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主政治

2024-06-04

农村民主政治(精选12篇)

农村民主政治 篇1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经济是否发展、政治是否稳定、文化是否先进涉及到我国整个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达到政治经济发展同步的目的,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1. 1农民民主意识不强,政治参与不充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当前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仍然偏低。民主意识薄弱,参与政治事务的热情不高,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不强。大多数年轻农民进城务工,只操心自己的工资收入,无暇顾及农村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等事务。

1. 2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为民服务意识差

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力量,对当前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使农村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村干部根据自己的喜好处理村务,不能很好地听取村民建议; 处理村民矛盾时,根据和自己关系的远近作为评判标准,不能实事求是。有的制度虽然写在纸上,但并没有真正落实。 有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政策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 3村民对村务信息了解甚少

由于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基层干部掌权,对村务公开度不够,使村民对村务了解模糊,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村务信息的公开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1. 4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民主需要法制作保障,当前制度不完备可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组织法》作为一部法律只是从原则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规定,具体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执行,必须用细化、完善的相关制度来保障。如在民主选举制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贿选、暴力威胁、暗箱操作等现象,使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落实不到位[2]。

2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 1基层群众文化不高,政治交流不充分

在农村基层社会中,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缺乏,没有切实有效的办学机制,导致有些村民想学习,机会却很少; 义务教育实施不好; 政策制度不完善,待遇得不到改善,使得大学生等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导致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2. 2村民参与协商地位不平等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想更好地协商交流,就必须保证每位参与者的地位平等。虽然给每个村民提供了平等机会,但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在协商过程中基层群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村干部自认为是领导在参与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协商地位不平等。

2. 3农村基层工作信息不公开

协商民主要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开展,而现实中村务公开并没有按照程序进行,大多数村务由村干部决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一些村领导认为自己可以做任何决定,也不愿意将村务公开,他们往往采用对村干部不利的事不公开,要群众出钱、 出力的事公开的原则,时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打消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2. 4基层群众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基层群众的责任意识淡薄,比如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些观念禁锢了人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责任意识,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由于处于农村基层的人们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民主权利的理解程度还不够,导致基层民众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3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协商民主路径的选择

协商民主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的实践,广大农民开始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管理自己的事情。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协商民主的途径,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意义,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发展。

3. 1宣传农村教育,提高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素质

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当前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要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做好: 解决好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确保农村享有必要的教育资源; 保障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在农村广泛开展夜大、电大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为基层群众补充科学文化知识; 继续鼓励大学生和各类技术人才到农村工作,协助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做好农村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低的状况。

3. 2发展农村经济,为协商民主奠定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意识也必然根源于经济水平,社会成员的政治心态也必然受社会经济水平、经济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影响[3]。要积极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产品多种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更要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上的应用,切实保障提高农民经济水平。

3. 3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协商民主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也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4]。这就必须把发展村民自治与依法治国方略紧密结合起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实现农村基层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5]。必须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形式、途径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参与[6]。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内容; 也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农村民主政治 篇2

基本成就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涵盖了除农村经济建设之外的全部内容。我省在如下几个方面是很突出的。

(一)民主选举,村委会选举实现了由“指定”到“海选”的跨越。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建立什么样的选举制度,由什么人以何种方式选举领导人,决定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我省1984年建立村委会。村委会选举自1990年到2005年,共进行了6次。这6次选举,一次比一次民主,一次比一次规范。1990年第一次选举,是由领导人和选举机构“指定’,候选人;1993年,第二次换届选举,采取由组织提名和村民联名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自1996年第三次换届选举起,我省村委会换届实现了由省政府统一部署,统一换届选举时间,大力推行直选(即海选),到2002年第五次和2005年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实现了“海选”,即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提名候选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并且,选举程序更加规范,如全面实行差额选举、严格控制流动票箱和委托投票、实行秘密划票、全面开展竞选等。民主选举在我省真正变成了现实。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全省村支两委干部共22.3万人,较上届减少了11万人。在22.3万名村干部中,50岁以下的占72;高中(中专)以上的占7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达5以上;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占62。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事业心强、有经营致富能力、作风过硬的“能人”被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队伍整体素质大为提升。在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省有一突出的亮点,这就是2004年5月30日在开福区湘粤村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电视直播,在全国首开先河,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好评。

(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议事决策制度。

1995年,我省召开了全省村委会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此后几年,我们逐步总结推广各试点县的经验,对村民代表的推选和产生、需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程序等进行了规定,对村务决策提出了“四符合”的要求,即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本村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符合长远规划。农村费税改革后,我省着重以“一事一议”为重点,致力于规范村务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着力增强村务决策的民主性;着力增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着力消除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行政化弊端,消除那些以村民觉悟低、文化水平低为借口,排斥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做法。2004年7月份起,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我厅在浏阳市、芙蓉区进行了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试点,试点历时1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对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村民自治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我省已有95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

农村民主政治 篇3

关键词:农村民主;民主意识;民主制度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156

近年来,我國的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许多农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村民会议决策、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制度,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村民参与管理村级事务和参加选举的政治热情高涨等。尽管如此,在农村政治民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够强

农民公民意识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进步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需要从两个基本方面推进: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之研究员曾这样讲到:“中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公民意识上面”。民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村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政治民主要求,积极参与有关村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自己对关于农村的发展建设的意见和想法。但是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许多村民在参与政治民主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害怕担责任,担风险,怕竞争,怕有不同声音,所以并没有真正地把自己当作政治民主建设的主人,法治意识淡薄,不敢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群体性事件得以爆发,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农村政治民主建设的发展。

二、农村政治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

首先,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在具体操作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民主选举方面,村民代表会议不是以提名票的票数多少来确定正式候选人的名单,而是以候选人的经济实力来确定;许多村在换届选举时没有设立秘密划票间;少数村存在人为增加委托投票来追求投票率的违法情况等。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决策权属于某个人,普通村民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决策。在民主监督方面,村民知道自己有监督村干部的权利,但是村干部不给也没有办法。其次,村民会议形同虚设。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有权对任何与村民利益有关的公共事务作出决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村民会议缺乏常设机构和专职人员,并且由村委会召集,因此并不能真正把村民组织起来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实际上成为村干部自治,村民被动地接受村干部的决定,“自治”变成“他治”。最后,村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政治参与不平衡性加剧和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村民的民主政治效能疑虑。如果一个村民认为村务应该都由村干部说了算,自己没有必要参与政治活动,那么他就难以有较高的政治效能感。

三、村委会和乡镇政府的关系、村“两委”关系问题突出

村委会和乡镇政府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需要指明的是,该规定并未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是“村委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里就存在“协助”具体内容的界定问题,“协助”意味着主体是乡镇政府,村委会处于辅助、帮助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的运作中,很多地方将二者的关系都变成了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村委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一般简称为“两委”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党的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该规定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地位,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行使领导权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其领导作用在实际的运作中发生了变化,出现党支部成为了村里的权力中心和实际领导者的现象。在实际运作中,“两委”有三种形式的矛盾:第一,村委会的领导地位远高于村党支部领导地位,村党支部的地位弱化。村委会决定村里的一切事情。第二,党支部的权力大于村委会的权力。这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党支部一直拥有绝对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而村委会没有权威,保持一切都是党说了算的运作模式。第三,村委会和党支部相互牵制,互不相让。双方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在实际操作中矛盾凸显,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参考文献:

农村民主政治 篇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民主中重要的一环,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政治社会的长治久安。进入新世纪, 特别是这十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村民收入的增长, 村民对政治民主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只有在新农村建设中, 紧紧抓住民主政治建设这条主线, 才能更好的协调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如皋市自2007以来着眼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 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先后选聘592名高校毕业生到村 (社区) 任职。这给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一) 基层党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现状分析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一直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无论是在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还是在军队的民主政治, 以及党内的民主, 都体现了党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视。

首先,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在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体现在村民自治上,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有序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就是村民自治,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其次,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决定的。我国的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起点比较低, 是在中国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农村实行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就有难度, 也会滋生许多问题。只要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真正的做好基层民主建设。

最后,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 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却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在基层民主政治中不至于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二) 农村自治委员会的现状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现实运行过程中, 村委会在发挥其职能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 发展本地区经济。在实际工作中,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村的集体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担负起带领群众致富的职责, 特别是在发展本地区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过程中, 村民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办理村内事务。在农村基层村务工作纷繁复杂, 村委会既要发展本村经济, 同时也必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 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政策性扶助和经济补贴都需要村委会做好落实工作。

第三, 团结村民,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基层民主政治推进的过程中, 需要广大村委会成员做好宣传工作, 并教育广大村民积极参加到基层民主中去, 关注选举支持党和政府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农村基层民主在很大程度大就是看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的选举和运行情况了。在农村基层农村的村民自治委员会的选举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有时会存在一些不符合程序的做法。但是在党和政府的一再重视下, 基层民主政治的进程还在继续向前推进。在农村基层,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需要。改革开饭三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文化面貌焕然一新。各个地区的经济都有了长足稳步的发展,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民主建设也适时的推进, 这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奠定政治基础, 也为社会和谐注入新的生命力。

其次,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作为我党我国的民主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新时, 期根据新要求不断积极推进基层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有益深化。

第三, 进一步将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使得民主理念得到普及。在基层民主推进过程中, 地方党委和政府是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相关法律积极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广大村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得到了法律教育, 一方面使得村民得到了法律和民主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使得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三、大学生村官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鲜力量, 同时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有着相当的积极和推动作用。通过对如皋市下原镇大学生村官和村民的实地调查, 大学生村干部的专业知识、人文关怀以及民主理念, 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现总结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 提高了基层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代表, 在高校的学习中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 理念先进, 思想丰富。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改变了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年龄结构, 这一方面对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带来新的工作方法和方式, 同时也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中去, 给这些组织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知识和工作方法, 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村官其中有许多都是党员, 所以在服务农村基层的过程中都是以村支部副书记的身份出现的, 在基层的支部建设中, 自然就得承当起相应的责任, 甚至更多的责任和任务。首先, 对村支部的选举做好宣传工作;其次, 推动村支部的党内民主生活;最后, 给村支部注入新鲜活力, 带动村支部学习党的知识和经济知识。

(三)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村委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的角色是村主任助理, 在村委会这一自治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 参与、宣传并监督了村委会的选举工作, 让选举更加透明, 程序更加合法;其次, 直接参加村委会的村务公开, 并起到监督作用, 对村委成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最后, 积极参加村务工作, 在日常的村务工作中, 处理群众问题时能够采取民主的方法, 使得民主理念在工作得以贯彻。

(四) 大学村官对村民的组织、教育、宣传作用

大学生村官通过日常工作, 宣传基层民主政治的政策, 特别是宣传村民会议相关知识的宣传。在事关村民利益和村集体的命运时, 能够积极推动村民代表会议的开展, 一方面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另一方面为以后解决问题树立了榜样, 同时也解决了村务工作中的许多阻碍和问题。同时通过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 提高村委会解决群众事情的能力和公信度, 对农村的信访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把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没有造成更坏的影响。

四、结束语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同时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存在着重要联系。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这也是我们党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机遇, 把两者结合起来, 同时注入大学生村官这一新鲜力量, 这势必对新农村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只要一批能够肯吃苦愿意扎根农村的具有服务意识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服务基层农村, 这对我们农村建设, 甚至国家建设都是非常有益且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潘维, 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6

[2]郭红冬, 韩玲梅.中国新农村建设:基于村官与村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3.

农村民主政治 篇5

——从农村基层直选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XXXXX大学XXX学号:XXXX

你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政治选举吗?你投过选票吗?这是在某大学一次科学社会主义课堂上的随机调查,结果是在座约200名学生中,只有不到20名学生举了手。即使在座的学生都早已年满十八周岁,但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利在他们身上似乎并没有得到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个。可见在大学院校的学生当中,公民的选举权利并不普及。

然而中国的农民在这方面似乎走在前面。早在1987年,就颁布实施了《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1998年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又进一步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并完善了直接选举的程序。不过现如今村委会选举的开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执行情况各地不一。按照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由上任村委会、村民小组或享有选举权利的村民10人以上联名提出,村民委员会正式候选人经充分酝酿,根据多数选民意愿决定,再由村民或2-

有落选村委对当选村委的漫骂、报复,也有为当选而打击竞争对手的,在某些地区因为选举甚至引发流血事件。

第四是上级对基层直选的干预。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存在,上级的干预从最开始的明目张胆逐渐变得隐蔽起来,比如同时推出一个强势内定候选人和一个“陪衬”,“陪衬”一定是平时默默无闻,没什么能力的,肯定选不上。更有甚者,完全无视村民选举结果,直接任命未通过选举的人员。

最后,农村基层直选还有个参与程度的问题。有些村民认为选举投票耽误时间又没什么用,选谁都一样,有那功夫还不如锄半垧地。再一个就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导到村内只剩下些“386199”部队,导致村民参选率过低。另外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利如何保障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农村基层直选所暴露出来的这些弊端,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完全解决,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村民选举权利的行使。《人民日报》2010年1月20日《民主政治周刊》高调报道了吉林省梨树县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海选”,并称农村开始实践的村民委员会“海选”为“中国基层民主之路”。这是一件中国推进中国民主化道路了不起的一个事件。1992年底村委会开始换届选举。在领导班子团结、具有共识、权威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所谓换届选举通常只是一种过场的仪式,至少这是中国官场实践的一个惯例。然而平安村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恰恰遇到了“情况”,而变得不平安起来。据被访者4-

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政治体制改革”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有涉及,但相关表述基本以“积极稳妥推进”和促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协调发展为主。分析人士和与会代表委员们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释放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信号。

综合以上观点来看,中国的民主政治改革取得了可以肯定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实施改革,完善基层选举方法和制度,保障每位公民的选举权利能得以正确行使,为最终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关键一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题论文:

你怎么投的选票?

——从农村基层直选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民主政治造就恭谦的政治家 篇6

这种心情与态度,就是政治家应该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

马英九在选举中取得大胜,按照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他应该是最牛的政治家,他的心情应该是终于君临天下,不可一世。然而,他在发表胜选感言时偏偏表示:他要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

他還正面承认他的对手党民进党对台湾民主的贡献,赞扬他的对手谢长廷拥有“政治人物应有的风范”,并表示执政后准备将民进党的部分政见纳入考量,而不是像王朝循环中新朝对前朝那样要全面、干净、彻底地消灭其残余势力,消除其残余影响。

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并且长期一党独大的老牌政党,是现代威权体制在中国的始作俑者。然而国民党党主席吴伯雄在胜选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保证,国民党绝对不会再“一党独大”,并愿意接受台湾人最严格的监督。胜利之后是庆功的时候,吴先生却在第一时间表示,国民党会谦虚面对民众,要检讨自己,感恩于选民的嘱托与期待。传统上,取得政权意味独占江山,这是在分赃争夺战中取得莫大的胜利。而吴先生更把选举结果看成选民更换了嘱托,看成要挑起重担。理应,胜选者就是未来的领导者,然而吴先生表示,“我们向上苍祈祷,保佑台湾与民众,希望上苍领导我们,越过越好。”作为信奉天道自由主义的人,我格外欣赏吴先生的话。这也说明,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仍然可以找到超验价值的涓涓细流。

落选的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先生,不是像传统的政权争夺战中那样负隅顽抗、诋毁对手,而是坦然承认选举结果并恭喜获胜的马英九和萧万长,并号召民进党的支持者接受选举结果不要抗争。这种争夺双方互相称赞对方的情形,是中国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在中国历史上,有的只是言词上往死里骂,在行动上往绝里杀。

为什么这对立的双方,当事的三位政治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恭谦的态度,没有傲慢,没有怨恨?是什么把政治家们都改造成这样?答曰:是民主政治。从人类的文明上看,宪政民主的最大功劳就是完成了对政治家的驯化,把桀骜不逊、不可一世的政治强人改造成谦卑、感恩的政治家。不允许对手存在的政治,不是文明的政治;不愿夸奖对手的政治家不是体面的政治家。所以,他们都是文明、体面的政治家。民主政治下,政治家必须谦卑,因为对权力有约束;必须感恩,因为选票有力量。正像一位网友写到的,为了选民手中的这一张选票,“政治家们不得不走到民众中间,阐明政纲见解。为了这一张选票,政治家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接—个的质疑和问题,力求民众满意。为了这一张选票,政治家们不得不四处扫街拜票。昔日高高在上,威仪四方的官老爷们,原来跟街头的商贩们并无二致。只不过,他们兜售的是政治,如果民众不喜欢,他们就失去了市场,甚至得去喝西北风。”

所以,权力不受约束、选票没有价值的地方,就没有谦卑感恩的政治家,只有高高在上的霸主。

马英九等新型政治家在大中华的出现是台湾民主政治的逻辑产物。在民主政治下,做政治家是他们自愿的选择。既然选择了政治家作为自己的志业,就应该忍民众的辱,负公务的重。只能要求自己,而不能要求别人;只能限制自己,而不能限制老百姓。政治家对老百姓,最大的美德就是委曲求全。只有弯曲自己,才能成全万民。

在民主政治下,理想的政治家应该在政治上不与民争高低;在道德上不与民争是非;经济上不与民争货利。政治家越是感恩谦卑、忍辱负重,给无辜民众造成的伤害就越少。政治家和官员的腰杆是弯的,民众的腰杆才能直起来。

所以,在民主政治下,感恩的执政者有福了,因为他们顺应了道;谦卑的执政者有福了,因为他们光大了德!

农村民主政治 篇7

波兹曼认为:“电视具有极强的霸权性, 极为不利于民主的发展, 这并非是对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重复, 波兹曼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他告诉我们, 构成社会的个人无法对任何新的流行传播形式保持漠然。”第一个被电视所冲击的媒介便是收音机, 但它并没有消身匿迹, 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变得更加隐蔽, 走进了人们只方便用耳朵来倾听的地方如汽车里。电视则取代了它在家庭中的位置。其次是书籍。书籍, 它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 虽然电视的力量很强大, 但它也不会改变纸质媒介的传统力量。人们在阅读的时候, 往往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思绪可以尽情地驰骋, 想法可以尽情地表露, 但电视它以丰富的画面让人们沉浸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 对于真实世界的重视会不如以往, 并且有些重大的事情也用轻松化的方式出现, 这使得娱乐、严肃之间的界限很模糊。电视刚刚出现的时候, 因为比较稀少所以经常是大家在一起观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电视的时候也不例外。大家往往都各抒己见有利于推动民主建设。但随着电视的普及, 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电视, 人们不在聚在一起观看, 而是一种单个家庭的个人行为。在电视的引导下, 往往将已经形成价值观传输给观众, 这样很难有意见的形成, 大家不再在一起讨论, 公众无法通过电视就社会的普遍利益问题形成公众舆论。

二、电视不能推动民主进程的实践依据

(一) 调研准备

1.关于本研究

李永健、严思懿在《电视媒介对农民政治民主素质影响的调查——以山东胶州及枣庄为例》中认为“电视媒介在向农民这个广大的受众传播政治民主知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电视媒体, 农民得到了指导, 有了政治参与的愿望, 争取政治参与的机会” (2) 。在本研究在受众选择和研究方法相类似的文章中, 几乎所有的国内文章认为电视对农村民主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对比国外的一些研究结论, 怀着一些疑问和困惑对本研究提出了大胆假设, 也就是完全背离国内大部分同类型研究, 假设电视不能推动民主发展, 于是着手设计和研究该议题。

2.调研区域的选取

本研究通过对红岘子村入手, 进行研究。共100份问卷均被发往该村村民手中。

3.调研对象的抽样

总体:红岘子村全体村民

要素:村民, 即为长期居住在该地区的农业人口, 包括常年外出打工者。

4.信度和效度分析

实地研究的效度较高, 样本人数较多, 且比较有普遍性。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研究的问卷调查样本通过笔者发放和回收, 共发放自填式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100份, 调查对象为该村村民, 其中男性占56%, 女性占44%由于被调查对象的身份、年龄、工作等的差异, 肯定会导致一些误差, 但不影响调查结果。

1.电视没有促进村民观念的改变

据调查问卷显示, 每家的电视普及率是比较高的, 几乎家家至少有一到两台电视机。调查还发现, 84%的人愿意看一些轻松的电视节目, 而对于新闻类、法制类的严肃节目则缺少兴趣。93%的用户几乎每天只看电视剧而且城市中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他们反而没有兴趣, 有8份问卷显示答卷人是女中学生, 并且喜欢看都市言情剧和魔幻剧。在走访过程中, 笔者故意打开电视在村民家中看电视, 发现很多人对访谈节目没有兴趣。

2.电视有没有推动村民进行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 小的方面是指关注时事政治;大的方向是指通过合法的方式直接参与其中。有73份问卷显示他们并不知道是谁、又是通过哪种合法途径成为领导干部的。访谈中很多人透漏乡政府的干部人员庞杂且多是关系户。调查显示, 没有人知道当自己的利益受损后该去找谁解决, 而且当问及记者是否会为他们的利益说话时, 92%的人认为记者是没有用的。

3.电视没有促进村务决策民主化

统筹兼顾并结合多方的意见建议, 减少决策失误, 提高决策透明度, 科学度。但是, 电视节目因为时效性、实用性、针对性差, 从而不能促进村务决策的民主化。但是该地区的电视内容往往只是无关痛痒的电视剧和模板式的新闻节目, 缺乏时效性、客观性和参与性。和李永健、严思懿等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山东胶州及枣庄的调查研究认为电视推动了民主进程正好相反, 本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电视并没有推动农村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三、网络正在推动民主进程

互联网的影响力, 远远大于任何媒体。它信息量大、简洁方便的优势成为人们的首选媒体。近几年来, 互联网的作用大大加强, 因为有了互联网, 可以让我们听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 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有这样一个宽广的平台, 自由的平台, 让各种声音一起发声, 这样, 无形中便会推动民主建设。互联网与广大的网民绝对是推动中国民主建设的两把利器。

四、结语

归根结底, 电视只是一种媒介, 一种渠道。相比之下, 网络的民主性就高于电视, 其兼具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的特征使得网络成为了迅速围观并集合意见的工具, 虽然网络是新媒体, 但它的作用恰恰是犹如古代广场的原始功能一样成为了实现民主途径的有效平台。即使如此, 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国家对于网络的监控与言论自由的限制。可以说现存政策对媒介的属性实施了一种隐性收编, 即便这一媒介具有民主性, 某些政策可以让他的民主属性丧失殆尽。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也许美国的电视发挥出的民主作用强于伊朗的互联网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本论文研究持续时间较长, 在NGO的积极协助和运作下, 调查研究一年多后, 通过取样化验, 收集证据, 最后已经和当地政府达成口头协议搬迁所有工厂, 并于2012年8月下旬全部停工。

参考文献

[1]201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永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制度 篇8

【真题回顾】

1. (2013·江苏政治卷·16) 随着微博、微信等的广泛使用, 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日益快速、便捷和多样化, 其参政、议政的效果和能力也得以快速提升。面对“微时代”政治生态发生的巨大变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

(1) 坚定理想信念, 保持党的纯洁性 (2) 引导社会舆论, 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3) 完善执政方式, 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4) 关注民生民意, 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

A. (1) (3) B. (1) (4)

C. (2) (4) D. (3) (4)

解析:题干没有涉及理想信念, 也没有涉及党的纯洁性, (1) 不符合题意;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不履行国家职能, (2) 不符合题意。面对“微博、微信”的新方式, 中国共产党应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3) 符合题意;由材料中有效信息“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 指向要关注民生, (4) 符合题意。本题选D。

2. (2013·新课标Ⅰ卷·18) 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 来自网民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入选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 并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给了全体政协委员作为参考。部分网民还应邀参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 旁听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1) 是政协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体现 (2) 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3) 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4) 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我国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与管理, (2) 错误;仅仅依靠一项制度, 就能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 (3) 夸大了作用, 况且材料的做法主要不是讲民主监督, 主是讲民主决策。上述做法有助于政协委员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 (1) (4) 正确, 本题选B。

3. (2013·上海政治卷·8)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理应获得尊重。对此, 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1) 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2) 尊重各民族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3) 尊重各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4) 尊重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解析: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能享有自治权利, (4) 错误。 (1) (2) (3) 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表现, 本题应选A。

4.[2013·新课标Ⅱ卷·38 (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泣, 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 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 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 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 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 34%的家庭收入增加, 户均增加7 125元, 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 户均减少10 409元, 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 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 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 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 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 请结合材料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析:审读本题的设问可知, 本题的行为主体是省人大代表, 履行的职责是“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行使提案权) , 试题要求分析的对象是“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因此, 回答本题首先要概括材料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其次, 既然是向政府提建议, 所提建议就必须是政府职能范围内能够解决的。

参考答案: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偏低, 应提高补贴标准, 完善补偿机制。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 应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部分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 并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 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考点精讲】

1.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权力源于人民。

(2)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3. 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

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

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党的领导与政府履职

5.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2)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

6. 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

7.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原、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区域: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不是各民族聚居的地方, 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 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是自治地方) 。

核心内容:自治权。

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

8.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应试策略】

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试题主要涉及两个主体 (人大、人大代表) 、两种制度 (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复习时要特别关注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法律、决定, 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具体事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及其行使职权的情况,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人大代表的活动情况等, 并运用有关理论对上述热点进行分析。

有关政党的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地位、执政方式, 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 人民政协的职能等。要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来理解相关理论,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定、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先进党员典型等内容, 需要我们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其中的政治生活道理、探究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

民族与宗教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主要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几个考点。复习时要关注国家及各省援疆、援藏的举措, 民族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 并运用相关知识概括事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创新演练】

1.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针对当前房价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 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的基础上, 形成了正式提案, 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在这一过程中, 你履行了人大代表的

(1) 决定权 (2) 表决各项议案权 (3) 提案权 (4) 质询权

A. (2) (3) B. (1) (3)

C. (2) (4) D. (1) (2)

2.有人说:“允许”你们议论、讨论、争论, 这就是“民主”, 然后由“我”来拍板, 这就是集中, 事实上, 民主只是集中的参考。这一观点错误在于

(1) 否认了集中是以民主为基础 (2) 决策必须集中反映人民的意志 (3) 承认发挥民主有利于科学决策 (4) 混淆了个人意志和人民意志关系

A. (3) (4) B. (1) (2)

C. (1) (4) D. (2) (3)

3.2013年7月21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考察。卷裤腿、打雨伞, 冒雨考察武汉新港, 习总书记再一次以其亲民、务实的形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工作餐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配备, 只点家常菜, 不上酒水, 只住16平方米的农家小屋, 以身作则践行“八项规定”。习总书记展现的亲民、朴素作风体现了

(1)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 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 (3) 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 奢侈之风难以控制, 中央领导不得不带头

A. (1) (2) B. (2) (4)

C. (1) (3) D. (3) (4)

4.2013年6月26日, 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 数十位无辜群众伤亡, 其中包括多位维吾尔族群众。“6·26”暴恐案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不得人心。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这说明

(1)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2) 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3)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5.莫言《生死疲劳》的书名来自佛教经典, 莫言认为, 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 是真正的宇宙意识, 人世中许多纷争, 在佛家的眼里, 是毫无意义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佛教思想的指导作用

B.宣传佛教教义能够促进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C.弘扬宗教精神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D.应该支持群众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6.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材料二2013年8月5日, 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政治发展报告 (2013) 》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使人民享有广泛而充分的人权, 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阅读材料,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 我国是怎样从制度上满足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需要的?

参考答案:

1.A针对当前房价提出提案草案, 人大代表在履行提案权, (3) 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 参会人大代表行使表决各项议案权, (2) 正确。 (1) 是人大的职权; (4) 材料未体现。

2.C材料中的观点割裂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把“我”凌驾于民意之上, (1) (4) 符合题意。 (2) 观点正好与材料观点相反, (3) 观点材料没有体现。

3.C习近平是党的总书记, 也是一名普通党员, 党员干部“亲民”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 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3) 正确。 (2) 材料未体现;中央领导带头保持朴素作风, 其原因不是因为奢侈成风, (4) 错误。

4.A“6·26”暴恐案表明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依然存在, 处置和平息了该案件, 并不意味着此类案件不会再发生, (4) 错误, 本题选A。党和政府果断采取措施, 体现了 (1) ;“6·26”暴行不得人心, 体现了 (2) (3) 。

5.D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主张无神论, 佛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是与科学精神相对立的, A、B、C错误。D正确说明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意思。

6. (1) (1)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才能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为了增强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享有广泛而充分的人权。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能够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 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 (1) 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 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浅谈我国民主政治中的协商民主 篇9

一、我国协商民主的传统文化渊源

“协商民主”并不是中国政治发展中出现的概念, 而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民主理论对选举民主局限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发展而来的。自毕塞特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后, 西方学界对这一研究领域开始了深入的关注与探讨, 协商民主也由此成为了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尽管“协商民主”在中国是舶来品, 但政治协商和决策洽谈等民主协商的形式和西方协商民主的精神要义和社会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的历史实践中都以带有中国特色的形态存在着。

有学者提出每一种民主都要有其适应的文化背景和资源。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新掀起的民主理论和模式也有其特有的时代文化背景。而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和发展土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容易找到“和”、“合”和“中”的思维影子, 体现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观念便是重和、贵合。孔子有语:“礼之用, 和为贵”, 孟子强调“人和”重于一切, 儒家的《周礼》也强调“以和邦国, 以统百官, 以谐万民”,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儒家对“和”、“合”的重视, 其重点强调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协同, 此外, 《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天下大同政治理念, 都为中国近现代的民主协商和协商民主实践与发展提供了精神价值和文化资源。近现代的张岱年先生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以贯之的东西——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梁漱溟先生也认为“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 为其根本精神”, 程思先生更是直截了当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为“中华和合文化”, 从此种种, 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政治社会有着源远的强调共济、协调、互补、和谐共事的协商民主文化资源, 这些都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二、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中的价值与定位

我国民主协商的形式与实践早已存在, 自西方协商民主概念传入我国以来, 在中共的重要文献中也多次提到, 但像十八大这次鲜明地提出和重视其在政治发展和改革中的作用还是首次。西方语境下的协商民主与中共提出的协商民主, 在遵循的理路和原则上虽然还有着差异, 但都重视多元主义、平等与理性, 都重视公共利益与公民社会的参与, 正是这些特质, 使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期待, 也决定了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中的价值与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同质一元化社会结构正迅速走向解体, 取而代之的是异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的分化、组合与流动加快, 人们的利益关系与矛盾也日益复杂, 不同社会团体与阶层的物质利益与政治利益诉求日益增强与多元化,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仅靠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不完全协商民主与社会控制显然不能实现多样化的社会利益与意见整合。协商民主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是相适应的, 其主张社会多元主体的平等对话, 重视协调商谈机制的有效建构, 支持社会多元力量的政治参与, 争取公共利益的合理整合与最大化, 所以, 协商民主可以克服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冲击, 可以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进路与空间。总而言之, 协商民主将在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彰显其价值。

三、发展新时期的协商民主

中共曾在2006年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指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中共十八大再次标题式地在报告中强调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我国不仅具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 也具有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社会基础, 再加之中共对协商民主的再认识, 协商民主将是中国十八大后政治发展与革新的新的路径选择。

中共十八大重申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再次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提出了改革人大制度的新举措, 这体现了中共发展与完善代议民主的努力。人大制度的改革离不开对人大代表自身素质能力要求和联系群众沟通机制的改革, 而这些都需要人大代表议政协商等协商民主能力的发展, 需要构建人大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关系, 总体而言, 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取向。

我国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公民基于利益诉求的政治参与的活跃, 为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基础。要创新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 首先要在城乡社区积极推进居民、村民自治, 基于协调商谈、多主体参与、多利益整合基础上建立民主规则与程序, 把居民、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落到实处, 近年来各地基层发展起来的民主恳谈会、市民论坛等就是较为成功的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要创新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 还要注意考征基层民主协商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参与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协商的可发展性与公正性等, 否则基层协商民主只会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高建, 佟德志.协商民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

中国民主政治形式和政治体制改革 篇10

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 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并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看, 选举民主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民主形式。但是, 选举民主也有一些不足, 譬如我们只能选举少数人来代表大多数人行使公共权力, 如果缺乏必要的协商和监督, 很容易让少数人的决策变为多数人的意愿。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协商民主的核心是协商, 体现的精神是理性的个人和组织能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只有有了选举民主, 有了公民对代表的授权和控制才能确保协商双方在主体上是平等的, 只有保证了协商各方在主体地位上的平等, 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的协商。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的两种重要民主形式, 深刻认识这两种民主形式, 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发挥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作用,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 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 只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 才能更好的拓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二、从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走势

2006年2月, 中共中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里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 这一重要论述告诉了我们,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是通过“选举+协商”的形式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这样的民主政治制度, 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我们正在努力探索, 如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选举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1. 中国的选举票决民主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这种完善和发展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公民自治组织的范围内, 直接选举将进一步完善;二是在其它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政权和部门, 将扩大差额选举, 并且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三是在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中, 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

2. 中国的协商民主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这种完善和发展, 首先是充分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重要的民主政治形式, 推动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和海内外华人委员参与有效的民主协商;其次是逐步完善各级政府主动实施的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再次是进一步发挥各人民团体在民主协商中的作用。

三、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

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笔者认为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围绕如何保证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展开。

1. 进一步落实、完善选举制度, 使人民的权利更好的运用。

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选举制度是宪政体制的首要组成部分, 民主选举是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和依据。从1997年十五大到2007年十七大, 三次大会的报告都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列为我国人民民主的四个内容和程序, 其中民主选举居首, 也就是具有第一要义。因为选民只有享有选举人民代表和主要官员的决定权, 才能进而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而各级人民代表和负责官员只有真正由选民选举产生, 才能切实为选民的福祉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并接受选民监督, 完全对选民负责。政府官员要做到权为民所授,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

当前落实选举制度, 最重要的就是要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在国外, 很多国家总统都由直接选举产生, 因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能体现民主。中国应有步骤、不失时机地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直接选举的对象不仅包括各级人大代表, 还应包括政府主要领导人。我们要尽快转变观念, 真正尊重人民, 让这一制度尽早进入实际操作。

为保证选举的公正和有效, 应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候选人提名制度并引入候选人竞选制度。没有差额的选举, 不是真正的选举;没有竞选的差额, 不是真正的差额选举。

2.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现人大对政府的有效监督

减少代表人数, 延长会期, 实行代表专职化, 并保证政府官员不得兼任人大代表。一是减少代表人数。实践证明, 代表人数和民主决策具有重要相关, 没有一定人数不能体现民主性, 但并非人数越多越民主, 超过适宜规模的人数增加反而削弱代表团科学的民主决策性能。由于代表太多, 只能将许多应该大会讨论决定的问题, 变为代表团小组讨论, 不仅增加会议费用, 而且不便地区间相互交流。二是延长会期。我国人大会议的会期, 无论与国外议会会期相比, 还是与目前人大发挥职能的需要相比, 都显得偏短。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方式有根本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只有开会才有权力能力, 不开会就没有权力能力, 人大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 是通过开会体现出来的。立法过程既然是一种集体民主的议事活动, 是充分发扬民主、表达和汇集民意的过程, 就必须有相应的时间予以保证。如果会期时间过短, 立法者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来不及认真仔细地研究、分析和讨论法案, 匆匆付诸表决, 或者通过或者否定, 往往会导致草率立法。草率立法不仅影响立法质量, 而且从实质上表明立法机关无关紧要, 其结果很可能使立法机关充当橡皮图章的角色。只有充分的讨论和争论,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的价值, 进而在最具科学性的判断之下, 做出符合多数人意愿的选择。这就需要时间, 没有时间保证, 就无法使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 适当的会期, 是人民代表大会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当然, 会期的延长必然要求实行人大代表的专职化。三是实行代表专职化, 并规定政府官员不得兼任人大代表。当前我国的人大代表多为兼职, 他们多为各行业的先进代表和模范, 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务, 很难保证时间去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各地人大代表中相当一部分为政府官员兼任, 政府官员兼任人大代表, 造成人大对政府监督的困难, 这在源头上影响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 不利于发扬民主。唯有实行代表专职化, 才能真正发挥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作用, 否则每年付出高额的会议成本, 却未必取得相应效果。公民被选举为人大代表后, 应辞去其原工作和职务, 专司人大专职代表职责。

3. 提高政治宽容度, 营造积极参政、议政的政治氛围。

“脸谱”改变美式民主政治 篇11

奥巴马是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政客。

他虽然已经入主白宫两年多,但仍然“不安分守己”,经常做出一些令他的政敌难以理解的事情来。4月4日,奥巴马合弃传统的电视媒体,通过网站及电邮发布视频的方式,向全国民众宣布他竞选连任的消息。

奥巴马竞选委员会在网站上发布视频宣布:“我们现在以这种方式宣布竞选连任,因为我们所信赖的政治,不是来自昂贵的电视广告或豪华表演,而来自您们这些一个一个街区的组织,来自与邻居、工人及朋友的交谈。”

于是,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成为了美国人参与政治活动的最重要平台。

“奥巴马效应”

显然奥巴马更懂得年轻人的心,也能跟上年轻人的潮流。2008年竞选时,奥巴马就随时拿着他心爱的黑莓智能手机,因为这款手机不仅可通话,还能随时上网并收发电邮。进了白宫,出于安全考虑,对手机有种种限制,为此他深感身为总统,没有平民百姓自由,并抱怨白宫科技落伍,很多新玩意民间有了,白宫出于安全考虑却不给用。对苹果推出的iPhone,他也非常心动。

不过,奥巴马毕竟是白宫新主人。在他的推动下,白宫迅速跟上时代新潮流。年轻人风行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不仅奥巴马个人有账号,白宫官方也有账号。Facebook在台湾译为“脸书”,中国大陆非官方译为“脸谱”。奥巴马私人的“脸谱”吸引了2000万粉丝,白宫官方网站也有97万多粉丝。白宫的网站还推出手机网站。

4月20日,奥巴马到加州竞选,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参加“脸谱”总部举办的市民会议,再次显示他对社交网站的器重。他先录制30秒的视频预告,放在白宫的官方“脸谱”网站及YouTube网站上。48小时之内,就有近3万人回复。竞选助手又通过Twittr发出短讯,同时放在白宫博客上以吸引更多人气。竞选活动通过“脸谱”网站实况转播后,视频放在网站上,方便选民随时上网观看。

奥巴马在市民会议的开场白中声明,他之所以选择在“脸谱”总部通过“脸谱”网站举办市民会议,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现在通过不同的媒体获取信息。很明显,大家所共同构造的,就是要使人们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如何互相联系的方式产生革命。

他说,好的政治,是要使民众获得信息并参与其中。而“脸谱”所做的,不是一个单向的谈话,不仅他可以面对民众讲话,民众也可以对他讲话,这就是互相交谈与对话。他认为,“脸谱”为他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场所。

正如奥巴马所说,“脸谱”与其他社交网站和传统电视的重要区别,在于电视传播是单向的,只能总统对民众讲话,民众不能与总统对话,而社交网站则可以互动,总统可以立即得到不同的反馈,听到不同的声音。不仅可以在现场互动,还可通过网络,与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民众互动。

很显然,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少壮派在利用社交网站等新媒体方面,走在保守的共和党前面。不过,共和党方面也在奋起直追。共和党的新星、阿拉斯加前州长佩林也仿效奥巴马建立“脸谱”和Twitter账号,并已经有了290万粉丝。共和党大佬罗姆尼(Mitt Romney)4月12日宣布竞选总统,也通过YouTube和“脸谱”播放视频,并利用推特吸引人气。他的“脸谱”粉丝,也已经有近85万人。

华裔议员“围脖”角力

美国媒体评论说,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对社交网站的依赖程度将是空前的。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在极力争夺网络阵地,因为保守的共和党和茶党以及越来越多的老年选民也开始参与社交网站的活动。

可以说,如今的美国政坛,不会上“脸谱”、不会用手机发送Twitter的,已经相当罕见了。美国首位华裔女性联邦国会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告诉《世界博览》特约记者,她有“脸谱”、Twitter及YouTube账号,她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期更新信息,通过这些社交网站,结交更多朋友。她的“脸谱”已经建立一年多,目前已经有数千粉丝。Twitter账号建得晚一些,现在正在成长中。

她说,她通过这些社交网站,与不同年龄及背景的选民联络与沟通。社交网站为她提供了与不同选区选民沟通并回答他们问题的直接途径。例如,几个星期前,美国国会两党对预算的分歧,导致美国联邦政府面临关闭的危险。有一位选民通过“脸谱”问她,如果政府关门,国会议员是否还能照样拿薪水。她说,“脸谱”为她提供了一个立即答复选民的途径。她告诉这位选民,她认为如果政府关门,国会议员应该放弃他们的薪水。她本人向这位选民承诺,如果政府关门,她如拿到薪水,会捐给慈善机构。

赵美心说,这只是社交网站为选民与民选官员所提供的开放、透明及接触途径的一个例子。在国会辩论某个重大问题时,她也会通过“脸谱”和Twitter发表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让选民了解她的立场,并希望选民通过Twitter和“脸谱”向她提出反馈,表达选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是她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州议会众议员伍国庆(MikeEng)告诉《世界博览》记者,他通过“脸谱”发布新闻稿及照片,与选民沟通,同时通过“脸谱”与社团组织联络。

他说,他有“脸谱”和Twitter账号。现在他的脸谱已经有2000多粉丝,而且粉丝人数每天都在增加。

伍国庆说,他和他的工作人员定期更新网站内容。现在这两个网站已经成为他向大众及追随者发布消息、告诉他们州议会内发生什么事情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了解选民对某些重大问题有何看法的重要窗口。

关于社交网站对美国政治及选举会产生何种影响,伍国庆认为,社交网站会吸引年轻人更多参与政治活动与选举,因为年轻人习惯于使用这些新媒体。他说,奥巴马和其他政界人物已经成功地运用社交网站推销自己。社交网站也是政治人物筹款的新途径。

政治人物及候选人利用传统媒体做宣传时,是有针对性的。传统媒体往往根据经验来选择地区或某一性别与年龄层的选民做广告或发消息。南加州大学教授布拉克雷3月在悉尼举办的澳大利亚付费电视与广播协会年会上发言说,社交网站给传统媒体提供一条有关受众喜欢什么新闻的直接途径。她说,随着今后5年社交网站的继续发展,媒体如何针对受众的方式势必发生变化。她认为,社交网站将对传统媒体发生转换性的影响。

此外,以往对社交网站不屑一顾的传统媒体,现在开始放下身段,从社交网站寻找新闻。更多传统媒体引用社交网站的消息,或通过社交网站发掘线索。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篇12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治协商,意义

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很多研究人员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协商民主属于一种民主治理的重要形式,其强调公共利益的互相理解和责任,可以有效回应多元文化社会的核心问题。当前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文化呈现多元性,这种特点导致的最大危机是公民的对立和分裂,而协商民主则是有效消除这种对立的治理途径。

一、协商民主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决策的合法性。政治决策需要获得民众的认同,才能在确保合法性的同时进行实施。协商民主合法性不仅要考虑多数人的意愿,同时还要考虑集体的反思,这种反思要建立在尊重实践和公民道德的基础上。首先,要确保受到决策影响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决策中,政治讨论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人具有优先权。其次,决策需要在公民代表的讨论以及争论中形成,他们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具有超越局限以及个体利益的优势。最后,决策形成的政治核心是说服,并非强制。

(二)促进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首先,构建协商民主对整体提升公民素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政治成员之间在政治讨论和政治决策时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树立整体意识,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既考虑自己的观点也要融合对方的优势,化解公民对立和分裂情绪。其次,协商民主可以促进公民形成良好的责任感,每个公民都是社会成员,都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因此,就有承担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责任。最后,当前社会问题是公民素质个性化,文化水平层次化,思想信仰多元化,道德水准差别化的特定时期,通过协商民主可以缩小、减少、平衡这些社会问题,促进公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升公民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信任基础。

(三)促进权益政治转变为公益政治。随着政治规模、国家角色的变化,以往技术官僚以及代议民主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出现的问题,其已经不能真实体现政治的理想。而通过对话达成政治共识、促进公民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实现社会以及经济的共同发展,保证每个公民都会因此受益是协商民主的目的,其强调公民通过平等对话参与到决策中,强化每个公民的责任,改变以往重视自由而不注重平等的形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权益政治向公益政治的快速转变。协商的过程同时也是民主中对自利道德以及个人主义的修正。

二、政治协商的实践意义

政治协商可以发挥少数民族、社会各界、人民团体以及民主党派的优势,其共同参与到政治决策的制定中。政治协商行为主体主要由社会各界、各个团体、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以政协会议的形式,由执政党倾听各个群体的愿望和诉求,通过会议形式反映民意,表达群众的利益需求。通过这种体制渠道,能够及时畅通地向决策部门反映群众的诉求和利益需要,进而使决策部门能够客观地根据有关诉求协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三、协商民主角度下的政治协商

(一)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理论范式。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建设中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其次,协商民主主要强调政治参与人员的平等,而参与政治协商的主体中,是各界代表、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以及中国共产党,前者是制度决策的参与者,而后者则是执政党。再次,协商民主强调参与主体的理性以及平等对话,通过妥协、反思以及对话的形式达成利益共识,而在政治协商中,由于地位存在差别,起主导作用的是执政党,其他代表和党派作为参政党,起辅助作用,其主要是发挥建议和咨询等功能。最后,协商民主重点强调民主的广泛参与性,其制度形式呈现多样化,而政治协商则主要强调社会团体、党派以及阶级的代表性。

(二)两者之间的亲和性。首先,两者都以公共利益为最终诉求。协商民主强调要以公共利益为重心,妥协和转变个人以及团体利益,而政治协商的参与主体是社会代表、团体以及党派,其政治目标是建立和谐、文明、民主以及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其次,两者都强调受到决策影响的群体都享有参与决策的权利,都承认利益群体因为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偏好和利益倾向,两者都可以促使不同的利益人员以及利益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决策。再次,两者都认为参与决策的过程是妥协和讨论的过程,认可共识对决策的作用。最后,两者都倾向对政治权利进行制约。协商民主通过平等对话为行政自由设置障碍,构建和完善规范的行政体系,而政治协商主要通过民主监督的形式,各个党派和团体与执政党形成互相监督,通过这种形式,保证权力服务于人民群众。

四、结语

理清协商民主和政治协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政治领域需要面临的话题。两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协商民主是对政治协商的一种压力和完善,通过协商民主反思当前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公共利益为最终诉求,继而促进合法决策,是发展和完善政治协商的全新视角。

参考文献

[1]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J].学习与探索,2007(2):85-91.

[2]王庆五,王金水.协商民主:从政治协商到国家层面的基本民主制度建设[J].江海学刊,2014(1):208-214.

上一篇:贮藏期病害下一篇:北京城市道路绿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