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锻炼价值

2024-10-03

大学生锻炼价值(通用12篇)

大学生锻炼价值 篇1

摘要: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认知的实际调查, 发现中学生体育认知不足。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对其自身体育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其体育锻炼价值认知, 使其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体育锻炼,价值认知,现状调查

前言

中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加之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 体育理论的传授相对较少, 从而使得中学生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可以从他们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方面进行判断。对于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进行深入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 直接影响到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锻炼方式的正确性。因此, 根据中学生体育认知不足的问题, 本文模拟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认知的实际调查, 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提高中学生体育认知的教学策略。

一、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设计中学生体育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对中学生关于体育健身价值、体育娱乐价值、体育文化价值、体育修心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 全部收回, 有效问卷736份 (其中男生382份, 女生354份) , 有效率为98.13%。在此基础上, 通过座谈方式, 与部分体育教师和中学生就体育锻炼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进一步了解中学生体育对体育的认识, 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其中, 关于中学生体育认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关于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增长身高, 76%选择同意, 15%不知道, 9%不同意;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73%同意, 16%不知道, 11%不同意;恰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64%同意, 19%不知道, 17%不同意;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心理压力, 增进心理健康, 62%同意, 22%不知道, 16%不同意;常与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友谊, 77%同意, 9%不知道, 14%不同意;体育活动能愉悦身心,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60%同意, 28%不知道, 12%不同意;提高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5%同意, 16%不知道, 9%不同意;在群体性体育活动中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 65%同意, 17%不知道, 18%不同意;体育参与可以感受体育文化丰富的精神食粮, 46%同意, 30%不知道, 24%不同意;在克服体育困难中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3%同意, 39%不知道, 8%不同意。

综合关于中学生体育认知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 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尽管不同学生存在的对体育锻炼价值认知不够的问题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但是, 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认知不够, 亟待提高, 以避免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出现偏差, 即使参加体育锻炼, 也不能达到很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另一方面, 这也反映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不够, 至少是学生没有很好地认识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价值。这个调查结果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丰富中学生相关运动知识、提高中学生对锻炼价值认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对中学体育锻炼价值的再认识

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身体、心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 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而且有大量的事实案例。新时期的中学生群体中, 独身子女比例的增加突出表现为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而参加一些集体性体育项目, 通过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的相互配合, 不但可以改变自我中心的习惯, 增强合作意识, 而且还可以培养竞争与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分类方式认为体育具有身体教育价值、德育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心理品质教育价值、智能教育价值, 本文根据国际上对健康概念的定义, 从身体层面的价值、心理层面的价值、社会适应层面的价值, 对中学体育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 认为:中学体育的价值在于可以在身体层面促进身体形态、强壮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活动能力;在心理层面培养顽强意志、改变骄躁心理、培养果敢自信、培养进取意识;在社会适应层面增强人际能力、增强合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团队相互鼓励。

三、改善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的提升策略

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既有来自外界的影响, 也有自身兴趣爱好和接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 我们的责任重点是通过创造条件,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对中学生加以“感染”, 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被动“输入”转为主动“吸入”的过程。首先,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让学生对体育、体育锻炼有一个宏观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努力调整和改善学生体育心理倾向。目前, 在很多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体育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使得学生认为, 既然“体育不重要”, 那么“体育锻炼也不重要”, 进而不重视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既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体育教学活动的认真组织, 又需要其他学科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再次, 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对学校体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具有系统、坚实的体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各种要求, 科学地制订各种活动方案和计划, 对学校体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应该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学中, 要重视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中学生体育参与而不重视提高中学生体育认知是不够的, 如果体育认知存在偏差, 体育参与只是空壳。提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必要增加理论知识的内容, 加强体育思想教育, 让中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价值, 为学习体育和体育锻炼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 .

[2]闫金兰.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认知现状和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

[3]傅健.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J].体育与科学, 2007, (4) .

[4]兰保森.在体育课程中运用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行[J].体育学刊, 2010, (11) .

大学生锻炼价值 篇2

轮滑也叫“滚轴溜冰”、“溜旱冰”,它是水冰在陆上辅助训练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运动项目。同水冰相比,它更刺激、惊险和时髦,而且四季皆宜。旱冰和水冰的技术动作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场地和器械有所不同,是穿着带滚轮的特制鞋在坚硬的场地上滑行的运动。

轮滑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在19世纪末传入我国,而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来发展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体育项目,轮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全国各地普及了。轮滑是借助半机械性轮滑鞋在路面上展示自己体能与风采的运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具体地讲,它有如下特点:

娱乐性:轮滑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通过这项运动,可使人们从平时紧张、压力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解脱出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健身性:轮滑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它能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作用的加强,能增强臂、腿、腰、腹等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人掌握平衡能力上有很大作用。

工具性:除了上述两个特性外,轮滑还具有很多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一个特性,就是它可以当做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在平整的路面上,轮滑都可以代步成为交通工具。

直排轮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轮滑,是一项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爱好者的健康时尚休闲的大众运动项目。作为种休闲运动项目,轮滑既可以在室内场馆开展,也可以在户外开展,可以说它是一项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项目。在轮滑活动中你既可以体验到刺激,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以轮会友。轮滑运动的价值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轮滑运动是一项时尚的运动。现在很多城市中的年轻人在熟练掌握轮滑技术后喜欢在自己心情低落或感觉生活乏味时,穿上轮滑鞋,戴上耳机,在音乐声中体验如风般的感觉,他们那活力的身影也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和时尚的感觉。

2、轮滑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经常参加轮滑运动,除了可以能够全面的锻炼人体的力量、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外,还可以增强你的心理素质。轮滑注重速度中的高度平衡,有助于脑部神经和身体各方面的协调与均衡发展,能够改善容易头晕、走路内八或容易跌倒之毛病。

3、轮滑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如今城市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轮滑这种新型便捷的交通工具,却是绝对绿色环保的,而且是低投入,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得到有效的运动。

4、轮滑运动可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运动者的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能够全面协调和综合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有氧健身操锻炼的价值与方法 篇3

1.深入了解有氧健身操的特点与价值功能

有氧健身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美育于一体,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专门器械的操作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等目的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它的特点一是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强度适中,因此能消耗身体能量、增强体能、消除体内多余脂肪,达到有效控制体重、提高练习者各种身体素质的目的。二是通过长期系统训练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供血能力、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全身新陈代谢及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全面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三是由于有氧健身操较其他运动更具有趣味性,动作简单、易学,音乐节奏鲜明,因此有较强的愉悦身心和增强身体健康的实效性,同时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高雅气质等。四是有氧健身操除了可增强体质外,还能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交媒介,参加者在有氧健身操的锻炼过程中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2.正确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在参与有氧健身操锻炼之前,首先要明确自身锻炼目的,是以锻炼身体、塑造形体、减肥为目的,还是以结交朋友、抒发个性为目的。其次,必须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的选择与锻炼者本人对体能和体形的要求密切相关,对于健体者或减肥者,需要选择合理的有氧健身操达到加强心肺耐力或耗能减脂之目的;而对于身体瘦弱者,则需借助器械等力量训练锻炼增加肌肉,增强体质和体能,并达到完善形体之目的。

3.有效掌握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运动锻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应有所不同。在初级阶段,对年龄较大、体质较弱者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在开始的一至两周内,锻炼时间一般每次控制在三十分钟至四十五分钟之间,每周保持三至四次的锻炼,最好隔日锻炼一次。在开始的一两次锻炼后,出现全身酸痛的感觉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体内乳酸堆积,应继续坚持锻炼,五至七天后,此现象会渐渐消失。而对于中级和高级阶段的锻炼者,则应用小强度和较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式,这样才会有效锻炼练习者的心肺耐力,提高身体代谢能力,促进热量消耗,达到消耗能量减去多余脂肪的目的。锻炼时间一般每次保证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周锻炼次数由三至四次,增加为五至六次。善于掌控和调节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达到最佳运动效果的关键所在,从生理学角度看,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对练习者的身体造成损伤,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效的运动效果,如何掌握和控制好锻炼时的运动强度,达到适宜的运动量,需要对练习者的性别、年龄、体质、体能程度等相关因素有全面了解,因为同样的强度对不同体能程度的练习者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对体能较好者来说影响不大,而对于体能较差者其反应程度就会很明显。为了使各种不同状态的锻炼者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我们在此介绍一种以心率作为指标的简易测试方法,便于锻炼者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找到适合自身的运动心率。通常运动强度是以运动时心率的多少来衡量的,运动时心率越快,表示运动强度越大,反之同理。对没有训练基础的人:最高极限心率为220次/分—年龄;对有训练基础的人:最高极限心率为220次/分—年龄的一半。以上是计算运动强度的极限指标,而作为健身的心率指标范围则为最高极限心率的60%~80%,百分比的指数越高,对身体的影响就越大,锻炼的效果就越明显,但百分比指数超过上述范围则是无氧训练,对一般健身者无益,而百分比指数过低对身体又不起作用,因此,科学地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有氧健身操锻炼不受场地、器材、年龄等条件限制,人们只要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掌控好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就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调节心理活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品质的目的,并可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周建社.现代韵律健美操[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13-15.

学生对乒乓球锻炼价值的认知研究 篇4

一、学生乒乓球锻炼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设计学生乒乓球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对学生关于乒乓球健身价值、乒乓球娱乐价值、乒乓球文化价值、乒乓球修心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 全部收回, 有效问卷736份 (其中男生382份, 女生354份) , 有效率为98.13%。在此基础上, 通过座谈方式, 与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就乒乓球锻炼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乒乓球锻炼的认识, 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

关于学生乒乓球锻炼价值认知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 有76%的学生认为“积极地参加乒乓球活动更有利于增长身高”, 有73%的学生知道“经常性地参加乒乓球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有64%的学生知道“恰当的乒乓球锻炼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有62%的学生对“乒乓球锻炼可以释放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表示同意。另外, 认为“常与同学一起参加乒乓球活动可以增进友谊”、“乒乓球活动能愉悦身心,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群体性乒乓球活动中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的分别占77%、60%、75%和65%。对于“乒乓球参与可以感受乒乓球文化, 丰富精神食粮”, 只有46%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对于“在克服体育困难中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个问题选择“同意”的学生占53%。

综合关于学生乒乓球锻炼认知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 我们发现:多数的学生知道乒乓球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乒乓球锻炼对增强学生视力、提高思维敏捷性、肢体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同时, 乒乓球锻炼运动量适中, 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但是, 在关于乒乓球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作用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们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关于乒乓球锻炼对身体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个问题上, 虽然多数学生选择了“同意”, 但在座谈中了解到他们并不知道具体原因。在关于什么是适宜运动的问题上, 多数同学都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个调查结果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丰富学生相关运动知识、提高学生对锻炼价值认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对乒乓球锻炼价值的再认识

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快乐的体育参与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普通社会关系的能力。乒乓球锻炼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提高手脚灵活性、增强视力, 具有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学生阶段学习压力大, 用眼、用脑过多, 更需要参加乒乓球锻炼, 以起到适当的、的调节作用。这些方面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都已得到证实。新时期的学生群体中, 独身子女比例的增加突出表现为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而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 通过在乒乓球活动中与他人的相互配合, 不但可以改变以自我中心的习惯, 增强合作意识, 而且还可以培养竞争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经实际调查和研究认为, 乒乓球活动具有身体锻炼价值、德育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心理品质教育价值、智能教育价值。乒乓球活动在身体层面的价值、心理层面的价值、社会适应层面的价值都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三、提升学生对乒乓球锻炼认知水平的策略

学生自身对乒乓球锻炼活动的认识主要来自外界的影响, 学生乒乓球知识的获得既需要“灌输”教育, 也需要通过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加以“感染”, 从而使学生由乒乓球知识的“输入”转为知识的“吸入”, 由被动转为主动。

1. 加强乒乓球理论知识教育。

乒乓球项目因其项目特征, 既适合青少年进行锻炼, 也适合中老年人进行锻炼, 适宜参与的人群非常广。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的乒乓球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不应该有体育优生和体育差生之分, 因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得到锻炼, 让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乒乓球认知准确性即是指学生对乒乓球锻炼价值是否有正确的认识, 会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将直接决定学生的乒乓球行为选择。因此, 在乒乓球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大乒乓球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和教学内容,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乒乓球锻炼的价值, 不但可以增强体质,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信任, 通过活动交流增进友谊, 精诚团结。还要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历史, 认识到乒乓球文化的发展, 以此从深层次对学生产生影响。

2. 调整和改善学生体育心理倾向。

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 以及对乒乓球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前学生对乒乓球锻炼认识不足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体育课程的边缘化, 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体育课, 由此学生自身也就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不重视参与体育锻炼。虽然乒乓球课学生都在实践着、具体操作着, 但始终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在乒乓球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即需要体育教师对乒乓球课、乒乓球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组织, 让学生在乒乓球活动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和积极意义。

3.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乒乓球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对促进乒乓球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具体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自身对乒乓球项目的爱好、对乒乓球运动技术的掌握, 都直接关系到乒乓球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因此,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建立系统、坚实的体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不断推动乒乓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 促进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乒乓球教学中, 首先要通过乒乓球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让学生对乒乓球项目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认真组织乒乓球活动, 规范活动过程, 提高乒乓球项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再次要让学生积极投入乒乓球锻炼活动实践, 在乒乓球锻炼实践中感知快乐, 学习和掌握解决乒乓球锻炼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要提高乒乓球教师的自身素质, 加强对学生的乒乓球锻炼指导, 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乒乓球信息的内化和进一步实践, 不断提高对乒乓球锻炼价值的认识。在中学乒乓球教学中, 我们强调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当然是正确的, 同时还应提高学生乒乓球锻炼的认知, 如果乒乓球锻炼认知存在偏差, 体育参与只是空壳。提高学生对乒乓球锻炼的认识有必要增加理论知识的内容, 加强体育思想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乒乓球锻炼价值, 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曾永忠.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 .

[2]闫金兰.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认知现状和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

[3]傅健.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J].体育与科学, 2007, (4) .

轮滑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 篇5

说起轮滑运动来,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没周一节的轮滑课不仅让我们有了一种娱乐的锻炼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我们抽出一定的时间放松身心。要说它的锻炼价值

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

1.轮滑运动是一项时尚的运动。现在很多城市中的年轻人在熟练掌握轮滑技术后喜欢在自己心情低落或感觉生活乏味时,穿上轮滑鞋,戴上耳机,在音乐声中体验如风般的感觉,他们那活力的身影也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和时尚的感觉;

2.轮滑运动提供多重健身功效。作为一项运动,轮滑可以强身健体这是不用怀疑的,经常参加轮滑运动,除了可以增强你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各部分协调性平衡性外,轮滑运动还可以增强你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对少儿,可以有效解决孩子性格上的很多问题;

3.轮滑活动是一种社交活动。轮滑活动通常是一群喜爱轮滑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开展的,在这样一个有着共同爱好的集体中,可能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各不相同,但是因为轮滑我们走到了一起,在活动中我们共同交流轮滑技术,分享快乐,从此成为了生活中的好朋友,你的交际圈也因此得到扩大; 4.轮滑运动随时随地可以开展。轮滑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不需要特定的场地,不需要什么费用,一家人或几个朋友,穿上轮滑鞋就可以一起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例如,风景区,其他城市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锻炼了身体,也体验了轮滑的乐趣。

5.轮滑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有了轮滑鞋你可以大大提高生活的节奏,从此你可以穿着轮滑鞋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且它是如此小巧的交通工具,以致于你到达目的地后都不用为其支付任何停车费,只需拎起鞋子或将其装入包中,如此方便小巧的交通工具更可以带你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6.轮滑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今由于公共汽车,私家车,摩托车尾气给城市造成的空气污染,环境的恶化,早已让我们头疼不已,然而,轮滑这种新型便捷的交通工具,却是绝对绿色环保的,而且是低投入,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得到有效的运动。

7.轮滑运动让你的生理和心理同时得到放松。轮滑运动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在过程中不仅有释放你身体上的压力和酸痛感,同时也有效释放你心中的紧张和压力,从而放松你的身心。

8.轮滑让你获得多重的体验。轮滑运动既可以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来开展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来开展,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参与就可以了,无论你技术如何,你都可以在轮滑活动中玩的很开心很尽兴。

轮滑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

国际学院09-6

闫旭

大学生锻炼价值 篇6

一、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既不同于小学生,又不同于成年人,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好奇心,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指导,处于半独立状态。”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影响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牢牢抓住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产生稳定的、持久的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影响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

1.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多以教师简单地讲解、示范,学生统一练习和自由练习为主,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造成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逐渐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2.气候条件和教学条件影响

大多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场地进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正规的操场,而体育器材有的学校也是少之又少,还有的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率极少。学生的学习锻炼自然会受到季节、温度和太阳光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

3.农村社会的大环境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甚至有个别老师也不让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宁愿把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拿来学习也不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总希望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文化课上。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1.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应选择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并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逸尽。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并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教师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帮助,不能采用冷落、视而不见的态度,要不断鼓励以激发其自信心,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受本地气候的影响,春天沙尘暴比较多,能见度较低,有时气候恶劣不适宜在室外上课,教师可结合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室内感受学习体育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外受学校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有的课可能无法开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下,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创新利用资源。比如,利用学生自己缝制的沙包可以代替铅球,空的矿泉水饮料瓶装进沙子可以替代哑铃,家里废弃的自行车车胎剪成跳绳等等,这些学生自己制成的“运动器材”,在练习过程中既提高了锻炼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锻炼的强度。

3.创造优良的体育文化环境

学校可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每节课的2~3分钟或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奥运会知识、中国体育发展状况、体育明星介绍和预防体育伤害知识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可组织学生收看高水平的比赛或者表演,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扩大学生视野,增长体育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是增进身体健康顺利完成学业的需要,又是未来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真正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相信体育课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学生锻炼价值 篇7

1.1、研究对象

湖北三峡大学、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32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归纳法。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项目情况分析

(1)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分析。

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从上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只有40.7%的学生锻炼时间接近或超过一小时, 所占比例不到一半。其中有16%的学生锻炼时间不足半小时。还有43.3%的学生锻炼时间在30至50分钟。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锻炼时间还是不够的。而要想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则需要达到一定的锻炼时间和强度。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达到锻炼效果。原因是学习任务重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应该重视身体的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学生参加体育项目分析。

从上表中可看出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一些球类运动比较受大学生欢迎。跑步因其锻炼条件简单也是大部分学生首选的锻炼方式。武术、跆拳道、健身健美等项目相对来说选择的人较少。从性别角度分析, 男生选择身体对抗激烈的运动多一些, 如足球、篮球。女生则选择没有身体对抗的项目多一些。女生选择跑步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可见男女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2.2、高校运动场地器材情况

在对三峡大学运动场地调查过后, 得知三峡大学有田径场2个, 足球场3个, 篮球场13个, 羽毛球场28个, 排球场3个, 乒乓球台15张, 跆拳道馆1个, 健身房1个。这些运动场地数量与三峡大学人数对比则显得很缺乏。高校内运动场地普遍缺乏, 器材也存在缺少和不齐全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羽毛球的场地严重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内学生人数多, 学生锻炼需要足够的运动场地和齐全的器材设施。学校应保障学生锻炼的基础设施, 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多兴建一些球场和其他的运动场地, 购置齐全的器材, 让学生锻炼有场地, 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

2.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动机分析

(1) 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进行分析, 有24%的学生表示喜欢参加体育锻炼。68%的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示比较喜欢, 有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是学习任务繁重, 没有擅长的运动。这也与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观念有关, 从小学习好就被当做是好学生, 甚至到大学, 学生也把获得奖学金作为学习的的动力, 体育锻炼一直被忽视, 没有做到劳逸结合。

(2)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和缓解压力。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并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而从男女性别上分析, 男生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水平。男生可以从比赛中获得乐趣并通过与他人竞争获得自我和他人的认可。而女生的动机较简单一些, 除了增强体质, 还希望通过运动达到减肥塑形的目的, 展示女性魅力的一面。

2.4、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不够重视。

高校设立公共体育课本是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公体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任课老师对上课纪律较轻视, 导致学生上课情况不乐观, 从而无法达到公体课的教学目的。许多学生上课也只是为了在学期末考试达标, 与学校的教学初衷相左。学校应该加强对公体课的监督, 对上课纪律、学生签到、考试成绩进行严格要求。

(2) 场地器材影响。

场地器材的缺少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高校学生普遍人数较多, 那么需要足够的场地器材来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对高校体育场地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校场地器材并不完善, 特别是网球、排球的场地普遍缺乏。一些相应的运动器材也较缺乏。这些因素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也使得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无法更好的开展, 教师的教学内容受到约束,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3) 学习压力的影响。

在调查中还发现, 部分学生没有或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大, 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 特别是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大四的学生受毕业找工作的影响, 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受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 到了大学仍要为学习成绩而放弃运动的机会。归根结底, 是教育的思想存在问题, 还有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观念, 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够重视。

3、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对策

3.1、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

群众体育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宣传。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倡导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对体育运动都不陌生, 但由于没有一个好的运动氛围和缺乏锻炼的动力, 还是有好多学生宅在宿舍。学校可定期开展体育讲座, 宣传体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可设定某一个运动周, 呼吁学生走出宿舍,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学校领导可做出带头作用, 亲自参加体育锻炼,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

很多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少, 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种类少。学校可根据这一情况,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 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并可开设一些基础的体育课程,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让体育运动深入学生心中, 从而影响那些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

3.3、保证足够的场地和器材

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完善校园内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特别是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应该保证足够的锻炼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兴建风雨球场, 多安装一些锻炼器材, 以保障在风雨等特殊天气下学生仍有地方可以锻炼。并对这些场所实行有效的管理。学校要尽可能的加大体育场馆建设, 改善现有的场地条件, 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场地条件。学校还要购置必要的体育实用器材, 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场地和器材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 因此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场地设施的齐全, 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4、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

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相应的体育社团与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所喜欢的社团加入。俱乐部可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和比赛, 因为俱乐部内都是爱好相同的学生, 有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这可大大加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不喜欢加入社团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特色项目吸引他们, 如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可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运动, 让学生走进自然, 感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学校可设立具有特色和趣味的体育课程, 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还能感觉到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加入一些新颖有趣的模式, 让学生愿意学且能够自主的学, 在掌握锻炼方法后能够长期锻炼下去。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 能够更专业地进行体育锻炼。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高, 自主锻炼意识不强。高校的公体课课时少且运动形式较单一。课余时间少且校园内运动场地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此, 提出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开展更多形式的体育活动, 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能够自发的参加体育锻炼并真正喜欢体育运动, 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

关键词:全民健身,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强, 徐晓飞.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10 (3) .

[2]沈传茂, 黄宏远.大学生自我设置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7) .

[3]周静, 周伟.休闲限制理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阻碍因素的探究[J].南京体院学报, 2009.

休闲体育的锻炼价值 篇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正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 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为主要目标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进入了人们的空余生活, 休闲体育便产生了。

对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根据休闲体育的目的和作用, 其狭义的概念应当是: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

休闲体育的内涵首先是个人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 自由支配的活动。其次, 它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达到健身、娱乐、观赏、交往等目的, 满足个人身心发展需要为目标。再次, 它不同于—般性体育健身活动, 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刺激性、目险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

1 休闲体育的分类与功能

休闲体育不是一类具体的项目, 而是体育的一种社会存在形态。它可能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按照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众多的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健身、娱乐、竞技、放松、消退、探新寻奇和寻求刺激等活动。

休闲体育的功能既强大又丰富, 研究表明:休闲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健身功能, 丰富生活的文化功能, 愉悦身心的娱乐功能, 完善自我的教育功能等等。

2 休闲体育的锻炼价值

2.1 休闲体育的健身价值

休闲体育对人体表现出的积极方面的健身价值,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减少疾病的发生;二是增强脑力的活化剂;三可以延缓衰老;四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五能够锻炼身体, 塑造体形。

2.1.1 减少疾病的发生

长期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休闲锻炼, 可以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简称HDL—胆固醇) 的含量。HDL—胆固醇能把聚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从而减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防止疾病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对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消除现代“文明病”对机体的侵蚀。

2.1.2 增强脑力的活化剂

长期参加适宜的体育休闲锻炼, 可以对机体的相关系统和器官起到良好的刺激和按摩作用, 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 增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 促进脑细胞的代谢, 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1.3 延缓衰老

适宜的体育休闲活动是保持健康、延续衰老的有效措施之—。自古以来养生学上都积极主张运动。研究发现, 动脉硬化在脑力劳动者中发生率为15%, 而在体力劳动者中仅为1.3%。有学者对长期参加休闲性跑步的40名中老年人研究发现, 他们的发病率很低, 心肺退行性变化推迟10-20年。由于坚持适宜的长跑, 改善了心肺功能.增强了肌肉组织力量, 促进了骨质钙化, 加强了关节韧性。

2.1.4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对人体质的强弱、抗病能力的大小、恶性肿瘤诱发的机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适宜的体育休闲活动, 不仅可以使人在活动中得到愉悦, 而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来, 国内不少学者对从事慢跑、气功和太极拳的老年人观察研究, 发现他们的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和增强。

2.1.5 锻炼身体, 塑造体形

利用休闲时间锻炼自己的体魄, 使自己的机体更加强壮储康, 使自己的精力更加旺盛, 或者是使自己的体形体态看上去更加协调动人。由于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活动, 逐渐使健身和塑身活动成为一种习愤, 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 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

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是指, 休闲体育在满足人们的身心需耍过程中所承裁和传递的对影响人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态度

参与体闲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 又能提高人的情绪智力。在体育休闲锻炼的参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情绪获得情感的体验, 而且可以提高自己对情绪、情感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还能充分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表现, 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同时, 可以使个体认识能力和情绪智力得到提高, 有助于加快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 促进个体积极良好社会态度的形成。

2.2.2 构建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

在体育休闲锻炼的参与过程中, 增加了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机会, 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体育休闲锻炼可以使参与者相互之间不再有地位、职业、年龄、文化背景等的差别, 消除各种沟通障碍, 能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系。

2.2.3 增强团队意识,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在体育体闲锻炼中.人们因为共同的需要、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 形成相互依赖、彼此互动的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在锻炼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这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对成员有行为的约束力.能产生压力, 促使成员的行为符合规范, 产生良好的自律效果, 从而提高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水平、纪律观念, 增强团队意识。

2.2.4 放松身心

现代社会的工作时间在不断缩短, 但付出的代价是在工作时间全力以赴, 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使人们紧张和疲劳, 放松身心成了大多数工作者在自由时伺中十分向往的—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周兵, 赵全, 郑旗, 杨雪菩.体闲体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论传统武术锻炼的价值 篇9

1 传统武术的概念

传统武术又叫国术或武艺, 是中国独有的体育项目。其内容是将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遵循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2]。传统武术具有强身健体、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 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累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2 传统武术发展进程

传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使用棍棒等原始工具充当武器与野兽进行抗争, 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 也能猎取食物。后来人们为了相互夺取财富, 不断制造出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例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3]。人们为了战斗胜利, 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兵器, 而且发明了具有一定防御和攻击格斗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武术也逐渐传承演变, 最终形成了如今包括剑舞、刀舞在内的兵器运用和包括散打、咏春等在内的格斗功夫。

传统武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武术的价值也在不断改变。如今, 传统武术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功能已经减弱, 但是社会赋予了传统武术锻炼新的价值。传统武术在如今社会能够取得这么迅速的发展, 与国家的支持、武术爱好者的倡导以及人们欣然接受的态度密切有关;更重要的是, 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及经济价值, 这些价值是传统武术能够快速发展的重大动力。

传统武术锻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外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 源远而流长, 处于现代体育领域的武术运动必须遵守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社会文明, 从而彰显出现代体育文明和体育道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组织灵活多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加入世界文明对话, 推动文化相互借鉴, 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这些举措都为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3 加强传统武术必要性

当前我们处于新世纪,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生产力, 所以极大促进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但是, 现代文明在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的同时, 也引发了现代“文明症候”。现代“文明症候”主要是指心、脑系统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现代“文明症候”的出现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首先是物质因素, 在物质欲望得以满足的情况下, 人们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过于肥胖, 四肢逐渐萎缩。仰望天空、环顾四周才恍然大悟, 蓝天白云、火红的斜阳、清新的空气消失了, 清澈的河水变浑浊了, 更加严重的是, “温室效应”、能源危机、耕牧地退化等形势越来越严重, 这些都是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始料未及的“负产品”, 让人们不知所措、惶恐不安。其次是精神因素, 现代生产的高科技化, 给人们施加了更多的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压力, 导致人们身心疲惫不堪, 难以摆脱来自心、脑系统和非传染性疾病的侵蚀, 这是形成“文明症侯”的内因, 是决定“症侯”的必要因素。最后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政治化、非大众化, 无疑成为了社会激烈竞争的助推力, 加快了人们的身心异化。

4 传统武术锻炼的价值

从健身的目标分析, 武术是一种运动形式, 具有很多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点。首先, 它自由、灵活, 运动量和运动方式能够自己调节。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可以选取运动量大、运动持续时间长的武术活动;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可以选取运动量小、持续时间短的武术活动。其次, 与其他很多运动形式比较, 武术对物质和外部环境的要求较低。同样是锻炼身体的运动, 踢足球运动需要足球和足球场, 打羽毛球需要球拍、羽毛球和球场, 但是传统武术不需要任何设备, 同样能够实现锻炼的效果。另外, 很多运动还规定了年龄要求, 但武术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

武术对人体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 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包含屈伸、跳跃、平衡、跌扑、翻腾等等, 人体各个部位几乎都要参与到运动之中。人们通过进行系统武术学习和训练, 在力量、柔韧、灵敏、速度、耐力等多方面身体素质上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充分的提高。武术是锻炼身体柔韧性很好的项目, 可以达到提高身体柔韧素质的良好效果, 同时为练习其他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抓住速度素质快速增长时期加大传统武术的锻炼, 能够促进人们身体动作的频率, 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反应速度。武术的动作丰富, 技术复杂, 练习中动作变换频繁, 快慢相间, 刚柔并济, 跌宕起伏, 动静结合, 每个动作具体要求不一, 经常性地练习, 大脑思维活跃, 神经中枢随着武术动作中的快、慢、动、静时而兴奋时而抑制, 久而久之, 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大大提升, 具有较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另外传统武术不仅能够发挥较好的强身健体作用, 更能在预防与治疗有些慢性疾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是一种隐秘发展的骨病, 它对人们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根据有关专家预测, 到2013 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将会突破12 万[4]。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骨质疏松症状, 然而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骨质的影响程度不同。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对增强人们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常参加传统武术锻炼, 不仅能够提高锻炼者的身体素质, 还能增强锻炼者的骨密度和骨硬度, 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另外, 传统武术锻炼也能增强人们心脑血管的运行能力。研究发现, 传统武术锻炼能够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 增强血管的活力, 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此外, 武术健身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练习武术也能提高我们心脑血管的工作能力。身体超重、高脂肪、高血糖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而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可以使人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消耗脂肪, 并增大肺活量, 降低血粘稠, 防止动脉硬化, 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为人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因此传统武术具有较好的健身养生的价值, 当前人们加强传统武术锻炼, 不再是为了技击, 健身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传统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的活动, 是人体研究的一部分, 人们将人体探究建立在传统医学上。我国医学界一直推崇“精盈则气盛, 气盛则神全, 神全则身健”, 传统武术锻炼能够取得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作用。例如太极拳的实质是采用阴阳法则在多个角度和方法上的使用, 从而实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有序、平衡, 达到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的效果。再比如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站桩锻炼, 也属于传统武术范畴, 它具有较好的健身养生的功能, 这也体现了人们健身意识不断提高。

总之, 武术具有“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的优势, 能够从内而外地锻炼我们的身体, 又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武术不仅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更应该把它当成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来广泛推广, 使武术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岗, 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

[2]茹凯, 刘振娟, 汤铁军.发挥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潜力, 促进传统武术全面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3]王俊奇, 孔祥华, 张华飞.现代大众武术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武术科学.博击 (学术版) , 2004, (03) :35-38.

大学生锻炼价值 篇10

水中有氧健身操是在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在西方欧美各国相继兴起的一项水中有氧运动,参加这种活动的男女老少非常踊跃,其中妇女最多。在运动中由于地心引力的影响,人体仍处于部分紧张状态,对肢体各关节产生一定的压迫,有很大的冲击性,可能造成肌肉骨骼、韧带软组织的损伤。这样,对体质比较弱的、中老年人以及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会造成伤害。然而,水中有氧健身操是在水中进行的一种健身运动,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可大大减轻地面对身体各关节的冲击力,可以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因此,水中有氧健身运动可以面向广大健身者推广。

1 有氧健身操与水中有氧健身操的概念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富有韵律性的运动。它通过长时间(15分钟以上)持续的运动,不仅能使心肺功能增强,而且还能锻炼大肌肉群。

水中有氧健身操(Aguatic aerobics)简称水中健身操是指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在音乐的伴奏下结合不同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来锻炼和放松全身的有氧运动。而水中有氧健身操还有别的叫法,如水中健美操、水中有氧操和柔水操等等,基本都是一个意思,训练内容也大同小异。

2 水中有氧健身操独特的健身价值和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水中有氧健身操,具有游泳、健美运动之双重功效,但它又有别于竞技游泳和水上芭蕾。水中有氧健身操大致由陆地训练和水中练习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中练习是主要组成部分。

2.1 水中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多样化的健身方法

据专业健身教练介绍,水中有氧健身操既有陆上动作,又有水中动作,是一种多样化的健身方法。水中有氧运动是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大约1.2—1.4米深的水中,所以对于不会游泳的人群也很适用,保证了运动的安全性。它充分利用了水的阻力和浮力的特点,通过水的阻力可以锻炼人的力量、耐力,塑造形体;水的浮力则可以锻炼人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在水中完成动作的同时,水流的拍打可以有效的起到按摩的作用,促进对运动伤害部位的治疗。

2.2 水中有氧健身操益处多

2.2.1 医疗康复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做水中有氧健身操达到水疗的目的。水疗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但有历史记载的是在公元前800年的英格兰,20世纪的前期和中期,水疗方法涌入欧洲。20世纪70到80年代水疗康复在美国盛行。之后在80年代晚期大众对水中运动的兴趣也不断增加,人们希望可以通过水中练习达到减体重、健康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水中运动成为职业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水中运动被教练列为运动员恢复计划中的一部分。目前对于一些项目的运动员例如:橄榄球和马拉松,在水中进行交叉训练可以预防疲劳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水中运动目前发展成为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巴西、英国体适能行业当中非常流行的练习方法。

水中运动的益处体现在身体、心理,内部、外部,长期、短期等各个方面。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正是这个独特之处使水中运动的方案具有多样性。从医学预防和维持、普通的体适能、以及为竞技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的各种方案都可以包括水中运动部分。刚开始做这项运动的人,应先向专业人士请教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开始入水前应做热身运动,运动过程中使用心脏频率监控器或“脉搏”测试来检查运动强度。

2.2.2 加快新陈代谢

人在水中运动,水温比体温低,而水的导热性比空气高25倍,在12 C的水里停留4分钟所消耗的热能,相当于在同温度的空气中1小时消耗的热能。这对于肥胖人群来说,是一种消耗多余脂肪的最好办法。同时,由于热能的大量消耗,就需要身体加快新陈代谢,补偿热量的损失,维持正常体温,所以水中有氧操能锻炼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身体更好地调节体温,不至于发生感冒、中暑等疾病,增强了身体的抗寒耐热能力。

据研究知,水的密度比空气高800多倍,人的胸廓在水中做有氧健身操时要承受10公斤左右的压力,因此,要求呼吸肌用力去克服这种压力,从而提高肺活量,这种锻炼方式,可以延缓呼吸系统机能的衰老,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同时,水中有氧运动需要克服水的阻力,这需要全身的肌肉运动量加大,心供血量增多,无疑对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皮肤受到凉水的刺激,引起血管的收缩与扩张,使血管弹性增强,延缓老化。

2.2.3 优于游泳的方面

水中健身操主要是为不会游泳的人群设计的,其训练强度比单纯的游泳低20%至30%,相对来说,水中有氧操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它是热身运动和精神放松运动的一种结合形式,所以可以起到塑性美体、按摩护肤、缓解压力的作用,身体受过伤的人通过锻炼可以起到一定的康复作用,而且水中健身操还可以全面带动身体各部位肌肉群,这些效果都是一般地有用训练很难达到的。

进行水中健身操运动时,身体不但要直接接触水,而且要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这就是很好的“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对身体吸收新鲜空气和阳光创造了条件。

3 水中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方法

在水中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依据练习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可以在齐腰深的水中步行、小跑或快跑,也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健身操。水中有氧健身操是锻炼心肺功能和阻力练习相结合的运动,而且从事这项运动你不必费力地抬举哑铃。以下是几种锻炼的有效方法:

A、手掌朝下平放在游泳池边上或者抓住水槽。轻轻地做一个单脚跳,把你的身体尽可能地向上抬,直到你的手臂可以伸直。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

B、双脚尽可能大地分开站立,同时脚尖张,这样你的肩膀的部分就在水中了。

C、双腿并紧站直,手臂伸至体侧,同时伸出一只手抓住水池边缘来保持平衡。

D、双脚分开略大于肩宽站立。尽可能地下蹲直到你的肩膀没进水中。

E、坐在泳池边缘,双腿向下伸直(水大概没过大腿中间位置)。背部稍微向后倾斜,手臂放在身体背后作为支撑。

F、背部靠住泳池壁,双手在身体两侧展开,抓住泳池边缘作为支撑。抬高你的双腿使它们与泳池底部平行。

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水中有氧健身操,都应遵循有氧运动的运动原则:要保证持续练习12~15分钟,而且运动后的心率应控制在运动者本人最高心率的70%~80%。

4 水中有氧健身操的推广意义

据了解,在美国参加健身活动的,仅女性群体就有30%的人选择水上健身操作为自己的健身方式。如今在国内,水中健身操已经开展的比较普及了,人们渐渐接受其为一种独立的运动种类。传承了早期在澳大利亚的水操的优点,水中健美操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在动作上强调较慢的频率,仔细水阻力对身体的按摩;音乐上节奏相对舒缓,尽可能使每一个动作充分到位,状态上要求放松,把握好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均衡的发力。对于体重很重、关节有伤的人最为适合。水上健身刚刚开始就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种水上健身运动可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运动中既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又能充分体现运动的美感,且带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

5 结论

与陆地健美操相比,水中跳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陆地由于重力和体重,运动者与地面的撞击较多,身体各个关节也易受到相应的冲击,冲击过大常常会引起肌肉、韧带拉伤及关节的挫伤。而在水中运动,受到浮力的影响,身体各个关节受到的冲击和震荡几乎为零,不会出现运动性损伤。因此,鉴于水中有氧健身操的锻炼价值,相信有氧健身操将会很快融入到比较流行的有氧健身项目中。

水中有氧健身操无论在健身疾病的治疗还是在伤病的康复方面均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它将会给人类精神与肉体两方面带来更加完美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肖红,陈玉茜.析水中有氧健身操的编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2):16.

[2]杨警非,康莉.有氧健身操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7(3):24.

[3]沈宇鹏.水中健身的种类及应注意的问题[J].健身天地,2006,(4).

[4]倪小焰.水中健身操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浅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6(2):13.

[5]肖红,王波.对西安市中年女子水中健身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4,(4):24.

学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篇11

关键词:兴趣;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53-01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要想把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应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要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1、学习的需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难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以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

2、升学的需要。上大学,对中、小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教育部对1981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指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规定》还指出:“从1981年起,中学应对高中新生建立学生档案,要把学生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是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情况记入健康卡片,归入学生档案,供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上海、山东、河南等省市规定,重点中学招生将加试体育。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

3、就业的需要。根据我国高校教育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能考入高等学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仅占4%左右,绝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都面临一个就业的问题。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就业问题又难以马上全部解决,这样就业又有一个先后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招工单位对招工对象又必须从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就具有优先被录用的有利条件。

4、增强体质的需要。健状的体魄不仅是学生将来从事各种脑力和体力劳动的需要,而且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体质。这个浅显的道理,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二、开展体育活动,要选择有吸引力的项目和内容

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不总是从意识到需要才开始产生的”,而往往是由于某些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在情绪上的吸引力而自发地、无意识地产生出来的”。这就象幼儿园的小朋友对“捉迷藏”,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跳猴皮筋”容易产生兴趣一样,他们并不是首先从意识上感到需要,而仅仅是被这些活动本身所吸引,兴趣盎然地参加这些活动。当然,学生对某一或几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它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可以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因此,根据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以及学校体育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通过一定的形式,是可以逐步扩大学生的兴趣的。

三、通过形象美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青少年对于美的形象一般都具有好感和羡慕,以至追求的心理特点。在各项体育运动中,许多动作都具有矫健的造型美。这种美的造型,我们从许多雕塑、摄影等艺术中经常都可以看到。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请优秀运动员来校作表演,组织学生观摩比赛,看体育电影、录相、图片、画册,以及体育教师的优美示范等等,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对某项运动、某一练习发生兴趣。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分别组织他们试一试、练一练,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爱好。

四、注意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长时间的单一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因此,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青少年及儿童的练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应注意防止那种“华而不实”的做法,要把多样化和实效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抓住教材和练习内容的实质,从任务和效果出发,“万变不离其宗”,就可以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例如:一节简单的“体侧运动”,只要抓住了活动身体那些部位这一实质,就可以围绕这一任务,创造出各种各样“体侧运动”的练习形式。

五、在组织练习中适当运用竞赛形式

青少年及儿童大都具有“好胜”、“上进”及“荣誉感”等心理特征。在练习中适当运用带有竞赛性的组织教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竞赛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才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在掌握动作阶段,竞赛的重点应放在技术评比上,以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巩固提高阶段,则可以把竞赛的重点放在完成练习的成功率、次数、成绩等指标上,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六、要使学生看到和体会到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成效

让学生看到和体会到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成绩和收获,是稳定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为此,体育教师或教研室(组),应定期测验统计和调查了解下列一些锻炼成果,并告诉学生本人:1、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数量和质量;2、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提高的数据与情况;3、学生各项身体机能提高的数据4、学生身体发育(包括身体形态)的情况;5、学生由于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学习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上述某项指标,在个别学生身上,可能出现负相关的倾向,甚至发生运动损伤,或放松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体育教师或教研室(组),必须十分重视这种个别情况,而且要妥善解决这些个别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以至响影全局工作。七、大力开展宣传鼓动和教育工作。

客观环境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学校的宜传舆论、气氛和周围人物对体育的态度等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爱好,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体育教研室(组)除在本身的体育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教育外,还可通过学校的校刊、墙报、板报、广播等,以及配合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各种组织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制造舆论,以提高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大学生锻炼价值 篇12

1.1 选题依据

中学时代是人生中的重要部分,而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的身体和思想由儿童到青少年的重要成长阶段。周登嵩教授主编的《学校体育学》一书中阐明了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初等教育阶段的体育,在整个学校体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该阶段是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该阶段学生跨越了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体育将不仅仅关系到他们在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他们将来甚至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培养初中学生对体育正确的认识及态度尤为重要。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既要强调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旨在对含光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选择更合理的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初中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动机概述

动机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动机一概念所作的理论性与系统的解释。用以解释行为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的理论和学说。早期的动机理论,实质上都是关于人性论的引申。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动机的作用有三类:(1)始发作用。动机可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2)指向或选择作用。动机可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或选择的方向;(3)强化作用。动机是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某一活动的力量。心理学就是从“方向”和“强度”这两个角度理解动机问题。“方向”与一个人目标的选择有关,即人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强度”与一个人激活程度有关,即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人正在付出多大努力。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它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一般说,有两大类因素影响动机,即个体的内部需要(内驱力)和外部条件(诱因)。概括起来,锻炼动机的主要成分有强身健体、心理调适、发泄情绪、降低紧张、缓解压力、精神解脱、减肥增重、健美体形、休闲娱乐、兴趣爱好、寻求刺激、治疗身体疾病、降低心脏病、社会交往、归属、展示能力、追求自我发展、提高柔性、改善睡眠质量、改善人生观、完善人格等。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有生理需要的驱动,而且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还有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1.2.2 锻炼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

健康信念模型,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来。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SET)是一种能力自我评价的理论,即如果个体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最终达到对行为进行干预的目的。它的基本模式是以往成绩、他人经验、语言劝导和生理唤醒等效能信息影响一个人的效能期望,效能期望的高低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德西和莱恩提出的动机认知评价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理论和运用价值的模型。该理论认为动机存在着三种不同形式: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动机弱化。内部动机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固有的心理需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体验到胜任和自我决定。在内部动机的作用下,人们参加能够满足他们胜任和自我决定的需要的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感受不同的刺激,理解新事物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外部动机的目标指向体育活动自身以外的那些因素,如社会声望、物质报酬以及避免惩罚等。动机弱化则类似于习得性无助感,它位于个体行为自主连续体的最低端。动机弱化者看不到自己的活动和活动结果之间存在的联系,感到不能胜任和缺乏控制。他们既不受内部动机的调节,也不受外部动机的控制。

1.2.3 锻炼动机测量工具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port Motivation Scale,SMS),是由法国学者Briere等人根据Deci和Ryan等人关于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编制而成的法语版的运动动机测试工具。1995年加拿大学者Pelletier等人翻译并修订了英文版的体育运动动机量表。量表由求知、完成、刺激体验、同一化、内投、外在调节和动机缺乏7个维度构成。其中求知欲、完成和刺激体验代表内部动机,同一化、内投和外在调节代表外部动机。动机缺乏则代表无动机。每个维度由4个问题组成,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7个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依次为1~7分,某一维度的得分越高,则表示该维度对行为的影响越大。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Markland等人在他们1993年制定的锻炼动机问卷(TheExercise Motivations Inventory,EMI)的基础上,于1997年修改而成了锻炼动机问卷-2(EMI-2)。该问卷由51个项目、14个子量表(压力管理、改善精神、享受乐趣、挑战、表现自我、社会归属、竞争、康复疾病、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体重管理、改善形象、增加力量、提高敏捷性)构成,每个项目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6个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依次为0~5分,某一维度的得分越高,则表示这一维度对行为的影响越大。该问卷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但可以用来测量体育锻炼者的锻炼动机,也可用来测量非锻炼者的潜在锻炼动机。问卷运用严格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了不同年龄的因素构建效度和稳定性检验,并进行了锻炼者和非锻炼者的因素结构稳定性检验,发现它对两种人群都很适用。

江宇、吴翌晖等人根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编制成《妇女健身锻炼动机评价量表》,该量表由7个一级指标(生理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爱、情感的需要、心理调适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自尊、自我价值的需要),40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有各自的权重分数。最后动机水平得分的计算公式是dj=Σaibi,dj是动机水平的最后得分,a是二级指标的得分,b是各二级指标的权重。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内容效度为0.771。说明有较高的信度与良好的效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健康对人们的影响、个性和社会对锻炼的影响也包括自我效能感。在马启伟主编的《运动心理学》一书中结合各家之言,将影响锻炼行为的因素根据锻炼行为产生条件将他们归结为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内部需要即是体育活动的需要,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需要。而外部诱因则是除本体以外的诱导因素包括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等,及环境对体育锻炼的影响。本文将承接马启伟教授思想并结合张力为博士和毛志雄博士主编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中的《内部动机量表》从参与体育锻炼兴趣、重要性、压力、和价值认识四方面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对高平四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进行分析与讨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含光中学学生105人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一37人,初二33人,初三35人。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阅大量国内关于行为动机理论、需要模式理论的研究文献以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的研究材料,了解了国内对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具体方法,为研究的选题、问卷设计和理论分析等奠定了基础。(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动机理论学习及部分学生面谈的基础上,集合设计研究需要,从兴趣、重要性、压力、和价值认识四方面进行考虑,设计了“初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文件调查表”,主要就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关现状、影响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以及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等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99份,回收率94.3%,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92.4%。(3)数理统计法。将所得数据和信息归类和整理后做统计处理,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结果。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3.1.1 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程度

体育心理学提出,体育兴趣是指学生积极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锻炼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通过调查显示(表1),经过小学及初中的长期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可喜的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参与体育锻炼,并且调查证实在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当中,体育课是最受欢迎的非主课程,在调查问卷“你最喜欢的非主科课程是”,在“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选项当中,73.25%学生选择了体育,表明体育课是学生最受欢迎的非主科课程,许多学生表示上体育课气氛好,压力小而喜欢上体育课,无必要请假时,都不会扼杀自己的运动欲望,是的,上了一天的文化课,学生确实想运动一下,这样也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但也可以看到我们仍然还有10.6%的男生和36.5%的女生出现对体育锻炼的排斥或厌学的心理,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女生的尤为突出,超出男生3.4倍。女生厌学体育的现象极为严重,反映了她们对体育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问题。在后继调查还发现,20%的男生和50.5%的女生认为目前的体育锻炼的方试不具有吸引力。这一问题在提示我们目前社会、学校等方面为学生们提供的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才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3.1.2 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

经过调查发现(表2),男女生喜爱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和健美操。男生对喜爱的体育项目主要排序为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项目,这表明男生对技能主导类中的对抗项目和体能主导类项目比较喜欢。女生对喜爱的体育项目主要排序为羽毛球、健美操、篮球、游泳等。与男生不同女生比较喜欢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和部分隔网对抗的项目,这些项目对抗性小、参与人数不多、运动强度比较低的有氧运动。

3.2 对参与体育锻炼重要性调查与分析

在有关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调查中有95.5%的男生和82.1%的女生认同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重要性,并且在被调查者中有70.4%的男生和36.3%的女生可以做到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这也可以证明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形成了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已经初见成效。但值得关注的是,有63.6%的女生觉得是被家长、学校或由于考试压力和强迫参与锻炼的,这个指数远远超过男生29.5%的2.2倍,这一数字更直接的表现在学生对锻炼效果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52.7%的女生是不满意现阶段参与体育锻炼效果的,这极易影响她们对锻炼的信心,久而久之惰性心理产生更加剧了这些人对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3.3 对参与体育锻炼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高峰,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思维的日渐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但由于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这一情况,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外界对他们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将外界对学生的引导即学生体育锻炼压力的来源归结于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周围舆论。在这里周围舆论是指周围的同学和社会的舆论及环境。如表4所示,有52%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受到学校要求的影响,这说明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非常重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得到了良好的落实。然而,在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影响方面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只有19%的学生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和参与体育锻炼。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家庭体育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在家庭、在户外活动的环境,通过在体育锻炼、游戏、体育旅游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睦,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孩子尽早地辨别真善美,假丑恶;使他们看到人美好光明的一面,学会如何尊重人、热爱人、相信人、理解人、宽容人、爱护人、鼓励人、帮助人,要体谅人的艰辛、人的无奈、人的弱点、人的缺陷。使其在体育的文化氛围中塑造成为一个更高素质的现代人。现在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文化成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问题。

随着体育成绩纳入初中升高中的总成绩之中,体育课受到了更多重视。有72.7%学生不否认参与体育锻炼是希望在初中毕业的体育考试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初三学生因为升高中原因,上课压力会明显增大,上体育课会更加积极。

3.4 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从表5的统计可以看出,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强健身体、放松心情和考试需求三方面。符合初中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兴趣发展和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点,显示了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是较为积极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想成熟日趋低龄化,健美减肥和结交朋友、娱乐调节等方面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一些原本属于成人对体育锻炼价值认识的标准也逐渐渗透到初中生当中,这表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向着多样性和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性别导致兴趣差异影响参与动机。对体育锻炼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着较高的兴趣。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异。(2)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程度影响参与动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越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重要的参与体育锻炼动机越强,锻炼效果越好。反之体育锻炼动机越弱,锻炼效果越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厌恶心理参与体育锻炼动机减弱甚至消失。(3)学校压力是影响参与动机的主要成分。在学校、家庭和周围舆论三个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压力的环境中,学校是压力的主要产生方面,同时也是最注重培养和检验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家庭影响最小。(4)价值认识趋于多元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较为集中,主要以强健身体、放松心情和考试需求三方面。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认识向着多样性和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4.2 建议

(1)建议在中学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中应做适当调整比如男女分班教学,既兼顾到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进行体育锻炼,也能针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更有效的“对症下药”。对于部分已经产生厌学心理的以女生为主的学生,我们不能放之任之,提高这些人对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能帮助她们重获信心也会在她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影响。(2)目前社会、学校等方面为学生们提供的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才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3)初中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外,就是要为后继阶段的体育打下基础,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等。所以体育中考的设置是对初中阶段学生锻炼效果的检验,但同时体育与现代教育的协调发展也不容忽视。硬性、片面的为考而考,为分而考不是体育发展的长久之计,我们要经常在日常体育教学当中贯穿体育教育中简单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育的意义。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陕西省含光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目前初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益于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

上一篇:安装与维护下一篇: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