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共12篇)
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 篇1
当了近十年的班主任, 现在常发现自己的气小了, 不那么爱冲动了, 感慨年龄增长之余, 觉得还是经历的多了, 见到的多了。曾经总认为作为班主任,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趁热打铁, 有问题要及时解决。记得在第一次班会课时, 说完了带班要求后问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有一个学生声音很大声的说没有, 这时我的火直冲大脑, 冲到那学生面前把他一把从座位上拽起来拉到过道里, 近乎疯狂的问:“听清楚了没有?”学生也许没想到我会如此厉害, 也许被我的气势怔住了, 再没吭声, 但在以后的相处中, 他总是和我有隔阂。现在想想, 当时我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我觉得他是在公然挑衅我, 其实, 学生可能也就那么随口一说, 我却气急败坏。现在, 我完全可以换一种做法, 比如, 既然没听清楚, 我再说一遍又有何妨。很多事情我们要细心冷静, 根据具体事情, 采用效果更好的冷处理方法。如果对应该“冷处理”的事情进行“热加工”, 暴风骤雨, 容易激化矛盾, 即便暂时压制住了事态, 学生也是口服心不服, 导致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 使师生关系恶化。
曾经, 在班主任工作中自认为有很奏效三大法宝, 分别是:
法宝一:有错就批评。批评教育是一种手段, 班主任批评学生也是常事, 但我喜欢把学生叫到办公室, 在严肃的工作环境中当众对其批评训斥, 帮助学生加深对错误行为的认知。但是, 办公室其实是教师备课的地方, 当着众多教师批评学生, 可能对其造成心理阴影, 令其对教师心生畏惧, 也可能激化其逆反情绪。
法宝之二:动辄便“罚”。有些学生批评没有效果, 便开始罚。诸如:罚抄书、罚站、罚钱等等。刚开始这种办法还很奏效, 但有些学生犯错较多, 罚款较多, 他交不上, 索性就破罐子破摔, 不交了, 我每天也不能像黄世仁一样, 跟在屁股后面要几十块钱。“罚”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的确能奏效, 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但是动辄便“罚”则可能使育人育德的初衷变得扭曲, 甚至与教育规律相背离。
法宝之三:实在没辙请家长。有些学生软硬不吃, 再加上我又是女老师, 在身体和气势上对他们没有威慑力, 索性就请家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厌恶请家长, 因为他自己觉得已经独立, 请家长很没面子。有时请来家长, 暂时解决了问题, 但学生在心里特别不服气。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时刻准备应对突发事件。比如, 学生的恶作剧;部分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不服管束, 甚至拒不回答问题;有时候学生干部也会突然“撂挑子”、闹情绪……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触及教师的尊严, 部分教师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可能会因情绪失控而做出不科学的管理决策, 甚至会停课来批评学生, 耽误课时不说, 还会大大破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这些年来, 在带班过程中发现这些法宝已慢慢失效, 应该从容淡定的面对突发事件, 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行为, 稳住局面, 以便冷静的处理这些事件。这样的“冷处理”方式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冷处理, 又名低调处理, 是公共关系的手法, 是相对于广告、宣传、推广而言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冷处理法”就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 切忌做出冲动的管理决策,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 让其明白自己错误的言行导致的后果, 最后开始批评教育。
记得工51班的期末考试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孙桥同学在考试中因一时疏忽考试失利, 自尊心强烈的他随后辞去学习委员一职, 之后他郁郁寡欢, 上课也无精打采。我了解情况后, 没有因为他辞职撂挑子而批评他, 而是在他的作文评语中帮助他分析问题, 引导他客观的对待考试失利这件事, 并且对他的成绩和表现给予肯定, 鼓励他继续努力。结果是这名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并且在周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谢谢老师, 有了你的鼓励我找回了自信, 有了充足的勇气去面对下一次考试, 你给了我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 我一定不会辜负您。
这次事件, 让我看到了他的进步与“冷处理”的效果, 具体说, “冷处理”我有“三不”原则:
一不:课堂问题不当场批评。课堂上偶然发生的问题通常并非是习惯性的, 教师可以巧妙的暗示, 但切忌当场批评。即便问题非常严重, 也切记不要当下指责学生的错误行为, 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 并且有损学生的自尊心, 处理不当的话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二不:细小问题不当众批评。学生本来就是不成熟的个体, 他们的身心和智力都在成长阶段, 难免犯错。一些小的失误没必要当众指责。如果教师看见错误就批评, 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以为然了。比较客观的做法是, 当错误发生后, 教师可以用手势、神态或幽默的言语来暗示学生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事后单独找学生交流, 这样能顾及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有些细小问题, 若学生能自我认识, 自我纠正, 就没必要再批评了。以前我班有三位女生很让人头疼, 经常旷课、抽烟, 对于批评, 早已刀枪不入, 我用这种和风细雨的方式更容易感化她们。一次, 孙晓文对我说:“我们再不旷课, 因为我们怕影响你。”听完这话, 我真的特别感动。
三不:不认识错误不即刻批评。有些学生犯了错误并不能马上认识,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而应该给他们自省的时间。等到他们内心的冲动过去、理智占主导地位的时候, 再找他们解决。
有次, 我班班长嘴角流血, 气势汹汹到办公室找我, 说:“我今天非让董唯亮见识一下我的厉害, 这是我来城建学校第一次流血。”我了解到原来是董唯亮在教室后面踢球, 他责骂着制止了, 董唯亮觉得在众人面前没面子, 就把球扔了过来, 正好打在班长的脸上。我劝他先冷静些, 可他非常冲动, 扬言要把董唯亮打到医院去, 掏医疗费也罢, 坐牢也罢, 都无所谓。这时, 我看劝不奏效, 就说:“好, 既然你想好了后果, 那么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 下周的这天你把他打到医院去, 但请你答应我一定是下周。”第二周, 我看见他俩搭着肩膀聊天, 就把班长叫来, 说:“你现在还想报仇吗?”班长尴尬的笑着说:“算了, 我们早好了, 我上次太冲动了。”
冷处理使学生自我认识到错误, 教育能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指出的是, 冷处理法在实际运用时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而不是对学生冷若冰霜, 一“冷”到底。
参考文献
[1]肖育发, 张丽君.《体验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主题班会指导书) .
[2]孙思芳.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自我锻造[J].价值工程, 2012 (26) .
[3]董莉.谈班级管理中的细节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11) .
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 篇2
兰州七中
豆振峰
730000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主见,对教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面对“问题”学生提高班级管理效力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项永久的课题。本人在班级管理中面对“问题”学生也困惑过,探索过。现就班级管理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
作为普通高中的班主任老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习惯和态度。对于起始班级而言,更要重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于不太听话,习惯较差的学生还要用情去感化他们。
08年秋我担任了高一班主任,这是我来新单位第一次带班。在农村重点中学工作了十几年,虽然也担任过班主任,但农村学生服从管理,比较听话,老师主要抓的是学习,管理起来比较省事。当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心里确实很兴奋也很紧张。
如何管理学生,我首先想到了解学生,于是我班要求学生写周记,反映对班级管理的看法,自己的想法,把周记作为了解学情的工具。了解学生不是目的,了解了还要关心学生。记得当时要求学生早上跑早操,当看到一个女学生写的周记上说:“每天早晨沿着漆黑的街道去学校,很害怕,但她不想让家长劳累去送她”。还有一个学生的周记笔调低落,显示出厌世等情绪。于是,在国庆节期间我决定家访,几天一连走了十几个学生的家,看看他们上学的路,了解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通过关心他们,和家长沟通,也免除了几个学生的早操,看到有学生家庭困难,通过努力建议学校免除了部分学生的学杂费。就是分班后到了别的班级,还及时和新班主任沟通,继续免除他们的学杂费,灵活处理学校安排的一些活动,家长行动不便参加不了家长学校等活动,就让学生把资料带回家。
还有一个男生,上高一不长时间父亲就去世了,本来脾气暴躁的他更加暴躁,我曾三次家访,去时还带箱牛奶,他母亲住院手术,他晚上到医院陪护,早上来学校上学,了解到这些,我去家看了他母亲,在他送我出门时,他邻居说是你家亲戚来了,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时,我顺着说是的。有时看见他在网上,还和他交流几句,然后让他早点休息,早点完成作业。我相信没有感化不了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关心和鼓励,他终于坚持完了学业,去年考入一所自己很喜欢的学校,学到了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今年春节他还专程来家里拜访我,看到自信的他,我当然很高兴。
二、用鼓励的手段促进学生
Thanks, Thanks„ I’m happy!今天的我很高兴,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我感觉到了这个下着雪的春天并不冷。老师是在乎我的,我感到莫然的欣慰。人总是这样,爱听好话,爱听善意的谎言„„,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吧,反正我是这样子认为的!
老师说:“你其实很聪明,就是没有下功夫。”还说我字也写得很好,反应挺快的,说我一直在进步,也越来越懂事了,要这样努力下去考个本科没有问题„„
呵呵,我笑了„„
虽然我不知道老师说这些话的目的,可我知道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证明老师是在乎我的。作为一个学生,我真感到欣慰。我想,可能老师在鼓励我吧,那就算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吧。也可能是事实哦,我的确在进步着!但不管怎么样,老师的话还是深深的鼓舞了我,让我充满了信心,我想这可能就是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吧,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去鼓励学生,懂得去如何编制一个善意的谎言,去从内
心感化学生,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感觉,今晚的我长大了许多。
一个人长大了,并不是说他身体上长大了,而是说他的思想。思想的禁锢是可怕的,只有思想的成熟,人才能进取,从而变得伟大!
今晚的我,写作业很早,也写的很认真,想起白天老师说的话,很温暖,真的很温暖。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真的能让一个人改变许多„„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只要我努力了,尝试了,去勇敢的做了,就都无愧于心了!
对于老师的爱,我要想说的很多很多,可到最终,只有萆微的一句话:谢谢!Thanks!这是学生3月11日的一篇周记,通过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该生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忙于生意,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上高中来到父母身边,比较任性,他曾经在周记中和我交流,我印象很深的几句话就是:“九年了,几乎没有交过作业”。“凌晨两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他爱上网、朋友义气强,打过架,逃过学,不交作业是经常的事。
刚来班上,我也像教育其他同学的办法一样教育他,情绪好的时候他还应付你几句,情绪不好的时候我行我素。通过周记谈心,我观察到他讲义气,聪明,字也写得好。我就一边教育,一边鼓励,使他认识到高中不是仅凭聪明就能取得好成绩的阶段,其实他应该更优秀,指出他的长处和不足。他曾经在周记中写到:十六年来最大的失误就是上网把眼睛上坏了。于是我趁机引导他少上网,减少了上网的机会。
三年下来,他从入校时普通班的学生进入到了重点班,从年级一百多名进入到了前十几名。高三的那个大年初四(他的生日),他还
特意给我拜年,言谈中很珍惜高中三年的生活,说一定考上大学,还来我家过生日。
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小小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动力。鼓励的话语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多少,但他能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效力,我们不妨多试试。
三、不要带着偏见面对新的学生
高一军训时,高一来了一个新生,主任就暂时编到我们班,在军训中她帮一个女生撒谎,漫漫我了解到她在初中都是很有名的学生,可以说是女生心目中的“大姐大”。开学分班时,我刚开始不想要,但后来还是留在了班上,但也很坦诚地告诉了我的担心,目的就是给她一点警示。经过几周的观察,我发现除了贪玩,爱说话,外向,和男孩子爱玩再没有什么大的毛病,相反对班级的事还很热心,于是有事我也和她商量,有活动还让她参加,同时也指出她身上存在的问题,三年下来,我们合作的很好,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可怕。于是,我就想,不要带着偏见面对新的学生,了解学生,因势利导,逐渐让学生健康成长才是老师的责任。
“问题学生”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对症的方法,希望我们都在各自的班级管理中得心应手,师生和谐发展。
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之危机处理 篇3
【关键词】辅导员 班级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6-01
高校班级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改的实行,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改实施后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素质文化水平不一,个性发展千差万别。面对这种形式辅导员如何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
1.1辅导员班级管理思想落后
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与以往学生大大不同,因此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但是很多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效果很差。尤其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极为前卫和新潮,对刻板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屑一顾,因此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管理效果。
1.2高校班级学生集体意识感差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班级的班额,这本身就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此外,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严厉的班级管理之后,对自由更为向往,自主意识很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较差,如同一盘散沙,辅导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3班级制度难以深入人心
高校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明确、心智基本成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世界观基本形成,对外界事物有自己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加上高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且自由,学生多用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如同摆设。
1.4班级干部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比于初高中的班级干部,高校的班级干部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很少。此外一些班级干部班级管理意识很差,不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能;另外一些学生不满于班级干部的管理,也无视其存在。
2.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处理办法
固然,现阶段高校存在的班级管理危机严重影响着高校极其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高校发展及学生思想的进步,因此必须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2.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想要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认识水平、班级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先进思想及理念的学习。此外可以建立先进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并定期组织各高校辅导员到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2.2扩大辅导员队伍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辅导员却很少,有的学校一个系、几个班级只有一个辅导员。这种形式必然决定了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地下。面对这种现状各高校应该扩大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将院系的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工作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几个学生的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2.3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高校必须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学生犯错误时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极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高校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升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括班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卫生环境建设、学习习惯培养等一系列班级文化现象。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当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教育机构、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促进高校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和谐的班级管理:正确处理严与宽 篇4
严与宽在管理规范上的差异和对立, 是两类不同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上的反映。具有多样性的班级管理目标在每一时期内又都可以划分出两类: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二者的区别在于双方的地位不同, 主要目标居支配地位, 次要目标居从属地位。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主要目标是针对班内的主要矛盾而言的, 它的解决带有一定的根本性和全局性, 而次要目标则是班内次要矛盾的反映, 它受制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为主要目标服务。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实质上是班级管理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表现为班级管理规范就是严与宽的关系。班级管理规范上的严, 实质上是为了保证班内主要矛盾的解决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宽则是为了集中精力于主要目标的实现, 而在次要目标方面所实行的一种让步。
在管理规范上做到严与宽辩证统一, 关键要善于区分班级每一时期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主次矛盾的关系入手, 确立目标, 然后在管理规范层次上加以具体化。既有针对主要矛盾方面的严, 又有反映次要矛盾的宽, 二者有机结合, 确保管理规范的科学与合理。
其次, 从管理手段上看, 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制度化行为与非制度化行为的辩证统一。
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 班主任对学生奖和惩的行为一切都是按照奖惩制度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的, 它显示的是一种制度化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根据制度和标准进行, 比较注重制度上的原则性执行上的公平性, 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理性化行为方式。与这种行为方式相反, 宽则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 显示出一种非制度化行为方式的特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如果说制度化行为是对事不对人, 强调对原则的遵守和坚持, 那么, 这种非制度化行为则是对人不对事, 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到核心地位, 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制度化行为的准则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非制度化行为崇尚的则是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严与宽在管理手段上所显示出来的对立, 又以双方内在的统一性和互补性为前提。只严不宽, 师生间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 就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出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只宽不严, 单凭学生的自觉觉悟则谈不上及时而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双方才显出深刻的互补优势。在班级管理手段上, 要做到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 关键就在于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既重视班级制度化建设, 同时又要加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这问题上, 有两个常见的错误:一是迷信制度的作用, 认为只要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纳入制度化轨道, 且以奖惩作保证, 就能把班级管理好,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 如果没有学生自觉配合, 制度再严明也是无用, 因为制度毕竟是靠人去执行的。许多“严师”治班的失败就在这里。由于忽视了情感教育, 学生缺乏正常健康的心理品格, 尽管制度非常严明, 班内的突发事件依然很多。二是对教师情感教育的片面强调, 迷信爱的力量能深化一切, 甚至不惜包庇自己所偏爱的学生。这种做法实质上把宽混同于松。殊不知, 宽是以严为前提的, 没有严作基础, 宽中所显示的爱必然是一种是非不分的溺爱。
再次, 从管理方式上看, 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辩证统一。
严是凭借一定的外力强制手段, 把学生的行为纳入既定的轨道之上的, 因此, 在管理方式上, 它必然表现为班主任的外在管理方式: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 学生是被管理的客体,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班主任通过运用班级管理权力, 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监督和调控, 以此确保学生的发展符合既定方向。
与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应的是学生自我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 又是改造者;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种自我培养, 自我塑造的过程。这种管理方式意味着学生所受外在强制力的减弱和学生活动自由空间的增大。很明显, 这种管理方式属于宽的范畴。
严与宽在管理方式上所表现出的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班主任管理能确保一定时期内学生发展的方向性, 但容易窒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自我管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但又易受学生主体素质的局限性制约, 而导致良莠并存的局面。
严与宽的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在班级管理方式上, 必须把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坚持班主任把握方向的前提下,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这方面, 也有两个值得克服的不良倾向:一是事务主义作风。一些班主任事无巨细, 一切都亲自包办, 整天忙于处理班级的各种具体事务。就这些班主任主观方面而言, 非常认真负责, 可以说明整天泡在班里, 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教师刚一离开教室, 班级又乱作一团。究其原因, 是学生的自治能力没有培养出来。二是懒散主义作风。一些班主任视学生自我管理方式为班主任个人的解脱, 认为一旦把权力交给学生, 班主任就无须再插手管事了, 对学生的事务就很少过问, 甚至不再过问了。殊不知, 学生的自我管理只有在班主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良性发展。离开班主任的外在制约, 单纯的学生管理极易走向松弛和混乱。
浅谈班级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篇5
学校里工作最累的莫过于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班主任从清早学生来学校那一刻起就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班级问题。这些班级问题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也最能体现班主任工作技巧的就是班级突发事件。所谓班级突发事件是指在班级管理中那些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不良事情或矛盾冲突。例如学生之间打架、外来人滋事、学生意外受伤、师生冲突等。这种事情在小学不时都会发生。由于突发事件事出偶然,过程发展变化迅速,对学生冲击极大,所以班主任必须马上做出反应,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而突发事件往往比较棘手,加上班主任根本没有充裕时间去思考处理的对策,所以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班主任对突发事件处理得好,迅速有效地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那对增进同学(师生)感情,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很大的帮助,那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契机。但如果处理不恰当,就会加深矛盾冲突,激发起新的事端,演变成难以挽回的恶性事件。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偶然中也蕴藏着必然。班级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各有各不同,但在处理上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本人对处理突发事件有如下体会。
一、处理突发事件的应遵循的原则
1、班主任必须本着教育学生,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处理突发事件,切忌带有任何的私心杂念。
2、班主任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然后再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
3、在处理时机上,一般情况下,全班出现的问题当场处理,个别同学的问题私下处理,课上的问题课下处理。
二、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调控对策
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快速反应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班主任必须沉着冷静,保持头脑清醒。如果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怒发冲冠”,大发雷霆,失去理智,那不可能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办法。班主任在冷静后要根据不同情况快速反应,果断采取应急措施,稳定各方情绪,防止事态扩大。如果是打架等矛盾事件,班主任应迅速加以制止,使双方平息下来,然后再进一步处理;如果是自杀等严重事件,班主任则要迅速协调各种关系,稳定当事人的情绪,防止事态恶化。
2、深入调查、找出原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背后总会有其原因的。要很好地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入调查,找出蕴藏在事件深层的原因。调查问题要认真仔细,不能敷衍马虎。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条件从多方面、多渠道深入去了解,从本质上分析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出内在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只有深入调查,我们才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次一位学生跑来告诉我:“黄如锋把陈凤清打哭了。”黄如锋是我班比较调皮的学生,脾气比较“牛”,有几次打架的记录。我一听,脑海里就有一个念头:黄如锋又闹事啦。打算把他叫来批评一顿。但冷静下来后,我对自己说:“不要急,先把事情弄清楚再说。”于是我分别找来当事人和几个班干部进行了解,发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班上有一
位男生想拿陈凤清的作业去抄,陈凤清不同意,于是这位男生就去抢,两人拉扯起来,黄如锋看不过眼,便走去帮陈凤清夺回作业本,因用力过猛,不小心弄痛了陈凤清。调查中我还发现:原来告密的那位同学与黄如锋有过节,看到陈凤清哭了,想借老师的手教训黄如锋,于是出现前面的一幕。弄清事件后,我便对当事人做出恰当的处理。事后我庆幸自己能保持冷静,调查清楚再去处理,不如的话,事情可能会适得其反。
3、选择时机、慎重处理
处理突发事件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当事人的个性和年龄慎重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性格内向而又犯非原则性错误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以正面疏导为主;对脾气暴躁、逆反心强的学生,要心平气和,推心置腹,防止出现“顶牛”现象;对具有道德品质问题的学生,要严肃教育,促其醒悟。同时处理时要善于选择时机,一定要在当事人情绪缓和、充分冷静时才能进行思想教育。
处理突发事件要坚持以教育为主,以理服人,尤其是对情绪严重对立的当事人更要注重感情的教育作用,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言谈中流露出的尊重,让学生感到安心,平息心中的怨气。
4、公正对待、不偏不倚
处理班级突发事件一定要公平公正,切忌偏袒任何一方。不管事情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班主任都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公平处理。即使是班主任自己与学生发生矛盾,班主任也要先做自我批评,先检查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原因,而不能一味维护自己,造成“教师什么都是对的,学生什么都是错的”这样的局面。如果这样只能树立起学生的对立情绪,破坏自己的威信。
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班主任最容易犯的就是“先入为主”,班主任
往往会偏袒自己心目中“好”的学生,对他们在处理上“从轻”或“免除”处罚。而对自己心目中“坏”的学生往往会不论青红皂白,先来一个“重批”再算。这样做有失公平,会加深同学之间的矛盾,使老师的威信受损。
为了能做到公平公正,班主任在处理时可以征求各方意见(例如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干部等),尤其不要忘记询问当事双方的想法,尽可能让事情在尽善尽美中得到解决。
5、积极疏导、净化品德
突发事件有可能是由于平时班主任疏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的教育,使某些事情在萌发期间得不到解决,经过一段潜伏期后,遇到合适的时间、场合就突然爆发了。因此,班主任在处理时要善于从平息事端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成其品格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把对个别学生的疏导看成是对全班学生教育的契机,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全班学生的品德在事件的处理中得到净化。
6、热心接待、耐心说服
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有时会牵涉到一些学生家长,也可能有一些家长有点蛮不讲理。但无论怎样,只要有家长到我们学校来,我们都要热情接待,积极和家长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家长的一些想法、疑问,我们要虚心听取,耐心解释,尽量把事情的真相向学生家长说明白,力求让学生家长理解学校的处理方法。如果在处理中有的学生家长态度蛮横,出语不逊,我们也要克制,不要和他顶撞。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体现出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
7、跟踪教育、防止反弹
班级突发事件经过班主任的一番处理、教育后,事情往往会告一段
落。但有的事情关系错综复杂,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内里却波涛汹涌,如果不加以防范,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死灰复燃”,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进行跟踪教育,注意处理善后,防止反弹。
论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108-01
班主任教师都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都把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当作班级管理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呢?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级集体运转过程中创造的有关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 班级文化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 班级文化具有凝聚功能。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3. 班级文化具有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自觉地约束自已,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4. 班级文化还具有激励的功能。班级文化能使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1. 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它包括:布置教室、板报、图书角、墙饰、宣传栏等。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办出本班的特色。如:在教室的醒目处贴上本班的班训、班徽、班级誓词等,教室正面墙黑板上方要悬挂国旗,进门处要贴班干部值日表、学生劳动任务分配表、班级规定及评比栏等。
2. 构建积级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班徽、班歌、班旗、班级象征颜色、班级卡通、班鸟、班名等,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得以体现,如“主题班会”、“智力游戏”等活动教育,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3. 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期初,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提出共同遵守的几条制度和原则,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易于学生遵循和检测,并进而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检查委员会,以保证制度的正确落实。因此,有了这些制度和指标,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交给班委和学生们去评判、督促,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必须着力调整完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管理,是班级内部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竞选制之外,还可推行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同时在班委的协调和带动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负责态度,在管理他人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中学会负责和互相协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 篇7
一、法治与理治
法治优于人治, 科学、民主的班规、班纪对于“德困生”的约束是有效的。班规的制定、贯彻实施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在正确的班级舆论之下, “德困生”的行为自然会有所收敛。我在班规的落实中实行个人量化考核与“班中班”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将“德困生”的行为与班组的利益挂钩, 收效很好。
但班规对“德困生”的约束, 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他们身上的毛病一般不能根除, 必须与“理治”相配合。所谓“理治”即是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转变他们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使学生自主调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理治”的重点应该放在纠正“德困生”扭曲的表现欲上, 纠正他们错误的是非观。
因此“法治”与“理治”应该并重,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二、“敌对”与合作
“德困生”和老师的关系往往表现为敌对关系, 原因很简单。老师因为学生扰乱课堂, 迟到早退, 欺侮同学, 打架斗殴, 造谣生事, 顶撞教师, 作弊抄袭等行为而怒不可遏。而学生听烦了老师的劝, 挨够了老师的骂, 受惯了老师的罚, 看够了老师的脸而逆反麻木。在这样的关系中只能是教之无法, 教之无果, 教之无奈。
于是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把关系反转一下, 从“敌对”转向“合作”。这样一来工作便容易展开, 问题便于解决。方法以有两种, 一种是在平等交往中深入“德困生”的内心, 通过活动、交流、关心、帮助等方法以一个朋友的立场处理问题。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师生的相互理解, 老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对老师的认同。另一种方法则相对比较简单, 就是人为地树立一个师生“公敌”, 从而师生自然地站在了同一个战线上。这个“公敌”可以是“校规校纪的处分”, 也可是“校领导的通牒”, 但这要取得领导的支持, 以免把戏法变漏, 弄巧成拙。
所以在“德困生”的教育上应该减少敌对, 重视合作。
三、防守与进攻
这指的是班主任的工作方式, 所谓的“防守”是指当学生问题已出, 事件已发, 危害已成, 而我们不得不对去处理。“防守”往往使我们的工作处于被动。“进攻”则不是坐以待毙, 而是主动地去发现小问题, 防范大问题, 或是控制影响, 消除影响。但要做“进攻”型的班主任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工作应该更勤、更细、更活。在日常的工作中细心地观察学生, 深入地了解学生, 认真调查分析, 及时整治处理。
所以在“德困生”的转换中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四、及时与延缓
在针对“德困生”的问题处理的时效上, 可以当机立断, 也可以延缓滞后。具体采用何种方式, 就要看具体情况, 相事而论。
所以对于“德困生”问题的处理可急可缓, 灵活多变, 相机而定。
五、严肃与幽默
“严肃与幽默”指的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指的是老师的形象。一个严肃的老师才能具有威严, 一个幽默的老师才有亲和力。失去了威严将打破师生关系的界线;而失去了亲和力, 老师便高高在上, 师生之间产生不可跨越的鸿沟, 工作无法深入。所以我们应该做即严肃又幽默的老师, 而这个度的把握对于“德困生”的教育来说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严肃与幽默”也指的是针对“德困生”的教育方法, 即可以是板着面孔严肃认真地处理, 也可以是幽默说笑地处理。一般来说原则性的问题是不容迁就, 一定要严肃。但更多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琐事, 我们不妨幽默一把, 调侃一把, 使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就够了。这样反而能突出原则性问题的教育效果, 防止一顿狠批后使学生形成逆反或麻木心理。
所以在“德困生”问题处理上, 应有张有弛, 严肃与幽默并重。
六、激动与冷静
激动与冷静指的是面对“德困生”问题时老师的情感态度。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是不容置疑的, 只有冷静的头脑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 用最为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同时, 学生也比较愿意在和风细雨中把问题解决, 从而心服口服。
所以在面对“德困生”时尽量使自己冷静, 一旦意气冲动, 就会加大矛盾。
七、主动与被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在大多时候学生是可以明辨是非的。而且当问题发生后, 学生会处于一种追悔莫及的心理。这时老师只要点拨引导学生便可很漂亮地将问题解决, 我称之为主动解决。当然有不乏执迷不悟的学生, 这时老师就要耐心教导, 循循善诱, 帮助其分析问题, 找出缺点和不足, 分清是非、美丑, 我称之为被动解决。
所以, 要使“德困生”面对自身的问题尽量主动解决, 不做硬性的被动强制。
八、表扬与批评
表扬“德困生”的优点可以适当加码, 但不可变形失真, 批评他们的缺点可以适当缩小, 但不可视之不见。也就是说, 要在表扬与批评中, 在督促鼓励的情况下, 使学生基本客观地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另外要注意在表扬后提出缺点促其进步, 在批评后提出优点使其树立信心。
表扬与批评是一门艺术, 对于“德困生”的表扬与批评一定要适当慎重。
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 篇8
“这是谁干的?”我厉声问。结果跟我预料的一样——一律回头, 一片沉默。顿时觉得强硬态度换来的可能只是暗流抵触。但现在不说是不行了, 该怎么办呢?犹豫了一会, 心中稍有些眉目。
我慢条不稳地拿起簸箕、扫帚俯身去扫垃圾, 故意将声音弄得很响。正合我意他们都回头来看, 我将垃圾扫完后, 恢复平静。等到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时, 我走上讲台宣布:“同学们, 我们今天利用十分钟开个班会。主题是‘该不该投篮’?”听完我的话学生们很纳闷, 顺着他们的性子我慢慢开始了宣讲。
“同学们, 记得我们开过一次主题为‘养成良好习惯, 打造美丽人生’的主题班会。当时给大家看过几幅图片, 即巴黎圣母院用中文写的警示牌——‘请保持安静’、美国珍珠港垃圾桶旁边用中文写的‘垃圾桶在此’、印度泰姬陵卫生间里用中文写的‘请便后冲水’……同学们还记得吗?在国外用中文写这些警示语, 很明显都是针对中国人写的。我们可以说别人有种族歧视心理, 但是, 我们自身真得就没有问题吗?”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就在这几天, 我们班上出现了一些不太文明的举动和现象。有些同学在教室里拿垃圾当篮球练投篮。可是技艺又不精湛, 屡屡失败, 但又缺乏补篮意识, 所以导致这几天教室里卫生状况很不好, 气味很难闻。据专家说长期生活在卫生状况不好的环境中容易生病。”教室里响起了嘿嘿、哈哈此起彼伏的笑声。“这种做法看似简单, 但危害无穷。首先, 破坏他人劳动成果。值周组的同学每天都要比别人来得早, 除了扫、拖、还得摆放桌椅、倒垃圾、擦洗黑板和讲桌, 想想多么辛苦。可就让你的一举潇洒的投篮搞得面目全非。其次, 破坏班级形象。其实老师进入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感受, 而其中卫生与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是重要的第一印象。老师身心愉悦的来上课, 结果发现我们的教室垃圾满地, 满屋子的葱花味、方便面味……, 是你的话还有心情吗?第三, 损害个人形象。在学校除了学习之外, 还要学做人。乱扔垃圾的行为与好品质格格不入。我们不满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可是我们尽做些低素质、甚至没素质的事, 让别人怎么说好了。”教室里又恢复平静。而那几个“做贼心虚”的学生, 也开始低下头、面露粉色了。
“当然, 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热爱班级、尊重他人的。今天的这一举动只是出于强烈的投篮兴趣, 自己可能也没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 希望今后能够有所改变。”教室里又是一片哗然。“此外, 其他同学也要时刻爱护教室卫生, 脚底下的垃圾及时清理。谁要搞破坏, 那今后他就当我们班的‘垃圾卫士’, 罚搞卫生。”同学们开始看自己的脚底下, 有垃圾的也顺手捡了起来。“最后, 我希望同学们能团结互助, 共同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掌声响起!下课铃声也响了, 我自豪地走出了教室。
后来, 教室里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投篮现象”, 而且教室卫生情况也较好。现在想起那一次班级事务处理的方式受益匪浅, 从中我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设置情境, 善于用故事来引导学生。曾看过台湾教育家、画家刘墉写的《励志篇》, 其中没有说教的言语, 没有大理论, 但是看完了以后, 自己却也深受教育, 原因是他所讲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动、有趣、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在每一个完整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事情怎么处理就有怎么样的结果, 如果换种方式处理可能成功就在眼前。看完后父母亲会更了解孩子, 而孩子也会逐渐了解自己和大人的心情。后来我把这本书介绍给了我的学生, 他们读了之后也说比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有意思而且管用多了。如同上述例子中我来打扫卫生就是一个情境, 这能让他们体会我的心情。利用自创的情境和讲故事所营造的情境, 可避免直接说教、说服造成的对他们个性的压抑, 这样也可降低正面冲突的几率。
二、没有经验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虽纸上得来终觉浅, 但先学总有经可得”的观念。对于新上任的年轻班主任, 热情有余, 而能力和经验不足, 这是带班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吸取前人经验。除了向技艺精湛的老班主任讨教外, 一定要勤于学习, 勤于思考。尤其要多看一些《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等经验总结之类的书。因为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特点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比如敏感、易怒、好动、叛逆、贪玩、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等, 由于这些心理因素导致的问题行为该怎么面对和处理, 这些书里都有相应的方法可供选择, 在短时间内我们就可掌握。
三、遇事冷静,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 相信学生是懂事的。刚上任的时候, 有些人就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是那种不打不成器的, 一定要严加管理。”但是, 严不等于呵斥, 严更不等于大吼大叫。严的前提一定是教师讲道理、学生懂道理。要给学生思考和反省的时间, 当学生出现偏差行为, 除涉及人身安全的事件需果断处理外, 对于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常规问题则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上述事例中, 如果当时我一怒之下指出那个学生, 厉声批评, 可能即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更会伤害犯错学生的自尊和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浅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9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及类型
(一) 班级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则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如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本文要阐明的班级文化则是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爱德加·沙因教授的研究认识来定义的:班级文化是指被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 是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用来教育班级成员的一整套价值体系, 该价值体系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等。换言之, 也就是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 努力贯彻并彰显出来的一种为大家所共有的行为, 这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精神追求、道德观念等。
(二) 班级文化的类型
班级文化分为两种, 一种是能看得见的显性文化, 另一种是看不见的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歌、班服、班训、班徽等。隐性文化则指的是班风、学风、学生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
二、班级文化的构建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如此巨大, 那我们怎么样来建立班级文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建设。
第一, 教室和宿舍的布置。教师可以使学生以突出自己专业的形式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和宿舍, 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贴英语标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今日事, 今日毕) 等。进而鼓励学生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二,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使班级成员全程参与班规班纪的制定, 通过民主决策的形式, 使班级的规章制度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使全体同学在大学期间自觉遵守, 并约定对全班成员有约束作用。
第三, 班歌的定选。音乐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班歌—班歌要励志、内容要积极向上。而非音乐专业的同学, 可以选取节奏明朗的励志歌曲来作为班歌。我所带的班级就以杨培安的励志歌曲《我相信》作为班歌, 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 我班的学生都会齐唱这首能让他们斗志昂扬的励志歌曲。而学生每次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 融入了班集体, 增加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第四, 学生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应该是学龄前或者是小学, 乃至中学要养成的习惯。但是现在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还不能达到大学生的要求。高校不文明举止, 不文明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因此, 大学期间,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依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
第五, 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的努力, 教师的正确指导来完成。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指引下,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文化为先”的班级管理模式, 要始终坚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指引班级文化建设, 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它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直接、最基础的作用。班级文化对整个班级价值观念、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增强学生的班级意识, 加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出色的班级管理, 能使每个学生在班集体里都有家的感觉。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里的一份子, 并以本班级为荣, 从而形成集体意识感和荣誉感。
其次, 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班级学生的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本班奋斗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学生每一个个体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班级目标实现的体现, 而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 都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使学生在实现自我目标和集体目标的过程中, 体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从而使学生更加团结, 使他们的奋斗目标更明确。
再次, 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并能激励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
最后, 促使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众所周知, 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但是班级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 它会成为支撑班级发展进步的动力。出色的班级文化能使班级实现后期的自觉进步与发展, 进而使班级成员在毕业后也能得到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 体现了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 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的, 体现着学生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因此, 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彰显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透过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的类型和班级文化的构建三个方面来阐释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嘉福, 李云芳.新世纪怎么样当老师[C].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11) .
[2]解艳丽.《浅谈校园文化活动》,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1996, (4) .
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 篇10
一、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孙子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一招不慎, 满盘皆输。凡事只有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胜券在握。1.要认识自己, 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劣势在哪, 你准备以柔克刚还是以威严震慑学生。2.要了解你的教育对象。一个班级几十名小学生, 他们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和家庭教育背景都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主动去观察和关心, 从而洞察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和成长经历。接着, 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和交流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其信赖你, 愿意接近你, 像朋友一样向你倾诉心声。如此你便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班内学生的思想动态, 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集体中愉快地学习, 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知己知彼”战术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和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充当着“透视眼”的作用。
二、以静制动, 以心治人
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 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 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治理一个混乱的班级, 以静制动是最好的方法。当学生混乱时, 以你的正气、镇静来影响他们;以你的从容、气定的势压过他们。不怒而威, 这是为师的最佳气质。当学生吵闹时, 你走进班级, 大声呵斥, 有时并没多少用处, 学生即使暂时被你的“严”“凶”吓住, 但长此以往这种呵斥会变成声嘶力竭的喊叫, 你不仅身心疲累, 而且威信也会逐渐丧失。学生会觉得你黔驴技穷, 并不服你管教。所以, 治理乱班或者纪律差的班级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 以静制动, 以势夺人。学生嚷嚷而不能静下时, 你不说话, 用眼扫视全班片刻, 或盯住某个闹事者, 不久学生自会自己安静下来。训练几次以后, 你不发话, 学生也会“看你的脸色行事”。“其身正不令而行”, 教育管理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三、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在几何学中,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 但在教育学生时, 最直接的方式有时却不一定奏效。好比爬山, 有时多绕些路, 反能平安到达峰顶。这便是“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策略的理念。
在班主任工作中, 批评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但是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 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80%。在班级管理中如果采用以迂为直的策略, 通过转移学生注意力, 使其放低警惕, 在有利的时机用最佳的方案解决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此为上策。
其实, 我们经常会为一些班级日常事务而找学生谈话, 如处理学生物品丢失, 同学间的矛盾或作业拖拉问题等, 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去质问学生, 也许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此时, 教师不妨跟学生聊一些与其家庭或爱好有关的话题, 以消除戒备心理, 增进感情。当学生被情理感染后, 思想上会出现波动, 有时会强烈的反省自己的行为。人人有自尊, 也有自知之明, 有些事情从正面谈起, 就会引起摩擦甚至反感, 如果采取迂回战术, 兵不血刃, 又能殊途同归。何乐而不为呢?
四、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
太极拳中有“借力打力”之说法, 在班级管理中用“借他山之石以攻其玉”来借“势”育人也未尝不可。“势”即集体的力量。当批评、表扬、个人谈话等手段在某个学生身上都失效时, 集体的力量是最佳的教育资源。如我在教育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时, 用的就是这招。某同学老是拖拉作业, 我上个星期检查作业时发现他本子上一篇空白。当时我没有骂他, 只是轻声对他说“你已经不止一次地不做作业了。这样吧, 陆老师奖赏你三天不做作业, 但对家长的解释权在我。”没想到, 我的退步让他很是着急。下课后, 他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要求我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我就让全班同学一起帮助监督这位“拖拉作业之王”, 把他置于全班学生共同执法之下。这种集体施教的借势育人方法相比“单打一”的教育方法而言, 显然更有“以十敌一”的强大育人力量。
行兵打仗需要注重方式方法, 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以人为本”的爱心教育是大前提, 但如能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谋略和大智慧, 做一个充满教育智慧, 遵循教育规律的新时代班主任, 就更能使教育这块田地充满生机, 桃李芬芳。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笔者认为如能将兵法战术巧妙地引入班级日常管理中, 让教育不仅讲求爱心, 更追求智慧, 那么对于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管理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管理中的“平衡”艺术 篇11
1 “有教无类”与“因人而异”的平衡
“有教无类”的思想最初是由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其含义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的学生中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毫无疑问,我们对待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以其家庭贫富、能力差异、成绩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
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我们也应该根据学李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 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少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在班规的制定上,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针对每位学们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规定加以适当的变通。如对于一些违反基本要求的,则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班规执行,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后进生要求则放低,鼓励他们进步;对于中上的同学则要严格要求,提出更多的期望;对于履教不改的一犯再犯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能让步,一来增强他们自身的约束力,二来起到严明班风的作用;对待性格较为内向敏感、自尊心较强的孩子,一旦犯了一些小错误,我们并不需要过多地指责和批评,有时留有余地的点到即止却往往容易收到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感化效果;而对于较为活泼好动、自觉性缺乏、自控力不够的学生,我们就必须在关心爱护的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有时甚至必须有一种“当头棒喝”式的训诫和警醒。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 “柔性策略”与“刚性管理”的平衡
班级中的学生是一个流动的整体,文化状态、道德水准以及素质都种在永恒的变化中,要驾驭学生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相应地调整管理策略。
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我班上一名叫小伦的学生,上学期有五门学科不及格需要补考,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即使人在教室也基本是呼呼大睡。经过与其家长的沟通发现,小伦的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学习上期望值也很高,但孩子的表现让他们非常失望,父子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而我却发现,小伦平时为人很热心、特别是跟他一个村的小勇脚不小心扭伤了,小伦知道后每天背他上下学。对此,我在班上作了专门表扬,事后我发现小伦不再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的情况也少多了。事后我跟他父母也进行了大量的沟通,把他最近的表现及时地告诉了他的父母,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小伦的基础确实比其他同学差些。但学习劲头是越来越足了。柔性策略的运用无疑在小伦这类学生的身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学期开学以来由于对“甲流”的防控,学校实行了晨检制度,发现感冒发热的准许其请假隔离或回家就医,因此,考勤制度上没以前严格,有一部分学生就浑水摸鱼,趁机偷懒,面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会上对此作出严格规定,无故迟到早退缺席的以旷课论处,取消评文明学生的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惩戒性劳动任务。因此,当学生产生松散懈怠状况时,“刚性管理”对于强化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柔性的宽容不等于纵容,如果班主任一味面慈手软,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涣散,有恃无恐,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评判一个学生看事情的主流,心存善意要看事情的发展,对于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尚未成熟的学生,教师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约束,他们就会多一份自尊,多一点自信。
管理制度上公正、严明、一丝不苟,“刚性”,情感态度上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以诚的“柔性”,二者的平衡无疑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先决条件。
3 “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的平衡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他对班级的管理基本实行“群体决策。他认为班级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的各项制度、每件比较重大的事,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集体或举手或投票表决。“群体”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班级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班主任可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队、先进集体出谋划策获多做实事、好事,如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老师提一条好建议等。另外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卫生、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以及班规的制定等等权利都可以卞放给学生,这种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班风建设的积极性。
班主任工作不仅意味着责任,更是一门艺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熟练地掌握“平衡”管理艺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充满温馨友爱、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人性化的和谐班集体。
班级管理中的“复合平等” 篇12
一、“复合平等”思想
1. 正义议题———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
正义是政治哲学探讨的重要议题,如何实现正义,应该有什么样的正义观,怎样实现正义是其探讨的主要问题。
如果拿男女拔河竞赛来解释不同的正义观,“程序性正义”主张一个中立的程序适用于任何社会群体,而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是什么竞赛,不管男士、女士在力量上有何差异,只要是竞赛,参赛者们就都去比赛。“补偿性正义”则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1]。在竞赛中可能规则上对女方不利,那需要在规则上给女方进行补偿(比如增加女方人数)。“持有正义”认为只要是一个人获取和转让的正义,那么他所得到的都是正义的。男女在力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他们拥有力量的前提是正义的,只要在拔河的过程中是正义的,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正义的。在沃尔泽看来,社会可以分成很多领域,他不否认各个领域存在着差异,并且承认各个领域存在的不平等。因此,沃尔泽提出“复合平等”,即在一个领域的拥有不能影响另一领域的分配。就拿性别这件事情来说,男女在性别上具有差异,不能因其这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男女在求职等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
罗尔斯《正义论》是探讨正义的主要著作,其中探讨了正义的两大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及差别原则,这也是自由主义平等的两大原则,是一种“公平正义”。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认为,只要是一个人获取和转让的正义,那么他所得到的都是正义的。罗尔斯用“无知之幕”来论证其观点,“无人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自己的阶级地位或社会身份;也无人知道在自然资质分配中的命运、能力、智商、力量等等”[2]。显然,无知之幕固然能够为正义提供论证,但是现实中真的会存在这种连自我都不明晰的状态吗?这也成为其后批判者批评的靶子。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怎么能证明最初的持有者是正义的,但到底怎样是正义的、怎样是平等的,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
2. 复合平等的提出
沃尔泽在罗尔斯与诺齐克思想的基础上,看到了两者在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上,沃尔泽提出自己的主张:多元分配主义下的复合平等。沃尔泽说:“平等的根本含义是消极的,平等主义就其起源来说是一种废弃主义政见。它并不在于消灭全部差别,而是消灭特定的一套差别,以及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消灭不同的差别。它的目标总是明确的:贵族特权、资本主义财富、官僚权力、种族或性别优势。”[3]在他看来,真正的平等很难保证。绝对的平等根本不存在,在复杂的多元社会里,平等只能是相对的。即不能保证各个方面内部的绝对平等,却可以保证各个方面组成的诸领域实现复合平等。
沃尔泽认为,我们的社会共识要求“复合平等”,也就是说这样一种分配制度,它不试图使所有的益品平等化,而只是设法确保在一个‘范围’内的不平等(如财富)不会延伸到别的范围(如保健、政治权力)”[2]。“自由平等的有序社会”是罗尔斯思想核心所在。“乌托邦之社会理想”是诺齐克的思想寄托,而沃尔泽所精心构思的“复合平等”则是他发展正义理论所系的目标[4]。同一时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立场理解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经济上富有的人认为诺齐克的“持有正义”是公平的,而最不受惠者可能认为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最佳的。复合平等意味着任何处于某个领域或掌握某种善的公民不剥夺其他人在其他领域的地位或得到其他善的权利[5]。易言之,一个社会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方面,往往会因为经济上处于良好地位的人经常会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表现最突出的是政治地位。例如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制的社会,城市的经济能力显然比乡镇强得多,因此,在政治方面特别是选举权方面表现明显。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城乡选举票代表的人数从1:8到1:4再到1:1传达了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定决心,这一重大改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它也表明我国在复合平等的社会理想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国家是一个复杂因素的综合体,按照复合平等思想来说只要一个领域的差异不会影响到另一领域权利的享有上,就可以称为是平等的国家。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单位的班级,也需要这种复合平等。
二、班级管理中“复合平等”思想的缺失
1. 科层制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单位,科层制为班级管理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科层制的班级管理主要表现在班级层级结构明显。班主任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其次由学生组成班干部,再次是各小组长和小队长,处于金字塔低端的就是没有任何职务的学生。这与古代社会官僚体制有很多的相似性。利用沃尔泽的理想来说,他想建立的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社会,用“先生”“女士”等词来进行称呼身边的人。即使是上级亦或是下级,这一理想建立在这样的一个信念上:社会关系不应该由阶级地位决定。同理,既然整个社会不应该由阶级地位而决定,班级更不应该以层级结构来划分。虽然这种科层制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但其惯用的等级森严、权力集中、命令服从等方式,陷入了过度科层制的管理误区[6]。科层制的班集体使得各成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照班级规约行事,在这个稳定的金字塔里很少出现越界行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安分守己,墨守成规。在这种集体下生活的学生很少质疑班级规约的平等性,缺乏对权威的质疑与思考。这种缺乏互动与交流的单一金字塔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很少因时变动。
2. 班级管理缺乏复合平等
对于多重领域的复合平等问题,沃尔泽所讨论的领域主要有:市场、公职、体闲时间、教育、神恩、政治权力等[6]。沃尔泽所论述的“复合平等”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等,也不是对弱势群体进行的补偿,而是一种评判方式出现的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能推演到别的领域。班委选举时我们经常会默认学习成绩好的能为班级做更好的贡献,选举班委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推举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曾遇到这样一条班规:“成绩在班级15%之上的才能竞选班委;30%以上的才能参与各类班级集体活动;50%以下的不得参与任何班级活动”。这条班规,无情地鞭笞了“成绩论天下”的教育。我们不能否认由于学生在天赋、能力、努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成绩出现高低之分,在沃尔泽看来这种差异的确存在并且承认其存在,他认为这种成绩差异的不平等不能影响其参与班级活动等领域的权利。沃尔泽复合平等的三个原则是:自由交换、应得和需要[7]。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分析班级管理:进行交换必定产生市场,在班级这个市场里存在着代表不同社会意义的物品,不同的分配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差异我们必须承认,但并非所有的物品都可进行交换(比如参与班级活动的权利)。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进入应得的范围,但到底有多少种物品和多大程度上占有物品是很难确定的。至少班级成员都应该具有进入应得这些权利之中。我们经常提到“按需分配”,需要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分配的领域,而需要也是一种分配原则。不同的物品产生不同的需要。班级管理中能进行分配的各个社会物品(比如座位排列、班委选举、成绩高低),分配的主体不一样,其分配方式和结果必定产生差异,这时就需要把“复合平等”考虑进去。不能因为成绩高低而影响班级活动的参与权利,也不能因为班委选举结果的差异影响在班级地位上的差异。
三、创建“复合平等”的班级
1. 建立各方面的边界
对于社会而言,主要的善是政治权力、金钱和知识;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主要的善是成绩、才艺、品德。自主分配要求划分清楚三者的界限,“成绩的归成绩的,才艺的归才艺的,品德的归品德的”。当然,这并不排除有些人占据三方面的优势,也不排除三方面做得都不好。这里所指的是这三方面必须有严格的界限,主要针对的是有些人成绩较好而在才艺和品德方面并无突出,我们经常会评选“三好学生”、“五好学生”,殊不知这些评选的结果经常会花落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身上,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其主要原因也就是在成绩、才艺、品德方面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边界。
建立各方面严格的界限,不仅会提供给教师在看待学生的不同视角,而且也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用在这里未必恰当,但真正因材施教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全面发展,而应该是扬长避短的教育。所谓“扬长”也就是发现学生自身的特质来实现这一方面最好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观察中善于发现,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样样都好。各方面严格的边界会使得在各个方面形成一个金字塔,在这些金字塔的顶端未必是同一个人,也或许是错综复杂的金字塔系。
2. 重塑班级“金字塔”
沃尔泽的多元正义以“复合平等”而不是“简单平等”为目标。他认为资本、政治、权力和知识不可能被罗尔斯简单平等地分配,只要这些善是在自己领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配,即使出现差异的结果分配也是正当的[8]。易言之,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领域,在各项分配中,不能因领域X存在的差异而影响到Y领域的分配。同样,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互有差异,由于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和自身天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学生在成绩、才艺、品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不同领域的金字塔,每个学生都在班集体这个组织内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成绩方面会形成一个金字塔,在才艺和品德方面也存在着一个金字塔。一个才艺突出的学生可能处于学习方面的底端,但在才艺方面却处于顶端。当然也不排除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顶端位置或者底端位置的现象。只要成绩、才艺等各金字塔享有同样的尊严和尊重,在一个金字塔内的失落感将会在另一个金字塔内得以弥补,自尊自信也会同样实现。因此,在各个金字塔中,他们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尊严。由此可见,之前提到的班规约定只建立了一个成绩的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里,看不到才艺、品德好的学生身影,却只能看到成绩好的学生的光彩,无法实现其他学生内心深处的尊严和价值的需求。多元正义的班级既不追求简单平等,也不追求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多元正义理想的班级结构由多元的金字塔组成。
3. 建立复合平等的班级共同体
金字塔内的成员也好,多元金字塔内的每个金字塔也好,它都是班级共同体的一份子。后现代教育的思想主张“去中心化”,在班级管理中往往表现为班主任或班干部在层级上比其他成员更高,然而他也是整个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平等的地位。如果把整个共同体比作一个花朵,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花瓣(包括班主任),每个成员又都能成为中心。这个中心是多元的,在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人绽放异彩。同时,这些中心又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员在其他方面的中心。在班级这个共同体中,不仅需要正义也需要爱。正义是在处理物质缺乏等问题,爱却可以包容这些差异。沃尔泽所提倡的“复合平等观”不仅充满着正义的义气,也兼具了包容差异的特点。因此,班级共同体中一方面体现了一方的差异不能导致另一方不平等的正义之感,同时又体现了实现充满爱的复合平等。
摘要:正义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在沃尔泽看来,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正义的观点只是简单的平等,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正义需要各领域的“复合平等”。社会正义如此,作为教育基本单位的班级也需要这样的正义观,而当前班级管理中普遍缺乏“复合平等”的思想,针对这一问题,应努力创建“复合平等”的班级。
关键词:正义,复合平等,班级管理,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刘瑜.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M].刘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3]迈克尔·沃尔泽.“致谢”,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M].褚松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刁桐.论社会公正的相对性——沃尔泽复合平等理论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5]高扬.沃尔泽分配正义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06.
[6]刘慧娟.班级管理共同体及其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7]龚群.沃尔泽的多元复合平等观——兼论与罗尔斯的简单平等观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班级管理中的冷处理】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中的“四部曲”-班级管理07-01
班级管理细节处理谈08-15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07-08
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08-10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05-15
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05-15
班级管理中的点滴体会06-03
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06-25
班级管理中的集体舆论06-26
班级管理中的爱心教育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