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与管理

2024-05-28

处理与管理(精选12篇)

处理与管理 篇1

种子休眠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但是对于林业、农业、园艺等部门发展生产而言却是不利的。本文对如何处理林木种子使其保留更好的利用价值从而服务于生产生活做了以下阐述。

1 林木种子休眠

根据种子休眠发生的时间, 可分为初生休眠和次生休眠;根据休眠的机制, 可将种子休眠类型分为物理休眠、化学休眠、生理休眠;根据种子对控制发芽环境条件的反应进行分类, 可分为光休眠和温休眠等;根据导致休眠因子所在种子中的位置, 分为内源休眠, 外源休眠以及二者的组合作用。

2 如何解除休眠

休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环境条件下, 仍不能正常萌发, 这虽说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对环境和季节变化的一种适应, 但也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种休眠解除, 笔者通过实践把几种效果显著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浸泡处理法。此种方法不但简单易行, 而且效果显著, 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种子的要求来控制水温, 但要掌握好浸泡的时间, 大多数种子为1~3 d, 种皮薄的可浸泡数小时, 种皮坚硬较厚的可延长到5~10 d。如果不能准确掌握时间, 可将种粒切开, 观察吸水程度, 一般3/5的部位已吸水即可。 (2) 物化处理法。顾名思义就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处理, 有些树种需用强酸处理才能腐蚀种皮, 增强通透性, 解除休眠。 (3) 光学处理法。虽然需光性种子种类很多, 但对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种子一次性感光就能萌发, 如泡桐浸种后给予1000勒克斯光照10分钟就能诱导30%种子萌发, 7小时光照萌发率高达83%。而云杉等种子则需经8~11 d, 每天4~9小时的光周期诱导才能萌发。

3 林木种子的安全贮藏

(1) 干燥贮藏法。常规干燥法。含水量低的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中的方法叫常规干燥法, 有时也可结合低温和密封条件进行贮藏, 大多数种子可采用常规干燥法贮藏。林木种子的贮藏以及各种处理方法都是为林木种子育苗服务的, 之前处理的好, 育苗成功率自然就高。但育苗成功率还受其它因素制约。 (2) 短期干燥法。此法较适宜于短期贮藏的种子, 如秋季成熟且用于翌年春播或内含物不易转化的油脂性种子, 如乌桕、桉树、白蜡树、油松、侧柏、香椿、落叶松、腊梅、山茶花等。具体贮藏方法是:先将种子干燥至气干状态, 待种子冷却后装入布袋、麻袋或木桶, 然后放在干燥、低温或常温的仓库中。切忌将种子放在潮湿之处, 因种子吸湿易发霉。贮藏时不要堆得太厚, 容器内要稍留空隙, 要及时观察, 严密防鼠、防虫、防湿。

4 林木种子育苗

4.1 确定播种期

播种期是育苗技术的一个关键。要根据树种特性和苗圃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决定。冬播可以减少种子贮藏的困难。冬播季节长, 本年12月至翌年1月都可进行。种子发芽整齐, 出苗早, 苗木生长期长, 抗性较强。但由于种子在圃地的时间较长, 易受兽禽等危害;或由于发芽早, 易遭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春播关键是要掌握播种期, 播早了会受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播晚了苗木出土晚, 抵抗伏天的高温干旱能力弱。春播一般在2~3月份进行。有些树种的种子寿命短, 不易贮藏, 而种子成熟期又在春夏季。

4.2 播种的方法

林木种子播种方法分为撒播、条播、点播3种。撒播主要用于小粒种子和当年不能出圃需要移栽的树种。条播主要用于如松、杉等中小粒种子,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播种方法, 此法既节省种子, 发芽又整齐, 可用工具或机械操作, 工效较高。点播适用于核桃、油桐等大粒种子。在苗床土壤比较疏松的情况下, 可以按一定的株行距直接将种子横放土中。

4.3 覆土厚度

种子播种后, 一般都要覆土盖种。覆土的厚薄要根据种子的大小而定。小粒种子覆盖薄土;大粒种子覆土要厚。粘性重的土壤覆土可稍薄;沙质土壤土稍厚。在生产上, 覆土材料宜用火土灰、细沙、木屑等。这些材料可减少杂草和病原, 覆盖时, 要求做到厚薄均匀, 以利种子发芽出土整齐。

4.4 覆盖苗床

播种盖土之后, 一般在床面上还需要用稻草等进行覆盖。盖草可以防止苗床干燥、板结和雨水冲刷, 以及早春的低温侵袭, 同时还能避免鸟兽危害, 阻止杂草生长, 以保证种子迅速而又整齐地发芽。

总之, 在实际的林木育种工作中, 要摸索不同林木种子的休眠状况, 以及相应的促进其快速解除休眠的方法, 在种子的贮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虫害等对林木种子的影响, 经常查看种子的贮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以及采取多种方法贮藏林木种子是林木育种工作的关键。

处理与管理 篇2

《时间管理技巧与事务处理顺序》课程介绍 培训师:安新强

时间:1天

第一讲 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时间管理;

二、传统的时间观念、;

三、现代时间管理的三大观念;

四、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历程;

五、时间管理的六个概念;

六、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分析;

七、时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

第二讲时间管理的原则

一、杠杆平衡原理;

二、效能和效率原则;

三、优先原则;

四、A、B、C、D分类原则;

五、聚焦法则;

六、第一次就做对原则;

第三讲时间管理的循环模型

一、“目标”符合“SMART原则”;

二、“策略”符合“最优化原则”;

三、“计划”符合“5W2H原则”;

四、过程检查;

五、检讨改进;

第四讲如何排列事务处理的先后顺序

一、时间管理的“四个象限法”;

二、排列事务处理的先后顺序的4D原则;

三、现场演练:利用“四个象限法”进行工作事务排序;

第五讲:六点优先工作制法

一、【案例】伯利恒钢铁公司起死回生的故事;

二、“六点优先工作制法”的操作方法;

三、“六点优先工作制法”的图表;

四、“六点优先工作制法”现场演练;

第六讲时间管理的技巧

一、效能管理法;

二、艾维李的效率法;

三、一周时间运筹法;

四、授权管理;

五、电话管理;

六、邮件管理;

七、5S管理;

安新强先生,国内知名战略绩效管理专家,团队执行力训练专家,NLP高级教练,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高级培训师、国际人力资

处理与管理 篇3

实施严格管理首先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对“管理”要有正确的理解,二是对“管理”要有科学的手段。要做到既严格管理,又关爱职工,需要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怎么严”的问题

要做到“严之有力”。“力”就是要有“力度”。就是必须突出重点,对干部的履职行为,对职工的作业行为严加管理,对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严格剖析,严肃追责,决不手软。有些同志认为关爱职工就是降低标准,放松管理,这是思想认识上的严重错位。对危及安全生产的违章违纪行为永远都不能放松管理,一定要管住,必须坚持“严之有力”。

要做到“严之有理”。“理”,就是要有道理,合乎情理。发现问题时要跟职工讲清楚错在哪里,危害是什么,为什么处罚他,让职工明白“严格管理是为了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利益”这一道理。只有严之有理,才能严之有效。有一名干部在职场检查中发现一名职工夜间休息时在床边用电炉子取暖,就给他列举了一些使用电炉子引发火灾、出现伤亡的事例,并按规定给予200元的处罚,同时与有关方面协商解决了室内温度低的问题,该职工表示心服口服。

要做到“严之有据”。“据”,就是有依据,体现在保障安全管理的系统性、严密性和科学性上。处理职工违章违纪或不良行为,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如果认为规章制度不严密、不严格,可以建议按照议事规程进行修改完善。决不能随自己的意愿定标准,按自己的理解开罚单,张口300元,闭口500元,这难以让职工服气。

要做到“严之有序”。“序”就是要有秩序,一切工作行为都要在各自职责范畴内,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下,井井有条地开展,形成规范的管理秩序。而不是不分职名,不分岗位,不分职责,不分工作性质,都用一种手段去抓安全,都用一种方法去抓管理。正确的做法是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应该围绕安全发展这个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要做到“严之有度”。“度”,就是要有“尺度”。什么事情没有了尺度,就失去了科学性和生命力,管理也是一样。比如,我们常说的“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那是指有问题存在,有的干部不去发现、不想发现或发现不了,这的确是个大问题。而有些方面确实没有问题,有些人却下硬指标,使“有问题”绝对化。这不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方法和观点。

要做到“严之有方”。“方”就是指要有“方法”。发现“两违”固然要严肃处理,但决不能打官腔、耍官威,训斥辱骂,甚至侮辱人格,而是要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针对违章者的性格特点和特定的环境开展批评教育。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思考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做好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思想工作贯穿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要做到“严之有情”。“情”就是对职工要有“感情”。怀着帮助职工纠正错误、规范作业行为的诚心,去严格管理。让职工明白“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激励职工自觉规范作业行为,不违章,不出事故,减小精神压力,减少经济损失,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职工的关爱。决不能把自己摆在职工的对立面上,要站在为了大局,为了大多数职工利益的角度去严格管理,这正是检验各级干部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基本标准。

要解决“严什么”的问题

严抓安全文化建设,靠思想保安全。安全文化所关注的是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逐渐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增强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要严格落实安全风险教育并坚持经常性、制度化,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通过案例教育、警示教育和多媒体教育,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对比性、警示性和实效性。运用利益牵动教育法,算经济账、算利益账,增强教育的生动性,使安全风险教育触及职工切身利益,触及职工思想深处,让职工明白每一起安全事故都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使安全风险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形成对违章、违纪行为人人喊打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通过经营人心来凝聚合力,确保安全。要建立符合文化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职工真正明确在岗位上干什么,怎样干,干不好会失去什么,干好了会得到什么,逐步把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转变成契约关系、责任关系、利益关系,形成一个奖罚公开、标准公平、考核公正、彼此双赢、人人自觉保安全的氛围,实现职工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过渡。

严抓制度建设,靠管理保安全。坚持“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工作主线,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找出缺项漏项,补齐补强。对规章制度中重复交叉、相互矛盾的内容进行修订整合,避免政出多门或与现场实际脱节,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按照“符合现场实际,便于操作实用,确保管理实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达到作业有标准、岗位有职责、管理有规范、干部有定量、控制有重点、落实有回音、人人有责任的科学有序的管理局面。

严抓干部作风,靠作用保安全。许多安全隐患和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现场作业问题,从根本上分析是干部作风作用问题。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要有效地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就必须强化干部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明确每名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安全风险点,清晰界定所应承负的责任,加强对干部工作过程和实绩的考核,建立起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责任追究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底气,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回报,绝不让老实人吃亏,绝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积极营造用人靠能力,晋升靠业绩的催人奋进的考核、评比、选人用人的公平机制。

nlc202309031958

严抓班组建设,靠基础保安全。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我们要积极推行自控型班组建设,认真研究确定班组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中的安全风险点,完善落实各项安全卡控措施,增强班组的自控、互控、他控能力。同时,高度重视班组长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适当提高班组长的地位和待遇,使班组长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一线的理念和作风,深入一线、了解一线、理解一线、关心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形成班组管理基础夯实、安全保障有力的安全防线。

严抓职工培训,靠素质保安全。加大对职工技能培训力度,把职工技能培训与完成生产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与新设备、新技术、新机制的需要结合起来,让培训有用有效,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同时,把职工的技术比武用制度固定下来,坚持“干中学、日常练、集中赛”,使岗位练兵成为职工的良好职业习惯,大力培养和选拔工人技师,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确保安全。

严抓工作落实,靠责任保安全。落实各岗位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必须按照“风险识别研判——制定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全过程组织实施落实——动态跟踪改进优化——检查评价考核”的程序组织推进实施,实现闭环管理、良性循环。强化各岗位责任落实,组织干部职工针对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专项整治,最终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在推进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管理原因,查找干部在责任落实上的问题,加强整改,确保干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隐患整治到位。

要解决“怎么关爱”的问题

关爱职工应做到“三真”:

察真情,全面掌握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各级干部要俯下身子,摘下面具,深入现场,贴近群众,了解情况,全面掌握职工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对职工情况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做到重点困难职工段里掌握,一般困难职工车间掌握。了解职工情况是体现关心关爱的前提条件,也是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如果连职工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关爱就无从谈起。“只有我们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职工才能把工作放在心上”。

用真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职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诚恳地让职工参政议政,积极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全面落实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让决策民主化。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设立“信访接待日”和开展谈心,畅通进言渠道,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职工利益、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经过职代表充分讨论。有的干部好面子,明知职工正确的建议也不采纳,这是典型的官僚作风,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办真事,全方位解决职工困难。要把职工当作我们的兄弟姐妹,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职工解决困难,为现场解决问题,实做而不是虚做,做实而不是做秀。要积极改善职场环境。通过加强“三线”建设,加大对各车间、班组工作环境投入力度,有效解决职工工作上的困难。要关心职工疾苦,做到小事有人问,难事有人管,大事有人帮,通过积极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让职工心平气顺、后顾无忧地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

要解决“关爱什么”的问题

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各级干部要切实认识到“职工利益无小事”,把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把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我们各级组织、每名干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工作上关心关爱。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是我们工务工作的显著特点。我们将针对提速线设备质量要求标准高、施工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艰苦的实际,科学组织施工作业,在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上下功夫,延长质量储备期,减少维修频次,杜绝返工活儿。夏季长期夜间施工,要合理安排职工工作和休息,炎热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同时,要强化人身安全控制,避免出现人身伤害,保证职工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思想上关心关爱。各级干部要充分利用现场检查设备、施工监控、跟班作业等机会与职工谈心。要了解职工的所想、所盼、所怨,清楚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让职工思想上无疙瘩,工作上无顾虑。日常要通过教育引导和沟通疏导等方式,使职工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严格管理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压力和责任,从而理顺情绪,增强岗位工作热情,为确保现实安全打下思想基础。

在成长上关心关爱。要根据铁路改革发展的人才需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努力为青年职工制订锻炼培养计划,安排他们到现场锻炼,学习现场业务和实践经验,安排他们到各管理岗位锻炼,使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要采取“师带徒、一帮一、压担子、交任务”等形式,让他们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尽快成长、早日成才。

只有正确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关心关爱的辩证关系,才能让职工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自觉地遵章守纪;才能使铁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稳定、和谐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哈尔滨铁路局哈西地区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兼副总指挥长)

(责任编辑:罗志荣)

处理与管理 篇4

关键词:通讯管理机,能量管理系统,厂站,调度主站,通信通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监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不再是简单的远程终端单元 (RTU) [1], 而是集成网络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集变电站监控必需的模拟量数据、状态量信号, 并上传至调度主站系统, 同时调度主站通过该系统控制变电站, 由此实现调度中心对变电站的遥测遥信遥控。厂站通讯管理机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设备, 厂站指放置通讯管理机的发电厂和变电站。通讯管理机具备RTU的功能, 采集厂站中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 并发送到调度主站, 同时执行调度主站的控制指令[2]。能量管理系统是调度主站自动化系统, 其接入主站调度数据网。通讯管理机接入变电站调度数据网, 后者与主站调度数据网互联。由此, 通讯管理机通过调度数据网与能量管理系统通信。在此通信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都会引起变电站工况退出, 导致调度主站失去对变电站的监控, 这有可能遗漏重要信号, 延误故障处理, 造成电网事故。因此, 厂站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能量管理系统之间通信正常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将厂站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能量管理系统通信简称为厂站与主站通信。

1 厂站与主站通信方式及其结构

宿迁市现有500 kV变电站1座、220 kV变电站13座、110 kV变电站54座、35 kV变电站49座。厂站与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除了少部分35 kV和110 kV老变电站采用传统专线方式通信以外, 其余变电站采用网络方式通信。变电站专线通信方式指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之间的一种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控制、执行的方式, 相比网络通信[3], 前者技术设备落后, 逐渐被后者取代。本文厂站与主站通信方式专指网络方式通信。变电站通讯管理机与调度主站之间网络通信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清楚地反映了通信通道的各个环节, 从厂站通讯管理机, 经过交换机接到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 连接至变电站路由器, 通过各类通信设备、通信通道, 将信号上传至宿迁调度主站核心路由器, 再次经过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 交给能量管理系统处理。一旦发生变电站工况退出故障, 可以依据图1从主站侧查起, 逐个环节地往变电站侧检查, 直至查出故障点。在新建变电站投运之前, 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逐级对通信通道进行调试。

2 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案例分析

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 (1) 通讯管理机故障; (2) 通信通道故障, 包括厂站和主站通信设备、接口、接线故障; (3) 主站能量管理系统故障; (4) 厂站路由器、路由器接口、2 M线故障; (5) 主站路由器、路由器接口、2 M线故障。

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处理一般方法: (1) 重启通讯管理机; (2) 检查通信通道、通信设备及端口状态; (3) 检查主站能量管理系统运行状况; (4) 检查厂站路由器、路由器接口、2 M接线的状态; (5) 检查主站路由器、路由器接口、2 M接线的状态。

2.1 新建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分析与处理

2.1.1 案例1

在某新建变电站通信通道调试过程中, 发现通讯管理机频繁投退。此为新建变电站, 通信通道结构图如图2所示。通过主站路由器PING不通变电站通讯管理机, 那么根据图2所示通信通道结构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故障点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宿迁调度核心路由器端口及其配置; (2) 主站侧SDH设备, 以及数字配线架, 2 M线; (3) 光纤通道; (4) 变电站侧SDH设备, 2 M线; (5) 变电站路由器端口及其配置; (6) 变电站侧纵向加密硬件及其配置; (7) 通讯管理机本身硬件, 以及IP地址配置。

首先, 通过检查变电站路由器和主站路由器之间通信状态是否正常来确认变电站与主站之间通信通道是否存在问题;然后检查主站能量管理系统和变电站站通讯管理机的配置。

其处理过程: (1) 通过主站路由器PING变电站路由器, 如果发现时通时断, 就说明故障点位于通信通道; (2) 检查主站调度数据网, 包括主站路由器、路由器端口、路由器配置; (3) 检查主站SDH设备, 以及数字配线架跳线; (4) 检查变电站调度数据网, 包括变电站路由器、路由器端口、路由器配置; (5) 检查变电站SDH设备, 以及数字配线架跳线。

在主站路由器侧检查分配给变电站的端口, 可以利用自环方法确定路由器端口是否存在问题。在主站SDH设备侧的数字配线架上自环, 如果物理链路serial1/1/1:0 current state:UP、协议Line protocol current state:DOWN, 说明数字配线架跳线无误;如果物理链路和协议均为DOWN, 则要检查数字配线架以及跳线。同样, 可以在变电站SDH设备侧的数字配线架上自环, 若物理链路UP, 协议DOWN, 则说明数字配线架跳线没有问题。

在解除自环后, 再次查看端口状态。如果物理链路和协议均为DOWN, 说明变电站和主站两侧的路由器成帧不对应。在主站或者变电站路由器端口执行“fe1unframed”指令, 端口物理链路和协议均UP, 但这并没有解决变电站路由器时通时断的问题。

变电站路由器时通时断说明通信通道质量不好, 采用自环方法, 并检查端口收发数据包数量以确定哪个环节的通信设备有误码。在检查端口之前, 执行“reset counters int s1/1/1:0”指令, 清除端口收发数据包计数, 以便查看收发数据包数量对比。在主站SDH设备上自环, 检查端口收发数据包情况, 若收发数量一致, 则说明主站通信设备没有问题。同理, 在变电站SDH设备上自环, 若发现收发数据包数量不一致, 则说明变电站通信设备存在误码, 引起了变电站路由器时通时断, 造成了通讯管理机频繁投退。

2.1.2 案例2

某县新建设变电站, 在变电站与主站通信调试过程中, 可以PING通通讯管理机, 工况未退出, 但是县调收不到通讯管理机上传的报文。在与变电站调试人员沟通后发现, 虽然此变电站所属地区是县调, 但是总是收到市调系统下发的召唤报文, 却收不到县调系统下发的召唤报文。说明几个问题: (1) 通信管理机配置没有问题; (2) 市调系统不该下发召唤报文但是下发了, 说明通讯管理机中配置了市调系统前置IP地址; (3) 收不到县调系统下发的召唤报文, 要么是通讯管理机中没有配置县调系统前置IP地址, 或者配错了;要么就是哪个环节阻止了通信管理机接收县调系统下发的召唤报文。

其处理过程: (1) 去掉市调系统前置IP地址; (2) 再次检查通讯管理机中配置的县调系统前置IP地址; (3) 检查变电站和主站的纵向加密配置, 发现变电站侧纵向加密中, 未将县调系统前置IP地址到变电站的策略添加进去。增加后, 变电站通讯管理机能够接收到县调系统下发的召唤报文。

2.2 投运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分析与处理

单个运行中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原因多在厂站端, 通讯管理机死机或者硬件故障, 此种类型的故障所占比重很大;而如果出现多个厂站同时工况退出, 原因则在通信通道上, 或者主站系统前置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

2.2.1 案例1

最常见的是某个变电站单独的运行情况, 工况没有退出但是全部遥测数据不刷新, 或者部分数据不刷新;更严重的, 则是工况退出。此类型的厂站与主站系统的通信故障, 一般就是通讯管理机故障, 或者部分数据不刷新有可能是测控故障。其处理过程: (1) 重启通讯管理机; (2) 检查测控装置。

2.2.2 案例2

某几个变电站同时退出。由于这几个变电站在宿迁市区的西侧, 是相同方向, 所以初步判断是通信通道故障。从通信专业的网管机器上, 非常清楚地检查到故障所在点。其处理过程: (1) 根据变电站所在地理位置, 初步判断故障原因是通信通道故障; (2) 在通信网管机上发现, 在通往皂河变的通道告警, 与皂河变相连接的所有变电站都告警; (3) 检查出光缆被挖断。

2.2.3 案例3

某县3个110 k V变电站及所有35 k V变电站数据不刷新, 并且同时工况退出。这些变电站的通讯管理机是可以PING通的, 所以问题出在主站系统前置机上。查看这些变电站的前置实时报文, 发现这些变电站都运行在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1号机上。所以判断问题出在此前置1号机上。其处理过程: (1) 在宿迁市调能量管理系统前置机上PING这些变电站的通讯管理机, 可以PING通; (2) 在主站电能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查看这些变电站的值班机器, 全部在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1号机上; (3) 在宿迁市调电能量管理系统前置机上PING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1号机上, 能PING通, 但是无法远程登录; (4) 将这些变电站的值班机器强制封锁在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2号机上, 这些变电站的遥测、遥信数据刷新; (5) 将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1号机重启后, 将封锁解除, 数据刷新正常, 说明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1号机死机, 导致前置采集进程死掉, 造成变电站工况退出; (6) 经IBM服务器专业维护人员检查, 泗阳能量管理系统前置1号机死机原因是服务器硬盘有坏道。

3 结束语

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属于一类缺陷, 要求在4个小时内处理完毕。且留给值班人员分析解决故障的时间有限, 这就对自动化系统维护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立足调度主站自动化专业, 并从主站自动化专业、通信专业、厂站自动化专业三个角度, 详细介绍了厂站与主站通信故障分析与处理步骤, 为调度主站自动化维护人员解决通信故障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完善通信通道的薄弱环节, 把通信通道建设成环状网络, 以提高通信通道的坚强性, 减少通信故障,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惠刚.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张永健.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鞋厂后处理组管理与规章制度 篇5

1、员工应自觉遵守厂规厂纪,按时上下班,不准旷工、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准擅离工作岗位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员工因病、因事请假,必须先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写放行条出厂。违者按厂规处罚。

2、上班需按要求穿厂服,戴厂牌,严禁穿拖鞋上班,违者按厂规处罚。

3、生产车间应做到物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无阻。员工下班前必须把自己的岗位打扫干净。

4、每位员工,在操作前都必须先检查是否有不良产品,有疑问马上咨询管理人员,当操作开始后,发现问题,后果自负。

5、洗鞋员工在操作前,必须清楚皮料适用哪种清洁水,同时检查鞋面捆边是否有烧焦。洗鞋要干净到位,使用清洁水和布料时要注意节约,严禁浪费,操作后,鞋子摆放不能超出车架两边。

6、砂鞋注意不能太深,要均匀到位。上鞋乳时要注意稍为用力,涂擦均匀(尤其是打蜡皮),鞋乳不能堆积。

7、喷油操作前,要先检查皮料类型。喷油气压注意不能过大过猛,要注意节约材料,枪头喷出的填充和蜡水要均匀洒在鞋面上。喷完每件鞋后,及时检查效果:查看鞋子是否有尘粒、流眼泪等不良现象。

8、抛光时要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操作,做到填充到位、均匀、突出头尾光、除蜡干净(不易抛要用布擦干净)。对于打蜡皮,要烧均匀,单鞋头尾稍深(不能烧黑)。烧焦时转速不能过快,以免打松皮面。打色时发现难以上色,要检查皮面是否清洗干净。

9、操作中发现喷油有问题,应马上拿回喷油返工。注意检查鞋子光亮度是否配对,有疑问及时请管理协助。鞋子摆放不能超出车架两边。

10、对于返工鞋子,必须第一时间认真处理。拒绝返工者,罚款30元/次,另外,烂捆边扣5元/对、黑皮里扣5元/只、上扩充不到位扣5元/只、入炉时间过长导致松邦,扣除返工费外,扣20元/车、有尘,流泪现象扣2元/只。撞倒一车鞋子罚20元/车,补料按厂价赔偿。

11、下班时请注意将机车、电灯和风扇等开关关掉,违者罚款10元/次。

12、本规定由厂部负责制订,解释权属厂办公室。

处理与管理 篇6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监控;故障处理

变电运行管理、监控与故障处理是影响变电运行的关键因素,直接关乎着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变电运行进行制度化管理,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而将监控与调度进行一体化操作,可以减少变电运行中工作人员的使用,降低供电企业投资成本,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变电运行管理措施分析

1.建立变电运行管理责任制

变电运行操作程序较为繁杂,其中有很多零零碎碎的环节,需要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全面把握,若一个程序把握不好,会威胁整个变电运行,因此为了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变电运行管理责任制,对变电运行内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规范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管理内部始终保持一种井然有序的工作状态。

2.建立健全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就如形同虚设,为了充分发挥变电运行管理的作用,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变电运行内部应建立健全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那么要建立健全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岗位分工制,应对变电运行过程中操作队、值班队、检修队、自动化设置维护队等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分工,这样一来当变电运行出现故障或者管理中出现问题就可以快速找出问题所在。第二,变电设备专责制,对于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要维护变电设备安全,需要派遣专人进行维护操作,并填写相关记录,维护人员应进行交接班,如此一来就能够及时了解变电设备实际状况,发现问题维护人员也可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大大降低了变电运行设备的损坏率。第三,应建立监督机制,由于变电运行程序十分繁杂,一个程序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影响整个变电运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应对变电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将监督贯穿于变电运行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变电运行安全。

3.强化变电运行维护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变电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变电运行的经济性与人身安全,在变电运行技术管理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审视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维护技术,确保技术人员对工作票、工作许可制度、操作票、工作间断转移、工作监护制度及终结制度等环节的科学执行。除此之外,变电运行维护人员还要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做好相关记录。加强变电运行维护技术管理,能够快速及时发现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一些潜在隐患,从而采取合理的设备处理手段优化变电运行。

二、变电运行配置监控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变电运行监控管理与变电运行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变电运行监控管理实施好坏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的速度与效率,那么要提高变电运行的整体效率,就要进行全方位的变电运行配置监控管理,在配置监控管理过程中需要调度人员与监控人员的相互配合,实现变电运行监控与调度管理的一体化操作,监控与调度管理一体化能够减少人员使用,达到了变电运行调度、监控与操作三者的和谐统一,极大的优化了变电运行配置监控管理制度,使变电运行整体操作更加安全可靠,为供电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供电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

三、变电运行故障处理措施分析

1.线路跳闸故障处理措施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当发生线路跳闸故障时,应及时开启系统保护动作,以免线路故障蔓延,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查看线路故障情况,在检查过程中以CT回路图为参考依据,将CT线路与变电线路出口间作为检查的范围,因为该故障属于局部故障,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检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缩小检查范围,能够使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故障异常,另外要对变电系统中的跳闸开关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检查跳闸开关的位置指示器、消弧线圈及三相拐臂等,不同的开关类型所要检查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比如弹簧结构开关,需要对弹簧储能进行检查;如果是液压结构开关,那么需要对该开关的压力状况进行检查,如果是电磁结构开关,则需要对其内部保险动力接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出线路故障问题,应按照相关规范,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等线路跳闸故障处理完成后需要对该线路进行再一次检查,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供电。

2.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故障处理措施

变电运行中出现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越级跳闸、母线故障及开关误动等问题造成的,当发生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故障时,应先对变电运行中的设备及保护动作等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过流保护动作对该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全面了解故障类型。那么保护实施检查环节,应对主变保护与线路保护进行检查,若该故障只是出现过流保护动作,那么该故障主要是由母线故障与线路故障两者造成,但是如果过流保护动作与线路保护动作同时发生,并且有线路开关出现跳闸故障,则说明该故障为线路故障造成,然若没有开关跳闸,则需要根据其接地形式对故障类型进行合理化判断。

3.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处理措施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一般情况下是由主变内部故障、侧开关拒动故障、主变差动区故障及连线故障等情况造成的,具有不确定性,那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该故障进行处理,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变电运行故障现象及实际情况做出精确分析,若故障中出现瓦斯保护动作,则极有可能是变压器内部故障会这是二次回路故障,若故障属于差动保护动作,那么应在CT线路间进行检查,然而如果是瓦斯保护与差动保护同时动作,则充分说明该故障是由变压器内部故障,明确故障类型后按照该故障处理方式进行合理化处理。

四、总结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要想紧跟时代潮流,稳固自身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应对变电运行系统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全面把握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确保变电运行各环节的合理性开展,从而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黄豪,董振国.变电运行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分析[J].应用科技,2012,5(37):95-97

网络化统计业务处理与管理平台 篇7

一、网络化统计业务处理与管理的发展

1. 没有计算机前的数据统计业务

以前没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发展的时候, 我国工作单位对于数据处理完全是纯人工操作, 大大影响了办公的效率和工作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数据的记录完全由人工进行数据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人粗心的因素造成数据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严重影响工作内容的可靠性。工作中的数据是庞大冗杂的, 要对其进行完好的记录是一件辛苦乏味需要耐心的工作, 往往需要很多的数据记录人员一起对其记录, 并且在完整的记录后要对数据进行好几次的检查与核对, 以免出现失误和错误, 而这项工程是很庞大的, 在工作完成的过程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这就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

2. 我国网络统计业务处理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科技发展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前瞻性的进步, 尤其是在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全球化的大前提下。以前的纯人工操作的现象都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替而代之就是越来越受欢迎的计算机的使用。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与充分的网络统计业务处理与管理体系, 在各级单位的办公中应用网络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技术日臻完善, 数据的处理越来越人性化, 越来越自动化。全自动的网络数据处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使得政府办公更加方便。各级行政部门都在积极努力地完善自己的计算机技术, 利用自己部门的能力和财力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处理技术的提升。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需求, 行政部门为了从技术手段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都把目标转向了寻求和开发各种方便工作的计算机软件上了。21世纪是软件的世纪, 软件的开发和充分应用从根本上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二、我国在网络化统计业务处理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 网络化统计业务处理体系不完整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化统计业务体系, 但是其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网络的功能没有被充分运用, 没有发挥它的实力。网络构建不完善, 没有和其他单位或政府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数据连接, 从而导致了数据的共享成为一个问题, 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业务处理人员对网络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也是网络数据处理的一个问题。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需要改进现在大多数公司或者政府的管理体系, 进行统一完整的管理。在公司或者政府的内部要实行网络化信息管理的措施, 这是现在能够克服解决现在网络化统计业务处理体系不完整的手段。

2. 保护网络化统计的数据

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数据对于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是及其重要隐秘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做好网络数据的保护。为了使得公司企业统计的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得到最可靠的保护, 并且使数据的记录登记更统一规范。为了数据的机密性, 为企业公司单位的数据库的文件夹设定好独自的密码, 各个单位只能打开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库, 从而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所有文件夹的密码只能最高领导有备份。数据必须要做好保密性, 数据包含一个公司或企业的重要信息, 如果泄露的话很可能导致公司的经济蒙受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改进现在的信息管理模式, 实现计算机网络化, 对于公司来说, 对数据网络化的应用不仅可以体现在各项业务的管理上, 还可以运用在财务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物品的管理。公司要致力于开发适合该公司发展模式的数据处理模式的软件, 从而将该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和物品的管理都统一到一起进行管理,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益, 使公司的管理也更加清晰明了。还有就是公司要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 以便以后为了工作需要能够有个参考。完善的数据库信息包括很多内容, 例如调查信息库统计信息库等, 这些都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效率, 从而使领导者有效地运用网络化统计业务。

三、结语

在当下世界经济体系逐步一体化的背景下, 公司也要积极面对这种变化, 为了使公司的管理更规范、更有效、更智能、更先进, 公司要健全网络化统计业务的管理平台, 从而使公司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来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进而真正实现数据共享。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 提高公司营业质量问题, 公司要通过网络建立网络信息来连接公司内部的管理和公司外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铮, 尤枫, 赵恒永.基于XML和XSLT的Web报表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5) :67~68

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篇8

一、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现状

由于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知识层次及技术水平较低, 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 既不能正确操作设备, 又不能很好的维护和保养设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操作人员对故障状况叙述不清, 维修人员也不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故障原因, 为故障排除等带来极大障碍。有设备维修无设备管理, 或既无管理也无维修的情况十分普遍。

1. 专业分工过细

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性较强, 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及较高的动手能力, 而且要有多专业和跨学科的维修技能及实践经验。由于受企业体制的制约, 造成相关专业分工过细, 常出现懂机械的不懂电气、懂电气的不懂机械, 各专业自成一体, 难以将液压、机械、电气等专业实行一体化管理。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互相推诿、无判断或分析故障能力, 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造成停机时间无谓延长。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3台高速鼓风机, 为保证主机正常运行将仪表与主控计算机进行了数据传输, 但在某仪表发生数据显示故障时, 机修工却束手无策, 只好停机请外厂技术人员处理, 经检查发现只是控制回路一个小保险被烧断, 更换后一切正常。

2. 管理模式落后和外委维修依赖性强

污水处理厂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水工艺的设备管理, 运行5年以上的略好, 近2年投入运行的都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是设备管理模式和相关机制落后, 员工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不认真或人员配备不齐。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2台滤带式污泥浓缩脱水机, 是集机电液于一体的高科技设备, 机械部分结构复杂, 传动部分是变频驱动, 液压系统具有滤带自动张紧纠偏以及光电和PLC控制等功能。当设备出现多次停机又找不出原因后, 请厂家技术人员检查发现是员工未及时清理污泥, 导致光电管被遮盖所至。据统计, 多数企业的设备故障都是请外单位人员排除的, 既花费大量维修费用, 又延误生产时间。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机电机被烧坏后, 因无法更换而造成停机一个多月。

二、影响设备运行的主要原因

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 就是要保证各种工艺设备能够长周期的正常和稳定运行。由于多数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管理模式落后及相关管理机制滞后, 造成设备整体维修水平一直较低, 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一般机械维修或接触器维修阶段, 员工不仅不能掌握机电液及自动化控制技术, 而且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度也不高。从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来看, 大部分企业是各级政府通过争取国债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由政府组织建设和运行的, 因为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大部分管理者只重视工程的建设进度, 轻视污水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与管理;重视建设进度、轻视对运行人员培养;重视工艺运行、忽视设备管理与维修, 特别是近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县市级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 均存在着未配备或配备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不足的情况, 不仅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或维修工作开展不及时, 还经常发生无谓停机等情况。

1. 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污水企业的设备管理有别于其他行业, 其工作性质是既系统而又繁杂, 不仅需要长期坚持, 而且设备管理模式还要随生产需求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所辖区域污水处理厂来看, 有2/3企业没有设立设备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关人员, 仅有几个修理工应付简单的故障排除。污水处理设备的故障特点是前后高和中间低, 即投入使用后的1~2年为故障高发期, 中期较低, 后期又出现较高情况。只有掌握设备运行及故障发生规律、配备必要的维修力量、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个别企业没有设置专业化的维修人员, 经常造成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排除或维修质量较低的情况。例如, 某污水处理厂的一台格栅除污机电机发生故障, 因维修工无法将其从减速机上拆下, 只得重新购买新的减速机。而生产厂的售后人员仅用极短时间就将其拆下, 经简单维修后已正常运行至今。

2. 没有设备维护和检修规程

严格执行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维护 (加油、清洗、换油、检查、调整等) 、设备检修 (机件检查、状态监测、修复零部件等) 、设备计划修理 (部位修理、更换零件、恢复性能等) 工作规程, 不仅是污水处理厂的例行性计划工作, 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较好方法, 不但能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和及时发现故障问题, 也可将设备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开展过此类工作, 只是在上级部门检查与督促后才勉强设立了简单的设备台账, 而设备维护与检修计划编制、备件的合理储备与管理等相关制度仍然没有建立与实施, 维修人员总是处在设备坏了就频繁抢修, 而平时又无事可做的状况。

3. 不能合理储备备件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生产正常运行, 缩短设备修理时间, 对关键零部件和易损备件进行适当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轴承、皮带、密封圈、保险、接触器、指示灯等, 这些备件不仅型号广、规格多, 而且数量大。有些基本件, 例如, 齿轮、传动轴、液压阀等不仅需用量大, 而且占用资金较多。必须通过做好大量而细致的统计分析和建立各类台账等, 才能实现科学及合理储备的目的。但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备件储备做得较差, 经常出现当需要备件时要么没有、要么积压过多, 造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解决办法

1.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力度

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力度、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例如, 管理者重视、管理工作到位、维修水平提高、维护与检修计划落实, 保证备件储备科学与合理等。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还要能切实将设备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除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外, 做好关键部位设备的工艺配备也很重要。因为, 企业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都将关键设备的备用情况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的, 例如, 提升泵要四用二备、鼓风机要三用一备等。备用设备不仅能确保故障发生时维修工作的及时进行, 还可使生产迅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2. 加强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工作

污水处理厂属技术密集型行业, 要求管理及维修人员的相关知识不但要广、而且要专。做好人才引进及管理工作和培育合格的技术人才, 不仅需要好的企业政策, 还需要大量的技术知识与实践机会和长时间储备, 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 招聘社会技术力量。据调查, 全国总量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 由于这些企业长期坚持和开展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 不但培育出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而且他们守纪律、水平高、工作兢兢业业, 是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非常理想的技术骨干及人才, 如果能将他们招聘进来一定可为企业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 选聘学校专业人才。目前, 各大院校及技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但却为污水处理厂创造了极好的选拔人才契机。例如, 机电一体化、液压传动、自动化控制、给排水等都是企业较为急需的专业, 如果将他们选聘到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岗位, 再给予较好的优惠政策, 通过实际锻炼后完全可以培养成为技术上的中坚力量, 不但使他们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企业也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

(3) 培养本单位的优秀职工。在本单位的优秀员工中, 选择年纪轻、工作踏实、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员工, 将他们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养和学习, 再通过采取鼓励机制等, 使他们主动参与再教育的积极性和自愿进行知识更新的渴望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也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重视和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工作, 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政策, 例如, 制定加强和稳定维修队伍建设的制度、提高关键岗位员工的待遇、适当倾斜优惠政策等, 都是保证设备管理和维修队伍人才稳定的必要措施和方法。

四、结语

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以下简称“新准则”) , 并在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 非上市公司中鼓励实施。距离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已有3年多的时间, 它对会计业务的各项处理和认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新准则在总体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体现了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旧准则对八项资产减值计提规定的基础上, 新准则单独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以下简写为CAS 8) 。与旧准则中八项资产减值规定的分散、过于原则和实际操作困难相比, 新准则建立了一套更加核心、详细和系统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可操作性大大增强。针对新会计准则中CAS 8对于会计业务处理中所造成的改变以及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新旧准则下资产减值处理的差异对比

(一) 资产减值的计提基础有所改变

旧准则中对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 但实务中许多资产, 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这一概念, 并明确规定: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 应当按其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 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二) 资产减值判断迹象和计量方法有所不同

旧制度在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上只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规定了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 其他未涉及。新准则的要求更加全面和明确:一是明确了“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二是明确了“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无论是否存在发生减值迹象, 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三是具体规定了资产减值发生的七种内部迹象和外部迹象,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 新准则还增加了利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对资产减值迹象做出判断的规定。

(三)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不同

旧准则第62条规定:企业可以计提、补提或冲回多提的减值准备, 并且还可以转回原已转销的减值准备。这种规定会诱使企业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 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转回作了较严格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样既可以与历史成本原则保持一致, 保证真实性和可比性, 又减少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更符合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CAS 8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这和SFAS 144的处理方式一致。而IAS 36规定: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 在最后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 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 才能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 但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除外。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这一点上,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美国的处理方式一致, 而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四) 资产减值披露内容有所不同

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助于信息用户进行正确的决策。原制度对企业在对外提供的会计报告中只有两处反映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信息, 让报表信息用户产生很多疑问。

新准则信息的披露内容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范:一是要求在附注中披露的一般内容;二是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 除了披露原因和当期确认的损失金额, 还要求披露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三是重大资产减值, 在附注中披露资产或资产组基本情况, 以及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方法, 包括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估计基础、折现率等;四是对商誉减值的披露。这些规定不仅保证资产减值准备信息的充分性, 而且增强了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二、资产减值处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旧准则下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范围大、手段多, 引起了监管部门和信息用户的高度重视, 新准则充分考虑了以上的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降低了道德风险。

(一) 旧准则下资产减值处理进行盈余管理的状况

旧准则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首先, 由于旧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规定分散在各个单独的准则中, 不够全面和系统, 从而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条件。其次, 资产减值属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项目;确定资产项目可收回金额时需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和判断, 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较为复杂。最后, 与收益相比, 盈余管理的成本相对较低, 被发现和公布的可能性较小, 被处罚力度也偏小。基于以上原因,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愈演愈烈。企业通过调整减值准备的计提数额来进行盈余管理, 调整经营利润,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实施大清洗 (Big Bath) 使本年度一次亏损, 从而为今后年度扭亏为盈, 实现巨额回冲打下基础。

这种现象在新会计准则即将实施的前两年表现得尤为明显。2005年亏损公司多提“四项准备”以便在2006年能够大量转回以实现扭亏, 而在2006年仍然继续多提减值准备, 虽不能转回, 但却可以在以后年度少提减值准备, 为日后的扭亏为盈打下了基础。此类公司如此实现盈利, 从而达到保牌、摘帽和吸引投资的目的, 但却并非经营的好转,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 逃避亏损、不计提或者少计提减值准备。

例如在2005年的时候, 刚刚扭亏为盈的公司通过计提或少提减值准备来避免亏损, 充分利用旧准则的漏洞。这样做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没有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虚增企业利润, “虚盈实亏”欺骗广大投资者。

3. 盈利公司通过计提减值准备, 平滑、均衡利润。

为了稳定收益、平滑利润, 很多上市公司采用计提秘密准备的方法实施盈余管理, 从而减少股利分配, 营造稳步成长的现象。

(二) 新准则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

1. 新准则对计提基础、确认标准、计量标准和操作步骤

方面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从而对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旧准则缺乏确认标准和计量系统的规定, 使得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计提基数与计提比例, 完全依靠会计估计和专业判断, 这样就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2. 新准则遏制了企业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

在旧准则下, 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大额转回调增当期利润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主要方式。而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企业无法通过冲回减值准备快速提升利润, 有效遏制企业在利用适用该规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操纵利润, 实施盈余管理行为。

3. 新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 使得资产减值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旧准则中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总共有八项;而在新准则中, 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七项资产项目, 实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 (IAS 36) 《资产减值》的接轨。

4. 信息披露内容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正如第二部分所述, 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披露做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规范, 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也有利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控制, 并且有利于外部报表用户更好地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和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三、新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处理仍有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

新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处理较之旧准则已有所改进和完善, 但由于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复杂多样, 新的资产减值处理准则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一) 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方面

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复杂多变, 准则只能够罗列出一些常见的迹象而非全部的, 因此需要注册会计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如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法律、市场、技术等做出职业判断。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每个人做出的判断不可能完全一致, 加大了确认的难度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风险。

(二) 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方面

确认条件列举出可能发生减值的若干迹象, 最终判断资产是否减值要看其账面价值是否低于可收回金额并依差额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只给出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 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 而贴现率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 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 使计提缺乏衡量标准。加之缺乏制约手段, 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形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 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管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也缺乏权威性。

(三) 减值损失转回方面存在的漏洞

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 不能转回”, 如果以后年度这些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恢复或者高于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表上也只能按账面价值反映, 这样可能会造成一部分资产的价值长期被低估, 违背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与此同时, 不得转回的项目并不包括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它们是由其他准则来规范的, 例如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低当期利润, 减少期末存货成本, 以期降低以后期间的销售成本, 从而使未来的利润反弹。

四、政策性建议

(一) 积极发展和健全资产交易市场

资产减值判断的核心在于公允价值的确定, 但是从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看, 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很难保证, 合同协议价格的公允性很难保证, 要素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的作用有限。即便可通过中介机构来进行鉴定, 成本却很高昂,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和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 增加其透明度, 使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章可循, 真正体现出会计核算的公允性和可操作性。

(二)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很多时候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专业判断来进行, 这不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也对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提出了内在要求。因此在不断完善市场和会计准则的同时, 也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 鼓励他们实现“终生学习”, 实现国际化的接轨,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并建立激励机制

在加强外部监管和控制的基础上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 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利用会计手段调节数据, 使企业的诚信受到威胁, 会计信誉遭到公众的质疑, 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据此, 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 协调运转, 从内部控制中有效遏制盈余管理的发生。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 从而避免经营者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调节, 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四) 加强审计监督

保持职业谨慎实施审计并发表合理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职责, 新准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审计监督包括纵向的和企业间横向的, 利用同等规模水平的企业在职业判断和估计上的差异比较, 分析其合理性。对于有问题的企业可通过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期有效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总之, 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增强了资产减值的处理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旧准则情况下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新准则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和解决, 以便使会计信息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世忠.资产减值准则差异比较及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 2005 (1) .

〔2〕沈烈, 魏承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7 (5) .

〔3〕胡畔.浅谈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会计之友, 2006 (8) .

高压隔离开关故障处理与检修管理 篇10

1高压隔离开关检修管理对策

(1) 加强基础管理:要开展隔离开关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管理内容应包含出厂评估报告、设计图纸、安装方案、施工图纸、出厂产品说明书、各类合格证件、备品备件清单、试验过程记录、安装过程记录、交接验收记录等文件;设备检修及故障异常资料应包含试验过程报告、各类修理记录、技术改造记录等;运行资料应包含缺陷资料、运行日志、异常状态记录、操作过程记录等。

(2) 做好运行监测及故障诊断: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隔离开关的过程中可实际把握设备工作的灵活性, 若操作中发现存在分合困难及感到阻力较大的要进行重点登记;依据工作中的负荷、隔离开关的动热稳定电流及工作位置的污秽等状态指标可掌握隔离开关的实际运行环境。

2高压隔离开关故障类型及处理措施

2.1自动落下合闸故障

故障现象及诊断:部分垂直开合的隔离开关, 在分闸部位振动条件过大时会造成开关自行掉落合闸。此种故障问题危险性极高, 特别是当维修人员在停电设备上进行施工时, 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设备毁坏和带地线合闸事故。经诊断其故障原因可能有:机械闭锁损坏, 如弹簧销子振动滑脱;当隔离开关处于分闸部位时未能对操作机构进行加锁处理。

故障处理:为避免以上现象发生, 需重点提高操作机构的可靠性, 确保隔离开关拉开后做好加锁处理。如果隔离开关在合闸时无法合到位, 先检查隔离开关是否向后弯曲, 如果朝后面弯曲的话, 就表示合闸的行程偏小, 这样会造成合闸开关升温或者合闸不牢固的现象。如果这样依旧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 检修人员就要反复地多进行几次这样的实验, 如果发现隔离开关向后弯曲的状况, 就采取手动合闸的方式, 在手动进行合闸监察室, 一定要带上橡胶手套。总体来说, 这类的检测方法大致如下:首先, 检查隔离开关是否垂直, 具体方法是用手朝顺时针的方向摇晃隔离开关, 如果隔离开关没有任何的反应, 依旧保持原样, 那就说明隔离开关已经不工作了, 就没必要再继续摇晃它了;如果隔离开关会慢慢地恢复挺直状态, 这就说明隔离开关可以继续工作, 这时就不要再继续摇晃了, 要不然会导致隔离开关脱落。当然, 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进行检查:首先, 观察隔离开关的弯曲程度, 如果隔离开关的弯曲程度比较小的话, 就把摇把按着逆时针的方向缓慢地摇晃, 同事要仔细观察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 然后迅速地合闸。 还可以将摇把朝着顺时针方向摇晃, 在这过程中如果听见有放电的声音, 就接着快速地摇晃几圈。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当绝缘棒不能顶到开关, 并需要采取停电的方式进行检测, 这时候的问题有可能是隔离开关出现了开裂系的问题, 这就需要检修人员穿好绝缘鞋, 戴好绝缘手套, 并拿好绝缘棒将隔离开关顶住, 已确认是否此类的问题。

2.2机构故障

故障现象及诊断:传动或机构系统导致的拒分拒合;可能故障原因:闸头触头架支撑件、传动与连杆连接部位等强度较低引发断裂, 进而导致分合闸失灵;因机构箱湿度较大或进水, 造成拐臂、轴销、底座轴承、底架、连杆等部位锈蚀严重, 由此导致拒分拒合或分合不到位。

故障处理:对于因传动或机构系统引发的开关失灵, 应先针对故障部位实施解体检修, 对失效或损坏元件进行更换。

2.3导电系统过热故障

故障现象及诊断:出线座转动处调节不合理或锈蚀严重;触头材料及加工工艺不恰当, 如主触头未进行镀银或搪锡处理, 完成镀银加工的触头因镀层厚度不足磨损漏铜, 及因锈蚀严重导致接触不良而升温过快, 进而引发触指烧损;螺栓、接线夹及导电带等连接不稳导致接触不良而引发引线端子板及出线座发热。故障处理:若监测到开关主导流接触位置存在发热问题, 应及时汇报调度, 尽可能降低转移负荷, 做好运行监控。

如GW5开关在工作过程中常发生隔离开关触指与触指座间过热打火故障, 其直接影响着电力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通常此种隔离开关使用拉簧式中间触头, 其闸刀主要依靠弹簧拉力使触指与触座间相互接触。导致接触面升温过快的可能原因为:负荷电流超出正常值, 若同时处在事故状态下, 高电流的冲击会导致接触面发热打火, 而其又会引发弹簧退火, 拉力降低, 接触面间的电阻升高加重发热过程, 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最终将造成触指完全损坏;因负荷条件限制使得无法开展停电保养, 由此造成维护周期超长;因室外恶劣工作环境的侵蚀造成接触面氧化。其可采用的处理措施为:利用增设分流带的应对策略, 也就是在各触指座与触指相应位置, 分别钻一个深度在6 mm左右的螺孔, 随后使用螺丝在两者之间固定一层铜质软连接片, 通过连接片的分流功能以降低触指与触指座间的电流。

2.4瓷柱机械和电气性能故障

(1) 瓷柱断裂:该故障危险性较高, 常会导致母线短路而引起母线停电或电厂停电事故;故障原因主要为应力影响, 如温差应力; 水泥胶装剂膨胀应力等。

故障处理:提高瓷柱强度, 增设补强柱, 即在开关支柱旁另设一支补强柱, 以避免一支断裂而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涂抹高性能防护胶, 在故障诊断基础上, 在瓷柱水泥结合部位涂抹绝缘子专用防护胶, 因其具备温度适应范围广、粘结力强、常温固话、寿命长、憎水性强等优势, 可确保瓷柱水泥结合部位防护良好。

(2) 外绝缘闪络:此种故障问题通常出现在棒式绝缘子上;外绝缘闪络事故影响范围较大, 其常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对地绝缘距离较短及瓷柱爬电距离较短是引发外绝缘闪络的主要原因。故障处理:研发新型瓷柱, 以改善瓷柱高度和爬电距离, 进而提升开关的整体绝缘水平。

3结语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样,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得到了提高, 相应的, 人们对使用电力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在影响变电站能否正常供电的过程中, 隔离开关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变电站供电问题有很多是因为隔离开关这个问题造成的, 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要对变电站隔离开关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晓敏.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隔离开关故障处理方法[J].广东电力, 2011, 24 (7) :84-89.

[2]吴松林.隔离开关的常见故障处理[J].湖北电力, 2009, 33 (4) :26-27.

[3]张煦.变电站隔离开关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9, 27 (1) :54-55.

[4]彭春勇.隔离开关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J].农村电工, 2009, 17 (7) :35.

[5]黄启通.关于供电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4) :69.

[6]程华.配网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和处理策略[J].广东科技, 2013 (22) :85-86.

[7]吴亮.配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24) :139.

处理与管理 篇11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详尽地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远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为亿万农民谋福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惠及8亿人口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像贵州这样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1.耕地保护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以来,不少欠地区纷纷行动起来。但有的地方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当作建新房子、盖别墅、修大马路,村里闲地不用,却向外无限扩张,导致耕地资源的锐减。

2.村镇规划实施问题。主要是规划滞后、规划不衔接、村镇规划实施难等。比如实施难问题,近几年来,欠发达地区虽然制定过一些中心村、镇建设规划,但由于涉及农村宅基地转换、转让这一难题,中心村、镇建设规划落实的效果未达到预定目的。大量分散建造的农居使村镇建设规划难以落实。

3.地质灾害防治问题。由于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消除,缺乏资金投入,往往立足以治标为主,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只增不减,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又造成政府财力、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新农村建设用地作出科学规划。其核心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耕地、村容整洁、方便生活等目标出发,通过仔细盘算,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新农村将来用地数量与类型进行科学预测。同时,要坚决把住土地审批关,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一户多宅、超标准用地、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等,一律不得批准用地。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又要努力促进农村土地利用率提高,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

2.科学编制用地规划。一要统筹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编制要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统一,避免过小过散。要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鼓励农民以建多层公寓为主,对单户宅基地和新村规划点人均用地实行双控制。二要加强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庄布局规划,同时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地质灾害、水利、风景旅游等规划之间的衔接。三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地方政府可以选择一批试点,出台配套优惠政策,由村集体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利用现有的宅基地,统一新建或改建,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

3.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要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认真执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宅政策,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认真研究和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分散居住的农户进入中心村、镇建房,如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申请应该给予补偿,对农民搬迁后遗留下来的旧房进行一定的补偿,促进城镇化进程。

4.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征用土地方面,应当严格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两种不同用途。经营性用地应当直接运用市场机制,在与农民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土地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形成的市场价格来取得。即使是公益性用地,也要注意引进市场机制,参照市场价格决定土地的征用价格。《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征地价格往往都是偏低的,严重地损害了农民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稳定。现在农村最尖锐的矛盾是征地、环保和农民工权益问题,在这三大矛盾中尤以征地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最为尖锐,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再发生,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要对被征收土地上的农民进行妥善安置,安置工作应当实行由“以安排劳动力就业为主”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途径安置”的原则,拓宽安置渠道。目前,土地征收补偿主要以货币补偿为主,可以考虑以土地补偿费为主,多种补偿形式并存的机制。积极探索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机制,真正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5.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地质灾害防治要从“治标”为主向“治本”为主转变。要结合下山脱贫,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农民的避险搬迁,努力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灾体系。

6.维护法律严肃性。村民违法建筑对以后村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要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对违法占地建筑的行为,违反规划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陆益龙,王成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比较——凤阳县小岗村和赵庄的经验[J].江淮论坛,2007(4).

浅谈品牌危机管理的预防与处理 篇12

一、品牌危机管理的预防

品牌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 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因此, 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防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 组建企业内部品牌危机管理小组。

组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高领导职位的人士组成品牌危机管理小组, 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 清理危机险情, 一旦发生危机及时予以遏制, 减少危机对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危害;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熟知企业和本行业内外部环境、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参加。他们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具有亲和力素质, 以便于统揽全局、迅速做出决策。小组的领导人必须在公司内部有影响力, 能够有效控制、推动小组工作的运行。

2. 强化危机意识。

在品牌危机管理中, 企业要致力于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快速危机反应意识等。保持一种危机的意识, 可使企业的员工能够适当的处理可能出现的危机。大多数情况下, 顾客对于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差错, 是愿意给予改错机会的。在服务类品牌危机管理中, 有时, 事实会退居其次, 顾客最重视的是品牌真诚补救的态度。一旦企业意识到产品在技术上存在的隐患, 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采取对消费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措施, 迅速反应, 立即停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并回收已投放市场的所有相关产品。同时, 与公众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说明技术出现缺陷的原因, 公布正在做的技术完善, 承诺有信心有能力解决技术障碍, 以感化公众、消除心理恐慌, 展示品牌的强劲实力。当原有产品由于危机的冲击, 被迫退出市场时, 企业必须尽快推出新产品, 以弥补老产品强制性退出而留下的市场空间, 减少损失, 做好品牌的延伸, 维护品牌资产价值。

3. 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

企业要尽量多收集有关企业品牌的各种信息, 选择出其中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的信息, 并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 全面清晰地预测各种危机情况、捕捉危机征兆, 为处理各项潜在危机制定对策方案。应充分运用定性与定量指标, 通过定期的品牌满意度的追踪, 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危机, 尽可能确保危机不发生。并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 计划应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同时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最后形成书面方案,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4. 建立品牌自我诊断制度。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 找出薄弱环节, 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 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如果条件允许, 企业可以根据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定期的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定期的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 强化危机管理意识, 还可以检测已拟定的危机应变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二、品牌危机处理的原则

尽管企业采取诸多防范措施, 危机仍难以完全消除, 一旦危机发生, 企业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公关行动, 明确了怎么说、对谁说、说什么后, 应该把危机真相尽快告诉新闻媒体和公众。具体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态度坦诚的原则。

面对品牌被曝光, 企业务必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 以诚相待, 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历史经验表明, 采取坦诚态度是明智之举。比如强生公司泰诺药片中毒事件中采取坦诚态度, 承认问题药片的存在, 并不惜巨资收回有的这种药片, 从而赢得广泛的信任与赞扬。相反, 2000年的东芝笔记本事件, 却在为它对待中国消费者与美国消费者的不公平待遇辩解, 最终使得此事引起全国的声讨, 严重影响了东芝的品牌形象。

2. 主动承担责任的原则。

积极地直面危机, 有效控制局势, 切不可因急于追究责任而任凭事态发展。任何企业危机的发生都令公众产生种种猜测、怀疑, 甚至新闻媒体也有夸大事实的报道。因此, 危机一旦发生, 企业要想取得公众和媒体的信任, 必须采取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否则只能是欲盖弥彰。

3. 速度第一的原则。

当危机发生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得危机得到遏制, 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危机, 从而使得品牌冲击降到最小。及时快速的作出反应,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遏制危机发展的势头, 运用各种资源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对危机的反应必须快捷, 无论是对受害者、消费者、社会公众, 还是对新闻媒介, 都尽可能成为首先到位者, 以便迅速、快捷地消除公众对品牌的疑虑。

4. 真诚沟通的原则。

危机爆发后, 必须主动向公众讲明事实的全部真相, 而不必遮遮掩掩, 像挤牙膏一样, 这样反而会增加公众的好奇、猜测乃至反感, 延长危机影响的时间, 增强危机的伤害力, 不利于控制危机局面。消费者的权益高于一切,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减少受害者的损失, 是品牌危机处理的第一要义。危机发生后, 企业应及时向消费者、受害者表示歉意, 必要时还得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众发表谢罪公告, 以显示企业对消费者、受害者的真诚, 从而赢得消费者和受害者以及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理解和同情, 而断不可只关心自身品牌形象的损害。

5. 全员统一的原则。

危机处理必须冷静、有序、果断、指挥协调统一、宣传解释统一、行动步骤统一, 而不可失控、失序、失真, 否则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 使局势恶化。统一信息传播的口径, 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在传播中也应使用清晰、不产生歧义的语言, 以避免出现猜忌和流言。企业员工不应是危机处理旁观者, 而应是参与者, 同时提高危机透明度, 让员工了解危机处理方法, 参与危机处理, 不仅可以减轻企业震荡, 而且能够发挥其宣传作用, 减轻企业的内外压力。

6. 创新的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危机, 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处理办法。因此, 危机处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处理经验, 也得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 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 进行大胆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世界级知名品牌的诞生将成为一种必然。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意味着企业发生危机的风险增加。因此, 如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品牌危机管理机制, 在危机发生前保护企业来之不易的品牌价值已成为当务之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意外事件的频发, 当代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事故越来越多, 给企业经营以及品牌形象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企业总体上危机感不强, 缺乏科学系统的品牌危机管理措施。故品牌危机管理应得到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品牌,品牌危机,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校园绿化管理下一篇: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