下接触了该项工作。由于工作人员数目不足, 很多人需要身兼数职。这就造成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既多又杂, 疲于应对, 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入了解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第二, 档案专职人员的缺少、有丰富档案工作经验人员的缺少、专业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的缺少, 均导致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水平达不到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而对疾控档案充分了解并能进行深度研究的人员更少;第三, 基层疾控部门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机会的提供, 限制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基层疾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 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

作为疾控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资料, 疾病预防与控制档案是其撰写疾病控制安排的主要参考。如果缺少了疾控档案作为依据, 各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就失去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效果。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 其重点的防治疾病对象是不同的, 因此所采取的控制预防措施自然就不尽相同。档案既是对过往经验的积累, 更是可以好好加以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够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将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对提高疾控工作的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2. 基层疾控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从本质上而言, 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应被归属于“科技档案”一类, 这是因为疾控档案的内容中存在大量有科技含量的信息。也正是为此, 疾控档案为该地区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可以参考的经验。基层疾控档案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进行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 不仅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充满热爱, 也要有足够的能力做到尽职尽责, 保证对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疾控专业技能都有较深入的理解。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 基层疾控部门不能忽视对其的专业培训, 如:积极引进科班出身、专业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定期为档案管理人员组织业务水平交流会议, 根据新时期的要求, 保证该部门思想的与时俱进, 从而由各个方面着手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 基层疾控部门需注重档案基础管理的工作

为了加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的进行, 疾控部门首先需积极提高资金的投入, 以改进档案管理相关设备和技术, 为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详细的措施可以由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良好的库房条件、符合规定与要求的档案阅览室、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如计算机、联系工具等。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档案管理工作者目前面对的各项硬件问题, 提高自身归属感, 加强工作积极性, 也能够保证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除此之外, 基层疾控部门还需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基础管理的工作:第一, 对新入库的档案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 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 保证资料的有序性;第二, 对已入库的档案信息进行妥善的保存, 从档案的搜集、验证、存储、调用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分册, 保证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都能得到有序的管理;第三, 基层疾控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现如今,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迅猛发展, 如何建立起自动化的办公系统, 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先进性是十分有效的。这样一来, 基层疾控部门就能够实现全文搜索和目录检索功能, 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就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人类在各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 而对于基层疾控部门来说, 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以档案的形式予以保存。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对档案进行良好的保存和科学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疾病控制档案, 不仅能够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也对基层疾控部门自身的建设有推动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新时期下基层疾控部门档案管理的意义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梅凤.提高疾控档案利用效果的主要措施[J].黑龙江档案, 2012, (4) :73-73.

[2]董杰.疾控特色档案编研工作刍议[J].档案管理, 2014, (5) :88-89.

疾控中心免规档案填写规范 篇5

总要求:数据符合逻辑,不留空项,内容前后一致,各表的时间修改为2014年,并按照目录要求顺序排版打印存档 每张表格的填写说明和要求: 1

概况

所填的数据要求和表1-24(乡级)中的内容相符,即是总人口数要与2 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中的一致,男女人口数合计要等于总人口数,出生率也要求一致,各年龄组的儿童数也要求一致,小学和托幼机构数据要与查验接种的上报数据一致,新生数也要一致。

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

出生率=(住院分娩数+在家分娩数)÷总人口数×1000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免疫规划目标儿童数0岁组的数据要与3各年龄组儿童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中0岁组的常住+流入一致,以此类推1岁组-6岁组都要一致。

0-6岁流动人口数=3各年龄组儿童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中的0-6岁组中的流入数合计

各年龄组儿童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

这张表格填写的要求就是与上一张表格逻辑相符,本表中0岁组的常住+流出要求与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表中的出生数(住院+在家)一致

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统计部门来源)

此表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请在人口统计部门拿到数据,不要留空,不能和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的数据一模一样 5

接种单位档案表

有多少个接种单位就要有多少张接种单位档案表 6

接种单位管理情况统计报表

每一种分类中的服务人口数合计要与2 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中的总人口数一致

每一种分类中的接种单位数合计相等。

承担出生接种的单位,除了乡接种门诊要填外,出生接种单位也要填

从事免疫规划人员登记表

要接种人员数量要包括村医和卫生院免规人员总数 8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6-1-

1、2)

2014年1-12月的报表数据 9

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6-2-1)

2014年1-12月的报表数据 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接种儿童数统计表(常驻儿童用)

没有开展强化不用填写,替换成2014年查漏补种的报表,连表格一起替换。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接种儿童数统计表(流动儿童用)

没有开展强化不用填写,替换成2014年查漏补种的报表,连表格一起替换。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统计表2(乡级教育辅导站用)

与上报的数据一致 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统计表

把上下半年两轮接种率调查的情况汇总统计进去,注意逻辑,各苗的接种针次根据调查的年龄组应该有所区别 14 脊灰强化免疫接种率调查统计表

没有开展强化不用填写 15 冷链设备档案表

核查设备并如实填写,有多少台冷链设备就应该有多少张档案表 16 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

核查设备并如实填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注射器计划报表

与报的2014年疫苗需求计划报表数据一致 18 免疫规划内生物制品统计表

计划数量是指每年上级下达的疫苗分配计划数 上年结转库存数与2014年初疫苗库存数一致

入库数量为:2014年1月-12月所有收到的疫苗和注射器数 出库数为实际出库数

本年度库存=本级+下级库存

使用量=(上年结转库存数+入库数量)-本年库存量 耗损量为实际耗损数指破损、失效数量

本年度实种针次数=基础免疫针次数+加强免疫针次数+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查漏补种针次数

损耗系数=使用量/本年度实种针次数*100%(取两位小数)19 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发病和死亡统计表

人口数与2 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来源)一样,注意人口数的单位是:万,换算成以万为单位 20 预防接种副反应登记表

有发生副反应的乡镇如实填写登记 21 免疫规划培训统计表

填写2014年所有受培训和培训的内容 22 督导检查记录

2014年的督去督导和被督导情况,督导情况报表

填写乡级的情况,具体的次数,不要填写县级一栏,县级由疾控填写。疫苗接种活动登记表

根据备注栏,按要求填写 25 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的免规所有工作情况总结 0-6岁常住儿童摸底调查表(样表)

不填 0-6岁本辖区流出儿童摸底调查表(样表)

不填

0-6岁流入儿童摸底调查表

新时期疾控机构档案现代化管理 篇6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传统模式未能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机构档案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将有效促进疾病防控事业发展。

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疾控机构档案主要有机构基础资料、重要工作材料、主要会议记录、业务工作数据等内容,疾控机构档案管理水平会对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产生影响。长期以来,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事业单位固有特点的影响,我国疾控机构档案管理未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主要表现为档案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纸质化状态较普遍,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工作与业务活动结合性不足等方面。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疾控机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已经影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当前疾控机构档案基础设施的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室内部基础配套较差,内部布局设置不合理,有些档案室建设格局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档案资源种类、数量较少,档案安全基础薄弱;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查找文件或者历史资料大多是人工翻找,耗费时间较多。总体讲,档案基础设施的落后有诸多原因,其中档案资源、安全体系等还不够完善,其根源在于档案的资源体系、利用系统、安全体系尚不健全,未能跟上业务工作发展。

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疾控机构档案资料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贯的过程,这需要办公室、人事、后勤等保障部门的配合,也需要传染病防制、慢性病防制、免疫规划等具体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说,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离不开任何一个科室、部门的支持与协作,每一位工作人员均可以是疾控档案资料的参与者与管理者。一方面,尊重事实,客观完整是疾控机构档案人员基本档案意识,保存好每一份档案材料,经得起时间考验。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时期的相关档案资料,不仅是对特殊时期最好记录,更是将来防控重大疾病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档案知识更新学习意识不足也是制约疾控机构档案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疾控机构专业性强,新发传染病疫情变化复杂,对档案资料的要求更高,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意识尤为关键。

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一方面,当前我国部分疾控机构的档案从业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人员较少,缺乏专职管理档案的从业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程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部分疾控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者从事此项工作,接受前沿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能力不足,而年轻人从事档案管理的意愿不够强烈,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档案室成为“养老院”。

档案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的功能不足。因疾控机构专业性和独特性,以防病为核心形成的各种资料普遍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借鉴价值。疾控机构新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过去档案的梳理和学习,档案服务防病工作的功能会得到彰显。当今社会,公众对自身健康日益重视,疾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我国疾控机构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未能满足以上形势的需求,已有疾病防控档案资料只是简单堆放,未能及时进行凝练和总结,对于疾病防控的贡献不够突出,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也影响论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

多措并举,提升疾控机构档案管理水平

加强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基于疾控机构的专业化需求,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升档案办公设备自动化水平,建立基础疾控档案数据库,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促其适应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疾控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化应用相结合,将疾病防控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化存储,以便于档案专业人员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只需借助引擎搜索就可将所用资料及时调取。

加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疾控档案创新能力。一是疾控机构应当对本机构的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摸底调查,从档案人员满足疾控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本单位档案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等,做好疾控机构档案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二是逐步完善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档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并将考核情况纳入登记,作为个人年度档案工作考评重要指标,倒逼疾控机构档案从业人员接受前沿理论知识、专业教育等基本档案管理知识与技术能力。

提升档案服务疾病防控的能力。档案管理的重要特点是档案的服务功能,服务疾病防控的新形势和公众对健康的迫切要求,加强疾控机构档案的服务能力势在必行。新时期条件下,满足不同病种、不同特点的多元化档案需求应是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题中之义,这也离不开疾控机构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拓展。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档案的历史记录功能与现实服务防病工作的功能无缝衔接,一方面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公共卫生决策,便于政府决策部门作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病战略;另一方面,通过档案记录的历史资料,积累防控疾病的经验,为社会公众健康服好务,切实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浅谈疾控机构业绩档案的管理 篇7

一、疾控机构业绩档案的内容

本中心根据业务人员的特点, 将业绩档案内容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信息材料。包括个人业绩档案履历表、学历、学位、计算机、外语、执业医师等证书材料;2.职务、职称变动情况及证明材料;3.在职学习、培训、进修深造材料, 参加各类培训、继续医学教育、获得的资格、内审员、上岗证书等材料;4.论文及其SCI等收录情况、著作、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等情况的材料;5.社会兼职、参加社会各类学会、协会、学术团体及任职情况的材料。

二、疾控机构业绩档案的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档案除具有档案的基本特征外, 还具有鲜明的特点。

1. 材料分散, 收集难度大。

业绩档案材料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有上级颁发的, 也有部门评议的, 还有自己撰写的, 来源分散、范围广, 不利收集。只有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及时收集才能为形成完整有价值的专业技术业绩档案。

2. 内容丰富, 变动频繁。

业绩档案反映的是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延续性的动态的程, 形成的材料是不断补充、增加与完善的过程。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活动、工作业绩的累积处于不断变化中, 因此, 业绩档案材料内容变动频繁。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及时了解这些变化, 并将其真实地记录在案, 才能保证业绩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利用率高, 意义重大。

业绩档案是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最经常利用的。无论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申报各种奖项, 还是选优评模、人才提拔、考核干部、工资改革以及绩效奖金分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依据和凭证作用。

三、疾控机构业绩档案的作用

1. 科学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业绩档案记录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发展全过程, 是个人业绩的真实写照。建立业绩档案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对专业技术人员努力的认可, 能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荣誉感。

2. 可供单位人才利用状况分析使用。

业绩档案客观上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体人才状况、科研实力、技术水平以及发展潜力, 是单位专业技术实力的凭证, 是单位重要的无形资产。业绩档案有利于单位全面客观地考察、了解、管理和使用专业技术人员。

3. 为人才流动、职称晋升和聘用等提供完整、客观的依据。

业绩档案的建立, 为科学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择以及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对象的确定、职称评定、工资、奖金等级发放等提供客观依据, 也为本单位工作成果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4. 业绩档案的建立是国家实验室认可和疾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业绩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否完善, 反映了单位的卫生防病管理水平, 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及疾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专业技术人员在卫生防病、科研实践中创造出的成果、经验和教训记录, 也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疾控业绩档案的管理

近些年来, 中心充分认识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档案的重要性, 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全体人员积极配合, 大大提高了业绩档案的应用和管理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健全业绩档案工作制度。

我中心建有较完善的档案工作网络, 每个科室都确定了兼职档案员, 业绩档案的日常收集都由各科室兼职档案员来承担。各科室兼职档案员根据办公室确定的收集内容和范围将所在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材料积累起来, 于每年年底集中交于办公室汇总, 由业绩档案管理员负责对各科室上交的个人业绩档案材料进行审核, 对档案资料数量、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以保证归档材料符合案卷的质量要求。凡符合审核要求的存入其个人业绩档案卷宗;不符合要求的, 则提出意见并退回本人补充与完善或由其自行处理。近年来, 我中心还将业绩档案这项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综合任务目标中, 实行中心对科室、科所对个人的两级考核, 大大增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确保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档案的完整和齐全, 发挥展现了业绩档案应有的作用,

2. 加强业绩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近年来, 中心通过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 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对业绩档案的的认识, 促使个人主动上交与组织收集相结合, 确保业绩档案的全面、完整。档案部门加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联系, 及时收集当年形成的各种业绩材料。对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 尽量让原单位把档案转至新单位;对新毕业的学生, 要求将其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等按规定时间上交建档。

3. 加强业绩档案材料的立卷归档。

档案部门对收集到的材料要认真建档, 针对档案的内容不同, 细心归纳整理、编目、著录, 妥善保存。材料形成后, 既遵循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又要根据业绩档案的特点, 以个人建档, 按一人一案卷形式, 案卷次序编排先按科所, 后按职称从高到低;卷内次序编排先按类别, 后按形成时间顺序;每卷有卷内目录, 每份材料有顺序号一旦生成, 即使调离科室也不再变动, 以个人为单位分类汇总后盒装形式上架存放, 案卷盒背脊处注明标签, 建立统一的检索工具便于查阅。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 档案要抽出来另架存放。保管期限的原则划分为长期。由于每年都有人员的变动, 因此应每年更换一次档案目录。同时要配备标准的库房, 落实硬件设施, 为档案存放创造一个良好的保管环境。

4. 加强业绩档案的开发利用。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在业绩档案中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档案数据库, 及时更新数据, 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系统和延续, 动态化管理业绩档案信息, 保证业绩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注重工作实效, 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 坚持热情服务, 尽最大努力用足用好业绩档案资料, 努力提高业绩档案的使用效率。近年来, 为配合实验室国家认可、资质认定的需要, 我中心根据实验室国家认可评审准则和中心质量体系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以业绩档案的相关资料为依据, 重新组建了包括技术人员的相关能力、继续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以及授权等内容的个人技术档案, 为中心顺利通过资质评审和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摘要: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档案是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 是单位专业技术实力的客观凭证, 也是实验室认可和疾控绩效等考核的一个量化指标。本文作者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和当前疾控工作形势, 提出了加强业绩档案管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疾控,业绩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丁美琴.浅谈健全我院技术人员考绩档案,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0, 11

[2]张旭春, 李东悦.专业技术人员考绩档案管理浅议, 华南预防医学, 2008.05

[3]丁美琴.浅谈健全我院技术人员考绩档案,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0.03

[4]颜海英.疾控机构考绩档案的管理与应用探讨, 江苏卫生保健, 2009.05

[5]唐爱玲, 宿晓晴.加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管理之见,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2.02

[6]孙建中.疾控人员业绩档案收集工作的具体实践, 浙江档案, 2008.09

[7]李娜.医院个人业绩档案管理探索, 山东档案, 2009.04

疾控档案管理 篇8

1 基本情况

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上能认真贯彻2006年8月7日宁波市卫生局与宁波市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件”为单位管理本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都有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年龄、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如何, 都有较好的质素;归档及时, 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全市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对所辖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行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的培训和实地指导,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几家单位的档案工作做得比较出色。与此同时, 各单位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难点和问题。

2 主要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组织管理 (人员) 方面

⑴基本上有分管领导, 但把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的只有部分单位, 经费支持力度有限。⑵档案人员不稳定, 从事档案工作的1~3年内的占59.9%, 档案知识相对缺乏, 培训机会少;档案证持证者在所有档案人员中的比例低, 仅为8.8%。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原因分析一:⑴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领导普遍重视业务工作, 对档案工作不太重视, 档案意识不强。调研数据显示, 仅55.5%的单位设有综合档案室, 而44.5%的单位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抓起来。⑵疾病预防控制只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职能的一部分, 因为“它有政府职能, 是基层防保中心, 是基层疾病控制中心, 是基层医疗中心。可以说, 卫生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单位领导均有重临床轻预防的观念, “外科医生是院长, 内科, 儿科, 妇科医生是骨干, 防疫妇保干事靠边站”[2]的现象普遍存在;⑶单位的档案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或效果不明显。档案人员的工作要过硬, 档案效用明显, 才能突显档案工作的价值。调研中发现档案效用明显的单位, 单位的主管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和关注度比较高, 档案的利用率也比较高。比如海曙区西门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在单位的社区卫生工作中效用很明显, 档案人员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还有象山县丹城卫生院和石浦卫生院,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均成立了综合档案室, 并且都通过宁波市市级档案管理的认定。因为档案的等级认定不仅规范了单位的档案管理, 提高效能, 还是医院整体上等级的指标之一。另外, 宁海县的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比较高, 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比较好, 这与各级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密切相关。

原因分析二:⑴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防保科的医生服务人口多, 普遍工作任务重。宁波市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不少县 (市、区) 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有的甚至是远远超出本地人口, 而且流动人口的在册人数普遍小于实际人数。通过对60家有示范接种门诊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的调查显示, 有20%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辖区内的暂住人口数超过辖区户籍人口数, 其中两者之比在[1.0, 1.1]和[1.1, 1.2]的各占5%, [1.2, 1.3]占1.67%, [1.5, 1.6]占3.33%, [1.7, 1.8]及[1.8, 1.9]各占1.67%, 最高值为2.657, 占1.67%;超出人口数最多的达66 578人。辖区内暂住人口上年出生数与户籍人口上年出生数之比在[0.0608~4.6621]之间, 其中[0, 1.0]占44.83%, [1.0, 2.0]占20.17%, [2.0, 3.0]占16.67%, [3.0, 4.0]占15%, 4.0以上占3.33%, 最高达4.6621, 占1.67%;超出人口数最多的达1 593人。辖区暂住人口数与该区总人口数之比在[0.0043, 0.7267]内, 辖区暂住人口数占该区总人口数5成以上有12家, 两者之比最高值达0.7267。⑵各乡镇 (街道) 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配比与业务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以60家有示范接种门诊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为例, 每万人口防保医生的配比在[0.2281~2.7936]之间 (该数据以各卫生院有接种资质接种人员的数据与辖区内的在册总人口数之比) , 其中涉及人员编制的问题。⑶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防保医生身兼数职, “卫生工作上面千条线, 底下一根针, 就是卫生院。”2004年4月, 浙江省确立了包括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传染病管理、免疫预防、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慢性病监测与管理、婚前保健咨询、妇女儿童保健等在内的18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涵盖了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基本医疗四个方面。于2004年10月, 淳安在全省率先改革, 由以往只提供儿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两项服务拓展到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等18项服务。近年来, 由于卫生院改革及区域间的人口流动, 部分单位有人员流失的现象, 防保医生无暇顾及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的占相当一部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大多由防保科长兼任。⑷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档案人员获取档案知识培训的信息少, 渠道窄, 经费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市地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人员的培训机会少, 即使有相关信息和培训的要求, 获得领导的同意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乡镇 (街道) 一级的档案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就更少了。

原因分析三:主要影响因素是档案意识不强,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作用不明显, 缺乏长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工作业绩的考核范围, 即便有纳入考核范围的, 也只是占极小的一部分。

2.2 财力、物力方面 (设施设备方面)

⑴档案用房多数没有做到办公与库房分开, 不符合规范, 面积小、因陋就简的情况比较普遍。数据显示有29.2%的单位无档案库房。⑵档案箱柜的统一性、规范性各地不一。⑶去湿机、灭火器、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档案设备的配备率不高, 所占比例分别为78.9%、41.6%、51.1%、56.2%、27.7%和33.6%。⑷仅55.5%的单位设有综合档案室。部分设有综合档案室的单位, 档案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综合、集中统一管理, 大多数只走形式,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实体还是以各单位的防保科自行保管为主, 没有归入到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综合档案室中。

原因分析:主要与单位的领导意识与经济实力相关, 另外, 单位的整体用房紧张也是影响因素。有数据显示, 公共卫生费用仅占乡镇卫生院总费用的10%左右。在农村, 1991~2000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 而14%中的89%又都成了“人头费”, 真正专项的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2.3业务建设和利用方面档案质量与档案管理的规定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⑴件的界定有困难, 存在有立小卷的现象, 也有随意扩大件的概念, 比如一个培训班的所有材料合并成一件;⑵件号章的位置约定不一致, 尤其是横向打印的报表, 出现这类情况比较多;⑶文件目录与盒号的对应、文件目录与盒内文件的对应准确性不高, 影响利用;⑷保管期限的划分不准确, 对归档要求的相关文件的熟悉和理解不够, 或是没有区分保管期限;⑸使用计算机管理和档案软件管理档案的比例不理想, 仅67.9%的单位配备了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 而有档案软件的单位, 档案人员对软件功能不够熟悉;⑹档案借阅登记大多数不齐全。

原因分析:这是人、财、物投入的不到位, 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最终体现。⑴卫生技术人员对档案的了解不多, 系统学习档案知识的人员较少, 考取档案证的意愿不高, 档案证的持证率低。档案意识相对淡薄, 对红头文件归档的认可度高, 而本单位工作中产生的非红头文件的归档相对低一些, 图方便放在手头的现象仍存在;⑵没有稳定的档案工作队伍, 即使有兼职人员, 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应的知识技能以高效开展档案工作;⑶没有常规有效的指导和评估激励机制。

3 应对措施

3.1 分级落实, 层层推进

3.1.1 领导层面

⑴市级机构:充分理解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市级会议上向各县 (市、区) 传达档案工作的信息和精神, 并且要求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全市范围内的标准性文件和做好解释及指导工作。⑵各县 (市、区) 级机构:遵照各级上级部门要求及国家政策, 做好工作, 对下级单位进行工作指导;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进行指导分管领导重视, 多与当地的档案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联系, 鼓励档案人员考取档案证。在辖区内搞试点, 由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局在所辖区域内建立模板, 各单位观摩学习, 把优秀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移植”到本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中, 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宁海县、鄞州区、江北区等几个县 (市、区) 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并取得成效。⑶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7]提高自身的档案意识, 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 重视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人员的档案知识培训, 稳定队伍, 有条件的单位成立综合档案室, 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

3.1.2 档案人员层面

⑴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的设施设备替代手工劳动, 简化工作, 在提高效率上下工夫。兼职也是一种选择, 但相对于业务工作, 用于档案工作的时间不多。调研数据显示: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年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件数在100~300之间。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方法具有简化整理, 易学、易用的特性, 对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很强的适用性, 加上档案人员的年龄较轻和文化程度较好。调研数据显示:档案人员的年龄40岁以下的约占81.8%, 大专以上约占55.5%。有62.8%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认可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方法。⑵具备胜任档案工作的技能。普及宣传档案知识和集中进行档案知识培训等, 在此基础上, 结合运用了其他形式 (直接参加档案相关会议、参观档案工作先进的单位、学习相关文件规范、考取档案证等) 的学习途径。另外的调研中, 现场指导、交流, 有一部分问题当场解答或是反馈给所在单位的领导。将调研掌握的问题反馈给各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会被互相交流和学习。

3.2 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加大投入, 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加大,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所需的经费有限, 不会对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造成压力。除了人员配备和档案箱 (柜) 及库房外, 其余的投入基本上由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置, 尤其是档案盒, 装订线、档案印章组合等档案装具均由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调拨。各防保科的计算机也由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备, 虽不是专用于档案, 但档案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工作。打印机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设备, 各地的解决方案各有不同, 有的是局里统一配发, 有的是由各卫生院自行配置。档案管理软件与打印机的配置途径相似。根据实际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强化长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 由于单位的综合考评对档案工作的要求相对较低, 或是没将其列为综合考评的范围, 或是有考评要求, 但分值比例少, 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基本上是档案人员的“良心工程”, 责任感强、业务过硬的档案人员做的档案质量就相对规范, 符合要求。首先, 在新出台的《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里纳入了档案管理的一块, 细化了要求, 专门列出一条对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的实地指导及培训的指标, 分值也相应增加。其次, 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的《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星级评审标准》, 在软件和硬件两个必备条件上有相应的要求, 并规定星级的有效期限,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会有相应的措施, 加强对各自辖区内的卫生院 (社区服务中心) 的指导和培训。再次, 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也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标准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是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考评的内容之一。

疾控档案管理 篇9

1 人事档案管理现存的问题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其内在的功能相较出现了一些滞后和不相适应的倾向问题, 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格式僵化, 信息量不足,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档案应该是一个终生活动的科室和缩影, 应能清晰的看到这个人的活动脉络, 个人的德、能、勤、绩、廉, 甚至是发展的潜能。现行人事档案在内容上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格局, 多是静态资料性描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档案需要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信用进行综合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高效流动提供参考, 才能为干部的提拔任用提供依据, 现行人事档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2) 失真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度。 (1) 由于缺乏监督机制, 档案在形成与补充过程中, 个别人甚至个别组织在填写档案材料时, 不严肃认真, 弄虚作假;或者给他人下评语、写鉴定时, 有意对存档内容进行歪曲等。 (2) 档案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对档案材料甄别能力差, 对一些假文凭、假职称、假履历等“来者不拒”, 致使这些虚假材料顺利进入个人档案。 (3) 由于技术、设施等原因, 在收集、加工、转递、利用诸环节中造成档案材料遗失、缺损、变形, 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失实失真。

(3) 个人档案没有知情权, 公共档案的利用率和更新率低。我国人事档案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内向型封闭式管理模式, 任何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当事人对自己的某些情况记忆模糊, 本人要求查档的情况, 但按照目前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制度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提供利用制度与公开、透明的现代法治精神不相符合。这种人事档案很难客观评价当事人的真实情况, 某些偏的东西甚至给个人造成一生的悲剧。、

(4) 随着就业多元化的现实, 一些地方了现了弃档现象。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人才流动也越来越普遍。为了引进更多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各地都在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一些地区和单位为了消除高层次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重金聘任的同时, 甚至允诺为引进人才重建档案等。这些情况, 严重地干扰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关于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

现行的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 使人事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如何改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性思考:

(1) 开展对人事档案正确使用的宣传, 加强党和国家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借阅利用等制度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改革开放环境中, 人事档案与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人事档案管理人中应掌握和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2) 顺应时代的需要, 打破现有僵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当今的形势下, 如果仍然以个人身份来管理档案而不按从业性质来管理档案, 势必会造成人档分离。原档案材料与新档案材料的分离, 是很难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全貌的。同此,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就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内容, 使人事档案真正做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长”。

(3)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 (1) 要建立准确、完备的人事信息数据库, 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方便、快捷地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人员基本情况、简历及综合信息。 (2) 重视人事档案“纸质”材料的收集, 并按一定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为干部的考核、任免, 人才的聘用、选拔、职工退休手续的审核、批准, 提供详细、完整、真实可靠的依据, 保证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基本训练,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从源头上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政治思想素质好、法制观念强、专业基础扎实、信息处理能力强的高学历、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为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5) 建立科学、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6) 管理设备要达到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现代化, 管理设备现代化是其主要内容和核心, 而计算机管理是当今最主要的手段。

(4) 维护个人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与相对的保密性相结合、适当提高档案的开放程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对于只要不属于保密范围的, 个人应享有对自己档案的知情权。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 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 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 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人事档案信息部门向个人开放, 不仅大大方便了公民, 有利于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使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5)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每一位档案管理者都应明白,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 人事档案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 是一个单位乃至社会的无形资产,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目前社会上人们的档案意识还很薄弱, 不少单位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一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 过硬的业务能力, 严格的组织原则性, 严肃认真的地把好关。对需要归档材料要认真严格鉴定, 识别真伪, 做好这点是决定人事档案质量优劣的关键。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多渠道、多途径地宣传档案知识, 并在接待、提供利用档案信息时为领导在选拔、任用人时当好参谋, 为人才流动架起桥梁。

疾控档案管理 篇10

1 开展基层疾控档案星级评定

1.1 制订档案星级评审标准

有标准, 不考评, 形不成约束力, 达不到保质保量的目的。为使全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再上新台阶, 在调研的基础上, 于2008年11月由市卫生局发文出台了《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星级评审标准》 (试行) 。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分为五星级、四星级2个档次, 由各地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自愿提出申报, 送当地县 (市、区) 卫生局, 经初审后报市卫生局, 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评审合格后发文认定。评审标准共分四个部分, 其中组织管理20分, 设施设备14分, 业务建设46分, 开发利用20分, 合计总分100分。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在达到相应星级的必备条件 (人员、制度、财力、设施设备、档案管理及档案质量等四方面) 后, 其评审得分在96分以上, 且每部分得分率在96%以上评定为五星级;评审得分在93分以上, 且每部分得分率在93%以上评定为四星级。

1.2 星级档案评定的必备条件

⑴人员要求。近三年档案人员稳定, 有档案证, 并定期接受档案知识培训。⑵制度、财力要求。有分管领导和档案工作经费, 成立有综合档案室且各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⑶设施设备要求。有档案专用库房, 实现办公用房与库房两分开, 配有灭火器、空调、去湿机、温湿度计等设备, 做到“七防”, 环境整洁, 档案箱 (柜) 或密集架及其他档案装具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有计算机、打印机及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⑷对档案管理及档案质量要求。熟练运用档案软件管理档案, 近3年的档案有电子目录, 并能在档案管理软件中与档案实体编号一一对应的快速检索, 近3年内有详细的档案利用或借阅登记等日常管理记录, 近二年的档案执行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方法, 质量符合标准、科学规范, 差错率在3%以内。

1.3 建立长效档案管理机制

符合要求的单位自行申报, 不搞终身制, 动态考核, 每3年复评一次。这样, 全市范围内有统一的标准, 在同一平台上衡量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质量与水平, 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 形成争创档案星级管理的良好氛围, 有效的杜绝了档案工作临时突击现象, 确保档案的质量, 以建立基层疾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2 加强档案星级评定培训与指导

2.1 加强档案业务培训

一系列乡镇疾控档案业务建设文件相继出台, 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后, 关键是抓落实。部门间要加强联动, 形成合力, 提供外部保障, 确保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在《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出台后, 我们分别举办了市级师资培训, 对标准作了详细的解读, 并要求各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区内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档案专 (兼) 职防保人员进行培训, 并在全市全面实施。

2.2 加强档案业务指导

各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区内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均比较重视, 通过每月的例会制度与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防保医生沟通, 并给所辖区内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防保科配置档案装具, 档案业务指导和培训, 执行比较顺畅。如宁海县疾控中心为做好对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的疾控档案上星级工作, 县疾控中心为各乡镇统一安装了泰宇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还为各乡镇统一配备档案装订缝纫机、各类归档专用章等。

2.3 各地积极响应与争创

除了上级业务单位细致周密的指导, 本项档案管理星级评定工作得到了当地县 (市、区) 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 也得到了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重视与配合。大家共同认识到档案是历史的记录, 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资源, 加强档案管理是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展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搞好单位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星级档案创建中多数单位由一把手卫生院院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档案领导小组组长, 全面负责档案工作, 把档案星级创建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配备了能适应本单位档案工作专、兼职档案人员及必备的软硬件设施。率先通过星级创建的单位, 在当地逐步树立标杆, 影响和带动同一区域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提升当地乡镇 (街道) 疾控档案管理水平, 促进乡镇 (街道) 疾控档案更好的发挥作用。

3 档案星级评定取得成效

3.1 突出了工作实效

《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星级评审标准》 (试行) 下发后, 各地积极响应。全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历经2006年的标准筹备, 2007年的全面调研, 2008年的完善提高, 2009年开始试行星级评定, 至2012年底, 近4年中有60余家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申报并经市卫生局组织认定, 达到了“五星级”或“四星级”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标准。全市11个县 (市、区) 中其中1个县和1个区的所有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均通过了疾控档案的五星 (或四星) 的星级评定。同时, 也促使部分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综合档案室通过了市档案局的二级或三级的综合档案目标管理认定, 全市各乡镇疾控档案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

3.2 完善了规章制度

档案星级达标对档案资料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归档的文件要做到规范和完整。为此, 通过创建星级档案, 在规范性整理档案工作方面, 各创建单位按标准要求制定档案整理归档、保管、统计、利用、保密等制度, 并根据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实体分类、保管期限要求, 将档案材料划分为行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健康教育、特种载体等5大类14个二级类, 进行统一归档。使档案分类清晰、管理规范。同时, 各单位还制定了《档案工作管理办法》、《档案归档奖惩制度》、《档案借阅登记制度》等具体的管理措施, 规定各类应归档的资料必须及时、完整地进行归档, 保证了各类档案收集完整、系统, 使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控档案管理统一、规范。

3.3 配备了硬件设施

结合档案星级达标工作具体要求, 各创建单位配备了适应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需要的专用档案室, 配备数量充足的档案柜, 部分单位还专门添置了档案专放密集架;配备了灭火器、计算机、打印机、空调、温湿度计等设备, 要求库房、办公室“两分开”, 改善了工作环境, 使各类硬件设施符合达标和管理的需要, 综合档案室不仅达到防火、防蛀、防盗、防潮、防霉、防尘、防高温等“七防”要求, 为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3.4 提高了档案案卷质量

星级档案标准统一要求归档原始文件材料应无错、漏、改现象, 归档文件目录填写规范清晰, 档案装订整齐美观等。各单位通过创建规范了入库档案的整理工作, 做到文件规范归档、案卷组卷合理、资料排列有序, 完善了管理台账, 建立了全宗卷, 包含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各方面档案管理, 使得各类档案管理数据达到统一管理, 案卷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3.5 促进了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各星级档案创建单位引进并建立了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 利用档案专用软件对档案进行存储、分类、编目和检索;实现了各类文书文档、疾控业务资料的目录级检索, 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也为今后全市各县 (市、区) 疾控档案信息的联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新仪.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预防保健, 2004, 6 (3) :20.

[2]李海芬.宁波乡镇 (街道) 疾控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5) :552.

试论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1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1 固定资产的基本构成

疾控中心是“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卫生机构,具体包含疾控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功能。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重要工作的基础,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不仅对疾控中心的中心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为疾控中心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教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使用效益,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主要分为七大类,具体包含房屋土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文物和陈列品以及家具用具装具。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开展疾控工作的重要前提,也关系到疾控中心能否充分发挥满足本身机构的运转需求,所以对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管理不仅可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独立性,也能维护疾控中心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范围、折旧、核算等重新进行了定义,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当前,我国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阶段的管理水平也与目标水平相差甚远,但是,这不影响我国疾控机构发展的激情与憧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疾控机构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2 我国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

2.1 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

大多数疾控机构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存在盲目性,主要是购买动机盲目,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分析论证,衡量设备的需求,也沒有检测老设备的使用程度。这多种原因导致购置的随意,会产生大量新设备滞留,而老设备仍然在使用,这样不仅使设备使用率低下,也严重浪费了资源。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不仅会导致疾控机构运行紊乱,工作效率低下,也浪费了国有资源,进一步的恶性循环下去,对疾控机构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2.2 固定资产处置的迟缓性

我国疾控机构大多存在固定资产处置的迟缓性,因为大多数为限定严格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这样的制度导致固定资产报废不及时。在一般的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有关认识,没有科学系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当大多数固定资产慢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老化等情况,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处理,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也影响疾控机构正常工作的运转。

2.3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疾控机构存在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疾控机构注重购置,但缺乏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在使用管理时,应该将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目前来看,大多数疾控机构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管理责任并没有明确到每一个人,这样不仅使资产管理意识降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减少,也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着诸多漏洞,为管理人员逃避责任埋下祸根。

3 疾控中心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从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来看,固定资产暴漏出来的问题,反映出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还有待加强,考虑到疾控中心的单位性质,必须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目前来看,对疾控中心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必要手段

通过加强疾控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使固定资产的规模、账目和实物得到一一对应,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这一方面来看,疾控中心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必要手段。

3.2 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盘活现有资产的重要方式

疾控中心作为卫生系统重要的事业单位,要想实现有效管理,就要盘活现有资产,发挥现有资产的积极效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要积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满足疾控中心的实际需求,提高疾控中心的管理效率。

3.3 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措施

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不但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措施。从这一角度看,疾控中心作为重要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关注应该提高,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措施。

4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办法

4.1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制度执行

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仅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逐步完善,保证制度的刚性。只有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我国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围绕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动进行。

一是固定资产的流入管理。单位通过购置、划拨、捐赠等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验收、入账。经相关经办人审核、签字,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和粘贴标签,在流入阶段做到账表、账实相符。

二是,固定资产的流出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出要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批准前应妥善保管固定资产,不能擅自处理。对于因技术原因并经科学论证,确需报废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理,残值收入及时上交财政部门。固定资产流出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销账,确保账物一致。

三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考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和完好率,加强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4.2 遵循新会计制度,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长期使用必然会带来损失,这需要对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这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和磨损情况的出现,会带来损失,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除了可以反应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外,还能有利于提高疾控中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国有资源的完整性。当疾控机构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应该根据疾控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不同的范围对于折旧方式的选择也不一样,比如更新较快、价值比较高的医疗设备,疾控机构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可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在新会计制度下,只有不断的摸索尝试,找到最適合本单位的折旧方式,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好。

4.3 提高疾控预防机构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应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

在疾控机构财务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固定资产的配置。我国疾控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时,不仅需要结合疾控机构的实际情况,也要科学的进行配置规划,防止盲目采集导致的固定资产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疾控中心的基本装备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日常职能工作所必需配备的设备。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疾病流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接轨,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健康需要配置推荐装备。购置设备要全面考虑单位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状况、仪器设备人员的操作水准、设备使用环境、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能够不购置的绝对不购置,能够少购置的一定少购置,防止资源的浪费,争取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最大化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4.4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飞跃发展的时代,疾控机构如果建立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由购置到日常管理再到处置,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管理,可及时掌握各项固定资产的构成、存量、价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和有资质的软件公司合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发一套适用于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作为我国必不可少的应急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我国疾控机构的未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影响。在未来的管理中,如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是领导和各个财务人员需要共同思考努力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疾控机构能够找到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为我国疾控机构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

[2]黄朝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五期”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4(15).

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12

疾病档案是疾病控制和预防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在传染疾病控制中,疾病档案不仅是传染的依据,还是传染过程的真实记录。近年来,随着疾控中心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疾病档案资料出现丢失、散乱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疾控档案资料的使用,本文就疾控中心疾病档案管理现状,及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疾控中心疾病档案管理现状

1.1 档案管理观念有待提高

随着疾控中心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提高疾病档案的归档率、精确性、完整性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疾病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太重视,对疾病档案管理投入的资源远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同时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领导很少协同档案管理人员对疾病档案进行管控。疾病控制中心的领导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观念,错误地认为疾病档案只要在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就行,由于疾病档案管理观念落后,导致疾病档案管理水平比较低。

1.2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疾病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疾病档案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就当前疾病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都有待提高。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有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地培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将会被淘汰。在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懂得疾控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因此从整体上看,疾病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还需要提高。

1.3 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信息化的制作费用比较高,管控难度比较大,使得疾病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地开展。加上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法不科学,造成信息化档案遗失,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没有得到保存,从而增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难度。

1.4 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疾病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软硬件的使用没有保障,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影响。一些疾控中心不太注重信息技术在疾病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没有制订合理的软硬件保护措施,也没有合理的配置信息技术资源,从而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2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 更新疾控档案管理观念

在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中,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比较差,对疾病档案的管理、使用不太重视,这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对疾控中心的要求。因此,疾病中心的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档案管理观念,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对疾病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疾控档案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地采用信息技术对疾病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疾病档案管理效率,还能为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 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技术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储存容量越来越大,各种资料的查找、阅读也更加方便,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疾控档案管理中,能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快捷、方便地查找各种档案资料,极大地提高了疾病档案管理效率。如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时,国内并没有相关病例,通过互联网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能查询出这类流感的历史、发病特征、发病人群,从而为这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相关依据。通过互联网技术,疾控中心还能建立居民健康状况档案,当疫病爆发时,管理人员能根据档案资料迅速地查找出发病人群,从而有效地提高档案使用价值。

2.3 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疾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必须有软硬件支持,但由于很多疾控中心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导致疾控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欠缺,对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如有的档案工作室缺少抽湿机、空调等设施,有的档案工作室缺乏防盗窃、防火灾系统,这极大地降低了疾控档案管理水平。因此,疾控中心要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加强疾控信息资源管理,确保疫病爆发后,能从信息化档案中获取相关资料,从而为病情的控制提供依据。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依靠软件进行,因此疾病控制中心要对相关软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购买功能比较完善的软件,从而保证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疾控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统计、备份等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档案原始资料的保存,并注重对视频、音频等资料的管理,从而为疾病档案的使用提供保障。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疾控中心业务知识不断更新,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新时期,疾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更新自身观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疾控防控等知识,从而为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疾控中心要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疾病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3总 结

上一篇: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下一篇:计算机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