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铅球技术

2024-10-13

推铅球技术(共12篇)

推铅球技术 篇1

推铅球是一项集合了力量、速度和技巧的运动项目, 因此过分重视力量的训练而忽视了技巧的运用就会大大影响推铅球的成绩, 尤其力量相近的运动员们, 谁推铅球的技术运用的得当, 谁的成绩也就会越高。在历史上我国的女子铅球项目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但近年来在国际大赛中却少有斩获, 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对运动员推铅球技术训练水平落后于世界推铅球技术的发展, 因此, 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科研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 加快对推铅球技术的学习和创新, 不断提升我国铅球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才能在铅球项目上为国争光, 因此, 该文就推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更加注重铅球的出手速度

速度是田径赛场上永恒的主题, 推铅球也是如此, 无论是增强力量还是采用何种起步姿势,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不断提升铅球的出手初速度。众所周知, 铅球在被推出脱离人手掌后的运动轨迹是个抛物线, 即铅球不但受地球引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而且还受到人手施加向前的力而做加速度为负值的变速直线运动, 可见, 铅球的出手点越高、出手一瞬间的初始速度越大, 则铅球投掷的距离就越远。经过数据分析和调查, 国内外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成绩与出手初速度息息相关。以我国著名铅球女运动员巩立姣为例, 其在2007年大阪世锦赛中最快出手初速度为12.89 m/s, 成绩是18.66 m, 到了2011年大邱世锦赛中出手初速度为13.45 m/s, 成绩为19.97 m, 直到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最快出手速度为13.52 m, 成绩达到了20.30 m, 其成绩的提升与铅球出手初速度的提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随着世界各国对运动员绝对力量训练已达瓶颈, 如何在力量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技术使铅球在离手的一瞬间获得更大的初速度成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应考虑的重中之重。

2 更加注重发挥各项技术参数的综合效益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铅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提高上肢绝对力量为主, 而随着训练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开始意识到单一的技术参数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铅球成绩的提高, 还有可能给其他动作参数带来负面影响, 而铅球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爆发力 (出手速度) 为核心的项目, 需要力量和速度之间实现完美的结合。根据运动生物学的观点, 推铅球技术可分为动作结构和速度结构, 其中动作结构揭示了推铅球各项动作的顺序及其内部的联系, 而速度结构则阐明推铅球过程中人体对铅球的速度传递以及铅球从运转到推出过程的速度分配等, 因此, 不断开发和创新简单、实用的推铅球技术, 使各项技术参数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3 更加注重发挥运动员自身的个性化特点

铅球项目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时间的发展, 通过几代运动员的努力, 推铅球的技术动作体系已经相对完善, 当前, 推铅球技术主要包括背向滑步法、侧向滑步法、背向旋转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其中侧向滑步法的动作要领容易掌握, 对于比赛经验不够丰富的运动员来说较为实用, 而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与旋转推铅球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 基于两种技术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存在, 由于每名运动员在自身的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 对不同技术的运用效果也大相径庭。一般来说, 背向滑步转身推铅球技术主要适用于身材不高、爆发力强、协调性好的运动员, 例如:美国选手费尔巴哈就是背向滑步转身技术推铅球的代表, 并因此开创了“费尔巴哈转身推法”, 名噪一时;而背向旋转推铅球较适合身高臂长的运动员, 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巴尼泽尼科夫;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推铅球技术适合运动员的类型不能一概而论, 身材高大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特点也一样可以很好地运用背向滑步转身技术, 例如:通过调整步伐节奏, 采用短——长步结合的方式, 如德国的巴尼泽尼克等, 同样的身高没有优势的运动员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传统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进行优化, 总之, 铅球运动员无论要采用哪种技术, 都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 而不能盲目效仿, 因此, 教练员和其他科研人员要根据运动员身体的各项指标科学衡量, 选择或创新可以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技术。

4 更加注重前期动作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无论是滑步还是旋转, 都是为了使铅球在出手前获得足够快的速度, 这个速度再与最后用力加速进行叠加就是铅球离开手的瞬间获得的速度, 在滑步、旋转以及最后的用力等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之际, 充分利用滑步或旋转动作, 并使之与最后的用力衔接起来应当是推铅球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以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为例, 据统计, 当前世界范围内铅球运动员对于滑步速度的利用率一般在30%以下, 即便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也不能超过40%, 将滑步过程中获得的速度过渡到最后用力阶段是个技术难点。

5 更加重视左侧技术

对于右手选手来说, 左侧的技术和右臂的投掷技术同样重要, 以右手投掷为例, 当运动员完成助跑、滑步或旋转到最后一步, 即右脚落地后, 左脚必须紧接着落地, 以左脚、左腿和左肩形成牢固的左侧支撑, 以制止下肢继续向前移动, 免使助跑、滑步或旋转中形成的超越器械动作遭到破坏, 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

长期以来, 人们过分重视右臂的投掷技术训练, 而对于左侧的支撑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投掷技术日渐成熟, 左侧支撑技术的好坏将对铅球出手高度和出手初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出手高度和水平初速度是影响推铅球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出手高度越高、水平初速越大, 则铅球推出的距离就越远。良好的左侧支撑可以使运动员减小前期动作与最后用力之间水平初速度的损失量, 并提高出手点, 使身高和臂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除了左侧支撑技术, 左臂牵引也是一项重要的左侧技术。左臂牵引就是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 左臂、躯干、右臂均向投掷方向运动, 左臂领先躯干并对躯干构成牵引, 在投掷的一瞬间左臂制动躯干和右臂利用左臂挥摆动作增大了用力半径, 并利用左臂形成的惯性使最后用力获得更大的加速能力, 从而提高铅球成绩。

6 更加重视优化出手角度

推铅球出手角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铅球被推出后的垂直距离, 理论上来说, 一个被投掷出去的物体在水平初速度一定的前提下, 出手角度越大则被投掷出的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就越长, 投掷距离就越远。被投掷出的物体速度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和垂直方向的速度, 其中, 垂直方向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 而水平方向则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做接近匀速运动的匀减速运动, 理论上推铅球的最佳出手角度为45°, 但实际推铅球运动中, 往往获得大的水平初速度与高的出手角度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接近45°的出手角度就必须以牺牲水平初速度为代价, 经过对世界范围内优秀运动员的出手角度和最终成绩对比发现, 并非出手角度越接近45°越好, 应当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出手角度的优化, 实践证明, 通过适当降低出手角度, 从而获得更大的水平初速度更有利于运动员身体力量的充分发挥。

7 结语

以上通过总结世界范围内近些年在铅球运动中形成的经验探讨了推铅球技术的几个发展趋势, 为推动我国铅球运动的发展, 并重塑昔日在铅球赛场上的辉煌, 了解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我国铅球从业人员, 应当顺应这些趋势, 吸取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通过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 为运动员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推铅球技术, 最大限度挖掘运动员的潜能。

摘要:铅球作为田赛中的重要项目, 是集力量、速度、技巧于一身的运动, 在历史上我国的铅球项目也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近年来在世界级大赛中少有斩获, 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推铅球的技术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基于此, 该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推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希望对提高我国铅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铅球,技术,速度,协调

参考文献

[1]毛永, 郑峰, 何明, 等.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J].山东体育科技, 2002 (1) :1-4.

[2]李林, 赵焕彬, 孙义.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76-79.

[3]王玮, 伍小梅, 陈智强.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部分运动学参数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5) :69-72.

[4]李海军.速度杠杆原理在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5) :29-30.

[5]肖林鹏.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速度节奏的特征与模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30-32.

[6]季虎.铅球技术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 :129-130, 145.

推铅球技术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20运训1班12号全鲳霖,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我将从本课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分别进行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使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原地推铅球,选自原地推铅球教材内容。该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又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新大一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8-20岁左右,正处于身体肌肉高速发展时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班风很好,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对本课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体质普遍强壮,运动技术掌握程度较强等现象。

四、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完整和分解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循序渐进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4、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5、比赛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6、教师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给一个人一条鱼,只能勉强满足他的一顿饭的需求,但是教给他一套捕鱼的方法,那就永远都能满足他一辈子的需求了。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初步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

2、模仿练习法:根据学生的观察,模仿老师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初步掌握该项技术。

3、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4、自我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原地推铅球技术的练习,了解推铅球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对推铅球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运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使80%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及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自尊和自信。

七、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握球,持球 ;难点是侧向推铅球的蹬、转、挺、拔的技术。

八、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1.导入新课阶段:课堂常规,宣布课的内容、准备活动 徒手操(4╳8拍):1、腕、踝关节活动 2、腰部运动3、肩部绕环 4、全身运动(做好准备,预防损伤)

基本部分:

技能学练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地模拟推铅球技术,为下面的教学起个引导、铺垫作用。第二部分是持球侧向推铅球相结合技术的学练阶段,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1)原地模拟侧向推铅球练习×5-6次

(2)铅球分解练习×5-6次

(3)侧向推铅球持球练习×5-6次

(4)纠错环节

(说词): 通过完整示范、分解讲解、学生练习来学习、改进侧向推铅球技术。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肢力量。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节难度。通过互评选出优秀学生。

结束部分:

1.放松阶段:以舒展的动作配上优美的音乐,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放松全身,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分享交流阶段:评价小结本次课,分享交流。

六、场地器材:2个铅球场地、20个铅球

七、教学效果与预计:

全课平均心率:130~135次/min;课中最高心率:170~180次/min

推铅球技术 篇3

在以往的推铅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比较难掌握的技术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这两个技术环节的衔接,不是滑步完成后身体失去平衡,使下肢最后用不上力,就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这两个技术脱节。因此,学生往往感到滑步推铅球还没有原地推铅球的成绩好。实践证明:滑步动作的好坏与推铅球的成绩有很大关系。原地推铅球与滑步推铅球的成绩相差1.50~2.50米。这是因为滑步能使推铅球者和铅球获得理想的初速度。根据力学原理,我们知道斜抛物体的飞行距离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初速度。由于滑步使铅球获得了预先速度,这样就为推铅球者最后用力时铅球出手的初速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滑步推铅球与原地推铅球成绩相差很大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侧向滑步,还是背向滑步都需要推铅球者有较好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在我校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达不到这些要求,而推铅球技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大纲里所占课时数又较少,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根据几年来推铅球技术的教学经验,我首次在97级的任课班中让那些运动技能基础差、身体素质差、个子小的同学采用侧向交叉代替滑步推铅球的方法。通过10级任课班的教学实践,效果很好,不及格率由11级的15.9%下降到97级的5.7%。

所谓侧向交叉步推铅球(以右手位为例),即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右腿略曲,右脚外侧贴近投掷圈的内沿,左脚用前脚掌内侧着地,成侧向推铅球的姿势。交叉步时,上体先转向投掷方向,身体重心也随之移向左脚,在右脚移向圆圈中心处跨出一步成交叉步的同时,上体也随之向右移,使肩与髋扭紧,接着左脚向左侧快速移动,使之成为侧向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姿势。

交叉步推铅球与传统的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有如下特点:

1.交叉步的动作简单易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低,因此,便于那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2.推铅球的交叉步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某些动作相似,特别是与球类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交叉步相似。因此便于那些有这方面运动技能的学生在交叉步推铅球技术应用时的良性转化,这也符合运动生理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条件反射,加速新的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原则。

3.交叉步推铅球技术虽然简单,学生易于掌握,但与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它在铅球预先获得的速度上、铅球出手前、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上以及充分利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上有所差距。

结论:侧向交叉步推铅球技术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确实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他们的推铅球成绩,但与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它在铅球预先获得的速度上、铅球出手前、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上以及充分利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上有所差距。因此,这种技术方法只适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那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基础差的学生使用。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探究 篇4

一、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要求

滑步是推铅球技术动作中的预加速阶段, 也是技术比较复杂的投掷项目, 对运动员成绩具有较大的影响。当前, 由于教学时间少、分解练习时间过长, 造成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脱节、教学针对性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许多练习滑步推铅球的学生的成绩还不如练习原地推铅球时的成绩好, 这显然不利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 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一) 滑步技术动作要求。作为铅球技术动作的关键,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主要由身体重心移动、摆动腿的技术要求、支撑腿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组成。滑步启动时, 身体重心随着投掷方向的偏移、摆动腿和支撑腿力量的转移发生移动, 进而带动身体向投掷方向移动; 滑步开始时, 右腿蹬地角度适当减小, 臀部向后平移, 左腿以大腿摆动为主向投掷方向摆动, 小腿前伸并外旋, 膝踝关节伸展并牵引摆动腿继续向投掷方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 应注意左腿摆动与右腿蹬地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果摆动腿动作做不好不仅会影响摆动腿的方向和摆动力度, 而且还会造成身体前倾或后倒, 影响整个铅球动作技术的发挥; 滑步结束后, 重心速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左腿回收、右腿拉收着地、下肢环节速度减慢、左肩内扣、右髋蹬伸、右肩继续后转、左髋和左肩转动。

( 二) 技术用力顺序。用力顺序是投掷技术的决定性环节, 也是投掷技术中最后用力技术的核心。技术用力顺序是指在技术动作运用过程中, 人体内部肌群会有顺序地收缩形成力的传导和积累。[2]技术用力顺序在最后用力动作环节中运用更为突出。滑步结束右脚着地后, 髋部肌群收缩配合右腿蹬转、左脚即将着地时推铅球技术进入最后用力阶段。最后用力顺序是后脚蹬地、腿自然伸直、髋挺直、收腹、肩部右旋、双臂前挥、用力推球、控制重心。[3]由于髋部肌群纤维横断面粗、力量大、速度慢, 髋部肌群收缩配合腿部运动有助于克服运动开始阶段的阻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加大髋部扭转的幅度, 增加肌群用力的速度和力量, 以充分发挥髋部肌群的优点。手臂肌群收缩速度快, 手臂肌群收缩不仅能增加铅球运动的惯性, 而且还能使人体铅球的移动呈加速状态。为增加练习次数, 可采用徒手或持轻器械与重器械相结合的办法锻炼手臂肌群。由此可见, 用力顺序与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相结合, 能使运动员以最大的速度和适宜的角度将铅球投掷出去。

( 三) 头部动作的技术要求。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 头部方位变化会引起身体肌肉收缩, 进而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因此, 在背向滑步过程中, 头部过早用力上抬或过早转向投掷方向, 不仅会造成肌肉紧张、身体重心起伏过大、缩短用力距离, 而且还会破坏器械动作、增加投掷臂负担, 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新教法模式

以现代教学论思想为指导的新教法在贯彻以完整教法为主的指导思想的同时, 结合体育教学规律和当前教学实际, 通过大量采用辅助练习和分解练习, 不断改进以往的辅助练习手段, 使完整教法与分解教法相结合, 达到简化教学步骤、强化技术关键手段、提高教学中的针对性的目的。与传统教法相比, 新教法强化突出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快速连贯的特点, 是一种省时实效, 利于学生在完整动作中正确体会、学习和掌握某一重要环节技术的教学方法。根据运动技巧形成规律, 动作形成初期, 由于过度兴奋, 大脑皮层会处于兴奋分散状态, 不利于进入分化过程, 因而, 极易表现出紧张、内抑制不够、动作不协调和缺乏控制力等现象。[4]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 不仅会使学生大脑皮层更为兴奋, 而且还会使同一性质的练习手段变得更为繁琐, 不利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传统教法投掷前的预摆动作过程和时间较长, 右腿支撑过长、力量不足、身体重心不稳定, 不仅影响运动员对关键技术的学习掌握, 而且还容易破坏滑步的技术动作节奏, 影响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完整、连贯和协调性。同时, 在铅球投掷过程中, 短暂的憋气反射性虽能增强肌肉张力, 但却会使人体产生血压升高、心肌和脑细胞供血不足等现象, 影响整个投掷动作的发挥。新教法摈弃传统简单的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缩短动作时间, 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的基础上, 在完整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向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 以达到良好的投掷效果。

三、新教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运用

( 一) 以完整教法为主, 简化教学步骤。快速连贯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显著特点, 这就要求练习者集中注意力、缩短动作时间、快速连贯地完成整个技术动作。为保证技术的完整性, 新教法要求教师将以完整教法为主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完整技术主要由开始预备阶段、滑步阶段、过渡步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四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 各个要素相互协调配合才能获得完整的技术效果。因此, 以完整教法为主的教学法, 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培养学生完整连贯技术动作的意识, 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辅助练习, 既要注重某一技术环节的掌握和改进, 又要注重各个技术环节的协调配合[5]。

( 二) 改进辅助练习手段, 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为突出辅助手段对学生掌握完整技术的有效性, 以完整教学法为主的新教法在教学中多采用上步推球、退步推球、垫步推球等移动中或行进间的辅助练习, 使学生掌握最后用力动作, 培养学生快速完成技术动作的意识和能力。针对学生力量较差、滑步速度较慢以及最后用力的技术特点, 教师应在学生基本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后, 使用重量较轻的铅球进行辅助练习, 使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完整的技术练习达到动力定型的目的。在练习手段上, 以完整教法为主的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组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组织上按存在的技术问题的类型不同、运动成绩不同进行分组,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练习的密度强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以完整教法为主的新教法简化了教学步骤, 加快了教学进程, 改进了辅助练习手段, 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新教法适应了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要求和教学实践, 提高了普通高校铅球课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浩毅.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

[2]毕鸿福, 刘伟.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模式的选择与教法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1, 4

[3]董丽英.少年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4]谭燕秋, 陈野.无预摆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5

推铅球 篇5

等到运动员们全部到齐后,老师就带领我们做准备操。然后叫我们开始比赛。老师先给我们排了一下顺序,我是三号。一号推出了铅球,由于脚踩了线,作废。二号推了,但是他推得不算远。终于轮到我了,我用力一推,没有出线。我看到自己推得比较远,觉得非常满意。就这样,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轮过去推。没有一个人推的比我远。到了最后一次,我看到还是我推得最远。我有点得意忘形了。可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同学超过了我。

唉,我不能够骄傲。就这样我得了一个第二名。

原地推铅球练习的方法与技巧 篇6

原地推铅球属于技术加速度力量的体能项目,除了具备一般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有适应推铅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灵感。原地推铅球和滑步推铅球的动作不同,原地推铅球是由静止开始,靠转、蹬产生加速度;而滑步是由蹬摆腿产生速度后再做转、蹬再次产生加速度的。所以,在原地推铅球练习中,我们必须想到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最大潜力。笔者具体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原地推铅球的辅助练习方法

1. 站立式推铅球:面对投入方向,握球两腿开立(以右手为例),左手臂右摆,右肩后转超过脚跟,双脚半蹲,左臂牵引,腿和前脚撑用力蹬,腰、背、肩、臂同时用力前推,发力要猛,体会推铅球的用力顺序。

2. 上一步推铅球:动作同站立式,只是左臂右摆的同时,左脚前迈一步重心不变,背向投掷方向,体会转、蹬、挺、推、拨动作要领的加速度。

3. 后退一步推铅球:动作同站立式,只是左臂右摆的同时,右脚后退一步重心后移,背向投掷方向,体会拉长力矩的发力点做转、蹬、挺、推、拨动作要领的加速度。

三种练习方法以学生推到有感觉为宜,次数不要过多。

二、 原地推轻、重铅球的练习方法与技巧

1. 初期推实心球:要求学生掌握推、拨的技术,特别是手指的感觉,一般训练3~5堂课,每堂课一小时,掌握后再进入下一期。

2. 前期推3~4kg铅球:体会转、蹬、推的技术和用力顺序,出手加速度,一般训练4~6堂课(也可以和实心球交叉练习)。

3. 中期推6、5、4kg铅球:每种重量3个球,连续推。用“超越法”先推6、5、4kg铅球,一种重量比一种推得远来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超越的能力。用“接近法”后推4、5、6kg铅球,4kg铅球推的远度,推5kg铅球时争取接近;推6kg铅球时争取靠近推5kg铅球的远度,以此来激发学生,只要前面有目标,就要想尽办法接近或超越目标。学生在本阶段训练效果是最好的,训练时间要把握住。

4. 后期推5kg铅球为主,6kg铅球为辅:正确地发挥水平,体会出动作关键要领的同时注重加大力矩的长度和出手的速度与角度,用力一定要快而猛地爆发出来,一般在高考前一个月内比较好。

这几种训练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推铅球的技术,体会动作,树立学生信心,超越自已的能力,但在安排训练时可以交叉进行。

三、 力量练习的方法

力量是推铅球的根本,专项力量训练是将铅球推得远的关键。下面是我训练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1. 斜推杠铃:35~50kg,每组练习20~30次,每次练习4~6组。

2. 卧推杠铃:60kg开始推,每个重量推一至三次后,每次加5kg,再推,直到90kg,再每次减5kg,回到60kg(这叫“进退法”练习)。

3. 高翻杠铃:50~80kg,每组练习15~20次,每次练习4~6组,前期重量轻点,逐步增加重量。

4. 全蹲和半蹲杠铃:根据学生体重和力量大小来定,一般重量在学生体重的60%~70%为宜,每组做8~12次,每次练习4~6组。

5.推10kg杠铃片:体会推和压指的动作,快速出手,连续推。

力量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肌肉增长、增粗,在推铅球时能加快出手速度,调动肌肉群的作用。结合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我这些年来训练的学生在铅球高考中几乎都拿到满分。因此,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指导,在高考体育训练中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快速掌握训练技巧,更能快速提高训练效果。

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训练 篇7

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发现学生推铅球存在多种多样的错误动作。铅球最后出手的问题可反映出问题所在。如:铅球的最后用力溜球,提前出手,无拨球动作,出手角度过低等等:

①头部过早左转。

②肘关节下垂顶球不紧。

③用力顺序不正确,发力没有从蹬地开始,上体过早直立,完成不了左脚的支撑。

④左侧臂不制动,左臂过于向左后方摆动,左腿没有积极主动地支撑,使得身体重心偏移。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做了以下练习来提前预防或者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以右手推铅球为例)。

一、力量练习

手握杠铃做提踵推杠铃练习,手握轻杠铃快速向30°~40°角方向连续推杠铃。同时做提踵动作。体会两腿蹬伸挺胸动作。

二、轻铅球练习

两腿面向投掷方向开立,手握轻铅球(如3公斤铅球)做原地正面推铅球动作,注意每一次推铅球都要做到双脚提踵,感受双脚的发力。同时控制好头部不要提前左转。

三、对墙正面推实心球

学生对墙两腿正面开立(距墙约1米)右手持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右手腕手指用力拨球,然后伸臂把球快速推到墙上。要求球推在墙上的高度根据学生的身高等情况而定,主要体会扣腕拨指动作。

四、快速向下推实心球或铅球

学生两脚开立,右手持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手腕、手指用力拨球,快速垂直推向地面,要求球的落点在两脚之间稍前处,右臂要加速用力,主要体会快速出手的肌肉感觉和手指拨球的感觉。

五、右手握橡皮筋辅助练习

将一条适当长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住,右手握住橡皮筋的另一端放在锁骨处,将橡皮筋适当放松,然后做最后用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脚和髋的快速转动与顶送上,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下肢力量的传递。要求在开始练习时右臂不主动伸臂,右手握紧橡皮筋控制在锁骨处,当动作熟练以后,右臂同掷铅球一样用力挥臂。左臂摆到身体的左侧时要及时屈肘制动,控制左臂不能摆到身体的后面,更要保持右臂不能向后摆动。主要体会右脚蹬地和左脚积极主动的支撑动作。

六、左手橡皮筋辅助练习

将一条适当长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住,左手握橡皮筋的另一端并适当拉紧,先做好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然后做快速的蹬转练习,要求右脚用力蹬地,左脚脚内侧用力向支撑方向发力,上体放松不要积极转动或向上抬起。左臂放松不能主动拉橡皮筋。体会用力的顺序从右脚蹬地开始,控制好左臂不主动发力和过度左后转。

原地推铅球的技术与训练方法 篇8

一、作用与特点

推铅球是肌肉爆发用力项目。由于铅球在空中的运行路线为抛物线, 所以铅球的远度取决于出手的速度和铅球在空中的运行时间。而运行时间取决于铅球的高度, 高度又取决于出手角度。所以, 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要想推得远, 除了力量因素外, 球体的飞行路线还要符合斜抛物体运动的规律。

二、技术结构

原地推铅球 (以右手推球为例) 。持好球后, 身体左侧对着投掷方向,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 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左臂微屈于头前, 使球的垂线离开右脚外侧, 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推球时, 由右腿与髋关节开始发力, 右脚迅速用力蹬地, 脚跟提起, 右膝内转 (同时左脚跟内旋) , 右髋边转动边向前送, 使上体向左侧抬起, 朝着推铅球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与地面垂直的一刹那, 左肩固定, 右腿迅速伸直, 以身体左侧形成支撑轴, 使身体转向投掷方向, 挺胸, 抬头, 右肩用力向前送, 右臂迅速伸直, 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角推出。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 并用手指拨球。推球的同时, 左腿用力向上蹬直, 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 右脚迅速与左脚交换, 左腿后举, 降低身体重心, 借以缓冲, 维持身体平衡。

三、练习方法

1. 正对投掷方向, 高姿站立。

右手持、握球。上体舒展, 形成最后用力姿势, 使学生体会、感受最后用力肌肉感觉。为加长工作距离, 有利势能转化动能, 提高支撑反作用力效果, 只有掌握正确技术, 才能打下良好的肌肉体验基础。

2. 脚步姿势与最后用力结合的肌肉体验。

右脚与投掷方向成30度角, 内侧用力, 左脚前脚掌点地与投掷方向成25度角, 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后用力时形成较好的腰部肌群扭绞的肌肉体验。在投掷过程中初期, 使身体获动能储备, 配合超越器械。

3. 右膝顶撑的肌肉体验。

右膝顶撑, 右脚大拇脚趾及内侧用力, 与投掷方向成30度角。右腿形成弹压、灵活的用力结构, 利于势能转化动能, 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 强化身体蹬转效果。如此, 体验自下而上的肌肉用力, 加大支撑反作用力效果。

4. 髋部、腰部肌群的肌肉体验。

髋部、腰部肌群在最后用力的整个环节中,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利用下肢蹬伸效果, 保障躯干旋转不间断用力, 形成连续性加速用力的肌肉体验, 配合超越器械。

5. 肩背肌群的肌肉体验。

当身体转向投掷方向的同时, 肩背肌群快速向前振弹, 提高了大肌群向小肌群的动量传递, 体现右侧肌群线速度加速, 快速增长的加速度节奏。

6. 左腿与右腿绞扭的肌肉体验。

左腿与右腿绞扭的肌肉效果, 有利于身体右侧肌群沿螺旋形曲线加速运动, 提高身体中心, 强化出手高度。

7. 手臂、腕、指的肌肉体验。

手臂、腕、指在肩背肌群快速振弹基础上, 振臂鞭打手腕迅速弹、拨球。

四、影响成绩的因素

1. 技术因素建立在具备一定力量的基础上, 而技术动作的优劣将起重要作用。

在学习推铅球的技术动作中, 一定要认真地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听教师讲解技术规格和用力顺序。同时, 自身力量的大小与技术动作的优劣对推铅球的成绩起决定作用。

2. 力量的大小是影响推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

它需要的是全身的力量, 包括下肢、腰、腹、背、肩、上肢甚至手指的力量。

五、结论与启示

论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衔接技术 篇9

关键词:衔接技术,速度转移,提高方法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探索下被不断地加以完善, 其中, 衔接技术在整个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链条中的关键地位已获得公认。

一、衔接技术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 衔接技术的概念。

在推铅球运动中, 一系列不同的技术动作被连续运用, 其中滑步结束和发力开始两个点之间过渡时所运用的技术就叫衔接技术, 由于主要的技术要求在步法的运用上, 所以又被称为过渡步技术。衔接技术运用在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的关键瞬间, 对整个技术环节的连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衔接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动作要求构成, 主要包括:一是右脚着地时用脚尖着地, 脚跟不要立即着地;二是右腿不要立即蹬直发力, 而是右膝内扣, 同时左脚在第一时间内前伸着地;三是上体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后倾角度, 同时左臂积极内扣, 面部尽量维持朝向侧后方。整个过程中, 重心适当前移, 尽可能保持运动轨迹的平稳。[1]

(二) 衔接技术对降低初速度损耗的重要性。

在推铅球运动中, 铅球的投掷远度决定于铅球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 特别是铅球在出手时获得的初速度对铅球最终的投掷远度起着关键作用, 所以说, 如何在出手时减小铅球在滑步阶段获得的速度就成为了铅球投掷技术所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衔接技术的任务就是解决速度损耗这个问题, 即尽可能地提高铅球在滑步阶段获得的速度的利用率, 尽可能降低运动员在滑步和出手动作转换中对铅球已获得速度的损耗。研究表明, 铅球在滑步阶段获得速度的损耗每降低十个百分点, 就可以将投掷远度提高2到27厘米, 所以良好的衔接技术对于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

(三) 衔接技术对重心移动曲线平稳的重要性。

推铅球运动中, 运动员在滑步阶段的重心较低, 发力以前的重心主要是横向移动, 上下波动的幅度非常小, 发力阶段重心迅速纵向上升, 整个重心移动轨迹从侧面看先是平缓上移, 然后在发力阶段迅速上升, 形成一条规律性的曲线。这条曲线的平稳圆润减小了铅球在滑行与发力两个阶段的速度夹角, 对降低速度损耗、充分运用力量、保持动作的连贯都有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衔接技术, 是获得平稳圆润曲线的保证。[2]

(四) 衔接技术对提高工作距离的重要性。

在推铅球运动中, 增大肌肉力量和投掷的工作距离是提高铅球出手速度的两个着力点。动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而要使整个动作在比赛中一气呵成, 做到既不拖泥带水也不滞涩生硬, 就必须提高工作距离。高质量的衔接技术能使参与运动的肌群得到有效舒展和拉长, 进而可以爆发出最大的力量, 赋予铅球出手时最高的初速度。所以说, 良好的衔接技术对于提高工作距离有着重要作用。

二、衔接技术分析

(一) 从速度转换的角度分析。

推铅球运动中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有着共同的功能, 那就是不断地给铅球加速直至出手时达到最大速度, 整个过程中衔接技术起着控制节奏的关键作用。衔接技术有效降低了滑步阶段所获得速度的损耗, 并使它成为最后出手时的加速度。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可以得知, 当把制动脚快速置于身体重心的前面进行强有力的制动支撑时, 整个身体的上下两部分就会出现速度差异而使持有铅球的上身加速前移, 为运动员利用惯性提高出手速度提供了条件。由此得知, 在衔接技术中要求滑步结束时制动脚在身体重心前快速着地, 在着地时给地面一个快速的作用力, 这时地面必然对制动脚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通过制动脚向上一直传到制动侧的髋部, 从而使这一侧的髋部做制动减速运动。同时随着制动侧的髋部做制动减速运动, 制动侧的另一侧也就是动力侧的髋部会向前做加速运动, 这时制动侧就会形成一个轴, 运动员的身体以轴为中心向最终的用力方向旋转。这样一来, 通过对衔接技术的合理运用, 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在以轴为中心的旋转中将水平速度转换成旋转速度, 并最终促成整体成绩的提高。[3]

(二) 从身体姿势角度分析。

运动员的身体姿势不同, 其发力状态也会不同, 最佳的身体姿势会获得最优的发力状态。为降低速度损耗, 衔接技术要求尽可能缩短两脚着地的时间。当动力脚着地后, 应迅速向前弯曲使小腿朝向前方。这样的身体姿势使动力腿的负荷增加, 从而使动力腿处于积极的蓄力状态, 为加快旋转速度和最终发力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在上述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上身和无球手臂抬起的身体姿势, 尽可能地使铅球远离出手点, 一方面拉大了最终出手的工作距离, 另一方面拉长了运动员的肌群, 从而达到最佳的发力状态。

(三) 从最后发力的角度分析。

推铅球运动中, 最后发力是最后一个环节, 前面的各个环节都是在为这一个环节做铺垫和准备, 前面的滑步等环节通过衔接阶段为最后的用力提供加速度和最佳用力状态。在最后发力过程中, 首先要加快腿部的动作, 使整个身体肌肉处于扭紧蓄力状态, 同时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然后利用围绕制动侧旋转所获得的最佳速度完成出手。

三、衔接技术的提高方法

(一) 针对速度转移的提高方法。

滑步结束时, 首先是动力脚着地, 然后立即向前屈膝, 同时身体着前转动, 这样一方面保持重心移动轨迹的低平, 另一方面降低对速度的损耗。前述动作完成后, 制动脚会因为惯性而迅速在身体重心的前面落地, 应注意尽量缩短制动脚与动力脚落地的时间间隔。在制动脚落地时, 膝关节应尽量避免弯曲从而产生最佳的制动效果。完成制动后制动腿应立即弯曲, 一方面配合身体旋转的进行, 另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4]

(二) 针对身体姿势的提高方法。

在训练的初期阶段, 多做原地背向推铅球训练, 以帮助运动员具备正确的身体姿势。[5]运动员可以先做好滑步结束后、最后发力开始前的姿势, 然后体会衔接技术的每一个细小的要求, 通过反复有球和无球练习纠正错误的身体姿势, 把身体姿势调整到最佳状态。[6]

(三) 针对最后用力的提高方法。

在训练中, 要着重开展对最后的用力速度和节奏控制的练习, 运动员要用心体会铅球在整个环节中的加速状态, 要学会从整体上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握, 要注意动作的张弛有度和连贯流畅。

总之, 衔接技术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重要环节, 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衔接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对这项体育运动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忠芳等.论推铅球技术特点的变革与发展[J].田径科技信息, 1993, 3

[2].苏品.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320

[3].黄建文.背向侧蹬滑步推铅球生物力学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 2001, 2

[4].张健等.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三维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1998, 4

[5].韩岳洋, 李强, 牛健壮.不同级别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及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5

对背向推铅球速度因素的技术分析 篇10

一、对滑步速度的枝术分析

滑步的作用是使铅球在最后用力前获得提前速度,以加快出手速度,从而提高铅球投掷远度。提高滑步技术,加快滑步速度,是提高推铅球成绩的有效方法。

铅球运动员滑步速度快慢与诸多因素有关,滑步技术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滑步前的预摆动作,为滑步做好了充分准备。上体前屈与地面平,降低了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有利于加大滑步时右腿蹬地(以右手投掷为例)产生的在投掷方向的分力,加快滑步速度。摆动腿预摆时,大腿稍摆过水平面和支撑腿的伸直,既有利于上体的“屈俯”,也为摆动腿顺利地完成回摆动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左腿预摆结束回摆至垂直位置时,运动员要完成支撑腿的屈膝和上体的团缩动作,即屈膝团身动作。这个动作使右腿的蹬伸肌肉和左腿的摆动肌肉的初始长度加大,为接下来的右腿蹬地和左腿摆动储备了力量,这是快速滑步的必要条件。在正常区间,右膝关节的屈曲程度与蹬地力量大小成正相关。在完成屈膝团身的同时,运动员还要完成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的移动。这个动作会使运动员失去在投掷方向上的平衡,产生向投掷方向运动的趋势,其道理与短跑运动员起跑时身体重心向前移动一样。这个动作对完成快速启动滑步和快速滑步具有重要作用。

滑步始于右腿的蹬地动作,止于右脚掌的着地。有力的蹬地动作和合理的蹬地方向及摆动腿协调有力,是快速滑步的重要保证。当运动员完成屈膝团身,身体达到平衡,心理调节完成时,右腿快速有力地向后下方蹬地,并伴随着以左腿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快速摆动。同时左臂向后抬起,以控制肩轴向投掷方向逆时针转动,为形成滑步后髋、肩轴的充分扭紧创造条件。右腿的蹬地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小,会增加向投掷方向滑步的力量,并使身体在滑步过程中重心较低。滑步时右脚与地面成似离非离状态,这样右脚离地面既近又能使摩擦力最小。左腿快速有力的大幅度摆动与右腿快速有力的蹬伸,形成了完美的协调配合,这是快速滑步的力量来源。

要加快滑步速度,运动员两脚必须快速着地。滑步时右腿蹬离地面后,在滑步的过程中小腿迅速完成“收拉”动作,右膝关节内扣,右脚掌积极快速地在身体重心下方内扣碾动着地。右脚着地后与投掷方向成约90°角。右膝关节内扣和右脚掌内扣碾动着地动作,不但能使髋轴和肩轴进一步扭紧,还能减小最后用力时右腿在蹬地时的碾动环节,加快了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连接速度。当右脚着地后,左腿用力快速下压,左腿膝关节微屈,左脚与投掷方向成60°左右的角度快速着地。

二、对最后用力动作速度的技术分析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是从滑步结束右脚着地开始,到铅球出手为止。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运动员完成的一系列动作,给铅球施加了一个很大的爆发力,使铅球获得了更快的出手初速度。铅球所受爆发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力的作用时间成反比。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长短,主要与运动员完成最后用力动作的方法是否合理和动作的熟练程度有关。

理想的最后用力效果是,运动员使铅球在每一瞬间都处于加速状态,使其速度不断地递加。右腿的蹬地是最后用力的第一个环节。此时右腿要紧随右脚落地内扣碾动动作,不停顿地完成最后用力的碾动蹬伸动作。所谓碾动蹬伸动作,即在最后用力右腿蹬地发力的过程中,伴以右脚掌的逆时针转动,以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继续转动。在骨盆向投掷方向转动时,左臂要努力控制住肩轴使其不随骨盆向前转动,使髋轴和肩轴形成“十”型,躯干形成“螺旋扭紧”状态。这个动作是投掷铅球充分发挥躯干力量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完成不充分,躯干就不会充分发挥力量。也可以说,髋轴和肩轴越扭紧,躯干的发力就会越充分。

当髋轴转向与投掷方向垂直,髋、肩轴达到最大扭紧时,左臂从指向后的水平位置,经面部前上方到身体左侧肩下,大幅度快速“弧摆”止动。这个动作对于运动员快速转肩转体充分发挥上体力量,能起到积极有力的作用。在运动员挥动左臂时,躯干以左侧为轴,快速向投掷方向转动,同时积极快速地向投掷方向顶右肩。右臂在右肩快速有力的推动中快速前伸,将全身力量瞬间集中作用于铅球,将铅球快速推出。

三、对滑步与最后用力连接速度的分析

据有关研究,优秀运动员滑步速度贡献于铅球的出手初速度,不到40%。滑步速度贡献率的大小,主要体现为滑步与最后用力连接的快慢。要达到滑步与最后用力快速链接,除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具有相应的运动能力外,还应娴熟地掌握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连接技术。

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连接环节,既是滑步的结束,又是最后用力的开始。运动员在滑步蹬地时,其右脚指向投掷方向的后方,而最后用力蹬地时右脚与投掷方向成约90°角。运动员右脚90°的转动,是通过滑步过程中右脚右膝内扣,和滑步结束时右脚着地时的碾动动作形成的。它减小了右脚最后用力蹬地时继续碾动的过程,减小了最后用力所用时间,加快了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连接速度。滑步结束左脚要快速着地,且脚掌外展与投掷方向成约45°角。同时左膝稍外展,为右腿蹬地时的右髋向前快速转动提供有利条件。运动员在滑步时,要适当地指向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连接环节,这样能更好更快地由滑步过渡到最后用力。运动员娴熟地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是滑步与最后用力快速连接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一个训练周期的不同训练阶段,都应该安排适量的不同训练方法和多种多样练习手段的技术练习。

推铅球技术 篇11

摘 要 推铅球是属于非周期性运动的项目,有很强的技术要求。在整个推铅球的技术环节中,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核心。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协调配合,让身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作用于球,产生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想要让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好,做好左侧支撑是关键。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支撑脚无力甚至出现支撑后的滑动、不能形成很好的超越器械、发力顺序不对、来不及用力或最后发力不充分等,很多都是没有很好的左侧支撑所造成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在相比之下,左侧的支撑起到的作用更为关键。

关键词 推铅球教学 左侧支撑 出手初速度

推铅球是属于非周期性的斜抛运动铅球飞行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出手的初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是决定铅球飞行远度的因素,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核心。要保证有较快的出手初速度,适宜的出手角度和较好的出手高度,就必须保证有叫好的左侧支撑。左侧支撑是整个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力量之源,是完成动作的发力基础,有了好的左侧支撑才能将力量充分发挥;好的左侧支撑直接影响着出手初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间接影响滑步推铅球的成绩。

一、左侧支撑对加大出手初速度的作用

影响出手初速度的三大因素是手对球的工作距离、作用力和最后用力的时间。出手初速度是指球离手瞬间的速度,由两个速度合成,一个是滑步产生的出速度,另一个是肌肉的爆发产生的速度。滑步结束后左腿形成良好的支撑,可以使下肢迅速制动,右腿蹬地后的力量通过左侧支撑,来保证不减少或尽量减少滑步得来的初速度。右侧快速的滑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出手初速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速度传和力量到投掷臂,左侧支撑可以保证右侧得到的力量和速度得到和好的传递。左侧支撑后使身体立即停止向前运动的趋势,形成以脚与地面为支点,投掷臂为末端的鞭打,把惯性间接转化成为速度,很好的利用了惯性。滑步结束后左脚积极主动落地支撑,尽量缩短两脚落地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小就越有利于最后用力与滑步之间的衔接,使铅球连续加速,是完成完整推铅球技术动作的标志之一。相反,如果左腿下压不积极不主动落地支撑,或者是支撑无力,都会延缓衔接,从而出现滑步后的停顿或是滑步与最后用力形成严重的脱节现象,使滑步得来的速度和能量损失。除此之外,有了良好的左侧支撑后,保证身体平衡,为肌肉充分发力提供保证。从滑步结束到左腿落地开始,右侧已经不在参与发力,而要完成后边的动作只有有了良好的左侧支撑才有保障,左侧支撑在整个过程中是力量的基础。

在教学中,有好多同学由于没有好的支撑,使身体向前滑动,出现制动无力,不但不可以很好的利用惯性,还让右腿滑步传来的力量和速度有所损失。滑动就等于缓冲,就相当于短跑运动员在跑过终点后还要慢跑一小段距离,缓冲一段才能停下来,但在推铅球中却是相反的,需要的是很好的利用惯性,并将它转换为我需要的速度,只有好的左侧支撑,才可以利用惯性,所以好的左侧支撑横重要。

(一)左侧支撑是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的保障

决定人对铅球工作距离的因素有两个,一时滑步的距离的长短,二是左侧支撑是能否形成很好的超越器械动作。滑步的距离与右腿的力量和滑步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左侧支撑则是继续滑步后的用力,好的左侧支撑对加大工作距离有很好的效果,左腿的制动支撑使身体获得最佳的超越器械姿势,形成超越器械姿势的目的是为了使铅球的重心落在右腿上,不让铅球重心随身体的移动而过早的向前移动,把铅球重心留在身体的右侧。使肌肉拉长或扭紧,让肌肉处于良好的工作准备状态,加大动作幅度,从而增加工作距离。滑步结束后,下肢充分超越上肢,形成上肢与下肢的扭紧,留住上体,为最后为鞭打做好充分的准备,加长手对铅球的工作距离。超越器械对加大工作距离的好坏与是否有好的左侧支撑有直接的关系,滑步结束后,左侧快速有力的支撑使下肢立即停止向前运动,而腰部还在保持向前运动,这时候要积极顶髋,留住上体和投掷臂,形成下肢超越上肢的反弓姿势,增加了工作距离。做不好左侧支撑就会出现动作缓慢,身体重心过快的移过支点,身体的左侧过早的打开,让扭紧或拉长的肌肉过早的松弛而没有好的超越器械的姿势,缩短了手对铅球的工作距离。

(二)好的左侧支撑可以加大手对推铅球的用力

力量在推铅球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为了获得较大的力量,我们不仅在训练中不断的加强力量,在技术教学中也不断的改进希望可以加大手对铅球的作用力。力量的大小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绝对力量的大小,二是参与发力的肌肉群的多少。好的左侧支撑是发力的基础,是力量的根基,左侧支撑是完成推铅球技术的关键。好的支撑可以是力量从地面传到上肢,最后到投掷臂,充分的调动身体的每一份力量。在左侧支撑中顶髋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将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结合在一起的根本保证,在整个技术中髋关节就像一个支点,只有有了这个支点才可以把上下肢力量结合,并且保证力量呈直线,形成很好的合力。

好的左侧支撑可以保证正确的发力顺序,自下而上的发力是铅球教学中的左侧支撑贯穿于推铅球技术的始终,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力量是由于脚给了地面一个作用力后,地面也给身体一个反作用力,通过身体的各个关节向上传倒,最后才到投掷臂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反作用力外还加上了肌肉和关节的力量,形成了合力。想要是两股力量很好的结合,左侧支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左侧支撑除了可以传到力量外,还可以保证身体的肌肉和力量发力,在滑步结束后只有靠左侧支撑才能保证顺利的完成接下来的动作。

左侧支撑能调动更多的肌肉群参与发力,推铅球必须充分运用脚趾、腿部、腰背部、上臂及腕部力量。只靠手臂的力量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的。调动更多的肌肉群参与活动,形成很好的支撑后,左腿不仅仅只是受力的对象,在接受右腿传来的力量后,左腿就像弹簧被压弯一样,在压到最大极限时它就会反弹,形成一股新的力量,用力的蹬地后,加大了力量。

(三)好的左侧支撑可以缩短最后用力时间

在推铅球过程中,增加工作距离和力量总会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通过缩短最后用力时间来完善。缩短最后用力时间的基本要求既要有很好的爆发力又要有较强的绝对力量。在技术不断完善,身体素质逐渐增强的情况下,最后用力的时间就会缩短,最后体现在出手速度的加快。

二、左侧支撑对增加出手高度作用

左腿的支撑可以增加推铅球的出手高度,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在铅球下落的过程中铅球还继续存在飞行的速度,惯性还继续存在,在在重力加速度和预先的初速度的双重作用下,铅球虽然不再受人给它的力量,但还在继续向前飞行,提高了铅球成绩。由于下体的充分的蹬伸,形成很好的支撑,身体会向上伸展,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做动作,增加了力量和出手速度还使重心向上腾起,力量向上传导,各种力量全部集中于投掷臂,左脚顶直,才能保证力量不丢失,又增加了出手高度。想要抬高重心没有很好的左侧支撑是做不到的。推铅球时能达到自己的最高高度,这样加上左腿的支撑,力量会比单腿支撑大得多。

三、良好的左侧支撑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出手角度

铅球属于斜抛运动,既然是斜抛就会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根据远度公式,如果V(初速度)不变,则S=Ksin2&,K(正弦曲线)不变。说明远度的增加是随着正弦函数值的增加而增加,角度正弦函数的增加是有限度的,45°时最大。所以从理论上讲45°是最理想的,但实际中则是38-42°最远。可见出手角度是否合理对铅球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推铅球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出售角度,让她接近或达到38-42°,能有效的促进左侧支撑动作的形成,这样能产生适当的出手角度和理想的飞行抛物轨迹,通过观察发现,在教学中许多学生推铅球时达不到适宜的出手角度,一般偏低,其原因有:左侧的支撑动作不好,人体重心没有及时移到左腿,削弱了铅球垂直方向的飞行能量,缺少提高重心的意识,片面追求投掷成绩,只注意水平方向的用力,忽视了垂直方向能产生的效果,从而铅球出手后达不到理想的飞行轨迹。有了好的左侧支撑之后,上体有一定的后仰,向前发力的时候身体形成鞭打,一般来说,这就是和身高成合理的出手角度。

四、好的支撑对最后用力的影响

主动快速的落地,做好左侧支撑,形成左腿身体左侧和左肩的身体左侧支撑轴,是最后用力的技术关键。左脚主动快速着地和支撑,不仅能使滑步取得预先速度保持良好的加速节奏,由于主动积极快速着地形成很好的制动,阻止了上肢的向前运动,加上右腿的蹬伸,加快了最后用力时髋部和上体向前运动的速度。 左臂和左侧身体的用力也属于左侧支撑,左臂应积极地按向左——向后——向下的顺序摆动,充分来开胸大肌,为随后的以胸带肩,以肩带臂做准备。左臂在身体左侧垂直时的制动和左侧支撑轴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右臂推铅球的动作速度,而且增大了推球时围绕躯干为轴的向心用力半径,为最后用力做好了基础。

五、结论

左侧支撑贯穿于推铅球技术的始终,起到核心作用。它始终影响着推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速度、角度、高度是影响铅球成绩的三大因素,其中以速度为核心。但在教学中左侧支撑并没有被摆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摆在重要位置上的是发力顺序、力量练习等。

参考文献:

[1] 苏平,蒋燕.关于优化推铅球左腿支撑技术结构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1.

[2] 李红玉.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支撑技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 林松.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J].沈阳体育学报.2005.4.

推铅球技术的中外理论研究综述 篇12

关键词:推荐球技术,理论,归纳

1 中国推铅球技术的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研究人员运对推铅球技术及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家田径队主教练阚福林等提出了铅球运动是“以力量为基础, 以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型项目”的崭新论断。这期间我国许多体育工作者用生物力学对推铅球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 而对于推铅球运动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等因素的独立研究, 尤其以研究铅球的出手角度最多, 如崔士廷、张继顺等对传统最佳角度的研究, 并提出了修正角度公式。宁辽贞、赵安庆等通过对普通高校女生和体育院系女生的铅球投掷过程进行对比实验, 得出普通高校女生铅球的最佳出手角度。对出手速度方面的研究, 更多的是从技术节奏考虑, 如李骏, 李强 (2002) 《对少年运动员韩非推铅球技术的节奏分析》一文, 对滑步时间节奏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研究采用日本松下M90型录像机, 拍录韩非比赛状态的6次试掷技术。对其6次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 采用中国爱捷公司人体运动图像测量仪, 采集有关数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一元回归”处理, 探索时间节奏与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并进行技术分析。结论表明韩非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在A、C、D三个动作阶段呈现出时间节奏短成绩高的相关性。其滑步后左脚下压的时间节奏长虽然与成绩呈正相关, 但这是一明显的错误定型。如果缩短滑步的时间, 改进左腿过渡步动作阶段的错误动作定型, 其铅球成绩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由于推铅球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 因此对铅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研究也较多。李洪波、苏斌《推铅球速度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及应用研究》一文,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 采用问卷调查法, 模糊教学法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试图在微观上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 特别是速度力量训练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并运用了教学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的方式。结果表明:采用优选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 而且可以有效促进最大力量向速度力量的转换, 符合训练专项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王卫国等《投掷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匹配发展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 对我国投掷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训练水平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专项技术、一般身体索质、专项身体索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分析了影响投掷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提出以技术训练为核心的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匹配发展的观点, 以及匹配发展方案实施的办法。张正红 (2003年) 通过对铅球运动员惠振豹身体素质的灰色关联分析及模式训练进行研究得出, 专项成绩的与运动员身体素质关系密切, 其中专项绝对力量是影响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最主要的素质指标, 上肢绝对力量和身体整体的协调力量是影响其专项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白光斌等 (2005年)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力学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两名运动员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阶段, 但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心腾起角度大;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 单支撑时间过短。骆建、谭宏田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动力性力量训练效果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进行研究与探讨, 得出了速度力量练习效果转化到专项能力, 要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 通过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力量能力、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与力量能力、肌肉抗中等负荷的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 能提高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和耐力。

赵意迎, 杨刚山 (2008年) 通过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系统训练指标的综合分析, 针对如何预防与克服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问题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薄弱、生理因素、掌握铅球技术动作不合理和训练手段单调等是造成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而在训练中采取合理的训练手段, 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是预防和克服青少年铅球运动员速度障碍训练的重要举措。

2 国外推铅球技术的理论研究

国外对铅球运动的研究较早, 推铅球技术及训练理论也较为完善。自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至20世纪70年代前, 田径运动的发展较为缓慢,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田径运动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主要是人们开始广泛地对田径运动进行了研究。铅球运动也是如此, 70年代以来, 推铅球出现了多种技术类型, 其中美国运动员奥布莱因·帕里于1953年创造了背向滑步推球技术, 并从1953至1959年的7年中创造了10次界纪录;1973年美国运动员费尔巴哈利用转动力矩的力学原理, 在传统背向滑步推球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背向滑步转体新技术, 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是推铅球技术的“百花齐放”时期, 旋转推球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争雄, 20世纪70年代开始, 美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进行过背向旋转推铅球的研究和实践, 1976年, 前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利用背向旋转推球技术创造了22.00米的世界记录, 1990年美国运动员巴思斯采用此技术创造了23.12米的世界新记录;在背向滑步与旋转推球技术井存时期, 前民主德国投掷技术研究组通过对推铅球运动的运动学研究, 又创造了背向滑步“长短节奏”和“短长节奏”推球法, 使得蒂默曼·沃尔卡曾以23.06米的成绩获得世界冠军。这些都是对推铅球技术的不断研究和革新。

国外在训练理论和方法上也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其中20世纪70年代, 前民主德国的三条线训练结构、20世纪70年代末, 前苏联著名教练、学者邦达丘克提出的单项训练结构、由前苏联著名训练学家沃可尚斯基提出, 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趋于成熟和推广的整体训练结构等, 这些训练理论和方法对推铅球的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训练方法手段上, 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对基础训练在前, 专门训练在后的训练思路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 很大段进行基础训练, 再引入专门训练, 只能得到一次结果, 所以只适用于低水平运动员的训练。高水平运动员作为一个整体参加比赛, 将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分离会导致机能适应性分离, 使最终的训练效果不平衡和不确定。加拿大教练员扎托立提出, 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应强调, 根据运动员具体情况将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组合安排, 并且专项领先。澳大利亚国家队教练员M·斯坦则进一步提出了力量训练必须专门化的观点。

3 结论

综合国内外推铅球技术的理论研究发现,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铅球运动的研究要好于国内, 他们在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研究都较为深入和系统。这也促使其铅球运动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2]李骏, 李强.对少年运动员韩非推铅球技术的节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5) :719-720.

[3]刘建国, 宫本庄, 周铁军, 等.田径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

上一篇:校长如何提高领导力下一篇:白菜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