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再造

2024-11-06

质量再造(共11篇)

质量再造 篇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 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增加。一种新的经营与运作思想及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与供应商及客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或动态联盟, 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企业生产管理整体最优化的目的。由于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分销和售后服务都是由相应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来共同完成, 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由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 而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关注企业自身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 因此, 如何进行传统质量体系的再造, 实现在供应链的环境下质量管理的有效, 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管理

供应链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在供应链环境下, 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需要由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完成, 产品质量客观上是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因此, 供应链环境下的产品质量保证功能, 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管理活动与传统相比, 有学者提出在供应链环境下质量管理活动具有质量过程网络的系统化管理;跨企业的质量协同与合作;TQM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上;面向质量价值的业务过程重构;共赢合作信任开放;共同的战略与文化;注重核心能力的发展;供应链需要集成顾客的特点。实际上根据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分析, 也可以归纳出在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 跨越企业质量体系的复杂性

在供应链环境下, 产品质量是由供应链上所有的成员企业共同保证的, 产品质量将取决于构成供应链的所有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 因此质量管理模式应由单一企业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为多企业协同质量管理模式, 质量管理职能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扩展到企业间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 注意供应链的总体质量, 质量战略的统一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最起码条件。

2. 顾客衡量标准的惟一性

随着竞争全球化、产品需求顾客化、技术创新加快, 市场对产品技术含量、服务、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 要求持续提高。供应链的质量管管理应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追求适度质量, 过高的超过需求的质量则造成人为的浪费, 而过低则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重视质量的时间性, 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导致市场瞬时万变, 在目前时间点上具有适度质量的产品,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成为不良质量产品。

3. 动态联盟的不稳定性

供应链的企业间是一种合作竞争的关系。供应链的本质强调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间合作, 强调整个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考虑节点企业的利益。另外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也会为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竞争。因此, 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保证将比单一企业内产品质量保证困难得多, 质量随着动态联盟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质量问题的出现将使整个供应链产生波动, 过程复杂而周期长, 消除波动所需要的成本也高。

4. 企业质量文化的差异性

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范围更广的虚拟企业结构模式, 它包含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 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基于企业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体系, 各企业的质量文化存着不同, 要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让员工熟悉供应链、动态联盟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否则很多员工会强烈抵制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重组, 给供应链的建立带来巨大阻碍。

5. 节点的连续性

研究供应链环境下的节点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 不仅要研究各个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节点企业间的质量管理活动, 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成本的核算、质量收益的确认等。但在供应链环境下, 节点企业是以相互的供求关系为基础开展活动的, 各企业本身均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他们追求的是各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就可能导致供应链企业在相互的合作过程中, 为了自己的利益, 保留某些私有信息, 如产品质量、各自的质量预防成本、质量检测成本等, 从而引发供应链环境下的节点企业间非对称信息和节点的间断。

三、基于供应链的质量再造的途经

质量再造 (Quality Reengineering简称QR) 就能更多理解为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 以灵敏、快速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为宗旨, 实现企业质量革命, 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取得质量效益。质量再造关注企业的质量形成的业务与管理流程, 一切“再造”工作都围绕质量形成展开, 它强调创新, 彻底摆脱企业原有模式的束缚, 一切从头开始, 对企业质量形成的进行重新设计。供应链运作的表象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但是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使用——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所以,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再造是符合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目标, 有利于提高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

1. 实施供应链质量战略, 创建泛质量管理体系

传统的质量管理在实施企业质量战略时, 一般都是以自己企业为中心, 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但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及最终用户之间尚未形成一条连续、畅通的质量链, 而是被一系列企业各自的管理质量体系的所阻隔。要破除这些阻隔, 就需要统一供应链企业群的总体质量战略, 形成共同的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达到指导思想的一致;进行供应链质量的总体规划, 加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提高顾客满意度;以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为指导, 建立动态、开放的质量管理体系, 突破现有的供应链之间企业各自为阵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泛质量管理体系, 从而保障整个供应键的质量;坚持供应链上员工的培训与宣传, 让员工熟悉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思想、观念、方法和制度, 提高供应链质量意识。达到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全生命周期、全过程、集成化、敏捷化质量管理的要求, 把质量管理的功能向供应源和需求源两个方向拓展, 建立起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质量管理大系统, 称之泛质量管理体系。泛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以提高供应链的顾客满意度为宗旨, 创立以核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

2. 做好供应链协同, 促进泛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作

供应链协同是打破供应链上存在的“质量黑箱”的关键, 所以, 核心企业必须在整体供应链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积极参与到其上、下游企业的质量管理, 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渗透, 以便在整条供应链上形成一个系统的质量管理机制, 促进泛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作。具体采取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合产品研发, 提高研发设计质量与周期;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将渐渐变成以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 尽可能提供产品所需的服务;进行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办法来实现知识的传递, 提高供应链的泛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水平;所有的供应链企业都要明确供应商的质量要求, 以保证与自己合作的供应商都具有相应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并对其产品质量、服务、技术、财务状况、以往业绩、管理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从而找出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合作伙伴, 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不过, 有一点必须清楚的是, 对供应商的选择必须依赖于有效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战略, 我们必须选择具有高度专业化技术核心能力、有足够的合作精神、对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充分认识、互惠互利、寻求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

3. 应用SMAIC技术, 测量改善泛质量管理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应用DMAIC技术, 帮助企业收集、分发和分析整个供应链中的关键质量信息, 跟踪和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质量, 处理来自客户的反馈, 使供应链上的一切质量活动均持续不断地按程序、规范、质量要求进行。DMAIC技术是指定义 (Define) 、测量 (Measure) 、分析 (Analyze) 、改进 (Improve) 、控制 (Control) 五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 一般用于对现有流程的改进, 包括制造过程、服务过程以及工作过程等等。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工作步骤构成。虽然, Motorola、GE、6Sigma Plus、Smart Solution等采用的工作步骤不尽相同, 有的采用6步法, 有的采用12步法或24步法。但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大致相同的。

在供应链环境下泛质量管理体系, 不仅考虑节点企业内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更重要的是考虑节点企业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重点还在于对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的控制。

4. 采用集成质量系统, 实现供应链质量信息的共享

供应链中任何一个共需环节都存在着最基本的质量信息交换。这是实现供需活动, 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所必需的。供应链之间的企业引入集成质量系统, 在计机集成出制造系统 (CIMS) 环境中, 把企业之间相互分离的单元质量保证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起为, 及时采集处理与质量有的信息, 使质量活动协调进行, 以提高质量系统对多变的质量需求及制造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产品质量持续稳步的提高。

一个较完善的CIM环境下的集成质量系统应该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从需求分析开始, 直到售后服务, 它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质量系统, 也不应该是大量手工过程的简单计算机化, 而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实施控制, 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建立在分布式结构的基础上, 合理的分布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对质量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共享,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质量信息的及时处理与反馈;通过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整体控制实现对产品本身和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 促进产品质量及制造过程的改进。达到质量信息的共享, 实现供应链质量体系的“纵向集成”、“模向集成”的有机结合。

5. 营造质量文化, 达到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的和谐

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质量意识、质量手段和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机整合。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步骤地统一员工的行为, 有意识地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用先进的管理观念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最终使员工达到自我协调、自我控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企业质量文化应渗透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以此来确保全体成员对质量有共同的认识,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实现共赢。

“品质, 始于教育, 终于教育”。质量不是天生的, 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 通过人服务达到的, 人是质量的主体。在供应链环境下, 需要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 要以人为本, 以教育为主, 并根据员工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思想观念, 对供应链中各成员进行多层次大范围和持续的质量意识、质量道德教育, 形成全员崇尚质量, 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产品质量的好坏, 服务质量的好坏, 要看供应链每一环节上的成员对质量的认识及态度。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TQM的实施, 需要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 供应链上的各成员协同作战;跨企业、跨部门的质量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因此, 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上, 只有人人明确工作要求, 齐心协力, 不断改进质量, 才能取得实效。

四、结束语

在今天, 质量管理概念正从狭义的企业质量管理演变成为社会范围的质量控制。供应链质量管理致力于实现成员企业间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质量优化, 追求开放式体系架构与管理思维。企业应不断进行质量管理再造与创新, 树立供应链质量战略与协同意识;通过建立包括供应链上各贸易伙伴团体 (供应商、分销商等) 在内的泛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质量再造思想, 使企业质量管理的形态发生革命性的转变, 使企业的顾客满意程度指标有一个巨大进步, 最终提高供应链质量的整体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晓青等著:现代制造模式下的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2]朱 曦 吴圣佳: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管理探讨.生产力研究, 2005年10月

质量再造 篇2

读本书了解到让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狂妄自大。一个企业在狂妄自大的时候,都是在成绩最优秀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变得有些傲慢和自负,认为成功都是理所应当的。

第二阶段,盲目扩张。如果企业没有能看到本身的实力而盲目扩张,扩大经企业经营范围,那么它就等于自掘坟墓。盲目扩张更能准确地解释这些企业为何会失败的原因。

第三阶段,漠视危机。沉醉在成功喜悦或扩张之时,其实,危机已经悄然来临,往往这个时候的危机预警并没有引起重视,总是会认为,这个只是暂时性的,或者是周期性的,也认为不至于很糟糕,或者会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由于在前一个阶段出现的危机预警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局面后就开始病急乱投医,采取一些突击性战略,最终这些效果也都不太理想,依然不能使企业走回正常运转的轨道。

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频临灭亡。在第4阶段的努力后,还是无法使企业恢复正常的运营状况,那么这个企业即将出现破产,甚至将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脑海中。

再造睡美人 篇3

充分的睡眠是一种享受,能使你精神充足光彩照人;但对有些人来说,睡觉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不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就是恶梦连连,睡得腰酸背疼。如果你的睡眠质量也不高,那就要仔细检查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章:睡眠与健美

传说古代有一种刑罚就是不让犯人睡觉,一直到身心疲惫至极而死,熬过夜的人大概都能体会这种刑罚是多么的残酷。事实上,经常睡眠不足,不仅是感觉疲惫,它还会对美丽的根本--健康大有威胁。

现代医学发现,睡眠不足对人尤其是女性的肌肤及精神都会造成重大危害。首先是脑垂体腺会因为长期疲累而失衡,使内分泌趋于紊乱,最明显的征兆是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沮丧,记忆力减退。如果这种情况旷日持久,甚至会造成精神异常或导致幻视幻听。而且由于肌体得不到正常休息,将影响肌肤的新陈代谢,使角质层堆积变厚,肤色变得暗淡无光;还有睡不好导致的淋巴循环不畅,是黑眼圈的始作俑者;如果放任这种状况延续,紧随其后的便是脂溢性皮炎等美容和健康的大敌。

另外,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一旦血液中的白血球数量减少,细菌和病毒可以轻而易举的入侵,让人涕泪交加狼狈不堪的流行性感冒就是一个例子。还有经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圆形脱发,俗称鬼剃头也会不请自来。

近年来,有人将养成规律且正常的作息习惯称为"睡眠保健法",以强调睡眠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虽然现在有一些营养品或药物声称可以替代睡眠,但至少还没有一种被科学界认可的方法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睡眠效果。因此,合理的安排睡眠时间以获得足够的休息,才是健康美丽的上策。

第二章:睡眠质量的检测

睡眠不好是一种现代病,古时虽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词语,但这种情况大概只会在文人墨客身上出现,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晚上,谁不是倒头就睡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压力和紧张使不少人无法拥有充足的睡眠。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该怎么办。下面有问,每问列出种答案,请选出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种,你就会很快明白了。

第三章:不良睡眠自我诊治

症状之一:天天恶梦连连,容易惊醒。

病因:生活中可能有大的变动,或是太过压抑、或者有害怕面对现实的不佳心理。

处方:尝试放松心情,想一想可能一觉醒来事情会出现转机。

症状之二:每夜要起床好多次。

病因:睡前喝水太多或患有尿道炎。

处方:睡前节制水的摄取,如还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去医院检查化验一下,看看是否有泌尿器官疾病。

症状之三:睡得不沉但时间很长。

病因:可能与平时缺少运动,睡上常开夜车而白天补觉有关。

处方:平时应培养一些运动的兴趣,不要一有时间就睡,免得该睡的时候反而睡不着。

症状之四:不管睡多少时间,醒来都觉得很累。

病因:嗜睡症、逃避精神压力或平时饮食习惯不佳。

处方:调整饮食,多吃天然食物,避免摄入太多脂肪。不要以为睡着了就什么都不烦了,应调整面对压力的心态。

症状之五:失眠

病因:除了长期失眠的人以外,短期失眠大多是因为太兴奋或记挂第二天的约会和工作。

处方:对非经常性的失眠不必太紧张,通常能调整过来。但是长期失眠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应及时求助医生或进行心理咨询,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乱吃药。

第四章:好眠三步曲

第一步:营造好的环境

关于色彩:最好选用能稳定情绪放松心情的浅色系,如浅粉红、米黄有助于放松身心;白色使空间清新舒适;浅的冷色调可安定心绪。缤纷的色彩和原色虽可增加视觉乐趣,但无益于睡眠。

关于寝具:床的软硬程度没有定规,以感觉舒适为宜。但对其内的填充物料要求较高,讲究用天然的,如果睡的是席梦思,最好每半年把床垫头尾调换一次。

枕头的选择取决于你的习惯睡姿,仰睡者应选硬度适中的枕头,侧卧者则要选较高较硬的枕头以支撑颈部。建议用天然填充物枕头,对健康美容很有益处。

太重的被子易让人做很压抑的恶梦;材质以纯棉、纯麻为最佳;丝质被褥容易滑落,引起受凉。

关于灯光:睡觉时室温最好为~℃,不要将冷气开得太大,如果不习惯在黑暗中睡觉,开一盏左右的灯既柔和又让人有安全感。

关于空气:卧室空气清新、洁净是睡得踏实的前提。因此应保持卧室清洁特别是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毯,每天开窗透气,还要避免与宠物睡在同一房间,另外,使用一些有安神作用的香精油或无烟香烛,也不失为助眠的好方法。

第二步:睡前准备

看书:避免看情节复杂、有悬念的小说,最好读散文、时尚杂志,以及宗教书籍、外文书或童话。

喝酒:红酒是睡前最适宜饮用的酒,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睡眠,还有美容功效,但切记每次半杯就足够了,千万不要贪杯。

音乐:轻柔舒缓的音乐能使你带着美好的心情入睡,以没有歌词或听不懂歌词的纯音乐为最佳。音量也要适中,过高会越听越清醒,太低又会不由自主地吸引你的注意力。

运动:睡前做柔软操以不流汗为度,让身体适度疲倦最易入睡,还可以帮你雕塑身材。

洗澡:睡前半小时洗个热水澡,如能再使用芳香精油、润肤乳液按摩肌肤,效果会更好。

做爱:这是治疗失眠的上好方法,也最省事,高潮过后的幸福感,以及脑部的暂时缺氧会加深睡意。

第三步:穴道按摩

刺激安睡穴:在耳垂下方与耳后骨之间的凹陷处中心往后约两指宽,再向下指宽处即为安睡穴。就寝前,身体侧卧,用大拇指压住安睡穴,其他四指撑住头部,按摩秒。

脚部按摩法:拇指在上,食指在下,依次揉提捏拉拔脚趾。

第五章盛装睡美人

处在睡眠状态的你不会让太多的人看到,但也不能马马虎虎对付自己,至少你的爱人,或者家人有机会一睹你的睡态美。而且,睡衣的选择还有助你拥有一个极舒适的心态进入睡眠。那么,怎样准备好漂亮、柔软、暖和的睡衣,扮一个盛装睡美人呢请听听下面的对白。

Q:睡觉有必要穿睡衣吗?

A:很少有人能不穿睡衣而眠的。因为穿着睡衣入眠既能保证良好的人体睡眠环境,又能防止因为盖被子不妥而着凉生病,也能使你拥有一种良好的睡眠状态。

Q:睡衣是不是就是内衣?

A:当然不是,内衣是与外衣相对而言的,一般将内裤、文胸及棉毛衫裤统称为内衣。有许多人习惯将白天穿的棉毛衫裤穿到床上去,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棉毛衫在穿着一整天后会沾上很多汗液与尘埃,晚上再穿着它入睡,不仅很不卫生,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建议大家准备好一套睡衣,睡觉前换上它,这是保证良好睡眠的基本物质条件。

Q:都有些什么样的睡衣?

A:睡衣一般分为两件套和单件两种。两件套睡衣包括上衣和裤子。上衣通常为圆领或方领,也有装饰飞边的领形,选择时不仅要注意美观还要注意舒适,特别是领部有过分装饰的睡衣最好不要买。

秋、冬季以长袖为首选,短袖则适合炎热的夏季穿着。挑选上衣时最重要的是衣襟的扣法,有的是前面开扣的,适合大部分人的习惯,也有背后开扣的,只适合习惯于趴着睡觉的人,切勿看着新鲜而穿上后受罪。两件套睡衣的长裤,通常都是抽带形的松紧长裤,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提醒的,只要质地舒适就好。而单件套睡衣其实就是睡裙,长袍式睡裙的保暖效果好,很适合在冬季穿着,吊带式睡裙则比较适合夏季穿着。

Q:睡衣用哪些材质制做?

A:大致可分棉、丝、化纤、混纺等几种。棉质睡衣因为柔软、吸湿,所以一年四季都很适用;丝质睡衣滑爽、透气、轻薄,最适合夏季穿着,若在冬季穿着,则需考虑室内是否温暖;化纤睡衣虽易洗涤,但穿着时不太舒服,最好不要选用;混纺睡衣则兼具各种纤维的特性,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需要。

Q:怎样挑选睡衣的色彩?

A:睡衣多为淡色调,极少有浓重的色彩,只有新婚之夜才会选大红的睡衣,增添喜庆气氛。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粉红色的睡衣使你看上去温馨、甜蜜;粉蓝色睡衣特别适合易失眠的人穿着;粉黄色睡衣会显示出勃勃生气;粉绿色睡衣会令你象春天一样清新、自然;粉紫色睡衣充满淡淡的神秘气息,使你更加可爱;纯白色睡衣充满清洁、神圣的味道,会让你很快入睡;黑色睡衣通常会使人看上去性感、妩媚,极具成熟女性的味道。

质量再造 篇4

1 门诊流程改造的背景

为了改善传统门诊模式, 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 我院于2008年开始实施门诊流程改造。首先, 通过信息系统优化门诊流程, 以减轻候诊区的压力, 合理分流、安排病人候诊, 提高门诊效率, 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这是医院发展的要求。其次, 完善门诊管理机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创造优美、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2]。另外, 门诊是医院连接社会的纽带, 是集中体现医院形象、水平、管理的窗口, 对流程实施有效管理是门诊正常运转、各项功能作用发挥的基本保证, 所以门诊流程改造也是门诊自身所需。

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门诊质量, 优化门诊流程, 需要解决:一是门诊大厅拥挤、功能区不清晰、空间太小;二是病人候诊与医生诊疗环境混乱的问题, 造成诊室内与门口有病人拥挤, 医生与病人都会感到不舒适;三是物理建筑区域太散, 无法形成医患的有效隔离, 候诊区域也太小。

2 改善现有门诊流程的对策

再造门诊流程是以病人为中心, 在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战略的基础上, 利用信息技术, 引入作业流程重组理论, 改变服务模式, 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 提高医院单位时间内的就诊率, 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措施如下。①改造门诊预检分诊处, 移到墙的一侧, 使病人进入大厅更加便利。加强预检分诊岗位的管理, 分诊人员要详细询问病情, 做到分诊准确, 以减少病人在医院无效的流动[3]。②在大厅增设门诊前台服务中心, 建立病人门诊一卡通系统, 发放门诊健康档案卡, 发卡同时可以完成挂号, 加快诊疗进程,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挂号信息的错误几率。门诊健康档案卡不但支持预约挂号 (现场、电话、网络) , 同时可以完成门诊交费、取药、取检验、检查结果并有储值功能。③改造门诊大厅, 将挂号处与医院前线移在大厅的北墙和南墙, 空出的区域全部安装为候诊座椅。门诊挂号窗增加显示屏, 与医院管理系统联网, 用于显示医院目前出诊信息、挂号信息, 在门诊楼各层候诊区使用综合电子屏, 用于医生电脑叫号以及显示当前大夫的就诊情况。而且显示医院其他综合信息 (如专家介绍、药品价格、诊疗价格等等) , 同时在候诊区增加门诊收费和挂号窗口, 以方便病人, 减少病人的流动。门诊诊室设置医生工作站, 安装有电脑、打印机, 医生直接在电脑上叫号, 并通过先进的语音合成技术直接呼叫“请某病人到第几诊室就诊”, 叫号信息同时在一楼、二楼候诊区屏幕上显示, 同时还显示医生看病队列信息、下一位准备病人信息。如病人没有挂号信息, 医生站将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解决不挂号看病现象, 有效杜绝插队现象, 使门诊看病秩序有序。④各楼层设立分诊护士, 管理候诊病人和复诊病人, 提前录入就诊病人体征数据 (如体重、身高、血压、体温等) , 加快医生诊治效率;只有被叫号的病人可以进入诊室, 维护了候诊秩序。⑤设立药房前台取药服务台, 实现后台摆药、前台发药, 优化取药流程, 加快取药过程。⑥门诊大厅、挂号收费处、候诊区、关键通道安装门诊监控摄像头, 后台设在门诊部, 便于及时发现门诊的问题, 使门诊管理能做到快速反应。

3 流程改造的先机

为了打造医院品牌、提高医知名度、增加医院效益, 我院进行了医院3年战略规划的培训、学习并制订战略方案, 门诊管理制订了系列措施, 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流程改造创造了先机。

3.1 制订科室规划 为了建立一支优秀的门诊服务团队, 创造满意的就医环境, 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做好门诊所有业务科室实现3年规划的坚强助手, 为员工创造实现自身目标的机遇与平台, 我院门诊部规划:打造一流的数字化、信息化门诊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我院医疗专业队伍的优势, 创造品牌服务, 合理利用门诊的有限空间, 建立人性化服务流程, 为病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绿色的医疗服务;拓展特色门诊, 开设特需门诊、涉外门诊。

3.2 完善门诊管理机制, 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在医患不和谐的因素中, 很多与管理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不到位有密切关系。门诊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前沿场所, 每个就诊环节都是代表医院的整体管理、技术、服务水平。在管理上除了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医疗管理规定外, 还要根据门诊的工作特点, 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相关制度, 用制度来教育人、管理人、规范人。加强门诊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教育, 人人树立起尊重生命、尊重病人、诚实感人、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发扬团结奉献精神;注意各种教育的实效性, 规范医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准则[4]。

我院请来培训公司对全院职工进行战略与人生、服务理念的导入、医疗行业礼仪行为规范的导入及如何做好医患沟通的集中培训;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将所在科室的3年战略规划进行述职, 使全院职工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门诊部应用态势分析法 (SWTO) 进行分析, 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 通过门诊流程改造, 来达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而增加门诊部的核心竞争力。

5 门诊流程改造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已经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医院文化是医院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的体现, 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准则和行动令, 没有先进的医院文化, 医院就没有发展活力, 它是形成医院风格的重要工作, 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院出台了《医院文化手册》, 供全院职工学习并将医院文化渗透为员工的自觉意识, 规范个人行为,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发努力,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医院文化的建设为门诊流程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门诊护理还根据不同的护理岗位制订出12个不同岗位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用来规范门诊护理人员的行为。

6 小结

门诊管理中有5大要素:流程、质量、安全、服务、环境,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流程管理, 掌握运用好流程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是做好门诊管理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 一些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如预约挂号、检验标本由人工编码与识别改为电子条码编码与自动识别、病人检查由到医技科室预约改为在诊室提前预约。

我院通过流程再造, 服务质量、服务流程、就医环境均有改善, 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病人就医环节减少, 病人平均在门诊停留的时间明显下降, 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提高4.5%, 投诉率也下降3.9%, 门诊人数增长12.0%。门诊流程再造为我院构建先进医院文化, 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打造著名医院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燃.“以人为本”服务在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81.

[2]郑一梅, 范玉改.门诊护理管理中的难点与重点[J].护理研究, 2010, 24 (6C) :1678-1679.

[3]张建平, 包清, 戴文静.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优化门诊就医流程[J].护理研究, 2010, 24 (2C) :536-537.

微信:再造一个腾讯 篇5

最初的微信看起来更象是一款微创新的产品,这也是大公司更适合的相对稳健的创新路径。微信诞生早期,市场上还有其他竞争对手米聊、飞聊、翼聊、沃友、口信、友你、神聊等在内的产品,都源自一款叫做Kik的软件。Kik是一款基于手机本地通讯录的社交软件,可以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等功能。

2010年10月,Kik登陆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同年11月18日,微信正式立项,次年1月21日推出iOS版本,之后几天安卓和塞班版本相继推出。

微信在其中起步稍晚,但在时任腾讯广州研究院(后调整为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微信总负责人张小龙的掌舵下,通过快速迭代,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仅在2011年,微信就一共发布了45个不同终端的版本,平均1.15周发布一个。经过快速的产品迭代,微信先后加入了语音对讲、LBS、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功能,历次更新和产品迭代促进了用户数和活跃度的激增。微信进一步缩短了腾讯乃至整个行业快速迭代产品周期。

通常情况下,一个月的开发速度在腾讯内部并不少见。如今,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超级入口。腾讯2013年四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于2013年底达到3.55亿——微信已经成为腾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对于腾讯而言,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再造了一个基于通讯录的、更为强大的账号体系,以及更具优势的生态系统。

质量再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5~12月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皆采取健康体检流程再造, 将2008年5~12月接待的未采取健康体检流程再造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皆进行超声检查、内科常规检查、血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其中研究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5~76岁, 平均 (41.6±6.7) 岁。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16~75岁, 平均 (41.5±6.4) 岁。两组检查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针对健康体检者采用健康体检流程再造进行体检, 具体操作方法与措施如下。

1.2.1 成立流程再造小组

成立并完善体检中心机构, 同时成立体检流程再造研究小组, 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分派其中, 分析评定先前的体检流程, 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并研究与讨论新的体检方法。同时, 针对以往参与体检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总结分析其中存有的不满意地方, 并研讨出应对措施处理。

1.2.2 及时进行体检系统升级

以往本院体检软件有些项目不全, 标准不统一, 为此要及时进行系统升级, 包括添加新项目、疾病库的完善等。体检过程中详细说明体检的注意事项, 为体检者提供体检顺序建议, 可将具体的流程图采取示意图的方式列出[2]。

1.2.3 营造舒适体检环境

为了给体检对象营造舒适的环境, 可在体检大厅放置一些绿色盆栽, 书籍报刊, 同时根据相关情况播放一些比较舒缓轻松的音乐, 尽量减少他们体检等待中的烦躁与焦虑, 促进他们以更好的心态面对体检。

1.2.4 及时更新相关的硬件设备与仪器

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更新相当快, 为此本院超声与心电图检查相关设备与仪器也要及时进行更新, 尽量与时俱进, 提高检查结果准确性与体检效率。

1.2.5 全面开展科学化服务

本院开展了体检者预约服务, 体检对象或单位可通过提前预约方式, 这样就可以根据客户的情况合理选择体检时间, 院方给予配合。同时, 应科学安排导检护士, 以便时刻为体检者提供便利的服务, 随时解答他们的咨询, 并给予他们积极的体检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

本次研究体检对象采用问卷调查, 其中体检效率与体检质量以0~10分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则情况越佳, 并对体检完成时间与一次完成体检率进行统计。此外, 对体检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采取问卷调查进行汇总与评价, 维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总满意率= (满意+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检结果

研究组体检质量、体检效率、体检时间、一次完成体检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 aP<0.052.2

2.2 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72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2例, 总满意率97.50% (78/80) , 对照组满意51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4例, 总满意率82.50% (66/80) , 研究组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当前, 健康体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健康体检人数与比例的增多, 使得体检对象对科学化与合理化需求越来越高。为此, 科学规范的健康体检流程对于体检的顺利完成就显得十分关键, 不仅能节约体检时间, 提高体检效率, 并提高体检满意度。本院自从开展健康体检流程再造以来, 体检对象体检质量、体检效率、体检时间、一次完成体检率及满意度上都有明显改善, 相较于未实施之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的来说, 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但要借助对体检者的意愿进行调查与统计, 同时交给本院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研究与探讨, 将以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总结出来并做好弥补与改善, 去糙存精, 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4]。此外, 为了便于体检对象合理安排时间, 本院制定了预约体检服务, 同时配合导检护士, 进一步促使体检更顺利。

综上所述, 加强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流程再造, 能提高体检质量, 同时提高满意度,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对提高体检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512月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皆采取健康体检流程再造, 将未采取健康体检流程再造体检 (2008年512月) 的80例作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对象体检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体检质量、体检效率、体检时间、一次完成体检率及体检满意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流程再造, 能提高体检质量, 同时提高满意度, 值得借鉴。

关键词:健康体检流程再造,体检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魏芙蓉.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对提高体检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4) :6-8.

[2]孙静.健康体检流程再造对提高体检质量及满意度的思考.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12) :67-68.

[3]刘晓燕, 刘薇, 刘莉莉, 等.依托网络平台改进实现体检流程再造.现代医院管理, 2012, 10 (4) :38-39.

质量再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B组,每组患者40例。A组患者年龄为33~57岁,平均50.5岁;B组患者年龄为35~58岁,平均51.0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病症,并经影像学检测证实。且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具体如下:根据患者病症术前对患者以记号笔作乳房及腋窝的切口设计。肿瘤半径2cm范围作7~9个注射点,注入亚甲蓝,注入剂量为每点0.1ml。根据标记点切开皮肤,并游离皮瓣。并根据染色界限切除皮下脂肪、病灶周围乳腺组织及胸大肌筋膜。保留乳腺四周组织,并冰冻送检。若切缘检测呈阳性,需扩大切除范围或全乳切除。切除腋窝前的皮肤,将腋窝内淋巴结清扫干净[2]。

B组患者行保留乳头、皮肤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即时假体置人隆乳术(乳房再造)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根据患者病症术前对患者以记号笔作乳房及腋窝的切口设计。作切口游离皮瓣切除全部的乳腺组织,清扫腋窝淋巴结,但保留正常乳房皮肤与乳头。将切除的全部乳腺组织置入盛满生理盐水的盆中,收集所溢出的盐水量,游离胸大肌及胸小肌的间隙。选择与溢出水量相等的硅胶假体,置入胸大肌内后缝合切口。部分患者可能要求要求双侧置入假体,此类患者在选择适宜的假体后在腋窝处作切口,进入胸大肌将其间隙钝性分离,在乳腋窝及假体后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以自粘绷带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生活质量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功能及情感职能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美学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女性要求保留乳房,减轻术后的身心创伤。近年来,保乳手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十分广泛的运用,然而还有一种可以减轻患者乳房形态损伤的手术-乳房再造术亦逐渐显示其口益重要的临床地位。与保乳手术对比而言,乳房再造还具有操作简单、外形更加美观等优势,并能减轻患者术后的放疗痛苦。但由于乳房再造术的手术费用较高,因此对于经济负担较重的患者,仍以保乳手术最为最佳手术方案。由此可见,保乳手术与乳房再造术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可视患者的适应症及经济基础而决定。

综上所述,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术的临床效果相当,均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需求为其决定适宜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喜,王瑞刚,刘建明,等.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术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456-458.

[2]李献哲.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1):86-87.

质量再造 篇8

“政府再造”就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 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 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 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即创造具有自我更新机制的公共部门。依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的观点, “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学的概念, 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 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重塑政府部门, 成为“效率导向、可持续革新”的公共组织。“政府再造”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持续寻求高效途径的公共组织。“政府再造”就是使政府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 而且还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政府再造”理论有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

二、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对我国政府再造的借鉴

西方各国的政府再造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至今还在继续探索之中, 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和失败的因素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成功的因素有: (1) 从本国实际出发适时推进行政改革,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行政改革不能滞后或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逐级下放权力, 明确权责, 建立绩效导向的评价标准, 重视政府的施政效果; (3) 大幅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国家负担的费用, 根本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一个简化、小型、高效和便民的政府; (4) 公共部门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将公营事业民营化、社会化, 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 (5) 摒弃传统官僚结构及僵化的规制, 使行政结构扁平化、行政行为弹性化; (6) 实行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职能分开, 提高决策与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执行部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7) 简化行政运作流程, 建立顾客导向的机制; (8)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降低行政成本, 重塑政府组织, 转变政府行为模式, 树立新的政府形象; (9) 改革进程采用分阶段、渐进式, 有步骤地实施改革政策。其中最重要的转变是抛弃传统的大政府官僚体制, 引进企业经营理念建立小政府、非官僚化的政府管理体系, 从而代之以讲求效率、效能、创新和顾客至上, 具备制定宏观政策与提供公平竞争环境能力的政府。

三、我国政府再造的路径选择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以民为本”的政府观, 合理定位政府职能。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以民为本”的政府观, 强调“民本位”、“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 而不是管制型政府模式下的“官本位”、“权力本位”和“政府本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必须体现社会公众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 政府行为必须是公开和透明的, 确保公民的参与,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政府的绩效评定, 必须建立外部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社会评价机制。当前,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确实转变政府职能, 由以往“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 切实履行加强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来;另一方面要探索政府职能实现的新形式, 通过利用非政府的社会力量、竞争机制和市场力量, 推动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二) 规范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改善政府绩效的动力。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促进政府部门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绩效水平, 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目标, 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同时有利于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了解公众的切实需要, 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但我国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制度不规范、操作不科学、导向不正确等严重问题, 极大影响了绩效评估实效的发挥。在绩效评估中政府首先应明确评估的性质、功能及其目标, 才能以此指导评估的具体操作。同时, 经过深入研究明确绩效评估的科学体系, 规范评估的具体指标与操作, 并形成相关制度, 使其法制化、规范化。

(三) 运用文化战略, 重塑政府文化。

政府文化是指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所特有的较深层次的基本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是影响和制约其行为方式、工作作风及工作绩效等的价值因素, 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社会事务中的价值观、行为观、工作作风及工作效率的综合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政府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一方面它以廉洁、效能、服务的精神规范引导着行政人员;另一方面全能、集权、官僚主义、封闭保守的传统意识又时时在压抑着行政本身的活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也给政府文化不断进行自身的变革和调整提供了机会, 促使中国政府文化朝更高的层次转型, 呈现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政府文化面貌。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政府开始逐步推行保障性住房项目, 但在实施过程中不乏存在寻租造租的腐败行为。本文从保障性住房以及寻租理论入手, 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中的寻租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 进一步得出要推动保障性住房项目良好发展, 必须从规范政府职能、建立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寻租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一、寻租理论

租, 即租金, 也就是利润、好处。简单来说, 寻租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它通过获得或维持某个领域的垄断地位来寻求、保持和增加经济租金的非生产行为。寻租发生的前提往往是存在预期的经济租金, 租金通常是市场分割后为获得或巩固其垄断地位而产生, 根源在于政府或行业协会等有权机构的干预。寻租行为既浪费资源, 损害社会的福利, 又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导致社会矛盾等等。寻租行为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中, 房地产业也不可避免。

伴随商品房价格的飙升, 人们对保障性住房寄予厚望, 目前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 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保障性住房过分强调行政配给, 可能在

(四) 利用电子政务建设改造政务流程。

当前, 要用电子政务积极改造行政服务机构。电子政务本身是各种职能机构及其服务设施与信息网络技术、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紧密结合与综合体现, 行政服务中心则是这种结合和体现的有形载体, 是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汇聚场所。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 发挥电子政务优化政务流程的作用, 对工作诸环节的衔接、相互关系进行最优的匹配, 使二者形成一种有更多方面催生寻租。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针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目前, 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两限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政策性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干预角色, 但正是其大量参与, 导致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中寻租行为盛行, 在经济适用房住房制度中尤为严重。

(一) 关于保障性住房房源方面寻租行为分析

1、保障性住房供应模式分析。关于保障性住房, 这里主要介绍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三种供应模式。

经济适用房, 即价格合理, 达到国家住宅建设标准, 能够满足住户的基本居住需要。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 是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这种制度造成住房价格“双轨制”, 寻租行为大量存在,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许多城市已停建经济适用房, 转向廉租房和公租房。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 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

□文/马靓

机的后台/前台关系, 建设无缝隙政府。同时, 要利用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再造作进一步的探讨。电子政务要为同一个公务协同办公, 为“以事务处理为中心”的行政流程服务。它不仅要在业务流程优化、机构配合协调中发挥作用, 还应在政府管理创新、组织结构重组和决策科学化等方面发挥其积极功能, 以实现政府横向结构一体化、纵向机构扁平化、工作内容丰富化, 实现业务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 发挥其业务协同、系统整合的功效。

租房只租不售, 房源多样化, 包括新建住房、空置楼盘、改造危房等。

公租房即公共租赁房, 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过渡性产品, 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其出租。对于公租房的房源, 主要采取新建和有针对性地收购两种方式。

2010年我国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三类住房实际用地9.58万公顷, 占全年住房用地实际供应量的76%,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逐年增加, 占居住用地的比例稳步提高。

2、保障性住房房源获取方面的寻租行为分析。

目前, 保障性住房的房源主要分两大类:新建房屋和收购。新建房屋分为供出售的经济适用房和供出租的廉租房和公租房等;收购通常包括空置楼盘、老旧公房、改造危房等。

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建设来说, 目前主要是政府间接出面, 通过招投标选择房地产开发商, 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 最直接的就是间接补贴, 通常是土地行政划拨、免收土地出让金、开发贷款优先发放。这些优惠政策, 对开发商来说是不可抵挡的。另外, 经济适用房是具有商品房性质的, 虽然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项目利润率不超过3%, 但实际利润率却是相当高的, 这也是吸引开发商进入的因素。因

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中的寻租行为

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 针对所面临的一些带有公共性的问题, 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这对于我国的政府再造有着引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再造,借鉴,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侯书和.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论坛, 2005.2.

[2]贺莉蓉, 赵亚男.西方政府再造的人本追求及其借鉴意义[J].法制与社会, 2007.10.

如何再造“乡土中国” 篇9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

——习近平

特别声明:作为严海蓉教授的学术观点, 只代表其作者本人, 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 但作为学术研究, 可以刊发于读者, 供读者在实践中判断思考。

01“新三农”问题浮出水面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 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习近平

网民“Twinkle吃面上岸棒棒嗒”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否是农民人数的减少和土地资源的减少?我国现在出台了哪些政策来缓解这些矛盾?

严海蓉

在李昌平提出“农村真穷, 农民真苦, 农业真危险”之后, 三农问题开始被社会关注。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农村出现了新三农问题, 即农民分化、农业资本化、农村生态恶化。新三农问题中, 我想主要矛盾是农业资本化导致的矛盾, 农业资本化指的是农业成为资本追逐利润、使少数人的利益最大化的领域, 它不仅导致普通农民被排挤, 土地资源被资本占据, 同时也带来生态问题和农业不可持续的问题。尽管政策上对土地流转的趋势有一些遏制, 主张“适度”规模经营, 对进入农业的企业作出一些限制, 但目前看来这对大趋势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我们认为“集体经济”可以防止农民的两级分化, “生态农业”可以拯救农村的生态环境, 而防止农业资本化的措施是加大国家、村集体、甚至是消费者团体对农业的资金注入。

《记者观察》: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农业资本化带来的负面问题提出了“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其要旨就在防止资本的扩张, 挤占农民的利益。

网民“doglot”

随着农民大量务工, 现在的农村户籍人员中到底还有多少人真正在务农。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哪个省市的农民最具代表性?

严海蓉

2013年底乡村就业人员 (包括农业和非农) 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0.3%, 而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2%。至于农民生存状况, 无法笼统说, 因为中国农村贫富分化也很严重。2012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20%农户收入是最低的20%农户收入的8.2倍 (两者差距比1990年又增加了1.8倍) , 当然这里的农村人均收入, 既包含了外出打工的, 也包含在家种地的。但是农民的确不再是一个笼统的, 而是已经分化的人群。即便在一个地区、一个村, 各个阶级/阶层情况不一样。我认为用阶级/阶层来观察更能说明情况, 而不是通过“省”来区别 (各省内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江苏南部和北部差别就很大) 。

网民“正在酝酿一个伟大的名字”

我国还有2.7亿农民工,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能享受到基本劳动合同的保护, 老有所养更无从谈起, 有些农村老人六七十了仍然要为地奔波, 您怎么看?

严海蓉

我认为应该区分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在前30年, 国家强调工业的发展, 但是没有强调城市的发展, 这和后三十年有所不同。后三十年的发展, 的确存在城市中心主义的现象, 但所谓城市中心主义, 其实质是在发展路线上, 把城市变成资本最密集、资本积累最迅速、消费最密集的地方。

我们看到的城乡矛盾、农村凋敝、农村劳动力外流虽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但是三十多年来, 国家积极追求外向型的发展, 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至少两代农民工, 几亿人家庭不能完整, 这一快速发展使农村、农民工付出了深重代价。

不过, 我国不平等的问题不仅是城乡之间的, 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也都有贫富分化。2012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20%农户收入是最低的20%农户收入的8.2倍。一线城市里面有大量的“蚁族”, “房奴”, 还有很多连“房奴”也当不上。

《记者观察》:习总书记:“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 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网民“liansong”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 曾经当选过民选村长, 经历过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中国农村要怎样发展才能真正惠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可以降低农产品成本节约劳动力, 但农民要何去何从呢?

严海蓉

感谢您结合做村长的亲身经历来和我做交流。我理解的真正惠农, 应该是让大多数农户都能得到发展的实惠, 这样的话, 就不能光选择以资本和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思路, 因为这样的思路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使发展的好处为少数拥有资本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群所独享。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虽有节约成本的好处, 但如果是由资本来做这件事, 那么节约下来的劳动力就会变成失业人口, 需要另谋出路, 是否能谋到就很难说了。如果由集体经济组织来做这事, 那么节约下来的劳动力要么可以转入集体经济依靠农业收益逐渐兴办起来的非农产业, 要么继续留在农业岗位享受更短的劳动时间。这才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观察》:习总书记:“没有农业现代化, 没有农村的繁荣富强, 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 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资本下乡确实带来集约化农业的高产高效, 但资本的规模经营确实带来了大量农村失业人口, 未来城镇化率再高也无法为2.7亿农民工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这确实是道难题。 为此,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方向:“发挥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形式的规模经营引领作用, 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和新型农业股份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网民“zongzi2080”

我虽不是农村出来的, 但我爸爸曾经在农村下放过多年。每次下乡看到农村现在的荒凉景象也是不甚感慨。想问下老师, 我们所提及的要发展新型集体农庄, 其本质与西方国家的农庄发展异同之处在哪, 特色又体现在哪里?毕竟现在青壮年集中流向城镇, 这样的后续发展动力又如何解决呢?

严海蓉

新型集体农庄, 产权是社区成员共同所有, 而不是某个农场主所有, 这是与西方国家的家庭农场本质上的不同。产权上的集体所有, 确保了所有社区成员都是利益相关者, 都有权利参与集体经济的管理, 分享发展的成果, 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场, 只是农场主个人的私有财产, 经营好坏都是农场主个人的事情。

现在, 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 农民工总量已经高达2.7亿, 中西部地区很多农村已经严重空心化, 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但是,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 城市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进城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并不好, 他们根本无法在城市扎根, 在城市找不到出路。很多年轻人感到很迷茫, 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城乡关系, 尝试回到农村, 开启另类的生活。也有很多关心农村发展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 深入农村基层, 与农民进行合作, 共同寻找农村的出路。总之, 农村不是一片废墟, 可以大有所为。我们当然要认清困难, 但也要坚定信心, 勇敢去行动, 把我们对农村的美好蓝图付诸实践。

02农民合作社可行吗?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 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 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不管怎么改,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不能把耕地改少了, 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 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习近平

网民“水清沙幼”

我是一个农业农村工作者。当前很多农民合作社形同虚设, 请您根据自己经验, 指出如何真正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严海蓉

发展合作社,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合作, 合作起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合作?因为随着农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农业分工越来越细, 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 农户在产业分工上处于不利地位, 只能从事投入高、风险大、利润低的种植养殖环节, 而农资供应、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都被资本控制, 农民获得的利润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的比重非常小。那些龙头企业可以凭借产业优势控制农户。合作起来, 本质上是要摆脱对资本的依附, 获得自主权。合作起来干什么?我们认为, 主要是进行纵向一体化, 打通产业链, 从集体购买农资, 集体进行田间管理, 集体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打造自己的品牌, 发展城乡对接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有经济利润的, 是一家一户做不到的。合作社可以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

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合作社是农民所有, 农民受益, 要切实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落实民主集中制管理。合作社需要带头人, 需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 但是, 绝对不能成为能人自己的合作社, 其他成员都要积极参与, 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带头人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账目清楚, 公开透明, 重大事项集体协商投票民主决策, 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记者观察》: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不管怎么改,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鼓励发展股份合作, 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 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

千百年来, “土改”关系着农民利益和国家政府的兴衰成败。世界上任何执政党对土地改革都异常谨慎, 稳妥推进。农民获利只占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利润的1/3。龙头企业确实带来了高产高效, 但资本疯狂也给农业带来了不可持续的严重负面影响, 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经济的共同致富道路可能是下一步农村改革方向。

网民“云淡风轻”

您认为农村的可持续道路是集体经济+生态农业+计划经营, 我觉得理论上讲得通, 但实践上很难行得通。主要是不具备条件:集体经济不是简单的1+1, 它同样需要资本和带头人;生态农业更复杂, 需要技术资本市场认证;一个小集体经济实体如何面对市场去计划。很悲观!

严海蓉

你说的问题都客观存在。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资金, 但资金可以积累, 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在合作社内部筹集。德才兼备的带头人也确实很重要, 但是也并不是有一个能人就能办好合作社, 那些能人办假合作社的现象到处都是。关键是大家是否真的想走集体化道路, 是否团结一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只要有意愿, 有决心, 就可以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 把事情做起来, 慢慢积蓄力量, 条件成熟之后, 把更多的人组织动员进来。

搞生态农业, 尤其不能走技术资本市场认证的道路, 生态农业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更多的是体制问题, 是制度设计的问题。生态农业从一开始就要避开主流的市场体系, 才有可能摆脱资本的控制。搞有机认证那一套, 花很多钱不说, 你的生产技术都要被控制, 你的销售市场也要被控制, 完全没有了自主性。因此, 生态农业要走城乡对接、计划生产的模式, 具体来说, 在城市建立消费者合作社, 建立自己的消费网络, 进行消费者教育, 让消费者认同生态农业理念, 了解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 邀请消费者到生产基地参观, 建立面对面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 城市消费者和农村生产者进行平等协商, 制定生产计划, 以销定产。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摊风险, 共享收益。

《记者观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之路。当然中国绝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但把餐桌和田间连起来以销带产的计划农业订单模式, 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

网民“呈祥”

我感觉你提出的农业要走农民的组织化道路的难度相当大。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之一, 千家万户农民一盘散沙。其二, 基层村镇干部难作为。其三, 就算成立了, 一个小小的经济体在强大的市场面前也没有话语权。你举例的南街村也不是媒体宣传的那样好。依你判断, 新的农民合作组织大概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严海蓉

你说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分田到户三十多年, 人心也散了。国家的政策的重点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 而不是农民组织化。革命事业何时成功, 也没有一个时间表。但是, 我们认为, 也不用过于消极。事实上, 任何时候搞农民组织化都不是一帆风顺。南街村也许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好, 但小岗村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子呢?

重新组织起来, 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 也能够为成员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是现实基础。当然, 合作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大锅饭, 可以采取统分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集体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基础上, 具体的劳动仍然由各家各户完成, 解决劳动积极性问题。再如, 农村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如果交给资本来做, 农民就只能是打工的。如果集体合作来搞, 农民就能从中受益。

《记者观察》:南街村也许是个案, 但具有“标本”意义。中国农村地域广阔, 社情复杂, 高山、丘陵、平原、沿海等地理环境, 不同历史、文化、民俗、民族等社会文化资源千差万别决定了再好的农业生产体制也不能搞“一刀切”。改革开放的前10年“小岗村”走的顺些, 随着农业现代化生产力的提升, 如今的小岗村也成为“昨日黄花”?当然南街村并非没有问题。

网民“长安朕”

假设城市工业化发展依然能吸纳足够的农民工就业, 比如15年后, 农村现在种地的老人基本种不了地了, 年轻人觉得打工比种地划算不回来种地, 那么谁来种地?是能人大户农场主, 还是农民组织的合作社, 我觉得被破坏的农村政治生态已然不能支持后者。

严海蓉

我同意您说的。不仅是农村政治生态, 还有整个的经济生态使得农民组织的合作社越来越难生存。引用一个来自基层看法:“当前农村, 有规模有效益的项目, 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小规模有效益的项目, 村庄中致富能手在做;有利可图的项目, 村庄中小商小贩则是无孔不入。市场上已经形成各自完整的利益链, 逐渐形成垄断利益;村庄中占70%~80%的分散农户只能靠出卖原材料和劳动力获得利润。有些事, 在村里已形成垄断利益, 是一群特定群体的‘盘中餐’, 合作社触动了这部分利益, 组织者就会受到刁难, 甚至报复。”

尽管大局如此, 我认为应该在条件还可以的地方 (在夹缝中) 还是要尽可能地发展农民组织的合作社, 这些合作社暂时不能改变大局, 但是他们或可以成为探索未来良性发展的小根据地。

《记者观察》:当前70%~80%的分散农户往往正是我们扶贫攻坚的主体!

网民“Ling”

请问您所倡导的合作社模式, 国际上有哪些成功的范例么?或者说除美式大农场模式外, 世界上还有哪些成功的现代农业模式?

严海蓉

我曾经拜访过挪威的奶农, 了解了他们的合作社。在挪威, 奶农通过全国性的行业合作社维护了生产者主权。其生产者主权的保障有三个条件:一是有保护的市场。挪威的奶农和合作社自觉抵制欧盟自由贸易, 因此国内的生产者拥有80%国内市场份额。二是有预期的价格。每年年初, 代表奶农的合作社与超市就奶制品价格和供应量达成协议。三是有计划的生产。每年的需求量经由合作社根据过往的养殖规模分配到各农户, 因此农户根据配额进行生产, 且因为在年初就已经知道价格, 因此他们对一年的产量和收成都有稳定的预期。有保护的市场 (不是开放的自由市场) , 有预期的价格, 有计划地生产, 这是一种计划经济。这种计划性的生产和流通, 是以农民的高度组织化为基础的。

03城镇化要“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建设, 要 ‘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城镇化不仅仅是物的城镇化, 更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的发展终究要依靠人、为了人, 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

——习近平

背景:2015年,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人, 城镇化率达到56.1%, 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不到40%。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 到2020年,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这意味着,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要让更多的农民工“进城”, 成为户籍人口, 成为真正的市民。习近平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网民“呈祥”

发展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 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没用几年就所剩无几, 坑了国家, 害了集体, 这个教训还不深刻吗?发展生态农业还是循环农业, 如何避免让农业生产劳作成为又脏又累的辛苦行当?农村如何才能留住人?

严海蓉

乡镇企业破产的原因很多, 有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 也有国家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原因, 包括过早地对外资开放市场, 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 地方政府给乡镇企业沉重的税费负担等等, 刚刚处在起步阶段的乡镇企业, 面临国外巨无霸企业的冲击, 承担着沉重的税费负担, 最终破产。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否定集体所有制。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乡镇企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乡镇企业的存在, 农民就可以离土不离乡, 不用非到大城市打工, 背井离乡, 妻离子散。正是乡镇企业的大量破产, 才导致后来越来越大的民工潮。

《记者观察》: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才功不可没!当然粗放式高污染的乡镇企业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完全可以在乡镇搞, 关键相关的体制和配套政策要跟进。

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 确实需要生产者付出较多的劳动, 但是, 假如这种劳动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不也是值得的吗?我们国家农村有大量劳动力, 找不到工作, 只好去城市打工, 但城市中农民工的工作何尝不是又脏又累。现在经济形势不好, 城市里很多工厂都倒闭了, 工人找不到工作。生态农业需要大量劳动投入, 可以在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网民“Worldchanger”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完全没必要在农村搞, 因为村太多太散, 而应该划区域建设, 您觉得如何?

严海蓉

农村的资源确实应该集约化利用。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确实应该统一规划, 集中居住, 节约土地, 保护生态环境。但是, 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 农民作为利益主体, 能够民主参与, 区域建设的成果由农民分享, 而不是交给外部的资本来搞开发项目。显然, 个体的农民无法成为有效的行为主体, 必须组织起来才行。因此, 首要的任务是把农民组织起来, 通过集体经济, 发展多种经营, 因地制宜地开展就地城镇化。

《 记者观察》:城镇化的过程, 本质上是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是必须的, 中华民族数代人的梦想, 任何时候都无可置疑, 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加剧, 每个村庄都希望现代化的城镇能来到自家门口, 当然现代化本身也许也不完善。2015年, 中国城镇化率达56.1%, 数字上过半的人已经“城市化”, 这一趋势还在继续。看看每年春节期间的大迁徙就知道, “城乡一体化”并非空泛官话, 而是无数农村人用脚走出来的现实。只是这现实很多层面还未得到制度的承认和尊重。农村的很多问题, 正源自“人在城市, 根在农村”的割裂;农村的很多病象, 病根是在城市。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 名义城镇化率与实际城镇化率相差甚远, 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 难以在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无法真正在城市扎根。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成为市民, 与其直接关联的是户籍。但有时户籍只是一个“外壳”, 关键是隐含在户籍背后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农民工不仅是生产者, 还是生活者。我们不但要给农民工提供就业, 还要让他们能在城市里面体面地生活下来, 让他们能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网民“苏慕熙”

如果效仿美国西部开发的拓野计划, 有无可能改善现有的三农问题?打破二元结构, 通过简单粗糙的造城运动, 是不是已经宣布失败的尝试呢?

严海蓉

美国西进运动时人少地多, 即便是小农也能分得百十英亩 (一英亩等于六亩) 的地。即便这样, 也写下了一部种族灭绝的血泪史。中国人多地少, 就业增收压力大, 城镇化思路如要取得成功, 必须保证农业和非农产业都能有效吸收大量劳动力。二元结构的产生, 并非源于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 而是由于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所致。正如您所说, 如果以简单粗糙的造城运动推进城镇化, 而不有效解决小农生产方式本身的落后问题, 结果只能归于失败。而且, 由于中国人多地少, 又在全球发展的时间序列中处于后来者的行列, 中国解决小农生产方式不能采用资本主义式的土地兼并和城市化模式。中国毕竟有那么多农村人口要就业, 要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分享成果而不是被排除在外或边缘化。因此在农业领域只能采用共同富裕且能吸收大量劳动力的集体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记者观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 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 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 既要遵守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 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

04“粮食安全”:人口大国的永恒主题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习近平

网民“岗上科技”

如果增加10万个粮仓, 不用国家出钱, 可行吗?一, 可保地方有粮, 可以出口, 可以调;二, 增加国力储备物资。

严海蓉

不用国家出钱, 那就是要通过市场来解决, 是吗?粮食是公共产品, 也是战略产品, 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确保数量和质量的万无一失, 以及价格的相对稳定。粮食是最不能交给自由市场的。如果让社会资本大规模建设粮仓, 看似节约了财政资金, 但私人资本大量囤积粮食, 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囤积居奇, 操纵粮价, 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 扰乱粮食市场秩序。

《记者观察》:历史剧《天下粮仓》里就印证了严老师的观点。

网民“虎虎虎”

中国农业面临国外农产品价格竞争, 也丧失了发展的优势, 问题是要保证农产品安全, 还需要政府在部分产品上实施补贴和干涉, 请问对像中国这样大国, 如何在保护和自由竞争上取舍?

严海蓉

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 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并不优越, 人多地少水缺, 在国际市场中, 不能同美国的大农场竞争玉米, 也不能同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竞争水稻。假如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我国完全应该放弃农业生产, 进口农产品。幻想一下, 假如全世界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贸易不是为了打败其他国家, 而是为了更好地共享资源, 那么, 区域之间的自由贸易可以互通有无, 从总体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造福全世界人民。遗憾的是, 目前来说这只是一个幻想, 现在的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 是资本统治的世界, 国与国之间争夺资源, 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美国极力推行自由贸易农业政策, 不是为了别的国家发展得更好, 而是作为武器, 打垮竞争对手。粮食是比石油更重要的战略武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粮食安全是始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关系到国家的主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中国人的饭碗里要端着自己的粮食。国际市场买不到粮食安全。同时, 美国推行的农产品自由贸易政策, 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国农业资本家的利益, 对中国来说, 农业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还关系到几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因此, 农业承担着多种功能, 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不能完全交给自由市场。

《记者观察》:习总书记曾指出“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一旦大饥荒, 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 要坚持立足国内。”

网民“***嘛嘛”

老百姓吃不到健康的粮食, 政府要怎样监管?

严海蓉

这些年, 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政府也下了很大力气进行监管, 但是, 问题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事实上, 我们认为, 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不是靠加强政府监管就能解决的。我们知道, 粮食和医疗、教育一样, 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产品, 不能完全交给市场, 而在今天高度市场化、商品化的农业产业中, 农民种地不是为了自己消费, 而是为了利润。理论上来说, 一分价钱一分货, 优质的农产品也应该卖到好的价格, 综合效益更高, 这样才能激励农民生产更好的产品, 但是, 在现有的产销体制中,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中间商垄断了农产品的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 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好的农产品, 却卖不到好的价钱, 久而久之, 农民就开始单纯追求产量,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面对粮食安全问题, 政府不能光想着如何去监管, 也要想着如何去服务, 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帮助农民对接市场。

05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 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 充分体现农村特点, 注意乡土味道, 保留乡村风貌, 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

网民“霜晨月1994”

严老师, 工业化农业和生态化农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后者更好?

严海蓉

工业化农业是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搞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工业的生产模式, 追求规模化、规范化和效率。这种工业理念造就了它的一些现实特点, 包括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或牲畜养殖;耕作机械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地膜、抗生素等化学用品;使用杂交和转基因品种等等。工业化农业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 比如食品污染、水土污染、土壤板结、生态失衡、加剧能源危机、其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模式排挤小农等等。

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化农业的工具理性、将人与自然割裂的思维, 它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将自然的因素纳入考虑, 追求人和自然均健康平衡发展的状态。其具体做法包括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 转而利用昆虫天敌或物理驱虫的方式;机械除草方法;利用植物和动物粪便发酵的农家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 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等等。生态农业避免了工业化农业的环境和社会成本, 使农业生产具可持续性。实践证明这种生产方式下的农业产出无论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优胜于工业化农业。

《记者观察》: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方针, 其中绿色农业倡导的就是生态农业之路。

网民“菜籽”

现在越来越多的粮食种子不能繁育下一代, 传统的种子又找不到了, 一旦有什么事, 比如战争, 我想广大农村没有种子可种, 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怕。不知道这个担心对与错。

严海蓉

我也有同样的担心。2015年春天, 我们和全国政协代表汪晖一起呼吁国家要重视民间育种, 鼓励农民在保护生态多样性中发挥作用。农民在保护种子资源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11个亚非拉国家的最新普查发现, 农民在保护全球75%的种子资源。然而, 在我国, 农民留种育种已经极度边缘化。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生计与农业可持续性:农户与种子”项目 (下称“农户与种子”) 对中国第一大主粮——玉米的调研发现, 在吉林、河北、甘肃、广西、贵州五省的玉米主产区, 调查点的258户农户中自己留玉米种子的比例不到1%, 只有广西、甘肃两省的极少农户自己留种。我们呼吁建立农民育种保护区。农民的育种实践维系了中国五千年农耕, 创造了农作物丰富的多样性。随着近几十年的商业化育种, 中国种业迅速趋向单一化和寡头垄断。单纯追求“高产”, 排挤了作物多样性, 排挤了农民留种、育种的实践, 也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多样性的需求。

网民“蔡华杰”

如果在中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而不是工业化农业, 是否足以养活全中国人民?

严海蓉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生态农业被一些人斥为“会饿死人的”, 仿佛注定是小部分特权人士的专享。为了打破这一局面, 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学家蒋高明在山东弘毅农场已经坚持了8年实践, 证明生态农业足以养活全部中国人。具体可以参见人民食物主权网站相关内容:“蒋高明用8年实践宣告:搞生态农业不会饿死人!”

06农村教育的忧思与出路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习近平

网民“Desperado”

现在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子女送至全封闭私立寄宿制学校, 在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缺少与父母的沟通, 对家庭和责任的认知很模糊;私立学校受制于教师素质和盈利目标, 很难保障教育水平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朋辈压力”容易导致他们的行为偏离正常的社会规范;请问您如何看待上述问题。

严海蓉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物。农村的衰败, 为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输送了廉价劳动力, 廉价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也帮助欧美发达国家降低了国内人口的日常生活成本, 为其企业节约了工资成本增加了利润。而中国作为全球工场的代价之一, 就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农民工子弟) 。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 造成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 身体、情感和心理发展都产生隐患, 这种情况在撤点并校政策执行后大规模建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 将儿童带在身边的务工父母, 因为城市公立学校的排斥, 不得不将孩子送到民办学校, 或者寄宿私立学校。农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造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教育低端市场, 为牟利者提供了机会。各大城市公立学校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上差别很大, 虽然总体而言已有进步, 但农民工子弟教育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碍。

解决的根本办法, 是让儿童能够在模范榜样的成人的陪伴下学习成长。如何能够实现?政府要投入, 社会力量要辅助, 家长也必须投入时间精力。

《记者观察》:目前国务院已出台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办法。多渠道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 尤其是父母要陪在孩子身边也是必须的。

网民“若缘份是一本书, 你的痛在哪一页”

为什么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少之又少。

严海蓉

据我观察, 一是因为总体上城镇化的进程, 导致农村居民人数下降, 中国已经进入了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时代。二是因为农村凋敝, 很多适龄儿童的家长选择举家搬到镇上, 让小孩在镇上读书。三是农村本身的教育投入长期停滞, 师资力量不足, 导致很多学校关闭, 再加上国家推行的撤点并校政策, 导致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村级小学和乡级初中剧减。

网民“周师傅姓张”

您觉得农村的义务教育怎么样?有没有可能设立专门的农业学校培养具有更高素质、更强生产力的农民?

严海蓉

目前的义务教育与农业和农村生活基本脱节, 存在严重的问题。少数学生可以升入大学深造, 绝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 学习内容和生活脱节, 造成读书无用论。年轻一代的农村学生很少对务农有兴趣。教育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乡村应该是国家的重大议题。开办农业学校当然是一种办法。

农业学校历史上曾经开办过, 但根据各国的经验, 成功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普通学校升学的诱惑对农村学生更有吸引力, 农业学校无法同普通学校竞争生源, 一般会改变学校初衷, 表面是农业学校, 实质课程同普通学校靠近, 主要促进学生升学转入普通高中或者大学。

培养高素质、高生产力的农民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尤其在今天, 农业正面临历史性的选择, 是继续走化肥农药高污染不可持续的道路, 或者是走高科技转基因进一步削弱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知识的精英农业道路, 还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提高知识技能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的道路,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农业、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 需要生态农业, 因此也需要培养兼具现代科学知识和传统农业经验的新一代农民。也许农业学校从成人教育开始更有希望, 可以作为农业技术创新和试验的基地, 对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知识技能的提高。吸引年轻一代从事农业, 必须改造农业的内涵, 同时改造农业的回报和农村的生活环境。

《记者观察》: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成千上万上不了大学的高中生, 毫无技能流向城市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2014年, 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2%。2014年,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 到2020年, 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人次。

07土地流转要审慎推进

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 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习近平

网民“袁sir”

前段时间我去中部某地, 了解到他们在搞土地确权, 很多村都挂出条幅, 宣传土地确权多好多好的, 个人认为, 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行为, 本身有私有制的苗头, 或者说, 确权后就会滋生新的土地食利阶层。不知道您怎么看?

严海蓉

土地确权设计的初衷是在使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更为稳固的前提下推进土地流转, 使土地两权 (经营权、收益权) 更容易成为金融借贷的抵押物。且不论这一初衷能否得以实现, 我们在调查中确实发现一些地方干部和农户就认为土地确权就是土地要私有化的前兆, 再加上土地价值越来越高, 所以在土地确权过程中, 许多已经进城、本身不再靠土地为生的“农民”纷纷回村进行土地确权。至于土地流转、土地确权是否是土地私有化的苗头, 以及是否会出现新的土地食利阶层, 暂且不好说。

《记者观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所有制、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承包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 (摘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网民“梦雪落”

改革开放以来, 包产到户让农民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远没有达到小康的水平。而坚持走大集体道路的一些村庄如南街村、华西村都成为闻名的“富户”, 这是为什么?

严海蓉

苏宁:易购“再造苏宁” 篇10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宁电器现任掌门人,创导“苏宁模式”,开办“苏宁易购”电商平台,试图打造“沃尔玛+亚马逊”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销售模式,实现“再造苏宁”的野心。

去年,苏宁电器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前50位,品牌价值728.16亿元,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核心力量。同时,苏宁在实体店销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网络渠道的销售,2011年苏宁电商平台苏宁易购销售额突破70亿。

从2011年2月苏宁易购独立运作以来,苏宁就开始在电商平台发力,相对于其他B2C网站,苏宁的目标更广阔,我们要把苏宁易购打造成一个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苏宁易购业务范畴可以看到,家居、百货、图书、音像、运动及户外、在线法律、教育咨询与服务等,几乎涵盖了一切范畴。

我们的期望是打造“沃尔玛+亚马逊”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销售模式,到2020年总营业收入达到6800亿元,其中3000亿来自于苏宁易购。那时,苏宁易购将会再造一个苏宁。

“再造苏宁”有清晰的思路:2011~2013年,搭建互联网框架;2014~2016,实现行业规模第一;2017~2020年,苏宁易购转型为生活全网络化平台。未来,苏宁不再只是卖电器,而是从有形到无形,从家电到非家电的商品都会包含其中。

再造一个生态汾河 篇11

为了给山西治水攻坚营造强大的社会氛围,为让汾河以崭新的形象展现于新世纪的山西,2009年到2010年,中华环保基金会注资100多万元,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环保厅、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等14个部门,联合发起了以“再造碧水汾河,构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系列活动。这个活动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山西省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山西代表处承办,分为生态汾河社会宣传活动、生态汾河摄影宣传活动、生态汾河文化宣传活动、生态汾河新闻宣传活动、生态汾河宣传展示活动五个内容。一年来,这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在山西省内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家相关部门都有相当的影响。从国家环保局到山西各级领导都给予关注并给予批示。

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宣传活动为建设一个生态汾河从舆论上做好了准备。他们的目标就是拯救汾河。

重污染下的汾河

汾河全长710公里,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其流域内是山西省工业集中、灌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据统计,汾河流域辖内的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分别占到山西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6%和农业总产值的64%。

早在20世纪80年代,除兰村水库以上的上游外,从太原、介休到临汾等地,汾河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排污沟。当时的检测数据表明:太原段汾河中镉、铜、汞等重金属物质全部超标,而挥发酚的年均值超过地面水三级标准313倍,因而被专业人士称为“酚河”。在当时,关于汾河污染严重有一个传播甚广的说法:山西省环保局的一个总工程师对一位正在取样检测的工作人员说:“别搞了,检测那有什么用?汾河里全剩污水了,你搞那吓人的数字干什么?”

1999年夏天,中下游的汾河在“中华环保世纪行”的记者笔下呈现出这样一种景观:“从生物意义上讲,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死河——没有动物、没有植物,连水体中最易生存的藻类也没有。”“河水要么发黑发臭,要么消失得无影无踪,露出了河床……”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排污。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沿岸各类污染品向汾河排放废水的企业有956家,其中造纸厂77家、焦化洗煤厂402家、选矿厂243家、化工企业8家,其他企业226家。加上周边的生活污水,汾河临汾段每年要接纳9100万吨污水,其化学耗氧量和氨氮以及挥发酚含量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地面水最低标准3倍到40倍,部分河段的水已失去了灌溉功能。

除了水污染,汾河还面临着干涸甚至断流的危险。在一些干旱缺水的流经地区,汾河的一部分河段已经断流,相当一部分河段的水量大减,汾河已由历史上的“泛舟之役”“万木下汾河”和“流水哗啦啦”,形成“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病态河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和全省民众的切肤之痛。

如此严重的水污染,对原本就缺水的山西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资料显示,山西全境的年均降水量在350毫米到70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其中桑干河流域低于300毫米。数年前实施的水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76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数的1/5,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国际“极度缺水标准”;耕地亩均水资源量19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

山西省的三条主要径流河流汾河、沁河、桑干河的污染情况基本如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位作家在其报告中说:“从解放以后到80年代,汾河一大半的支流断流,一大半的泉水干枯。”而在最近10年间,三条河流的水量分别比其多年平均水量减少了44.8%、48.9%和13.4%。其中汾河、桑干河近年来每年断流270天到320天。而大同境内最大的河流御河,“历史上水量十分丰沛。可近年来即使在汛期也滴水全无,下游河道沦为停车场和汽车驾驶练车场。”

汾河治污,己是山西省迫在眉睫的环保任务!然而,治污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有专家称:“即使把山西20年的GDP,全部投入到治理污染中去,也无法彻底还原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

重现汾河清流美景

但是,代价再大,污染也要治理。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汾河污染十分痛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汾河出现的严重生态污染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山西省省长王君曾对汾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出要求:“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2+10’工程,加快推进汾河流域干流堤防加固、调蓄工程清淤、人工湿地和沿岸绿化等工程建设,确保完成一期工程任务,实现汾河干流常年全线复流、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目标。”

2008年2月下旬,山西正式启动的“千里汾河复清流”工程,公布了汾河治污的时间表:两年内实现汾河干流全线复流,汾河水质明显改善,汾河两岸生态明显改观的目标;5年内实现汾河干流水生态初步修复,汾河两岸第一山脊内自然生态基本得到改善;10年内实现整个汾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基本修复,形成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观,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据初步估算,该工程先期累计投资达106.02亿元。这样的投资手笔,也只有在这样特定的情况下才能有。

2008年5月,山西省正式启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该工程按照流域生态功能与水功能区划要求,上游侧重水源涵养及保护,上中游侧重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中下游侧重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在汾河上游地区,为保护和涵养汾河水源,汾河沿岸市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必须无条件达标才能排入汾河,有关部门将对汾河流域主要水源地区煤矿进行排查,关停影响严重的采矿点。此外,汾河两岸流域的坡地将逐步实行退耕还林。出于对汾河水源地的保护,为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要求汾河上游地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由此,汾河流域上游地区被赋予了保护中下游地区及全省供水安全的重大责任。该流域上游许多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然而,上游地区不仅生态环境脆弱,而且经济相对贫困,当地发展经济自然要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但限制和禁止开发使得“靠山吃山”的上游地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上游地区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解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问题。鉴于上游地区保护流域生态安全与摆脱贫困局面、发展当地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在治理的同时,政府通过经济补偿手段激励上游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2009年11月06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消息,为解决汾河源头的生态环境问题,山西省下达了宁武县生态移民工程拟使用2008年和2009年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计划4496万元,以便工程顺利实施。

2008年2月29日早8时,汾河二库以20立方米/秒的流量开闸放水,这也标志着备受全省人民关注的千里汾河清水复流(中游)试验调水正式启动。通过河道复流入渗,逐年补给地下水,确保地下水位止降回升;通过河道疏浚和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沿河生态环境;通过污水处理和对煤矿等严重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使水资源和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植被修复,涵养水源,形成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经过几年的努力,汾河中游清水复流试验工程已经结束,从汾河二库至平遥古城,已初步重现昔日汾河的秀丽景色,干涸了11年的汾河太原段终于流水再现。汾河治污初现成效。

汾河下游是指从灵石县两渡到万荣县庙前汾河入黄口段,全长约270公里,流经临汾、运城两市的11个县(市、区),是汾河流域治理工作较繁重的区域。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以来,汾河下游沿线各市县积极采取河道整治、汾河人工湿地建设、污染企业关停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还在继续

然而,汾河治污任重道远。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办公室主任柴腾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恢复汾河生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发动全民参与环保,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监督和参与。”

2010年2月3日上午,山西省城太原蓝天白云,天气晴朗,省文联大厦门前彩球飘飘,人头攒动。由中华环保基金会资助、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等14个部门联合发起的山西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书画摄影展拉开了帷幕。

这次书画摄影展是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的一次成果展示,集中展现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的成效。展览共收到全省各市书画稿件近千篇,摄影稿件千余篇。通过书画家采风、摄影家拍摄的作品,展现汾河现状,展现汾河今昔未来,反映山西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效和成就,对激发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社会拯救汾河的信念与行动,营造社会关爱汾河的情怀,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环境保护热情,动员全省人民投入到蓝天碧水工程中来,促进山西省环境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团体操设计下一篇:能力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