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疾控机构

2024-08-27

乡镇疾控机构(共4篇)

乡镇疾控机构 篇1

疾控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疾控中心的重要任务, 也是新时期疾控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更是树立单位价值观和群体意识, 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单位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在疾控机构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强疾控机构文化建设, 提高疾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加强疾控文化建设的意义

推行疾控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卫生防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主力军。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关系复杂化的今天, 市场经济的大潮冲淡了公益性单位尽职尽责的职业使命, 疾控机构要有大作为, 维护良好社会声誉, 就必须以文化塑造形象, 以文化提高服务水平, 以文化拓展生存空间。

(一) 导向作用

疾控中心是在我国延续了几十年的卫生防疫体系上发展来的, 受长期以来预防体制的影响, 职工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等相对比较薄弱, 这制约了疾控机构的改革, 延缓了疾控机构的发展进程。随着时代变化, 社会对疾控体系形成了新的需求与期待, 而文化建设是很好的切入点。文化建设可以对疾控的工作管理方式和疾控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及工作行为起到导向作用, 引导疾控工作者更好地协调个人与各方面关系, 确保疾控机构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 凝聚作用

通过疾控文化的宣传、渗透、培育, 可以将疾控内部的各种力量统归于共同的目标和方向.自觉提升理想信念, 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文化这一黏合力, 以统一的价值观为标杆, 就可提高个人的思想信念、情感追求及责任使命感, 并将个人的利益与疾控事业的大目标相结合, 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形成“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三) 激励作用

疾控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职工各项利益, 科学化的人文化的管理, 以此激发疾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职工自觉地将自身利益融入疾控中心的整体利益中, 从而达到与疾控事业共荣辱的思想境界。

(四) 监督作用

基于民主与集中成形的科学合理的疾控文化, 一旦到疾控全体人员的认可, 就可在群体中产生共鸣, 促成工作团队内部形成尊重、坦诚、进取的环境, 继而达到自我规范、相互约束、彼此监督的和谐境界。

二、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今文化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疾控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 疾控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这使得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出现了偏差, 制约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 精神提炼较为宽泛

文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或合成体, 其建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作为先导。目前, 各级疾控机构正努力推进文化建设, 但其精神目的和物质目标的确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提炼过程。在文化建设之初, 大多是结合实际, 笼统宽泛地提出一个疾控精神方面的大方向, 但如何将其进行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实践更新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否则文化建设只流于几个名词、一句空话。

(二) 个性特色不够明显

疾控机构不同于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也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 要使本机构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就需培育和形成一种独特的疾控机构文化。目前, 各级疾控机构还缺乏主动性, 往往是被动于具体服务项目或服务内容的更迭或增加, 把增加服务项目作为文化特色的建设抓手, 这是对文化建设的误解。

(三) 职工参与面较窄

文化建设讲究全员参与, 而不仅是管理层或设计者的单方想当然行为。机构文化建设过程中, 设计层提出的建设方案必须由职工自觉去参与执行。而目前往往是设计者过分刻意讲究文化的语言性、标语化、广告化, 使得文化建设中目标确立大而空, 高而远, 脱离工作实践, 目标执行多落于纸上, 处于静态中, 不能得到基层职工的广泛响应。

总之, 构建良好的疾控文化环境对疾控中心的不断壮大有着战略意义, 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要想文化建设真正为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方向, 提供动力和活力, 就需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才能增强疾控中心的技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摘要:文化建设在管理机制中多处于“隐性”地位, 其作用日益彰显, 并逐渐得到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在详实剖析疾控机构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 尝试分析目前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疾控文化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疾控机构,文化建设,意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明书.企业文化创新——以海尔为例http://www.zy txs.com/paper/pp16550.html.

[2]张伟.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http://www.zytxs.com/p aper/pp16986.html.

新时期疾控机构档案现代化管理 篇2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传统模式未能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机构档案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将有效促进疾病防控事业发展。

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疾控机构档案主要有机构基础资料、重要工作材料、主要会议记录、业务工作数据等内容,疾控机构档案管理水平会对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产生影响。长期以来,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事业单位固有特点的影响,我国疾控机构档案管理未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主要表现为档案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纸质化状态较普遍,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工作与业务活动结合性不足等方面。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疾控机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已经影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当前疾控机构档案基础设施的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室内部基础配套较差,内部布局设置不合理,有些档案室建设格局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档案资源种类、数量较少,档案安全基础薄弱;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查找文件或者历史资料大多是人工翻找,耗费时间较多。总体讲,档案基础设施的落后有诸多原因,其中档案资源、安全体系等还不够完善,其根源在于档案的资源体系、利用系统、安全体系尚不健全,未能跟上业务工作发展。

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疾控机构档案资料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贯的过程,这需要办公室、人事、后勤等保障部门的配合,也需要传染病防制、慢性病防制、免疫规划等具体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说,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离不开任何一个科室、部门的支持与协作,每一位工作人员均可以是疾控档案资料的参与者与管理者。一方面,尊重事实,客观完整是疾控机构档案人员基本档案意识,保存好每一份档案材料,经得起时间考验。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时期的相关档案资料,不仅是对特殊时期最好记录,更是将来防控重大疾病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档案知识更新学习意识不足也是制约疾控机构档案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疾控机构专业性强,新发传染病疫情变化复杂,对档案资料的要求更高,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意识尤为关键。

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一方面,当前我国部分疾控机构的档案从业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人员较少,缺乏专职管理档案的从业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程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部分疾控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者从事此项工作,接受前沿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能力不足,而年轻人从事档案管理的意愿不够强烈,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档案室成为“养老院”。

档案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的功能不足。因疾控机构专业性和独特性,以防病为核心形成的各种资料普遍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借鉴价值。疾控机构新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过去档案的梳理和学习,档案服务防病工作的功能会得到彰显。当今社会,公众对自身健康日益重视,疾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我国疾控机构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未能满足以上形势的需求,已有疾病防控档案资料只是简单堆放,未能及时进行凝练和总结,对于疾病防控的贡献不够突出,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也影响论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

多措并举,提升疾控机构档案管理水平

加强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基于疾控机构的专业化需求,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升档案办公设备自动化水平,建立基础疾控档案数据库,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促其适应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疾控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化应用相结合,将疾病防控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化存储,以便于档案专业人员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只需借助引擎搜索就可将所用资料及时调取。

加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疾控档案创新能力。一是疾控机构应当对本机构的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摸底调查,从档案人员满足疾控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本单位档案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等,做好疾控机构档案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二是逐步完善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档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并将考核情况纳入登记,作为个人年度档案工作考评重要指标,倒逼疾控机构档案从业人员接受前沿理论知识、专业教育等基本档案管理知识与技术能力。

提升档案服务疾病防控的能力。档案管理的重要特点是档案的服务功能,服务疾病防控的新形势和公众对健康的迫切要求,加强疾控机构档案的服务能力势在必行。新时期条件下,满足不同病种、不同特点的多元化档案需求应是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题中之义,这也离不开疾控机构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拓展。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档案的历史记录功能与现实服务防病工作的功能无缝衔接,一方面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公共卫生决策,便于政府决策部门作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病战略;另一方面,通过档案记录的历史资料,积累防控疾病的经验,为社会公众健康服好务,切实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乡镇疾控机构 篇3

1 开展基层疾控档案星级评定

1.1 制订档案星级评审标准

有标准, 不考评, 形不成约束力, 达不到保质保量的目的。为使全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再上新台阶, 在调研的基础上, 于2008年11月由市卫生局发文出台了《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星级评审标准》 (试行) 。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分为五星级、四星级2个档次, 由各地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自愿提出申报, 送当地县 (市、区) 卫生局, 经初审后报市卫生局, 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评审合格后发文认定。评审标准共分四个部分, 其中组织管理20分, 设施设备14分, 业务建设46分, 开发利用20分, 合计总分100分。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在达到相应星级的必备条件 (人员、制度、财力、设施设备、档案管理及档案质量等四方面) 后, 其评审得分在96分以上, 且每部分得分率在96%以上评定为五星级;评审得分在93分以上, 且每部分得分率在93%以上评定为四星级。

1.2 星级档案评定的必备条件

⑴人员要求。近三年档案人员稳定, 有档案证, 并定期接受档案知识培训。⑵制度、财力要求。有分管领导和档案工作经费, 成立有综合档案室且各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⑶设施设备要求。有档案专用库房, 实现办公用房与库房两分开, 配有灭火器、空调、去湿机、温湿度计等设备, 做到“七防”, 环境整洁, 档案箱 (柜) 或密集架及其他档案装具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有计算机、打印机及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⑷对档案管理及档案质量要求。熟练运用档案软件管理档案, 近3年的档案有电子目录, 并能在档案管理软件中与档案实体编号一一对应的快速检索, 近3年内有详细的档案利用或借阅登记等日常管理记录, 近二年的档案执行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方法, 质量符合标准、科学规范, 差错率在3%以内。

1.3 建立长效档案管理机制

符合要求的单位自行申报, 不搞终身制, 动态考核, 每3年复评一次。这样, 全市范围内有统一的标准, 在同一平台上衡量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质量与水平, 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 形成争创档案星级管理的良好氛围, 有效的杜绝了档案工作临时突击现象, 确保档案的质量, 以建立基层疾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2 加强档案星级评定培训与指导

2.1 加强档案业务培训

一系列乡镇疾控档案业务建设文件相继出台, 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后, 关键是抓落实。部门间要加强联动, 形成合力, 提供外部保障, 确保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在《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出台后, 我们分别举办了市级师资培训, 对标准作了详细的解读, 并要求各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区内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档案专 (兼) 职防保人员进行培训, 并在全市全面实施。

2.2 加强档案业务指导

各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区内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均比较重视, 通过每月的例会制度与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防保医生沟通, 并给所辖区内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防保科配置档案装具, 档案业务指导和培训, 执行比较顺畅。如宁海县疾控中心为做好对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的疾控档案上星级工作, 县疾控中心为各乡镇统一安装了泰宇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还为各乡镇统一配备档案装订缝纫机、各类归档专用章等。

2.3 各地积极响应与争创

除了上级业务单位细致周密的指导, 本项档案管理星级评定工作得到了当地县 (市、区) 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 也得到了各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重视与配合。大家共同认识到档案是历史的记录, 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资源, 加强档案管理是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展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搞好单位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星级档案创建中多数单位由一把手卫生院院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档案领导小组组长, 全面负责档案工作, 把档案星级创建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配备了能适应本单位档案工作专、兼职档案人员及必备的软硬件设施。率先通过星级创建的单位, 在当地逐步树立标杆, 影响和带动同一区域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提升当地乡镇 (街道) 疾控档案管理水平, 促进乡镇 (街道) 疾控档案更好的发挥作用。

3 档案星级评定取得成效

3.1 突出了工作实效

《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星级评审标准》 (试行) 下发后, 各地积极响应。全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历经2006年的标准筹备, 2007年的全面调研, 2008年的完善提高, 2009年开始试行星级评定, 至2012年底, 近4年中有60余家乡镇 (街道) 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申报并经市卫生局组织认定, 达到了“五星级”或“四星级”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标准。全市11个县 (市、区) 中其中1个县和1个区的所有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均通过了疾控档案的五星 (或四星) 的星级评定。同时, 也促使部分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综合档案室通过了市档案局的二级或三级的综合档案目标管理认定, 全市各乡镇疾控档案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

3.2 完善了规章制度

档案星级达标对档案资料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归档的文件要做到规范和完整。为此, 通过创建星级档案, 在规范性整理档案工作方面, 各创建单位按标准要求制定档案整理归档、保管、统计、利用、保密等制度, 并根据宁波市乡镇 (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实体分类、保管期限要求, 将档案材料划分为行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健康教育、特种载体等5大类14个二级类, 进行统一归档。使档案分类清晰、管理规范。同时, 各单位还制定了《档案工作管理办法》、《档案归档奖惩制度》、《档案借阅登记制度》等具体的管理措施, 规定各类应归档的资料必须及时、完整地进行归档, 保证了各类档案收集完整、系统, 使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疾控档案管理统一、规范。

3.3 配备了硬件设施

结合档案星级达标工作具体要求, 各创建单位配备了适应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需要的专用档案室, 配备数量充足的档案柜, 部分单位还专门添置了档案专放密集架;配备了灭火器、计算机、打印机、空调、温湿度计等设备, 要求库房、办公室“两分开”, 改善了工作环境, 使各类硬件设施符合达标和管理的需要, 综合档案室不仅达到防火、防蛀、防盗、防潮、防霉、防尘、防高温等“七防”要求, 为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3.4 提高了档案案卷质量

星级档案标准统一要求归档原始文件材料应无错、漏、改现象, 归档文件目录填写规范清晰, 档案装订整齐美观等。各单位通过创建规范了入库档案的整理工作, 做到文件规范归档、案卷组卷合理、资料排列有序, 完善了管理台账, 建立了全宗卷, 包含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各方面档案管理, 使得各类档案管理数据达到统一管理, 案卷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3.5 促进了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各星级档案创建单位引进并建立了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 利用档案专用软件对档案进行存储、分类、编目和检索;实现了各类文书文档、疾控业务资料的目录级检索, 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也为今后全市各县 (市、区) 疾控档案信息的联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新仪.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预防保健, 2004, 6 (3) :20.

[2]李海芬.宁波乡镇 (街道) 疾控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5) :552.

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 篇4

关键词: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建议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疾控机构的档案资料, 不同于一般的文献档案, 更不是简单的公共卫生事件历史数据, 而是为疾病走势预测、疾病流行以及预防控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参考资料, 因此疾控机构档案的科学管理对于提高疾控工作水平、保障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 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

疾控档案的重要性已经在疾控工作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因此如何高效便捷的利用疾控档案, 同时提高疾控档案管理的水平, 成为了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当今信息化社会之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疾控档案虽然具有其特殊重要性, 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无疑也更加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与利用效率。

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就是要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网络传输的高效性与时空无限性结合起来贯穿于疾控档案管理与使用的各个环节, 从而提高疾控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水平、将疾控档案管理人员从以往繁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实现疾控档案管理与利用的高效性。

(二) 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疾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对于疾控档案的保存、管理与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

一是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极大改善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条件下疾控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繁杂劳动。疾控工作作为当前社会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大量的疾控档案资料, 在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下, 虽然也有一些传统的分类标记等管理方法, 但由于时间久远与数量巨大, 管理人员在整理或查找档案时往往会耗费大量人力去翻查, 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可以对疾控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化的分类、排序, 甚至利用成熟的管理软件进行检索、调用、复制、传输, 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疾控档案的保管条件, 使纸质原档得到更好的保护。纸质档案由于其固有的特性, 即使在严格的保管条件下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变质甚至残损。如果纸质档案被频繁使用, 更会加速残损过程。而信息化建设, 使得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通过电子档案即可实现, 对于保管与使用的条件要求极低, 不但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更有利于保存纸质原档。

二、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 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随着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展开, 目前在疾控机构中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从硬件设施来看,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疾控中心在财政的支持下已经进行了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本硬件设施的采购, 如作者所在的市级疾控机构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采购并使用了GD2000档案管理系统, 至今已经完成了现有历史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近来又采用OA办公系统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从管理队伍来看, 为了适应疾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疾控机构大多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配备了大量人手, 而档案数字化工作结束后, 仍然将由原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如作者所在的市级疾控机构, 对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之后, 就开始安排原有档案人员进行全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

从工作机制来看, 目前各地的疾控机构对于疾控档案的数据采集、归档、利用还都没有形成科学制度。作者所在的市级疾控机构目前仍然沿用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尚未建立适应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机制。

(二) 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合当前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本文认为疾控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虽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较纸质管理条件低了很多, 但对于档案管理仍然需要投入基本的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档案数字化加工等设备, 而档案信息化管理紧紧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软件管理系统的建立, 这些都受到资金制约而无法及时完善。

二是管理人员队伍普遍素质不高。疾控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后, 仍然离不开“人”的因素, 甚至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疾控机构、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具备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或者档案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却十分缺乏。根据调查, 疾控机构中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年轻管理人员占据了绝大多数, 而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仅具有大专学历, 其中具备档案学或者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仅有37%。这都充分说明了当前疾控机构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三是从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来看, 信息化体系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程序都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大不相同, 特别是信息档案的保密机制更为高科技化。这都需要专门制定适应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机制来加以规范, 而目前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较为滞后。

三、加强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疾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满足对于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 这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 完备采购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的自动化办公用品与设备, 加大疾控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力度, 从而尽快实现疾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物质基础,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良好支持;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 在初期购买时就要与设计公司的人员进行充分沟通, 要使所购买的软件即具有成熟的档案管理功能, 同时适合于自身机构的需要, 而在后期的完善过程中, 则要进行自主开发与改造, 以更适应于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无锡市疾控机构在这方面给出了成功经验, 该机构在2008年对原有的软件系统进行再开发, 添加了新的功能模块, 实现了软件的自我更新。

(二) 推进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疾控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满足物质条件之后, 首要的建设目标是加强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因为在任何工作中, “人”的因素始终是最具活力的。无论基础设施多么先进与完备,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员来操作, 其结果都将令人沮丧。针对当前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现有人员的培训教育, 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与档案学方面的专业化培训, 使其尽快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加大对具有专业化背景与丰富信息技术经验的专业人员的引进力度, 充实疾控机构档案管理队伍;再一方面要加大对疾控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的宣传力度, 使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都能够树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意识, 从而潜移默化的推动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 完善工作机制建设

传统纸质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并不适应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尤其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 由于疾控档案使用的频繁性, 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机制, 必然大大限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因此, 一方面要针对疾控档案信息化管理、使用的具体情况, 制订适宜于本单位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情况, 及档案的采集、归档、管理与使用需要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在信息化档案管理情况下的档案资料保密工作, 对于涉密档案的采集、管理、借阅与使用要严格遵循密级文件的审批机制, 加强对于档案信息及自动办公系统的监控力度, 绝对避免涉密档案的泄露。

四、结语

疾控机构的文献档案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疾控工作的科学开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信息化社会当中, 实施疾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针对当前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工作机制建设空白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加强相关建设, 才能使疾控机构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尹敬波.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J].才智, 2011 (8) .

[2]蒋业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6) .

[3]黎娟.浅谈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D], 2009 (1) .

上一篇:假设计算下一篇:I/O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