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共11篇)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1
一、电视对于传统媒介的冲击的同时不利于公共舆论的形成
波兹曼认为:“电视具有极强的霸权性, 极为不利于民主的发展, 这并非是对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重复, 波兹曼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他告诉我们, 构成社会的个人无法对任何新的流行传播形式保持漠然。”第一个被电视所冲击的媒介便是收音机, 但它并没有消身匿迹, 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变得更加隐蔽, 走进了人们只方便用耳朵来倾听的地方如汽车里。电视则取代了它在家庭中的位置。其次是书籍。书籍, 它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 虽然电视的力量很强大, 但它也不会改变纸质媒介的传统力量。人们在阅读的时候, 往往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思绪可以尽情地驰骋, 想法可以尽情地表露, 但电视它以丰富的画面让人们沉浸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 对于真实世界的重视会不如以往, 并且有些重大的事情也用轻松化的方式出现, 这使得娱乐、严肃之间的界限很模糊。电视刚刚出现的时候, 因为比较稀少所以经常是大家在一起观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电视的时候也不例外。大家往往都各抒己见有利于推动民主建设。但随着电视的普及, 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电视, 人们不在聚在一起观看, 而是一种单个家庭的个人行为。在电视的引导下, 往往将已经形成价值观传输给观众, 这样很难有意见的形成, 大家不再在一起讨论, 公众无法通过电视就社会的普遍利益问题形成公众舆论。
二、电视不能推动民主进程的实践依据
(一) 调研准备
1.关于本研究
李永健、严思懿在《电视媒介对农民政治民主素质影响的调查——以山东胶州及枣庄为例》中认为“电视媒介在向农民这个广大的受众传播政治民主知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电视媒体, 农民得到了指导, 有了政治参与的愿望, 争取政治参与的机会” (2) 。在本研究在受众选择和研究方法相类似的文章中, 几乎所有的国内文章认为电视对农村民主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对比国外的一些研究结论, 怀着一些疑问和困惑对本研究提出了大胆假设, 也就是完全背离国内大部分同类型研究, 假设电视不能推动民主发展, 于是着手设计和研究该议题。
2.调研区域的选取
本研究通过对红岘子村入手, 进行研究。共100份问卷均被发往该村村民手中。
3.调研对象的抽样
总体:红岘子村全体村民
要素:村民, 即为长期居住在该地区的农业人口, 包括常年外出打工者。
4.信度和效度分析
实地研究的效度较高, 样本人数较多, 且比较有普遍性。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研究的问卷调查样本通过笔者发放和回收, 共发放自填式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100份, 调查对象为该村村民, 其中男性占56%, 女性占44%由于被调查对象的身份、年龄、工作等的差异, 肯定会导致一些误差, 但不影响调查结果。
1.电视没有促进村民观念的改变
据调查问卷显示, 每家的电视普及率是比较高的, 几乎家家至少有一到两台电视机。调查还发现, 84%的人愿意看一些轻松的电视节目, 而对于新闻类、法制类的严肃节目则缺少兴趣。93%的用户几乎每天只看电视剧而且城市中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他们反而没有兴趣, 有8份问卷显示答卷人是女中学生, 并且喜欢看都市言情剧和魔幻剧。在走访过程中, 笔者故意打开电视在村民家中看电视, 发现很多人对访谈节目没有兴趣。
2.电视有没有推动村民进行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 小的方面是指关注时事政治;大的方向是指通过合法的方式直接参与其中。有73份问卷显示他们并不知道是谁、又是通过哪种合法途径成为领导干部的。访谈中很多人透漏乡政府的干部人员庞杂且多是关系户。调查显示, 没有人知道当自己的利益受损后该去找谁解决, 而且当问及记者是否会为他们的利益说话时, 92%的人认为记者是没有用的。
3.电视没有促进村务决策民主化
统筹兼顾并结合多方的意见建议, 减少决策失误, 提高决策透明度, 科学度。但是, 电视节目因为时效性、实用性、针对性差, 从而不能促进村务决策的民主化。但是该地区的电视内容往往只是无关痛痒的电视剧和模板式的新闻节目, 缺乏时效性、客观性和参与性。和李永健、严思懿等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山东胶州及枣庄的调查研究认为电视推动了民主进程正好相反, 本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电视并没有推动农村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三、网络正在推动民主进程
互联网的影响力, 远远大于任何媒体。它信息量大、简洁方便的优势成为人们的首选媒体。近几年来, 互联网的作用大大加强, 因为有了互联网, 可以让我们听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 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有这样一个宽广的平台, 自由的平台, 让各种声音一起发声, 这样, 无形中便会推动民主建设。互联网与广大的网民绝对是推动中国民主建设的两把利器。
四、结语
归根结底, 电视只是一种媒介, 一种渠道。相比之下, 网络的民主性就高于电视, 其兼具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的特征使得网络成为了迅速围观并集合意见的工具, 虽然网络是新媒体, 但它的作用恰恰是犹如古代广场的原始功能一样成为了实现民主途径的有效平台。即使如此, 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国家对于网络的监控与言论自由的限制。可以说现存政策对媒介的属性实施了一种隐性收编, 即便这一媒介具有民主性, 某些政策可以让他的民主属性丧失殆尽。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也许美国的电视发挥出的民主作用强于伊朗的互联网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本论文研究持续时间较长, 在NGO的积极协助和运作下, 调查研究一年多后, 通过取样化验, 收集证据, 最后已经和当地政府达成口头协议搬迁所有工厂, 并于2012年8月下旬全部停工。
参考文献
[1]201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永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李永健、严思懿:《电视媒介对农民政治民主素质影响的调查——以山东胶州及枣庄为例》, 《现代视听》, 2007年第6期, 第70-71页。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2
(2011年村干部培训)
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区57万人口,有50万在农村。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目前农村逐渐形成了以“三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农村工作也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新当选的村主任和书记,担负着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所以,我们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有关规定要了解,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严格依法办事。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四个民主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
一、村委会组织法修改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新修订的组织法增加了目录部分,从原来共30条增加为41条。主要修改内容:(15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条)
二是明确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第四条)
三是完善了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推选、退出递补程序。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被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
退出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第十二条)
新旧村民委员会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第二十条)
四是增加了选民登记内容。
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第十三条)
规定了对选民名单的申诉程序。(第十四条)五是规范了选举程序。
村民提名候选人,应当从全体村民利益出发,推荐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人。应当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履行职责的设想,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第十五条)
六是修改了另行选举的条件。
当选人数不足应选名额的,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的,第一次投票未当选的人员得票多的为候选人,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所得票数不得少于已投选票总数的三分之一。
规定了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秘密写票、委托投票。(第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出缺,可以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补选。补选程序参照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补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到本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时止。(第十九条)
七是完善了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程序。
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要求罢免的理由。(第十六条)
八是新增了村民委员会成员职务自行终止和终止条款。村民委员会成员丧失行为能力或者被判处刑罚的,其职务自行终止。(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其职务终止。(第三十三)
九是新设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第三十二条)
十是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组成和议事程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规定了村民代表的推选和任期。村民代表应当向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负责,接受村民监督。(第二十五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第二十六条)
十一是增加了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应当有本村民小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或者本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规定了村民小组组长如何推选和任期。属于村民小组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企业和其他财产的经营管理以及公益事项的办理,由村民小组会议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讨论决定,所作决定及实施情况应当及时向本村民小组的村民公布。(第二十八条)
十二是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第二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纳入村民会议讨论的事项。(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机构应当建立村务档案。(第三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包括六方面事项。(第三十五条)
十三是提出了法律救济和行政救济途径。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责任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村民委员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事项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第三十六条)
十四是确定政府的经济支持责任。
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需要经费的,由委托部门承担。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益事业所需的经费,由村民会议通过筹资筹劳解决;经费确有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适当支持。(第三十七条)
十五是首次在法律中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第九条)
驻在农村的机关、团体、部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人员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但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并遵守有关村规民约。(第三十八条)
没有将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也没有具体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条件。
二、村务公开制度(三十条至三十一条)
1、村务公开的内容
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
1、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2、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3、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4、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5、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6、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7、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8、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9、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
三、政府拔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救灾救助、补贴补助等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
四、村民委员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情况;
五、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2、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 村务公开的形式:固定的村务公开栏。一个原则:就是实际、实用、实效。
其它形式: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 村务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的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布。
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
第三步,由村民委员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布。
第四步,村“两委”成员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
3、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责: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资格条件: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回避原则)。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其成员应当热爱集体,公道正派(信赖诚信原则),有一定的议事能力(能力条件),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知识的成员(能力条件)。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任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要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不履行职责处臵: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
4、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
一个路径是: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应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
另一个路径是:直接向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询问,村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
三、民主决策制度(21、22、24、25、26条)
1、村级民主决策的原则 村级事务必须进行民主决策。
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级民主决策的底线: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2、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一般一季度召开一次)
会议有效的规定: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议、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且不得与村民会议所作的决议、决定相抵触。
3、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
第一步: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召开村民会议要有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的主体)
第二步: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受理议案的组织)
第三步: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决策的组织形式)
第四步: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决策意见的组织实施)
4、村级民主决策责任追究
未经村民会议或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臵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民主管理制度
1、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的工作移交制度(20条)
移交的内容: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务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他遗留问题等。
移交时间:10日内。
移交主持:由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主持,乡、镇人民政府监督。
不移交处臵: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村党组织、乡级党委和政府应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加以改正,对拒不移交印章的,由制发机关负责追缴,并追究责任。
移交过程中发现问题处臵:移交过程中发现有重大问题,村干部和村民可以向乡级人民政府或者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有关机关反映,受理单位应及时依法处理。
2、民主理财制度(32条)
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民主理财是一种有组织、有规矩的活动,不是说,什么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也就是说村民把权利共同委托给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去行使。
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
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
村民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对民主理财小组否决意见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给当事人一个救济的渠道、申辩的机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如果出现民主理财小组被收买,与村干部一起坑害群众等情况,也容易及早发现和处理。基层政府对农村财务审计、群众可以向政府举报等权利)。
县乡政府在村级财务管理上的责任:一是帮助村里搞好财务清理整顿,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三是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第一步,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
第二步,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第三步,报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 第四步,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对财务收支审批三条规定:
一是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二是财务流程完成后,村里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乡级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对村级财务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督。
五、民主监督制度
1、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35条)
农村集体财务工作审计的主体: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
2、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的周期: 内容是:一是本村财务收支情况;二是本村债权债务情况;三是政府拔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四是本村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五是本村资金管理使用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六是本村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要求审计的其它事项。
审计结果应当公布,其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在下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之前公布。
审计周期: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明确责任:
第一,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
第二,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法违纪的,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第三,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33条)
民主评议的对象: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其它村务管理人员。
民主评议的组织:由乡级党委、政府具体组织。村务监督机构主持。
民主评议的形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座谈。民主评议的时间和周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民主评议的标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
经济措施: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标准直接挂钩。处理措施: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的,其职务终止;其它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我们归纳一下:就是“三个三” 三个到位:村务公开内容到位
村务公开形式到位
村务公开程序到位 三个制度: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 三个组织: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民主理财小组
农村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一)社区服务中心
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五室六站两栏一校一场所”设臵。
1、五室: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党建(老年、文体)活动室、社区警务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
2、六站:党建工作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文艺体育服务站、农村经济服务站、综治调解服务站。
3、两栏:宣传栏、村务公开栏;
4、一校:村民学校(老年学校);
5、一场所:文体活动场所。
设立服务大厅进行一站式服务一般设臵: 综治调解 帮扶救助 计生卫生 文艺体育 社保就业 信息咨询
(二)组织机构
按“一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全区所有农村社区按照“××村社区服务中心”挂牌。若是“多村一社区”的,按“××社区服务中心”挂牌。
社区服务中心一般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委员若干人。村“两委”负责人兼任村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成员由村“两委”和村官大学生兼任。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同期换届。若多村一社区的,由乡镇街道牵头,各村商定。
(三)组建服务队伍
1、政策时事宣传队。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村组织开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敬互爱等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2、环境卫生保洁队。职责是搞好村内社区的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社区。
3、综治调解队。职责是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教育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和依法行事;做好村内社区的安全工作,调解民事纠纷、化解村民间的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协助做好社区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维护农村稳定。
4、科普技术指导队。职责是组织村民开展农工技术培训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邀请有关专家给村民进行讲学培训,推广农技,提供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安检、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及保险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村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5、社会保障救助队。职责是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村民积极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产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有条件的要成立慈善救济基金,形成互帮互助、邻里友爱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
6、就业援助队。职责是向村民宣传有关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全区劳动用工需求信息,积极引导有就业愿望的村民开展各类培训,帮助实现就业。
7、文体活动队。职责是协助建好社区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遏制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现象。
(四)建立档案
完善各项服务登记,一般应建立
1、综治调解服务记录薄
2、帮扶救助服务记录薄
3、计生卫生服务记录薄
4、文艺体育服务记录薄
5、社保就业服务记录薄
电视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 篇3
关键词:电视;农村;民主政治;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66-0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电视传播活动在量的方面扩大了社会信息交流。农民由此可以很便捷地接收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政治信息。电视为农村民主政治提供了发展机会,为农民民主权利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电视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电视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突破了传播的时空概念,改变了农民接受政治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它还以更通俗的语言和更感性的图像为介质引导农民政治心理重构和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1.在转变农民已经习以为常的落后观念、甚至是封建保守的观念方面,电视媒介已经成为引导农民政治心理生成和增强农民民主意识的第一来源。相对来说,报刊等媒介的传播范围、传播效应及群众参与度是难以和电视相比的。农村地区的媒介信息渠道主要是电视,而且占绝对优势地位,新媒介(互联网络)的出现对农民接受信息的渠道并无多大改变,对农民的政治生活更无多大影响。据调查,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获得政治信息的途径比较有限,并且缺乏及时和有效的政治沟通,相当部分农民的文化层次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电视的文本声像传播方式更易为农民接受和理解,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就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
2.电视媒介为农民政治心理重构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提供了“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民政治心理错位与民主意识的薄弱而导致正确决策难以推行的例子在社会实践中并不少见,加之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使得农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情绪和政治情感相结合的价值动机再次发生扭曲。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和女性频道是全国第一家政法专题频道和女性频道,覆盖范围至长沙及周边2500万受众,其传播导向以破除迷信、普及法制、发展经济为理念。这些节目提高了村民的政治觉悟,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民主热情,增强了民主意识。越来越多的女性电视形象,使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农民中越来越普及。在公权和私权发生纠纷或农民处于弱势地位,有可能发生不公平、不公正待遇时,农民们更愿意找电视媒体,而不愿意向国家诉讼机构寻求救助机制。这时候,电视媒介就恰恰充当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正如有的村干部所说:“不管政策和后果,动不动就找记者。”在这种具体活动的影响下,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获得提升。
3.电视对农民民主意识还具有潜在性影响。电视作为一种外向型、调适型大众传播工具,其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在受众的知识结构水平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迎合更多受众的文化需求,为了争取生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节目将越来越开放,这个开放的空间可以容纳不同物质文化层次的群体,这也就意味着节目更加民主,更加文明。虽然节目的制作者在传播这些信息时,并不是出于为农村受众而制作的,也不一定有引导农民模仿和追求的意图,但客观上却产生了解放农耕思想,增强民主观念的潜在效果。
从现实情况看,电视引导农民政治心理重构和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可以肯定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电视同样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
二、电视有利于推动农民的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是指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的活动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除了受社会经济地位和参与对象的影响外,也因其对政治信息掌握的多寡、参与途径的选择、自身政治文化有关。充分的政治参与,得以知情权的实现为前提。或者说,有效的基层参与需要更多的具体信息。公民只有充分知情,对政治情况有正确的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投票选举中作出理性的选择。因此,要使充分又有效的政治参与得以实现,就必然要使公民有足够的信息渠道以及时、真实地得到政治信息,从而使他们在表决、投票选举时真正实现其权利,在实质上成为权力的主人。正如戴维·赫尔德在谈到参与式民主时所指出的那样,参与式民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开放的信息体系,确保充足信息条件下的决策。电视对各种政治信息的传播扩大了政治参与的范围,直接推动了农民对具体政治事件的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民积极参与政治。就此而言,电视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电视为农民发表意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电视媒介成为社会的声音
在权利保障和制约机制中,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对许多地区的村民自治选举都进行了新闻监督式和法律评论式的报道。这些报道不仅唤醒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调查,有的农民认为,从电视上及时地看到国家政策和时事,获得很多现代信息,提高了政治觉悟。有的农民则认为,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可了电视所宣传的各种价值观念,并一定程度地模仿或效仿其所宣传的某些具体政治行为。如有些湖南农民在看完电视台播放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海选”村委会的电视镜头后深受鼓舞,举家或结伙从广东赶回来踊跃参加选举。农村青少年由此还可通过政治参与成长为更具民主权利意识和民主行为能力的现代公民,并在参与中体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
3.电视直接宣传政治观念,展现政治态度和政治感情,加速政治文化发展进程,是传播、维持和延续基本政治文化的有力工具
通过更多类似村民选举和村民自治的电视节目的不断转播,政府由此也在社会中获得了连贯性的信息来源。在经过对广泛而大量的农民政治参与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对多元利益关系的协调后,政府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了执政水平。这种行为直接彰显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文明,深化了民主价值,营造了民主文化,使现有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反过来,由于电视在农民和政府中起沟通政治信息的作用,它使得获得政治信息的农民越来越多,参与的人数进一步增加,人们看到民主的潮流每天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从而开始寻求合法政治参与的途径来实现自身的权益。
三、电视有利于加强农村民主监督
所有的电视新闻舆论的出发点都是分析并传导连接不断的时事和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新闻节目的出现改变了电视的娱乐性质,体现这个趋势的主要标志就是电视新闻报道和民主法律评论节目的发展。电视新闻和评论通过宣传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传播法治文明的现代理念对农村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同时通过弘扬社会主旋律,针砭时弊,揭露腐败,以弥补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漏。农村观众非常乐意收看反腐倡廉,揭露社会丑恶面,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电视节目。如湖南经视和长沙政法频道播出的几档法律说报类节目。这些节目能发动缺乏政治信息的、占人民群众中最多人数的农民群体参与到民主监督中来,推动当权者提高政治行为的透明度。这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而有序地发展。
1.电视是推动农村民主监督进程的最佳媒体之一
我国舆论监督一直有着强调群众观点的传统,十分重视协调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发展。农民需要借助特定的组织体系和最佳的媒体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于是,通过比较自身环境,发现电视媒体是最好的选择。电视舆论适应着民主政治所营造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政治民主化进程又需要电视舆论推动农村民主监督的进程。由于电视台的商业化运作和电视文化的价值定位,记者和编导们自然会帮助观众寻找信息、设置议题,而对于揭露贪污腐败、脱离群众、营私舞弊、压制民主的新闻和评论往往最具商业卖点,也迎合了文明、民主的电视文化价值。这些批评和监督使普通农民享受更多的知情权,增强了政治透明度,教育了农民,鼓舞了农民。许多农民认为,现在农民的政治知情权比以前要充分得多。于是,他们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看,应该这样做”,“哦,原来是这样的呀!”在这种共识下,久而久之,农民观众就会对电视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自觉地模仿或效仿电视里的情形对所关心的村务事件进行监督、举报,甚至直接通过电视媒介曝光。
2.电视促进农村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的内容包括群众普遍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实际问题。如新上的经济项目、村里的公共财产和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等。在过去,村务信息只被少数为追求特殊利益的干部所垄断,并不是每个村民都能获知这些村务信息。现在的民主监督必将提高政治的透明度。农民把要求反馈给电视,借助电视的声音来呼吁自己的权利。电视台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开报道和公开评论,普及民主法治、公平平等、“知情权”等理念,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和批评。与此同时,由于通过电视启动型报道反映的农民要求同时影响到立法者的理念,使得更好的实体法被制定出来。通过多向交流,迫使垄断村务信息的干部不得不推行村务公开管理制度。电视传播的这种多际效应有利于沟通干群之间的信息交流,强化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和加强廉政建设,推动农民自觉管理和监督村里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无疑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四、电视有利于促进村务决策民主化
1.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
要做到管理民主,就得实行村务决策民主化。通过精心论证,统筹兼顾,把多方意见纳入决策层的视觉,减少决策中的失误和盲目,体现民主管理的村务民主决策,是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意识的农民运用公共权力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农民是征购提留、计划生育、种养指标等各项村务的最终承受者,村务决策直接关系到全体村民的利益。电视媒介对村务决策及其执行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它可以唤起村民对村务的关注和讨论来提高村务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并促使村干部重视和采取相关措施,制定和执行良性决策,从而推动了决策民主化的实现。
2.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使得农村工作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决策越发凸现得专业化、综合化
面对这种局面,单凭个人经验和好恶习性进行决策显然无法符合合理、规范、高效的科学决策要求。加上村干部决策层内部集体讨论局限于形式,普通群众在政治信息不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参与。电视媒介虽然不直接参与村务决策,但其触角“侦探”各地村务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将之公开化报道,同时搜集各项国家政策和预见性信息,唤起了村民对村务的关注和讨论、对村务决策权的浓厚兴趣。尽管不是每位村民都能参与村务决策,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村民意见将会在决策过程中得到讨论。尽管不是每位村民都能监督决策过程,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3.电视降低农民参与村务决策的政治成本,村民们也能够回应电视的正面导向,主动给村务决策层提供信息,向他们反映要求,从而影响决策过程,达到克服特殊利益,完善民主决策的目的。
电视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弥补信息渠道的不足,营造舆论支持环境,影响村务决策者。电视的这一功能是由于村干部本身所掌握的官方信息渠道或者组织渠道可能存在信息供应不足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所导致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的不成熟。电视的实像展现在受众面前的是多种手段综合组成的生动丰富的真实形象,因此,比单独的言语或文字传播更能弥补村干部因信息渠道、组织渠道和知识结构所导致的对某些信息的歪曲和忽视。另外,电视营造舆论支持环境,激发村干部主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受封建宗族意识影响,一些村干部独断专行,靠个人情感、好恶、主观意志做出判断,造成村务决策独断性和封闭性并存。电视媒介赋予刺激信号的某种意义,通过宣传现代政治民主意识,解释既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劝告和说服村干部转变观念、最快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如退耕还林、举村移民、村务公开等),全体村民在民主沟通和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相应的村务决策,从而促进村务决策的民主化。所以,从村务决策民主化的角度来说,电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 [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4] Richard Davis, The Web of Politics?押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London, 1999.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4
关键词:后发展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制约因素,对策
发展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部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时, 引人注目地把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 并且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于维护广大农村的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后发展地区农村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 基层民主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仍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促进后发展地区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
1 制约后发展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1.1 当地经济落后和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基层民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整体素质
首先, 无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要推行一种科学的民主管理的机制, 必须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农村基层民主也是这样。只有村民积极参与, 并且也有能力当家作主了, 基层民主才能发展, 村民自治才有内在的动力, 尽管发展基层民主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 但经济原因始终是基础性的制约因素。后发展地区农村还处于相对贫穷落后状态, 农民增收缓慢, 生活水平不高, 广大农民刚刚摆脱温饱, 他们还在为生计而奔波, 还在为自身和家庭的生存而奋斗, 所以, 民主政治对广大农民来说还不像阳光、空气一样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它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贫困、忙碌的农民对基层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也使基层民主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
其次, 迅速兴起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村精英离开村庄, 这在后发展地区的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 使得发展基层民主的主体日渐萎缩。90年代以来, 我国兴起“打工潮”,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找到了出路, 然而, 进城务工的大多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农村精英, 这给发展基层民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 农村精英的大量流失, 降低了村委会选举的质量, 使村组织后备人才空虚, 另一方面, 由于远离村庄, 也使他们难以参与乡村本土的政治生活, 这样使得在村委会选举上选择合适的人选都越来越困难。
1.2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现代民主意识与发展基层民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从农民自身的素质来看, 目前, 我国由历史的原因, 在农村, 特别是后发展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民文化水平低, 文盲、半文盲的比例还占较高比例的问题。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决定农民作为政治参与主体、作为基层民主主体素质的基本因素。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高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 在接受现代民主上有一定的困难, 对村民自治这样的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的理解就更多地停留在朴素的宗族和乡土观念水平上, 这与发展基层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1.3 主体的分散性影响农民群体力量的发挥, 不利于基层民主的发展
农民是我国最庞大的社会群体, 然而在当今中国大部分农村社会, 特别是后发展地区的农村, 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家庭代替集体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从而分散了农民的组织力量。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各个农户比较独立, 相互交往联系的纽带以血缘和地缘为主, 经常性的经济联系较少, 因此, 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承担的风险也不多见。反映在政治生活中, 组织基础就变得很薄弱, 形成不了统一的力量和共同的行动, 造成各行其是的局面。政治参与行为组织化程度不高, 导致农民政治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从而挫伤了农民政治参与的功效感, 由于农民没有被组织起来, 基层民主容易被人利用而走样。比如农村选举, 就有可能被宗族、上级政权, 甚至黑恶势力所操纵。
1.4 受传统意识影响了强烈, 缺乏现代民主法治意识
在后发展地区的农村, 中国传统思想对农民的影响相当大, 特别是宗族意识和乡土意识浓。宗族意识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具体表现是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家人、亲戚或同姓、同族当选, 选举投票时相互商议、相互照应, 在一些村子里往往形成一股异姓难以抗衡的同姓宗族势力, 操纵选举结果。与宗族意识相伴的是一种乡土观念, 这种乡土观念也影响基层民主的发展。比如选举就会出现只认熟人, 不问适不适应的情况, 扭曲了选人标准。再者, 有许多村民缺乏现代民主法治意识, 忽视自己手中的权利, 认为自己民主权利可有可无, 意义不大, 是愚弄人的。
1.5 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使发展基层民主失去凝聚力, 影响民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在后发展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 乡 (镇) 政府财政困难, 导致许多村庄农村公共事业停滞,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的村民自治运作困难。由于经费紧张, 财政转移支付的工资微薄, 无法调动村委会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甚至有的村委会成员外出务工、做生意等, 村委会工作无法开展, 所以导致一些村委会成了摆设, 开开会, 传达传会议就完事, 这种“心儿”不在“肝儿”上的现象, 就会使基层民主流于形式, 只把它当作上级布置的任务来完成, 完成了就了事, 由于经费原因, 村里的民主议事活动也大大减少, 一议事就是要大家出钱, 老百姓意见挺大, 认为村委会无非就是要钱、出工, 谈不上为村民服务, 村民就会觉得这与自己利益不相关而失去参与村治活动的积极性, 也使得基层民主建设由于参与主体的消极性而失去凝聚力。
1.6 传统的乡 (镇) 、村管理模式影响基层民主发展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乡 (镇) 一级的力度不大, 大部分乡 (镇) 仍然用传统的办法来管理已经自治的农村, 这在后发展地区的农村表现尤为明显, 乡 (镇) 政府仍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 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 控制村委会的人事权, 干涉村民选举, 指派候选人, 随意罢免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干部, 对村委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 控制村里财权, 比如许多地方实行村财乡管。同时, 后发展地区农村村干部微薄的工资补贴也都是从乡 (镇) 政府获得, 自然在工作上也就要更多地向乡 (镇) 政府负责, 所以现实中乡村关系实际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主要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这就制约了基层民主的发展。
2 对发展后发展地区农村基层民主的几点思考
2.1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加大政策倾
斜力度, 壮大集体经济, 为后发展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是人们物质利益的集中体现, 经济发展必然推动人民政治参与意义的提高。从社会实践来看, 由于农村客观条件的差异基层民主的发展也是不同的, 在经济发展地区, 农民经济交往增多, 利益关联度增强, 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很高, 基层民主发展的效果较好。在经济落后的地区, 农民从事的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 对外界联系很少, 农民在发展经济方面得不到村委会帮助, 对村委依赖性降低, 参与村务管理积极性不高。为此, 发展后发展地区基层民主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一是要培植集体经济, 使之成为各户个体经济的龙头。后发展地区的农村要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经济, 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使老百姓富裕起来, 为发展基层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加强对后发展地区农村的对口帮扶工作, 创新帮扶工作, 变“输血”为“造血”, 开展人才帮扶, 信息帮扶和项目帮扶, 增强其“造血”功能, 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乡村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防止乡 (镇) 和村组干部因财力不足再向农民伸手, 引起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 在投资上大幅度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切实解决贫困乡村行路难、饮水难、求医难、上学难、有线电视收看难等现实问题。
2.2 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 提高贫困乡村村民的民主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等新闻媒体和黑板报、公开栏、文艺演出、夜校等形式, 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 使广大农民群众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积极参政议政, 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 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直接参与村务管理, 集体决定涉及全体村民的重大事项, 逐步做到民主选举程序化, 民主决策科学化, 民主管理规范化, 民主监督制度化。特别是在换届选举期间, 要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形式把选举搞成进行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的学校和课堂, 组织宣讲《村民委员会自治法》、《选举法》等法律, 通过以案说法、文艺小品等方式, 使广大选民和代表认识到选举的严肃性、规范性, 重视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2.3 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从根本上消除宗族势力和乡土意识的影响
在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 宗族势力操纵选举, 干预村务管理的事情时有发生, 它影响着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同时乡土意识也影响着基层民主的发展, 为此,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消除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二是要培育各类社会中介组织, 这有利于克服农民分散特点, 有利于农民组织程度的提高, 更有利于克服贫困农村在基层民主建设出的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问题, 使村民从传统的意识中走出来, 为基层民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动城乡交流, 引进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改造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在后发展地区农村可以因地制宜建立中心村、小城镇等方式, 加快现代民主发展进程。
2.4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特别贫困乡村农村精英的流失已成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要创新渠道, 配强班子, 一是要按照十七大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要求, 采取民主推荐票、群众信任票、党员选举票的“三票制”方式, 强调“目标选人”, 建立干部凭能力挑战工作目标、群众用工作目标选择干部的“双向选择”机制, 扩大选择过程中的公开性、民主性;二是针对贫困农村精英流失的现实, 坚持开放的选人视野, 在选拔本地能人的基础上, 大胆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和所有界限, 注重从机关年轻干部、退居二线热爱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相邻村等能人中选拔;三是注意培养村后备干部队伍, 注重发展青年农民党员, 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村干部后继乏人和农民党员老化的问题;四是加强村组干部的培养力度,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培训提升村组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 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村组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带领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努力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五是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村组干部积极性, 针对落后农村村干部无人当、农村人才外流严重的状况, 应提高村干部待遇, 建立晋升机制, 优秀村干部可转为公职人员, 使他们积极主动做好村务工作, 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可靠组织保障;六是要理顺乡 (镇) 、村关系, 乡 (镇) 政府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方式, 规范农村与乡 (镇) 关系, 使乡 (镇) 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2.5 加大对后发展地区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 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罗素在《社会主义改造原理》中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说有许多人不识字, 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民主。不难想象一个连候选人的姓名都不会写的人是很能难正确行使其选举权的。当前, 要抓的基础工作是加大对后发展地区农村教育投入, 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强化义务教育, 同时, 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 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民主意识。
2.6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关注民生,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加强政协工作发展民主政治 篇5
人民政协是团结和民主的象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协创立的三大理论依据,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血脉相连: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主要职能、组织结构、工作原则、活动方式等,都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息息相关。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性进程中,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地位、作用和优势。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大力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
从人民政协的性质看,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从性质定位上集中而深刻地表述了人民政协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间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这是从统战层面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共同目标之下,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爱国者的最广泛的团结;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项民主职能。这样,就能集中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惠志、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这是从政党合作关系的层面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亲密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和鲜明特点。人民政协实现了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参政的统一,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社会组织目标一致性的统一,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具有其他政党制度所没有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这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政治力量,有利于集中智慧科学决策,有利于巩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从而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是从国家制度和两种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层面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民主,首先是指国家制度,指一种政治体制。《意见》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这一政治架构,充分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在这个架构中。人大是根本政治制度,政协是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设想如果在这一架构中只有人大,没有政协。那就缺少了一大块的代表性、包容性,也就失去了一大政治优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两种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这就是选举民主形式和协商民主形式。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可以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言出力;可以发挥党联系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党和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愿望要求、意见呼声。在协调各方立场、利益的基础上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能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
从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看,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民主”是其一。而且二者相互关联:只有加强团结,发扬民主才更有基础;只有发扬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
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在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体现了共产党与各界党外人士的团结与民主,是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篡的重要环节。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体,除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外,还包括参加政协的各人民团体和民族、宗教、经济、科技、教育毒文艺、卫生、体育等各界人士。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广泛协商,就能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选举+协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它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当今世界民主进步的潮流,并且明显优于西方国家实际上单一的选举民主形式。这次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政治协商。并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既是对党和国家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又是政党之间互相监督。作为前者,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曾把监督归为四大类,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其中之一。《意见》明确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性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这种政治监督,虽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和法律约束力,但同样可以对权力运行发挥制约作用。《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和完善制度,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这就进一步为人民政协开展民主监督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增强了监督的实效。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必将进一步推动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
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内能系统反映人民群众群体诉求的主要民主渠道。各地分散的、个别的、散佚于民间和基层的情况、呼声和要求,通过人民政协这个民主管道汇集起来,就能成为比较集中的意见和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参政议政实效”,这是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更高、更新的要求。
从人民政协的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看。人民政协实行的“民主监督、求同存异”工作原则,贯穿了民主精神。人民政协鼓励委员在各种会议和活动中充分地、如实地反映各界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风气,既听取和反映支持的、赞同的意见,也听取和反映不同的、批评的意见。需要对问题作出决议时,坚持在充分协商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并在不违反章程规定的重大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保留意见。这样,就有利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尊重多数、照顾少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各种会议进行民主协商、组织委员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等。这些都为各党派团体和各界委员参与国是提供了畅通的民主渠道。人民政协的各参加单位和委员运用这些民主渠道开展工作,是一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意愿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明政、把握大局。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凝聚力量的过程:是一个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协助党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过程。把这些有效的工作形式运用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6
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达到政治经济发展同步的目的,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1. 1农民民主意识不强,政治参与不充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当前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仍然偏低。民主意识薄弱,参与政治事务的热情不高,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不强。大多数年轻农民进城务工,只操心自己的工资收入,无暇顾及农村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等事务。
1. 2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为民服务意识差
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力量,对当前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使农村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村干部根据自己的喜好处理村务,不能很好地听取村民建议; 处理村民矛盾时,根据和自己关系的远近作为评判标准,不能实事求是。有的制度虽然写在纸上,但并没有真正落实。 有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政策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 3村民对村务信息了解甚少
由于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基层干部掌权,对村务公开度不够,使村民对村务了解模糊,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村务信息的公开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1. 4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民主需要法制作保障,当前制度不完备可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组织法》作为一部法律只是从原则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规定,具体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执行,必须用细化、完善的相关制度来保障。如在民主选举制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贿选、暴力威胁、暗箱操作等现象,使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落实不到位[2]。
2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 1基层群众文化不高,政治交流不充分
在农村基层社会中,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缺乏,没有切实有效的办学机制,导致有些村民想学习,机会却很少; 义务教育实施不好; 政策制度不完善,待遇得不到改善,使得大学生等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导致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2. 2村民参与协商地位不平等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想更好地协商交流,就必须保证每位参与者的地位平等。虽然给每个村民提供了平等机会,但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在协商过程中基层群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村干部自认为是领导在参与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协商地位不平等。
2. 3农村基层工作信息不公开
协商民主要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开展,而现实中村务公开并没有按照程序进行,大多数村务由村干部决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一些村领导认为自己可以做任何决定,也不愿意将村务公开,他们往往采用对村干部不利的事不公开,要群众出钱、 出力的事公开的原则,时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打消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2. 4基层群众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基层群众的责任意识淡薄,比如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些观念禁锢了人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责任意识,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由于处于农村基层的人们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民主权利的理解程度还不够,导致基层民众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3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协商民主路径的选择
协商民主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的实践,广大农民开始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管理自己的事情。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协商民主的途径,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意义,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发展。
3. 1宣传农村教育,提高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素质
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当前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要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做好: 解决好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确保农村享有必要的教育资源; 保障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在农村广泛开展夜大、电大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为基层群众补充科学文化知识; 继续鼓励大学生和各类技术人才到农村工作,协助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做好农村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低的状况。
3. 2发展农村经济,为协商民主奠定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意识也必然根源于经济水平,社会成员的政治心态也必然受社会经济水平、经济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影响[3]。要积极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产品多种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更要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上的应用,切实保障提高农民经济水平。
3. 3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协商民主法制保障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民主中重要的一环,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政治社会的长治久安。进入新世纪, 特别是这十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村民收入的增长, 村民对政治民主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只有在新农村建设中, 紧紧抓住民主政治建设这条主线, 才能更好的协调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如皋市自2007以来着眼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 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先后选聘592名高校毕业生到村 (社区) 任职。这给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一) 基层党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现状分析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一直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无论是在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还是在军队的民主政治, 以及党内的民主, 都体现了党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视。
首先,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在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体现在村民自治上,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有序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就是村民自治,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其次,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决定的。我国的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起点比较低, 是在中国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农村实行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就有难度, 也会滋生许多问题。只要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真正的做好基层民主建设。
最后,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 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却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在基层民主政治中不至于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二) 农村自治委员会的现状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现实运行过程中, 村委会在发挥其职能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 发展本地区经济。在实际工作中,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村的集体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担负起带领群众致富的职责, 特别是在发展本地区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过程中, 村民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办理村内事务。在农村基层村务工作纷繁复杂, 村委会既要发展本村经济, 同时也必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 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政策性扶助和经济补贴都需要村委会做好落实工作。
第三, 团结村民,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基层民主政治推进的过程中, 需要广大村委会成员做好宣传工作, 并教育广大村民积极参加到基层民主中去, 关注选举支持党和政府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农村基层民主在很大程度大就是看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的选举和运行情况了。在农村基层农村的村民自治委员会的选举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有时会存在一些不符合程序的做法。但是在党和政府的一再重视下, 基层民主政治的进程还在继续向前推进。在农村基层,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需要。改革开饭三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文化面貌焕然一新。各个地区的经济都有了长足稳步的发展,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民主建设也适时的推进, 这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奠定政治基础, 也为社会和谐注入新的生命力。
其次,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作为我党我国的民主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新时, 期根据新要求不断积极推进基层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有益深化。
第三, 进一步将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使得民主理念得到普及。在基层民主推进过程中, 地方党委和政府是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相关法律积极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广大村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得到了法律教育, 一方面使得村民得到了法律和民主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使得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三、大学生村官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鲜力量, 同时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有着相当的积极和推动作用。通过对如皋市下原镇大学生村官和村民的实地调查, 大学生村干部的专业知识、人文关怀以及民主理念, 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现总结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 提高了基层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代表, 在高校的学习中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 理念先进, 思想丰富。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改变了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年龄结构, 这一方面对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带来新的工作方法和方式, 同时也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中去, 给这些组织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知识和工作方法, 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村官其中有许多都是党员, 所以在服务农村基层的过程中都是以村支部副书记的身份出现的, 在基层的支部建设中, 自然就得承当起相应的责任, 甚至更多的责任和任务。首先, 对村支部的选举做好宣传工作;其次, 推动村支部的党内民主生活;最后, 给村支部注入新鲜活力, 带动村支部学习党的知识和经济知识。
(三)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村委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的角色是村主任助理, 在村委会这一自治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 参与、宣传并监督了村委会的选举工作, 让选举更加透明, 程序更加合法;其次, 直接参加村委会的村务公开, 并起到监督作用, 对村委成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最后, 积极参加村务工作, 在日常的村务工作中, 处理群众问题时能够采取民主的方法, 使得民主理念在工作得以贯彻。
(四) 大学村官对村民的组织、教育、宣传作用
大学生村官通过日常工作, 宣传基层民主政治的政策, 特别是宣传村民会议相关知识的宣传。在事关村民利益和村集体的命运时, 能够积极推动村民代表会议的开展, 一方面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另一方面为以后解决问题树立了榜样, 同时也解决了村务工作中的许多阻碍和问题。同时通过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 提高村委会解决群众事情的能力和公信度, 对农村的信访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把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没有造成更坏的影响。
四、结束语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同时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存在着重要联系。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这也是我们党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机遇, 把两者结合起来, 同时注入大学生村官这一新鲜力量, 这势必对新农村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只要一批能够肯吃苦愿意扎根农村的具有服务意识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服务基层农村, 这对我们农村建设, 甚至国家建设都是非常有益且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潘维, 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6
[2]郭红冬, 韩玲梅.中国新农村建设:基于村官与村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3.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8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是制约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因素。马克思曾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2]改革开放30多年来, 虽然中国农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与城市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经济格局, 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迫于生计, 大多数的年青人, 尤其是男子都外出经商或打工, 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留在农村中的大多数为儿童、妇女和老人, 他们受到知识能力、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限制, 不会主动的参与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来。所以,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 农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 农民群众自身素质比较低, 这是制约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直接因素。农民是农村的主人,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必然是农民群众, 只有广大的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 才能使其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目前农民群众现有科学文化和政治素质还不能够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部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他们不能较好的参加村民大会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些农民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缺乏民主参与的观念意识。农民群众必要的民主习惯和政治素质的缺失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其次, 农村干部是国家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他们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效性。受封建传统文化中“家长制”观念的影响, 部分农村干部认为自己是由农民选出来的“官”, 就要我一个人说了算, 独断专制, 这就阻碍了民主建设的进程。
(三) 权力界限模糊和职责分工不明
首先, 镇村权力界限模糊, 关系不协调。乡镇政府处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底层, 与广大农民群众直接打交道。《村委会组织法》中规定:“乡镇政府不得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而只能是“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 乡镇政府认为村委会是其下属, 要求对其领导, 对农村中的事务干涉过多。例如, 乡镇政府干涉农村选举, 纵容村民的“拉选票”行为, 为了满足私人利益, 操纵选举, 甚至违法。其次, 部分地方“两委”之间分工不明, 关系失衡。自实村民自治以来, 农村中形成了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共同管理农村的局面。“两委”在给农村带来活力的同时, 它们之间的矛盾也不断的突显出来。《村委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自治要求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而村委会又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这使得“两委”各自为政, 互不支持, 思想认识很不统一, 形成了“两驾马车”的现象。
(四) 法律制度不健全
首先, 法律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而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是不完备的, 表现在:一是国家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是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的。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的需要了;二是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法律政策框架已基本上建立起来, 但相关的程序法律还不健全;三是虽然国家早已出台了《村委会组织法》, 但有些地方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 造成了村民自治有名无实。其次, 民主本质上是一种秩序, 需要制度来保障, 完善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 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建设的根本。《村委会组织法》作为一部法律只是从原则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相关规定, 具体在实践中应如何操作、执行, 必须具有细化、系统、完善的相关制度来保障。比如民主选举制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贿选、暴力威胁、暗箱操作等现象,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也落实不到位。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民主的发展程度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民主的发展空间越大, 反之亦然。所以, 我们在进行基层民主政治建时必须紧紧的抓住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把经济的发展和民主的建设做到有机的结合, 以民主促发展, 已发展固民主。具体措施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各种经营, 改变以往以种植业为单一的收入形式, 大力抓好特色产业的建设, 扩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搞好县城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的增收。同时, 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性思路, 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3];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通过支农建农, 拉长产业的链条来促进农民增收, 而且在政策上继续给予优惠, 尤其是扶助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 对其实行“重服务、轻税负、零收费”的优惠政策, 通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二) 加强思想教育, 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 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单靠少数人的努力是不行的, 必须要有全民的积极参与。所以要致力于帮助农民清除封建思想的影响, 激发参加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 使农民养成良好的民主行为习惯。要加强村务公开, 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主政治的教育。搞好农村的网络建设, 还可以组织农民观看讲座、宣传片, 建立农村文化室, 切实做好农村的政治文化宣传, 提高农民民主政治参与的意识。此外, 国家应该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降低教育费用, 保证适龄儿童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发展农村的成人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三) 正确处理镇村关系和“两委”关系, 减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阻力
首次, 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处理好镇村关系。国家要科学的划分农村与政府的利益格局, 理顺管理体制。既要防止乡镇政府的越权, 又要防止乡镇政府对农村社会的失控。乡镇政府必须充分尊重村民自治, 认真履行职责, 真正做到对农村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同时村委会要积极的配合和协助乡镇政府的工作, 绝不能以村民自治为借口, 不接受乡镇政府对村务工作的指导。其次, 合理划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职责, 处理好“两委”关系。村党支部要明确自己在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职责, 积极地制定发展规划并监督村委会工作的贯彻执行, 但是不能代替村委会直接管理具体的村务工作;村委会要明确自身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坚持“自治”的同时要主动接受党的领导。
(四) 不断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保障
首先, 完善相关的法律。国家要尽快完善《村委会组织法》, 并制定出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 要发扬民主精神, 尽可能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中来。同时, 要允许老百姓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监督干部。其次, 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健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 村委会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 号召农民群众按期进行直接选举, 选举出群众真正信赖的人作为大家的“带头人”;健全村民议事制度, 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上, 比如宅基地、粮食直补、养老保险等, 都必须让全体村民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讨论;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在农村中设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 其成员应由两委以外的人构成, 独立的开展村务的监督工作, 监督村委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 形成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监督委员会的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的局面。
总之,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 必须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推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 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并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实践的发展,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因此, 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思想教育, 健全法律制度等途径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约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2.
[2]张红宇.乡村调查国内的发展与世界的变化[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 2004.44.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 篇9
关键词:城市社区民主,基层群众自治,民主政治建设
“一个社会民主政治的过程和民主政治的生活, 不仅要依靠一定的民主政治的体制和规范, 而且要看这个社会各种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和权力运作。只有社会的每个细胞都能在民主程序下运行, 社会的民主政治才具备充分的条件。”[1]随着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社区已成为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细胞”, 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社区民主也由此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略性空间, 其发展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整体产生深远影响。
一、发展城市社区民主有利于带动高层民主
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体的高层民主和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为主体的基层民主, 应同时推进, 不可忽略和偏废某一方面。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 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与最广大城乡基层民众联系密切, 具有高层民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基层民主发展好了, 其示范作用可以推动高层民主的发展。城市社区民主直接关系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 在基层民主建设中有着特殊地位。实践已经证明, 城市社区民主发展对高层民主具有影响和示范作用。如在中国一些地区, 城市社区民主已经影响到区一级的人大制度改革, 城市社区民主选举的一些细节如透明的投票箱、不由上级政府指派候选人及竞选等, 都对上一级人大的选举产生了示范效应。通过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带动高层民主的发展, 使得基层民主和高层民主这两个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推进, 有利于加快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随着城市社区民主的深入发展, 其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社区、某个城市, 而是成为全国各地城市不可逆转的潮流。城市社区民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最深入的实践活动。发展城市社区民主, 有助于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扩展到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 使公民在更高层次上享有并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通过城市社区民主建设, 探索和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形式, 再通过城市社区民主的外延性和示范性作用, 必将超越社区范围自下而上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发展城市社区民主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进行多年, 取得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较为显著的突破相比,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尚显滞后。探寻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新生长点, 至关重要。有学者指出:“基层民主发展伴随着体制改革而进行, 体制改革愈深入, 基层民主发展的空间愈大;而基层民主愈发展, 体制改革的深化愈有保障, 形成体制改革与基层民主发展的良性互动。”[2]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加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将成为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生长点。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初步确立的。其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等方面, 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当国家转入全面经济建设后, 它的不适应性逐步暴露出来, 各种弊端表现十分明显。在这一体制下, 基层民主的发展空间也不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的体制改革以“放权让利”为先导。通过改革, 人民成为利益主体, 享有更多权利, 基层民主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展。随着基层民主的发展, 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从而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
追溯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 它是转型期中国社会深刻变迁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结果。如果没有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难以有城市社区民主的兴起, 而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 又必将推动城市治理体制的深入。城市社区民主作为城市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它能够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奠定深厚的民主基础, 并通过示范和推动作用, 影响到高层民主的发展, 这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发展城市社区民主, 强调社区的“自治”职能, 必然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也必将敦促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随着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特别是自治制度的完善, 社会事务真正由社区和居民自己来管理, 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 这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三、发展城市社区民主有利于形成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
民主从形式上划分, 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类型。直接民主是一定范围内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相对于由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 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进行重大问题决策的间接民主, 直接民主更能体现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是最理想的民主形式。
早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基层民主的突出特点就是民主的直接性。人民群众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随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 社会直接参与机制将日益成熟, 不仅有助于社区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也为更广泛层面的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探索和创造必要的实现形式。城市社区民主处于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城市中, 其探索和形成的民主机制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也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随着社区直接选举、直接参与、直接监督等机制的完善, 将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 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四、发展城市社区民主有利于培育合格的民主主体
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是广大人民。实践已经表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提高。
民主由制度规定变成生动现实, 离不开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公民的参与。换言之, 公民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直接关系到民主的实现程度。城市社区民主建设, 与广大城市人民的切实利益密切相关, 能够使民主的理念、民主的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 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城市社区民主, 可以使居民提高民主意识, 熟悉民主程序, 使公民在广泛、直接的政治参与中培育民主精神, 提高民主能力。人民群众在区域社会生活中直接参与, 有效管理公共事务, 必将为未来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管理更高层次的国家事务积累民主经验、锻炼民主实践能力。这样富有较强烈的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具有较丰富的民主经验和民主能力的公民, 将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合格主体。
此外, 通过发展城市社区民主, 培养居民的现代政治理念, 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等意识, 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参与型政治文化, 有助于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养成。对于民主传统薄弱的中国来说, 培育民主政治的政治文化很重要。通过城市社区民主建设, 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协调能力的社会群体, 他们将带动更多社会成员有效参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国家民主的发展, 在更广泛的层面培育民主精神、形成民主氛围, 使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都充分体现民主的理念、民主的原则, 从而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五、发展城市社区民主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对于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 拓宽民主渠道,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城市社区民主, 使社区居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实践中直接、广泛地行使民主权利, 是城市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 从来都是具体的, 有其特定的内容、形式、制度、原则。社会主义国家仅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不够, 因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具体的制度保障、实现途径、运行方式和组织形式。因此,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人民当家作主要求的具体制度和相应的实现形式, 人民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明确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与这一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也都以制度形式或规定、或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应该说, 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并不乏制度规定, 关键是如何完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 使人民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如何改革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 使人民能行之有效地管理国家各级组织, 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逐步扩展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是必然趋势。城市社区民主探索了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机制和形式,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民群众通过社区民主这一有效载体, 依靠居民委员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 可以充分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需求。城市社区民主为人民在日常生活领域内取得广泛、直接的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 使城市人民当家作主不再是空谈。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 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也使得社区民主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社区民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是重要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 是培养公民民主精神的最好土壤, 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石。特别是随着社区民主在实践中的日益成熟, 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彰显了强盛的生命力。作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最有发展机遇的民主形式, 社区民主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人民当家作主也将由此寻找到突破点。
参考文献
[1]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1.
专题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篇10
1. 正确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正确区分下列知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最高权力机关和权力机关&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则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权力机关指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则包括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权力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2)弄清几个关系
[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他们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关系&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各级人大和相应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关系&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各级人大闭会期间,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其行使 &]
2.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国人大、人民政协、民主党派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2)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对国家的领导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全国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后,才能贯彻执行。
(3)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组织形式。
(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亲密友党,他们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互相独立,在法律上地位平等,它们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3. 关于政党的几个误区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政府职能。(注意: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机关,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2)科学执政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注意:科学执政就是要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民主执政的目的是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注意:目的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依法执政就是依法行政。(注意:二者的主体、内涵、要求是不同的)
(5)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朝党;民主党派是反对党、在野党。(注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亲密友党的关系)
(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注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7)人大与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注意: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
(8)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注意:人民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则是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9)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注意:人大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4. 正确区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
[ &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区别&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政府&联系&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和依法执政的关键&]
5. 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2)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6. 注意区分几个制度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B. 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C. 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 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误区指导 本题的关键是区分人大与政协的职权及人大与全国人大的区别。
解题技巧 本题考查两会的区别。A项错在把人民政协的职能说成是人大代表大会的职权;C项没有把人大与全国人大区分开来,政协的地位也表述出错了;D项错在人民政协的职能表述不准确。故选B项。
答案 B
例2 2011年10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会议决定将继续审议兵役法修正案草案、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精神卫生法草案、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等。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nlc20230903224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误区指导 全国人大的决定权和立法权要能区分。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也不能混淆。
解题技巧 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立法权,故①错误。人大是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才是执行机关,故③错误。②④表达正确,故用排除法选C项。
答案 C
例3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 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科学执政
B. 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 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误区指导 题干与选项中主体要对应一致,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作用要区分。
解题技巧 B、C项的主体是政府,排除。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材料没有回答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A项,应选D项。
答案 D
[【考题预测】]
1. 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刊登启事,“请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随后社会各界的64709份建议通过网络、手机平台、热线电话潮水一样地涌来,大大超过“十一五”规划编制时的1万份,促成了“十二五”规划中用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从公民角度来看这一过程表明( )
①我国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进行有序政治参与 ③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④拓宽民主渠道有利于决策机关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改变了以往五年计划或规划主要谋划经济发展的惯例,大幅度增加了改善民生的内容。中国的民主注重民生的表达,贴近民生的需求,民主与民生紧紧牵手是因为( )
①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福祉,决定国家命运 ②我国全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3. 公安部党委制定下发《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明令禁止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对随意动用警力参与强制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体现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A. 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
C. 加强立法工作,行使国家立法权
D. 坚持权责一致、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4.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颁布实施一年后,2011年2月24日,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明确了违反52个“不准”行为的具体处理依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彰显党中央依靠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决心 ②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④是在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8043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其中11项内容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为2011年重点办理的建议。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
A. 具有法律效力,必须贯彻落实
B. 是执行代表职务、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
C. 是在代表人民积极行使参政权,进行政治协商
D. 是在认真行使质询权和决定权
6. 2011年4月6日,云南宁洱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活动。“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刻有“民族团结誓词”和各族各界代表共48人的汉字、傣文、拉祜文签名。材料表明( )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所有公民都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
A. 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 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
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9. 胡锦涛主席指出,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就修改宪法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②地方政府贯彻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某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B. 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 紧紧抓住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 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11. 江苏睢宁县县委权力改革试点工作已经进入“盘点”阶段,即将在全国大范围推广。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更生评价说:“试点地区的一系列改革,恢复了中国共产党的原生态,没有什么玄虚,绝不宏大,全是从民生小事干起。”“中国共产党的原生态”是指(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 科学民主的执政能力
C. 统一战线的制胜法宝
D.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12. 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玉树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表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
A. 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B.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 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自由的权利
nlc202309032240
D. 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1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据统计,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可谓迫在眉睫。在节能问题上,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
结合材料,依照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填写下表。
[&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中共中央&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
14. 材料一 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将进行新一轮村“两委”换届。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严肃村“两委”换届工作纪律,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就是要遏制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突击提拔等腐败现象集中爆发。据悉,中国部分地方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存在违法违纪现象:有的地方任意简化选举程序,利用委托投票、代写选票等形式徇私舞弊;有的地方拉票贿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存在宗族宗派等各种势力甚至黑恶势力干扰换届选举的现象,等等。
材料二 据浙江有关部门统计,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开展以来有329人被查处。在此轮选举中浙江有三项措施得到村民的广泛肯定。一是通过《村选举办法》明确规定:“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不能列为候选人,即使当选,也是当选无效。”二是“先定事、后选人”,引导党员群众变“选什么人当官”为“选什么人干事”。三是为每个村配备一名法律工作者驻村指导。
(1)结合材料,运用选举方式的相关知识评价村“两委”中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2)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整治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3)结合材料二中浙江的做法,为整治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违法违规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15. 材料一 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从2011年起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集中换届,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2011年新春伊始,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以铁的纪律严防换届腐败。
材料二 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针对农村落后实际,“三农”问题作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被写入中央文件;针对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状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2004年至2011年发布的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中。
(1)用党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以铁的纪律严防换届腐败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提高执政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
专题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篇11
【考点分析】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委会。
【例1】(2015· 山东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这期间,共有19 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 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1)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大常委会以及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通过设问可以明确本题的指向是人大常委会向公众征求意见,体现了人大常委会的地位、性质和职权,以及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
答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依法治国。(若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归纳拓展】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权等知识,同时也可能结合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科学发展观、民族精神等知识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要求回答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要做好某项工作或人民代表大会在某项工作中行使的职权和发挥的作用等。
考点2: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县级及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例2】(2014·北京卷)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景中,“我”的行为的是
A.当我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在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群众信箱征集各方面意见
B.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C.当我调研发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提出相关议案
D.当我了解到规划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向该局提出质询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题目要求选择不属于人大代表职责的行为。人大代表有义务密切联系群众,A为人大代表合法的行为,不选;人大代表无执法权,B行为不当,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和质询权,C、D两项为人大代表的合法行为,不选。
答案:B
【归纳拓展】
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权力、公民的政治权利要注意区分。高考考查时可能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制、政协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命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例3】(2015·山东卷)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这体现了
1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2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3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4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12 B.13
C.24 D.34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的权力、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可知,3符合题意;由“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可知,4正确;12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例4】(2015·福建卷)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全国人大全委会 “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1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12 B.13
C.24 D.34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等相关知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过程,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也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4符合题意;1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具有最高决定权,2错误。
答案:D
【归纳拓展】
高考在命制这一考点的试题时,除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基石、组织、活动原则、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优越性外,还经常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复习时,既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知识进行准确把握,如人大、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区别等, 又要联系相关知识,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
考点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例5】(2015· 天津卷)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B.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D.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材料彰显了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 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归纳拓展】
这一考点是高频考点。学生必须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同时,高考命题有时也把党、人大、政府、 政协等联系起来综合进行考查。
考点5: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例6】(2014· 山东卷)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党和人大的有关知识,为措施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要从党的地位、 指导思想、领导和执政方式等方面分析党发挥的作用,其次要从人大的职权、人大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方面分析人大发挥的作用。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归纳拓展】
这一考点是党的知识体系中最容易考查的知识点。该考点要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地位、 科学发展观、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政府、规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把握。
考点6: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例7】(2015·北京卷)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参加了 “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关于完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完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与2015年3月由政协委员正式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B.上述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C.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
D.向政协会议提交正式提案说明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质询权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这一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B符合题意;撰写“提案”并非中学生的政治性义务,A排除;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并不能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C排除;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D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本考点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地位、内容、特征和优越性方面进行全面把握。同时,要重点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考点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例8】(2013· 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 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从题干看,中华各民族各有其发展特点,但又有共同的一面,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C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不平衡,A排除;题干未涉及民族凝聚力,B排除;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D错误。
答案:C
【归纳拓展】
复习该考点时,要联系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等进行综合把握。同时,还要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等相关知识点。
考点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例9】(2014·安徽卷)“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 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1社会稳定的前提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3民族平等的基础4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12 B.14
C.23 D.34
解析: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14正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2错误;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3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复习该考点时,要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职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进行多角度把握。
考点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例10】(2015·山东卷)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1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2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项事务
A.12 B.14
C.23 D.34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与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1与题意无关;地方政府接受上级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领导与监督,重大事项必须接受上级或中央政府的领导,4错误;23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归纳拓展】
关于这一考点,高考试题往往以中央对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的新政策、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等为背景,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着重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自治机关、自治地方、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等。
考点10: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例1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近年来, 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2014年9月,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座寺庙通了路,1730座寺庙通了电,1662座寺庙通了水,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1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2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3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4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12 B.14
C.23 D.34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的相关知识。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调动了信教群众积极性,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23符合题意,14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
【例12】(2015· 浙江卷)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2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3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4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A.12 B.23
C.14 D.34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有神论者,不能要求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12错误;34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要求,符合题意。
答案:D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是
1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3我国的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决定权4我国的立法机关,可以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
A.12 B.13
C.23 D.24
2.2015年5月21日至22日,江苏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南通,重点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
1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2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履行职责3具有提案权和决定权4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具体事务
A.12 B.13
C.23 D.24
3.2015年4月2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第二次全体大会就六届人大代表选举时间进行表决,确定2015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截止时间从 “5月10日”推迟到 “5月20日”。现深圳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需要张贴宣传标语。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一条标语是
A.加强人大建设,接受政府监督
B.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居民自治
C.增强主人翁意识,选人民满意代表
D.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4.2015年5月1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来到奉贤,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1我国的根本制度2我国的政体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4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A.12 B.13
C.23 D.24
5.2015年5月18日,云南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要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深化协作配合,形成依纪依法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合力,着力追逃追赃,彰显反腐败斗争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的决心和力度,为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作出新的贡献。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2党中央依法管理国家事务3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4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A.12 B.13
C.23 D.24
6.2015年5月4日,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加快立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共产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依法治国3行政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A.12 B.14
C.23 D.24
7.一位民主党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1共同执政的友党关系2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3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友党关系4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12 B.13
C.23 D.24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求,2015年台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开展多项调研活动,将全面深化改革建言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结合,努力为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献策出力。这体现了
1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2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进行组织领导3民主党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4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12 B.13
C.23 D.34
9.2015年5月19日至22日,天津市政协举办今年第一期委员学习培训班,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的认识,为委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人民政协
1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3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4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机关
A.13 B.24
C.12 D.34
10.2015年5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出席大会并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的民族工作,必须铸团结之魂、固团结之基、聚团结之力、成团结之事,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 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奋斗。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3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4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A.12 B.13
C.23 D.24
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温暖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仅用短短的半个世纪就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
A.主张让少数民族人民行使高度自治权
B.符合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C.让少数民族人民自主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D.能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12.2015年5月19日,安徽省旌德县兴隆镇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干警来到兴隆中心小学, 开展了一场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活动。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1国家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2邪教不是宗教,与科学对立3邪教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4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12 B.13
C.23 D.24
二、非选择题
13.2015年4月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 《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
结合材料,从政党角度,谈谈党对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导的必要性。
14.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责任。 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好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国家应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立法权,2 4正确,3排除;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1错误,故选D。
2.A全国人大代表不具有决定权,3错误;人大代表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具体事务, 4错误;12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3.C政府接受人大监督,A错误;人大不属于居民自治,B排除;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并没有扩大公民政治权利,D错误,采用排除法,故选C。
4.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的政体,23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非根本制度, 1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4错误,故选C。
5.B深入推进正风反腐,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需要,13符合题意;党中央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管理国家事务,2错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是中国共产党,4错误,故选B。
6.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加快立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求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14符合题意;政府是依法行政,2错误;司法机关需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3错误,故选B。
7.D “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正确; “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3错误,故选D。
8.D “努力为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献策出力”,表明民主党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3正确;“2015年台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开展多项调研活动”,表明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正确;题目没有涉及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1排除;中国共产党与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组织上是独立的,2错误,故选D。
9.A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2错误;人民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4错误;13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 3错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4错误;12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1.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能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D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只是行使一定的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权,A错误;B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排除;C中的“自主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说法错误,故选D。
12.C邪教不是宗教,是披着宗教外衣从事的犯罪活动,故材料本身与宗教活动无关,1 4排除;23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13.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党对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导,坚持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这是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
14.(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由于历史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3国家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改变其落后面貌,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公民:1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分析】推荐阅读:
从农村基层直选看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05-24
农村民主政治06-04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07-14
农村民主建设研究05-10
农村基层民主自治10-02
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08-27
农村民主选举制度09-25
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07-13
新农村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09-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质量评估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