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说(精选12篇)
学习中心说 篇1
语文是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和掌握一切学科或科学的前提。我们从小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学习语文。
何谓语文?语文,语:(语音、语言、言语)口头表达;文:(文字、文章、文学)书面表达。简洁点说:语文学就是关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学问。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习语文的意义何在?为了沟通交流。只有掌握好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与人与外界交流沟通。把我们自身的愿望、思想、意识、态度、情感,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去,或者是将外界信息接受过来。否则,不学语文就不能沟通,不学语文就沟通不好。
我们知道:语文好的标志就是善于言辞,能清楚、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我。学好语文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表达的淋漓尽致。中国古代有名的外交家:晏子,蔺相如、诸葛亮、纪晓岚,刘庸…中外帝王将相:乾隆、毛泽东、朱钅容基,外国总统的竞选演讲,包括朱钅容基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答中外记者问,莫不是妙语连珠,令听众终身难忘。如果他们没有文才口才,能做到吗?可以肯定的讲,古今中外无论在科学、政治,外交及文学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是语文出众的人。就拿当代美籍华人丁肇中、杨振宁,他们都是得过诺贝尔大奖的科学家,你再看他们所写的文章,听他们的谈吐,莫不闪烁着智慧和艺术的文采。“意志要敢于做决断,智力要表达清晰,两者都是伟大的天赋”假如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写什么,别人又怎么能听明白看明白呢?
古往今来,很多事情都是用话语来完成的,光凭话语就能让你拜托困境;也会让你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功名成就;喜结良缘;冰释前嫌。历史上都有实例可举。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最后晤面“隆中对”,终让刘皇叔大开天目:孔明与刘皇叔执手论天下分合,让刘备敬佩不已,进而引为心腹手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安事变,周恩来、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说服老蒋将枪口对外,共同抗日保我家乡。又如蒋氏夫人宋美龄游说于美国总统罗斯福门下,为国民党讨来飞机大炮外加上威震敌胆的飞虎将军陈纳德,说是为了抗战,这是何等的豪迈。无非是宋美龄的语言艺术超群,赢得了美国上下的人心,因而红透红遍当时的美国甚至世界,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偶像。
再说文章,历史上留下英名业绩,所谓功垂史册饮誉中外的名人,哪个不是靠语文字记载而流传于世,声播海内外,然后为后人领略。亦或敬仰,亦或颂扬,亦或批判,亦或鉴赏。
西班牙历史上有位著名的耶稣会教士哲学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17世纪历任军中神甫,宣教师,教授及行政人员,并且还担任过几所耶稣学会学院院长等职。他写过《批评大师》、《政治家》、《英雄》、《诗之才艺》等书。特别要提的是,他写的一本深刻洞察人生俗世,一般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书籍都难以与之匹敌的奇书骄傲叫《智慧书》。在欧洲,很多学者坚信:千百年来,人类写过三部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奇书,其中就包括《智慧书》。在这本书中,葛拉西安也多次强调有关人的言语交流方面的智识。他阐明:为人要善于言辞。他说:“谈话的艺术,是衡量人真实品行的尺度。书信是深思熟虑诉诸笔端的交谈,而实际谈话更重要。”先哲说:“听其人,即知其人”。朋友间闲谈,当然可以随意,而在高雅的氛围里,交谈则变得深沉,时时流露出人们的真知灼见。可见学习语文是多么重要。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作为学生,跟随各科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学习是必须的。另外还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刻苦钻研。
最后就学习语文的几点体会与同学共勉。
首先,学好语文必先学好做人。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对于知名的艺术家,作家,你无须了解其生平出身,只要你认真读、听、看他的代表作品,行家里手就能领略该人的气质、胸怀、追求和品行了。
学做人向谁学?向大家、向领袖、向帝王、向英雄人物学,看他们是怎样为人行事的。王者有王者的威仪,大家有大家的风范。王者能够处事不惊,能屈能伸,不喜怒溢于言表,不喜形于色,威而不猛;打架呢,大多博闻强识,谈吐风趣优雅,待人厚重歉然,行动内收外敛。
当然你一定会识别美丑善恶,否则,无论帝王将相名人大家,虽然他们功名显赫,成就斐然,但都有各自的缺憾,你不去学他们的长处反而拣短的学来,岂不成了东施效颦的翻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示和表现的欲望,强弱大小因人而异,谁不想成为名家,但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或者你生不逢时,或者你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帝王、大家或名流。但不论你当前所处的条件和阶层如何,你得言行举止都应与王者大家看齐。无论你做什么,都应有王者或大家的风度,避免小孩子气十足,卑琐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怎能尊敬你。为人,要有崇高的心灵。
要与可师者为友,让交朋友有助于博学多闻,让交谈有助于相互教益,要使朋友成为你的老师,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一起相处。你说出的话须博得听者喝彩,你听到的话须使你多闻多识。
有的人以学问和判断精辟而闻名遐迩,他们以身作则,与人为善,享誉天下,并跟他们志同道合者构成一个智慧超群的学院派。如若能够加入,就是你人生之大幸。
你还要见多识广,结识那些行事周密的人。他们往往满腹经纶,学识博雅。他们一旦启口,则妙趣横生;一旦行动则好气如虹。
最后,你要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只要具备这些,将来无论做什么,你都能走向成功!
摘要:语文是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和掌握一切学科或科学的前提。本文论述语文的含义;学习语文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学好语文的作用和如何学好语文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语文,意义,历史,做人
学习中心说 篇2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强时,必然要涉及到说复句的问题。复句中,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连词的运用,对孩子来说,是较难掌握的。孩子常常把这些问题弄混,造成用词不当。如一个孩子说:“开始我到外面玩去了,然后我回来了,然后我就玩玩具,然后我就看书了。”这些句子都是属于关连词用得不当。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复句的关连词,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地加以示范和引导。如当孩子说:“小川很淘气。”家长接着说:“虽然小川很淘气,但是他很聪明。”孩子有时说:“妈妈,我要脱衣服。”家长可接着说:“为什么呢?”“太热了”;“因为太热了,所以你要脱衣服了。”孩子有时说:“我要玩游戏。”妈妈可以接着说:“如果你打算玩完游戏后整理玩具的话,我就让你玩游戏。”孩子耳朵里经常听见“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等这些关连词,就会慢慢地理解它们所表达的关系,并学会运用。
和“学习枯竭”状态说不 篇3
倦怠感从哪里来学习倦怠的感觉来自哪里?实际上这种感觉并非没有缘由。
其一,平时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学习很努力,可是因为方法不对或者其他原因很难在成绩上有所提高。所以他们会对学习这件事比较反感,认为即使努力也不行,会想到放弃,感到身心俱疲。
其二,对于一些传统观念中的好学生来说,他们更有可能出现学习枯竭的状况。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占用了他们大多数的时间。他们每天像机器一样运转,为了达到应试的目的去学习,而并非都来源于自己的乐趣。他们承担着老师和家长的厚望,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认为自己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学习和考试。这样一来,就非常容易出现学习枯竭的状态。
初中毕业,有人去了职专,有人去了技校,有人去了艺术学校,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去读普通的高中。考大学似乎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目标。由于刚刚毕业的初中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也对自己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所以会随大流地读高中,或者进了高中选文理科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根本没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和喜欢。所以往往等到进入高中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好像选择错了,这种严重错位的选择,长期延续必然会导致学习枯竭状态。
有些人对自己没有一个理性客观的定位,自我评价比较低,凡事追求完美,完美主义倾向严重;A型人格、外控性格等都是学习枯竭状态的主攻对象。A型人格的人往往表现为“工作狂”,他们进取心极强、有一定的侵略性、自信心强、渴望成就感,但是容易紧张,情绪急躁,进取心强,表面上看起来雄心勃勃,冲劲十足,总有超乎常人的能量,实际上自己冷暖自知,身心精力支出超乎自己能把握的范围,每天都在强撑,所以容易导致身心的枯疲惫。
进入高二高三后,大家往往感觉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成绩达不到期望值。同时,因为每次考试年级和班级都会有排名,朝夕相处的同学成为了竞争对手,很容易造成学习大环境中人际关系的疏离,班级纪律不理想,不能安静自习等等,这些都会变相引发学习枯竭状态。
治愈枯竭小贴士
很多高中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学习枯竭状态非常轻视,甚至视而不见,以为大家到了高二高三时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这种状态,这些是正常的。其实,如果你不找出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厌恶学习,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考前焦虑症。下面几种方法,是解决学习枯竭的好办法,供同学们参考。
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休个假,喘口气: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对于学生也是这样。如果是因为连续学习太久缺少休息,就赶快给自己放个假,留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周末。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完成或少完成作业,请一到两天假。给自己调整时间,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战役积蓄能量。
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枯竭很多是源自一种“能力恐慌”,这时你就需要很好地调整下时间安排,提高效率。学习成绩一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你都会感觉压力减轻,更有动力。
适时运动:经常运动的人,身心都会保持健康。高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大事,但是保证身心健康更为重要。运动是一种最佳的减压方法,运动可以促使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让你有个好情绪。学习和睡觉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很多同学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睡觉,忽视了运动。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少,也许你不能坚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运动,那么早晚上下学可以有一段步行,课间下楼转转,或者晚自习前在操场慢跑,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当然,你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平时运动量较少,所以打篮球和排球、踢足球之类的剧烈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造成肌肉拉伤,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运动。
完善人际网络:除了同学、老师和家长,你一定要有其他可以真诚沟通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压力形成反而很难排解。你可以和初中、小学的朋友保持联系,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适度地参加社团,认识些新朋友,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些都可以作为高中生活的调剂。
说出困难:学习、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能遇到困难,这时候你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有效解决,但这是抒发情绪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忧郁症患者因碰到困难不肯跟旁人说,自己闷闷、默默地做事,最后闷出忧郁症。所以,当你面对压力和坎坷的时候,可以找父母、师长或者同学倾诉,他们都会给你一定的建议,即使没法提出建议,你说出去了,心里就会舒服得多。敢于说出去并且直接面对困难,所有的苦痛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当你跨过高考这一站时回首,便会觉得一切都非常淡然。
正面思考:把学习中遇到的难关当作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给自己加油打气。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就向身边人求助,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掉,才不会累积压力。“加油,我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跟“唉,我只要不被老师训就好”的两种心情做出的学习绩效绝对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经过后天练习养成。习惯是慢慢养成的,现在开始也不晚。而这种心态和态度可以为你助力一生!
学习中心说 篇4
一、教师中心说
根据教师中心说,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配合者, 是教师任意塑造的对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流程、教学气氛的调动以及教学评价的标准甚至教学评价的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过程之后的活动都是由教师决定,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准确迅速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口头阐释,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刻板练习和死记硬背。教师中心说格外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如何传授以及传授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可能被监督并被模仿。这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教师中心说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教师及权威的作用,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及学习兴趣。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 很容易造成重教轻学的现象。
二、学生中心说
学生中心说主张学生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一理论的出现向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中心说发起挑战。学生中心说的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 不是一味的按照书本内容“满堂灌”。尤其是针对大学教育, 大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更强的学习自主性与可选择性, 一味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刻板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很容易造成误解, 一方面将教师在课堂上边缘化, 易造成课堂教学纪律混乱、师生不能默契配合、课后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评估任务。另一方面又不适当地扩大了学生的作用。学生被认为是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决定者、课堂话语的主导者, 似乎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 并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就能构建和掌握新知识。至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等反而不是教学关注的重点。
三、学习中心说
针对两大中心说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中心说。学习中心说是文秋芳教授针对英语教学提出的, 是产出导向法中的教学理念, 挑战了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学生中心说。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习为中心,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都是为了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学习中心说为教学理念, 在教学准备、安排、评价一系列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也有不一样的要求。
(一)
首先, 精心选择材料。POA提出教师要挑选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反映国内外社会和政治热点话题的语言材料。延伸到其他学科, 挑选教材要把当下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热点与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陶冶情操、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
(二)
其次, 在新单元学习之前就向学生呈现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际场景和讨论的话题。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到这些情景存在的可能性及在这些场景中所要讨论的话题对其认知的挑战性。学生尝试时, 让其亲身体验到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此时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衍伸到其他学科也是同等道理。例如法律、经济、以及教育等专业, 在开始新课程前给学生一个案例、设计一个场景, 让其意识到这些看似简单寻常的任务很可能是进入职场后遇到的现实问题, 日后如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尴尬或陷入窘境。这样学生就会有用本堂学习知识处理问题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其实也在经历学习。“一百个读者眼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具有建设性的和创造性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不是在教授, 而是在引导、聆听与互动。因此这对教师是个极具挑战的教学理念。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 要进行选择、判断、分析、总结。
(三)
课堂上的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个体展示、小组展示等, 不同的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 关键在于教师要选择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形式。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特别是在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时间被压缩的情况下, 时间应该用到有效学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根据所学进行有效的产出, 进一步自我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 并在课后自己模拟可能出现的场景进行自我训练并对自己的表现自我评价或者同伴互评。
总之, 教学是人类知识文明积累的有效活动,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或者模式都是为了让学习更有效地发生、人类知识更准确地传递。教师被赋予了促学者、帮助者、咨询者等新头衔,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协助者、创新者、接纳者。两者良好互动才能使教学活动圆满进行。对教学理念的探究将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任丹丹, 徐媛媛.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及其整合发展趋势[J].邢台学院学报, 2011, (1) :46.
[2]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83, (6) :70-76.
[3]王菊丽.学习者中心论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者的素质要求[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 :49.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北京外国语大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4) :547-550.
说学习的哲理句子 篇5
2)终点回到原点享受那走不完的路。
3)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4)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孩子不简单。
5)有空的时候会想你,没空的时候会抽空想你。
6)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扶墙进,扶墙出(一句大实话)。
7)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
8)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某些悲观者)。
9)说真话的唯一好处,就是不必记住你说了一些什么(网友语录)。
10)痛苦的秘密在于,有闲功夫为自己是否幸福而烦恼。(自找烦恼)。
11)做一些你认为根本做不到的事(心有多大,路有多远)。
12)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13)挫折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
14)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15)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16)人生就像一场戏,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戏成功的关键。
17)有财富的人追求优裕的生活,有智慧的人追求优质的生活。
18)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
19)好听的话容易打动人,好心的话容易得罪人。
20)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学习名言哲理句子
21)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22)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23)生命有限,请浪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24)机会远比安稳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
25)时空的尽头,一切物理特性失去意义。
26)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好样的,小东西有志气(要这样教育下一代)。
2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28)说不出的,哭不出的,才是最苦的(生命体现)。
29)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30)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31)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32)生是死的开始死亡是生的延续梦想是现实的开始现实是梦想的终结。
33)如果无知是种罪过,主原谅我过去的浮躁。
34)如果不会飞翔,理想的翅膀反倒成了生活的累赘。
35)男人最大的武器是眼神,女人最大的武器是眼泪。
36)前方一片迷雾,不是我自己,是世界。学习名言哲理句子
37)说话时夹带外语就像牙齿上的肉屑,除了说明吃的好以外什么也证明不了。
38)人生是没有穷尽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归宿。
39)把人生一分为二,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
40)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
41)不要乱说话。话说出去之前你还是话的主人,话说出去之后你就成了话的奴隶。
42)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
43)所谓女人,就是最让男人烦恼的动物;所谓男人,就是最喜欢自寻烦恼的动物。
44)竹密无妨溪水过,天高不碍白云飞。
45)男人多情而不专一,女人专一而绝情。
46)不要皱眉,即使在伤心的时刻,因为你从不知道有谁会醉心于你的笑容。
47)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不安全感。
48)一条围巾围住了想你的温度。
4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数学学习能力中的“说” 篇6
俗话说:“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学问常常源于疑问,质疑不止于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数学教学中是否也存在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促使其积极地学习,深入地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质疑,再引起知识的迁移,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将自己直观、形象的思维表达出来,可促进非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思考时使用的是内部语言,阐述时使用外部语言。在讲述自己的观点时,要把内部的思维语言转换成外部的交际语言,这种转换势必再次促进了个体的思考。这时的思考显得更有条理,更清晰。同时还能发现思维活动中的问题或错误,及时给予纠正。教师不应停留于各种具体的情境,而应从中引出具有普遍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可较好地实现由“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过渡。
二、教会学生会“说”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特有的语言,常见的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文字语言的主要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简练地表示出来,它方便人们进行表达、交流、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要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由于使用数学语言,才很清楚、很简便地表达了这些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三、提出问题给学生机会“说”
发散性观察思维,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数量、数理关系中发现数量、数理演变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有些数学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多角度的演变,调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指导学生经过一题多变的观察和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开阔思路,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办法总比问题多”。还可以设计“无问题”练习,即只有已知条件,而无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判断用所学的知识可以从这些已知中推断出哪些结论。学生可以经过力所能及的探索得到一些结论,从中体会到快乐。
四、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说”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起这样的作用:当思维受阻时,合作交流能相互启发,解除困惑;当问题解决后,交流中各抒己见,体现方法多样、策略多样。在双向交流中教与学都有学生,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密切联系了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课堂上,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训练。同时,在此过程中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历尽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
五、在归纳、总结中学生有条理地“说”
试说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7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习惯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 既注重传授知识, 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 通常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注意力不集中, 二是自控能力差。可见, 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干扰, 为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创造条件。因此, 我将培养的过程细化为:
书、本的摆放。每节课, 书摆放在左上角, 书在上, 练习册在下。如果有比较小的本子, 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小的在上, 大的在下。书本在用完之后放到它原来的位置上, 并且摆放好。
学习用品的摆放。第一, 给学生准备好物品整理夹, 将必须放在书桌膛里的物品有次序地放入整理夹中, 不能放在整理夹中的小绳或踺子, 时刻提醒孩子要放到书桌膛的最里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书桌膛里没有杂物, 学生没有东西可玩, 确保学生能够做到专心听讲。第二, 铅笔、橡皮、格尺放在书桌膛最外边, 保证使用时能快速地拿出。为了避免学生将铅笔、橡皮、格尺等这些学习用具当成玩具来玩,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 我就利用每节课让学生在上课前要跟小绳或毽子说“再见, 我的好朋友, 我要学习了, 下课再找你玩。”下课时要对铅笔、橡皮、格尺说:“谢谢, 好朋友帮助我学习”。这个时候我总是反复地表扬学生们的进步, 表扬他们没有把学习用具当成玩具, 下次这些学习用具还愿意和他做朋友, 因为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通过这样反复的强调、表扬, “学习用品就是用来学习的”这样的思想深深地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 使得学生们不仅能正确地利用好铅笔等学习用具, 即使像算珠、小棒、转盘这些花花绿绿的学具, 也能做到正确使用, 从而保证了听讲的质量。
二、尊重规律, 讲究方法
好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体认识的影响。如果学生只知道必须这样做, 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就容易产生抵触和懈怠的情绪。习惯的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地技能化, 教师在对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 要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 让学生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所以然, 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从早晨入校后到上第一节课之间有一段比较自由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通常没有教师进行管理, 浪费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让学生利用好这段时间,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首先跟学生讲清道理, 讲清早晨的时间是人大脑细胞最活跃, 记忆力最强的时间, 让孩子懂得这段时间能用来学习是多么地快乐。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必须早一点将孩子送到学校来, 否则上班就会迟到。老师应该8点上班, 但我因为特别喜欢学生, 主动提前到校, 陪伴学生度过这一段时间。这样学生从心里理解了学校和老师, 在思想上重视了早自习。此时, 我再通过评比等方式表扬主动学习的学生, 渐渐地学生们都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 主动学习的习惯就养成了。
三、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
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需要训练, 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 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好习惯。所以, 我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 严格规范, 方法指导, 评比促进。
学习中心说 篇8
多年来, 大学英语口语教与学存在输入和输出不平衡等现象, 重输入轻输出, 教学费时低效, 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差。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秋芳指出, 以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输出既是目标, 又是手段。以输出驱动, 既能够促进能力的提高, 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2013年6月, 在深入观察我国英语口语教与学现状和研究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 项目组成员提出老人以“说长法”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设想。
二、“说长法”提出的依据
“说长法”设想的理论基础是swain的输出假设和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 该设想同时受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写长法的启示。写长法旨在通过让学生写长作文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目前, 写长法的有效性已经在国内不少高校得到验证。然而, 鲜有研究对说长法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方面做出考察。本项目假设大量的长篇的口语输出能够使学生深入地浸泡在英语材料中, 积累大量的英语使用体验, 满足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求, 以大量的语言产出刺激学生, 主动输入英语, 以劈开中国语境中学习英语真实语境缺乏的现实局限, 摆脱传统教学法限制口头作文controlled oralpresentation和形式派Formalist强调语言形式正确, 语法句型操练的束缚。
“说长法”是基于写长法上拓展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说长法”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 愿意去说。学生将要说的内容写下来, 要求字数达到规定要求, 并让学生录制自己英语口语教师定期检查, 对录制内容进行评价, 并纠正其语音语调问题。
“说长法”教学实施周期为一学期, 教师每周给学生布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每周都坚持输入和输出, 通过加强输出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输入的掌握和记忆效果, 最终达到以“说长法”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最终目的。以写长法为基础而拓展出的说长法, 在理论上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还能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英语口语。
三、“说长法”研究思路
项目组选取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两组, 一组为实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前所有学生接受问卷调查和口语水平测试。实验组学生每周接受“说长法”教学, 即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导, 每周完成一篇至少500字的, 体裁多样的英语口语练习, 练习题目贴近现实生活和真实的情景,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逐一录制。然后由教师或者测试小组成员按照“说长法”的要求对其进行内容、长度、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并反馈给学生。控制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口语练习。实验周为16周, 实验后, 两个组接受调查问卷, TEP测试 ( 北京市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口语考试) 或者其他口语测试成绩, 焦虑量度测试并统计期末成绩。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论。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项目组在实验初期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目的, 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时焦虑度。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大学生是重视英语口语的。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与世界的交流也日趋频繁。社会生活呈现出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特征。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 在我们的对外交往中的作用中就尤为突显。而英语口语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及文化教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择业面试、外商谈判、出国访问乃至文化交流等都离不开英语口语。因此, 英语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口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 大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口语是为了将来就业的需要。如果有好的英语口语, 那么机会也会相应的多一些。这一点也体现了学习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从调查问卷也可以看出, 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口语不自信问题, 这个问题使得他们不愿意多用英语交流, 不愿意多参加关于英语的活动。在学英语初期, 在教师的反复强调并要求背诵的情况下, 学生多多少少背下了一些基本的日常表达句型和词汇, 而且由于这些内容相对较少且掌握较容易。因而已经在学生大脑中固定下来, 即可随手拈来。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以及各种干扰因素的增加。新学的东西能够被学生灵活在口语中使用的越来越少, 加之学生周围缺乏使用该语言的口语环境。因此导致了学生能用英语表达的东西简单而非常有限。Horwitz et al ( ibid. ) 通过研究发现, 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相当普遍, 它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变量, 常常与一些消极的情感因素如不安、灰心、自我否定、忧虑和紧张相联系。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焦虑造成害怕回答问题, 害怕用外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影响英语口语的自信。从这调查问卷数据可以看出, 造成英语口语焦虑的原因是自身英语底子差, 多年不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说长法”在实验班的具体实施流程为: ( 1) 教师确定口语输出的内容, 任务在一周前下达, 同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 ( 体裁鲜明, 通俗易懂、可以是新闻报道, 名家演讲, 也可以是学生的佳作, 甚至是少量精彩的汉语文章) 。 ( 2) 组织课堂讨论, 结合阅读材料讨论学生的口语输出话题, 并提出建议。 ( 3) 在学生之间开展初稿录音互评活动。 ( 4) 教师点评并在全班播放优秀输出作品。
项目实施初期, 在完成第一次调查问卷后, 项目组给营班 ( 实验班) 和应班 ( 对照班) 做了相同的英语口语测试题, 并统计了成绩。
从测试数据看出, 在实验前没有进行“说长法”教学的情况下, 营班学生英语口语明显比应班学生英语口语的成绩差一些。随后项目组对营班进行“说长法”教学, 学期末对营班和应班进行了TEP ( 北京市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口语考试) 初级考试, 并且记录成绩, 结果见下表:
通过TEP初级考试成绩看出, 营班英语口语成绩已经超过了应班。实验前营班英语口语比应班差, 在对营班进行“说长法”教学后, 营班英语口语超过了应班, 超过了大约0. 3分. 这说明“说长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是有帮助的, 而且是明显的。
项目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了比较。期末试卷题型包括: 听力、作文、阅读、词汇等。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营班的成绩明显优于应班。说明“说长法”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并且能从实际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通过对营班进行“说长法”教学, 然后用TEP口语成绩和期末成绩对比, 最终得出“说长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和英语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两次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 “说长法”可以减轻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度,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信心。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说长并非越长越好, 长度应灵活控制, 可划分为不同阶段, 如从最初的400词, 慢慢升至500词, 最后可达到600词左右。运用“说长法”的同时应变革传统的评价口语输出的方法。对于“说长法”口头作文, 教师不需见错便改, 仅仅需要抓住录音中的主要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可, 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口语表达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构思能力和口语流利性。
五、结语
项目组成员通过一个学期的“说长法”实验, 数据结果证明“说长法”对学生英语口语和英语学习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 通过说长法的训练, 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度有所下降。“说长法”教学方法即以输入刺激输出, 输出反作用于输入, 两者相辅相成。该方法通过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与话题相关的素材, 增加了学生的英语词汇、促进了语法等知识的系统掌握, 提升了外国文化素养。此外, 通过英语口语输出的方式来巩固对素材的记忆, 促进了学生对素材的理解和吸收内化, 让他们有余地拓展自己的外语能力, 最终达到英语能力全面提升。有志于以“说”为突破口改革英语教学的学校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同时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具体设计、创新口语输出教学任务。
摘要:提出了通过“说长法”口语输出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和英语学习效率的设想, 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来证实设想的成立。实验结果证明, 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长篇的英语口语输出训练,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降低英语口语焦虑度,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说长法,口语输出,学习效率,焦虑度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2]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5.
[3]方玲玲.“写长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 2004, (3) .
[4]甘丽华.基于输出假设的“写长法”教学——一项实证研究[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8, (3) .
[5]蒋玉琴.焦虑度与大学本科英语学习成绩的关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8) .
学习中心说 篇9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以典型问题的解决, 实现对一类知识的了解与解决, 以点带面, 逐类旁通.
函数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过程中, 是高考的热点, 学生学习的难点, 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研究函数的方法掌握不好, 学生如能亲身经历探究函数性质的过程, 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会为后续研究其他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让学生体验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分析解析式特点、归纳函数性质的研究方法, 可选用对典型函数——幂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探究来体现, 由于幂函数的分类复杂, 图象形式多样, 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观察与化归的思想、总结与概括能力均有帮助, 对培养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探究步骤为:
一、引导观察幂函数函数解析式
引导学生观察如下幂函数的解析式.
二、指导学生学习、总结概括幂函数的性质
指导学生求上述函数的定义域, 归纳出幂函数的定义域与其指数的关系, 从而总结概括出幂函数y=xk (k∈R) 的定义域的几种不同情况.
指导学生用描点法作出幂函数的图象, 引导学生观察两组不同的图象, 归纳出幂函数的主要性质如下:
(1) 当k>0时, 幂函数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且过 (0, 0) 及 (1, 1) 点.
(2) 当k<0时, 幂函数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 且过 (1, 1) 点.
三、性质的深化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x2, y=x3, 与
当k>0时:
a.当k>1时, 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曲线.
b.当0<k<1时, 图象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型曲线.
c.在第一象限中, 若x>1, 则k越大时, 函数y=xk的图象越靠近y轴;在0<x<1时, 刚好相反.
当k<0时:
a.在第一象限中, 当x>1时, 当指数k越小时, 函数y=x-k的图象越靠近x轴;当0<x<1时, 刚好相反.
b.图象都是双曲线型的.
四、性质的拓广
学习中心说 篇10
关键词:改进,学习方式,“观察”,“思考”,“探究”,“实习作业”,阅读自学,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要求.
一、概念课中,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合作交流能力
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的概念课较难上,用传统的教授法来上,当然是难上的,且学生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就不好,若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合作交流,也就好上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深刻了.
例如,高中数学的第一课,即必修1 的第一节“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要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后的认识,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及“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中设置大量“观察”“思考”及“探究”栏目,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使用这些栏目设置的问题,对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到的上述要求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差,懒性强,再加上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都忽视或淡化了这些栏目设置的问题,使新课程的教学又回到了课改前的老路上了,也就谈不上去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了.
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就能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 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结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1. 观察
例如,在必修1 教材中的“1.3.2 奇偶性”这一节的开始就设置了一个“观察”:
观察图1.3-7(函数f(x) = x2与f(x) = 2 - |x|的两个图像),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这个 “观察” 意在让学生通过函数图像直观获得函数(奇)偶性的认识,然后利用表格探究数量变化特征, 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发现的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的“任意”值都成立,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 在必修1 教材的P34 同样设置了函数f(x) = x和f(x) =1/x的图像的观察来帮助学生学习奇函数.
2. 思考
例如,在必修1 教材中的“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这一节的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思考”:
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 = 5,5 < 7,5 > 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
教材用这一“思考”来启发学生类比熟悉的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 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这种由某事物已有的性质,以类比、联想的方式猜想另一类相似事物的性质,是数学逻辑思考的重要逻辑思维方法. 这种“思考”出现在教材的很多地方, 教学时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和积极探索,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 探究
三、实习作业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普通高中课程培养目标中提到,普通高中课程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学”的终极目标在于 “用”. 在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许多章节后都设置了“实习作业”这一栏目.笔者在必修1 的教学过程中, 借学校10 月份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时机,把必修1 教材P40 题目“亲自了解函数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应用”这道实习作业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设计好学习任务、学习基本流程、实习作业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布置给全部高一年级的学生. 这一实习作业体现了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直接到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等获得第一手资料,经过自己的收集、筛选、整理,形成简明的文字材料———实习报告,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也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在学习方式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实现了“让教师做最好的导演,让学生做最好演员”的目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经备课组评价后,做得较好的作品也在学校集中展示和收藏.
由语文课堂假学习现象说开去 篇11
一是教师讲课中,存在:只要教师满堂讲,就会有部分(或个别)学生昏昏欲睡或者做其它事务;有些学生人在课堂,看上去在听课,实际心已飞向远方。
二是教师课堂提问,存在:部分学生不愿或懒于思考,于是游离问题,在想与问题无关的事或者大脑空白处于休息状态;或者某一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与之对话,部分学生爱听不听,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三是从学生课堂效果来看,存在:1.学生课堂听到的多,听得的少。也就是学生课堂上似乎听懂了,但真正识记的或者掌握的、理解的很少,更不用说运用。2.课堂上存在学生被识记的多,能力提升的少。比如,一篇文言文学完了,除了掌握几个实词的意义,几句翻译外,对文章体现的人文价值的理解却不甚了了。3.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被课文、教参捆绑的多,拓展提升的少。
四是从新式课堂——学生自主的课堂现象看,存在:1.自主学习中,本应围绕学习目标,有质量地进行阅读、思考、表达,部分(个别)学生不学或肤浅地学。2.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游离讨论之外或者爱说不说;个别学生只听不说,充当听众;个别学生只说不写,没有对小组讨论交流的内容进行整理完善。3.对问题缺乏深度的探究,浅尝辄止。4.班级交流时,部分小组缺乏发言的动力,充当听众或者游离在交流之外。5.班级交流时,表面上哄哄一堂,学生敢于表达、大胆表达,但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探究或质疑。
五是从语文教学的形式上看,存在:1.早读或者课堂阅读时,声音很大,却不用心体会,或者眼在书上,心在他处。2.课堂要求片段写作,或者书写某一问题答案时,学生可写可不写,写多写少、写好写坏一个样。3.学生作文,在规定时间内写作,写不完也不要紧,课后补给老师;写得不好,得分低也不要紧,听完老师的评讲完事。
以上种种,也许分类还不够严谨,但确是语文课堂存在的“假学习”现象。究其原因,笔者以为:
一.传统的讲授课堂,教师一言堂,自我中心,我讲你听,理所当然,至于你有没有听进去,我不问,也问不了;任务中心,我必须完成教学任务,至于你听的效果如何,我不管,到考试就见分晓;考试中心,试卷考的,我就讲,至于拓展延伸,人文素养,我不理,也无法检测。三个中心是导致学生课堂中“假听讲”的根本原因。长期被教学任务、考试绑架的教师眼中怎么还会有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怎么还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加之受教参、参考答案的束缚,课堂上还会有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做做样子的,最终教师是权威,学生永远都是弱势群体,一个失去自信的人,还敢表现自己吗?教师永远是权威,失去了自我表现机会和自我价值认可的学生,在课堂上还有生机吗?课堂中教师永远是“话霸”,结果就是你讲你的,我爱听不听。
二.教师缺乏导学意识和能力。三个中心让教师长期主宰着课堂,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全面推开时,显然,我们的教师还未准备好,常常是课堂改革的形式有了,实际上还是教师在控制课堂,或者教师在尽力地导学,而学生是启而不发,课堂中“假学习”现象仍然存在,效率不高。于是教师怨言,“学生的能力不够”“自己不想学,让我们想办法去引导,这不是为难我们吗?”“学生只要想学,什么方法都有效”等等。其实,这一切都是教师课堂上导学意识不强,导学能力不够所致。
三.课堂问题缺少价值。有价值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么大而无当,学生无从下手,缺乏思考的角度;要么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么简单、肤浅,缺乏思考的价值;要么教师自己缺乏对文本的研究,问题源于教参或者现成的资料,学生早有准备,无需思考;要么远离文本,探究所谓的社会意义或者自己的见解,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但语文课已失真;要么问题零散,缺乏主线,学生似能得到一些东西,但却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统筹培养;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重视备课,漠视课堂生成,忽略学生的质疑,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积极性被扼杀,长此以往,也就成了课堂的看客、闲人。
四.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需要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而长期在“等、靠、要”“教师权威”思维和行动下的学生,忽略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缺乏,不会也不能深度走进文本。所谓“不会”就是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冲动;所谓“不能”,就是缺乏主动阅读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感受到的愉悦,进而深度阅读并跳出文本,探究作品所表现的人文价值。
五.课堂缺少评价,缺乏对每一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评价。积极的评价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因为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可听可不听,听多听少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典型的大锅饭课堂,部分学生人在心不在,“假学习”现象也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六.小组学习缺乏规则,小组缺乏核心价值。当以小组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后,小组的共同价值趋向本应是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深度、有效的学习,但由于缺乏集体的行动规范,缺乏小组核心文化的构建,很多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就出现了部分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的现象,出现了表面轰轰烈烈的讨论,实际没有形成共识的现象,更不要说深层次的探究和质疑了。
那么,真正有效的,让每一个学生“真学习”的课堂如何构建呢?笔者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第一、真正构建生本课堂。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关注教法,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力,只有学生投入了,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课堂才有生机,才有生命的活力,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管住自己的嘴,把自身的才华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转化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学得,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endprint
因此,首先是教师转变角色,教师是引导者、激励者、参与者、维持者,教师要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以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深度地学,以自身的亲和参与引领学生广泛地学,更重要的,还要以厚实的人文情怀感染学生,以宽广的包容心胸维持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制定规则,做课堂规则的维持者。
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学力,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导学”方案,包括问题的设计,让问题尽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环节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促进生生、师生的有效对话;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究中找到求异的快乐。
第二、还语文课堂以本真。语文课堂的“真”是学生扎实的学,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是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由于缺乏良好的语文习惯进而导致能力低下,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是许多学生课堂懒学、假学的重要原因。一节语文课,教师停留在枯燥的知识讲解、文本的贩卖分析,或者教师滔滔不绝的卖弄,学生怎能不疲劳,怎能不想自己的事,干自己的私活?教给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尝试中(哪怕是失败中)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给予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自信力,感受分享的成就感;学会探究,让学生在深度和广度阅读中开阔视野,享受研究带来的乐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素养源于日常积累,源于阅读习惯,源于思考习惯,源于表达交流,这一切源于每节语文课堂的实践,源于日常的语文实践,源于教师在学生校园课堂学习的引领,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堂中去阅读、表达、碰撞,让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展示,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中提升。
第三、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构建以小组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所在的小组承担起责任,让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这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学习共同体是杜绝学生课堂“假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制定学生自主课堂的学习规范,包括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质疑等。有了规范,就明确了路径,它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其次要建立语文课堂学习的评价机制。语文课堂历来缺少的是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评价,这是滋生“假学习”现象的根本。有了规则,就有了杜绝“假学习”的可能。但要维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情,还需建立评价机制,用机制激发并引领学生的长效学习。当学习共同体建立后,小组内学生依照学习规则相互评价,组长评价,课代表评价,真实、及时、有效;小组内学生相互约束,相互帮助,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便成为现实;每一个成员都想为小组争得荣誉,内在的热情激发,语文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成长的真正沃土;每周公布小组及个人的得分,竞争的氛围得以形成,学生学习的热情得以长效维持。
“假学习”是语文课堂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作用的改变是扭转这一现象的根本。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有激情地学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是提高语文课效率的保证。
学习中心说 篇12
关键词:协作学习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视听说课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协作学习策略的基本概念
1.1 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 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传统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的是“学”;而建构主义理论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的是“教”。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 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 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可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合 (协) 作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或抛锚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这几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学习者通过自我选择 (包括学习目标、情境、材料等) , 主动扮演主人和合作参与者的角色, 发展社会交往与协作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的能力, 发展创造、批判思维和协作技能。
在这四种模式中,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1.2 协作学习策略
简言之,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以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 学习者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 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
协作学习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 协作学习突出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者的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因此, “协作”策略对于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他三大要素, 即“情境”、“会话”和“意义建构”至关重要, 从而达到学习者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视听说课以多媒体教学为媒介, 从教学设备与条件来说, 它比传统的书本教学更适合创设教学情境, 其轻松、灵活、多变等特点能很快使学习者进入角色;从信息收集的情况来看, 多媒体材料更新的速度快, 容量与知识含量无限, 配以刺激人感官的视听等效果, 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自我协商与交流协商。
2 协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2.1 情境创设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以电影为例, 教师应在课前观看电影, 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个性等特点设计观赏前的情境。电影《春风化雨》讲述的是一位思想前卫、锐意改革的文学老师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挑战传统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的感人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或学生采访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曾有的经验以及与主题有关的词汇或句型。
2.2 分配以及实施任务
任务教学法是在视听说课上实施协作策略最重要的环节。语言学家Wills J把让学生“做事情”称为“任务型”教学。Maslow进一步设定了任务设置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 这些原则主要有以下特点: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给学生自主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3][4]。根据视听说课的教学特点, 任务的设置应能促使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
2.3 效果评价
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 (1) 自主学习能力; (2)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 (3)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 不能单一地以语言技能的标准来评价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 而要看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的提高[2]。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 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 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 实施协作学习策略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 协作学习的重点是让学习者通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在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意义,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 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 给予适当指导, 避免过度参与与干涉[2]。
其次,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硬灌知识, 强迫记忆,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尊重与支持是实施协作策略的关键, 不仅师生之间, 学习伙伴之间也应该提倡观点的多样化。
最后, 教师应充分利用视听说课的多媒体播放手段以及丰富的语料, 而不是局限于电影或某本教材, 同时注重题材的多样化,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创设学习环境支持“学”而非“教”。
参考文献
[1]马传宝.构建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的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 (7) .
[2]杨翠萍, 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 (3) .
[3]Maslow A.H.The Fu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M].New York:Viking.1971.
【学习中心说】推荐阅读:
我的学习生活说到学习09-02
2011石鼓镇中心小学说课比赛总结08-08
中心学习制度07-11
中心学习总结09-30
地区学习中心10-16
高校学习中心09-24
学习中心文件07-17
学习资源中心05-19
英语学习中心06-01
授权网络学习中心07-10