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和建设

2024-07-31

治理和建设(共12篇)

治理和建设 篇1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就是要建设拥有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丽中国,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传得了乡音。

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观念

生态保护红线, 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 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 它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无法复制性, 很难实现占补平衡, 一旦失去就难以拯救。各地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资源特征、环境容量、已开发程度及可开发潜力等来划定生态红线。要精心研究和论证, 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 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入手, 建立严格遵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 确保生态保护红线不被突破和逾越。对已突破生态底线的, 要加紧研究制定节能和减排指标, 通过确定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每年下降指标等刚性约束, 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 倒逼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结构调整。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 也是城市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的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013年9月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否可持续, 取决于能否转化为经济效益, 能否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生态经济化。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 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 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 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 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 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满足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来提供, 下决心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 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要防治大气污染, 要建立区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 让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和监督, 确保食品药品质量, 让群众吃上放心的食物。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宜居城市、绿色家园。要加大生态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力度, 把生态环境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建设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一旦发生生态事件就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把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生态文明建设从本质上看, 是要调整过去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 切实把资源能源保障好, 把环境污染治理好, 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 必须积极探索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要发挥生态比较优势,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入手, 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再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 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修复与治理, 着力构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良好生态环境。要加快发展生态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经济化,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要着力建设生态型城镇, 全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小城镇。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将生态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气、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 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努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种根本性变革,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等。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重点要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环境补偿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要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机制, 培育生态环境意识, 倡导绿色消费, 构筑低碳生活, 推动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治理和建设 篇2

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省、市建设工程安全有关规定精神,按照县建设局统一部署,针对2010年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在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遏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站决定在全县开展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为使工作开展起来突出重点,取得好效果,现制定方案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县安全生产工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安全发展”这条主线,注重实效,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安全有关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努力控制和减少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夯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2、增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作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使安全生产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在项目管理中得到全面的实施,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3、有效遏制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和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将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装拆、高大模板施工、高层和超高层外脚手架搭设作为专项整治的主要内容,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总体水平,实现我县建筑业事故伤亡人数逐年下降的目标。

三、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治理内容

(一)坍塌事故的重点

1、基坑(槽)土石方坍塌;

2、脚手架坍塌;

3、高支撑模板坍塌以及围墙坍塌;

4、模板支撑系统坍塌;

5、卸料平台坍塌;

6、房屋拆除引起的坍塌;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重点

1、“四口”“五临边”卸料平台、马凳等;

2、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物料提升机等)安装、维修、拆除;

3、吊篮作业以及脚手架搭拆作业;

(三)脚手架工程

1、作业人员上岗情况;

2、安全技术支底是否有针对性;

3、验收情况;

4、材料、设置数量配备、基础硬化、扫地杆等情况;

四、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应尽快成立组织机构,全面安排部署,加大宣贯力度,以年初下达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为目标,立即在本企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2、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审查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要加大检查力度,依据《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

4、要严格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各施工企业应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身体检查。特别是一线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5、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项目,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安全技术要领,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要进一步落实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从完善监理规划、细则、人员配备,工作制度,方案要审查和现场检查,资料档案等各个环节入手,促进监理企业全面履行安全职责。

7、将继续坚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准备定期召开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

8、各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9、在各个工地现场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工程、对现场质量安全体系防护用品、工具、信息、资料、安全行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农民工管理等规范化,标准化。

五、时间安排与工作步骤 1、2010年6月中旬以前为全面部署动员阶段,各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建筑安全生产特点研究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全面安排。2、6月10日—6月底实施阶段:以企业、工各项目部和项目监理部为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从抓制度建设和抓过程管理入手,使专项整治工作自始至络,做到落实责任,真抓实干,确保取得实效。在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集中组织好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自查整改工作。3、7月1日—7月底:我站决定对全县在建工程再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大检查,特别是对事故多发的施工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对发现存在突出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工程项目将予以通报,对发生高处坠落、坍塌等重大事故的企业将严肃查处。4、7月中旬为总结阶段,各施工企业要对本企业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将总结以书面形式报至县质安站。5、8月中下旬将迎接市局对我县开展专项整治工程情况的检查。

六、几点要求

1、各施工企业、监理公司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针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和措施,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燕尾服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活动,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事故发生的过程,总结事故规律,提练预防事故的技术性措施,逐步探索和制定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

2、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机构,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预防基坑坍塌和高处附落事故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板报,贴标语等形式和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等活动,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眇增强从业人员增强自我保护和预防事故的能力;并要加大自发全检查工作力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绥德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治理和建设 篇3

12月2日,记者见到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杨楠的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是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思考,更是对这份事业的专注与激情。因为从事的是一个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的行业,创业之初的杨楠常常被人嘲笑为“傻瓜”。尽管如此,杨楠坚持了下来,并肩负起打造生态中国的使命,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重任。如今,创业成功带给她的是愈加的淡定、从容与自信。

实战中总结宝贵经验

杨楠早年留学美国,并于1996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创立了陆易斯通集团。秉承“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的经营理念,以及“稳健经营、科学决策”的工作态度,陆易斯通逐渐发展壮大。正是陆易斯通在材料领域、工程领域、设计领域、经济领域等方面20年的积淀,才成就了陆易斯通的今天。

在多年的艰苦实践中,杨楠带领团队锲而不舍地奋斗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第一线,走南闯北、上山下乡,并多次前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摩纳哥等国家考察,总结出众多有利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

生态城市的发展必须体系先行,顺应着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点在陆易斯通体现的尤为彻底。杨楠带领着公司的研发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打破旧有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将城市的各个“器官”协调起来,共同治理。同时,将物联网技术和网络营销等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和推广当中,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今年,陆易斯通联合新华网、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评价研究报告》已成为业内重要的评价指标。

背后的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行的质疑、社会的不理解、经济的窘迫、员工们无米下炊的抱怨……彼时的杨楠形容自己仿佛掉落进一片虚无,找不到目标,也看不到希望。但是,她始终坚信自己选择道路是正确的。回忆当年,杨楠笑称:“都快熬过来了。”

2015年12月,时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召开,证明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杨楠似乎更早地就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但杨楠始终坚持着自己身为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她要求公司的员工一定要学习党的重要纲领和文件,最近特别组织员工们学习了习近平主席“七一讲话”的重要精神。杨楠说,这种学习并不是浅显的理解,而是要转化为真正的行动:“在生态城市建设和推广方面,特别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更要有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此外,习主席强调的‘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之城,杨楠对于生态中国的畅想与国家政策可谓不谋而合。她深信,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的思想指导经济建设,以生态城市运营商统筹全局,以生态城市核心技术体系服务商作为实施载体,以生态城市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为技术支撑,以人为本,打破藩篱,不断创新,走生态化道路,以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资本运营结合来面对当今复杂多元的世界,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

创新中开启独特商业模式

对于生态城市的概念,杨楠有自己的理解。她说,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同时,生态城市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杨楠认为,生态城市的推广与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学术部门等相互配合,动员多方面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她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纵、横两个方面的策略:纵向上包括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社会监督系统;横向策略包括提高公民意识、创新与实践结合、区域间合作,以及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建设上,形成人、自然和城市之间的平衡关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态基础设施、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生态代谢网络和城市生态文明能力建设四大方面。

据杨楠介绍,生态城市的建设与推广可谓意义重大。她说:“首先,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和实现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其次,奠定中国新型城镇生态化发展的基石;再次,推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第四,可以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

陆易斯通经过不断发展和探索,总结出一套独有的商业模式:一个以生态城市为核心,形成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各项需求的生态循环链系统,这个系统组织管理陆易斯通的各种资源,从而高效打造出环境负荷少、舒适、健康的生态城市,给人们提供独一无二的生态型生活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资金来源同样具有可持续性,既有债务性融资又有权益性融资,融资的模式非常广泛,包括自有资金、商业贷款、私募股权基金、信托、债券融资等。陆易投资、组合贷款以及在拆迁过程中让拆迁户成为股东等途径,形成资金池,满足项目开发的资金需求。

建设项目落地开繁花

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经历了卫生城市、绿色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低碳城市、环保城市、海绵城市、小城镇开发、精准扶贫等各个阶段。“无论赋予城市多少个名词,都必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解决城市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互为共生的结构问题。”杨楠说。

陆易斯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如今,陆易斯通的项目可谓遍地开花。

特别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新常态下,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也会给予适当奖励。

陆易斯通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崇义城镇(生态)建设开发项目中,通过转方式,以官家花园的单一性文物地产转变到以官家花园商业地产及水文化产业园,打造复合产业集群。调结构,使崇义镇农业、工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以官家花园为重点加强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生态产业链。城镇化,通过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土地整治推动农村居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完善农村规划,缩小城乡差距,利用官家花园的旅游优势,大力推进崇义镇城镇化发展,使崇义镇达成国际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示范乡镇。

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客站站前(生态)中央文化商务区建设开发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的西客站站前,总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该项目将由大型商业综合体,5A级写字楼,星级酒店组成一个东北的中央文化商务区。是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的催化作用,实现由交通经济枢纽的转化,形成集交通转乘、商业娱乐、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等多功能复合发展的地区,打造时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及商务中心。

在黑龙江省兰西县榆林镇粮库地块(生态)建设开发项目中,以大榆林经济区的辐射能力为支撑,带动兰西成为哈尔滨卫星城(区),拉开东北地区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帷幕。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古大湖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开发项目中,通过古大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成同纬度的生态物候区、北中国湿地寒流温泉和哈大都市圈的休闲胜地。

此外,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地块(生态)建设开发项目、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窑址(生态)建设开发项目等等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做公益向来不遗余力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杨楠选择了一份如此艰难的事业,这体现的不仅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和勇气,更需要居里夫人一样发现铀和镭的恒心和毅力。

杨楠这代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总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民生投以更多的关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些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有价值和做贡献是我们这代人最基本的价值观。”杨楠说。

早年赴美求学,灯红酒绿并没有模糊杨楠望向家乡的双眼;华丽的白宫比不过德胜门的古老城楼;华尔街的尊贵也不及烟袋斜街的熙来攘往。“怀着对祖国说不出的想念,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美国永久居留权,我选择回到祖国。”杨楠无不感慨地说。

翻看杨楠的履历,2010中国十大品牌女性、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百位杰出女民营企业家、“十二五”居易中国十大先锋任务、中国经济建设百佳创新人物、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领军人物……奖项与头衔不胜枚举。

在杨楠的带领下,陆易斯通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民营企业、“里约+20”峰会“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高级工作组成员—国际绿色经济协会(IGEA)”中国绿色经济杰出贡献企业等称号。

2012年,杨楠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出席了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峰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商机》的报告。大会期间,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Morris Strong)接见了杨楠并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2015年4月,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2015世界大会在韩国首尔举行。陆易斯通集团成为中国地区唯一受邀企业。杨楠在大会上与多位中外市长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交流。

2016年,陆易斯通与老旧小区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研究院、中国老旧小区暨建筑改造产业联盟、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了密切合作,不仅重视科学研究的一体化,更注重项目的落地,力争将八年来体系研发方面的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今年12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目标,集成哥雷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正是陆易斯通一直专注的事业。杨楠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陆易斯通将继续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协会或机构展开更广泛合作,为改善民生、推进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转型贡献力量。

杨楠常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勇于开拓的创新者,给那些坚持信念的积极者,给那些深信奇迹的幸运者。我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事业就是我们团队的奋斗方向。”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陆易斯通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并将“携手、共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念深植于企业运营当中。正如杨楠所强调的:“我们的到来,就是为了挖掘土地的潜质,是为了升华城市的价值。”

治理和建设 篇4

关键词:社会治理,法治化,泰山区

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需求结构、社会矛盾、社会心态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新常态”, 社会治理法治化也已成为各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思路和重要实践。

一、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涵

作为法治国家建设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 社会治理法治化内涵丰富, 它既是一种社会治理理念、思路, 又是一种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还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方法。 具体来说, 社会治理法治化意味着用法治的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的战略, 用法治的精神统领社会治理全局, 用法治的手段解决社会治理的症结, 用法治的方式巩固社会治理成果。

二、泰山区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要实践

泰山区地处举世闻名的泰山脚下, 2015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2013年先后获得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在推进“平安泰山区”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做出了大量探索。

1.强化源头预防,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泰山区通过制定出台《泰山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和《关于在全区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实施“三个三”风险评估工作法, 即实行“三级联动” (区、街道镇、社区 (村) 三级) , 把握“三项重点” (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程序) , 抓牢“三个环节 (事前抓信息研判、事中抓评估听证、事后抓督查追责) 认真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四项风险评估, 广泛征求民意, 科学评判风险程度和可控范围。 2014年内共评估重大事项30件, 其中决定准予实施项目27个, 暂缓实施项目2个, 不予实施项目1个, 严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制, 对应评未评、发生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坚持依法决策,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2.坚持多元调解,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

泰山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的“四位一体”调节模式优势, 深入开展归口调解、委托调解、刑事和解、巡回调解、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 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纷争, 构筑起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积极探索研究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通过将诉讼服务中心与信访办两部门合并, 制定涉法涉诉改革实施细则, 建立了司法救助制度, 着力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诉讼服务。 2014年共受理涉法案件120余件, 依法导入司法渠道71起, 稳定化解110余起, 执行信访明显下降。 二是针对医患矛盾纠纷突出的实际, 创新推进“三联一定”警医联动机制, 有效地维护了全区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实现了警、医、患三方共赢。 三是建立了14家社区司法行政工作站、20余家律师会客厅、7家“普法超市”、3个派驻检察室等载体, 为开展法律宣传援助服务、受理办案线索, 服务广大群众搭建新平台。 2015年以来, 累计接待居民咨询1000余人次, 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8件, 调解成功604件, 成功率达到99.3%, 立案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0余件, 做到早发现、早调解, 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形成了系统内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动员社会力量, 拓宽社会治理参与主体

通过健全完善社会组织“三级孵化”基地, 重点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活动类、法律维权类社会组织, 形成区、街道 (镇) 、社区 (村) 三级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的调解网络。 目前全区已登记社会组织246个, 备案社区社会组织441个, 调解组织已达到288个, 专兼职调解员866人, 叫响了 “律师会客厅”、“薪火行动”、“红艳聊天室”、 “法院少年庭”、“平安协会”、“平安志愿者服务站”等社会化服务品牌, 零距离开展法律宣传与援助, 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4.加强法治宣传,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环境

采取“网上+网下”、“传统+现代”相结合的方式, 将全区的工作动态和重大部署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宣传报道, 深入开展“阳光政法活动”, 积极推进“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和“司法行政公开”, 加强人民陪裁员、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 请人民群众参与到执法办案过程之中,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并且依托区内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和法制宣讲团, 集中开展法制宣讲活动。 再就是, 进一步利用传统宣传方式, 适时采取电子屏幕播放、悬挂横幅、派发宣传单、发短信、图片展览等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普及安全防范知识, 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三、泰山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立法有待进一步更新

在一些新出现的社会治理领域, 相关法治建设的步伐尚需进一步推进。 当前, 泰山区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新的社会治理事务不断涌现出来, 像社会组织管理、志愿者、社区服务、物业管理, 但也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网络管理问题、特殊人群管理问题和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想要处理这些新的社会事务和新的社会问题, 都需要新的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 泰山区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制定了一些与创新社会治理有关的规章。 但现行社会治理类规章大多仍针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性的社会问题而创设, 而对于大量城市化、现代化所引发的新型社会事务、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仍缺乏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 无论是动态的跟踪机制, 风险扩散的防范机制, 还是各部门区域的政策协调机制, 现有的服务管理都难以应对, 无法满足社会治理工作新需求。 这一点突显出现有的社会治理实践对于加强法治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2.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 虽然泰山区依法治区的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有所提高和加强, 但是, 工作中仍然存在“重文件轻法律”, “重长官意志、轻法律规范”, “重结果、轻程序等一系列与法治精神不相符合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像有些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强调行政权的痕迹明显, 没有摆脱“以费代管”、“以罚代管”等单一的传统型的行政管理模式。 另外, 在社会服务管理中仍然存在所谓“专项行动”、“百日行动”等执法行为, 这些执法方式不仅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相违背, 而且这种执法方式由于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对社会服务管理所追求的行政执法效果是一种负能量, 从侧面反映出相关政府机关履行职权不到位, 行政不作为的问题, 而且从根本上说, 这种“运动式执法”还会给民众造成“违法常态”、“违法不究”、“谁遇上谁倒霉”的恶劣影响。

3.司法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 诉讼成本较高, “赢了官司输了钱”、无时间诉讼, 让普通百姓的诉讼效益难以体现;另一方面, 现有的司法能力也难以满足人们对司法的需求, 司法基本保障难以实现;再者, 司法机关因为任务重, 人员少, 装备落后, 所以办案期限普遍较长, 很多复杂的疑难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办结。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人们对司法的满意度、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度、对司法的遵从度都不高, 因此, 现实生活中, 人们信访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加强和创新泰山区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对策研究

1.转变社会治理理念, 做好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顶层设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首先要转变社会治理理念特别是要树立法治理念和服务理念, 用法治思维处理社会事务, 用法治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而转变观念首要做的是对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加快出台《泰山区社会治理法治化规划纲要》, 将规划与法治相融合, 全面规划社会治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建设, 重点加强公民权益维护、基层社会治理服务, 基层社会组织培育与服务、公共服务管理、社区自治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2.完善社会治理立法,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创新法律服务体系

民主科学立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要在科学制定新法规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有关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清理制度, 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地方性法规进行清理, 及时修改、废止不适应实际或严重脱离现实的法规。 以此来构建多层次、协调配合、功能互补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 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实现法律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另一方面, 要不断完善民意采纳机制, 健全民主参与机制, 注意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立法诉求, 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 增强立法的民意基础。

3.严格社会治理执法, 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

首先, 要做到政府职能的法治化, 这是依法行政的前提, 只有把政府权力限定在合法的范围之内,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进一步明晰法律赋予了什么权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行使权力的程序是什么、 不依法行使权力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防止政府及工作人员滥用权力、越权和不作为, 这样才能使政府的行政权威得到全社会的一致认同, 从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也可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

其次, 完善行政执法方式, 实现社会治理由“运动式” 推进向法治化、长效性治理转变, 努力推动各级政府由习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社会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治理社会的转变, 为全面提升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 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健全各行政部门的执法执业考核评价体系, 细化执法标准, 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基础上, 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 认真开展行业内执法检查, 严格执法考评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执业。

4.推进全民普法教育, 增强法治建设社会力量

要形成全社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氛围, 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要率先垂范, 尽快提高法治思维和法律素质。 这需要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法治考评, 完善党委 (党组) 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等制度, 还要以“党校”为主阵地, 抓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落实法治建设领导体制。 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依法办事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考察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 使领导干部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

另外, 还要形成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加快建设知识普及、观念引领、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法治文化体系。 把法治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传统文化、行业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等有机结合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切实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弘扬法治精神。

再者, 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法。 建议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法治轨道上协调各方社会力量, 让包括各级专家学者、社区志愿者律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各类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社会力量都组成全民普法的生力军, 并且进一步创新研究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渠道和方式, 健全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不断推进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4-10.

[2]李树忠.全面认识基层治理法治化[N].光明日报.2014-11.

[3]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J].法学, 2011, (10) .

[4]蔡乐渭.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之维——论法治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J].领导科学, 2011, (12) .

[5]王增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5, (2) .

[6]白小英.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EB].陕西法院网, 2015-1-17.

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综治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促进广场管理工作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以事故防范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导向、以严格监管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积极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综治安全工作机制和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杜绝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维护广场社会治安的良好秩序,促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根据机关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健全领导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综治平安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开展综治工作。

(二)做好维稳工作,切实提高治安防控能力。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认真分析排查广场工作可能会产生的矛盾纠纷,及时修订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加强内部防范工作,按照“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的要求,认真落实,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治安防范意识。认真落实好干部值班,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网络。

(三)强化工作落实,全力压降事故保平安。安全生产与平安建设工作紧密相连,只有切实压降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维护好职工的利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平安创建工作的宣教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把建设平安工作宣传到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平台,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广泛宣教培训,大力普及安全文化,提升广大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3月份,计划与市城管委、安泰街道五一广场社区、安泰派出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以“携手共建平安单位”为主题的综治宣传月活动,营造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6月份,以“责任制度双落实,安全技能大比武”为主题,突出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技能训练两个重点,形成立足岗位提升技能,落实制度确保安全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监督检查,促进单位平安运行。工作中,我们将监管重心前移和下移,把大部分的安全监管力量下沉到广场一线,认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特别是每逢重大节日及重大活动,由处领导带领业务部门联合保卫班、电工班、绿化班技术骨干等落实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以细之又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确保安全工作落实,确保设施设备与人员安全。

三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防范。五一广场作为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窗口,每天人员流动量达到上万人次。在工作部署上要高度重视广场安防工作,每逢办公会议都要认真分析广场安防工作形势,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围绕安防力量、配套设施、应急预案等三个方面组织细致研究,明确相关对策措施。

在人员上,以公园安保和机关工作人员为主体,广场旗杆前、岗亭等重点防控位置分别明确安全员,配合做好日常防范和应急处置;在设施上,在原有装备的基础上,计划配置一部分专业安防装具,统一放置于固定地点,用于应急使用;在制度上,除保留机关、安保人员固定巡视巡查制度外,在广场原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员和工作范围,统一分配安防人员和安防区域,明确应急处置流程,确保不留死角。

违法建设成因及治理对策 篇6

一、九项措施赢得一个转折,依法处理各类违法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始终坚持“以拆为主”和“能拆尽拆”的总体原则,以“宣传教育先行、和谐拆违为主、依法强拆为辅”为指导思想,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遗留的违法建设问题及时介入,按照法定程序依法予以强制拆除。2009年以来,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80万余平方米,为政府节约直接征地拆迁成本高达8亿元,有效保障了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实现了将各类新增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总体目标。2009年以来,受国土部门委托,代管征而未用的国有储备土地,城管部门安排专人专项监管,定期巡查,确保了国有储备土地不产生新增违法建设、不栽种植物、不从事经营活动,政府部门不再给予国有储备土地二次补偿。

在拆迁工作中,乐山市城管部门的主要做法一是以摸清家底为前提,对房屋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建立“一户一档”基础资料,对各类建(构)筑物进行“影像、照片、平面图”三锁定,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凡有新增及时比对,依法查处。二是以强化宣传为基础,组织城管人员,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播放宣传片等形式送法上门。同时,注重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新闻访谈、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曝光违法建设。三是对重点建设区域,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集中学习重点培训,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局面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以落实责任为根本。执法关键在责任落实,重点在执行到位,根本在较真碰硬。城管部门严格落实片区责任制和日巡查制,实行网格化区域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并设专人检查执法人员填写的日巡查工作日志。五是以部门联动为保障,形成了城管、住建、国土、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规划执法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处理违法建设的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六是坚持“市区一体、重心下移”的工作体制。乐山市城管局属地执法大队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大队长均在街道、乡镇兼任副书记,使城管工作有利于同属地政府和村组(社区)工作协调配合,有利于形成共识,化解矛盾,共同做好控违拆违工作。七是以建立机制为动力。乐山市城管局建立了《中心城区村镇规划信息员制度》,每个村选聘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村镇规划信息员,及时向城管部门提供违法建设的动态情况和信息。城管部门對信息员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通讯补助,由此较好地调动了村镇规划信息员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节假日执法监察的空白;建立违法建设有奖举报制度,对主动举报违法建设的个人给予每件每次200元的奖励,较好地调动了全民监管的积极性。同时对城管执法人员建立责任追究、倒查和目标管理奖惩机制,凡在因调查处理违法建设不力、不及时造成后果的,对属地大队和具体监管责任人一律实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凡在控违、拆违工作中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终目标考核时增加考核分值,评先评优时优先评选。八是以讲究方法为抓手。在具体执法中讲究技巧,注重方法,彰显人文关怀,倡导宣传先行、化解为主,努力实现和谐拆违。工作中要求和谐拆除率必须达到90%以上,安全稳定风险评估率达到95%以上,既塑造了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又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收到了执法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九是以依法强拆为后盾。依法强拆是规划执法的底线和最终手段。乐山市城管局每年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执法培训和军训;开展案例讨论、法律知识竞赛等;选调精兵强将,组建由45岁以下人员组成的50人规模的应急处突分队。在依法强拆工作中,发挥分队保驾护航的拳头作用,对经多次宣传教育仍强行抢修抢建的违法建设,分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决依法予以强制拆除,绝不手软。

二、违法建设产生成因分析

(一)自建房审批渠道不畅是违法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2009年1月前,乐山市中心城区自建房审批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因人口自然增长(婚姻、生育)和因危房、内涝、地质灾害等原因,村民要求修建、改造房屋的愿望十分强烈。2009年1月起,乐山市政府出台了《自建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虽然对集体土地上宅基地的自建房审批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实施以来自建房审批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住建部门核发《选址意见函》后,其他后续的农用地转用手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验线手续、竣工核实和房产颁证等工作几乎没有进行,由此导致村民的住房仍然处于违法状态。据调查,目前,乐山市农村房屋95%的农民没有《产权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从法律角度讲,95%的农村房屋是违法建设,局部区域100%是违法建设。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助推了部分违法建设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号召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新兴产业,因而大量出现了租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或者依托农民自己的宅基地发展养殖、花卉、仓储物流、小型家庭加工作坊、小型工业生产作坊、小型食品生产作坊、农家乐等新兴产业。因当时的政策原因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营这些产业的场所基本上存在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三)城市快速发展中基础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先天不足倒逼违法建设的生长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摊大饼”式的土地城镇化普遍存在,反之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合理性、人本性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体现则明显不充分,加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城镇功能缺失,倒逼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出现。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仓储、洗车场、废品回收、会展、停车、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简易加工作坊、驾校培训基地、进城务工农民工生活居住场所等,这些产业和场地是城镇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产业的迅猛发展虽然倒逼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生长,却又同时满足和弥补了城市发展中功能的缺失和市场的不足。

nlc202309090233

(四)基层组织的默许和支持助长了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的产生

不能否认,有些基层组织和干部习惯了屁股指挥脑袋,没有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为给农民做好事,让农民多得实惠,一些乡镇、社区、村社默许和支持农民在集体土地上依托宅基地,在房前屋后修建违法建设,有的基层干部甚至参与违法建设的修建,直接导致了拟征地拆迁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五)小区物管的放任行为为违法建设提供了条件

在房屋装饰装修和业主违法修建的过程中,小区物管没有认真履行宣传、引导、制止、举报职责,放任各类违法建设材料任意进出小区。有的物业公司在收取了装修管理费后竟然默许业主修建违建。据调查,很多物业公司是开发商的下属企业,因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已将顶楼使用权加价出售给了顶楼住户,造成物管企业放任顶楼住户修建违法建设。一些业主强行或偷偷违章搭建,物业公司却不敢管或不闻不问。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业主违法搭建提供了条件和支持。

(六)利益驱使直接导致违法建设的产生

在政府征地拆迁前,人们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最大化的补偿,因此往往突击修建违法建设。新型材料修建违法建设既简易又高效,一夜之间甚至几个小时即可形成,再加上违法建设修建的隐蔽性,抢修抢建违法建设的问题屡屡发生。

(七)源头设计不合理为违法建设提供了客观理由

不少建筑在规划设计之初,客观上存在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为违法建设的修建留下了空间,埋下了隐患。更有甚者,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居然是设计单位和开发商为利益、促销而有意为之。一些开发商在房屋营销的过程中,公开宣传购房赠送面积。有的开发商将屋顶使用权加价卖给顶层住户,并且在售房合同中明确屋顶楼面使用权归顶楼业主使用和维护。这些现象和行为为业主违法建设提供了空间、便利、方便和理由,给后期规划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

(八)依法拆除违法建设程序繁琐、时间较长,为违法建设的产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小区作为私人住所,私密性和隐蔽性很强,城管部门执法时往往面临发现难、取证难、拆除难、执法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一是调查取证难。查处违法建筑需要入户或经过当事人的住宅。城管部门不具备强制入户调查的行政权力,如果当事人拒不配合,那就很难进入违法建设现场调查取证;二是限期拆除难。因“责令停工”、“查封施工现场”、“限期自行拆除”等行政措施缺乏有效的后续手段,加之强制拆除的行政风险和各種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导致行政强制手段乏力;三是依法强制执行难。违法建筑修建方便,工期较短,隐蔽性强,一旦修建完成,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进行强制拆除,不仅程序繁琐、时间较长,而且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三、违法建设治理对策与建议

(一)畅通审批渠道

一是要体现《城乡规划法》的权威性,营造公平法制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及时解决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彻底破解违法建设的困局必须对确因人口自然增长、婚嫁、危房改造、内涝、地质灾害等原因要求修建房屋的,住建、国土、房管等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畅通审批渠道,依法发放《农用地转用手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验线和竣工核实,对经验收合格的房屋依法颁发《房屋产权证》。二是对建成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居民经调查核实确属内涝、危房的居民房,短期内又无法实施整体搬迁改造的,政府应纳入零星散户的棚户区改造进行拆迁还房或先予安置,如此既能排除安全隐患,又彻底杜绝了就地原拆原建。拆迁后腾出的土地由政府依法收储,用于公益事业用地,规划建设绿地、小广场或城市道路,实现老旧城区的扩容提质。

(二)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步统筹规划建设停车位、菜市场、洗车场、物流、仓储、会展、驾校、农家乐、苗圃等用地和用房,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足,实现疏堵结合。

(三)严格设计审批

一是对新建商业开发项目,审批部门要加大对规划设计的审查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赠送面积、变相增加容积率的现象。特别是对在房屋设计图中出现的预留孔洞、结构板、装饰梁、结构梁、结构架、结构间、6米层高、不留公共楼梯间等可能诱发违法建设产生的设计缺陷,必须责令设计单位和开发商修改完善,不留隐患。二是为确保临街面市容规范、整洁、美观,在确保质量和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楼顶统一规范设计为坡屋顶(坡屋顶的优点是美观、防漏、隔热,且能从源头上杜绝楼顶加层)。临街阳台不搞错层设计。临街面统一设计规范雨棚、隐蔽空调位和门市招店牌位。临街面商业和住宅的转换层要尽可能不设计预留平台。三是住建、规划部门要加大对设计单位、开发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培训和依法查处力度,对设计有缺陷、监理缺位、不照图施工和开发商的恶意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并采取降低资质、停止办理后续手续、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停止发放预售许可、纳入建设开发“黑名单”等措施综合治理,确保不再发生因设计缺陷而变相偷容积率的现象。四是部门联动,联合行文,对建设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禁止性和规范性要求。乐山市已由住建、城管、工商联合行文,对赠送面积、违规销售底楼绿化使用权、违规销售顶楼屋顶使用权,以及“一层变两层”、“两房变三房”等虚假宣传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对商业开发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每个单体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坡(屋)顶设计、风貌设计、门市招店牌位设计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四)强化目标管理

各级政府要将控违拆违纳入对镇(街道)、村(社区)、组干部的目标管理和奖惩内容,切实落实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对控违拆违的宣传、教育、制止、监管和报告责任,对控违拆违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默许和支持参与违法建设的予以问责和惩处。

(五)发挥物管作用

与房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大对物管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形成物业企业考评机制,充分发挥物管企业在制止和控制违法建设中的宣传、制止、举报作用,对宣传、制止、举报不力的物业企业进行通报批评、信用减分、罚款等处理。

nlc202309090233

(六)实行综合治理

一是对违法建设的一切建(构)筑物,房管部门不得颁发房屋产权证,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土地使用权证登记。对于涉及存在违法建设的房屋,由城管部门书面函告房管部门,暂停办理该建设房屋的产权登记、抵押、出售、赠与等手续,待违法建设拆除后,由城管部门书面函告房管部门后取消房屋产权登记等限制措施。二是对没有合法用地、规划许可手续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电、供水、供气。供电、供水、供气单位在接到有关部门告知属于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应及时停止供电、供水、供气,并依法查处违法用电、用水、用气行为。三是各相关部门在受理各类行政许可时,对无合法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或村民自建房改变性质和用途用于生产、经营、养殖,以及虽有合法产权但其合法产权使用面积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公安、工商、环保、卫生、文化、旅游、药监、农业、畜牧、税务等相关部门不得核发和年审相关许可证照或颁发荣誉授牌,并依法对无证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和取缔。四是依法对参与违法建设的施工企业、施工工匠、监理、混凝土、经纪机构等企业及从业人员进行严查重处,在各类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暂停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竣工规划核实、房屋产权证登记等手续。五是紀检监察机关应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村(社区)、组干部参与违法占地或进行违法建设的实行问责,根据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是建立诚信体系。对修建违法建设的业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拆除的,执法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将业主纳入失信名单,进行失信公示,对其实行融资、行业准入、荣誉、出国出境、民商事等限制。

(七)依法严格执法

一是坚持“以拆为主、能拆尽拆”的原则。城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片区责任制和日巡查制,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对各类新增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确保将各类新增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违法建设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三是强化新闻宣传和媒体曝光力度,有效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四是切实加大对各类历史遗留的违法建设的依法处理力度。对各类历史遗留的违法建设,按照“法不朔及既往”的法理和“尊重历史、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依法推进”的原则,及时进行依法处理;对恶意修建、体量大、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和拒不配合拆迁的要选准典型,迅速立案调查,依法启动违法建设的强制拆除程序,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八)加快地方立法

中央已赋予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设区市的地方政府也同步取得了规章立法权,对破解违法建设查处的疑难杂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地规划执法部门应抓住机遇,主动与当地政府、人大衔接,力争将违法建设中诸如查封施工现场、杜绝设计缺陷、畅通司法渠道、纳入诚信体系、实行行业准入等纳入地方立法,进入法制化轨道,实行综合治理,最终实现违法建设由偷修偷建、抢修抢建、强修强建到不敢、不能、不想建的根本性转变。

(责任编辑:李静敏)

治理和建设 篇7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3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的各项工作。

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防灾减灾从我做起”。通知要求,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做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重点是居民住房, 燃气、供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 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和建筑工地。认真排查建筑物幕墙等设施的安全隐患, 落实整改措施, 防止发生坠落、倒塌事故。组织开展危旧房屋排查工作, 对排查出的危旧房屋, 要做好记录并建立台账, 督促房屋产权人及使用人依法采取措施, 确保使用安全。要督促物业管理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安全隐患的行为, 并适时组织开展防灾应急演练。同时, 要组织对燃气管道设施和用户室内燃气设施等进行拉网式排查, 对检查出的隐患, 要落实责任, 限期整改。要坚决取缔社区内的非法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 依法清理和拆除社区内违章占压燃气设施的建 (构) 筑物。建立燃气企业对社区用气安全日常巡查制度, 督促用户开展用气隐患的整改。开展供排水等市政公用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督促有关企业加强巡查维护, 认真开展供排水、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大型市政桥梁等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督促风景名胜区等单位制订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做好重点安全防护设施和有关防灾避险标识的检查、加固修缮及游乐设施的检测检验, 完善游客疏导和信息发布制度。此外, 还要加强建筑工地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通知要求,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 相对集中时间, 组织开展本系统、本单位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演练。要结合工作实际, 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相关防灾减灾知识, 掌握避险自救技能, 全面提高防灾应急能力。 (摘自:《中国建设报》2011年4月29日宗边)

治理和建设 篇8

在内蒙古有中国首屈一指的草原———科尔沁草原, 该草原资源、植物群落种类繁多, 每年草产量非常高, 其中所生产的有毒草数量少之甚少。此外在这里还有中国三大天然草场之一———姜家甸草场, 该草场所拥有的松嫩草原是中国优质草场, 产草优良。该地区的环境非常适合羊草、虎尾草和星星草等各种草类的生长, 气候优良, 水源充足, 土壤优异, 所以该草场自古以来发展良好[1]。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 该草原却在近年逐渐呈现出退化趋势, 各种羊草群落甚至退化成了碱蓬群落, 而产生这种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人为破坏。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 当地政府在2001年开始重视该问题, 并提出相关政策, 例如提倡退耕还林, 使用建设草原围栏和建立防护沟道来保护草原等等。

1.1 草原围栏的建造和设计

围栏设计和建设中,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水泥柱, 使用长方体结构的柱体, 规格参数为长宽高分别为10 cm、10 cm、180 cm, 水泥柱的内部使用四条规格参数为180 cm的六号钢筋, 其中浇筑的时候要在水泥柱的一端5 cm处开始加挂线钉, 每个挂线钉之间间隔为20 cm;第二方面主要是围栏所使用的线路规格, 要使用标准规格的商品网, 商品网的长度为120 cm[2];第三方面是指的围栏的构建方法, 两个水泥柱之间的长度为10 m, 在埋设草原围栏的时候, 要把地面以下50 cm处和地面以上130 cm处填实, 其中两侧的部分要使用八号的铁线固定下来。

1.2 草原防护沟的设计方法

防护沟的设计和构造也要分为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首先是规格参数的选择, 参数的选择是工程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其中, 防护沟的规格参数为150 cm×150 cm的宽度和高度;其二是单侧梯形叠坝, 选择顶部宽度为120 cm, 底部宽度为180 cm, 高度为150 cm的单侧的梯形叠坝;其三为草原防护沟和草原围栏的铭牌设计, 铭牌的设计要保证一目了然, 不追求设计的花样, 只要求设计中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功能作用就好。在每一个小班都要加一座铭牌, 必须要接近旁边的道路, 接近管护房, 采用混砖结构, 设计的底座要达到0.5 m的高度。

2 草原围栏和防护沟的建设规模

2.1 草原围栏的建设规模

从2001年开始, 该地区便开始进行草原治理, 直到目前, 已经建设了61.2万m的围栏铁网, 草原围栏所封育的草原已经达到了3.72万m2的草原, 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洼地和土质比较坚实的地区, 或者是容易监管保护的区域建设草原围栏, 其中跨越了16个乡镇和3个场地站点。

2.2 草原防护沟的建设规模

草原防护沟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 已经建设了很大的规模, 防护沟的建设也对地域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主要是要求选在盐碱湿地和土质疏松的地区;另外, 还可以建在比较偏远的管护区, 因为其与围栏防护相比较为坚固。现在的大安市的防护沟已经封育草原3.33万m2, 该项工程已经跨越了12个乡镇。

2.3 草原围栏和草原防护沟的效果比较

草原荒漠化经过建设草原围栏和草原防护沟已经得到了逐渐改善, 它主要是通过减少动物对草原的踩踏和对草原的啃食, 从而达到保护草原的目的[3], 并且, 随着草原封育面积不断的提高, 草原的整体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草原围栏的建设不仅增加了草原的覆盖度, 还提高了草层的平均高度, 每公顷的产草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的来说, 草原围栏和草原防护沟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不过草原防护沟的建设与草原围栏相比, 极大地提高了公顷的产草量。

3 两种建设方式的成本比较

3.1 草原围栏建设和草原防护沟建设的成本分析

根据当前的市场, 把材料和人工的价格都计算在内, 草原围栏每米大约需要8元的建设成本, 而防护沟也根据材料和人工的平均价格来算, 每米大约需要5元的建设成本,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防护沟道的成本要比草原围栏的建设节省许多资金。

3.2 围栏建设和草原防护沟的适合使用地区

根据统计结果, 在沙土地质的地区和盐化草甸土的地区, 或者是盐碱土等等, 都可以使用草原围栏建设。草原围栏建设主要是适用于土质疏松的区域[3]。建立草原防护沟道需要避免在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 因为在下雨的时候, 容易造成沟道的倒塌, 并且修理过程非常麻烦, 清理也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

草原围栏和草原防护沟的建设都可以解决草原荒漠化的问题, 都能够有效地治理草原, 根据总体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 其实这两种方式的作用效果都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 由于这两种方式的适合使用的地区不同, 所以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 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防护方式, 但是因为防护沟道的成本较低, 所以在两者相宜的地区, 最好选择防护沟道的方式。

荒漠化治理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需坚持治理, 不可松懈, 只有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 才能提高草原治理效果[4]。并且, 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造成的问题, 要由人类自己来负责, 人人都要出一份力, 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草原荒漠化的危害, 用实际的行动保护环境。

摘要:当前, 荒漠化治理已经成为了人类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人类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草原过度放牧,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草原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新时期, 需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现状。一方面要不断治理破坏严重的草原, 另一方面要避免其他草原的荒漠化, 其中挖设防护沟封育草原和使用围栏防护草原, 均可以产生良好的防护效果。这两种方式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探究其建设成本, 就会发现挖防护沟道封育草原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是分析如何使用这两种方法来治理草原荒漠化, 分析草原围栏和挖设沟道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荒漠化,草原,围栏,沟道,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赛希雅拉, 阿拉塔, 孙海莲.浅谈华北驼绒藜灌木防护带建植模式及防护效益[J].草原与草业, 2016, 28 (1) :28-31.

[2]张海燕, 樊江文, 邵全琴, 等.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及其动态变化[J].草业学报, 2016, 25 (4) :1-15.

[3]农业部关于印发《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6, (3) :30-39.

治理和建设 篇9

一、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工作总体目标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依照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关法律法规, 统一部署, 运用教育、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统筹考虑。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要教育人。使系统内领导干部、环节干部以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接受一次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的深刻教育;二是要规范行为。要进一步规范高管层以及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生产经营管理行为, 确保企业沿着健康规范的道路向前发展;三是要约束行为。要在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行业内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及时查找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运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用制度约束经营管理行为, 从源头上坚决切断商业贿赂向道路运输行业领域的渗透, 有效遏制商业贿赂向交通领域蔓延的态势。

二、深入调研, 明确责任, 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治理道路运输行业商业贿赂工作

根据“行业指导监督、单位分级负责”的原则和业务工作实际情况, 对道路运输行业出现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 遵循自我检查与自我纠正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内部领导干部和环节干部以及重要部门、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 在自查自纠活动中, 既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自我检查, 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又要采取有效措施, 对发现的问题主动加以纠正。

(二) 遵循自查自纠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在本阶段工作中, 系统内部单位既要认真组织在本单位内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当市场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自查自纠活动, 也要积极配合上一级主管部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等部门对其他单位的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自查自纠工作收到实效, 不走过场。

(三) 遵循上级指导监督与内部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由上级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一的领导和部署, 各单位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本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管理层次, 分级负责, 严格把关, 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 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 遵循自查自纠工作与腐败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在此过程中, 既要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又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腐败案件, 还要积极分析研究、探索和建立有效杜绝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措施。

三、以重点环节为突破,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治理道路运输行业商业贿赂工作涉及面广, 任务重, 应突出重点, 而交通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点是工程建设领域。道路运输行业工程建设方面涉及较少, 但以行业自身特点为突破进一步明确治理道路运输行业商业贿赂主要集中在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正常经营活动从中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的工作重点和客运班线许可、变更, 运力投放等环节, 机动车维修企业、驾校许可环节, 二级维护企业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 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的计划及立项、建成验收、级别划分和变更环节, 道路运输管理费征收和使用,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等易出现商业贿赂行为的环节,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上报、许可计划、工程验收均须严格按照程序, 为增加许可的科学性, 应采取会议集体研究或专家组评审等方式进行, 严禁个人擅自做出许可决定。

通过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治理商业贿赂的文件, 充分认识到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 提高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 增强治理商业贿赂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本系统本单位积极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环境和氛围。各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进行对照检查, 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查找有无违反法法律规定的行为, 并对照交通系统出台的领导干部“四个不准”, 查找行政工作人员是否利用职权之便参与和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或通过牵线搭桥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通过落实责任制, 把治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交通业务工作一同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 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产生。

四、积极探索, 建立健全防治道路运输行业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治理道路运输行业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路解决道路运输行业商业贿赂问题,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 深化廉政文化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提高反商业贿赂教育的覆盖面。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做清廉干部, 当服务先锋”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教育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在工程建设从业人员中开展“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活动, 倡导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

(二) 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深入学习应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 认真量廉政风险, 切实制订防控措施, 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覆盖。探索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的可查、可防和可控。把廉政风险防控拓展到工程建设领域。

(三) 完善纪检监察监督机制。

继续完善交通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 加大对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 建立纪检监察机构与审计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 商业贿赂已成为影响我国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一大公害, 严厉打击商业贿赂, 深入开展和有效控制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对我区交通事业既快又好地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2]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 2003.

治理和建设 篇10

第一, 整体设计规则。保证制度建设的体系性和有机关联性, 避免制度建设的零散性和矛盾性。

第二, 整体推进规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一旦确立之后, 就应当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予以落实和实施。不能搞所谓“成熟一个, 推出一个, 落实一个”的亦步亦趋式的制度执行, 因为这样会造成执行者的困惑。由于新制度和旧制度 (未改变的传统制度) 在内容规定上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和对立, 在旧的 (原有的) 制度未被废止之前, 新发布的制度很难达到预期制度治理的目标。所以, 坚持整体推进性, 为保证人事档案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 是必须要予以遵守的一项基本行为和思想原则。

第三, 长期实践规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理论思想成果。在人事档案治理思想中, 我们也应该始终坚持这一重要指导思想, 根据人事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规律性和特点, 以及国家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及时调整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的“不和谐”因素和规定事项, 保证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信息资源的实现。

第四, 有效落实规则。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治理的思想观念、制度体系、保证措施的落实, 是衡量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没有落实, 好的观念和思想及合理化建议只是停留在“学术思想交流”层面, 而在国家的人事档案管理政策、立法和制度层面却毫无反映, 那么再好的“治理”思想和制度构想都只能成为泡影和空中楼阁, 无异于“画饼充饥”。

对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策略

中小河流的治理与建设是解决河道淤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的关键性举措,中小河流工程项目的建设将直接影响河流治理的质量,由此可见,当前探讨中小河流工程项目的治理建设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提出,我国中小河流的治理与建设,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为之不断的探索。

一、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河道於塞严重

目前,我国能够看到一些中小河流大都集中在县城以及一些重要的集镇上,河流处于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这些地方河流的防洪设施相对比较少,标准也比较低,而且一些地方还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这些实际情况使得这些地方一旦遭遇洪水,便会形成较大的洪涝灾害。中小河流如若处于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方,那么,河流中堆积的泥沙是十分多的,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居民垃圾的倾倒很容易致使河道於塞。现实的实际情况表明,淤泥的堆积,往往会使得河道萎缩,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改观,那么河流的行洪能力会大大降低,对所在地区的防洪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使得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遇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河堤年久失修,防洪排涝标准低

研究调查显示,目前,很多中小河流河堤均为土堤,存在年久失修的严重问题,即使有少部分河堤经过加固处理,但由于没有对进行河道统一规划,加固后的防洪标准仍然偏低。加之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行洪能力进一步降低,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直接影响沿岸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河流建设项目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从整体上看,中小河流的治理以及建设所需的资金来自三方面,70%由中央与各省承担,30%的资金由地方各级进行筹集。目前的实际情况表明,河流在治理与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项目建设资金不及时到位的现象,不仅是地方各级筹集的资金不能够足额及时到位,而且上级拨付的财政资金也存在不能及时到位的现状,资金的不及时到位,会使得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比较紧张,从而导致施工设备的短缺、无法及时支付工人工资人,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下降,甚至还会因资金不足出现“半拉子”工程。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之中,会影响我国河流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

4、河流项目存在抢工赶进度的问题

河流建设项目在开展之前,往往会遇到项目批复不及时以及招投标拖延的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批复,致使河流治理与建设工程的开工晚,为了预期完成建筑工程,相关的施工者往往会压缩工期,出现抢工赶进度的现象,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维护,同时对工程中的一些工序的重视度也表现的不够。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过度的赶工期,会使得河流项目的仓面存在清理不彻底,混凝土铺筑过程中少铺或是漏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会使得工程的质量受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河道於塞等问题的治理。

二、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的有效策略

1、建设生态河堤

研究调查显示,由于土地的原因,我国在一些中心河道采用浆砌条石垂直断面或者是水泥堤岸,这样的做法更多考虑了防洪的基本功能,缺乏生态理念。因此,河流治理与建设应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河道的治理上,对生态河堤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的实践表明,生态河堤确实比人工混凝土和浆砌石河堤具有优势,首先,生态河堤适合生物的生存以及繁衍,而且它能够将河水、河道以及河内生物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在河道内构筑一个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堤往往会在其坡脚护底处,设置一些生物生长带、流速变化带以及鱼类的巢穴等等,以便为水中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以及繁衍场所。同时生太河堤由于能够生长水生植物,有净化水质,减轻河道污染的作用。总而言之,生态河堤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小河流的治理,而且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美化环境、解决部分环境问题。

2、实现中小河流的生态建设

要想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河流的治理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学等原理,实现河流的循环治理。在实现中小河流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保护河流的自然环境并不意味着完全摈弃混凝土以及石质材料的应用,更多情况下是指防洪排涝措施与生态建设措施的有机结合,自然河流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实现河流的自然景观。在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者应采用砌石以及抛石的措施来加固河流岸堤,与此同时,再在堤岸上构筑自然植被,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实现自然和谐的景观河流。

3、保护河流水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淤塞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河流周围以及河道内堆积着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河道内的淤泥,垃圾以及淤泥的堆积将会严重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且生活垃圾在河流周围的堆放,会无形中抬高河床,致使水流不畅,河流内部将会滋生大量的蓝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他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河流的水质。因而,必须改善河流周围的环境以及河道内的环境,以确保河流水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护河流水环境,就应该及时的处理河道的淤泥,将河道底部的淤泥彻底清除,严格禁止居民在河流周围堆放生活垃圾,或是将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中。长期的发展实践表明,及时清理河道淤泥,禁止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排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河流的水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河流的治理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通过中小河流的治理,河流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河流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因而,做好河流的治理与建设工作,对维持河流地区的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陈规划,张强玲.《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适宜模式与推进机制探讨》.中国防洪抗旱,2012-06-01

【2】王明龙,赵建民,候英龙.《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中国水利,2013-06-30

治理和建设 篇12

组织能力在管理学中与组织、组织绩效、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相关。广义的组织能力体现在环境、输入、转化、输出和反馈各个环节;是指社会组织利用资源, 形成、制定、组织和有效实施组织的愿景、战略、使命和目标, 为社会提供非营利性质产品和服务, 形成组织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获得竞争优势, 确保组织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潜能和素质。狭义上仅指组织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能力, 是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为系统了解社会组织能力, 本文从广义上理解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从主体讲, 既涉及各级社会组织, 也涉及社会组织的领导成员、会员;从内容讲, 既指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管理能力, 也指社会组织履行职能完成任务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包括:组织的基本制度的完善、组织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媒体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和互动能力, 应对危机的能力、筹资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公众动员能力, 志愿者协同能力等, 而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是提升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二、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中的现状与问题

表1为香港《大公报》援引清华大学NG0研究所的调查, 列举了非政府组织活动的主要分布领域。

表1表现的社会组织的能力:一是一些行业协会承担了部分政府转移出来的行业管理和事务性工作, 通过开展行业管理、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行业维权等活动, 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缺位, 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二是一些学术性社会团体利用自身人才荟萃、信息灵通、知识密集、经验丰富的优势, 奉献聪明才智, 促进了经济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三是一些社会福利和慈善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力量, 筹集一定社会资金, 实施社会救助,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了社会公平, 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公共服务, 丰富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五是一些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产供销服务, 帮助农民增产致富,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 内部治理问题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是由志愿者组成的, 对新型社会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行为进行内部约束和监控。由于我国志愿者的参与比例偏低, 在我国新型社会组织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很多民间机构要找到合适人员, 形成一个规范的董事会或监事会是较困难的事。志愿参与的不足又进一步扩大了新型社会组织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组织管理人员行为控制的难度。部分社会组织行为不规范, 主观随意性较大。有的社会组织活动不正常, 甚至名存实亡。有的不按时换届, 长期处于无人理事状态。有的例会制度不健全, 多年不开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 只有一两个人在苦苦支撑。

2. 人才缺乏

我国新型社会组织规模小、资源有限, 无法吸引专业优秀人才加盟, 相当部分社会组织, 特别是学术性学会无专职工作人员、无专门办公场所、无开展活动经费的“三无”, 领导班子年龄偏大、组织队伍老化、工作方法老套的“三老”问题突出。人才的瓶颈问题, 制约了新型社会组织发展。同时, 由于资金缺乏, 待遇不优, 公益组织还遭遇严重的人才流失。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 有56.5%的公益机构人员流失。NGO从业者月薪资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约占90%, 2000元-3000元段最为集中, 无固定收入和月薪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18.4%, 近四成机构未给员工上社会保险。公益组织或是社会组织成员都缺乏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无益于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3. 资金匮乏

目前, 我国企业、公民捐赠能力和捐赠意识较弱,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 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行力度尚待加强, 社会组织普遍面临资金困境。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2000年对全国社团组织抽样调查, “缺乏资金”被列为面临的诸多困难之首。缺乏活动场所、办公设备和人才, 实质也是缺乏资金的另一种表现。由于组织身份的瑕疵, 新型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少的问题更为突出。

4. 法制观念淡薄

少数社会组织法制观念淡薄, 自律机制不健全, 有的缺乏社会公益、社会责任、社会服务、社会诚信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 且有不当营利行为, 社会形象差, 公信度不高。

三、加强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 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1. 社会组织要加强内部治理能力

内部治理是是区别人员、资金、办公场所、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软件设置。内部治理主要包括规范的治理结构, 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业务流程等。它是社会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 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社会组织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任务。

(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确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组织架构的重点在确立分工与制衡的组织机制。主要组织架构应包括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核心内容。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依据, 是规范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绳。抓好社会组织制度建设, 一是制订全面科学的管理制度, 包括会员意愿反映制度、民主集中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矛盾处理制度等。社会组织是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意愿而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意愿反映制度, 是社会组织真正实现其宗旨的必然要求;民主集中制是实现社会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是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规范社会团体内部各参与者, 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符合社会团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内部矛盾处理制度有效处理内部各种矛盾, 保证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二是着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三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工作情况的变化, 及时修订组织管理制度。

(3)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设置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重要支撑。科学的业务流程通过项目运行打破部门界线, 建立PMO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 组织, 按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按项目发展配置资源。日常工作中, 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模型, 为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管理保障。

总之, 良好的自律机制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部治理结构是社会组织实现自律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各自独立、协调运行、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 新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必将日益规范, 它的力量和作用也必将日益增强。

2. 政府要支持、帮助社会组织提高治理能力

一要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政务公开机制、行政决策机制、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二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引导与组织。党政有关部门要帮助提高社会组织的政治素质, 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的人才培训, 提高社会组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三要明确社会组织的法人地位。目前,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规制匮乏”问题突出。虽然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管理条例》, 民政部出台了《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等。但社会组织法律体系仍存在数量少、立法层次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中, 身份不明确, 政府与社会管理得不到理顺, 社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 加快立法步伐, 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的法律体系。

四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一是财政投入。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投入, 包括对社会组织的人力与物力的直接投入, 通过税收减免政策, 或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间接投入。二是社会募捐。鼓励社会和群众对社会组织募捐。

3. 政府和个人监督社会组织的治理行为

一要实现监管手段多元化。既要有法律手段, 也要运用经济、行政手段。比如, 完善社会组织的年检工作, 建立社会组织年检、评估联动机制、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方便社会监督。

二要改革监管体制, 逐步建构分类监管、行为控制和资源引导的新型管理体制, 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三要完善现行社会组织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任何政府管制行为必须置于法制轨道下。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法治监管全覆盖, 保证社会组织的监管不“越位”“错位”和“缺位”。

摘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前,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强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治理,社会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庆钰, 等.社会组织能力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4-1.

[2]张华林, 关于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思考[J]社团管理研究, 2008 (08) .

上一篇:银企联网代收费系统下一篇:变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