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2024-11-05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共5篇)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篇1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它既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又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对于提高我国财务信息透明度及可靠性、提升我国财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行会计准则中有一些比较模糊的地方。例如,在原制度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以下简称“两费”)分属资产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它们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门项目列示。企业常见的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纸杂志费等均属于“两费”的构成内容。但是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两费”在财务报表和会计科目中没有列示,也没有比较明确的说明,这给财务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一、现行会计准则不列示“两费”科目的原因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力度加大,与国际会计接轨速度加快,我国的部分会计理念有了较大的变化。

1. 强化了资产负债观。

现行会计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要求,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隶属于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负债要素。

2. 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

现行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提升为会计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要账户不能被取消。近年来,“两费”的设置对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披露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安然等丑闻爆发而遭到了重点批判,改良权责发生制的呼声很高,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如现金流动制)也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以前曾有学者提出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来衡量,可以不设置“两费”科目,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合理的披露,这个观点恰恰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

3. 有利于企业利润回归真实。

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概括起来,利用“两费”的手段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科目;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科目;“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所以,现行会计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过渡性科目,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空间,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又比较容易理解,也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

二、“两费”会计处理的代表性方法

现行会计准则实施后,“两费”不再在科目和报表中列示,也没有过渡性安排,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各种观点,现汇总如下:

1. 第一种方法:

“两费”发生时直接费用化。这种观点认为,既然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不再列示“两费”,那就是不允许再使用这两个科目。应该在“两费”原核算内容发生时直接将其计入相关费用科目。即: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这种处理方法较简单,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不符合重要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重要性原则,金额不大、对利润核算影响不大的“两费”内容,在发生时可以直接费用化;但如果金额很大,对利润核算有较大影响,还是要考虑分期摊和分期提的问题。也只有如此,才真正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显然,这种过于简单化的处理方式是不妥的。

2. 第二种方法:

以“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代替原“两费”科目。比如,企业预付若干月的房租,在原准则(制度)下,记入“待摊费用”账户,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如果符合资产定义,可以记入“预付账款”账户。再比如,对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的报刊费的处理,由于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约定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产生的预付账款性质相同,因此通过“预付账款”账户核算,同时为了与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区别开来,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预提费用的处理也采用同样原理。比如,原来记入“预提费用”账户的预提贷款利息支出属于企业已发生尚未支付的负债,符合负债的定义,记入“应付利息”账户。企业常见的预提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记入“预收账款”账户。

这种处理方式不符合会计重要性原则,因为金额不大、对利润核算影响不大的“两费”,其会计处理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发生时直接费用化,而不应该先通过“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核算,然后再记入相关费用账户。这种过于呆板的处理方式也没有真正领会本次会计准则改革的精神实质。

3. 第三种方法:

发生时仍计入“两费”,期末余额记入“预付款项”和“预收账款”项目中。按照原准则的处理方法,待摊费用发生时: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等。待摊费用摊销时:借:相关费用类科目;贷: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反映的是实际摊销额,而实际的摊销额不会超过待摊销额,所以“待摊费用”账户期末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只会出现借方余额。根据这一特点,把“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到资产负债表的“预付款项”项目中。预提费用也采用同样的处理办法,平时仍使用“预提费用”,期末将“预提费用”账户贷方余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项目中。

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实现了新旧准则的有效衔接,但不符合会计重要性原则,金额不大、对利润核算影响不大的“两费”内容,没有必要先通过“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核算,在发生时直接费用化会更加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4. 第四种方法:

“两费”挂往来账。当发生待摊费用时,借:其他应收款;贷:银行存款等。然后在受益期内,借:管理费用等;贷:其他应收款。而当发生预提费用时,借:账务费用等;贷:其他应付款。然后在实际支付时,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等。

这种处理方式,只是简单地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代替了原来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没有真正体现重要性原则。因为金额不大、对利润核算影响不大的“两费”内容,在发生时完全可以直接费用化,会计处理一步到位,完全没有必要再通过“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核算。而且,如果“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明细账户的设立不清晰,可能会出现月末会计结账时漏摊或漏提的情况,反而让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复杂了。

三、“两费”会计处理的最优选择

尽管上述处理方法看起来合乎道理,但都没有把重要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两费”会计处理出现混乱的原因。实际上,现行会计准则除了要求期末报表统一格式和内容外,只是公布了企业参考使用的会计科目,也就是说我国首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方面赋予企业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费”科目并不是被强制性取消了,而是不再在报表中列示。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并参考重要性原则来进行实务处理。

1. 不用原“两费”科目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对于金额不是很大的原“待摊费用”内容,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纸杂志费等,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对于金额很大的原“待摊费用”内容,如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一次交纳数额很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等,平时支付时可以记入“预付账款”科目,并设立明细科目,分期摊销。

对于金额不是很大的原“预提费用”内容,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可以在支付时直接计入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对于金额很大的原“预提费用”内容,预提时,借记“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继续使用原“两费”科目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对于金额不是很大的原“待摊费用”内容,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对于金额很大的原“待摊费用”内容,平时发生时仍记入“待摊费用”科目,并分期摊销,期末借方余额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

对于金额不是很大的原“预提费用”内容,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可以在支付时直接计入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对于金额很大的原“预提费用”内容,预提时计入预提费用,期末“预提费用”科目贷方余额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项目。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篇2

但是,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在此,我们就自己的理解,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

(一)遵循资产负债观

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述有些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或者采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没有遵循资产负债观,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二)符合新准则中会计要素的定义

从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看,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发生,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因此不能被划入资产范畴。新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预提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虽然这些费用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它们并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其同样不符合新准则对负债的定义。

再看新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一定义能很好地包容“两费”的定义,因为每一个“两费”明细项目的设置都是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每个项目经济利益的流出额都能可靠地计量。因此,“两费”应隶属于新准则中的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负债要素。

(三)对权责发生制不构成障碍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提升为会计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权责发生制主要账户的“两费”不能被取消。虽然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收付实现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存在一些固有缺陷,也往往带来巨大危害。

例如,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等相矛盾,会使企业虚列资产和虚增当期利润。近年来,“两费”的设置等许多核算方法对资产和负债准确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安然等丑闻爆发而遭到了重点批判,改良权责发生制的呼声很高,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如现金流动制)也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以前曾有学者提出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来衡量,可以不设置“两费”科目,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合理的披露,这个观点恰恰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四)有利于解决实务中的问题

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故意作账户游戏,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

概括起来,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

另外,预提费用还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所以,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过渡性科目,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又比较容易理解,也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

二、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对于原制度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新准则应用指南指出,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周转材料”科目可按其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一次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周转材料报废时,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摊销时按应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周转材料报废时应补提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同时,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

(二)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

对于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的处理,按预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属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计入制造费用;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计入销售费用。预付上述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

对于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的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三、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一)借款利息

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通过设置“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财政部于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使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并且在会计科目表及资产负债表中也取消了这两个项目。这两个科目取消后, 其相关业务应怎样进行会计核算与披露?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旧准则下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1. 待摊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待摊费用, 是指企业已经支出, 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 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当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 借记“待摊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受益期限分期平均摊销时, 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科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项目中。“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 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 也在本项目内反映。

2. 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当企业发生按规定预提计入本期成本费用的各项支出时, 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贷记“预提费用”;实际支出时,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已经预提的数额, 应当视同待摊费用, 分期摊入成本。

“预提费用”科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项目中。

二、新准则下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与披露

1. 新准则下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核算 (1) 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科目

原待摊费用中包含的那些已经实际发生的、没有明确期限的、原来通过估计和判断在一年内分期承担的费用, 按照新准则的精神不再进行区分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 应该于发生时一次性核销处理。如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及大修理费用, 在发生当期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和部分的不同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科目。 (看准则的规定, 固定资产的费用需要分别论述, 有的可以计入资产价值中)

(2) 如果符合资产定义, 可以计入“预付账款”科目

原待摊费用中有预付性质的款项, 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的报刊订阅费等, 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款项, 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时预付账款的性质相同, 符合资产的定义, 因此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同时为了与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区别开来, 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3) 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

对于此类原准则下需要进行摊销的费用, 新准则及准则指南均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根据“谁受益, 谁分摊”的原则, 也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具体在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 同时借记“应交税费”, 贷记“预付账款”。

2. 新准则下原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核算 (1) 计入“应付利息”科目

在新准则规定: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付利息” (短期借款) ;归还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 (季度末) , 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在建工程) 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

(2) 如果符合负债定义, 可以计入“预收账款”科目

对于原准则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款项, 如当期应付而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 其性质是一种应付的款项, 类似房地产的分期付款。符合企业按相应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预收时预收账款的性质相同, 符合负债的定义, 因此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同时为了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预收的款项区别开来, 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3. 新准则下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披露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本质上属于企业的费用, 作为以后会计期间“本年利润”的减项, 最终反映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净资产所有权的减少。为了更加合理、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 实务中应当将尚未摊销完毕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将其列入“未分配利润”项目。

三、总结

新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观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因此,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由于会计处理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准则或制度没有规定应该怎样处理交易或者事项, 会计人员可以根参考类似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 对新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的分析, 新准则中没有说明, 理论界也存在争议, 也只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2001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篇4

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定义及弊端分析

待摊费用, 指企业已经支出, 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 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租金及改良支出等。预提费用, 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 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 财政部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 对两费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均有专项列示。如, 待摊费用应在一年期限内均匀摊销, 每期摊销数应基本保持一致;预提费用需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 不能任意多提或少提。虽然, 《企业会计制度》对两费均有专项列示, 但还是难以消除其自身的弊端。如, 在实际工作中, 这两项科目常被某些企业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 有的企业干脆“挂而不摊”掩盖亏损, 直接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 将属于两费的内容不列入;此外, 还存在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等不良现象。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变化

1. 原待摊费用核算内容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变化。

原待摊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 没有对上述内容如何核算作出规定。因此, 笔者认为对于新准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遵循其规定, 对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根据重要性原则来区别对待。

(1) 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旧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被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而新准则应用指南指出, 凡属于周转材料科目类的可按其种类, 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应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

(2) 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由于新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对这些内容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 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区别处理。

(3) 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新会计准则规定, 对那些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及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因为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所以, 待摊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就应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4) 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及指南均没明确规定。因此, 笔者认为, 也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处理, 对于一次购买金额较小的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对于一次购买金额较大的可以在付款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 具体在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费用, 贷记“预付账款”。

2. 原预提费用核算内容在新会计准则下核算的变化。

原预提费用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预提费用的内容, 如有确凿证据需要预提的, 应记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首次执行日预提费用余额, 如符合负债的定义, 则可转入相应应付款项, 如不符合负债的定义, 则只能核销, 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

(1) 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 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 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资产负债表包括应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里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 可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中的应付利息科目, 可按其差额计算。

(2) 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通过对待摊费用部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 新准则及应用指南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 而是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实际发生时才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 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对可以资本化的则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 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对于当期应付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 由于其性质是应付的款项, 但为了与购买商品和外购劳务所产生的应付款项区别, 所以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处理。

三、新会计准则取消待摊和预提账户核算的意义

1. 遵循资产负债观。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确认原则发生的变化, 着眼于更多的是如何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 凸显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

2. 符合新准则中会计要素的定义。

新准则中的费用指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而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虽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但它们并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其同样不符合新准则对负债的定义。因此, 这两项目应隶属于新准则中的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负债要素。

3. 有利于解决实务中的问题。

在实务中, 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 故意作账户游戏, 新准则取消这两项过渡性科目, 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 简化了会计核算, 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篇5

1.1 待摊费用的涵义及会计处理

待摊费用的涵义。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 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 受益、摊销在后。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 如果其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 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于企业当期支出的需要在本期及以后期间分期摊销的费用, 在发生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 贷记相关科目。在每期摊销时, 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1.2 预提费用的涵义及会计处理

预提费用的涵义。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 支付在后。

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根据预提费用的涵义, 企业对于应当归属于本期但暂时不用支付的费用, 应当在义务形成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 贷记“预提费用”。在实际支出时, 借记“预提费用”, 贷记相关资产科目。

1.3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

特别是待摊费用科目, 更是被众多会计学者称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垃圾桶。此外, 由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别具有预付和应付的性质, 与预付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容易产生混淆, 对于众多非会计专业的报表使用者来说不易理解。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同时使会计核算更具有可理解性, 有必要对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必要的修改。

2 新会计准则对待摊和预提性质的费用的处理

由于旧准则中通过待摊和预提科目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的经济性质并不完全相同, 据此, 笔者根据它们的经济性质分别对这些不同业务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2.1 原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对于旧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在指南关于“周转材料”的解释规定:本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以及企业 (建造承包商) 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 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此外, 指南规定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 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而周转材料的摊销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和其他摊销方法。至于其他摊销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没有说明。笔者认为, 其他摊销方法应该和原来一样包括分期摊销和五五摊销。

此外, 由于指南仅对总账科目作了统一的规定, 对于明细账设置并没有统一要求, 因此, 笔者认为, 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及会计核算的方便, 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核算可以通过“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出借) ”进行。具体摊销时分别借记“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 (摊销) ”

而对于原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则可以完全按新准则指南的规定进行核算。

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

对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的报刊费的处理, 在会计实务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 但是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是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这与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的性质不同, 因此笔者认, 由于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款项, 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时预付账款的性质相同, 因此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 同时为了与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区别开来, 可以通过相应的明细账予以区分。

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 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

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的处理, 新准则及指南均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根据哪一个期间受益, 哪一个期间承担的原则, 对于一次购买印花税票较多的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具体在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 同时借记“应交税费”, 贷记“预付账款”。

而对一次缴纳税额较多的税金新准则中并没有提到是否可以分月摊销, 因此笔者认为也应按受益期限进行处理比较合理。

2.2 原准则中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新准则指南规定: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 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即对于短期借款的利息的预提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进行的。

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根据对待摊费用部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 新准则及相关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 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而对于当期应付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 由于其性质是应付的款项, 但为了与购买商品和外购劳务所产生的应付款项区别, 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处理比较恰当。即每期根据本期应承担的义务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总结

上一篇:就业与创业课下一篇:描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